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考试说话范文

时间:2023-03-30 03:58: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普通话考试说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普通话考试说话

篇1

关键词: 普通话水平测试 命题说话 心理准备 思维准备 语音准备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对应试者运用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的口语考试。在测试的四种题型中,读单音节字、读多音节词语和朗读短文这三项有文字资料,属于“读”的过程,最后一项“命题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根据指定的话题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属于“说”的过程。“命题说话”与前三项相比,是分值最高、难度最大也是方言区应试者最惧怕的一道题。它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普通话准确程度、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的全面考查,能较为准确地测出应试者普通话的真实水平,这项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最终的等级,所以应当高度重视。

2012年12月6日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普通话水平测试站对273名考生进行了测试,为了深入了解“命题说话”项的评测情况,笔者对这273名测试对象进行了细致的分析。统计结果显示被测考生中有37.8%的“命题说话”项失分在12分以上(见表1)。根据笔者过往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了。

表1 273名测试对象“命题说话”项总扣分一览表

在“命题说话”项测试中,应试者暴露出口语表达能力的各类问题:心理紧张、思维混乱、语音错误频出。如何让应试者“敢说”、“会说”、“说得标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心理、思维、语音这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案,通过“命题说话”项的准备切实提高应试人的口语表达能力,有效提高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等级。

一、心理准备:变紧张焦虑为轻松应考

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测试的内容包括有文字凭借的和没有文字凭借的两部分,涵盖普通话语音、词汇和语法。这种标准参照式的口语测试,较之其他类型的考试,会使应试者有一定的心理压力,应试者会因考试的特定的心理预期、恐惧及测试场景这些因素,出现紧张、焦急、忧虑、怯场等反应,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考试焦虑。普通话应试过程中的焦虑主要指应试者在测试过程中的心理紧张、担心、恐惧等在情绪上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等候测试时,忐忑不安,尿意频繁;抽取试卷时,举棋不定,手忙脚乱;出示证件时,顾此失彼,丢三落四;登录试音时,忘戴耳机、输错数字;考试时,口干舌燥,声音发颤;朗读字词时读音经常错认或反复纠错,出现跳行与漏行;朗读短文中错、漏、增倒现象明显,语速过快或过慢;命题说话中停顿时间过长,“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过多,方音土语脱口而出,前言不搭后语,时间不足;考试过程中一遇问题就烦躁不安,猛扯电线、乱拍电脑等。应试者过度焦虑,不但会影响自己的考试成绩,而且会给考场工作人员和测试员带来工作难度,影响考试进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前三项因为有文字凭借,应试者只要机械地照着念就可以了,在照读的时候无暇他顾,紧张情绪有所缓解,所以还不会出现太多错误。但是到了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因为没有文字凭借,需要应试者完全脱稿,面对电脑,原先的紧张情绪会在此时达到顶点,既要集中思维组织话语又要避免语音错误,因此在这项分值最高的题型中会失分最多。因此,如何让应试者放松紧张焦虑的情绪是保证他们测试正常发挥的关键。

1.树立考生信心。

焦虑心理主要出现在考前准备和测试过程中。应试者可以提前预测自己可能出现焦虑心理的情况,提前做好预防,以便出现焦虑心理后适时进行自我调控。考前的焦虑心理主要是因为自身实力不够、不自信造成的。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学习普通话语音理论,加强训练,真正提高自己的普通话能力。在测试之前有些工作要提前做好,比如60篇短文要熟读,30个话题要逐一考虑,不能存侥幸心理,如果运气好抽到好讲的话题或者已经准备好的话题就顺利应考,如果运气不好抽到不好讲的或者没有准备好的话题就脑子一片空白,胡吹乱侃,瞎说一通。俗话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准备充分,抽到什么话题都能轻松应对。

高校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的考试才跨进大学学习,但这些考试基本上与口语无关,就是说,他们从小就缺乏口语表达的训练。在小学、中学甚至大学,与老师的交流多以课堂问答的方式进行,形式单一,范围有限,被动性很强。除了个别学生干部外,他们很少有在众人面前说话的锻炼机会,特别是来各方言区的学生,或者害怕同学笑话,或者惧怕困难,或者习惯缄口不言,越是这样越不敢张嘴,形成恶性循环。

教师应该有意识地让口语基础差的学生得到锻炼,多鼓励他们,让他们养成敢于开口的习惯,培养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说话的勇气。就像李阳在他的疯狂英语中宣传的那样,学英语要热爱丢脸。同样的,学普通话,练我们的母语我们也要不怕丢脸,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日本人训练经理和推销员有个方法是:让他们在火车上或广场上当众唱歌、演讲,引来人们的围观和嘲笑,以锻炼他们承受羞辱的能力和当众说话的胆量。我们可以借鉴日本人的这种训练方法,练胆量,练自信。

教师还可以利用各种场合,运用多种形式去鼓励考生练习说话,增强考生的自信心。比如以即兴话题形式,开展每日一讲活动,让那些达不到参赛水平无缘登台表演的学生有“说”的机会。各种重大新闻事件、当日所见所感、雨雪风云、花草树木均可入题。还可以采用抽签指定话题形式,每次课都请一位学生到台上来抽签,模拟考试抽题,抽到哪个话题就讲哪个话题,必须围绕主题去说,不能跑题。发言结束后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这样每个学生都有了一次实战经验,考试时就能轻松应考。鼓励学生广交朋友,经常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及各种演讲比赛、朗诵比赛、辩论赛,提高考生的心理素质,达到自信表达的目的。这样,学生在反复训练的基础上心理素质必将越来越好,逐步达到质的飞跃。

2.了解测试程序。

测试过程中的焦虑很多是因为测试氛围和考场环境的原因造成的,这就需要应试者提前熟悉考场、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设想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出现的状况,提前想好应对的办法。

普通话测试的一般程序是:应试者进入试场后,出示准考证,然后抽取试卷,备测十分钟后进入测试机房,登录试音,按试卷内容逐一进行测试。在有限的准备过程中,应试者应首先确定准备的重点和难点,即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读单音节字10分,读多音节词语20分,朗读短文30分,命题说话40分。1—4题的难度和分数比重是依顺序递增的,要想取得高分,就不能对这两题马虎了事。况且,测试用短文与说话题目是有明确范围的,应试者平时已经训练过。对抽到的两个话题要加以选择,要果断地选一个构思过且准备充分的话题,快速列出提纲,围绕提纲确定内容,组织好开头与结尾,注意流畅自然即可,切不可犹豫不决或中途换题,这样不仅会占用大量宝贵时间,还会因手忙脚乱增加焦虑。还有考生不熟悉规则,不知道话题是二选一,两个话题都讲,结果两个都讲不好,最终加扣离题的分。这些都是因为不熟悉测试程序、不懂规则导致的,所以为避免心理紧张忙中出错、胡乱说话,要提前熟悉考试的各个环节、熟悉考场。

二、思维准备:变“无话可说”为“有话可说”

命题说话,需要连续不断地说满三分钟,不允许停顿,而很多考生没有这么多的话语来填充这“漫长”的三分钟,往往三言两语就说完了,留下大片的空白时间,最终因缺时而被扣分。三分钟可以很长,按照语速保持中速每分钟说240个字来计算,三分钟就要说720个字,如果要打个稿子的话,最起码要800字,保险起见要写1000字。但是三分钟也可以很短,如果准备充分的话,没准你才开了个头,三分钟就到了,就看你怎么去准备。

1.话题的归类,化多为少。

经济的办法是,根据话题所需材料的相关相异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将30个话题分析归类,合并同类项,化多为少。30个话题并不难,很多归类以后的话题可以使用同一个材料,即一个说话材料可以出现在多个话题中。比如,我的学习生活、童年的记忆、我喜爱的文学(或其他)艺术形式、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喜爱的书刊、我的成长之路、我最向往的地方(新华书店)等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读书,谈谈最爱看的一部文学作品,它的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基本情况如何,自己阅读的感受如何等。一部作品说上个三五分钟是不成问题的,何况有那么多文学作品。再如,我的业余生活、我的假日生活、我所在的集体、我喜欢的明星、我的愿望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谈谈足球,谈谈某一次打比赛的经历。

2.材料的选择,现身说法。

很多考生都喜欢从网络上去搜寻话题的资料,网上确实有很多说话的范文与资料,但是这些说话的材料都大同小异,难保别人不会跟你英雄所见略同选用同一个材料。其实最好的避免雷同的方法是现身说法,只有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才是别人抢不走的,而且说自己的事还不会忘词,比强记别人的文章容易得多。用自己的材料可以不用考虑内容是否新颖,只要不离题不与他人雷同就行。

