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22 13:26: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语言文字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语言文字手抄报

篇1

一、本次活动的所得:

1、本次活动的学生作品品质比以前的都有所提高,尤其是书写能力、用色方面和报面排版都有了突出的表现力

2、本次活动诸位班主任或语文教师准备的都很充分,对学生的辅导很到位,使作品质量提高。

3、在分配工作时,教师均能勇于担当相应的任务,对于临时安排的工作,也都能够听从安排,保质、保量的完成。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得到了综合组美术教师的大力支持。

4、部分班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抓住时机对学生如何做好手抄报的比赛进行相应的指导。

二、获奖作品的特色

1、版面整洁,书写工整美观。

2、板块设计大方合理,结构优美,板块之间松紧有致。

3、主题明显清晰,大字描绘活泼可爱,主题图也贴切。

4、版面颜色活泼、有趣,符合儿童制作和观赏的心理。

5、文章差不多都是四篇左右,字数也在七十字左右而已。

三、本次活动的不足:

1、没有及时送上指导教师的姓名,为后期的评比、登记、展览和编辑成册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3、从学生作品的比较可以看出,各班级(或各完小)学生的水平差距比较大。这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在学生阅读、写字、绘画等综合素养能力方面进行一定的指导与培养。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营造与和

谐社会相适应的和谐语言生活为目标,全面、深入宣传国家语言文字

法规政策,积极引导师生树立科学的语言观。促进推广普通话在全社

会的推广普及进程,为构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二、活动时间:

2020年9月14——20日

三、活动主题: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四、活动目的

通过本届推普周活劢,进一步浓厚校园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氛

围;养成“说好普通话、写好规范字”的校园用语用字良好习惯,为

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作出贡献。

五、活动内容及安排

(一)成立领导小组,组织落实管理

调整语言文字

组长:@

副组长:@

组员:@各班班主任

召开语言文字领导小组会议,落实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推

普周”活劢时间、意义,明确学校本次推普周开展的活劢及各自的职

责任务。

(二)宣传动员,营造氛围。

利用周一(9月14

日)升旗仪式向全校教师解读推普活劢方案 及落实。

1.在学校大门、教学楼处张贴以宣传推广普通话为主题的标语和宣传海报,利用电子屏显示

“说普通话,写规范字,做文明人”、

“说好普通话,沟通你我他

2.使用规范字,方便千万家”等宣传标语,

形成推广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良好氛围。

3.做好活动的新闻宣传工作。

(二)利用传媒宣传,做到两个“一”

一次旗下讲话。(大队部)9月114利用周一升旗仪式,做推广普通话的宣传演讲,由

学生进行推广普通话的国旗下讲话,幵由德育处向全校师生发出倡

议,介绍推广普通话和使用规范字的意义,明确本届推普周的时间、

主题,同时把学校推普方案贯彻到全体师生,布置落实推普周活动。

一次主题班会。(各班主任)9月14

全校各班利用品德课组织一次以“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班会。

(三)做好系列活劢。

1.开展督促规范用字,发挥老师以身示范的作用。将推广普通

话宣传周纳入学校教育教学之中,要求教师授课用普通话、板书用规

范字,并引导学生在校园中说普通话,在作业、答卷中用规范字。

举行一次全班学生写规范字的写字比赛,每组评比了书写最漂亮的写字作品并且以板报的形式进行展示。

2.办一期推普板报或手抄报;进行“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设计比赛,学校

进行专项评比,激发了学生学习和讲好普通话的积极性。

3.组织一次推普社会宣传活动。

开展“我给父母当老师“活动,发动学生运用在学校所学的知

识纠正家庭里存在的方音、方言及不正确用字的现象,实现了一个学

生带动一个家庭,推普两级跳。

在教室内开展纠错活动,对黑板报、手抄报、学习园地、作业等进行检查,发现不规范用字马上予以纠正。

校外的墙面广告文字

进行检查、纠正,对个别门面店的错字、别字进行及时通知、纠正。

每位学生应当从我做起,建立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树立“讲

好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形象,在推广普通话和学习普通话中,起到

篇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5)06-0047-02

[作者简介]苏晓玲(1978―),女,广东惠州 人,本科,广东省惠州市第一小学白鹭湖分校教师,小学高级。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词知识广泛,内容丰富,它不仅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人文性的培养,以此来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小学生从小诵读古典诗文,接受高品位的文化熏陶,对其语文学习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加强和重视古诗文的教学,不仅是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是时代的要求。

