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范文

时间:2023-03-17 06:12: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心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心理

篇1

英文名称:Pupils

主管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员会

主办单位:共青团山西省委;山西省少工委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山西省太原市

种:中文

本:16开

国际刊号:1003-8795

国内刊号:14-1004

邮发代号:22-33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70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2

    一、小学生心理咨询的必要性

    1.小学高年级学生的身体生长发育开始出现第二性征,而他们在人生中又是第一次面对此类事情,这常常使孩子们迷惑不解,手足无措。然而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从学校到家长极少关注此类事情。继之而来的是日常情绪的变化,学习成绩的影响。这正是孩子最无助的时候。

    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大多数此类问题可以得到解决,从而使许多学生有足够的勇气正视这种人生尴尬,正确地认识这些问题,从困境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学习中。

    2.现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过去相比,要早得多,快得多。正义与邪恶、高尚与卑下、美善与丑恶、直诚与虚伪等等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发生着急剧地碰撞。在人际交往中,与同学相处,与异性相处等诸多的情感萌芽,无不困扰着孩子稚嫩的心灵。

    开展心理咨询,加以正确的引导,则可让小学生一开始接触这些问题就接受正规的教育,驶入正确的人生航道,从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正确的交友之道、交际之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素质教育对小学心理咨询教师的要求

    1.一滴水与一桶水

    这是一个老话题。许多人认为,学生只不过是一个个无知的孩子,只要随便吐出一点就够他们吃的,尤其是小学生,就更不值一提了。许多铁的事实证明,这一观点早已过时。人类基因研究、纳米技术等人类尖端科技问题,巴以和谈、克林顿下台等世界重大问题早已进入了现代小学生的大脑辞典。老师犯了错误怎么办?为什么爸爸工作辛苦但挣钱不多?我怎样给爸爸和妈妈劝架?摆在老师面前的一个个很现实的问题,无不显示出现代小学生心理层面的广泛与复杂,孩子们心理世界的发展程度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此,一个小学心理咨询教师的综合素质如果不是“T”型既拥有渊博的层面知识,又拥有对问题的独特的深层次见解那当他直面孩子充满期待的渴求目光时,势必显得软弱无力,即使勉强工作,也只会误人子弟,使人误入歧途。不客气地说,他就是一个不合格的心理咨询教师。

    在素质教育形式下,一个心理咨询教师必须拥有精深的心理学知识、广博的科技知识和伦理道德、为人处世的知识。要做到这些,就必须一日三省其身,不断地加强学习,博览群书,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做到日见其长,日见其增。

    2.提高对小学生隐私的重视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大学生、中学生相比更为脆弱,同时,小学生对教师的信赖程度,也远远胜于后者。作为小学心理咨询教师,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应该珍视这种信赖,而且还应有对孩子幼小心灵的保护意识。应该做到:

篇3

要:小学生初入社会,在向他们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他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细心的研究他们的心理,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谈。重视对学生的道德教育,使他们从小就能够在和谐健康的氛围中成长。

关 键 词:小学生 健康心理 培养

学校的教育和教学,一方面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优良的道德品质。当今的小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所处的特殊地位,父母们“望子成龙”心切,总是过重地将学习任务强加于他们,使他们一入学就背上了沉重的学习负担和心理负担。而小学生正处于身体、智力快速增长和发展时期,如果在怎样对待学习,怎样对待学校生活等方面没有正确的认识,一入学就对学校生活、对学习缺乏兴趣,缺乏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那对他们的健康成长将是十分有害的。因此,如何结合小学生学习和校园生活的实际,向他们进行健康心理的培养尤为重要。

小学生一般为六七岁至十一二岁间的学龄儿童期,并显示出以下一些特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很快,特别是智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很快;

2.小学生的社会性发展表现出协调性的特点,特别是道德品质发展最为协调;

3.小学生心理发展是开放的,他们经历有限,内心世界不太复杂,显得纯真、直率,心理活动常常表露在外;

4.小学生可塑性强,其人格特点开始在形成中。儿童到了六七岁时便开始羡慕小学生的生活,羡慕新书本、新书包、新文具,想背起书包上学去,而进入学校后,学习便成为他的主导活动,促进他们的心理活动和社会性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进入学校后,儿童的角色发生了改变,必须在心理上做好入学的准备,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社会性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反之就会产生对学校的消极态度,出现厌学现象、不善于与同学进行正常交往等的心理健康问题。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传统的观念一次又一次地受到了冲刷,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现代都市不再有野草和旷野,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麦当劳”、“肯德基”潮涌而来,使孩子们越来越热衷时髦无营养的速成食品。

当我们静心审视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禁发出阵阵的颤栗,做为未来主人的孩子们,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那日渐敏感的心在思考着什么。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培养合格人才所必需的一环,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为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笔者在分析我校学生后认为,现今小学生存在以下一些心理问题:比如以我为中心;自私自利;缺乏同情心和报恩心理;心理脆弱,承受力差;缺乏自律能力等等。

