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爱尔莎范文
时间:2023-04-05 03:35: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狮子爱尔莎,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认识21个生字,学会其中14个;正确读写“岩石缝、抚摸、葡萄糖、饮料、钟头、路程、教训、选择、实验、资源”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我”和小狮子的亲密关系。
4.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教学过程:
(一)观看图片,揭示课题
①出示一组狮子图片,带领学生欣赏。
②在你们的印象中,狮子的性情怎样?(凶猛)
③这节课我要向你们介绍一位既温柔、可爱、又善解人意的小狮子——爱尔莎。
(二)欣赏课文录音,思考本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指名同学概括主要内容。
(三)学生自读课文,体会文章思想内容。
(1)分组交流: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最受感动?
(2)指名同学在全班说并陈述理由。
教师加以适时点拨,帮助学生领会作者和爱尔莎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会这样亲密。
(四)这篇文章写得如此感人,那么它在写法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1)文章以情感人。
(2)语言朴实、更突了作者与爱尔莎这间的亲密感情。
(3)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4)叙述有一定顺序。
(5)围绕中心,把事情写具体。
(五)总结、扩展
作者和爱尔莎朝夕相处,帮助爱尔莎从出生,开始换牙,教会它自己捕食,为它治病到最后把它送回大自然,他们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只要我们充满爱心,注意保护环境,相信和动物之间也会有如此亲密的关系。
谈谈你们如何对待小动物,如何和动物相处的。
(六)布置作业
做做调查,了解家乡近几年来,环境的变化,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板书设计
15小狮子爱尔莎
篇2
有一天,爱尔莎偷偷离开狮群,突然,遇到了比它大一倍的羚羊。当时它实在太饿了,拼命地追赶那头羚羊,终于捕捉到了,爱尔莎把死了的羚羊叼到不远的大榕树下慢慢享受自己捕捉的午餐。爱尔莎就这样过着孤独而又寂寞的生活。
过了五个多月,爱尔莎生了四只小狮子。爱尔莎一边帮孩子们哺乳,一边看着寂静的夕阳。
五月中旬的一个夜晚,狼声吼叫。一群恶狼正向爱尔莎他们冲来。爱尔莎站起来保护孩子的安危。
恶狼冲过来,包围了爱尔莎,爱尔莎毫不畏惧。突然爱尔莎向其中一只狼扑去,用爪子按住那只狼。但是其它狼用爪子爪得爱尔莎全身都是伤。爱尔莎终寡不敌众,只好忍着伤痛,保护孩子,回到主人家里。主人一见爱尔莎全身是伤,痛苦得掉下了眼泪。主人帮爱尔莎验血、打针、吃药、照顾孩子。经过主人的精心治疗和悉心照顾,爱尔莎很快就好起来。
爱尔莎康复后,主人严格训练它,使它的身体又强壮,速度又快。爱尔莎带着孩子再次告别主人回到大自然,其它狮子看到又威武又能干的爱尔莎再也不敢欺负它。
从此,爱尔莎家族过着自由而又快乐的幸福生活 指导教师:李俭文
篇3
“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师:“我”和小狮子爱尔莎最后分别的时候,“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蹭我。”想象一下,如果爱尔莎会说话,它会对“我”说些什么呢?
生:主人,我真的要走了。谢谢你几年来对我的精心照料,我永远忘不了你。
生:主人,如果没有你的照料,我可能早就死去了,我会永远记住你的。
生:主人,我不能再保护你了,你今后外出可要小心啊!
生:主人,我知道你让我回到了大自然是为了我,我忘不了。
生:主人,你已教会我怎样捕获食物。放心吧,在大自然中,我一定会生存下去。
(《小狮子爱尔莎》)
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情感比喻成“潘多拉魔盒”。他强调在这个“盒子”里可以找到决定一个人人生性质的力量。这则教学片断中,教者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由课文结尾想象此情此境中“如果爱尔莎会说话,它会对‘我’说什么”。学生的发言,尽管角度不同,但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已经领悟到了洋溢在课文字里行间的人与动物之间的深厚情感。这种情感感悟使阅读教学的过程成为人的意识、精神的培育过程,充分体现了阅读教学的人文价值,达到了人文教育的目的。
“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为什么?”
