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范文

时间:2023-03-29 04:47: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数学说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数学说课

篇1

以下内容由收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一、说教材

《图形的拼组》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第四小节的内容。这个内容在以前的教材中是没有的,该内容是在学习了三角形的分类、内角和的基础上出现的,我认为教材出现这样一个内容有两个原因:首先在于为以后的平面图形,特别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倒做铺垫的,第二是为了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学习用联系变化的观点看待事物,并未图形的面积打基础。

基于以上的认识,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知识技能目标:(1)通过让学生用三角形拼不同的四边形,用三角形拼组图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的特征,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2)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不仅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想像能力,而且还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审美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玩乐学习中使学生感觉到数学活动的有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重难点: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拼出各种图案。

教具、学具准备:实物投影仪,师生都准备用色卡纸剪出的各种三角形、图画纸。

二、说教法和学法:

《图形的拼组》是一节可视性、操作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平面图形之间的转换。针对教材,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精神,把新理念融入课堂当中。整堂课都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实际操作,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充分参与中真正认识图形的特征,体会各种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对数学的体验。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三、说教学过程:(共分四大环节)

(一)、激趣导入

课件出示一幅拼组图形(配上轻音乐),教师叙述图意。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一看这幅图有什么特别?(全由三角形拼组成的)

你们想设计出一幅更好看的图形吗?这节课咱们就研究图形的拼组,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聪明才智,拼出各种漂亮的图形。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学生爱美这一心理特点,通过美丽的图案、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获得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把学生带入到图形拼组的学习情境,初步感受三角形的神奇。

(二)、教学实施(实践拼图)

1、自主拼摆

先出示例6,小组同学合作,用三角形拼四边形。

(1)我们首先来研究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边形好吗?

①用手中的三角形可以拼出什么图形?尝试拼一拼。

②想一想:用同样的两个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边形?(同桌合作,学生动手操作)

③学生汇报。

【设计意图】

学习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2)请几位同学到前面在黑板上用三角形来拼四边形。

要求:不仅要会拼,还要给大家讲清楚,你用了几个什么三角形?拼成了哪种四边形?怎么拼的?(指名几位学生到前边操作,并讲解)

【设计意图】

让学生到前面操作并讲解,既给学生一个锻炼的机会,又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三角形与四边形的关系。

(3)观察发现并归纳总结

①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四边形,回忆你们刚才拼四边形的过程,你有什么发现?(学生说)

②请发现规律的同学到前边来拼给大家看。

③请全班同学动手拼一拼,验证一下该同学说的是否正确。

④通过拼摆,学生归纳总结:任何两个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四边形。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自主拼摆,独立归纳总结出规律,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4)完成93页第7题,填书,读一遍。

2、实践创新(完成例7教学)

(1)我们会用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用两个不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出一个任意的四边形。用两个以上的.三角形,有相同的三角形,不同的三角形,把它们拼组在一起又能拼成什么图形呢?同学们想不想继续探索呢?(想)

(2)我们来搞一个活动名字叫做"我是图案设计大师"(出示题目)。以小组为单位互相合作,充分发挥你们想象力,用你们准备的各种三角形来拼出美丽的图案,请同学们欣赏。比一比,看哪一组设计的图案最美,最好。最后我们要来一个评比。

出示要求:

1、在拼图前,需要用什么样的三角形拼?商量好就可以开始了。

2、如果哪一组同学对教材第91页的图感兴趣的话,可以参考它来设计你们的的图案。

【设计意图】

充分放手让学生设计,拼摆各种美丽的图案,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像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3)相互交流、相互欣赏

①猜一猜,拼出的是一个什么图形?

②说一说,作品中都包含哪些图形?

③各组派一个代表到前面展示本组的作品。

(4)师生共同评价

你最喜欢哪个小组的作品?说说理由。

【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学生作品,让每个学生都获得许多图案信息,获得美丽的感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拓展练习(合作设计)

同学们都喜欢到有山有水的地方去玩,大自然是非常美丽的,所以我们要保护它,爱护花草树木,做热爱大自然的好孩子。

用你们手中的图形贴在黑板上,集体绘制一幅大自然的图画。

1、集体欣赏。

2、看图说话:看着这幅图,加上自己丰富的想象说一段话。

【设计意图】

让学生按自己的意愿,把设计好的作品进行重组,与课前导入形成首尾呼应,同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四),全课总结

不知不觉又快到下课时间了,从大家的表情上老师看出了你们多么不想下课呀,回想这节课,我们从用两个三角形拼四边形到用很多三角形拼美丽的图案,我相信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肯定有很多收获。大家用自己丰富的想象力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比如:腾飞的龙、沙漠里的骆驼、温馨的家等等。同学们的作品就很好地说明了我们这节课的收获。如果大家有兴趣的话,下课以后,还可以继续去研究探讨它,三角形究竟还可以拼出些什么图形。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鼓励学生课后可以继续去研究探讨三角形究竟还可以拼些什么图形,将学生的知识从课堂延伸到课外,从而体现了"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的新的教学理念。

(五)、作业:

完成91页做一做:用七巧板设计一幅你喜欢的图案。

设计意图:创造学生玩数学的机会,在学生创造图形美的同时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说说这节课的收获

篇2

各位专家,各位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西南师大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第一课时《认识周长》。认识周长是本单元最基础的知识,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掌握了周长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我们本课讲的周长不仅仅局限于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而是包含了所有的平面图形的周长,既有规则图形的周长,也有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这样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全面地建立起周长概念。

二、说学生

周长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的认知基础:一是在二年级学会了测量长度,二是在二年级下已对长、正方形进行了认识,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通过数一数、比一比、折一折、量一量等实践操作活动,发现了长方形、正方形都有四条边,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这些有利于学生认识周长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都是我们教学中应当利用和开发的。

呈现给学生的所有图形,学生直观看到的是一个平面图形。而要让学生说到周长就会去想到“围图形一周的长度”则是一个较难的认知过程,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则是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挑战。

三、说目标

新课标指出,通过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的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结合教材特点及三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及心理特点,认知规律,我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知道周长的含义,建立周长的概念。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初步测量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情感目标: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从而使学生达到自主学习、参与学习、合作学习的目的。

(4)创新目标:在学生充分参与学习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和发展学生多向思维,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测量与计算图形的周长。