做为教育者面对孩子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该如何处置呢?我们将不得不慎重考虑其解决方法,虽说小学生的心理问题都应是浅层性的,但处理不妥当将会造成心理障碍的发生。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应教会学生以下几点,这样才能有效地构筑学生健康的心理防线。

第一,应注意不要让学生过早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也就是不要随便当面指责、或背后数说学生“笨”、“傻”之类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话。因为这些指责往往会无形中被学生接受,成为学生自我感觉的一部分,使学生对自己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

第二,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精神。有的老师或家长对学生的缺点特别敏感,有时会过多地加以指责和训斥,这样会造成学生的自卑感。作为教师,我们应当既了解学生的缺点,更要看到学生的长处,还耍帮助他们树立起积极进取的信心。

第三,我们要帮助学生树立一种信念。信念对于每个学生来说,有着极为重要的鼓励作用。有的学生对某一门学科特别喜欢,成绩特别优秀,这里有学生的自身因素,同时也与老师、家长等对他的鼓励或帮助有关。这些鼓励和帮助甚至会作用于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

第四,要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对于来自外界的嘲笑往往十分敏感,尤其是老师和家长的嘲笑,对学生的刺激更大、更深。

第五,不要把学生当作温室里的花朵。父母应当允许孩于到生活的风雨中去经受锻炼,即使摔几个跟头也不要紧;老师也要让学生多到社会中去参加活动,即使遇到失败也不用担心。生活本身会把学生塑造成才,会教会学生今后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有用的人。

我所教过的有些学生算得上非常聪明,可以说是智力上的佼佼者,但在他们身上却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胸狭隘、小肚鸡肠、嫉妒成性等心理上的不良痼疾,以至影响与同学们的正常交往和友谊, 时间长了,有些孩子还会变得孤僻不合群,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危险的是这些不良的心理品质被家长、老师们忽视,导致它们慢慢地积蓄下来。

1.教会学生心中有爱。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世界失去了爱,世界将一片灰色,歌中唱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片爱,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人间。这爱就是宽容、理解、关心。学会爱人,就不会以自我的好恶来评判这世间的一切。教师可组织学生多参加各种公益活动,鼓励学生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用自己的真情去爱自己的亲人、朋友、同学乃至陌生人。

2.教会学生心存感激。

因对方的好意或帮助而对对方产生好感,这是感激。在生活中,我们无时无刻在别人的帮助下生活,有些体会出来了,心存感激,有些体会不到,也许还会产生各种报怨。教会学生对周围的人们常存感激之心,那么他们就会与周围的人们和睦相处。教师应多组织学生思考:在你觉得轻松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负重;在你学习取得进步时,说不定有人在为你祝福;在你享受生活的快乐时,说不定同时就有人在为你付出辛劳……教会学生心存感激,那么孩子们就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自律,多一份热情……

3.教会学生坦然面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每个成才的人都经历过许多的苍桑和磨难,只有坦然面对,笑对人生,才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才能从容地去克服困难。教师应教会学生辩证地分析不合人意之时,相信这是对自己的磨砺。教师还应组织学生参加远足、军训等专题活动,在活动中鼓励学生坦然面对困难,同时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积极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我,学会达观大度。

4.教会学生学会幽默。

篇4

【关键词】学生心理;学习主动性;情境教学

新《英语课程标准》提出了全新的教育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指导思想,提倡学生参与、体验、亲生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把英语定位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上,让其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由此可知,教学方式的转变成为了英语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司基说:“教育首先是人学。”教师只有依据学生心理组织教学,设计受学生喜欢,适合他们口味的课堂,才能提高教学效果。

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差,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从感知语言材料到反复模仿,强化记忆,学会运用,一切活动都要在直观形象的活动中进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充分感知,加深印象,加深理解,从而加速对语言材料的吸收和运用。情景教学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它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布鲁纳认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堂内创设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到已学的语言材料。” 苏霍姆林司基也告诉我们:“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创设情景运用英语正好满足了学生的心理要求。基于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多采用情景教学,运用情景进行言语训练,使英语教学变得自然、真切、有效,课堂气氛生动活泼,从而促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1 直观情境,引起注意

1.1 语言、体态语创设直观情境

语言(language)是拨动心灵的琴弦。优美生动的语言是教学成功的前提。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尽量使用课堂英语,并且因为学生英语教学是启蒙教育,在这一阶段对语言比较敏感,他们的模拟性强。这就要求老师有正确的语音音调(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和生动优美的语言。为学生创设学习的情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在小学英语PEP教材中,每一单元都有Story Time,在学习这一部分时,老师便可以像讲故事一样,时而快,时而慢,时而高,时而低。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想象,身临其境,体会理解故事。对于其它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需要,运用适合其内容的语言为学生创造直观情景。

