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狂书生范文

时间:2023-04-08 06:2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轻狂书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青海;金属矿产;成矿规律;成矿预测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青海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分布有祁连山、柴北缘、东昆仑和西南三江北段等重要成矿带,是中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盐类与能源等矿产的主要蕴藏地之一。

1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1.1区域地层

青海省内出露有元古宙以来各个时期的地层,其中以中新生代分布最为广泛。省内地层以东昆仑南部断裂(昆南)为界,分南北两大地层区,北部区以祁连山和东昆仑山为主体,包含阿尔金山南坡和柴达木盆地,以广泛分布元古宇、古生界为特色,记录了晚古生代以前的地史演化特征。南部区以可可西里山、阿尼玛卿山、唐古拉山为主体,包含东部的西倾山和兴海一共和盆地,以广泛分布中一新生界为特点,主要记录了中生代以后的地史演化过程。

由于不同的时空演化特征所产生的构造沉积环境的差异,形成的岩石建造和地层分布特征也有很大差异。

1.2岩浆作用

省内火山岩与侵入岩发育,出露有各个时代的岩浆岩,有深成——浅成——喷发(溢)岩相,岩性有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一碱性岩。

全省侵入岩广泛分布,尤其在北部区域十分发育,并以中——酸入岩体为主。按照分布特征、侵入地层时代、同位素年龄以及相互穿插关系等,将其划分为:元古宙晚期、加里东期、华力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喜马拉雅期等六个岩浆侵入旋回。

青海省域内火山活动频繁,从元古宙到早新生代都有火山喷发,以早古生代最为强烈,而且全为海相,晚古生代到中生代早期(三叠纪),既有海相又有陆相;中生代中期到早新生代(第三纪),皆为陆相喷发;晚新生代(第四纪)以来火山活动处于间歇期。各时期火山活动的规模、强度和所处构造位置以及火山岩特征,均有明显的差别。

1.3青海省区域构造动力学演化

劳亚、冈瓦纳及泛华夏大陆板块漂移、裂解、拼合,以及特提斯大洋产生、发展与消亡的全过程。记录了古生代以来特提斯洋及其间所夹持的若干微板块所经历的多阶段离散、汇聚与碰撞的复杂演化过程。形成了不同的构造地史演化特征,主体反映了特提斯多弧一盆系统的洋陆转化的演化模式。青海省横跨古亚洲和特提斯构造域,总体受该构造背景的影响,青海省的动力学演化可归纳为三个阶段;前特提斯阶段,即各微板块或陆块结晶基底形成阶段;特提斯演化阶段;青藏高原的形成与隆升阶段。

2金属矿产成矿规律

2.1金属矿产的时间分布规律

2.1.1黑色金属

青海省黑色金属从古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显示。其中铁矿从古元古代到新生代均有显示,但主要成矿作用集中在中元古代、早古生代,中元古代形成沉积变质铁矿,早古生代形成海相火山型铁矿;锰矿工作程度较低,从目前的发现而言主要集中于寒武纪、晚奥陶世、二叠纪三个时段,其与火山作用关系比较明显;铬矿成矿作用集中于早古生代,与岩浆分异作用有关。

2.1.2有色金属

青海省有色金属从早古生代到新生代均有显示。其中铜矿集中于奥陶纪、二叠纪,与火山活动比较密切;铅锌矿集中于奥陶纪、石炭纪、前寒武纪,其成矿作用以喷流——沉积型、矽卡岩型为主;钻矿是目前新发现的矿产,赋矿时代集中于奥陶纪、石炭纪、三叠纪,成矿作用主要为喷流——沉积型;翎矿成矿期为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为斑岩型;镍矿的成矿时代为中——新元古代、早古生代,成矿作用主要为岩浆熔离——贯入和渗滤交代型;钨、锡矿的成矿时代集中于加里东期、华力西期;成矿作用主要为接触交代型、热液型;汞、锑矿主要集中于三叠系、二叠系,成矿作用主要为渗滤交代型、接触交代型。

2.1.3贵金属

青海省金矿赋矿从新元古代到中生代均有显示,成矿时代集中于新元古代、奥陶纪,成矿作用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喷流一沉积改造型、石英脉型;银多为伴生矿床,从新元古代到早中生代均有分布,成矿时代集中于晚古生代,与火山活动比较密切。

2.2、金属矿产的空间分布规律

2.2.1黑色金属

青海省黑色金属矿产铁矿主要分布于东昆仑北坡的祁漫塔格一都兰地区,次为唐古拉山,北祁连山,青海东部及柴北缘,发现的矿产地虽多,但无重要成型矿床;铬铁矿集中分布于北祁连山,次为塞什腾山;锰矿分布零星。有色金属矿产除分布中南祁连、柴达木盆地及巴颜喀拉山外,青海省均有分布,尤以柴达木周边、北祁连、阿尼玛卿山及玉树地区较发育。

2.2.2有色金属

青海省有色金属矿主要分布于北祁连、柴北缘.、东昆仑、鄂拉山、阿尼玛卿山和三江北延等地。

2.2.3贵金属

贵金属矿产中岩金主要见于北祁连、拉脊山、化隆及黄南地区,东昆仑阿尼玛卿山也有零星分布,主要以伴生形式产于有色金属中;砂金遍布全省,尤以巴颜喀拉山分布最广,次为北祁连;银矿多与有色金属矿产相伴(共)生,尚未评价出独立矿床。

3金属矿产成矿预测

除成矿物质来自宇宙的冲击矿床以外,产于地球内、外的所有矿床都是地质构造演化的产物,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形成不同的成矿系统。虽然同一类成矿系统可以出现在不同的地质构造环境,其成矿特征也不尽相同。

3.1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的成矿预测

省内基性——超基性岩带分布特征表明,大洋裂谷、陆缘(陆间)裂谷是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构造环境,其成矿类型主要为早期岩浆分凝矿床(含铂铬铁矿矿床),其次为晚期分凝矿床(磷灰石磁铁矿矿床),岩浆熔离型矿点少;另一重要成矿构造环境是基底隆起带,其成矿类型为岩浆熔离型矿床(含铂铜镍矿床);它们构成青海省主要的基性——超基性岩成矿带。弧后盆地的局部地断裂陷较深,有少量基性小岩体侵位,只发现一些钛铁矿矿(化)点,是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的次要成矿构造环境二元古宙、早古生代、是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时期,其次是晚古生代。

省内各基性、超基性岩带的找矿工作程度不同。北祁连岩带、柴北缘岩带、拉脊山岩带、日月山——化隆岩带的找矿工作程度稍高;布尔汗布达山岩带、阿尼玛卿山岩带、通天河岩带的找矿工作程度低。特别是通天河岩带,工作程度很低。与上述岩带比较,工作程度低的这些岩带具有基性——超基性岩成矿系统铬(铂)铜镍钴(铂)成矿系列的成矿地质背景。

找矿工作程度稍高的岩带,已出露的岩体和矿床,具有寻找隐伏岩体和隐伏矿床的地质条件。

3.2中酸性岩成矿系统的成矿预测

省内中酸性岩成矿系统发育,是许多成矿带的重要成矿系统。造山活动、叠加造山活动是中酸性岩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构造环境。华力西——印支期、燕山——喜马拉雅期是中酸性岩成矿系统的主要成矿期,前兴凯期是次要成矿期。主要成矿类型有斑岩型、矽卡岩型、伟晶岩型。岛弧隆起带、基底隆起带等各构造带中,有多次叠加造山活动地段,是中酸性岩成矿系统的成矿有利地段。其中酸性岩成矿系统的岩体,规模小,往往产于两组或多组断裂交汇处或古火山机构中。因此,各成矿带中多组断裂发育地段,特别是多组断裂交汇处、古火山机构发育地区,是形成中酸性岩成矿系统有利地区。

