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3-03-13 20:41: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篇1

首先,学生在进校前养成了行为放纵、是非判断力不强的行为习惯。主要表现在无组织无纪律的行为活动、自制力差、自律性不强上,形成了抽烟、嗜网、讲脏话、不爱护公物公共卫生、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等的坏习惯。这类学生正如社会传言“成绩差、风气差、习惯差”三差生中的“习惯差”,这样的习惯有学校、父母、社会的原因,学生以前就读学校的德育教育强度不够,加上父母对孩子的放纵或者溺爱,以及社会的放任,三方都未从一个正确的角度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学生走向一个正确行为活动道路,以至于养成不良习惯。针对这一类问题我们在德育建设中,应主要致力于他们行为的规范,让他们改掉由放纵引起的不良行为,养成正确的是非认识观和自律性。

其次,是由学习目的不明确导致的行为问题。在我从事德育工作这些年里,发现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学生入学之初学习目的不够明确。他们认为自己一直都是差生,或认为是父母和老师要他们学习。所以在学习中产生或多或少的抵触和怠慢,缺少学习动力。在行为活动上主要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学习中产生自卑、自弃、放任自流,进而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如上课睡觉、看小说、玩游戏、逃课、逃学的厌学行为,甚至有退学现象,这都是学习目的不明确所致,严重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中职教育与传统的义务教育不同,它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技术操作能力和良好的德育水平,使学生能在竞争力强的当今社会中凭一技之长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职校生的学习目的就应该把学技术、学做人、学会适应社会作为他们的学习目的和动力。

最后,是心理抗压能力不够引起的行为缺失。目前在校的学生几乎都是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孩子,他们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是在蜜罐子里泡大的一代,家长的溺爱使孩子形成很强的依赖性以及脆弱心理,这使得他们在学校参加实践活动中怕苦怕累,任课老师以及指导员多批评两句就产生抵触心理,积极性和主动性都不够好,这些现象在现在的职业教育中都还普遍存在。对学生抗压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适应以后的实习生活以及将来的工作岗位,在德育建设中训练学生抗压能力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任务。

2“自立教育”对学生行为活动规范的作用

“自立教育”不仅要立德,更要立行,只有将学生的行为立向一个正确的方向,才有可能在“自立”上取得突破。经过对上面三种职校生普遍存在的行为缺失的分析,我们得出在德育建设中学校的任务就是要竭力使健康的信念尽早变为学生独立的精神力量,帮助学生改变以上三种行为缺失。“自立教育”首先是帮助学生改掉以前的坏习惯,形成良好的自律性;第二是要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规划;第三是形成良好的抗压能力,以便应对在校的学习及将来的工作。这三个要求也是我校“自立教育”的三个基本步骤,只要把这三个大方面建设好,学生其他德育问题也会迎刃而解。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自立教育”如何对学生这三方面行为规范产生影响。

第一,学生行为放纵、是非判断能力差的现象,这是由于自率性不够强所致。加强学生的自律性训练是职校学生入学时就应着手解决的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分三步来实现自立、自律。首先是入学封闭式军训,新生在刚刚开学时就必须进行为期两周的高强度军训,对学生实行封闭式军事化管理。从学生的言行着手,对他们长久以来形成的不规范行为进行规范。在这种模式下每个新生都要按照学校的管理规定矫正习惯,潜移默化地接受“自立教育”逐渐学会自立、自律。军训的高强度以及严格性让学生的行为有所收敛,如抽烟、嗜网、逃课明显下降,如何保持军训成果,就成为平时自律性训练的重点。“自立教育”推出了军事课程、内务卫生比赛、每周评比发放流动红旗等项目,不断巩固和强化对学生的养成与矫正教育。

其次,就是开展学生“自主管理模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培养学生“不教之教”的能力。在这样的模式下我们成立了协会,学生民主选举成立宿管部、护校队、卫生部、学习部等部门,在团委学生会、德育处、体卫艺处、教务处等指导下,全面实行学生自治。如寝室卫生每天由宿管部自主检查两次,保持内务整洁,同时学校每个月还会进行一次安全排查,由教官组织男女生寝室所有成员在校门口集合,对寝室进行仔细排查,对多次持有违禁物品的学生进行严重的通报惩罚,在这样严格的排查下部分学生自觉交出了烟、打火机等违禁物品。

最后,在严格的管理模式机制下,我们也组织学生参加丰富的文明活动,如节日纪念日主题教育活动、礼仪常规教育活动、体育艺术教育活动、科技活动、法制安全教育活动等,并成立了足球协会、象棋协会、音乐协会、舞蹈协会、跆拳道协会等兴趣社团,丰富学生生活。通过这三个步骤让学生逐渐走出自我的圈子,加入到集体的活动中,形成自立、自励、自律的习惯,在丰富的活动中陶冶情操,磨砺意志,培养正常的、积极的、乐观向上的生活习惯。

第二,明确学习目的,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高技术、高道德的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德育的目的也是帮助学生完善自己,助其实现人生价值。一个明确的学习目的、一个完整的职业规划是我们“自立教育”的基本要求。我们每学期都会对在校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这门课上首先是让学生先认识和了解自己,具体的做法是组织学生进行自我形象设计、自定奋斗目标、自定人生格言、自选心中榜样活动,每人一张自我人生设计卡,上面写着自己的人生奋斗目标、人生格言、要克服的缺点等内容,人生设计卡犹如一面镜子,学生随时可以对照反思,激励自己,做一个自立自强的人。

