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件范文

时间:2023-03-21 21:27: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语文课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语文课件

篇1

一、语文课的性质定位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交际”,一个“人类文化”,两个“重要”表明了在课程性质上的倾向性――语文课程具有工具和人文的性质。新课程标准不仅给语文定性为工具,而且突出贡献这个工具的个性特征:交际工具,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

社会交际的言语必然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包括听说读写,它是每一个成员一天也离不开的。人们凭借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以及用语言形成的文章、文学作品等为样式,用来互通信息、交流思想、传递感情、协调工作、组织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尤其是“言语作品”充当文化传播的工具,实现着跨时空的交际,从远古先人传留到子孙后代,从个人之间扩展到世界范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语文的交际作用不但不会减弱,反而越来越大。语文课的主要任务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学习、感悟去培养情感,陶冶审美情操,弘扬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语文是负载文化的交际工具,这个语文的新性质给语文学科以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正确方向。

二、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的要求

《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语文教师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因此,将探究性学习方式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鼓励和引导学生有所创见,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与探究性学习方式有关的理论主要涉及两对概念,即“过程”与“结果”、“情境”与“形式”。从探究性事实的角度来说,“过程”是指学生为探索和发展知识所经历的过程,这一过程通常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支持下进行的。“结果”则是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知识、技能和态度,可以表现为多种不同的形式,如语言描述、行为表现、情感体验等。“情境”主要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多种具体问题,“形式”则是指学生对获得学习结果的形式化描述。

因此,我觉得,探究性学习可以理解为学生在特定学习情景中,通过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动手操作、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性活动,从而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和过程。这也是新形势下对语文课的基本要求。

三、语文高效课堂策略

要使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方式,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当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树立以活动促发展的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习环境的设计者,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注意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第二,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数事实证明,“问”是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的切入口。有人说,学习的过程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做以点拨和补充,这与老师将现成的答案一下子“端”给学生,效果会截然相反。

第三,教学评价中增加学生创新比重。

教师评价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塑造有很大作用。提倡探究性学习方式,就要在教学评价中,要突出学生探究性学习成果的独创性,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创新的比重。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品尝到探究性学习的甜头,重视这种学生方式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高效课堂实施

解放思想,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很多老师在实践中发挥才智,在实践中做出了不小的成绩,总结来说,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把课堂的某一部分交给学生,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1、下放导语权。每一节语文课的课前三分钟时间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活动,要求学生设计本课导入语。在学生激情的引导下,同学们已把目光聚焦到这篇课文上来,接着,教师乘势上课。

2、下放教学字词权。上新课前,布置学生认真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扫清生字词障碍。学生实际上已经在课前很好地按要求掌握了对生字词的学习。教学新课时,让一两个学生教学字词,着重理解多音字和形近字,实际上是组织一次对生字词的巩固练习,对难检字进行识记,再组织字词竞赛。

3、下放提问权。把提问权交给学生,是开启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一条很好的途径。可以先让学生充分熟悉教材,再让学生提问,这样,他们提的问题往往会有针对性。

(二)把整个课堂交给学生,锻炼他们驾驭一节课的能力,以此提升组织及逻辑思维能力。

篇2

我们今天的语文教学,总的来看仍属于传统教学的范畴,有相对统一的教材,有相对一致的教学任务。在这个大的背景下,课堂教学不重视个人学习,“重教轻学”,以分数为终极目标,忽视了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从而造成学生学习动机的缺失和学习兴趣的锐减。而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大家普遍都有对主动推行课改效果如何的担忧。毕竟我们从应试教学的阴影下没走出多远,大家对全面推行课改多少有些信心不足,既担心一堂课空有学生七嘴八舌热闹讨论的喧嚣而没有任何实质知识的积淀,又担心自己既有教学计划、进度的安排被“华而不实”成效难测的自主探究所打乱,从而对深入具体地推行课改心存畏惧、瞻前顾后。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有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全面课改,还需要有操作性强的具体方案。而这方案,不仅要具有制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预判性,还要有能突出学生能动性的生成性。而这种方案,非学案教学莫属。

二、高效课堂的构建要做好哪些工作

学案是学生学与教师教之间的中介,在教学过程中,让“学案”代替教师在课堂上发挥主导作用,由教师提供必要的学法指导,根据学生学习的反馈信息辅助学生进行自主创新学习,无疑会大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何使“学案教学”达到教学的有效和高效?除了取决于学案的质量,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做好以下几方面的跟进和改善。

(1)高效课堂对教师备课的要求更高。首先是对教材的分析、理解。要“深入浅出”,“深入”是“浅出”的前提,把教材钻研得越深,课上起来就越简单、越得心应手。其次是解读学生,一是要把握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二是要把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和对问题的分析理解能力。在对教材有深刻的解读、对学生有充分的认识之后,可以设置一份“预习案”,设置预习案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教材研读之后进行独立完成。