我们把本课教学的重难点放在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周长测量上,特别是周长概念的建立。

四、说教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了教师创设情景,学生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量中理解,联系生活应用周长等措施,让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为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消极的学习变为主动积极的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我们主要采用了探究式教学法,反馈教学法,融合成“合作参与——探究交流”式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情境、引导自学、组织交流、点拨释疑、巩固运用等程序展开教学,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在“做数学”的过程中掌握知识,重构认知。

五、说过程

一、尝试探究,认识周长。在这个环节主要是通过两只蚂蚁比赛的动画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出周长概念。并让学生通过“五做”来感知,感悟,最后理解周长概念。摸一摸,通过摸一些图片的一周,来初步感知周长;描一描,把这些图形的一周描在纸上,抽象出图形的周长;想一想,让学生想象图形的周长,初步形成周长概念;然后再找一找周围一些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让学生理解周长是相对于平面图形来说的;最后让学生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在老师的引导下,形成正确的周长概念。

二、合作探究,量中理解。通过第一环节的的学习,学生认识到了周长是围图形一周的长度,那这些图形的周长究竟是多长呢?这就需要去测量,在测量中加深对周长的理解。本环节是做书上练习,测量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周长,然后再测量难度更大的圆的周长,遵循了从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三、联系生活、应用周长。数学是与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学习了数学知识,应该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环节让学生先尝试着找找生活中周长知识的应用,然后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老师事先搜集的一些例子,最后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来相互测量一下对方的腰围,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说特点

我们认为本课的设计有以下特点:

一、以“做数学”为核心来指导教学。

所谓“做数学”,就是“做中学数学”。荷兰数学家、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强调,数学教学的具体组织过程,应该通过学生自己的亲身体验,获得“做出来”的数学,而不是给以“现成的”数学。“做数学”强调学生亲自动手实验和思考,在实验操作、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增进了对知识的理解;形成了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学会了与人合作,与人交流;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在本节课中,我们始终坚持“做数学”的原则,让学生在做中学。为了使学生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好周长的概念,我们让学生去摸一摸图形的一周,再把这一周给描在纸上,还在周围找一找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最后来量一量具体图形的周长,量同学的腰围等。通过这些丰富的活动,让学生去充分的感知周长,理解周长。让学生亲自去做一做,抽象的数学概念会变得形象化、具体化,让学生学得生动,学得深刻。就象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的“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

但动手操作不应该是脖子以下的活动,应尽量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动手操作应为学生学习知识服务,应为训练学生思维能力服务,更应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服务。所以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动手之前进行思考,给学生留出思维的空间。

二、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抓手来组织教学。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其空间观念的发展主要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形成空间观念。几何概念是反映现实世界空间形式本质属性的一种思维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形”的科学抽象与概括,同时也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基本条件。以前我们的教学由于受传统观念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只重视求周长的计算教学,而忽视了概念教学或者过分强调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而忽视直观和表象的作用,以至于造成学生对形成几何图形的表象不深刻,空间观念淡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多层次、多渠道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结合有关知识的教学设计一些灵活、巧妙,富有吸引力、想象力的问题来激发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机。

根据以上理论,我们把本课设计为三个层次:识周长,量周长,用周长,让学生对周长的理解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形成周长的表象,建立周长的概念。特别是想象图形的周长这个环节,是我们独特的设计,能更好地落实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来精心设计。

课堂是有限的,如何能处理好时空的有限性和学生思维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点。我们在设计本课的时候,以“小步子,多反馈”为主线,精心设计了很多的小环节,并注重学生信息的反馈。特别是在测量图形周长的环节里,如果让学生测量太多的图形,操作就只会流于形式,于是我们充分利用了教材的资源,先测量书上练习中的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的周长,让学生的学习落实到“知识”上。然后安排学生测量一个圆片的周长,这是因为书上练习很典型,而圆片的一周是曲线,它可以体现出很多的测量方法,并能让学生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肤浅的讨论很多图形的周长测量方法更有意义。最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加上一个比较灵活的环节,测量腰围和生活中其他物体的某一个面的周长,并及时进行反馈。

这样,以信息反馈,师生互动为原则,利用反馈教学法,尽可能的让学生从分展现自己的思维过程,充分体现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教学中,教师要适时,科学地对学生的反馈信息加以调控,使教与学产生共鸣,情感产生共振,定会使学生在这个轻松、活泼、富有个性的探索过程中,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其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必将得到发展与提高!

六、说板书

篇3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向学生充分提供学习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了广泛的学习活动经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学习是学生的主体,教师必须转变角色,充分发挥创造性,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设计探索性和开发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归纳、分析和整理的过程中去理解一个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结论是怎样探索和猜测的,以及这个结论是如何被应用的。通过这样的形式,使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得到落实。

一、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学会自学

前置性作业应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内容层次分明(指学生个体层次、知识层次)、结构合理(指题型)、题量适中(指必做题选做题数量)的同步练习。我认为还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按优、中、差三个学生层次来精心设计或选编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用适合自己难度的练习来巩固和发展原有知识,找到自己的位置和信心,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收获,不断提高知识水平。

教师熟悉并吃透教材,领悟相应的重难点,定准教学目标,是设计好前置性作业设计的保证。在设计上还要体现“合作与交流”的作业内容,教育专家指出:“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并不全是从教师那里学到的,有很多是从其他人,包括同龄人身上获取的,因而要提倡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交流学习。”这一内容在课堂上处理前置性作业时,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帮助,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水平,也可以减轻教学负担,使教师站在教学水平更高的层次上去组织教学。通过小组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让同学们体会合作学习的快乐。例如在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小数乘法中的例8《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一课时,我设计的前置性预习以书中的阅读与理解为主,让学生吃透例题,然后导学点一和导学点二的形式分析并解答问题,最后的“我的总结”就是这节课的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的重难点。同时我会把画图法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班级讨论并为同学们讲解。还有一系列的练习,由浅入深,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前置性中学会知识,学会思考。

在“少讲多学”的数学课改课堂中,我们可以看出佳肴要自己吃才有味道,知识要自己感悟才会受用。通过前置性学习任务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知识中那佳肴的美味。

二、精心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至关重要的,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当然,导入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情境导入、故事导入、游戏导入、操作导入、借助媒体导入等等……