通过职业生涯的规划教育大部分学生学会认识自己的兴趣爱好、技能特长,师夷长技以制强,在明确职业规划后重塑自信。在这门课之余我们每年还会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职业生涯规划竞赛,我校多次在重庆市中等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比赛环节囊括名次,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自信、获得认可。这样的“自立教育”很有成效,去年我就遇到有一位已经毕业两年的汽车维修与服务专业学生,他对我说他非常感谢学校对他的职业教育,是学校的自立教育让他重拾了学习的兴趣,现在这名同学已经在重庆市区一家高级汽车维修厂担任重要技师,并且厂长还正在考虑提拔他为车间主管。我想这个学生是很好的例子,只要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踏实学好技术,在不断地学习中找回自信,就能凭自己的一技之长立足于社会。通过这样的德育建设,基本上从源头解决了学生的厌学情绪,减少了逃学、逃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

第三,对心理抗压能力的训练也是“自立教育”的重点项目。学生在面临心理压力时,如果不能及时引导,通常会出现一些极端的行为表现,如课堂上老师一批评,学生就抵触学习或闹退学,这样下去在实习或者工作时同样会经不住单位领导批评,出现一种既不能打也不能骂的情况。针对学生们的心理抗压能力低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行为,首先要采取说服式教育,告诉学生要明白压力和失败并不可怕,关键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要逃避,要勇敢地去面对它,并学会用当下能想到的最佳解决方式去处理问题;老师要不断地去鼓励他,学生的这种心理并不是一下子就能改变,让学生慢慢接受压力学会抵抗压力;家长对孩子也不能一味的溺爱,要适当地引导。

在校园生活中还要逐渐形成一种竞争的自立氛围,鼓励学生多参与有竞争性、挑战性的活动,如学生干部、班级干部我们都采用竞争上岗,在校园比赛中同样采用竞争机制,帮助学生在多元化的竞争中练就强大的抗压能力。另外我校历来有一个办学特色就是将武术运动融入到职业技术的教学中,学生在进行专业技术学习时我们会同时安排武术训练课程,在这门课上娇弱的学生通常都会被运动训练的挑战性所征服,运动强度逐渐加大,学生也在一次又一次的挑战自己,变得自立、自强。这也是我们学习针对心理抗压能力差的一种独特教学法。在以上三个方面的“自立教育”的德育建设下,学生行为缺失的现象逐步改变,这足以看得出一套适合于学生德育教育模式对学校学生行为活动的重要影响力,同时也能看出德育建设对职校学生的重要性

3结语

篇2

职业教育是职业定向教育,是为了满足社会的职业需求,根据社会岗位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有针对性人才培养的教育。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从业人员适应岗位需要的操作能力。教师教育有明显的职业教育的特色,它是为了满足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需求,根据教师岗位的具体情况而进行有针对性培养的教育。教师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适应将来教师岗位需要的知识和能力,及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素养。从严格的角度归类,教师教育属于职业教育的一种。因此,教师教育应密切联系教师的职业特点和职业需求开展教育活动。诸如:教师教育比一般的职业教育对从业者的道德修养、文化素质方面要求更高,那么教师教育在这方面就应有更多的投入,而不能像其他非师范院校以及一般职业院校那样简单地开设“两课”就够了。再如,《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和《全日制高中课程标准》颁布之后,中小学的课程教育从理念到操作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对从业教师的职业要求也相应地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教育应适应这种需要对培养学生的规格、要求进行改革,对相应的课程进行调整,对培养理念进行重新定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由新课标带来的教师岗位的变化。

二、教师教育中教育教学对教师职业的游离

由于教师教育延续着传统精英教育的模式,因此培养教师的职业教育特点,并没有在教师教育中得到体现,造成教师教育中教育教学与教师职业呈现出游离的状态。(1)在课程的开设方面,师范类院校除了有限的几门教育类专业课外,其他课程与非教师教育的课程完全一致,有限的几门课主要有《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而所谓的“与非教师教育完全一致”的其他课程,不仅是教科书的版本要选非师范的权威教材,在教学中也几乎是非师范的讲法,完全是与培养教师的教育目标相游离的。(2)在开展的相关实践环节上,对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也未得到充分的体现。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有最多不超过两个月的教育实习,以及部分学生参与的“三下乡”教育实践活动。学生通过有限的教育实践活动并不能真正地培养起适应岗位需要的能力,毕业之后能否适应教师的岗位需求自然要大打折扣。(3)师范院校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陌生。师范院校的教师对中小学教师岗位的陌生是带有普遍性的。其普遍性分为两个层次:一是讲授直接与中小学教师岗位相关课程的教师,即《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课程的教师,他们对中小学教师岗位应该说并不陌生,但他们熟悉的更多的是侧重于理论层面,事实层面的“熟悉”只限定于“了解”的层次。因此,他们许多见解是脱离中小学教师的实际的。二是讲授普通专业课的教师(诸如中文专业的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文学、现代文学等等),对中小学教师岗位陌生的程度更高,有的甚至不了解新课标,因此,在他们的教学中几乎不可能将所讲授的课程与中小学教师岗位联系起来。出现上述三个状态的根本原因就是漠视了教师教育的职业教育特点,漠视了教师教育是职业定向教育。

三、教师教育突出教师职业的对策

教师教育的非师范化给教师的培养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在教师教育中突出教师的职业特点。(1)教师教育应建立与教师岗位进行经常联系的机制。除了教育实习和“三下乡”的自愿者活动之外,通过增加师范生到中小学的见习、代课的方式,运用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丰富教学经验。增加经常性调研活动,时时了解和掌握教师岗位状况以及动态变化的趋势,使教师教育教学与教师的岗位密切相连,使教师教育中教师的职业特点得认突出。(2)在打好教师职业基础的前提下,致力于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教师的职业基础包括教师的专业知识基础、教育理论基础和心理学理论基础等,这些内容是一名教师不断强化职业的从业能力和水平,进行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以培养教师为己任的教师教育必须打好这个基础,还要在这个基础上通过与师德修养、文化素养结合,使其具备教师的素质,这是最终发挥知识价值和意义的必然的途径。(3)教师教育中,在所有课程尤其是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渗透教师的职业观念,换句话说,要改变教师教育中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职业及其状况陌生的局面,特别是对新课标的无知状态。在公共课的教学中要从教师职业角度去认识课程的内容,在专业课的教学中更应把新课标的理念进行渗透,使学生在大学学习期间就形成专业岗位意识和教师意识,使整个教学都与教师的岗位发生关系,突出教育的师范性。

篇3

Abstract:This article take Marxism's practice view as the basis, expounded that the practice teaching in the qual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eaching process's importance, simultaneously, had pointed out completes the practice teaching the way and the way.

