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法总比问题多范文

时间:2023-03-25 09:17: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办法总比问题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办法总比问题多

篇1

春节临近,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进入易发、高发期。农民工奔波忙碌了一年,想带着自己的辛苦钱回家过年,这是再正常不过的需要;而多数欠薪行为恰恰发生在这个当口,给了农民工“当头一棒”。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的工资今天拖明天、今年拖明年,非得等到农民工忍无可忍、铤而走险,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才多少引起世人的警惕。这种困局不能不说是我们社会的一大悲哀。

最初,社会谴责欠薪行为,舆论旗帜鲜明地把矛头指向用工者,如建筑行业的包工头,或建筑企业的负责人。后来,人们注意到用工者的欠薪分为两种:一种是恶意欠薪,即明明手里有钱,却故意无限期地拖下去;另一种是非故意欠薪,如一些企业经营状况不好,或一些企业自己也被客户拖欠了货款,实在拿不出钱来给农民工足额发放工资,他们同时也是受害者,也会加入讨薪行列,甚至和农民工一起爬塔吊、跳楼。

“年年欠薪年年讨,年年讨薪年年欠”。对于恶意欠薪的奸商,除了按《刑法修正案(八)》的规定以“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外,似乎没有更好的办法。无论有多大的困难,各个有关部门都不能对欠薪问题束手无策。事实证明,与解决其他诸多“老大难”问题一样,解决用工单位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也是“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解决欠薪问题,首先要从严格执行劳动法律法规、依法规范用工关系做起。一些农民工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和自我保护观念,加之劳动力市场长期处于供大于求的态势,他们在找工作以及上班的过程中,往往并未与用工单位签订正式合同,未就工资标准、支付方式等与用工单位作出白纸黑字的约定。这样,一旦用工单位拖欠工资,或者老板欠薪跑路,农民工讨薪维权就可能缺乏过硬的证据,劳动关系和欠薪事实也难以认定。鉴于此,政府职能部门应加强劳动监管执法,督促用工单位规范用工行为,严惩不与职工签合同、不给职工上保险等违法行为;工会组织也应将农民工群体纳入服务和保障范围,帮助、引导农民工与用工单位签署劳动合同,使农民工的劳动行为从一开始就得到确认,为工资谈判、追讨欠薪等维权行为打下基础。

其次,维护积极、健康的市场秩序,构建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也是解决欠薪问题的一个根本保障。近年来,一些地方探索出了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制度:企业向政府部门监管的专门账户缴纳一笔保证金,一旦发生欠薪,由保证金先行垫付解决。另外,还有农民工工资支付监控制度、企业工资支付信用制度等。如果企业拖欠农民工工资,事先、事中或事后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有的要受到相当严重的处罚。

篇2

一个人的成功并不是偶然,是需要不懈努力得来的,同样也需要方法,总要有个过程。就像要有桥或船才能到达彼岸。

办法总比困难多。一个困难就可以有几个变法来解决,有时需要我们去选择一个更好、更快捷的方法。但是有时的问题未必很快找到正确的办法,不过可以变通。就像文章的作者一样:在时装展要开幕时,却没有了缝纫姑娘,可以说十分棘手,但一变通又成了更与众不同,更别出心裁的一道“风景”。

除了事业是这样,平常的生活也一样,学习也一样,就拿学语文来说。老师曾说语文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关键要看哪个答案妙。一道题目,答案多种多样,为什么有人失分,有人得分呢?因为答案的角度不同,给人感觉就不同,这样就分出了高下。

在身边,我们可以发现,如果要到一所学校,至少都有两条路可以走。去一个广场,周围四通八达,以广场为出发点,可以去很多地方。这也说明了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

现在的数学知识会牵涉到很多,数学习题里的有些题目练的就是思维、方法,题目的答案需要自己想办法解。有时妈妈总是用自己初中、高中的知识来跟我讲解,我不懂。可我用自己现阶段学习的知识,一步一步来,就解出来了。这同样说明了办法比困难多。从通往广场的路不止一条,引申的各个方面,让我悟出了一个新的道理:困难、问题是固定的,是死的,而办法、方法却是多样、活的