一、“古诗新唱”,唱得响亮

用唱来学习古诗并不是什么创新,诗本身就是可以唱的,用唱这个办法可以帮助学生体会古诗词的美感。“古诗新唱”的音乐旋律普遍较为活泼,这种风格易于为儿童所接受。学生可以很轻松地在短时间内把一首古诗背下来,这种学习模式与游戏相似。

经过三年的古诗文学习,我班的学生已经能唱几十首古诗。“古诗新唱”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学生非常喜欢这种古诗教学方式。同时,笔者还将“古诗新唱”放入班级博客,与家长互动。在我们的班级博客音乐盒中,笔者会将学生新学的古诗传到上面,让浏览博客的人都能欣赏。笔者与学生约定:如果爸爸妈妈也有人学会唱我们新学的古诗,你将会得到我们的奖励一份。这促进了学生跟家长的合作,有利于亲子阅读的开展,同时也增进了家长与孩子的感情。

另外,笔者利用校广播站播放古诗歌曲。“古诗新唱”共收集古诗160首,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古诗新唱”的气氛充满整个校园,无论上学还是放学,学生都能伴随着轻松、活泼的旋律唱上几句古诗。“古诗新唱”的教学培养了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并促进了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同,“古诗新唱”的教学模式让学习更丰富多彩。

二、古诗配画,畅享意境

古人常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来形容诗与画的关系。我们在教学古诗过程中,均会涉及诗人创作该首古诗的意境。另外,古诗表达的往往就是人的所见、所想、所听、所闻:有的是对大自然的感受,有的是对四季景色的描写,有的是对田园生活的感悟……这些都为古诗配画提供了可能。

古诗配画就是让学生用不同的绘画形式表现一首古诗所描绘的意境及内容。学生通过搜集相关资料及图片,运用黑色水笔、彩色铅笔、水彩笔、油画棒等勾画出诗人在作诗时的情境。一笔、一抹、一画,都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培养,表现力得到提高,绘画语言得到丰富。

为了画好每一首诗,学生更加关注每首诗的含义,他们非常注意诗中展现的每个意象,非常尽力地去体验诗人的情感,以便能够在自己的画中表现出这些内容。这也使学生更好地体会到了“诗中有画”的道理。如《小池》的配画是充满生活情趣的生动画面;《春日》的配画让我们感受到了春光无限,景色的秀丽;《赠汪伦》的配画,体现了汪伦与李白的深厚友情;《古朗月行》的配画,是作者儿童时期对月亮稚嫩而美好的认识……

“以美带学,借学促美,陶冶情操,全面发展”,古诗配画可以将古代语言文字中含有的大量美的因子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

三、古诗与舞蹈、律操相结合,让古诗学习健康舞动起来

古诗是一种诵读的文艺作品,很多经典诗都形象生动、音韵和谐、朗朗上口,既押韵,又讲究平仄,朗诵时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小学生生性好动,“古诗韵律操”能帮助小学生增强语感,加强记忆,净化心灵。

(一)趣味古诗韵律操

古诗词的诵读讲究韵律,节奏感极强,尤其是格律诗,对仗工整、平仄押韵、节奏分明,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美的旋律和和谐之感。在教学《三字经》时除了可以进行简单的拍手朗读外,还可以结合体育韵律操自编简单的动作,学生一边诵读一边做操:

人之初,性本善。(双手胸前拍三下,然后高举过头顶后合拢)

性相近,习相远。(双手胸前拍一下后伸出右手,双手胸前拍一下后伸出左手)

苟不教,性乃迁。(双手分别在身体的左侧和右侧各拍三下)

教之道,贵以专。(双手分别在左右肩旁各拍三下)

昔孟母,择邻处。(迈出弓箭步双手伸直拍六下)

子不学,断机杼。(双手在身体左右侧轮流拍一下,连续三次)

另外,我们还尝试将几首古诗放在一起背诵,作为眼睛保健操的节拍。简简单单的动作,既锻炼了身体又巩固了古诗的学习,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古诗与舞蹈相结合

