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学习方法范文

时间:2023-03-20 17:35: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学习方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生学习方法

篇1

【关键词】初中生学习方法 探析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086

当前很多同学都认为语文、数学、英语是学习的主要科目,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对于历史、地理、生物等科目的学习就没有那么重视了,在学习中也不会花很多的时间。我们要想综合成绩有所提高,又希望各个科目的成绩都优秀,这就需要正确认识各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找准学习方法。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抓住教师讲的教学重点,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中去,发散思维,努力提高学习效果。大家都知道,学习方法和我们自身的发展能力、学习过程都有关系,好的学习方法可以让我们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每个人的学习方法都是不同的,都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那么在初中生物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方面呢?

在个体成长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形成与众不同的特点,具有自己独特的性格特征,而学习是和个人的性格息息相关的,所以作为初中学生要了解自己的性格,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直视自身的不足,发现自身的缺点,改正错误,走出学习的误区,以便高效地学习。要让自己爱学习想学习,要主动的去探索知识,从心底改变自己的学习态度。

我们应该明白学习生物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多同学都喜欢在考前来强迫自己记住生物知识,死记硬背,也许这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顺利通过考试,但是肯定是不能好好地理解生物知识点的。因为这种记忆方式没有从原理概念上去理解知识,而是把知识点僵化,无法灵活运用。还有一部分同学喜欢盲目的做题来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认为生物知识容易学懂,但是问题繁多不容易解答,所以就加大自己的习题量,希望通过练习来把知识记住,结果题虽然做了不少,成绩却没提上去。

只有在正确认识自身的能力,知道自己不善于哪方面的学习,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解决问题。不管是哪一学科的学习,我们都应该理解记忆,不要死记硬背。在做习题时,一定要找针对性强的,具有代表性的题来练习,在遇到不会做的题的时候,不要轻易放弃,要反复去看书或查阅资料,争取独自解决难题,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就要找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忙解答问题。另外,我们还应该带着问题去看书,在看书的时候思考问题,还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方法看书,或默读,或朗读,或在安静的地方,或在早上,或在晚上。每个人的习惯都不一样,我们应该选择自己记忆力最强的时候阅读,这样能记住更多的知识点,也更有效果。看完书以后我们要记得总结反思,不要一看完书就合上书本,什么都不管了。看完后正确的做法是把课本中重要的,自己不懂的,易考的知识点摘抄到自己的笔记本上,在下一次复习时就可以缩小范围了。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及时把教师所讲的内容全部消化落实,而不是等到考试前才来突击,这样的效果是不好的。当教师每讲完一个知识点后,我们就要按时按质完成作业,突破难点,不懂的地方就问。一点点的积累掌握,最后脑子里装的知识也就足够应对考试了。在完成作业的时候,要尽量单独完成,做不对的地方不要去抄袭,这样才可以让老师知道我们的总体掌握情况。因为作业可以反馈我们掌握知识的程度,如果不会做就抄写完成,而教师却不知道,他就会认为我们把知识点掌握得都不e,就会调整教学计划赶进度了。

篇2

(1)“自我认识”就是要了解自己的差距,告别自己错误的认识,要大胆走出自己的误区。学生在生物学习中存在的主要误区有:

①认为生物易学难记,于是考前突击,为考而记。结果过分地强调记忆的重要性,而忽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没有从原理上理解生命活动中存在的基本规律并进行运用,导致将活的生物知识僵化。易学没有学好,难记记不住,记住的知识不会用。

②认为知识好掌握,题目不好做,于是不愿钻研教材,或看书不带问题,看书不讲方法,看后不总结,通过盲目的做题来提高解题能力,不知很多做不到的题是因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不够。结果认为知识好掌握实际没有掌握好,题目做了不少,考试成绩并不好。

只有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才能重新认识自我、挑战自我,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能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实现自己的理想。

(2)“循序渐进” 就是我们要按照各门课程的不同特点和自身条件,系统而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它要求我们应注重基础,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这就要求一要打好基础,二要由易到难,三要量力而行。

(3)“熟读精思” 就是要把记忆与理解紧密结合起来,两者不可偏废。一方面,只有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理解才能透彻;另一方面,只有在理解的参与下进行记忆,记忆才会牢固,“熟读”,要做到“三到”:心到、眼到、口到。“精思”,要善于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不妨用“我想的是对的吗”,“老师说的是对的吗”两句话去质疑问难。