(2)先学后教,分层次设定教学目标。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俗话所说的“填鸭式”,也就是老师讲学生听。而高效课堂,必须要求我们改变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那么在这里,我要提到的一种高效教学方式就是“先学后教”,“先学”是在老师教学前,学生在老师设置的“预习案”引导下,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后教”指在“先学”的基础上就存在的问题所进行的相互探究、相互学习。所以,这就要求学生在课前要独立认真完成“预习案”,并且还要将不懂的问题以文字的方式列出来,以便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引导而消化。当然,只有“预习案”是不行的,毕竟“预习案”照顾的是所有学生,较为基础。为了突出重难点,我们还需要设置一份“探究案”,这部分题有较难的、较深的,以适应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生,它要求学生对知识要有透彻的分析之后才能完成。

(3)把课堂还给学生。高效课堂与以往传统课堂的最大区别就在于打破了教师的“一言堂”,不但倡导学生大声地讲,大胆地说,而且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当中,在“动”中学。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比如,一堂课的环节,我们可以按照下面这三个步骤走下去:自主纠错“预习案”――分组讨论“探究案”――教师答疑。从这三环节中我们可以看出,一二环节主要是由学生自己“表演”,但在这环节中,也需要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来穿针引线。实践证明,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运用得好,对提高课堂效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注重教学反馈。高效课堂,怎么才算高效,这就涉及要对课堂进行评价。主要有两种评价方法:①学生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由于受时间和精力的限制,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进行评价。在这种情况下,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调动学生参与评价实践,鼓励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自我评估,鼓励小组之间进行互评。因此,在学案上,还应该设置一个板块:自我评价表和小组互评表。②教师终端评价。每次学习结束后,学案上交教师,教师从两个方面进行终端评价。一方面,依据学生在学案上的自我评价及小组评价,结合课堂上教师的观察了解,对学生的学习状况作综合性的定性评价,往往是一句或几句肯定的或鼓励的话语。二是教师对学生完成“探究案”和“练习案”进行定量的评价。

篇3

一是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有的教师认为新课程强调“三维目标”,“双基”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主要精力用在了如何让课堂气氛“热闹”上。于是,我们看到,在语文课上,不论课文是小说,还是诗歌,不论是议论文,还是说明文,都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比赛朗读课文,而最重要的语言学习却没有丝毫的涉及。课后,进行测试,学生竟然连课文的生字生词都不会写,连最基本的词语都不会解释。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政治、历史等学科的课堂教学中。

二是用鼠标代替粉笔,用大屏幕代替黑板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是现代化教学手段普及了,很多教师在上课时都使用多媒体,这对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有好处。但一节课都用花花绿绿、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课件来展示,不仅教师手忙脚乱,学生也会出现视觉疲劳,教学效果并不一定好。更严重的是,如果学生长期处于各种图画的诱惑下,他们习惯了感官刺激,就懒得思考或变得不会思考。同时,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也很费时间和精力,这对老师也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三是内容空洞、言不由衷的鼓励大行其道。这主要表现在小学的课堂上,教师夸奖学生的话语如泉水一样汩汩冒出,什么“你太棒了”、“你真聪明”、“你太伟大了”之类的话俯拾皆是。即使学生回答了极简单的问题,也给予这样过于“隆重”的夸奖,名义上是进行赏识教育、鼓励教育,可实际上这种缺乏深层次指导的表扬,学生都听腻了,也表现了教师的虚伪,根本就起不到任何激励作用。

四是以问代讲,一问到底的所谓“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有一些教师在整整一节课内,总是拿一些思维含量太低的问题来发问不止,用学生通过翻阅教材内容就能作出的响亮回答来代替自己的讲授,看似师生互动频繁,教材的知识点也都涉及到了,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没有得到任何实质性的提升。

五是不分青红皂白,一律分组讨论,搞“合作学习”。一些教师将“合作学习”仅仅当作“体现课标精神”的标签,不管需要不需要,应该不应该,合适不合适,一概用上,不仅语文课、历史课、政治课要分组讨论,而且数学课、物理课、化学课也要讨论,不仅在教学的难点、重点处要讨论,而且一些显而易见的问题也提出来让学生讨论,结果导致课堂教学表面上是全员参与,实际上则是一盘散沙。特别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如果问题提得过易过多,容易滋长学生随心所欲、混水摸鱼的学习倾向,使教学出现随意性和盲目性。还有的教师在一节课就安排多次讨论,嗡嗡嘤嘤的讨论声使整个教学过程显得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

六是教学情境过多,教学方法杂乱,让学生目不暇接。有的老师在短短的一节课里,安排过多的教学形式,如一会儿讨论、一会儿表演,一会儿又合唱等等,把课堂搞成杂乱的“集市”;有的教师则运用了幻灯片、多媒体影象放映等多种先进教学手段,视听画面过杂,晃动频繁,让学生眼花缭乱。教学情境多和教学方法杂,一方面会导致学生疲于应付,对教学重点和难点很难把握;另一方面,也剥夺了学生自由思考、自由想象、自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篇4

