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范文
时间:2023-03-27 01:38: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统计学试题,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选修医学统计学的学生逐渐增多,考试的客观性、公正性显得尤为重要。当前,不同的学校采取的考试方式不尽相同:有的学校建立了“整卷库”,以整套试卷为单位进行存储,考试时随机抽取一套试卷对考生施测,这种方式固化了试卷结构,不能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有的学校简单地将试题按章节存放在一起,试题未经测试与合理的分析,未按能力层次及学科要求进行划分,考试时按章节选出一部分试题组卷,费时又费力;还有的学校指定每位代课老师出一定数量的题目,最后把所有老师提交的题目汇总、组合成卷,由于代课老师往往根据课堂上强调的授课重点出题,因此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真实水平。可见,医学统计学考试制度存在诸多问题,要想通过考试客观、准确地评价每个考生的真实能力,充分发挥考试对教学的反馈作用,实现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公正化的考试,建立高质量的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1〕势在必行。所谓试题库〔2〕(itembank),并不是试题的简单堆集,而是以一定的教育测量理论为基础,通过相应的数学模型对试题进行多项性能指标分析后,选出符合要求的优秀题目,按次序集中储存的一种形式,并能按要求调出所需试题,最终按规定的条件组合成卷〔3-5〕。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以合格、优秀的试题为基本单位,能克服现有考试制度的弊端。因此,建议建立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
2.理论依据———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
建设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的中心环节就是命题、选题。选题时必须根据一定的评价指标对试题进行评估,优秀的、符合要求的试题方可进入试题库。教育测量是以一定的理论为基础,目前用于试题评价的理论主要有经典测量理论(classicaltesttheory,CTT)和项目反应理论(itemresponsetheory,IRT)〔6,7〕。CTT存在很多无法克服的技术问题,如具有试题依赖性和样本依赖性、被试的能力分数与试题难度未建立在同一量尺上、忽略了每位被试的反应组型等等〔8-11〕。于是,近代在CTT基础上发展起来了一种新的测量理论,即IRT,又称潜在特质理论(latenttraittheory)或项目特征曲线理论〔12〕(itemcharacteristiccurvetheory)。IRT以几项基本假设(如单维性假设、局部独立性假设〔13,14〕等)为前提,试图通过建立恰当的数理统计模型来反映被试特质水平、试题参数与该被试在试题上的反应表现之间的关系。相对于CTT,IRT的优势主要有:(1)具有试题独立性和样本独立性,即扣除测量误差的影响后,被试能力参数的估计值不会随试题的不同而不同,试题参数的估计值也不会随被试的不同而不同。(2)每位被试具有相应的测量误差。(3)考虑了每位被试的反应组型。(4)引入了信息函数的概念,其可代替CTT中信度的概念〔15〕。IRT克服了CTT的不足,已逐渐成为试题评价的主流理论。许多大型的考试如美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GRE及著名考试TOFEL等试题评价均采用了IRT〔16〕。本文也将应用IRT,阐述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建设的基本思路。
资料与方法
1.资料
从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资料库中搜集2008年至2011年期间的医学统计学考试试卷,共5116份。试题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这些试题面向7个不同专业的考生,包括临床专业、预防专业、药学专业、法医专业、口腔专业、康复专业以及护理专业。此外,这些考生来自于不同层次,包括本科生、硕士生。
2.方法
IRT强调的核心是数学模型的建立和对模型中各个参数的估计〔13〕,通过对模型中各个参数适当估计和选取,解决在现实中CTT遇到的大部分问题。IRT假定学生对测试项目的反应不仅受到特定“能力”的影响,还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其将被试的能力看作是一个潜在的不可观测的变量,同时将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等参数看作是项目的固有属性,独立于被试样本,并将被试在某项目上的反映情况与该被试的特质水平联结起来,与表示试题特性的参数一起,共同建立起数理统计学概率模型〔17,18〕。不同形式的数据应采用不同的模型进行拟合。本研究拟应用IRT,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考生反应组型的整理
采用EpiData3.1软件包,根据搜集到的试题输入每位受试者的反应组型(responsepattern),即:考生在一组测验试题上的作答情形。数据处理如下:对于单项选择题,假定某考生对试题i的反应为ui,其中答对用ui=1来表示,答错用ui=0来表示(属于二元化计分);对于简答题,每一道简答题满分为h=6分,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h=0分、0<h≤2分、2<h≤4分、4<h≤6分,分别用0,1,2,3来表示(属多元计分);对于计算分析题,每一道计算分析题满分为k=12分,我们将其分为以下四个等级:k=0分、0<k≤4分、4<k≤8分、8<k≤12分,分别用0,1,2,3来表示(属多元计分)。
(2)模型选择
①单维三参数logistic模型(3parameterlogisticmodel,3PLM)对于单项选择题,其反应数据为二元化计分形式,项目反应理论中可采用的数学模型有logistic模型和正态卵形模型,其中应用最广的是前者〔9〕。logistic模型根据参数数目的不同,可分为单参数模型、双参数模型和三参数模型〔19〕。在理论和实践中,三参数模型得到了充分的验证,相对成熟、可靠,并且可以提供更多的试题信息,能更好地对参数进行估计〔20〕。因此,本文对单项选择题的数据采用单维三参数logistic模型〔21-22〕进行处理,其表达式如下:Pi(θ)=ci+(1-ci)eDai(θ-bi)1+eDai(θ-bi)(1)其中θ表示考生能力估计值;ai表示第i题的区分度系数;bi表示第i题的难度系数;ci表示第i题的猜测度系数;D表示标化因子,一般取D=1.702〔19〕;Pi(θ)表示能力为θ的人答对此题目的概率。②等级反应模型对于简答题和计算分析题,将原始分数进行转化后,反应数据变换为多元计分形式,此时,可采用项目反应理论中的等级反应模型〔23-25〕(gradedresponsemodel,GRM)。GRM假设每一个反应类别各自对应一条特征曲线,如果对某试题i而言,被试的反应可以划分为g+1类,其得分可以表示如下:Xi=0,1,……,g,那么被试在该试题上恰好得某一等级g分的概率可表示如下:Pi,k(θ)=P*i,k(θ)-P*i,k+1(θ)(2)公式(2)中,Pi,k(θ)表示对于试题i而言,能力值为θ的被试恰好得k分的概率;P*i,k(θ)表示对于试题i而言,能力值为θ的被试得k分以及k分以上的概率,P*i,k+1(θ)表示对于试题i而言,能力值为θ的被试得k+1分以及k+1分以上的概率。其中P*i,k(θ)按双参数logistic模型可以写为:P*i,k=11+e-Dai(θ-bi,k)(3)公式(3)中,θ、ai、D的含义与公式(1)相同,bi,k表示第i题第k个等级的难度系数。
(3)试题参数估计
应用MULTILOG软件,采用最大边缘似然估计〔26,27〕(marginalmaximumlikelihoodestimate,MMLE)法来估计IRT模型中的参数。以L(ui|θ)表示能力为θ的某考生对题目i的反应ui(答对:ui=1;答错:ui=0)的概率,用对数似然函数表示为:L(u1,u1,…,un|θ)=∏ni=1PuiiQ1-uii(4)其中n为题目数,Puii表示考生答对第i题的概率,Q1-uii表示考生答错第i题的概率。当各参数的偏导数为0时函数取得最大值,分别求得每一个试题相应参数值,即:试题区分度系数ai,难度系数bi,猜测度系数ci。
(4)试题筛选入库
在筛选试题以决定哪些试题可以入库时,不能仅以试题参数作为能否进入试题库的唯一标准,需同时考虑估计出的各试题参数以及任课教师的专业意见,筛选符合一定标准的试题进入试题库。试题难度过大或过小,会使分数呈偏态分布,从而使考试的信度系数值降低,因此,选取难度系数位于[-4.0,4.0]范围内的试题进入试题库。区分度越大的题目,表明对学业水平不同的考生的鉴别力或区分能力越强。通常,教学过程完毕后进行的考试,是以考察考生对知识掌握情况为目的的,因此,区分度不应过大。我们选取区分度位于[0,3]范围内的试题进入试题库。此外,试题的猜测度也不应太大,猜测度系数过大的试题对于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意义不大〔28〕,我们将猜测度小于0.25的试题选入试题库。根据试题参数筛选出试题后,再由5~7位任课教师,独立地逐一对初步筛选的试题进行审核,以判断试题文字表述是否恰当、是否会引起歧义、是否符合医学统计学逻辑、是否具有考试价值、是否具有内容典型性、是否具有编写格式统一性,是否重复等,经全部任课教师认可的试题方能最终进入试题库。除了将试题及试题参数录入数据库外,各个试题库还应包括试题编号、试题类型、所考知识点、认知层次、参考答案、选中标识等。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建立的流程图见图1。结果该研究的预期结果是成功建立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该试题库以单个试题为基本单位,每道试题都有编号、题型、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知识点、认知层次、参考答案以及选中标识这9个属性,且试题库中的试题参数都建立在同一量尺上。试题库中的所有试题均符合大纲要求,且试题知识覆盖面广,每一章节均有一定数目的试题。该试题库可用于期末考试,也可用于阶段性小测验,可供临床、口腔、康复、护理、预防医学等专业使用,可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要求(如预防专业的学生应该掌握医学统计学知识,考试时理应选取难度较大的试题进行测验;而康复专业的学生理解医学统计学知识即可,那么考试时应选取中等难度或低难度的试题进行测验)选取试题,进而实现自动化组卷或者计算机自适应考试,从而使各种考试得以方便、快速、顺利地进行。结论与讨论采用项目反应理论建立的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可以满足各种目的的考试要求。不仅大大节省了时间、节约了人力,还使考试更加客观、公正,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
在建设医学统计学标准化试题库的过程中,以下几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注意:
1.必须明确医学统计学的教学大纲,并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列出考核知识点,然后将搜集到的试题归类于相应的知识点。以知识点而非章节作为试题的属性,更便于我们有针对性的命题、将试题进行分类以及对试题进行搜索。
2.在考生人数和试题库试题题量方面,当然是考生人数越多,试题参数估计的稳健性越好;选入试题库的题量越大、试题知识覆盖面越广越好。但是在实际中,由于考生人数以及符合大纲要求的试题题量有限,可以先根据现有的资源创建试题库,然后不断地修正试题参数,不断地为试题库注入新的“血液”,使试题库不断的发展完善。为了增加试题库题量,我们还可以借鉴兄弟院校的试题,或者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或教师命制新的试题。
3.每一道试题须包括以下9个属性:编号、题型、难度、区分度、猜测度、知识点、认知层次、参考答案以及选中标识,以便于对试题进行分类、存储、检索、维护与管理。
4.医学统计学试题往往带有各种数学符号、表格甚至图形,这就提醒我们在录入试题前,应选择合适的软件平台,以保证所有的试题均能完整无误地输入或输出试题库,以确保各种工作的顺利进行。
篇2
关键词: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教学改革
一、引言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只有定性的结论已不能满足实践的需要,实现生物科学结论定量化是人们长期追求探索的目标;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定量化的重要分析理论与方法,生物统计学是生物学科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素质,与生命活动有关的各种现象中普遍存在着随机现象,大到森林陆地生态系统,小至分子水平,均受到许多随机因素的影响,表现为各种各样的随机现象,而生物统计学正是从数量方面揭示大量随机现象中存在的必然规律的学科。因此,生物统计学是一门在实践中应用十分广泛的工具学科,它是生命科学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生命科学课程学习和生物科研有重要作用。
同时,生物统计作为数理统计在生物学领域的应用,是教学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因此,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针对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因材施教,更新教育理念,加强实践训练,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进行改革和大胆探索。
二、二十一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的重新定位。
(一)新世纪对生物统计学课程提出的新要求。
二十世纪上半叶农业和遗传统计学首先获得了发展,在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统计学、统计流行病学、随机化临床试验学已经成为攻克人类疾病的一个里程碑。这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显著提高了人类的期望寿命。
21世纪人类基因组,基因芯片等实验科学产生出的巨量数据,需要新工具来组织和提取重要信息。
将数据转化为信息需要统计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洞察力、技术和训练。
