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范文
时间:2023-03-17 23:0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家长对孩子的期望,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张楠妈妈:张楠很爱学习,但是很不细心,写作业不太认真,希望你能尽快改掉自己的坏习惯,做个好学生、好孩子。
2、许翔妈妈:过年了,你又长大一岁了,是个大孩子了,要好好学习,认真听讲,团结同学,做作业的时候不要再粗心大意了,妈妈知道你会很棒的,加油哦!在新的学期里学习进步,身体健康!
3、叶凡辉妈妈:宝贝,你是一个非常活泼可爱的小男孩,在激励会说很多很多的话,会提很多的问题,性格开朗,很聪明,有很会表现自己。妈妈、爸爸希望你把你在家里的这一股劲表现在学校里,好吗?要多和同学交流,多去参加一些活动,把自己的优点发挥出来,爸爸妈妈在这里给你加油!
从孩子的卷子上来看,专业成绩算得上优秀。和上一次相比较,没有退步也没有进步。希望孩子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同时也感谢教师平日对我孩子的培养,但是孩子还是有很多要努力的地方。有劳老师以后继续费心教育孩子。我们家长一定会鼎力支持,配合老师!
2、老师,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孩子的教育,让他变得更加的聪明,懂事,孩子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教育,老师在孩子的心里具有神圣的地位。希望老师对孩子严加管教,使之变得更棒。希望孩子在以后更加的优秀,再此感谢老师辛勤的付出,当然我们做家长的也会密切配合老师!
3、虽然这次成绩并不是班里名列前茅,但这只是一次测试,一次对自己知识的考验,一次查缺补漏的过程,可以让你看清自己不会的地方,对于马虎,在下次考试中要尽量避免,争取取得更大进步!
4、孩子考得不是很好,可能是疏忽了,尤其是某某这几科,有点小退步,让我有点惊讶,以往以后孩子可以认真的对待学习,对待考试,既不要太过于担心成绩也不要轻敌。妈妈(爸爸)相信你,一定可以在下一次给我一张满意的答卷!
6、本人以为此次语文考试出题难度适中、题量正好,能够准确考察学生的语文能力。我的孩子在此次考试中已经尽了力,发挥了他的正常水平,这个分数也是在意料之中的。希望学校能够再接再厉,争取让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7、看了这次考试的情况,对孩子的学习基本是满意的。但需改掉粗心大意的老毛病。有几个地方都是不应该出错的,就是粗心。我们会配合老师把他的学习抓上去。
4、好女儿,半年的学校生活,爸爸妈妈发现你进步了很多,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甚至于文明礼貌上,都长大了,进步上很多,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感谢学校的热情教育,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尽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再次感谢!
5、时间:2015-12-07来源:家长评语 手机版
6、代镕智妈妈:镕智,你是一个很乖,很听话的男孩,见了叔叔、阿姨能主动地打招呼;在家帮助妈妈切菜、拖地、做家务。但是你要是每天早上能自己穿衣服,平时妈妈批评你时,不要生气;不要大声地和爸爸妈妈说话,取得好成绩时不能骄傲,你就是最棒的男孩了。
7、林哲华妈妈:你是个聪明可爱的小女孩,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按时完成作业,特别是上学后,你各方面都有很大进步,相信你在新的一年会有更喜人的成绩,加油!
8、非常感谢学校老师与领导对我的孩子作了很好的教育,才让我的孩子今天变得聪明、可爱、善良、乐于助人、尊敬师长。我知道,教育孩子不仅是学校老师的工作,也是我们家长的责任,所以,今后,我们一定会与老师互相配合,争取让我的孩子以后在各方面有更大的进步!
9、王豫妈妈:你是个天真可爱、善良友好、满脑子装着一些奇思怪想的女孩。你孝顺,总是在妈妈很累的时候为妈妈倒杯水,然后安静地在一旁画画,让妈妈安静休息片刻;你也很有爱心,会帮助路边卖艺的小姐姐,还有对小动物的照顾----下学期,妈妈希望你能更加专注学习,上课认真听讲,那就是完美啦!
10、王华奇妈妈:奇奇,好女儿,半年的学校生活,爸爸妈妈发现你进步了很多,无论是学习上,还是生活上,甚至于文明礼貌上,都长大了,进步上很多,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感谢老师们的辛勤培养,感谢学校的热情教育,我们做家长的一定会尽力配合学校和老师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再次感谢!
11、你是一个聪明好学、活泼热情的好女儿,生活上已基本自理,不仅学会自己穿衣、吃饭、洗澡,而且还能帮爸爸妈妈扫地,洗衣服,买早点等等,我们可以享福喽!学习上,积极主动,对新事物有浓厚兴趣,成绩大多让我们放心,如果你能学习更认真,与朋友相处更大方,我们就更喜欢你了。()
篇2
[关键词]家庭教育、创设环境、调整期望、走进内心
众所周知,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便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也是一个人终生离不开的学校。然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现象是爱不得其所,教不得其法。在高分的指挥棒下,家长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却忽略了对孩子的品德教育。因此,教必先从家开始。
家庭教育最关键的因素不取决于家长的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而取决于父母是否能够真正理解和尊重孩子。在生活中,只有注重对孩子进行正确的教育与引导,才是合理的爱。如何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呢?