【关键词】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构建;模式

一、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新课程理念理解肤浅

社会上不管是重点高中,还是普通高中,他们都会关注每年高考的录取率,尤其是很多学校把每年考取一本二本学生的多少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标准。使得学校的管理者必须保证教学质量,频繁的考试,流水评卷,基本上周周都有考试,都有评卷,这些都让老师们不得不重视考试。更有甚者,学生的分数直接与老师的利益挂钩,就更造成教师对分数的重视。老师们不得不采用题海战术、应试教育来提高学生的分数。这样就让教师没办法放开手脚,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当然对于新课程理念还有很多老师理解不全面,断章取义,用示范课,观摩课来展现,而无法让新课程理念深入常态教学之中。

2.对语文知识的漠视

改革开放以来,有很多人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凭借对时代的准确把握和勤劳务实的精神,获得了大量的物质财富,有目光短浅的人看到没有知识也可以获得财富,对知识采用了一种漠视的态度。新世纪之初,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没有了过去那种完全分配的制度,读大学就不是能够走出农村的途径了,这几年大学就业难的问题更是部分的家长和学生认为学习并不那么重要了。

3.不重视语文

高中学生直接面对的是高考,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明显的带有功利色彩,很多学生认为考试的时候不考课本上的东西,所以学习课本没有多大的用处,尤其对于语文来说,要想提高成绩,是一件非常缓慢的过程,语文的提高,是高耗低效,浪费时间。在语文上努力获得一分,不如在数学外语上获得十分容易。部分学校不重视,部分老师也不重视,学生也出现了不重视的误区。对于理科生来说,语文以后估计用不着,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 对于文科生来说,语文还算自己的长项,也不需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在语文课本中,传统的篇目又占据了霸主地位,还有大量的文言文,这更加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4.基础缺乏

虽然学生从小就开始学习语文了,但是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的时候,没有把基本功打扎实,很多语法知识缺乏,连主谓宾定状补都不能很好地了解,对于文言文的语法知识就更是难于理解了。在我教授学生学习《记念刘和珍君》时,有的学生就对文中的“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无法理解,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这句话是讲“革命烈士的鲜血是淡红的,跟一般人不一样。”如此的知识出现在高中学生身上,让老师实在感到汗颜。

二、提高高效课堂的策略

1.确立语文教学新观念

在高中的课堂教学中,应该是师生的互动活动,在这双边活动中,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作为主导,要把课堂交给学生,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主阵地,课堂的40分钟应该是学生作战的时间,学生的学习任务也要在课堂内完成,这就要求老师要改变“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课堂教学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旧观念。教师要从旧有的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建立大语文的观念,不能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是要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来做为教学目的。充分站在学生的角度,了解学生的思维力和兴趣爱好,按照新课程标准制定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解决“应该教什么”和“为什么教这些”的问题以及“学生应该学什么”和“为什么学这些”的问题。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步骤,确定高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能够获得最大,从而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益。

2.让我们的课堂焕发活力

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的空间,课堂教学应当焕发生命活力。而语文课堂教学,最容易采取的模式就是灌输式,老师一味地讲,学生一味地记,这样的语文课堂无声、无彩、无情、无果。这样的课堂是低效的,无作用的,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反感。那么如何才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堂鲜活、高效起来呢?有以下2种做法:

(1)情景创设。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常常需要创设一定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更好、更快地进入高效的学习状态。虽然语文课是基本要用语言来传递一些信息,但有的时候,枯燥的知识仅用语言来表达可能会造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疏离感。可以在课堂教学中辅以音乐、图片或者视频等手段,去帮助他们理解,进入课堂的情境,调动学习的兴趣。

(2)在多彩的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在课前精心设计有效的课堂活动,在活动中有的放矢地锻炼学生的各种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下完成各种学习任务,改变他们对传统语文课堂的反感和抗拒。比如在课堂上总结题型答题技巧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而不是老师灌输成品。让学生在对与错的讨论中总结最实用的技巧,变成自己固有的知识。

3.教师导航,面向高考,主体地位导演化

“自主”“合作”学习之后,教师一定要在“混沌”状态中“拨乱为正、力挽狂澜”,把难点问题找出来,把重点问题说出来,叮嘱考点。学生自己不能说明白的地方,教师一定要讲明白,说清楚。讲方法、说经验、谈考试。也就是说,教师是导演,是拍板人,学生是主体,是课堂的主宰。在读、写、说、听、观之后,学生要进行实践。这就要求教师精选典型,将偏、怪、难、刁等题统统删去,大胆取舍,舍后方可得,得方法、得思路、得思维。精讲精练期间也要把握好“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火候,最后规范一下答题的技巧思路。

