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开头怎么写范文

时间:2023-03-22 00:2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读后感开头怎么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读后感开头怎么写

篇1

recently,I read a book called ...,it talked about ...

I think that....

或直接切主题

I learn something after reading a book called...

(一)引。指为“感”而引,引述阅读材料中与“感”有关的文字,以简洁、明快地提出观点、见解。以《读<画蛋>有感》为例,如果阐述“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可以这样引述:“达?芬奇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一位卓越画家,曾创作了《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等不朽的名作。可是,当我读完《画蛋》一文后,才知道这位艺术大师后来的艺术成就源自于画蛋。老师对他的第一次训练,并不是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让他画蛋,并告诫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只有下一番苦功,反复练习,才能做到得心应手。老师的教诲和达?芬奇后来的巨大成功,都说明了练好基本功的重要。”如果阐述“学习必须虚心踏实,不能好高骛远”,那么引述时就要突出“达?芬奇虚心接受老师的教导,经过长期的艰苦的艺术实践,终成一代宗师”这一点。

(二)议。指对“感”作直接的、初步的论证,宜运用常理、公理,结合对原文的分析进行,回答自己确立的观点“为什么”正确。就上例而言,阐述“练好基本功的重要性”,可作如下论述:“为什么练好基本功重要呢?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没有坚实的‘地’,就不可能有万丈高楼的‘起’。没有画蛋练就的得心应手的基本功,就不可能有《最后的晚餐》等不朽之作。画家达?芬奇的成功是这样,所有作家、科学家的成功同样是这样。”

(三)联。有两层含义。其一,联系实际。以自己的观点为依据,既可以联系自己的思想实际,又可以联系社会实际。前者应该反映自己的切身体会,即具有某种个性,而不应流于空泛和俗套。后者可以包括古今中外的事例,而主要的是指现实生活。是否善于联系实际,是读后感内容是否有深度的关键。其二,联系原文。指发表感想时要扣住原作的有关内容,克服只是在开头提一下原文,下面就丢弃原文作发挥的毛病。在语言表达上,可不时地把原文中的词句“点缀”在论述中,给读者以“开源见流”的良好印象。

篇2

关于《木偶的森林》读后感最新范文   “我不想成为人,我只是一棵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森林才是我真正的家!——木偶人罗里

  冰冷的心笼罩着马戏团主人——罗里。

  曾经的他,是一棵会说话的橡树。他住在森林里,与一直白头鹰为伍。那时候的他多么快乐,却被一个木匠打乱了。之后,他的心变冷了,并被木匠做成了会说话木偶人。她想要报复人类,召集了动物成立了马戏团。他,这么做,就是为了报复人类……

  罗里,一个纯真的木偶人,都认为所有的人类都是坏人。人类不一定都是坏的,也有保护树木的。罗里是一个木偶,他没有上过学,不会灵活运用。人类终有一个是好的!

  怎么会让罗里认为人类都是坏的呢?人类疯狂地去砍伐森林,留下的只是数不清的树桩,带给大自然的只是无尽的灾难……

  人类之前何曾想过,一味地砍伐虽然只是制造了家具,但也制造了灾难。人类的贪念是为了前进,却毁掉了大自然。人类应该减少使用木料,这样,却换得了一片安宁……

  幸好阿汤先生的及时出现,才阻止了地球的浩劫。文中一开头便写出了一句木偶人罗里的一句话:“我不想成为人,我只是一棵树!在这个世界上,只有森林才是我真正的家!”每当我读起这句话时,一股怜悯的心情便悄悄地笼罩着我。回想当年曾是一棵树的罗里,曾经多么快乐。而当他变成木偶人时,竟想要报复人类,而这对他和人类来说并不过分。即使当人类知道罗里是木偶人,并且要报复人类,想要把人类赶出城市。人类一定会不予理睬。因为,人类在食物链的顶端,人类天生就有一种优越感。当人类不再拥有与生俱来的傲慢,而拥有种植树木的好习惯,爱便会灌满整个世界!

  如果,世界上真的有“木偶人”这种与众不同的人类的话,我要让他们与真正的人类和平相处,世界将更加美好。因此,我特别喜欢诺贝尔奖中的和平奖。因为,它在引领人类进步。更重要的是,世界的和平正被它所带领着……

  其实,爱的源泉就是和平……

  关于《木偶的森林》读后感最新范文

  《木偶的森林》是我寒假期间读的一本课外书,它是一本非常感人的童话书,作者是我国抒情童话的代表作家王一梅。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大森林里有一颗橡树。有一只会魔法的小鸟,把橡树变成了一个有智慧,会说话的树;树的名字叫罗里。一天一个伐木工人把罗里砍了下来,把它做成了木偶人,罗里心里充满了悲伤和仇恨,他用魔法控制动物,企图把人类赶出城市。故事从小熊白黑黑进城,讲到善良的阿灿姑娘和热爱动物的阿汤先生感动了罗里,帮助木偶人罗里改变了疯狂的想法。

  在这中间,阿汤先生经历了千辛万苦,也没有让罗里那颗冰冷的心变成一颗高兴的心;最后,阿灿姑娘用绿色的衣服让罗里回到了森林中自己的树桩身边,同时也让小熊白黑黑在冬眠前又赶回到大森林。

  这本书中我感受到了阿灿姑娘的善良和阿汤先生的热心;也感受到了白先生和白太太的宽容。我觉得每个人都以阿灿阿汤等为榜样,学习他们热爱动物,热爱森林。我们人人都要从小事做起,爱护环境,爱护自然。我们不仅要关爱同学,父母,关爱身边的每一个亲人和朋友,还要爱护小动物,爱护森林。我们应该与大自然和谐相处,与动物和谐相处。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更加美好!地球这个大家园也会变得更美好!

  关于《木偶的森林》读后感最新范文

  今天我把《木偶的森林》读完了,本书主要讲的是一个叫罗里的橡树,被一个老木匠砍下来做成了一个木偶。那个木偶为了报复人类,开了一家“大惊小怪”马戏团,想把人类赶走。那个马戏团有狮子一家,大像一家还有两只猴子“丢三”和“落四”。

篇3

《输赢》是中国第一本商战小说。读完输赢,读者有何感悟呢?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输赢读后感,希望你们能够喜欢,欢迎大家来查阅。

输赢读后感11.没有谁天生就是个好销售,没有人随随便便就能赢。

还记得周锐传授给团队的摧龙六式吗?把这些销售技巧在情境中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真是太直观太有用了。初出茅庐的钱世伟将其学以致用,解了三板斧,得以打败了死对头宏贯唐勇。方威也巧妙地把这些用在了追求赵颖的身上。

周锐和林佳玲招标会议上短短几分钟的产品介绍,让崔国瑞承受刘丰等人众多压力依然支持捷科方案,几分钟介绍的背后他们要整理多少数据,付出多少努力,没有谁能随随便便成功。

2.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整篇文章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留意到,捷科是这边是周锐、林佳琳、方威、肖芸,团队作战。惠康那边一直是骆伽一人在游说,能力再强也抵不过团队的力量。

3.要想赢就要抓关键人物。

刘丰正是整篇文章的关键人物,也是对这个订单分配有着主要决定权。想要赢订单搏人心必然会采取一些手段,骆伽触犯了法律,但她的公关策略确实值得每个销售人员学习。而相对于捷科这边来说在得不到主要人物的支持下,采取各个人员击破的方法,整个团队行动,在刘丰还是决定主导权的情况下,得不到就毁掉,刘丰的下场有点悲惨也算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方威这种不到不到最后一刻永不言败的劲头,值得每个人学习。

4.人最不应该缺少的是勇气和胆识。

这个社会是人脉和关系的社会,这个确实不错,但要想把这个关系走得顺走得漂亮,甚至突破关系人脉的枷锁,还要看你的勇气和胆识,在方威身上我看到了这样的大无畏的精神,看到了他输赢决战中漂亮的身影,由衷的赞佩。

