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范文

时间:2023-04-08 08:2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孔子说,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已注意到了健忘这种症状。有一次,鲁哀公在和孔子谈话的时候,曾特意就此向孔子求证。

鲁哀公问:“我听说有个人患了严重的健忘症,他乔迁新居之后,把全部家当都运了过去,却将自己的妻子给忘记了,丢在了老房子里。有这回事吗?如果确有其事,那恐怕是健忘的一种最极端的表现了吧?”

孔子听罢,稍作沉思,然后开口回答道:“这种搬进新家就忘记自己妻子的人一定存在。不过,要说起健忘之最,他还算不上。”

哀公感到十分惊诧:“在你看来,怎样的表现才算是最健忘呢?”

孔子应声说道:“最健忘的,莫过于忘记了自身。”

哀公大惑不解:“世上竟然还有把自己给忘记的人?讲来听听!”

篇2

【原文】

子曰:“宁武子①,邦有道,则知②;邦无道,则愚③。其知可及④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死后的谥号。

②知:通“智”,聪明,富有智慧。

③愚:汉代经学家孔安国认为是“佯愚似实”,意为“装傻”。

④及:赶得上。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在国家太平、政治清明的时候,便聪明;在国家昏暗、政局混乱的时候,就装傻。他的那份聪明劲,别人也许能够赶得上;但是那装傻,别人就赶不上了。

从以上对《论语》原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孔子说“愚不可及”的本意是夸赞宁武子的某种精神品质,并非骂人的话。那么宁武子的“愚”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品质,是像有的人说的“揣着明白装糊涂、明哲保身”吗?若是这样的一种精神品质,似乎很难引起作为“万世师表”的孔子的认可和欣赏。

对名言的理解有时需要“知人论世”,结合主人公的生平事迹来考虑。宁武子青年时代的国君卫懿公嗜好养鹤,给鹤封官加爵却漠视民间疾苦,以致遭遇灭国之灾时没人愿意抵抗,民众都说“让你的白鹤替你打仗去吧”。后来在齐桓公的扶持下,卫文公复国,执政二十多年励精图治;卫文公去世后,卫成公继位,政局再次陷入动荡之中。但从史料来看,在“邦有道”的卫文公执政期间并未见宁武子如何施展才能的记载,他的主要政治作为恰恰都发生在“邦无道”的卫成公时代,以“揣着明白装糊涂、明哲保身”去理解“愚”的内涵似有不妥,恰恰相反,他的“愚劲儿”是勇于担当历史责任、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执著精神。

晋国和楚国当时正在争夺霸主地位,楚国攻打宋国,晋文公向卫成公借道救宋,国中大臣认为应该亲晋远楚,卫成公不听,拒绝了晋国的请求。晋楚城濮之战后,晋文公又想拉拢卫成公结盟,卫成公不顾反对再次拒绝,晋国一怒之下派兵攻占了卫国,败亡之际宁武子选择坚决追随昏君奔逃他国。后来,卫成公想回国复位,却遭大臣的极力反对,这时宁武子从大局出发劝大家以社稷为重,从中反复斡旋调和,对双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让卫成公得以复位。不久,卫成公又听信谗言滥杀朝中大臣引起晋国强烈不满,晋国派人拘禁卫成公并请示周王杀掉他,宁武子千方百计买通下毒的人减少药量,这才保住卫成公的一条命。九死一生的卫成公又通过军事杀害已经继位的卫君,重掌大权。几经折腾,卫国已是元气大伤,被迫迁都帝丘。有一次,卫成公梦见祖先托梦说“夏后相夺走了我的祭品”,于是下令祭祀夏后相。宁武子这时又以死进谏,说祭祀是国家最重要的事情不能随便更改,更何况夏后相与卫国根本没有任何关系,胡乱祭祀会引起动乱。

以上事件无一不是发生在“邦无道”之时,而宁武子的政治作为非但不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明哲保身”,恰恰相反,是在国家生死存亡关头挺身而出,选择勇敢担当,知其不可而为之,甘冒生命危险拯救国家、黎民于困苦边缘。相对常人来说,这是不识“时务”,是“犯傻”,“知其不可而为之”也是一种不够聪明的自保做法,但正是这种“愚劲”引起了孔子强烈的政治共鸣。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但他却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天下归仁,奔走呼号,游说列国,哪怕遭遇再多的误解和嘲讽,亦不改其志。综观宁武子和孔子的一生,无疑都是将“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愚劲”作为一生追求的。

