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故事情节范文
时间:2023-04-06 01:03: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浒传故事情节,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水浒传》;店家小二;推动情节;穿针引线;渲染气氛
中图分类号:I207.412
《水浒传》是一部英雄传奇小说,它成功地塑造了宋江、林冲、武松、鲁智深等性格各异、光彩夺目的草莽英雄,梁山英雄们行走江湖,行侠仗义,崇尚大碗喝酒、大块吃肉,客店酒家是他们经常出入的场所。宋代商品经济空前发展,客店酒家业极为兴盛,“当时不仅那些繁荣的都市酒楼密布,茶坊林立,瓦舍勾栏遍地,就是地处农村腹地的市镇也是如此”。在《水浒传》中,多次写到客店酒家,书中对客店酒家的称呼有客店、酒楼、酒店、酒家、酒坊、酒肆、茶肆、茶坊等几种不同的叫法,虽然名称不太一样,但经营性质是一样的,都是为顾客提供住宿、酒食、茶饮之类的服务,本文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
客店酒家里主要有两种人——主人和伙计,《水浒传》中对主人的称呼有店家、店主人、主人家三种,对伙计的称呼有店小二、小二哥、茶博士、酒家、酒保、伙家等六种。
店家小二并不是作者着意表现的人物,他们是小说中的次要人物,水浒英雄们有姓有名有绰号,而书中的店家小二通常无名无姓,或者仅仅在前面加个姓氏而已。但这些貌似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却在小说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分析《水浒传》中店家小二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影响主人公的命运
哲学范畴有个“蝴蝶效应”,说“亚马逊河流域的一只蝴蝶扇动翅膀,会掀起密西西比河流域的一场风暴”。国外民谣:“丢失一个钉子,坏了一只蹄铁;坏了一只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伤了一位骑士;伤了一位骑士,输了一场战役;输了一场战役,亡了一个帝国。”中国成语“城门失火,殃及池鱼”都说明此种效应。有时一件表面看来非常微小或是毫不相干的事情,却可能对全局产生巨大影响,有时一个表面看来微不足道或毫无关联的人物,却可能改变另一个人物的命运。在《水浒传》某些章回中,看似微不足道的店家小二做了件毫不相干的事情,却影响了粱山好汉们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下面举实例具体说明。
例如,《水浒传》“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一回写到晁盖、吴用、公孙胜、三阮、刘唐等人化装成七个贩枣子的客人,在黄泥冈劫了杨志押送的生辰纲,此案虽不能说是做得天衣无缝、神鬼莫知,却也是智多星吴用精心设计、巧手施为。案发后,官府上下破案无方,束手无策。如,书中写到案件主办人何涛开会商议,“众做公的面面相觑,如箭穿雁嘴,钩搭鱼鳃,尽无言语……众人道:‘这一伙做客商的,必是他州外府深山旷野强人遇着,一时劫了他的财宝,自去山寨快活,如何拿的着?”’从这些叙述我们可以看出,何涛等人对罪犯来历和犯罪进程的推断都是错误的,晁盖等人并不是什么“深山旷野强人”,也不是“遇着,一时劫了财宝”,照此方向,案子何时破得了。后来这个案子是何人所破的?何涛之弟何清也!何清焉能破此案?只因他帮客店的小二哥抄过文簿!《水浒传》的第十八回有这么一段文字:
……只见何清去身边招文袋内摸出一个经折儿来,指道:“这伙贼人都在上面。”何涛道:“你且说怎地写在上面?”何清道:“不瞒哥哥说,兄弟前日为赌博输了,没一文盘缠,有个一般赌博的,引兄弟去北门外十五里,地名安乐村,有个王家客店内,凑些碎赌。为是官司行下文书来,着落本村,但凡开客店的,须要置立文簿,一面上用勘合印信。每夜有客商来歇宿,须要问他:‘那里来?何处去?姓甚名谁?做甚买卖?’都要抄写在簿子上。官司查照时,每月一次,去里正处报名。为是小二哥不识字,央我替他抄了半个月。当日是六月初三日,有七个贩枣子的客人,推着七辆江州车儿来歇。我却认得一个为头的客人,是郓城县东溪村晁保正。因何认得他?我比先曾跟一个赌汉去投奔他,因此我认得。我写着文簿,问他道:‘客人高姓?’只见一个三髭须白净面皮的抢将过来,答应道:‘我等姓李,从濠州来贩枣子,去东京卖。’我虽写了,有些疑心。第二日,他自去了,店主带我去村里相赌,来到一处三岔路口,只见一个汉子挑两个桶来。我不认得他。店主人自与他厮叫道:‘白大郎,那里去?’那人应到:‘有担醋,将去村里财主家卖。’店主人和我说道:‘这人叫做白日鼠白胜,他是个赌客。’我也只安在心里。后来听得沸沸扬扬地说道:‘黄泥冈上一伙贩枣子的客人,把蒙汗药麻了人,劫了生辰纲去。’我猜不是晁保正,却是兀谁!如今只捕了白胜,一问便知端的。这个经折儿,是我抄的副本……”
由以上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知道,何清破案纯属机缘巧合,小二哥和店主人在此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假若小二哥没有央求何清帮他抄写文簿,假若店主人没有带何清去村里赌博,假若店主人不认得白胜,便无此后诸事。如果案子不破,宋公明就不必“私放晁天王”,美髯公也无需“智稳插翅虎”。如果晁盖没上粱山,也就没有“林冲水寨大并火,晁盖粱山小夺泊”的故事了。如果晁盖等人没受宋江大恩,就不会给宋江修书送金。如果没有那封“通贼”书信,宋江也用不着“怒杀阎婆惜”。宋江的命运因救晁而改变,而宋江的命运又影响了花荣、李逵等众多好汉的命运,乃至梁山的命运。历史是不能假设的,已发生的、过去的事实是不可能改变的,但我们从以上一系列假设中可以看出,小二哥和店主人家这两个无名无姓,甚至没有正面出场的小人物,看似微不足道、毫无相干,却改变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方向,影响了一大批主要人物的命运,左右了梁山的全局。
二、在故事情节中穿针引线、在主要人物间牵线搭桥
客店酒家为顾客提供住宿、饮食,客店酒家是固定的,顾客是流动的,店家小二就在客店酒家这个固定的点见证了流动的顾客和他们发生的故事。打个比方,顾客好似流水,客店好似渡口,小二好似艄公,流水流经渡口,艄公见证流水。再者,店家小二每天都会接触到南来北往、形形的人物,从顾客口中听说过很多他乡故事,奇谈轶闻,所以他们知道的事情多,认识的人也多,很多人打探消息、打听人物都会向店家小二询问。因此,客店酒家是各种人物旅行和交流的特殊场所,是很多重要情节的发生地,“店小二是这些人物、故事的经见者或参与者”,店家小二往往在故事情节中穿针引线、在主要人物间牵线搭桥,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着意渲染现场气氛,侧面衬托人物形象
店家和小二虽然是故事中的配角,但他们在小说中绝不是无需提及的人物。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描写,有些环境描写是通过渲染气氛来实现的,人物形象也有正面描写和侧面衬托之分。仔细研究《水浒传》中的店家小二,可以发现他们在小说中还起到了渲染现场气氛、衬托主人公形象的作用。
综上所述,店家小二在《水浒传》一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正所谓本文正题目所说的“小人物、大作用”,是也。
参考文献:
[1]郭学信,试论商品经济对宋朝社会风气的影响,历史教学。2003(08).
[2]陈焕廷,“店小二”的价值,中学语文,1993(01).
[3]牛育珍,简论元杂剧中的店小二,四川戏剧,2008(03).