生:列宁来到白烨树下,为什么跟不会讲话的灰雀说话,而不跟会说话的男孩讲话呢?
师:啊!我也弄不明白。你们想想为什么?
(生读书思考)
生:列宁怕小男孩伤心,所以不直接问小男孩。
生:列宁不愿意伤害小男孩的自尊心。
生:列宁怕小男孩难堪。
生:列宁对灰雀讲话,实际上也是在跟小男孩说话。
《灰雀》)
《灰雀》一文,伟人列宁像一个普通老百姓一样跟小男孩交朋友,蕴涵着浓浓的人文精神。在这一片断的教学中,教者有着极佳的教学洞察力,教者巧妙地借学生的疑问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启发,再通过学生读书思考,从而领悟到课文所表达的男孩爱灰雀、列宁爱灰雀更爱男孩的情感,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有了深刻的认识,得到了人文精神的陶冶。
“想一想,‘我’更加明白了什么?”
师:课文结尾说“我”更加明白了战士们退伍时为什么舍不得那些雪猴。想一想,“我”更加明白了什么?
生:雪猴的聪明、可爱、活泼让退伍的战士们舍不得。
生:雪猴通人性、善模仿,让退伍的战士们舍不得。
生:战士和雪猴结下的情谊,让退伍的战士们舍不得。
生:战士们舍不得那些雪猴,其实是忘不了与雪猴之间发生的生动有趣的故事,忘不了与雪猴建立起的深厚的感情。
师:雪猴对边防军人为什么会那么友好呢?
生:因为边防军人平时爱护雪猴,把它们当朋友。
师:这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呢?
生:我们要自觉地保护野生动物。
生:人与自然要和谐共处。
篇4
(小学语文第六册语文课题)
小晶和小林高高兴兴地出发了,她们要去一个想往的神秘地方。
她们来到一条小河边,河的两边是一棵棵阿娜多姿的柳树,碰巧贺知章正在那写《咏柳》的诗呢!她们赶快请贺知章给签了个名。然后就开开心心地继续前进。
不一会儿就来到了《珍珠泉》,《珍珠泉》旁开满了《七色花》,天上飞着几只《燕子》和《翠鸟》,泉水里正开着粉红的《荷花》,小晶陶醉地说:“真美呀!”但小林却说:“美中不足的是今天看不到《太阳》,如果在阳光的照射下会更美。”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小狮子爱尔莎》的故乡——大森林,这里正在轰轰烈烈地举行比《绝招》的武林大会。不知怎么了,最具有实力的《西门豹》和《嫦娥》突然《争吵》起来,这时,《卖木雕的少年》来劝架并给大家讲了一个《除三害》的故事,大家热烈地鼓掌之后,激烈的比赛继续进行……
走着走着,她们突然听到阵阵伐木的声音,寻声过去,看到了几位代木工人,小林给工人们讲了《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工人们惭愧地低下了头。
到森林深处时,她们发现脚下有《七颗钻石》,她们商量好准备把钻石拿去卖了,买几台《果园机器人》送给农民伯伯,再买《一面五星红旗》挂在班里。
穿过森林,她们最后来到了《金色的海滩上》,一边拾贝壳,一边在平坦的沙滩上《画杨桃》……
“叮???叮??!”闹钟响了,啊,原来是一场梦呀!小晶一下坐了起来。
华农大附小 三(1)班
程舒君
篇5
一、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兴趣
老师之所以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因为这可以将学生对语文的阅读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的前提,才能将自己的心思都用在学习上,不断提高学习效率。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的目标是为了不教”。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遵循学生的思维模式,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特别是当学生那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肯定后,就会树立强烈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如此的话,学生也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主动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这样就可以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出来,成功地实现角色的转变,老师再也不是学生思考的替代者,而是学习的参与者以及思考者。
(二)有助于学生思维的不断发展
根据相关资料对学生做的调查显示: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增高,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回答问题的比列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都是以教师讲课的方式为主,许多老师在课堂上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却忽略了学生的思考,最终不能将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再加上一些学校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单一,绝大部分采用的都是分数制,学生在课堂上形成了死读书,读死书的情况,遇到稍有不懂的地方不是自己思考,而是等待老师讲解。长此以往就形成了课堂是老师的舞台,学生不能得到锻炼和成长的不良现象。无论哪一门学科,教学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会他们懂得举一反三。特别是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现在的时代是知识经济多元化的时代,学生最终都要进入社会生存,所以语文阅读中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作为重点培养目的,可以实现学生思维的可持续发展。
二、如何在语文阅读中培养写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思考