在教学比的认识一课时,我创设情境,出示了中国的国旗,并说,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飞行员杨利伟向全世界人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旗,杨利伟展示的这面国旗的长是15cm,宽是10cm,怎样用算式表示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呢?就这样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不但使学生学会了数学,还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

三、小组合作——高效课堂的金钥匙

我认为课堂上适度放手,做一名“闲”“懒”的教师是有必要的。理想中的小学数学课堂,应该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教师给学生留下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教师应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或“陷阱”,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思维空间,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尝试、探究、猜想、思考。探索有时也会走弯路,但毕竟是学生亲自经历和体验了学习过程,这就是他们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实现数学的“再创造”。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合组的时间,就是教师的闲暇之时,此时,走进每一位学生,了解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目标的达成,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在学生反馈汇报的过程中,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适当进行调整,让学生思维外显,交流互动,解决问题,教师适当讲解。“懒”教师,会培养出一批会思考的学生,让学生对数学形成乐学、好学、喜欢和好奇的源泉。

四、拓展延伸——发散学生的思维

适度的拓展和延伸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添上重重的一笔,激起学生的思维涟漪,让学生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持续探索的态势,让数学课堂在拓展延伸中变得厚重、开阔、深邃和美丽。

篇4

学生上课说小话检讨书一

亲爱的老师:

上课的时候,老师在认真的给我们学生讲课,而我没有认真听讲,而是和其他同学在下面说话,更严重的是还若无其事的发出笑声,完全没有尊重老师,不仅打扰了别的同学听讲,还影响了老师讲课的好心情。

老师批评了我,叫我反思,现在我想了好多,我觉得自己错的很不对。我不该上课说话,不该打扰大家学习,自己不学本身就是个很大的错误,父母供我们上学就是希望我们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希望我们能有出息,可我辜负了老师和家人对我的期望。没有做到认真学习,专心听讲。

我想我以后上课再也不说话了,影响了其他同学会搞坏同学之间的关系惹了老师生气会挨批评。下次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我要专心的听,认真的去学,保证有质有量。现在我还小,应该懂得学习的重要性,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不再在上课时间说闲话了,该说的时候就说,不该说的时候就学习,做个好学生对于今天的事,我想明白了,学习才是重要的~

做为一名学生我没有做好自己的本职,本应该在课堂上好好听讲,而我却在下面跟同学讲话,辜负了老师对我的教育之恩,老师含辛茹苦的把知识教会我们,是想让我们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其实上课的目的就是来教育我们的,而我却在别的心思上,其十分地辜负了教我知识的老师们,我现在已经彻底认识到我的行为的错误,自从接受了老师对我的批评教育,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这件事情的严重性,老师教育我说明老师是非常的关心我,爱护我,所以我今后要听老师的话,充分领会理解老师对我们的要求,并保证不会在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望老师给我改过自新的机会。老师是希望我们成为社会的栋梁,所以我在今后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的努力,不仅把老师教我们的知识学好,更要学好如何做人,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正直的人,使老师心慰的好学生,老师如同父母对我们的爱都是无私的,所以我也要把老师对我们的无私精神去发扬,通过这件事情我深刻的感受到老师对我们那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使我心理感到非常的愧疚,我太感谢老师对我的这次深刻的教育,它使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找到了方向,对我的一生有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作用。我所犯的错误的性质是严重的。我在上课学习的时候讲话实际上就是害人害己,其结果都对同学起到了反面作用,在班上造成极坏的影响。此举本身就是违背了学生的职业道德和专心学习的精神。

我真诚地接受批评,并愿意接受处理。对于这一切我还将进一步深入总结,深刻反省,恳请老师相信我能够记取教训、改正错误,把今后的事情加倍努力干好。同时也真诚地希望老师能继续关心和支持我,并却对我的问题酌情处理。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生上课说小话检讨书二

尊敬的老师:

这是一次十分深刻的检查,我对于我上课说话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不重视老师说的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话,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不过,人总是会犯错误的,当然我知道也不能以此作为上课说话的借口,我们还是要尽量的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人有失手,马有失蹄。我的不良行为不是向老师的纪律进行挑战。绝对是失误,老师说的话很正确,就是想要犯错误也不应该再您的面前犯错误,我感到真的是很惭愧,怎么可以这么的..

犯了这样的错误,对于家长对我的期望也是一种很大的打击,家长辛苦的赚钱,让我们孩子可以生活的好一点,让我们可以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可是,我却违背了家长的心意,我犯了这样的错误,简直是对于家长心血的否定,我对此也感到很惭愧,家长的劳累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每天为了生存而忙碌,为了家庭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我们所不能够了解的,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做他们的乖孩子,听从家长的话,家长是我们最亲的人,也是我们在现在这个社会上最可以信任的人,所以我们就要尽量的避免家长生气,不给他们带来不必要的烦恼。而我们作为他们最亲的人也不能够惹他们生气,这个都是相互的,当我们伤害到他们的心时,也是对于自己心的伤害,因为我们是最亲的人。没有任何人可以取代。

这次的事件我真的感到抱歉,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可以认可我认错的态度,我真的已经深刻的反省到我的错误了,希望老师再给我知错就改的机会。也希望同学也要引以为戒,不要犯和我一样愚蠢的错误了,这次的教训真的很大很大。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生上课说小话检讨书三

亲爱的老师:

今天,我怀着愧疚和懊悔给您写下这份检讨书,以向您表示我对上课讲话这种不良行为的深刻认识以及再也不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决心.

我对于我这次犯的错误感到很惭愧,我真的不应该在早自习的时候说话,我不应该违背老师的规定,我们作为学生就应该完全的听从老师的话,而我这次没有很好的重视到老师讲的话。我感到很抱歉,我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这次的悔过真的很深刻。

我要避免这样的错误发生,希望老师可以相信我的悔过之心。

相信老师看到我的这个态度也可以知道我对这次的事件有很深刻的悔过态度,我这样如此的重视这次的事件,希望老师可以原谅我的错误,我可以向老师保证今后一定不会在早自习及其他任何课上说闲话的。

所以,老师把让我写检讨,也是为了让我深刻的认识到这点。

其次,我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行为也是一种对老师的工作不尊敬的表现。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自古就讲究尊师重道,这是一种传统的美德,过去我一直忽视了它。抛开着一层面,不单单是老师,无论对任何人,我们都应该尊重他,尊重他的劳动,他的劳动成果。我这样做,直接造成了不尊重老师,不尊重他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恶劣影响。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一名正在接受教育的人来说,这种表现显然不符合社会对我们的要求。

再次,我这种行为还在学校同学间造成了及其坏的影响,破坏了学校的形象。同学之间本应该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纪律良好,而我这种表现,给同学们带了一个坏头,不利于学校的学风建设。同时,也对学校形象造成了一定损害,我们应该去维护而不是去破坏它!对于这件事情,所造成的严重后果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1.在同学们中间造成了不良的影响,由于我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有可能影响班级纪律性,让其他同学也讲话,都没有好好听课,这实际上也是对别的同学的父母的不负责.