未来的生物统计学将会与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较少侧重传统数理统计,而会更多注意数据分析,尤其是大型数据库的处理。生物统计学越来越不同于其它数学领域,计算机和信息科学工具至少和概率论一样重要。
(二)生物统计学对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作用。
生物统计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通过样本来推断和估计总体,这样得到的结论有很大的可靠性但有一定的错误率,这是统计分析的基本特点,因此在生物统计课程的学习中培养了一种新的思维方法———从不肯定性或概率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和分析科学试验的结果。
生物统计学是通过个别的试验研究得出其一般性结论,属于归纳推理的范畴。但其有别于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是一种或然性归纳推理或者概率归纳推理。在生命科学的研究中绝大多数涉及到的是随机事件,因此,生物统计学不仅是试验设计与统计方法的教学,更重要的还是大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这对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很有必要。
生物统计学包括试验设计和统计方法两个有机联系的组成部分。通过试验设计的教学可提高大学生设计研究课题试验方案的能力,使之明确课题的研究目的、试验因素与水平以及试验设计方法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统计方法的教学除让学生弄清各种统计方法的内涵外,还需要使学生能够正确地选择最适合的统计方法,以揭示资料潜在的信息,达到研究的最终目的,从而提高大学生科学研究素质。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加强电子课件及网络平台建设。
生物统计学是应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原理研究生物界数量变化的学科,而概率统计的理论和思维方法对本科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加之课程学时的减少(由原来的60 - 70学时,降到现在的40学时左右) ,如何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入门,并使学生在了解概率统计思想的基础上,掌握常用统计分析方法的应用及使用条件是课程的教学难点。为此,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与教材配套的课件,通过在课堂上把抽象内容形象化与直观化,收到了良好教学效果。建设了一个生物统计学教学网络支撑平台,现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师资力量、授课教案、电子版《生物统计学》教材、课程录像、实习指导、在线测试题、参考文献、其它教学资源等栏目,免费向全校师生开放。
(二)将多媒体教学优势与学生的认知规律有机结合,用较少的学时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多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
但是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多媒体这些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结合,多媒体教学就可能会带来一些弊端诸如: (1)内容多,幻灯片变换快,由照本宣科变为照屏宣科,为新的“满堂灌”; (2)课件图片多,内容以展示为主,缺乏启发性; (3)教学内容常用满屏的方式显示(即所谓“死屏”) ,老师照着屏幕上的内容给学生讲解,失去了传统教学方法,老师边讲边板书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印象的特点,缺乏吸引力。
而多媒体在教学中只能充当工具的角色,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多媒体信息量大、形象化、直观化的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紧密结合在一起。在制作课件时,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精炼教学内容,模仿传统教学书写板书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采用逐字、逐句、逐段显示教学内容的动画方式。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仍然保持传统教学方法的教姿教态,在授课的过程中与学生保持互动,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知识的能力,掌握屏幕上显示内容的速度,必要时辅以板书进行讲解。这样做既发挥了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又充分照顾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在内容没有缩减,学时减少近三分之一的情况下,仍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长期坚持教育教学方法及教学规律的研究。
生物统计学的理论基础是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从这个层面上讲,它有非常浓的数学味道,但是它又有别于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生物统计学更主要强调的是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和方法在解决生命科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应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将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原理讲得太多,一是学时不允许,二是学生难以消化,得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只注重方法的讲解,学生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就会误入乱套公式的歧途。经过将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重点掌握统计方法的功能与用途,方法与步骤,防止各类方法的误用,淡化定理的证明与公式的推导。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采用“保干削枝”,即在学时减少很多的情况下,将一些次要的统计方法去掉,也要保证有足够的学时讲授理论分布与抽样分布、统计假设测验等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掌握生物统计学中所蕴含的概率论及数理统计的思想精髓,从而避免学生乱套统计公式。
(四)密切跟踪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动向,探索生物统计学解决前沿问题的理论与方法。
统计学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已有长远的历史,许多统计的理论与方法也是自生物上的应用发展而来,而且生物统计是一个极重要的跨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的平台。现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与生物信息学的蓬勃发展,使得生物统计在这些突破性生物科技领域上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在课程建设中,随时注意纳入生物统计学在前沿领域研究应用的内容,增强课程的活力,提高教师和学生面向生物产业主战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加强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
生物统计学要不要开实验课,怎样开实验课,一直存在争议,在此认为生物统计学不仅应该开设实验课,而且还要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技术和统计软件的应用上,让学生不仅掌握统计方法,而且加深对原理的认识,获得就业或升学的必备计算机统计技能,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一)开展统计软件的实习,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20世纪20年展起来的多元统计方法虽然对于处理多变量的种类数据问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但由于计算工作量大,使得这些有效的统计分析方法一开始并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很好推广开来。而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诞生与发展,使得复杂的数据处理工作变得非常容易,所以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技术,通过计算机软件将统计方法中复杂难懂的计算过程屏障起来,让用户直接看到统计输出结果与有关解释,从而使统计方法的普及变得非常容易。在课程体系改革中,各课程的教学时数与达到培养目标所需完成的教学内容相比还是不足的。为此,可以通过标准的统计软件的教学实习来达到以点带面,扩大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素质。
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专用于实习教学的生物统计电脑实验室。现共有50余台电脑,并连接到校园网。实验室配备有指导教师,负责对上机的学生答疑。除按教学计划进行的正常实习教学外,实验室还对优秀学生免费开放,鼓励他们结合教师的科研活动,应用所学生物统计学知识,学习新的生物统计学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生物统计学问题的技能。
(二)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必须将本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延伸到课堂教学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实践教学。
在原绵阳农专期间,主要在作物育种、作物栽培、动物营养等课程实验与实习中,根据相关内容加入了试验设计方法以及数据统计分析的相关内容。
组建了西南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以后,由原来的单一农科专业变成了理、工、农三大学科均有专业的格局。虽然专业的学科归属不同,但有一点是相通的,其内涵均属于生命科学的范畴。以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划分,均属于实验科学。
掌握正确的实验设计方法,从不确定性数据中挖掘事物的客观规律,是实验科学工作者必备的技能。因此,我们将原来只是在农科专业上延伸实践教学的作法推广到全院的所有专业,结合实验课教学的改革,对发酵工艺学实验、植物细胞工程实验、食用菌实验、微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内容全部或部分改为用生物统计学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实验设计,把过去单一的实验流程、样品观察或检测实验改变为试验条件的优化试验,提出在不同条件下对样品测定的比较试验设计、单因素试验设计、多因素试验设计、正交试验设计、均匀试验设计,对试验结果要求学生使用统计学的方法对进行分析和讨论,最后得出最佳试验条件。
这样的实验教学改革起到了一箭双雕的作用,从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的角度看,改验证性实验为设计型、综合性实验,增强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从生物统计学角度看,将课程的教学实践延伸到课程外,弥补了学时的不足,更重要的是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统计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得到很好的内化。
此外,在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中指导学生选用正确的实验设计和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提升科技作品的档次;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要求学生采用恰当的生物统计学方法进行设计与分析,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设计) 。
通过这样的教学实践,训练了学生的统计思维能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掌握生物统计学这一工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了学生学好用好这门工具的信心,提高了学生从复杂的生命现象中挖掘事物客观发展规律的能力。
精品课程是集科学性、先进性、教育性、整体性、有效性和示范性于一身的优秀课程。作为精品课程的载体,应具有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教学内容、一流的教学方法、一流的教材、一流的教学管理等特点。与之相比,我们在生物统计学精品课程的建设上,才刚刚起步,今后还要在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将生物统计学建设成体现现代教育教学思想、符合现代科学技术和适应社会发展进步的需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深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 1 ] 何风华,李明辉。 生物统计学多媒体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j ].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 , 2004, 25 (6) : 25~27
[ 2 ] 洪伟,吴承祯,陈辉,等。 精品课程建设的核心:学科、队伍建设与科学研究[ j ]. 高等农业教育, 2004, 6: 50~51.
