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班级公约范文
时间:2023-04-11 13:57: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制定班级公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讨论会开始了,教室里就像炸开了锅一样,都七嘴八舌的议论开来了。有的同学说制定班级公约要从各个方面入手;有的同学说班级公约的重要性;还有的同学说值定理班级公约就要遵守,否则等于没有制定……
夏文洁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中午时太吵了,因此,我提议制定这一条班级公约;中午是不能吵,谁如果吵,就让他放学后留下来讲半个小时。”她刚说完,不知是谁的带领下,大家都纷纷鼓起了掌。
有的同学老师把剩饭到在外面!”我再也按捺不住,“所以,我提议制定要这一条班级公约;中午吃完饭谁如果把剩饭倒在外面,就用餐巾纸把地擦干净。”
“放学时,总是有人没有打扫干净教室就先走了,所以,我提议制定这条班级公约:谁那天没打扫好就提前回家,就让他扫一个礼拜的地,并要质量非常高。”许诺说完就坐了下去。
“你们都说了这么久了,我也该说说了。”说着,杜一苇就站了起来,“我们在做眼操时,有的同学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睁开了眼,害得我们扣了分,让每星期都拿五星班队的想法泡了汤,所以,我提议制定这条班级公约:如果谁睁眼,就罚他放学留下来做十遍。”
…………
最后,马昕说“如果制定了班级公约不做,还是没用的,我们要按要求去做,这样才能维护好集体荣誉。”
篇2
关键词:班级公约; 自我管理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8-029-001
一、班级公约该由谁来制订
班级公约该由谁来制订?乍听可能会觉得多此一问。公约公约,顾名思义,无非就是某一团体共同制订共同遵守的某些章程。班级公约,理应由班级成员即全体学生共同制订。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笔者近来对本市24个起点班级进行调查,发现其中8个班级的公约是按学校统一格式统一条款统一上墙的,占总数的33%;其中10个班级的公约是班主任包办制订直接上墙的,占总数的42%;其中4个班级的公约是班主任提出条款经班干部讨论通过然后宣布执行的,占总数的17%;只有两个班级的公约是由学生民主讨论经班干部汇总定稿被班主任认可的,仅占总数的8%。
我在这里并不想否定学校领导和班主任老师在制订班级公约中的导向作用,但导向不等于越俎代庖。这里首先要解决一个管理观的问题。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是否得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者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管理观。过去我们尽管一再强调要废除专制式的管理观,但毋庸讳言,由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至今仍有要求学生无条件地屈从师长的错误观念在我们部分学校管理者头脑里作祟。制订公约由管理者一人说了算,自以为自己所提出的反正都是正确的,即使包办代替也是出于好心,无损于班级大局。殊不知,学生是管理的主体,他们需要被尊重,特别是21世纪的学生,有着较强的自主意识,对命令主义和包办代替,极容易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进行消极抵制。笔者曾经做过问卷测试,凡包办代替制订的班级公约,学生对公约条文的认记率只有62%;而学生民主讨论的班级公约,学生对公约条文的认记率在95%以上。另外,包办代替制订的班级公约,学生即使能认记,但在执行时也成问题,如有一个班级,班级公约中明明写着“教室内禁止看武侠小说,不准把武侠小说带进校内”,但三分之一的学生书包内有武侠小说。
正确的科学管理观应建立在关于人的学说的基础上,既把学生当做自然的人,更把学生当做社会的人来考察。学生是具有思想行为和主动意识的人,他们既是被管理者,又应该是管理的参与者。
班级公约该由谁来制订?很明显,主要应由学生自己来制订。由此推想开去:校园中的学生自行车、电瓶车的管理,食堂的就餐秩序维持,宿舍的卫生轮值制度等,都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自我管理。
二、班级公约该如何制定
篇3
学生对老师的直观评价首先来源于教师的外在形象。一个仪表堂堂,风度翩翩的教师总是能赢得学生的青睐;相反一个拉里邋遢,不修便服的教师,既使是学富五车,也很难博得学生的垂青。教师的仪表在于端庄,从外在形象能看出他的内在气度。人的审美首先体现在视觉上,仪表能表现出一个人的性格与修养,得体的仪表会让学生对教师“一见钟情”,良好的第一面也奠定了相互了解的基础。
二、精心设计第一次讲话——让学生认识你。
教师的知识储备,语言表达能力及其思维往往是通过言语传递的。第一次讲话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自己,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可以向学生谈自己的治班思路,达成师生的共鸣;可以向学生表明自己的工作态度,取得学生的信任。无论是恢谐幽默的语言,还是深情并茂的陈述,都是教师个人才智的一次展演,关系到学生对教师个人能力的认可与接受程度。
三、有意记住学生的名字——让学生佩服你。
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关注。教师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学生的姓名,会让学生感到惊讶,学生会认为教师时刻惦记着他们,从而对教师产生由衷的好感。