一、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一个人的心理素质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的教育环境影响的,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和有效的教育引导。家庭不和睦,特别是父母把教育孩子的责任互相推委,甚至把气出在孩子身上,这种不良气氛造成孩子敏感、自卑、抑郁等不健康心理。“生活即教育”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影响,似细雨,如和风,滋润着孩子的心田。父母应营造和谐的气氛,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孩子拥有正向的情绪体验。留点亲子时间与孩子一起游戏、沟通。以宽容、轻松、正确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可开展如下心理健康教育内容:1、给孩子以正确的人生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懂得应该怎样做人。2、进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培养,塑造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3、及时进行青春期性知识和性教育。教孩子正确处理男女同学友谊交往。4、培养良好的人际交往心理,教孩子正确认识和评价表现自己。5、培养孩子树立自信心,有效控制情绪,做情感的主人。6、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确立学习目标,认识学习价值,刻苦学习。
二、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们对孩子的期望,特别是社会竞争日异激烈的今天。家长尤其希望自己的孩子优秀,是“人上人”。于是各种与学习有关的活动便充斥孩子的课余时间。或陪读,或家教,或兴趣小组,家长良好的愿望已变相为固执的强求,而孩子在这“高度”的期望下,更是两耳不闻窗外事,落落寡欢。过重的学习负担剥夺了孩子童年的欢乐,使孩子喘不过气。孩子成了学习的“奴隶”,自然产生心理障碍,这岂不悲哉!因此家长应用慧眼识才,正确引导。让孩子多一些自由和独立,是小马驹就让他跑得更快,是牛犊就让他负重道远。在家教中既要看到孩子的缺点,更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调整对孩子的期望值,去赏识你的孩子吧!这样他们的个性和特长才会得到充分的发展。此外,家长更应学习“王婆卖瓜”,学会肯定赞美自己的孩子,孩子在你的赏识中必然越来越自信,越来越聪明能干。
三、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篇3
(关键词) 青春期 逆反心理 家庭教育方式 综合测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诸多国际关系激烈竞争的大环境中,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已成为培养人才整体素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正确舆论的过程中常常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活动现象,其中之一就是逆反心理。尤其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瞬时递进更新,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现象日益严重。
“逆反心理”一词的意义最早于1966年由德国心理学者Brehm提出。“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 react-ance)指当个体的自由受到限制或被威胁的时候,个体所产生的一种心理动机状态。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研究表明,个体在逆反心理的水平高低上表现出一定的特质性差异。Brehm认为,逆反心理也可以被定义为是一种特殊的人格特质,即人们在要求自和自由支配权的强度方面存在差异,高逆反心理水平的个体对自由行为的控制需求要大大高于低逆反心理水平的个体。通俗说就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在青少年中常表现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老师家长“顶牛”、“对着干”,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
逆反心理大都具有危害性,容易造成情绪失控,孩子与家长、教师的感情疏远、关系僵化,同时可能导致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因此,如何正确防患和对待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健康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课题。近年来,逆反心理作为一种社会心理现象在青少年教育中被较多地关注。种种研究表明,青少年逆反心理与青少年的成长直接相关,对目前的青少年犯罪、物质滥用、学业不良等行为具有一定的动力机制特征。国内对逆反心理的相关研究较少,缺乏对我国青少年逆反心理的特点、家庭教育因素等方面的定量研究。
1 研究目的 通过《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评》量表测评,了解家庭教育方式与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关系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全校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年级1986名学生中根据老师家长反映逆反行为突出的274个样本进行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评。测评对象为年龄在13―15周岁且居住在本地一年以上的城乡居民,包括了不同年龄、性别等各类人群。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教师根据多年科学研究的结果,结合实践应用的经验集体编制的《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评》量表,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本测验采用情境判断的方法,让被测试者根据给定情境的描述与自身情况的符合程度来评定等级。每个测验题目为被测者提出5个等级供选择。根据被测者的选项来评定被测者的测验分数,并判定相应的家庭教育方式。
《家庭教育方式综合测评》通过测试沟通程度、自由程度、和蔼程度、独立程度、放手程度、平等程度、爱护程度、关怀程度、鼓励程度、亲密程度、责任程度、期待程度、管理程度、照顾程度等十四个分量表,来综合评定家长的教育方式是否得当。因此,本测验的结果可以为家长改善自己的教育方法提供全面的参考信息,从而更加有效的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
3.研究结果
调查结果显示:274名学生家庭教育方式良好的有152人,占总人数的55.50%,;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基本适当的有56人,占总人数的20.40%,学生家庭教育方式急需改善的有66人,占总人数的24.10% (详见图一)。调查结果反映了逆反现象突出学生家庭教育方式几乎有四分之一不合理。急需要改善。同时也表明了家庭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付出长期艰辛的努力。
3.1分项指标十项差异比较明显,需进一步加强关注和教育
3.1.1从沟通程度看,认为家长与孩子的沟通重视呈现悬梯型结构的趋势,家长重视并善于与孩子沟通才占8.00%,家长非常不重视也不善于与孩子进行沟通58.40%(详见图二)。因为良好的亲子沟通能维持和发展良好的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是教育的基础。沟通是传递爱的桥梁,也是教育的重要手段。亲子关系因为有血缘关系实在是不容易被破坏的,但是不畅的沟通、无效的沟通、指责性的沟通、侮辱性的沟通将会使亲子关系遭到彻底的破坏,可见,孩子逆反心理与家长与孩子的沟通有直接关系。
3.1.2从和蔼程度看,认为家长对孩子非常严厉达到46.00%,较为严厉19.70%,对待孩子比较和蔼22.30%,对待孩子非常和蔼12.00% 。(详见图三)。家长对孩子严厉的达到65.70%,可见,家长对孩子要求过于严厉,会产生逆反心理。
严厉型的父母常以强制型的方式,较多地限制孩子的行为,使得孩子在家没有心理放松的时间,孩子出门后,会自我放纵。到了学校,逃离了父母的监管,他觉得自己自由了,可以痛痛快快地放松自己了,玩得满头大汗可以说是他的一种心理宣泄。父母的高标准、严要求,使得孩子爱说谎,不自信。在回答问题前,在下笔写数学得数前,会不由自主地问自己:“我答的对吗?”“我算的对吗?”对答案准确率的不确定,导致孩子不敢举手了,不敢下笔了。她在完成学习任务时变得焦虑起来了,不自信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严厉的出发点是好的,希望孩子能把事情做好,能将来有出息。然而他们的严格要求做过了头,导致孩子心里就有些畏惧,心理也就发生了一些变化。