恰当优美的体态语(body language)也可使学生在语言和动作、表情间建立直接的联系,从而造成一种直观的情景,使学生获得形象感。同时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提高教学效率。因此,老师要活泼热情,风趣幽默,同时又冷静沉着。他们应该是学生的模范,他们从仪表和言行都应该给学生起良好的表率和示范作用,老师通过教态表情达意向学生传达信息和知识,这样才能使教学组织得井然有序,生动活泼。如发指令语look at 时,双手呈半握状,然后在眼睛外作圆周转动后,再指自己说look at me ,使学生理解我的意思并做出相应反应。还有,如在教PEP三年级下Uint6形容词long short small big tall fat thin等时,我身体力行,运用自己身体的不断变换,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还有讲故事时,除了语言外我也通过自己的表情生动形象地传递给学生信息,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同时体会理解故事。再有,如在教学eye,mouth,nose,ear,teeth,foot,arm等表示身体部位的单词时,就可以利用自己身体各部位作为直观教具,进行教学,学生很快便能够指着自己身体的各部位说出相应的单词了。照这样通过形象,容易联想的动作,学生便心领神会。

1.2 直观事物 造直观情境

(1) 实物(Mater Object)

小学生好奇心强,具体直观的形象较能引起他们的注意,所以借助直观的实物,让学生观察具体形象,认识事物很有必要。如教学习用具时,我便准备一个pencil-case,里面装入将要学习的文具:pen、pencil 、ruler、 eraser等等。还有教授水果(fruit)时,我也准备了要学习的水果实物。学生对于教师带入课堂的东西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很容易被吸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于是英语与实物间建立了直接的联系,使学生能够直观地学习。并且也可以通过让学生摸文具袋里的文具,摸、闻袋子里的水果,让他们亲自进行直观感知,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

(2) 玩具(toys)、图片(pictures)、模型(models)等

对于不便带入课堂的实物,可用相应的图片、玩具或模型为学生创设直观的情景。如在教动物等词时,可将玩具动物带入课堂。玩具对小学生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和诱惑力,记忆枯燥的英文单词于是带他们来说变得很有趣。也可以利用简笔画,将提前画好的生动形象的动物图片带入课堂,让学生在直观中产生兴趣,从而注意力集中,积极学习。还有如我在讲家庭成员时,我将自己家的全家福带入课堂进行介绍,学生很感兴趣。后来又让他们带全家福在课堂上进行介绍、交流,教学效果很好。

2 寓学于演,轻松愉快

任务型教学理论指出:要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目标,感受成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小学生的好胜心强,表现欲望旺,模仿能力强,根据心理语言学的理论,学生在言语交际过程中的发展是:一方面在动作、形象、符号(语言)三个水平上输入信息,形成表象,另一方面通过非语言手段(声音、动作、手势、表情)和非言语手段(语音、语义、语法)输出信息。语言信息输入阶段完成后,还没有经过内化输出,学生还不能真正运用语言。因此,要使学生正确感受知、理解教学内容,就要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通过教师表演或由学生配合表演来呈现新内容,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兴趣来自好奇,来自体验。所以,不但要让小学生通过观看表演感受新知识,更要提供实践机会,让他参与表演,这既符合学生好动,表演欲望强的年龄特点,同时也会进一步加强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因此,我在先为学生表演呈现了基本内容后,会找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或是自告奋勇的学生配合表演,接下来可以让同桌之间、小组之间进行表演,让学生都能动起来,积极参与到活动当中,巩固新知,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游戏是深受学生喜欢的课堂活动。游戏的进行、表演也为课堂创设了轻松愉快的情境。例如:在进行水果单词教学时,我将几个水果先后放入一个箱子中,让一生蒙上眼睛,通过手摸、鼻子闻来猜测是哪样水果,而其他小学生则作裁判,用“Yes”or“No”来判断。在这样全员参与的猜、摸、演活动中,不仅巩固了单词,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也让学生得到展现自己的机会,活跃了课堂气氛,巩固了知识。

3 利用音乐(Music),情境对话

小学生性格天真活泼,特别喜欢唱歌、跳舞。在英语歌曲、儿歌中学单词、句型,既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所以利用音乐的辅助作用来进行英语教学,往往能够事半功倍。小学英语新教材中每个单元都有一首歌(Let’s sing)和一首歌谣(Let’s chant),而且每首歌及歌谣均囊括其所在单元所学的新单词和主要句型。比如学习歌曲I love my father and mother时,我在学生会唱的基础上又编了一些简单的动作,带领学生在音乐中边唱边做动作,让学生充分动起来,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活跃,对英语兴趣也越来越浓。