关键词:高职教育 实践教学 重要性

Key words:Quality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Important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069(2009)-09-0143-02

培养高等专门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的基本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决定了实践教学是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实践教学符合的实践观

实践观是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实践作为人特有的存在方式、生活方式,能动地作用于外部世界,它涵盖了人的全部生活。实践活动的哲学基础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实践是人类的本质及存在方式;二是人的主体地位是在实践活动中确认的;三是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1.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固有之意

首先,从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来看,现代职业教育是在由农业社会向工业化社会过渡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手工业时期,主要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学徒制进行,我们可以把它看作是实践教学的雏形。随着生产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统学徒制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对大量生产一线工人的需要,因此,开始设立专门的学校来培养产业工人。随着这类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便发展为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可见,职业教育是从对生产服务第一线从业人员的技能训练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它产生初期,就非常重视学员的动手实践操作。其次,从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来看,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在于其职业性,一个职业之所以成为一个职业,则是因为这个职业有着与其他职业不同的工作过程,包括工作的方式、内容、方法、组织以及工具的历史发展诸方面。可见,职业性所包含的这些特征都是人们通过实践总结出来的,具有可操作性规范性。再看,职业教育发展至今,已经越来越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越来越关注综合能力的养成,其实践的“味道”越来越浓。职业教育面向的是为生产、服务、管理一线培养产业工人也好,开展应用性的研究也罢,总之,社会的发展是由实实在在的生产劳动推动的。不仅如此,科技创新的大部分也归属于应用性研究,而这些均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范畴内,其实现都会依靠具有实践能力的劳动者。

2.人的主体性通过实践教学得以体现

人是实践的主体,实践是人有意识、有目的的行为过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它既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改造的过程,也不是受教育者被动、僵化的接受过程,而是以受教育者自身为活动对象,主体客体化与客体主体化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

在高职教育教学的实践活动中,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只有学生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才有可能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发挥其主体性的功能,实现促进人的发展的最终目的。实践教学正是通过突显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过程,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在实践环节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尝试解决问题,通过实习、实训、实验、毕业论文设计、课题项目设计等丰富多样的实践教学形式,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以实现高职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实践活动。

3.实践教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践观认为,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了自身的发展,人的劳动实践使“生产者也改变着,炼出新的品质,通过生产而发展和改造着自身,造成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造成新的交往方式,新的需要和新的语言。可见,在实践过程中,人们不仅能获得知识、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在这一过程中会伴随着世界观的形成或改造、社会生活基本素质的养成,最终实现了个人能力、个性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充分统一。因此,对于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活动中,学生以自身体验的方式参与教学过程,不断地获得知识、技能及道德行为等多方面的提升,不断地习得和积累社会生活经验,逐步养成参与社会生活的基本素质。

二、充分认识高职教育教程中实践教学的作用

1.高职教育的特点就是强化高职生技能素质培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人才定位,是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有专业较高层次的技能。作为高职教育,就应突出它的职业技能教学的特色。技能的训练,掌握技术.才是向社会表现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能力,才会受到社会的关注。技能型的人才培养,需要按技能的要求从事训练,“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是学习”。所以在职业技能教学方面应紧跟新技术的发展的方向相结合而进行研究探索。

2.要确立高职教育中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只有建立了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有可能以实践教学为中心.实践教学才不会成为理论教学的附属,实践教学才会发挥出作用。在德国,专职职业教育的教师。不能从学校毕业就可以当教师,必须在企业中工作3―5年之后有了实际工作的经验,有了企业的思维方式之后,才可以在职业教育的院校中担任教师。而现在的职业院校的教师和领导,基本是由普通院校直接转到职业教育,所以在制定教学大纲及教学文件方面,都是重视理论课教学及提高。尽管也意识到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但由于能力、环境、方法等因素,重视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实践教学充其量只起到一个验证理论的作用。实践教学体系的确立,从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实施、教学的管理、教学的评价等一系列实践教学环节迫使教学、管理、评价打破原有的惰性.实践教学的中心地位才可能确立。

三、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决定了在教学教程中,必须通过多途径多渠道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1.强化实验课的教学。实验课教学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对学生进行基本技能训练、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实验课教学的类型有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过去,高校以验证性实验为主,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实验主要不是为理论教学服务,而是为培养学生能力服务,是技能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对学生进行实验思路、实验技术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