教育子女的方式有很多,孟母三迁、岳母刺字、曾子杀猪等等,都对小孩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严厉本就不是最好的选择。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古时人民文化水平的局限,有文化的家长信奉【棍棒出人才】的教育方式,没文化的家长为了保持自己的权威也往往选择直接、粗暴的压迫式严管,这与西方的教育理念截然不同。虽然严厉的教育下也出了人才,但是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造成了很大的创伤。现代的科学调查应该有大量数据证明,缺少关怀和温和交流方式家庭,儿童出现心理问题的纪律大大增加。所以家长应该以相互理解、沟通的方式,平等的和孩子相处,这样才能使孩子的心灵健康的成长。
3.1.3从自由程度看,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给予孩子很大的自由占11.30%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太注意给孩子自由占25.50%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比较专制占63.10% (详见图四)。可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太注意给孩子自由或过于专制家长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因为孩子的能力,就是在动手的过程中形成的;孩子的自信,也是在自己做事的时候培养的;孩子的自主意识也是在父母放手的情况下才能逐渐养成;孩子对自我良好的认识与肯定,也是在身心投入的过程及其劳动果实中确认的。所有这些优良品质、能力,都是孩子将来成功的基石,缺一不可。而这些,都是在父母充分给孩子自由成长空间的情况下才可以获得。
当然,父母怕孩子有危险、出问题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只要在孩子安全的基本前提下,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发展空间,由孩子自主地去决定要做的事情。
父母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就要给孩子自由支配的时间,让孩子去做他想要做的事情。让孩子自己思考、自主决定,父母只提供建议。同时教给孩子管理自己的能力。因为孩子小,父母在放手的时候也要进行关注,及时给孩子引导和呵护。
父母给孩子自由空间,不是对孩子放任自流。父母要把握好这个度,既有放手又有关注,否则,本意再好都有可能带来不好的结果。
3.1.4从独立程度看,家长事事替孩子包办占53.60%, 家长不太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占26.60%, 家长比较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占14.20%, 家长非常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占5.50% 。(详见图五)。可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不太注重孩子的独立能力的培养,事事替孩子包办,不但得不到孩子的认同和感恩,相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很多父母溺爱孩子,本意都是为孩子着想,怕孩子受到任何伤害,或者出什么问题,因此很多东西替孩子决定,很多事情代孩子办理,这样做看似杜绝了危险的出现,减少了问题的产生,而本质上却夺走了孩子自由成长的权利,剥夺了孩子的自主能力,使孩子不但失去了动手的能力,而且缺乏独立的精神,形成了懦弱的性格,“造就”了孩子的无能,这必将影响到孩子将来的发展。
3.1.5从放手程度看,,完全不能放手占74.10%,家长对孩子管束较多,不太放手占19.70%,家长比较放手让孩子按自己的个性发展6.20% (详见图六)。可见,家长在教育孩子时管束太多,不能放手让孩子按自己的个性发展,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1.6从平等程度看,家长与孩子完全平等占12.00%,家长与孩子比较平等占11.70%,家长在孩子面前有一定的权威占23.40%,家长在孩子面前是绝对权威占52.90% 。(详见图七)。可见,家长要与孩子平等相处,当父母要求孩子做一件事情时,作为孩子的养育者,
如果总是难以忘记自己“教育者”的权威角色,摆起家长的架子,就会在和孩子沟通时难以保持平等的地位,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1.7从爱护程度看,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占19.30%,家长不太喜欢自己的孩子占18.60%,家长比较喜欢自己的孩子占23.00%,家长非常喜欢自己的孩子占39.10% 。(详见图八)。可见,家长不喜欢自己的孩子,老爱拿别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比较,说着“XX比你强多了”或家长过于喜欢溺爱自己的孩子都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3.1.8从关怀程度看,家长对孩子不够关心占37.60%,家长对孩子不太关心占28.80%,家长对孩子比较关心占19.00%,家长对孩子非常关心占14.60% 。(详见图九)。可见,家长对孩子不关心或不真正关心孩子的心理,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怎样做到真正关心呢?
首先是热情支持。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支持是多方面的,比如在家里给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看电视时,尽量控制音量,不干扰孩子学习;孩子学习用的文具,书籍要给他们随时添置。同时在生活上注意孩子的衣食住行,使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对他们的关怀。
其次是认真督促。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差,父母的督促不能忽略。当遇到孩子放学后把书包一扔就去玩,或一边做作业一边听收录机,看小说,看电视时,父母就应劝导孩子,把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来。
第三是仔细检查。并不是所有的父母都能看得懂孩子的作业,但也要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本,因为作业可以反映出孩子的学习情况。如果发现作业马虎潦草,乱涂乱画,甚至不完成作业,父母就要及时追问原因,要求孩子重新做好。这样,可以逐步培养孩子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习惯。
第四是积极配合。有些父母认为自己不懂,由学校去教好了,这种态度是不对的。正确的态度应是主动,经常地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倾听老师的意见,把孩子在家中的学习情况告诉老师,并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短处,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孩子学习好的功课。
3.1.9从亲密程度看,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亲密42.70%,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太亲密19.70%,家长与孩子的关系较为亲密23.40%,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亲密14.20% 。(详见图十)。可见,家长与孩子的关系不亲密,缺乏信任与沟通,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亲密关系的特点有三个:一是两人有长时间频繁互动;二是在这种关系中包含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活动或事件,共享很多共同的活动及兴趣;三是两个人相互影响力很大。
3.1.10从期望程度看,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有非常高的期望占40.10%,家长对孩子有较高的期望占18.20%,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不高占16.80%,家长对孩子几乎不抱期望占24.80% 。(详见图十一)。其中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达到56.9% ,几乎不抱期望24.80% 。可见,家长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过高或对孩子未来没信心不抱任何期望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篇4
警示:满城皆是小童星,有人欢喜有人忧
文/宝 来
2010年11月,网上一夜爆红的“失控小民警莎莎”的父母在其新浪微博上发言强调:“以后莎莎的活动还是以在幼儿园为主……儿童节目只是偶尔上上。”及时刹住了网上轰轰烈烈的议论和质疑。严格来说,莎莎甚至不算小童星,只不过因为在一档儿童节目中的“失控”表现引人捧腹,被网友热烈转载,一夜之间成了小名人。在这之后,精明的商家和媒体接二连三邀请莎莎出演节目,以“失控”为噱头,刻意刺激莎莎让其崩溃痛哭,节目播出后,收视率虽然上升了,但孩子的心灵却受到了伤害,不但父母心疼,观众也一再提出质疑:我们是否需要这般消费一个孩子的痛苦呢?