篇3

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是最基本的担当;在改革发展中迎难而上,是有勇气的担当;在面对失败时不屈不挠,是有魄力的担当。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公文写作关于“责任担当”的排比句,欢迎大家阅读。

 

 

本期主题:责任担当

1.敢担当者必有勇,勇要勇于前进、勇于尽责;能担当者必有谋,谋要谋划发展、谋划工作;善担当者必有为,为要为在务实、为在苦干。

2.该办的事坚决办,绝不能拖;能办的事马上办,绝不能等;难办的事想办法办,绝不能退;需要协调的事合力办,绝不能推。

3.不能隔空喊话不落地,反对隔岸观火不协同,防止隔靴搔痒不见效,杜绝隔年黄历不创新。

4.在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是最基本的担当;在改革发展中迎难而上,是有勇气的担当;在面对失败时不屈不挠,是有魄力的担当。

5.乐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先忧后乐的思想情怀,敢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迎难而上的责任意识,善于担当体现的是一种有勇有谋的能力素质。

6.既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闯劲,又有持续攻坚、百折不挠的韧劲;既有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勇气,又有善于创新、科学进取的精神。

7.该做的事,不管困难再多,殚精竭虑也要干;该负的责,不管功成在谁,抛开名利也要担;该破的障,不管风险再大,开路架桥也要上。

8.以历史的大视野来读懂责任,以时代的新标尺来认清责任,以人民的新期待来强化责任。

9.以大格局体现担当的“宽度”,以大境界提升担当的“高度” ,以大情怀涵养担当的“深度”。

10.义无反顾的逆行者,临危赴险的奋勇者,带头冲锋的引领者,坚持一线的执着者。

11.练就开拓创新、务实高效的担当能力,培养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担当决心。

12.敢于担当而不回避推诿,勤于担当而不消极懈怠,善于担当而不庸碌无为。

13.在坚定信心中狠抓落实,在奋勇争先中攻坚克难,在强化责任中护航发展。

14.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不能只想揽权不想担责,不能只想出彩不想出力。

15.关键时刻能不能扛住、困难面前能不能挺住、机遇面前能不能抓住。

16.多些攻坚克难、攻城拔寨的勇气,少些畏首畏尾、患得患失的顾虑。

17.面对非常之事,拿出非常之举,勇担非常之责,力求非常之效。

18.不能有风险不沾边,不能有问题不沾身,不能有矛盾不沾手。

19.勇于挑最重的担子,敢于啃最硬的骨头,善于接最烫手的山芋。

20.用奋斗拼搏诠释无悔的青春,用责任担当激昂生命的力量。

21.在使命面前挺得出,在压力面前顶得住,在困难面前冲得上。

22.再重的担子也敢挑,再难的道路也能走,再苦的活计也要干。

23.困难再大,大不过人的意志;挑战再多,多不过人的智慧。

24.接“最烫手的山芋”,啃“最硬的骨头”,攻“最坚固的堡垒”。

25.到风险挑战第一线化解矛盾,到重大任务最前沿接受考验。

26.咬定青山不放松,久久为功不走神,不达目的不罢休。

27.该做的事顶着压力也要做,该担的责冒着风险也要担。

28.以过硬担当创造过硬成果,以非凡之力成就非凡之功。

29.把职务当使命,把工作当责任,把岗位当战位。

30.采取超常之计,拿出超常之举,使出超常之力。

31.责任扛在肩上,任务抓在手上,勇毅铆在心上。

32.啃硬骨头要有硬牙齿,打攻坚战要有硬作风。

33.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有志者自有千方百计。

34.字典里无“困难”之字,口头上无“障碍”之语。

35.决心够不够,信心足不足,劲头狠不狠。

36.当好守门人,种好责任田,守好主阵地。

37.做难事必有所得,挑难事必有作为。

38.事业是干出来的,成绩是拼出来的。

39.畏难不前事竞难,迎难而上无难事。

篇4

我把想法告诉了爸爸,他高兴地鼓励我:“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一起做好吗?”有爸爸作后盾,我有了发明的勇气。

