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08:37: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教学;培养;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32-0175-02
职业素养是劳动者应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和素质,包括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态度等。这些因素中,除必备的“一技之长”外,更重要的还有责任心、法制观念、质量意识、组织纪律性等;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承受挫折的能力,富有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富有自信心,勇于承担风险,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坚韧的意志品质;具有学习能力,保持进取心,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等。实践证明,一个人在职场上要想成功,最关键的并不在于能力和专业知识,而在于其职业素养。为此,政治课教学必须兼顾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它们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离开德育强调职业素养就要迷失方向,而离开职业素养单纯突出德育就会陷入空洞。因此,施教之时两方面的教育应同步进行。
一、利用教学形式强化学生职业意识
职业意识是对职业活动的认识、评价、情感、态度等心理因素的综合。职业学校的学生处于职业准备阶段,具有学生和职业者的双重身份。但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社会经验和从业经历,升入职校前对所选专业了解不够,甚至根本不了解,对专业的选择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致使他们对将来从事职业的认识难免存在偏差。因此,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显得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1. 组织学生到用人单位参观、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对所选专业的性质、该专业所含盖的工作内容及特点等做深入了解,让他们感受企业的规章制度、文化、品牌形象,以及对员工的要求。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使学生有充分的思想和心理准备,尽快进入角色,步入正轨。这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会有很大帮助。
2. 介绍就业形势变化与需求。我国是全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有7.5亿劳动力,相当于所有发达国家劳动力资源的总和。劳动力供大于求,就业难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涌进了就业市场,使得社会上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对中职生就业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所以,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渗透就业形势教育,让中职生正确分析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助于学会处理“职业选人”和“人选职业”的关系,真正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树立正确就业观,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
3. 介绍职业环境变化与需求。目前世界经济正处在全球化的浪潮中,科技迅猛发展,知识日新月异,旧的职业在不断消亡,新的职业在不断产生。在学校中所学到的知识,几年后可能有大部分过时,一辈子从事一种职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在这种形势下,中职生不能仅以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为满足,而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因此,教师要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着眼长远,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人。
二、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开展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应重视职业习惯的养成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主动、开放、探索式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模式,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要注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开展职业习惯养成教育。
1. 角色扮演法。角色扮演法是行为导向教学的形式之一,是由学生扮演某一职务的担任者从而处理这一职务的某些工作,以体验各种类型人物的心理,使自己和其他学习者从表演中受到启示,进而激发学生在仪表、服装、发型、言谈举止方面改进行为的教学方法。如在酒店服务专业,让学生扮演酒店大堂经理如何处理服务员与顾客的纠纷等。具体做法是教师事先设定背景材料,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表演结束让学生发表看法,最后由教师评点、总结,深化扮演效果的正效应。
2. 情境仿真法。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以形象为载体的生动、具体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其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讲述求职礼仪与技巧一节时,笔者通过自导自演、小组竞赛的方式,为学生搭设平台,让学生在舞台上充分展示自己的面试技巧。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从而引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行为。
3. 课前演讲法。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自信心及语言表达力。在课前开展“三分钟演讲”,内容设定为“我的职业生涯规划”,讲完后让学生点评,最后由老师给予点评及个性化指导。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了能力,又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4. 讨论竞赛法。为了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及互助合作的能力,在教学中分小组进行知识竟赛;分小组完成一个调查报告;以组或寝室为单位进行规划落实比赛,等等。这些都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提高互助合作的能力。
5. 案例教学法。《职业生涯规划》中有48个案例,课首案例 14个,从“心海导航”起笔,以“人生 启迪”收尾,文中案例34个。文中主人公大部分是中职生,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应该用好案例。案例教学法是通过对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观察、调查、分析、讨论、实践、思考和归纳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发挥故事情节的的感染作用,抓住感人的情节,由教师绘声绘色地讲述;师生共同发掘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注意引导学生归纳、概括故事的主要观点及思想,创设能够启发学生深入思考的问题情境,这种外在于学生教育主题更易于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像种子一样播种在学生心田。除了用好教材案例之外,笔者还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补充了有关创业案例、优秀毕业生职业成功案例、中职生创业成功案例等,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学好专业技能的积极性。
三、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学生发展需要
篇2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中职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二是中职生组织的职业生涯规 划。其中中职生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主要依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然后结合中职生个人的发展潜力以及外界的环境因素,进行详细地制订,以确定中职生自己的就职方向以及职业目标,最后选择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道路,制订详细的学习方案,以完善自己的不足,充实自己,为今后的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面对我国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的形势,中职生迫切地需要对今后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前做准备。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要求中职生教师在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时候,首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中职生进行教育;其次要帮助中职生制订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让中职生依据自己的个人情况并结合外界环境影响科学合理地发展,为今后的就业做准备;最后中职生教师要制订一定的管理制度,监督中职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严格要求中职生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进行学习。据调查统计得知,我国的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存在严重的问题,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第一,中职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比较盲目,容易跟风;第二,中职生在进行职业规划的时候,对自己认识模糊,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定位有偏差;第三,中职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对今后的发展意识不太强烈,这需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师要对中职生做好正确的指导工作。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