事实上,莎莎父母的及时刹车既是对莎莎幼小心灵的一种保护,也是对她成长道路的一种引导,但却并不是每个童星都能及时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方向,最终走向成功。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孩子要出名并不难,甚至途径还有很多,《饭没了秀》、《我爱饭米粒》、《亲子舞秀秀堂》、《人小鬼大》等以孩子为主角的综艺节目层出不穷,林妙可、阿尔法等活生生的例子就在眼前,在舆论的引导和社会风气的刺激下,家长似乎纷纷变得短视起来,仿佛年少出名就意味着成功、意味着名利双收、意味着通向美好未来的一片坦途,于是纷纷把孩子推上舞台,推向镁光灯。然而,真的是这样吗?在光环的背后,孩子包含有多少压力、辛酸和放弃?在看得到的明星脚下,又有多少看不见的失败例子垫底,这些赔了青春又荒废学业的代价,我们真的承受得起么?任何事物都有两面,年少成名也不例外,其中有迷失也有困惑,有收获也有成长,作为一个真正爱孩子、负责任的家长,我们有必要重新思索,慎选孩子的星途――
分析:谁是童星热的幕后推手?
文/姚 远
铺天盖地的才艺训练班、目标明确的童星训练营、把孩子当商品一样包装的综艺节目、奉行“眼球效应”的舆论传媒……这些究竟是行业的赚钱手段?还是家长的造星助力?在那个看似触手可及,实则虚无缥缈的梦想舞台上,投射的到底是谁的梦想?又是谁,煽动了这股童星热呢?
虚荣心和功利心左右着教养目标
为了一炮而红获得观众肯定,这些尚未懂事的孩子要在舞台上表现得既个性又有亮点,背后少不了目标明确、精明能干的家长。他们除了要料理孩子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为孩子寻找各种曝光机会。让孩子成为才艺出众的小童星是他们的梦想,而附加在他们身上的便是闪亮亮的头衔――星爸、星妈。
追根溯源,其实每个家长都有这种期待孩子获得众人肯定的心态,相信大家都有过让孩子在客人面前表演才艺、展示水平的嘱咐,望子成功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一旦演变成虚荣心的无限膨胀,小范围的展示便不再能满足家长,转而去寻找更大的舞台,期待更多的肯定和赞誉。如今社会,成功的定义已不像过去般仅限于鱼跃龙门、高中榜眼,社会竞争的加剧意味着家长必须为孩子寻找更多出路以保障其未来,君不见各种才艺班、特长班遍地开花,而才艺和技能学习的终极出路,莫过于登上舞台成名成家。若孩子小小年纪便能提前达到此目标,岂不是离成功更快人一步了么?在这般教养心态下,家长孩子齐齐向往出名,让学习、生活、童真一一为此让道,也就不足为奇了。
早成名以图早成就
在大家还在争论“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种思想是否正确的时候,家长们已经拥有了更远大的目标,他们要让孩子还未开跑时就功成名就。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这股“童星热”影射出的正是家长们的“忧患”意识:挟名利以谋出路,这是他们为孩子寻找到的一条成功捷径。
现在的家长比过去开明许多,他们承认确实并非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读书这点上取得成就,如果孩子的天赋和才艺不在学业,那又何必死守一根绳耽误他的未来呢?品学兼优固然好,能考入高等学府当然是公认的“正道”,但那毕竟要经过十数年的苦学苦练,而眼前却正是孩子千载难逢的出名机遇,稍一犹豫也许就错过了。上大学、找工作也是为了更好地生存,在这点上,童星的父母或许比普通人更现实,在如今成功标准各异的多元化社会,如果眼下就有一个好机会,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呢?
社会潮流成为家长心态的指挥棒
社会风气就像一股暗流,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却强劲有力地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于是现实把理想和信仰抛开,快速消费和名利至上成为主流。从社会的角度来说,所谓的热潮不过就是一种时尚,就像家长不断变化的期望:因为李云迪和郎朗的名声大噪,家长便希望孩子成为下一个肖邦奖的得主,钢琴热随之盛行一时;因为哈佛女孩等书籍热销,于是留学留洋成为梦想,少儿英语培训班遍地开花……而如今,社会把人的价值取决于他的名气,就像新闻里不断爆出的林妙可身价一样,这种价格标签给了父母们一种希望,他们觉得孩子成名了,也就等同于成功,甚至获得了许多成年人都望尘莫及的利益收获。网络媒体更是推波助澜,造就了一个又一个的快速消费偶像,他们在短时间内红极一时,但也迅速陨落,然后又留给别的父母一种希望――机会人人都有,下一个成名的也许就会是我的孩子。这样的父母也许并未想过要给孩子一个长远的演艺规划,只希望抓住机会迅速在孩子的人生履历中添上一笔色彩――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再不济,至少孩子也曾经是个“星”。
商家利益VS家长星梦,说不好是谁成全了谁
各种特长班、训练营的出现,背后少不了商家的利益驱动,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更是承载着广告商青睐的数字价码。所有的既得利益者都看准了家长的心理,抓住了这个热点和噱头,将孩子的星梦和商业利益结合在一起,美其名曰“各取所需”,而层出不穷的电视节目,更是为商家和家长提供了一个舞台载体,《我爱饭米粒》、《饭没了秀》等专为孩子设置的节目,给了无数希望成为“童星”的孩子一个简单直接的途径。同时,巨大的潜在市场也引发了经纪公司的热情,造星舞台逐渐将主角锁定在那些小小读书郎身上,商业链条一旦形成,打造童星便成为了一场全民参加的产业经济活动。这种商业圈内的连锁反应虽然旨在为经济利益服务,但实际上,谁又能否认它对整个社会的心态和观念不是一种引导和刺激呢?也许,当这股“童星热”一波波向观众、家长和懵懂的孩子袭来,繁荣盛象之下,唯一被人忽略的,只有孩子幼小心灵所受到的震撼和压力。
正反PK:名气是个好东西,但它有个坏主人
文/林 嘉
既然童星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要担当风险要承载压力,还得提防一不小心被商家利用,毕竟掌声和光环不会永恒,失落和低潮最终都要由家长和孩子自己来承受,但为什么始终有那么多孩子前赴后继地往舞台中央挤呢?可见,“成名”原非妖魔鬼怪,能让无数家庭趋之若鹜的童星梦,必然有其有利的一面,而作为家长,我们所需要分辨的,就是结合自家孩子的能力条件,仔细掂量正反两面究竟孰优孰劣――
正面:挑战背后,梦想与成长一起收获
早一点接触社会,多一分成长历练
社会在提速,可以说,原本是大学毕业、步入社会后才感受到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如今早在孩子的童年就开始面临了。为了让孩子迅速成长,许多家长都认为不应该将他封锁在与世隔绝的保温箱中,与那些只会躺在妈妈怀里听童话故事的孩子相比而言,早一点接触社会,毕竟能见识到更多书本上没有的人情世故,无论正面负面,点滴都是收获沉淀。若孩子能在真实的世界中掌握生存法则,于未来的成长而言,这未尝不是一种“赢面”。
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全方位锻炼
因为看到了一批高分低能的“书呆子”,家长们明白,只有“读书”这么一项特长显然是不够用的,于是外面的特长班、才艺班遍地开花,折射出的便是世界对未来接班人全方位的综合要求:一个孩子光会学习是不够的,最好还能才艺兼优、文武双全,将来总有用武之地――登上舞台、成名成星便是这种心态的合理顺延,将孩子的才艺推向展示终端,把各种特长技能秀出来。成名这条路也许需要孩子暂时放弃一些平凡人的小幸福,但收获和见识却不是普通孩子所能企及的,在追逐光环和遭遇磨练的高强度环境中,孩子所受到的全方位锻炼和迅速成长,也许其他人若干年都未必可及。