4 发挥多媒体(Multi-media)情境的魅力

学习英语,首先是理解,因此理解深刻与否直接影响学习的效果。多媒体能为英语的话题教学创设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静态、孤立的图可以像流水般呈现一幅幅变幻的图像,变化色彩,控制速度,多层次、全方位实现学生的感官刺激,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欲望和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要利用多媒体使课堂教学更加生动、直观、逼真,图文并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积极参与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这正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如在选择颜色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对话表演等形式展示所学知识。如:在教学Unit 3Let’sPaint !(PEP 三年级上)这一单元时,我便借助多媒体的图像功能,呈现给学生大自然的五彩缤纷,让学生首先感受到自然的美、绚丽,激发起学生学习颜色的欲望。再通过呈现各种颜色具有代表性的事物,分别教授各种颜色,使学生置身于美妙多彩的大自然中,兴趣盎然,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功能,组织学生一边跟随着旋律做动作,一边演唱关于颜色的歌曲《Color Song》,学生热情高涨。接着进行关于颜色的对话练习,让学生戴上头饰,根据课件的图画提示表演情景对话。这样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课上生动活泼,效果较好。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只有很好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正让学生的接受,逐步培养他们较强的注意力、观察力、思维能力、记忆力、分析综合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 《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篇5

    一、学校要正确引导小学生消费

    学校在引导小学生消费方面所做的工作主要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教会他们掌握必要的生活知识。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小学生树立适度消费的观念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在消费过程中考虑到自己家庭的承受能力。小学生的消费完全要靠父母,小学生自己没有经济来源,往往不能体味父母挣钱的艰辛。父母维持一个家庭的经济运转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小学生不应该让自己的超限消费加重他们的负担。尽管一些家庭条件相对来说比较优越的小学生在消费时可以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也不能养成随便消费的坏习惯,应该教育他们懂得尊重父母的劳动。

    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消费要适合自己的正常需要,如身体发育需要的饮食,增长智力需要的书籍,符合学生身份的必要衣着,为了培养自己多方面的才能去参加一些文艺和体育训练等。在享乐方面可以少消费一些,如不要为了追求时髦而去讲吃;讲穿、讲玩,互相攀比。

    2.在小学生当中宣传消费常识,进行消费咨询,使他们能自觉抵制错误消费

    现在有很多小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不会合理地消费。

    有些小学生常常拿着钱到商店、书店胡乱地买一通,并不能考虑到所购商品的实用性和价值。这与学生缺乏消费知识有关。学校也要教给小学生生活方面的常识,让他们掌握一些消费知识。第一,饮食要注意结构合理。通过这一知识的学习,小学生认识到不能偏食,不能乱吃零食和各种小食品。第二,流行不等于美观。小学生的衣着不宜赶时髦,流行的东西一般价格都比较高,而且不一定适合小学生健康、活泼的特点。第三,智力投资不能过于慷慨。小学生购买学习资料和课外读物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去选择,而不能随心所欲,此外,学校还应该组织教师利用业余时间对小学生进行消费咨询,使他们能把因为消费带来的困惑和烦恼告诉教师,教师及时地帮助他们排除因消费而导致的心理障碍。

    3.组织小学生参加各种勤工俭学活动,培养他们艰苦朴素的优良品质

    从实践中得来的知识是最深刻的,小学生在各种勤工俭学活动中可以得到锻炼。亲身参加劳动可以使小学生了解劳动的艰辛,从而理解父母工作的辛苦,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二、家庭要引导小学生合理消费

    家庭是小学生消费的经济来源,小学生消费习惯的养成与父母的态度有直接关系。现在的家长都有一种补偿心理,希望把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地都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消费方面表现为盲目满足孩子的要求。因此,要想教育小学生形成科学、文明的消费方式,必须首先从家长做起。

    1. 学会对孩子的频繁消费要求合理拒绝

    随着独生子女家庭越来越多,孩子也越来越成为家庭的“中心”,许多家长一味地娇惯孩子,对他们的消费不加限制,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完全满足孩子的消费要求会形成孩子依赖心重、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家长应该拒绝孩子提出的过高消费要求,决不能任由孩子虚荣心的膨胀,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心孩子。

    2.公开经济收入,与孩子一起制定消费计划

    对于靠工资生活的家庭,每月的收入是基本稳定的。家长可以把自己的工资收入告诉孩子,让他知道自己的消费水准应该是怎样的,从而掌握自己的消费尺度;还可以充分发扬民主,与孩子一道制定一个家庭财政计划,要求孩子按消费计划行事,月末进行总结。对于计划执行得好的要给予鼓励,而对于超出计划的消费要给予批评。这对孩子来说是一件有趣的事,有助于他形成勤俭节约、认真负责的习惯。

篇6

【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影响因素

小学生属于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不管是生理还是心理均处于关键发育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近几年,我国出现“心理问题低龄化”现象,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一、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一定的影响。据调查显示,很多多动症患儿的病因是遗传因素,其中同卵双生子的同病率高达85.7%,异卵双生子同病率是33.3%。遗传对小学生的精神系统有着较大的影响。例如:高级神经活动强且不够平衡的典型胆汁质学生,经常会冲动、暴躁、容易发怒;高级神经活动不强并且缺乏平衡的学生经常表现的抑郁,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产生孤独、焦虑或者自卑等心理问题。

