中学田径教学范文

时间:2023-03-16 00:45: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田径教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田径教学

篇1

摘 要 田径教学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点,在田径教学中打破传统的“学习体育技巧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前提下,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全面发展。本文对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以期为新课改提供帮助。

关键词 中学体育 田径教学 策略

在各项体育运动中,田径运动是最为基础的运动,有着“体育之母”的美称。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开展田径教学,不能存在过渡重视竞技比赛的技术和成绩现象,这样就会出现教师在教学中往往是只有技术动作的教学而没有关于开发学生综合体育素质和田径运动能力的教学,影响了体育教学的科学性,所以在田径教学中要对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和综合体育素质的培养进行关注。本文就当前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田径教学策略进行论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以生为本,优化田径技术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体育运用也随之受到影响,很多田径项目的技术难度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学习起来变得更加困难。田径运动的这种发展与体育新课程改革中要求的降低学习难度要求,有直接冲突,中学生学习水平有限,很难掌握各项难度较大的技术。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特点,降低田径教学的技术难度,使其符合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真正的实现锻炼学生身体,促进学生更好的进行体育运动的目标。在田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动作正确,更要注意全面的锻炼学生身体各部位(左右、上下对称),也要保证运动负荷合理,从而确保学生机体匀称、平衡、正常地发展。较长时间或者单调的田径练习,不利于中学生的骨骼成长发育,严重时还会出现关节受伤和骨骼变形的情况。在锻炼学生的肌肉时,训练内容可以选择各种形式的跑、跳、掷项目,可以有效的锻炼学生的小肌肉和伸肌。

在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左右两侧肢体,要实现均衡发展。中学生的体力有限,锻炼时间要科学,防止学生练习过渡,引起疲劳。中学生不必进行过分紧张和剧烈的跑、跳、掷等活动,减轻学生的心脏负担。要尽量让学生进行各种有氧呼吸运动,如慢跑、三级跳和健美操等,并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在学生练习时,要尽量避免学生进行闭气静力性的运动练习,同时,避免长时间的闭气,加重心脏负担。

二、以动为主,增强体育锻炼的时效

根据人体运动规律和田径运动特点,对中学生的教学,教师应该多为学生提供各种身体练习的机会和条件,通过各种运动来激发学生参与和保持持久的激情,鼓励学生在运动中锻炼身体,提高自身各项身体素质。倡导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头脑和身体结合,实现身心协调。

在田径训练中,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要采取综合评价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田径锻炼,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田径运动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如对学生进行二百米短跑计时,考核跳远情况等,教师通过评测结果对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真正的发挥田径教学在中学生这一年龄段的健身效果。传统的田径教学内容都比较单调。而体育课程新课程标准中对田径教学的要求时,始终坚持以终身体育习惯培养为主。所以田径体育教学要大胆的进行革新,以新的体育教学思想为指导,教学内容要尽量选择那些可以实现全身锻炼和促进学生综合体育素质提高的,可以调动学生兴趣和让学生主动参与的田径体育课程。

教师要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指导,把健身跳、健身走、健身投和健身跑等内容作为田径拓展训练的学习内容。不仅要在教学中不断的优化田径教学内容,教师还要传授给学生田径项目里的健身原理和方法以及基本的理论知识,科学的利用体育教学场地和器材,引导学生参与各项体育游戏和田径竞赛,在充满乐趣的田径运动中锻炼身体,陶冶情操。

三、激发兴趣,培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中学阶段的学生运动兴趣广泛,活泼好动,对于各项新的运动项目充满兴趣,想在同学和老师面前表现自己。十分关注各项竞赛活动,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可以使用多计算机为学生播放各种精彩体育比赛视频,通过展现田径竞技项目的魅力,给学生带来一定的视觉上的冲击。或者,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都有崇拜体育明星的心理,来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学习兴趣,如跨栏运动员刘翔等。

虽然中学生对体育运动充满兴趣,但中学生的兴趣很难持久的保持,会有很大的波动性。因此,还应该通过向学生宣传田径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从而真正的引起学生对田径运动的重视,让他们从小就持久的保持对田径运动的兴趣。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借助教学内容的变化来持久的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如刚开始可以进行百米练习,后面可以让学生进行四百米和八百米中长跑训练,训练的方法可以由刚开始的单纯的跑步,变为接力比赛和追逐游戏,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培养,让学生养成不断进取的拼搏竞争精神。

总之,在田径教学中实施拓展训练,不仅有利于丰富体育教学内容,提高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还能锻炼学生的身体,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体质。学生在接受了拓展训练之后,可以极大的提高自信心,发掘自身潜能,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养成克服困难不怕吃苦的良好心理素质,这些意志品质也是学生参与其它田径项目时都必不可少的,拓展训练可以极大的补充普通田径教学中的不足,适应现代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张中印.初中拓展训练项目设置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体育世界.2011.2.