输赢读后感2前几天朋友推荐一本叫《输赢》的关于讲述销售人员故事的书,利用这几天晚上的时间,读了第一部分,颇有几分感触,感悟如下:

首先做人必须坚守自己的原则。在引子里,有一个老人和狗的故事,老人家坚持自己的原则,坚决不舍弃爱犬,最终到达天堂,如果当时放弃狗狗他将进入地狱,很多时候天堂和地域只有一线之遥,所以在我们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尤其是做销售行业一定要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能乱承诺。

其次,学会放弃,善于忘记过去。学会放弃并不是一切顺其自然,而是当我们全力以赴却依旧无法达成的的目标,有时候放弃也是一种释然吧,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可以以全新的姿态投入到新的客户接待中。

最后,我懂得了要善于保护自己,任何事情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统一的保准,所以在处理人际关系中时,首先学会保护好自己免受他人的伤害;其次,不要想去害谁。一定要明白人不管是理性还是感性都是利益驱动下的行为个体,只是不同层面的人临界点不同而已。

生活就是有输有赢。重要的是给自己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从现在做起,立足当下,努力追求自己的理想。

输赢读后感3一部不足两百页的作品,却能让很多企业一读再读。从书中描写的销售中所注重的能力和手段、原则与变通,进入了商业战场生活。本书可以说是销售们的知音,这是多少销售向往的达到的境界呀。《输赢》的确是本销售培训的精彩商战小说,《输赢》让我学到很多销售技巧,正如介绍所言“个人和团队、能力和手段、原则与变通、交易与规则都得到了最鲜活的展示”。

小说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生动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情感纠葛等情节精彩纷呈、深刻、真实地描绘了销售人员的悲欢荣辱。所有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季度13周内。本书论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培训价值则是这部小说有别于普通商战小说的标志。作为资深销售专家,作者赋了小说极强的真实感——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销售经典案例,所描绘的大量销售实战情境完全贴合现实、亲切、真实、可信。

本书印象最深刻的应当是周锐的销售绝招“催龙六式”,周锐的“催龙六式”对于大客户销售的应用及典型案例的穿插非常精彩。“催龙六式”:第一式也就是销售人员最常面对的,存在一个项目,做销售的第一步要怎么做,不少的销售人员会直接冲锋陷陈,结果战死沙场。兵家有云:知已知彼方可百战不贻,这就是周锐的天龙六式的第一式收集和分析资料并发展内线;第二式就是建立关系,并发展关系,客户关注产品,同时也关注彼此之间的关系与利益。这就是为什么做业务的人很多人都是拿亲戚、朋友先下手,因为彼此之间已经很信任了,做起来成功的机会也就大了很多;第三式就是引导并掌握需求。有需求用户才需要你的产品,你要准确把握真正用户内在本质的需求,并通过此需求带动并产生其它的销售机会;第四式是竞争策略,现在这个社会同质化的产品太多,竞争策略大体上就是产品性能,价格,服务之间的竞争。抓住客户的需求心理并与你的产品优点结合,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第五式赢取承诺,与客户进行妥协和交换,以达到最后赢得合同的;第六式跟进服务,进行客户的反馈并进行回收款。

此外,还有书中两段精彩对话印象深刻:“我以前执着于结果输赢之中,忽略了欣赏人生的精彩过程。我那是只考虑行为是否有利于达成结果,却不管是否喜欢这个过程,即使不喜欢也强迫自己去做,发现自己成为了输赢的奴隶。”——方威。

“当我不再为输而痛苦,不再为赢而快乐的时候,我就可以从此超越输赢,就会拥有真正想要的人生,而不是被结果扭曲人生过程。我难以摆脱结果,但是可以控制对待结果的态度。这样就可以摆脱输赢的牵挂,专心领悟人生的过程了。”——周锐。

“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说话”。我完全相信、理解了这句话,我应该用全部的精力去体会书中的销售技巧,把他带到工作中,为我的销售工作带来价值。

当一个人专为自己打算的时候,他追求幸福的欲望只有在非常罕见的情况下才能得到满足,而且决不是对己对人都有利。

输赢读后感4《输赢》这部小说,已经从2020年出版以来,就被很多圈子内、外人欣赏、解读,并有很多职业经理人、团队加以学习、总结和应用。

我,以前也只是走马观花,抱着看小说的姿态去了解,最近,心情不再烦躁,就重新从以前同事那里借过来,重新学习。

小说以两大跨国企业决战中国市场为背景,生动讲述了双方销售高手争夺银行超级订单、冲刺销售目标的故事。以超级订单的招投标为主线,职场斗争、团队建设、销售对决、业务公关、情感纠葛等情节精彩纷呈、深刻、真实地描绘了销售人员的悲欢荣辱。所有故事集中发生在一个季度13周内。本书论情节悬念迭起,扣人心弦!写感情催人泪下,荡气回肠!

最让我为里面内容达到自己共鸣的是:这部小说,以一个完整的故事铺开,然后,把一个销售过程——从销售团队的建立、人员培训、积极性的调动、目标的确认、团队的分工和协作、客户信息的如何把握、自身部门内人员的分工、部门间的互相支持、资源的共享……等等,都让我感觉我又重新回到了以前销售一线的岗位上,尽管我与小说中的销售比起来,是那么不起眼,但是,我们销售的任何环节,都离不开《输赢》书中介绍的一些步骤、关键点。

想成大事,必先调动人的积极性!

管事必先管人,管人必先管思想!

输赢读后感5刚开始接到这个学习任务时,我想跟大家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太好了不用再看书了,只是听就行。一开始听时感觉跟我们的行业根本就不挂钩,有点摸不着北,是马马虎虎听完了开头,再后来到周锐去到北京后,他最终确认他主管北京区域时,让我有了兴趣,这样的处境所有人都为他捏把汗,她能完成吗?他的这样的团队怎么带啊?

我迫切的想知道他是怎样把团队的士气的,这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从他们开会的迟到可以看出这个团队糟糕透了。是周锐的一句话,让我坚信他一定可以做好,他在宣布完团队目标后,面对的得力战将方威说的这个目标绝对不可能完成时,他说“你可以说很难,很挑战,不可以说不可能。”

这不正是我们面对目标和挑战该有的态度吗?不去拼一把不知道自己是输是赢,把每一次当成是挑战,我们就会收获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努力拼搏的过程。

周锐的摧龙六式讲的非常好,同时他的确是以为非常好的实战型老师,对待他的下属他都是亲自陪同她去见客户,回来后马上分析有利数据,分析销售机会,我方的优势劣势。这就跟我们平时在店面要做的事项,想想我们的新员工刚做销售,他也非常需要我们跟他一起接顾客,分析接待的过程得与失,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最后总结一步一步带他销售。手把手的带出来的。

周锐对崔龙激励,和跟他的共进退,彻底激发出他的潜力,这个季度他是第一个完成计划,并超额完成的。员工没有真正不好的,是看我们有没有用心去关注他,激励他,你当发是金子一样去发掘,那他早晚都会发光。

输赢读后感6和我大部分读过的小说一样,是一本不错的书。不错与好之间有一个差距,这个差距在我看就是结尾的好坏。

许多小说的故事主线绝对清晰,情节甚是曲折,但依然改变不了它只是一本不错的书这个事实。大凡写小说的人忍耐力都不大够,用自己设计的情节将自己套牢其中,难以自拔,为了及时交付,只好虎头蛇尾地草草结束。结尾适当留白,给读者活动活动大脑是对的,但过于潦草就显得作者不大负职责了。遗憾总是会有,但这仍是一本不错的书。

尤其是一些片段值得一些人学习借鉴:

1、仔细思考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的领导方向与制约关联。

如何控制部门之内“小部门”的出现;

2、催龙六式对于大客户销售的应用及典型案例的穿插;

3、大家互坚信任、做为领导要善于用人,管理团队,提高其斗志,下属要善于主动做事情,而不是靠欺骗;