2.注重运用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根据不同教育对象、不同教育目的的要求,把教学内容编列成案例的形式来进行教学。它选取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典型材料作为教学内容,非常直观形象地提供给学生,启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它是从实际中来,到实际中去,学以致用的有效方法。一般来说,学生对实际问题特别感兴趣,我们要利用这种心理,在教学过程中多运用案例教学法,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作用。在提出案例的同时还要提出问题,启发思考,组织计划,让学生通过思考,自己去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活跃思维,开阔视野,最终达到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做好实习工作。实习一般分为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教学管理部门必须对各类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做出明确的规定,认真编制实纲和实习计划。带队教师要认真负责,严格管理,实习结束时要进行考试和评价。特别是毕业实习,它是在学完基础课和专业课之后进行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毕业实习要有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习或设计题目,鼓励学生围绕实习课题,通过实践收集所需资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从而提高在生产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践教学模式是依赖于实践教学主体不断总结、探索和建构的。一方面,学校不同、条件不同、特点不同、学科专业不同、主体和个性不同,不可能有完全统一的模式;另一方面,任何教学都是个性化的、教无定法。从理论上说,教学模式是开放性的、没有边界的。每一种模式都应该具有独特的个性,具有不同的价值、功能和特点,具有自身意义和价值的多样化。在这样的前提和背景下,实践教学模式要以创新为主导,要勇于实践,大胆探索,在数量上进行积极扩充;努力建设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模式库”,为实践教学提供方法论的支持。

实践教学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一个桥梁,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必要环节。尤其是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今天实践教学更有现实意义,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必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 复旦大学南京大学杭州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苏州大学

篇4

关键词:民族语言 素质教育 职业教育 教育改革

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由“应试教育”向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转变的教育改革。因此,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更是高职院校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但是当前一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理论知识并不清晰。本文着重分析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以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一、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含义

要知道什么是民族语言素质教育,首先必须明确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含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即“遗传民族语言素质”。《辞海》写道:“民族语言素质是指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的本来特点和原有基础。在心理学上,指人的先天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是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方面的特点,是人的心理发展的生理条件,但不能决定人的心理内容和发展水平。”这是关于狭义民族语言素质的典型解释。广义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民族语言素质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在后天通过环境影响和教育训练所获得的、内在的、相对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身心特征及其基本品质结构,通常又称为素养。主要包括人的道德民族语言素质、智力民族语言素质、身体民族语言素质、审美民族语言素质、劳动技能民族语言素质等。”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指的是广义民族语言素质。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人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作为重要内容和目的的教育。其实质就是一种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文精神养成和提高,重视学生人格精神的不断健全和完善,也就是更加重视使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目前部分大学生身上存在的最让用人单位头疼的问题是眼高手低、急功近利、不负责任,这就让就业市场形成了一种明显的反差: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大量企业却招不到合适的人才。

二、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意义就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于全面提升受教育者的综合民族语言素质,而以往所说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多是侧重于政治民族语言素质和专业民族语言素质,即所谓的“又红又专”,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民族语言素质的其它方面,如学生的人格精神,个性发展,生活品味,道德修养及审美情趣的培育。

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就是要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品德高尚,身体健康,知识丰富,学有专长,思路宽广,实践能力强,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人才。实践证明: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能更好促进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技术能力。能更好促进受教育者终身发展的需要。能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个领域拨尖人才。

三、职业教育中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特殊性

从职业教育的方面看,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提高。然而,就职业教育来说,有其自身的特点,与普通院校教育有所不同。这种特殊性,集中体现在职业教育所培养人才的“应用型”上,即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前提下,具备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以适应地区、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符合不同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实际要求。由此,这也就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也必须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标准和要求,即把人才“能力民族语言素质”的养成和提高作为民族语言素质教育的实质和核心。

“能力民族语言素质”包括哪些基本方面呢?一般来讲,应包括:专业技术操作能力、管理决策能力、实际工作组织能力、信息收集传递能力、科学研究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等。这不仅符合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也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此,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要特别注重对专业技术的把握、实际操作能力、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这样,才能使职业教育中的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具有针对性,以充分显示其特色。

四、民族语言素质教育在职业技术教育中的重要性

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把民族语言素质教育提升到了高职教育工作的重要位置。在此背景下,职业院校在培养高民族语言素质的劳动者和专门人才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篇5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校企合作办学 重要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和我国的经济一样,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走校企合作之路,实现共赢是必由之路。新时期、新形势下的职业教育如何办出特色,职业院校能否做大做强,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与企业的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校企合作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质量规格,而且有利于改善职业院校的办学条件,有利于职业院校创出教育品牌、创出教育特色。建立校企双赢机制,是校企合作办学成功的基础。

只有职业教育与企业的发展融为一体,构建相互依存、荣辱与共的水乳关系,才能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赢、共同发展。

一、校企合作办学是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抉择

1.解决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

目前的教育结构与经济结构的发展很不协调,一方面企业人才严重匮乏,另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教育与经济在运行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如果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投资教育,成为发展教育的后盾,那么企业的人才需求便成为教育培养的方向,企业的技术需求便成为教育开发的内容。同时企业也可以依托职业院校来完成对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产品的更新换代,并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改善员工的素质结构。这样学习和企业之间就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在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招生层次、招生数量等方面可以为学校提供准确的信息,使企业的长远规划、远期人才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结合起来,从而解决人才供求矛盾。

2.准确定位职业教育目标

职业教育中存在信息不畅、教学内容滞后、专业布局不合理、人才定位不准确等问题,这些与校企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沟通有着直接关系。校企合作可以使职业教育根据企业的发展要求和岗位需要来制定培养目标,调整专业设置,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增强办学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3.拓宽职业院校学生的就业途径

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主要是企业需求,企业是劳动力市场的主体,积极谋求与企业合作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把学生的学习指导与就业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这对实现职业教育目标、为学生就业开辟新途径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形成职业院校办学的特色

职业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办出自己的特色,是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的大事。实行开放式办学,走校企合作之路,积极营造企业与学校相结合的亲和力,促使学校与企业在信息、技术、设备和人才诸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合作和交流,将十分有利于形成职业学校独特的办学特色。

