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花雪范文
时间:2023-03-17 20:28: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樱花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女孩:
尹梦洁:成绩全年级第一,家境全校第一,全校第一校花:略带红润的标准瓜子脸,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睫毛,小巧的鼻子,樱桃小嘴,一头瀑布般的长发,白皙的肌肤,永远是干干净净的蕾丝公主裙。温柔,善良,纯洁。 (双鱼座)
尹梦如:成绩全年级第二,梦洁的双胞胎姐姐,全校第一校花,长得和梦洁一样。性格孤僻,阴险,善用诡计,妒忌梦洁的人气,不过还是很爱梦洁的,与梦洁形影不离。(双鱼座)
苏瑜婷:成绩中等偏上,不算漂亮:瓜子脸,小小的眼睛,长睫毛,小巧的鼻子,不大不小的嘴巴,剪着男孩一般的短发。活泼开朗,家境一般。热情,暴躁,梦洁的好友。(狮子座)
于雪雁:瑜婷的死对头,成绩全年级第四,总想超过梦洁,全校第三校花:圆脸,不大不小的眼睛,小巧的鼻子,短短的睫毛,不大不小的嘴巴,头发比瑜婷长,比梦洁短。孤傲,冷僻,没有朋友。(天蝎座)
楚灵芸:梦洁的好友,成绩全年级第三,与梦洁算是学习伙伴,长得一般,家境中等。(双子座)
男孩:
顾辰逸:成绩与梦洁并列,全校第一校草,性格阳光,开朗,喜欢梦洁。家境富裕。(白羊座)
吴立轩:成绩超差,长的超帅,家境富裕,朋友一堆。热情,慷慨。(天蝎座)
篇2
越跑越快,穿过一条条熟悉的街道,忘不掉的记忆在脑海中不断浮出来。好想,快点离开这个是非之地,好想快点离开这里,到一个没人认识的地方去重新生活。在这里好痛苦,好痛苦啊。
狼狈不堪的她在街上奔跑着,衣服被雨水打湿了,好冷好冷。面无血色的像个死人般在街上穿梭着。一条条街慢慢地过去。终于在下个路口。她倒下了,在雨中慢慢的入睡。
——楔子
犹如天使般的人影出现在樱雪的身上,他把她抱起来。
好温暖好温暖,身体慢慢变热,热气传遍身体每一个角落。
樱雪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个完全不认识的地方,这里有一个男的和一个女的。
“你终于醒啦。吓死我了,我还以为你死在路旁了呢。”那个男的开口了,像个调皮的小孩一样。
“我在那里?你们是谁?我为什么会在这里?”樱雪一连问了几个问题。
那个男的一脸嘻嘻哈哈的说:“你在我家。我是清风,另外一位是嘉圆。对了,忘了跟你说,你是我从路口捡来的哦,你为什么会在哪里呢?还有还有,你叫什么名字?”回答了樱雪的一系列问题,清风也提出了自己的问题。
樱雪想:我不能让别人认识我。结果就当场想了一个名字脱口而出:“我叫夏沫,我也不记得我为什么在哪里了?这里是北京吗?”