2.生理因素

(1)如果小学生儿童时期患过传染疾病,例如脑炎、肺炎、病毒性感冒等疾病,脑组织会受到严重伤害,进而导致小学生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在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重要的内分泌,例如脑垂体、肾上腺等分泌不够均衡,也会致使小学生出现一些心理障碍。如甲状腺素缺失,小学生会出现智力迟钝、记忆减退等症状,但是分泌量过少又会造成神经过敏,情绪容易激动等现象发生。

(2)小学生身体上的发育的和其的认知发育有着一定的联系。儿童的脑发育状况影响着儿童的智力水平。小学生,正处在精神系统结构的基本发育阶段,与成人相似。另外,学生的身体发育对其情绪也有着一定的影响。如果身体发育良好,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容易得到积极的评价,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果身体发育不良,其在社会交往过程中可能受到消极评价。

3.心理因素

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矛盾和冲突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在这一情况下,有些矛盾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动力。但是,如果小学生长期处于心理矛盾环境下,或者矛盾程度过高,可能会为小学生带来一定的困扰,致使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如何提升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注重学生的家庭教育

在日常的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和家长合作,共同完成孩子的教育。教师引导家长在对孩子提出要求时,需要征求孩子意见。孩子往往能对家长的教育做出客观的评价。教师多与家长沟通,同时要善于反思,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是否科学合理,在反思过程中,可以将分析的结果和家长分享。对教育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对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家长都希望孩子健康成长,但是不少家长望子成龙,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从而导致孩子身心得不到适当的放松。这时,教师要对家长进行科学引导,告诉家长切忌采用强制的手段控制孩子,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思想,因此家长在任何时候不得将自己的思想强加在孩子的身上,让孩子顺着自己的意愿去做事。帮助家长对孩子进行科学引导,从而使孩子形成健康人格。

思想道德教育可以提升一个人的精神境界,也是一个人成人后立身处世的根本,小学生只有从小接受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才能在以后的成长和发展中遵守法律法规,同时利用自身的才能服务于社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师需要让家长了解其对孩子的影响,提醒小学生家长,要注意关注孩子的言行。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和同学之间相处要互相谦让,并和邻居友好相处。教师可以定期对小学生进行家访,和学生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向家长传授一些科学的教育方式,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言传身教,为孩子树立榜样。

2.注重学生学校教育

学校树立良好的校风,为小学生和教师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也属于一种凝聚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小学生的集体意识,进而在学校生活中国履行应尽的职责。在这种环境下,小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班集体是小学生在学校生活和学习的基本单位,为小学生走向社会起到一个过渡作用。如果班集体中存在不利于小学生发展的因素,则会对小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有些小学生的班级地位较低,在长期的学习和生活中经常受到忽视和排斥,这就很有可能导致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还有可能使小学生对其他人产生排斥情绪,从而导致其在与人交往中出现一定障碍。例如一些班级内,存在一些不健康的小群体,这一群体长期欺负其他小学生。针对这一情况,如果教师没能及时发现,就会导致小学生产生紧张和惶恐等情绪,致使进一步发生混乱。这一问题的存在,不管是对被欺负的学生,还是对于欺负他人的学生均会带来一定的心理问题。

学校环境主要包括心理环节和物质环境,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物质环境主要体现在:校园自然环境、教学设施以及教室卫生等。这些因素对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一定的影响,学校具备良好的物质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在学校生活中,自觉遵守校规校级,对于小学生的成长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心理环境主要体现在校风校纪上,其中包括人际环境、组织环境以及学校的情感环境等[3]。学校建设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和教师相互尊重,校纪中对学生的行为做出科学规范,从而使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

另外,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来说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素质的高低和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密切的联系。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懂得学生的心理,在教学方法上较为科学。教师在日常教学或者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注重自身的言行举止,从而为学生树立一定的榜样。

篇7

【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治疗 问题 策略

一、前言

当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并且随着未来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今的小学生长期深陷于课业压力之中难以自拔,如果长时间放任不管,势必会令他们的心理朝着亚健康状态恶化,从而衍生出自卑自责、学习兴趣骤降、思维联想能力受限、精神食欲减退,甚至自杀倾向严重等问题。由此看来,督促社会大众集中关注小学生心理治疗问题,绝对是迎合时展步伐的必要途径。有关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教育部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已有明确规定。下面对小学生心理治疗的若干途径进行探讨。

二、由于家长、班主任教育误区造成的小学生人格和心理缺陷问题整理研究

(一)时刻强调以自我为中心

现在的小学生一般都从自我角度去思考问题,始终坚信个人判断是正确的,对于他人提供的建议往往不屑一顾。如若父母和教师放纵不管,必将导致其心理产生严重缺陷,日后将无法和新同学友善地交流学习,严重情况下会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造成人身伤害等安全事故。

(二)过分关注实惠和物质利益而丧失应有的同情心

这个问题和现代社会传媒、家长生存竞争理念有着直接性关联。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许多小学生都开始自然地将金钱、物质享受等放在第一位置,即便是生活中发现别人有困难也不愿施加援手,相反会躲在一旁进行蓄意嘲笑。