(1)职业生涯规划是社会经济模式变化的基本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中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我国的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具体的生产以及生产数量都是由市场自己来决定的,因此企业在进行生产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市场的实际需要,及时地对生产作出相应的调整,所以企业在招聘人才的时候,从传统的工作单一化以及终身化向工作的多样化以及综合化转变,这也就要求中职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适应今后的社会需求。二是我国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产业的技术含量不仅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产业的更新速度也在逐渐加快,许多高新技术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国中职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质,全面发展。因此在今后的学习中,中职生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制订明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为今后的发展做准备。
(2)实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中职生教育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对学生进行培养的时候,主要重视对学生就业的培养,为其今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但是在对中职生进行就业指导培训的过程中,并不简单地对其进行职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假如简单地以就业为角度对学生进行培养,这将直接违背教育的基本本质,因此中职生教师要从全方位的角度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做指导。除此之外,为了避免中职生教师的固定化教学模式强调性就业对学生全面发展造成影响,中职教育学校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培养:一是职业道德的培养;二是职业发展能力的培养;三是职业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四是职业纪律观念意识的培养;五是职业规范性要求的培养。中等教育学校通过从以上几个方面的全面培养,不仅使学生能够选择好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而且也能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目标,做到终身学习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
(3)职业生涯规划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职业生涯规划在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因为职业生涯规划不仅能够使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人都是有需求的,并且这些需求是从低逐渐到高的,同时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因此人们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并且在固定的职位中实现自己的成功。而在人们的成功道路中,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很大的作用。所以中职生要尽早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明确自己的人生价值。中职生早晚都要进入社会,所以在进入社会之前,要及早地对自己进行定位,不断地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并且做好详细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学习期间严格按照职业生涯规划要求自己,使自己能够在社会中找到一个合适的,并且适合自己的岗位,然后发挥自己的所有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众所周知,一个中等教育学校就业率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学校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的中等职业学校仍然以培训学生的专业学科为宗旨,不结合市场的实际情况,因此,在今后的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
篇3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性
严峻的就业形势,日新月异的职业环境变化,中职生综合素质相对偏低等制约了中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在这种形势下,中职生不能仅以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为满足,而更应立足于整个人生来思考、规划自己在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把自己的人生发展与社会变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有发展潜力和核心竞争能力的人。要做到这些,迎接新世纪带来的新挑战,需要运用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业生涯规划”策略帮其实现。
因此,如何使学生从入学之初就逐步形成良好的职业价值取向,使他们对职业角色要求更具有自我价值现实性,即如何开展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当前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大潮下,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如何对中职生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1.改变“面临毕业才开始就业指导”的思想,让学生一进学校就很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对自己未来的职业道路有充分的认识。在中职生一进入学校开始就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学生只有明确了方向才有前进的动力和奋斗的目标,要让学生了解专业,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定位。指导学生正确分析自我,不能在选学专业上随大流“别人学什么我也学什么”,或者有朝三暮四的思想。要让学生明确“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另外,还要让学生了解未来的工作要求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有目的的学习,从一开始就形成“为了工作,掌握技能”的思想。在校学习期间鼓励学生考取各类技能证书,他们多掌握一门技能在社会上就多一分就业的机会,多一分竞争力,技能证书是他们就业征途上有力的敲门砖。
2.加强职业指导和生涯规划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实现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综合职业能力是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在能力上的集中和综合表现,是多种能力的组合而形成的职业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能力,是多种能力融会贯通而形成的能力。人才市场信息显示:用人单位越来越趋于选择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实践也证明,综合职业能力和劳动者的竞争能力是一种正相关关系。综合职业能力强的中职学生,无论是求职,还是立业,其成功率都非常高。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除了要构建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某些专业能力。
3.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学校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实习、公益劳动、社区服务、参观人才市场等活动。在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的同时,了解社会、了解职业。教师要帮助学生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在职业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采取有效措施,在职业活动中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实践和职业活动是提高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源泉和动力。
4.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职业生涯规划应当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评估,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教师指导学生的自我分析要客观、冷静,不能以点代面,只有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使自己理性的面对纷繁复杂的职场,在规划职业生涯时走出盲目从众、眼高手低、无所适从的误区。
另外,制定职业生涯发展目标时还要综合考虑社会因素,如了解市场需要什么人才、当地有什么资源可以利用等,形象的说就是要做到天时、地利、人和。
5.要注重阶段性与长期性的协调。中职学生职业规划的起点较早,修正幅度较大。由于中职生年龄普遍偏小,人生还没有定性,因此,在进行规划的时候,方向性不是很明确,有时候需要做很大的调整,甚至是根本的调整。因此,中职学生应该详细分解目标,制定可操作的短期目标与相应的教育或培训计划,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终极职业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一方面为社会培养经济发展所需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另一方面对受教育者而言是为其从事某一职业而实施的教育。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中职院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做好中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是更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唤起学生去思考“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今后应该走怎样的人生道路、成为怎样的人”这些切实而又现实的自身问题,有利于解决学生对自我缺乏科学认识,方向迷惘,放任自流的问题。二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设计未来,让学生自己设计怎样逐步去实现自己的目标,把现阶段的学习和未来的发展结合起来,使其在学习期间自觉合理的进行自我塑造,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加强自我管理能力。三是激发学生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通过实践让学生认清当前的行业发展动态、就业前景,引导他们在当前社会的发展背景之下规划自己的人生道路,这样,理想摆脱了幻想色彩,变得具体而现实了,时不我待,就业并不遥远,促使他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主动适应社会要求。最终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技能,又具备一定职业意识和职业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姚贵平.职业生涯设计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职业技术教育,2006(1).
[2]廖利华.对中职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必要性[J].校长阅刊,2006(8).