清风嬉皮笑脸的讲:“这里是星吴源哦,你家在哪?我送你回去吧。”
夏沫悲伤中带点无奈地说:“我没有家,你们能收留我吗?我会做很多事情的,比如说像打扫啊,做饭菜呀,我多会哦。拜托你们收留我吧。”夏沫像一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想要气球一样撒娇在他们面前恳求。
篇3
一、备课标,实现“分解反应”
《初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教师课堂教学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初中化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指出了努力的方向。化学教师备课应该将新课程标准理念深谙于胸,把理念与具体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分解反应”。《标准》对原有知识结构进行了调整,删除了部分繁难的内容,增加了不少生活化、实践性素材。教师在备课时,要认识到化学教学应由知识为中心向以学生发展为本转变;在教学的时空上,可以通过社区访问、实地调查、网络学习、跨学科课题研究等方式进行。教师的教学方式应向师生合作互动式转变,要将过往大量的“自我表演”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保证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当然,学习方式的转变并不是“抛弃”原有讲解式、接受式学习,而是多种学习方式并存;化学课程向学生发展为本方向转变也并不意味放弃基础,若是这样,教学便是无源之水了。这里关键是一个“度”的把握,这就需要教师对课标的透彻理解,对教材的有效开发。
二、备教材,实现“还原反应”
化学备课时要以新课标理念为指导,深入钻研教材,理解编写者的意图,弄清教学内容中每个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对书本插图的构思、练习题的安排也要了如指掌。同时,教师要深入到“用教材教”的层面,将教材编写意图、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还原反应”。教师要对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和化学实验了然于胸,要知道各个知识点的联系;要明确本单元、本课题的教学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科学确定课题的重点、难点、疑点、亮点等内容。如学习酸、碱、盐的溶解性时,很多学生容易混淆,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归纳出口诀:“钾钠铵盐硝酸盐,全部都属可溶盐;硫酸盐不溶钡和铅;酸易溶,碱难溶;氯化物不溶银亚汞;碳酸盐,多不溶。”教师还可以通过深度备课,将平面教材立体化,单一活动多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知道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擦亮眼睛,发现化学就在身边,从而促进学生高效学习。
三、备学生,实现“置换反应”
教学的一切目的都指向于学生的发展,否则,所有的教法都是空中楼阁。因此,教师备课时,一定要找到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要进行换位思考,想想如果自己是学生,学习这个章节化学知识时,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会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这样,教师就会思考用怎样的语言表述更精练、更生动形象,又能把教学内容充分表达出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实现备课的“置换反应”有利于让学生“动起来”,以学定教。例如,学生初学化学方程式时,我发现不少学生不是忘了写反应条件,就是不配平或不标“、”。略一提示,会自己订正,但下次作业又会犯同样的错误。因此,备课时,我选择了“示错法”,让学生先预习,注意书写中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板书常用方程式时故意写错几道。学生通过预习,会发现教师书写的错误,然后“大家一起来找茬”,从改正错误中找到方法和规律,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效率大为提高。
四、备反思,实现“中和反应”
篇4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阅读与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材分析
遵照教学大纲的有关规定,作为侧重理科类学生学习的教材,本节侧重介绍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这部分知识达到大纲中所规定的B层次或C层次的要求。本知识点,按最新教材来讲。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名称。并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教材配以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进一步说明发生分解反应生成和的情况,从中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以下思路: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教材最后采用讨论的方式,要求学生通过对铁与盐酸反应的讨论,综合运用本节所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分析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本节教材的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图画来说明化学反应发生的条件,以及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材的教学关键。教师不可轻视实验和图画在本节教学中的特殊作用。