反面:“童星梦”绑架了多少孩子的童真
过早成名使孩子变得虚荣浮躁、迷失自我
名气难免起落升降,孩子只有跳出这个光环才能认清自我,找准定位。问题在于,以其幼小的心灵和浅显的经历,孩子是否具备这个能力和定力呢?过早成名的弊端就在于,此时孩子看到的世界未必是真实的,它也许是个泡沫,也许是个幻影,但孩子在众星捧月的假象环绕之下,却容易变得虚荣浮躁、急功近利、妄自尊大。
流星陨落,孩子难以承受之重
光芒并非永恒,名利的幻影一旦破灭后,孩子该如何站稳脚跟,重新找到崛起的方向?这是许多家长未曾深思的后果,许多孩子在追名逐利的过程中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也许风光一时,却也可能因为没有扎实的技能和知识而最终被喜新厌旧的观众淘汰。一旦流星陨落,孩子不但要承受巨大的心理落差,还要重新学着寻找立足之道,届时,他们又是否能够重拾信心,再度奋发呢?
失去童真,对孩子的心理成长不利
孩子的迅速成名实际上也是其迅速成长的过程,就像被提前拔高的稻苗一样,表面上长势喜人,其实是否扎根稳健却不好说。在别的同龄孩子依然无忧无虑地享受欢乐时光、赖在父母身边撒娇讨吃时,这些小童星们却早早地走上了竞争之路,见识现实社会和成人世界的种种残酷和伪善。这其中也许有难得的机遇和收获,但不可否认却是在以丧失童年和放弃天真为代价换取的,在孩子健康心态尚未构建完全之时,就被强行灌输一系列成人规则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还可能导致孩子将来在性格心态上出现扭曲。
专家点评:童星培养不该成为一种潮流
文/李善和
一句“孩子出名要趁早”,折射出了现代父母望子成龙、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事实上,年龄小的孩子心智尚不成熟,自我认知和世界观还没有完全形成,是非观念模糊,不知道哪些应该做,哪些是不应该涉足的领域,面对复杂的社会和人际关系,他们更是手足无措。正因为这样,名气对于他们来说,就犹如一枚定时炸弹,不知道何时会爆,也不知道爆开以后会成为孩子的绚烂烟火还是伤痛痕迹。所以,在面对琳琅满目的选秀节目、品种繁多的艺术教育以及众多年少孩子早成名的案例时,家长的头脑要格外清醒,客观地认识,理性地对待。
不盲目跟从,始终尊重孩子的特长和兴趣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体差异性很大,有的孩子好动爱表演,有的孩子好静爱钻研。家长不能因为看到郎朗、李云迪弹钢琴出了名就让不爱音乐的孩子去学习钢琴;因为想自己的孩子也像刘亦婷一样成为哈佛留学生而逼迫孩子学习。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家长要做一个理性的引导者,不盲目跟从,从始至终从孩子自身的兴趣出发,尊重孩子的选择;根据孩子的兴趣和特长,有选择地进行技能训练或参加表演活动。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增强自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
不期望过高,让孩子充分发挥能动性
一般来说,孩子能动性的发挥受两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一是期望,其二是可行性。不具备可行性条件的过高期望,会对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造成诸多不利。所以,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家长切忌对孩子的期望过高,要承认孩子与其他孩子之间在智力和潜能方面存在客观差异,根据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对其提出适当的期望。不要因为孩子得了学校乒乓球比赛的冠军就期望他成为全国冠军,孩子在某次比赛、选秀活动中脱颖而出就憧憬他成为耀眼的明星。另外,家长还要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期望目标。当孩子的确努力了但还不能达到目标时,父母应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降低期望值;反之,则增加期望值。只有适当的期望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能动性。
不唯“名”是图,给孩子创造良性发展的空间
成才的标准不是成名成家,孩子的成长是动态的,小时候表现出来的优势不一定是适合他终身发展的方向所在,家长单方面盲目追求“名人效应”是没有意义的。所以我们一定不能唯“名”是图,不急功近利,而要踏踏实实地陪孩子一起参与选秀或者表演等活动:在给孩子报名时就和孩子一起共同商定个目标,让孩子积极准备;在孩子参赛登场的时候,鼓励孩子正常发挥水平,做最好的自己;在比赛结束后无论成败,都积极肯定孩子的表现。这样,这些活动才能成为孩子发展的良好机会,懂得自信地表现自我,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输赢,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不自以为是,积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在一定程度上来讲,“成名”并不难,难的是孩子今后漫长的人生道路应该怎么继续走好。孩子太早成名后,会比同龄人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因为承受了太多的赞美和关注而变得浮躁、骄傲,或者当名气渐渐消弱时,因为难以承受这种心理落差而出现心理问题。这时候,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首先,家长要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名气,不能因为自己孩子小有名气而自以为是,以免孩子形成错误的自我评价。其次,要经常给孩子打预防针,让孩子对可能发生的事情有心理准备。再次,要认真观察,留心孩子的行为举止,密切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及时给予积极引导。有了家长良好的心态和正确的引导方法,孩子才能一步步度过难关,确保心理健康,最终在未来的道路上越走越宽,越走越顺畅。
《孩子》观点:
孩子成名不是“终身险”
篇5
结合实践,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探析,认为学校教育应与家庭教育相结合。首先要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其中心思想就是“适中”, 一、在家庭消费上要坚持“适中”原则,二、在期望水平上要坚持“适中”原则,三、关爱程度上的“适中”原则。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教育工作适中原则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105