语文老师在语文阅读的教学过程中应该结合语文教材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提出疑问,将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激发出来,争取将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充分发挥出来。比如老师在教学生《小狮子爱尔莎》的阅读时,可以采取先在阅读之前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通过对课本引导,让学生对课本有更透彻的理解,体会到小狮子的勇敢和憨厚的性格;并通过阅读这篇课文让学生体会到人和动物都是一样的,都在不断成长,从最初的莽撞到最后的成熟。这样就成功地实现了学生产生疑问到学生思考问题,最终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在这过程中就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进行了培养。
(二)尊重学生,引导学生敢于提问
对学生来说,因为年龄比较小,且性格天真活泼、充满好奇、爱挑战以及创造性等人格品质,语文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进行特别的关注与爱护。让学生在阅读过后自己思考并找到答案。在这种时候,老师可以适当地对精要地方进行点拨,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后进行讨论活动。比如在阅读《春晓》中,“花落知多少”这句诗中的“知多少”到底指的是什么?诗人这里的“知”到底是知道还是不知道?有的学生会说“知,当然知道,这是因为晚上在下雨,诗人肯定不能睡好觉,所以知道落了多少花”;有的学生则认为“知是不知,诗人睡着了,一觉醒来当然不知掉了多少花朵”;还有学生认为“可以是知,也可以是不知,诗人听到了风雨声,知道花落了很多,但诗人没有认真去数到底有多少,所以不知道”。通过类似这种小小的讨论,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思路,而且丰富了诗的意境,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发散思维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情景阅读,激发学生创造思维
老师可以通过在语文阅读过程中恰如其分地设置教学情景,将原来比较死板的课程变得生动有趣,让他们积极去探索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样就很容易将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激发出来。老师在建立情景教学之前,除了应该用生动的语言,还可以利用一些辅助教学工具,例如:实物、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等,让情景教学更真实,更充满情趣,这样学生就能对所学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例如学生在阅读《长城》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在屏幕上展现长城的外貌,长城是怎样蜿蜒盘旋的。另外,还可以让去过长城的学生发表下自己去长城的所观、所感,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长城的魅力,这样学生们在情景的创设中饶有兴趣地展开丰富想象,定会激发出自身的创造思维。
(四)更新观念,改进教师教法
我国实施新课程改革已经13年时间了,但是在一些地方仍然有部分老师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中,将自己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严重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要改变这种严峻的形势,就要求老师能够不断改进自身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比如老师在教《荷花》这篇课文的时候,可以采用猜谜语的形式将学生带进课本中,阅读前对学生提出谜语;“小小一姑娘,坐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袄,阵阵放清香”,学生只要稍动脑筋就会猜出来是荷花,然后逐渐指导学生进入课本。
(五)鼓励学生求异思维
学生要具有创新的思维能力,首先就应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这是因为求异思维是当今创造性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之一。例如,《晏子使楚》这篇文章中描写了晏子三次被楚王所侮辱,但是晏子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以及超乎寻常的思维,三次都让楚王无话可说。在这三次反驳中,前两次都是运用求异思维,最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我们让学生猜想,廉颇有没有别的办法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以鼓励他们敢于想象。
三、总结
综上所述,根据多年来在语文阅读中关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总结出来的一些经验和看法,笔者认为: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语文老师首先就应该打破传统教学中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让学生敢于主动思考。除此之外,语文老师还应该不断去挖掘阅读训练中的创新之处,把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贯穿在整个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在理论与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探究,努力使创新的教育不断走向深入,走向成功。
参考文献:
[1]杨绍军.浅谈阅读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训练[J].希望月报,2010,(09):141.