4.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是新课程弘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的重要表现。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把“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水平”作为构建高效课堂的切入点,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问题的发现和驱动,潜心引导学生开展教学问题的小组合作讨论、操作、交流等系列合作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不同观点的交锋,在热烈而有序的合作探究中增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使学生学会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习语文,以快乐的学习心态,在主动的参与和探究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比如教学《林黛玉进贾府》时,我们就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后,设置了如下的探究问题:①这篇课文以什么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②试画林黛玉进贾府路线图。③这篇文章有哪几个场面描写?(找出相应的段落加以标注)④按情节发展,课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写些什么内容?⑤你对其中的哪个场面印象最为深刻?为什么?并组织学生对这些教学问题展开合作探究。有问题作导向,学生学有目标,议有方向,学习自然地由被动转为主动,高效课堂的构建因而水到渠成。

5.关注课堂情感因素,活化师生双边交流

认知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着知识对流和情感对流两条并行的主线,情感对流是知识对流的前提和催化剂。因此,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情感因素是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不可忽视的构成要素,是活化师生之间双边互动、交流、合作的重要保障。要构建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师的教学设计必须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出发,关注课堂情感因素,在以情促知、以知增情、情知交融的原则基础上,将枯燥的语文知识动感而灵性地展示给学生,给学生一种轻松、畅快的心理感受,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课堂活动中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下的情感因素调动策略值得尝试:①认真分析学情,全面细致地掌握学生的知识水平、认识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做到教学预设由学情开始,教学过程依据学情展开,教学反思从学情切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富有针对性,真正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②发扬教学民主,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人格地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确保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参与探讨制订教学设计方案,让学生对语文教学有建议、监督和评价的权利,进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③创设新颖、生动的教学情境,呈现语文知识的灵性和美感,触动学生的兴奋点。④选择有生动故事情节的课文,组织学生以分角色朗读、课本剧表演等方式对课文内容实施精彩演绎。这种演绎过程不仅给语文学习凭添了新意和趣味,而且让学生通过“角色”领会作品内涵,更深刻地体会课文的语言魅力和思想情感。

三、致力于“课型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语文教学材料分为不同种类,散文、小说、现代诗歌、古典诗歌、文言文等,不同的题材有着不同的特点,也决定了我们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还有阅读课、书评课、作文课等不同的课型由不同的侧重点,我们在实际教学中要潜心研究它们的规律、特点,因“课”制宜,因材施教。跟学生一起总结技巧,归纳特点,切实提高应对各种阅读材料、各种卷面题型的能力。但不管什么样课型,都必须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个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四、总结

总之,在新探索中解放了头脑,解放了课堂,教师尽量不再横加干扰,把大部分语文课堂时间留给学生。生活处处有语文,走进大语文思维,鼓励学生去读书、读报、读杂志……只有走进生活才能最终走出生活,走进考点。为了提高语文课堂效率,我们要进一步解放学生、解放课堂、解放思维。把语文还给学生,但必须时时情系高考,不离考点,让它成为一条似无实有的风筝线,牵动着多彩的课堂在蓝天上自由的翱翔。

参考文献:

[1]黄婷.如何构建高中语文的高效课堂[J].知识经济,2013,(11)

[2]黄贤达.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11)

篇5

关键词:语文课堂 高效教学 策略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可见,新课程所倡导的师生合作方式,不是让教师退而做课堂的旁观者,而更应以学习上的激励者、教学上的对话者角色进行课堂点拨和调控。在动态生成的课堂中,教师不能忘记自己是“师生平等对话的首席”,而必须确保对文本衍义的主线明晰,决不能让语文课堂衍变成自由沙龙,否则教学目标与教学意义也就从根本上被消解了。

一、新课程理念下高效语文课堂具有以下特点

1.学生学习能主动

主动学习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为此,让语文学习成为学生的一种精神需要而不是一种外在的压力,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体验,是高中语文有效课堂的根本任务。树立高度的学习责任心是自觉学习的前提。只有当学习的责任真正地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学生自觉地担负起学习的责任时,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有效学习,而最能潜移默化的养成学生的这种责任意识的莫过于语文的有效课堂了。

2.学生会自主学习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学习方式的核心特性,它对应于传统学习方式的依赖性学习。每个学生,除有特殊原因外,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学生学习极重要的一种品质。新课程要求我们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自主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值得强调的是,语文学科工具性的特点决定了它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语文的有效课堂就是学生的独立和自主学习的课堂。

3.学生能合作学习

从心理学的角度上来说,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体获得知识和发展能力的认识过程,同时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在交往中合作学习生存所需要的知识、技能、经验等,形成积极的人生观和主动的生存方式,发展人之为人的一切方面,获得人的本质。“知识在对话中生成,在交流中重组,在共享中倍增。”学生通过交往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丰富学习内容,求得新的发现。