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为社会栋梁之材,是所有父母的心愿。特别是在今天竞争残酷的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家长,在衣食住行方面都是倾其所能的满足子女的欲望,“盼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可见一斑,但是这些美好的期望又往往会像肥皂泡般破灭,究其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思想本位,偏离了正常的轨道,教育子女的思想观念包括养育观、人才观、学习观、消费观。若家长在育人理念上与社会现实太过离谱,就会导致在教育孩子时,在言语行为上造成失误,更有甚者,发生严重伤害孩子的事件,在家庭教育方面也就谈不上什么效果了。我在进行家访、与家长进行沟通时主要就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中心思想就是“适中”。
一、 在家庭消费上要坚持“适中”原则。
家庭消费过少或过多,都会影响着父母对孩子教育功效的正常发挥,孩子在学习成长过程中如果很少得到物质的保障,一学期下来,连一本课外书都没得购买,同时孩子在身体和心理发育时期也没有足够的物质基础,这必将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和学习成绩的稳步上升;无节制的消费又会让孩子觉得优越无比,易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性,行动上显得懒洋洋,娇滴滴,学习上没目标,没动力,内心也柔弱易挫,这必将导致孩子们在人生道路上易走弯路,对人生观、学习观、价值观容易产生误判,使其德,智,体,美,劳得不到均衡发展。班里的韦小姣家庭条件较好,因而她的行为举止时常会流露出骄傲、得意之色,如有一次学校庆祝教学楼落成,分发一些糖果,她竟然不屑一顾地扔在地上,为此,我在班上进行教育工作,再到她家去与其家长进行沟通,提醒家长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在取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并积极配合教育后,该生待人谦和了许多,学习成绩也提高了不少。从这一学生的事例中,我得出一点感想:富裕优越的家庭,要重视对孩子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不可挥霍无度,适可而止。当然,家庭贫穷也不要过于抠门,在学习上,生活上也要尽量地满足孩子的正当需求,同时也要教育好子女,不可有攀比之心,尽力达到“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二、 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值应保持“适中”原则。
父母对孩子成长的期望值,一样也要坚守“适中”的原则,如果不看孩子的实际情况,盲目地去追寻高水平的期望值可能适得其反,甚至会导致教育悲剧的发生,在现实生活中也确实发生过,因为青春期的孩子,长时间地处于高强度的状态,很容易变得焦躁不安,彷徨无助,精神状态极差。这种情况下,孩子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之心的面貌也就荡然无存了,出现的只会是顽劣、叛逆的个性。所以,我经常对家长说,要破除狭隘的人才论,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成长条件和个性特点,制订适合他们的成长计划,那么效果就会更好。本班张小华同学的父亲最大的心愿就是让儿子读大学,他跟我说,他天天都提醒儿子一定要考上大学。我注意到他的儿子性格过于木讷,不爱说话,太老成持重,而且成绩也很难提高,因而我跟这位家长说,应适当地给孩子减压,不要让他的神经整天都绷得紧紧的,给孩子一个适中的自由空间,培养孩子不能太急功近利。通过谈话,这位家长认识到自己行为上的念头并逐渐放松了心态,孩子慢慢变得活泼,成绩也慢慢地提高了。
篇6
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自尊心特别强,也更在乎独立的感觉。心理“断乳期”的孩子,出现一些叛逆心理,是普遍的现象。如果家长仍然喜欢对孩子指手画脚,随意发出指令要孩子服从,而孩子不能理解家长的意图,要么不服从,要么盲从,都具有危害性。
我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的亲子关系一直很和谐,即使青春期,两个孩子都少有叛逆心理。我觉得,这与我尝试的赏识期望法、自主决定法等教育方法有关。
孩子小时,我常给以赏识和期望 每当下班回家,孩子会向我汇报一天中发生的“大事”,有趣事,有感想,也有犯的错误。我的原则,不管孩子说什么,我几乎都说好。孩子说了自己的错误,我也表扬“知错想改就是好孩子”。孩子上学后,只要我有空,就会引导孩子讲讲学校里的事,或同伴关系,或学科学习,或校内见闻。我的方法就是不住地点头,并适时提出期望。当我选择以赏识期望为主的沟通方式时,孩子就喜欢对我讲,这样就让我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我还意外地发现,让孩子多讲,不仅只是平等沟通,对作文水平提高、对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等也都有好处。
孩子总会有犯错误的时候,如果觉得这个错误非教不可,我的方法是,把孩子叫到房间,关起门来讨论、批评。批评前,我会听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地表达,孩子更能口服心服。至于批评什么,我会保密。当孩子接受批评并决定改正时,我的批评结束,打开门时我就表扬了,“这孩子真不错,这么上进,有点错马上就改”。
平时我注意“大事清楚、小事糊涂”“优点清楚、缺点糊涂”“可以改的错误清楚,估计一时难改的错误糊涂”。在核心价值观方面,我不允许有偏差,而非核心的东西,就相对宽松。即使孩子犯了错,我尽可能注意就事论事,避免算总账。
篇7
【关键词】家庭教育;问题;认识
从09年下半年开始,江苏省教育厅为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而下发了“五严”禁令。下发后全省上下一律遵照执行,学生在校时间与原来相比明显减少了许多,那么学生就有更多接受家庭教育的时间。而家长通常把教育孩子的任务只归结于学校教育,把教育孩子的任务移交给老师,见到老师都说“一切要靠老师”、“只有老师才能管得了”等。就像他们没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实际上这是教育的严重畸形,家庭教育的重要程度不亚于学校教育,学生要有健全的人格必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并重,但在这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一直以来,学生家长都抱怨孩子在家不学习,整天与电视机为伴,甚至上网打游戏,跟孩子说多了,孩子就嫌家长啰嗦,甚至产生了逆反心理。我们听后觉得好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存在误区,还需要提高对家庭教育的认识。中学生是社会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正处于由儿童向成人转变的过渡期,有其独特的心理发展特点及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因此,这一阶段的家庭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此我对全校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通过对学校200份学生问卷统计分析,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家庭教育问题突出表现在:期望与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片面重视学科考试成绩直接遏制孩子全面发展;过分苛求孩子、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进行家庭教育使效果大打折扣。