(三)心理极度脆弱,难以适应日后激烈的学习工作竞争环境

正因为大多数小学生都是家庭中的独生子女,他们娇生惯养且心理承受能力有限,一旦遇到挫折,就会丧失信心,受到强烈刺激后极有可能选择轻生。这不单单源自于家长、教师的不当言行,最主要还是这部分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且精神高度紧张敏感,不能及时地将他们心中的心理压力释放出去,导致后期各类心理障碍的产生。

另外,缺乏应有的自制能力。所谓自制力就是个体的心理自动控制技能,这是判定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基础。结合以往调查结果论证,任何自制能力差的小学生都会产生情绪冲动且难以克制、情感表达方式不正常、注意力时刻分散、行为过度失当等行为。如果家长、教师没有给予足够重视,便会衍生出多动倾向和道德素质问题,同时会全面限制该类群体学业内容掌握进度。产生这类现象的原因,多是在孩子幼年时期家长未能进行严格的道德情感约束,或是采取极端的管教手段,使得孩子逆反心理极为强烈,尤其是部分家庭暴力现象,会令小学生心理严重扭曲,并且选择适当时机将自身隐藏已久的冲动行为发泄到别人身上。

三、新时代下针对我国小学生开展科学化心理治疗引导工作的策略内容解析

(一)设置专业化心理健康选修课程并定期组织专题讲座、讨论实践活动

主要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指导、实际生活学习问题辩论、不同情境演练、角色扮演等途径,向诸多小学生普及宣传最新心理健康科学知识,辅助他们尽快了解基础性心理保健内容,顺势激活主观能动性,自觉建立健全完善的心理素质。需要强调的是,涉及小学生心理治疗教育的学科化倾向要予以适当遏制,避免重复地向孩子施加过重的精神压力。

(二)针对个别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咨询服务和情感辅导

主要就是设置独立的心理辅导教室,分别针对教师、学生、家长等进行情感交流,将学生学习、生活中经常衍生的矛盾问题提炼整理完全,并结合专业知识制定合理的应对措施,令学生长期隐藏的心理困惑得以快速消除,必要情况下直接针对小学生普遍滋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提供系统化的诊断、矫正指导,当下无法识别的,要转介到当地医学心理诊治机构。

(三)切实将心理健康治疗教育融入小学素质化教育体系之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一切技术手段,创设出标准化小学生心理健康治疗引导的物质、人际交流、心理环境,紧紧把握心理治疗的关键机遇,使得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表现出应有的人格魅力,从而构建起全面民主、平等、彼此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结构。归根结底,不管是班级、团队实践活动,还是班主任工作等,都要全面渗透心理治疗教育内容。

另一方面,组织心理治疗辅导活动的途径着实丰富,各类学校或是医疗机构,需要结合自身实际状况,对治疗模式进行适当改革创新,使得日后提供的心理治疗方案发挥出应有的实效性。实际上,心理治疗的形式,仍旧集中限定在小学生游戏和实践活动层面之上,不管是在家庭或是校园之中,都要尽量营造出一种和谐安定的情感氛围,在处理好心理治疗辅导工作的基础上,将品格修养改善教育地位有机凸显出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心理治疗工作必须要发挥应有的实效性,也就是说要求治疗规范主体,时刻将最新治疗内容和引导手段融合起来;同时,提供给该类群体健康和谐的家庭、学校环境,定期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设置专业化心理健康辅导机构和校园文化体系,真正为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创设稳定的适应条件,令他们不管是在学校或是家庭中都能体验到所需的安全感观效应,随后将自身情感体验绩效提升至合理等级层次。长此以往,涉及以往重复衍生的心理行为问题才会得以适当遏制,为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准大幅度提升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冯丽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生厌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考试周刊,2010(55):236-237.

篇8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对策

当今社会迅速发展,新鲜的事物不断涌现,农村小学生生活的社会环境发生时代性的变化。学生通过电视、网络等途径,学习许多的知识,同时有些东西是误导学生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1.成迷于电视电脑。从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

2.独生子女,娇生惯养,性格任性、娇纵、以自我为中心

3.缺乏亲情教育和有效的监督

4.农村心理教育的思想认识不够

5.缺乏师资力量,工作形式化

二、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1.学校要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加强学校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1)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织部分纳入议事日程,加强对心理教育的组织领导,校长、教导处、班主任及全体教师都要参与到心理教育中,既开展心理咨询,专门的心理教育活动课,又要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

(2)搞好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2.学科课程教学要紧密结合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加强对课堂教学策略、方法、手段和学生学习的研究,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3.大力加强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培训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抓出成效,关键还在于教师心理教育知识和技能的水平,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与技能的培训,并注意避免只重视骨干教师培养的倾向,否则将会出现一些教师努力消除学生的心理困惑,另一些教师又在制造新的心理困惑。

4.办好家长学校,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缺少学生家长的参与。采取多种形式,尽可能与家长进行沟通。如,创办家长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家长学校授课的重要内容。

5.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学生”