(4)“自求自得” 就是要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尽可能挖掘自我内在的学习潜力,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不要为读书而读书,应当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消化吸收,变成自己的东西。

(5)“博约结合” 就是要在知识学习心得上把广博和精研结合起来,在博的基础上去约,在约的指导下去博,博约结合,相互促进。一是要广泛阅读。二是精读。

(6)“知行统一” 就是要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切忌学而不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同样,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因此,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边实践、边学习、边积累。二是躬行实践,学会在实践中运用知识。

(7)“观察比较” 观察、比较就是在思考中把各种对象或现象加以对比,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可以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观察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易于掌握的直观形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感知,不仅可以获得新知,也能验证已知。生物学是实验科学,观察是获得生物知识的重要环节。如观察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长发育等等,有效地发挥观察在生物学学习中的作用。而我们生物学的原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得来的。比较是认识事物的重要方法,有比较才有鉴别,生物中能比较的东西很多,如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等。比较时注意对比较对象全面了解,然后确定比较项目,并做到简明扼要,如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这两类生理过程,可从场所、条件、过程、结果、意义等进行全面了解。通过比较有利于理解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实质。初中生物概念多,易混难记,比较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8)综合归纳教师授课尤其是新授课,一般是分块的,但各块各知识点之间有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是一个整体。学习时要将分散的知识聚集起来,归纳整理成为系统的知识,这样易理解好记忆。综合归纳要做到“三抓”。一抓顺序、二抓联系、三抓特点。抓顺序就是要将各知识点按照本身的逻辑关系将其串联,如高中遗传的物质基础知识可按中心法则这一主线串联。抓联系,如神经细胞与脑、脊髓联系点在于神经细胞分细胞体、突起两部分,细胞体组成:脑、脊髓灰质等。抓特点,就是要抓重点抓主流。综合归纳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不是大杂烩,应该将次要的东西简化甚至取消。

(9)灵活运用这是学好学活生物的关键,认识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灵活运用知识才能记得牢,学了才真正有用。运用知识解理论题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后者正是中学生薄弱环节,必须高度重视。只要有心,生物无处不在,无处不用,定能学好,学活。

篇3

关键词:学习方法指导;自主学习

数学家华罗庚指出:人们对数学早就产生了枯燥无味、神秘难懂的印象,成因之一便是脱离实际。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养成,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1.学习方法指导概述

学习方法指导也称学法指导,是指教育者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良好的习惯。

2.学习方法指导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教会学生学习”是当今世界教育界共同奋斗的目标。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新课改目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观念需要不断更新,新的教学方法也不断涌现。这些新的教法都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强调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并以学生的学习方法为基础,使教法与学法结合起来。因此,学习方法指导在现代教育的意义深远。数学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千方百计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3.学习方法指导的内容

3.1学习方法体系的指导

(1)指导学生会学的能力。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记预习笔记,从而带着问题听课。(2)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要熟读教材,尤其是对概念、定理等一定要深入理解,熟练运用,找出关键性的语句,寻找与其它知识体系之间的联系,学会分析、比较。(3)指导学生记笔记、写心得,使他们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4)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的记忆方法和温习教材的方法。

3.2良好学习心理的指导

教育学生学习要专注,不受外界的干扰;思考过程要耐心仔细,独立思考;不抄袭他人的作业;要学会分析学习的困难,克服自卑感和骄傲情绪。

3.3学习方法内化的指导

(1)正确认识数学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启发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并把这一思想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之中。(2)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要挖掘教材内容中的学法因素,把学法指导合理地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同时教师要有强烈的学法指导意识,结合教学抓住最佳契机,画龙点睛地点拨学习方法;另外在传授知识、训练技能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实际,及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加以总结,使其逐步系统完善,找出规律性。(3)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总要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较清晰的认识,善于发现问题的症结,在教学中密切注意学情,加强调查与观察,随时记录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针对性校正,从而使学生改进学法,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

4.学习方法指导的原则

4.1针对性原则

针对数学学科的特征及学生实际存在问题进行针对性地指导,这是学法指导的最根本原则。初中生处于青少年时代,年龄一般在13~15岁,心理和身体发育处于特殊阶段,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此,教师应特别注意指导的方法,对各种类型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4.2实用性原则

指导的目的是让学生能用较少的时间学有所得、学有所成,改正不良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3系统性原则