篇2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著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 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 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14,下面是四大名著中的人物与情节,其中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A,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B,孙悟空——大闹天空
C,诸葛亮——三顾茅庐 D,刘姥姥——三进大观园
15,古典名著《西游记》中,孙悟空有反抗精神的故事情节( )。
16,《水浒传》中一百零八将个个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人人都有一个特征鲜明的外号。
请用一句话写出《水浒传》中你最熟悉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写出《水浒传》中你喜欢的一位好汉的外号,并说出此外号表现出的人物特征:_________________
17,《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艺术形象。请根据你的阅读体会,说出他令人赞颂的一种精神,并举例证明。语言要简洁。
18,“滚滚长江东逝水,浪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这是我国古典名著《 》的开篇词。
19,女娲炼石补天时剩下一块石头,被丢弃在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后被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带入红尘,历尽了离合悲欢。以上情节出自我国古典名著《 》。
20,“天下三分”是指天下分裂为___、___、___三国。
21,《曹操煮酒论英雄》节选自我国第一部长篇 体小说《三国演义》。
22,“夫英雄者,胸有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这段关于“英雄”的见解出自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中的( )(人名)之口。
23,《西游记》中的“大闹五庄观、推倒人参树”的是( )。
24,成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是根据《三国演义》 (战役)中“周瑜定计火攻曹操”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25,语文课开展“走近名著”活动,请接着甲同学的发言,也讲述一个你熟悉的名著中的故事。
(要求:说出书名、人名和有关故事情节,在叙述中至少运用一个成语或名言、警句、格言。)
同学甲:《水浒传》中,嫉恶如仇的鲁提辖听了金氏父女的哭诉,毅然出手,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解救了金氏父女。他真不愧是一位见义勇为的英雄。
你的讲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读一定数量的课外文学名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要求。但读书除了积累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学会思考。初中三年,你一定在老师的指导下读了不少课外好书。下面请你做一个简要的读书札记。
书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象最深的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人物形象给你的人生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篇3
[关键词] 唯美主义;人物形象;文学分析
《水浒传》的故事在我国流传已久,妇孺皆知。它早在10年前就被拍成电视剧并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中播出,主题歌《好汉歌》也曾风靡一时。在时隔十多年之后,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再一次在全国很多地方电视台热播,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这种现象及其背后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且不提各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单就创作手法这一点就可以分辨出新旧版电视剧《水浒传》的差异,即新版更多运用了唯美主义手法去刻画人物形象及其心理变化,让观众感到剧中人物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种手法不仅仅是为了追求精美、逼真的视听效果,而是为了使唯美的环境气氛能够与剧中人物的命运自然而然地融合在一起,从而增加了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为新版《水浒传》增色不少。
同样,国外的影视剧创作者也一直在运用唯美主义手法增强戏剧效果。不过,如果从更细的层面上看,国外影视剧创作中唯美主义的表现方式与国内还是有所区别的。这种区别与人文环境、创作理念以及价值追求息息相关,是一种客观存在。因而,有必要对这同一种创作手法在刻画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之处进行文学性分析,以达到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的目的。