[2]邓桂云.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河北教育(综合版),2009,(06):41.
篇6
关键词:电化教学;生动;优化;效率
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笔者深有感触,电化教育手段对自身的教学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那如何才能运用好这个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呢?以下是笔者一点点粗浅的经验。
一、利用电化手段,生动再现课文内容,调动情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电化教育手段,寓教于乐,能使严肃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使学生不由自主地集中注意力,无需教师再强制性地进行强调提醒。在教学《雪地里小画家》一课时,老师先播放下雪天的情景图,雪花漫天飞舞,飘飘洒洒,学生仿佛真的置身其中,接着,配上美妙的课文朗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一般,非常投入。在分析课文时,笔者又出示小动物作画的画面,并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学生通过看、听、说、评,兴致浓厚,课堂效率提高了很多。
二、利用电化教学凸显疑难,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电脑教学是电化教学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真正可称得上是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的一种教学手段,对学生具有不可抗拒的超强吸引力。它能带动学生全身心参与教学,发挥主观能动性,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在学习《白杨礼赞》一文时,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来解决课文的难点:一望无际,黄绿相间,雄壮的音乐声中映入眼帘的是震撼视觉的黄土高原画面,无边无垠,坦荡如砥。当画面出现一棵或几棵白杨树,由远到近,画面越来越清晰。配乐的转换声中,笔直的干,笔直的枝,更加衬托出白杨树是如此的不平凡。学生从视觉到听觉,真真实实地体会到那种雄壮与伟大,平常却非凡的白杨树。鲜活的画面,缓缓流淌的音乐,加上柔美的语言,使无法准确言传的东西,深深地意会出来了。生动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短短的课堂上,通过亲眼目睹,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作者的写作意图,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水平,更重要的是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利用电化教学优化教学方法,突破教材难点
电化教学直观性很强,改变了以往那种“只靠嘴巴干巴巴讲”的局面,这样不但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而且对文章的重点、难点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文言文或古诗词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文言文枯燥乏味,难读难记,古诗词用词精练,深奥难懂。利用电化手段辅助教学,效果不错。例如,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文时,配以当前的流行曲目,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来便于学生熟悉内容,再加上歌者的深情演绎,通过视听结合,学生能较容易地领悟词中所蕴含的深意,为突破文章难点提供帮助。
四、利用电化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做到“生活处处有语文”
素质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学以致用,摒弃“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做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主人。语文教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语文教学中联系生活的环节尤为重要。那么语文课堂如何联系生活呢?因此,我们可以借助电化手段。如,在作文教学《感受自然》一文中,呈现四季美丽缤纷的画面,让学生感受自然,再妙笔生花;在《小狮子爱尔莎》中可以呈现动物与人和谐生活的画面,唤起学生的善良之心;在诗歌《天上的街市》教学中展示牛郎织女相会的感人场面,让学生感受到现在生活的幸福,珍惜美好的现在。总之,电化教学只要应用恰当,一定会让我们的教学锦上添花!
五、运用电教手段,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素质
我国文学作品众多,优秀文学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但作为小学生,因年龄较小,阅读赏析能力有限,往往难于体会文学作品的美感。鉴于此,如能为小学生配以与之年龄、心理实际相符的电教手段,则更能从心理贴近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心理。如《梅雨潭》一文中对瀑布的描写,在山边,它是“一带”白而发亮的水,坐在亭中向上望是“整齐而平滑”的瀑布,正对面是“被扯成大小几绺儿”的瀑流,往下看是“废话啐玉”般乱溅着的“晶莹的水花”,写出在不同角度观察时瀑布的不同姿态。
对于从未见过瀑布的学生,能想象出那种情景已经很不错了,但要体会文中大自然的美却太难了。笔者在教学中运用了电教手段后,效果极好。逼真的画面,配乐朗读,仿佛身临其境,学生自然能对文中语句心领神会,无形中自然而然地也受到了美的熏陶,提高了学生欣赏美的能力。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化教学,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我们每位教育者都应认真钻研教材,恰当地运用电教手段,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效率真正发挥它的主渠道作用,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