可见孔子说“愚不可及”非但不是骂人的话,相反是高度赞扬与自己产生强烈政治共鸣的宁武子的言论。

篇3

1、也许你一直都没有在乎过,只是我一厢情愿地坚持。

2、为什么上课不认真要被老师骂,而老师不来上课我们不能骂他。

3、如果有一天我死了。你在街口突然又看到安然无恙的我 ,你会吓得转头跑掉, 还是会飞跑过来紧紧抱住我。

4、虽然我有想打你的冲动,但不要让我有打你的行动。

5、不要认为后面还有更好的,因为现在拥有的就是最好的;不要因为距离太远而放弃,爱情是可以和你一起坐火车的。

6、我以为你明白,我以为你懂得,我以为我已经做的有够多,原来一切都是我以为。

7、不要去恨离开你的人,要做的是让他后悔离开你。

8、我善良,但不及天使,我有罪,却并非魔鬼。我就是我。

9、心情不好的时候就半夜给别人打骚扰电话,把别人吵醒,然后自己睡觉

10、现在的我们,上不去的是成绩,下不去的是体重,拿得起放不下的是筷子,钻进去出不来的是被窝。

11、人生,需要有一些时刻,慢下来,静下来,听花开的声音,观叶绽的曼妙。()告诉自己,活着,真好。

12、你不懂我的沉默,又怎懂得我的难过。

13、开学是会呼吸的痛,它活在我身上所有角落,剪头发会痛,穿校服会痛,连看到老师也痛。

14、如果无法忘记他,就不要忘记好了,真正的忘记是不需要努力的。

15、我从小就喜欢玩水。老爸说这小子跟水有缘,将来准是个游泳健将,真不错。事实证明,老爸的话还是有些预测性的,结果我现在是个洗车的。

16、目前的状态是,学不进去,玩不痛快,睡不踏实。

17、只有我的脑袋,是九阳豆浆机。

18、不管是友情还是爱情,你来,我热情相拥。你走,我坦然放手。

19、有时候,你只有停止给予,别人才知道你有多重要。

20、最珍贵的 不是得不到的和已经失去的 而是你正拥有的。

21、喜欢的就争取,得到的就珍惜,错过的就忘记。生活就是如此简单,何必作贱自己让自己那么累。

22、人生总是很累,你现在不累,以后会更累。

23、有没有人像我一样,有时候像犯了压抑症,不想理任何人,也不想说话,只想一个人静一会,过后又恢复嘻嘻哈哈的常态。

24、能超过15天追你的人是真心爱你的。分开120天以上还在想你的是离不开你的。

25、其实你不知道。我一直在默默的关注你、只是我们永远都不可能再靠近了。

26、一到复习时候,就发现别人的脑袋,有的是打印机,有的是录音机,有的是数码相机。

27、真正牛逼的男人,是认定一个女人就是认定了,不去沾花惹草,不去勾三搭四,拒绝勾引,拒绝小三,把自己媳妇当命疼,给得了幸福,给得了安全感,不让媳妇伤心,不让媳妇担心,其余都是!—

28、真希望是2月29开学,四年开一次!

29、你以为四海之内皆你妈啊,处处都得让着你。

30、你再纯、再漂亮、再有范、再可爱。再多过个几年不还是照样变大妈。所以姑娘们,趁年轻,各种疯没错。

31、有过苦难的人,心地总比常人善良。

32、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33、当我们搬开了别人的绊脚石时,也许恰恰是在为自己铺路。