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其知识总体中的组成部分。

5.进行学习方法指导的方法

5.1对照类比法

对照比类比法,就是对学习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形成比较系统的学法。该法有利于学生对知识、学习方法和生活问题等进行比较,触类旁通,真正掌握学习的技巧和方法。对照类比法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可以举一反三。

5.2逐个突破法

逐个突破法指的是对新的知识逐个过关,从而达到方面掌握知识的目的。逐个突破法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适用于一些概念的学习,在知识点较多的情况下也可以尝试。

5.3理清思路法

学习方法大多属于思维方法。理清思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学习方法指导的基本内容,也是重要方法之一。思路法实质上是学习的一种策略,一种学习规律的掌握。教师把这些规律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以上是学习方法指导的几种方法,教师可针对不同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采用适当的学习方法,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指明道路,使学生少走弯路,更好地掌握新知识。

作者简历:

2004年7月毕业于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

2004年9月至今在安徽省宣城市第二职高从事教育教学工作;

篇4

初、高中生物教学衔接在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上体现着连贯性,但是在具体的课程设置、教法、学法等方面也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如何做好初高中生物学习方法衔接,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初、高中生物在目标导向上有所侧重和不同

初中更加重视生物学素养的养成,学生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学科知识体系了解的成分更多一些。而高中强调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能力方面要求掌握学科的科研技能,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所以高中老师往往要组织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梳理衔接,构建生物知识网。同时对知识的应用及解题能力也有相当的要求。这些就构成了初高中生物教学上的 差异。

但是,我觉得在初中生物的课堂里,也应该想办法帮助学生养成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这样,才不会导致学生进入高中后突然觉得知识庞杂,感觉力不从心!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

第十二章第二节人体的神经调节的教学中,我就觉得如果只是按照初中的课标要求,让学生简单了解相关知识,等到高中必修3再学习神经调节时,学生基本已经遗忘殆尽!所以,我在教学中尽量利用初中教材上现有的图解,让学生在图解上做相关笔记,尽量把概念串起来,比如在神经元模式图上不仅把神经元的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标注出来,还让学生把轴突和树突与神经纤维的关系标注出来,并且让学生把神经纤维和神经的关系也标注出

来,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把概念之间的关系通过比较形象的图解联系起来,其实从某种角度上来说,也算是培养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习惯,知识体系其实范围可大可小,介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教师不能急于求成,一下了要求他们建立庞大的知识体系是不近人情的!我觉得可以在平时的每节课中慢慢引导他们,自己有意识地养成把有联系的概念尽量串起来的学习习惯,这样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初中学生就不再是停留在简单地对知识的识记阶段,慢慢就会养成建立完整知识体系的习惯,为将来的高中学习做好有效地衔接。

二、初中生物在初二结业与高中升学的目标导向差异而形成的衔接问题在生物学科上表现尤其突出。

由于在初中,生物成绩记入升学考试总分只有20分,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在量和质上都大打折扣,这对高中生物教学来说十分不利。

我作为一个长期从事高中生物教学的老师,现在回到初中生物课堂中进行教学,我觉得自己的责任是重大的,而且比起一直在初中教学的老师来说,也是有优势的。因为我非常熟悉高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所以当我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无时不在反思,除了完成初中生物教学的课程目标之外,我还应该如何努力引导学生做好未来与这堂课相衔接的高中生物教学目标的铺垫。比如,在初中生物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的教学中,初中课标只要求学生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而到了高中必修3中有关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的教学中,就必须让学生理解为何在失水过多或者饮水不足时,抗利尿激素会分泌增多。我觉得在初中这部分教学时,可以侧重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主要是对全部的葡萄糖和大部分水分和部分无机盐的回收,让学生明确重吸收是为了避免营养物质的流失,这样我觉得并不会加重初中学生的学业负担,相反,是教会了学生学习的正确方法,学习就是应该做到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高中生物学习方法

一、提高兴趣是切入点

首先要培养自己对生物学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一门学科充满兴趣,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有些同学一上生物课就打瞌睡,老师一旦讲完了停下来了,他也苏醒了。这不能不说是我们老师的一部分责任,怎样才能让学生对生物课堂感兴趣呢?我认为学生在生活中多了解这门课在生活中的应用,多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进而认识到学习这门课的用处,方能调动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在实际的生物教学中,我们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易于参与。学生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那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等于提高了一半。