一、设计原理

通过异步全自动气控,给汽车排气转接管注入2.5至3个标准大气压的气体后浸入水中进行气密性检测。

二、制作过程

我和爸爸认真分析后,决定设计制作一个可以让排气转接管密闭的全气动平台,在其两端各设计一个密封胶块,其中一个随异步气缸活动,另一个固定。从固定端的一侧向内注入2.5至3个标准大气压,异步气缸实现气动移位,以方便安放与取出。最终全套装置入水进行气密性检测。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在制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不少问题。

问题1:最初制作时采取单鞍放置,排气转接管不能水平固定,出现上下摆动的现象。

解决办法:设计制作左右双鞍,放置排气转接管时就能水平固定。

问题2:原来打算在左右双鞍各设计四个孔,以加强检测时的稳定性,但检前安放与检后取出均不方便,降低了检测速度。

解决办法:在左右双鞍两侧设计两个梯形鞍,方便检前安放与检后取出。

问题3:排气转接管左、右端密封不严。

解决办法:增设橡胶垫,调整凹槽取向。

问题4:最初设计在左鞍安置一个单向气缸,结果取出时不能自动归位。

解决办法:在左鞍安置一个有双向异步气道的活塞气缸,检测前实施左气道进气,气缸内活塞右移,紧压待检气管;检测后右气道进气,气缸内活塞左移,从而实现待检气管无障碍取出。

问题5:在整机调试过程中,由于底盘不透明,操作人员无法精准定位,出现切割不准的情况。

解决办法:在底盘前制作一个反光镜,使可视效果大为改观;为了使之更具有科技含量和更广阔的操作视野,安装了可视成像系统。

三、作品完善

1.安装360°气动旋转平台,让平台不出水面就能定位虚焊点和沙漏口。

篇5

记得刚来幼儿园时,我还不能自如的将学校里学到的教学法应用到实际教学活动中来,我的带教老师――张莹老师,在我每次写好的教案里逐字逐句的给我修改,帮助我理清思路,那时她的孩子还不满一岁,她不惜牺牲陪孩子的时间帮助我,使我很快能够从学生的角色转变为一名合格的幼儿园老师,是她让我迈开了新生命艰难的第一步。

在我新生命的历程中,我要提到的另一位恩师就是王侠老师,是她让我学会了宽容、赏识、接纳和自信的面对挑战,“办法总比困难多”,每每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我的耳边总是回想着王侠老师的这句话,这句话激励我走过了人生的低谷,让我在当保育员时也不放弃自己的追求,让我在初任班主任工作时,因为协调不好工作哭鼻子时能鼓起勇气去面对,让我在兼任年级组长时充满了挑战的勇气,因为我始终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记得刚开始当班主任时,班里有位家长对我们的工作有一些小小的误会,情绪非常激动,对一个刚走上班主任岗位的新兵来说,那是一次对毅力和智慧的挑战,时任保教主任的刘丽华老师兼任我们班的美术指导老师,她拍拍我的肩膀说:“没事!蔺,我陪你一起去!”家访的路上,她不断地给我分析家长的心理,对家长可能提出的种种问题一一做出应对的方法,并教我以一颗包容的心面对家长的可能出现的刁难,换位思考,那天晚上的家访进行的异常顺利,也是从这一天开始,我学会了冷静的面对家长,用包容的心与家长沟通,用换位思考的方法理解家长的心理,使我做家长工作的方法越来越多,家长工作也越做越好。

篇6

当前不少基层领导干部都跟你一样遇到了一些烦恼:现在的群众似乎变“刁”了,诉求越来越不可预料,工作越来越难做了。

其实群众不是变“刁”了,而是整体素质在提高。作为干部,我觉得一定要借用民间的智慧,用群众的办法来办好群众的事。

我举一个真实的案例吧。

去年12月,我在县委群工部值班时,来了一位中年妇女,一进门便扯起了大嗓门:“我对村里的低保有意见。人家房子起得大栋大栋的,穿金戴银,凭啥子还要给她吃低保?”

