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短篇小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31 16:2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英语短篇小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首先,她会让我们的课堂更加活跃,比如,在上课之前,让每个人都有机会来上台分享自己的小故事,当然是用英语表达。而我,当然也上台表演,并且在那一次老师给我了一个很高的评价,并且给予了我一些小tips(小招),比如说我需要再加强稿子的熟练度,发音需要再改正,等等。
其次,我们上课会做一些互动,先让我们看一些小视频、短篇,譬如TED,然后让我们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想法,不但增大了我的胆量,还让我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让我获得了参与感与荣誉感。
此外,她作为一名老师,工作是教书育人,所以她对于育人方面很重视。有一次,我们上课讲到了价值观,于是她会分享之前作为学生的经历,让我们从中获益,融入到生活之中,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篇2
【关键词】图示理论;说;剧本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要求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其中八年级的四级目标明确指出,“能在所设日常交际情景中听懂对话和小故事。能就熟悉的生活话题交流信息和简单的意见。能读懂短篇故事。”如何让学生的所学到的英语活起来,能应用到生活中,有课堂走向课外,我尝试用图示理论来将两者有效结合,最终达到让我们的课堂真正的和谐高效起来。
一、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的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仍存在以下特点:
①教师在传统考试的应试教学模式下倾向对语法、词汇、单词记忆等知识的积聚,而忽略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致很多学生学的仍然是“哑巴英语”。②现阶段很多外语教师在中学课堂采用的口语教学还是很古老,如“口头问答”是外语教学中最传统的方法之一,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生命力,问答可以根据语言知识与结构的要求进行,如颜色、交通工具等练习可以通过一问一答进行操练,达到巩固语言知识的教学目的。
二、图式理论的概念
图示理论首先由皮亚杰提出。他认为,图示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人类心理活动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是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
三、图式理论让英语活起来,高效利用课堂
1.新知输入,构建语言图示
在我教授《新目标英语go for it》八年级上册的时候, 首先我是按照大纲要求给学生输入每个单元的重难点,并进行相关的讲解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单词、语法、习惯用语等语言知识,构建起语言图示。然后让学生做有关该单元主题的口头练习,练习包括设定环境让学生对话练习,学生连贯地叙述所听过或读过的材料。在学生复述的过程中,他们要将听到、看到和读到的知识和内容进行思考、加工,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达出来。
2.教授相关背景知识,构建内容图示
在系统的学习了每个单元的知识点后,我们还需要给学生输入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当代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i+1”的输入假设:只有在接受足够的“输入”,学生才有教好的“输出”。 在新课程的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技能,还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
3.自编自导,活学活用
在学完八上的四个单元后,语言图示,内容图示也都完备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进行自编自导,对语言的活学活用了。
鉴于国情,在学习英语时没有大量张口说的环境,我们就自设情景。首先按照学生的座位就近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八人,小组中选择一位组长,该组长将所学的前四个单元按照内容进行有效整合,设定人物为八人,场所按照需要内容发生变化,简单讲就是让学生提炼出脑海中的语言图示和内容图示编写英文剧本,可以根据本组内八名学生的掌握程度有意识的增减台词,争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同时有勇气大声的说。
以下为其中一组的剧本(节选):
The phone is ringing……
Dave: Hello, this is Dave.
Aunt: Hi, Dave. This is Tina.
Dave: Oh, aunt. What’s up?
Aunt: I want to take a vacation with your uncle this summer holiday. But , you know , your cousin Anna is too young. I can’t take her. So , if you are free , please come and babysit Anna . Ok?
Dave: Ummm……Sure . When are you taking a vacation?
Aunt:On June 17th.
Dave: Opse, I’m going to your home on June 16th.
Aunt:Ok. Thank you.
……
Summer holiday is coming……
Mother: Hey, Dave 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his summer holiday?
Dave: I’m going to babysit my cousin, Anna.
Mother: Anna? Can you?
Dave: Sure!
Mother: Oh? Hahahahahahaha! It’s difficult to babysit kids.
Dave: I know!
Mother: Ok. Ok. So, when are you leaving for your aunt’s home?
Dave: On June 16th.
Mother: Ok. Have a good time. And……Good luck!
。。。。。。
(In the shop)
Salesman: Can I help you?
Dave: Yes, please. She wants to buy a dress. But I can’t choose a good one for her.
Salesman: Oh~ Girl,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Anna: En…… That pink one.
(After a long time……)
Anna: Dave, I’m not faaling(feeling) very well.
Dave: What’s the matter?
Anna: I have a stomachache.
Dave: That’s too bad! Oh! The fried chicken!! It must be very unhealthy!