篇2

关键词:中学体育 田径教学内容 改革 田径运动

作为所有的体育运动中最古老、最基础的运动项目,田径运动的形成,与人类生活以及日常的运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可以说,它的形成就是从人们的生活当中的各种活动衍化而来的,所以,田径运动能够全面协调的发展人的身体素质,一直以来款都有着“运动之母”的美称。而作为体育运动教学项目,田径运动的教学也是整个体育教学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而作为中学的体育教学项目,自我国建国以来,50多年中田径教学内容也一直都是我国中学体育大纲中最重要的部分。而作为人生中成长最快的阶段,在中学田径教学中,应该融入的出了提高竞技意识的教学内部之外,还应该融入有效发展学生身体素质和基础运动能力的教学内容,但是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中学生的竞技意识,而忽略了田径运动的其他价值和意义。

一、传统的田径运动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在建国50 多年来的体育教育中,不管是总体的体育教学大纲,还是做过几次更改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把田径作为基础的必修内容,也是体育教学的重中之重,但是,在传统的体育田径运动教学中,对于田径运动本身的价值以及意义却并没有真正的开发出来,更没有加以利用。在我国传统的体育田径教学中,一直只单独的重视田径体育的竞技作用,也一直将竞技田径运动作为整个田径运动教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没有很好地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尤其是初中体育田径的教学,就连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的主要教学目标都没有实现。而近几年来,由于时代的快速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体系的逐渐完善,人们也开始逐渐的意识到了我国初中体育田径教学内容所存在的问题,也认识到了围绕竞技技术学习的课程体系,不能很好的实现以有效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主要教学目标,所以,为了更好的实现中学体育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在中学的体育田径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再次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重新构建了以健康理念为主体,全面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主要教学目标的体育田径的教学体系,科学合理地开发中学田径类教学内容,全面提升田径运动的自身价值。

二、田径教学内容所应该具有的功能。

在以往的体育田径的教学内容中,田径教学只实现了竞技功能这一点,而实际上,竞技功能只是田径运动教学众多功能中的最实际但却不是最有意义的一点,而在对体育田径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之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应该挖掘出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其他几点功能和价值,让田径教学能够更好的促进广大中学生的身体以及心理的健康发展。

1、健身功能。

作为众多体育项目中最古老的也是最基础的运动项目,田径本来就衍化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所以,田径运动所具有的最大的也是最有价值的功能就是其健身功能,尤其是对于正在成长发育当中的中学生来说,这一功能,更是具有着无与伦比的重要性,而在传统的体育田径教学中,恰恰忽略了这最重要的一点。所以,在对初中的体育田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之后,首先要重视起来的,就是对于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健身功能的挖掘,在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将健身功能放在首位,通过将健身功能融入到体育田径的教学内容中来促进中学生身体的健康发展,实现最基本的教学目标。

2、竞技功能。

虽然在以往的体育田径教育中,我国忽略了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健身功能而更加重视田径运动的竞技功能,将竞技功能作为田径教学的主要教学目标,但这也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竞技体育本来就是社会文化的一部分,而且在竞技体育中,田径是公认的大项,一直以来,都有 “得田径者得天下”的这种说法外加上田径训练一般要求的条件也不高,选材面广,参加人数多,而且是个人项目,项目投资与奖牌比小,效益高,所以,田径项目一直被列为竞技体育中选择的重点,进而,也就影响到了整个体育田径的教学。就算是在改革之后,我们也不能忽略了田径运动的竞技功能,依然要对田径的竞技功能高度重视,大力发展。

3、教育功能。

这个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的心理上的教育以及思想的培养,尤其是对于出初中生来说,这个更是十分的重要,因为,初中时期是人的一生成长的最为快速的时期,所以,这个时期一个人所形成的心理以及思想,很有可能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而体育田径运动的教学,就能够很好的促进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积极的成长,也能够形成一种不怕劳苦,不畏艰难,不轻言放弃的坚毅的思想,这对于一个人以后的发展,无疑具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

三、体育田径教学方法的新尝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对中学体育田径运动进行教学的时候,对于教师来说,想办法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的想要学习田径运动才是最好的教学方法。因此,在对于教学内容进行选择的时候,教师应该选择那些新颖的,有趣的,充满了青春活力的项目来进行教学,同时,在对于教学器材的选择上,也应该选择最新的最先进的教学器材,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凭借着内心深处的那一份对于新鲜事物的好奇感,才会主动的去接触田径运动,才会喜欢上田径运动,才能够学习田径运动。同时,在对于竞技与非竞技类的田径运动的选择上,教师应该让有能力的学生尝试、体验田径竞技运动项目,至于普通的学生只需要

充分利用非竞技田径类健身运动来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就行了,也就是因材施教。

结束语:

总的来说,中学体育田径教学的改革应该有效地结合田径运动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充分的将田径运动所具有的各种功能在教学中扩散开来,要以体育与健康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全面的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发育以及成长,完善中学的体育田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中学;田径课堂;教学质量