省内各成矿带及各成矿带的不同地段,勘查程度高、低不一。总的看来,中、北部勘查程度相对较高,南部相对较低。在已发现矿床或矿点的地区,往往只出现中酸性岩成矿系统的成矿系列中1 -- 2类矿床或矿点,应注意寻找该成矿系列中的其他类型矿床。勘查程度低的地带,要注意叠加造山活动强烈地段的找矿。

3.3沉积成矿系统及其成矿预测

省内各时代沉积岩中,已发现中祁连成矿带西段有石炭纪胶体化学沉积成矿亚系统的铝土矿点(托莱南山西端的其他大坂等);中祁连成矿带中段、柴北缘成矿带中段有早——中侏罗世胶体化学沉积成矿亚系统菱铁矿矿点、赤铁矿矿点(热水三矿、热水四矿等)。

中祁连成矿带西段以元古宁为基底的泥盆——石炭纪沉积盆地、中段和东段以元古宇为基底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北祁连成矿带西段以下古生界火山沉积岩为基底的石炭纪沉积盆地、柴北缘中段以上古生界火山沉积岩为基底的早——中侏罗世沉积盆地,均具有类似的沉积环境。有胶体化学沉积成矿系统铁、铝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可示为胶体化学成矿系统铁、铝矿床的成矿远景区,其中以遭受风化剥蚀时间最长的元古界为基底的晚占生代、中生代沉积盆地,是胶体化学沉积成矿亚系统铝土矿和铁矿床最有利地区。

参考文献:

[1]曹文虎.青海省矿产资源与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地质出版社

[2]程裕淇.中国区域地质概论[M].北京;地质出版杜

篇2

关键词:河北省;图书馆;读书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6年5月22日

一、调研问题与内容

1、调研内容。本课题以河北省图书馆读者为调查对象,通过对省图书馆的走访,调查省图书馆内读者的大体情况,通过发放调查问卷,汇总各年龄段读者在省图读书学习的详细信息,根据调查所得数据分析省图内读者的读书情况。

2、调研特点。在调查之前,查阅中国与世界人读书的情况,了解河北省及石家庄市人大致的读书情况。根据所查找的资料及调查目的设计调查问卷,打印纸质版问卷并小范围的发放进行实践调查,对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改进。在河北省图书馆发放调查问卷并回收。在问卷的发放上,在中文现刊借阅室、中文期刊阅览室、中文图书借阅室一、中文图书借阅室二、中文图书借阅室三、外文图书/期刊/报纸借阅室、古典阅览室等及阅览室外搭建的桌子等地发放调查问卷,无论性别年龄,真正做到了随机发放,保证了数据的可信度。调查问卷设置的题型简单、问题及选项明晰、内容不冗长,能够让填写问卷的人有耐心认真的完成问卷,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问卷的质量。在回收问卷的方式上采取了边发放问卷边回收的方式,保证了问卷的回收率,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结果的准确。

将收集到的问卷信息完整的录入到电脑,并用科学的统计分析工具SPSS(Solution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进行数据分析与制表绘图。

3、变量及变量之间的关系。在调查问卷的设计上,首先明确了填写问卷者的性别与大致年龄段(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工作),以此来观察是否不同年龄段存在明显的读书量、读书倾向(文学类、娱乐消遣类、体育健康类等)等方面的差异;同时,设计了年度阅读数量(3本以下、3~6本、6~10本、10本以上)与每日读书时间的相关问题,针对每日读书时间,问卷又细化为平常每日读书时间与假期每日读书时间,以了解是否读者假期读书时间会明显增加。问卷有两道基本相同的题,分别是“喜欢的课外读物”与“喜欢的书籍”,这两个问题的选项设置形式略有差异,但内容基本相同,根据两道题所选择的内容是否一致来判断填写问卷者是否认真考虑过这两道题。设置了“能否看完正在看的书”(总是能、经常能、偶尔能、常常不能)以了解读书量与每本书阅读程度的关系。问卷还调查了读者来河北省图书馆的主要目的(读书、上自习、其他),以及其他一些问题。

4、调研的针对性、科学性。(1)在调查范围上,选取了省图书馆这一个范围较小的区域,明确调查对象是来到省图的读者,所有的分析、结论都是针对河北省图书馆这一个小范围而言,具有针对性;(2)在问卷发放上做到了全面的、随机的发放,具有普遍性;发放的问卷全部回收,进一步保证了结果的准确;在问卷题型的设计上,通过设置两道基本相同的题,比较这两道题回答的一致性,判断问卷的可信度,若出现矛盾则问卷失效,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最终分析的科学性。

5、调查假设。在调查之前,对调查有过以下假设:由于省图书馆拥有良好的学习氛围、丰富的藏书、优越的基础设施,省图书馆中的人,以学生为主,大多数来此上自习,完成作业与备考。同时,有一定比例的成年人来此处理工作事务,一定数量的老年人来此阅览杂志书籍。

生活节奏快,工作学习压力大是限制与影响大家平日读书时间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渴望多读书,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能随心读书,到了假期,由于假期时间相对于平常宽松,大家在读书上花费的时间会远大于平日的读书时间。

二、研究结果分析

本次调研对象是河北省图书馆的读者,采用现场发放问卷,填写完毕直接回收的方式,做到了问卷的高效回收利用,发放调查问卷200份,回收问卷200份,回收率100%。

1、性别:在调查的样本中,男性与女性所占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男性占41%,女性为59%。

2、年龄:在年龄分布方面,在本次调查中,随机对在省图的读者进行调查。收回有效问卷200份,接受调查群体的年龄分布状况如表1所示。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以大学生居多,其中大学生频数为105,占52.5%,其次依次是高中生、研究生、初中和已经工作的人。在年龄因素方面,本次调查涉及了大多数年龄段,较为全面地涵盖了不同年龄段的情况。(表1)

3、年读书量:在调查中,统计了问卷填写者的年读书量,希望以此来分析河北文化发展水平。(图1)

4、平常每日读书时间:在调查中统计了读者的平日读书时间发现,平日读书时间在30~60分钟的最多,接近总人数的一半,样本的数据分布呈正态分布;而读书在2小时以上的人数较少。(图2)

5、假期每日读书时间:为分析读者假期读书时间是否会比平日增多,专门统计了读者假期读书情况,发现假期读书时间有明显的增加,平日读书平均时长在56分钟左右,假期平均时长在144分钟左右,约为平日读书时长的2.6倍。(图3)

6、读书目的:统计了读者来图书馆读书的目的,结果表明,读者读书目的不单一,并且除少数(8.2%)为打发时间外,绝大多数读者的读书目的为扩大知识面、充实自己、满足兴趣以及备考。(表2、表3)

7、喜欢的书籍:经过数据的收集与统计,发现过半数的读者喜欢文学艺术类图书,占到总比例的62.5%;其次是历史和人物传记类,占比接近半数(49.0%);再次是科普知识类与生活知识类,均占到了29.7%;体育健康类被关注的较少,仅为6.8%。(表4、表5)