3.材料的细化,轻松应对。

无论对于说人、说事,还是说景、说物,或者议论评说的话题,都要落实到具体的事例和细节。如果只有主干而没有事例和细节就只能空对空,就说不满三分钟。可以准备一个故事,把故事的提纲记牢。不是苦于讲不了三分钟吗?一个故事讲下来,就差不多了,没准故事才开个头,时间就到了。最好的说话方式就是讲故事。比如:我最尊敬的人、童年的记忆、我的成长之路、我的朋友这几个话题可以归入一类,可以谈谈童年时代都有过的一段类似的经历,比如小时候有一次感冒发烧了,妈妈带自己去医院看病,你可以对这一路“添油加醋”增加难度,可以风雨交加,可以电闪雷鸣,情节越细越好,故事情节一般我们是不会忘记的,细细讲,慢慢谈,三分钟时间根本不够用。尽量采用叙述方式,就是议论型的话题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一般来说叙述型话题表达起来相对简单一些,议论型的话题难一些,如果要记忆议论性的话语很困难,还经常会忘词,因而遇到说明类、议论类话题,应试者可以巧妙地将其转换成叙述,借此降低话题难度。比如:谈谈个人修养、谈谈社会公德、谈谈卫生与健康、谈谈对环境保护的认识,这几个话题就可以用故事、用叙述的方式,说说某一次在公交车上遇到有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的事,把事情的过程细细描述一番,时间就到了。

4.组合材料,起承转合。

确定了中心,有了相关的材料,还要想好怎样开头,先说什么,重点说什么,怎样结束,这就是安排说话的顺序。尤其是如果几个话题共用一个材料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最好具有普适性,放到什么话题里面都可以用,只要你在故事的开头想好一些合理的过渡性的话语,能自然地与这个话题相联系,自然地引出你准备的故事就可以。当然你的故事与话题也不能离得太远,过于生硬的过渡、太离谱都不行,要视情况而定。我们并不反对把30个话题进行分类合并,以提高备考效率,节省考生的时间,但材料的使用不能过于生硬,要有所过渡,前后衔接顺畅,符合逻辑。无论内容怎样安排,思维怎样发散,技巧怎样高超,有一点是不能忽略的,那就是说话内容要和话题有必要的联系,在开头、结尾等关键处更要谨慎照应,不能“话不对题”。比如有一考生抽到的话题是“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考生就说:“我最尊敬的人是我的爸爸,我爸爸很会烧菜,我最喜欢的一道菜是糖醋排骨……”然后就开始详细介绍这道糖醋排骨是怎么做出来的。这种过渡就很生硬,最终还是会被判离题。所以这30个话题到底怎么合并,合并以后共用什么材料,每个话题怎样自然衔接到共用材料上去都要想好,考虑清楚。

下面就以“我最尊敬的人”这个话题为例介绍说话的提纲:

(1)我最尊敬的人是谁。

(2)我为什么尊敬他(她),他(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和性格,用一、两个具体事例进行说明:有一次……还有一次……

(3)用一两句话进行总结,收尾,再次点明谁是我最尊敬的人。

三、语音准备:变方言俚语为字正腔圆

前三项中,因为考生可以照着文字资料读,三项的时间都很充裕,一般不会出现超时的情况,所以考生还可以有短暂的思考与辨别的时间去减少语音错误。但是在最后一项“命题说话”中,考生既要在短时间内组织说话的内容不能离题,又要注意避免出现语音错误,通常会顾此失彼,所以在这一项当中出现的语音错误要比前三项要多得多。因为现在普通话测试采用计算机智能辅助测试系统,前三项采用机器评分,而最后一项“命题说话”因为没有文字凭借,所以还得由测试员评分,取两名测试员的平均分。因此笔者选取其中一名测试员对这273名测试对象的评分记录进行统计,发现“命题说话”中语音标准程度一项扣分最多,是所有扣分项目中扣分最多的,也是每位考生的必扣项目。有43.2%的考生的语音标准程度一项都在第六档(见表2),也就是要扣到12~14分,是语音项的最低档,那么再加上其他的非语音失误,即使这个考生其他项没有扣分,“命题说话”项的总扣分也要在12分以上。笔者统计了273名考生的成绩等级,数据显示有43.3%的考生考分在二乙以下,达不到二乙的标准(见表3)。这两项比例惊人地接近,因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命题说话”项中的语音标准的高低分几乎决定了这名考生能否达到二乙的标准,只要这名考生语音标准程度扣分在第六档,那么肯定是达不到二乙的标准的。可见语音还是重中之重,是左右考生能否达标的关键。同时也证明了上文提到的测试评分经验:如果“命题说话”项总扣分在12分以上基本上就达不到80分二乙的标准。

表2 273名测试对象语音标准程度扣分情况一览表

表3 273名测试对象测试成绩等级统计表

怎样才能在考前强化训练,减少考生的语音错误,避免语音标准程度项的失分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准备。

1.建立语音档案。

根据上文笔者对语音标准度扣分的研究分析,语音标准程度扣分为四档和五档的考生加起来达到47%,是比例最多的,这部分考生的语音基础处于中等水平,属于可上可下的层次。如果这部分考生能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语音问题,有意识地控制语音失误,结果会有很大不同。首先,要让考生清楚自己方言的普遍问题,加大方音辨正的力度。可以在测前建立考生的语音档案,在经过教师的听辨后帮助考生找到自己的语音错误与缺陷,填写语音缺陷病历,老师像医生给病人填写病历一样记录下学生的错误与缺陷,记录下每个学生声母缺陷在哪里,韵母缺陷在哪里,声调缺陷在哪里,及时给学生指出,找到问题所在,及时纠正。很多考生在测前都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的普通话不错,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所以对于语音训练也不重视,直到测完了知道自己的成绩了,还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的成绩会这么低。其实大部分考生周围的语音环境都不好,一些农村考生从小就没有受过专门的普通话训练,从小到大的老师都是方言授课,普通话都是上大学以后才开始学说的,所以根本就不清楚自己的普通话是否标准。比如没有经过普通话培训课程的专业训练,大部分人都会把上声这种声调念成半上,这种声调一直以来都是被大家误念的。所以在正式测试之前,一定要搞清楚自己的语音缺陷在哪里,一定要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否则只能是胡乱下药,耽误病情。

2.控制说话语速。

控制“说话”速度有时是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说话”的速度为一分钟150~300个音节是正常的,对于那些普通话不够标准但平常说话习惯快速的学生来说,每分钟说300个音节,那么3分钟内就会说到900个音节左右,这会大大提高语音失误的几率,但如果把速度降到约每分钟240个音节,保持中速,就能避免“言多必失”,减少错误,还能有时间组织语言。

3.当众模拟测试。

采用模拟测试对学生的“说话”进行“诊治”不失为一种控制语音失误的好方法。模拟测试结束后由其他学生予以点评,找出缺陷或不足,最后由教师进行综合评议,指出问题并及时纠正。由于模拟测试是当众进行的,通过模拟测试,教师对学生语音的个别诊断,学生之间的语音诊断,还有学生的自我诊断都可以实现。通过不断的语音“诊断”和“纠正”,学生控制语音失误“量”的意识就会增强,这对最终的测试有帮助。而且每个学生通过模拟测试都有了实战经验,考试的时候就能轻松应考,有效避免低级错误。

4.建立“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

建立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项录音实例语料库,筛选实际测试中高水平的“说话”实例及有典型错误的“说话”实例,让学生听辨,总结经验,对比查找自身问题,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说话”,结合自己的“说话”去比照、去模仿、去改进。这样有参照,有前车之鉴,就能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同时为学生树立学习榜样,让学生知道标准的、流利的“说话”是如何说的,知道有哪些错误是不能犯的,会被扣分的。

综上所述,“命题说话”不是一项单纯的口语技能活动,它不仅是一个人语音面貌和普通话运用水平的具体体现,更是一个人心理素质、思维品质、语音基础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体现。要想说好话题,平时就必须加强听、说、读及心理、思维素质的训练,加强语音训练,针对自身的语音错误与缺陷有计划地进行纠错练习,如果持之以恒地按照上述的方法去准备,定能有效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取得比较理想的等级。

参考文献:

[1]廖秀云.普通话机测中“说话”项的测评分析及教学培训[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9):92-96.

[2]李元,陈宜.高校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的训练策略[J].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55-58.

[3]叶慧.机辅测试中命题说话失误分析及教改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3):88-91.

[4]杨焰.普通话应试过程中应试人焦虑原因分析与对策[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6):66-70.

[5]解纪茹,卢志宁,刘允华.高职学生机测中“命题说话”项失误分析及对策[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6):74-76.

[6]杨焰.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的应试策略[J].咸宁学院学报,2011,(7):63-67.

[7]李静.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试项的应考策略[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11):9-10.

[8]卢锦明.普通话水平测试中命题说话的应试技巧[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综合版),2007,(3):100-102.