同事拉着我的衣角轻声说:“她就是某镇出了名的‘上访游击队长’李某。”据说她上访已有十年,而且每次进城来都要坐三四个小时的车,美美睡上一觉后,第二天容光焕发地到办“扯皮”。

“那你认为哪些人该吃低保,又怎样评呢?”我轻言细语地问。

“你们不是有条条款款吗,问我这个小老百姓有什么用?”到底是“资深”上访户,说出来的话还蛮有理。

“你对镇上村上没得意见就不得找我们了,今天我们就坐下来听你的理有好长嘛。”我不急不火。

“喊我说我就说,我们乡里乡亲的,哪家屋里怎么样不晓得?该吃的不该吃的,把大家喊起来评一评不就结了?摸底前神不知鬼不觉的,到头了就整张纸把张三李四的名字写上去,板上钉钉,这叫什么透明公开嘛。哪怕那些人该吃,没经过村民集体讨论,大家心里有想法也正常,谁来保证当干部的不偏心?”

我仔细一听,真还不是无理取闹。

听完她的诉求后,我让她先回家消消气。接着,我把群众对低保的意见通报给镇领导。当天,李某所在的村作出决定,原来张榜公布的低保初评名单作废,晚上开夜会由村民代表重新评。

在会上,大家充分发表意见,很快就评出了低保初选名单。第二天,“游击队长”打电话给我说:“这就对了嘛,虽然名单变化不大,但总得要我们表个态嘛。”

这之后,她前后判若两人,不仅不上访了,还积极帮助村社干部宣传万元增收工程。镇里的一些干部也得到启发:以前跟她打交道不是吵就是闹,多认为她是在胡搅蛮缠,其实大家冷静后想一想,还真发现她说得有理。

现在,该村成为“乐和家园”试点村,李某被推举为“乐和协会”的代表,成为致富带头人。劳动之余,她还带领大家唱红歌、跳坝坝舞。十年的“告状村”帽子被摘掉,短短半年间就接待了30多批次前去取经的客人。

其实在农村基层,像李某这样爱闹的人真不少。她的转变启示我们:民间有良方,关键在发现,我们要善于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

依靠群众一直是我们党的重要法宝,但是,目前一些党员干部并没有重视、用好这个法宝,有的人甚至认为法宝已经过时、失效。有这种错误认识的干部,自然就超然于群众之上,不调查研究就拍脑袋决策,不听群众意见就一厢情愿执政,这样做当然不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善于用群众的办法解决群众的问题,一定要善于借鉴民间的智慧,这是我们工作学习取之不尽的“活水”。近年来,巫溪县委在创新社会管理方面逐渐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办法,其精髓就是:用共同的梦想凝聚人心,用矛盾转换的方法推动工作,以互动参与的方式实现整合,用群众的办法治理社会,用网格化组织覆盖城乡,要求干部要懂群众的心、能说群众的话。

创新群众工作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面临的难题也会不断出现,但只要我们增强群众观念,能俯得下身子,努力去打开群众的心锁,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巫溪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巫溪县委群工部常务副部长

篇7

注意转移法

情景:孩子非常任性地要做不该做的事,大人非要阻拦不可,但说也不听,打也不成,一个要干,一个要拦,相持不下,局面尴尬。

方法:如果恰在此时推门进来一个生人,或发生一件新奇的事,孩子会立刻被吸引过去,刚才要干的事不禁而止,孩子就是这样,注意力极容易被吸引转移到其他方面去。所以,可以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在他要出现过错行为时,用足够吸引他的东西使他的注意转移过来,以避免过错行为的发生。孩子越小,这个法儿越灵。比方说,您发现3岁的儿子又跟邻居的同伴“发坏”,可以用惊奇的语调说:“哟!这是怎么回事?快来看!”这样把孩子的注意转移过来,就减少了重复过错行为的机会,免得他形成不良的习惯。因为任何习惯都是一再重复的结果。这个办法越是在行为刚露苗头时越管用。

精力疏导法

情景:父母知道孩子爱淘气闲不住,于是四处设防八面禁止,却总是忘记该让孩子干点什么。结果呢?常是禁而不止防不胜防。

方法:孩子有使不完的精力,“闲不住”是孩子的本性。他总要干点什么。这正像水总要流一样。比如,让孩子玩积木,看画册,骑小车,捉虫,挖土,捉迷藏,摸瞎瞎,猜谜语,听故事,一天到晚闲不住,“忙”得很。精力都用在这上头,过错行为也就不禁自止。这是高招儿。自然,这就要家长多费点心,但总比孩子过错行为成了毛病再管教更省心。如同养生一样,平常花点心思注意健康,总比闹出病来再去治合算。省心跟费心也有个辩证法。