Anna: Oh~~~~~~
Dave: Hey, how do we get to the hospital?
Salesman: Oh, first go straight and turn left. Then you can see a bus stop. Take the NO.33 bus. Then you can see a hospital.
Dave: Thanks a lot. (Run out of the shop)
……
这个剧本基本上包括了我们四个单元的重点句子,并且恰当的用在了生活当中。
我们的计分方法是:剧本切题10分,道具合景10分,表演自然10分,满分共30分。由于剧本定稿后,学生有一到两周的准备时间,所以每个学生,包括后进生,平时不太敢大声说英语的学生都进行了练习,在表演时虽有笑场,但也算是完成了个人角色的表演。
四、结束语
听说读写是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四项基本技能,图示理论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将四者有机结合起来。而将课堂中的说应用到生活中,走出课堂单一的教学,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真正的活起来。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 西班牙语专业 低年级 泛读教材 选择和使用
西班牙语在全球是仅次于英语和汉语的第三大语言,但长久以来在我国一直都定位为小语种,一般只在大学专业课或者二外课程中设置,开办的学校也非常有限。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对外联系和贸易活动的扩大和频繁,我国对西班牙语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呈现急剧增加。许多高校都新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
西班牙语教学在全国与同类其他语种相比是起步比较晚的,发展也比较缓慢。大多沿袭在国内最权威的北京外国语大学的教学体系。其中,基础课程中除了贯穿前后的精读课程外,就数泛读课程最重要了。在泛读的教学中,教材的选择和使用又至关重要。
国内西班牙语教学使用的教材主要有国内出版教材和国外原版教材两种。
一、国内出版教材
(一)《新编西班牙语课本》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外研社出版的《西班牙语阅读课本》基础上更新出版的2000年《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主要由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师选编,是市场上很长一段时间内唯一的一套泛读教材。这套教材因为和精读课程的教材《现代西班牙语》进度贴合,深受教师欢迎。
《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一共是四册。所有选编的文章都从国外原版教材或者书籍中摘取,保证了文章的原汁原味,而且每一册的难度设计都是梯度上升的,是配合精读教材的补充读物,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阅读能力,扩充词汇量。课本的编写人还给每篇文章附上了生词的中文解释,降低了阅读的难度,减少了查阅字典的时间。
这套教材虽然是早前《西班牙语阅读课本》的更新,但十年的使用周期,还是让一代新过一代的学生觉得其中的文章稍微乏味或者古旧了一点。所以这套教材现在更适合作为学生课外的读物,定期布置、定期抽查,然后在课堂上花少量的时间给学生解答其中的语言难点。
(二)《西班牙语阅读教程》
《西班牙语阅读教程》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由上海外国语大学牵头,联合几所知名高校的老师一同编写,经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计划出版四册,截止到2010年8月已出版前三册。
这套教材在很多方面都作了改善和扩充。首先,每本教材的体例都非常的清晰,每册十八个单元,刚好用于一个学期。每个单元都设三篇文章,三篇文章对阅读要求都作了不同的要求,在《编写说明》中对如何使用作了详细的说明。其次,这套教材不再是简单的文章和材料的选取,增加了主题的设计和课后练习的内容。最后,对于文章中出现的疑难句型进行了解释,文章中的生词也采用了西语解释,更有利于学生准确掌握生词的意思。
通过这样的编写和设计,泛读课本从简单的阅读材料的集合变成完整的有教学主题、教学内容和教学检测的系统体系。而且,本套书籍没有提供答案,虽然对于老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也确实杜绝了学生不劳而获的侥幸心理。另外,课后习题的设计紧贴全国西班牙语专业四级考试的题型,也可以在资源极度匮乏的大环境下,提供给学生一些练习,可以更好地提高相应的应试技巧。
二、国外原版教材
(一)ANAYA出版的阅读读本
一般使用比较多的是ANAYA出版的一套经典作品缩写改编的系列图书。这套书籍一共分为初级、中极和高级,分别以黄、红、绿三色区分。主要以篇幅长短、词量多少来分等级。一本书即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每个故事后面有一些问题。书后还附有词汇表和问题答案。这套书籍主要选取西班牙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小赖子》、《熙德之歌》、《堂・吉诃德》、《三脚帽》、《玻璃硕士》等之类的名著改编,而且书前都有作品作者的一些简单介绍。这可以让学生对这些作品和作家有初步的了解,为将来他们阅读原作打好基础。这些书籍在近几年的新版中都附带朗读的CD,即是有声书的形式。所以,阅读之余,还可以让学生做听力练习。
(二)SGEL出版的阅读课本
SGEL出版的阅读课本种类繁多,可以满足各种不同需要。
《新西班牙语故事》(Nuevas narraciones espa?olas)是一套让阅读变得很轻松的一套丛书,一共是四本,也分初、中、高、特级。丛书全都围绕一个叫托维斯(Tobías)主人公展开,每本包含五十个小故事,短小精悍,趣味无穷,有很典型的西班牙式的幽默。这套丛书出版较新,其中有一些非常实用地道的西班牙表达方式。每篇文章后也有一些词组句型的西语解释,还有一些设计的问题,但最有意义的是从文章延伸出的可供学生讨论的话题。