四、用心了解学生的特长——让学生感激你。
每一位学生都有与众不同之处,他们期盼着自己的特长能发挥出来,更期盼得到赏识,班主任可以通过第一次作业“介绍我自己”,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有效发挥部分学生的特长,让他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成立班委会,暂时确定班干部及班内其他管理人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特长的肯定,从而心情愉悦地从事班级服务工作。
五、潜心制定班级公约——让学生欣赏你。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开学第一周,是一个新集体行为的养成阶段,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入学常规教育,让学生知道哪些是自己该做的,哪些是不该做的。做为班级管理,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确定班训,这是班级的奋斗目标,是全体成员的努力方向。其次要制定班级公约,作为一种制度来约束班级成员的行为。班级公约的制定最好是由教师提思路,班委成员组织,学生来集体拟定。班级公约要有民主性、科学性、激励性。对违反公约的学生要有相应的惩戒措施。
篇4
班级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带领全班学生,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以实现教育目标的组织活动过程,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社会活动。班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只有让学生养成生命自觉的意识和能力、习惯,学生才能成为班级真正的主人。
一、班级环境我来布置
杜威说:“想要改变一个人,必先改变他的环境,环境改变了,他就被改变了。”班级环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体现,它是由班级精神、班级制度、班级活动、人际关系和班级物质环境等方面融合而成的文化综合体。一个人的思想意识、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必然要受环境的影响,打上环境的印记,环境对于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整洁、明丽、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进一步激发热情、陶冶情操,使学生受到耳濡目染的教育。因此,创建温馨班级,建设班级文化,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开学之初,我就班级环境布置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后,就把这一任务交给了学生。大家首先确定了形象的班名:太阳鸟中队,提炼出班级精神:正直、正气、争气,争先。接着,我提供给学生若干版块的主题,由学生自由组队挑选主题,进行设计和内容的准备。一星期后,六个小组分别献上了他们的成果:“展我风采”是小组成员的生活照和简介;“七彩画廊”是学生的美术作品;“放飞理想”是学生的优秀作文;“健康园地”则是学生的健康知识手抄报……我带着喜悦欣赏着学生们自己创作的作品,一起商讨怎么把每个版块做得更有特色和新意。完成后的环境布置尽管不是最完美的,但却锁住了班级所有学生的眼球,因为那是学生们自己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的成果。班级的环境布置第一次由学生做主,他们以主人公的意识对环境细心呵护,只要有一点破损或者纸张角落翘起,早有学生修补好了。每个栏目的负责人还会定期主动更换内容,我这个班主任成了欣赏者,欣赏着他们生命自觉观照下的各种杰作。
二、班级干部我来选
在班级管理实践中,光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班级,管理自己,才能建设成真正优秀的班集体。在班干部推选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实名投票制的方法,由班级全体学生先进行自荐和他荐,然后再全班投票选出主要的班干部,还有一些空缺的位置则由其他同学轮流上岗,最后再进行全班评议敲定所有的干部人选。正因为这届班干部都是由班级学生层层推选出来的,他们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管理班级时也能得到更多同学的认可和支持,工作开展更是得心应手,事半功倍。班干部管理班级自觉主动,其他学生更是自觉地服从安排,主动地献计献策,生命的自觉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三、班级制度我来定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公约是全班共同信守的制度,是班级学生行动的指南。建设良好的班风,就要制定科学、合理、符合学生特点的班级公约。开学初,我组织全班同学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规章制度,以创建文明班为契机,开展了“班级建设金点子”的活动,促使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制定适切的班级公约。在讨论班级公约时,注重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再由全班民主表决达成共识,大家都积极参与到班级的管理之中,在享有权利的同时更为班级的发展履行应尽的义务。在全班同学的热烈讨论和争议中,我们制定了符合本班学生特点的班级公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食堂纪律、出操路队、卫生值日等多个方面,并张贴上墙。由学生共同制定的班级制度,形成了共同的追求目标,学生执行起来一点都不含糊,每天有值日班长针对班级公约的执行情况进行小结,大家都能自觉遵守共同的约定接受奖励与惩罚,平时则相互提醒,有效地制止了许多不文明、违规违纪的行为。