篇4
[关键词] 优化 中职生 职业生涯规划 教育
一、培养中职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面对如今的就业现状,中职学生的综合实践运用能力和他们所掌握的知识面是企业和用人单位选择他们的依据。这些用人单位不仅要考核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还要考核他们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对工作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学生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除了建立自己合理的知识结构以外,还要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其他一些专业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能力比知识更重要,他们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应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应该重视通过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相结合,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成立多种类型的学生社团等形式,把学生培养成具有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交能力、创造能力、专业实践操作能力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论教学内容的设置要结合学生的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给予不同的安排。实践内容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校内实践可以采用游戏、劳动、角色扮演、讲演训练等方式进行。校外实践可以采取参观访问实习等方式进行。参观工厂、公司等工作场所,可以增加学生的职业体验与社会经验。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社会需求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中职生应当密切关注社会职业的发展变化,学会收集、分析社会需求信息,使自己对职业的选择与社会需求相适应,并根据社会的变化不断调整职业生涯规划。我们应教学生做好基本的应用文写作、外语口语强化、面试技巧、公关礼仪等基本能力的系统培训,讲解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传授择业技巧等,积极探索心理咨询、社会实践、形象设计、面试模拟等有效手段,使中职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具有推动中职生“充分就业”的功能,而且起到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提升学生求职能力和水平。同时,通过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及信息指导和培训,可以帮助学生明晰个人职业性格、职业能力,进一步明确求职方向,提高就业成功率。
企业的性质决定了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实现赢利”,作为用人单位,从“投入与产出”效益最大化的原则看,它期望的是“零距离上岗”的毕业生。为顺利实现就业,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模式中,要求人才所具备的知识技能(培养目标)更贴近实际岗位。这就需要各中职校在制定相应培养目标及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从人才市场的实际需要出发,以职业素质为根本,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实现就业为目标,注重职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突出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岗位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反映在教学中即体现为专业的教学过程与职业的工作过程的一致性,这也是职业教育重要特色之一。
三、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科学性和人本化水平
我们的中职学校不仅要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还应建立专门的能部门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进行理论和实践指导,以图求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人本化水平和科学性。首先,要建立职业咨询部门。职业生涯规划会因为每一个个体的具体情况和所能依赖的条件不同而有所不同,具有个性化的特点。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指导主要起到普及理论知识的作用,具体到个人的人生定位和职业道路的选择的时候,由于中职生缺乏社会经验,对职业世界只有模糊的感性认识,所以只有加强面向个体、个性化的职业咨询辅导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其次,要加强人才测评建设。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个性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在国外,人才测评是作为就业指导中心必备的指导手段来使用的,而在我国目前只有较少的学校使用了这一手段尸只有通过科学的手段进行测评,才能进行一个更为科学、客观的自我评估。学生掌握了测量结果,就能很好地认识自己,消除职业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迷茫。中职生的职业心理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要探究其真实状态需要借助于科学的心理测试工具。学校可采用心理测量及自我评定等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能力倾向、兴趣、个性等方面心理特质,指导学生进行合理的生涯规划,激发他们的潜力。
四、注重学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
应该承认,“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新机制,的确为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发展机遇,但也给学生带来了更大的心理压力和更多的心理困惑,甚至是心理问题。笔者以为,加强中职生的就业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的有效结合。就教育的内容而言,首先,各中职院校要全面、准确掌握中职毕业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理偏差,以便使心理教育及梳导工作能对症下药。中职毕业生在择业中常见的心理偏差有以下几种类型:焦虑心理、急躁心理、依赖心理、自卑心理、自傲心理、挫折心理、攀比心理、从众心理、嫉妒心理、怯懦心理等。其次,中职院校要根据毕业生存在的心理状况,积极进行心理梳导,帮助毕业生调整好就业心态。所谓心态即心理活动状态,是指人的思维在遇到外界事物刺激时引发出来的反应过程。心态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和稳定性。但也可随着周围环境的变化,或主观的调节及教育梳导而发生改变。就是说,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出现一些心理偏差属于正常的心理反应,关键是学校要及时加以教育和梳导,以免使学生“固化”为心理的常态而呈现出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于造成严重的后果、此外,学校心理教育梳导工作必须要有针对性,否则,心理健康教育只能是徒有虚名而不能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学校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要突出“个性化”的特征,即在课堂上完成对全体学生一般共性问题的心理梳导基础上,重点放在“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热线服务上。目前,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每所学校都应配备一定比例和资质的择业心理咨询师,这对顺利完成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完全必要的。
五、结语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诸多教育教学内容,没有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形成合力,就不可能使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按照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希望在一线教师、学校和各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贤忠,虞志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M].合肥:黄山书社,2006.
[2]舒闻铭.青年成功训练[M].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4.