[ 3 ] 崔相学。 提高学生统计分析素质的实践与探讨[ j ].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 2004, 6 ( 2) : 67~68.
[ 4 ] 邓华玲,傅丽芳, 孟军,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j ]. 大学数学, 2004, 20 ( 1) : 34~37.
篇3
【关键词】知识经济 体育统计学 教学模式 重建
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成为社会向前发展的前提,“知识生存”成为人类的基本生存方式。随着体育事业的迅速发展,体育的各项研究趋向于定量化,这就需要体育工作者必须熟练掌握科学的定量化研究方法。因此,在全球化知识经济背景下,如何培养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重建迫在眉睫。
1.体育统计学教学模式重建的必要性
体育统计学作为一门体育交叉学科,在揭示体育现象规律和促进体育事业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体育统计学教学效果比较差。从近几年发表体育文献中,体育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现象严重,忽略了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体育科技论文中误用体育统计指标、方法和结论现象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体育统计学教材编排不当、理论抽象、教学方法不当和忽略体育统计的应用,其中忽略学生的实践能力是最主要的原因。[1]因此,新的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模式重建是体育统计发展的必然趋势。
2.分析与讨论
2.1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统计知识对于数理基础较差的体育专业学生而言,接受能力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应根据目前学生的数理知识水平,选择适合学生自身水平的体育统计教学内容。教师应使学生掌握体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强调统计方法的使用范围和注意事项,才能在应用时不会迷惑而误用。课程应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一些常规的统计内容,包括体育统计的基本概念与常使用的统计量、在体育现象中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在体育科研中常用的统计设计和问卷(量表)的信、效度检验;其次是多元的统计,包括相关与回归、聚类、判别和主成分与因子等统计分析;最后是在体育科研中spss统计软件的使用。教材应该根据上述三个方面进行选择,要求教材的内容通俗易懂,案例联系实际,适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逐步完善本课程的教材体系。
2.2体育统计学的教学实践进行强化
为了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通过模拟现场教学,利用学校组织的体育活动搜集数据资料完成教学实践。[2]比如学校组织的篮球比赛,进行“某个篮球代表队与其它队伍的各项篮球技术指标进行T检验”的实践教学。教学实践的具体操作过程:确定研究对象和和样本、进行简单随机抽样、选择测定方法、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回收和审核、整理资料、录入数据和资料分析等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统计的全过程,学会制作统计表,某个篮球代表队的各项技术指标统计,与其它队伍进行T检验验证是否存在明显差异。
2.3体育统计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
2.3.1理论联系实际
体育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比较抽象,如果能联系实际就能使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中运用体育实例或体育科研论文中的统计案例,能使理论知识形象化,拓宽学生视野,了解体育领域中统计知识的运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3.2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体育统计学课程必须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案例分析、计算程序和SPSS操作使用多媒体,可以节约时间,能使抽象的统计知识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课前要精心制作PPT,使讲解与演示结合,只要课前精心设计课件,演示就相当方便。因此,体育统计学课程宜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2.3.3课堂师生进行互动
教学中师生互动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师生双方通过互相影响进行合作教学的过程。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中形成主动思考的良性循环。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可以使学生灵活应用学到的知识。因此,教学互动不但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而且能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方式。
2.3.4中英文结合教学
SPSS统计软件大多数都是英文版的,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中英文结合教学。虽然英汉双语教学条件还不具备,但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介绍关于操作SPSS软件的重点英语单词,可以降低学生操作SPSS统计软件的难度。
2.4体育统计学的教学评价进行标准化
体育统计学的评价方式宜采用动态发展的评价模式,将过程和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综合评价。[3]
2.4.1出勤考核
出勤考核是维持课堂的前提,教师作为一个监督员,可以通过点名和布置课堂作业等手段完成出勤考核,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
2.4.2综合应用考核
综合应用考核由撰写调查报告、案例分析考评和计算机操作三个部分组成。
在体育统计教学中,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调查,让他们对调查亲身体验,通过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分析体育案例一般都综合运用了多种体育统计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如综合指标分析法、抽样推断分析法和相关回归分析法等。体育统计教学和知识的运用都离不开计算机进行辅助教学。
3.结论
在“知识经济”视角下,体育统计教学模式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为根本出发点,改变传统重理论的教学模式。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方法多样化,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分析能力。闭卷考核和综合考核相结合,真正考评学生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体育统计教学模式要让学生体会体育统计思想,主动设计方案、整理数据和制定决策,为维护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
【参考文献】
[1]覃朝玲. 《体育统计学》课程改革学生需求的调查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v.3206:76-78.
篇4
一、运用实例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统计学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既不同于语文、文化课,又与专业课有很大的区别,在职业技术学校里这类专业基础课往往不受重视,文化课统考没有它,专业课竞赛它挨不上边,再加上《统计学原理》概念、意义、作用和种类等理论知识比较多,名词术语枯燥难懂,不便于记忆,很多计算公式繁琐,使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望而生畏。许多学生都认为《统计学原理》既不好学又没什么用,所以统计教学一直处于低迷状态。如何打破这种沉闷的局面呢?我认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使用实例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办法。以前在讲授到统计指数的时候,教师常常会感到棘手,学生也会感到头疼,而采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例讲授价格指数效果就非常好。首先,问同学们在看电视的时候是不是经常会看到播音员播报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CPI)的上涨与下降?回答是肯定的。那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学生的注意力被吸引到教师这里,这时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解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先采用文字表示价格指数的计算公式,当学生熟悉公式之后再逐渐把文字替换成符号表示,这样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价格指数的计算方法。
二、实例选用应注意的问题
我从多年的教学实践中体会到,统计教学离不开实例,实例运用得好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教材上的实例大多数都比较陈旧、平淡、无趣、笼统,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我在教学中经常自己寻找实例,网上、报纸、书刊……凡是与统计教学有关的数据我都搜集起来方便教学时使用。在实例的选用上应特别注重以下几点:
1.思想性。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书,还要育人。因此,在教学时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实例选择时要选择那些能反映国家和本地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城乡面貌变化的实例,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例如,在讲授总量指标时把我国居世界前列的统计数字列举出来,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在教授结构相对数时,把我国改革开放前后居民消费品结构(吃、穿、住、用、烧)的变化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人民生活在国家好政策的指导下发生的巨大变化。
2.实用性。实例的运用是为了把教学内容讲明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加深理解,所以实例必须恰当、贴切,具体说就是贴近教学,贴近生活,在社会经济中应用广泛。比如近几年猪肉、蔬菜和大蒜价格变化很受居民的关注。在讲授平均指标时,我以2011年百姓最关心的鱼、肉和菜的平均价格计算及当年城镇职工平均月收入计算为例。在讲授相对指标时以城乡居民家用电器拥有量作一个历史与现实的对比,充分反映出人们生活水平的变化。
3.新颖性。实例的采用要用最近时期的,一方面做到教学与时俱进,另一方面也符合学生求新的心理,尽量不采用陈旧的例子,除非是为了对比。比如在讲授动态相对数时以2011年比2001年手机移动用户数量的变化为例,在讲授发展速度时以2011年比2001年网民数量的变化为例。
篇5
作者简介:郎烨(1960-),女,山西代县人,学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技术研究;
侯晓峰(1959-),男,陕西乾县人,学士,高级实验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教学研究。
通讯作者:侯晓峰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系统的科学维护
郎烨1侯晓峰2(1 太原理工大学 继续教育学院, 太原030024 ; 2 山西医科大学 药学院, 太原 030001)摘要:为了适应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高等教育以往单一的教学模式,满足教育对现代手段的需求,近年来各高等院校先后建设了大量的多媒体教室,如何科学管理多媒体教室,尤其是维护多媒体教室中的计算机这个核心教学设备,有效降低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设备故障,提高多媒体教学质量,根据多年对多媒体教室技术维护管理经验,探索出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科学维护方法。
关键词:计算机系统; 多媒体教室; 科学维护
中图分类号:TH741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63(2013)04-0097-03
Scientific Maintenance of Computer System in Multimedia Classroom
LANG Ye1 , HOU Xiaofeng2
(1 Schoo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 China;
2 College of Pharmacy,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 Taiyuan 030001,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fundamentally changing the former single teaching mode of higher education, therefore meeting the educational needs of modern means, in recent years the university has built a large number of multimedia classrooms. Scientific management of multimedia classroom , especially efficient maintenance in multimedia classroom computer as the core of teaching equipment, could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quipment fault in the course of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ultimedia teaching. Based on years of maintenance experience on Multimedia Classrooms, the paper explores the scientific maintenance method of multimedia classroom computer.