下面就谈谈我对家庭教育的几点认识:
一、成人比成才重要
在家庭教育中“有才便有德” 的观念是错误的。德才兼备,德是灵魂,才是手段,有才无德是危险品。中学是人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是成人成才的黄金时期,家长应该把对更高分数的追求转变为让孩子自主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学会与人共处与合作,正确处理周边的人际关系,磨炼坚强的意志,陶冶美好的情操和人品,提高身心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这是做人永恒的财富。00后出生的人并不缺少聪明,生活条件优异,自从生下来就很少有动手机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得到的关爱过于廉价,自私自利,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对挫折的承受力很差。一个只会关注分数的家长无法理解聪明反被这个问题的深刻原因:孩子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科学的学习方法、持之以恒的学习毅力、良好的学习习惯、终身自觉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这比起暂时的第一名不知要重要多少倍。
二、注重亲子教育
父母最好能够经常抽一些时间和孩子呆在一起,不要总是忙于自己的工作或家务。比如,每个星期能抽出半天时间或一个晚上陪孩子逛逛街、一起看看电影、购物或在家里聊天等,这样不仅能够增进孩子与家长的感情,更重要的是我们可能通过聊天等一起生活的磨合,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当我们一旦成为孩子的好朋友了,我们也就有可能走入孩子的内心世界,知道孩子想什么,因此也才能够适时地引导、启发孩子,正确地帮助孩子成长,一般来说,亲子关系好教育的效果才会好。我原来教的班上有一位学生,在小学时他学习不错,但刚进入初中时非常不适应,表现与他父母所说的大相径庭,这一调查才知道从小学到现在父母一直忙着他们的事业,一直奶奶陪读,随着孩子的长大有点叛逆了,奶奶的话他怎能听进去,总是嫌奶奶烦,再加上又认识了好多新朋友,放晚学不回家,不是上网就是去请客洗澡,奶奶责问他怎么这么晚回家,就时常骗奶奶说在学校打乒乓球的,就这样成绩一落千丈。由祖父母和外祖父母隔代管教的孩子家庭教育不容易到位。
三、对孩子适度期望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个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家长们常常会把自身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缺憾”,用最美好的“愿望”包装起来寄托甚至强加在自己孩子的身上,许多家长没有机会上大学,于是这种补偿心理拼命地想要在孩子的身上得到补偿,想让他们“出人头地”,让孩子去实现自己所没有实现的愿望,因而对孩子“成才”的期望值过高。家长对孩子适度的期望是孩子成长的巨大动力,而过高的期望值更容易带来家长和孩子共同的失望,最不利之处还在于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成为影响孩子成长的巨大心理包袱。
四、表扬比批评有效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注意尊重孩子,客观公正地评价孩子,用放大镜去找孩子身上的闪光点。表扬和批评都要恰如其分,多表扬,少批评。家长对孩子的表扬不是应付差事,而是发自内心的坦诚的对孩子的充分肯定。错误和缺点不是垃圾,而是财富,要首先在宽容了孩子错误和缺点之后,再来引导孩子帮助分析错误缺点可能带来的危害,把宽容孩子错误缺点变成为引领孩子成长进步的阶梯。要避免用负面词语批评孩子,而应该采取在孩子出现不好的行为时,及时告诉孩子这样做不对,耐心地告诉孩子这种行为不对的理由及危害,用温和的语言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什么,真诚地告诉孩子父母相信他今后可以做得很好。当一个孩子经常生活在周围成人对他的肯定的表扬之下的时候,这个孩子就一定会慢慢自信起来并越做越好。
五、倾听与交流比说教有效
孩子对家长过于唠叨的说教特别厌烦,家长还自以为是地认为自己对孩子是一片好心,却不问效果究竟如何。家长和孩子聊天要有耐心的,一定要学会认真倾听孩子说话,其实孩子已经慢慢长大,孩子也需要家长尊重他们,能够和家长一起平等的交流,尤其是孩子在初中这样的青春期阶段,随着个体自主意识的增强,初中生会迫切要求家长和老师尊重自己的意见,因此这个时候家长要尤其注意尊重孩
子,尽量多地听取和参考孩子的一些意见,即使有不同意见也要耐心地先沟通好,或努力说服孩子,千万不要强迫孩子遵从自己的意见,否则只能促使孩子逆反,走向极端,使教育走上弯路。建议家长多和孩子聊天,不要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基础,对每个人的一生及家庭的幸福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急功近利的家庭教育方法直接遏制孩子的发展,要真正解决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还需从提高家长素质和重建家庭教育标准两方面着手。
参考文献:
篇8
对家庭教育而言,教育期望包含四个方面,即:
1.父母对自己的期望,
2.对孩子的期望,
3.对亲子关系的期望,
4.孩子的自我期望的引导。
先说父母对自己的期望。有的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就是:把孩子拉扯大,给孩子找份工作,给孩子买栋房子(农村则是给孩子盖房子),帮助孩子完婚,然后,长长地舒一口气,认为当爹当妈的责任总算尽到了;有的父母认为要给孩子一个高的起点,于是用自己打拼半生所得积蓄,给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生活,选择好的幼儿园和学校就读,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给孩子请家教老师,更有甚者辞掉公职,陪读陪学;极少数的父母认为,做父母不在于能给孩子多少条件,而在于帮助孩子成为他自己,从小尊重孩子的选择,用心良苦地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健康的价值观和勇于进取的'精神。
三种期望孰优孰劣?明眼人一看便知。那些企图为孩子准备一切、照顾一切的家长,不过是培养一个可怜的寄生虫,总有一天,当自己不能再照顾孩子的时候,孩子将面临极大的困境。那些总是催逼孩子,总是监管孩子的父母,往往是事倍功半、吃力不讨好,还要在那里抱怨:现在的孩子真难管,真没办法。而真正的希望在于第三种,可惜现在这种人还占极少数。
篇9
2、现在的孩子有一股傲劲,希望老师严加管教,循循诱导,使孩子走向社会时,是一个成功的人材。
3、谢谢老师对孩子的关心,我们一家人都很高兴遇见你们这样优秀的老师。我们家长会配合老师使孩子健康成长。
4、期望该孩子在校能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能尊师爱友,虚心求进,能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回报父母。
5、希望孩子好好学习听老师家长的话,希望老师严加管教!