四、班级活动我来搞
班级活动是在班主任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为实现教育目标而举行的各种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在班级活动中,学生广泛地接触自然,接触社会,从中体察社会生活,了解科技动态,拓展文化视野,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各种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班级活动形式多样,如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班会、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社会服务及交往等等,能增强学生的道德情感,促成其良好的道德行为;读书交流、专题辩论、观察实验、研究制作等等是发展学生智能的重要路径,可以进一步激发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创造精神;体质的增强与运动水平的提高有赖于经常性的体育活动;旅行野营、文艺活动中,通过感受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提高了鉴赏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公益劳动和自我服务,培养了劳动观念和劳动技能等等。班级活动的丰富性,还给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的机会,发展了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促进了个性的充分发展。在学校开展的读书节活动、校级运动会、“六一”儿童节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都放手让学生自己组织、设计。先由学生设计活动方案,然后在班会课上表决通过,分组准备,开展活动,最后小结反思。一次次的活动锻炼,学生从一开始的班干部组织,渐渐发展成轮流组织,积极性很高。
五、班级分数我来评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班主任的重要职责是激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出“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育人氛围。我们在班级管理中除重视人文的关怀之外,还采用能够量化的评分制度,每个学生一学期的基本积分包括学习、值日、纪律、仪表、卫生、活动、“两操”、集会等多个方面。以前由班委会考核,同学监督,班主任抽查,对同学一一打分,每周公布。后来我们进行了改革,由每个学生自我考核,对照公约要求、评分制度给自己打分,然后每周小结一次并公布。一开始我也有些担心学生会不会作弊,但在实施中发现他们对自己的要求更高,如最调皮的小徐同学在给自己的评分中,每次都会标注得清清楚楚:周一我上语文课开了5次小差,扣5分,数学课上我玩橡皮3次,扣6分……每个扣分与加分的方面都列得清清楚楚。一个学期下来,他发觉自己上课几乎不开小差了,再也不玩学习用品了。因为他每次给自己评分时都能反思提醒自己,在自我评分中潜移默化地改掉了许多不良的习惯。
篇5
不过,“按分排座”中的分数并不是考试成绩,而是根据《班级公约》来评定的“行为分”。“黄金座位”是否总被表现好的学生霸占?该举措是否导致“表现差的学生分数更差”?该班级的行为引发议论。
成绩好不作数 表现好可加分
“为班级获得荣誉可加1~2分,在社区做志愿者可加2分,迟到扣1分,旷课扣2分,考试成绩不计分……”班主任聂勉介绍,该班《班级公约》依据《中学生行为准则》和学校的行为规范制定,所有条款都与学习成绩无关;同时形成量化管理,对每一项违反规定或为班级争得荣誉的行为,相应给予减分或加分,最终量化的分数与排座位联系起来,分数越低选择范围越小。也就是说,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分数最高的学生,可以第一个挑选座位,以此类推。
打分的权力由班委会成员轮流行使。从目前来看,排名前几位的都是女生,这与男女个性差别有关,当然,男生在运动会上为集体获奖加分,也让女生羡慕不已。尽管《班级公约》的主要条款都与学习成绩无关,但如果在大考中进步幅度超过十名以上,也能获得1分。
班长汪如霜就因为一次迟到,目前排名在五名开外,她说:“我喜欢坐中间两组第二三排座位,这个月看来是选不上了,只能争取下个月的表现了。”
旨在激发学生上进心
据了解,该班级实施《班级公约》后,每个月(或者每两个月)第一周在班会时间进行按分挑座位,选好座位后,每周会进行大组(从左到右的几个组)轮换,这主要是从保护视力的角度出发。
按“行为分”排座位,会不会导致“表现差的学生分数更差”?“表现差的学生如果头几次总是坐最不好的位置,自尊心可能会受挫,干脆‘破罐子破摔’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家长认为,给学生排座位还是应该从公平的角度考虑。