Key words:The Computer System; Multimedia Classroom; Scientific Maintenance
0引言
随着全国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蓬勃开展和全面推动,多媒体教学作为高校现代教学的主要手段,在教学应用中日益普及[1]。为了促进教育数字化、网络化、服务化的迅猛发展,适应当前的大学教育的潮流走向,近年来国内各高等院校大多建设了多媒体教室教学服务平台,改变了以往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增加了教学内容的多样化表现形式,如此则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教学质量,实现了高效率的教学手段和高密度的教学方式,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然而,随着多媒体教室数量的不断增加,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故障率也在不断攀升,而计算机系统的故障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科学维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可以有效降低多媒体教学故障。
1多媒体教室设备组成
多媒体技术是指将声音、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多种媒体的信息通过计算机进行交互式综合处理的技术[2]。多媒体教室由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展台、中央控制器、功放机、音箱、有线话筒、电动幕布等主要设备组成。多媒体教室设备是学校重要的教学设备,所组成的多媒体教学系统,是目前最受师生欢迎的教学演示系统,便于使用,且具有理想使用效果。该系统将多媒体投影机、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视频展台、电动幕布、音响系统等先进的视听设备通过多媒体中央控制系统有机地连接起来,构成了现代化的视听教学环境[3],如图1所示。
2多媒体计算机维护技术
多媒体计算机是教学演示系统的核心,所有的教学软件均需由其来运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学演示效果的质量,为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必须科学有效地维护和管理多媒体计算机[4]。
2.1硬件维护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因计算机硬件故障所引起的教学事故时有发生,对于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系统必须实行定期巡检的维护管理模式。首先,要检查并确证键盘、鼠标、VGA信号线以及电源线无故障,才能够正常使用,及时更换按键不灵、失灵的键盘和鼠标,更换接触不良VGA信号线、电源线和电源插线板,同时也要排除计算机故障。
计算机对外部环境的要求较高,不仅要求环境温度在0℃-40℃,而且还要求湿度位于10%-90%范围内。由于北方地区的环境非常干燥,多媒体教室灰尘大,计算机长时间连续工作,计算机的CPU风扇和电源风扇在高速运转过程中会产生静电磁场、而计算机所产生的静电会使机箱内吸附大量的灰尘,给计算机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造成计算机硬件故障频繁发生,引发教学故障率的上升,因而要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内部进行定期的除尘工作,以减少计算机的硬件故障。第4期郎烨,等: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系统的科学维护智能计算机与应用第3卷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因静电所引起的故障十分复杂,经常遇到的故障主要有以下两类,分析如下:
(1)老师上课开启计算机时,计算机供电正常,但主板不工作,计算机无法启动,显示器上无任何显示信号。
排除方法一:拔掉主机电源,打开机箱盖,将主板上的双排列20针/24针主电源插头和双排列4针/8针的ATX 12V的CPU供电电源插头拔出,再重新插入,如图2所示。接通电源,开启计算机,计算机恢复正常工作。
排除方法二:拔掉主机电源,打开机箱盖,拔掉内存条,用电吹风机清除机箱内灰尘,重新插上内存条,接通电源,开启计算机,计算机恢复正常工作。
(2)在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进行定期巡检维护时,还要特别关注计算机的系统时钟是否正常,这项工作特别容易被忽视。
计算机的系统时钟RST,不仅记录着计算机的时间和日期信息,而且还在计算机的中断和地址中占有位置,RST是计算机能够正常工作,并实现信息管理的稳定保障。
计算机开机工作期间,RST时钟所需的电源是由主机电源供电的;计算机关机后,RST时钟所需的电源则是由主板上的CMOS锂电池供电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使用两年以上,巡检时就要检查CMOS电池是否有电,若CMOS电池无电,开启计算机时,BIOS则恢复默认的出厂设置,进入系统后,右下角的日期和时间也恢复为出厂时间。
CMOS电池没电除了会造成系统时间不准和BIOS设置变为默认设置外,还会使CPU频率及倍频、内存的CAS设置、显卡设置无法正确识别,导致开机缓慢,甚至会引发显示器黑屏故障。
排除方法:更换计算机主板的CMOS电池,重新设置BIOS。
做好以上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硬件的定期巡检维护工作,可有效降低计算机的硬件故障。
2.2软件维护
由于高等院校专业课程繁多,教师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所需安装的运行软件也各有不同,因而计算机软件的维护工作就较为复杂,尤其是非网络化的多媒体教室,加之计算机型号各异,教学任务重,教师对计算机的操作水平也多会不同,引发的系统问题较多,因而必须对计算机系统采取有效的维护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
首先,必须要对多媒体计算机所安装的软件进行定期的升级,尤其是对杀毒软件的定期升级,这样可有效减少病毒对计算机系统的破坏,降低计算机病毒而引发的教学故障。除了对计算机进行病毒的防范工作外,还要防护教师由于误操作对计算机系统所造成的破坏,因而需要对每台多媒体计算机系统采取保护措施。
一键还原精灵是一款使用简便的系统备份和还原工具,具有安全、稳定、快速、操作简单等特点,特别适合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安装和使用。当系统感染病毒或无法正常使用时,使用人员只须按F11键即可使系统快速还原至备份状态——恢复健康状态。
一键还原精灵装机版将划分出一个隐藏的分区用来备份系统的镜像文件,开机按F11可以进行恢复操作,如果C盘被格式化了,也可以恢复到以前的备份,这就使得备份文件将相当安全,可轻松应对任何病毒的破坏和被用户误删除。一键还原精灵专业版不划分硬盘分区,也不更改硬盘MBR主引导记录,而是将系统的镜像文件备份到最后一块硬盘里的一个深度隐藏的文件夹里,开启计算机时会出现一个“进系统”和“恢复系统”的菜单选项。该菜单选项是在C盘中的,如果C盘被格式化了,菜单选项即消失,因此无法直接恢复到备份的系统。还有就是,备份到最后一块硬盘中的系统镜像文件,也容易受到病毒和人为的破坏,专业版功能多,使用复杂,两个版本各有利弊。为了更好地维护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方便系统的维护和非专业人员的使用,文中选用一键还原精灵装机版V8.20工具软件,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进行系统的保护。
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操作系统为Windows XP系统, 并且安装有杀毒软件、办公软件、播放软件、解压软件、阅读软件、Flash软件等多媒体教学所需的常用软件。当系统软件和常用软件安装完毕后,即安装一键还原精灵装机版软件。
安装技巧一:在安装过程中当屏幕出现图3所示的窗口时,迅速按下【Esc】键取消自动安装,进入高级模式界面,手动设置备份分区为8G左右(可视所安装软件多少和大小来估算备份分区的容量),这样就可避免由于备份分区可用空间不足所引发的备份失败。
安装技巧二:开机若无F11键的热键提示信息,则需运行一键还原精灵软件,点击【热键安装/修复】按钮进行热键的安装与修复,如图4所示。
当计算机重新启动后、进入系统之前,屏幕顶部就会出现“***Press[F11]to start recovery system***”的提示,此时按下F11键,就可以使用“一键还原精灵”了。
安装了一键还原精灵软件的多媒体教室计算机,可大大缩短计算机系统软件故障的维护时间,当计算机系统无法正常工作时,技术人员和课堂教师只需重新开启计算机,按下F11键即可进入系统的备份还原,如图5所示。大约经过5分钟左右,系统恢复正常使用。
使用一键还原精灵,不仅可保障计算机系统的稳定运行,更重要的是该软件可以根据需要才进行系统还原,而非开机即还原系统。这样可最大程度地满足专业教师随时自行安装教学所需软件的需求,且可较长时间使用,同时还便于管理人员在学期末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软件的清理和维护。
3结束语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对多媒体设备管理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而提高科学化管理的水平[5],采用科学方法对多媒体教室计算机软硬件系统进行科学的维护,可有效提高多媒体教室计算机的正常使用时间,使多媒体教室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完善、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宁春林.高校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维护探讨[J].信息与电脑,2011(11): 24-26.
[2]陈一鸣.多媒体教室建设与管理初探[J].沈阳大学学报,2012,14(2): 97-99.
[3]陈金玉,根,罗仕健,等.高校多媒体教室及其教学设备管理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7(7): 95-98.
