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范文
时间:2023-04-08 11:53: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分子结构很稳定,化学性质不活泼,不会与织物发生化学反应。
2、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并生成碳酸(碳酸饮料基本原理)。
3、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关于呼吸作用的产物等产生二氧化碳的试验都可以用到。
篇2
设计微课内容时,重点在于以学生为研究对象,从学科角度,设计优质课件,录制成微课视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和疑点,辅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点,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
学生在微课视频学习之前,可进行任务单和教学过程的自主学习与了解.任务单由教师设计,用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微课提供“学什么和怎样学”建议的学习导航.微课视频是微课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围绕能体现新课程标准的学科主题知识点,用视频形式呈现的教学资源.以下是我在二氧化碳性质这一课题教学中的微课实录.
一、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气体的物理性质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色、态、味;(2)密度与空气的比较大小;(3)水中的溶解性.列表展示:二氧化碳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如何探究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一般有两种方法.实验法:【播放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视频】(57秒);计算法:通过计算,二氧化碳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而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9,由此确定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那我们如何探究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呢?【播放二氧化碳溶于水视频】(50秒)
请学生思考,还可以通过哪些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密度和溶解性?
探究密度:方法一,向盛有空气气球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发现空气气球上浮;方法二,向平衡纸袋的一边倾倒二氧化碳,发现倾倒二氧化碳的纸袋下沉;方法三,向平衡天平的一边倾倒二氧化碳,发现倾倒二氧化碳的托盘下沉.
以上三种方法,由实验现象都可以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的大.
探究溶解性:方法一,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水的烧杯中,观察到试管中的液面上升;方法二,向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注入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到U形管液面左低右高.
上述两种方法,由实验现象均可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根据密度和溶解性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问题.⑴怎样检查煤气是否泄漏?⑵若家用燃气是天然气,则报警器应安装在什么位置(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第147页图).
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1.不能供给呼吸.久未开启的菜窖、干涸的深井、深洞,绝不能轻易进入,否则可能会发生危险.在进入之前必须要做“灯火试验”.
2.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向装有上下阶梯上燃着蜡烛的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现象是:下层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蜡烛火焰后熄灭.此实验还能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因此决定了二氧化碳一个很重要的用途――灭火.但遇到金属活动性强的镁燃烧会如何呢?实验发现:镁条点燃后,放入二氧化碳中不但不会熄灭,反而剧烈燃烧,瓶壁上出现黑色颗粒.其反应方程式:CO2+2Mg 点燃2MgO+C.因此,我们通常所说的二氧化碳不能支持燃烧是有条件的.
3.能与水反应.【播放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视频】(1分03秒)上述实验的反应方程式:CO2+H2OH2CO3.由于碳酸很不稳定,常温下就会分解,其反应方程式:H2CO3CO2+H2O.当烘干第四朵纸花,纸花又会由红色变为紫色.那二氧化碳与水在条件发生变化下,产物又是什么呢?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人、动物、植物呼吸、煤等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葡萄糖和氧气.其反应方程式:6CO2 + 6H2O光照C6H12O6+6O2,产生的氧气又可以供给人、动物、植物呼吸.
4.能与碱反应.【播放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视频】(23秒)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其反应方程式:CO2+Ca(OH)2CaCO3+H2O,此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但无现象.那我们又如何通过实验来探究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呢?
实验一:将一支充满二氧化碳的试管倒扣在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观察试管中的液面变化情况.实验二:向两个同样规格,装满二氧化碳的瓶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和蒸馏水,振荡后放在水平桌面上,观察U形管两端液面的变化情况.请问:⑴实验二中若观察到U型管左端液面(填“升高”或“降低”),则证明溶液中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其反应方程式:;⑵与实验一相比,同学们认为实验二更合理,因为它排除了对实验的干扰.
篇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一课时)
知道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探究目标
,能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能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列举用途。
远航
准备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因为
;
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验满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书海导航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情景设置】展示:桌面上放置着一瓶二氧化碳(右图所示),请根据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
(1)写出二氧化碳相关的物理性质
。
(2)验证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并完成下表:
操作步骤
现象和结论
分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实验探究】------【实验6-3】
实验装置
看图理解预测实验(预习做)
课堂实录
烧杯中有__
,将__
_倒入烧杯。
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结论
【实验6-4】
实验装置
看图理解预测实验(预习做)
课堂实录
向收集满
气体的质地
的塑料瓶中加入约
体积的水,旋紧瓶盖,振荡。
预测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
结论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是否支持燃烧
二氧化碳
【归纳】
【实验6-5】
取四朵用
溶液染成
色的的纸花。第一朵喷上
,第二朵喷上
,第三朵
放人盛满
的集气瓶中,第四朵喷上后
,再放入盛满
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把第一、四朵纸花取出,小心的用吹风机
,观察现象。石蕊是一种
,遇
变成
色。
(Ⅰ)
(Ⅱ)
(Ⅲ)
(Ⅳ)
现象
分析
烘干第一、四朵小花,观察现象
,分析
。
【活动小结】结合已有知识,可知二氧化碳的性质有:
物理性质:
_____色,_____味的_____体,密度比空气_______,________溶于水,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二氧化碳叫________冰,它升华时,___________大量的热,可用于
。
化学性质:
①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_______;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于检验_______;久置装石灰水的试剂瓶壁有一层______,其原理是(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_______。②一般情况下不能__________,也不_____________,不能供给_____________
③与水反应生成_____酸;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生成的______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_______,碳酸不稳定,易分解,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验
验证
1、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再加热试液,颜色变化情况为(
)
A、红色-红色-无色
B、紫色-红色-无色
C、紫色-红色-紫色
D、红色-蓝色-无色
课堂评价
2、抹有熟石灰的白墙,房间内生上煤炉后往往会变得比较潮湿,但是硬得更快,试分析这其中的化学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检验某无色气体是否是二氧化碳的方法是(
)
A、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B、将气体从一个容器倒入另一容器中
C、将点燃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D、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2、两支试管中各注入5
mL滴有石蕊溶液的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然后一支加热,另一支撒入少量的活性炭,其颜色变化分别为:①红—紫—无②紫—红—紫③紫—红—无④无—红—无;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3、下列关于O2和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有氧分子
B都是氧化物
C都不溶于水
D密度都大于空气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既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又利用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B、石墨用作电极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焦炭用于冶金工业
5、下图是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图,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___;装置A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____,装置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___。
(2)装置D中观察到
,说明二氧化碳
。由此可知,二氧化碳在生活中可用于___