34、我不知道,下一辈子是否还能遇见你,所以我今生才会,那麼努力把最好的给你。

35、当你感觉生活的味道变了,哪怕已经走到半途,也要有勇气扭转方向。

36、别以为你长的稀有样我们就应该物以稀为贵。

37、世界上最美妙的一件事,就是当你拥抱一个你爱的人,他竟然把你抱得更紧。

38、幸福不要比较 你拥有的就是幸福 痛苦可以比较 你的苦其实微不足道。

39、宝贝,你可以委屈,可以痛哭,但不要让所有人都看到你的脆弱。

40、我想给你一颗心,而你却只能给我一个梦。我想陪你一辈子,而你却只能给我一段情。原来爱情不过是一场梦游。

41、我爱你、你爱她、她爱他、我们都爱着别人、唯独不爱自己。

42、我要的爱情,一个你,一颗心,一辈子,一心一意,只是这样,再无其他。

43、和狗计较 输了 连狗都不如 赢了 比狗还狗。

44、永远不要从别人嘴里了解自己爱的人 好不好自己感觉 爱不爱自己知道。

45、为了你,我用了死缠烂打,哪怕最后你会讨厌我,我也不后悔。

46、记住,可以哭,可以恨,但是不可以不坚强,即便是躺着中枪,也要姿势漂亮。

47、你以为最酸的感觉莫过于吃醋,不是的,最酸的感觉是你无权吃醋。

48、生活经得起平静,方显淡泊宁静的真实。爱情经得起流年,平淡之中的携手,才幸福珍贵。

49、你当我是个风筝,要不把我放了,要不然收好带回家,别用一条看不见的情思拴着我,让我心伤。

50、总要经历一些背叛一些心酸,才能把人心看明白。

51、有时你想放弃老师,在此同时老师也想放弃你。

52、心事这东西,你捂着嘴,它就会从眼睛里跑出来。

篇4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篇5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4、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那么就可以凭借这一点去做老师了。”

5、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望文生义,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6、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孔子说:“知道学习的人比不上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比不上以学习为乐趣的人。”

8、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看作天上的浮云。”

9、孔子说:“多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好的方面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方面就对照自己改正自己的缺点。”

10、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

11、孔子说:“军队的主帅可以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改变。”

篇6

一、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自然观形成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中国人的空间感。中国人空间感的获得是从中心向南、西、北、东四个方向朝外延伸的。之所以按照四个方向朝外延伸,是基于天圆地方的认识。正因为中国的文化是站在中心左顾右盼、仰观俯察,将人在自然中的位置看得清楚明白,所以中国人对大自然是熟悉的,与自然相处十分融洽,与基于“人与自然对立”哲学的西方的空间意识是十分不同的。宗白华曾说过:“空间感的不同,表现着一个民族、一个时代、一个阶级,在不同的经济基础上、社会条件里不同的世界观和对生活最深的体会。”

第二个原因是和文明形式密切相关的,中国是农业文明或称内陆文明,在以农业为主的经济社会中,身处内陆的人们没有随时葬身海底的恐惧,长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自然在人们眼里并不凶残,而是友好亲切的,而且盼望着和睦相处,因为人们的生计全靠大自然的赐予,人们祈求的是风调雨顺。这种生存环境,使得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和谐。

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基本理念――天人合一论的产生背景,受这种“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影响,中国文学家对自然空间有着特别的钟爱,视自然与人类同在,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对自然空间的书写贯穿了整个中国文学史。在陶渊明的桃花源影响下,中国后期封建社会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已不在“历遇远探古迹”,而在身旁常景中以高远的情怀去发现胜境,所以,在中国的自然往往又被小型化、农村化了,成为村舍田园的自然。而农村由于封闭保守闭塞,也较好的保留了较为原始自然的面貌,与之一致的是农村人情的本色天然,这种乡土经验田园情怀随着小说的日益繁荣浓郁地体现出来。这就是乡土小说的产生。到了工业文明日益侵袭都市的现代,乡土呈现的那种环境的自得安然宁静和谐、人性的本色率真淳朴稚嫩更是用自己独有而深厚的魅力吸引着向往自然的人们。

二、中国文学表现出的自然观

我们就从现代文学中的京派小说和当代文学中的乡土小说、寻根文学中探索其表现出的自然观。

1.京派小说的田园诗情。京派小说主要是乡土小说,京派作家醉心的便是乡间田园竹篁清溪的那种原始和谐。早期京派作家废名的小说里,不仅有小桥流水竹林茅屋的田园空间,也有烂漫天真淳朴可爱的翁媪儿女,最主要的是生活在这宁静和谐的空间中的男女老少没有过多的悲哀愁苦,他们从天知命、怡然自得的享受着人生的一切,死亡也不过是自然状态的一种,没什么不可自拔的哀痛。在中国山水田园诗歌深厚博大的审美趣味影响下,将田园诗的意境融入现代小说,使得废名的乡土小说有一种重意境、虚实相生、玲珑冲淡的诗意审美,所以有人说他是用田园诗的手法写小说,他自己也说:“终于是逃避了现实,对历史上屈原、杜甫的传统都看不见了,我最后躲起来写小说乃象陶潜、李商隐写诗。”(《废名小说选・序》)

如果说废名的小说展示的还是我们似曾相识、并不遥远的郊外田园,那么沈从文则给我们营造了一个带有浓郁原始风情的陌生空间――湘西边城。这个体现着初民文化和原始人性的湘西世界是未被工业文明分解的“天人合一”的民俗境界,是未经“物质化”的自然空间。人不再是自然的主宰,只是自然生态中的一部分,更不曾受城市势利虚伪的污染,大自然与生命构成了和谐的关系史。他试图用这个未经污染过的自然空间中的淳朴天然跟都市上流社会的虚伪势利相对照,在对照中昭示人与自然和谐亲密的伦理意义。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绘制了他所向往的返朴归真的人生境界,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