一、当前中学田径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多数学生对体育都还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体育不重要,进行体育锻炼或者是上体育课都是浪费时间。其次,传统的田径课堂中教师并没有意识到对学生兴趣的培养,而是一味地培养学生田径运动的技能技巧。最后,在现今的中学生中,许多学生都只是在体育课中进行体育锻炼,而平时很少进行锻炼,没有进行体育锻炼的意识。可见,现今中学的田径课堂中,学生对课堂认识不足、兴趣不够以及缺乏进行体育运动的主动性等原因都造成当今体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较差。

二、提高中学田径教学质量的相关策略探讨

1.使学生正确认识田径运动

大多数学生在田径课堂中表现不积极的原因都是认为田径运动不重要,只是田径运动员应该从事的事情,这种认识是非常错误的。田径教师在平时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教育,使其认识到田径运动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改变其错误的观念。此外,终身锻炼的体育意识对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初中体育教师的另外一部分职责就是帮助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活动。因此,相关体育教师应该给学生灌输有关终身锻炼的知识,帮助其树立终身的体育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提高田径教学的质量,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因此,田径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或者带学生体验体育器械等手段来提高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具体可以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精彩的田径赛事或者带学生亲临田径比赛场地体验等方法来使得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田径运动中去,并在田径课堂中认真参与,以此来解决田径教学中遇到的困惑,提高田径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型人才是中学教学的宗旨,作为初中体育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做贡献。本文主要探讨了中学田径课教学的困惑及发展,希望对中学田径教学有所启发。

篇4

一、传统田径教学的弊病

传统田径教学中存着很多的问题,不管从教材还是从教学效果上都有很多要改进的地方。首先,传统田径教材单调、乏味,学生在使用教材中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提高学生对田径课学习的兴趣,必须首先从教材入手。为此,编写中学体育教材的时候注重趣味性田径,大胆改造教材内容,使之更适用于青少年本身。变竞技性田径教材为趣味性田径教材,让田径教学变得更加富于人性化和具有娱乐性。其次从教学内容上和教学方法上来说,传统体育教学是以老师为主,以学生以辅的。也就是说,老师会反复的示范,学生跟着老师的动作反复练习。有的老师本身具有很高的示范水平,可以很好的完成教学示范。但有的老师本身不具有很高的示范水平,这就让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了。就算本身有很好示范能力的老师,也会因为反复示范而引起疲劳,这样示范的水平也会降低很多。比如说以推铅球为例,老师为了很好的示范给同学看,可能要推上很多次。有的老师一个人带了几个班,给这个班级示范完,又要给下个班级示范。这样的话,到了后面的班级时,势必会因疲惫而影响示范的效果。其次,田径教学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田径是体育之母,是各种运动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实中的体育课是只有体育生才进行跑跳投的大量训练,而大部分学生把上体育课当成了一个自由活动的机会,这也和有些体育老师的放羊式管理是分不开的。大部分学生上体育课喜欢打蓝球和踢足球,我们当然也鼓励学生热爱球类运动,但球类运动不应该就因此取代了田径的地位。最后,传统田径缺乏趣味性。传统的教学使田径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新课标的实施中,传统的田径教学不管从教材还是到具体的教学上来说,都不能实现新课标的一些宗旨,教师的角色、思维以及授课方式的转换等等都不能跟上新课程的需要。体育老师在田径教学中,过份强调技能,而不是真正的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过于注重体育成绩,而不是注重学生身心的平衡发展。

二、趣味式田径实施的可操作性。

既然传统田径的教学法存在着这么多的问题,那我们就不得不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经过从理论到实际教学的实践,趣味式田径教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肯定,不管是专家学者、一线老师还是学生,都认可了这种教学的方法。

首先,趣味式田径教学方面具有理论上的可行性。从心理学上讲,觉得有趣味是客体与主体高度切合,从而引起主体精神愉悦,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趣味式教学法会让学生从内心里认识田径,认可田径教学。教育学也认为,只有学生觉得有趣味时,才会主动的去学习,学习的效果也会更好。可见,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理论层面上,趣味式田径教学法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

其次,趣味式教学的实际效果。有了理论上的可行性以后,就会在实际操作中验证这种教学方面是否有效。我校对初二年级的82名学生进行了田径趣味教学法的实验。发现实验班中有84%左右的学生喜欢在田径课中开展趣味教学,而对照班的学生只有35%左右的学生喜欢上田径课,两个班对比有明显的差异。趣味式田径教学为开发中学生人力资源,提高学生的体育素质和能力,培养学生个性和养成良好体育锻炼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校在田径教学中大胆了引用了趣味式教学方法。将游戏方法巧妙地运用到跑、跳、投的传统田径项目教学中。例如在发展跑的能力时,他们用了贴膏药、大渔网、二人三足和等近十种游戏方法;在发展跳跃能力时,我们则运用了渡河、双人蹲跳、开火车、闯三关等方法;在发展投掷能力时,我们运用了打龙尾、炸碉堡、打野鸭等方法。实践证明把这些本是游戏的方法运用到田径训练中是成功的,我校的实验班学生的田径成绩比对比班有了明显提高。最重要的是,实验班的同学对体育的兴趣和参与热情都比对照班高出很多。以游戏或比赛的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身心的环境中有趣味地练习的教学方法.趣味性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游戏法、情境法、竞赛法等。这一教学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了许多中学的验证。那么将其引入中学体育课越来越成为众多中学的共识。