2.影响个人综合水平的提高,使自身在本能提高的条件下为能提高.如今错已铸成,我深感懊悔,深刻检讨自己的错误.

3.思想觉悟不高,对错误的认识不足,试想如果当时我就认识到此事的严重性,错误就不可能发生.之所有的问题都归咎于我还为能达到一个现代中学生应具有的认识问题水平,为能对老师的辛勤劳作作出回报,我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自己所犯的错误的严重性,为此,我一定会在以后的几年里更严格地要求自己,在认真完成作业,在上课的时候绝对不讲闲话地同时,使自己的言行都与一个现代中学生相符合.

作为在上课的时候讲闲话的一份子,我觉得有必要对我们的行为作出检讨,所以按照老师的要求激纳保质保量的检讨书一份.对自己的错误根源进行深挖细找的整理,并认清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望老师能念在我认识深刻而且平时表现也不错的份上,从轻处理,请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同学继续监督,帮助我改正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今后我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不讲闲话,并且积极为班级做贡献,为班级添光彩!请老师相信我!

此致

敬礼!

检讨人:xxx

20xx年xx月xx日

学生上课说小话检讨书四

敬爱的老师:

今天我和一位同学在英语课上讲小话被英语黄老师发现了,我们一起被点名并站起来了。虽然被罚站了,我和他仍然还在滔滔不绝的说话,英语老师生气了,我们却浑然不知,等我们一齐抬头往上看时,我们才知道,已经把老师搞得火冒三丈了,才明白后果严重了。

在放学后接受了一番劈头盖脑的批评后我终于明白了我为什么被点名罚站了,我竟然以为考了95分就可以为所欲为了,被罚站活该。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人生的道路是需要自己去挖掘的,而不能靠关系来达到。老师,如同自己在洞中挖掘时井上给予我们空气的送风机,是支撑洞穴的支柱。在学习时开小差就如同是支柱倒了,送风机停了,随时都有可能死亡。

在这里,我将对每一个被我浪费了时间的同学说对不起,对老师说对不起。谢谢老师,因为老师你让我明白了自己的不足,我以后坚决控制自己不开小差,不会让类似的事情再发生了,也保证不会再让这类检讨再一次出现在你的面前。

此致

敬礼!

篇5

教师的教学方案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基础之上。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教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

笔者认为教学中成功的关健在于:教师的“教”立足于学生的“学”。

1、从学生的思维实际出发,激发探索知识的愿望,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差异,处于同一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人的智力结构是多元的,有的人善于形象思维,有的人长于计算,有的人擅长逻辑思维,这就是学生 的实际。教学要越贴近学生的实际,就越需要学生自己来探索知识,包括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在引导学生感受算理与算法的过程中,放手让学生尝试,让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并适时调动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自己去比较方法的正确与否,简单与否。这样学生对算理与算法用自己的思维方式,既明于心又说于口。

2、遇到课堂中学生分析问题或解决问题出现错误,特别是一些受思维定势影响的“规律性错误”比如学生在处理商的小数点时受到小数加减法的影响。教师针对这种情况,是批评、简单否定还是鼓励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然后让学生发现错误,验证错误?当然应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看法、想法。学生对自己的方法等于进行了一次自我否定。这样对教学知识的理解就比较深刻,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而且学生通过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分析或解决的问题提出质疑,自我否定,有利于学生促进反思能力与自我监控能力。

数学教学活动应该是一个从具体问题中抽象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数学语言分析它,用数学方法解决它,从中获得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应用数学的意识,感受教学创造的乐趣,增进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获得对数学较为全面的体验与理解。因此,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思路

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1、 调查分析

在教学小数除法前一个星期,笔者对曾对班内十五位同学进行了一次简单的调查,(调查结果见附表)笔者认为学生存在很大的教学潜能,这些潜在的“能源”就是教学的依据,教学的资源。从上表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学生对小数除法的基础掌握的比较巩固。

(2) 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但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潜力。

(3) 优秀学生与学习困难生对算理的理解在思维水平上有较大差异。但对竖式书写都不规范。

笔者认为小数除法如果按照教材按部就班教学是很不合理的,不仅浪费教学时间,而且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小数除法,不利于知识的系统性的形成,更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因此,笔者选择了重组教材。(把例6例7与例8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2、利用迁移,明确转化原理

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的算理是“商不变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后就用“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进行计算。为了促进迁移,明确转化移位的原理,可设计如下环节:

(1)、小数点移动规律的复习

(2)、商不变规律的复习

(3)、移位练习

3、试做例题,掌握转化方法

明确转化原理后,让学生试算例题。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抽象出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最后概括总结出移位的法则。具体做法如下:

①.学生试做例题6例题7,并讲出每个例题小数点移位的方法。

②.学生试做例8

③.引导学生概括总结出转化时移位的方法,同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在得出计算法则后,还要注意强调:

(1)小数点向右移动的位数取决于除数的小数位数,而不由被除数的小数位数确定。

(2)整数除法中,两个数相除的商不会大于被除数,而在小数除法中,当除数小于1时,商反而比被除数大。

(3)要注意小数除法里余数的数值问题。对这一问题可举例说明。如:57.4÷24,要使学生懂得余数是2.2,而不是22。

4、专项训练,提高“转化”技能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后,被除数可能出现以下情况:被除数仍是小数;被除数恰好也成整数;被除数末尾还要补“0”。针对上述情况可作专项训练:

①.竖式移位练习。练习在竖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要求学生把划去的小数点和移动后的小数点写清楚,新点上的小数点要点清楚,做到先划、再移、后点。这种练习小数点移位形象具体,学生所得到的印象深刻。

②.横式移位练习。练习在横式中移动小数点位置时,由于“划、移、点”只反映在头脑里,这就需要学生把转化前后的算式建立起等式,使人一目了然。  (1)判断下面的等式是否成立,为什么?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填写下表。

根据上表,说说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有什么变化规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1)5628÷28=201; (2)56280÷280=( );

(3)562800÷( )=201; (4)562.8÷2.8=( )。

(重点强调(4)的理由。(4)式与(1)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 归纳法则

1.学习例6:

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几段?

