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起源范文

时间:2023-04-06 10:34: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元宵节的起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元宵节的起源

篇1

元宵节介绍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早在20xx多年前的秦朝就有了。东汉佛教传入,为了扩大在本土的影响力逐附会传统文化把元宵节定为参佛的吉日良辰。据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宇宙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吃汤圆赏月,后来节日名称演化为“元宵节”。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月望,隋以后称元夕或元夜。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在国外,元宵也以The Lantern 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元宵节节日起源一:明帝敬佛源于佛教说。元宵节这种说法主要是胡申生先生主编的《社会风俗三百题》中:“佛教教义中把火光比作佛之威神,《无量寿经》有‘无量火焰,照耀无极’说法。在佛教教义中,灯一直是作为佛前的供具之一。而且佛教经典中反复宣传:‘百千灯明忏悔罪’(《菩萨藏经》),‘为世灯明最福田’(《无量寿经》)。逢遇佛教盛会都要大明灯火。在佛教传说中,于正月十五张灯有关系的是有关佛祖神变的事迹。据《僧史略》载,佛祖释迦牟尼示现神变、降伏神魔是在西方12月30日,即东土正月十五日,为纪念佛祖神变,此日需举行燃灯法会。东汉明帝时,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汉明帝就敕令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并亲自到寺院张灯,以示礼佛。自此以后,元宵灯便蔚然成风。”但是也有学者认为,此种观点站不住脚,认为佛教只是在这一天利用人们的节庆气氛来扩大自己的影响。

元宵节节日起源二:纪念平吕传说元宵节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在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刘氏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而敢怒不敢言。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氏江山。此事传至刘氏宗室齐王刘襄耳中,刘襄为保刘氏江山,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邦的第二个儿子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闹元宵”。

汉武帝时,“太一神”的祭祀活动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马迁创建“太初历”时,就已将元宵节确定为重大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三:火把节元宵节是中国自古的传统节日,元宵赏灯始于上古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足达数万,从昏达旦,至晦而罢。当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的风俗习惯早已有了较大的变化,但至今仍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

元宵节节日起源四:“三元说”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上元节的由来,《岁时杂记》记载说,这是因循道教的陈规。道教曾把一年中的正月十五称为上元节,七月十五为中元节,十月十五为下元节,合称“三元”。汉末道教的重要派别五斗米道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说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这样,正月十五日就被称为上元节。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日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故事这一则传说与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善良又风趣。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准备投井。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觉得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不如一死了之。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 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武帝听后,十分高兴,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篇2

2、新年的喜悦延续至今,大红的灯笼高挂至今,欢愉的心情延续至今,春日的温馨延续至今,热闹的烟花延续至今,真诚的祝愿延续至今,祝愿你元宵节快乐!

3、你珠圆玉润,你浑身雪白,你肤如凝脂,你滑若柔荑,你俏若珍珠,你美若天仙,你就是我心中的挚爱——汤圆。元宵节到了,愿你快乐!

4、元宵节到了,愿关怀像汤圆般甜到你,情意像汤圆般黏着你,幸福像汤圆般如初,快乐像汤圆般香醇依旧,祝福像汤圆般圆满美丽。元宵节到了,愿你快乐。

5、欢声笑语,万家团圆,欣逢盛世烟花灿;汤圆飘香,花好月圆,每到佳节倍思念;情圆事圆,家圆人圆,遥祝福运长圆;辉照乾坤,元宵梦圆,愿你幸福美满!

6、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怠。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7、月亮,元宵,映衬着你的欢笑,正月十五回荡着你的歌调,兔年新春充盈着你的热闹,此时我心久恋着你的美妙。

8、再美的日子如果没人牵挂也是遗憾!也许祝福只是一种形式,但却能给心灵带来温馨,所以我们都把关心发给彼此,一样的感动,一样的祝福:元宵节快乐!