4、对工作与生活的态度,对人生的看法,每个典型人物的刻画都相当到位。

篇4

杨绛说:“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家人已离去,亲情,过往的点点滴滴却是被真切地记录下来,记录在心中,记录在《我们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我们仨读后感550字,供大家参考。

我们仨读后感550字1不知道多久没有读过“正经书”了,互联网和电子产品的普及让纸质图书成为了我的一种奢侈品。手里的纸质书只是各种考试教材真题或是写论文需要参阅的专业书籍,再也没有小学初中时以泡书店看小说为享受的兴致了。当看累了各种影像突然想看看小说的时候,也只是去网上搜一部两部电子小说,什么霸道总裁网游修真一类的脑残文,不费脑子不费感情迅速打发着时间,看到开头就能猜到结尾看过就忘,《盗墓笔记》《鬼吹灯》一类是最为“高级”的文体了。

拿到《我们仨》这本书的时候,看到“杨绛”两个字,觉得这个名字很熟悉,似乎是个很有名的作家;再看到书中“钟书”两字恍然大悟,原来是钱钟书先生的妻子,记起来我可是看过《围城》的人。求助度娘普及了一下杨绛先生的资料,为其传奇的一生所折服。曾经我也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希望的乐观女青年,可不知从何时开始最擅长的是定期为周围人散步悲观消极情绪了。

第一部分《我们俩老了》很短,只有一页,我却看得想哭。作为一个尚处于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我却经常会想象人老后死后的事情,人总会归于一抔黄土,再多的追求再多的欲望再多的争斗又有何意义,悲观情绪自然产生。也或许是最近刚刚经历家里老人过世,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意味着自己一段感情的结束,时不时的竟会想到家里尚且年轻的父母身上,悲伤不请自来。

两个人共同生活几十年,共同陪伴经历过一切。人越老,越怕失去。如钟书先生所说“那是老人的梦,我也常做”。老人的梦中,会害怕另一半突然丢下自己,再也寻不到对方。想到钟书先生的逝世时间,看到杨绛先生所写梦境,竟感觉这是一种预感。害怕失去,害怕突然被丢下,害怕再也寻不到。“梦中凄凄惶惶,好像只要能找到他,就能一同回家”,这样一种感情,同样让我落泪。

我们仨读后感550字2古往今来,离愁也好,欢聚也罢。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合上书,摩挲着它略带粗糙的纸质,心中的思绪涌上,看着杨绛与爱女,丈夫的生离死别,不禁想起我们初三毕业时那六月的阳光。或许我们经历的别离的程度不一样,但当我们回想起以前与别离之人的往事,大抵就在一句: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我们仨》是杨绛记述他们一家三口的往事。杨绛女士在写这本书时已经是九十多岁的高龄。在写这本书时,我想她既是愉快,又是感伤。就像我们现在翻开在书桌上占一席之位的同学录,看着同学以往的笔迹,看着哪张照片将你带入回忆的漩涡,既甜又苦。

在书中杨绛主要记述的是一些生活琐事,其实与我们也没有特别大的,在性质上的差别。杨绛会收拾钱锺书的残局,抱阿瑗去婆家做媳妇,为钱锺书烧红烧肉,做出血牛肉给阿瑗吃。在当时这些只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小事罢了,但在阿瑗和锺书的相继离开后,这一切都变得奢侈。不,确切地说,是再也不可能了。就像我们从前,和同桌争论着题目的对错,即使上一秒面红耳赤,下一秒脸上便是晴空万里。可现在,我们也没有那个机会了,我们只有回忆,回忆着回忆,笑着笑着,哭了。

我们总希望我们当下的某个时间会是永恒的,可什么都不是永恒的,就像没有海枯石烂的爱情,没有永不凋谢的鲜花,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时间如同白驹过隙,时光荏苒。我们眼前的时光都是可贵的,无论是与谁度过,都是我们最美好的年华。

我们所以为的永恒,会是后人的历史。

《我们仨》不仅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文学之家的生活,更让我们明白,何人都畏惧别离,伟人也好,平民也罢。我们在此感受,大抵也只能将我们以后会怀念的现在的寻常日子,在以后怀念。

我们仨读后感550字3是因为自己老了吧,总觉得自己和家人分散了,这是一个万里长梦……

这本书很好,很深,必须要仔细研读才行。

这本书的作者是杨绛,这时她大概在1981写的,文中的我们仨指钱钟书,钱媛,写了我们仨在一起的时光,作者在写的文章时已经有一些年迈,自然,年长的人总会做梦,作者梦见自己与亲人失散的情景,一想到我们仨失散了,也就十分难过,十分不舍,不知如何才好,作者文章每一句很朴素,文学味儿特浓,想在读小诗,字里行间都写出了我们仨关系密切,形影不离,相依相随,但又突然分离,这使文章形成了一种对比,更能体现出作者在梦中的恐惧和无助……

这本书举例了我们仨在一起的时光,有喜有悲,但大多都是欢喜更多,女儿成了大学教授,笑谈父女相,俩夫妻互相理发等等。但也就是这样,作者才会更加害怕分离。

作者担忧自己与家人失散,害怕再也见不到他们的面,这虽然只是一场梦,但更能体现出作者自己已经老了,作者与丈夫都已经老了。

文中多处用到环境描写,主要背景十分阴暗,而这时年迈的自己突然与自己唯一的亲人失散了,再使作者进入这样阴森的环境,便会无比恐惧,无比害怕。《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中,虽然文章很短,但起到了序的作用,在文中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做的梦和钟书的解释更让我害怕。

这使我想到了我的奶奶,随着年纪越来越大,每天晚上半夜总会惊醒几次,有机会总会和我们在一起,可是因为工作,爸爸妈妈一直都不在家,奶奶也就一直跟我在一起,其实我也都知道。

也许,也就是这种恐惧分散,害怕离别的心吧。

不愿分散,不愿离开。

现在的我们还多陪陪老人们吧,别让他们为了自己,操碎了心。

我们仨读后感550字4梅花按语:日本的大地震无疑是今年世界最震撼的新闻,它使人类开始认真地审慎自己的所作所为,面对未来重新认识地球。如果说这场地震属于自然现象的话,那么从去年年底到现在,我局一次次的颠覆性的干部变动,用“地震”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从局长“双轨”引发的地震,以及随后波及的一次次余震,全局乃至全系统20多个直属单位,上上下下没有一天消停过。说句实话,我很心痛,现在谁还在专心工作?明年是奥运会,后年就是全运会了,这么折腾下去还有什么事业可言?我是不是太忧国忧民了?

央视10套开播了《读书》栏目,我太喜欢了。现在,几乎每天早上都要准时收看这个节目,同时还边做笔记,主要记录每期介绍的书目,对其中感兴趣的书打算买回家来。

许是眼花的缘故,已经极少看纸质的书了,另外,似乎也没有耐心再去读大部头的书,虽然内心觉得如果读书还是要读纸质的,但的确很少读了。突然央视有了这么个频道,眼前为之一亮,边做我的手工编织,边听《读书》,与我真是一种享受,我太喜欢这种感觉了。

今早,《读书》栏目介绍的是杨绛的《我们仨》,我很感动。尤其当介绍杨绛先生将自己所有的稿费全部捐出,而自己却过着一种再普通不过的生活的时候,眼睛为之湿润,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呀。老公一边发话:看看人家,你就不要再想不开了。

事情是这样的,自认为对什么事都看的很开,对于此次的干部调整,我本身也没抱希望,因为我现在所在的单位虽然效益不是很好,但很稳定,工作氛围我很满意,所以自己也没当回事,还以为自己是局外人,不曾想却还是被人纳入到了调整的范围,因为个别单位岗位的特殊性,因此有人就分析我应该是不二人选,于是早早地就有人放风说我有可能去哪个单位,为此事,我还受到同事责问,问我为什么调走了没有告诉她,我一头的雾水,这都是怎么被人编排出来的?然而最终结果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我觉得自己挺冤的,无端的被人这么编排了一把,觉得脸上好没面子,我这是招谁惹谁了?真是好气又好笑。

《我们仨》一下子让我轻松了许多,敬佩杨绛先生所拥有的高尚境界,与老人家相比,我们还有什么放不下的?身外的东西生带不走,死带不去,又何必为此自寻烦恼呢?简单而朴素的生活,是我一直向往的,所以自己还要继续修炼,平平淡淡才是真。

在此,衷心祝愿杨绛先生百岁生日快乐!