自我强化法

情景:常常有孩子面对饭桌不好好吃饭,一边是妈妈在哄劝,一边是爸爸在责骂,可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

方法:孩子的过错行为所导致的结果,对自己也有强化作用,结果令人满意是正强化,孩子就会继续这一行为;结果令人痛苦是负强化,孩子就自发地改变这一行为。这可以叫“自我强化”。比如面对不好好吃饭的孩子,最好是且不管他,吃完饭立即收拾饭桌。不用多久孩子会说:肚子饿,想吃东西了。这时您不能就给他吃,饿一饿是饿不坏的。遗憾的是,在孩子还没有体验到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后果之前,大人往往先沉不住气了。于是孩子失掉了“学习”该怎样做的机会。看来,父母有时“狠狠”心,对孩子是一种更深沉的爱。

反面练习法

情景:孩子模仿了不分场合抠鼻孔的习惯,无意之间一再表现出来。家长总是劝阻,可效果却很不明显。

方法:孩子有的过错行为如果已成习惯,往往会在无意之间发生。为了矫正,有时可以不但不阻止过错行为,而且反过来有意让孩子重复“练习”过错行为。“练习”的结果是,原来无意的行为得到矫正。可以命令他:“去,再这样做一遍!真的,再做一遍。”您会看到,经这样一“练”,习以为常的不文明的习惯动作反倒可能“练”没了。

小帖士:

上面几种矫正孩子过错行为的方法,如果结合使用效果会更好。除此,您还需注意几个“不要”。

一不要当面学说孩子的过错行为。有些家长常说这样的话:“这孩子可不听话了”“我这孙子可会骂人了”。跟旁人学说这些时,孩子就在身边。孩子的坏毛病有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

二不要收买孩子。“别打架,好好玩,回来给你买点心吃”“不淘气就给你买雪糕”,这就是收买孩子。收买的结果是,把孩子不做坏事而做好事的动机由内在的变成外在的,而外在的动机总比内在动机力量小,所以过错行为容易照常发生。因此,即使可以对孩子物质奖励,也应放在事后。

三不要使用没有准性的“章程”。比如同样的侵犯行为,昨天受到您的惩罚,今天您却面带笑容不无亲切地说一声:“真坏!”这就是没有准性的章程。它仿佛交通信号灯今天红灯停绿灯行明天绿灯停红灯行一样危险。

篇8

这样的情形其实不只在新生中发生,有时候,也会出现在我们人生的某个时候。因为,人在奔跑行走时,很容易忘记那决定光明的“开关”,宁可在黑暗中“等、靠、要”,也不愿自己尝试着去寻找“开关”,给自己带来光明和希望。其实,让梦想照进现实,很关键的一步,就是打开那个成长的“开关”。

相信有“开关”。学习有法,成长有道。我们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是常态,因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通过解决问题来实现的。办法总比困难多,这告诉我们,人生没有绝境,只有绝望的人。大学生在遭遇挫折、面对失败时,不应丧失信心,甚至颓废、放纵自己,而应该相信问题一定有办法解决。只要我们相信有那么一个“开关”可以解决问题,我们所遇到的问题就一定能迎刃而解。

善于找到“开关”。没有谁喜欢黑暗,只是有人懒于寻找带来光明的“开关”而已,就像2013级的同学们宁可站在黑暗中等候一样。其实,仅仅相信有“开关”能带来光明还不够,还需要自己去摸索和思考“开关”的位置。这要求我们善于去思考、观察和咨询,也就是要自己做出尝试和探索。例如:为什么有课的教室不开门?如果要开门、开灯应该去找谁?事实上,这反映出一个人学习生活的主动性和主人翁姿态。如果上课的学生有人去想这些问题,然后尝试着去找“开关”,我想他们就不会在教室外站半个多小时了。所以,大学生若要成长成才,就一定要善于寻找“开关”,而不是“等、靠、要”,或者期待着别人去做这件事。