4.学生能探究学习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产生的根本原因,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没有问题也就难以诱发和激起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而不思则罔”,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所以新课程学习方式特别强调对问题的探究在学习活动中的重要性。

5.学生能发展个性

心理学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他们的认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会有差异。这意味着我们的语文课堂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二、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

1.设计精妙的导语

导语设 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全局和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导语,也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说过:“课的开始,其导入语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或者歌唱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好的导语,是一块磁铁,能牢牢抓住学生的心魄,将他们引入知识的海洋。考察一些著名教师的教案,会发现他们对导语的设计无不精心备至。导语设计的原则是注意启发性、知识性、趣味性。只要新课伊始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拨动其思维之弦,让他们以最佳的兴奋状态投入学习活动,都是成功的导语。

2.优化提问

用提问来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这是当前语文教学比较流行的一种方法。课堂上问与不问,问什么,怎样问,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大事。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方式选择得当,能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活跃课堂气氛;选择不当则可能弄巧成拙,破坏课堂气氛。教师教学效率的高下,基本可以从课堂设问的性质和方法上做出评价。提问应掌握火候,选准时机,巧设疑难。具体来说,提问要注意:置问于教材的关键处;置问于教材的疑难处;置问于教材的矛盾处;置问于教材的含蓄处。

3.充满个性的教风

要想使高中的语文课堂出效果,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不仅要具备渊博的知识,还应该有高超的课堂艺术。其实教学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高中的语文教师首先要用自己拥有的文化内涵打造出自己的个性课堂。这种个性的课堂就是这位教师的精、气、神,就是语文课的语文味。个性的语文课堂要求教师的语言富有个性,是慷慨激昂、豪放洒脱的语言还是引经据典、妙语连珠的语言,是民主商量的语言还是幽默风趣的语言……教师在规范引领下尽显机智的有个性的课堂语言,不仅能使课堂更富有生机和活力,而且能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认同中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4.灵活的教学

篇6

1.1提高创新意识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构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初中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有对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进行深度研究的理念,提高创新能力,要充分认识到构建高效初中语文课堂的重要性。教师要积极地改变课堂教育模式,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总结出问题和经验。教师还要做好学生的引导者,让学生能够把自身的主体性展现出来,。

1.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对学生的每一堂课都有着重要影响[1],所以,初中语文课堂也要实施兴趣教学。教师要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状态,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原动力,学生如果有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这也有利于语文高效课堂的形成。教师可以通过巧设导语、提问、争论以及启发想象等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教学《诚实的孩子》这篇文章第三段时,学生提出:为什么“姑妈问花瓶是谁打破的时候”,表妹回答:“不是我”时用的不是句号而是感叹号呢?教师可以用情景再现的方式,让学生把文章中的对话演绎一遍,从而证明感叹号表示表妹回答时语气的肯定。正如爱因斯坦说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样的提问会增强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总之,教师要运用巧妙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求知欲,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

2.1明确高效的教学目标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根据教材的学习任务和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高效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原则,确保教学目标制定的高效性。

2.2确保课堂导入的高效

语文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程标准的发展要求对初中语文课程进行导入,要采取多种导入方式,如设疑法、故事法,保证学生对初中语文有足够的了解,进而实现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建立。

2.3找对课堂内容切入口

语文教学内容多且复杂,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到面面俱到是很困难的[2],因此,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要找到内容的切入口,分清主次,对重点进行详细讲解,要保证主次之间的用力均匀。不能按照老套的教学方式进行作者介绍、分析文章背景、了解中心思想等一系列的教学模式,这样不但不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反倒阻碍了其发展,所以,要想提高语文课堂的效率就要准确的切入文章的重点,对其进行分析、整理。

2.4确保内容讲授的高效性

每个学生之间的个性都存在差异,因此,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确保讲授的高效性,为了确保这一高效性,一定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学生在各抒己见时,教师一定要为其进行点拨,以免妨碍学生思维发散。

(2)学生在进行想象和体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引导作用,以免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3)学生在诵读和感悟时,教师要帮助学生品词、析句,避免学生学习缺乏深度。只有确保这三点准确无误的进行,才能确保课堂的高效性。

2.5确保提问的高效性

思考和质疑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质疑是思考的结果[3],同样是学生创造的起点。提问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关键,是促进初中语文发展的基础,要想确保提问的高效性,就要做到以下几点:

(1)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问题,并且要钻研教材的主要内容。要采用点穴式的教学方法,设置教学问题时要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内容,找准文章的重点,从根本上保证提问的准确性。

(2)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会时常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所以教师要采取锁链式的提问方法,将问题进行拆分,紧紧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提问。

(3)采取多元化提问方式,确保问题的多样性。

2.6注重情景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师在台上讲,学生在下面被动的接受,在新课标背景下,教师应该寻找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寓教于乐。例如,在讲《荆轲刺秦王》时,教师可以把文章当做剧本,组织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表演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性格、情感,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7确保学生参与的高效性