我们仨读后感550字5说实话,开始是以一种淡淡然读杨先生的《我们仨》。这样一本纪实文集,轻松的展示了一家三口走过的六十几年岁月。从两口之家的小甜蜜,到两人去到牛津,在图书的海洋里徜徉,再到小圈圈的降生,成才,总也找不到什么喧哗的声音,找不出任何干扰项去打破这片宁静,老人像是在轻轻的对自己言语,在亲人墓前一起回忆那逝去的日子。在女儿钱瑗,丈夫钱钟书相继过世的沉痛打击下,杨先生只用平淡的文字里记录着生活里点滴记忆,也许这是她对逝去的人的最好缅怀方式,也是她在痛苦中得以解脱的唯一途径吧!

对于八十高龄的钟书夫妇而论,独女钱媛的离去,让老人的心从此成为了干枯的老井。杨绛说:“生了独女钱媛这么多年,也就牵挂了这么多年。而今她走了,就再也不用牵挂了。”古人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这是莫大的不幸,可白发人送黑发人又该如何的哀伤?所幸的是,这个时候,还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他可以相偎相伴。但是,总有一天,他们之间也必有一人要先行离去,风风雨雨相扶持着走过了这么多年,而突然间要接受挚爱的永远离去,从此在茫茫人海中再也没有了一生中最牵挂自己的人、自己最牵挂的人,余下的漫漫长夜,再多的风风雨雨也只得自己一人走过。午夜从噩梦中惊醒,身边已空无一人,那个在身旁睡了六十多年的人再也没有回来。一个人守着孤单的身影,对着寂寞的台灯叹息。

杨先生在文中不曾想把人生描绘得多么壮丽,多么缤纷,却在不经意间告诉我们,她爱着她的丈夫,女儿,她有着普天之下女人所有的那份热忱,那份牵挂。她的文字里透出来的尽是黑白底色,年轻时候的含苞待放,大家闺秀,到老年时候的沉着坚毅。在这片田地里,你何处去寻找市侩气息?又有什么比这无声的坦然更有份量?

篇5

    最新《活法》读后感600字左右

  《活法》的作者是被誉为日本经营四圣之一的稻盛和夫。这本书被誉为日本21世纪励志第一书。《活法》的思想主要源自儒家和佛教,结合稻盛和夫经营的经历与感悟,形成了一个思想体系,让无数人在迷茫的时代找到活着的意义。

  稻盛在书的开头就进行了活着的意义的探索,我们的社会为什么笼罩在如此令人窒息的低气压中?那是因为很多人茫然不知生存的意义与价值。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目的是什么?对于这个极基本的问题,我依然要说,在于提升心性,锻炼灵魂。如果你问我:这一生所为何求来?我会毫不犹豫,且不带一点骄傲地回答:我是为了做一个比降临人世之初更好的人而来。读至此处,隐隐感到大道至简的力量。

  可是,生活总有那么多隐隐的痛,否则为什么很多人想回到童年。的确总有些阻碍我们变得更好的事情,凭什么唯独我要承受这些苦难?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书中稻盛和夫给了另一个视角作为解答,这是一个鼓励人们主动反思的积极视角,即有关苦难现象的因果分析这是因为你先认定了人生无法尽如人意也是企业经营的起点,而上升到国家和历史层面,稻盛呼吁,日本啊,要以富国有德期许自己,别让历史重演。到这里,活法已包含个人,组织,国家,乃至文明,人类。

  都说现在时代变了,观念变了,但是我个人感觉无论怎样变化,无论是男人女人都要有自己的活法,好好活着,离不开学习,离不开劳动,离不开家庭,离不开希望。那些在菜市场,在超市,在马路摆摊,在饭馆,在你不以为然或者从来不曾注意的地方凭借劳动,凭借双手凭借勤奋,认真活着的人,让我尊敬,虽然也许我从来不知道他们叫什么名字。

  最新《活法》读后感600字左右

  读《活法》之人生的意义在于灵魂的修炼。

  所谓今生,是一个为了提高身心修养而得到的期限,是为了修炼灵魂而得到的场所。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

  作者在谈论自己的一些人生经历时,更注重做人的准则,砥砺人格、磨练精神,在处世原则上做一个好人。我认为在工作上磨练心志,修养身心要从小事做起。美国有个“福特公司”,福特是一个人,他大学毕业后,去一家汽车公司应聘。和他同应聘的三四个人都比他学历高,当前面几个人面试之后,他觉得自 己没有什么希望了。但既来之,则安之。他敲门走进了董事长办公室,一进办公室,他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张纸,弯腰捡了起来,发现是一张渍纸,便顺手把它扔进了废纸篓里。然后才直到董事长的办公桌前,说:“我是来应聘的福特。”事长说:“很好,很好!福特先生,你已被我们录用了。”

  福特惊讶地说:“董事长,我觉 得前几位都比我好,你怎么把我录用了?”董事长说:“福特先生,前面三位的确学历比你高,且仪表堂堂,但是他们眼睛只能‘看见’大事,而看不见小事。你的 眼睛能看见小事,我认为能看见小事的人,将来自然看到大事,一个只能“看见”大事的人,他会忽略很多小事。他是不会成功的。所以,我才录用你。”福特就这 样进了这个公司,这个公司不久就扬名天下,福特把这个公司改为“福特公司”,也相应改变了整个美国国民经济状况,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占居鳌头,这就是今 天“美国福特公司”的创造人福特。所以看见小事的人能看见大事,但只能 “看见”大事的人,不一定能看见小事,这是很重要的教训。我们要有“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敬业观念。天下有大事吗?没有。但任何小事都是大事。集小恶则成大恶,集小善则为大善。

  最新《活法》读后感600字左右

  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稻盛先生的这本《活法》,一直没有缘分拜读,借着公司领导的这份美意,终于将这本书实实在在的捧在手里,着实让我欢喜了一阵子。看完之后,真正感觉到了久违了的豁然开朗的感觉,使我明确了人生的真谛与生活的意义。

  稻盛先生认为人生的意义在于灵魂的修炼,而努力地工作就是最好的磨练方式。这与我之前参加的《了凡四训》学习的精神不谋而合。让我真正的领悟到,自己的人生,自己才是真正的主角,无论出身贵贱,自己的人生只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很多人生的真理,在努力地工作中才能得到领会。稻盛先生告诉我,往往心态能够决定命运。在改变自己心态的瞬间,人生就出现了转机。

  态度能决定一切。正如《活法》所说,我们无法彻底免于痛苦和担忧,但即使是在人生最低潮时,也不要失去愉快的心情和对明天的希望。在现实生活中,现实与理想往往基差甚远,但只要坚定信念,保持一颗积极、乐观的心态,踏实肯干,那么,再大的困难也不会阻碍我们勇往直前。

篇6

一、教会学生预习

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学生形成一定的预习能力之后,我们还要注意良好习惯的养成:开始训练学生预习时,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预习,严格督促学生按照预习要求和步骤进行预习,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加强学法的指导。如分层分段的方法指导,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的方法指导等;家校沟通,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的指导。

二、诵读、记忆、积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

心理学家研究指出:13岁之前,是人的记忆高峰,15岁以后,人们理解能力慢慢上升,记忆力渐退。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学生要以记忆、积累为主。《论教育》一书中,一位作家这样写道:“相比之下,记忆力在青少年时代是较为旺盛和坚韧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住学生的年龄特点,发挥优势。但每个人的青春岁月是短暂的,记忆能力也是相对有限的。怎么才能落实诵读、记忆、积累这一核心内容呢?