对此,班主任聂勉解释说,此举旨在激发学生上进心,规范学生行为,“既然是学生,就应该严格遵守学校的行为规范。在这一点上应该从严。”
篇6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初三(1)班的班主任。本学期班级工作的重点是继续做好班常规的管理工作,同时,抓好升学考试的成绩,做好提前录取的有关工作等等。现将本学期班主任工作总结如下,敬请各位领导提出意见及建议。
一、制定班纪文明公约、安全文明公约,抓好班级常规管理。
以前也制定过班纪文明公约,但在安全方面缺乏一个具体的约定,针对这种情况,我地制定班纪文明公约的同时,也制定了安全文明公约。制定 以后,在班上宣读,宣讲,使每一个同学都有一个具体的认识,而不是以前的模糊不清。宣讲完成之后,再在班上张贴出来,时时给同学们一个警醒。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切实可行的,我班这个学期在街为规范的扣分方面,比以前有了大幅度的减少。
二、加强班墙室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前班墙室的建设几乎是一片空白,既起不到对同学们学习的促进作用,也达不到对同学们进行宣传教育的结果。本学期我在班后面的墙壁上,开创了两块学习园地,学习园地四个字用剪纸剪出来,四周再贴上彩纸边框,起到一个美化的效果。学习园地里面的内容定斯更新。如先后举办过“升考专题”和“法制专题”的墙报。同学们对这种做法非常欢迎,下课后大家都主动涌到后面去看,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的作用。
三、进行卫生改革,加强班级的卫生管理
以前的值日工作存在着很的缺陷,经常出现有同学不扫地的现象,罚也起不到较好的作用。本学期我进行了很大的改革。首先党小组成员的组成由同学们自己自由组合,不再是以前的硬性规定的组来扫地,这样就避免了同学内部之间的不合作关系。组定下来之后,由原来的每组值日制改为现在的每组值周制。每一周的值周成绩由学生会公布出来之后,达到学校的第一名,本组成员奖励笔记本一个,如果过不到本周学校的平均分,该组要重扫一个星期,由于奖惩有具体的依据可循,同学们值周的积极性比以前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很多同学一大早就回来扫地了,包括那些平时偷懒的同学,这时也变得特别勤快起来。由于卫生工作得力,本学期学校十项评比的流动红旗,我班几乎每个星期都拿到。
四、抓好提前录取工作和升学考试的有关工作,做好教学工作计划。
本学期,部分学生可以不用参加升学考试,而直接报名去那间学校去读就可以了。为了做好提前录取的工作,我在班上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了解,掌握了部分学生的情况,稳定他们的情绪,使他们不会因为提前录取而影响了自己的期末复习,在正式确定录取之前,我班参加提前录取工作的部分学生的情绪是相当稳定的。同时,对于参加升中考试的部分学生,我也及时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不会因为有些同学参加提前录取而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提前录取和升中考试的工作复杂而繁多,但在学校领导的统一协调下,我都能服从安排,圆满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任务。
以上是我本学期在班级工作中所做的一些工作,虽然没有出现什么失误,但在工作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我会尽我最大的努力,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争取在以后的工作中把工作做得更好。
篇7
总结一下,我觉得在班级管理中主要做到了三化:
一、班级管理要做到标准化
何为标准化?就是在班级管理中要有标准,要制度化。要制定好班级的规章制度,确立班级的管理标准,明确学生的行为规范,建立班级管理中的奖惩标准。
为了实现以目的,我结合教育法律,教育文件和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全班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公约。班级公约的制定要详尽,具体,具体到具体的行为。对班级的管理总则,班干部的选任,职责,对学生具体的要求,应该有详细的规定激励与处罚的标准。笔者考察了很多班级公约,大多数都是比较笼统的,只是一些目标和要求,缺乏具体的激励和处罚措施标准。这就使班级管理难以做到标准化管理当中可操作性就大大减弱。我对学生的奖罚主要通过班级排行榜,加扣分来实现。
二、班级管理要做到精细化
班级精细化管理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习惯有好与坏之分,好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一个班级就是一个社会群体,它上要联系社会、学校、家庭,下有小组和每一名同学,需要操作的事情太多太多。因此,要想提升班级管理的水平,也就是说任何事情上都要在“精”和“细”上做文章,尤其是培养学生好的行为习惯,就必须让其摒弃陋习,让好的行为内化为潜在的意识,使其成为一种自然的良好习惯,从而达到每个学生对班级的自我管理,使之成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
要如此,就必须要我们班主任做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有句话说:“抓在细微处,落在实效中”,班主任工作只有细致入微,班级工作才能落到实处,才能学风浓、班风正。
三、班级管理要做到民主化