教师要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充分相信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并通过小组探究、讨论的方式进行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

3结语

篇7

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新时期教育发展的更高需求,也是提高现有初中语文教学水平的最佳途径,同时也对教育改革的继续深入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所以它已经成为初中语文老师面临的首要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可实施性措施。

关键词

新课标;初中语文教学;高效课堂

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为提升课堂效率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学生为主题的课堂教育活动在全国范围更加普及。我们所说的高校课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老师采用更加科学化、合理化的教学方式,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提升学生的全面素质,从而最大程度上提升教学质量。现阶段,虽然老师下功夫教,学生也很努力的去吸收新知识,但是仍没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未能实现高效课堂的理想目标。那么,如何才能有效提高初中语文教学质量,达成构建高效课堂的改革目标,成为众多教育工作者面临的实际问题。以平日的教学经验和总结为基础,笔者提出以下可行性办法!

一、激发初中生语文学习兴趣

兴趣对初中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只有让他们对语文产生兴趣,才能达到更高的学习效果。因此,如何提升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便成了教师面对的首要问题。只有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才能让他们主动学、深入学,从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效果。“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俄国伟大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这句话,给予教育工作者极大的启发。在课堂上,兴趣和教学效果是相辅相成的,一旦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那他们便会主动学、主动讨论、主动向老师提问等,而学生高涨的学习情绪又可促进高效课堂的形成,而这样的课堂氛围必然会带动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关于学习的良性循环也便如此形成。钱梦龙作为语文特级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曾深有感触地说:“优秀的教师无不是优秀的心理学家,他们不约而同的都特别懂得怎样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欲望和热情。”笔者也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设定相关活动,如要求学生每天写日记等,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发现语文的魅力、引发兴趣,从而提升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

初中生的大部分学习是在课堂完成的,所以课堂氛围对教学成果的好坏有着直接影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引入提出问题征求答案、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运用对比促进思维、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抒发感受等合理化、融入性强的丰富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创设情境设置提问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更深入的思考是老师要提前思考的问题。只有老师依据课本内容精巧设问、联系实际又巧妙设定想象空间,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多层次、多方位、多角度的深入思考问题。此外,以课本教学内容为核心,设定丰富活动来让课堂氛围变得活跃起来,让学生愿意主动学习相关知识,讲有意思的故事、吟诵情景丰富的诗词、解释学生好奇的典故或俗语等都是可以恰当运用的方法。

三、构建和谐课堂氛围,积极参与合作讨论

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时间段,课堂时间尤为重要,而课堂讲授内容直接影响着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形成。在传统的语文教学课堂,往往是老师讲,学生听,并没有讨论等互动环节,课堂氛围沉闷,学生死板,与高效课堂的要求完全不同。高效课堂要求的是活跃氛围、互动学习、教学相长。对习惯了传统教学的人来说,课堂乱乱哄哄,随意发言毫无纪律,是失败的一堂课。但是恰恰是在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中,通过讨论、提问、解答等多个环节,学生通过自主学提高了学习效率,老师也能轻松的发现学生的疑问之处,并针对性的给出解答。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这样的课堂可谓是高效课堂,是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新式课堂,更有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转变中,课堂从老师的课堂变成了学生的课堂,学生可以在这里讨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由发挥自己的才华和想象。而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更加轻松,更有方向性的引导学生学习,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与此同时,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再害怕,而是变成喜欢,自然就完成了高效课堂的构建。

四、落实小组合作学习

在教育不断改革变化的过程中,很多老师将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教学的一种方法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当中,以往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有所改善,效果显著。但是,在小组合作学习实施过程中,老师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第一,分组要合理,老师要真正了解每个同学的真实水平,并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确保组内学生可以互帮互助,组间可以实力相当、公平竞争;第二,明确组内成员职责,老师要为每个小组成员都分配相应的角色,做到每个人都是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第三,及时给予每个学生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完全脱离老师的自主学习,老师应该时刻观察,在学生遇到困惑不能解答的时候适时指导,从而让学生顺利完成整个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每个老师都要适应新课改的全新要求,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深入到每个教学活动之中,对于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全力为学生创建和谐、轻松、互动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的喜爱和兴趣,从而让构建高效课堂这一教学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作者:孟凡德 单位:山东省临沂汪沟第一中学

参考文献:

[1]韦文娟.刍议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篇8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 高效 构建

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要依据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基本理念。突出教学中心、课堂中心、学生中心。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探究性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和引导学生具有探索精神,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而语文教师首先要进行角色的转换,其次在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上,都应是有效的、高效的。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语文课呢?