篇5
1.中职学生的专业选择与择业现状
2008年9月,笔者从普通高中调入椒江职业中专,担任计算机专业的班主任。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笔者发现班里的学生虽然当初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上计算机课时并不认真。询问之下,笔者惊讶地发现,原来有很大一部分同学之所以选择计算机专业,是因为他们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玩电脑游戏,而并不是真的喜欢计算机。后来,这批学生毕业工作了,笔者对他们的毕业去向进行跟踪统计,发现只有不足10%的学生在从事与计算机相关的工作,还有将近50%的同学在毕业一年后接连跳了3次槽。据调查,在求职市场上,中职学生屡遭“淘汰”或自行“离职”的情况并非少数。针对这种现象,笔者对学校7个专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具、电子电工、计算机技术应用、空中乘务、文秘、国际贸易)的26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专业选择与专业了解程度状况的调查(表1)。
根据调查结果,笔者认为:中职学生毕业后择业的不稳定性与当初选择专业时的盲目性,以及对职业的了解不足,存在一定的因果联系。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当前中职学校在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因为倘若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够得到老师职业生涯规划的培育和指导,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避免这类事件发生的。
2.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实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笔者对我校8个专业260名学生进行了关于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情况的调查。
调查的目的是进一步了解当前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探索性的分析,以引起中职教育工作者及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关注和重视;同时改进我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以指导和帮助学生合理定位并设计自我职业生涯,明确自己的职业奋斗目标,增强其学习的有效性。以下是调查数据及结果分析。
(1)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了解。
根据调查统计: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尚处于任其自然发展的状态,缺乏有意识的规划。在被调查的学生中,仅有21%的学生非常清楚或比较清楚地知道需要规划职业生涯,有79%的学生不清楚职业生涯规划。可见,大多数中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缺乏足够的认识,且自身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较弱,急需学校加强教育与引导。
(2)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比较模糊。
由表3中的数据可知,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仅有5%的学生对自己未来有非常详细的规划,22%的学生有简单的规划,对未来没有规划的学生占了73%。同时调查还发现,学生不重视职业生涯规划,是因为他们普遍认为在学习阶段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还为时过早,误以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走进社会后自然会做的一件事。
(3)学生自我认识严重不足。
表4的数据表明,相当多的中职学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不明确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社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及自己与职业需要之间存在的差距认识不清。如73%的学生,其爱好主要集中在上网、游戏、聊天上,这也反映出当代中职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较大,而对自身知识、能力存在的不足认识不够,以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容易在思想上和行为上放松自己。值得重视的是,大多数学生并不清楚自己职业发展所面临的优势和劣势,对学习缺乏兴趣和热情。
二、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理论基础
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定出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作出行之有效的安排。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基础有很多,其中比较著名的是人职匹配理论。
人职匹配理论的核心思想就是在清楚认识、了解个人的主观条件和社会职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上,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种职业需求与个人特长匹配相当的职业。“了解个性―分析职业―实现平衡”被视为职业选择三因素。“三因素”模式被认为是职业规划的经典原则。人职匹配理论认为最理想的职业选择就是个人能找到与其人格类型重合的职业环境,其次则是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近的职业环境,应尽可能避免选择与其人格类型相斥的职业。
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首先要遵循这一选择理论,指导学生了解并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征,分析社会需求和职业环境,然后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岗位抉择。
三、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进行指导的对策分析
1.对在校学生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职业生涯普及教育
以省编教材《职业道德•职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为抓手,对在校学生进行分层次、有重点的职业生涯普及教育,指导学生分析自身的兴趣、特长、能力、需要等各种情况,在此基础上结合客观的环境因素,确立自身的职业目标,制定相应的发展措施。同时,在授课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以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掌握基本的职业生涯规划设计步骤及方法。
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步骤和方法包括:认识自我资源、分析职业机会、明确生涯选择、制订行动计划、评估与反馈等五大环节。认识自我的目的是了解自我、发现自我,寻找最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之路;指导学生运用自我反思法和SWOT分析法对职业兴趣、职业性格、职业价值观和职业能力等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分析职业机会就是要充分认识与了解外界的工作环境,了解各种职业的发展状况,指导学生综合运用职业机会分析的多种途径,如互联网、报纸杂志、人才市场、顶岗实习和职场人士访谈等渠道;明确职业生涯是在知已知彼的基础上,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和目标,并确定相应的职业发展路线,指导学生运用平衡单方法作出职业生涯决策,设定职业生涯发展路线。在明确了生涯选择后,再制订相应的行动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始行动,在执行规划过程中保持动态适应即做好评估与反馈工作。
2.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与专业学习及社会实践相结合
专业课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主方向。因此,职业生涯规划要以专业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在本专业中感受职业。我们多次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厂、人才市场等地参观、考察,使学生多了解社会、近距离接触职场。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安排学生到适宜的相关岗位进行培训锻炼,增强其专业能力和职业针对性。邀请社会上不同行业的人士以及已经走上工作岗位的优秀毕业生与在校学生面对面交流,介绍本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对人才的要求,接受学生的咨询,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能力。
3.团体辅导与个别咨询相结合
学校目前在各年级已大范围地开展职业辅导课,大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性,并且要求全校学生都制订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笔者所在班级首先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在学生完成初稿的基础上开始进入师生“一对一”辅导阶段。职业生涯规划具有个性化特征,“一对一”师生交流探讨形式有助于增强指导的针对性,使每个学生过关,然后修改定稿。而对少数在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困难的学生,鼓励学生进行职业咨询。
4.多平台宣传与多渠道激励相结合
首先,利用校园网、黑板报、广播台及校园刊物等多种平台对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意义和作用进行广泛宣传。
其次,以国家教育部开展的全国“中职生文明风采”竞赛为载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竞赛,调动学生参与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最后,开展“我的职业生涯设计”征文比赛和以“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技能”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强化职业意识、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教育,激发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动力,把中职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之中,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冬梅.中职学生生涯规划问题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2]黄彩萍.职校生职业生涯设计指导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3]蒋乃平,杜爱玲.职业生涯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篇6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指导;中职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09)18-0236-02