留守学生与家长很久都不见面,大多数学生一年和自己的家长见一面。长期的留守,得不到父爱、母爱,对这些学生的成长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篇9

一、给孩子营造宽松的氛围

宽松是一种总体感觉。置身于宽松的氛围中每个成员的心理应是放松的、自在的,在一定程度上,情感可以自然流露,思想可以任意驰骋,不必受到太多的拘束。在传统的教育中,可谓是“师道尊严”。但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个体,他们身上具有无限的潜能。教师的作用正在于帮助学生最充分地发挥其内在的潜能,所以必须走近学生,让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你。教师不再是自我权威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欣赏者。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

一项调查显示,中小学生在遇到困难和烦闷时,先向父母讲的占30%,先和老师讲的仅占3.3%,和谁也不说的竟达到29.7%。现代教育中的德育功能是通过信息反馈实现的,心理话的倾诉是教育的重要链条,因而成为不可缺少的信息通道。老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并以此为突破口,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精神环境

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指校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及校园校风等,它包括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游戏及人文因素和活动空间。

教师是精神环境的核心因素,良好的精神环境依赖于教师完美的形象、高尚的品德和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心理保健,提高心理素质,以自己的言行、健康的人格给小学生以积极的感染。在为学生创造良好环境的过程中,老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小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心发展。教师不仅是环境的创造者,更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观察者和引路人,要在和谐的氛围中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引导小学生形成奋力向上、积极进取的个性品质,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

四、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交往是人重要的社会生活内容之一,不善于交往会给学生的心理带来极大的困扰。

同伴的交往对儿童的情绪发展与调节具有重要作用,能给他们以情绪的支持和安慰,帮助他们应付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紧张和压力。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同伴交往,指导、培养、锻炼他们的交往能力,学会和同伴和睦相处,进而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师生的交往也是双方的一种互动。调查表明,学生对教师的态度中,情感成分比较重,他们会对自己喜欢的老师作出积极的反应,而对自己不喜欢的教师往往给予消极的反应。由此可见,教师努力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用期望的目光关注每个孩子的成长,有利于学生良好心理的形成和教育的有效实施。

五、心理健康教育应渗透于日常活动中

小学生日常活动中蕴藏着许多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可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融入其中,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周教育目标和教学计划。如通过语言领域《打电话》的教学活动,丰富了小学生的社会经验,培养了小学生乐于与人交往的性格;通过社会领域《我不怕,我勇敢》的教学活动,使小学生懂得了生活中什么是勇敢,学做勇敢的孩子,培养了小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

六、家校配合,达成共识

家长是儿童教育中不容忽视的环节,家校达成共识、协调教育方法、育要求是促进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保证。可通过向家长宣传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让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请他们配合学校的教育。可通过家访,了解学生在家的真实表现,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总结,指导家长掌握教育小学生的科学方法,教师与家长通过面对面的探讨,解决发现的问题,巩固和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

七、巧设情境,迎接挑战

篇10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只有真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够取得最大的效益。学习的过程就是大脑活动的过程,孩子们的一切感知都是通过人的各种系统反映给大脑,大脑再指挥人体器官进行各种行为。

如何能够使得孩子们在学习中发挥出最大的主观能动性呢? 应该从三个方面操作:

1.1 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为了更好地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要求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到学校各项工作中去,形成多渠道实施心理素质教育。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就是专门的渠道,但是,仅限于专门的渠道是不够的,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项工作中去,如班主任工作、少队工作等等。同时也应该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每一个任课教师可以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这样就能够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更有益于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1.2 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我们不能等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才开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那样就顾此失彼,得不偿失。我们应该把工作重点放在平时维持其心理平和、积极、顺畅等等上面,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成长环境,为孩子们建设好和谐平等的集体,尽量让每一个孩子能够在充满关爱、温暖、上进的学习环境之中,尽量避免出现对于孩子们成长不利因素的出现。

1.3 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让他们的个性自由发展。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各有所长,外向内向,好动好静,都没什么不好。因此,我们不需要强求一个文静的孩子变得活泼好动,也不需要奢望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变得文静乖巧。每一个教师和家长都不应该把孩子的性格特点作为孩子的缺点而横加指责,不能老是说孩子这不行那不行,让孩子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如果这么小就厌学,那就什么都学不好了。

2.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2.1 使小学生的各种活动与积极的情绪体验相结合。小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特别是在学习活动中,常常会产生各种情绪体验。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等,可使儿童增强自信心,情绪高涨,精神饱满,既能提高其完成学习任务、参加集体活动的热情,又能增加其心理健康,避免长期体验消极情绪而引发的种种情绪障碍。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因此,在小学的教学中,教材和教学方法都要适合小学生的特点。在教学活动中要帮助小学生掌握学习内容,使其经常产生成功的喜悦。教师还应特别注意因材施教,对优等生提出更高的目标要求,使其不断产生新的成就感;对差生要给予耐心细致的帮助,对他们的要求不能太高,对他们的每一点进步都要给予鼓励。