这套丛书,或者让学生课外阅读,课堂上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或者老师在课堂上朗读这些文章并提问,以听力理解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理解的情况。最后,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书后的话题。这样的使用,可以让学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同步得到训练和发展。
《短篇阅读故事》(Historias breves para leer),这套书有初级、中级和高级三本,故事比《新西班牙语故事》中的略长,每篇大概有1500个词,但都比较简单。适合在大一下和大二上使用,而且因为篇后有很多关于语法、词法的练习,这套书籍适合做课堂上的快速阅读练习。
除了以上的两套丛书外,SGEL还有许多专为学习西班牙语的外国人设计的消遣类的阅读书籍,都是一些侦探类的小故事,也可以推荐给学生在课外使用。
以上主要罗列分析了国内外现有的可以利用的泛读课教材,但这些大多仅适合在课堂上使用。泛读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充学生的知识量和词汇量,而这样仅仅通过每周两三页的阅读量是达不到目的的。所以,课外的大阅读量是必需的。随着网络的普及,阅读资源的收集虽然简单很多,但是资料的筛选尤其重要,这其中教师需要承担主要的责任。
三、低年级学生的阅读资料的选择和使用
低年级的学生,因词汇量有限,语法结构还不健全,所以适合的原文读物并不是那么多。一般来说,有以下几种选择。
(一)国外的儿童读物
从语言本身来说,这是最适合低年级学生的泛读读物。但是从内容上来说,有的时候会稍显幼稚。需要选择一些语言简单,但思想性丰富的作品。总结使用过的一些材料,有这些推荐:关于一个戴眼镜男生小马诺林(Manolito Gafotas)的系列故事,女作家埃尔维拉(Elvira Lindo)为这个人物一共创作了七本小说,这个系列都适合低年级的学生阅读,语言幽默,而且口语化。曾经获得过西班牙行星奖(Premio Planeta)和纳达尔奖(Premio Nadal)的女作家安娜・玛利亚(Ana María Matute)的儿童文学作品也比较适合二年级的学生阅读,虽然是讲述以儿童为主人公的小说,但其中刻画的却是孩子的残忍和无知,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其中如长篇《尤利西斯号的偷渡客》(El polizón del Ulises),短篇如《干枯的树枝》(La rama seca)等都是很好的浅易读物。
(二)从英文翻译的西语作品
因为是翻译作品,所以一般使用的词语也比较简单。从英文到西班牙语的翻译比从英文到中文的翻译保存了更多原文的风格,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初步体会一下翻译的奥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哈利・波特系列。有中文译文和电影的铺垫,可以让学生很快地融入到书籍中。
泛读课程在西班牙语的基础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课程。借用另外一种语言,打开另外一扇更大的门,直接了解更多的国外社会文化动态。不是单纯学习语言本身,而是以文化文学为载体来学习并提高外语水平。相信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都会从这样的阅读中受益匪浅。
参考文献:
[1]岑楚兰,蔡绍龙.新编西班牙语阅读课本[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陆经生.西班牙语阅读教程[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篇4
关键词:外语写作;思维模式;阅读;词组;构思
外语写作必须要掌握扎实的外语基础知识和语法,所以,国内的大学一般都会选择在大三开设外语写作课。否则,没有系统的学习外语语法和语言表达习惯,外语写作就无从谈起。如何使学生对外语写作产生兴趣,并养成每天坚持写外语日记的良好习惯,提高外语写作的能力,这是教师应该思索的问题。毕竟,写作也是一种能力的表达,是与人沟通的技能。
一、培养思维模式
提起写作,很多学生会感到棘手。因为写作要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如平时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对书籍的阅读,对自然知识的积累,等等,这都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表达。外语写作更要掌握必要的语法知识,足够的词汇量,以及文化差异,等等。这样在写作过程中才不会出现中文式外语、选词犹豫不决、不够精准、时态语态混乱、拼写错误等现象。因此,在掌握外语基础语法和知识的同时,培养自己的思维习惯也至关重要。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教会学生尽量用外语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外语时习惯用汉语的思维方式,在写作过程中会出现很多表达上的错误,习惯性地把听到的外语在脑海里先翻译成本国语言,再将其翻译成外语。培养学生用外语思维的方式,也需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掌握一定外语基础知识的同时,更要很好的应用,如用外语写小日记、读后感、旅游见闻、书信等,以提高自己的外语写作水平。也可在日常会话中多多用外语交流,建立该国语言的思维模式。
二、鼓励阅读
喜欢阅读的人一般写作也很好,可见阅读与写作密不可分。阅读与旅行同样都可以扩大视野。所以,在有了一定的外语基础后,可以建议学生多读一些外文原著,如童话故事、经典散文集、优秀作文等,以培养外语思维和语法的运用。读外文原著时要注意有选择的阅读,即人们常说的读好书,要先看评论家对书的推荐和评价,进而优则选;从好的文章中汲取精华,并进行归纳和总结;对感兴趣的书籍,还可在读完一本原著后自己再搜集相关资料,拓展视野,在不同的领域内进行比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运用语言的能力。