篇3

>>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问题研究现状及防治对策 关于中小学校园欺凌的调研报告 对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的分析与思考 中小学校园暴力预防对策 国外中小学校的快乐教育 中小学校园规划的思考 教育部启动中小学校园欺凌专项治理:杜绝校园暴力 中小学校长培训实效性提升的制约因素与应对策略 浅谈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教育质量监控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中小学校园网络文化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构建中小学校园网的思路与策略 中小学校园安全事故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开展弥补美育的对策分析 中小学校园足球活动开展对策的探析 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足球开展的对策研究 谈成都市农村中小学校园足球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 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的现状及其对学生个人造成的危害 浅析中小学校园网络安全及其应对措施 再谈京剧进中小学校园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李爱.青少年校园欺凌现象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66-68.

[5][12][17]李峰,史东芳.挪威反校园欺凌“零容忍方案”研究述评[J].教育导刊,2015(3):91-95.

[6][16]童小军,漆光鸿.美国学校欺负研究综述[J].中国青年研究,2009(8):9-14.

[7][11][15][21]胡妍,朱丹.南非防范校园欺凌行为的“全校参与”模式――《学校安全体系工作手册》解读与启示[J].科教导刊,2014(8):233-250.

[8][9]陶建国.韩国校园暴力立法及对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15(3):55-60.

[10][14][20][23]李冬梅.看日本如何防止校园欺凌[N].中国教育报,2016-05-20.

[13][18][22][25]陶建国.瑞典校园欺凌立法及其启示[J].江苏教育研究,2015(12A):3-6.

[19][28]罗怡,刘长海.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2):29-33.

[24]朱曦.特殊权利保护下解决学生欺侮行为的法律问题与对策[J].教育科学研究,2016(2):34-37.

[26]郑明达,艾福梅,袁汝婷.校园欺凌已成社会问题[J].小康旬刊,2015(16):88.

篇4

1.有利于形成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高职院校以优秀企业精神为核心,借鉴和吸纳优秀企业精神文化,结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办学传统,形成了富有校企文化融合特色的办学宗旨、学院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校训、办学定位等办学文化理念。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统领下,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培养和企业道德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院精神成为企业精神的延伸,实现了与企业和市场的有机衔接。在行业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根据行业企业相关岗位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针对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咨询,有利于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

2.有利于建立校企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校企合作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是不可或缺的基础条件,是培养高职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条件下,校企合作不会自发地实现,构建高校、企业、学生、政府等校企合作主体的动力机制是推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关键所在。运用经济措施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诱导机制,通过建立法律法规构建对校企合作主体的约束机制,运用教育手段构建校企合作主体的合作价值观影响机制。构建促进校企合作动力机制,既要靠经济政策的指导和法律法规的约束力,也不能忽视合作价值观的影响力。为此,就要运用教育手段培育企业和高校追求合作效益双赢的理念,营造合作的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从而形成在合作价值观影响下的促进校企合作的内在动力。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的融合架设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桥梁,提升校企合作的层次。校企双方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真诚合作、共同发展”的原则,建立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3.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职业素质仅仅通过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形成的,职业实践和企业文化的陶冶,是养成良好职业素质的不可缺少的途径。而且不同的职业(行业)往往有明显不同的职业素质要求,这种不同的素质要求需要有不同的文化来陶冶。要使高职学生在校学习时,就能感受这种职业(或行业)文化,初步形成较好的相应职业的职业素质,必须通过包含有一定职业文化内涵的校园文化来引导和规范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学生逐步了解、习惯和自觉遵守相关职业的素质要求。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学生赴扬州强凌有限公司进行社会实践、企业调研。学生首先是角色的转换,由学员变为企业员工,由消费者变为生产者,由学理论变为实实在在的商品生产实践。“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企业文化的熏陶,工人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生产工艺、质量成本的严格管理,规章制度的约束,高效、快节奏的工作运转,这些为学员们的思想提升提供了一个生动的课堂。