本节教学重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节教学难点: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是学习化学平衡的基础,学生掌握了化学反应速率知识后,能更好的理解化学平衡的建立和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及外界条件的改变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重点。其原因是本节教学难点。这部分教学建议由教师引导分析。而压强、温度、催化剂的影响可在教师点拨下由学生阅读、讨论完成。
关于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1.联系化学键知识,明确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先决条件。
(1)能过提问复习初中知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反应物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
(2)通过提问复习高中所学化学键知识:化学反应过程的实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3)明确: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生成必须通过反应物分子(或离子)的相互接触、碰撞来实现。
2.运用比喻、图示方法,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
(1)以运动员的投篮作比喻。
(2)以具体的化学反应为例,让学生观看HI分子的几种可能的碰撞模式图(如制成动画教学软件加以模拟会收到更好的效果),进一步说明化学反应得以发生的必要条件。
篇5
关键词:文化内涵;多元化;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11-0146-02
一语言与文化
语言与文化相辅相承,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特殊载体,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精神支柱,文化影响和制约着语言交际的过程和效果。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可以表达客体的概念意义;此外,作为文化的载体,还蕴涵着该语言的民族文化含义和文化心理。
二英语与英语文化
人们在学习英语过程中,主要通过阅读了解对象国的社会风貌,文化风俗,而阅读材料多出自一两个母语国。于是有些人就认定“英语这种语言和某一两个使用英语的国家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 这是一种错觉,因为这种理论不能充分解释英语作为跨文化交际的媒介的作用。这些人所说的“语言既不是抽象的'人类语言',也不是微观到个人的'言语',而是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部族的语言。” 因此,似乎可得出这样的推论--英国文化即英语文化。但这种错觉是由于混淆文化离不开语言,与一定的文化离不开某一具体的语言之间的界限而产生的。所以切不可在语种与文化之间划等号。因为,今天的English culture(英语文化)一词包含甚广。
三多元的英语文化
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看今天的English culture(广义的英语文化)具有多元性,其内容可以涵指:①英国文化;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即狭义的英语文化,如美国文化,加拿大文化,新西兰文化,澳大利亚文化及加勒比海地区部分国家的文化;③以英语为传播媒介的非英语、非西方文化;④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的文化内容。
毋庸置疑,英语运载着英美文化。作为以英美为代表的母语国家的语言,英语承载主流社会的文化,同时也担当非主流的、非英语移民社团与主流社会的交际媒介。如果英语不具备跨文化运载能力,身居于纽约市约25万的华人是无法同美国主流社会交流的(当然他们的交流是通过那些懂英语的移民来进行的)。由此看来,英语是英美文化的载体,推而广之英语是西方文化的载体,同时英语也是外来的、非英美的、非西方文化的载体。另外,作为外语型国家(如中国)的国际交流语言工具,它反映的是该国的政府的政治立场和人民的文化生活(即在中国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在南非是南非文化的载体)。
四英语与各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
作为国际交流语言的英语与各国的文化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可以用变化着的对抗融合关系来概括。世界语言——英语正作为母语国家和第二语言型国家的内部语言而被使用,同时,还作为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非英语国家与非英语国家的交流工具而被广泛使用。在使用中,英语本身固载着的西方人的逻辑和传统与该地的使用者的母语逻辑和民族传统规范不断产生“碰撞”,即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对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与环境的适应,某些英语本身固载着的东西,甚至某些“碰撞”,竟然在该国文化环境下留存下来,即所谓的英语与该国文化的融合。在世界上的多元文化区域内,时时都在进行着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
五英语语言文化内涵的多元化与英语教学
“作为世界语言,英语的文化内涵是多元的,既包括西方文化要素,也包括东方文化要素;既有基督教的元素,也有佛教和伊斯兰教的元素。” 由此可见,英语语言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英语语言文化的多元化对英语教学过程及效果的影响。因此,教育者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避免与当地文化对抗,真正实现语言和文化的协调。