(一)教教材

现在语文课本的例文几乎是白话文,学生阅读理解不是很困难,尤其是高年级学生,更是没多大问题。学课文时提出几个关键的、重要的问题,让学生弄明白就可以了。重点应放在学生背诵优美词句和段落上,尤其是写景抒情文章,要给足学生读背的时间。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秋天的雨》等语言文字特别优美的文章,重点让学生读,熟读成诵,对文章好词、好句、好段进行积累。在分段、概括中心等方面不必花太多的时间。

(二)挤时间

诵读、记忆、积累是要花很多时间的。没有时间的保障都是空谈。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挤”出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去读背、记忆与积累。如每天给学生20分钟左右的时间,一年下来,时间就很可观,记忆的东西更可观。不过,学生的诵读时间不只局限在校内、课堂。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诵读的兴趣和习惯,使其成为孩子自觉的行为,这样收到的效果会锦上添花。

(三)设计作业

鲁迅说过:“学语文没有什么秘诀,无非就是多读多写。语文水平、语文素养不是做作业做出来的,而是在大量的阅读、背诵、积累、运用与实践中练出来的。因此,?Z文教学的“三字经”就是读、背、写。这里的写是写日记、随笔、读后感、摘抄积累。学生在读写中,渐渐就提高了语文水平。我也体会到语文水平绝对不是搞“题海战术”能提高的。

三、教会学生质疑

(一)整体质疑

我在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就引导学生质疑:(1)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2)课文是怎样写这个故事的?(3)课文为什么要这样写?(4)作者不是作家,为什么几十年后还写了这篇文章?他的用意是什么……

(二)对文章结构质疑

(1)对标题质疑。教会学生拿到文章,要围绕标题反复追问。

(2)对开头质疑。有的文章的开头蕴含着丰富的供学生质疑的东西。教学《詹天佑》时,我就引导学生抓住开头的一句“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中的“杰出”和“爱国”两个关键词质疑。詹天佑的“杰出”在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的?是怎样体现出来的?从哪些地方能看出詹天佑“爱国”……

四、教会学生学习

(一)能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定的学习时间

培养孩子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育学生学习要持之以恒

培养他们有“遇到困难咬牙坚持,千万不能松劲”的学习劲头。

(三)教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篇7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至关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识字、写字、写话、口语交际教学等方面,但是一味地强调多读,不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不注意读书的多样化的形式,不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是不行的。所以,在低年级有效地开展阅读综合实践活动显得非常重要。

【关键词】

低年级 阅读 综合实践活动

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相当重要。薛瑞萍曾说:“鲁迅、郭沫若原本学医;卢梭基本没有上过学; 高尔基在半流浪状态渡过童年;郑渊洁初中没有毕业;张海迪自学成才而出书……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从一定意义上讲,语文是可以无师自通的,因为他所读过的每一本好书都是使他的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精神境界得以提升的最好老师。”所以说要学好语文,最重要的就是高品位的阅读,博览群书。但是,万事开头难,所以如何让小学生能够在低年级打好阅读基础,开启心灵之门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注重语感的培养

叶圣陶曾指出:“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若能在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就开始训练学生的语感,那就为学生学好语言打好了基础。鉴于此,笔者尝试开展“每日一诵”活动,这对于激活学生课外阅读很有成效。

具体做法是:在每堂语文课上;或在开始上课时;或在下课之前,用三五分钟,在黑板上摘抄当日需要学生背诵的内容。学生把内容抄到笔记上,利用闲暇时间背诵。一年级上学期背诵内容为《三字经》,并且每月抽一节语文活动课作为经典诵读课,在课上观看《三字经》的部分动画片;举行背诵比赛;解释部分内容的含义等等,以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记忆。

二、讲究读思的结合

宋代学者朱熹曾说:“大抵观书先必须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深思,使其意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熟读精思是学习语文的科学、有效方法。《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提到:“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在一次班级读书会上,我们共同阅读了绘图本――《猜猜我有多爱你》。阅读之后,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

(1)小兔子为什么能一下子能想出那么多方式表达对大兔子的爱?不管他怎么想,怎么说,大兔子为什么总能轻而易举超过他?

(2)你学了这个故事,想对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些什么?

生:我想对爸爸妈妈说:“我爱你们!”

生:我想对妈妈说:“妈妈,我对您的爱超过万里长城!”

生:我要对爸爸说:“我对你的爱比房子还要大!”

……

在孩子们的各抒己见中,相信他们更深刻地领会了这本书的主旨。

三、关注读和写的结合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叶圣陶强调:不可轻视阅读,阅读与写作并行不悖。叶圣陶不是把阅读的作用无限化,而是反对二者关系的割裂。他曾言及两者的关系:“阅读是吸收,协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 “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 【2】

根据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笔者会经常挑选出可仿写的部分让他们“依葫芦画瓢”进行仿写训练。如笔者在教学《找春天》一文中的其中一部分:

小草从地下探出头来,那是春天的眉毛吧?

早开的野花一朵两朵,那是春天的眼睛吧?

这时,让学生用“( ),那是春天的( )?”的句式展开丰富的联想。

生:弯弯的柳枝荡起来,那是春天的头发吧?

生:粉红的桃花朵朵开,那是春天的发夹吧?

……

学生在模仿中创造,在创造中模仿。从他们歪歪斜斜的脚步中,我还是看到他们正在学习中成长。

四、采用多种有效的形式

1. 建立小小图书馆

每学期初,规定孩子们带1~2本课外书充实我班的小小图书馆。设立两名管理员,做好借书、还书的登记工作和图书整理、保管工作。中午上课前20分钟作为班级共同的阅读时间。孩子们也可将书借回家看。

2. “小蜜蜂”记录本

笔者是这样做的:开学初给每个孩子发一本精美的本子,在封面写上“采蜜本”,让孩子们记录自己的读书收获。每天规定他们阅读半小时,记下自己的所得。书可以自己任意挑选,长的、短的,图画的,文字的。收获只有一个是必写的,就是记录下所看书的书名和作者,字数,摘录佳词佳句,也可以写几句读后感,长短不限。平时请家长督促签名。一周批改查阅一次。并且每周选出若干完成的好的孩子为“小蜜蜂之星”,颁发喜报,以此来激励他们。

3. 班级读书会

除了孩子们自己按照兴趣读书之外,笔者还定期规定大家同读一本书,这一年半以来我们一起读了《安徒生童话》《笨狼的故事》《木偶奇遇记》等,并以“班级读书会”的形式总结同读一本书的感受和体会。如在《安徒生童话》的班级读书会上,孩子们交流了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童话人物以及读后感。这样的同读一本书活动,极大的推动了孩子读书兴趣,交流兴趣,课下他们也会聚在一起交流对某一本书的看法。

低年级学生的阅读正是通过对学生初步的阅读训练,为其日后大量阅读、获取知识、发展智力做好准备。苏霍姆林斯基说:“三十年的经验使我深信,学生智力的开发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而除了让学生去畅游书的海洋之外,如何去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更是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用心”的阅读只是一种形式,没有“思考”的阅读就缺少含金量!请让阅读成为学生开启心灵的钥匙吧!

【参考文献】

【1】朱作仁,祝新华.小学语文教学心理学导论【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篇8

如果你是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那么你一定是一位出色的作文指导能手,因为语文教学离不开作文教学,就像音乐教师要唱歌给学生听,美术老师要画出画供学生参照一样,你也应该写出一手好文章,这是分内之事。《教师法》中有这样明确的规定:老师应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我认为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我们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写作的好手。要使学生“昭昭”,我们老师自己怎么可以“昏昏”呢?俗话说得好:身教重于言教。新课标实施以来,我们不仅是课堂的策划者、组织者,也是课堂的参与者。教师要上好一堂作文课,首先要做到胸有成竹,从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等方面进行布局,而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水试一试深浅,亲身感受一番,带学生一程,让学生产生共鸣。这样不但能把握作文课的主动权,也能让学生把你当做朋友,成为他们的学习伙伴,使他们爱上作文,敢于作文,并体味到作文成功带来的快乐。那么,我们该如何运用下水作文呢?