(1)学生审题列式:3.6÷0.4。

(2)揭示课题:

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个数除以小数”。(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3)探究算理。

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

(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

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把单位名称“米”转换成厘米来计算。

3.6米÷0.4米=36厘米÷4厘米=9(段)。

解法2:

答:可以截成9段。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0.4转化成整数4,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3.6也应扩大10倍是36。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3)练习:完成例7

思考:你用哪种方法转化?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例7里的余数15表示多少?

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如0.756÷0.18=75.6÷18。)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2.学习例8:买0.75千克油用3.3元。每千克油的价格是多少元?

学生列式: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

(3)比较例6、7与例8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4) 练习:课本P49练一练第三题学生独立完成后,归纳小结。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2)下面各式错在哪里,应怎样改正?

2.根据10.44÷0.725=14.4,填空:

(1)104.4÷7.25=( );(2)1044÷( )=14.4;

(3)( )÷0.0725=14.4;(4)10.44÷7.25=( );

(5)1.044÷0.725=( );(6)1.044÷7.25=( )。

3. (3)选出与各组中商相等的算式。

A.4.83÷0.7 B.0.225÷0.15

483÷7 0.483÷7 48.3÷7

225÷15 2.25÷15 22.5÷15

4.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篇6

我认为数学课的教学方法也要改革,除了采用电化教学、直观教学及实验动手等手段外,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说的训练,通过说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气氛,培养思维能力,提高教学效果,有计划地对学生加强说话 训练好处很多,主要归纳为以下四点:

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和要求”中明确规定,要逐 步培养学生的“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在感性材料的基础上,理解数学概念或通过数量关系,进行简单的判断、推理,从而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这个思维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样有利 于及时纠正学生思维过程的缺陷,对全班学生也有指导意义。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组织学生讲。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只满足于学生说出是与非,或是多少,至于说话是否完整,说话的顺序如何,教师不太注意。这样无助 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数学教师要鼓励、指导学生发表见解,并有顺序地讲述自己的思维过程,并让尽量多的学生能有讲的机会,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说的结果,也要重视学生说的质量,这样坚持下去,有利于培养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及公式的学习 在小学阶段,由于年龄特点,学生学习数学概念 、性质、法则是个难点。在平时测验、考试中错误率较高。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物、教具、电教演示或实际事例,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所学的概念、性质、法则含义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多讲,理解其意。我们要防止 死记硬背,但并不是说不记不背,对有些概念、公式,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背出,朗朗上口,加深理解,学以至用。又通过设计的各种练习,学生便会切实掌握这部分基础知识。

3. 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当然语文学科对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不能说 因为数学教学大纲中没有这个要求,而没有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责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我们各科教师都应从培养“三面向”人才的高度认识问题,有责任“教书育人”,培养学生社会所需的各种能力,包括口头 表达能力。如果说语文学科,要求学生口头表达的内容更形象、生动的话,那么数学学科要求学生说话更准确、精练。数学语言是一种特殊语言,需要准确无误,并且逻辑性强,有时需当机立断的敏捷性,所以数学教师 根据教材有计划地并严格训练学生说话,有利于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提高。

4. 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上好数学 课应该尽量地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不能把学生埋在越来越多的练习纸中。例如,10以内、20以内及后面的100以内(整数)加减法口算,现在已经名不副实,多数用笔算代替,学生 动手不动口。其实,过去不少教师创造了很多口算的好方法,尤其在低年级教学中,寓教学于游戏、娱乐之中,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其它教材也可以这样做。我们不能把数学课变成枯燥无味、让学 生学而生厌的课。在数学课上,教师要引导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并辅以其它教学手段,这样有利于优化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也必然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篇7

一、给学生创造宽松的氛围,让他们敢于说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融洽的氛围,让学生不紧张,没有怕说错的心理负担,将学习活动视为主动参与的过程。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低年级学生的好胜心特强,他们极其渴望得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培养学生“说”的动力应从保护学生的这种自尊心开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应始终面带微笑、耐心倾听,并适时予以鼓励。如“说得好”“不要急,慢慢说”等,并要求全体学生注意听,对每个学生发言都应予以充分肯定,激励学生喜欢“说”,有信心“说”。课堂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给不同的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而不应只是几个学优生展示的课堂。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困生,可以让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给予表扬,特别是当其主动举手时,要给他机会回答,并说一些激励性的语言,让他也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对于课堂活动也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

二、让学生的语言规范化,使他们会说

数学语言是由自然语言、专门术语和各种符号组成的,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有序性的特点。因此,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根本。低年级学生年龄小,还不知道怎么使用数学语言、怎么回答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数学语言,完整有序地回答问题。

三、构建轻松有趣的课堂,让学生敢于说、乐于说

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技术,无不需要历练。”从实践论的观点看,学生数学口语表达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大量的表达实践,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中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口语表达的机会。我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尝试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智力。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的“说三点”:

1、说实践操作。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在指导学生动手操作时,要注意多让学生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叙述操作过程,表述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把动手操作、动脑理解、动口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促进感知有效地转化为内部的智力活动,达到深化理解知识的目的。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教学用具操作过程等,指导学生仔细观演示过程,并让学生口述,加深对算理、算法的理解,使知识内化。例如当学生做“8+7”这道进位加法式题时,我让每个学生先拿出8根小棒放在左边,再拿出7根小棒放在右边,问:“怎样算呢?”有的学生边摆边说:“我从7根小棒里拿出2根小棒和左边的8凑成10,10加右边的5根就是15根。”有的同学则说:“我是把7先凑成10,然后再用10加5等于15。”在操作过程中,学生头脑中已形成表象,所以叙述起来思路清晰,解答正确。

2、说思维过程。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通过说思维过程,可以促使学生的思维严密、清晰和知识内化。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我坚持让学生用数学语言说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口述解题方法。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清楚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例如学校乒乓球队一共有17名队员,其中男生有10人,女生有几人?训练学生用语言有序地说出分析推理过程,一先说题意:“已知学校乒乓球队一共有17名队员,其中男生有10人”,问题是“女生有几人?”二分析题意:要求女生有几人?,要从总人数里去掉男生的人数,就是从17里去掉10,所以用减法计算,列式是:17-10=( )。然后让同桌交流各自的分析过程,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了计算方法,通过口述解题思路,可以直接了解学生审题和理解题意的程度。

3、说题意。加强语言的准备性和连贯性训练,给学生直观凭借让学生有足够的感性认识。然后逐步形成理性认识,实现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转化。出示下图:

让学生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让学生准确地答出:谁和谁比?