英语语言文化教学要创设立体化教学环境,是指把语言文化教学的三维即学习者、学习者将来使用语言的目的环境及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有机地统一起来,构成立体的课堂结构。以中国的英语教学为例,“英语基本是中国人教,中国人学,在中国用”。在此环境中,“中国文化始终占支配地位,异域文化的输入只能起补充作用。” Smith 在1981年曾指出:“一种语言一旦成为国际性的,它就不可能恪守一种文化规约。” 也就是说为了用英语跟菲律宾人做生意,中国人并不需要学习欣赏英国的生活方式,也不需要发标准的英国音。近年由于英语文化教学意识的加强,教师在英语语言教学过程中一味的强调异域文化的某些规约,强调片面的语言和文化的协调。殊不知他们忽视了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其结果是“语言似乎纯粹了,但协调被破坏了,因为犯了与当地文化对抗的错误。” 所以,切不可忘记英语运载着的中国文化。
2.正确理解学校课程的作用。
对于少数将要从事与异域文化密切相关的工作的人来说,了解对象国的文化是必要的。即使这样学校的课程也只能起到指导作用,正如我们在上面提到的教学中只顾遵循课本内容(英语的文化规约),不能正确做到因时因地制宜(指的是不能按照言语事件发生的现实环境即学习者当时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来决定材料的选择,来确定言语的适宜度),那么教学中的某些行为将导致文化误导现象的产生。因此,要正确理解学校课程的作用,切不可片面夸大其作用。“要了解异国文化的全貌并能在实践中适应它,非得深入其地住上一段时间不可”。
3.补充教学力量,聘请母语使用者任教。
为了补充教学力量,我们请了很多母语使用者来教书。他们应该清楚的意识到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来中国任教的人应该接受过必要的训练,对在这一异域文化(中国文化)中“交流时可能遇到的文化歧异有必要的思想准备,这样他们便不会因为听到一个不顺耳的招呼而变得愤怒,不会因为对方的自谦自贬而大惑不解。” 师生必须认识到 “学生的文化环境是文化课的起点,对象国的文化环境是终点”。只有起点确定了,师生才能最终顺利达到终点。切不可本末倒置,在学习之初教师便一味地将对象国的文化环境强加给学生(将终点作为了起点)。“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了解学生的文化环境要比让学生了解教师将把他们引进的文化环境更重要。” 而在现实的教学实践当中,外籍教师若对学生所在的文化环境一无所知,仅把对象国的文化规约呈现在课堂上,不顾冒着与该国文化产生对抗的风险,让学生模仿并接受,可想而知将会受到怎样的教学效果。
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民族、不同语言相互接触交流形成了一个多元文化格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英语已成为多元文化的载体。面对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英语语言文化教育成为高校英语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明确英语是多元文化的载体这一事实,从跨文化交际视野中研究英语语言与其所承载的文化之间的关系。这无疑将对原有的英语语言文化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出挑战。从而为多元文化区域如何学习吸纳异域语言,借鉴、融合异域文化进行跨文化交际提供一个语言与文化相结合的新理论研究空间。
参考文献
[1]颜治强.世界英语概论[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篇6
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实际上是体现了某种权力关系的生产要素,可以是各种物质资源(资金、厂房、设备、原材料),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资源(人力资本、文化资本),这种权力关系确保了人类在满足个人消费之外积累起来的劳动,能够获得收益。然而对文化创造者来说,这种收益不一定就是经济利益,很多时候只是业内人士和爱好者的认同以及专业地位的提升。“文化资本往往首先是作为一种符号资本而起作用的,即人们并不承认文化资本是一种资本,而只是承认它是一种合法的能力,一种能获得社会承认的(也许是误认的)权威”(布尔迪厄《资本的形式》)。乔伊斯的《尤利西斯》首版只印了1000册,主要被庞德、艾略特、海明威等文化人购买;2001年,该书手稿的一章就拍卖了150万美元,带作者签名的100本首版书,每本价值10万英镑———文化最终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这些收益已经不属于乔伊斯本人。布尔迪厄在《再生产》(1970)、《艺术的法制》(1992)等著作中一以贯之地把文化生产场视为相对自治的领域,这个“有限生产的次场”有着与大生产相反的规则,“如同败者获胜的游戏那样,是建立在对权力场和经济场的基本原则的一种倒置基础上的。它排斥对利益的追求,它不保证在投资与金钱收入之间任何形式的一致……”(《艺术的法制》,刘晖译,2011)。文化生产既是他律又是自律的,如果作家一开始就考虑为市场的商业法则,创作出来的作品极有可能在商业意义上和专业意义上遭到双重失败。
与布尔迪厄谨慎地使用“文化资本”不同,古德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新一代的知识分子是一群把文化变成资本、直接赚取经济利益的“文化资本家”,“不存在任何隐喻,新阶级的特殊文化就是可以为个人创造出大量收入的资本”(古德纳:《新阶级与知识分子的未来》,杜维真等译,2001)。为了区别于一般生产活动中的人力资本,古德纳把文化资本家的特殊才能描述为一种反对旧文化和权威的批判话语。古德纳的理论概括了上世纪70年代左派知识分子、专业技术人员、大众知识人的一些共同特征,却高估了知识分子对生产过程的影响和支配能力。正如马丁(BillMartin)和塞勒尼(IvanSzelenyi)分析的那样,这里的文化资本是一种知识技能,不可能与个体分离,没有损耗并转移到每一个产品中去(《全球化与文化资本》,薛晓源等编,2005),它怎么能够像马克思所揭示的,进行“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循环、从而生产出并实现剩余价值呢?