同时,多读书也是收集资料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办法。让学生读与外语专业相关的原著,还要读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还可让其把有趣的外语经典小故事进行改编,或者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想象力特别丰富,不但可根据课文编排课本剧,还可改编成连续剧。校内也可定期举办一些改编的课本剧小品大赛,好的作品可以推荐到市里进行比赛。
教师指导学生在读书时要研究书的内容,留心观察生活中的细节,多用外语对话;让其明白经常用外语与自己进行内心对话,能提高其思维的敏锐度,拓展思想的广度与深度,这样在写作的时候也不会苦于没有素材。
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培养语感,让其从精读到泛读,不断扩大词汇量,拓展阅读种类。学生只有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才会对外语越来越感兴趣;在阅读的同时要学会记笔记,对不懂的单词和短语要动手查字典并练习使用;对喜欢的段落文章进行背诵,增强自己的语感。
三、词组训练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尤其对外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最好选择利用词组进行训练的模式。掌握外语词汇是学习外语的基础,在掌握了一定的语法知识后,怎样把这些词组穿插起来,表达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和自己内心的想法,还需运用词组训练,连词成句。对于学生来说,简单的背诵单词,并不能提高外语能力,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该单词的使用方法。所以,教师应建议学生不要单独地背诵单词,要背诵短语或句子,或者背诵短篇文章,从而掌握该单词的用法,也就是说把词汇放在句子或文章的环境下记忆更为有效。这样不但可以知道词汇的用法,还能更好地了解语言语境;也可试着造句,进行分类归纳,如表达风和日丽、喜怒哀乐、自强不息的词汇等,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写作水平。
教师要结合以前学过的内容,把单词组合成词组,对于这类练习要从基础抓起,反复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轻松掌握单词的使用方法;对于连词成句的训练,可以在词组练习的基础上,给学生指定单词,让学生轻松自如的搭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这也是培养写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对于这类训练,要尽量提供学生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的词语,连词成句、反复训练,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日常教学中常常会遇到,有的学生对从没遇到过的情况不知如何造句,这时就要鼓励学生想象这一场景,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词汇运用的能力。
四、写前构思
此环节和前面说到的鼓励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密不可分。通过大量阅读可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在给出规定题目后,有助于学生在动笔之前打腹稿。教师可在写作课前,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其各抒己见,帮助学生找出重点。在外语学习过程中,往往有很多学生苦于不会写作文。所以每次在设定好题目后,都要让学生对题目进行描述,即对该题目的看法,提高其参与的积极性;然后让学生把自己表达的观点写出来,培养连词成句的能力。
让学生表述,不但可以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相互借鉴,交换意见,学生间也可以相互指出问题。对于难懂的语法点,教师可以详细讲解,以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出现大范围的错误或者文不对题的现象。很多学生在听取了别人的表述后,觉得豁然开朗,下笔有神。特别是写作没有信心的学生,会从中借鉴他人的写作方法和构思模式,培养学生在写作方面的能力。教师也可根据指定题目给出固定的几个句式,让学生进行训练,并要求把这几个句式运用到文章里,从而也加深了对该语法的理解和知识的巩固。
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在写作前的构思?平日里,教师要提醒学生多多搜集材料、养成多读书的良好习惯,对学习过和阅读过的文章要进行背诵或者整理;让其把自己喜欢的词语、段落进行归纳;有效利用学校的图书馆,拓宽视野,获得写作的灵感。
总之,提高写作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要结合现实生活的实际需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写作引导。正视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错误,查找原因,研究对策,使学生敢于练笔,勤于练笔,进而提高其外语写作能力和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清华.外语写作形成形评估的后效研究[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
[2]李泰先.浅析培养大学生语感能力在提高大学英语写作中的作用 [J].都市家教月刊,2012(7).