职业生涯规划,也称为职业生涯设计,它是指个人结合自身情况、眼前的机遇和制约因素,为自己确立不同的职业方向、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道路,确定教育计划、发展计划,为实现职业生涯目标,而确定行动时间和行动方案[1]。本文所讲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主要是指学校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是以引导学生进行并落实职业生涯规划为主线的综合性教育活动[2]。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中,多以职业指导的术语进行,其实,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只是职业指导过程中的逻辑起点。
一、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现状
1.学生思想观念与认识不到位。当前,中职学生大多属于普通教育选剩的“差生”,他们对中职学校及自己缺乏合理的认识,对自我的未来缺乏必要的信心,对获取职业生涯成功的看法偏颇,对自我的行为缺乏有效的控制,不少学生极易形成发展方向不明确、上进心不足及成功的动机不强的状态。据调查访谈,中职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以下观念和态度:(1)鄙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很多学生认为就读于中职学校没有面子,认为职业教育是“二、三流教育”,中职学校是“二、三流学校”;(2)对前途缺乏信心。很多学生经常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对自己的前途没有信心;(3)学习兴趣不高,动力不足。有些学生经常逃课,大部分学生很少考虑自己将来职业生涯的发展;(4)问题行为较多。一些学生在学习上不成功,转向在同学中显威风,主要表现为打架斗殴、顶撞老师、吸烟、喝酒等。目前大多数学生中存在的“升学无意识、就业无意识、发展无意识、生涯无规划、学习无动力”等现象,说明中职学校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相当薄弱,导致学生对社会职业不了解,不能根据社会职业上的需求正确认识自我、调整自我,对自己的兴趣、特长及能力不清楚,对个人职业发展前景规划方面理解、认识模糊。
2.学校组织机构与制度不健全。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招生就业办、或者是班主任、或者是德育教研组具体负责,招生就业办除招生外,还负责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组织学生参加面试等。德育教研组负责《职业指导》课程的教学,理论讲授多,实践教学少。调查发现在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着“并行双轨”的现象,即招生就业办与职业指导课教师均有职业指导的功能,开展相应的活动,但两者之间没有统一的计划与安排,没有统一的领导与管理,各行其是,导致学校职业指导工作难以科学、高效地开展。
3.教育内容单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应包括专业选择、职业道德培养、职业理想教育、职业能力培养引导、职业决策能力培养等丰富多彩的内容,理应实实在在地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调查发现:目前大部分中职学校对于职业指导内容只注重最直接的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等的指导与教育,关注的范围窄;时间主要集中于二年级下半学期和三年级上半学期,即学生离校实习之前。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安置率为直接目的,短视现象非常严重。
4.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偏低。通过调查发现,中职学校职业指导教师一部分是从政治理论课教师转变而来,一部分是从因专业或课程调整而闲置的教师中分离出来,受过专业训练的几乎没有,相对薄弱的师资力量,难以适应职业指导的要求,更不用说满足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需要了。同时,教师的积极性普遍不高,许多教师除了学过学生用的教材和配套教学参考书外,很少对企业行业进行调查实践,对企业行业的新知识、新信息、新工艺、新规范,知之甚少。
针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存在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现实的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还远未达到人们期望的程度,中职学校还未把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看做是关系学生和学校未来发展的大事来抓。
二、加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对策
1.强化职业生涯规划的理念。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由学校某一个部门能单独完成的,由于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教育过程,必须涉及到学生及面向学生的校内外服务和管理机构。因此,我们必须做到学生、学校和社会观念的更新。中职学校转变思想是关键,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上学校首先要从观念上走出把它等同于“就业安置”的误区,转变思路,充实内涵,把就业指导的重心转向学生的职业指导,从而实现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同时注意提升教师的思想认识,促使教师积极参与是搞好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工作的重要条件。学校应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以指导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带动学校教学、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学生转变思想观念是核心,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淡漠,尤其是新生有87%的学生认为职业生涯规划可有可无,所以我们必须加速学生观念的转变,以学生自觉、自愿、自主参与为前提,只有当学生认识到职业生涯规划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并自觉参与时,才能找到学习的动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真正发挥应有的功能。
2.建立健全指导组织机构。目前,中职学校的职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招生就业办、或者是班主任、或者是德育教研组具体负责。即使有其他部门的参与,各部门也多处于“孤军奋战”、“孤掌难鸣”的状态。为了确保各部门分工明确,由校长指派专门的副校长主管,同时设立一个职业指导管理委员会,起管理和协调作用。职业指导部门主要由职业指导教师作为专职指导人员组成,主要负责:第一,理论和实践研究。广泛研究国外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理论、实践及其发展;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合我国教育制度与劳动人事制度的中职学校职业指导原则、内容与方法;调查研究中国中职学校职业指导的基本情况及中职学生的特点;通过调研,了解社会就业信息并进行人才需求预测等。第二,宣传推广。与社会、企业、劳动局、职业介绍所沟通,推广和普及职业指导的知识,并与社会各界联合开展职业指导活动。第三,具体实施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和咨询指导。同时教务部门、学生部门应配合职业指导部门的工作,起辅助作用。各部门要服从职业指导管理委员会的管理,形成上下级协调、部门间合作,管理有序、分工明确的组织体系。
3.加强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在中职学校,有必要制定职业指导人员的任职资格标准,并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养和培训,从而建立一支政治素质优良、作风过硬、业务精湛的职业指导队伍。具体的对策:(1)加强职业指导人员的培训。采取集中培训、教研培训、校本培训等模式,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鼓励在职的职业指导人员参加《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还要严格执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并将其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考核和晋级的重要指标。(2)聘用在企业中具有人力资源或职业指导经验的专业人士、具有《职业指导师》职业资格证的人员到中职学校任教。(3)要充分利用学校的教师资源,对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的专业课教师进行培训,充实兼职职业指导人员的队伍[3]。
4.选择内涵丰富的指导内容。根据目前中职学生出现的职业心理偏差,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能力等问题,对中职学生自我职业潜能的认知和开发、职业生涯定向、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技能进行指导。(1)对学生自我职业潜能的认知和开发的指导。自我职业潜能的认知和开发主要包括:学生自身的职业发展潜力分析;社会环境提供的职业机会分析。职业潜能的准确分析是保证职业生涯规划切实可行的前提条件。通过分析,引导学生确立自我职业生涯的“最近发展区”,寻找努力方向、途径与具体办法,规划职业生涯,以尽快、最佳地将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转化为自我职业生涯发展实力。(2)对学生职业生涯定向的指导。调查表明:当前中职学生就读职业学校的动因中,近70%的学生是因为没有考上普高而无奈选择;近50%的在校生表示如果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则不会选择就读的专业。这说明他们的对自己初次职业生涯定向是不满意的,需要加强引导与指导。指导内容包括职业理想教育和专业选择指导。职业理想教育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明确:什么是职业理想;职业理想对人生具有怎样的作用和价值;如何根据自我需求与社会需求树立自我职业理想。(3)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技能的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意识的指导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客观、全面地认识职业生涯规划;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促使学生愿意进行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当前,中职学生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能力基础等难以满足其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需要学校加强培养与引导的力度。而职业生涯规划技能的指导重点包括:让学生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知识;引导学生逐渐掌握自我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策略;帮助学生形成收集信息、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制定方案、作出决策、监控自我行为等能力以及与此相关的交往能力、表达能力、判断能力等。
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个系统工程,以上只是从学校教育的视角对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的对策进行初探。要构建全方位、全程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体系与长效机制,还必须有效整合社会、学校、家庭的力量,通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方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程社明.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J].中外企业文化,2003,(2):37.