其实无需太多的理论分析,只要关注在古德纳学说之后兴起的全球文化产业,就可以看到文化资本拥有者在生产全过程中的位置,即使是这一部分比乔伊斯式的作家更接近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也只是在从事着文本创作的活动。我们知道,无论文化产业的类别是影视、戏剧、音乐、出版、动漫游戏甚至文化旅游,在生产的源头都有一批主创人员,他们并不负责文本的批量复制、后期的宣传营销、版权维护以及整个工业流水线的搭建和管理。如前所述,文化生产场是一个拥有“场域自主性”的领域,它既受商业法则影响又要遵循本专业领域的规律,文化产品能否保持较好的专业品质,同时满足大众的需求是一件很难预料的事。国内的影视、戏剧、出版等行业都有所谓的“二八定律”甚至“一九定律”,即使是在电影市场空前繁荣的今天依然如此,10%的电影赚走了90%的钱;大量按照市场需求精心炮制的文本没有获得成功,某些剑走偏锋或高于大众趣味的“非主流”作品却有可能一夜走红,并反过来改造许多人的趣味。文化产业的这种高风险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是文本创作者难以独自承受的,他们很难左右文化产业的其他环节,相反会受到投资方、管理者甚至营销人员的控制或影响,比如在出版社,发行部经理会对书籍的选题策划甚至装帧、定价提出意见。文本创作者可能是文化产业中拥有文化资本最多的人,其他管理、营销和技术人员拥有较少的文化资本,但这并不带来对应的物质回报。在文化产业各领域,最初的文本创作者通常待遇很低,很多人并非专职作者(近年来国内走红的网络小说,几乎都是非职业作家创作的,他们在获得商业成功之后才转为职业作家)。只有极少数大牌作者享受着高待遇,但即便是大牌作者或大牌明星,也无法左右文化产业的其他环节。作家根本不知道出版社的实际印数,只能在版权谈判的时候规定一定的首印数以确保自己的基本利益,这个版税额是双方对文化资本实现程度的一种预判,对于整个产业来说,明星作者的收益实际上被扣除了一部分来冲抵那些90%的失败作品。
我认为相对于经济资本和社会资本,文化资本在一般生产活动中处于次要位置,不具备经济资本那样的决定性影响,事实上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家也不太重视所谓文化资本(比如企业精神、企业组织形式中的文化因素)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因为这一变量是很难实际测量的;而在文化生产尤其是文化产业这一特殊领域,以各种文本形式呈现的文化资本(区别于企业文化精神)有着重要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文本首先要实现文化或专业意义上的成功,才能进一步获得经济收益。但同时,由于掌握、管理经济资本的人可能更多地考虑市场规则,各环节如何磨合,并产生良好的“化学反应”就是最大的难题。文化产业成为了一项十分复杂微妙的生产活动。下面我想用飞跃鞋的例子来说明,即使是一些创作意味不那么强烈的商品,也首先面临文化意义上的挑战。
“飞跃”是20世纪50年代末在上海国营大厂诞生的一种胶鞋,在3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中国最流行的运动鞋之一。然而到了90年代,在国际运动品牌和本土新品牌的冲击下,这种工艺设计十分简单的帆布面硫化鞋逐渐沦为低端产品,丧失了它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2006年,以帕特里斯·巴斯蒂恩(PatriceBastian)为首的法国五人小组获得了飞跃的海外权,在欧洲重新注册为“Feiyue”并建立设计研发团队,新的飞跃鞋在几年时间内迅速成为法国颇有名气的品牌,据称2010年的销售量就已经超过100万双,其平均售价是老飞跃鞋的20倍。国内关跃鞋重生的报道,有的认为是民族品牌重新崛起,有的认为是国有无形资产被流失、侵吞。这里暂且不论知识产权方面有无争议,仅仅关注在文化资本意义上,巴斯蒂恩的团队做到了哪些事情。