二、校企合作办学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基本途径

1.共同开发课程

一是专业设置应体现市场观念,充分考虑市场变化,这不是教师闭门造车就能完成的,而要经过来自行业、企业中最了解市场对人才培养需求的专家的论证,因为他们在专业设置方面最有发言权。二是课程开发要从行业发展趋势和职业岗位任务分析入手,把职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态度、素质与学生的认识、学习过程有机地结合起来,组织、筛选相关教学内容。三是教学内容要反映经济现代化和社会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使人才培养与企业的生产方式、设备条件、管理模式、技术改造相适应。

2.共同实施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基本立意在于整合校企双方的教育资源,形成双向参与的人才培养模式。从学校来讲,要一切从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开展多类型、多规格、多形式的职业技术教育与培训,为企业发展提供更为广泛的服务体系,从而扩大职业教育的市场与发展空间。从企业来讲,要从职业能力培养标准制定、提供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和实习基地、参与学生职业能力考核等方面给予支持。

3.共同组建教师队伍

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要求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要实现这一目标,校企双方合作组建专兼职师资队伍,实现知识共享和行动协同的团队工作模式,无疑是最好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促进学校与去也在各个层次上的沟通与交流,实现产学一体化,而且可以自发地调整学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从总体上降低学校教育成本。

4.共同开展科研工作

企业的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来推动,教师的学术水平和学生的创新精神等也要通过科研途径来提升。因此,校企双方应将科研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根本措施抓紧抓实。职业院校要在以教学为中心的前提下,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应用研究与技术开发,针对企业技术改造、科技开发的实际需要,将学校智力资源与企业生产要素紧密结合起来,为企业提供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服务,提高对企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企业可以为学校的科研提供经费,或在学校投资建立企业实验中心。校企双方通过技术开发有成果转化,将产学合作提高到产学研全方位的合作层次。

三、校企合作需要建立“双赢”机制

1.更新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从培养技能型人才出发,职业院校虽然有与各级各类企业单位全方位的合作的愿望,但在实际过程中,吸纳企业的意见较少。另外,企业虽然已经认识到技能型人才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真正意识到培养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也是企业的责任,缺乏积极参与办学的主动性。所以职业院校的领导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以自身的教育优势,主动营造与企业的合作机制,促使企业树立一种投资职教、必有厚报的投资办学理念,真正成为办学主体,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企联合办学。

篇6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职业道德教育 重要性 加强途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是“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是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加强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社会对于人才发展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发展与扩大给每个大学生带来更多机遇与更大发展空间,然而社会因为职业道德教育的缺乏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工程腐败、合同履行不到位、造价制假等,新经济带给我们巨大财富的同时对人才提出了新要求,21世纪的人才不仅要有丰富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劲的身体心理素质,而且包括良好的道德政治素质。

2.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需要

企业选择人才时,不仅需要人才具备创新合作能力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而且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为企业更好地服务,更需要人才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这项素质甚至超越人才本身的工作能力为企业所看重,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吃苦耐劳的道德品质与敬业精神、不去企业报到、频繁跳槽等一系列的现象都将影响企业的发展,提高企业的用人成本,因此加强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刻不容缓。

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专门职业人才,具有职业性的特征,有别于高等院校本科培养,高职教育更注重学生职业知识与技能的培养,培养具备高素质的劳动者和具备高级能的人才是高职院校立足与长远发展的关键,因此高职院校不仅要重视学生知识技能教育,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知识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有机统一于高等职业教育之中,职业知识教育是职业道德教育的载体,职业道德教育是职业知识教育的灵魂。

二、高职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

高职学生的就业,理应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然而许多研究者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不容乐观。

1.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不完善

在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非常注重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与知识技能培养,但是对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并没有关注。虽然很多学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学校德育注重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世界观和无产阶级政治观,社会主义信念的培养,但是不重视学生道德品质教育,没有将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品德教育课程中。

2.学生诚信、责任意识淡薄

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大学生需要具备的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但是很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却十分缺乏诚信意识,很多高职学生在应聘找工作的时候答应多家用人单位到岗,实际往往比较后挑选一家报到,导致其他几家用人单位到岗报到率降低,学生毁约现象相当严重。高职大学生往往功利心很强,跳槽频繁,一些刚参加工作的高职大学生不能安心在本单位工作,不停寻找待遇更好、工作更轻松的工作,往往将本单位变成跳板,恶意毁约缺乏基本的诚信意识。有些高职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往往眼高手低,抱着一种混日子的态度工作,缺乏责任心,缺乏职业责任,很多学生一走了之不管企业是否断档,缺乏忠诚精神,随意毁约导致企业损失,这是高职大学生缺乏诚信责任意识的表现。

3.择业观念功利化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的同时使整个社会越来越浮躁,而高职大学生深受其影响,在择业观念上越来越功利化,缺乏长远的目光与远见,他们往往更愿意去大城市,要求待遇高,福利丰厚,对于一些中小城市的岗位不屑一顾,同时在选择职业的时候非常缺乏长远考虑,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都想着步入社会就要坐办公室,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有成就事业的愿望,缺乏实干精神与吃苦耐劳的品质,在对待工作的过程中缺乏奉献精神,只讲报酬,不讲奉献。

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高职院校要提高学校竞争力必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旨在为企、事业单位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一线蓝领人才,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时刻影响学生的就业前景与就业方向,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完成。

1.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

高职学生入学时总体分数较低,整体素质并不是太高,自主学习能力不是特别强,如果将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门自主学习的课程则学生可能完成度并不是特别高,因此必须将职业道德教育贯穿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理论学习,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教学方法上探索改进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在实践教学中强化职业道德行为训练,将职业道德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在职业道德教学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学生的接受度,改进改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敬业精神、竞争意识和诚信意识的教育,不仅让学生从理论层面接受教育,更要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有效直接地接受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社会实践,运用社会中比较正能量的事例教学,经常邀请一些成功校友来校交流教学,让学生在了解企业对于人才需求的同时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从而巩固教学成果。