篇2

说好普通话体会一、发音要清晰、抑扬顿挫。

比如前鼻音和后鼻音一定要分清楚,前鼻音有an、en之类的,像天安门;后鼻音有eng、ing之类的,像能、零等。

说好普通话体会二、多跟着新闻联播等节目练习说普通话。

要抓住每一个说说普通话的机会,比如,央视的新闻联播我们很多人每晚必看,主持人说的都是标准的普通话,我们可以跟他们好好说说,不仅能听还能说他们的口型。持久坚持下来。你会潜移默化受到影响,普通话水平自然提高。

说好普通话体会三、多跟着录音机里的标准普通话说。

多说是练好普通话的最好方法,但多说也要讲究方法,要跟着标准的普通话说,这样可以随时纠正自己的不足之处。录音机多是中老年人用,现在手机电脑上可以下载普通话app,可以利用上下班时间听普通话文章或者跟读,语言类要求大家多听多讲,只要你不害羞,敢于在公众场合或不同地方的人们交流,那么你的普通话水平会迅速提高。

说好普通话体会四、养成说普通话的好习惯。

有时刻意练习普通话不如随时随地说普通话的效果好,因为不经意说出的话才是你真正掌握的。因此在平时与他人的谈话中尽量使用普通话,尽量少用方言交流,这样养成说普通话的好习惯就能说话普通话了。

说好普通话体会五、努力纠正平常的不正确发音。

我们在平常用方言说话难免带着很多不正常的发音,比如儿话音、j,q,x分不清、n,l分不清等等,在练习说普通话时一定要及时改正。若有发现错误,及时请身边的同事或朋友提醒自己,监督自己的普通话。

说好普通话体会六、创造良好的说普通话的氛围。

篇3

【关键词】普通话水平测试;提高;命题说话;能力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面临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证的问题,而幼师资格证的取得,非常重要的一项考核就是,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必须达到二级乙等(80分)以上的水平。

普通话水平测试包括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朗读短文和命题说话四项内容,其中的第四项命题说话,是围绕给出的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主要考查应试人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说普通话时的语音、词汇、语法的规范以及自然、流畅的程度。和朗读相比,命题说话可以更有效地考查应试人在自然状态下运用普通话语音、词汇、语法的能力,最能全面体现应试人普通话的真实水平。

那么,我校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如何?是否需要提高?该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呢?

一、学生命题说话现状及分析

1.普遍存在语音问题。

我校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粤方言区人,而粤方言区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的错误和缺陷。普遍存在的语音问题有:

(1)没有翘舌音。广西所有的方言和民族语言中都没有翘舌音声母,所以广西人说普通话碰到平翘舌音时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翘舌音,把翘舌音一律说成了平舌音;还会出现的问题是平翘舌音相混,或是翘舌不到位等。

(2)j q x/z c s/zh ch sh三套声母相混。受粤方言(白话)影响,常常将z\zh发成j、c\ch发成q、s\sh发成x等。

(3)前后鼻音不分。广西部分粤方言(钦州话、北海话)中没有后鼻韵尾韵母ang、uang、eng、ing,或者后鼻音发音不到位,所以普通话中包含这些韵母的字,很容易说成相对应的前鼻韵母an、uan、en和in,或者是分不清前、后鼻韵母而相混的。

(4)撮口呼和齐齿呼混淆。广西部分白话(如钦州、合浦、北海、百色等地)大都无撮口呼韵母,因而说普通话时,有人会把撮口呼ü开头的字说成i开头的字。如“区qu说成qi”,“拒绝jujue说成jijie”,“月亮yueliang说成yeliang”,“圆圈说成yanqian”等等。

(5)丢失韵头i。有些说粤方言的人说普通话带ia、ie、iao、iou、iang、iong韵母的字时,常不带韵头,或说不好有韵头的韵母,这很大程度是由于用粤方言的舌尖前或舌根音声母代替普通话的舌面音声母j、q、x而形成的语音错误。如“下xia说成近似sa”,“穷qiong说成近似cong”,“兄xiong说成近似song”,等等。

2.词汇语法不规范。

广西粤方言区人受语言习惯的影响,除跟外地人交流用普通话外,平常的交流基本都是用方言,所以在说普通话时常常会自然而然地把方言词汇、语法带到普通话中,比如“自行车”会说成“单车”,“胡萝卜”会说成“红萝卜”,“我先走”说成“我走先”, “一所学校”说成“一间学校”,等等。

3.普通话表达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

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对说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都会产生不小的影响。常常会出现说起普通话来像背书或者朗诵的腔调,有时甚至说得磕磕巴巴、前言不搭后语的。

4.对说话存在恐惧心理。

由于普通话表达的不准确、不自然、不流畅,所以很多学生不敢在众人面前开口说普通话,特别是在测普通话时,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是最怕“命题说话”这一项的,担心说不准、说得语无伦次、不流畅、没话说等等。

针对学生在命题说话方面存在的现状,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如何加强命题说话训练,让学生克服恐惧心理,提高命题说话能力,从容应对测试,以提高学生普通话测试水平。

二、提高学生命题说话能力的对策

(一)让学生在思想上引起重视。

大部分学生刚入学时认为普通话能说就行,没什么好学、好练的,只要学好琴法、唱歌、舞蹈就可以去做幼儿园教师。为了让学生在思想上对学普通话引起重视,入学时要首先给他们进行普通话摸底考试,把摸底情况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明白自己普通话水平的现状,以及与专业要求之间的差距,同时也从普通话摸底考试中认识到命题说话的重要性和难度,从而明白提高普通话水平的紧迫性。

(二)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时间。

对于大部分南方人来说,普通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说好,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临时抱佛脚就能考出好成绩的,特别是命题说话这一项,需要事先的充分准备和经常的练习。所以,命题说话的训练宜早不宜迟。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幼儿教师口语》课程时间是两学年(四个学期),第一学年进行的就是普通话训练及测试。笔者多年来的做法是,把命题说话的训练放到第一学期的每一堂课中进行,每节课练习1-2个话题,同时再进行普通话语音、语流音变方面的训练,这样下来,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命题说话的30个话题逐一进行了讲说练习,让学生对每一个话题该如何讲说有了一个清楚的认识,到第二学期普通话测试前再系统地进行一次命题说话的巩固强化训练。经过这样长期的系统的训练,学生的命题说话能力和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三)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

让学生对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和评分标准有个清楚的了解,他们才能按要求来构思自己讲话的内容并尽可能按要求讲述出来。

普通话测试中命题说话的要求主要有四个方面:

1.语音要标准。要求学生力求每个音节的声母、韵母和声调准确到位,变调符合规律,轻声、儿化准确自然。

2.词汇语法要规范。所说的话语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忌用方言词汇语法,克服方言语气,用词要恰当,还要注意词语的搭配得当,句子的相对完整等等。

3.说话要自然流畅。要按照日常口语的语音、语调来说话,不要带有朗诵或背诵的腔调。说话时语速要适当,太快容易出错,太慢容易导致预留凝滞、话语不连贯。还要做到说话时不要磕磕巴巴,不要过多重复同一词语或同一句话,不要出现太多的口头禅,不要长时间停顿等等。

4.内容要充分。命题说话项目要求应试者围绕话题单向说话3分钟,如果说话不足30秒该项则按0分计,如果缺时酌情扣分。

(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加强训练,以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

1.让学生明确每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是完成命题说话的关键。由于中职学生文化

基础差,不愿意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所以他们面对话题时常常是不知说什么好,有些学生说了几句就没话可说了。所以,教师在布置每一个话题时,都要让他们明确这个话题可以说什么、怎么说,让学生理清说话的思路,构思说话的提纲和内容,然后教师再做标准的示范把话题讲说一遍,让学生有个样子来效仿,从而让学生明白每个话题该如何讲说。

2. 要求学生确定话题的提纲,并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做好说话题的准备。由于学生说普通话的水平有限,无法在课堂上一拿到话题准备几分钟就能按要求来完成,所以每次命题说话作业可以提前一次课布置,在学生明确每个话题怎么说,并听了老师的示范讲说之后,要求学生课后把每个话题的提纲写下来,没有把握根据提纲就能完成说话的同学,最好把要说的话用平常说话的口语写下来,以加深记忆。上课时,让学生回忆所写的提纲或内容用自然说话的语气语调说出来。由于学生事先有了充分的准备,绝大部分都能顺利地完成课堂说话任务。

3.从开始训练时就要求学生努力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的习惯。说话是在没有文字凭借的情况下,把思维的内部语言转化为自然、准确、流畅的外部语言。由于学生一直生活在方言环境中,大部分时间都说方言,习惯于用方言思维,所以在说普通话时普遍存在一个从方言到普通话的翻译过程,这就影响了说普通话时各方面的准确、自然和流畅。让学生养成普通话思维的习惯,可以缩短甚至消除“翻译”的过程,达到自然流畅地说话的程度。

4.排除学生恐惧心理,用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踊跃、勇敢上讲台说话。笔者抓住学生求上进、爱加分的心理,采用自己举手主动上台说话者多加分的办法激励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上台讲话的积极性,很多学生都克服了恐惧心理,非常踊跃地上台讲说话题,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5.认真做记录,并及时点评学生说话的优点,指出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自然流畅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让学生知道改正的方向,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命题说话的能力。

6.做好测试前的培训和准备工作,打消学生测试前的紧张恐惧心理。测试前,要做好两件事:一是做好考前培训工作,让学生明白普通话测试的完整的操作流程;二是教会学生如何备考,并且让学生知道测试过程中每一项需要注意的问题。

总之,有了考前经常的训练和充分的准备,学生才能克服紧张心理,从容应对测试,正常发挥,取得好的测试成绩。

参考文献:

[1]卞成林 《普通话培训与测试》 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编制 《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

商务印书馆 2004年1月版.