这个团队的核心成员都有在中国长期工作、生活的经历,其中巴斯蒂恩本人是运动鞋发烧友,他们保留了老飞跃鞋的经典款式,并先后研发出100多个新款。飞跃属于硫化鞋、帆布鞋,相比今日有着较高科技含量的各类运动鞋,它更依赖文化意义上的自我塑造。巴斯蒂恩的团队一开始就把“飞跃”设定为与最大的帆布鞋品牌、美国的“匡威”竞争,其宣传营销把飞跃的历史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上海橡胶业———这恰好是匡威崛起的年代,既遵循了复古的理念,又试图与之比肩。为了抗衡匡威与NBA篮球赛相结合的AllStar全明星系列,飞跃强调自己是被万千中国武术爱好者穿在脚下的练习用鞋,打造出相关款式,并通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太极表演方阵的使用,获得了布尔迪厄所说的除精神和物化产品之外,第三种“制度化”、被权威认可的文化资本;同时,飞跃的一些重要款式还适合模拟赤足跑运动,跟随了流行文化中的极简主义跑步理念。这个风格朴素的新品牌对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来说包含多重文化含义:它既是老工业时代的遗存,有怀旧和复古色彩,又带有浓厚的东方文化和清新气息,同时作为法国人结合时尚元素重新设计的品牌,它有反抗美国流行文化霸权的意味———飞跃最畅销的款式也就是中国消费者颇为熟悉、被继承下来的那个老款式,恰好极为简约地使用了法国国旗的红、蓝、白三色。
在飞跃鞋的例子里,巴斯蒂恩的团队进行了类似于文本创作的改造和设计活动,最初他们只是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联合组建的、资金有限的小公司,但也是围绕核心文化理念建立的公司,给予了创作团队较为自由的试验空间。在电影行业里也经常有这种情况,新锐导演因为拍摄艺术性较强的小成本电影获得认可,此后才结合商业需求进行大投资的制作。除了较少受到经济资本控制之外,巴斯蒂恩团队成功的原因是他们对中国文化符号的创造性运用,这在法国政府多年推行“文化多样性”国际政策的背景下,并不是一件奇特的事。
无论文化蕴藏在个人头脑、企业组织结构还是城市资源之中,它都只有在与多种因素的相互协调下、经过创造性运用,与历史达到某种偶然的契合,才能带来收益,这就是我所指的“化学反应”。那些看起来似乎完全属于中国的文化符号,也并非天然就是文化资本,尤其不是被中国人独占的文化资本,武侠、熊猫、花木兰、中国菜这些文化符号都被西方人十分自如地运用着,反过来在中国市场实现其经济价值。对跃鞋的案例,我特别不愿意附和关于民族品牌流失的批判,它的经济价值一部分来源于过去积累的文化资本,但毕竟有赖于法国团队的运用和重新创作。
篇7
1、连续反应(continuousreaction)又称滑动反应(slidingreaction)。反应矿物和生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发生连续变化的一种变质反应。
2、在有些类质同象矿物参加的变质反应中,由于反应矿物的部分化学成分向生成矿物迁移,因此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范围内,反应矿物和生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可发生连续变化,而且反应矿物和生成矿物可以同时存在。极重要的一类连续反应就是放射性衰变。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四月的北方,春依然在沉睡,公路两侧的大片果林在春风的吹拂下,扭动腰肢,好像刚刚睡醒的,有着朦胧的妩媚和清新的笑脸,仿佛那阵阵风声和着果林舞动的魅影唱响了早春的交响曲。虽然远山依旧满目萧条,田野一片枯黄,那干枯萎缩的枝叶在风中招摇飘落,但也透着淡淡的绿意。我太多的时候习惯了在无奈的彷徨中看到一份悄然升起的希望,于是我只想在这份干枯、颓废、忧伤的落叶中找寻一份早春的花开。