一、下水文的时段随机化

下水文不是一般的范文,是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的所思多想、所感所悟,是教师对他们的构思、布局、会遇到哪些困难的猜想,绝不能等同于学生的思维。他们的想象远比我们活跃,他们的信息接收渠道很多,我们不能把自己认定的东西强加给他们,束缚他们的思维。所以,运用下水作文时,我们要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时机进行。

(一)作前下水,胸有成竹

抛砖引玉是下水作文的一大使命,特别是对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作文类型的写作,如读后感、书信、调查报告、建议书……学生很少接触或者从未接触过的类型,会使学生产生恐惧心理。有了下水作文的引路,学生就等于有了拐杖,知道这些文体的间架结构,更容易上手。例如,前段时间我们学校的书香校园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不仅中午看书,放学回家看书,老师还时不时地在语文课上推荐课外书,写读后感也就成了顺其自然的事。起初,我以为简单地让学生在周记中写写就可以了,没想到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学生只抄了课外书中的段落、故事,小部分学生加了前言,只有极少数学生会加点自己的感想,但这感想也仅仅是“真好看”、“我真希望能成为×××”“我要向他学习”等冠冕堂皇、泛泛而谈的话而已。于是,我选了一本学生们都很喜欢看的书——《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我这样写道:“《我和小姐姐克拉拉》是我最喜欢的书。我觉得书中的克拉拉姐弟很勇敢,他们不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能积极地想办法解决。他们虽然有些调皮,但是富有创造力,他们能把奇思妙想付诸实际行动。他们阳光、可爱、富有爱心,虽然有时会好心办坏事。他们姐弟俩亲密无间,互帮互助,虽然偶尔会互相捉弄。我要向他们学习遇到事情勤思考的品质。这本书充满了童真童趣和各种古怪的念头,让我回味无穷。”

通过这篇简单的下水文,我给了学生一个参照,我告诉他们读后感重在感悟,为了使感悟更深刻,我们还可以再加一些故事。在之后的写作中,有学生这样写道:“《三国演义》是我最喜欢的书。它讲述了……书中我最喜欢的人物是诸葛亮,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令我钦佩,他舌战群儒的场面让我惊叹,诸葛亮骂死王朗更使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那一次诸葛亮领兵出祁连山……这本书充分地展现了英雄人物的性格和品质,让我对历史人物有了更多的了解。”

有了参照,学生明白了读后感的写法:点面结合,多写自己看过书后的看法。

(二)作中下水,因材施教

针对那些看似简单,但写好有一定难度的文章,我们可以在学生写到山穷水尽,实在挤不出来时,及时出示自己的下水文,让学生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轻松与愉悦。例如,身边的事和物,学生往往耳熟能详,写作内容并不难找,但在表达上一般都记流水账,写得不完整也不具体。此时,我们要根据学生所暴露的问题,让学生朗读下水文的一两个段落,以便借鉴。这样扶学生走一程,替他们排忧解难,学生就会大受启发,有的放矢地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补充和完善。有一次作文要求是写身边的雷锋,学生起初兴趣高涨,因为帮助过自己的人不少,自己也看到过不少好人好事,于是提笔就写,写着写着,他们一个个抓耳挠腮,就像打了霜的茄子——蔫了,原因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把事情表达清楚。我趁机出示了我的下水文《我身边的雷锋》:

“一天早晨,天冷嗖嗖的,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爸爸把我送到学校门口,我还来不及拿伞,他就急匆匆地开车走了,我越发觉得冷了。

突然,一把小花伞撑到了我的头上,我转头一看,原来是我们班的尹舜启。他背着大书包,左手拿着一把小花伞正往我头上移。见我回头,他笑眯眯地说:“你没带伞吗?我们一起走吧。”我感激地点点头。

雨还在滴答滴答地下,可我的心暖洋洋的。”

我告诉学生要把事情写具体,就要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善于描写环境,渲染气氛。之后,学生们开始奋笔疾书了。

(三)作后下水,提高鉴赏能力

作文后的修改和评价也非常关键,下水文的适时出示,可以解决不少问题。在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出,或者以自己的下水作文为例,从结构上破解与分析,指出下水文的优点与缺点,该怎样修改,使学生有迹可循,修改自己的文章。在教学“故乡”这个单元时,我安排了习作《美丽的家乡》,学生们这样写道:

“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有山有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柳枝长出了嫩绿的叶子,草坪变绿了。小朋友们脱下棉袄,走出家门,欢快地跳啊,蹦啊,感受着春天的美好。

……

同学们,这就是我美丽可爱的家乡,欢迎你们到我的家乡来做客。”

文章中虽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毫无特色,绍兴的农村是这样,其他地方的农村也是如此。于是,我不失时机地出示了我的下水文:

“我的家乡在绍兴,它有水乡、酒乡、桥乡等美誉。绍兴的桥,造型各异,建筑精美,堪称一绝。

我最喜欢的是题扇桥,它坐落于……

现在,题扇桥经过上千年的历史,仍然屹立于河岸之间。远远望去,桥正面的‘题扇桥’这三个红色大字格外显眼。桥上爬满青藤,深绿的藤叶没有一点缝隙,像是给桥披上了一件绿色的外衣。桥下,水清澈见底,仿佛一面明亮的大镜子。

我的家乡像一幅淡雅的水墨画。我爱我的家乡。”

我告诉学生,文章应该抓住特点来写,如绍兴的特色是建筑。我通过桥来描写绍兴,而且做到了点面结合,详略得当,主次分明。

二、下水文的形式要多样化

(一)启发性下水

让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补写,这样的方式立竿见影。当学生陷入山穷水尽的窘境时,我们可以给学生一些示范与启示。下水作文不应拘泥于事先的准备,可以是课堂插曲中的出口成章。有一次上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之后,我和学生一起畅谈自己的理想,他们有的说想成为科学家,为祖国的科学事业作出贡献;有的说想做军人,投身于保卫祖国的行列中;有的说想成为老师,在普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此时一个学生未举手示意就站起来问:“老师,你现在还有理想吗?”这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我震惊,我迟疑了一下清了清嗓子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不管理想是近期的还是远期的,不管曾经的理想有没有实现,都会有新的理想出现。我的理想是把你们教育成率真、阳光、可爱、懂礼貌的好少年……只要你们在思想上、智慧上有提升,我的未来就多一分鲜亮,祖国就多一分坚强……”

我殷切地期望:“同学们,你们每个人都是我理想的一部分,我的理想的实现离不开你们的努力。赶快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并朝着这个目标努力……老师等候着你们的佳作!”