充满韵味的古诗与优美的舞蹈和谐地融为一体,被学生精彩演绎,带给我们每一个人感动与惊喜。我们的古诗舞蹈《春晓》,就是学生自行编排,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的,并在我校举行的科技艺术节中大放光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感受到了祖先的智慧和情怀,陶冶了情操,丰富了知识,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四、书法、手抄报,让古诗文学习的成果跃然纸上

(一)开展书法比赛

为了增强学生写规范字、用规范字的意识,传承传统文化,让广大青少年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中启迪心志、陶冶情操、加强修养,营造校园文化建设氛围,以及响应“国学经典诵读”系列教育活动的号召,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古诗文书法比赛活动。这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生活,培养了学生对书法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可以说书法比赛增强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其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不断得到增强。

(二)手抄报丰厚了文化底蕴

新课标强调语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文的教学,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将中华经典诗文融入其中,并切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文化底蕴和语文能力。我们鼓励学生在学习古诗文前后,运用各种手段,如上网、查找书籍等去了解作者和诗的创作背景,并制作成手抄报。学生手抄报的内容非常丰富,有古诗文赏析、诗配画、自创小诗,还有作者的作品介绍等。办报、展报、赏报,不仅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还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创新、写作等综合能力,让他们领略到了中华古诗的博大精深,获得了美的享受。

篇4

一、挖掘教材,不拘形式,激发兴趣

新改编教材中的作文训练,有灵活自由的命题要求,新颖多样的作文形式,能给学生带来新鲜感和自由选择作文的权利,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教师应开辟新的作文训练形式来丰富学生的作文生活。如,“办手抄报”,手抄报内容丰富,学生在办手抄报时,可摘取名人名言、佳作欣赏、小故事、讽刺与幽默等。学生互相传阅手抄报,享受成功的喜悦。“诗歌作文(改写)”,可让学生大胆联想,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美术作文”,学生自己画一幅美丽的画或选取自己喜欢的画,或课文插图,配以解释说明,既陶冶了学生爱美的情趣,也训练了学生看图作文的能力。“电视作文”,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电视节目中最感兴趣的部分写出来等,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走向社会写调查报告。此外还有让学生坚持写日记来丰富作文的训练形式。在这些不同的训练形式中学生的各种表达能力都得到了灵活的训练和培养,能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联系生活,挖掘教材,唤起灵感

生活的经历与作文的关系十分密切,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生活的经历是作文的基础。小学生在生活经历中摄取作文素材,大致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在家庭生活中摄取。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天地,也是最先接触的“小社会”。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通过正常的培养和引导,必须会关心、参与、体验家庭生活,并且这对于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学会生活自理,尊敬长辈,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同时,家庭生活为我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作文材料。如家庭成员之间传递消息,干家务活等,都应积累下来,从中摄取作文材料。

第二,在学校生活中摄取。学校是学生们的乐园,是小学生求知、上进、成材的摇篮。同学们都应积极参加学校生活,这既有利于身心健康成长,也有利于提高写作文的水平。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作文材料是取之不尽的。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学校班级发生的事,课堂生活,课间生活,课外活动等,作文材料比比皆是,都要积累下来。

第三,在社会生活中摄取。家庭是小学生成长的基础,学校是小学生成长的途径,但对写作材料来说,更广阔的天地则是社会生活。小学生学写作文,应接触社会,认识社会,感知社会节奏,了解国家大事,增长见识,积累作文材料。走向社会的途径很多,如社会调查,外出旅游,社会交际,走亲访友,社会宣传等。把这些经历、感受、经验、活动如实的、具体的写下来,学生对这样有趣的实践作业乐于接受,而且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来实现自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作文,很容易唤起学生创作灵感,写出有趣味性文章。

三、阅读中倡导自主探究,培养兴趣

阅读是吸取,写作是应用,只有大量的阅读吸取,才能有丰富的语言。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学生知识贫乏、缺少词汇,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阅读,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学生学会自主阅读。凡是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古今中外、各种文体、各方面内容的报刊书籍,都可以让学生多读多看。在阅读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写作方法。在仿写阅读文章时可以仿片段、仿全文,也可仿语言文字,仿语言布局,还可以仿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方法。这样小学生作文以仿写为“阶梯”,吸取模仿对象的相似因素和有用经验,作为自己进一步发挥创造的基础,把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才能引导学生很快地提高作文水平,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5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充分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为提升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的推广工作方针和《国家通用文字法》,不断建立和完善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区推广普及普通话、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格局。