二、.课堂预习是衔接点

生物课堂的提前预习至关重要,它是衔接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难点和老师授课过程中解析疑难点的桥梁,因此,学生课前预习与否,预习得好坏都关系到生物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对学生提出预习的要求,指导他们搞好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独立获得知识的首要前提.真正的预习应该包括通过预习把重点的内容划出来,不懂的内容标出来,产生的问题记下来,使自己的听讲更加有的放矢。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必须把学生课前预习作为重要环节予以高度重视,有计划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做好自主预习,这对教师有效课堂教学的开展将起到重要意义。

三、联系实际是着力点

我们都知道,生物知识内容十分丰富,实践性强,应用性广,学习时要密切联系周围的事物和现象、国内外新的生物技术等热点,让学习更贴近生活实际,更为鲜活有趣。例如,为什么有的花开的时间长一些,而有的却短一些呢?肥胖是因为脂肪吃得太多吗?还可以调查或观察环境污染对周围生物的影响等。尽可能地走进大自然,亲身感受生活中的生物知识和现象,将书本、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能力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应用,培养观察分析、活学活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四、善于思考是突破点

学习生物不仅要认识和记住一些必要的知识,还要善于通过分析综合、对比判断,研究生命现象的特征与成因,思考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这就要懂得学会思考分析生物问题。

如运用综合的观点观察现象、分析联系、找出规律,比如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和DNA的变化规律;运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判断、比较异同、认识本质,如DNA和RNA的区别、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异同及联系等,形成鲜明而准确的印象。要善于观察、勇于探索、敢于思考质疑,做生活和学习的有心人。

五、研究问题是提高点

学习生物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知识、观点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因此,学会科学研究生物问题的方法和能力,是学好生物的法宝,也是终身学习和发展的必备能力。开展研究性学习,是培养生物科学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径。学习生物时,要善于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去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进而培养勇于实践、大胆创新、乐于合作、团结向上的精神。

篇5

     金乡县开发区(鱼山镇)中学  申海利

 

    合作性学习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心里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良好非智力品质的发展等方面失效显著。很快就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并成为一种主流教学理论与策略。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指出:“如果让我们举出一项真正符合“改革”这个术语的教育改革的话,那就是合作学习。美国教育学者沃迈特则认为:“合作学习是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在我国,《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也提及并倡导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它是新课程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着力点,能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那种单一化、模式化、教条化、静态化的弊端。但是我们在中小学生听课时发现,进入到合作学习这一环节时,往往三五个学生围成一桌,讨论甚为激烈,气氛相当活跃,教师教得高兴,学生学得有趣,课堂上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可喜局面,整个课堂都“活”了起来。教师、学生和听课者大都以为这就是新课程所提倡的课堂教学了。其实不然。这些所谓的“合作学习”往往只是把学生分成小组而已,追求的是形式上的、表面上的热闹,摆“花架子”,“走过场”,徒有其形而不具起身,甚至只是某些教师用来表演的“道具”而已,不是新课程所提倡的真正有效的合作学习。

 

     真正的合作学习其实是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以异质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教学各动态因素的互动合作为动力资源,以团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一种教学活动和策略体系。合作学习提出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社会互赖理论认为,人与人之间积极的合作会产生积极的互动,而竞争通常产生反向互动,在没有个人努力和合作的情况下,则不会出现互动。另一项心理学研究成果,即动机理论也为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它认为,人的学习动机是借助于人际交往过程产生的,其本质体现了人际互动作用建立起来的一种积极的依赖关系。不仅如此,激发动机的最有效手段就是建立起一种“利益共同体”的关系。因此,合作学习也有利于激发和保持学生学习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之———学习动机。另外,合作学习的提出,还和社会学习理论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学习者被认为可以通过观察他人行为及其结果,总结或领悟到他人行为的特征,形成规则,并通过对这些规则的重新组织,形成自己的行为。因此,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深入合作,必然也能使他们互相学习。

 

篇6

一、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课与生活实践联系很密切,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不但是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而且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感到物理不但是有趣的,而且是有用的。例如学习了蒸发知识后,我提出这样的问题:生活中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快蒸发?是怎么做的?你们家里是怎样让收割回来的水稻快些干的?说说采用了什么办法?水资源日渐匮乏,我们要节约用水,生活或生产中是如何减少水分的蒸发的?平时洗头后如何使头发更易干?学了电学知识以后,问:电流的大小是有公式计算的,那你帮家里算算你家的导线通以多大的电流?应选择多大的线芯呢?让学生感知物理知识在身边,就在日常生活中。