8、阅读图书的主要途径:经分析发现,排名前两位的是图书馆借阅(68.7%)与购买(66.2%),同时发现在书店看的人数明显低于在网络浏览的人数,表明网络已经在图书的传播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表6、表7)

9、能否读完正在看的书:经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发现大多数读者能够顺利的读完正在看的书(79.1%),只有极少数人常常不能读完正在看的书(4.1%)。(图4)

10、影响自己读书最大的人:影响自己读书最多的人是同学朋友,占到总人数的54.2%,这表明由于同龄人处于相似的环境中,因此对自己的影响远大于有一定年龄差距的老师及家人。(图5)

11、影响读书的因素:每个人读书量不同,读书时间亦不同,这些不同必然是由于不同的因素导致,经统计表明,外部因素(学习工作压力大)为影响大多数人读书的原因,占71.4%。由于来到省图的读者以大学生、高中生为主(78.5%),所以学业压力成为制约读书的主要因素。(图6)

12、读书中存在的困惑:每个人在读书中都或多或少存在困惑,这些困惑或许影响着读书的积极性,为了了解主要的困惑,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不知道读什么书”是读书过程中主要的困惑,百分比为52.5%,超过了半数。只有少数人不清楚为什么读书(5.6%),有一部分人在读书方式上存在疑问(23.9%),仍有小部分人(18.3%)认为“读书后没什么收获”。(图7)

13、对待盗版书籍的态度:盗版读物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盗版书籍得以存在必定有对盗版书籍的需求,对此调查了省图书馆读者对盗版书籍的态度,结果表明过半数(58.9%)读者坚决反对盗版书籍,少数(5.1%)对盗版书持支持态度,剩余(36.0%)表示“无所谓”。(图8)

14、到省图的原因:在读者是出于什么动机来到省图书馆的调查中,发现大多数读者来省图的目的是为了上自习(66.7%),这与省图读者年龄段有关,大多数(95.5%)为学生,省图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这吸引着许多学生前来学习。有25.8%的读者到图书馆就是为了阅读书籍。(图9)

三、对策建议

1、对于图书馆馆方。(1)鉴于大多数读者在假期的每日读书时间比平常每日读书时间有了显著增加,馆方应考虑在寒暑假期间延长图书馆开放时间,以满足广大读者的阅读需要;(2)根据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爱好文学类书籍的读者明显多于爱好其他类图书的读者,馆方可以考虑在文学类书籍阅览室适当增加桌椅数量,或适当减少桌子数量来增加更多的座椅,以容纳更多的读者;(3)数据显示有相当一部分人对盗版书表示无所谓。盗版书不仅侵犯版权违反法律,还会降低读者的阅读质量,因此馆方应在图书馆内设置一些抵制盗版书籍的标语来提醒广大读者自觉抵制盗版书籍;(4)调查显示来省图的人有66%以上以自习为目的,图书馆存在的问题是,很多来上自习的学生没有位置,而许多禁止自习阅览室却空闲着很多桌椅,因此建议馆方合理安排不同地方的桌椅数量,将桌椅使用率最大化,高效利用有限的资源。

2、对于图书馆的广大读者。(1)大多数读者应提高阅读量,年读书量不足十本的读者超过一半,而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提高民族的文明程度应从多读书开始,因此广大读者应适当提高阅读量;(2)部分读者偶尔不能读完书籍,希望此类读者尽量将已经开始读的书籍读完,只有完整的阅读一本书才能有最多的收获;(3)将近半数读者存在的困惑是不知道读什么书,因此建议读者平时留意自己的读书兴趣所在,尝试不同类型书籍,或寻求老师、长辈的建议来明确自己的阅读方向;(4)提高版权意识,相当多的人不反对盗版书籍。盗版书籍严重危害了他人权益,必须严厉抵制;(5)图书馆内大部分人是上自习的学生,有少部分不自觉的学生在图书馆内大声谈笑,既影响了图书馆的阅读环境,又败坏了社会的道德风尚。因此,提醒上自习的同学自觉维护公共秩序。

主要参考文献:

篇3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原则,在喀什地区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疏勒县、英吉沙县、莎车县实施调查。按照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留守连续时间为每年至少0.5a的7~14岁各族学生,作为本次留守儿童入选标准。量表采用“儿童生活质量量表”,调查人数为1125名,其中留守儿童512名(男生211名,女生301名),曾经留守的儿童245名,非留守儿童368名。父母均外出的占留守儿童的62.84%。

1.2方法采用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和“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社会心理功能、生理心理健康、生活环境及生活质量满意度等[3]。根据原始分换算出百分位等级(P),通过正态分布下所对应的Z值,用T=50+10Z编制出百分位、Z值、T分等值表,评价等级在16%~84%的范围者为中等,在84%以上为好,在16%以下为差。

1.3统计分析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及统计分析[4]。

2结果

2.1生活质量量表总分及分量表得分等级由表1可见,喀什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总分为“好”的只占6.64%,“中”的为62.11%,“差”的为31.25%。非留守儿童在“好”和“中”的等级上分别高于留守儿童11.57和0.39个百分点,在“差”的等级上低于留守儿童11.96个百分点。

2.2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得分等级留守儿童生活质量各维度的等级评分为“好”的所占比例依次为负性情绪(19.53%)、其他(19.14%)、师生关系(16.80%)、自我满意度(14.06%)、躯体感觉(13.67%)、运动能力(13.48%)、亲子关系(12.50%)、作业态度(11.72%)、自我概念(11.33%)、生活便利性(10.74%)、学习能力与态度(10.55%)、活动机会性(9.57%)、同伴关系(7.42%)。非留守儿童“差”组的人数比例明显低于留守儿童,其中差异最大的为“亲子关系”维度(10.26个百分点)及“其他”维度(10.16个百分点)。见表2。

3讨论

研究显示,与全国同类农村儿童常模相比,新疆喀什地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生活质量总分和各因子、各维度得分差的均超过了8%。这表明喀什地区留守儿童的生活质量状况并不尽如人意,在今后的生活中应给予高度重视。

从生活质量的各个维度分析来看:

(1)生活环境的便利性、活动机会性及运动能力3个维度均很差,这可能是由于喀什地区相对处于较为偏远的山区,交通非常不便,经济和文化发展水平较为落后,各项锻炼器材匮乏,造成儿童参加各种活动和体育锻炼的机会相对较少。

(2)社会心理功能的5个维度等级评分也不理想。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与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文化程度较低有关[5],调查显示,23.3%的监护人没有受过教育,34.5%的监护人仅有初中文化。其次对于单亲外出的家庭,只有父母一方在家,承担了家庭的全部家务和田间工作,很少有时间去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父母一方的外出也使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在自我概念方面受到较大的影响[6-8],影响了孩子自我意识和个性的发展。

篇4

一、高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历程的简要回顾

1.酝酿、启动时期。全国范围内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在此之前,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从改变高等学校“重理工、轻人文,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质”的弊端出发,率先在他所领导的学校做出了“加强人文素质教育”的决定。通过校园文化建设、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建设、学科之间的交叉建设等三个层次,在全校开展了扎实而有效的人文素质教育。使人文素质教育成为转变教育观念、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的一个突破口,得到了校内外的肯定与关注。