篇6
关键词: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实践教学
随着嵌入式系统在工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嵌入式系统技术越来越得到国内各大高校的重视。嵌入式系统涉及的知识面广、技术新、难度大,相关的技术资料少,并且仍然在快速发展中,这使得教学面临较多的困难[1-2]。因此,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在相对紧张的学时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嵌入式系统知识,成为许多高校开设“嵌入式系统”课程要首先解决的问题[3]。
本文结合作者几年来的“嵌入式系统”本科教学实践,提出和总结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些思路和体会,主要有以下一些经验。
1主要课程体系的设置
嵌入式系统作为后PC时代的核心,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既有计算机底层硬件的知识,又包含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特定领域的知识等,建立良好的课程体系,对学习者非常重要。
从狭义上讲,嵌入式系统知识可分为两大类,一是针对将来只是应用嵌入式系统硬件、软件平台来进行二次开发的学生,应侧重学习特定软硬件平台的应用系统设计和开发;二是针对将来从事嵌入式系统软硬件平台设计的学生,需要重点学习嵌入式系统体系结构及接口设计原理[4]。综合上述嵌入式系统的知识特点并结合目前教学的实际,把嵌入式系统教学分为三个层次:
(1) 学习嵌入式操作系统,主要掌握特定嵌入式操作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特点及应用。这是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础,主要为基于操作系统的软硬件开发做准备。
(2) 学习嵌入式系统硬件,主要掌握特定嵌入式CPU的体系结构及其相关的接口电路的工作原理、特点,并学习无操作系统下的编程技术。使学生深入理解底层硬件的工作机制及控制技术,为顶层开发作准备。
(3) 学习嵌入式软件开发,在具备了操作系统及相应硬件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基于操作系统之上的驱动程序及应用软件的开发。
在这三个层次中,前两个层次是基础,第三层次是目的,只有掌握好嵌入式操作系统及相关硬件机制,才能更好地进行嵌入式软件开发工作。建议开课的具体时间及学时如表1所示。
在表1中,特别加重了实验教学学时,因为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要求较强的实践性,让学生多动手实践对提高教学质量很有帮助。
2教学内容的选择
2.1软硬件平台选择
由于嵌入式系统技术在国内出现时间不长,并且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技术和应用成果不断涌现,这给软硬件平台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困难。而且不同的选择直接导致嵌入式软件开发的技术差异,对教学及学生将来应用的影响很大,需要仔细分析、认真选择。
选择的基本原则是应用广泛或未来有发展潜力的嵌入式技术。根据目前嵌入式系统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ARM微处理器以其体积小、功耗低、成本低、性能高和应用广泛成为目前嵌入式系统硬件的首选。而操作系统的选择则比较困难,既有出现时间较长,市场占有率很高的系统,如VxWorks等,也有出现较晚但很有发展潜力的系统,如Windows CE、嵌入式Linux、μC/OS-II等,各种不同的嵌入式系统均有各自的特点,像VxWorks经过多年的发展,市场占有率高,非常稳定但价格昂贵;Windows CE由微软公司开发,技术力量雄厚且容易为大多数开发人员接受;嵌入式Linux开源稳定且免费,受到很多企业的推崇;而μC/OS-II结构紧凑小巧,适合教学。
根据选型原则,嵌入式Linux在很多企业得到了应用,并且它的免费特点会有助于未来应用的扩大,因此选择学习嵌入式Linux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2.2课程内容选择
精心选择授课内容,组织好授课知识体系并详略得当,略去一些繁杂深奥的细节,而把授课内容集中在需要重点学习的知识点上,对本科学生接受相关内容帮助很大。针对我们的课程体系,各门课程主要讲授内容如下。
(1)Linux操作系统:本门课程主要是以普及Linux操作系统基础知识为主,使得学生掌握其工作的基本原理、组织结构、配置方式等,学会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及常用软件的应用。为开发基于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的软件打好基础。
(2) 嵌入式系统原理:本门课程主要学习嵌入式系统的基础知识,介绍基于ARM微处理器的软硬件开发环境,并学习无操作系统的硬件编程技术。重点学习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ARM处理器的组织结构及特点,使学生对ARM处理器的整体结构有较好的理解,为学习其接口技术做好准备;二是ADS开发环境,掌握ADS的基本操作流程、相关的配置、理解交叉编译连接等概念;三是ARM处理器的接口技术,这是学习本门课的重点,不仅要掌握各种接口的工作原理、工作流程及配置方法,还要求能够利用C语言对其进行编程控制。
(3) 嵌入式软件开发:本门课程以嵌入式Linux作为软件开发平台,在基于ARM处理器上完成软件开发工作。授课重点主要包括:一是Linux操作系统的深入学习,包括Linux系统的工作机理、系统裁减移植及其系统的开发环境等;二是嵌入式Linux下的驱动程序开发,包括Linux设备驱动的工作原理、开发流程,常用设备驱动程序编写方法;三是图形界面的设计,主要介绍基于QT的图形界面开发方法。
3教学方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如何在“嵌入式系统”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从教学中得到最大的收获,对教学的成败至关重要。评判有效的教学方法的标准是看是否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能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3.1注重基础,重点突出
“嵌入式系统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课程,涉及的知识面比较广泛,例如既有计算机学科的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程序设计等知识,也有电子学科的电子技术、微机原理等知识。因此,在课堂内容组织上,要分清主次,明确哪些知识仅需了解,那些知识需要重点掌握,并根据重要程度有计划地组织教学内容和学时,使得整个教学体系层次清楚,详略得当,为学生顺利接受提供保障。
例如在规划的教学体系中,硬件方面重点是接口技术、要求学生掌握各种接口的工作原理及其编程方法,软件方面重点是基于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设计及应用程序开发,而对于比较复杂的操作系统的内部工作原理分析、操作系统移植、BootLoader等仅作原理性介绍。
3.2以实践教学带动理论教学
通常理论教学比较抽象枯燥,学生接受大量的理论知识比较困难,为了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为课程配备了较多的实验课时,每当在课堂上学习完成一部分理论知识,即安排相应的实验,由学生亲自动手验证理论知识的正确性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这样把较抽象的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学生接受起来相对容易,提高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效果。
3.3兴趣创新的培养
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培养需要以应用为驱动力。学生对把所学理论如何应用到实际应用中非常感兴趣,以此为切入点,在理论教学时,把实际产品经简化后引入课堂,介绍所学理论知识在具体产品中的应用方式、方法,并进一步指出理论或产品的优缺点,改进方向等,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指明方向,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及创新的潜能。如在实际的教学中,介绍mp3产品的工作机理及软硬件设计方法,学生对此兴趣非常高,教学效果明显。
4实验教学的设计
嵌入式系统是面向应用的,实践是整个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加深对嵌入式系统知识理解,培养兴趣及创新能力的必经途径。
我院购买了基于ARM9的实验教学平台,该平台拥有大量的接口设备并配备了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学生学习ARM底层编程技术、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及其上的软件开发提供了保障,
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我们把实验课程分为三个层次,便于不同类型的学生选择。
(1) 基础性实验:本类实验主要是相关课程中最基本的实验,要求所有学生必须掌握。如在“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中,需掌握ADS开发环境、通用端口、中断、DMA、UART等;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课程中,需掌握Linux实验环境搭建、各种基本驱动程序设计、简单应用程序设计等。
(2) 综合性实验:是在前面基础性实验的基础上,综合整个课程的知识,尽可能利用实验系统上的硬件资源,构造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嵌入式系统,综合性实验提供多个题目,要求学生选做。如在“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中,可以实现无操作系统下的音频录放、俄罗斯方块等程序设计;在“嵌入式软件开发”课程中也可以实现基于操作系统的类似程序设计。
(3) 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主要提供给学习能力较强并对嵌入式系统感兴趣的学生,本实验主要在计划外学时进行,由学生自主提出课题或通过其他方式选择课题,教师适当指导并利用实验室对外开放时间进行。如通过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设立了“智能生命救助仪研究”课题供学生进行实验。通过完成该实验,提高了学生研究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不同课程之间知识的有机联系并深入体会了嵌入式系统面向应用的含义。
5结语
嵌入式系统应用的广阔前景和未来发展的巨大潜力已得到了全社会的共识,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大学,要想又快又好地培养出大批嵌入式系统方面的优秀人才,就需要从嵌入式系统课程体系的设置、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运用及实验课程的设计等方面精心研究及组织,其最终目的是提高嵌入式系统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对嵌入式系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自主创新能力,为我国嵌入式系统领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 凌明,刘昊,时龙兴. 关于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过程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增刊1):94-98.
[2] 孙士明,刘新平,郑秋梅,等. 计算机专业嵌入式系统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5):122-125.
[3] 江敏,钱平,单片机教学向嵌入式教学转型的几点研究[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33-34.