4.有利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

不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在市场中的影响和作用,往往取决于其创新动力。因此,高校与企业作为创造性人才培养的主要环境,作用日益突出。校企文化建设的科学与否,直接决定着能否培育出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和科技。许多诸如交际、审美、创造等方面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不能完全从传统、正统的教育活动中获得,必须通过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长期熏陶才能逐渐得到。所以,高职生需要不失时机地参与到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提升自我,更多地了解社会、了解企业。校企文化的互动,能使高职校院的学生真正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到底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二、基于校企文化对接的高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1.探寻校企文化融合点,促进校企文化相互渗透。

校企合作中常常遇到的一个问题是,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难以很好地融合,这成为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一个障碍。学校与企业的文化内涵、价值取向各有自己特殊的一面。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的建立依赖校企深度融合,需要共同的文化理念、共同的价值取向。在校园文化中,物质文化是物质载体,制度文化是运行制导系统,精神文化是它的核心内容。而在企业文化中,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的价值观念和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决定着企业成员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它是企业发展的灵魂。校企文化的这种共同性,需要在实践中予以优化组合,从高职生的实际特点出发,构建一个科学的校企文化体系,实现两者的优化组合、融会贯通、相互促进,以实现各自的既定目标。高职院校与产业界定期进行战略对话,校企共同组建董事会、专业指导委员会;企业兼职教师进校园、教室和专业教师进企业,进行人员文化交流;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进行课程文化共建;建设能够彰显企业文化的工厂化实训基地,车间型实训室,进行环境共建等,都是高职院校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有效途径。

2.积极开展校企文化的交流活动,搭建校企文化对接的平台。

校园文化是一种使命文化,而企业文化则是一种责任文化。通过这两种文化的交流,让企业与学生之间都达到双赢的效果。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碰撞、融合,也能使学校更好地为企业和区域经济发展培养适用人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系与扬州强凌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文艺晚会,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文艺晚会使得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先进理念相互交融,让两种文化一脉相承,散发出自身的独特魅力;其次,学生们通过与企业家“零距离”接触,可以更加了解认识到企业要求、企业文化,明白作为准职业人应养成的道德素质和技术要求。

3.校园文化建设中积极吸收企业文化元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

篇5

一、活动主题

以党的十、十八届六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突出文化内涵、人文关怀、互助友爱、文明元素,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送温暖献爱心、志愿服务、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传承优秀文化,汇聚精神力量,弘扬社会风尚,提升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

二、主要内容

1.乐在基层,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各区镇、单位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就便,创新传统节日的形式和载体,不断增强传统节日的群众性和吸引力。一是融入传统文化。选择在有条件的公园、广场、社区等人口稠密地区,组织开展文化演出、灯会灯谜、民俗展演、民俗文化讲座、民间艺术展示、送春联等春节传统习俗活动。二是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力度,因地制宜地开展各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为基层一线群众提供更多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三是融入家风家训。利用节日,开展写家风家训、展家风家训、话家风家训等系列活动。在未成年人“缤纷的冬日”主题活动中,唱响家庭美德,讲好家风故事,培育青少年知恩、感恩情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崇德向善,精心组织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在春节、元宵佳节即将到来之际,切实关爱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秀志愿者、弱势群体。一是崇德向善树新风。开展“好人祝您乐新春”文明传播活动,征集好人祝福,利用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和崇高品德,展示向善向美、文明进步的精神风貌。二是新春“五送”送祝福。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送温暖”、“送欢乐”、“送文化”、“送服务”、“送健康”,在全社会树立“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导向和崇尚礼遇道德模范的浓厚氛围。三是爱心济困送温暖。引导社会慈善力量发挥扶贫济困作用,鼓励社会各界人士开展爱心捐赠活动,给贫困家庭、寒门学子、孤寡老人等弱势群体送去更多温暖、实惠和便利。