一、国内外影视剧创作中,唯美主义手法的运用 还是以新版《水浒传》为例说明问题。对于中国的大多数观众而言,《水浒传》当中的很多经典故事很早就作为小说写作的典范选入了中学教科书,部分人物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比如,脍炙人口的《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武松打虎》以及《李逵负荆》等典型故事片断给很多人以原始的中国文学启蒙教育。在作者施耐庵的笔下,这些爱憎分明、武艺超群、疾恶如仇、有胆有识的英雄人物深深地印在了读者或观众的心里。问题是,写作手法和电视表现手法是不一样的,以原著为蓝本的小说被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以后始终存在着一定的偏差,不可能做到完全吻合。怎样才能够缩小这个偏差?怎样才能使通过电影电视艺术手法表现的人物形象能够与原著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更多的一致性?这就需要运用唯美主义的表现手法进行勾勒和渲染。例如,在新版《水浒传》中,林冲蒙难沧州的故事就很能说明问题。当时的林冲对自己的妻子牵肠挂肚,朝思暮想,不思茶饭,内心沮丧,苦闷异常,而且还正在面临着高衙内在暗地里对他实施的追杀。在表现这一场景的过程中,创作人员对于周围的环境进行了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式的刻画,林冲脸上的每一个表情符号都跃入观众的眼帘。同时,创作者还运用蒙太奇的手法让林冲妻子的形象在他恍惚不定的幻觉中悠然显现。当林冲站起来奔向他妻子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这是一个不能实现的梦:他的妻子并不在他的眼前。他看到的只有屋外漫天的风雪以及屋内阴冷肃杀的沉寂。这种情形更增加了林冲内心的愤懑和无比的仇恨之情。人在景中,景在心中,情景交融,珠联璧合,林冲作为悲情英雄的形象更加完整,也为后续的故事发展埋下了伏笔。
让我们把目光转向国外。在好莱坞经典影片《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中,主人公斯嘉丽出现时的场景就与前述林冲出现时的场景大不相同。如果说中国的影视剧创作人员注重运用短焦镜头刻画人物的话,其国外同行比较看重白描式的外景创设。斯嘉丽是生活在美国南方的一名上层社会的女性。她养尊处优,任性好强。只是战争改变了她的生活,她的命运和她的感情。创作者为了呈现南北战争爆发之前美国南方的生活景象,较多地运用了广角镜头,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是晚霞的柔美,夕阳的绚烂,田野的空旷与天空的浩渺。到处充满了阳光,静谧与祥和。紧接着,战争爆发了,曾经美好的一切均被破坏了,主人公的命运也由此开始了改变。通过这种对比我们可以发现,由于中外在历史传统、文化习俗等方面的不同,影视剧创作人员在运用唯美主义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时候着眼点也是各不相同的。这种不同更有助于创作者以本国观众较能够接受的方式体现创作意图,争取最佳的观赏效果。
二、国内外影视剧创作人员在表现人物形象上唯美主义的运用 中国人普遍接受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境。这种意境不是故弄玄虚,而是一种高层次的美感,是一种近乎玄妙式的艺术直觉。新版《水浒传》在表现武松打虎场景的过程中,就充分运用唯美主义方法再现了武松的英雄形象。需要指出的是,此处唯美主义手法的运用是以粗线条的方式进行的。在武松打虎之前,他首先要在景阳冈下的一处饭馆就餐。虽然店家早已警告武松“三碗不过冈”,但武松艺高胆大,不畏流言,敢于挑战,硬是足足吃了十八碗酒。酒足饭饱之后,店家善意劝告武松不要翻越景阳冈,以免“大虫”害了其性命。武松还是不信这个邪,乘着酒兴强行过岗。在表现武松步履蹒跚地踱步走上景阳冈的过程中,主创人员刻意用了几个镜头叠加的方式表现武松的“酒态”:他走起路来踉踉跄跄,东倒西歪;看眼前的东西也是亦真亦幻,眼花缭乱;不过,手里紧握的哨棒不离左右,步伐凌乱但豪气不减。这样的镜头语言的运用就为随后要发生的故事作了铺垫,天衣无缝,惟妙惟肖。
与此相似,好莱坞巨片《角斗士》(The Gladiator)在表现英雄人物麦克斯莫斯(Maximus)形象的时候就是另外一种情形了。由于罗马帝国皇帝儿子的陷害,麦克斯莫斯被夺走了兵权,遭到了逮捕,双手被绑带到了密林深处,即将被三个押送的骑兵处死。此时的天气已近寒冬,光秃秃的树木上没有树叶,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寂静得让人窒息。麦克斯莫斯被带下了马,双膝跪在地上,准备以“士兵的方式”死去。恰在这时,奇迹出现了。麦克斯莫斯凭借他过人的胆识,果敢的勇气和神武般的格斗技能,在宝剑刺向他颈部的一刹那奋起反击,不但没有被处死,反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了执行处决任务的三名骑兵。看到这样的镜头,大部分观众都觉得不可思议,瞠目结舌。麦克斯莫斯绝处逢生的超强本领恰好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他带领北方军团所立下的赫赫战功是名副其实的。尤为重要的是,这一段看似无足轻重的描写折射出麦克斯莫斯的“角斗士”形象,即他只有不断与命运抗争,才能得到生存的机会,继而争取到属于他的个人自由。唯有这种精神才是真正的角斗士精神。这种洋溢着血腥的、粗犷的唯美主义手法的运用,使故事情节波澜起伏,充满悬念,意境深远,让观众从内心里对麦克斯莫斯这样的英雄崇拜至极。
三、国内外影视剧创作人员运用唯美主义手法的侧重点 评判影视剧制作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准是观众的认可程度。在影视剧市场日趋成熟且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票房成绩成了一个重要的衡量性指标。为了取得较好的票房成绩,影视剧创作人员使出浑身解数,投市场所好,倾力打造观众喜欢的影视剧作品。