从以往乃至当前教学现状不难看出传统中学田径教学的问题不是单方面的。选用教材缺乏趣味性,教学基本沿袭命令式、模仿式传统教学模式,严重忽视学生的兴趣和自我的体育意识。趣味式田径教学法从理论的可行性和实际的可操作性方面都得到了认可,合理的运用趣味式田径教学法才能切合新课标的宗旨,才能提高中学生田径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吴剑明、李升瑜:《中学趣味田径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体育师友,2008年第5期。

篇5

一、影响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心理负荷的因素

1.传统教学方式因素

我国近年来虽然加强了中学体育教学的改革力度,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形成了一系列的体育教学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传统的“传习式”教学依然屡见不鲜。这种教学的两大特点容易造成学生的倦怠心理:一是,代代相传、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二是,固定条件下的重复练习。传统田径教学也存在着较为牢固的这样一个观念:教师是教学的主宰者,教学过程是单一的知识和技能的传递过程。学生仅仅是课堂中的服从者,处于“牵线木偶”的尴尬境地。这显然不利于学生心理负荷处于一个合理的范畴。

2.学生方面的因素

目前,在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中学生普遍对体育课存在一定的歧视心理。缺乏对体育运动价值和技术理论的认知,自觉参与健身锻炼的意识淡薄,在思想上对田径运动存在较大偏见。加之其他课程的压力,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体育的重要性。

二、中学田径教学中学生心理负荷的解决途径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

不可否认,现阶段如果仍沿袭传统的田径教学模式和手段都有些不合时宜。这样做既没有考虑到不同时代学生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也忽略了教师教学意识和思维的延展性。传统教学方式的创新势在必行。

1.设定合理的教学容量。田径体育教学目标的完成首先依赖于学生对于教学容量的心理负荷预期。过大的教学容量不仅容易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而且也会由此衍生不良后果。例如,学生的逃避心理和厌烦情绪。这对接下来的连贯性教学有百害而无一利。设定合理的阶段性教学容量,使师生在课堂互动中较为轻松的完成教与学的每一个环节,提升双方的心理满足程度,对减轻学生的负面心理负荷具有积极地作用。

2.组织合理的教学内容。田径教学之所以难于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的原因,在于学生对教学内容普遍存在着思维惯性。认为田径项目缺乏趣味性和刺激性,无法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因此,在准备活动阶段,设计趣味性较高的游戏内容,无疑会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主动性。教学过程中分解动作的练习也应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渐进的开展。同时性和竞争性较强的巩固性练习,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好胜心理,而且也可以激发他们的潜能,加强学生的集体意识。放松练习时,教师使用幽默的语言或通过学生自评性总结等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轻松的完成教学任务。

3.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往往在田径教学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上课伊始,可以通过暗示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缓解学生的焦虑心理。通过“这节课的内容很简单”或“我们就学几个常见的动作”等等来降低学生的心理负荷。在练习中,多鼓励、赞赏学生,用形体语或口同语言明确地让学生了解到他(她)的进步和优点。设法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在课堂中,通过启发式教学,让学生顺利地完成每一个动作,巩固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举例、分析法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针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教师与学生的多层次互动

田径课堂与其他课堂一样,也是一个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作为教师和学生在这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共轭关系。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无法完成这一过程。在体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表现的非常突出。

1.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在田径教学中,教师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教师既是课堂的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引导者;既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者,也是教学的管理者。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首先,是教师权威形象的树立。权威形象不仅仅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权威,也是课堂纪律与组织的权威。其次,是教师仲裁形象的建立。在应对各种课堂问题时,仲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教师主导性地位的建立至关重要。最后,教师掌控和管理地位的建立。在田径课堂中,错误的动作练习将会带来较为严重的后果。因此,教师掌控学生的地位必不可少。

篇6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体育;力量训练;耐力训练

一、中学体育田径运动训练方法

(一)极大力量训练

极大力量训练具体是指在田径运动中,运动员能够极大地发挥出收缩力量的能力,这种训练在田径运动员加速能力的培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极大力量训练主要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肌肉建设性训练;其二是大强度肌肉内协调训练。肌肉建设性训练应当注意训练的重复性和适当性,保证负荷强度较为适宜,训练动作节奏始终保持缓慢状态,并且在训练实践中可以适当地配以柔韧性训练和跑步训练。

(二)加速训练

加速训练以极大力量训练为前提,在此前提下促进田径运动员的肌肉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发挥出极大的力量。同时,由于运动员肌肉的收缩速度与收缩力量对其加速能力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应当对运动员肌肉的收缩速度与收缩力量实施针对性训练。加速训练主要包括跳深训练、负重蹲跳起训练、负重跑跳训练。其中,跳深训练要求田径运动员在下落后应当立刻尽量向上高跳。而负重跑跳训练需要教练员严格把控训练时间,确保训练时间能够控制在非乳酸能供给的范围之内,将训练与训练之间的空隙时间控制在磷酸肌酸得到充分恢复的时间内。