2.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使之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学校可以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完成这一任务,如开展“道德大讲堂”通过身边的感人事迹教育学生,感化学生,举行“专业技能大赛”提高学生对自己专业的认可与追求,通过“大学生志愿服务”强化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促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同时可以通过“优秀校友见面会”让学生了解成功人士的历程,给自己启示,从而树立良好的择业观。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能用一种更让学生接受的方式传递知识,传递正能量,无形中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

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实施职业道德教育的主体,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关乎学生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知,加强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对高职院校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在工作中时刻树立爱岗爱生的信念,以人为本,克己奉公,以一种认真负责的态度教育学生,在教学工作中充满爱心与热情,对待学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以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真正做到为人师表。

篇7

关键词: 职业学校 亲情教育 爱的教育

我是一名班主任,所在单位是一所培养幼儿教师的职业学校,我的班级是一个由48名幼师二年级学生组成的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集体。跟同学们相处近两年的时间了,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她们身上体现得非常充分。

情感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而我原本更为重视的是自己与学生的情感沟通,对学生们与家长的情感关系这一环节关心的,就少多了,可是,触动我心灵的,是去年五月份我校推行的一次专题教育活动,时逢“母亲节”,这次活动就倡议大家围绕“孝敬父母”来召开一次主题班会,我和同学们通过这个班会结下了很深的情缘。

一、班会简介

我们的班会,以爱为主线,设计意图就是围绕爱父母这个话题,以多种形式层层推进,其主要流程如下:

寻找爱发现爱聆听爱倾诉爱懂得爱

同学们一起从身边的点滴探究,发现多年来伴随我们成长并且为我们无私奉献的父母原来是如此平凡而伟大。一致认为从现在开始,要更加爱父母、理解他们的辛苦,进而把爱扩展到我们的生活中:爱老师、爱学校、也爱一切曾经给予我们帮助的人,有爱才有美好的生活。“大爱无言”伴随我们成长,“润物有声”我们懂得回报。

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和精心准备,我们的班会开得非常成功,情景感人、扣人心弦,达到了教育和反省自己的目的。同时也被学校评为“最佳班会”,并且给全校师生进行了汇报展演,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一时间,引起了大家的强烈共鸣。

二、通过主题班会探究学生们的内心世界

1.拍摄母亲工作的场景,同学们落泪了。

班会的展示需要同学们实地去拍摄王雪的母亲辛苦打工的场景。由于她是在饭店当服务员,忙碌的时候是不能被打扰的(担心顾客有意见),同学们就几次三番的去等候,每次回来见到我,眼睛都是红红的:“老师,雪儿的妈妈太苦了。手都裂口子了,她还说不疼!”“顾客不讲理的时候,她受了很多委屈!”“每天要工作十多个小时哪!”——视频录完了,我细心地发现,由那几个同学带头,孩子们的零食少吃了很多,知道节约花钱了。看来,事实教育了她们,大家知道珍惜父母的血汗钱了。

2.搜集老照片,引发回忆。

班会的第五个环节,配合着歌伴舞,我安排了播放一组同学们小的时候和自己家人的合影,所以早早的,我们就开始收集全家福照片。照片带来后,在同学们中间,就开始互相观看、研究了,比起以往她们研究青春偶像的照片,她们更加专注,更加热情,班级里悄悄蔓延着亲情,暖暖的,令人感动。

3.排演歌伴舞《懂你》,从“唱歌”到“唱心”。

《懂你》这首歌曲人人会唱,耳熟能详。在视频、照片一起进入到班会排练的过程中,同学们的情感逐渐有了变化。半个月的时间,从认真地唱到动情地唱,再到用心地唱,我从她们的眼神中,看到了本应有的、最柔软的东西。

4.事后,从学生家长处反馈,孩子们的问候多了、关心多了。

班会结束后直到现在,我接触到了我们班多个同学的家长,他们欣喜地告诉我,发现孩子比以前懂事了,不再乱发脾气、指责父母了;知道惦记家里的情况,自己主动给父母打电话的时候多了;乱花钱的现象减少了,每逢节日,知道给父母买礼物的多了。每当听到这些话语,我感到由衷的欣慰。

三、班主任的几点可行性做法

1.不爱父母的学生不可能爱老师、爱学校,一切工作由此起步。

从那时起,我就不断思考:职业学校的学生,也跟社会上大多数同龄的孩子一样,从小受宠,很任性、很叛逆。当老师的,常挂在嘴上的话,是让学生敬老师、爱学校、爱国家。须知,一个连父母的爱都不在意的孩子,怎么能爱其他人呢?于是,我就借着此次班会的契机,时时处处渗透爱的教育,让学生感恩父母,以孝为先。当孩子们在这方面有所变化的同时,我惊喜地发现,她们对老师更有礼貌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了,愿意主动遵守校规校纪了,由此爱走到彼爱,一切水到渠成。

2.细致地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走入学生心里。

职业学校的学生家庭背景十分复杂,班会的准备过程中,我曾细致地了解过情况,让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教育人,实际是教育心。基于这一点考虑,我把学生分成几类:父母融洽、经济来源稳定的;父母离异、生活能够维持的;单亲家庭(父母一方去世的)、生活能够维持的;家庭完好或离异、单亲家庭,生活贫困的。把父母及经济情况作为两个因素,融入一起考虑,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循序渐进地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让她们信服,才能让教育有的放矢。一段时间过去了,学生们情感平稳,对我也更加爱戴了,班级的学风和常规管理逐步步向好的方向发展。