3.守望互助,着力深化节日志愿服务活动。要从解决群众最急需、最关心的问题入手,组织动员志愿者在节日前后集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是亲情关爱暖寒冬。以老人、未成年人、新市民、残障人士、特殊职业人群为重点,组织开展“温暖回家路”、“接咱爸妈来过年”等结对帮扶、互助关爱、亲情陪伴志愿服务项目。二是文化体育乐新年。组织文艺志愿者、科普志愿者、体育志愿者,广泛开展文化演出、科普知识宣传、健身指导咨询、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居民春节期间的文体活动。三是环境整治美家乡。组织志愿者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开展“美在家庭、美在社区、美在乡村”活动,提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协助维护公共秩序,劝阻不文明行为。四是平安建设守家园。组织志愿者开展治安巡查、宣传防火防煤气中毒等生活知识和燃放烟花爆竹的有关规定、普及应急处置知识。同时依托社区志愿服务站动员人们为外出过年、度假的邻里看守家园。

4.突出文明,大力倡导讲文明树新风活动。一是宣传教育讲文明。在春节、元宵即将来临之际,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网络等各类媒体媒介开展多种形式的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文明过节等宣传教育活动。二是氛围营造展文明。利用电子显示屏、橱窗展板、道旗灯箱、车载电视等刊播、张贴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营造节日文明氛围。三是主题活动育文明。以讲文明树新风为主题,以关爱自然、关爱他人、关爱社会为主线,以献亲情、送吉祥、优环境、育新风、保平安为主要内容,营造扶老助残、欢乐吉祥、干净整洁、平安健康的氛围。

三、工作要求

1.精心组织实施。各区镇、单位要坚持从实际出发,不断创新节庆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活动平台,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积极倡导文明和谐、实用节俭的现代节日理念,在移风易俗中体现人文关怀,在欢乐喜庆中倡导文明新风。

2.营造浓厚氛围。市级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各地、各单位开展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多侧面、多角度地宣传介绍春节、元宵节相关知识,制作播出一批介绍传统节日的文化栏目和公益广告,丰富节日荧屏。有宣传载体的单位要积极利用好各自宣传资源,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营造尊重传统节日、热爱传统节日、参与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3.挖掘节日内涵。要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挖掘“我们的节日”文化内涵,把该项工作同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

请各区镇、各单位精心策划、周密安排,及时报送相关信息,认真做好活动方案、图片等资料的整理归档,并于2月13日前将活动小结通过政务网发送至文明办政务邮箱。

篇6

什么是元宵节?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是我国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古代称为“上元”,其夜则称“元夜”、“元夕”或“元宵”。我国古代的历法和月相有密切的关系,每月十五日必逢满月,叫做“望”。满月象征着团圆美满,在正月十五人们迎来了一年之中第一个月满之夜,这一天理所当然地被看作是吉日。据《史记•乐书》记载,早在西汉初期,宫廷中就有了正月十五祭祀太乙神(天帝),祈求福佑的礼仪活动。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这天上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

元宵节花灯,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合家团聚、同庆佳节,其乐融融。

元宵节是农历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象征着春天的到来,人们吃元宵、赏花灯、猜灯谜,以示祝贺。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20xx元宵节月亮圆吗

今年的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人们将迎来年度最大满月——“超级月亮”。2月19日这天,月球将在17:03通过今年离地球最近的近地点,地心至月心距离356760.688公里,使得午夜23:54的满月成为今年最大满月,地心所见满月的视直径为33.5角分,比9月14日今年最小满月视直径29.4角分,大了约13.9%,亮度更比最小满月亮了30%左右,可谓是一次真正的“超级月亮”。