二、学好语文和数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物理课是初中学生感到难学的课程,其原因是物理课不但有系统、严密的物理概念和知识,而且与数学、语文课的知识联系也很密切。例如数学中的指数运算、小数分数混合运算、函数等知识在物理教学中经常应用。所以学好数学知识对物理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同理,学生的语文水平对物理的学习影响很大。因为物理中的概念、定理、定律的文字叙述言简意深,一字之差,天地之别。例如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不能叙述为垂直向下;导体在磁场中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若无“闭合”二字,则产生的是电压而不是电流;又如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了40℃和温度升高到40℃含义截然不同。可见让学生学好语文对学习物理有多么重要。

三、重视物理的图形作法和学会认识图形。

学习物理离不开图形,从运用力学知识的机械设计到运用电磁学知识的复杂电路设计,都是主要依靠“图形语言”来表述的。知识的条理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等问题,用通常意义上的语言或文字表达都是有局限性和低效率的。所以,按照科学的方法动手画图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而且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现代科学技术有着重要意义。在初中物理课里,同学们会学到力的图示及力的示意图、简单的机械图、电路图和光路图。“课标”要求的画图主要分两部分:一部分画图属于作图类型题,比方说作光路图、作力的图示、作力臂图,以及画电路图等。另一部分是根据现成的图形学会识图,所谓识图是指要注意结合条件看图,不仅要学会把复杂的图形看简单(即分析图形),而且要学会在复杂的图形中看出基本图形。例如,在计算有关电路的习题时,已给出的电路图往往很难分析出来是串联、并联,如果能熟练地将所给出的电路图画成等效电路图,就会很容易地看出电路的连接特点,使有关问题迎刃而解。

四、以观察和实验作切入点,重视观察能力和实验素质的提高。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观察和实验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方法。法拉第曾说:“没有观察,就没有科学。科学发现诞生于仔细的观察之中。”初学物理的初中学生尤其要重视对现象的仔细观察。因为只有通过对观象的观察,才能对所学的物理知识有生动、形象的感性认识;只有通过仔细、认真的观察,才能使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不断深化。例如,学习运动的相对性,老师讲到参照物时,许多同学会联想到:坐在火车上的人,会观察到铁路两旁的电杆、树木都向车尾飞奔而去。这个生动的实例使我们对运动的相对性有了形象的认识。刚刚开始学习物理的初中生要认真观察老师的演示实验,并独立完成动手操作实验。在认真完成课内规定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来判断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在实践中是否可行。如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测量学校绿地中一条弯曲小径的长度,可以通过实验测量上学途中骑车的平均速度,还可以设计在缺少电流表或缺少电压表的条件下测量未知电阻的实验。这些都需要同学们自己独立思考、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判断、思维等能力,使自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更深刻,分析、解决问题更全面。

五、经常让学生总结、交流学习的方法,让自主创新走进课堂。

篇7

一、初中生物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

1.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并且都具有各种独特的性格,非常缺乏团结合作的精神。传统的教育方式就是老师讲课,学生听课,自己学自己的,彼此之间不存在什么联系,在这种教育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孩子更是缺乏团结合作的意识。经过一些专家学者对初中生物教学方法多年的研究,并且结合当今教育形式的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需求,发现合作学习更适合初中生物的教学。首先,合作学习在学生个人品质上有一个很大程度上的培养与提升,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考虑的将不再是自己,会考虑到其他人的想法,使其具有团结合作的精神,这一点不仅会对其现阶段的学习带来帮助,对其今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带来很大的帮助。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要想在社会中更好地生存,并且能够使这个社会持续发展,人们就必须具备这种团结合作的精神,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是非常正确的,并且对学生来说是受益匪浅的。

2.合作学习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采取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方法除了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之外,还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育最主要的成果体现,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传统的教学方法确实也能够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那是在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去记一些知识内容的前提下所达到的效果,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效率很低,而且也会有一部分学生不接受这种学习方法,导致成绩很差。尤其是生物学这门课程,学习的内容非常多并且在不断变化,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合作?W习所达到的效果就要好得多。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自己去发现一些新奇的东西,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教师应对教学环节、方法以及讲授的内容进行精心设计,力争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使学生轻松愉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在对一切未知事物都非常好奇并且好胜心较强的年纪,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所以合作学习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生的自信心得到加强。