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E来收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应从______(填“c端”或“d端”)通入
课后拓展
有一天,一位山区农民吩咐大儿子到久未开启的地窖里拿地瓜,不想,过了很久,还没见他拿回来;于是叫他的小儿子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小儿子到窖口呼喊,未见回应。便自己下到地窖里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不想下去之后,看到他的哥哥倒在地上不省人事。于是想赶快爬出来叫人,可是突然一阵头晕,他自己也倒在了地上。等到这位农民意识到不对而去地窖看时,发现兄弟二人已经无法挽救了,他后悔不迭。这是多么惨痛的悲剧!而又是多么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只要稍微懂得一点化学常识,这个悲剧就不会发生。
(1)兄弟二人葬身于地窖之中的原因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进地窖之前,用简易的方法即_______
__实验就能确定进入地窖是否会有生命危险。
(3)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常识,是很有必要的。你还能举出一例说明学习化学可以引导我们更好地生活的例子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4
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0分)
1.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结合课本知识的信息.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A、植物秸秆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C、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燃放烟花爆竹能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
2.(2分)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A.分子重新组合B.原子重新组合
C.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D.分子的间隔发生变化
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解: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发生变化,分解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子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改变方面的问题.
3.(2分)(2012•广州)AgN03固体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0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S02B.N02C.NH3D.N2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压轴实验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初步的判断生成物是什么.然后根据题中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排除氮气;根据反应前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故反应后的生成物中不可能有SO2和NH3.
解答:解:A、AgN03中不含有硫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S02,故A错误;
B、AgN03中存在银、氮、氧三种元素,N02又有刺激性气味,所以有可能,故B正确;
C、AgN03中不含有氢元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不可能是NH3,故C错误;
D、N2无刺激性气味,不可能含有,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该题主要考查了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该题还要求学生要善于从题中挖掘出有用的解题信息(例如分解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以及要求学生要学会用排除法做选择题.
4.(2分)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①分子种类;②原子种类;③分子数目;④原子数目;⑤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A.①③⑤B.①②⑤C.②④⑤D.②③⑤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一定不变的是:原子种类;原子数目;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故选C.
点评: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掌握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其应用.
5.(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109种元素,这些元素组成的单质只有109种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
分析:A、根据有的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进行解答;
B、根据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进行解答;
C、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排列不同进行解答;
D、根据金刚石和石墨的元素组成进行解答.
解答:A、有的元素组成的单质有多种,例如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故A错误;
B、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一种元素的物质可能为混合物,故B错误;
C、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C错误;
D、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它们互称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同素异形体,同素异形体由于结构不同,即原子排列不同,彼此间物理性质有差异;但由于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似.
6.(2分)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正确的是()
A.①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三种元素
C.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阴离子D.②表示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A、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关系非常密切,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据此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核内质子数与核外电字数的关系分析判断.
D、根据核内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
解答:解:A、①②③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5、8、3,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故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B、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核内质子数不同,三种粒子的核内质子数分别是7、13,表示两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C、在①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7,属于原子;在②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属于阳离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③的质子数是13属于铝元素,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7.(2分)在反应A+BC+D中,5gA与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8gC,则2.5gA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
A.2gB.4gC.1gD.2.5g
考点: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可以求出生成D的质量.
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5gA和5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D的质量为:5g+5g﹣8g=2g.
设第二次生成D的质量为x,则
A+BC+D
5g2g
2.5gx
=,解得:x=1g.
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推断的能力,需认真分析,找出质量关系,就可以求解.
8.(2分)2011年10月,“碳捕集与封存国际论坛”在重庆召开.重庆合川介绍了把CO2压缩、液化后封存在泥岩中的方法.关于封存CO2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O2分子间有空隙B.CO2气体较易液化
C.CO2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D.大气中C02增加会造成温室效应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
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
C、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解答:解:A、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有间隔,故A说法正确;
B、二氧化碳较易液化,故B说法正确;
C、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而不是导致大气污染的主要气体,故C说法错误;
D、二氧化碳是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二氧化碳在通常状况下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常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易升华.
9.(2分)(2012•百色)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可燃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均有还原性
C.室内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固体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
考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依据一氧化碳及二氧化碳的性质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一氧化碳不易溶于水,具有还原性与可燃性,而二氧化碳不可燃,其固态形式是干冰,易升华吸热,据此回答判断即可;
解答: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具有可燃性;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不具备还原性;故B不正确;
C、一氧化碳不溶解于水也不能与水发生反应,因此室内放一盆水并不能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故C不正确;
D、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干冰,干冰容易升华吸热,所以常用于人工降雨,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对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两气体的性质是本题的考查内容,正确掌握两种物质的性质是解答的基础.