3.以事论事,教育学生勇敢地承担责任,坚强地面对生活。

篇8

论文摘要:“赏识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本文简要分析了这一理论,指出了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的特殊性、处在青少年期的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特点和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卷调查结果的分析,总结出“赏识教育”是解决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本文还指出了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的重要性及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在实施“赏识教育”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赏识教育”理念简析

“赏识教育”是近年提出并在中小学教学中倡导的一种新的教育方法和理念。这种理念源于南京周宏老师创造出的教育奇迹:他通过信任、鼓励、理解、表扬等手段肯定自己聋哑女儿周婷婷的优点和长处,鼓励她不断追求成功。16岁的周婷婷被辽宁师范大学特殊教育专业破格录取,21岁时被美国加劳德特大学录取到心理咨询专业攻读硕士研究生:这是很多正常的孩子都无法做到的。周宏老师从内心的“爱”出发,相信女儿“行”,然后归纳出“赏识”这一方法,最后得出了“赏识教育”。

教育心理学认为,渴望被信任、重视、看得起是学龄儿童或青少年最大心理需求。处在成长高峰期的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不断增强,心理发展表现出一系列显著特点,尤其希望得到同龄人的羡慕、好感及老师的赞扬。由于中国文化强调谦虚、内敛,主观上很多家长、老师习惯性地认为孩子的优点不说不会少,缺点再小也必须说。而“赏识教育”符合学生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其核心在于通过肯定和鼓励受教育者的闪光点,爱护和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使他们内心深处的需求得到满足,从而帮助他们确立学习、生活的目标,获得学习和生活的乐趣,发挥个性和潜能,并不断超越自我。

二、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点、现状

“赏识”的教育理念适合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学,这是由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育的特殊性和学生的特点决定的。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与高中英语教育和大学英语教育不同,是招收初中毕业生,实行五年一贯制的高等职业教育。它实现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由于学生年龄小、可塑性强、有效教学时间长,为学生职业意识和职业能力的养成创造了良好条件。它适应经济建设和生产第一线岗位对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适应职业教育多样化发展的需要。

五年制高职英语教育需要有特色、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而合适的教学方法必须以学生特点为前提。处在青少年期的五年制高职学生是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时期,是思维活跃的时期,是自我意识逐渐增强、重视友谊的时期,也是以“逆反心理”为典型心理特点的时期。实践证明,教学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学生的逆反心理引起的。这一青少年成长中的心理如果不能采取合适的方法进行诱导,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甚至对以后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危害。

选择就读于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与通过中考考上高中的学生有很大区别,这些学生通常受到家庭、社会、同伴的影响而存在一些“问题”。从生源来说,大部分学生初中毕业未考上高中,基础差又缺乏学习兴趣,对自己没有信心,学习动机不明确。从家庭角度讲,家庭经济条件非常好的学生,把学校当作跳板,得以躲过高考拿到大专文凭,以便找个好工作或进入家族企业;来自农村、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希望早点就业以减轻家庭负担;来自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孤僻,逆反心理强。从学校和专业角度讲,很多学生对英语没有兴趣,迫于父母压力来五年制高职学习英语,对学校和专业都不满意。从心态角度讲,进入高职部学习后,学生没有高考压力,没有激烈的竞争,学习自觉性差,责任感不强。

对待这些学生,如果老师以一种消极、抱怨的态度教学,不可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在知识和智力两方面的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不只是机械地传达、灌输知识的过程。教师何不把教好所谓的“差生”、“问题学生”看成是一种挑战?尊重有逆反心理的学生,加强情感投入,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鼓励并赏识他们的闪光点,可以帮助这些学生走出误区。

三、赏识教育的实行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赏识教育”既紧紧抓住了情感因素,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征,又满足了学生的需求,对解决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有巨大帮助。因此,这种方法的实行是必要的。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队伍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正确理解、实行“赏识教育”。目前,五年制高职英语专业的教师大多只有初级或中级职称,缺乏高级职称的专家、教授;教师队伍比较年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多数教师沿用大学课堂教育模式,不适应高职教学的要求。教ji~f]需要解放思想,学习和探索这种理论的实践。

其次,教师应以课堂为主要渠道,在课堂活动中抓住时机表扬学生的优点,让学生充满信心。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一30%,而受到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所以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被激励。无论是在课堂还是课后学习中,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以表扬为主,对学生所取得的成绩,哪怕是很小的进步也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寓批评于表扬之中,努力营造一个宽松的创新氛围。在课堂中教师应避免唱独角戏,可以多组织课堂活动,给学生充分练习、表现自己的机会。

再次,以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载体,抓住学生闪光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老师不应对调皮、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持有偏见,应该相信自己的学生“行”,并以赞赏换取他们进取的动力。通常活跃、不爱学习的学生爱好比较广泛,喜欢课外活动和游戏,他们身上存在着不可估量的潜能,关键是教师能否合理地安排课外活动,奇妙地赏识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主动慢慢改掉坏习惯。

篇9

关键词:高职教育;职业鉴定;职业资格证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2)04-0113-01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毕业生即将面临市场竞争的激烈。而高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职业技能鉴定是根据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者任职条件,然后在相关部分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中对就职者的职业综合素质进行公开、公正、公平以及科学性的认证与评价,并颁发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过程,直观来讲是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考试制度。职业资格证书是就职者各方面能力的客观证明,更是劳动者追求职业生涯的主要凭证,同时也是用人大内招聘的根本依据。因此,职业技能鉴定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得到社会肯定的。面对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高职学校充分发挥自身拥有的资源,通过相关部门的核准,逐步构建了职业技能鉴定机构,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让高职专业教学与人才的需求进行有效的衔接,从而提升毕业生职业能力,促进高职学校健康持续的发展。