谁多谁少?多(少)几个?

篇8

【关 键 词】 新课程;数学;合作学习;小组

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而小组合作学习是本次课改积极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合作学习能让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交换彼此的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的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同时在合作式的民主互动的和谐氛围内进行学习,有利于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已普遍被广大老师所肯定,也越来越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那么如何建立、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才能让小组合作不流于形式而落到实处,充分发挥其作用呢?在这里,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的几点体会。

一、合理组建,让学生能合作

(一)合理地组建学习小组,是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基础和前提

组建学习小组时,并不是简单地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而是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习惯、个性特点、组织能力、学生成绩等情况,把学生划分为优、良、中、差四个层次,把四个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搭配,分成合作小组,各小组间的层次、人数、性别比例基本平衡,最好4~6人一组,最后选择组织管理能力和责任心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这样,小组内的学生之间在能力、个性、性别等方面不同且互补,便于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和帮助,充分发挥合作小组的作用,使各小组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平竞争。另外在合作学习实施的过程中,还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定期进行调整,如有些小组成员之间有比较大的矛盾,而一时又调解无效;有的小组成员关系过于亲密,导致相互依赖等等。定期调整可以保证小组间学生竞争的活力,增强组内学生合作和凝聚力,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与他人沟通与合作的能力。

(二)关于分工

建立学习小组只是让学生的合作成为了可能,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应明确每个小组成员在小组中的责任。如中心发言人负责表述汇报全组合作学习的成果,以便在全班交流;裁判员负责对讨论过程中出现的争论进行裁决,同时也监督本组成员不得大声喧哗、说与学习无关的话;记录员负责记录整理小组成员发言的记录;检查员负责检查小组成员对所讨论问题的掌握情况等等。对于小组内每位学生担任的角色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和成员的意愿定期轮换,让每个小组成员在不同的角色中得到不同的锻炼,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上进心。

二、科学指导,让学生会合作

部分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只是一种花架子,虽然学习场面比较热闹,但却流于形式,效果不尽如人意。由于学生在小组中没有收获,导致后面要么老师满堂灌,要么就变成老师与少数优生之间的表演,其余大多数学生只是陪客罢了。为避免这种情况,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指导:

(一)小组合作学习前的指导

独立思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小组合作前,老师一定要让每个小组成员有一定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建构,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和想法,让学生做好合作交流的物质与精神准备,最好用笔拟一个发言提纲,这样合作交流才能言之有物。有的学生即使不能做到这一点,也至少可以在这段时间内熟悉问题,为后面的交流做好倾听与思考的准备。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学习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独立思考的合作交流只是信息单向的传递,谈不上产生碰撞、产生共鸣、产生收获。

(二)小组合作学习时的指导

1. 小组交流时,要求一个人说,其他人专心地听,不允许打岔,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学会从别人的发言中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学会尊重他人,这一点比学到知识更重要。建议听者用笔记下与自己不同的想法和意见,以便之后提出来讨论。要让学生明白讨论交流重在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而不是用“大嗓门”来压人。

2. 发言顺序也很重要。一般让学困生先发言,中等生再作补充,最后是优生做总结性发言。这样可以使学困生有展示自己的机会,消除他们对优生的依赖心理,避免了学困生旁观的优生滔滔不绝地说,从而丧失了学习的积极性。

3. 小组内合作学习的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取得一致意见,成员互相之间达成共识;另一种是成员间各执一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对于后一种情况,一是要求裁判员发挥作用,二是教育学生明白,真理可以通过争辩而认识,争吵是没有意义的。这时最好双方都冷静下来,仔细反思自己的想法。问题最好在小组内部解决,实在不行的,让中心发言人在合作学习结束后全班发言,以征求其他同学及老师的意见。

(三)小组合作学习后的指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都要在全班展示,这是需要中心发言人的发言。中心发言人要代表全组同学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学习情况,为了发言清晰、准确、有条理,并且完整地汇报本小组成员达成一致的共识和有矛盾的意见,应要求中心发言人必须和记录员作好配合,在中心发言人发言时,要求全班其余同学都要认真聆听。中心发言人的发言如果有不正确、不完整的地方,全班任何一位同学都可以补充、改正,发表自己个人或小组的意见。

三、加强评价,让学生愿合作

(一)评价合作学习的结果,更要评价合作学习的过程

我们在听课时,时常听到授课老师有这样的评价:“某某小组合作得好,因为他们小组最先得到了正确答案。”事实上,这种评价只注重了小组学习的结果,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却没有评价,确切地说,这是对其他小组中的学困生是一种压力,与这些学困生同小组的优生可能会想:他真笨,要不是他,我们小组能更早结果,真不愿意和他一个小组。这种评价实际上已经走入了评价的误区。我在思考,是不是应该评价这些问题好些,如小组成员之间是如何交往的?如何互相支持,互相配合的?是不是都积极参与了?合作过程中有什么问题?这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而这些往往对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这样评价更恰当些:“某某小组也得到了正确的结论,虽然他们并不是全班最快的小组,但他们分工明确,相互配合默契,相互协调,有了问题大家团结协作,发挥集体的力量解决。他们这种团队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

(二)既评价个人,更评价整个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为小组间的竞争。把小组的整体情况作为评价的依据,可以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使合作与竞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注重小组评价,可以使大多数同学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与赞扬,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教学的现状与思考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目前已成为大多数数学教师课堂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手段之一。不仅如此,“小组合作学习”已推广到其他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它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成了课堂的主人,课堂也更活、更和谐了。

尽管如此,我感到“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过程中还有不少的地方值得思考,如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中学困生的发言还不是很积极的,有优生包场的现象,学困生参与少。因此,这部分学生的潜能得不到发挥、个性得不到张扬,成了旁听生。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从众现象多,深入探讨的少,有一小部分学生没有话说,坐享其成,或人云亦云,盲目随从,没有个人的见解等等。这将是我们继续深入细致探索、研究的领域,使“数学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研究更充实、更科学。

【参考文献】

[1] 马忠林. 数学教育评价[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8.