3.合作学习能够增强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合作学习注重的就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从而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就是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同时,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小集体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发挥学生的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实现了让有差异的学生同时发展,这样做能够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起到引导作用,不直接参与其中,所以,学生更需要彼此合作,自己动手去完成一些事情,并且动脑思考,这样才能完成自己的学习内容。

二、进行生物合作学习的具体教学措施

1.合理分配学习小组和学习任务。

合作学习尽管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方式,需要学生不断努力,但是教师在此过程中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引导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多数老师在分组时往往选择同桌或是前后排,这样做虽然简单易行,但这种合作小组的人员组成随意性太强,这就容易造成好学生参与的机会更多,扮演了一种帮助的角色,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成了听众,他们省略了独立思考的机会而直接从好学生中获得信息,导致了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获益比在班级教学中的获益还少;或是几个内向的同学分在一组,讨论时会出现冷场的状况,而几个活泼的同学分在同一组,则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都争着表现自己,不聆听其他组员说什么。这样不利于不同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由于老师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情况是最为了解的,所以在进行分组时需要老师考虑到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分组,避免出现能力差异较大导致学习过程中出现较大分歧的现象发生。除此之外,还需为每组学生明确地分配学习任务,避免学生因为对学习内容感觉到盲目而浪费学习时间和精力。

2.适当增加学习内容扩展学生视野。

虽然,现在初中教学中会有专门的教材,但是,对于生物学来说仅仅学习教材上的内容,对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来说是有一定限制,所以,老师应当从多个角度去引导学生。首先,针对初中学生的状况,充分利用课堂资源,利用课本中的“观察与思考”“生活知识链接”“基础训练”中的小故事和材料,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延伸,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深化。其次,利用教学参考资料,还有图片和视频资料等,对课堂多媒体资源进行整合、展示,从而达到拓宽学生学习生物的视野和扩大知识面的目的。最后,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这样做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眼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为学生的课堂活动积累知识,还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适当地选择一些课外的资料,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扩展学生的视野,这对于其学习来说是有很大好处的,但是还需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上压力情况,必须是适当选取,不可过多。

3.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

篇8

关键词:初中学生;学困生;提高成绩

初中,作为学习的基础阶段,学生学习效果对于进入高中乃至再往后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初中生之间的学习成绩存在差异,对于那些成绩差的学生——所谓的“学困生”,我们应该给予更多关注。这类学生的学习成绩达不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他们对于常规题目或者稍难的题目的解答会偏离常规水平。他们给人的印象就是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僵硬、不善于表达而且不爱思考。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提升其自我学习的意识,让他们的学习能力达到正常水平。

一、帮助“学困生”树立信心

学习作为一种精神和智力层面的活动,其效果当然会受到学习主体精神状况的影响,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点便是“信心”,也就是学生对于自己未来的期待以及相信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达到目标。学困生对于学习的信心普遍都不足,因此,教师和家长应该沟通合作,一起为提高学困生的信心努力。比如,家长尽量避免将孩子与别的学生作比较,而是要在生活中让他们多接触和积极参加活动,避免让他们产生“我不如别人”之类的消极想法,让他们相信自己和别人一样——“通过努力可以做成很多事情”。教师则应该在摸清学生的真实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的基础上,从基础知识开始,逐步提升其知识储备,避免以成绩较好的学生的接受速度和理解能力来安排学困生的课程进度。只有慢慢地将学困生引入门,才能够让他们顺其自然地接受学习而不是反感学习。另外,对于他们的进步和学习过程中提出的疑问,教师要以肯定的态度对待。

二、帮助“学困生”轻松快乐地学习

从心理学上讲,强烈的消极情绪对于人的认知动机和认知状态会造成干扰。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学习情绪中的“正能量”是关系到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该帮助他们调节学习上的焦虑和压力,让他们在愉悦的情绪氛围中学习,让他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让他们将学习当作生活中有趣的一环。为此,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暗示、典型激励等方式向学困生传达“我不能够就这样一蹶不振”等刺激能力的信息。教师还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不正规的考试让学困生放下“考试又来了”之类的思想包袱,让他们逐渐适应考试,认识到“原来学习和考试也不过如此”。这样,他们就能够以轻松快乐的状态来面对学习和考试,提升成绩也就比较乐观了。