[3]苑 望 《幼儿教师口语》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年4月版.

篇4

一、模拟测试的组织

普通话教师在教学初即把普通话教学时间大致分为4部分,每部分结束就进行一次以班级为单位的模拟测试,测试内容分别为普通话水平测试(以下简称PSC)的第一题、第二题、第三题、第四题,测试对象为每一个学生,测试时间为每个班级的教学时间。模拟测试结束大约一周后,组织学生参加正式的PSC。

开设普通话课的学校大都组织学生参加PSC,因为这是检验普通话教学质量的最高标准。而普通话教师一般都具有测试员资格,也就是说,普通话教师不仅具有语音的示范性,还具备普通话测试的操作性。所以我们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测评作用,不能仅仅在课堂上带领学生朗读字音或段落,让学生在模仿中逐步改正自己的方音,以实现普通话教学的目标。

二、模拟测试的作用

(一)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形式

普通话教材一般是按照声母、韵母、声调、朗读段落、说话技巧等训练内容编排顺序。对朗读段落和说话技巧的训练来说,教材的内容已能基本满足参加PSC考试的需要。可是对单音节、多音节词语训练来说,教材内容就显得有些单薄。《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对第一题、第二题的音节的要求是:“100个音节中,每个声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每个韵母出现次数一般不少于2次,4个声调出现次数大致均衡;音节的排列要避免同一测试要素连续出现。”因此,教材中的许多分类练习,如:zh、ch、sh的声母练习,或翘舌音声母综合练习等,不能满足PSC考试排列声母、韵母、声调的要求。如果仅局限于分类练习,那么学生面对PSC时失误就会增加。因此,给学生进行第一、二题模拟测试,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尽早适应PSC考试内容,提高考试成绩。

普通话教学的形式丰富多彩,相声、小品表演,影视剧欣赏、情景模拟等生动有趣的文艺形式均可入课。但在时间紧张的情况下,教师只能紧紧围绕PSC来组织教学。这时模拟测试不失为一种好方法。如果每次课都是仿、练、校等以集体为主的教学形式,师生都很累,极易产生疲劳。如果相隔几周就进行一次模拟测试,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向老师单独“汇报成绩”,这不仅拓宽了教学形式,还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增加交流机会,构建和谐课堂

一般情况下,普通话教师上课班级多,面对的学生数量大,与学生单独交流的时间少,师生之间容易产生隔阂甚至误会。尽管普通话教师尽可能多地提高提问频率,给学生创造更多的练习机会,但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被动的、不平等的交流。PSC模拟测试是一种面对面的口语测试,普通话教师与学生必须进行近距离接触,只有双方坐在同一条凳子上,教师才能准确评判学生的错误或缺陷。从笔者的教学班级来看,一部分学生在第一次测试结束后就能主动与老师交流了,哪怕交流的内容只是一句话,只是简单地问一个符号的代表意义,也足以让老师感觉到师生关系的融洽,感觉到学生对自己的亲近,感觉到职业的光荣。特别是进行到“说话”模拟测试时,师生间已经完全接近一种交流,测试题目仅仅是交流的一个话题而已。

(三)消除紧张心理,从容面对测试

提起考试,谁都难免紧张。特别是PSC,它不是考生面对纸张进行的笔试,而是面对两位测试员进行的口试,其紧张程度可想而知。测试中,我们经常遇到不能充分发挥真实水平的考生,有的考生甚至连考试都无法进行,只能遗憾地离开。面对学生的遗憾,普通话教师应亡羊补牢,积极研究对策。

笔者认为,把PSC的内容拆分为4次分别进行模拟测试,是消除学生紧张心理的有效途径。经过4次模拟测试之后,学生不但能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考试方法,而且对自己的真实水平有了深入了解,更能消除对测评员的惧怕。

篇5

[关键词]信息技术;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普通话推广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B [论文编号]1009-8097(2011)06-0101-03

推广普通话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探索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通话测试、推广普通话是时展的需要。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使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普通话水平测试成为了现实,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由人工管理走向信息化的里程碑,使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得到了跨越式的发展,是进一步加强推普工作,使普通话测试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重要举措。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信息化建设及发展

1994年10月,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了《关于开展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决定》,随后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目前国内每年参加普通话水平测试人数已超过300万人,且增长速度非常快。原有人工测试方法、测试手段由于存在测试效率低、成本高等缺点,难以推动普通话测试在全国范围内深入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限制了普通话推广。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计算机网络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使普通话水平测试手段信息化成为了可能。国家语委在2007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普通话水平测试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体工作包括两个方面:(1)测试管理的信息化:对测试点、测试员、考生、测试成绩、证书等的信息化管理。(2)测试手段的现代化:开展计算机辅助测试,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提高测试结果的公证性”。为推动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化建设,国家语委与科大讯飞公司共同开展了“智能语音技术在普通话辅助学习中的应用”项目研究工作,开发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现已在全国19个省市推广使用。

二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概述

1 系统设计目标及功能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的开发着力于实现普通水平测试工作全过程的信息化,该主要包括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信息管理系统和国家普通话水平智能测试系统两个部分。前者实现的是普通话水平测试全过程的信息化管理,可以在系统中进行考生报名、测试员打分、成绩管理、数据管理等操作,该系统部署在远程WEB服务器上,相关人员通过浏览器登录,在线完成相应的操作,主要供省中心管理人员、测试站管理人员和测试员使用。后者基于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能对命题说话之外的测试题型实现自动评测,考生在监考机上考试后,系统能自动给出前三项的成绩,主要供测试站操作人员和考生使用。

2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流程

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实施普通话测试流程如下:

(1)准备工作:测试站启动新一期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下发普通话水平测试通知,组织学生报名:

(2)建立测试任务:根据报名人数,建立测试任务,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向省语委办上传考生数据;

(3)审批测试任务:省语委办审批测试站的测试任务,审批通过后,测试站下载考生数据、试卷等信息;

(4)上机考试:考生在规定时间到机房进行测试,系统自动对考生前三题进行测评,对第四题说话内容进行录音:

(5)上传考生数据:所有考生测试结束,测试站将考生测试数据及前三题评分结果通过WEB上传到省语委办服务器,并向测试员分配测试任务;

(6)第四题评测:测试员通过WEB登录信息管理系统,对考生第四题的命题说话进行在线打分;

(7)复审:管理员根据需要,将考生语音数据通过网络分配给测试员进行复审;

(8)打印证书:测试站打印考生证书,到省语委办盖章后下发给考生。

三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应用实践

2007年12月31日,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批复同意安徽、上海和天津3省市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江苏省在2008年开始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我校日前开展了4期7257人次的测试,在实施及应用过程中,在考生报名、测试实施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与教务管理系统相结合,加强考前培训,设计合理的测试流水线,确保了测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1 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实现数据共享

利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开展普通话测试,在建立测试任务、上传考生数据时,需上传考生的身份证号、电r照片等信息,如果采用人工录入、照片采集的方式,不仅效率低,而且容易出错。我校采取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教务网上报名,报名结束后从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中导出学生的报名数据和电子照片,实现数据共享,既保证了数据的准确性,同时也减少了录入工作,不需要学生提供电子照片,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利用现有机房开展测试,提高设备利用率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适用于不同的测试模式,可以建立专用测试机房,也可以利用现有机房测试。建设专用测试机房,能够最大程度的保证测试效果,但也存在一定的缺点,机房建设需要相当大的资金投入,用于改造房间和购买设备,同时利用率也很低,在测试之后,机房和设备都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现有机房开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测试站不需要增加额外设备投入,节省了机房建设场地,也不需购买电脑设备,各测试站可以很快开展计算机测试。将测试软件安装后,对考试机的系统盘进行硬盘保护,减少后期软件的维护工作。