篇7

关键词:责任文化;对接;途径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7-0241-02

责任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建设“软实力”的核心部分。常见的新闻媒体对企业界关于责任文化的倡导性的报道,归纳起来基本都是企业如何践行责任文化的。这是社会的最强烈呼声,也是企业责任文化与高校的校园责任文化建设的呼声。《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解释:意义一是份内应该做的事。例:尽责任。二是没有做好份内应做的事,因而应当承担的过失。军队有“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其实这就是军人应担负的首要责任,每个将士都将“服从”“刻”在心里,将之变成一种风尚,一种制度,一种精神,更是一种责任,笔者认为这就是军队的“责任文化”。美国西点军校的校训是“职责、荣誉、国家”,西点军校的军训之首就是责任;西安理工大学校训是“祖国、荣誉、责任”;武警广州指挥学院的校训是“忠诚、责任、知识、发展”。这些学校的校训折射出“责任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比重。所谓责任文化,即是将责任上升为文化,是人人都讲责任的文化。责任文化也是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将校园责任文化与企业责任文化相互融合,真正做到责任文化与专业技能和谐发展,共同推进,从而促进学生的专业技能更强,创业创新能力更强。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开展责任文化对接活动的必要性是显而易见的。高职院校的责任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由认知到行动,由设计到实施,由一点实验到全面推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高职院校与企业责任文化对接的意义

浙江省是民营企业大省,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浙江省各高职院校也在积极探索强校战略路径。单纯的校园式专业课教育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更新观念,引导和促进高等学校练内功、比内涵、强底气,高校应培养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因此加强高校责任文化建设势在必行。

1.提高人才培养水平,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的提升。通过对浙江省高校责任文化教育比较、分析,从责任文化建设入手,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有责才能有为,有为才能有位”。让“90后”的独生子女们担负起专业学习和社会责任的重任,促进学生专业更强,协同创新责任更重。

2.为高校责任文化建设实践提供理论与方法参考。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日常管理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优秀、浓厚、鲜明的校园文化,其育人效果远远大于用生硬的制度来管理约束学生。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注重应用性、实战型,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校园文化是大学生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也是大学生精神得以传承的保障。如何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应用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将责任文化独树一帜,目前尚未有成熟的理论指导与实践方法。本人致力于本课题的研究,为广大的地方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模式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践借鉴。

二、高职院校与企业责任文化理念共享

各高职院校均在进行特色专业的培养,争做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等特色专业建设,十分注重学生专业素质的提升,往往忽视了院校文化建设,特别是责任文化的渗透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而企业在工作过程或任务执行过程中,针对工作“责任”要求甚严,往往是苛责。学生到企业实习或顶岗工作,都感觉到十分地不适应,这就形成了一种“倒逼”机制,迫切地需要高职院校将“责任”教育渗透到教学工作中,将“责任”上升到文化,让学生在责任文化的氛围中、在责任文化熏陶下完成专业特长的学习。高职院校必须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切入点,构建高职院校责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提升学校文化精神,营造文化育人氛围;高职院校责任文化教育和企业的责任担当不能脱离,不能搞“两张皮”,学校的教育只字不提责任,更谈不上形成责任文化的氛围,而进入企业却要担负着各项工作责任。因此高职院校的各种校企合作模式、学生的各种专业技能学习方法,均和企业的责任担当挂上钩,使高职院校与企业责任文化做到理念共享。

三、高职院校和企业责任文化制度共建

从加强理念宣传切入点,加强高等教育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是高校义不容辞责任。高职院校与企业责任文化制度共建应体现从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园活动等全方位的责任文化建设路径研究。

1.从课程建设入手。高职院校对课程建设和课程整合都十分重视。高职院校和企业责任文化由学校有关部门牵头,由学校有关领导组织,由企业管理者、行业专家、各专业优秀专任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辅导员等组成的课程建设队伍,把握各专业的特点,将责任教育渗透到每一堂课的教学之中,做到教师有“责任”教育的明确内容可教,思想政治工作教师的工作目的性强,大家相辅相成,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真正做到高职校园内人人讲责任、个个有担当的文化氛围。而防止高职院校的责任文化和企业的责任担当分离的“两张皮”诟病。