一、职业技能鉴定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高职学校要坚持以服务为教学理念,坚持以就业为方向,坚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提升人才的职业综合素质。从最近几年毕业生就业情况来分析,高职学校的学生在就业方面不是很理想。就高职教育来讲,要坚持以就业为最终目标,从而将学生的就业率提高,因此,需要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不断加强培养,让学生面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具有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培养,提升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与目标,重视加强高职学校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有助于提高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衔接度,可以最大限度的将学生的就职适应期限缩短,最终提升学生就业率。职业技能鉴定最主要的作用是引导职业培训,加强职业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工作能力与就业能力,是加强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因此,职业鉴定能力的引导作用是非常重要的,要不断加强职业技能鉴定的工作力度。只有这样才能通过职业鉴定的作用让学生能尽快适应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与现代化结构的调整与升级。

二、职业技能鉴定是高职教育与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

高职教育要坚持以生为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目标的战略方针,要求高职专业培养目标必须针对目前社会需要的职业或者岗位群。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目前企业对人才要求的提高,所谓的毕业证基本上已经不能适应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接踵而来的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的结合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多证制进行转换。因此,高职教育应该重视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式的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针对课程建设、专业设置、教学内容等方面与职业技能鉴定进行接轨,打造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平台,利用此平台加强评价,从而提升高职学生获得职业证书的能力,将高职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领域逐步扩大,让高职学生能拿到有利于他们职业生涯的多个相关证书,促进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提高,最终才能培养出适应新时期企业岗位需求的人才。

三、职业技能鉴定是“多证书”制度的保障

职业资格证书是通过政府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严格根据国家规定的职业技能标准或者任职条件,对就职者职业综合素质进行客观、公正、公开、公共以及科学系的评价,从而鉴定出来的结果,是就职者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主要证明。职业资格证书与职业能力的具体要求是非常紧密的,反映出了特定职业的相关工作标准与规范,以及劳动者从事这项职业所能达到的实际能力水平。在高职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前的职业训练是最终培养目标,从而让学生能具备独立从事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多证书”制度的推出,是应用型人才在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以及职业素质上的综合体现与客观证明,特别是职业资格证书或者技术特级证书是高职学校学生能顺利上岗的重要凭证。而“多证书”制度就是为这个目的而创新出来的教育方式,该制度的推出能有效降低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培训的相关成本,而且能最大限度将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期缩短,因此是目前各大用人单位非常支持与认可的。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两者都是非常重要的,都是高职教育本质教育意义的重要体现,是教育核心竞争力不可替代的组成部分。高职学校应该积极根据各种专业岗位群的就业要求,让学生参加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让每一位高职学生都能拥有一种或者多种职业资格证书。

总之,高职学校必须充分认识到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通过职业技能鉴定加强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能与用人单位进行有效衔接,能有效保障高职学生取得一种或者多种职业资格证书,从而缩短毕业学生对岗位的适应期,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率。

参考文献

篇10

其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在中职教育实施企业化管理,能够让学生更好的了解企业文化及其作用,了解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能够使得企业化教育更加生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潜移默化的接受企业环境的熏陶,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等职业素质,以便更好的就业。其二,顺应时展的需求。在中职教育加入企业化管理模式,有利于学校结合人才市场需求,设置专业课程和课程改革。目前我国人才市场急缺复合型实用性人才,然而中职学校的毕业生大多实践能力较低,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造成人才市场紧缺和毕业人才过剩的矛盾。在中职教育中加入企业化管理,就能够有效地根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培养符合企业发展的人才。

二、中职教育企业化管理的措施

1.建立精品教师队伍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肩负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教育育人等多重职责。中职教育加强企业化管理,就要改变教师的传统观念,提高教师的知识、综合素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要明确中职教育的目标和特殊性,结合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进行考评。其次,要加大对教师培训的力度,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其中“双师型”教师指的是既有教师资格证和职业技能证,又有教师具有的素质、能力和技师的职业素质和能力。由于中职学校的“双师型”教师较少,无法满足现代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学校要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要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其一,要以实践教学为基础。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对教师的培养,能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其二,对教师的培养要结合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教师的根本就是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明确教师教学目的,“双师型”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任务,教师教学必需把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其三,根据科技和生产发展的变化要求,培养“双师型”教师。

中职学校可以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实践中挂职锻炼,掌握专业技术发展趋势,对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最新成果进行研究分析,增强实践能力和专业指导能力。在培养方式上,要指派优秀教师指导并带领教师,熟练掌握教学方式、内容等;给予优秀教师深造进修的机会;针对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送到基层单位进行锻炼,积累经验。学校要改变以往的招聘模式,积极向社会公开招聘高级技师,担任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师资队伍。学校要建立完善的评价考核制度和激励措施等,促进教师的发展。

2.实施校企合作办学模式

由于中职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才培养和服务经济发展的特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来越大,校企合作办学能够有效地推动人才培养。校企合作要根据社会需求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合作计划。人才市场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市场,校企合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企业需求的人才。校企合作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在校企合作中,企业要有效的衡量中职教育的质量和方向。学校应根据企业的显性需求,开发隐性需求。根据企业的需要设置专业课程,制定出相应的教学计划。要做到培养目标与用人标准相结合,技能训练和岗位需求紧密相连,专业设置和企业需求相结合。

3.树立全新教育观念,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教育改革,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中职教育要改变观念,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新能力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职学生要熟练掌握专业基础知识,精通专业的基本就业技能。例如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就业的时候,会用到计算机工作,在学校中就要加强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学习,熟练计算机操作手法。大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会选择文秘、客服等工作岗位,这就需要具备打字和文字处理的基本功,教师可以将打字练习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引导学生树立职业观,加强练习基本功。以便更好的就业。

三、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