在国内,自改革开放以来,影视剧创作者主动学习、借鉴和吸收了西方影视剧制作中常用的唯美主义创作方式,往往追求一种动人心魄的视觉冲击力,借以吸引观众的眼球。对比新老版电视剧《水浒传》,很容易发现新版在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效果方面要比旧版略胜一筹。不可否认,影视拍摄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着,特别是数字化拍摄技术越来越受到创作人员的青睐。与旧版相比,新版电视剧《水浒传》的众多打斗和战争场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震撼,观赏效果较以往有了显著的提高。再看一看新版《三国》。就笔者本人的观点来看,新版电视剧《三国》要比旧版《三国演义》逊色很多,但同样也运用了唯美主义创作手法,特别是在表现战争的血腥和惨烈方面让人印象深刻。这就意味着唯美主义手法的运用有助于强化影视剧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效果;如果故事情节也特别引人入胜,那么就是成功的影视剧了。
在国外,由于影视剧创作的历史较长,创作人员经验丰富,而且因为其影视剧制作和发行市场机制健全,洞悉观众的需求和感受。从这一点上来说,唯美主义表现手法的运用更多是用来突出故事的逻辑性和合理性。影片《澳大利亚》(Australia)就是一个例证。这部影片反映的是二战以前发生在澳大利亚境内的一个故事,时间和空间的跨度非常大,场面宏大,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女主人公从英国不远万里来到澳大利亚处理家务,却发现自己的丈夫离奇毙命。众多的困难和障碍接踵而来,她该何去何从?在这样的紧急关头,她邂逅了她丈夫以前生意上的伙伴,也意外结识了几个土著人。在女主人公的努力下,这些不同的人物聚集到了一起,为了共同的使命而相互合作。这部影片不单单是一部记述个人奋斗史的普通故事片,而且还包含着白人对土著人的种族歧视等问题,从而把战前澳大利亚社会的方方面面巧妙地连缀在了一起,使观众得到了更多的信息,发人深省。还比如奥斯卡获奖影片《国王的演讲》(The Kings Speech)。这部片子的故事情节非常简单,就是告诉人们国王乔治六世如何克服自己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和自卑心理,进而成为一名能够顺利发表演讲的国王的故事。这部影片对于唯美主义手法的运用却是精雕细刻,绘声绘色。国王口吃严重,不能在公众面前演讲。无奈之下,他只有求助于语言治疗师莱昂纳尔•罗格的帮忙。这位对于矫正口吃富有经验的医生是一个普通人,不能与贵为国王的乔治相提并论。虽然在两人之间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但国王在罗格的耐心帮助、指导和鼓舞下,成功克服了口吃的习惯,成为一名能够正常演讲的国王。最终,国王与罗格成了彼此信任的好朋友。这种唯美主义表现手法可以说是脉络清晰,情节紧凑,但又不失人情味、趣味性、逻辑性和合理性,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当之无愧的。
总体而言,从文学分析的角度看,唯美主义表现手法在中外影视剧创作中的运用是灵活多样的。尽管不同的创作者在运用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都有利于塑造迥然不同的人物形象,构造耐人寻味的故事情节,委婉含蓄,异彩纷呈,具有异曲同工之妙。这种表现手法是值得提倡的,有助于锻造文学艺术精品,创造一流的影视剧作品,为广大观众奉送高品质的精神食粮。
[参考文献]
[1] 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2] 郭晶晶.论波德莱尔的唯美主义文艺观[D].湘潭:湘潭大学,2005.
[3] 董希文.唯美主义辨析[J].莱阳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2).
[4] 张宜平,金昌庆.中国现代戏剧与唯美主义[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4).
篇4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作酒瓶,那书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耀眼的星星。
我们从小就会听大人们讲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而且,我还认为读书是每个人在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条路。
还记得一个星期天,新上市了一部电视剧新《水浒传》随着新《水浒传》的热播,我简直成了“水浒迷”,每晚必看!但开学了,我的“水浒迷”身份被老妈无情剥夺,可是一百单八将命运最终如何?常常牵挂着我的心。于是,表妹家《水浒传》少儿版被我偷偷借来,但无奈老妈“监控”实在严密,令我始终无法实施“窃读”。晚上,写完作业已经十点多了,我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洗漱,钻进自己的房间,躺在床上,专等老妈最后一轮“查房”,想到“我的窃读记划”马上就可以实施了,我不禁一阵窃喜。果不其然,一切都按套路进,老妈帮我盖好被子,关上台灯,掩好房门,脚步声渐渐远去……我躺在床上,支起双耳,静听外面的动静,确定“安全”,便迫不及待的拿出我早已藏在枕头下的爱书和窃读工具——小型手电手电筒,如饿虎扑食一般,一页、两页……贪婪的读起来,正当我迷于这一个个精彩故事情节时,突然感到房厅有动静、那熟悉的脚步声似乎离我越来越近,我只感到一阵头皮发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爱书、手电还有我自己一般脑儿藏进被窝,“砰,砰,砰”我的心狂跳不止……
那脚步声突然在我隔壁的书房停下,此时,我真正体会到那种“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油田一小四年级:王毓蔓
篇5
一、了解名著的作者,及它的写作背景和环境
有些名著对中学生而言可能有些陌生难懂,尤其是外国的名著,所以就必须了解一些有关作者的情况及其写作的历史背景。如读《堂吉诃德》,如果不了解它是写于十六世纪后期,就难以理解小说中所塑造的堂吉诃德是一个行为荒唐,思想却是先进高尚的滑稽可笑又可悲可敬的人物。