6、希望孩子能遵守学校的一切规章制度,尊重老师和朋友,虚心进取,以优异的成绩回报老师和家长。
篇10
关键词:幼儿 抗挫能力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4.219
抗挫能力是指人们对思想挫折的控制,调节适应环境的能力,是培养儿童正确控制情绪,适应环境、调节行为、改善自我的过程。培养孩子的抗挫能力是幼儿教育中必须实现的教学目标。因此,幼儿教师应该从教学的实践和孩子发展的特征出发,提出行之有效的措施,能使孩子健康的发展。
1 开展集体活动,培养幼儿协作和交往能力
在目前的幼儿教育中,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挫折感很大程度来源于其孤独感,缺乏与周围人交往和协作,这样使得孩子产生了消极的情绪,往往变得胆小,不愿接触老师和同学,甚至出现抵触、逃避等行为。集体活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部分,通过集体活动可以了解孩子的困难,给予帮助,给孩子提供发挥特长、帮助别人、服务于集体的机会。培养其积极向上的态度,帮助孩子建立友情,培养合作能力,从而在与小朋友相处交往中建立良好、融洽的关系,逐渐养成关心他人、爱护他人、遵守集体规范、通力合作、为集体争荣誉的好习惯。
2 客观评价幼儿,改变幼儿受挫意识
正确认识挫折感对孩子的影响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条件。如果幼儿失败了,首先应让他有坦然接受的心理准备,让他知道这是一件很常见的事情,每个人都会遇到。孩子发脾气时,不要大惊小怪,这只不过是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要引导孩子享受努力过程中带来的快乐和喜悦,不要引导孩子把失败归因于努力不够等外部可以控制改变的因素,少归因于能力等稳定的不可控制的因素。最后,帮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争取下次成功,要学会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和长处。要让孩子有身心安全感,不要带给孩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要多关心鼓励孩子,提高他们的勇气和信心。
3 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幼儿自我评价能力
万事开头难,这个要提前告诉孩子。幼儿园的孩子可能还无法理解失败的真正内涵,也不知道自我的概念。对于孩子来说,失败的本身不是最多的打击,而是对失败这个词的理解。
3.1 学会正确面对挫折,理解失败的意义
家长和老师面对孩子的挫折,要进行科学地引导分析,从孩子的生活、游戏中分析失败,并告诉孩子,“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勇敢,就一定可以做得很好”,家长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要有合理的期望值。父母和老师对孩子的发展要放手,最忌讳的是总怕孩子做不好而迫不及待帮助孩子,应该让他们自己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迎接挑战。孩子们的认知是有限的,对周围的人和事物的态度认识不稳定,很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自身情绪等因素所影响,面对失败和困难总会出现消极情绪,产生恐惧心理。家长要有意识地在这个时候将孩子的失败转化为教育的契机,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会重新鼓起勇气自信而大胆地再次尝试。同时,要教给孩子敢于面对挫折和困难,增强孩子的抗挫折的能力。
3.2 孩子需要合理的期望值
孩子在成长中都有优点与缺点,家长应客观评价,并根据客观的事实给孩子的成长制定合理的期望。孩子不能真正理解自我的科学内涵,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引导。如果家长和老师只看到孩子的优点而无视他的缺点,会使得孩子骄傲自大,不能接受受挫的事实;如果老师和家长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且不切实际,这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心理压力过大,使孩子不能面对挫折;当然,家长更不能批评贬低自己的孩子,总是挑自己孩子的毛病,认为别人的孩子比自己的孩子优秀,这样也会伤害孩子的自尊,使其缺乏自信,容易产生不良的心理状态,无法科学处理所面对的挫折。
4 利用榜样作用,培养孩子克服挫折的信心
4.1 挑选孩子喜欢的名人作为榜样
榜样对孩子行为的形成和改变有显著影响。要给孩子树立不怕受挫,敢于战胜挫折的榜样,这样有助于孩子敢于面对困难。可向孩子说明: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敢于挑战就是有勇气的表现,不管成功还是失败都是值得肯定的。
张海迪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她胸椎以下残疾,但她的身心是非常健全的,她没有因为下肢残疾就此沉沦,而是利用点滴时间,以顽强的毅力发奋自学,她掌握了多国语言,还出了一本书,以此作为勉励,希望自己有更好的作为。
4.2 同伴的榜样作用
同伴的榜样力量也是无穷的。有些幼儿不敢走平衡木,老师在旁边鼓励说:“别怕,你行!”或者说:“你非常勇敢,老师相信你!”在榜样的影响下,幼儿会树立信心,努力去克服困难。当战胜困难后,老师说:“你真行!”就会变成幼儿心理上的“我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