[4] 符意德. 嵌入式系统设计原理及应用[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Exploration of Embedded System Teaching System and Mode
LI Jun,YUAN Man,LIU Yan-jun
(College of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aqing Petroleum Institute, Daqing 163318, China)
篇7
项目化教学 经济数学 整体教学设计考核方案《经济数学》系统项目化整体教学从《经济数学》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考核方案、第一次课设计梗概、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四个方面进行全面系统设计,课程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其内容共分5个模块,每个模块设计1个能力训练项目,共设计5个能力训练项目。每一模块内容结束时,学生提交本模块能力训练项目的分析报告或解决方案。使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学习经济数学知识,获得解决简单经济应用问题的能力。
一、《经济数学》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1.能力训练项目名称
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有:寻找经济学中常用的经济函数;连续复利问题;边际与弹性问题及最值经济问题;由边际函数求总函数,资本现值与投资问题;经济学中的线性规划问题。
2.拟实现的能力目标
第一,能识别需求函数、价格函数、供给函数、总成本函数、收入函数与利润函数,并掌握这些函数的性质及图像画法。
第二,理解函数的变化趋势、变化的连续性,会用单利、复利两种方式计算利息。
第三,能求解经济学中边际与弹性问题及最值经济问题。
第四,掌握由边际函数求总函数的方法;会讨论资本现值与投资问题。
第五,会求解经济学中较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
3.相关支撑知识
第一,理解函数的概念,会正确求解函数的定义域;理解函数的性质,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等。
第二,理解极限的概念,掌握求极限的方法;理解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的概念,会正确判断无穷小量、无穷大量;理解函数在一点X0、区间(a,b)、闭区间[a,b]上连续的概念;理解函数间断点的概念,知道间断点的分类,能判断函数的连续性等。
第三,理解导数与微分的概念,了解导数的几何意义并能加以应用。
第四,理解原函数和不定积分的概念;熟练掌握不定积分的直接积分法、凑微分法、第二类换元积分法及分部积分法;掌握微积分基本定理和定积分的计算公式;掌握定积分的概念和性质;熟练掌握定积分的换元积分法和分部积分法。
第五,理解行列式、矩阵、逆矩阵、矩阵的初等变换及矩阵秩的概念;熟练掌握行列式的两种计算方法;熟练掌握矩阵的线性运算及矩阵的乘法运算;熟练掌握求逆矩阵的两种方法及求矩阵秩的方法;掌握克莱姆法则求线性方程组的方法;理解n维向量、向量组线性相关、线性无关、向量组的秩、基础解系、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非齐次线性方程组的通解这几个重要概念;熟练掌握线性方程组解的结构及其判别法则。
4.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
第一,让学生自学第一章函数第三节经济中常用的函数;找出经济函数、观察函数的性质、图像;最后得出经济函数分析报告。
第二,通过对函数变化趋势的讨论,引入数列、函数极限概念,引导学生寻找极限的计算方法;通过函数图像的观察,分析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两个不同特点,引导学生得到函数连续的概念、判断函数连续的方法;最后推导连续复利公式、并解释其经济意义。
第三,通过分析函数因变量随自变量变化的快慢程度,引导学生发现导数概念,为更好计算导数,寻找计算导数的方法;为寻找计算函数改变量的近似方法,引导学生探寻微分概念,进一步寻找计算微分的方法,最终找到用微分计算函数改变量的方法;为找到判断函数单调性、极值、最值、函数图像的做法,引导学生发现使用导数这一重要工具。
第四,通过已知某函数导数求某函数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发现原函数的概念,通过寻找求原函数的方法,发现不定积分的概念,最后找到求不定积分的四种方法。
第五,通过求解二元一次方程组、三元一次方程组,引导学生发现二阶行列式、三阶行列式概念,通过归纳法引导学生发现n阶行列式概念,在寻找计算行列式方法中得到行列式性质等。
5.结果
结果有:经济函数分析报告;连续复利公式的推导及经济意义解释;边际与弹性问题及最值经济问题解决方案;由边际函数求总函数,资本现值与投资问题解决方案;经济学中线性规划问题解决方案。
二、考核方案
对学生考核分三个方面:平时成绩(占30%)+能力考核(占25%)+期末考试成绩(占45%)。期末考试采取相同教学内容的班级统一命题、闭卷考试的方式。命题的范围和水准严格按照《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要求执行。期末考试出同等难度和题量的A、B、C三套试卷及评分标准。
平时成绩及能力考核具体内容设计:
1.平时成绩
考核项目:出勤;课后作业;课堂表现。
考核内容:迟到、早退、旷课、事假、病假、上课睡觉;完成作业情况;上课态度、参与程度、处理问题准确度。
考核标准:迟到、早退、旷课、事假、病假、上课睡觉此项共计10分。学生上课迟到一次扣1分,请事假一次扣1分,病假一次扣0.5分,上课睡觉一次扣1分,旷课一次扣2分,扣完10分为止。完成作业情况此项共计10分。少交一次作业扣2分,作业不认真、质量差一次扣1分,扣完10分为止。上课态度、参与程度、处理问题准确度此项共计10分。上课积极参与,主动并能正确回答问题或板书做题正确一次得2分、两次得5分、三次得8分、四次得10分。上课不回答问题或板书解题此项得0分。
2.能力考核
(1)考核项目
提交经济问题解决方案或分析报告。
(2)考核内容
第一学期:第一章内容学完后提交经济函数分析报告;第二章内容学完后提交连续复利公式的推导及经济意义解释;第三章内容学完后提交边际与弹性问题及最值经济问题解决方案。
第二学期:第四章内容学完后提交由边际函数求总函数及总函数改变量,资本现值与投资问题解决方案;第五章内容学完后提交经济学中简单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决方案。
(3)考核标准:
此项共计25分。提交方案或分析报告内容翔实、准确,第一学期提交一个得8分、提交两个得16分、提交三个得25分。第二学期提交一个得12分、提交两个得25分。一个学期内一次也不提交方案或分析报告此项得0分。
三、第一次课设计梗概
1.设计思想
4个关键词:沟通、介绍、渗透、要求。
2.教学过程
师生相互介绍用多媒体课件――财经、金融专业中的数学函数导入新课并介绍课程内容介绍课程教学方法介绍学习方法介绍考核方式与学生约法三章,提出纪律要求进入正题――研究函数、反函数概念及函数四个基本性质课堂小结、布置课外作业。
四、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
第一,以启发式教学为主。
第二,注重数学文化的学习。
篇8
关键词: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模式研究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23-0081-02
一、 引言
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的建设在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和效率的同时,还将为用户提供完善的个性化服务支持。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的建设也为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普及应用观念,积累信息化建设、管理经验做出一定的贡献。
二、我校国际学生管理模式及现状
作为生源以国际学生为主的学校,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的信息管理建设较早。原有的国际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开发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系统分为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和财务收费三部分内容,其中招生管理与学籍管理数据共享,而财务收费与招生系统单向关联,与管理系统完全分开。由于学校学生类型不同、管理模式有差异,学籍管理部分又分为学生处学籍管理和学院学籍管理,共四套子系统。
在近30年的使用过程中,系统不断的更新与维护。但由于系统自身设计孤立,子系统多,早期开发技术老旧,数据库设计扩展性小,而且还关联了很多其他的系统,修改的复杂度、工作量都非常的大,系统功能模块较为分散,且大部分都是C/S模式,使用之前需要安装程序、设置ODBC,非常的不方便。
三、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建设目标和设计原则
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旨在为学校建设一套对外宣传、展示、信息、资源共享以及国际学生从网报、招生、入学、在校、离校等全生命周期管理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1.系统主要建设目标
(1)以信息服务的模式开发建设,实现数据共享,向留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和学校等相关部门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
(2)为留学生及相关教师提供一个统一的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Internet,实现以文字、多媒体和实时交互等手段进行交流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3)支持学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数字化,促进与其他部门间的协同办公,提高工作效率。
(4)整合并规范留学生管理业务,为留学生、教师、管理人员提供人性化的服务。
(5)提供完善的查询统计分析功能,辅助领导决策。
2.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设计原则
(1)开放性与标准化原则
应用平台应是一个开发的且符合业界主流标准的系统平台。系统的建设必须符合和遵守学校制定的信息化相关标准要求。
(2)易操作性原则
系统建设应遵循易管理、易使用、方便开发、易学习的原则。
(3)实用高效、可扩展及易升级原则
系统建设应实用高效,能适应IT技术和学校业务的发展需求变化,适应应用不断拓展的需要。
(4)一致性原则
系统的体系设计应遵循统一的标准,要确保各个分系统标准的一致性,整个系统能安全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四、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系统实现模式
根据我校国际学生多模式、多批次,按学习模式不同分学院管理等特点,以及国际学生与中国学生趋同化管理的发展方向,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管理模式包含如下内容:招生管理、学生报到、学籍管理、日常事务管理、奖学金管理等。系统功能模块图如图1。
1.招生管理
招生管理模块分为学生端和管理老师端。
学生端执行的操作为网上报名,主要功能包括查看报名须知、修改个人信息、填写申报表,查看打印报名表,缴纳报名费和缴纳学费。我校短期生学习类型丰富,为了方便学生,采取注册一次,可以报名多个时间段学习的模式。
教师端执行的操作包括基础信息维护,主要包括显示在网上报名中的信息;注册信息管理,分为团队注册和个人注册;审核管理,主要是对网上报名的学生信息进行审核,通过的学生信息自动进入招生数据库;录入管理,新增、修改及删除学生信息,多维度查询统计学生数据;打印管理,系统常用的各类打印。国际学生招生管理模块流程图如图2。
2.国际学生报到
学生报到分为新生报到和老生报到。新生报到按照报到流程搭建迎新系统。迎新系统的数据来源于招生管理。管理员需对新生报到的批次、起止时间进行设置。由于学习时间和学习模式的不同,报到流程上长期学生和短期学生略有不同,但都包括财务缴费、购买保险、学院报到及教务选课。完成迎新操作的学生数据将同步到学籍管理中,实现数据的高度共享和流动。迎新系统还提供强大的统计查询功能,可以多维度查询、统计学生信息,实时显示学生报到情况。财务缴费需同步财务系统数据。
由于我校采取的缴费方式为学期期末学生需缴纳下学期学费,所以老生报到较为简单,只需购买保险及学院报到。
无论是新生还是老生,财务缴费的数据将同步到学籍管理系统中,学籍管理的老师可方便、清晰地了解到学生缴费情况。
3.学籍管理
系统提供对在校学生学籍信息进行管理维护的功能,对于信息发生变更,以及新增的信息进行登记录入的功能。系统提供信息批量导入更新的功能。例如对于学生在校期间使用的银行卡等重要信息,可以直接通过外部银行提供数据批量导入更新系统数据。
系统提供学籍异动管理,例如:休学、退学、转学等。
系统提供离校管理。对于离校的学生数据,将自动转到校友系统中,实现数据的同步。
系统针对在校、离校学生数据提供强大的查询及统计功能。
4.日常事务管理
系统提供学生证打印、证明材料打印、学生证照过期管理等功能。证明材料打印提供多种打印方式,可以到管理办公室打印,也可以到服务终端打印。学生证照过期管理中对证照过期的学生进行自动发邮件提醒。
5.奖学金管理
系统根据学生学籍信息中所属学生类别,自动生成奖学金发放名单,即奖学金发放种类、金额,同学生类别存在对应关系,系统通过这一对应关系自动生成奖学金发放名单。
系统提供数据接口服务,可以将学生发放明细数据导出提供财务,也可以直接同学校财务系统对接,将奖学金发放明细数据同步到财务系统,进行费用发放。
6.系统管理
设置最高管理员,根据留学生处及各学院需求,超级管理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设定不同的权限。
对各用户在系统内相应操作情况进行日志,日后可以进行查询和追溯。
五、总结
国际学生学工一体化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充分支持数字校园的应用需求和未来发展,同时整体系统内部在技术上的相互依赖性低。通过信息化建设的手段,使作为我校主要业务的国际学生教育得到突破性进展。
参考文献:
[1]杜瑾,穆瑞锋.优化留学生招生管理模式探索招生新思路[J].华章,2014(1).