我们在蜿蜒曲折的山路上行走,我深深吮吸那泛着泥土的芳香,流淌着春天气息的空气,仿佛清新得沁人心脾。迎风而行,心中有一种畅游名山大川的豪迈,心底满满的欢愉和幸福,那一刻让我忽然间走出了心底一直的迷惑,其实快乐真的很简单,就像此刻,我只想在萧瑟、沧桑、然而却充满希望的早春里寻觅我心中的那份灿烂。
四月的大山依然有稀薄的积雪,那份未尽的寒意还在料峭的风声中肆虐。我们踩在干枯、蓬松的厚厚落叶上,眼睛紧紧盯着那枯黄颓败的残叶。因为冰凌花就如冰山雪莲一样傲然盛开在枯叶下面的冰雪中。
冰凌花是北方最早的报春花,花开的那一刻,就好像天使从遥远的南方回来了,就好像羞答答的春姑娘悄然弥漫北方的山山岭岭。每年的春天,我的心底都会默默期盼那份花开的明媚和欣喜,我都会不停地询问关于花开的时日,经常扳着手指头畅想四月花开的许多心仪。
而此刻我们徜徉在荒凉的枯叶中,眼睛四处搜寻,忽然间我眼前一亮,只是一朵,仅仅就只有一朵冰凌花孤零零地耸立在冰雪中,那份漾着浓郁笑脸的花儿,金灿灿的黄,就像油菜花一样流淌着清新和芬芳,花朵娇小妩媚,既没有牡丹花的雍容华贵,也没有夏荷的怡然脱俗,还没有
雪莲的高洁神圣,更没有寒梅的傲然圣洁。然而,它却能冲破严寒的困扰,抵御春风的料峭,悄然默默地破土绽放。此刻我有些陶醉,那一份欣喜瞬间弥漫周身,我安静地俯身细品那份盎然生机,我不停地用双手扒开枯叶和积雪,我看到了那一根硬挺挺的颈,是浓郁的褐色,饱满丰盈地茁壮向着阳光生长,那小小的花朵只有啤酒瓶盖那么大,却默默孕育着无限蓬勃的生机。
我们继续寻找,不知是什么原因,冰凌花越来越少,我们怎么也没有找到那种漫山遍野盛开的花海,只是每朵花都孤零零地独自挺立,偶尔也有两三朵花相拥绽放,那份美又让我在瞬间快乐、开心了好久。我安静地蹲在花旁,深嗅那份芳香,我好想留住此刻的美丽,因为花开流淌着春的讯息,因为花开荡漾着我靓丽的思绪,因为花开净化了我心底的污浊。大家都在纷纷摆出各种姿势用相机留住这份四月花开的美丽瞬间。我只想在此刻羽化成花,抑或陪伴在花的周围,我不忍采摘一朵积聚了怎样的力量才能傲雪绽放,破土而出的花朵,我的心柔软而舒适,只想时光静止。我拥花而坐,习惯性地仰头看天,我又一次陶醉:天真的好蓝,透澈得一如三亚的海,明净而澄澈,有闪亮的光穿透高大干枯的枝叶,流泻在我的周围,弥漫着傲然屹立冰雪中的三两朵冰凌花,花瓣朝着金灿灿的阳光妩媚地笑,仿佛花的笑声和着微微风声在耳旁呼呼作响,一如阵阵松涛,涌浪而行。那份惬意,那份舒爽,那份久违的豁达一下子通透起来,仿佛带着灵性的花朵在我的心底滋生蔓延浓郁起来,我醉了……
迎着太阳的光辉,静观冰凌花悄然的绽放,我的心底又一次震撼,不管人心是多么的深不可测,不管人的周身会有多么大的能量去改变世界,可是就在此刻,我却又一次领略了自然的神奇和奥妙,在冰凌花那含苞待放的花蕊旁,我安静地期待着花开,以为这就是一个美丽的传说,抑或是一个怡然的笑谈。可是,在我平静地掠过那一抹怀疑的目光时,含苞的花蕊开始慢慢舒展花身,那一刻,我感觉时光好像静止了,万物都是有灵性的,可是那一刻心却是震撼的剧烈,花蕊一点点朝着太阳的地方开始一点点绽放,一层层地伸展,不知过了多久,不知时光是否静止,我却神奇般地看到了冰凌花绽放的那一刻,我满脸的快乐和喜悦,我不舍那份少有的欣慰,我的心满满的都是冰凌花绽放的美丽情景。
光阴在我的指缝间开始慢慢放大拉长,我不再奢望幸福,我不再梦想富有,我不再渴望成功,我只想在茫茫红尘中,在那个温暖的午后,拥花而坐,望天听风,心底的那份宁静在一点点放大,一点点丰盈。
太多的时候,太多的纷扰,太多的梦想就像藤一样把我们的思想牢牢绑上枷锁,让原本简单而快乐的我们无法摆脱世俗的牵绊,为了名利,为了财富,为了所有遥不可及的梦和急剧膨胀的那份贪婪,心开始复杂,浮躁,纷争。
篇9
这样独一无二的雪花,每一片都有着天然不造作的华丽造型,你只需稍稍发挥巧思,便能打造出各色季节感强烈的雪花小物,迎接美好新一年。
*礼物的别致外衣
简洁干净的纯白色盒子与单色的彩纸,这样的礼物包装是不是太过普通?其实只需加入一点点雪花形的剪纸装饰,一切便好似“砰”一下魔法变身,即刻成为最别致的新年礼物包装。
对于个性热情的女性,建议选用节日感浓烈、色彩艳丽的单色彩纸,比如宝蓝、圣诞红等,这些高饱和度的颜色与雪花剪纸的白色形成鲜明对比。此外,推荐大家尝试金属质感的闪亮纸面,它让你的礼物如同夜空绽放的礼花一般耀眼。