老师的话语富有亲和力、感召力,把师生间的距离拉近了。有了心灵对话,才有可能产生创新的火花。

(二)示范性下水

示范性下水,是针对学生作文普遍存在的毛病而进行的作文。我给学生提供下水范例,教给他们写作方法,开阔他们的思路,在纠正他们习作毛病的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一次作文课上,我们围绕着“一个闪光的名字”的主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感人的事、崇高的人,从古至今都很多,但有人觉得写时的英雄人物,太遥远跟不上时代气息,而对报纸新闻中的人物,又只是了解了皮毛,要写生动具体谈何容易。身边见义勇为的举措,毕竟不是经常发生,选材上有一定的难度。写什么呢?学生们把难题推给了我,还用一种期待的眼神看着我,还好我事先写过下水文。我出示了下水文《补鞋的残疾人》:

“则水牌市场有一个补鞋摊子,摊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风雨无阻。这个摊子的主人叫王平,是个残疾人。他的穿着十分朴素,头发短短的,有一双坚毅的眼睛。他小时候患小儿麻痹症,下身瘫痪了,手和脚瘦得像根柴。这给他的心灵带来了莫大的创伤,可他没有放弃活下来的信心。为了不给亲人增加负担,他开了这个补鞋摊。

他没有宽敞的店面,更别提漂亮的装饰和摆设了。他只有一尺见方的帆布摊,上面放着一些补鞋工具。

……

有一次,我的球鞋不小心划了一道口子,当时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去补,身无分文;回家,会挨一顿打。忽然,我眼前一亮……

俗话说:“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德行。”如今,每次走到那个地方,看着那位身残志坚的补鞋叔叔,我心里就涌起一股敬佩之情。”

我的下水作文算不上典范,却给了学生很大的鼓励。这次作文课比较成功,学生写出的作文大多具有新意,角度也有所不同。比如,有位学生写自己最敬佩的人是爸爸,因为爸爸在一次父子对话中坦露了自己过去的错误。他认为爸爸很诚实,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三)逆行性下水

逆行就是结合学生习作中的同一类毛病写的一段文字,让学生自己修改,这样可给他们提供一个识别错误的机会,还可以培养他们修改文章的能力。近段时间,我们学了描写农村风光的文章,在学生自行作文时,我发现了学生的一个共性:开头喜欢以“今天”起笔。春夏秋冬的描写顺序被排除在外,再好的文章也会被他们的“今天”毁了。于是,我写了这样一段:“今天,我约了几个小伙伴去田野玩。田野真美啊!……”学生读了文章,很赞赏文中描写春天的好词佳句,但对我这篇文章的开头不太满意。有学生提出可用刚学过的诗句开头:“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也有学生提出这样写更生动:“冬天刚过去,春天就迈着轻盈的脚步来了,到处都像约好了似的,一齐换上了春装。我不禁约了几位小伙伴去欣赏家乡春天的田野。”这样修改,学生印象深刻,不容易犯同类的错误。

下水作文不需每次都很完美。我认为下水作文太完美会让学生产生望尘莫及之感,使下水作文失去意义。下水作文起着抛砖引玉的作用,我们要让学生自由评价,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修改补充;要让学生在读了下水作文后,对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表扬、批评,让学生觉得作文也不过如此。

三、下水作文的语言、内容、技巧儿童化

(一)下水文的语言要儿童化

下水作文是写给小学生看的,成人化的语言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使学生觉得有距离感,不容易接受。因此,下水文必须用儿童的语言描绘生活,把长句分成几个小短句,把哲理性比较强的句子改成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词句去表情达意,从而让学生觉得这样的习作亲切自然,可学可用,不会产生高不可攀的感觉。我在《第一次做家务》的下水作文中这样描写:“我把鸡蛋调好后倒进滚烫的油锅里,只听‘呲’的一声,一朵美丽的黄牡丹盛开了,多美的一朵花呀!………我不小心手指被针扎了一下,伤口顿时冒出了一颗红珍珠,吓了我一跳。”形象生动、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表达出了儿童的独特感受。

(二)下水作文的内容要贴近儿童的生活

我们教师的生活经历、文化素质、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感悟与学生有很大的不同。所以,在写下水文时,教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世界,看待事情,体验生活。选材时,教师应该尽量选取充满童趣,贴近学生生活的题材。写作的内容应该是学生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杨红樱笔下的《马小跳》系列之所以为广大儿童喜爱,就是因为选取的事例是孩子平时经历过的,他们产生了共鸣。我们教师虽然不是儿童作家,但只要留心观察学生的生活,结合自己的童年生活,肯定能选好材料,从而让学生感到生活处处皆语文,以“我手写我心”。记得一年春节过后,学生们来报到的第一天,我和他们聊起了春节中最开心的一件事,他们兴高采烈地说是拿压岁钱、放烟花、做客、和小伙伴玩耍……谈起每一件事,他们都无比兴奋。我选取了放烟花的事情,我这样写道:“我拿着‘魔术棒’,只听‘呲’的一声,‘魔术棒’里冲出一簇五颜六色的火花,忽明忽暗,把夜幕点缀成花儿的世界。呵呵,真好玩!我放了一根又一根……红色的烟花冲天而起,然后‘嘭’的一声在空中绽放,像湖里的荷花,又像芭蕾舞演员跳舞时舞动的裙子,真好看……”

还没有听完我写的作文,学生就拿起笔写起了自己的作文。我的下水文与他们的经历相似,他们产生了共鸣,有了新的想法,激起了一试锋芒的写作欲望。

(三)表达技巧要与儿童水平同级化

篇9

一、生改――自主合作之花,绚烂绽放

众所周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在平时的实践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许多学生轻视自己修改文章。由于传统的评改方式让学生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和自己无关。大多数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文草草写完,就万事大吉,把推敲修改的工作,完全推给老师,完全依赖于老师的批改,作文一交,就再也不管不问了。其实改是写文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写作过程中一道必不可少的工序,不改能写好文吗?怪不得叶圣陶先生曾有过这样一句话: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都处于被动地位。能不能变一变,让学生处于主动地位呢?在“改”的过程中,一个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是能得到有效训练的。教师越俎代疱,无疑是剥夺了学生“改”的权利,只会害得他们永远不会改文章。

1、自改,自我超越

古人云:“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承。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作者本人在“频改”中才能文章“入妙”之法。很多学生不愿意改自己的文章,还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是他们不知道怎样去改!于是我告诉学生不管在何时何地写的文章,你都要争取做自己作品的第一个读者!你们总不希望自己的文章很丑,却过早地出现在众人眼前吧?以一个读者的眼光去欣赏自己的作品,润色自己的作品,让其更完美!这样的说法很诱人,他们开始变得不愿意老师成为欣赏他们作品的第一人,他们开始一遍又一遍读自己的文章!这一读,就让极其不通顺的句子原形毕露; 这一读,让丢了的字添了的字无处躲藏;这一读,也让不少学生揪出潜在文中错别字!学习是生命成长的过程,它是人自身的一种需要,而不是外在压力的结果。教育的一切行为都应该是为了满足儿童的这种需要,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这样的自改,让学生不满足于写完就好,极大程度的实现了自我超越!而更重要的是,久而久之,他们养成了边与边读边改的良好习惯,这是作文评改的奠基石啊!

2、组改,集体跨越

这是一种分小组批改作文的方式。作文批改是一种阅读,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提高。因此,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容忽视。把学生推到写作的另一前沿阵地――修改,使其在互相批改中认真切磋,取长补短。也子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种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起学生“为师”的欲望,引发作文批改的兴趣!

(1)分组有序

分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每一组成员的搭配至关重要!根据班级情况将学生的写作水平分等排列,每一组中要按排一到两名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安排一名需要帮助的学生,其科根据学生调整!这样的分组有利于发挥优秀生的指导示范作用。也有利于写作水平急待提高学生的进步,更有利于分组的协调化,合理化!将小组真正化成一个班级的缩影!并且通过以后的小组合作成果,评选优秀的小组,以激劢全组共同进步!

(2)目标明确

每个学段,每个学期,甚至每个单元,学生习作的目标要求都有侧重点。要根据其不同的特点,以及不同的要求,来确定每一次评改的目标!于是在每一次改作文之前,提供一个评改的方向,设立一个评改重点,这是小组评改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反之学生则会陷入打打闹闹,互相指责,一无所获的困境!小组评改也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旨在提高学生评改的兴趣!改作文一开始从最简单的“找错别字”“修改病句”“划好词好句”入手,达到此类要求的小组可得到“合作成果奖”!接着,要慢慢地提高评改的难度,可对每一次作文的训练重点进行针对性评改,如写好“开头”“结尾”;用好“修辞方法”;细化“某一细节”;写好“评语”;选好“材料”等,对于能出色完成的小组,颁给“合作成果奖”!这样的针对性训练,不仅让学生掌握了评改的方法,也让学生潜移默化地掌握了写作的方法!一次写读后感的作文评改中,通过初步了解,我发现大部分学生的题目比较单一缺乏新意,不少学生根本就不明白读后感的题目格式应该怎样写,面对这些问题,我在评改时就提出:一个好的题目是成功的开始的要求,指导的时候还列举了两个题目作为范例,在重点引导突破下,一个个出首意料的题目便应运而生……

如:“一道深入骨髓的伤痕――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香港,香港,我们的心――读《最后一分钟》有感”

“雨是香的――读《桂花雨》有感”

“自信――读《鞋匠的儿子》有感”

“信念与执着――读《地震中的父与子》……”

可以说,组改是学生用自己的视角来看待别人的文章,他们真实的反映出他们写作的需要,批改的跨越!在这样的合作中,学生们品尝着改作文的成果,体验着成功带来的喜悦,他们因着助人为乐而倍感自豪,因着自己的进步更乐于修改,因着自己的不足更乐不进步!