篇5
一、 阅读教学任务的设计要求
在设计阅读教学任务时,教师应把课文作为一个整体。基于这一思路,笔者将阅读教学任务设计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 阅读教学前任务
2. 阅读教学中任务
3. 阅读教学后任务
二、 阅读教学前的任务设计
阅读教学前任务设计旨在激活学生已有的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相关文化知识,并预测阅读材料的内容和结构,为阅读教学做好铺垫。为此,这一阶段就要尽可能选择学生熟悉的、了解的或感兴趣的内容,通过话题、提纲、图片、视频等形式引入阅读话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 设计开放性问题
教师可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让学生自由回答,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知识。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2 Reading—School life为例,教师可设计下面这个问题:Do you love our school? What do you often do at school? 引导学生讨论,启发学生根据自身体验回答。
2. 引导自由讨论
以《牛津初中英语》9A Unit 2 Reading—Colour and your moods 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下面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进自由讨论:What is your favourite colour? Do you know anything interesting about colours? How can they affect our moods and which colour i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S: I like blue best. Some colours make us feel calm and peaceful.
3. 预测课文内容
阅读教学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思考或讨论如下问题:
① Look at the title of the text, and guess what the text is about?
② What do you think the text is about?
③ Can you guess what happens?
标题往往与课文内容密切相关,所以笔者建议要培养学生通过标题预测课文内容的阅读策略。同时课文中的图片、图表、和文章的首段和尾段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内容。
三、 阅读教学中的任务设计
1. 略读(Skimming)
教师先提出略读目标,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然后学生快速阅读文章,通过浏览全文,了解每段大意,以达到对课文的表层理解。具体做法如下:
⑴标出各段落主题
指导学生发现每个段落的主题句。这一略读策略有助于学生区分每个段落主题和支持性细节。主题句是指概括段落大意的句子,它通常位于段首和段尾,有时也出现在段中。当然,有时段落中没有主题句,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标出关键词后再自己归纳。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略读,对课文大意进行总结和概括。文中有图表或副标题的,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它们可能提供的暗示。
2. 查读(Scanning)
查读主要是培养学生捕捉具体信息和重要信息的能力,以加深对课文细节的理解。因此教师应结合课文的不同体裁和结构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处理方式,让学生筛选和重组课文中的信息,并进行归纳与概括,以求进一步理解课文。
﹙1﹚导读型任务
这类任务旨在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并在文中寻找相关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明白不同体裁文章的特点。
(2)采访式任务
这类问题想让学生进一步关注文章内容,教师本人或者学生都可以作为记者根据课文内容设计系列问题,向作为被采访者的学生提问,从而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如阅读《牛津初中英语》7B Unit 4 Reading—The ghost in the park 后,教师可以采访扮作Mille的学生:What did you hear in the park? Were you afraid? What did Andy find in the park? Why did it sound like a ghost? Where is it now?
(3)排序式任务
教师可要求学生结合对课文的了解,把已经打乱顺序的内容,重新按照课文的行文顺序进行排列,从而理清故事情节;或是了解说明文的描述;或是理清议论文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3. 细读(Careful reading)
细读旨在对课文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进行进一步理解,在具体的语境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及运用,理解课文中不同的观点和态度以及作者意图,从而扩大理解的广度和深度。
(1)猜测词、句含义,提高阅读技巧