3 加强测前培训,适应测试新模式

在测试前对考生进行考前基础培训,是普通话水平测试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测试过程中,有些考生由于不熟悉测试流程而影响测试整体进度;有些考生因操作方法不正确,如声音太小、麦克佩带不正确导致评测失败;有些考生在第四项说话题时,内容说得过快,不满3分钟就无话可说,导致因“语音空白”过长而扣分,还有的考生出现离题、背稿、无效话语等现象,影响考生成绩。因此在测前进行必要的基础培训,对测试流程进行介绍、演示,讲解机测评分规则,可以避免考生因操作不当或不熟悉测评规则而失分,有利于考生取得好成绩。

4 合理设计测试流程,确保测试的顺利进行

配备相关考务人员,并对考务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了解测试的基本原理和测试步骤。在测试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对设备检测、调试到位。设计切合实际的、操作性强的测试流水线,考生报到、抽签、准备、上机考试依次进行,叫号员、

抽签员、监考员及技术人员各司其职,明确分工,测试过程有条不紊。

四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优缺点分析

利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是一项革命性突破,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信息技术结合的产物,它带来的优点是显而易见的:

1 提高测试效率,降低测试成本

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实现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测试、组织和管理的信息化,与江苏省各测试站使用的原有测试管理软件相比,在系统功能、测试效率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人工测试时,由于受测试员人数限制,每场只能同时测试几名考生。利用系统进行测试,每场测试可以同时测试20名考生,每天大约可测试800名考生,测试效率、规模大幅提高。人工测试每组需配有一个辅助人员,而在利用系统进行测试时,整个考场只需要2名考务人员,测试成本随之降低。使用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系统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时,试卷由系统通过网络分发,不需要复印、分发考卷,成绩由系统自动生成,不需要人工录入成绩,工作效率得以大幅度提高。

2 评判更加客观准确

使用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前三项由系统为每位考生进行打分,评分尺度的把握做到全国统一,杜绝了人工打分时可能出现的人情分,使得测试信度进一步得到保证。用系统进行评测,无论测试多少人次,都不会出现人工测试时测试员因为体力、心理等因素产生的波动而出现的误差,最大程度避免了人为因素。

3 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管理信息化

实施计算机辅助进行普通话水平测试,能够实现管理过程和测试过程的信息化,测前报名、测中控制、测后数据整理、考生成绩查询及数据分析等功能都能在系统中实现,提高了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

当然,在实施和应用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系统的一些不足之处,有待改进:(1)对高分段和低分段考生的测评准确度有待加强,如图2所示为我校自实施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以来的测试成绩等级分布图,在我校所测试的7257名学生中,获得一级甲等的学生数为O,获得三级乙等的学生数也非常少,仅占了总测试人数的0.3%,这与我校实施人工测试时的成绩等级分布相差较大:(2)系统只给出了每位考生的总得分,不能显示单项得分;不能显示具体错误,没有给出考生读错的字、词、语句,考生测试后只知道自己的分数和证书等级,却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发音缺陷是什么,不利于进一步提高其普通话水平:(3)上传考生数据速度慢,不支持断点续传,如果有个别考生数据上传不成功,所有数据要重新上传;(4)测试员在对第四项打分是独立进行的,相互之间不能沟通、协商。

篇6

1、先报名参加普通话考试,经报名核准后,应试者应在规定的日期,凭本人的准考证和身份证,进入指定的考场,并按指定试卷上的内容进行测试。每个试场有2-3位测试员负责对应试者的普通话水平进行判定。总时间在15分钟左右。

2、普通话水平测试一律采用口试方式进行。应试人在运用普通话口语进行表达过程中所表现的语音、词汇、语法规范程度,是评定其所达到的水平等级的重要依据。

3、首先抽签朗读作品和说话题目,约有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进入考场后首先报自己的单位、姓名,然后按照四项(五项)内容先后进行测试:100个单音节字词、50个双音节词语、(判断测试)、作品朗读、说话。测试全程录音,测试完成后方可离开测试现场,25天左右可进行成绩查询,并得到相应的普通话水平等级证书。

(来源:文章屋网 )

篇7

论文内容摘要:教师口语课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全国师范类院校各专业学生教师必修的一门课程。培养未来教师的职业技能,应用性极强,笔者从教学目标入手,分别从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的改革、考试方式的改革三方面探讨了“教师口语”的教学改革,目的是通过这门课程的开设,使师范生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开展必要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提高未来教师的口语表达水平,乃至提高全民族的口语素质。

教师口语课是研究教师口语运用规律的一门应用语言学科,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师范类各专业学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必修课程,是在理论指导下培养师范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口语应用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但是,由于我们对这门课课时分配不十分合理,教学手段的不足以及考试形式的简单化,致使这门课在开设中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一、教师口语课的教学目标

教师口语课以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为主,其内容主要包括普通话训练、一般口语交际训练、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三大块内容,根据这三大块的内容,其教学目标分别为:

1、练好普通话声、韵、调与语流音变,掌握3 755个常用汉字的正确读音,达到普通话水平测试的二乙以上标准(中文专业为二甲以上标准)。另外,掌握呼吸、共鸣、吐字发音的发音技巧。

2.掌握朗读的表达技巧(重音、停顿、升降、快慢、语言节奏等)技能,并且掌握解说、演讲、论辩、交谈等一般口语表达方式,做到语意规范、表意明确、条理清晰、善于应变、态势得体。

3.把握教学口语、教育口语的特点和要求,完成进行教学、教育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和表达训练的综合训练,初步掌握运用教学口语、教育口语进行教学工作的技能。

每一部分当然有具体的教学大纲,使之进一步细化,与之相配套的还有相应的侧试指标,这种细致的教学大纲及测试指标对教师口语教学起到导向、反馈和调节作用。它有利于教师口语教学目标的明确化,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具体化,有助于提高口语考试的科学性,保证教师口语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从而有助于改进教师口语的口语教学.全面提高教师口语教学质量。

二、课程设置的改革

课程改革是跨世纪的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目的是解决学生整体发展的问题,只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去考虑课程的设置,才能真正发挥课程设置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作用,教学目标才能得以实现。

首先是总课时量的问题,从学生的专业上看,中文系学生与其他系的学生相比,所学专业的性质有所不同,将来担负的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也有所不同,所以,对教师口语水平的要求也应有所不同,中文系的学生是未来的语文教师,承担着对下一代进行普通话教学和口语训练的重任,所以,自身口语水平的高低就至关重要,正因为这种专业上的差别,在教师口语课总课时量的安排上中文专业应安排72学时,其他专业本科的教师口语课可安排56学时。

教育部要求师范院校的学生要进行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培训时间为40课时,要求中文专业的学生成绩达到87分以上,要求其他专业的学生成绩为80分以上。因为有了普通话培训,教师口语课的第一阶段“普通话训练”部分就应该放在普通话培训和侧试中进行,从学生入学到毕业四年时间来看,学生入学第一个学期进行普通话培训比较合适,因为普通话语音的学习与训练是口语交际训练和教师职业口语训练的基础,对于普通话基础好,已经能够流利、流畅的使用普通话的学生能够顺利进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的学习,对于普通话讲得不好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在一年级就进行普通话培训有利于他们掌握普通话的理论知识以及普通话与自己方言的对应关系,有针对性地进行普通话的长期训练,这也是他们学习第二、第三阶段的一个必要的基础,普通话训练可以在后续的几年学习中继续得到提高,普通话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绝不是一墩而就的。

教师口语课把第一部分即普通话训练这一块儿与普通话培训与测试合并,实质上只剩下两大块儿:一般口语交际训练与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教师口语课主要是技能训练,但实际上每班的学生绝大多数在50人左右,进行技能训练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为了获得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尽快适应教学工作,教师应选择最贴近教师工作的口语表达技能有针对性的训练,作为必修课的教师口语,不管是针对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应以教师职业口语训练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辅之以“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而中文专业的学生,要增加课时,适当加强一般口语交际训练的内容,如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朗读技能训练,常见的口语交际形式:交谈、演讲、论辩等训练;对其他专业的学生,这一部分适当增加心理素质训练、思维能力的训练等。我们要正确区分中文专业和非中文专业学生口语水平的差异,并不要求所有的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掌握所有的口语表达技能,这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教师口语”课能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教师职业口语表达技能和正确的训练方法,工作后能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表达水平,这门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

教学中应坚持的教学原则:(1)精讲多练,以练为主的原则;(2)听说兼顾,循序渐进的原则;(3)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语言实践活动的原则(选择现实问题作辩题、开展10分钟口语训练);(4)分层辅导、分类训练。

第一部分“普通话训练”,虽然并入了“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当中,但仍然是“教师口语”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在本校上“教师口语”课的教师基本上也是普通话测试员老师,所以,基本上“普通话培训”和“教师口语”是融为一体的。对于第一部分其教学方法是精讲多练,每班按照不同的方言区分成几个小组,教师在讲课中除了讲授普通话各部分的基本理论外,重点要对照普通话和内蒙各方言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去练习。