(三)加速耐力训练

具备加速耐力的田径运动员能够在田径运动过程中长时间地保持快速持久用力。这种能力与运动员的极大力量具有直接联系,在负重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不同的田径运动员能够重复完成的训练次数取决于其极大力量,若是田径运动员的极大力量较强,那么重复完成训练的次数就较高,反映出其拥有较强的加速耐力。

(四)爆发力训练

运动员的爆发力能够反映出其加速能力,拥有较强爆发力的田径运动员在田径运动过程中能够在肌肉张力逐步增加的条件下以最快的速度克服自身运动过程中产生的阻力。爆发力训练的负重强度应当根据具体需要来确定,可以在训练中以30%的强度负重进行训练,也可以不负重,单纯地克服体重进行爆发力训练。

二、中学体育田径运动训练教学策略

(一)开展游戏教学活动

中学体育教练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规律开展游戏教学活动以辅助田径教学,充分激发中学生参与田径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引导其主观能动地参与到田径运动训练中。在田径训练过程中,教练可以围绕教学内容设置游戏活动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掌握相应的运动技能,进而愉快地完成训练任务,实现训练效率与训练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二)开展体育竞技教学活动

体育竞技教学活动主要是让学生在田径比赛运动中对体育运动产生浓厚兴趣。例如,在100米短跑训练中,教让学生分成若干组,然后让同一个小组的学生决出胜负,再组织各小组的第一名参与总决赛,对总决赛中的前三名学生实施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调动其参与比赛的积极性,使其竞技意识和竞技精神得到充分培养,进一步提高其训练水平和训练质量。

(三)开展体育精神教学活动

在体育运动中一滴滴汗水汇成了体育精神与坚强意志的河流,通过田径运动不仅引导学生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质,还能够训练其耐力、培养其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例如,在快速力量耐力训练过程中,男1000米、女800米耐力跑对学生的快速力量耐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再如,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做引体向上,也能够使学生的耐力等综合力量获得充分训练。在一次次超越自我中,学生的品质和精神得到了良好的培养,为其未来更好地成长和发展创造重要条件。

(四)开展体育赛事激励教学活动

现阶段,在多媒体等高新技术在各科教育教学中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借助网络就能够直接观看运动比赛,在田径训练教学过程中,教练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体育赛事的视频和影像,让学生通过直观的体验对田径运动的魅力产生一定的感悟,激发其对体育运动的热情和兴趣,引导其积极掌握更多的田径运动技巧。尤其是在阴雨天气,教练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体育赛事的视频,让学生更加了解田径运动的相关知识。

中学体育田径运动员应当在教练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各项训练。教练员应当采用多元化的训练方法提升运动员的力量和速度,保证相关训练的全面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促使中学田径运动员参与运动训练的兴趣得到充分提升,促进其在高效的运动训练中提升自身的运动技能和力量速度,为其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蔡晓霞.新课改下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改革探讨[J].无线互联科技,2014(9):253-254.

篇7

【关键词】赫章县中学 田径教学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12(a)-0210-01

1 前言

田径教学是在田径运动课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和学生学所进行的双边教育活动过程。田径教学是体育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搞好中学田径教学的工作,对提高中学生田径素质及运动能力、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促进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人们对田径的关注程度相对于其它一些项目如足球、篮球等来说,逐日下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对田径课不感兴趣,甚至讨厌田径运动。本文通过对赫章县中学田径教学开展的现状调查,分析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结合赫章县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更好地发展赫章县中学的田径教学,旨在为田径教学的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011年11月至2012年3月期间,对赫章县一中、二中、四中、野马川中学、平山中学、职高6所学校进行调查。本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

针对研究内容,制定体育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了解目前赫章县中学体育田径教学情况。

问卷发放采用现场发放现场回收的形式。教师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50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50,有效率100%。学生调查问卷发放600份,回收600份,有效问卷588份,回收率100%,有效率为98%。效度检验:根据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研究重点,拟定问卷,邀请贵阳学院体育系的教授、副教授、对问卷进行逻辑有效性分析。根据反馈意见整理修改问卷,认可度85%的保留。信度检验:发放问卷,信度检验采用重测信度检验法测验问卷信度。在初次问卷调查结束四周后,随机抽查两所学校进行二次问卷调查。运用皮尔森相关系数法,将两次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教师问卷r=0.89。P

3 结果与分析

3.1教师教的方法及教学态度分析

田径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包括以掌握运动技术为特征的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讲解与示范教学法等,以达到提高成绩或增强身体素质为目的的训练法;而对于近几年研究较多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研究式、探究式、发现式、兴趣教学法仍用的较少。

从表l统计可以看到,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还是占主导地位,在调查中发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本延用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方法上没有创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运用的方法大致有以下几种: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教学法、分解教学法、对比教学法、游戏法、引导法、激励法等。