根据构词法、句法结构和上下文语境猜测词句含义,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上下文、同义词、反义词以及构词法等,对阅读中的生词等进行猜测。以《牛津初中英语》8B Unit2 Reading—Welcome to Hong Kong为例,文章中有这样一句:In Tomorrowland, we went to Space Mountain, one of the attractions there. 文章中的attractions可根据上下文以及构词法来猜测出它的意思为“吸引人的地方”。
(2)分析复杂句式,恰当理解句意
分析结构复杂的句式,是语法教学语境化、情景化的有效体现。学生通过句子分析,能更好地理解句意,进一步掌握英汉这两种语言在句子构成方面的异同点。对于文中的佳句,教师应带领学生欣赏,并要求学生会背,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提高他们的英语欣赏水平。
(3)培养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和探究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鼓励和引导他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四、 阅读教学后的任务设计
这一环节是对课文的主题、观念、语言特点等进行分析、评论的任务。在这一环节中,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交流各自的看法,使知识的学习升华到运用的高度。
1. 表明自己观点
《牛津初中英语》中每一单元的 Reading都是和单元话题密切相关的,每篇文章中包含一定的寓意,在了解课文内容后,学生往往会对课文中出现的人和事、作者的观点和态度作出评价,教师可设计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学生表明自己观点。
2. 开展辩论活动
开展“赞成或反对”的辩论活动即师生对课文中的有代表性的观点,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陈述理由。这项任务有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广阔性。以《牛津初中英语》9B Unit 1 Reading—Moving to Mars为例,先让学生自由选择正、反方,然后对未来是否搬到火星开展辩论,让学生们意识到保护环境和保护地球的重要性。
3. 组织角色表演
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课文内容分角色进行表演或改编。以《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6 Reading—The fashion show为例,课文中几个学生为了给希望工程筹集资金而举办了一场时装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可组织学生分角色表演,也可以对原文进行适当改编。部分学生上台表演,另一部分学生进行解说或者描述表演者的着装以及发型,教师适时、适当地进行点拨、评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巩固所学知识,并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爱心。
4. 改写课文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练习书面表达,可将一些较长的故事改写为一短篇,并将学生改写的小故事等进行小组交流,评选出最有创意的作品,以板报形式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以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5. 结合实际写学生自己
《牛津初中英语》的Reading联系社会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教师可引导学生课后联系课文写写自己,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能把所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加以灵活运用。例如《牛津初中英语》7A Unit 1 This is me, 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写写自己的姓名、年龄、居住地、外貌以及兴趣爱好。学生对这样的写作既感兴趣,又有东西可写,同时也锻炼了写作能力。
篇6
摘要:本文以汉语语音为研究方向,以偏误分析、中介语理论、语言对比分析理论、二语习得和认知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结合实践调查分析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学习声调时普遍出现的声调偏误问题类型及其成因,从声调教学顺序、半上调、单字到语流模式声调教学和声调关键点假设四个角度探索声调教学的方法。希望从中总结出一些普遍性的规律,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关键词:汉语声调;偏误分析;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52-0223-03
汉语声调是绝大多数汉语学习者掌握汉语语音的最大障碍。母语为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受其母语声调负迁移的影响表现不尽相同,母语为非声调语言的汉语学习者的声调偏误类型则大同小异。
本次实践调查研究的主体是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笔者选取了来自美国、英国、爱尔兰三个国家的30位留学生。他们由10名美国捷门棠孔子课堂的学生、10名英国在华留学生和10名爱尔兰都柏林孔子学院的学生组成。其中,男女各占一半,年龄在15岁到40岁之间。主要考察单字声调、双音节声调、语流音变(含上声和去声、轻声、语气助词“啊”的变调)以及语调。
一、单字声调