勇于打开“开关”。我拿钥匙开门后,很多学生直接挤进了漆黑的教室,而没有学生想应该快点打门口处的开关。我害怕他们摔倒,为了便于他们进入教室,只好自己去打开灯。这有点类似于有些学生只是习惯性地去上课而从来不为上课做准备,只是习惯性地去接受关心而常常忘记去关心别人一样,不善于去利用条件和创造条件,不善于去发现资源和利用资源。即便知道开关的位置,他们也习惯性地认为别人会去打开,或者说,上课只是听课,上课就是等着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有时候,我常想,如若学生不预习课程,不自知自学,那么老师的传道授业效果一定不好,因为解惑压根没有惑可解。因为没有对话的教学是失败的,没有互动的教学是无效的,我建议大学生一定要勇于打开“开关”,进入大学就要自主自觉地学习进步,为自己的光明前程,为自己的未来找到方法和途径。

其实,一开一关之间,关乎光明与黑暗,决定的是心态和事态,决定的是人生的成败。人生“开关”一开则百开,一关则万事堵塞。在求学求知、成长成才的路上,我们要善于找方法、找光源。当你情绪低落时,要想办法找到“开关”,打开心扉,敞开心窗;当你学业低迷时,要想办法找到“开关”,寻求学习之法,调整学习策略,形成有效学习;当你处于人生迷途时,要找到“开关”,找到光源,点燃青春的激情,绽放青春的梦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终打开人生的“总开关”,让阳光照进心田,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筑梦、逐梦、圆梦路上,我们千万别忘记那决定光明的“开关”。

篇9

一、坚定信心,树立学习目标

人活着要有目标,人生失去了目标就失去了航向。同样学习英语也要有明确的方向。没有方向,就会盲目学习,动力自然不足。根据不同学习阶段及自身能力确立一个“跳一跳就能够得着”的比较长远的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学习动力,有了责任感、紧迫感及努力方向。另外还要学会确定每节课的学习小目标,这样一开始上课,就会受到目标任务的激励,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才能集中注意力,专心致志地去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效率。课外也要给自己定一个目标,比如多长时间背多少单词、做多少习题、读多少课文等等。有了目标,持之以恒地去做,逐渐就会有效果

二、学以致用是提高英语的最佳方法

语言既是教会的,同时又是在使用中学会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老师教了知识点,同学就应该配合老师课后多使用学过的英语。我们往往在课堂内学了英语,下了课谁也不说英语,没有语言环境是我们学习英语的最大困难。交际能力只能在交际中得到最有效的培养。一个优秀的语言学习者应具有强烈的语言交际欲望,应力争语言训练的各种机会。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使用学过的英语,不应怕说错而被别人讥笑。多说多练,学以致用,自然就会逐渐减少错误。另外,我觉得学唱几首英文歌曲也是不错的办法。在歌唱的过程中感受英语发音,音节的变化也是一种自我提升。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有了兴趣,没由学不好的科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让课前预习成为一个习惯

我很注重强调让学生预习。预习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为日后的独立学习打下基础,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抓主旨大意、抓主要信息、依据上下文猜测词义的能力,也可以培养分析综合及归纳概括、自己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等能力。预习就好像“火力侦察”,可以扫清词汇障碍,还可以发现疑难问题,引起思考,一方面可促使学习者自己查阅有关资料、查阅字典,另一方面可减少听课的盲目性,增强听课效果。另外学生有了预习,在老师讲课时,遇到了与他想法一致的知识点,他就会感觉到共鸣,有了心灵的满足感,会更加用心地听课。课堂效率高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会提升。

四、专心上课,尽量记住课内知识

我们身边没有很好的英语环境,因此,我觉得课堂是学习英语的主战场,不要课内流失课外补,丢了西瓜拣芝麻,那就划不来了。因此,上课时应高度集中注意力,按照制订的学习目标,尽量做到五到,即心、眼、耳、口、手同时到位。这样立体的记忆方式会增强瞬间记忆能力,强化“有意注意”。尽量争取在课内有目标、有意识地去识记该课的生词、短语、句型、重点句子。这样在随堂练习中就会很容易做出习题,学生就会有踏实感、成功感,进而激发动机,提高兴趣,更有信心地去继续今后的学习。