对于个性含蓄的女性,可以选用明度很高的清爽色,比如天蓝、柠檬黄等,它们与白色雪花剪纸配搭,感觉清新而美好,很是符合雪花本身的气质。
*闪亮的收纳标识
各类杂物的收纳标识就得老老实实地写上物品名称?其实你完全可以展开奇思“看图说话”,运用各种图形标识对物品进行分类。
每年都能循环使用的倍增新年氛围的装饰品,收纳时可以在瓶身外贴上雪花形状的果冻贴,以此寓意圣诞或新年用品。再比如说,平时DIY用的各种小工具,收纳的盒子上可以贴上剪刀形状的标识;而存放各类充电器的抽屉,则可以贴上电池或是插座的图形。
雪花果冻贴,15.00元/张,淘宝网。
*环保主题装饰
越来越环保的生活绝对是大势所趋,迎接新年装点节日,自然也得身体力行地履行环保。除了每年循环使用节日装饰品外,跟着我们一齐来改造不起眼的吸管吧!让它成为你的新年环保主题派对上的最佳代言。
将吸管剪成适当的长度(图中大雪花为一根吸管一剪二,小雪花为一剪三),取三段相同的长度,用皮筋或绳子交叉绑住,形成六角形状,逐一在每一段吸管的末端各剪开4道口子,将左右两段吸管向下弯折形成雪花造型,最后用金属两脚钉在中间画龙点睛即可。
(图中红色吸管来自85度C,绿色吸管来自星巴克。)
金属两脚钉,5.00元/50个,淘宝网。
*窗前那道风景线
雪花贮存了灵秀和含蓄,凝聚了婉约和轻柔。有雪花的日子,就有了浪漫的遐想,空气中仿佛闻到了一缕缕淡淡的清香。
有人说,雪花是冬天最美的舞者,即使你住的城市不会下雪,我们仍然可以让它在窗前轻轻地摇曳,哪怕只是无意间瞥见,内心也会如刮过一阵清风,淡淡地欢欣。这绝对是你送给家人最别致而又最温暖的礼物。
•雪花装饰帘幕
材料:正方形折纸、手机贴钻、透明鱼线、少量串珠。
工具:剪刀、玻璃胶
制作步骤:
1、用正方形折纸折出图示1的样子。
2、根据图示2,对折纸进行裁剪,剪完之后展开,便是一朵可爱的雪花。
3、根据自己想要制作的帘幕大小,如法炮制,制造出更多美丽的雪花吧!
4、用小店买到的手机贴钻,对雪花中央进行点缀。
5、用透明鱼线串入适当的串珠,串珠和串珠之间留下一定的空隙以便贴上雪花。
6、最后用玻璃胶将雪花固定在串珠之间即可。
•闪闪纸松树
材料:正方形折纸。
工具:剪刀、铅笔、闪粉笔。
制作步骤:
1、先用正方形折纸折出图示1的样子。
2、按照图示2,用铅笔在折纸上画出松树的形状。
3、根据铅笔的印记进行裁剪。
4、剪完后,用绿色的闪粉笔在纸面涂抹,让小松树具有闪闪的效果。
5、等闪粉笔干透后,将小松树整理成形即可。
Tips:
•一定要用皱纸来做折纸!皱纸坚韧而有弹性,初做完的雪花即使不够平整,也只需用书本按压一天即可。
•闪粉笔绝对可以在节日密集的年底年初派上大用处。小编是在街边的小文具店购得的,20元一套,共有不同颜色的十支笔。除了纸面,塑料面、金属面等平滑表面也可以用它来装饰。
篇10
爱情有泡泡,科技成果也有泡泡。肥皂泡五颜六色,蛮好看的,可惜一戳就破。这个道理妇孺皆知,但制造泡泡者仍络绎不绝。
科学界最近也涌出了一些泡泡。比如几千美元就可以在市场上买到的文库,被夸大为“目前世界独一无二、价值无法估量的三大基因库”;一个普通的留学人员,一夜之间成为“世界顶尖级人物”;新兴的纳米技术“衍生”出防寒内衣,有一种保暖内衣,声称其保暖效果相当于三件羊毛衫,云云。
科学家是不相信泡泡的,市场经济最后也不相信泡泡。那些看上去颇为动人的泡泡,科学家用一根指头一戳,泡泡顿即化为乌有。华东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古宏晨说:纳米材料不会释放微波是普通常识,某保暖内衣却宣称“采用2000国际最新纳米技术”,可以源源不断地释放保健微波。还有所谓抗菌冰箱、净水洗衣机,实际用的是微米技术,却一下子吹大了一千倍,变成了纳米新产品。这种伪纳米炒作带来的恶果是使真纳米技术和产业失去了生存空间。中科院院士严冬生、裴钢认为,任何剽窃、造假、不负责任的恶意炒作都是有悖科学精神的,也是不道德的。我们赞赏这种科学家的良知,欢迎并支持他们站出来说话。
如果说,热衷于制造炮泡、策划新闻的人,其中不乏沽名钓誉之徒,那么,我们有的媒体为什么如此轻信当事人的解说和表演。这难道仅是科技知识和素养的不足吗?2000年10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