二、师评――激劢启发之言,余音绕梁

在学生经过自改,组改,自我整理阶段后,教师此时可闪亮登场了!在前面的环节中,教师已基本掌握学生每次作文的难点,需要指导的重点,师可抓住契机趁热打铁开展讲评,也可采用冷处理,将文章置放一段时间,更系统的整理学生的不足点,完整的讲评。两种方法可穿插运用,以达到良好的效果!

1、诗一般的语言打动孩子

斯霞老师曾说过:作文的评语应以激励为主!给学生成功和快乐。一个高明的语文教师在点评作文时,不会老做医生,也不做难服侍的婆婆,而是像一个园丁,不光注意到剪莠除草,更注意到按时施肥浇水,帮助幼苗迅速地发育成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哪怕是点滴进步,他都会欢欣鼓舞,大加褒奖,“这个词用得妙极了”“这句话把……写得十分具体、形象”“你这篇作文词通句顺,我为你的进步高兴,愿你再接再厉”,如此等等、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了作文的快乐。教育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作文批改中这种效应尤其明显。

评语要有启发性!“逼”学生动笔。老师的一个符号、一句评语,都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启发性的评语要让学生想动笔,达到跳一跳就能到苹果,写一写就能完成的效果!如:“这句话不通,你觉得呢?”“如果在这儿加上心理活动就更为具体了!”“你的开头总是太长,入题慢。请你品味品味《落花生》、《燕子》,还有课外的许多散文佳作,思考:怎样开门见山,让开头引人入胜?并体现在自己的作文中……”

2、画一样的符号激励孩子

我们传统的作文评分一般是采用“百分制”和“等级制ABC”。教师如果经常给学生的作文分数(或等级)打得很低,容易使学生产生自卑心理,对作文失去信心。如果作文分数(或等级)打得很高,又容易使学生产生自满情绪,认为自己的作文已经很不错了,不需要修改了,也就失去了进一步修改的动力。

针对学生这一情况,我还实行了作文评价“符号制”。作文不打分也不打ABC等级,而是采用符号的形式!

表示书写端正

表示作文写得好

表示本次作文有进步

合作成果奖

哪个方面表现突出,哪个符号就多打几个,上不封顶,真正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这样的符号激励着孩子孩子不厌其烦地进行修改,学生的作文水平便在不断地修改中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高。

3、谜一番的戏法吸引孩子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的脑对丰富的刺激,不断的变化和新奇的事物充满了渴求。尤其是小学生对新鲜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我们常常会在平时的教学中感受到学生的这种“喜新厌旧”!于是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指导点评作文时一定要常常变更其方式方法,以追求其新鲜的刺激!为了培养听力,教师可边读边让学生用抢答的方式快速点评;为了锻炼学生眼力,可让学生统一欣赏某个学生的作文集体点评;为了提高甄别好文字的能力,可让学生细品描写相同景物或人物的片段;为了锤炼学生的朗读能力,还可让学生上台朗诵自己的作品等等。

总之方法是死的,人是活的!本着学生发展的角度,教师要不断更新,不断进步,抓住学生身上的兴趣点,以更好的让学生在一次又一次的变戏法中感受作文评改带给他们的快乐!

三、众议――网络博客之家,温暖人心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电脑已悄悄走进孩子们的家中,网络用其方便快捷的形象深入人心!不少学校网站也专门开设了教师和学生博客专区!为何不以此为契机,让学生在网络这个大舞台上一展拳脚,接受更我人的检阅呢?而这也将成为孩子们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生活化的评改会让他们欲罢不能!

1、火眼金金大家议

借助校园网,学生每人申请一个博客,将自己的作文发到博客上,这样做不仅仅是本班的同学和老师能欣赏佳作,还能让全校师生共同来评议!一想到自己的作文将受到如此大的关注,学生的习作必定是三思而后发,这又促进了前面几个环节的落实与提升!同时能更好遏制学生抄袭他们文章的不良之风!

2、三言两语众人评

篇10

【关键词】小学生 语文教学 写作能力 培养

小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难度非常之大。因为小学生还是个“三无”产品:一无知识基础;二无写作方法;三无生活经验。而针对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我们应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发散思维,又叫求异思维,辐射思维,其方式就是演绎推理,发现特点,对同事物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探索。不善于求异,就永远也不能真正理解、驾驭多姿多彩的世界。有些作文题目内容宽泛,学生立意作文时不容易把握,这时教师可以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具体方法。

1.培养小学生写作的发散性思维

1.1 给题目加上一些条件限制,其内容就能跟明显、更具体地显出来,这样就能很好地把握要写的内容,比如:《园丁》可变为“城市的美容师――园丁”、“辛勤培养祖国花朵的园丁――老师”、“园丁颂――记我的教师二三事”。又如,“春天”可变成“艺术的春天”、“科学的春天”、“春天――播种的季节”、“充满希望的季节――春天”等,这样主题跟明确,不至于由于宽泛而无从下手。

1.2 在审题立意时也要运用发散思维,开阔写作思路。如在读后感写作训练时,我给学生推荐一则寓言《滥竽充数》,学生就根据材料内容畅想立意,提出了几个论点:A.滥竽能够充数,联想到是产生南郭先生之流的土壤;B.从南郭先生冒充内行,最终露出马脚,可以联想到不论学习或办事,不能不懂装懂,弄虚作假,而应该扎扎实实、虚心求教,掌握真本领;C.从南郭先生最终落荒而逃的可悲下场,可以联想到人贵有自知之明等。又如写记叙文,我给学生提供图形“O”,写《O的断想》,学生说西瓜,像车轮,像跑道,像太阳……经启发学生不光从外形特点联系相似的形象,还从象征意义等方面发散,达到感性和理性的统一:O是一片空白,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它是一面镜子,让你认识自己……然后选择自己最熟悉、掌握材料最多的角度去发散思维,这样写出的文章才能思路广阔,内容丰富,思想深刻。

2.采用先说后写的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低年级学生对写作文还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不能操之过急。我们应先从说的训练开始。让学生说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人、事或物,也可以出示不同的画面,如:单幅画面,多福连续画面,或是只有开头没有结尾的创编故事画面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按什么顺序来说:从上往下,从左向右,从前向后,从近到远等。在进行说的训练时,也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在说好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动笔,效果会好的多,我想这也是低年级语文书上对学生的要求是写话,而不是习作的原因。

3.采用由易到难的形式提高写作能力

当学生有了一点的知识基础并有了一定的动手经验后。我们就可以对学生进行作文的常规训练了。作文训练应先从写句子、写话开始,再到写片段,最后写成篇的作文。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二年级主要练习写句子、写话。包括:用学过的词语写句子;观察简单事物或图画以后写几句话;用句子(也可以配上简单图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或祝福(如:自制贺卡);能写条据(如:留言条),能写简单的日记。在培养学生想象作文能力方面,低年级可以练习讲童话、续编童话。这样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和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至于从什么时候开始让小学生写句子、写话,那就要结合教材的编排,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只要学生有这方面的要求和愿望,就要积极引导。

4.通过仿写课文片段提高学生写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