2.2 发展小学生的高级情感。在教育活动中要培养小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发展其道德感。通过绘画、唱歌、跳舞、体育竞赛、美化教室和校园的劳动、游览、参观、学习英雄事迹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培养小学生高雅的审美情趣,以培养他们的美感。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小学生理智感的重要内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小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要鼓励他们克服困难,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的欢乐,以发展他们的理智感。

2.3 培养小学生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能力

2.3.1 确定适当的目标。教师要帮助小学生确定符合他们实际情况的奋斗目标,切忌期望过高;要引导他们实事求是,不作非分之想,不苛求自己,尤其是优等生或争强好胜的学生,不要为小事而过于自责,凡事要放宽心,想得开。

2.3.2 寻找乐趣。教师要让小学生保持儿童天真烂漫的个性,对各种活动都倾注热情,积极参与,享受生活的乐趣。小学生还要培养自己广泛而稳定的兴趣,从中获得快乐。

2.3.3 自信。自信是保持愉快情绪的重要条件。教师要教会小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学会悦纳自己、欣赏自己、肯定自己,做到不自卑、不自怜、不自责。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他可爱和可造就的一面,要经常肯定他们,鼓励他们。

2.3.4 多与人交流。许多小学生还不善于与人交流,其实小学生多与家长、教师和好朋友交流,可以增长知识,受到启迪,增进友谊,能给自己带来意外的收获和快乐。

2.4 控制和调节消极的情绪。教师要教会小学生控制和调节自己消极的情绪,主要有以下方法。

2.4.1 宣泄调控。宣泄调控就是当人遇到不愉快的事情而产生消极情绪时,把它释放出来。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直接宣泄即针对引绪的刺激来表达情感,间接宣泄是通过其他途径使情绪得到释放。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可以自已痛哭一场或把心中不愉快的事向教师、家长或好朋友说出来,请他们开导,也可以在他们面前哭一哭,以减轻心理压力。

2.4.2 遗忘调控。遗忘调控就是当某种事情引起你的消极情绪时,最好能把这件事尽快地遗忘掉,不要老去想这件事。不愉快的情绪郁积于心,耿耿于怀,放不开,丢不下,只能使这种消极情绪不断蔓延且日益加重,久而久之会影响身心健康,影响学习。所以,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善于遗忘消极情绪。

2.4.3 转移调控。转移调控就是当人处于消极的情绪状态时,可做一些别的事情,通过注意力转移而使消极情绪得到缓解。教师要教会小学生在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不要老想这件事,可以看电影、打球、下棋、唱歌、画画等,通过其他活动来缓解消极情绪。

3.及时消除学生的消极情绪

3.1 气氛和谐,方法灵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年龄小,感知、思维等方面的能力以及知识经验都非常有限。故而,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深浅适度,精讲巧练,符合儿童的智力发展水平以及已有的经验。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容忍、宽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偏执,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热爱、尊重、理解、相信每一个学生,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要善于倾听不同的声音,适时地选择一个既合本意,又易于为学生接受的实事求是的表达,打动学生的心弦,引起他们的共鸣,使得课堂成为平等、和谐、围炉夜话般的温馨境地,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让学生想说就说,敢于表述不同意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3.2 树立榜样,陶冶性情。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了大量文质兼美的优秀篇章。同时也塑造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有勤奋学习,刻苦钻研,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有为保卫祖国,忠贞不屈,抛头颅,洒热血的民族英雄、钢铁战士;有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勤勤恳恳的农民;有热爱学习,人小志大的"红领巾";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民总理等等,古今中外,无所不含。这是一条极其精美、丰富的人物画廊,老师应该让学生在认识这些人物高尚灵魂的同时,引导学生把这些人物形象作为榜样,树立在心中。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或是具体、明确,或是间接、潜移默化地教育了学生,使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情操得到了陶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3.3 尽情渲泄,保持心境。心理健康的人也有各种消极的心理体验,此时,人总有表述的欲望,所以说"一吐为快"。小学生的情感易外露,自制力较差,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和爆发。遇到高兴的事就喜形于色,连蹦带跳,碰到困难和挫折就垂头丧气,甚至哭泣。为了能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境,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把自己的心事倾诉出来。老师、家长、同学都可以是倾诉的对象。然而这些人不一定就会那么及时地随时随地地倾听你的诉说。从而,作文本便成了学生最忠实的倾诉对象。教师要鼓励学生在作文中讲真话,表真情。还可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受到不良情绪影响和干扰时,及时地在日记中渲泄出来,从而摆脱消极的心理体验,使自己的心境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稳定、充满朝气。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适时进行疏导、教育。

最后,我引用美国的h・j・柯赖齐亚和w・m・斯塔顿所著的《小学生健康教育》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

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便学会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容忍中,他便学会耐心。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扬中,他便学会自赏。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欢迎的环境中,他便学会钟爱别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赞同中,他便学会自爱。

如果孩子生活在平等中,他便懂得什么是公正。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学会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