小说中的环境是小说中的人物赖以生存发展活动的条件,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环境描写不仅是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能够创造气氛,烘托人物性格,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并为主题服务。如《骆驼祥子》全书充满了北京地区的生活风光,不少描写点染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的悲剧之所以能够激起读者强烈的同情,除社会环境的无奈外,还有些自然环境的渲染。因此,把握小说的环境对小说的理解显得很重要。
二、感知名著的内容,把握名著的故事情节
阅读名著首先要感知它的内容,了解它写的是何地、何时、何人、何事,故事的情节是怎样发生、发展、达到且结束的,矛盾又是怎样解决的等等。小说中的人物性格及主题思想都是在情节的发展演变过程中逐渐展现出来的,因此阅读小说必须先熟悉并把握故事情节,小说情节的灵魂主要体现在八个字上,即“出其不意,写其不备。”如堂吉诃德一心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骑士伟业,却事与愿违,最终只落得“一命呜呼”。又如《红楼梦》中,读者以为主人公宝玉和黛玉会成为最幸福的一对神仙眷侣,谁知宝钗的“横刀夺爱”使他们的爱情悲剧留下千古遗恨。小说的情节就是这样出乎读者的意料之外,紧扣读者心弦,使读者爱不释手,为之沉迷、为之眷恋、为之魂牵梦绕。
三、分析名著中的人物形象
经典名著中所塑造的典型人物众多,栩栩如生,如吝啬鬼葛朗台、一百零八名梁山好汉、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缠绵悱恻的宝黛、“精神胜利法”的阿Q等等。塑造这些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核心,而对人物的刻画必须落实到具体的细致的描写当中。不同的小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表现的侧重点不同,如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侧重于通过人物的外在肖像、语言、行为来体现人物的性格。而外国小说托尔斯泰的《复活》,海明威的《老人与海》更侧重于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展示。再如鲁迅笔下的阿Q这个人物形象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个不朽的典型,在读者脑海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除此之外,理解名著的思想主题和意义对中学生来说也很重要。毕竟小说名著的主题不像标签一样明显,而是蕴藏于它所塑造的所有艺术形象之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如少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打斗;青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是抗争,中年时读《水浒传》,看到的则是命运。而且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下,读者对名著会有不同的理解和评价,名著也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与影响。名著的魅力就在于它确实是常读常新,令人百读不厌,每读一次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新的收获。
小说家创作了许多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为中学生、为文学爱好者们学习语言,学习写作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也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
篇6
——《水浒传》读后感
《水浒传》是我早就读过的名著,虽然久未翻起,书中个性鲜明的人物却早已深深印入脑海,有足智多谋的吴用、命途多舛的林冲、义勇双全的武松、憨直鲁莽的李逵,还有哭功可和三国刘皇叔一拼、人见人拜的宋公明。如今人过而立,再读一遍这本小说,不再为惊险的故事情节而惊叹,不在为书中好汉的挥斥呐喊而热血沸腾,却有一种命运无奈、造化弄人的伤感。所谓“是非成败转头空”,书中好汉由少而多,相聚一堂,成就了江湖人的桃源,成就了一番家国事业,却终究难免生死飘零,各自东西,怎不令人哀叹。
小说中英雄人物各有故事,又各有关联,往往由一个人物引出另一个人物,比如由史进引出鲁智深,由鲁智深引出林冲,由林冲引出杨志,由杨志引出智取生辰纲众人,继而宋江出场,最终溪流汇海,齐聚梁山。这种故事模式在明清的章回体小说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乃至后来的民国小说和现代的武侠小说都可见其踪迹,可见其叙事抒情的作用。初见时肝胆相照,然而各奔东西,历经磨难,再见故友,当时一定会胸中不平之气尽去,只有相逢的喜悦和庆幸。所以离别并不可怕,因为离别让人思念,而孤独却能够让人成长,每个人都是带着孤独的伤感和满腔的豪情踏上自己的道路的,有人功成名就,有人似乎一无所有,但却更能看透世事,寻找到自己的原则或信仰,成为更加坚强成熟的个体;从离别到相聚往往伴随共同患难,能收获真正的友情,所以在《水浒传》里,鲁智深和林冲、武松和张青孙二娘夫妇的感情尤为真挚,更胜其他兄弟。
篇7
1、明初:《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明中后期:《西游记》、《西厢记》、《金瓶梅》、《醒世恒言》、《警世通言》、《喻世明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2、章回小说特点是将全书分为若干章节,称为“回”或“节”。少则十几回、几十回,多则百馀回。每回前用单句或两句对偶的文字作标题,称为“回目”,概括本回的故事内容。每回开头以“话说”“且说”等起叙,每回末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文分解”之类的收束语,一回叙述一个较完整的故事段落,有相对独立性,但又承上启下。