五、养成课堂记笔记的习惯

课内养成记笔记的习惯可以帮助集中注意力,理顺思路,增进记忆,锻炼分析归纳、综合概括以及快速反应能力。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堂上记下主要的短语、句型和语法知识,这样为日后复习提供一个复习记忆纲要。要学好英语离不开泛读。进行课外阅读时也应扼要记些笔记,做些索引、摘录等,这对加深理解、巩固、积累知识,培养学习能力大有好处。我们观察身边英语学习好的同学,没有一个不记笔记的,让记笔记成为我们学习的习惯吧!

六、要及时、阶段性、科学地进行复习

篇10

自学,顾名思义,要靠自己学。但在学习中常会碰到一些自己无法解决的难题,需要向老师求教。很多自学者都为找不到可以求教的老师而苦恼。我在自学中也遇到过这个矛盾,但经过几年的实践、摸索,我还是找到了一些可行的办法,解决了这个困难。

自学的同伴可以成为老师。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孔子学问那么高,还提出“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使我很受启发。我开始注意了解周围的同志,发现很多青年在自学。有句古语说得好:独学无友,则孤陋寡闻。我想,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就可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弥补没有老师的不足。于是,我和几个爱学习的青年组成了学习小组,下班后,大家常在一起学习知识,讨论问题,交流体会,切磋方法。组员中,水平有比我高的,也有比我低的,但都对我的学习有帮助。有一位是清华大学的毕业生,物理和数学的底子都很扎实,他对我们很关心,要求也很严,我在他的热情帮助下,学会了机械制图,攻克了许多难题。还有两个基础较差的青年,他们求知心切,提出的问题常把我难倒。对他们提出的问题,我不是当作负担,而看作是一种促进。因为我可以带着这些问题深入研究,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自己也受到启发,获得新的知识。此外,我们之间还能互相监督,有的同志因贪看电影、电视太多而影响了学习,我们就一起批评帮助他,使坚持学习成为全组同志的自觉行动。

我觉得,这样自觉自愿地组织起来很有好处。我们之间互为师生,甲之长可补乙之短,乙之长又可补甲之短;你不会我会,我不会他会,即使大家都不会,但共同研究探讨,集思广益,办法总比一人多。我们学习中的许多问题就是这样解决的。

细心寻找,可以发现许多老师。为了寻找老师,我仔细了解了我父母的同学、同事和我的同学、同事的父母,以及一些技术人员、知识分子的情况,发现很多人都可以做我的老师。只要对我学习有帮助,我就不揣冒昧,不怕麻烦,千方百计地向他们求教,哪怕只能解决一个小问题,也决不放过机会。我厂情报室有一位英语本科毕业的同志。听说他的英语发音很准确,是较出色的翻译。我便大胆地登门求教,尽管我有些冒昧,他却欣然而耐心地帮助了我。多年来,他一直耐心地指引我,有时为我用英语讲故事,有时帮我练口语,甚至让我和他同住在一起,进行学习。我在他的帮助下,英语会话能力得到了提高。我们建立了很好的师生关系。我有个同事的父亲,是位精通数、理和英文的老工程师。我便将学习中的各种问题积攒起来,到他家去请教。这样,我又拜下了一位老师。偶然的机遇我也决不放过。一次,我到北京外文书店买书,无意中念了几句英语生词,一位老服务员立即过来纠正我的发音,他为我花了很长时间,终于改变了我早已习惯了的错误读法。以后,我常去那儿请教。我还利用出差的机会,在火车上、旅馆中,只要碰上有专长的人,就主动向他们请教一些疑难问题。有次在火车上,当我得知同座的是几位北大物理系的教师时,立即将学习中遇到的“电子排列”等问题向他们求教,得到了满意的解答。我还因工作认识了哈尔滨工业大学无线电系的几位老师,便记下了他们的地址、姓名,经常写信联系,解决了许多难题。

几年来的实践告诉我:老师不是没有,就怕不找。只要学而不倦,虚心请教,生活中处处有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