教学时不应让学生清一色地去吸取某些知识、技能和某些能力,而应多给学生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体育锻炼,从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为终生体育奠定基础,因此教学时不应强求一律。体育课要开放,不光是教学形式和教学理念的开放,而更应是体育活动内容的设置要多样化、协作化、趣味化、强身益智化,从而全面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

3.2学生学习方式及学习态度分析

体育教学是一个师生互动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体育与健康课程要改变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以提高学生学会体育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体育教学

前言

本文就从中学体育教学中田径教学内容的新课标实施情况谈起,共同探讨新课标下教学内容实施的作用,以及体育教师如何适应这种改革,以何种手段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才,培养其终身体育的概念。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仪征市四所中学:仪征市实验中学仪征中学仪征市第二中学仪征市第三中学

仪征市实验中学初三女生80名,其他三所学校学生90名。

1.2研究方法

1.2.1 实验对照法:通过两个月的教学对本班80名学生实施新课标下的田径教学内容,对实施前后测试成绩进行对比。

1.2.2文献资料法:通过国内颁布的《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了解其具体内容,同时通过各大体育教学杂志及体育报刊了解其在中学的具体实施情况。

1.2.3 调查法:教学期间,利用其他学校体育教师对所在中学的学生进行访谈式调查,综合各点调查结果,分析具体实施情况。

2.结果与分析

2.1统计结果

调查学校4所,其中3所学校实施新课标,其具体落实率为75%。

调查学生90名,共有65名同学听过或上过新课标下的田径具体教学内容,其普及率为72.2%。

2.2对80名实验者测验结果分析

新课标田径教学内容实施后具体作用分析如下:“模仿不同人物、动物、情景走”内容对发展学生的柔韧素质起作用,且能愉悦身心,激发学习兴趣;“变换各种姿势的徒手或拖、抢、捡各种轻物的走和跑”内容对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能力起作用,且能愉悦身心,激发学习兴趣;“不同姿势组合的迎面接力、简单障碍跑、追逐跑”内容对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有作用,能愉悦身心,激发学习兴趣,且能增强积极性、适应力和竞争力;“稍长距离的图形耐力跑、自然地形跑”内容对发展学生的耐力素质起作用,能增强积极性、适应力、竞争力,且能培养坚强意志力和吃苦耐劳能力;“在不同状态下的起跑、起跑后的快速跑、途中跑”内容教学对学生的速度、灵敏、协调素质的提高起作用,能愉悦身心,激发学习兴趣;“各种形式的迎面接力跑、换物接力跑”内容能愉悦身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与荣誉感;“徒手或持不同轻物钻、绕、跨过一定障碍的跑,趣味性的合作游戏”内容对学生的速度素质提高有帮助,能愉悦身心,激发学习兴趣,增强积极性、适应力、竞争力,培养坚强意志力、吃苦耐劳能力,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

2.2.1从提高女生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测试结果分析

实验前、实验后的速度(50M)成绩分别为:9.3秒、9.1秒;耐力(800M)成绩分别为:4分23秒、4分10秒;柔韧(坐位体前屈)成绩分别为:5厘米、7厘米;爆发力(立定跳远)成绩分别为:1.66米、1.74米。

从实验前后的数据中可看出经过两个月的课上练习,学生的素质都有普遍的提高,其中耐力和柔韧进步较快, 其次为速度和力量也有一定的提高。

2.2.2从学生的兴趣及身心愉悦状况(身体健康)分析

由于改变了枯燥的跑的形式,学生对大部分的内容较有兴趣,且普遍心情愉快放松,动作掌握较快。

2.2.3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分析

图形及自然地形跑增强了学生适应环境的能力,提高了积极性、竞争力,为学生走向户外、踏入社会提供了基础。

2.2.4从学生意志品质的提高着手

经过多形式的长距离耐久跑,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意志力及吃苦耐劳的能力有所提高,对800M等测试不再有惧怕心理。

2.2.5从运动参与分析

较多的合作及接力游戏后,同学间的交流密切,团结协作及集体荣誉感增强,

2.2.6从课堂操作设计着手

如相同的教学内容“快速跑接力”

操作A:教师讲解示范动作要领后,安排一定距离,全班分四组进行接力,看哪组所用时间最短。

操作B:教师提出教学内容后,运用“报数比赛”的游戏完成快速跑接力。各排学生左右间隔一臂,教师发出口令后,由排头1依次报数至排尾10后,10迅速跑到1的右面重新开始报数,看哪组最先恢复到原来顺序。

课中练习情况可看出操作B的学生积极性明显高于A,课堂整体气氛较活跃。操作B不仅要求学生有较快的速度而且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如果一个学生注意力分散可能就影响到团队的最终结果。

3.教学过程中关于新课标尝试的几点建议

3.1改革体育教学中的集合方式和队形

教师可在上课集合前放一段学生喜欢的音乐和歌曲,把学生吸引到老师身边来,这样,用放音乐取代刺耳的哨声来进行集合,集合队形既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又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2改变中学教学准备活动方式

在教学中可尝试从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由骨干学生或特长学生带头领做健美操或游戏,老师从旁协作;也可采用每个小组轮换着在课前合编一套健美操,上课时由几个同学来领做等形式,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实践合作能力。