章回体小说是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主要形式,它是由宋元时期的“讲史话本”发展而来的。“讲史”就是说书的艺人们讲述历代的兴亡和战争的故事。讲史一般都很长,艺人在表演时必须分为若干次才能讲完。每讲一次,就等于后来章回体小说中的一回。在每次讲说以前,艺人要用题目向听众揭示主要内容,这就是章回体小说回目的起源。章回体小说中经常出现的“话说”和“看官”等字样,正可以明确看出它与话本之间的继承关系。
经过长期的孕育,在明代初年出现了首批章回体小说,最早的是长篇章回体小说是《三国演义》。其中著名的有《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等。这些小说都是在民间长期流传,经过说话艺人补充内容,逐渐丰富,最后由作家加工改写而成的。明代中叶以后,章回体小说的发展更加成熟,出现了《西游记》《金瓶梅》等著名作品。由于社会生活日益丰富,这些章回体小说的故事情节更趋复杂,描写也更为细腻,它们在内容上和讲史已没有多少联系,只是在体裁上还保持着讲史的痕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名著,阅读能力
如何提高初中生名著阅读能力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2.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
3.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4.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1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5.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6.掌握阅读技巧
古往今来,许多成名成家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说:“他们有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读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人的文化气质。以读为本,还能够加强语感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也有利于积累词汇与语言材料。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各种书刊可以为学生的写作提供可资借鉴的词汇、材料和技巧。多读书,读好书,不仅可以开拓视野,陶冶性情,积累精华,博采众长,而且有助于观察世界、体味人生,从而充实自己、提高自己,日久天长,潜移默化,写作水平自然会提高。
课内外衔接进行课外阅读效果最好,由于有教本作依托,延伸轨迹与衔接指向比较明确,阅读目标与重点也相对明确,对课内阅读起着巩固与促进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相关文化素养的积累与培养。课外阅读选择的原则:从形式看,最好选择那些篇幅短一点的文章;从内容看,最好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美文”和跳动着时代脉搏,反映着时代进步的“时文”,以及介绍最新科技成果的科技文。选择时还应充分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与年龄特点。
内容选定后,科学的阅读方法是阅读效果的保证。有了科学的方法,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阅读时一般根据篇幅长短与精美程度采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大致可以采用下列几种方法:
6.1 浏览法。对于那些篇幅较长或内容不是很重要,但自己又必须了解的文章,采用此法。一般只要求了解内容概况、文章主题、主要的写作方法等。
篇9
古今中外,有多少成功人士,名家大师,而令我敬佩却是施耐庵写的《水浒传》里的一个人物---------林冲。
初识林冲
我刚开始接触林冲时,好像是在方便面里面的卡上,那时的方便面里面都会有一张水浒人物卡,碰巧我得到的第一张就是林冲。卡上的林冲带了一顶白帽子,手里拿了一根长枪,长枪的顶端而系着一个葫芦,像流浪一样,并不知道他什么来历,在做什么。
再识林冲
六年级时,我妈带我到书店买了一本学生版的《水浒传》,从此每晚我都会带着《水浒》进入梦乡。因为那是学生版的,所以只有几个著名的故事情节,而多数写的是林冲。从那以后,我知道了林冲是一个梁山好汉,绰号豹子头,武艺十分高强,为人也十分正义,勇敢。从此,我对林冲便有了一点点的“崇”拜。
深识林冲
篇10
关键词:指导名著阅读;研读分析;储备知识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本不是终点,从语文教本入手,目的却在阅读种种的书。”这“种种的书”首推经典名著。名著阅读是课外阅读中的一大重点,新的初中语文教材就增加了《名著的推荐与阅读》专项。与此同时,中考也已经把名著作为一项重要的考查内容,这都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由于初中教学时间紧、学科多,学生能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非常少,而名著阅读更是一项耗时耗力的大工程,令很多学生望而却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如何从自身做起,运用更便捷、更科学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把名著阅读落到实处呢?