10.(2分)(2012•乐山)“毒胶囊”泛指利用由工业皮革废料为原料生产的含重金属铬(Cr)超标的胶囊,其中含有可能引起人体肾伤害的+6价的铬.下列铬的化合物中铬呈+6价的是()
A.Cr2(SO4)3B.CrCl2C.Cr2O3D.K2CrO4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专题:化学式的计算.
分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各选项中的化学式进行解答本题.
解答:解:A、SO4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x+(﹣2)×3=0,则x=+3.
B、氯元素显﹣1,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y+(﹣1)×2=0,则y=+2.
C、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z,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2z+(﹣2)×3=0,则z=+3.
D、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铬元素的化合价是w,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w+(﹣2)×4=0,则w=+6.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利用化合价的原则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能力.
二、填空题(化学反应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7分)
11.(8分)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填空.
(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C+O2CO2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Fe3O4;先在集气瓶里放一些水,目的是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
(3)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2KMnO4K2MnO4+MnO2+O2.
考点: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进行书写即可.
解答:解:(1)碳在过量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O2;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为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集气瓶底预先放少量的水.
(3)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KMnO4K2MnO4+MnO2+O2.
故答案为:(1)C+O2CO2;化合;(2)3Fe+2O2Fe3O4;防止生成物熔化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3)2KMnO4K2MnO4+MnO2+O2.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根据反应原理书写化学方程式的能力,化学方程式书写经常出现的错误有不符合客观事实、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不写条件、不标符号等.
12.(4分)为了消除碘缺乏病,我国政府规定居民的食用盐必须是加碘盐.如图是一种市售碘盐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试回答:
XX牌精制碘盐
配料:氯化钠、碘酸钾(KIO3)
含碘:30mg/kg
食用方法:勿长时间炖炒
贮藏方法:避光、避热、密封、防潮
(1)碘酸钾中碘的化合价为+5;
(2)“含碘量”中的碘是指(填序号)B:
A.碘酸钾B.碘元素C.碘分子D.碘离子
(3)由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可推测碘酸钾的化学性质之一是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合理即可).
(4)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碘酸钾的一点物理性质白色固体或可溶于水.
考点: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物质的元素组成..
分析:(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单质、氧化物、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通常用元素及其所占质量(质量分数)来描述.
(3)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食用方法和贮藏指南)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食盐的物理性质进行分析推测碘酸钾的物理性质即可.
解答:解:(1)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钾元素显+1,氧元素显﹣2,设碘酸钾(KIO3)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3=0,x=+5.
(2)“含碘量”中的碘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离子等形式存在,这里所指的“碘”是强调存在的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3)根据加碘盐图中标签信息,勿长时间炖炒、避热等,可得碘酸钾的一种化学性质是: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
(4)从食盐我外观可以推知碘酸钾也是白色固体,食盐能在水中溶解可以知道碘酸钾也能溶于水.
故答案为:(1)+5;(2)B;(3)受热易分解或受热不稳定;(4)白色固体或可溶于水.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化合价、元素、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等)进行解题的能力.
13.(2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CO2(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考点: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2)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的信息可知元素的名称、元素符号、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来解答即可.
解答:解:(1)“低碳生活”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故答案为:CO2.
(2)A、因碳的偏旁为“石”,则碳元素为非金属元素,故A说法正确;
B、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故B说法正确;
C、碳原子的质子数为6,则原子结构中最外层电子数应为4,故C错误;
D、由信息可知,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小格中来获取信息解答习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利用信息的能量,并明确不同位置的数字的意义来解答.
14.(3分)云南地区连续两年春、夏遭遇持续干旱,造成人畜饮水困难,全省各地采取措施积极抗旱.请回答下列问题:
(1)有些村民打井取用地下水,检验地下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2)有些村民往盛有浑浊河水中加明矾和漂白粉,然后作为生活用水,其中明矾的作用是加速沉降,为了除去河水中的臭味和颜色,可以加入活性炭进行吸附.
考点:硬水与软水;水的净化;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根据已有的硬水和软水的鉴别方法以及净水过程中各物质的作用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检验硬水和软水使用的是肥皂水,故填:肥皂水;
(2)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体具有吸附性,能将不溶性固体吸附在其表面形成大颗粒易于沉降;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填:加速沉降,活性炭.
点评:掌握水的净化的方法和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三、简答题(每空1分,共12分)
15.(4分)为了延长白炽灯的使用寿命,灯泡里放有极少量的红磷.其作用是消耗残留的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在基本反应类型中属于化合反应.
考点:氧气的化学性质;反应类型的判定;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根据氧气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而红磷可以和氧气反应而消耗氧气,从而延长白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解答.
解答:解:白炽灯的灯丝在通电之后会放出热量,而使灯丝容易和灯泡中残留的氧气反应,为了防止灯丝和残留的氧气反应,同时消耗掉残留的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而在灯泡里放入一些红磷,红磷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
故答案为:消耗残留的氧气,延长灯泡的使用寿命;4P+5O22P2O5.化合
点评:熟练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知道氧气是一种常用的氧化剂,了解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两面性,例如本题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动植物呼吸,但是在某些方面如果处理不当,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麻烦.
16.(8分)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1)原子序数是12的元素符号为Mg;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属金属(填“金属”或“非金属”);Ne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填“稳定”或“不稳定”);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
(3)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相对原子质量不同C.中子数不同
(4)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元素的概念..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1)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2)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周期数等于电子层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中获取的信息,可知原子序数是12的元素符号为Mg;Be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012.