篇7
方法:用调查问卷对60名护理中职实习生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等进行调查结果分析。
结果:方差分析显示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地区对护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无显著的影响;择业标准对护理中职实习生的择业就业有影响。总体调查显示绝大部分护理中职实习生对职业生涯的相关知识不是太了解,但对专业忠诚度较高,但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所规划。
结论:通过在校期间开设有关课程、讲座等引导护理中职生尽早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区内实习的60名护理中职生。
2.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问卷运用了康建芳护理实习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研究中的调查问卷。
(2)统计分析法。采用SPSS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使用统计描述、独立样本的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①用描述性统计学方法分析护理中职生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及职业生涯规划相关知识。②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的统计方法分析一般人口学特征对职业生涯规划状况的影响。
3.资料收集
从2014年3月到2014年4月由本课题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并当场回收。所有调查均采用无记名问卷方式,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60份,有效问卷率在60份中达100%。
二、结果
根据人口学变量的特征,对于二分类的变量使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三分类及三分类以上的变量使用单因素的方差分析来探讨人口学变量因素对护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见下表)
对专业的忠诚方面
三、讨论
1.人口学变量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结果:是否是班干部、民族、生活的地区在职业生涯规划的六个维度上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护理中职生大多数为女生且学历较低,就业竞争力普遍较弱,选择行业的主动权较小有关。择业标准:择业标准在自我提升的差别上有统计学意义,发展地位因素在自我提升中得分最高,保健因素次之,声望因素最低,可能是中职护理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忠诚度相对较高,希望通过在护理岗位上不断努力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
2.总体状况的现状分析:护理中职生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比较了解的只占18.3%,而对护理职业比较了解的占到70%。但73.4%的护理中职生都意识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必要性,赞同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来对他们进行系统的指导。上表显示护理中职生对护理专业比较满意的占到61.7%,70%左右的学生认为护理专业比较有发展前途且期望毕业后能够从事护理工作。出现以上这些状况与护理中职生对护士现状的认识及自身素质有关,(1)护理中职生普遍动手能力较强而思维能力较差,较适合临床的护理工作;(2)我国目前的护理人才需求量较大,护理的就业压力相对较小,门槛相对较低,从事护理工作毕业生起码不会面临失业,这也是不少护理中职生选择护理的原因;(3)护士待遇虽然不是很高,但是有法定的节假日,可以享受到一些国家的福利与政策。
篇8
摘要:由于中专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多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对刚入学自己的选择的专业都很迷茫,对将来也没有过多的考虑。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贯穿一个人的一生。如何提高中专生对职业生涯的认识是我们老师的一个重要的任务和责任。本文从认识自身、分析环境、选择方向、确立目标、调整规划等角度探讨了中专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生涯规划行业的分析;环境;目标
不同的年龄、不同起点的人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路会有所不同。初中生、高中生没有专业的定向,他们的规划重点在于是否升学,侧重于选什么专业。而中专生的专业已经定向,即将走向社会。
在现如今的大学生就业压力如此之大的情况下,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其的重要。许多学校开设了相关的课程或者进行了专门的讲座,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现在学生的热门话题。特别是近几年来中专生的就业形式越来越严峻,对中专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了。但是有很多的中专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陌生,以至于产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或冷眼相对,或茫然无以适从,或使规划流于形式,或不顾主客观条件任意随自己的兴致来“规划”,这都会导致职业生涯规划的应有作用不能充分发挥。
其实在许多国家,职业设计往往从娃娃抓起,美国的孩子从6岁开始就有了职业意识的开发,职业生涯发展指导更是贯穿小学、中学和大学。然而,我国的职业设计还只是在找工作的前夕才被提上认识和了解的日程。
由于中专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很多学生在中学毕业后没有真正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对刚入学自己的选择的专业都很迷茫,对将来也没有过多的考虑。学校生活与社会实践的脱节,学生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得太少。面对着求职的巨大压力时,学生最大的困惑往往不是找不到就业的机会,而是不知道自己该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对未来充满迷茫。很多刚就业的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并非自己所想所愿,甚至从事的行业和自己专业毫无关联,跳槽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的发生,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许多毕业生在告别校园时并不了解自己真正适合怎样的职业。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是要普及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转变就业态度,引导学生去不停地照镜子,不停地校正和深化对自己的认知,进而能正确评价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念、个性特点、天赋能力、缺陷、性格、气质、兴趣等,最终找到理想的职业。
培养好的性格
性格,是一个人的心理特征,是一个人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各种心理特征的总和。不同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不同。例如:会计要求从业者性格内向,而推销员要求从业者性格外向。不过现在大多数的公司和企业都要求员工的性格“沉稳冷静”、“细致耐心 ”、“积极进取、乐观向上”、“拥有阳光的心态”……专业已经定性的中职生应该按照即将从事的职业对从业者的性格要求来调试自己的性格。
二、本专业了解行业的发展
职业生涯规划不但要求我们做到“知己”,更要做到“知彼”。能够正确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的观察,对行业的特点和变化趋势的理解,对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以及相关职业对从业者素质要求的了解,对自身所处就业环境、区域经济特点及其变化趋势的把握。中职生应该对自己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以及相关职业群的了解。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群以及相关职业群所包含的职业种类,拓展中职生择业以及以后发展方向的视野。
三、选择方向