[2] 马忠林. 数学学习论[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篇9

一、活化教材,寻找“留白”

1.结合地域,营造“留白”

《漂亮的建筑》一课,教材选取了首都北京的宏伟建筑——天坛,作为主要学习画面。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真正去过北京,见过天坛的人屈指可数。甚至,很多学生连家乡也未曾离开过。教师如果依照原定的教学内容来展开,对学生来说将是十分陌生和乏味的。我们不妨在内容上设计一个“留白”,让学生联系当地生活,去走访家乡,去发现身边漂亮的建筑,然后进行讨论和展示。

作为教材,它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它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不同地域的特点和需要,但又不可能完全适合每个地方的特点和需要。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辨别这样的“盲区”,灵活地调整、拓展,把它设计成一个个有意的“留白”,有效地重组资源,活用教材,用活教材。

2.联系生活,建立“留白”

新教材贯穿着“双基”和“人文”两条主线,要求让美术走近生活,让生活走进美术,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践。

《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作品欣赏》一课,该课按照新课程理念,应属于“欣赏·评述”的领域。如果单纯按照欣赏课来上,势必是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索然无味。课上完了,也不会在学生心里留下多少痕迹。所以,我把生活作为本课的切入点。对于“现代农民画”,学生或许感到很陌生,但生活中,学生和农民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先留出时间,和学生讨论起对农民的印象来。“勤劳、朴实、辛苦……”成了话题的主线。随即,我话锋一转:“虽然农民很辛劳,没有受过良好的美术教育。但他们热爱生活,有着极好的艺术天赋。”这就把学生引入了课文内容中。欣赏的同时,学生思考和寻找着农民在绘画时的着眼点:原来农民们用绚丽的色彩、大胆的造型和传统的手法画出了自己的生活场景和对丰收的强烈愿望。这样的课堂,始终保持了学生积极的求知欲,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把空间还给了学生。

3.填补空白,拓展“留白”

“留白”是教材的空灵部分,它给学生提供了参与、行动、反思和想象的空间。借助这种特定的空间,学生可以把自己的思想、情感、观点、创意及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表达出来,这样就实现了对教材的创意建构。

《我的一家》中,我设计了一个空白的镜头,让学生画一画自己的家。在课前我布置了一个小作业,让他们向爸爸妈妈询问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小故事。在课内交流时,学生纷纷讲述了父母和自己之间充满浓浓爱意的故事,气氛十分感人。可想而知,饱含着学生的回忆和情感的画面也将是多么的感人啊!

二、体验生成,建构“留白”

1.留出空白,体验质疑

学习《几何形的分解和构成》一课时,我先给出了几个图形(如图一),让学生自由观察。学生先是感到好奇,这些看似简单的图形却有着一个共同的规律。经过拼摆后,他们得出:这是把一个基本形按一定规律分解后重组而成的。学生得出了规律后,我再让他们动手实践,自己设计规律分解基本图形,再重组图形。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我再抛出问题:能否把基本形分解后重组成一个既有规律又美观的抽象图形?从具象到抽象,知识升级;以疑引思,快乐加倍。

2.留出空白,体验探究

探究,是在课堂中学生用类似研究的方法获得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体验的学习情境,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建构,发展思维。

在学习对称剪纸法《青蛙叫呱呱》时,学生和教师一起把纸对折后分别剪青蛙。剪图二的成功了,剪图三的失败了,剪图四的也失败了。这是什么原因呢?我留出了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生们发现:设计的图案一定要靠对称轴一边,而且对称轴在剪时一定要有连接住的地方,不能断开。知识就这样现场生成了。

3.留出空白,体验合作

合作式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当学生无法利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时,可借助小组的力量集思广益,合作学习。

《漂亮的建筑》一课,我只给出了空白的“城市规划”纸,并选择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用撕纸拼贴的方法参与,而不是常规的在纸上作画。操作流程是:确立目标—探究规律—交流互动—完成任务。在轻松的合作学习形式下,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最佳位置和角色,并且享受到了共同合作学习所带来的快乐和喜悦。

篇10

一、创设真实情境,让孩子想说

一年级的孩子刚入学,语言区域狭窄,对数学语言更是陌生而且表达不规范、不准确,所以在数学课堂中需要适时创设情境激发孩子说的欲望,发掘孩子的潜能,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想说话,熟悉数学语言。例如,在教学“加法”一课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小丑把两只手上的气球放到一只手上,指着小丑的左边让孩子说一句话:“小丑的左手有三个气球”,再指着右边,让学生说第二句话后问:“合起来几个?也就是一共几个气球?”让学生说第三句话,接着让学生合起来用“左手……右手……一共……”把整个意义表示出来。再让学生自己想好三句话,使学生在理解加法的基础上,顺理成章地说出算式“3+1=4”表示的意义。从小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应用题。

又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找规律”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一上课,我出示一盒子,老师这儿的盒子里装着红黄两种颜色的小花,猜猜老师将拿出什么颜色的花?接下来将拿出什么花……?你猜对了吗?

现在同学们已经猜出了两朵黄一朵红,接下来老师要你们猜猜两朵花的颜色,你猜得出来吗?生答。他猜对了吗?大家一起看:第一朵?黄。第二朵?黄。

还有最后一朵哦?谁来说?都想说?你请看?猜对了吗?

刚才,小朋友在猜的时候一开始有人猜错了,可后来越猜越准,我想这里头一定有什么窍门,谁来告诉我?(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你们都是这样想的吗?像这样两朵黄一朵红两朵黄一朵红的排列叫做有规律的排列。生活中像这样的事物有许多,你们想找出它们的规律吗?