由于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参差不齐,那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如对普通话很差的学生,他们不好意思开口,教师应该领读,逐步让他们消除羞涩感,能够用普通话开口讲话,对于能够开口的学生,让学生结成小组练习,适当搭配普通话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形成一个互帮互学的学习氛围,多听多练,自我纠正。

在普通话训练中,让学生由字的训练逐渐过渡到词的训练,进而到朗读篇目的训练,最后到开口说话的训练,这样不仅训练了普通话,而且为“教师口语”的后两部分训练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使普通话的学习彻底融入到口语表达的运用中去,同时又进一步强化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技巧。 通过这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逐步达到对普通话运用自如的程度。对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培训时间都是40课时。

第二部分“一般口语交际训练”,这一部分的内容包括朗读技能训练、听话技能训练、说话技能训练、口语交际的相关技能训练四部分。在这一部分的讲授中,首先应对学生进行检测并发现问题,然后,根据其发现的问题讲授理论,训练技能,学生展开评议、教师指导,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同时,进行每日三分钟口语训练,开展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方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录像、录音、幻灯、多媒体技术等辅助教学。这部分从教学形式的方法上看,采用听、说、读、写、演等多种形式和手段并以大量的辅助材料和音像材料的配置使用,使学生在提高口语能力的同时,其他方面也得到锻炼,因此,它所达到的教学目的是多元的。

总观口语教学全过程,它常常是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进行,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展开,这种寓教于乐、润物无声的教育方式,学生更加欢迎和乐于接受。譬如:“普通话大赛”、“诗歌朗诵会”、“辩论赛”、“演讲赛”等。

教师口语课上,适当给学生提供较多的机会并创设一个较宽松的环境,以锻炼当众说话为突破口,让学生由想说不敢说,到敢说、爱说,不管是朗诵、演讲、辩论,还是表演,鼓励学生大胆参与,一次次的锻炼,使学生克服了紧张、胆怯、自卑等心理,逐步建立起了自信,这对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的提高也十分有利。

第三部分“教师职业口语训练”,这一部分内容非常重要,比如教学口语的语音训练、修辞训练、表达方式训练以及主要教学环节的口语技能训练等内容,作为未来教师的师范 生,这些知识与技能是不同专业的学生都需要掌握的,教师讲授这些理论问题时要清晰明确,同时要具有示范作用,这一部分的训练可以融入到一般口语交际训练当中去进行。

四、考试方式的改革

为了体现教师口语课的口语特点,突出其实践性,确保课程的开设质量,就考试方式拟进行如下改革。

普通话考试这一部分成绩放在普通话培训中进行,成绩占到教师口语课总成绩的30 %,其他成绩采取下列方式进行:汉语言文学系的“教师口语“课因为与其他专业有所区别,而且班容量相对小,基本采取口试的形式考试,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才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真实的口语水平,总成绩为平时成绩(30%)十期末成绩(40%)。

平时成绩的考核我们采取如下方法进行:

1.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平时组织的口语活动、课堂提问,学生学习的情况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对每一个学生的情况都要非常熟悉,给每个学生建立学习档案,教材每一部分内容,对学生的考核情况教师都要记录下来,也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些命题演讲稿或者解说词、评述等,作为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可以占到30% 。

2.期末考试的重点放在朗读和即兴演讲上,这是检验一个中文教师是否合格的必备的两项技能,试题从教师口语课题库中抽取,这两项成绩综合起来也占到40 % 。

3.作为全校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即其他专业开设的”教师口语“课,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部分闭卷考试。因为共同课的”教师口语“课班容量过大,采取全部口试有一定的困难,考试形式拟采取平时成绩占到30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到40%的方式进行。

4.平时成绩的考试方法除了采用针对中文专业学生的考核方法外,适当增加朗读和即兴演讲内容,这些成绩综合起来占到总成绩的30%左右。

篇8

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习普通话有技巧可言吗,绝对有的,让小编来为你一一介绍学习普通话的体会,从中发现技巧。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学普通话的心得,欢迎大家参阅。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1学普通话是一件非常锻炼意志催人上进的事,我学习普通话最大的一点感受就是坚持。

练习普通话是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一点一滴去提高。可能起初你下了很大功夫在练习,但感觉不到它的效果,不用着急,关键是你要一如既往的坚持下去。

我对普通话起初不太重视,用普通话说话是在大学里才完全放开的。从小在家乡说方言已成为了习惯,就是上高中,也是一口流利的地区方言和老师同学交谈。除非在上课的时候,老师问问题时,被要求用普通话回答。因此,这一切的语言环境,给学习普通话带来了很大的干扰。

在南方,相对而言,普通话的说话群体处于弱势。在我们湖南,流行着这样一个说法“湘方言是隔一座山坳坳,就是一种不同的语言”,这显然有点夸张,不过在我们那地区,两个镇之间的方言发音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正是这样,我们就更有练好普通话的必要了。

我的乡音很浓很重,普通话摸底测试成绩不佳,在第一回的普通话测试中我没有报名。不是我没自信,而是我需要留更多的时间来为自己缓冲练习。

为了提高普通话,我在基于事实的清楚认识后,下定了决心要学好它。我早早购买了普通话的练习书,下了音频文件有事没事进行跟读练习。记得每回晨跑、晚餐后散步我都要边听边练习,每回睡觉前,就会静下心来,仔细地用心倾听别人富于感情的阅读,我把它形成一种习惯,听别人朗读就是一种欣赏。

这学期要考普通话了,我就开始进行冲刺练习。我告诉自己,每天无论多忙多累都要抽时间去练习。每天中午,吃完中餐,只要不下雨我都会拿着一本书,到树底下到草坪上进行边看边听边读练习,给自己纠音。在纠音的过程中,我尤其注意到了自己的平舌翘舌区分不明显。于是在平时说话的过程中,我会刻意地对那些忽视的细节发音加以改进。在口语联系过程中,偶尔也会在宿舍里闹出些笑话来,这更增添了学习普通话的兴致。

当我满以为自己的普通话进步很大时,拿着文章要普通话说得好的朋友给我测测,结果我还是犯了些不该犯的错误,比如兰花的“兰”字和南方的“南”字的发音,我往往就不能区分开来,这使我很受打击。我午睡躺在床上无法入睡,一个人细想想得烦躁了很久。“不,绝对不能够放弃,自己已是过河的小卒,只能进不能退”我告诉自己。以后,学习普通话就变得更加细心更加刻苦了。

生活中的很多道理是和学习普通话一样,学习的收获远远不止奋斗的过程及本身的提高,更是一种精神演练和提升。我学习普通话,学到的就是这点精神,用许三多的话说,就是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2说文明话,做文明人!普通话是教师的职业语言,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教师的普通话水平,顺利通过省语言文字的验收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3月14--15日有幸参加了县教育局在一小举办的为期两天的普通话提高培训班,感觉受益匪浅。

第一、培训班上市语言文字办公室张主任为我们深入浅出、幽默诙谐的讲述了普通话的概念及其有关的理论知识,她的课亲切自然、耐人寻味,她的学识及成长经历更是让我佩服,所以在学习时我学的非常专心,通过学习不仅让我学到了一些宝贵的普通话专业知识,找到了自己学习和发音中的不足,而且对普通话又产生了一些新的认识,从而也提高了自己说好普通话的信心。

第二、我感觉要想说好普通话首先要端正态度,通过多种方式培养良好的说话习惯。

第三、要想说好普通话,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即多学、多记、多读、多听、常总结、多练习。多学就是要多学普通话中汉语拼音的基本理论知识;多记就是多用心记拼音字母的发音规律,掌握发音部位。多读就是多出声阅读些带拼音的文章或现代汉语词典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暗暗地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多听就是多听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的播音;常总结就是把遇到的好方法和难把握的声调及时整理下来,以便在日常的练习中灵活运用。多练就是多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交流,争取发好难发音的字、词、句。

总之,这次活动的举办开阔了视野,对我们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良好机会。我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为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同时也希望大家一齐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3普通话,即标准汉语。普通话是中国不同民族间进行沟通交流的通用语言,以北京语音为基础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学习普通话有技巧可言吗,绝对有的,让小编来为你一一介绍学习普通话的体会,从中发现技巧:

随着社会的进步,交流的不断广泛,学说普通话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重视,为了提高自己的普通话水平,近期参加了普通话的培训班,通过学习,使我感受深刻。

首先,我认识到由于自己小时侯在接受教育的时候,由于地处乡村,启蒙老师发音不准,使我从小没有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

其次,在上师范的时候,我意识到了学说普通话的重要性,但我只是在表面上进行了改变,至于平舌音和翘舌音、前鼻音和后鼻音基本不当回事,到了二十世纪,电脑和收集的普及,我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我参加了普通话的考试,可连续三次考试都没有合格,为了不误人子弟,我加强学习,参加了普通话的强化班,通过学习,使我纠正了许多不到位的发音,说话时的流畅性比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我乡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只要坚持说普通话,我的习惯一定会有所改变。