2.实验、推广时期。1998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对在全国高校中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提出了指导性方针和具体要求。从上世纪90年代末到新世纪初,高校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此后,试点高校以文化素质教育为切人点,在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不少富有开拓性的成果。2002年10月至11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委托高等学校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组织了14个专家组,对32个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共53所学校进行了中期检查。11月底,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在南开大学召开文化素质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领导及专家组组长会议,对基地中期检查工作进行了初步总结。会议认为,经过八年来创造性的工作,文化素质教育已深人人心,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学生的文化素质普遍得到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学校的文化格调和品位也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3.向纵深发展时期。从2003年至今,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研究和实践进入了全面、深入的发展时期。出现了一批水平较高的理论研究成果,内容涉及文化素质教育本身的内涵、定位、开展途径,也涉及与其它教育内容的关系等等层面,对文化素质教育实践起到了总结和指导作用。许多高校在实践中勇于探索和创新,不断丰富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在课程体系和精品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校内外文化活动、考核评定等诸多方面,逐步探索出切合自身实际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路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涌现出一大批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先进典型,为该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试点院校开展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1.以课程建设为重心,将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高校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因此,文化素质教育应当也必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课堂教学是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试点院校对文化素质教育课程的建设给予了充分重视,进行了多种形式的改革和探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基地院校在文化素质教育课程建设方面既基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又紧密结合自身的人才培养特点,逐步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把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推动了我国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层次变革。

2.加强实践活动的支撑力度,形成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效应。举办讲座和阅读经典是许多试点院校普遍采取的教育方式,组织形式多样:或由学校纳入教学计划进行统一安排;或校方指导、学生自行组织;或由学校、院系和学生分别组织。讲座或追随文化热点见仁见智,或将大学精神与民族文化传统结合贯通,或追寻古今文学艺术家的步履获得灵感和启迪,不一而足。许多高校还设立了学生应读书目:如:清华大学1997年开出了本科生试用书目80种,其中包含中国文化、外国文化、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四类。山东大学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山东大学学生应读书目》,书目包括马列经典著作、哲学、史学、文艺学和自然科学五大类计160余种。基地院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选择文化古迹、著名大企业、经济开发区、自然保护区等建立校外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使学生社会实践中提高文化素质。

3.建立完善考评体系,保障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质

量。基地院校均建立健全了文化素质教育的考核评价体系。他们的共同做法是:首先,确定文化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形成一个整体教育框架,然后依据不同的内容特点规定各自的考核标准和考核办法。其次,实现考核评价主体的多元化、综合性。第三,考核的方法不拘一格,做到了量化和绩效考核的结合。课程的考核口试与笔试结合;讲座则既有量化的累积要求,又有开放式的效果评价,如:写作感想、论文等。

4.从政策、制度上予以保障,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各试点院校大都成立了文化素质教育专门机构,负责该项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同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计划的制订,到考评体系的建立以至于经费的支持等方面,予以保障。形成目标一致、责任明确、分工合作的文化素质教育组织管理结构和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三、高校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高校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情况呈现明显的不平衡。全国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开展已逾十年,而各高校在具体实施上却存在很大差异,无论开始的时间、进展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均参差不齐。

2.课程和考评体系尚处于建设和摸索阶段。由于学界和各高校对文化素质教育的内涵理解上存在的差异以及各高校自身教育教学条件的不同,使得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开设呈现千姿百态甚至比较随意的状态,没有相对稳定的课程结构和体系,课程建设的规范化还面临许多困难。因此,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规范化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共性体现在:在认识上,要明确文化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基础性位置;在内容上,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都应涵盖;在培养目标方面,要使学生有较宽的视野和知识结构,为形成健全的人格素养打下基础。个性体现在:要因地制宜设置课程,要有适应学校要求和学校类型特点的科学规划。

3.文化素质教师队伍和教材建设存在困难和问题。教育者首先应受教育,这是毋庸置疑的。高校文化素质教育要想达到预期目的,教师的文化素质应先行提高。而长期以来我国高校包括著名高校的教师却存在专业面狭窄、知识结构不合理和人文素养不能适应教学要求等问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周远清从计划经济的根源、重理轻文的教育观念偏差以及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分学科办学和行业办学造教育薄弱等方面分析教师文化素养不足的原因,可谓一语中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紧迫而又长期的任务,只有整个教师队伍的文化素质提高上去,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提高的目标才会真正实现。

4.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相对滞后。高等职业院校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获得了蓬勃发展,数量和规模已占据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是,由于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起步较晚,大多数院校此项工作目前还处于零散、自在的状态,比如:一些文化素质教育课程作为公共必修或选修课已经开设,人文讲座、校园文化和社会实践活动也有开展,但涵盖面不够、形式欠丰富,而且还没有将其纳入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整体框架中去认识、规划和统筹管理,即:尚未形成整体、系统的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教育教学体系,研究亦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国民的文化素质高低关乎到民族的未来、国家的未来,大学生作为民族和人类文化的重要传承者和建设者,作为国家建设的栋梁,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不可小觑。因此,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既体现了党和政府的高瞻远瞩,也包含着对祖国未来的关怀和期待。十多年的文化素质教育工作,成绩有目共睹,问题和困难也在所难免。只要我们充分认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调动起学校、教师、学生以至整个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相信这项关乎国运、利在千秋的事业定能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教高司,1998.2。

[2]《关于批准建立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的通知》,教高厅,1999.1。

[3]周远清:《素质・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关于转变高等教育思想观念的再思考》,《光明日报》,2000.4。

[4]闫大伟:《文化素质与文化素质教育》,《光明日报》,2002.10。

[5]袁贵仁:《素质教育: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中国教育学刊》,2001.5。

篇5

近年来,嘉兴市晚稻机械化育插秧生产有了较快的发展,机插秧面积由2005年的13.33hm2发展至2011年的1.49万hm2,占当年晚稻总面积的12.5%。尽管嘉兴市晚稻机插秧生产发展较快,但在规模化生产程度并不很高的当前,晚稻直播栽培技术仍最受农民欢迎,传统的手插秧栽培在嘉兴已成为历史。1.6主栽品种较为突出实践表明,在提高水稻产量水平的诸因素中,优良品种的推广普及是最主要的。10年来,嘉兴市着力推广优质高产的晚粳主导品种,常年主栽品种面积保持在65%左右。2001-2004年,以秀水110、秀水994为主,占晚稻种植面积比例54.4%~73.7%;2005-2007年,以秀水09、嘉花1号、嘉991为主,占晚稻种植比例58.8%~67.5%;2008-2009年,以秀水128、秀水09为主,占晚稻种植面积比例55.9%~60.6%;2010-2011年,以秀水114、秀水134为主,占晚稻种植面积比例62.7%~66.9%。主栽品种具有高产稳产,熟期适中,综合性状好,品质较优,抗性强等特点,在生产上的不断更新(3年左右),确保了全市晚稻高产稳产及单产水平的稳步提高。