2.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体现出责任文化。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组织专门班子进行了反复修改和完善。但各高职院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完善和补充均建立在专业技能的培养上,强调了各专业根据其地域性所需要的人才及相应的知识及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职业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忽视了“责任”素质在人生中的重要性,没有体现人培养既是知识与技能的培养也是各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也应体现包含责任文化在内的综合文化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3.校园文化活动体现责任文化建设。高职院校开展了各种丰富的文化活动,但都基本上体现在文化性、精神性、娱乐性等方面。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陶冶功能、导向功能、辐射功能、激励功能、实践功能、约束功能等等校园文化功能,开展各项活动可邀请企业员工、行业专家、企业家等人士和学生、教师共同活动,从活动内容、人员参与等方面进行对接,每次活动分工明确,责任自负,让参与的学生从每一次活动中不仅得到精神上的愉悦,更从职业素养上是一次提升,从而将将责任文化融入到社团活动之中。同样,企业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校积极派人员参与,让学生亲身感受企业责任文化的强大,而不是纸上谈兵,或是责任文化是那么遥不可及,从而建立具有责任文化的职场氛围。

参考文献:

[1]龙安梅.高职院校责任文化与企业责任文化有效融合的探索——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模拟公司”为例[J].职教通讯,2012,(1).

[2]张婷.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研究——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EB/OL].中国知网.

篇8

文化对接的接口对学校而言,就业就是目标;对企业而言,入职只是开始。对学生而言,就业是阶段性的目标,工作则是一辈子要努力做好的事情。所以阶段性的目标必须为一辈子的工作服务。比如说遵章守纪,责任感和团队协作精神是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那么,就应该把它作为阶段性的目标来追求,作为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来完成。再比如说大局意识、团队意识、竞争意识和吃苦耐劳精神,都是企业员工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那么我们就要对学生进行职业定向方面的养成教育,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顶岗实习、集体活动等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把企业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引入到学校中来,形成类似企业的职业氛围,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相应的精神和物质环境,比如“班级工厂”,加强企业文化的熏陶,通过“5S管理”全方位开展职业素养的养成教育。

二、以校企合作为基础加强课程文化建设

1.用先进企业的物质文化指导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企业的物质文化是一种表层文化,以物质形态加以表现,是企业产品和物质设施的总和。从课程文化建设的角度来看,校企合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充分利用和借鉴先进企业物质文化建设的成果,构建校本特色的课程物质文化。当前中职课程文化的物质环境与现代企业极不匹配。一是学做分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功能简单的教室中接受理论教学,而不能很好地把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结合起来。二是办学经费不足,导致实训基地建设水平不高,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很难在实训教学中看到摸到。学生一旦进入企业就像“盲人摸象”,什么都新鲜,却什么都不会,这样的毕业生,企业如何能满意。三是中职学校理论教师多于实习教师,不多的实习教师还往往能力不足,多数来自院校,缺少一线工作经历,没有实践经验,不能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因此,我们需要通过校企合作,用企业先进的物质文化成果来指导和加强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1)“共享”企业的物质资源。一方面,可以通过“共享”解决设备不足、不精、不新的基本问题;一方面,可以在企业的帮助和指导下,建设“车间”式实训中心,使基地或中心的建设趋同于企业的生产环境。

(2)“共享”企业的人才资源。一方面可以直接从合作企业中选择、聘用符合任职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包括能工巧匠到学校从教,重点解决实习教师,尤其是一体化教师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能为教师提供一线实践的机会,通过顶岗学习,感性了解国家经济,特别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及时掌握一线生产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在专业理论和动手能力方面都得到提高。