一、认真研读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是中考指挥棒,是中考内容的风向标,因此,认真研读课标要求是指导名著阅读的首要任务。
新课标对中小学生名著阅读有明确的要求:“九年课外阅读的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对七至九年级学生,要求更为明确:“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根据这些要求,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都安排了“名著推荐与阅读”。具体安排如下:七年级(上):《汤姆・索亚历险记》;七年级(下):《西游记》;八年级(上):《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年级(下):《水浒传》;九年级(上):《格列佛游记》;九年级(下):《朝花夕拾》。
在认真研读了课标要求,在对学生阅读指导时才会心中有数,脑中有序。
二、仔细分析中考题型
为了更好地落实课标要求,引领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课外阅读,自2004年始,课改实验区的中考语文试题中大都设置了“名著阅读”检测题,时至今日,“名著阅读”题题型多样、内容丰富。
下面就苏州市自2008至2013年的所有名著阅读的中考题型来具体分析:从考试出现频率来看,6年以来,《水浒传》出现过4次,《西游记》出现过3次,可以看出《水浒传》和《西游记》每年必考其一,甚至两篇均考,而其他《汤姆・索亚历险记》《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均只出现过一次。就题型来看,主要是精彩情节讲述、重点人物性格分析,以主观题为主,而客观题几乎没有出现过。
三、精心安排阅读计划
俗话说:“前不算,后要乱。”“做事没计划,盲人骑瞎马。”名著阅读也是一样,要有计划性。初一的学习任务最少,初三最紧张,同时本着前紧后松的原则,可在名著阅读完成的安排顺序上作适当的调整。比如说,七年级上学期完成《汤姆・索亚历险记》,寒假完成《格列佛游记》;七年级下学期完成《西游记》,暑假完成《水浒传》;八年级上学期完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寒假完成《朝花夕拾》;八年级下学期完成《西游记》和《水浒传》的相关影视剧的观看;九年级查漏补缺,扩充阅读。如此有序的安排,既让学生知道阶段任务,又让阅读张弛有度,延伸自如。
四、充分储备自身能量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引导好学生的名著阅读,必须先用名著知识武装自己,让自己的“桶”里装满名著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也即做足名著指导前的储备功课。
1.反复读透作品内容
《三国志・魏书》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意思是书要反复读,方能领悟其要义。媒体人曹景行在湖南大学演讲时也主张:经典名著不可浅层次阅读,需要反复看,甚至一生都要阅读。如果教师都未能将这六本名著读通读透,又怎能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去指导学生呢?精彩的故事情节、生动的人物描写、丰富的人物性格、深刻的思想意义……又岂能仅从点滴资料与讲义中去寻求答案?所以,反复读透作品内容是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做到的。
2.广泛了解相关知识
仅仅多看几遍名著还远远不够,毕竟名著涉及的相关知识还有很多。只有教师涉猎了广而博的知识,才能在指导阅读上游刃有余、收放自如。比如说,在引导学生阅读《朝花夕拾》时,我先反复精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藤野先生》《狗・猫・鼠》《元常》等篇目,我还查看许多关于鲁迅作品的评论,对于鲁迅的相关小说、杂文、散文诗也要了然于胸。在指导《西游记》的阅读前,我先查找有关神魔小说的介绍,再翻阅关于该作品的评论,同时还浏览了《东游记》等相关作品。如此种种,为的是做一个先有“一桶水”的教师。
布鲁纳说:“教师不但是传授者,而且是模范,看不到语文妙处及其威力的教师,就不见得会促使别人对语文这门学科产生内在的刺激力。”的确,一个不喜欢阅读,不喜欢阅读经典名著,一个不知经典名著“妙处”的语文教师,又怎能使他的学生感受到经典名著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