[2]张静.浅析高校留学生管理工作的理念与机制创新[J].华章,2013(30).
篇9
(常熟理工学院 体育部,江苏 常熟 215500)
摘 要:体育课程是普通高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在我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要想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就必须对当前的体育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关键词 :普通高校;课程模式;系统设计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1-0199-02
体育教学是我国普通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承担着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的重要任务.但当前一个重要的问题是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设置方面存在许多问题,难以适应当代大学生的体育需求,因此影响学生上体育课的热情,也影响了体育课作用的发挥.所以要想改变这种不正常的现象,首先必须从体育教学课程模式入手.
1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课程模式的现状
1.1 课程模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传统的那一套,即以教师为中心,上体育课时,老师占用了许多时间,用来讲解体育课程的理论、动作要领等,这就导致学生自己从事体育锻炼的时间很少.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初中、高中体育课程有较多重复之处.例如,初中、高中、大学的体育课程都有篮球、足球、排球等课程,所以对于这些课程学生已经有较多的了解了,有的学生对其所热爱的体育项目往往有较深的了解,因此根本不需要高校体育教师再仔细讲解这些体育项目的理论、规则、动作要领等内容.而当前高校体育老师往往没有注意这一问题,用大量时间来讲解这些东西,导致体育课枯燥无味,难以调动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就很难有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了.而对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例如轮滑、太极之类的,又往往由于师资力量不足,设置的比较少,招生名额有限,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这显然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
1.2 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延续着传统的思维模式,过分注重本专业的理论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学习,高效体育的课程安排就存在过分追求专业知识的内部系统性和完整性的缺点,课程设置多而杂,而且与初中、高中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存在血多重复的地方.体育课程的设置没用突出重点和难点.而且没有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体发展特性来设置设置相应体育课程,使得体育教学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偏离了体育教学的初衷.另外,体育本来应该是一门以学生实际体育运动为主的课程,需要给学生较多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自由活动.但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课程却涉及到许多专业理论知识,学生往往难以理解,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的实用性也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一些体育老师还是不厌其烦地讲,教学效果较差.这些不重要的属于边缘的知识占据了大量的课时,一些晦涩的过时的理论知识依然被纳入到课程体系当中,要求学生认真学习,这样的课程设置脱离了学生发展的要求,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往往学生花了许多精力学习的知识,到后来却发现根本无用武之地,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脱离实际的课程体系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发展.
1.3 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理论课程占据了很多的时间,理论是必要的,但是这些理论往往侧重于对体育活动的规则、动作要领、任务、意义的描述,对学生用处不大,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而对于学生比较需要的体育人文教学以及与体育相关的人体科学知识和伤病救治知识却很少涉及,这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缺陷.对于体育专业的学生来说,除了需要学习体育运动的技巧和方法之外,还需要培养自身的组织能力.因为他们未来的工作很可能是到中学进行体育教学,因此势必需要具有组织学生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但是,当前高校体育课程的设置并没有注重这一需求.
1.4 课程体系定位不准确
我国高校体育课程已经进行了多次改革,但是改革的效果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改革缺少顶层设计,没有明确的方向,属于“摸着石头过河”,从而使得课程改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有些改革措施并不符合实际要求,有些措施实施的初初衷是好的,但是实施起来往往偏离设计者的目的,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1].目前,通过数次改革的高校体育课程依然存在定位不准确的问题.高校体育教学与社会体育活动存在很大的距离,实际上已经出现脱节的现象.由于改革过程中一些人呼吁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课程设置往往以够用为度,所以高校体育课程以及课时都遭到压缩,这样一来使得本来就不怎么充足的上课时间进一步减少,从而影响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
2 高校体育教学课程体系模式的设计
2.1 体系框架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必须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以学生发展的现实要求为导向,以体育本身的学科特点为依据,以培养体育人才为目标.首先,要重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人才首先必须是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除了要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知识素养之外,还需要有健康的体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只有拥有了健康的身体才有可能为祖国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助一臂之力.因此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设置首先必须照顾到这一内容,把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作为重要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当中.其次,专业知识方面.无论什么学科,都有自己的专业体系和基本理论知识,体育也是一样,因此在体育课程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训.当然,专业素养的培养不是说要把所有的学生训练成职业运动员一样,而是说要把基本的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掌握科学的体育运动的方法,从而为他们今后的体育锻炼指明方向和路径,使他们能够科学锻炼,有效保持身体健康.第三,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还需要突破传统教学范畴,拓展教学领域,例如要重视体育人文教学和人体科学知识的教学等.即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设计上必须既注意专业知识的教育,也要兼顾相关领域的教育.既要做到精深,又要做到广博.第四,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高校体育的教学不能仅仅靠纸上谈兵,要加强技能教学和方法教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高校体育教学的教学质量.
2.2 课程体系构建要点
2.2.1 改革课程设置体系
课程体系涉及到课程的组方法,包括课程的教学的内容的分类等内容,还体现着教学的思想等.我国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把培养学生体育锻炼基本知识为最低目标,本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理念,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使学生身体和心理获得均衡发展.高校体育课程可以划分为技能、知识和素养三大模块[2].技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锻炼技能和竞技项目技能.知识主要包括体育专业的理论知识和身体保健知识.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的内容.在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设置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的不同重要程度进行划分,把最为核心的课程作为学生的必修课,必须认真教学,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还可以设置选修课,这种课程与专业有一定的关系,要求学生有所了解,因此,以选修课的形式提供给学生.例如人文体育课程和运动损伤护理知识等.这种按层次划分不同课程的课程体系有一个好处,它能够让学生找到学习的重点,可以把学生从以前的繁重的学习任务中解脱出来,从而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专业能力的培养上.另外,大量选修课的设置,也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既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2.2.2 调整教学内容
高校体育课程体系主要有四大类型,即技能技巧类、体能类、游戏类、休闲类.技能类之中又包括徒手类、杠上类、垫上类、跳跃类、投掷类.体能类包括跳跃类、水上类、负重类、冰雪类.游戏类包括球类、民族传统类、小球类.休闲类包括运动类和职能类.但是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材存在问题,许多重要的体育内容没有被纳入高校体育教学当中,导致教学内容更不上时展的步伐.因此,有必要加大教材改革力度.首先,加强教材建设应该加快高校体育教材教参的更新换代的速度,把新的体育项目和新的体育理念及时纳入教材当中.其次,高职高校体育教材在编写时应该本着删减繁琐概念理论、突出实务的原则,着重补充实用性较强理论知识.以实训课教材及教学案例等教辅资料的建设为教材建设的重点,结合实际编写课程实训资料,以满足教学工作的需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性[3].
2.2.3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实施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对于教师自身来说,在高校体育教学中必须增强教师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目前情况下,教学改革一时还难以有质的突破,为了使体育教学跟上时展的要求,就需要依靠教师发挥自身的作用.教师最新体育动态,及时把相关信息反映在教学当中,从而弥补体育教学课程体系的不足.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自我发展能力,能够根据当前社会发展的要求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系统.另外,教师需要转变教学观念,在体育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把更多的课堂时间留给学生自由活动,体育理论知识要精简地讲,有选择性的讲.高校体育教师要更多地了解中学体育教学的情况,做好中学到大学体育教学的衔接工作,避免教学脱节对学生造成不利影响.同时,也要避免教学内容的过多重复,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学的了解,根据中学教学的内容,设置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对中学体育教学中没有涉及的内容进行重点教学,而对中学体育教学中已经重点讲解过的内容则要少讲或者不讲,而把跟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自己.让他们在体育活动中领悟体育锻炼的乐趣[4].
2.2.4 建设科学的评价体系
虽然我们不提倡应试教育,但是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考试依然是推进教学和学习的有力手段.建立科学的考评体系是促进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有效途径.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考试比较陈旧,主要集中于体育技能的考评,例如篮球课的考试就是让测试学生进球率,这其实就是考察学生篮球投球技能.事实上,篮球运动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运动项目,除了投球之外,还涉及到诸多方面,例如需要队友之间的合作,需要快速反应能力等等,但是这些能力在当前的考评体系中没有体现出来,不利于学生篮球技能的综合提高.从这例子我们也可以看出,目前的考评制度存在缺陷,考评的指标偏于单一,不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考察.因此,必须建立更加完善的学科考评体系,使考试内容要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郭爱斌.山东省普通高校网球课程模式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2.4-5.
〔2〕陈钿壬.济南市普通高校体育课“三自主”教学模式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19-21.