在单字调查中,单字声调的偏误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①阴平和去声的调型存在一定程度的相混。测试者在发去声时,起点过低,音高降不下来,发得与阴平比较接近。而在发阴平的时候,调值又比够高;②阳平起点过低,上升幅度不够高。在发阳平时,音高不直接上升,而是先下降再上升,发的是与半上声相同的低平调,容易被感知为上声;③上声折点时间靠后,前半部分缓慢,后半部分升速过快过高,音程偏短;上声起点过高,降不下来,又过于强调升的部分;④93%以上的测试者将每一声调测试的最后一个单字都读为去声,同时在有些停顿时间较长的单字上,他们易读为阳平,无意识地表现出自己对单字声调的肯定与怀疑。
二、双音节声调
调查发现,测试者双音节词“平调化”偏误是具有普遍性的。与第一部分调查对比发现,双音节词的偏误率明显高于单字的偏误率。英语音节组合的特点是平行+升调或降调,而大部分汉语音节组合声调不会受语调影响,仍读原调。英语母语者学习汉语声调时受英语双音节组合特点的影响,结合上述调值特点和中介音,以致他们说双音节词语时,声调趋于平调。
三、语流音变
首先,在汉语拼音方案和教材中,没有对声调的实际调型和调值进行标注,对“一”“不”一律标原调,部分教师也没有对上声及去声连续进行相关变调规则解释,在语流中做相应的句篇练习,诱发了此类全部读原声调的偏误。
其次,轻声调查中,二声和三声接轻声最难读对。虽然调查别标注了轻声,但是76.7%的测试者在读二声和三声+轻声时,都忽略了轻声的读法,将其读成单字原有的声调,或是因首字二声和三声的偏误而影响到后面音节的发音。如,测试者根据三声变调规则将“马虎”读为“má hǔ”,按原声调将“眼睛”读为“yǎn jīng”,将“什么”读为“shěn me”,二声不够高,与三声相混。根据调查得知,测试者对全上的调型掌握得不好,因此,造成了阳平和全上调型的混淆。测试者在读三声接轻声时较为明显,再加上上声后的实际调值大致为4,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英语母语的测试者高平调不够高,调值为3,达不到4,影响了三声的调型,而在读二声接轻声时,二声不够高,偏向低调的三声。
最后,由于在汉语拼音教学中,部分教师没有对语气助词“啊”的六种变化读音及声调进行特别标注并示例讲解,加之学生没有掌握“啊”的音变规律和要领,在调查中所有测试者毫无例外地把语气助词“啊”的六种变化读音全部发成了阴平“啊”的本音“ā”,且均没有连读。
四、语调
在调查中,学生在单字声调及发词、句末语调时,机械地按照句末字的字调发音,过于重视单字字调的发音,忽略了全句的语气,使句末语调显得生硬。90%的测试者都在母语语调的影响下错误地把去声当作重音来读,或把置于末尾的单字、词语或句子末尾的“啊”都作去声来读,而不是把音高从5降到1,从而进一步造成了语流中的语调偏误。
英语学习者的主要偏误存在于单字调阳平和上声,阴平和去声的混淆;受到英语双音节音高模式的影响双音节词易发成平调;轻声易读成原调,上声、去声易不变调或低不下去,升不上来;“一”“不”以及语气助词“啊”易一律发原调;在母语语调的影响下错误地把去声当作重音来读,造成了语流中的语调偏误。
五、声调教学策略
1.语言对比教学。桂明超认为,要排除母语的干扰,就必须进行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对比。教师应在教学中科学地运用比较教学法,把汉语与英语进行恰到好处地对比,归纳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和对应关系,避免学生因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偏误,从而将学习重点放在与英语不同或根本没有的知识上。
调查结果表明,测试者不仅出现了大量的中介音,而且在双音节词及语流音变测试中受英语语调影响较为明显。中英对比教学法可以分为教学前与教学中声调对比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应把汉语和英语语音系统作一初步比较,克服和避免教学上的盲目性,找到对症下药的方法和途径。第二阶段是声调对比法的关键环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比较中英发音的异同,针对高频偏误反复强化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声调的发音规律。对没有声调意识的英语学习者来说,首先让他们在词汇中感受语音的变化,然后再让他们习惯不同的高低升降变化以及掌握每一种变化对应不同语义的特征。对有声调意识的学生,通过对比使得他们清楚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异同,再充分利用语调和它相近的声调之间的关系,找到声调的调型。英语虽然没有词的声调变化,但却有语调的变化。如通过对比汉语单字与英语中pardon,yes,sorry,OK等带有语调并独立成句的单词,来逐步学习如何将在比较长的语言单位才能体现的高低曲折变化,迅速并且相对准确地转换到词甚至字上,从而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汉语的四个声调。
2.图示和感知辅助教学。汉语单字声调的准确发音是语篇表达流畅的前提,而调查中上声单字偏误率却高达62%。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基础的单字声调教学。调查显示,测试者的单字声调偏误类型主要集中在调域而不是调型上。教师教授四个声调时,应该按照赵元任的五度标音法的高低,在五线谱上书写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号,明确四声的调值调域。教师在直观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四声的详细讲解,明确每个声调的起点、转折点和终点,找准每个声调的发音关键点,同时指出调域的最高值是四声的起点,最低值是三声降落的终点,再分别加以举例示范。
声调取决于音高的变化,在生理上就表现为声带的松紧变化。发声时,声带肌肉的紧张程度决定声调的高低。教师可以让学生把手放在喉咙处感受声带的松紧变化。教师应加强学生的调域训练,从平调练习入手,先练习五度平调,然后再练习升降调,让学习者感受如何更好地控制声带在一个音节中的松紧变化。