制约因素与存在问题

种植面积继续缩减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公路用地、建设用地不断增加,使耕地面积迅速减少;水田挖塘养殖,果树、经济作物的加快发展,使晚稻种植面积日渐缩减,其趋势还将延续。据灰色GM(1.1)模型还原式(^x(0)(t+1)=13.3715e-0.011125t,珚Δt=2.08%,t=0,1,2,…,14,即2001-2015年)预测,嘉兴市晚稻面积2012年为11.83万hm2,2015年下降为11.4万hm2,按2011年基数,预计4年后还将下降0.5万hm2,年均减少0.125万hm2,年递减率1.07%。面积的缩减趋势将不可逆转。提高单产难度增加据嘉兴市2001-2011年统计,全市晚稻平均单产8.104t?hm-2,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单产继续提高难度将加大。据单产灰色GM(1.1)模型还原式(^x(0)(t+1)=523.56e0.006336t,Δ珚t=1.78%,t=0,1,2,…,14,即2001-2015年)预测,嘉兴市晚稻单产2012年为8.415t?hm-2,2015年提高至8.580t?hm-2,依2011年为基数,预测年均增加3.1kg,年递增率0.554%,幅度相对较小。究其原因:一是目前推广应用的品种的生产能力受限制,尽管个别高产田块的杂交粳稻单产可突破11.250t?hm-2,但大面积生产超9.0t?hm-2终有难度;二是高产栽培技术到位率还不高,农户生产差别悬殊,现阶段生产者多为50岁以上老人,文化水平偏低,科学适用技术接受程度低,管理粗放;三是土壤生产力限制,由于长期大量施用化肥(2009年全市折标肥投入量50.93万t,折耕地用量2.397t?hm-2,比2003年增加3.23%),土壤有机肥及微量元素缺乏,养分不平衡,理化性状劣化,地力逐步衰竭,将限制单产的进一步提高;四是农民种稻积极性不高,化肥、农药价格高涨,劳动力成本不断提高,生产成本持续增加。如2011年调查14家大户,晚稻成本(种子、化肥、农药、农机、水电、雇工、租田)计15645元?hm-2,比2008年增加2280元?hm-2,提高17.1%,纯收益仅6765元?hm-2,种粮比较效益低;五是农田基础设施老化,沟渠破损堵塞,排灌不畅,河床抬高,地下水位上升,抗灾减灾能力减弱,也限制单产的提高。自然灾害威胁增大自然灾害是影响嘉兴市晚稻高产稳产最主要的因素。嘉兴市地处亚热带季风区,气象灾害种类多、危害重,台风、洪涝、秋雨、低温和冷害等灾害性天气发生频繁,尤其以台风暴雨洪涝、持续性秋冬霪雨发生最多、危害最大。如1991,1995年6月中旬至7月上旬的长期梅涝,嘉兴市受涝面积计25万hm2,损失粮食44.7万t;1999年“630”特大洪涝,2005年8,9月台风云娜、卡努的袭击,2006年10月上旬的台风麦沙并伴低温危害;2008,2009年11月上、中旬连阴雨(分别达10,13d,降雨99.8,133.7mm,时值晚稻成熟期致穗芽霉变严重)等均对嘉兴的晚稻生产造成重大损失。随着全球气候不断恶化,嘉兴市气象灾害的发生有加剧的趋势。病虫害威胁。随着耕作制度的多样化和暖冬天气的持续,及不合理的化肥施用和农药的滥用,嘉兴市农作物病虫为害日趋严重。如1980年晚稻稻瘟病暴发,全市损失粮食16万t;2005年晚稻褐稻虱大暴发,发生面积达72%,损失粮食6万t。近年来,晚稻稻卷叶螟、褐稻虱、灰稻虱及条纹叶枯病发生为害持续加重,威胁晚稻高产稳产。同时,多年来稻瘟病抗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可使稻瘟病生理小种发生改变,也可使水稻抗性钝化、丧失,从而构成稻瘟病暴发的潜在威胁。农技研究推广力量薄弱农技队伍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是嘉兴市晚稻产量增长缓慢的又一重要因素。一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人员少,如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初期有粮油作物栽培研究技术人员5人,至2005年仅剩1人,因而系统的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无从着手。二是基层农技推广力量薄弱。如南湖区,20世纪90年代后期有8个乡镇,从事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的人员达21人,2001年后经撤乡并镇为5个镇2个街道,从事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的人员有的调离,有的提早“退养”,至2011年减至10人,且其中5人为新招大学毕业生,生产实践知识尚欠缺。目前,在基层乡镇,不但技术推广人员少,而且还要承担镇政府的诸如拆迁、征地、民事调解等一些额外工作,对本专业技术工作只处于应付状态,无力开展有关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试验工作。三是基层农技人员待遇偏低,工资、奖金等福利与 公务员相比尚有一定差距,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发展对策与措施

2001年以来,嘉兴市重点推广秀水110、秀水09、秀水134等高产抗病优质品种,全市晚稻单产稳定在8.10t?hm-2左右,要继续提高单产难度加大。因此,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对优质、超高产、多抗常规及杂交晚粳稻新品种(组合)的选育,要广泛引进种质资源,深入研究超高产育种机理,整合资源、联合攻关,集中力量突破瓶颈[4-5]。农技部门要积极向外地引进超高产新品种,开展试种示范。政府应加大对新品种选育的人力、财力的投入力度,对做出贡献的有关育种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以激发其选育新品种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种稻水平要按照“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的要求,结合新型农民培训项目,以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的专业农民为重点,以村为基本实施单元,采取集中办班、现场指导、科技咨询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科学种田水平和生产经营能力。当前,在全面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草综合防治技术、肥药减量增效技术等轻型栽培技术中,更应加强技术培训,切实提高技术到位率,才能真正实现低耗、优质、高产、稳产栽培。农技科研部门要加强高产栽培技术、机械化育插秧技术[6]的研究及良种良法配套组装,在栽培技术上主攻提高单产水平。农技推广部门要抓好粮食生产功能区、高产示范基地建设,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科学施肥用药,机械化育插秧等新技术的示范展示工作,使广大农民对实用技术看得到,学得会,用得上。加强水田质量和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产粮发展后劲由于长期“化肥飘飘”,土壤理化结构劣化,将限制高产稳产的实现。为此,要严格制订耕地保护制度,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沃土工程实施步伐,加强中低产田改造,提高基本农田的质量等级,鼓励和引导农民种植绿肥、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等。要出台农机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增施有机肥补贴制度,由点到面逐步铺开,切实解决秸秆焚烧和培肥地力的问题。同时,要抓住国家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的大好时机,积极扩大投资规模,大力开展农田水利基础建设和设施改造,改善农田基础条件,推进标准粮田建设,增强水稻生产的抗灾、减灾和避灾能力,增强发展后劲。积极推进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生产,加快稻作现代化步伐针对嘉兴市晚稻生产机械化育插秧的薄弱环节,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农机具购置政策,扩大范围,提高标准,扩大补贴机具种类,提高大功率、多功能农机的补贴额度,扩大农机装备功能,促进农机与农艺结合,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进程,提高生产作业效率和种植效益[7]。要积极培育农机化服务组织,创新和完善农机经营机制,提高农机使用效率。要加快提高水稻集约化、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水平,进一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要大力扶持种粮大户、粮食专业合作社、植保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有关部门要在资金、土地流转、政策等方面给予扶持和优惠。使水稻生产的机械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快速提高,加快稻作现代化步伐。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提高种稻生产效益要进一步扩大“产加销”一体化经营模式,大力支持粮食加工、经营企业和产销服务组织与种粮大户建立稳定的粮食产销关系,大力发展订单生产。要引导农民搞好生产、流通、加工、销售等主要环节,逐步形成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对现有稻米加工企业进行整合,重点培育“金平湖”、“干窑”等知名品牌,进一步提高市场占有率。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和组织经营土地承包,积极扶持龙头企业的生产基地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带动,推进水稻产业化经营。要加大水稻生产环境和农资投入品质量监控,实行标准化、规范化生产,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稻米和特色稻米生产,提高稻米生产的附加值。要积极探索和大力推广“稳粮增效、稻经轮作”的新型种植模式[8],提高粮田生产效益,促进水稻产业可持续发展,进而实现水稻增产、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的。加强农技队伍建设,提高农技人员服务积极性落实编制,招收立志为农服务,肯吃苦、有钻劲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充实农技队伍,做到新老交替不脱节;加强对原有技术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和更新专业知识水平,鼓励农技人员开展试验研究,对项目立项给予优先支持;真正提高农技人员的待遇水平,工资、补贴要与政府人员同等相待;落实对农技推广专业工作的考核,对工作成绩显着的要给予重奖,以提高农技人员服务农业的积极性。