通过这次学习,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个新时期的幼儿教师,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的进步,要当好一名教师不但要掌握专业知识,同时随着知识的更新,我们需要不断的学习,要给孩子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从各个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能跟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活到老穴道老,这句话说得一点也不错,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努力,以知识来武装自己,争取做一个新时期合格的幼儿教师。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

作为师范学校的学生,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

可是,对于方言口音较重的人来说,由于舌头已经习惯了方言的发音,前鼻音和后鼻音不分,舌前音和舌后音不分,俗读音和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等,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4通过在进修校四天普通话的集训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一开始觉得自己的普通话说得很好,很不错,为什么还要去学习它呢?心中不解。当真正坐下来虚心学习普通话时,其实和我想象的完全不一样。

就拿学习读单音节词、双音节词来说吧。她让我知道了每个“声母”怎样发音,每个韵母怎样发音,知道了自己“O”、“e”不分的缺陷。怎样去矫正呢?跟着老师认真去读,看老师口型怎样发音,怎样矫正。在学读“婆婆”一词时,一开始怎么读也读不对,读不准,总是带“e”音,这时电视连续剧《笑傲江湖》中令狐冲领着婆婆走在林中小路上的画面出现在我的眼前:令狐冲回眸一笑叫“婆婆”的画面给我印象最深刻,“‘婆婆’、‘婆婆’咱们去哪?”婆婆不许他看她,总是拿着那根棍子指着他转过去。其实我们都知道:圣姑非常非常喜欢令狐冲,令狐冲也从心里乐意在圣姑那里学到做人等很多道理。所以令狐冲叫圣姑“婆婆”时是从心里发出来的,读的非常准、甜润。因此,我就从心里克服了“e”音,跟着老师虚心地学习“婆婆”二字,经过不断的、反复地学读,终于读准了像“模范”、“磨磨”、“磨蹭”等带“O”音的单音节词或者双音节词。

和张海红老师学习朗读和说话时,我知道了讲好普通话需要注意四点:第一点是提颧肌;第二点是打牙关;第三点是松下吧;第四点是提软腭。除了以上四点外,更重要的还需要注意虚实相间,过需则靡,过实则直。口盖提起如穹窿,唇舌灵活力集中。知道在朗读时“东北大嫂”的声音应尽量避免,尽量控制。同时我也知道了说话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去准备,从哪几个方面去说,怎样面对每一位测试员。我觉得这四天的学习对我来说时非常有意义,非常有价值,也再次唤醒我的梦想: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想多学几回—世界上说汉语最多的,中国人独有的专利—普通话!

短短两天的省普通话培训班转瞬即逝,两天的时间,虽然匆忙、劳累,但也让人感觉充实,让我对普通话的发音技巧、说话的艺术等方面,都有了全新的认识,使我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让我明白,要想学好普通话,必须下一番功夫,掌握规律,勤学苦练,日积月累,持之以恒。

普通话并不难学,难的是对心理状态的调整和改善。我们在学习普通话时害怕自己因生硬别扭的发音出丑,或是畏惧长时间训练的困难,这些心理障碍常常使学习进步缓慢。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及时调节我们的心理状态,放下心理包袱,大胆地开口讲。任何学习都有一个从拙笨到熟练的过程,学习普通话也不例外,要尽早达到熟练程度,只有下苦功夫克服困难,战胜畏惧心理,才能成为学习中的胜利者。反之,如果在学习中过分顾及面子,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发音缺陷,更不能以顽强的意志和艰苦的努力去克服,改善它,一味的退避畏缩,其结果不仅使自己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而且容易造成心理上的阴影,加重今后学习和生活的负担。调整好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是学好普通话的重要前提。

汉语的分歧突出地表现在语音方面,不但各大方言区之间的语音系统差别大,就是一个地区、一种方言内部也常在语音方面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说,语音差异是造成交际困难的主要原因。所以,学习普通话的关键是学习以北京语音为准的标准音,学习语音必须专注地通过口、耳的训练才能学好。

学习普通话语音包括发音和正音两个部分。发音准确是语音学习最基本的要求。发音是否准确与听音、辨音的能力有关,所以首先要提高语音的分辨力。在掌握了正确发音的基础上,还要通过反复练习,达到完全熟练的程度。正音是指掌握汉字、词语的普通话标准读音,纠正受方言影响产生的偏离普通话的语音习惯,这属于一种记忆的训练。方音同普通话语音的差异不是毫无规律的,了解了方音和普通话语音的对应规律,就不必一个字音一个字音地死记,而可以一批一批地去记。

我们从小说的就是自己的方言,一下子将发音系统来个大颠覆,彻底改变以前的说话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困难。学习普通话,没有什么捷径可走,唯一的途径就是勤学苦练。

首先是多读、多说。多读,就是指在看书、看报、看文件等阅读过程中养成用普通话朗读的习惯,即使囿于具体环境不便读出声来,那也应该养成默读的习惯。多说,没事的时间一个人对着镜子边说边注意自己的口型,与人交流的时候尽量用普通话,久而久之,当说普通话成为一种习惯,效果自然事半功倍。

其次是多听、多练。多听广播、电视的播音员、主持人的节目,因为他们的语音相对来讲是比较准确的。多听身边普通话说得好的人的语音,有意与他们多交流,注意他们的发音方法、语言速度、声调处理等。多练,指的是要对着一些范文勤加练习,再辅以绕口令等难度大一些的训练。

再次是多模仿、多琢磨。模仿不仅是普通话初学者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还可以增添我们的学习情趣,不致枯燥乏味。就模仿而言,还得多琢磨。用心找出自己的语音和模仿对象的差距,自己的发音方法和咬字器官的协调性还存在那些不足,从而不断修正。

学习普通话,绝非一朝一日之功。语言习惯的改变是件不容易的事,从习惯使用方言过渡到能熟练自如地使用普通话,需要下一番苦功,只有全面掌握必要的普通话知识和规律,勤学苦练,持之以恒,才能学得会、说得好。

学普通话心得体会5普通话是一门重要的交流方式,在中国各地由各地的语言特色,地方口音也千差万别,讲好普通话说好普通话,才会在和别人交流中没有语言障碍,才会更好的表达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意思。

要学好普通话,我觉得有这么几条要领:第一,就是学好讲拼音字母,掌握发音部位,对于局部个别的方音要反复练习直至完全到位为止。第二,多读些拼音报上的文章等,锻炼说普通话的感觉,或者看到一个字后,就是暗暗的朗诵其标准音,并注意与方言音的对应关系,争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第三,不懂就查。字典是我们很好的老师,若有不懂,要虚心请教,直至完全正确为止。尤其要注意一些字的多音与多义等。第四,读辞典,翻开现代汉语辞典,一字一字、一词一词、一句一句、一页一页地朗读,极为有效。

在上大学后,我经常练习普通话,和同学老师交流几乎全是普通话,我还经常听广播,看新闻,这里全是标准的普通话。我是北方人,浓重的地方口音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不在乎这些,我坚信只要自己多加练习,好好的认认真真的读好每一个字词,说好每一个字词,就可以克服。

在大学里我们还开设了普通话课程,老师叫我们如何发音,教我们如何以正确的口型、正确的音调来发音。我们经常分组练习,来互相纠正自己的发音错误。我还经常和老师交流。让老师指出我的发音错误,然后我在课下经常反复的练习。

我还经常到图书馆看相关的普通话书籍,看拼音等等来发现自己的错误,每当自己读错一个字词时候我总会记录在自己的小本子上,然后用休息时间来看几遍巩固一下,当下一次遇到的时候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

另外,坚持用普通话进行日常会话。有人说:语言取决于环境。在一个大家都说普通话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近朱必赤。即使你方音浓重,逐渐逐渐你也会受到感染。总之,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把普通话说好。

篇9

(一)方言因素的影响比较严重。笔者是长期在农村中等职业学校任教的老师,深知农村学生受方言影响比较严重。由于农村孩子一出生,他们接受的语言是本地的方言,在家里没有讲普通话的环境,到了学校同学之间的交流也用家乡的土话,据我调查农村中职学生几乎没有过幼儿园与小伙伴规范交往的经历,也少有在小学参加这样那样的表演、讲故事、演讲比赛等经验。我们还了解到了缺乏语言交际环境的儿童语言发展的进程要比正常儿童推迟一至两年,待他们进入初中后,教学中往往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播,注重升学率,注重学生考试成绩,忽略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导致现在中职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普遍偏差。