一、教师的教学行为要转变

教师应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要转变三个观念:一是变教学案为导学案,二是变教室为学室,三是变教师为导师、朋友;树立以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促进教学发展的教学观念;改变传统教学中学生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的状态,把教学看成学生通过探究性活动主动建构学习的过程;改变教师单向传递知识的教学行为,教师不再是传统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活动的支配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与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环境的设计者,是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自觉、自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的课堂模式要改变

教学的传统课堂模式要改变,坚持“四有”模式:有教学目标、有媒体运用、有自主学习、有当堂检测。把握“五个”流程:1.预习反馈,通过学生提问、板演、默写等形式,检查学生预习情况。2.目标展示,通过媒体展示教学目标,列出考纲要求,突出重点、难点,明确学习要求,让学生解读目标。3.自主学习。包含自学、讨论、展示三个内容,通过结对子讨论、小组讨论、协作解疑等形式,进行交流。共同解决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重点点拨,通过小组代表进行不同角度的点评。教师对大家讨论中歧义的问题进行点拨。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总结规律。5.达标检测,通过书面或口头或小纸条等形式检测学生,让学生来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当堂检测。打造有用、高效课堂,让每一节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成为学生自己展示的舞台。

三、学生的思维方式要转变

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转变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发言,让学生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习的过程应该是从“无疑”到“有疑”再到“无疑”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问题的兴趣,打破思维定势,反向思维,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要满于指导学生从习惯性思维模式中眺出装,打破思维定势,试着进行反向思维、多向思维,引导学生用的眼光看事物,从中发现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改革下的语文探究式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捉住疑难点,引导学生探究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和探究疑难、突破疑难,教学中教师应适当给以重点点拨和补充,然后引导学生陈述、归纳、总结。

四、学生的学习能力要转变

篇9

一、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这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强动力,学生的兴趣越浓厚,学习效率就会越高。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准备课上演讲比赛,形式是讲故事,背诵一些古诗名句,或者背诵一些自己摘抄的优美文章等,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又能够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有很多,课前的探索、丰富的教学方法、融洽的师生关系等都行之有效。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善于钻研,勤于思考,一定能最大程度地激起学生的语文兴趣,从而为高效课堂的构建打下基础。

二、导语要精彩

好的导语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目光,而且还能将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一堂语文课的导语设计得如何,往往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和谐美、悬念美的效果,使教学过程引人入胜,扣人心弦,生机盎然,充盈着美的气息,让学生感受一种神圣、魅力和诗意。

比如在讲李清照的《一剪梅》时,可以这样导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以其清新的笔调,细腻的语言,独特的风格,写出了许多旷世之作,其中也有不少作品被谱成了歌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歌——《一剪梅》。一节语文课在优美的乐曲以及学生的吟唱中开始。如果教师这样导入,在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同时,一定能够吸引学生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注重课堂积累和延伸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课内外知识,语文课堂教学不能仅停留在对语文课本的学习上。因此,语文教师在课堂上必须拓展学生求知的空间和视野,这也是构建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为此,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加强基础知识积累

扎实的语文功底是取得语文优异成绩的前提。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从一字一词做起,从点滴做起,这可以帮助学生增加一些字词、成语、古诗的记忆。例如:学生每天理解并记忆10个左右的成语,或阅读一首诗歌或短文,长期坚持下去必将大大增加基础知识的储备,有效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再如教师在平时上课时,对于一些常用的但易读错的词要写在黑板上提醒学生,对于一些书本上的成语要及时巩固,以增强学生记忆。

2.加大学生课外阅读量

写作是高考语文的最重要部分,而阅读永远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最重要的途径。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中应该鼓励学生在掌握课本知识外努力加大课外阅读量。学生的课外阅读不仅要“阅读书”还要“阅读事”,正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文写作成功的关键就是在平时积累写作素材,做到“厚积薄发”。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文质兼美的文章和适合学生阅读的刊物,并做好阅读指导工作,甚至可以用课堂时间给学生读课外书籍,加大学生的阅读量,从而促进其阅读和写作水平的提高。

3.增加课外练笔

课外练笔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的重要方式。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进行一定量的摘抄,记录一些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记日记也是课外练笔的有效方法。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写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体验与深刻思考,表达自己的心声,实现积累写作素材的目的。

四、养成学生大胆质疑的思维习惯

学习过程是不断产生疑问的过程,只有学生有了疑问才会产生探究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应该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让学生在疑问中探究,在探究中寻找答案。在此过程中,教师一定要进行适当点拨和补充,但不能直接将答案告知学生,否则也就失去了质疑的价值。课堂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只有知道学生的疑惑,才能够“对症下药”,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在学生探究出结论后,教师可以作出适当评价,要突出学生的探究成果,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积极参与到课堂发言和提问中去。

篇10

高中语文课堂综合性高效构建措施综合性高中语文课程的相关基本理念,是让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全面的提升,使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被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在进行高中语文教学的时候还要注重与语文相关的审美、应用以及探究能力的有效发掘与培养,从而实现学生语文能力的个性发展与促进。