三、强化正确的学习行为

在学习行为和习惯上,学困生往往表现出拖沓、抄袭和不预习的行为。这些行为和习惯对于学习效果危害较大。为了提升学困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技巧,让学生认识到并接受正确的学习行为,并通过教学活动将这些学习行为加以强化。比如,安排学困生和成绩好的学生“友情同桌”,让学困生与成绩好的同学建立良好的友情,在交往中学习到成绩较好的学生的行为习惯。

四、引导学生构建良好的学习方法

1.鼓励预习

教师可以让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课前预习,以此让学困生在团体的氛围下逐渐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这样,学困生在有困难的时候可以做好笔记、与同学讨论或者在课堂上提出。当学困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自己也会感觉到学习的乐趣。

2.让学困生学会联想和思维迁移

对于枯燥的知识,可能爱学习的人会花时间和精力去钻研,但是学困生却不会这么做,他们遇到让自己头疼的问题通常都会放弃或者避开。为此,教师应该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将知识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或者生活经验联系起来,让他们感觉到“原来这些知识就在我的生活中”,拉近他们对生活和知识的认知,体会到知识的实用性,进而增强学习兴趣。

3.鼓励提问

学习就是在不断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进行的,而学困生普遍不爱提问、也不会提问。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他们明白自己到底在什么问题上没有想通,引导他们提问,并对其提出的问题给予耐心地讲解。这样,学困生在提问的过程中,思维被激活,思路理清,兴趣也得到提升,学习成绩的提高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参考文献:

[1]万胜.略谈提高学困生学习成绩的方法[N].抚州日报,2008-10-11(3).

篇9

【关键词】 数学成绩;问题;初中数学;建议

如何提高初中学生数学成绩,是所有数学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 以往,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报很多辅导班,但是成效不是很大;老师上课一遍又一遍地讲,学生总是学不好. 我认为很多初中生,往往偏重于模仿,依赖性很强,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不够,很少去探究知识间的联系和运用. 当然学生数学学得不好,也不只是其个人的原因,应综合分析各种因素.

1. 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和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 一些年轻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总是一味地讲,反而步入了另一个极端. 新课改强调在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可当学生真正地活跃起来的时候,课堂的秩序又变得难以控制,以至于完成不了教学任务. 有些教师将一些不需要讨论的问题,也组织学生讨论,课堂上看起来是气氛活跃,实际上忽视了学生对课堂教学参与度的分析.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更多的教师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花费很长的时间去做课件,将课件做的五彩缤纷,学生的注意力全被色彩吸引住了,而把该掌握的东西忽视了. 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用题海战术组织学生,让学生觉得索然无味,消磨了他们的精力和创造能力,以至于造成厌学情绪,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另一方面,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学生应当成为课堂的主人,但是我们发现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意识不够强,只是一味地听老师讲解,没有自己独立地思考问题,学习相当被动. 有些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找不出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对基本的概念认识模糊,不会把相关概念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

2. 如何引导学生学好数学

教师帮助初中学生学好数学,我认为关键是要用正确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

2.1 创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参与,而学生的参与往往不是自发的,数学教师和其他教师一样,要充分利用生活实例、趣闻轶事、寓言故事为学生创造一个有利于学习知识、发现知识的氛围,营造一个培养能力、提高素质的课堂气氛;教师的备课、讲课和辅导要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置身于数学问题或社会实践之中的意境,让学生想有可想之物,思有可思之处;要让学生喜欢数学并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乐趣和动力.

2.2 激发学生兴趣

学习兴趣是我们最好的老师. 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以使人的各感官、大脑处于最活跃的状态,能够最佳地接收教学信息;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有效地诱发学习动机,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地投入学习活动. 课堂上教师应努力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有发表自己看法的愿望,让每一名学生在参与中得到体验学习的快乐.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知道学生尝试解决各种问题的方法,通过讨论、辨析,让学生投入到对知识的思考和探究中去. 我们要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解决我们生活中的实际难题,正所谓,把知识运用到实际之中去,学以致用,这样就可以给我们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2.3 让学生在探究中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不仅仅是要学生学到一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到本领,学会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和点播. 比如做数学题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能提出三种不同的要求: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应该是做后看. 先做题,做完后再看同学怎么做的,老师怎么讲的,再看参考书是怎么写的,然后进行比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哪种方法好在什么地方;对于学习能力稍差一些的同学,可以边做边看,做了一部分,做不下去,可以请教一下别人,可以翻翻书,找找资料,受到启发后再做;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先看后做,可以先问问别人,或是找老师帮你指点,再自己动手做. 这样就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得到提高. 经过长时间的引导训练,学生能真正意义上的进行学习活动自我决定、自我选择、自我调控、自我反思.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只有经过亲自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出的知识,才能记忆得牢固. 不要只研究结果,要重视探究概念、公式、定理性质的形成过程. 这样,平时养成了自主探究的习惯,才能举一反三,才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提高. 平时有很多学生谈论,数学题教师一讲就明白,可是自己做题就不会了. 实际上,这些学生就是缺乏自主探究精神,如果把教师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住,找一些相类似的题目用此法主动探究加以巩固,就不会出现这种现象了.