(2)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的元素是钠元素,属金属元素,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Ne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所以它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F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7;
(3)根据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所以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
(4)为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有三个电子层,所以位于周期表中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为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形成稳定结构.
故答案为;
(1)Mg;9.012;(2)金属;稳定;7;(3)A;(4)三;失.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掌握元素的特征、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因素等是即可正确决定本题.
四、实验探究题(化学反应方程式每空2分,其余每空1分,共14分)
17.(7分)实验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进行气体制取和性质的探究,请回答有关问题:
(1)请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长颈漏斗b集气瓶.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BC或BE(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
(3)如图F所示,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的大,因此,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考点: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专题: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依据常用仪器回答;
(2)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依据氧气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收集装置,并依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
(3)依据实验现象分析二氧化碳的性质,并据其性质确定其用途.
解答:解:(1)标有字母的仪器分别是长颈漏斗和集气瓶;
(2)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时,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B;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故可用向上排空气或排水法收集;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
(3)根据题意,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据此性质,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
故答案为:(1)长颈漏斗、集气瓶;
(2)BC或BE;2KClO32KCl+3O2;
(3)不支持燃烧;灭火.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选取、反应原理,及根据实验现象分析物质的性质、进而确定物质的用途.
18.(7分)小丽同学欲通过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设计并完成了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1)请填写表中窄格.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总结
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反应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的现象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③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④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
(2)指出“实验一”和“实验二”所起到的作用对比.
(3)小英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结沦,她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最终达成了实验目的.
第一方面的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目的是:比较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第二方面的实验是利用“实验三”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继续实验.写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锰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考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专题:实验性简答题.
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催化剂就是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发生改变的物质,要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反应的催化剂,需要从改变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二氧化锰自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的角度设计实验,据此解答.
解答:解:(1)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可以分解产生氧气,但是反应的速率很慢,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水在常温下不能产生氧气,加入二氧化锰也不会反应;要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可以在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观察到木条复燃,故填: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和总结
结论总结
实验一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产生少量的气泡,木条不复燃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①反应慢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实验二向盛水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没有明显的现象②二氧化锰加入水中不产生氧气
实验三③向盛有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伸入带火星的木条④产生大量气泡,带火星的木条迅速复燃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
(2)设计实验一和实验二的目的是进行实验对比,故填:对比;
(3)实验一、二、三只能说明二氧化锰能改变过氧化氢的反应速率,要是此反应的催化剂,还必须证明反应前后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前后两次称量固体的质量是为了比较二氧化锰的质量在反应前后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将试管内反应后的液体倒掉,向其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是否产生大量的气泡,能否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填:比较二氧化锰在过氧化氢分解前后的质量;倒掉反应后的液体,向剩余的固体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说明二氧化锰仍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点评:本题考查了催化剂的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五、计算题(7分)
19.(7分)在标准状况下,6.2g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需要氧气多少克?这些氧气的体积是多少升?能生成P2O5多少克?(已知标况下ρ=1.43g/L)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分析:红磷燃烧是和氧气反应生成了五氧化二磷,根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红磷的质量,可计算出需要氧气以及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然后根据密度公式可计算出这些氧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
解答:解:设6.2g红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生成五氧化二磷的质量为y
4P+5O22P2O5
124160284
6.2gxy
解得:x=8g,y=14.2g
所需氧气的体积为:=5.6L
篇5
这篇九年级上册化学期末测试第六单元复习题的文章,是