三、实施步骤

1.突出主题,加强宣传

第二十届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说好普通话,迈进新时代。”活动时间是9 月10 日至16日,在推普周期间,我校决定充分利用宣传栏、壁报栏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同时还要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扩大宣传气氛,在校门口悬挂大型条幅宣传标语,增强全社会的语言意识。

2.开展街头宣传咨询活动

推普周期间,学校将组织老师走上街头,大力宣传推普工作的重要意义。

3.办一期以“我与普通话”为主题的手抄报

篇6

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阵地,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基础,开展示范校的创建有利于提升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整体水平,有利于推动学校在全社会语言文字规范化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有利于语言文字工作目标的顺利实现。现结合学校实际,做自查自评,做如下自评报告:

一、加强领导,明确定位

1. 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学期召开会议,把创建语言文字规范化学校的工作同提升学校文化内涵相结合,制定有具体的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全校师生大会进行宣传动员。

    2.学校明确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责任与分工。校长室主要负责组织教师学习有关语言文字的政策、法律、法规;教务处负责教师日常课堂教学和语言文字管理工作、负责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学习,并组织学生开展各项活动,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校园氛围,并负责校园所有标志牌、指示牌的用字工作;语文教研组负责组织与语言文字相关的课题研究。

二、制度健全,措施得力

 1.学校构建了经纬交织的立体化语言文字管理网络。经线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教务处——年级主任——班主任——学生,这是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体;纬线为:语文组教师——其他教研组教师——各备课组教师——学生;这是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保证;连接经纬两线的为:党支部——共青团委——共青团员一线,是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主力;三线交错,自上而下,层层把关,保证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落实到位。

    2.学校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建立健全了普通话推广和规范用字制度,确保了普通话在校园的推广使用和校园规范用字。先后出台了《经开区实验中学语言文字规范化制度》、《经开区实验中学教师语言规范要求》等制度,学校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考核内容,也作为评优评先等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三、立足常规,强化管理

     学校坚持 “三纳入一渗透”原则,促进了全校师生员工规范用语用字习惯的养成。主要做法有:

1. 将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渗透到学校教学管理。

学校明确要求学生在校园和公共场所讲普通话、写规范字,将“在公共场合自觉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学生行为规范的基本要求。学校学生会干部竞选,必须进行演讲,且将普通话水平作为重要的标准之一。目前,全校学生都能说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能正确书写汉字,笔顺规范,并能正确熟练地使用汉语拼音,使普通话已经真正成为了我们的校园语言。

2. 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到师资管理和校本培训。

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在板书、批改作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中写规范字,学校将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用语用字规范作为考察指标之一,并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学校重视对教师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培训,语言艺术培训和书法技能培训是学校教师校本培训的基本课程,有培训的目标、方案、专门的培训教材和专业的培训教师,这些,都保证了培训的有效性。

3. 把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纳入教学管理。

一方面,学校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做到用语用字规范;另一方面,学校也将普及普通话和语言文字规范化纳入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中,要求全校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汉字书写能力和汉语拼音应用能力的培养训练。学校对全科教师批改学生作业有明确要求,并于每学期组织2次对教师批改作业情况的检查,并把检查情况作为考评依据,以此促进教师用语用字规范化。学校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传帮带作用,开展师徒结对子活动,让一些“三笔一画一话”基本功欠佳的年轻教师迅速成长起来。同时通过邀请区教研员周雅莉等老师听评课后进行指导,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与语言综合素养。另外,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师生开展语艺展演、书法比赛、经典诵读活动,培养了师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普通话表达水平,也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四、教职工用语规范

学科教学是语言文字工作的阵地,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注重汉语拼音教学、写字教学、作文教学,做到环环紧扣;注重挖掘文本中的语言训练点,在教学中充分创设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每一次课堂学习中都在语言表达上有所收获,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练笔,挑选优秀作品班级展示,由此,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文字运用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除语文学科外,学校还注重学科整合,渗透语言文字训练,引导其他学科教师均能将语言文字训练渗透到日常教学中。

五、教职工用字规范

教师学习并掌握《汉字规范标准》。全校教师在师范期间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用字规范培训,并把熟练掌握的用字规范标准,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去。《经开区实验中学常规》中明确规定:板书、教案、批改作业和制作检测卷,必须使用规范字。在教学中,能够把字形、笔画、正确的笔顺传授给学生。