一、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相关问题

1.教师立足点把握不准确

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依据课程目标,设置好相关的教学内容,把握好学生的接受能力,结合实际条件来实施高中语文教学。但是,有些高中语文教师在把握教学立足点时不是很到位,不能够结合自身情况来实施教学计划,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综合性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所以,综合性高中语文教学的立足点应该考虑三个主要方面:教师想教什么,怎样教,实际教了些什么。

2.高中课堂教学中的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主次地位分不清

语文这门学科是一门基础性非常强的基础学科,语文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性较强,语文课堂的教学知识的延伸范围是极其广泛的。但是,有些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知识延伸的时候总是不能够有效地回扣到语文主题上,这样很容易让语文教学变成了其他学科的知识教学;与此同时,我们都知道语文教学内容的主体是学生语文知识的汲取以及其语文能力的培养,但是,有些时候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会经常混淆人文修养与知识能力的主从地位,使得学生的语文知识能力提升缓慢。

3.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的结合出现断口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的授课为主,由于传统教学模式的禁锢,学生鲜明的个性差异就被忽视了,使得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发挥与提升受到了层层阻碍,教师的教学能力进展空间也逐渐缩小。新课程提倡的以学生为主的自由独立、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使得部分教师进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在课堂上自己少讲或者不讲,让学生自由讨论发挥,这样做的结果是,热闹了课堂,活跃了气氛,但是却成效颇微。因此,就导致了教师授课与学生自主学习结合的断口的出现,这样就是新旧教学理念模式碰撞所产生的问题。所以,想要构建高效的综合性语文课堂,必须要把握好具体的方式方法,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二、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相关基本特征

1.实践性

实践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最显要的特征。实践性,也是综合性语文课堂学习的本质要求,可以这么说,综合性语文课堂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的具体实践过程。众所周知,人的各种各样能力的产生与培养都是在时间过程中不断发展起来的,能力是通过时间活动才能够被有效提升的。高中语文课堂中,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外乎是来源于听说读写这些最基本的实践环节,同样的,相关知识技能也是在不断的时间过程中逐渐提高的。所以说,要贵在实践,学以致用。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重在强调学生如何将自己所学的语文知识技能有效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其强调在语文课堂中,学生要贵在实践,体验生活,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协作学习活动中逐渐建立其行之有效的自身知识体系。通过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有效构建增加了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实践机会,其综合课内外的有效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运用技能、掌握生存之道,从而使学生得到全面的综合的价值发展。

2.开放性

开放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最基础的特征。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开放性主要表现在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目标的开放以及学习时空的开放三个方面,语文课程内容的开放,说的是要高中语文教学向其他学科有效开放,实现跨学科领域的多开口学习模式的构建,形成大语文的教学格局,与此同时,综合性的高中语文课堂内容应该努力向学生的志趣、生活、成长历程的大方向拓展开放;语文课程目标的开放,是指在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时要努力落实学生做人、生存、发展的三位一体的目标,这就要求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光要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项语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还要促进学生的今后的可持续发展;语文课程学习时空的开放,是要求教师应该努力打破传统教学模式中45分钟的语文课时教育局限,摆脱语文学习场地的束缚,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立体和谐、宽松愉悦的语文学习氛围与天地。

3.探究性

探究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最为重要的特征;探究性,是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提倡的是教师要依据学生不同的个性特点,帮助其找到一套适合自己属于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其中,尤其注重探究这种语文学习的方式方法,而综合性语文学习很是符合这一理念。究其根源,主要是因为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学习是围绕着相关问题的实际探究与分析解决的过程来进行开展的,其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敏感度,可以引导学生寻找新方法、新思路来解决相关问题,尤其对学生个性的培养有着很大的益处。除此之外,使学生在面对同一问题时拥有不同的思路与见解,努力开拓创新,也是语文探究特征的精髓所在。

三、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的相关措施

1.立足教材,总结教材

教材有着很科学的编排体系,是被浓缩的人文精华,教材是通过专家学者精心编辑的。因此,教师在讲授知识的过程中,要立足于教材,对课本中的人物、事件等进行合理地分析、归类、总结,从而得出一套完整的课程讲授方法,引导学生有条理地疏通所学内容,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明灯。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要努力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打破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将知识刻板硬塞给学生的老旧套路。在教学实践中,努力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独立深入的阅读中体验中国文化的丰富,感受语言的奥妙。

3.提高课效,开拓创新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更新传统观念,让课堂成为师生学习的“共同体”。与此同时,教师需不断垂范提升知识储备,拓展知识面,与时俱进,力求做到与课程同步。

综上可知,构建高效的综合性高中语文课堂,要求学生与教师要共同实践、探究、创新整个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杜全友.对目前制约高中语文教学增效问题的反思[J].语文研究,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