3.3改变教学中传统的思维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注重某种技术的传授或延续性,而是要以学生的兴趣和实际掌握情况为基础,介绍多种技术方式,由学生自己选择,以适应各阶段学生的学习状况及发展要求。

3.4改进传统的评价方法

新课标要求我们对学生采用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由教师、学生、自我三方面综合评价,不仅看学期结束时的体育测试成绩,也要看学生的进步幅度、积极的态度,从学生的体能、运动技能、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和意志、合作与交往等方面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4.结论

4.1 实验结果表明:学生耐力、柔韧等各方面都有普遍提高,由此看出新课标对学生身体素质起了一定的作用。

4.2实验过程显示:学生兴趣增强,参与率提高,适应力及意志品质都有所加强。

4.3新课标下田径教学内容实施学校不多,仍需进一步加强推广。课程改革后,体育课的教学重点从过于强调学生的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改变为引导学生体验和探索,为此教师只要在知识、技能的补充、更新、拓展和提高,知识结构的完善以及创造思维和创造力开发的基础上,从课程理念与目标的实现、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教学评价完善等方面积极实施新课标内容,在发展学生个性的基础上,开发其创新能力,培养其终身体育意识,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季浏主编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湖北教育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体育教学

篇9

[关键词]:田径教学课程改革 个体差异

田径运动有着特殊性质,不但竞技性强而且娱乐性差,中学课程安排内容多,教学手段专业性强,达标测验标准量化系统,只有少数素质好的运动员参与运动会和接力赛等活动,直接影响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新课程改革中,在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设立新的教学目标,改变以往的内容和形式,注重个体差异,变换评价手段,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热情,从而养成终身锻炼身体的习惯。下面从三个方面来探讨田径教学的发展与出路。

一、田径运动的特殊性

1.所占教学内容比重大,学生较难掌握规格化的技术动作

新的课程标准虽然没有限定教学内容,但田径教学一直占有较大的比重,由于田径各项目的技术动作是规格化的,是闭合式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较难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很多体育教师容易把课上成训练课,从而出现“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的尴尬局面。

2.考核手段单一,个体差异体现不明显

田径项目的考核标准是一样的,看似“一视同仁”,然而在无形中却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考核成绩的高低,更主要的取决于学生本身的身体素质。希望通过田径课的教学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的运动成绩并不现实。所以,考核标准就不能“一刀切”,应该因人而异,更注重在原先基础上的提高和进步。这样原本素质较差的学生就有了动力,素质较好的学生也有了压力。

二、田径课程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设置

在素质教育与“健康第一”的思想指导下,课程标准主要根据课程目标划分领域目标,根据领域目标划分水平目标,从而构成了三个递进的目标体系,使课程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加具体化、明确化。学习体育课程的目标具体表现在发展学生的体质基础、心理发展水平、体育文化素质和终身体育能力。针对田径课程而言,要突破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目标体系,把促进学生身体正常发育,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作为最终目标。作为课程标准,不规定具体内容,只规定具体目标,至于选择什么内容进行教学由各校自定,给学校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选择余地。在田径教学上也是如此,我们不能强求对各项目都做到面面俱到,但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情况和田径各项目本身的运动特点及要求,应该有所侧重点。一方面能够更好地调动体育教师的积极性,有利于挖掘教师的潜能,另一方面使得整个教学更加生动、灵活。

三、如何上好田径课

田径课如何上,如何在更优化的教学环境中体现出它的价值,是体育教师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体育教师现状与定位分析

新课改一实行,首先就要求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上都要有根本性的转变。在体育教师的定位上,要求体育教师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者,体育健康课程的开发者和设计者,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和促进者,终身学习者。在课改的大形势下,教师要在心理上作好准备,摆正心态,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和任务,迎接新的挑战,真正成为课改的实践者。

2.教学内容的选择

虽然课程标准没有限定教学内容,但对于田径运动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一方面要考虑运动项目的特点,对于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效果是否明显及对场地器材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对运动项目的喜好,是否愿意接纳。在选定教学内容之后,将规格化的技术动作进行改造,降低对运动技术的要求,改造成娱乐化、健身化的教学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首要任务。

3.教学形式

彻底改变传统的“三步曲”教学模式,注重对田径课程的设计和改造,在使学生基本掌握运动项目的基础上,着重发展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以增进健康。其中,多采用情境教学、竞赛教学等。教师在教学中,通过导趣,引导学生乐学;通过导思,引导学生活学;通过导做,引导学生善学。只有建立师生之间双边的教学活动关系,才能把体育教学活动提高到新的教学水平。

4.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1)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这是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在田径教学中,学生的差异体现的更为明显。如在进行长跑教学时,“小胖墩”与一般学生能力的差距就比较大。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为他们重新制定标准,降低难度,这样,将更有利于课的开展和学生实践。另一方面,在评价时,对于成绩好的学生,固然可以给“优秀”,可对于能力有限但学习刻苦,进步明显的学生,则以其成绩提高的幅度大小来给予评价。