1. 下列二氧化碳的用途,既跟它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它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用来灭火 B. 制干冰 C. 制纯碱 D. 制化肥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古代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是因为墨中的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B.金刚石可用于钻探机的钻头,是因为金刚石熔点高 C.橡胶制品 中加入适量炭黑的目的是提高橡胶的耐磨性 D.活性炭用作冰箱除臭剂是利用活性炭具有吸附性3. 继“分子足球”C60之后,科学家又发现另一种“分子足球”N60。一定条件下N60中积累的巨大能量会在一瞬间释放出来,是未来的火箭燃料,N60属于: ( ) A.金属单质 B.非金属单质 C.化合物 D.混合物4. 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的化合物是: ( ) A.H2 B.C C.CO D.CO25. 鉴别氧气和二氧化碳不能用 ( ) A. 燃着的木条 B. 灼热的氧化铜 C. 紫色石蕊试液 D. 澄清石灰水6.关于实验方法的归纳错误的是 ( ) A.玻璃容器都可用作反应容器 B.制取气体时,都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给试管中的物质加热,试管口不一定都要略向下倾斜D.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7.工业制水煤气的化学反应是C+H2O CO+H2,该反应中,氧化剂是( ) A.C B.H2O C.CO D.H28.分子数相同的一氧化 碳和二氧化碳,它们的质量比为( ) A.1:2 B.2:1 C.7:11 D.11:79.吸烟的危害之一是烟气中含有能破坏血红蛋白结合氧气的有毒气体,这种气体是 ( ) A.CO2 B.CO C.N2 D.SO210.下列四种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其中一种物质与其他三种物质都能发生反应,则这种物质是 ( ) A.石灰水 B.水 C.二氧化碳 D.木炭11.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 ( ) A.密度不同 B.碳燃烧的条件不同 C.用途不同 D.分子的构成不同12. 下列关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一氧化碳易与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 B.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 D.向种植蔬菜的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有利于蔬菜的生长13.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不断消耗空气中的二氧 化碳,但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却是基本保持不变,这是由于:① 动植物的呼吸作用;②矿物燃料的燃烧;③ 死亡动植物的腐烂; ④某些矿物如CaCO3等的加热分解。 ( )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14. 一种 无色 气体X通过灼热的碳,得到另一种气体Y,Y和灼热的CuO反应又得到铜和X,X和Y是下列哪组物质: ( ) A. X是CO Y是CO2 B. X是O2 Y是CO C. X是CO2 Y是CO D. X是O2 Y是CO215. 将一定质量的CO和CO2的混合气体通入足量的石灰水中,充 分反应后,生成的沉淀质量恰好等于原混合气体的质量,则原混合气体中CO和CO2的质量比为: ( )A.14∶11 B.11∶14 C.7∶11 D.11∶7二.非选择题:(反应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它每空1分)16.请从①石墨;②活性炭;③氧气;④氢气;⑤二氧化碳;⑥一氧化碳中,选取相应物质的序号填 空。(1)最清洁的燃料是 ? (2)有毒的气体是 (3)可用于冰箱除异味的是 (4)属于气体化学肥料的是 ? (5)用于急救病人的气体是 (6)可作干电池电极的是 17.锶元素(元素符号为Sr)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锶元素属于 (选择“金属”或“非金属”)元素,锶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 ,锶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选择“失去”或“得到”)电子,生成的锶离子的符号是 。18.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右图。 (1)酒精灯加灯罩的目的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①②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 、② 。19.如图所示,向烧杯内倾倒二氧化碳时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 _ ___ , 该实验说明(1)___________ _____,(2)_______ _________, 上述结论可以推断二氧化碳的重要用途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20.你已经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规律,以下是老师提供的一些实验装置,请你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 。(2)选择 装置组合来制备和收集气二氧化碳(填字母编号)。(3)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且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应选择的收集装置 。(填字母编号)。(4)加热氯化铵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反应发生装置是 。(5)检验集气瓶里的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的方法是: 。四、计算题:21.实验室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如果制取8.8g 二氧化碳,至少需要多少克碳酸钙?
22.取22.2g石灰石样品,放入盛有146g稀盐酸的烧杯中,石灰石中的碳酸钙与盐 酸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烧杯内物质质量变为159.4g。求:(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2)石灰石中含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篇6
一、选择题
1.(2016,宜宾)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B)
A.煮熟鸡蛋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燃放鞭炮 D.用小苏打发酵面粉
2. (2016,哈尔滨)下列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的是(C)
3.(2015,广东)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A)
A.水力发电
B.煤燃烧发电
C.炸药爆炸开山修路
D.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4.(2015,河南)下列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D)
A.风力发电
B.石油蒸馏得到汽油等
C.海水晒盐
D.煤分解得到煤焦油等
5.(2016,河南)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D)
A.铜用于制作电线
B.金刚石用来切割大理石
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D.熟石灰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6.(2016,娄底)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B)
A.聚沙成塔 B.死灰复燃
C.破釜沉舟 D.滴水成冰
7.(2016,广州)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B)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8.(2016,泰州)下列属于铁的物理性质的是(B)
A.易生锈 B.能导电
C.能与稀硫酸反应 D.能在氧气中燃烧
9.(2016,龙东)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D)
10.(2015,佛山)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用途等说法正确的是(C)
①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②石墨可作电极 ③氧气可用作燃料 ④氢氧化钙能改良酸性土壤 ⑤KNO3属于复合化肥 ⑥生活中可用氢氧化钠来除去炉具上的油污,也可治疗胃酸过多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⑤ D.①③④⑥
11.(2015,烟台)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错误的是(A)
选项
物质
用途
性质
A
二氧化碳
作气体肥料
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B
熟石灰
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
C
氮气
用于食品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较稳定
D
洗洁精
洗涤油污
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
12.(2015,乌鲁木齐)化学变化中不能实现的变化是(C)
A.一种分子变成另一种分子
B.一种离子变成另一种离子
C.一种原子变成另一种原子
D.一种单质变成另一种单质
13.(2016,孝感)孝感市有许多优秀的制作工艺,下列工艺中不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
A.应城石膏的雕刻 B.孝昌臭豆腐的制作
C.孝感米酒的酿造 D.安陆水泥的烧制
二、填空题
14.酒精:①无色透明;②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③易挥发;④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⑤易燃烧;⑥当点燃酒精时,酒精在灯芯上汽化;⑦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上述文字可归纳出酒精的性质和变化(填序号):
物理性质__①②③④__;化学性质__⑤__;
物理变化__⑥__;化学变化__⑦__。
15.如图为同学们经常使用的某品牌修正液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和图片,请仔细阅读,根据此图及日常生活经验,分析、推测修正液的性质。
修正液(Correction Fluid)
使用方法:使用前摇匀修正液,涂于修正处少
许,待完全干后书写。
注意事项:用完后请及时盖上帽,严禁食用。
(1)__易挥发__;(2)__可燃__;
(3)__有毒__;(4)__不均一,不稳定__。
16.(2015,德州)2015年4月13日,西昌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堆放在仓库中浓度为21%的过氧乙酸消毒液发生泄漏。经查阅资料可知: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是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乙醇等,易挥发,与其他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温度稍高即分解为乙酸、氧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有:__无色液体、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易溶于乙醇、易挥发(写出两条即可)__(写出两条即可)。
(2)过氧乙酸溶液中存在的阳离子是__H+__(填离子符号)。
(3)过氧乙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6∶1∶12__。
(4)乙酸和过氧乙酸都是无色液体,且有强烈刺激性气味。要把两种液体区别开来,可采用的方法是__取适量乙酸和过氧乙酸分别加入试管中,微热,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中,使木条复燃的是过氧乙酸,不复燃的是乙酸__。
三、简答题
17.(2016,黑龙江)碳纤维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材料,可以用来制作轻便的球拍、鱼竿及赛车,在航空航天、核能等尖端技术领域中也用到了它。请你说出碳纤维复合材料具有哪些性质。
密度小、耐腐蚀、熔点高、弹性好、强度大、硬度大等
18.前段时间,“微信”热传“毒跑道”事件,据分析,原材料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并不会毒害人体,但施工人员为降低成本和便于施工,在施工中违规加入一些稀释剂,会使塑胶跑道出现含铅量高,还散发出刺鼻异味的苯等,存在有毒的可能性。已知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 ℃,熔点是5.5 ℃。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分别有哪些?