在班级管理当中,要建立一个民主的班集体,促进班级成员的自我管理、全面发展,不能是班主任一言堂,班主任、学生乃至家长都要在学校规章制度,班级公约的规范下处事。
实施民主管理思想的具体途径和过程,基本可归纳为四方面内容:
1.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完善学生自然的人性。
2.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平等互助的师生关系。
3.在班级管理中发挥学生的主人作用。
4.民主商量、平等对话、集体表决的决策过程。
通过这些民主制度的确立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增强了管理能力。一些学生之间的纠纷乃至一些班主任不便参与的矛盾,通过班级的民主制度就可以化解,这也减轻了班主任的负担,不必事必躬亲。也从小培养了学生的民主意识,也是对公民社会的建造尽到了教育的一份力量。
篇8
关键词:班主任;良好行为习惯;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133-01
学校是教育场所,学生则是这个教育场所的核心组成。一所学校的学生能否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他能否拥有好的学习成绩,班级能否拥有好的学习环境秩序,以及学校能否拥有良好的社会声誉的关键。因此,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便成了作为施教主体的教师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怎样才能使来自不同家庭,拥有不同经历,受过不同教育的学生在同一个教育环境下各自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经过多年的教育探索和实践发现,要想让学生拥有良好的行为习惯,班主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直接管理者,学生对班主任的每一句话、说话的语气、表达形式、说话态度都特别敏感。班主任语言慎重、语气缓和、态度和蔼、气氛和谐,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就会减少对立情绪。特别是对待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看到班主任注意自己的语言,用所特有的慈爱去爱护每一位教育对象,学生从教师的神态中看到了自己被理解和信任的时候,才愿意把心里话讲出来。所以,班主任应特别注重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学生,把自己对学生的殷切期望和勉励有情感地交给他们,以达到情感上的共鸣,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教师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受到熏陶和教育。
在工作实践中,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首先带头做到;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班主任首先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人格,从不挖苦讽刺他们;教育学生搞好团结,首先要做到和各位教师搞好团结,和学生交知心朋友。这样自己的一言一行已经成了一种无声的教育。教师是学生心目中的榜样,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教师更应提高自身素质,树立职业道德,以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当好学生健康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要从点滴小事抓起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所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应该从学生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抓起,比如课桌上学具的摆放、衣着穿戴得整齐、校徽的佩戴、行李的整理……为什么不少中学生对学校的校规校纪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上课时随意喧哗等等。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教师安排的任务完成得很好,一放假教师布置的任务就不能完成呢?是真的没有时间?还是学生不会做?是学生的良好养成习惯没有完全形成。因此,养成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的是教师、家长和社会三方面力量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教育学生不仅在校园内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公共场所、家庭院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不仅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在其他地方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问好,见到长辈也要问好……这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良好的道德素质是建立在种种良好的养成习惯之上。我们不仅教育学生要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更重要的是养成不乱扔乱丢的习惯。