2.当代乡土小说的自然诗情。在京派这些抒情乡土小说的影响下,当代的一些作家继承了这种寻找。孙犁的乡土小说别出心裁的创造了炮火硝烟笼罩下的诗意空间,在浓烈的现实冲突中,他注重诗情画意的意境的创造,战争飘摇于荷花淀和芦苇荡之外,月光下男人女人的爽朗笑声冲淡了自然界的最不和谐音,把战争写的如此诗意化绝非美化战争,而是对这种人为破坏生存空间的蔑视和维持和谐宁静空间的态度,冲突中更显人们对与自然和谐亲近的心灵诉求。进入上世纪80年代的汪曾祺创造了自然随和的乡土空间,在他的作品中洗净文化、历史、伦理等诸多符号,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通。相对初受侵扰纷乱动荡的现代中国而言,当代的生存空间在经济浪潮的推涌下伴随信息与科技越来越技术化和非自然化,从“天人合一”的文化记忆中走出的人们怎样圆“回归自然”的美梦?所以他们大多是用想象和虚构来建构一个艺术世界与现实空间分庭抗礼,相对现代感觉的表述,它们显得诗情和唯美,从废名的《桥》、《竹林的故事》,到沈从文的《边城》、《长河》,再到孙犁的《荷花淀》、汪曾祺的《受戒》、《大淖记事》等等,这些纯然的乡土文本大都趋向于和谐,这种和谐既是人与自然的相融相恰,也是与之相应的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淳朴。

3.寻根文学中的自然空间。在新时期影响较大的“寻根文学”绝大多数文本都是乡土文本,走过不堪回首的十年,面对开放后涌入的西方现代意识,他们决定用现代新视点去寻找散落在乡间大地上的生命之根,寻找属于本民族的精神和文化延伸下来的根系,在向传统文化纵深处挖掘的过程中,他们找到了深植于乡土民间的文化生存之根――生存的自然性。与城市相比,乡土少有现代工业文明的浸染,在城市越来越按照人为的想象和需要成为非自然的异化空间时,乡土相对因闭塞保守而保留着较自然的原生态面貌,这就是作家去远离城市的穷乡僻壤寻找民族生存之根的主要依据。所以他们笔下的自然空间都在相对稳定而偏远的地域,比如贾平凹的商州系列、李杭育的葛川江系列、张承志的大草原等等。“贾平凹在商州里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那片土地上充盈着静和美、质朴与纯洁、单纯与诚意。在《商州》系列里支撑着贾平凹全部叙述与想象的是由土地所获得的诗情,这里的山、日、月、水、人和物构成和谐的相依关系,人与自然达成一种完美的融合。”张承志虽然没有正面展示与现代城市生活的矛盾,也没有对乡土原生态进行逼真刻画,但他从一个回城知青的角度,书写了由乡土到城市的主人公对城市生活的极不适应,诗意的再现主人公回归乡土、回归草原的强烈意愿和举动。从中我们看到了与现代沈从文等京派作家相似的创作旨趣:对现代社会的技术和物质欲望侵蚀本真的自然生活状态的焦虑和不满,对城市生存环境和方式的质疑、对宁静和谐的自然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向往和回归,都有用自然空间对抗现实空间的企图。只不过沈从文们的乡土世界更象超越现实困境的一种梦幻或说是一种精神崇拜,而张承志们则表现为更坚定的回归意念。

篇7

事实上,美国大众就曾经张口闭口“子曰”云云。很多普通人“认识”孔老夫子及其“格言”的时间早于认识其他任何中国人。其历史原因是什么?它有没有给孔子形象在美的传播带来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事实上这个现象来源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末一个莫名其妙的恶作剧。当时著名八卦专栏作家华特・温契尔突发奇想,开始为孔子捏造一些讽刺性的句子。华特・温契尔何许人也?据说此公当时一字褒贬,能使人上天堂或下地狱。无聊的年代,奇怪的段子借着名人和全媒体的宣传,一传十,十传百,一下子传开去了,这位2500年前的中国哲人突然让美国人陷入疯狂。