(2)竞技因素的影响

篇10

【关键词】漳州市;中学田径教学开展;现状;发展对策

田径教学是在田径运动课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老师和学生学所进行的双边教育活动过程。由于田径运动相对枯燥的教学过程,场地器材的不充分等,使得大多数学生不喜欢上田径课,在田径课上不专心,练习不主动,根本达不到田径课教学提高健康、锻炼身体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漳州市中学田径教学现状研究,分析田径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结合漳州市的实际情况提出可行性改进建议,旨在为漳州市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2年8月至2012年10月在漳州市6所中学进行田径课教学调查。其中包括初中、高中,其中教师50人,学生200人。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图书馆和网上查阅关于中学田径教学等方面的相关资料,为撰写本文提供详细的理论依据。

1.2.2 问卷调查法

针对本次研究内容,制定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在漳州市中学6所中学随机选取部分体育教师和学生发放问卷,教师调查问卷发放50份,回收49份,回收率98%,有效问卷48,有效率98%。学生调查问卷发放200份,回收198份,有效问卷196份,高中99份,初中97份,回收率99%,有效率分别为99%、97%。

1.2.3 访谈法

对所调查学校部分老师进行现场访谈,谈谈他们的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方面,为撰写论文提供现实依据。

1.2.4 数理统计法

对问卷调查的有效数据,用Excel12.0计算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漳州市中学田径教学的开展现状分析

2.1.1 场地器材现状

表1的数据显示,6所被调查的学校中,仅有1所学校具备400 米的标准跑道;具备非标准跑道(50米、60米、80米、250米、300米)有4所学校;有1所学校没有跑道。整体来说,漳州市中学的跑类器材不能满足体育教学需要。

2.1.2 漳州市中学体育师资现状

漳州市中学体育教师学历情况:

如表2显示,通过对6所学校的体育教师问卷调查,从师资来看,体育教师中没有研究生,本科学历的有15人,占所调查人数的31.2%,专科学历的有24人,占调查人数的50%,中专学历的有9人,占调查人数的18.8%。表明漳州市中学师资不行,学历普遍偏低,教师的学历结构没有达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3],中学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加强。

2.1.3 漳州市中学体育课田径教学实施过程现状分析

1)教师教的方法

从调查统计可以看到,体育教师以讲解法与示范法为主,占的比重比较大,调查中发现,体育教师在教学中采用的大多都是比较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采用讲解法、示范法、完整法语分解法,都是一些为了提高成绩或是增强身体素质的方法,而对于近几年研究比较多的比如启发式、发现式、探究式、兴趣等教学法基本上没有运用。

2)中学生在田径教学中学习态度

在调查中,教师认为积极参加田径学习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8%,学习态度一般的占被调查人数的50%,不积极的占被调查人数的22%。调查结果表明,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比较少,只有28%,说明学生对于体育课没有什么兴趣,所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田径教学中的重点。

在对学生在田径教学中学习态度的调查中,有70人士自己积极主动学习的,占所调查人数的35%,有128人基本上是属于被动参与,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这一部分占调查人数的65%。

3 结论与建议

3.1 结论

3.1.1 学校场地设施缺乏

漳州市中学田径场地普遍较小,场地形状不规则,达不到国家教育部对中小学人均占地面积的要求,同时体育器材严重匮乏,场地和器材的不足使得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下降。

3.1.2 教学方法欠缺

在田径教学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不一致,导致师生教学互动出现问题,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在田径课教学中的不积极,学生难有情绪,教师又没有好的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教学过程相对沉闷,教学效果比较差。

3.1.3 学生认知度不足

学生对田径运动的有关知识认识的比较少,所以对田径教学不感兴趣,在田径教学中基本都是属于被动接受。

3.1.4 师资不足

通过调查显示,漳州市学校体育教师不足,学历普遍偏低,教师的学历结构没有达到了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中学体育教学工作需要加强。

3.2 建议

3.2.1 重视体育加大体育设施的投入

教育管理部门督促城乡中学的改革力度,以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出发点,促进学生生长发育,并提高学生对身体锻炼的认识,养成锻炼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生养成终生体育的观念。增加学校体育教育经费的投入,加强教师培训,对一些还没有体育活动场地的学校加大投入力度。

3.2.2 改变教学方法

对教学内容的本身进行全面、科学的改革,解除也竞技为主的教学观点,重视体育教学的健身性,有意识的将以竞技为主的教学观点转向以传授健身知识、方法与技能上,使教学目标和学校培养人才目标吻合在一起,适当调整运动方式,充分体现出田径运动的特点,提高田径运动健身项目可操作性和大众参与性。

3.2.3 加强学生对田径知识的理解

利用网络平台,加强漳州市体育教师之间学术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共同提高业务能力。田径教学中加强创新意识,充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促进青少年身体健康发展。

3.2.4 改善教师结构

增加体育教师人数,在提高教师学历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毛振明,赖天德.体育课应引进什么新的教学内容[J].中国学校体育,2006(6):7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