在视觉和感知的多重刺激下,学生初步感知了声带的松紧变化方式,从而在反复的对话练习中进一步体会,培养正确的四声语感。在单字调教学时,我们还可以尝试利用感情结合声调来使学生更直接地体会汉语四声。如果把四个声调分别对应不同的感情,用带有感彩的发音强调,那么就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语言印象。如,第一声高又平,像对母亲亲切的呼唤声(妈);第二声上扬,好像没听懂对方说话时心里产生疑问或是对对方的话表示质疑(啊);第三声低降,类似表示许可或同意时的语气词(好),伴随点头的动作可帮助学生培养降调以及先降后升的意识;第四声高降,如同生气时发出的训斥(骂),短暂而急促。
以上这四种感情对无论母语是哪种语言的人来说都是熟悉的。教师在课堂上一定要做好发音示范以及情景联想的工作,通常来说感性的联想及小故事比单纯的知识点更能够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学生即使离开课堂,也可以根据感情记忆进行自我纠正。
3.兴趣文化贯穿语流教学。在语流声调教学时,教师可在学生间开展有效纠偏的课堂活动。如:短篇绕口令比赛(例如:妈妈骑马,马慢,妈妈骂马;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等)、词语/成语接龙游戏(例如:教师说出一个词语或成语,学生以所给词的最后一个字作为词首,组成一个新的词语或成语)以及传话游戏(例如:教师将写有字、词或句的纸条给第一位同学看,他必须记住纸条上的字、词或句,把它们依次向下传话。传的过程中,不能让其他同学听到。最后一名同学将听到的字、词或句大声报出并写在黑板上。教师展示纸条,大家看该字、词或句是否与纸条一致,并依次说出自己所听到的内容),等等。这样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能及时发现学生在语流中无意识的声调偏误,做到从教师纠正学生偏误到学生互相纠正偏误的自主学习过渡。
课堂活动应由词到句篇分层次进行。在游戏和比赛的过程中,教师需特别注意学生在语流中发生的偏误,维持良好的课堂秩序,以便随时记录学生的偏误情况,在事后逐一纠正并归纳总结,将其编成简单的会话作为练习在课堂上重现,反复练习多次纠偏,避免“回生”的现象发生。
为了避免学生的抵触情绪,在中高级阶段巩固声调教学时,教师应以体验中国文化为主,纠正声调偏误为辅,适时引入文化知识,例如:学生学习朗诵郑板桥的数字诗《咏竹》、《咏雪》等诸如此类的古诗,了解中国诗词的平仄和押韵,更加深刻地理解语流中的汉语声调,将声调内化融入语感之中,实现汉语表达的自然流畅。
4.字调、变调和语调教学相结合。在声调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字调、变调和语调教学相结合。字调教学为变调教学的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变调教学的目标是追求语音流畅,是汉语声调教学的关键。语调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让学生在真实话语交际中体会英汉的语音差异,使学生不仅熟练掌握汉语四声,而且能够准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整个声调教学应以交际为原则,形成一个由字调到语调的综合教学模式。
在调查中,单字调不仅单独干扰语流发音,而且还受语调多层级的影响,最初的单字调和连续的变调以及为适应语境中的轻重缓急声调都要因此做出改变。严格说来,两音节连读的声调曲线一定有异于这两个单字调的简单相加。调查中双音节词偏误率近70%,而四个上、去声连读偏误率高达100%。因此,音节组合越多受到连读变调的影响越深。鉴于汉语单字调在具体语流中的多种变化,教师应尝试声调研究的多种方法,发挥语流教学的重要作用。在实际变调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录音分析法让学生听辨双音节词,体会单字调与双音节词变调的不同,并加强模仿偏误最高的上、去声变调。对于轻声和语气助词“啊”可以采用听辨标注分析法,在语流中反复听辨、重点标注之后进行模仿。此外,教授母语是英语的留W生时,不应单纯地强调声调学习,还应该在语音教学中加强对重音、停连、语气、节奏等口语表达的训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放慢语速范读,通过重音、停连、语气和节奏变化的强调,让学生感知汉语的语音变化以及语篇内部的情感表达。
六、小结
经分析后得出,要排除母语负迁移干扰,就必须首先进行汉语声调和英语语调之间的对比,归纳总结出两种语言的异同点和对应关系。其次,教师教授四个声调时,应该按照赵元任先生的五度标音法的高低去书写四声,在直观图示的基础上进行四声的讲解及手势示范。把四个声调分别与不同的感情对应起来,用带有感彩的发音强调,那么就能给学生留下鲜明的语言印象。第三,在语流教学中穿插趣味课堂活动与中华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最后,在声调教学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字调、变调和语调教学相结合。
实践调查发现,英语学习者学习声调的难度顺序是阴平、去声、阳平和上声,单字上声偏误少于语流中的上声偏误(即半上声),单字调出现的偏误大大少于语流音变的偏误。因此,我们应在实际教学中引入半上调教学,根据由易到难的教学原则,采取一、四、二、三的声调教学顺序,强调声调关键点,把握各声调的关键部位,将单字到语流模式贯穿于语音教学的始终,按照单音、音节、词语、短语、句子、语篇系统地进行从单字到语流的声调教学。
参考文献:
[1]桂明超.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世界汉语教学,2000,(1).
[2]桂明超.再论美国英语语调对美国学生学习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干扰[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1).
[3]梁敏.字调变调语调――论对外汉语声调教学的三大阶段[J].新西部,2008,(4).
[4]李舒慧,赵鑫.欧美学习者的汉语声调偏误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