因为太受人欢迎,美国很多大报纸都开始登载“子曰”栏目,征求读者来稿,满足大家说段子的欲望。到处都销售这种带有格言的报纸和《孔子格言集》等“伪经”。著名歌手、小提琴家盖伊・隆巴多甚至创作了一首“子曰”的歌曲,当年可谓是红遍东西海岸,至今你还能在苹果手机市场里下载到这首1940年代的金曲。歌中唱道:“子曰:一个小伙,一个姑娘,一轮明月,让婚礼的钟声在六月敲响吧。”

可是,为什么是孔夫子?为什么不是门修斯、西塞罗或者苏鲁支之类的人物?这中间其实存在一个语言上的恶作剧。

西方大众知道孔夫子,可以追溯到16世纪,耶稣会会士那时从远东带来异国消息。很多人认为,不译为“孔子”而叫“孔夫子”,可能是“基督教孔夫子”利玛窦的选择。教士们用通行的拉丁语介绍这位“中央之国”的哲人:1594年,利玛窦出版了《四书》拉丁文译本,这是儒家经典最早被译成西方文字;1687年,巴黎出版了《论语》拉丁文译本,是此书最早的西文译本,题目就是《中国哲学家孔夫子:用拉丁文解释中国人的智慧》。

大家知道,拉丁语名词――无论是人名还是地名――都需要“变格”,主格后面一般加个“乌斯”(-us),于是“孔夫子”就成了“Confuci-us”,“孟夫子”就成了“Menfuci-us”。然而不幸的是,这个Confucius正好跟拉丁语confusus发音十分相近,而后面这个词通过法语词汇confus进入英语,变成了大家熟知的confuse一词,表示“困惑”、“难解”。因此段子手在借孔夫子立言时,其“妙处”正在于它既妥帖(学中国人引用古语),又能表达其恶作剧性质,那意思分明是“不要当真哦”。

篇8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原文: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学而》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原文: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原文: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译文: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原文: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原文: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译文: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原文: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

译文: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9、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 孔子说:(到了)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bǎi)树是最后凋谢的.

译文: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后(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

篇9

从前,孔子跟从师襄子学琴。师襄子教了一首曲子后,孔子每日弹奏,丝毫没有厌倦。过了十天,师襄子说:“这首曲子你弹得很不错,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虽学会了曲谱,可还没有掌握一些高难度的技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有品味出这首曲子的神韵。”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说:“你已领会了这首曲子的神韵,可以学新曲子了。”孔子说:“我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怎样一个人,尚未深入他的内心世界。”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庄重地向远处眺望说:“我现在知道作曲者是什么人了。这人长得黑,身材魁梧,胸怀大志,要统一四方,一定是周文王。”师襄子听后,立即离席行礼,说:“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啊!”

篇10

子曰:“色厉而内荏,譬诸小人,其穿窬之盗也与。”

【译】

孔子说:“表面严厉,心中怯懦,用老百姓的譬喻,也许就像挖墙洞的小偷吧?”

【注】

盗:这种小偷表面凶狠而内心虚浮。

【读】

很好的比喻。外表写皇皇大文,煞有介事地批判别人,内心却惊惶恐惧如小偷者,今日不大有人在吗?

片段选读二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

【译】

孔子说:“禾苗存活了,却未能成长结穗,有的吧。成长结穗了,却未能凝浆结实,有的吧。”

【注】

朱熹《论语集注》:谷之始生曰苗,吐华曰秀,成谷曰实。盖学而不至于成,有如此者,是以君子贵自勉也。

【读】

不韧性坚持,便常如此。常见年轻人稍有成就即沾沾自喜甚至骄傲自大,很快便不再长进,终于无成。无果实的花朵,绚灿惑人,一时而已。用苗之秀,实即生命之成长来喻人生、学问,甚好。

片段选读三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

孔子说:“品德不培养,学习不探求,知道道理不去实行,不好的地方不能改正,这是我所忧虑的。”

【注】

朱熹《论语集注》:德必修而后成,学必讲而后明,见善能徙,改过不吝,此四者日新之要也。

德、学:修德与讲学是每一个人只要“愿意”,就可以做到的。

义、善:无论迁善或改过,都是在“愿意”之外,还须“努力”,并且需要终身行之。

【读】

勤奋不息,孜孜不倦,这才是在落实具体生活中的人生观。

片段选读四

子曰:“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未如之何也已矣!”

【译】

孔子说:“符合礼制规矩的话,怎么能不听从?改正错误才可贵。符合自己心意的话,怎么能不高兴呢?分析一番才可贵。盲目高兴,不加分析;表面接受,实际不改;那我也就没办法了。”

【注】

未:没有办法的原因是知过不改要比不知过更麻烦,孔子也将束手无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