(二)学生生性腼腆不敢说话,具有恐惧心理。学生不敢说话,不敢表达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心理因素,即恐惧感和自卑感。我们农村中职学生本身处于方言区,社会交往中大多使用方言,加上家长自身文化程度低,有的长期在外打工,与孩子交流时间比较短,交流时用的都是方言,以致大部分学生入学时仍不会讲普通话,少部分同学会讲一些但也带有很浓方言在里面,很难分清他们说什么。就我们班而然,有壮、汉、瑶、苗、蓝靛五种民族之多,这些学生在小学时教师授课几乎用土话讲解,偶尔用一些普通话授课,农村教师普通话很差,他们没有通过普通话培训,没有参加普通话等级考试证书,势必影响学生普通话水平的提高。现在进入中职学校老师要求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许多学生不敢说话,不善表达,生怕讲话不好,遭别人讥笑,被老师批评,因此,学生开口难,叙述更难,越怕越不敢说,越不敢说越不会说,导致恶性循环。

(三)师生思想认识不够到位。中等职业学校教材新课程改革明确规定,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是我们中等职业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农村大部分老师现在还不明白课程改革的意义,还不了解当今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在教学中,很不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为了取得可靠的素材,笔者曾于2010年2月在本校几个班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情况大多是偶尔进行,各年级占80%,而“经常进行”和“不进行”的各占20%和30%。当老师注重口语训练时,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比较好,学生在跟别人交流时说话的紧张心理也有所减少,但为什么老师不能一如既往地重视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呢?笔者也跟学校老师们进行了沟通,首先了解到大部分教师只注重专业学科知识的传播和实训课学生的动手操作训练,忽略了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可见老师的观念上存在不足。其次,学生思想也不够重视,尤其是瑶、苗、蓝靛族的学生很不重视口语的训练,认为口语交际能力远比不上专业知识能力强,故而,在平时训练中很不认真,认为人除了聋哑之外都会跟人家说话,口拙就是口拙,每天训练几分钟就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了吗?有时间不如用来做实验动手操作更实在。可见老师学生思想都存在不足,所以这些农村中职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确是很难提高。

二、提高农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几点建议

(一)要克服方言的影响,提高普通话水平。首先,老师要了解不同民族学生地方方言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一定要克服方言的存在。其次,训练普通话时采取因人而训,例如,瑶族学生普遍存在前鼻音和后鼻音分不清,汉族学生n和l分不清,壮族学生平舌音和翘舌音发音不够标准、送气和不送气容易混肴,苗族学生声调不大掌握,面对这种情况,老师要耐心指导,让学生反复练习,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在反复练习的过程中,老师必需仔细观察,发现发音错误时要及时纠正,如发现学生舌头僵硬,每天要用五分钟做舌操(方法略),如此地反复训练,定会提高普通话水平。

(二)要克服心理障碍,培养敢说、善于表达的兴趣。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激发学生说话,帮助他们消除心理障碍,告诉他们说话不好很正常,跟人家说话、交际的,不要自卑,要树立信心,告诉他们一些名人说话也不好、口语交际能力也很差。例如古希腊杰出的雄辩家德摩斯梯尼原先并不擅长演讲,他第一次在公民大众上亮相时场面十分难堪,听众骚动不安,有的还讥笑他,整个会场乱作一团,差点使他下不了台。还有林肯、马克.吐温、丘吉尔等名人,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也很差,但是他们通过后天的培养和自身不懈的练习才获得成功。

(三)提高师生思想意识。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因此,老师学生都要引起高度的重视。农村中职学生这几年来因口语交际能力比较差,影响着他们的就业,就我校2008年有几位瑶族学生专业课成绩很好,动手操作也很强,但是口语交际能力差,在面试时面对考官全身颤抖,讲话吞吞吐吐、语无伦次,不敢跟陌生交往,最后不被录用。这些现象不胜枚举,因此,作为农村中职学校的老师学生要高度重视口语交际能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平时要加强训练,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四)引导学生在口语交际训练中要学会倾听。由于农村中职生,文化知识较差,普通话水平不过关,有时候不大听懂对方的意思,所以老师要教他们在听话时要集中精力,一定要听懂对方的话,在听的同时,积极思维,考虑对方说话的内容,抓住中心和要点。要注意听话时的姿势和态度,眼睛要看着对方,态度要诚恳,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话,要注意感情流露,如投一个赞许的目光或微微地点头一下来表示对对方意思的肯定,以达到细雨无声的默契和沟通。这也是提高口语交际能力的一种方法。

篇10

关键词:机辅测试;普通话;教学改革;措施

一、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开展的背景

2009年国家语委提出:加大力度推进普通话水平测试智能化工作,实现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的信息化管理,力争2010年在全国实现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目标。在2009年河北省语言文字工作会议上,河北省语委提出要将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试点扩大到43个,并要求未列入试点范围的测试站积极创造条件,力争全部使用新系统和新测试方法。我院积极响应并配合国家语委和河北省语委的工作,于2009年下半年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了改革,开始实行计算机辅助测试。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与以往的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在测试方面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将给我们普通话水平培训工作带来多方面的影响,这就迫切要求我们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进行相应的改革和变化。

二、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相对于人工测试的变化

(一)测试方式和测试环境上的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是由两名普通话水平测试员对应试者进行的口试测试,应试者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面对的是两名测试老师,测试的环境主要是在教室等安静场所,每组测试在独立的教室进行,互相之间不受影响。计算机辅助测试是通过科大讯飞的测试应用软件,在测试机上按照测试程序进行测试,应试者在机辅测试时面对的是计算机,在整个过程中都是通过自己的操作进行测试,没有测试员的提醒,这就要求测试者在测试前对机辅测试软件和测试流程有一定的了解,机辅测试测试的环境一般是在机房,由一组人同时进行,由于机房电脑间距有限,测试者在测试时可能会受到周边人员的影响。

(二)学生测试心理上的变化

在人工普通话测试中测试者面对的是两名测试老师,这就使得一些发音不太好、语音水平较差的考生羞于开口,过度紧张,从而影响测试成绩,而计算机辅助测试中测试者面对的只是台电脑,只要参加过培训,了解了测试程序即可,测试者一般在心理上比较放松,减轻了焦虑心理,在测试时比较容易反映出其真实的水平。但是由于电脑对应试者的监管力度不如测试员,因此有些考生也会出现一些作弊行为,如:从网上下载第四题的说话内容,夹带纸条进入机房,或下载到手机上,在考试过程中念稿子,这样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背稿子、重复等问题,从而影响了测试成绩。

(三)计算机辅助普通话水平测试评分标准的变化

人工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整个评分过程都是由两名测试员在测试结束后当场出分,一方面出分比较及时,另一方面,两名测试员可以对测试者的语音面貌进行沟通和交流,在打分上更加统一和一致;而机辅测试的评分前三道题是由测试系统直接给出分数,第四道题是在测试结束后由测试员在电脑上单独评分,这样减少了测试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分值差距较大。另外,机辅测试对于第四题的评分又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如:离题、内容雷同以及无效话语的扣分等。

三、高校在机辅测试背景下的普通话教学改革措施

(一)高校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的课前培训

我院普通话水平培训课程主要是由学院已经取得省级测试员资格的教师来担任,测试第四题评分以及后期的复审工作也是由测试员来完成,测试员的教学水平和评分水平直接影响应试者的测试水平以及整个学院的普通话测试水平,而这些测试员在学历、专业、年龄、职称等方面都是不同的,且大部分为行政兼职教师。因此,在学生普通话培训课程教学之前先要对所有测试员进行培训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评分任务。首先,对测试员的专业基础,要不断进行培训、练习,纠正错误发音,不断加强其专业水平;其次,商讨并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国家语委、省语委当年的政策、工作计划以及当年参加测试的学生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要与时俱进,紧跟形势,特别是机辅测试后要将机辅这一新内容增加到教学内容中去;再次,加强测试员的评分训练、听辨能力训练,以进一步提高其测试能力。

(二)普通话培训教学改革措施

测试员作为普通话培训教学工作的实施者,在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地学习。伴随着机辅测试的实施,要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增加相应的教学内容,改变原来以讲课为主的教学方法,要将教、学、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多多练习,在教学中多增加一些绕口令、讲故事等练习,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内容上,要将机辅测试的内容、程序、注意事项作为一个重点来讲,将其贯穿到整个教学内容中去,特别是评分标准的变化以及测试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要重点、多次讲解,避免测试时出现多次、多人测试失败的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听一些机辅测试中典型的扣分音频,并穿插到评分标准扣分细节中进行分析解释,避免学生在测试时再犯同样的错误。

(三)加强学生计算机辅助测试应试技巧的指导

学生在测试中一共需要完成四道题的测试,前两道题主要是考查测试者的语音发音基础,轻声、儿化等词的发音,在测试过程中要注意读音技巧,注意横向朗读、语速控制以及第二题根据会出现的轻声、儿化音的次数在不确定发音的情况下猜测词汇的发音,根据评分标准清楚如何扣分,才能在阅读时有所取舍,特别是第三道题朗读短文回读和读错的扣分点是不同的,朗读时在脑海中快速计算一下再决定是回读还是直接跳过。

(四)引导学生说话练习,避免作弊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