这样一个富有童趣的情境,激发了孩子说的欲望,课堂活跃了,让孩子在真实的环境中想说话,孩子的思维得到了启发,纷纷举手发言,很自然地引入新课。低年级教师在教学中要多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运用能力,养成科学地使用数学语言的良好习惯。

二、培养逻辑思维,让孩子会说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话篓子,但是在课堂上就不知道怎样说了,所以,教师要结合具体情境营造和谐的氛围,在实践操作中、在合作交流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帮助孩子讨论交流解决问题。

从教学生说一句完整的、准确的数学语言开始,逐步提高语言表达训练的要求,以语言的逻辑性培养其思维的逻辑性,这样既能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启动表象思维,而且能起到以说促思,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的作用。

例如,我在教学“商不变的规律”一课中观察这些算式(60×2)÷(30×2)=2;(60×2)÷(30×2)=2……(60÷3)÷(30÷3)=2;(60÷6)÷(30÷6)=2……谁能把这些算式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小男孩说:“我通过发现,这几个算式里,被除数变大,除数跟着变大,商不变;被除数变小,除数也变小,商也不。”根据他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出:“被除数变大(小),除数变大(小),商不变。”然后自言自语道:真的是这样的吗?接着我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讨论,使学生明确:变大可以是同时加上一个数,变小可以是同时减去同一个数,但是这样的情况,商都会变。这时一位勇敢的女孩说:“加一个数,原数也变大,减一个数,原数就变小,可是商变了。应该说如果被除数乘几,除数也乘几,商不变,或者说被除数除以几,除数也除以几,商也不变,这么说更准确。”我对小女孩说:“小姑娘,你真棒!我欣赏你流利的表达,更佩服你的勇气。你敢于挑战对方提出不同的意见,很了不起。”对低着头的小男孩,我拍拍他的肩膀亲切地说:“小伙子,你也勇敢,正是有了你的发言,才给我们带来了一次深刻的思考,一次有意义的讨论,使我们大家对这个问题了解得更深刻了,谢谢你。”接着我进一步引导:“乘几用数学语言可以说成扩大几倍,除以几可以说成缩小几倍。谁能把刚才发现的这个规律再完整地叙述一遍。”有了刚才的交流,学生更踊跃了,一位一直没有发言的同学站起来大声说:“在除法里,被除数扩大几倍,除数也扩大几倍,商不变;被除数缩小几倍,除数也缩小几倍,商不变。”

……商不变的规律慢慢地完整了。

很多问题学生都会解决,只是缺乏用数学语言去规范地表达的经历,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进行说的训练,让学生的语言更加准确、简练、规范、有条理,养成数学语言严谨的良好习惯。

三、抓住课堂契机,让孩子敢说

教学中,还有很多孩子想说会说却不敢说,怕说错了,老师会批评,同学会笑话。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多一些表扬。数学课上,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创造条件,让大多数学生都有机会起来说问题,说答案,说方法,说体验与感悟。

(一)小组内互说。例如“找规律”这一课的片段:“看,一群小朋友正在联欢呢?请你们仔细观察,画面上哪些地方的排列有规律?按什么样的规律排列的?四个人一起说说,看谁的发现多?”学生可以借此契机畅所欲言,小组讨论,教师可以作为其中平等的一员,悄悄地加入讨论的队伍,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二者之间没有心理落差,说起来更加放松自由,也更有创见。这样往往会收到奇佳的效果。

(二)学着说。先请表达能力强的孩子说完,再请其他学生说,“你也来试试?说不定你会说得更好!”说后适当表扬,如”你的声音很响亮,老师喜欢!”“你说得比上次好很多。”并请同学们给予掌声肯定。这样,增强了孩子说的信心。

(三)在动手操作中说。例如“认识钟表”一课,有的孩子明白整时,但是不敢说出怎么拨,我设计了动手操作的练习:尝试拨个整时,先自己说说它是几时,再与同桌说一说。互相拨钟,说一说。慢慢地,学生不仅学会了说,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充分说了之后理解了知识,看到一张张快乐的笑脸,你也一定感受到了他们说的乐趣。

四、享受学习乐趣,让孩子爱说

孩子们在具备了说的技巧和胆量之后,还必须拥有主动表达的欲望,自觉地把头脑里想的内容说出来和人交流,与人分享。学习的过程必定是艰辛的,我们必须经历从难受到忍受,最后变成享受的这一奇妙的蜕变过程。说出快乐,分享快乐,这也是数学课堂灵动有效,且让孩子着迷的终极目标。营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把数学与日常生活、课外活动、兴趣爱好等融为一体,让浓浓的爱充满在课堂,说也就变得轻松而有深情。

例如,在上“九加几”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然后提问:小朋友,你们看,操场上正举行着激烈又紧张的运动会。请你们仔细观察,同学们都参加了哪些体育比赛项目?(比赛项目有:跳绳、跳远、跑步、踢毽子)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操场上的比赛有:跳绳、跳远、跑步,还有踢毽子,可热闹了!学校为我们的运动员准备了一些饮料,我们走近一点看一看(拉近“数饮料图”)。师:你知道现在有多少盒饮料吗?请同学们独立思考,谈谈你的想法。师: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有多少盒饮料的?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让生畅谈,适当地给予鼓励)

・直接数:1,2,3,…,12,13,一共13盒。

・接着数:9,10,11,12,13,一共有13盒。

・凑十法:(生汇报时,灵活介绍“凑十法”,并板书)

师:小朋友真会动脑筋!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1盒、2盒、3盒,一直数到13盒;可以从9盒接着数,10、11、12、13;也可以从外面拿1盒放到箱子里,使箱子里面凑成10盒,再加上外面的3盒就是13盒。这么多的方法,你最喜欢哪一种呢?为什么呢?学生交流。师:数数的方法以前已经学会了。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么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出示“饮料图”。

师:求现在有多少盒饮料,怎么列出算式?(9+4=)

师:(指着图片说)9和4,哪个比较接近10?所以,我们要把9先凑10。怎么凑10?(动态演示:从箱子外面拿一盒)

师:9+1=10的“1”从哪里来?(外面4盒中的1盒)所以,4可以分成1和几?10再加3等于__?(先用课件动态演示一遍凑10的运算思路,再在黑板上演练一遍计算过程)9+4变成了简单的10+3。

师:请同学们把这个运算的过程说一说(4分成1和3,9和1凑成10,10加3等于13)。全班说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