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基本功大赛,钢笔字、粉笔字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借以监督教师规范使用汉字。学校还不定期进行教师备课检查,开展教案评比,检查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在教学例会上进行总结,督促教师及时调整。此外,还通过随堂听课的形式,关注教师的板书。

    除了教学相关工作中对用字规范进行了严抓严查严实,学校的公章、公文、校本课程自编教材、教学软件等也都做到了规范使用汉字,此外,学校的校刊、广播员录用、标牌、墙报等也都经过学生推荐、教师选拔、主管领导面试这样的层层把关,力求保证汉字使用的规范化。

六、学生用语规范

以语文课为主阵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分年级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要求,如:九年级应该注重语言表达的整体内容把握,以此为指导方向开展了“汉语拼音达标测试”“错字别字大会诊”“演讲比赛”等专项训练活动,从而使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得到不同方式的培养和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语文拓展性课程作用,提升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七年级和八年级每月一次读书会,每天早上是全校性的晨读时间;写字课上,扎实学习写字基本功,每周安排一节全校性写字时间。

为了将使用普通话深入落实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学校还开展了系列活动,例如,经典诵读活动。这其中包括铃声一分钟诵读活动,利用上课铃响的一分钟时间,进行经典诵读。七年级《论语》;八年级《千字文》;九年级《庄子》。每一部经典都会让学生终生受用。还包括国旗下经典诗歌诵读活动。周一的升旗仪式,每周有一个班的孩子进行经典诵读,让全校师生感受诗歌的韵味,诗歌的内涵。

七、学生用字规范

学生掌握并运用规范汉字的培训主要由各班语文老师组织,学生能辩认识字范围内的规范字,能正确书写所学的规范字,并在作业、检测中加以正确运用。学校对学生的作业本进行评展,并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观摩和学习,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借鉴。

    为确保学生用字规范的有效落实,学校在学生入学初就对学生的写字姿势、握笔姿势进行了细致的要求,并且在每日中午开展练字五分钟活动,既是对学生使用正楷书写规范字的监督,也起到了课前静心的效果。

八、对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宣传推广

为推动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学校一楼大厅设有长期性宣传标语牌,各楼层走廊里都有固定的宣传标语,那淡雅的色彩,温馨的提示,让老师和同学们都沐浴在“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的浓厚氛围中。一楼还设有滚动的电子屏幕。宣传标语样式活泼、新颖,与校园文化融为一体。

学校非常重视推普宣传周活动,通过黑板报、墙报、学校广播站、手抄报、朗诵等方式,宣传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语言文字规范化的重要意义。而且宣传周活动结束后,各处室及时进行总结与反思。

学校先后组织开展了“学生普通话演讲大赛”、“汉字听写大赛”、“我是语言好医生”、“推广普通话手抄报制作大赛”等活动。“啄木鸟纠错”校园活动,发挥学生会的带头作用,组织学生会配合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监督小组在校园里查找不规范用字,对各楼层、走廊、橱窗里的错别字及不规范字进行登记并在一楼张贴告示,提醒大家注意。这些活动推动了校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进程,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推动了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的开展和普及。 

学校充分发挥学校广播站的语言文字宣传示范作用。播音员经过层层选拔,最终确定能够充满感情的朗读普通话的学生。广播站的节目里定期录制、播放美文、新闻播报等内容,进一步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力度,让学生从语言文字的实践中得到美的享受。每次节目组稿要求用字规范,播放时要求语音标准,力争为学生讲普通话、使用规范语言提供学习的机会。 

学校重视语言文字规范的社会宣传推广,组织学生开展“啄木鸟纠错”社会实践活动,上街检查规范用字情况,回来后谈心得体会,通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规范用字。同时发一封《给家长的一封信》,向全校学生家长广泛宣传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篇7

训练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当今一线语文教师引导学生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大多数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课堂为主要阵地来推行,然而所收到的效果确实不够理想。我校学生身处广府方言区,从小学到高中,绝大多数老师都在致力于推行语言文字规范化,但是网络语言的冲击,社会不规范用语的影响,广府方言的强势地位仍然比较巩固,通过对本校学生问卷调查显示,规范能力亟待提高。很多场合方言与普通话混杂运用,乱用网络语言,错别字泛滥,语法明显错误。在作文、海报、留言等书面语中夹杂着大量的方言词汇、网络用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语言文字规范使用。