3. 结 语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动脑筋,多想办法,让数学教学不再枯燥和单调,让课堂教学不再是“填鸭式”教学,才能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面对新课程,教师要从学习、分析、研究课程标准、教材入手,把握课改方向,从思想上重视,向先进的教法学习,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反思、创新,这是有效地实施新课程的一条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马静云.浅谈初中数学教学[J].新课题·中学,2012.

[2]李茂华.浅谈如何学好初中数学[J].学术研究,2012,5.

篇10

一、新课导入方式要灵活多样

1.用生活实例和现象导入。

利用学生常见的生活现象,唤起学生无意中积累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对已有认识探究其原因、了解其本质的欲望和动机,从而达到激发兴趣、启发思维的目的。如讲《速度》时,可借助多媒体展示出摩托车比赛的片段,然后展示蜗牛在地面上爬行的场面,再出示交通路口,绿灯熄灭,黄灯闪烁,一位年迈的老人即将穿过马路正抬脚欲行的场景。通过这样三个场面的对比,使学生很容易想到物体的运动有快慢之分,很自然地引入速度这一课题。

2.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导入。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巧设疑问,有意制造悬念,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比如讲《大气压强》时,将水杯装满水,用塑料片盖住杯口,将杯倒过来,问:会有什么现象?学生众说纷纭,迫不及待地想知道答案,可松手后的结果却让他们惊讶不已,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又如讲《光的色散》时,可提出:雨后我们有时会看到彩虹,它是怎样形成的呢?简短的提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急切等待老师揭开谜底。

3.由科学故事和史实导入。

用科学史料中的实例导入新课,其优势在于生动活泼,引人入胜,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如由匡衡“凿壁借光”引入《光的直线传播》;由前苏联的“萨特阔”号在水中沉睡17年之后由重见天日的故事引入《浮力》;由“王冠的真伪”引入《阿基米德原理》;由“贝尔和沃森”的故事引入《电话》等。

二、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提高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实验教学是物理科教学实施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和手段,它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能力,还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针对我校的实验设备较为齐备,以及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动手能力较强的特点,在平时的物理教学中,笔者尽量将书本的一些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探索实验,带领学生在完成直观、有趣的实验教学的同时,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实验手段和进行力所能及的课外实验活动,并对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或有创新之处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在讲授“研究光的反射定律”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可在引入有关概念和归纳、解释了光的三个反射规律后,为了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教师问:光的反射定律除了刚才归纳的三点规律外,还有哪些特点?

做法:实验台面已摆有一些实验器材、让学生自选器材、自己设计实验,猜想、探索问题,然后分析、小组讨论回答。

这样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实验操作,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领会和理解,还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优化师生关系,巧用情感激励,激发学习兴趣

良好的师生感情对教学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因此要有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在教学中发挥情感的激励作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克服困难,辅助学生学习成功,让学生体验学习进步的快乐。

1.优化师生关系,巧用爱的迁移。

教师要爱护学生,使学生喜欢老师,建立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同时,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自己特长,使学生喜欢老师,与学生建立深厚的师生感情。这样,在教学中利用爱的迁移,使学生由喜欢物理老师到喜爱物理学科。在学习物理过程中,能转化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动力,把以和物理老师交往为快乐迁移到以学习物理为快乐。

2.巧用情感激励,辅助教学成功。

物理内容难度逐渐递增,物理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多少会遇到学习困难,出现成绩起伏现象。此时,老师要充分掌握学生心理需求,及时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加以赞扬,并发现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在给予适度批评的同时,多给予鼓励和辅导,使学生学懂物理,帮助学生学习成绩提高,让学生在成绩进步后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特别是在力学和电学后期的较难章节,学生极易出现成绩滑坡和学习情绪低落现象,这时,老师给学生感情上的激励和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对提高学习成绩,保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自信心,稳固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四、及时评价也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