我们在确定职业生涯发展具体目标之前,先选择职业生涯发展方向。通过发展条件的分析,注意考虑一下几个问题:首先往那条路上发展?其次,我能往那条路上发展?最后,我在哪条路上发张的机会比较多?说简单点就是自己想要什么,发展方向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本人是否符合往这个方向发展(包括自己的个性特点、本人的生理和家庭条件及其变化趋势的分析);好要考虑个人发展方向是否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周边环境为自己职业生涯发展提供了什么机遇。总的来说在中职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上有四种选择:是毕业后先升学,还是先就业;是先创业还是先就业;还是先就业后创业,还是只就业不创业;是在企业李向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技术路线发展,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管理路线;是向技术工人、专业技术人员方向发展还是公务员方向发展。
职业生涯发展目标也就是职业理想的具体定位,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的具体定位。目标的作用在于它能帮助我们从现在走向未来。目标是成功的前提。
四、做好就业准备
1.做好由学校人到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在告别学校,走向社会之后,中职生将面临人生一次质的飞跃。开始职业生涯,从学校人转化为职业人。两者无论在权利、义务还是规范上都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我们应该利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毕业实习活动,有意识的进行这种角色的转变。
2.做好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准备
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融入社会,不但直接关系着求职就业的成功率,而且决定着职业生涯能否顺利发展。我们首先在学习中训练提高,知识本身并不等同于能力,它是能力的基础,中职生在校期间应该积极主动的将知识转换为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在将来的工作中表现自己的能力。社会能力的人提过也需要靠日常生活中的训练,平常注意训练自己的言行举止,试着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在小期间要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
五、调整规划,适应社会发展条件的变化
篇9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
职业生涯教育是中职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的重要趋势,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
一、职业生涯规划及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1.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
职业生涯规划,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兴趣爱好,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及路径进行规划。所以,在做职业生涯规划之前,要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和总结,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另外,值得强调的是在做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除了要考虑到规划人的实际情况,也要对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及时代特征进行分析。总之,只有结合个人与社会两个层面的实际情况,才能做出比较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2.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以人的成长及发展为中心的辅导模式。团体心理辅导的对象是具有相同问题或在某些方面有共同成长意愿的组织。团体心理辅导强调的是主体的发展功能,所以,辅导者首先要相信被辅导者是有无限潜能的,而被辅导者要相信辅导者是可以帮助自己的。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团体心理辅导才可能实现良好的辅导效果。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很多,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把重点放在个体的心理辅导方面,注重通过团体辅导的方式,达到辅导团体中个体的目的;另一类团体心理辅导则把重点放在团体心理成员的交互作用上。
二、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
中职生生源复杂,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差,自我约束力弱,缺乏进取心。所以,很多学生不会积极主动地对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进行有效的规划,即便教师做良好的引导,学生也不会按规划确定自己的学习目的及目标,达不到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为此,通过团体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明确目标、制订规划非常必要。具体来说,对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团体心理辅导可以提高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效率。目前国内的学生课堂规模较大,一对一的辅导难以推行,很难保证顾及到每一个个体。团体辅导可以取长补短,提高效率。(2)团体心理辅导可以使中职生获得接纳的感受和体验。团体中同龄人的倾诉,可以使学生更开放,在没有顾忌的情况下,说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解决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3)团体心理辅导可以帮助中职生获得多途径的探索。团体成员来自于不同的专业、班级,不同的地方、家庭,学生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可以更多地了解不同专业,或者不同人之间职业生涯规划的差异,在生涯辅导中起到促进与补充的作用。
三、中职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以看出,根据团体辅导的要求与特点,结合中职生生涯规划现状与其群体特征,综合运用心理活动、专业问题交流与探讨、相关测试与指导、音乐放松冥想、绘画投射治疗与作业交流反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团体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在做团体心理辅导方案时,要兼顾自我探索与职业规划两个主题,并根据实际问题和情况分为自我认知、环境分析、职业认识与生涯规划四个分主题。(2)要对方案内容流程做合理安排。依据团体活动的特点与生涯规划的具体内容,按照团体进展顺序与学生实际情况,对团体活动的每个环节进行设置。(3)整个方案的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成长与生活、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团体心理辅导过程中得到自身的整合,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接纳自己,并且学会正确评估与利用环境资源,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目标。
总之,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涯规划,可以使生涯规划教育做到全方位、深层次,对于学生来说,也可以得到切实的帮助。所以,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将生涯规划团体辅导作为学生课外活动课题之一是非常必要的。最后,希望论文的研究为相关工作者及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大雁.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中等职业教育,2008(18):20-21.
[2]王凤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团体心理辅导方案设计[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6):26-28.