(2)由此你可以知道,化学加工过程中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
(1)物理性质:苯是一种无色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苯的沸点是80.1 ℃,熔点是5.5 ℃;化学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等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苯还能在空气里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2)化学加工过程应该不得任意加入添加剂,严格按照要求加入添加剂。
四、实验探究题
19.燃烧的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什么?
【提出问题】蜡烛刚熄灭时,总会有一缕白烟冒出,它的成分是什么呢?
【作出假设】
①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
②白烟是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气;
③白烟是石蜡蒸汽凝固成的石蜡固体小颗粒。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是无色无味的气体,据此可排除假设__①__。
【实验探究】
篇7
一、适量增设"补充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一)用具体直观的实验来验证化学理论。在讲燃烧条件一知识点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做完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后,直接得出燃烧条件。但是,这样往往会使一部分同学意犹未尽。为能充分说明,燃烧的条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和可燃物与氧气接触”这一事实,笔者将导气管改为漏斗,这样可使氧气在漏斗中积存,与热水中白磷接触,使水中的白磷燃烧,在水中产生黄白色火焰同时产生浓厚的白烟,发出明亮的黄光、现象明显收到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二)注重实验的“微型化”,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在第三单元《自然界中的水》,讲述分子和原子时,首先,取一片家中用过的药片板,将酚酞试液滴在空格内然后滴加氨水用手拿着让学生观看现象,看到溶液变红,然后,在相邻的两个空格内分别滴人酚酞和浓氨水,并用小烧杯罩在上方,再让学生观察,可以看到酚酞变为红色,由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的氨气分子遇到滤纸上的酚酞,使酚酞变色,这一实验现象有力说明无论是液体氨分子或气体氨气分子都具有相同的化学性质。而氨水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所以得出分子的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由于此实验操作简单也可以应用于学生的分组实验,但相对会有少量的氨气挥发出来,这样对空气造成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大试管中进行:取一支大试管并在其中放一张滴有几滴酚酞(间隔开)的滤纸条,并在试管口放一团蘸有浓氨水的棉花,然后用橡皮塞塞紧,观察现象,也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深挖教材通过“补充实验”,帮助学生认识普遍性中的特殊性。在讲述二氧化碳的氧化性实验时,首先取一个100ml的小烧杯放入一些石灰石然后倒入一些稀盐酸反应开始,可观察到大量气泡产生,过一会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烧杯口处验证是否已集满了二氧化碳气体,然后取一根镁条在酒精灯上点燃,迅速插入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烧杯中,观察可看到镁带能继续在二氧化碳中燃烧,发出刺眼的强光同时烧杯内溶液的表面有黑色粉沫状物质生成、银白色金属变成,中间为黑色周围为白色的固体粉沫状物质,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元素守恒可得出,生的黑色粉沫为碳粉,白色粉沫为氧化镁,由此可确定,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Mg+C02=2MgO+C。这样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可确定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的事实,另外启发引导学生,如果一些活泼金属如镁燃烧引发火灾,能否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及运用,并且对所学知识从普遍性到特殊性进行了论证,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运用"对比实验”启发学生思维
用“对比实验”,增强说服力。在讲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为增强实验的直观性,采用了“对比实验”:在讲述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这一性质时,用紫色石蕊变红来体现。但是,因紫色与红色十分接近又由于碳酸是弱酸使石蕊变红的颜色不明显,所以,往往观察到的现象不清楚。为了能使现象明显学生易于观察,我将此实验做了改进:先取一片黄色的干燥的石蕊试纸伸入一瓶二氧化碳气体中,可看到试纸不变色,再取二支试管分别加人5ml蒸馏水,向一支试管中的蒸馏水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约2min后,再取石蕊试液分别滴入两支试管中,可清晰看到通人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没通二氧化碳气体的试管液体仍为紫色,实验现象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增强了实验的效果。
三、对演示实验适当改进,增强实验效果
用实验证明燃烧条件时,我对此实验作了如下改进:取一大烧杯中装一些热水并在水中放入一小块白磷,然后分别在两支试管中放入一小块白磷和一小块红磷,并将这两支试管同时插人热水中,为防止生成的白烟对空气造成污染,在试管口塞上橡皮塞。这一策略就使实验成功率可达百分之百,也使实验现象更明显,并且节约了授课时间。
篇8
一、学比较,增加知识覆盖面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对新旧知识联系,归纳小结,达到掌握知识同时学会归纳知识.同时加强比较可以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和本质区别,不仅可以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提高对知识的分辨能力.我们可以对CO和CO2进行如下比较:
例1 小红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生成物,做了如下实验:
将水倒入集满二氧化碳且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立即旋紧瓶盖,震荡;再取塑料瓶中液体少许,向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如图1),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成了红色.为了探究是什么物质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了,小红同学作了大胆的猜想,并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小花设计了下列四个实验方案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如图2)
(1)请和小红同学一起完成下表:
表 1猜想实验方案实验现象结论可能是CO2使石蕊变红(C)紫色小花不变色(B)紫色小花不变色猜想错误可能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物使石蕊变红猜想正确
(2)小红同学做了一个对比实验来确定CO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酸性的物质,此对比实验方案是(填上图中的实验方案编号).