三、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集体制定班级公约
从新学期开始,班主任就应该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守则》,指定有效班级公约,新的学期学生大都对新学期满怀着新的希望。班主任应抓住这一契机,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诚实守信,讲究卫生,课前做好预习,课堂注意听讲,及时复习巩固,善于思考、质疑,勤学好问,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让学生认识到这些习惯是他们到达成功彼岸的桥梁。《中学生守则》对中学生的行为进行了具体规范,可操作性很强,开学初,要利用周会课学习,然后结合本班实际集体讨论制定班级公约。在新学期制定班级公约时,是先请学生每人写一份班级公约,然后班干部综合大家的意见写出来,再在班级公布,如果同学还有什么好的建议,继续修改,在学生充分酝酿后,写出一份能代表全班意愿的班级公约张贴在教室的墙上。由学生集体制定的公约,执行起来,自觉性就强多了。
四、培养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加强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和学生家长的配合
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和学生家长的纽带。可把自己对学生的要求与任课教师、家长沟通好,既可取得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理解、支持,又可了解学生的真实情况,便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要搞好对学生的培养教育,单靠班主任是不行的,还必须与各科任教师配合,因为科任老师的言行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
篇9
一、内化于心,用精神文化铸造班级之魂
魂,即班级精神。班级精神不是靠简单说教得来的,而是要根据班级本身的班情、学情,通过各种有效的实践活动,让班级成员从中体验和感悟,并将之内化于每个学生的心灵。班级精神文化包括舆论文化、人际文化等,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班级本质、个性、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是实践班级精神的直接体现。经积淀形成的班级精神文化,再加以升华并铸造为班级之魂,统领班级各个成员。
1.打造特色的学校文化活动。为了在学校层面对班级文化施以影响,并引导其最终形成有个性的班级文化,借助学校文化建设活动载体,如依托“文学校园”“科学校园”“合唱校园”“体育节”“缤纷节”等特色文化建设情境,来展示不同年级、不同班级的特色文化,丰富班级的精神文化。
2.开发特色课程。除了常规课程外,还可开发学校或班级特色课程来拓展班级精神文化的内涵。如有的学校精心打造“国旗下课程”。每周由校长亲自在国旗下讲述后,将讲话的内容延伸到班会课,鼓励学生将在国旗下课程获得的道德认知内化于行动中,为班级精神文化提供丰富的资源。
3.开展自主的班级主题活动。班级文化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自由,来激发学生生长的驱动力和主体意识。这意味着,班级文化的建设要以学生为出发点。只有真正符合学生生长发展需要的班级文化,才能被学生接受,转化为学生成长的内驱力。因此,班级的主题活动应让学生全员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真正体现出学生是活动的小主人,在自主活动中沉淀与凝聚班级精神,使其成为班级特色文化成长的土壤。
4.营造积极向上的班风、学风。班集体要重视舆论文化的建设,强化班风和学风建设。班风和学风是班集体发展的产物,是一个班级历史的积淀,对班级的进一步发展和班级成员个体的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班主任在从事班级管理工作中,要注重以优良的班风影响班集体的每位成员,促使学生确立端正的学习动机、形成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展开适度高效的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5.建立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起来的一种心理关系,其变化和发展取决于双方需要满足的程度。只有双方在交往中都获得了需要的满足,相互之间才能产生并保持亲近的心理关系和友好的情感。特别是青少年儿童,受生活阅历和生理、心理发展水平的限制,在人际关系的处理和适应方面常会出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班级人际关系应秉承“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理念,开展如“亲子活动”“六一联欢会”等丰富多彩的体验活动,构建老师、家长、学生之间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进而凝聚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力量。