篇6

【关键词】贫困生;贫困生问题;认定标准

当前,我国积极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对教育越来越关注。同时,伴7乡发展不平衡,计划生育政策落实不到及其他因素所引起的贫困问题给发展带来一系列障碍。现在,党和各地区政府及各高等院校普遍采取了一系列解决贫困生的措施,目前,已初步建立了以奖学金、学生贷款、勤工助学、特别困难学生补助和学费减免以及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的学生的政策体系。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贫困生的经济困难状况。然而,随着高校贫困生总量的激增,贫困生资助体系在沉重的资助任务面前逐渐暴露出诸多问题,尤其是一些盲点问题严重制约着资助效果的发挥,因此,认识并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更好落实国家贫困生资助政策的关键。

一、贫困生的定义及特点

所谓高校贫困生,是指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教育及其相关生活费用,或者基本生活难以达到学校所在地最低标准的学生。

贫困生往往性格孤僻内向,有自卑心理。进入大学后,面对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相对于其他同学,很多贫困生仍属于埋头苦学型的,把精力更多地放在学习上,与老师、同学沟通缺乏。久而久之,贫困生难免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的贫困生问题绝非单纯的经济问题,更会加剧经济问题乃至影响人生发展。

二、贫困生产生的原因

从社会角度看,高校贫困生问题的产生是伴随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而出现的。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以前,实行“国家全包”教育体制。以后,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改革中收入不断增加的人希望接受高等教育。党和政府根据这一情况放宽招生政策,招生人数由原来每年几十万增至几百万。高校招收人数急剧增加必然要求改革“国家全包”的教育体制,实施高校招生“并轨制”,学生的家庭不论经济状况如何都要承担子女的学习生活费。从经济角度看,东部地区经济文化很发达,而中西部地区生产力水平低,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边远地区的人民有些甚至处于贫困线以下。因此,高校招生“并轨制”对老少、边、穷地区的大学生家庭来说,很难负担。随着下岗待业人员的增加,其中没有技术并且身体状况又不健康的下岗人员子女在大学中也就进入贫困生的行列。改革过程中部门与部门之间的收入差别拉大,那些经营不善部门的职工几乎无法担负自己的子女读大学的学习生活费。从家庭角度看,经济拮据是产生高校贫困生的最根本最直接原因:第一,来自农村的大学生,尤其是中西部的农村家庭收入一般比较低,其经济来源主要靠农产品,而农产品的市场价格较低,且大部分是满足自己的需要,没有多少用来交换,无足够资金供子女上大学的费用。第二,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因有些职工分流下岗,生活很拮据,难以支付子女读大学的费用。第三,单亲家庭或父母双亡的子女因经济失去依靠,考入大学缺乏经济支柱。第四,遭受自然灾害或其他不幸的家庭,经济困难不能提供孩子的学习生活费用。第五,家庭人口多,劳力短缺,致使家庭经济入不敷出。

三、贫困生的认定

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制定了贫困生认定标准:(1)孤儿、烈士子女或优抚家庭子女等无直接经济来源者;(2)单亲或父母年事已高或患病长期卧床家庭缺乏劳动力,家庭又无固定经济来源且亲友无资助能力者;(3)家庭被地方政府列为特困户,难以维持基本生活者;(4)家庭为民政部门确定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者;(5)学生家庭或本人突遭不幸(如家庭遭遇自然灾害,学生本人突发疾病或意外事故),超越家庭经济承受能力者;(6)来自老少边穷地区,经济条件差,家庭无固定经济来源,基本生活难以维持者;(7)因家庭经济贫困,无力支付在校期间必要的学习和生活费用的学生。应该说,政策还是比较明确的。制定一个界定贫困生的“科学”标准并不难但科学的标准并不一定就是最可操作和最易操作的标准,难就难在如何用这一标准去认定“谁是谁不是”贫困生。这一政策最大的弊端在于它缺乏具体的相对客观的量化操作标准。高校学生来自大江南北,这本身就给取证工作带来难度。我国东西部贫富差距较大,各省市具体情况各不相同,对贫困的界定也就各有说法。加之每个学生在校的经济表现也各有千秋,因此,有限的资助金额给谁,不给谁,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认定过程存在漏洞现有的高校贫困生认定办法是:由学生本人填写《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加盖家庭所在地乡、镇、或街道民政部门公章,并填写《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各高校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指导意见》及各省市文件,制定相应的本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实施办法,并按其规定的程序和办法对贫困生资格进行认定,认定结果公示无异议后存档,为贫困生资助提供依据。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由贫困生持加盖公章的《高等学校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向所在院系提出申请,由所在班级同学及辅导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其在校经济情况表现进行评议,认定贫困情况,再由学院进行审核。

这套认定体系看似相当完备,没有什么漏洞,但是,在中国这一人情社会里,这一套操作就有大问题了。

篇7

活动的原因

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发现,现在课外书对我们的吸引力越来越小了。我们到底还要不要读课外书?我们的读书情况如何?在妈妈的带领下,我在小区中进行了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数据分析

我根据小学生课外书阅读的实际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是否喜欢阅读?(2)你在读课外书中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3)平时读的课外书中种类最多的是什么类的书?(4)课外书的来源?

1.小学生喜不喜欢课外书

从我调查的情况来看,有95%的同学选择了喜欢读课外书,只有5%的同学选择了不喜欢,选择不喜欢的同学都是语文成绩极差的。“为什么喜欢读课外书?读课外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大部分同学的回答比较含糊,大部分是“多读课外书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提高写作水平”等,他们并没有认识到读课外书同样是学习。其实,健康有益的课外书也能像语文、数学书一样增长我们的知识。如果把学习比做吃饭,语文、数学等学校里学习的科目是主食,课外阅读应该是副食了,我们难道能只要“主食”,不要课外阅读这一“副食”吗?

2、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分析:

通过调查,我发现同学们不读课外书的主要原因是:看电视比读课外书有劲;没有课外书可读;老师没有要求;家长不给钱买课外书。

调查结果表明,现在小学生放学后做完作业就是看电视,热播的电视剧如数家珍,但是有益的课外书却甚少。有37%的同学认为“看电视比看书来得有劲”;有45%的同学说自己家中没有适合自己的课外书,家里基本没有书,有书的同学也反应家中大多是幼儿读物及小学生作文、奥数之类的教辅用书。从中可以看出中高年级往往看重的是学生在校的成绩,一般不重视课外阅读。

3、课外书来源渠道:

从我的调查情况来看,从学校图书室借书的占40%,同学相互借的占30%,家长买的占21%,学校中订的报刊杂志占9%。由于家长对孩子的课外书阅读不够重视,没有主动给孩子买书的习惯,更不可能在孩子的阅读上进行有益的指导。大部分同学的课外书主要来自于学校的图书馆与同学处借的。但是,学校图书馆书籍也有限。同学互相借书,往往属于口袋书,没有多大好处。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4、同学们对课外书的涉猎