2.用先进企业的精神文化指导学校的课程文化建设

企业的精神文化是企业用以指导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行为规范、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价值体系,包括企业精神、经营哲学、道德和价值观念以及员工的精神风貌,是企业意识形态的总和。企业的精神文化,在整个企业文化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校企合作要注重对企业精神文化的学习,注重学生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的教育,注重企业理念、集体精神和与协作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培养,这其中的许多东西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的。所以,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练习必须在具体的职业活动和职业环境中获取。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讲,学校教育可以完成其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操作技能的训练,但在实践经验,特别是工作态度、环境适应等方面,还是有不足的,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很难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因此,必须把先进的企业精神文化融入校园文化,特别是课程文化之中,通过工学结合解决教育世界与职业世界相分离的问题,营造能给人以影响和熏陶的职业环境和文化环境,让学生在具有鲜明企业文化特征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内化”出企业需要的职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3.用先进企业的制度文化指导学校课程文化建设

篇9

高职校园文化:文化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重要表现,它是人类进步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文化本身能体现出人的本质和发展情况。人不断地创造着各种各样的文化,文化同时也塑造着人。高职校园文化是以高职校园这个既定条件为空间,以高职教师和学生为参与主体,以校园精神文化、既定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相统一的具有时代气息的一种综合文化。高职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得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高职院校的灵魂,是构成高职教育的深刻内涵。化工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在特定的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得到大多数企业员工可以认同的,并且得以运用的经营方针、理念和模式、行为规范、管理方式、培养模式和用人机制等为一体的一种文化体系,而化工企业是“两高两有两易”产业,“两高”即高温高压;“两有”即有毒有害;“两易”即易燃易爆。因此,化工企业是在知识引领下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而现代化工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化工安全,凡事要以安全为先。最近有研究调查报道显示,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评价的评价指标中满意率均低60%.其中,企业满意度最低的是对对化工企业相关法规的认知情况,足以说明高职的专业教育与企业需求标准还有一定差距,也说明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化工企业文化有一定的差距。

2高职校园文化与现代化工企业文化的对接与融合方法

高职院校的学生毕业后最终将走向工作岗位,其中有不少化工专业的学生将走向化工企业,成为化工企业的员工。所以高职校园文化中融入企业文化,可以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未来的职业发展,了解企业对高职人才素质的要求和自己应具备的素质;可以大大缩短由“学校人”向“职业人”的转变时间。

2.1以现代化工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为切入点,全方位营造现代化工企业文化氛围,寓现代化工企业文化于高职校园专业文化建设中。我们先后了解和调研了十几家化工企业,可以看到无论哪方面的化工企业,也无论企业规模的大小,它们的核心价值观和经营理念就是创新与责任。如大家所熟悉的延长油田公司的延安炼油厂,它奉行“竞争、和谐、创新、发展”的企业精神,以创新作为本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宗旨。由于化工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大一部分将进入化工企业,所以,我们将现代化工企业文化内涵引入高职校园,引入课堂教学,在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中,结合现代化工企业的生产任务,进行针对性项目化教学管理,在理论教育的同时进行实践,同时,我们还要模拟化工企业车间情景,使学生尽快从学生转变为化工职业人的角色。

2.2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必须结合高职学校的特点、不同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结合不同行业文化的特点,确立所在校园文化建设的准方向,使高职校园文化和现代化工企业文化能相互对接与融合,培养学生的各种职业文化素质。高职院校和化工企业要实现文化的有效对接,就要从各自的主体即学生和企业的不同需要开始,起点于化工企业员工的培养,着眼于学生职业生涯的工作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增强学生未来的职业和生活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注意化工工业文化教育与各种专业课、基础课、实训课的紧密配合,各个环节的主动渗透与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篇10

一、工作琐事

1、警钟常鸣

幼儿园里无小事,安全责任重泰山。我尽量排除身边存在一些不安全因素,如:区域材料、平时幼儿带的玩具等,教育幼儿走路不推不挤,安全地走楼梯,身上不带不利于安全的物品,每天早上入园关注每一个孩子,是否带一些危险的东西,教育幼儿出门要遵守交通规则,不在马路上玩耍,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等,每天离园时,是孩子最分散,最乱的时候,我们几个老师每天坚持守卫在班级里,合理分工,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让不利于安全的一些“隐患”阔别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