篇10
关键词:社会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网络学习共同体;新型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7-067-03
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自身条件和认知水平会限制其认识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力,而基于合作学习的交互活动则可以促进学习者之间取长补短、优势互补。而且,伙伴的进步和成绩能够刺激和增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但是,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是不可或缺的。
一、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新模式理论依据
新模式的主要理论依据为社会建构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共同体理论。
(一)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社会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个人学习和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的四大要素。另外,社会建构主义还强调教师的中介作用,认为学生与教师、任务、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学生是知识建构的主体,其他三者构成学习的中介因素和环境,对学习者的个人知识建构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教师应成为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中介体,成为学生与教学内容、学习任务、课堂环境之间互动的中介,引导和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为学习者创造有利于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主张采用“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有意义的学习,创造一切条件和机会,促进学习者自主性学习。因此,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效果应成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媒体使用、教学管理的核心。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开放平等的教学环境,提供机会和可能,允许学生自己学习,满足其好奇心和求知欲。师生间应建立双向参与、双向沟通、平等互助的关系。
(二)学习共同体理论。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理论假设建立在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和分布式认知理论之上。对“学习”的研究表明,知识具有社会性、分布性、默会性和情景性等多种维度。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社会对话过程。学习者通过个人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中介、转化,建构共同体内的知识、意义和学习者身份。网络学习共同体,也称虚拟学习社群/社区,是网络技术支持下由不同类型的学习者、辅导者及其助学者构成的一个交互的、协作的网络学习组织。在这种全新的学习组织形式中,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为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获取知识。在学习绩效评价的基础上,成员通过分享经验和团队学习活动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建构知识系统内的人际关系,体验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机会均等、人际关系平等、自主的学习经验所带来的乐趣,保护学习者的自我情感和个性差异,并建立一种全新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证明,网络学习共同体是提升学习者学习主体教育理念,促进学习者的自主学习和自主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学习者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二、大学英语自主教学新模式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研究的问题。如何通过发挥教师的中介作用、整合教学资源,构建学习共同体和促进学习共同体学习?如何以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通过学习者策略培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进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如何评估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效果?
(二)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新模式构建。
1.发挥教师中介作用,构建网络学习共同体。在学习者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作为中介者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教师的中介作用主要表现在:(1)改变教师传统角色,创造宽松学习环境。这是实现知识共享,促进学习共同体学习的重要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营造“民主、平等”的心理氛围,通过师生交流,倾听并接受学生的意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教师承担起“指导者”、“帮助者”、“学习顾问”的角色,参与学生的策略培训、内容推荐等工作,启发、诱导和鼓励学习者,营造教师与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氛围。同时,通过课程录像、记教学日志和对学生的访谈等方式,教师不断反思自己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地位和作用及应具备的教学理念,监控自己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和行为。(2)分析学习者特征,构建学习共同体。何克抗认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者个性更张扬,从众和服从权威的心理减弱,认知策略呈简单化倾向,但在学习风格、学习目标和思维类型等方面差异大,呈多样化趋势。另外,学习者的起始能力表现为学习起点多种多样,对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相应的态度也大不一样。因此,建立学习共同体时,教师要考虑学生在学习风格、学习需求、学习策略、原有知识和经验等方面的差异。教师使用调查问卷了解并分析学生的学习观念、学习动机、学习风格、学习策略和网络学习起始能力(包括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掌握程度,对网络学习的态度和期望等)以及对教师、同伴的期望。调查结果成为教师指导构建学习共同体的依据。
2.加强学习者策略培训,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知识共享能力。徐锦芬等认为,在中国英语教学环境下,大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表现在能否了解教师的教学目的与要求,能否自主确立学习目标并制订学习计划,能否学会使用学习策略和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能否监控与评估自己的英语学习过程。因此,教师通过系统地教授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信念明确学习任务、学习目标,调控学习过程,并通过自我判断、自我反应,反思自己的学习结果,以指导下一轮的学习。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协作能力,使信息和信息工具成为学生同外界(同伴、指导者和学习环境)“零距离”交往和合作的中介,建立多种和谐的合作关系。教师布置任务,鼓励学生间的协同学习活动和发挥伙伴作用,如小组汇报、角色扮演、小短剧、辩论等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分享知识、相互切磋,高质量地完成合作学习任务。
3.整合网络教育资源,构建“自主、互动”的学习环境。学习环境是学习资源和人际关系之间一种动态的组合,其中既包括丰富的学习资源,又有人际互动的因素。依托校园局域网,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教师帮助学生建立QQ群和博客,为学生的共同体学习提供空间。教师定期上传学习课件和材料,介绍学习策略,提供学习建议,引导学生的合作学习,并解
答学生个体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疑惑。同时,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资源,进行探究式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选择、确定主题信息的能力,发现、获得学习资源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综合信息,并以恰当的形式呈现信息的能力。另外,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使用调查问卷,了解学生需求。通过补充各类材料,把外语教学重点从知识传授转变为能力培养。在使用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教师精心设计各项活动,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提供机会,延伸自主学习的空间。
4.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定学生学习效果。教学评价体系结合形成性教学评估和终结性评估。其中,形成性评估占40%,终结性评估占60%。形成性,评估评价指标包括课堂学习活动评价、学习效果自评和互评、学习档案、平时测验和教师评价。主要突出小组内互评,包括对组员的自主学习能力、参与程度、协作精神、学习态度及在协作学习中的贡献作出评价。目的是激励学生学习,培养合作精神。终结性评估主要包括期末课程考试和水平考试,以评价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为主。终结性评估的评价指标包括非网络自主学习考试、网络自主学习考核、期末考试、全国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考试成绩。
(三)研究实施。在新生中,根据学生的高考英语单科成绩和入学考试成绩,选定学习成绩、性别比例接近的班级组成实验班(60人/班)和对照班(60人/班)各两个。使用SPSS 13.0对学生成绩进行检验,实验班和对照班成绩没有显著差异。由同一教师完成研究工作,实验班和对照班使用同一种教材。
对照班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中心,使用教材作为授课的基础传授知识信息给学生。学生是信息的接收者,其语言能力主要通过教师的课堂讲授和完成布置的练习加以掌握和巩固。精读课(2学时/周)和听说课(2学时/周)都在多媒体教室中进行,使用教材配套课件和光盘。实验班以多媒体教室的课堂学习和网络自主学习为主。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和互联网技术设置“情境”,力争使之真实和多样化。同时,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以单元主题设疑,采用统一编写制作的、但又具有个性特征的自制课件,使学生在每个教学环节中都有新目标,使之成为主动的意义建构者。课下,学生则通过小组活动,利用学校网络平台,访问或登录教师推荐的相关网站,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学生在合作和协商中,发挥团结互助精神,共同完成对知识的探究,并在课上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展示小组完成情况,尽显所长。
(四)研究结果及讨论。
1.教学模式的实验效果:经过一年的实践证明,该模式的教学效果是显著的。从学期考试成绩来看,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特别是听力水平提高显著。阅卷采用密封、流水阅卷制。
实验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分层次访谈,内容包括: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家庭情况等;对教学材料的评价(教材、补充材料、自主机房学习材料);对教学环境的评价(多媒体教室、网络学习环境);对学习共同体学习的看法;对教学评价体系的看法;自主学习能力的自我评价(确定学习目标,决定学习内容和进度,选择学习方法和技巧,有效使用学习策略、监控学习策略的使用情况,评估学习效果)。学生对于学习共同体的组织形式给予了充分地肯定(满意率达90.8%)。他们认为,学习共同体的学习能够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增强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这既有助于自己的英语学习,也有助于提升自己的个人修养,提高社交能力,改善人际关系。
2.策略培训效果:学习策略培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帮助学生学会了管理、监控和评价自己的学习,培训达到了“授之以渔”的目标。此外,培训结果与学生学习成绩呈正相关,且相关性较强(R=O.805,P=O.000
经过一年的培训后,使用Oxford语言学习策略测量量表(SILL)对学生在训练前后的学习策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使用SPSSl3.0对SILL量表的信度进行检测,克隆巴赫α系数为O.825,说明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较好,具有较高的信度。SILL量表包括记忆策略、认知策略、补偿策略、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问卷采用莱克特量表,每个题设计了5个备选项,从1“从来不或很少”、2“较少”、3“有时”到4“经常”、“5总是或几乎总是”,要求学生选择与自己实际学习相符或相近的选项。
从对照表中不难看出,培训前,实验班学生处于“有时使用策略”的状态,认知方式单一、落后,语言学习处于一种无规律的、机械记忆的学习阶段,远未达到有意识的、有规律的、自觉的、可监控的自主学习阶段。而且,学生的学习动机不纯,学习焦虑感较强。但经过一年的培训后,他们开始自觉地、较频繁地使用策略,特别是使用元认知策略和认知策略来监控、管理、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提高学习效果。另外,还学会使用策略补偿在学习技能方面的不足。同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在合作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和交际能力,并降低了学习焦虑感。根据问卷调查结果,88.5%的学生认为学习策略培训有助于增强他们学习英语的自信心,提高英语各项技能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果。另外,他们还不同程度地把外语学习策略迁移到其他学科学习中去。
新的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的优势,以自主学习的理论及其策略为指导,以学习共同体为教学组织形式,改革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但是新的教学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某些教字活动设计不太适合合作学习,教学材料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自主学习环境还不能达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的要求。这些都有待于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进行改进和完善。
参考文献:
[1]胡壮麟.大学英语教学的个性化、协作化、模块化和超文本化――谈《教学要求》的基本理念[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45-346.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向信息化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258-260.
[3]赵海霞,陈毓超,乐建兵.基于网络的协作式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4,(2):44.
[4]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北京:教育科技出版社,2005:225-226.
[5]张化东.从系统理论的角度审视学习共同体[J].现代教育技术,2006,(12).
[6]杨卉.网络学习共同体知识建构的传播方式探究[J].电化教育研究,2008,(16).
[7]南旭光,罗慧英,张燕.基于网络学习共同体的任务驱动型教学模式分析――以开放教育工商管理模拟实验为例[J].现代教育技术,2009,(12):68.
[8]周效章.网络学习共同体及其对我国成人教育的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09,(8):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