调查结果表明,同学们所读课外书籍涉及面较广,有小说、散文、诗歌、科普、科普读物、报刊等。但结构不合理,小说类占65%,诗歌占5%,科普读物占10%,报刊杂志占20%。从阅读情况来看,小说类偏多,占总量的65%。同学们的读书随意性强,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碰上什么就读什么。我认为小学生会读书、读好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篇8

现状一:大学生读书时间少。

对本院大一到大四100名大学生读书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有35%的大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1小时,只有5%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超过3小时,其余65%的学生平均每天读书时间都少于1小时。

现状二:大学生读书类型多样。

在对大学生读书内容调查中发现,35%的学生选择了经济管理类图书,这与我们学校是一个财经类大学有极大的关系,32%的学生选择休闲娱乐性图书,如漫画、时尚杂志等,一名大三学生解释说:“平时课业负担很重,读书时间本来就比较少,读这些休闲类书籍能让我放松下来,给自己减减压”。20%的学生选择了经典名著类别的书籍,他们认为这些书籍是真正的精华,能让他们汲取到真正的养分。调查结果显示,喜欢军事类、历史性读物、时政书籍的学生也有不少。

现状三:大学生读书功利性强。

问卷调查显示,大学生读书功利性逐渐加强。很多技能型、实用型的书籍占书架上的大部分比例。在这些书籍中,英语四六级考试书籍、计算机等级考试书籍、考研书籍、BEC、TOEFL、IELTS等考试书籍最受青睐。在课外读书时间中,这类书籍也已经成为了首选。不难发现,这些书籍中大部分与英语有关。在走访几家大型书店时也发现,书店摆在最显眼位置、最畅销的也往往是各类备考书。这在一定程度上表示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大、读书是立足于现实社会的需要的。

现状四:阅读渠道多样,电子阅读成为时尚。

在“你通过什么方式阅读?”的问题上,44%的同学选择了从图书馆借阅,20%的学生选择自己购买,31%的学生选择了通过网络渠道。从中可以看出,图书馆成为大学生阅读的主要渠道,对大学生扩大阅读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从结果中也明显地发现电子阅读越来越成为大学生阅读不可忽视的媒介。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电子读物的出现已经开始挑战传统的纸质书籍,并悄然改变大学生的阅读方式。

现状五:快餐式“浅阅读”渐成风尚 。

什么叫浅阅读、快餐化?根据这些年的有关报道,大致可以归结为:一是鼓吹所谓的“读图时代”;二是鼓吹所谓的“速读”和“缩读”;三是鼓吹“时尚阅读”和“轻松阅读”。在对我校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很多学生承认自己的阅读比较快餐化,通常以浏览为主。仅有少数学生对自己比较偏爱的读书会精读甚至重复读。

通过以上调查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读书生活是喜忧参半的,喜的是大多数学生能通过读书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自己的心灵世界;忧的是在读书内容、读书方式的选择上以及在读书时间的分配上还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这不能不引起我们对造成这种读书现状的原因的思考。

二、大学生读书现状成因分析

1、网络和休闲娱乐挤占了大部分读书时间。

网络日新月异的发展和休闲娱乐活动的多样化,使得大学生们不再满足象牙塔里单调的读书生活,他们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所占据。如今的娱乐形式越来越多元化,如网上聊天、网络游戏、KTV、电影、旅游等等。除此之外,大学校园中的人际交往也日益丰富,男女朋友、各种老乡会、学生社团活动层出不穷,这让刚刚从高压式应试教育禁锢中挣脱出来的大学生们眼前一亮,不觉陶醉其间、乐此不疲,如此一来,阅读时间更为大大减少。

2、课业负担重也是大学生读书较少的原因之一。

当今大学生课外阅读较少的原因还有课程偏多,再加上不少学生辅修第二专业、攻读外语、学计算机等,使得他们读书时间自然减少。

就拿我们学习的这个专业来说,一走进大二,各种考试接踵而至,计算机二机,英语四级,英语六级,托业,托福,BEC……这些都是人生中重要的考试,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考试前的准备、各种补习班,消耗掉的不单单是时间,更是心血。毕竟,这些考试决定着自己的前途命运。为了美好的前程牺牲点读书时间,这笔账不管谁来算都是划得来的。

3、就业压力大是大学生读书功利性的直接原因。

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激烈的就业竞争使大学生读书目的越来越实际。他们是从高考的千军万马中冲杀出来的,已经习惯了考什么学什么,因而他们在读书之前总是先考虑这本书对自己是否实用,显得十分急功近利。这和现阶段的就业形势密切相关。例如很多招聘单位青睐那些拥有英语四六证书或者会计师证书的人,这就无形中加大了学生的压力,迫使大学生为了与招聘单位要求相符而读书,这无疑增强了学生读书的功利性。

大学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广泛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会对他们的成长起着有益的影响。因此,针对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我们有责任进行反思,从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三、启示与思考

(一)学校方面

对大学生的课外阅读进行引导,学校方面责无旁贷,学校应该以灵活多样的形式引导他们明确读书的目的,实现课外阅读的多样化、合理化,真正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兴趣,从中获取知识,受到熏陶,提高素质。

1、以丰富多彩的活动占领阅读主阵地。

如今,大学校园里的社团活动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频繁的社团活动占用了学生很多课余时间,使他们用于读书的时间相对减少。如果学校也能组织一些读书方面的社团活动,这对大学生的阅读生活无疑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如定期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读书汇报会、读书演讲会等,这样就会把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读书中来,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古今中外优秀的作品,同时也让他们在活动和交流中取长补短,不断提高阅读的质量和阅读的效果。久而久之,积极健康的阅读活动自然成了引领学生人生导向的主阵地,在学校德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和开放。

图书馆是学生读书的最佳场所。图书馆是书的海洋,知识的殿堂,同时也是提升修养、陶冶情操的重要场所。因此,学校应该充分利用图书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开放。为了让学生在图书馆中的阅读收获最大,学校应该不断丰富图书馆的书目种类,增加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严格图书馆的借阅制度。使学生在这里得到诗意的栖居,从书籍中汲取营养,享受读书带来的乐趣。

3、完善考核制度,把大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

在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瞬间,所有从高考的独木桥中挤过来的学子们都暂时松了一口气,以为从此告别题海,迈向新的天地。没想到进入大学不久,高三的一幕重新上演,为了应付考试,他们再一次被题海所淹没。因此,完善考核制度也是高校改革的当务之急,如学校可以增加选修科目,减少必修科目,或增加平时考核成绩的比例,减少期末考试成绩的比例。以便让大学生从繁重的课业中解放出来,有时间和精力去阅读更多更好的书籍,不只做学习的工具和考试的机器,而是做一个有思想有观点有理想有道德的发展中的人。

(二)学生方面

学生是阅读活动的主体,所以在读书的选择、读书的方式上直接决定着读书的效果。作为当代大学生,无论是立足自己的发展,还是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都应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读书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

1、抓住点滴时间,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总有人把没有时间当作不读书的理由,其实这只是借口。鲁迅先生说过:“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是有的。”我们无须像欧阳修那样连马上、枕上、厕上的时间也不放过,也不用像董仲舒那样“三年不窥园”地苦读,我们只要从那些毫无意义的网络游戏、休闲娱乐中解放出来,就会拥有更多的读书时间。因为网络只是虚拟空间,它给人带来的快乐毕竟是短暂的,只有读书带给人的才是终身的享受;而人沉溺于休闲娱乐中久了,也容易丧志,只有读书终能启迪人的心志,使人变得高尚。