篇10
关键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必要性;成果
引言: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及企业对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趋势,对于中职生来说,既无学历优势、又无经验优势,如何在毕业之后顺利地走上社会、踏入职场,在复杂多变、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能够实现成功的就业创业,从而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提出的挑战与要求。所以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对中职生整个的职业生涯甚至人生都有重要的意义,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更有其必要性。
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必要性
1、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是严峻就业形势下的要求
由于国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加上高校的普遍扩招,现在社会的本科生、研究生及博士生的数量越来越多、高学位也越来越普遍,还有企业对职工的要求越来越高、不论是对学历还是专业技能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再加上科技越来越发达、机械解放了越来越多的劳动力,各种综合作用导致了社会劳动力供过于求的现状,近年来中职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而对于既无学历又无经验优势的中职生来说,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对中职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显得尤其必要了。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利于中职生正确评价自己的特点和强项、认识自己的价值,充分了解肯定并完善自己,有利于中职生对社会环境和就业形势有一个透彻的了解,并结合自己的优缺点兴趣爱好、专业优势及专业技能和社会需要、岗位需要、职业发展需要,确定一个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对自己的职业生涯做一个完整得当的规划。在确定目标之后,再对自己的生活、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做一个合理的安排与规划,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是严峻就业形势下的必然要求。
2.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育是完善中职学校教育体制的需要
虽然我国中职学校的教育体制一直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也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缺陷与漏洞,开展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育有利于完善中职学校教育体制。首先现代中职学校的教育主要重视的是课本的理论知识的填鸭式教育,而忽视了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操作能力与职业技能,使得中职教育知识与未来学生就业实践相脱节。其次,中职学校专业口径较窄、学科太细,教育专业针对性强,学的知识比较专一话、知识面窄、适应性差,导致学生走入社会就业时就业方向比较窄、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差。再次是中职生教育注重的是智力教育,而容易忽视学生的德体美劳的教育,忽视学生的情感培养、性格塑造、抗压能力创新能力等的培养,使得中职学生得不到全面的发展,很难达到企业招聘员工的高要求。现在中职学校教育体制仍然存在很多缺陷与不足,而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育是完善中职学校教育体制的需要。
3.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教育是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的必然要求
现代社会需要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是中职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中职生综合素质、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开展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有利于中职生剖析自己的现状、明白个人的优势劣势优点缺点,清楚自己的兴趣与爱好及能力,对社会及就业环境、行业发展有一个更深的了解,从而结合自身优劣势及兴趣爱好点和社会需要,确定一个清晰可靠的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和择业观,并为实现这一职业目标制定生活、学习、技能培训等方面的计划。并不断完善改正自己的缺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加强自己的理论学习、不断专业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从而将来能够在社会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二、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成果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在我国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但是通过国家对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不断重视,与学校教育改革地不断推进与完善,我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学仍然取得了很多成果,不管是学术理论上的突破还是教育体制的完善还是对学生整个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都有了很大进步,但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为社会服务的,这里主要对学生的职业发展与人生发展上取得的现实成果进行简要分析。
1.中职生更加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
中职学校通过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客观的认识与评价自我,了解自己的价值。知道自己的优缺点、优劣势,知道自己的兴趣爱好,而不仅仅是每天就是上网看视频、玩游戏、睡觉娱乐。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有利于学生更清楚自身能力和专业技能的不足,并且能够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明白自己的学习目标,改掉思想懒散、心浮气躁的缺点,激发自己对学习的兴趣与热情。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定位和自己的职业方向,能够了解自己的社会价值,使得学生们在毕业走向社会有一个清晰明了的职业方向和坚定的职业生涯目标。
2.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职业规划意识加强
在没有开展和不够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阶段,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概念是比较淡泊模糊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和了解还比较匮乏,缺乏职业规划的意识。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一个合理的规划,往往是放任不管、走一步是一步。
随着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的不断重视与逐渐开展,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职业规划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中职生对职业生涯规划也越来越重视,越来越多的学生会提前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并随着自身主观因素的改变和社会环境的客观变化进行必要的调整,使得职业生涯规划不会僵化、随着客观实际动态调整,使职业生涯规划更容易实施成功。
3.中职生对职业有了进一步认识了解
新形势下加强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职业规划课程教育,使中职生对自己的职业有了进一步更充分的了解和认识。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使中职生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了解自己专业优势和未来的就业方向,对将来就业领域的发展前景和社会需要能够有一个提前的了解与把握,能够为了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积累更多的理论知识。
4.中职生树立了更正确健康的就业观、择业观
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就业压力越来越大的情况下,现在应届毕业生往往没有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现在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经常是希望工资待遇好、福利好、工作轻松、又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各方面兼得,而不愿从最基层做起,工资少不想干、工作太累不想干、公司太小不想干、工作内容太枯燥乏味不符合自己兴趣爱好不想干等等,这是存在很多毕业生身上的问题。中职生毕业找工作容易好高骛远眼高手低、又想工作轻松又想薪资待遇好、又不想从基层干起,所以容易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情况,这也是中职生毕业找工作难的一大自身原因。而且现在中职生找工作的功利心太重,太注重眼前的工资利益,而忽视了自身的长远的自身发展。
通过加强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使中职生树立了更加正确健康的就业观、择业观,树立了自主择业观 平等就业观、竞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能够使中职生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好高骛远眼高手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培养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工作习惯;适应严峻的就业环境。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健康的就业观择业观,才能在以后毕业时找到符合自己期望、自己能够胜任的职业,适应严峻的就业环境。
结语: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加强对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和必要性。近年来,中职学校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越来越重视,也取得了很大的教学成果。但我国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教育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教学理论与教学系统都不够发达完善,所以还需要不断的努力探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王燕梅.中职生就业指导状况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02)
- 上一篇:初中生日记
- 下一篇: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