二、外化于形,用环境文化塑造班级之象
象,即班级形象。班级形象需要环境文化来塑造。要使班级教育工作行之有效,除正面教育、积极灌输外,还要注重班级环境文化建设,形成健康、和谐的育人环境。
1.营造富有内涵的校园环境。学校环境是展现学校文化和体现办学理念的重要载体,通过具体的符号和环境文化来塑造。班级环境是学校环境的一个部分,而学校环境决定了班级环境的格调和方向。因此,校园里的每个角落都会成为班级文化的能量输出源。如,文化墙、花卉墙、诗歌墙、读书走廊、功能室、升旗台等等都影响着班级文化。
2.设计充满个性的班级环境。优美的班级环境能带给学生良好的心理状态。班级可通过展示班级口号、标志、每日名言、读书栏,唱班歌,再辅以班级图书角、墙报等展现个性化班级的精彩。教室环境的布置要做到“四化”,即绿化、美化、净化、静化,优化人的心境,充分发挥教室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使其成为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和健康成长的“加速器”。
三、意化于规,用制度文化打造班级之道
道,即班级经营之道。道是班级管理的原则、规律、法则、方法、经验,是观念形态的东西,其对班级发展起约束、维护和激励的作用。班级经营治理要谋道,用适合的“道”开展班级管理,才能让全体学生自觉认同、理解、热爱、实践并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为之奋斗,这是作为一个把握班级发展方向的班主任所要掌控的。
无规矩不成方圆,班级制度文化作为班级文化的内在机制,发挥着规范与约束的教育功能,是班级正常秩序得以维系的保障机制。班级制度文化中既包含有形的规章制度,也包含无形的、不成文的、体现和反映班级传统习惯的非正式的制度文化。班主任要根据实际情况,将具体的意念化成规范,量身制定出适合班级发展的制度,才能打造出真正的班级之道。
1.制定动态生成的班级公约。班级公约是基于学生特点,以班情、学情、师情为本,由师生共同研究决定的,有针对性并且约定俗成的班级规范。它有别于《小学生守则》的和“班主任寄语”,前者在实际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后者是班主任单方向“寄”给学生的。班级公约则是经全体成员签名后张贴于教室里,可以达到自我警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目的。此外,班级公约是动态生成的,它随着班情与时俱进。如在学生不团结的班级里,当制定获得全班同学认同与支持的“相聚是缘,见面点头笑一笑;同班是福,团结友爱聊一聊”的班级公约,不团结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2.创建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理念的传播,要落实到每个教育细节中,更要依托于制度建设,包括班级中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等。为了保障学生走上健康、自觉发展的道路,在制订个性化制度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尽可能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任务。实践证明,创建行之有效的精细化管理体系,对提高教育实效、解决教育问题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3.完善班级评价体系。过去的班级评价以量化评价为主,把学生的日常行为与评优、奖励相结合,但单一的量化评价存在过于简单、脱离真实的教育情境等局限。其实,量化考核结合学生自评,强化过程性评价,更能保证评价的公平有效。有的班级把评价内容细分为学生健康、诚信、责任等方面,实现学生成长过程的动态评价,这种评价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氛围。
篇10
学校还组织学生学习《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这也让儿童认识到自己应有的权利,这不是教师或成年人的恩赐,从小具有维权意识,长大才会成为合格的公民。学习之后,学生还列出了“我们的权利清单”,如:“成为我自己”、“爱我想爱的人”、“知道成人对我所做的决定”、“被尊重”、“被聆听”、“我想自由游戏”、“父母让我们受教育,我也想读书”、“我们要多一点运动”、“我想拥有充足的睡眠”等。学校还特地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想象力将其中的主要条例用画笔绘制出来,清新的画面,生动的形象,深受大家喜爱,达到了极好的宣传效果。
当学生获得尊重,他们的自主性才会大大增强。一次一位四年级学生向沈校长反映说,新来的班主任对他们不够尊重。怎么会呢?原来那天中午,同学们正在教室里玩游戏,班主任突然接到教导处的调课通知,就急急忙忙进教室,叫同学们停一下,说“我有个通知”……学生说,原来的班主任不是这样的,她会先看我们做完游戏,才通知,不会随意打断我们的游戏。从这件小事上,学校感受到学生对被尊重的需求多么强烈。
在日新,学生是校园生活的主人,他们学着“自我管理”,从一年级开始就学做生活的小主人,如:讨论制定作息时间表,开展理书包、理抽屉、理生活柜的“三理”比赛等;集体的小主人,如:商议制定班级规则、做合作游戏等;学习的小主人,如:制定“一年级新生学习习惯养成法”、阅读能力、倾听习惯的养成等。在教师的协助下,学生逐步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
(摘自《文汇报》2013.10.24)
资料卡片:
《儿童权利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