2、树立远大理想,克服读书的功利性。

未来社会需要的不单单是具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人,更需要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的和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人,因此那些考什么就读什么的做法,只能把自己逼进死胡同。风物长宜放眼量。一个人不能只盯着个人的前途,只有把眼光放远,树立崇高而远大的理想,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敬爱的少年时就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后来终于在国际舞台上叱咤风云,铸就了大国总理的不朽风范。因此我们不能只想着毕业后找一份事做,而应该先想着会一个高尚的人。克服了功利性目的,那么可选择的阅读范围就会广阔得多,人生的路也会越走越宽。

3、培养广泛兴趣,不断完善阅读结构。

篇9

目前社会和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医德教育起到的正面作用还很有限。从社会对医德教育的重视程度来看,虽然社会把医德教育很重视,但对在校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不够重视,缺乏对他们医德的熏陶,需要对医德教育的社会环境加大舆论宣传力度。而家庭环境在医学院校学生医德素质的养成中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目前在这个方面是一个薄弱环节,可以说医德教育制度的家庭环境完全处于一种空白状态。

2.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个社会转型期,各种思潮不断碰撞、各种观点良莠不齐。在这样的环境下,势必影响整个卫生行业从业人员的思想状态,人们的医德观念不断变化。在这样的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导致行业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促使目前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出现不和谐的声音。这一现象也与学生个人素质有很大关系。

2.1社会消极因素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医务工作者被利益蒙蔽了双眼,把患者的生命健康变成了可以被随意交换的商品。受经济利益驱使容易产生“唯技术论”,片面强调精湛的医疗技术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忽略崇高的医德所产生的精神奖励和正面的社会效应和良性的医患环境。这些都对护理专业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产生了不利的。在医德信念和自身利益的取舍之间,绝大部分护理专业学生也就产生了困惑和动摇的心理,都对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

2.2医疗行业的高风险性影响

护士这个职业是个高风险的职业,不仅是因为护理技术本身的不确定因素,还有护理过程和结果受护理对象的人的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决定了护理工作的高风险。不和谐的医疗环境导致护理专业学生迷失了自己在职业选择,使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认同感大幅度降低。对立和僵持的情绪挟制了护理专业医德教育,使它显得很苍白无力。对于还没走出校园的护理专业学生而言,还未产生要加强医德教育的观念,再加上尚未被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所沾染,如果这一时期将护理专业学生的医德教育与医德理论联系实际联系起来,教育效果最佳。

2.3学生自身素质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考制度的改革和高等院校录取比例不断提高,大学生入学年龄随之下降,独生子女在学生中的比例上升。她们有着充沛的精力和体力,但是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还不成熟。他们独立思维,但沟通交流的能力并不十分完善。二是他们自我发展的愿望强烈,而相应的自制能力还有待发展。三思维中带有主观片面性,容易对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产生误解和悲观情绪,容易产生狭隘的功利思想。四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独立生活的能力和社会阅历都较少,全面真确的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还有待提高。五是他们对护理专业理解的不全面,在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和就业塔里的时候他们动力不足,失去目标。六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导致学生工作挣钱的念头强烈,也影响着他们的医德教育水平。

3.加强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医德教育的建议

篇10

关键词:大学生;暑期学习;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在经历了一个学期紧张忙碌的学习之后,暑期中的大学生是否保持着在学校时的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否抓紧暑期的时间对于学期的学习内容进行查漏补缺?是否在为即将步入社会进行准备和积淀?亦或是大学生仅仅是忙碌于各种娱乐场所和娱乐活动,利用假期尽情放松,纵情欢乐。那么大学生在暑假期间花费在学习上的时间是多少?学习情况又是怎样的呢?

本次调查将对以上问题进行调查和研究,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以便于对大学生暑期学习情况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和认识。

二、调查目的

要求详细了解大学生暑期学习态度的转变、学习时间和学习计划的安排以及学习所取得的效果等,从而给大学生合理安排暑期学习情况给予良好的建议。具体目的如下:

①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详细了解我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大学生的假期实际学习状况,找出普遍性问题;

②在找出普遍性问题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剖析,探究产生问题的原因;

③依据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议,引导大学生在暑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主合理安排假期时间。

三、调查项目

根据调查目的,本次调查的主要项目包括:

①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专业、年级、家庭情况等。

②被调查者暑期的主要活动、学习态度、每天的学习时间、学习计划、学习的成效等。

③被调查者对于暑期不能有效学习的原因的看法、对于暑期学习的价值的看法、对于有效学习的建议等。

四、调查对象的选取

调查对象的选取是社会调查实施的关键一步,只有科学地选择调查样本,调查才有代表性。本次调查的对象是郑州大学大一到大三的学生,样本容量为240人。根据调查目的,结合本次调查的实际情况,我们计划采用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

第一阶段,将调查对象按照大一到大三的顺序,从高到底排列,分为三个等级,每个等级样本数量为80。

第二阶段,在每个等级内,根据文科、理科、工科及医科分为四个单位,每个单位样本容量为20。

第三阶段,根据所划分的等级和单位,分别进行随机抽样,抽选出调查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问卷发放时,应做到男女比例合理分配。

五、调查时间

此次调查的预设时间为2013年8月20日――2013年8月31日。

六、调查方式和方法

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式,在不同类别的大学生中广泛发放问卷,对具有突出特点的个案进行深入访谈。随后根据调查结果进行本课题的总结和讨论,并形成最终的调查报告。

七、调查员的规定和培训

(一)规定

1、仪表端正、大方。

2、举止谈吐得体,态度亲切、热情。

3、具有认真负责、积极的工作精神及职业热情。

4、要具有把握谈话气氛的能力。

(二)培训

培训必须以实效为导向,本次调查其人员的培训决定采用举办培训班、集中讲授的方法,针对本次活动聘请有丰富经验的调查人员面授调查技巧、经验。并对他们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使其充分认识到调查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端正其工作态度、作风,激发他们对调查工作的积极性。

八、工作安排

1、整理资料和问卷,统一印发240份问卷,并分发给组员;

2、分三组,每组二人,每组80份,每组分派到抽样出的学院进行问卷调查。对于典型情况由专人进行面对面会谈;

3、向各组收集问卷和资料,组长负责整理和整合调查问卷内容;

4、组织全体组员讨论并根据完成的调查问卷制定表格,总结调查结果;

5、起草调查报告,讨论问题并修改更正,撰写调查报告。

九、调查进度安排

十、资料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将使用国际通用的市场调查分析软件SPSS13.0对调查资料进行详尽的分析,保证调查的精确性;对开放式的部分资料将作定性分析。

十一、调查费用

十二、调查可行性分析

1、本次调查主要在郑州大学新校区进行,针对的主要是大一到大三的在校大学生,范围比较小,调查目的明确,场地比较集中,便于进行问卷调查。

2、本次调查内容不涉及调查对象的隐私和敏感话题,不包含较难回答的问题, 避免了调查对象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同时本次调查采用即发即收的形式,调查员在旁边等候被调查人填写完问卷以后予以收回,能够充分保障问卷回收率。

3、在典型案例的调查环节中,可请各学院的团委学生会为我们提供采访对象。

4、专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建议为本次调查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坚强的后盾。

5、调查成员多为大一和大二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充足,为本次调查提供了时间保障。

6、调查所需的经费比较少,在承受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