解析:此题是以二氧化碳溶于水为素材进行设计的实验探究题.通过猜想和鲜明有趣的对比实验设计,让同学们很容易地抓住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本质,从而完成解题.对于导致石蕊试液变色原因可能有如下三种猜想:①可能是CO2使石蕊变红;②可能是CO2和水反应生成物使石蕊变红;③可能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依据表格所给实验现象和结论是比较容易作答的.由实验方案(A)稀醋酸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联系生活实际可知,醋酸溶液显酸性,由此类推出CO2和水反应生成物应该呈酸性,故知(A)起到对比作用.
答案:(1)依次为:猜想错误;可能是水使石蕊试液变红;(D);紫色小花变红.
(2)(A).
点拨:只要明确CO2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问题便可迎刃而解.
例2 利用图3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甲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CuO或C),乙的洗气瓶中盛放无色溶液(澄清石灰水或NaOH溶液)(提示:2NaOH+CO2=Na2CO3+H2O)
(1)写出仪器的名称:a,b.
(2)根据要求填表:
表 2实验甲乙实验一:探究CO与CuO的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氧化剂:澄清石灰水的作用:实验二:探究CO2与C的反应.(b换成酒精喷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类型:NaOH溶液的作用:
(3)上述两实验中,在导管 c 的尖嘴处都用火柴点燃,其目的是否完全相同?简述理由:.
解析:本题是一道有关CO和CO2的性质及转化探究题.考查内容广、涉及知识点多,主要有仪器识别、一氧化碳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的氧化性、化学方程式书写、尾气的处理、氧化剂的判断等.一般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用NaOH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气体;为了防止尾气中一氧化碳污染空气一般用燃烧法除去一氧化碳;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的物质就是氧化剂.
答案:(1)铁架台、酒精灯
(2)CuO+COCu+CO2
CuO检验CO2气体
CO2+C高温2CO化合反应 除去(或吸收)CO2气体
(3)不完全相同
实验一的目的是除去尾气中有毒气体CO,防止污染空气;实验二的主要目的是证明高温下CO2与C能反应,且产物为CO.
点评:熟悉课本实验,掌握CO和CO2的有关化学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二、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知识的运用,关心社会
有关CO和CO2参加的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诸多体现和运用,因此学习时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努力做到学以致用.如,汽水、啤酒中的学问;热岛效应;石灰浆抹墙变硬的原因;干冰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肥料与大棚蔬菜的增产;除去水垢的方法;软壳鸡蛋的制作;动植物的呼吸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温室效应;煤气中毒原理、尾气的处理等等.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只是变得形象生动起来,当然也就能很好地理解知识,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例3 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和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目前药店里有一种“维C泡腾片”的药品能补充人体对维生素C的需求.一次小明看到爷爷冲饮这种药品的过程:在一杯温开水中放入一片该药品,药品迅速溶解,同时出现了大量的气泡.小明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向爷爷要了几片这种“维C泡腾片”在家中进行实验:在盛有温水的杯中加入该药品,并用燃着的火柴伸到杯口,发现火柴熄灭,由此小明初步推测了该气体中含有的成分,但还不能最终确定.为了进一步确定自己的推测,第二天小明带着药品去学校实验室做了如下实验:
操作感觉气体的色、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现象无色、无味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分析小明的实验现象,可以确定该气体中一定有,写出这种气体与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从该“维C泡腾片”说明书的注意事项中小明还发现了这样的叙述:冲饮时水温不能高于80 ℃,冲后即服用.从中你可推测维生素C还有哪些性质?.(写出一项即可)
解析:本题从生活实际出发,以“维生素C泡腾片”为背景命题,考查二氧化碳以及维生素C的性质.由实验现象可知,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这是有二氧化碳生成的标志.由冲饮维生素泡腾片时,“水温不能高于80 ℃”知,维生素C化学性质不稳定,如果温度太高维生素C会分解,破坏营养结构;再由“冲后即服用”说明维生素C不宜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否则易被氧气氧化而变质.
答案:(1)二氧化碳
CO2+Ca(OH)2=CaCO3+H2O
(2)温度高于80 ℃时不稳定或久置易氧化或久置易变质
点评:抓住题给实验信息和说明书注意事项提供的信息,灵活运用所学基础知识解题.
例4 为了验证植物呼吸作用的原料和产物,东东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了实验:①将一定量吸干水的新鲜豆芽分别装入1只塑料袋和1只大口塑料瓶中;②在塑料袋口连接上导管和橡皮管,扎紧塑料袋口,并用夹子夹紧橡皮管,将大口塑料瓶的盖子拧紧,不使外界空气进入;③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请回答:
(1)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将夹子移去,让塑料袋中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这个现象说明了.
(2)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用温度计测量豆芽的温度,结果高于周围环境的温度,这个现象说明了.
(3)在黑暗处放置12小时后,打开大口塑料瓶的瓶盖,将点燃的蜡烛放入瓶内.预计应出现的实验现象是,理由是.
(4)本实验中将豆芽放置在黑暗处的理由是.
解析: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物知识综合题.植物光合作用原理是消耗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贮存能量;而植物呼吸作用原理是消耗氧气,释放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二氧化碳能与澄清石灰水的主要成分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白色碳酸钙沉淀,导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能使燃着的蜡烛熄灭.问题(4)验证植物呼吸作用必须避光,以免发生光合作用,导致实验失败.
答案:(1)石灰水变浑浊,豆芽呼吸作用释放二氧化碳.
(2)豆芽呼吸作用过程中能释放热量.
(3)火焰熄灭,豆芽呼吸作用消耗氧气,导致大口瓶内缺氧.
篇9
1、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溶于水和烃类等多数有机溶剂。
2、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可燃,不支持燃烧,低浓度时无毒性。属于酸性氧化物,处于碳元素的最高价态。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而无还原性,但氧化性不强。
3、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0
一、单项选 择(15分)1.化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 ) A.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光电现象 B.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 C.生命有机体的形成及功能 D.矿产资源的地域分布和自然环境2.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大米霉变 C.灯泡发光 D.铁钉生锈 3.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挥发 B.升华 C.爆炸 D.燃烧 4.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5.下列四个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①. 氧化汞 加热 汞+氧气 ②. 石灰石+盐酸 氯化钙+二氧化碳+水 ③. 酒精+氧气 点燃 水+二氧化碳 ④. 木炭+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A.① B.③④ C.③ D.④6.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氧气 B.氮气 C. 二氧化碳 D.水蒸气
7.欲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中的氧气而又不混入其他气体,应该选择哪种物质在容器中燃烧( ) A.铁丝 B.硫粉 C.木炭 D.红磷8.下列物质排放到空气里不会造成大气污染的是( ) A .二氧化硫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氮9.右图表示铈(Ce)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说明示意图,下面理解错误的是( )A. 铈的原子序数是58 B. 铈属于非金属元素C. 铈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D. 铈原子中的质子数是58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氯化氢是由氢、氯两种元素组成的 B.氯化氢是由氢气和氯气混合而成的 C.氯化氢是由一个氢原子和一个氯原子构成的D.一个氯化氢分子是由一个氢元素和一个氯元素组成的 11.核电荷数少于核外电子数的一定是( ) A.分子 B.原子 C.阳离子 D.阴离子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由空气分子组成的 B空气里氮气、氧气等分子均匀地混合在一起 C空气里的氮气、氧气经混合,它们的化学性质都已改变 D经过液化、蒸发,从空气中得到氮气和氧气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13.下图表示两种气体发生的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生成物一定是混合物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C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D该反应既不是化合反应也不是分解反应14. 与原子化学性质的关系最密切的是( )A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B 原子核的中子数C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D 原子核外的最外层电子书座号
15.下列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B 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C 钠原子的质量比钠离子大很多 D 它们的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分别相同二、填空题(18分 )16.将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 序号填在横线上碳酸氢铵是一种白色固体 ,加热碳酸氢铵时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 ;氨气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加热时产生的水蒸气在试管口凝结成水珠 :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 铁易生锈 ,带火星的木条能在氧气中燃烧 17.写出下列化学符号: 二氧化硫_________;二氧化碳__________;铁___________;四氧化三铁__________;高锰酸钾__________;18.根据下列各粒子结构示意图,判断(1)属于原子的是__________.(2)属于阳离子的是___________.(3)属于阴离子的是____________.(4)达到稳定结构的是__________. ( 5 )写出A代表的元素符号_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19.(4分)写出下列物质与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铁 (2)红磷 (3)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4)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20.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问题(1)墙内开花墙外可以闻到花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6000L的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4)香水、汽油要密封保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共10分)21.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实验室进行探究实验.他们准备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性质.(1)请指出右图中所用仪器的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 _ (2)他们所用的装置图中有一些错误,请你为他们指出来: ③ ④ (3)用这种方法收集氧气时,当气泡______再开始收集,收集满氧气后,应用玻璃片盖住集气瓶口,并且应______ (填“正放”或“倒放”)在桌上.
初三化学答案一 二 三 四 总得分一、选择题(15分):1 2 3 4 5B C D A D6 7 8 9 10B D B B A11 12 13 14 15C B C D D二、填空题(每空一分,共18分)16.(1) A (2) D (3) A (4) C (5) A (6) D (7) B (8) B 17.(1) SO2 (2) CO2 (3) Fe (4) Fe3O4 (5) KMnO4 18.(1) ACF (2) B (3) DE (4) BDEF (5) Cl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8分) 19. (1)铁 + 氧气 四氧化三铁(条件为“点燃”) (2)红磷 + 氧气 五氧化二磷(条件为“点燃”) (3)高锰酸钾 锰酸钾 + 二氧化锰 + 氧气(条件为“加热”) (4)过氧化氢 水 + 氧气(条件为“二氧化锰 加热”)20.(1)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3) 分子间有间隔 (4)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四、综合应用题(10分)21.(1)写出以上仪器的名称:a. 酒精灯 b. 试管 c. 铁架台 d. 水槽 (2) 试管口没有向下倾斜 。 铁架台夹取试管的位置不对 。③ 酒精灯内酒精量太多 。 ④ 试管口没有塞棉花团 。(3) 连续均匀 、 正放
- 上一篇:国际贸易专业就业方向
- 下一篇:冰心小桔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