我们课题组在分析广府方言区高中生不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种种问题后,积极思考如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使用汉语言文字习惯,如何不用以往的那种灌输法去达到目的?以皮亚杰为代表的建构主义者认为,教学应当把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习者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也应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高级伙伴或合作者。吕叔湘先生也说过:“语文课既然主要是技能课,上课的时候,就应该以学生的活动为主,教师的活动应该压缩到最低限度。”于是我们决定采用“以生为本”的策略,让学生在语言活动中获得正面熏陶浸润,理性审视自己的语言存在的问题,从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

二.策略:以生为本,开展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正面熏陶浸染,理性审视问题

(一)学生自我动员。教务处在全校升旗礼上进行全校总动员,发出“敬畏文字,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倡议书,学生会配合倡议组织学生社团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二)学生在校园各种活动中体验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重要性,获得正面熏陶。学生积极参加校“腾龙文学社”“戏剧社”等社团,在辩论赛、朗诵表演、国旗下演讲、语言文字校本讲座、校运会的通讯报道等活动中全方位地提升了规范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师生团队合作筹办了两届“语言文字晚会”,举办了“敬畏文字”征文和“规范书写”比赛。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写语言文字手抄报、作文班报、语文班报。学生配合我校积极推进“书香校园”建设,积极参与开发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语感的诵读素材,如“经典美文”“名作仿写”“时评共赏析”等等,培养积极语感。

(三)师生共建语言文字研究性学习课题库,在研究中理性审视不规范现象,建构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2011学年课题组成员提供9个语言文字研究性学习课题供学生选择,并切实有效地指导选题学生进行研究,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报告、论文。有35个研究小组选择了语言文字研究性课题展开研究,撰写了高质量的调查报告。2012学年全校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寒假“漫游语文世界”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PPT课件、手抄报、倡议书等成形式课堂交流。各小组对研究的过程进行总结并写出感悟文章。

1、学生自主开发的研究活动题目。

广告举隅――搜集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介中的广告语,整理分类,归纳其规律,予以辩证赏析。

对联集赏析(绝妙对联与问题对联研究)

网络语言“小词典”(阐述网络语言的迅猛发展对母语发展的利弊。)

店名“坊”(店名取名的艺术角度和不规范角度分析)

新外来语集(搜集素材,多角度分析)

新媒介语言使用情况(手机短信、微博、微信等在使用中经典范例与不规范案例研究)

荧屏语言(主持人语言艺术化举例或不规范现象研究)

错别字门诊(搜集街头匾额、标语、广告、报刊等用语中存在的错别字,并拟出消灭错别字倡议书)

顺德方言研究(日常口语中经典方言荟萃与不规范语言举例研究)

……

2、学生走出校园,研究语言现象,理性全面地分析不规范语言现象,提出规范建议。

高二(14)班周淑怡小组在《广告语分析》中写道“从这些经典的广告语中,我学会很多有用的语文知识,也才发现生活中的语文是那么有趣。当然,广告语毕竟是广告语,不能完全地用语文的标准来评判,不然很多经典广告语都是低级的病句,我们应该正确地对待这些广告语,学习它们中优秀的修辞手法,同时也要理性地看待它们的语法错误。

如高二7班陈奕柱小组在《网络语言研究》后写道:“我通过这次活动,很大的弥补了过去对网络语言缺少的知识,了解了网络语言的有关内容。网络语言冲击和颠覆了既有的语言规则,与传统语言文字相比,显得很不规范。网络语言大量地使用缩写、错字、别字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不确定性,有些简写形式甚至完全背离了人们传统的认知心理。”

高二(14)班陈楚仪《错别字门诊》关于规范街头用字的建议

漫步街头,经常看到一些使用不规范的文字和语言。这不但影响了人们的言语交际,误导了中小学生,而且严重损害了我国语言文字使用的严肃性,对此我们特建议如下:

①统一使用简化字,除特殊要求外不使用繁体字。

②不少广告、匾额、招牌、店名文字缺少笔画,或者脱落,造成字体文句残缺。对此各有关单位应该及时检查,及时修补。这样既避免了顾客望文生义,张冠李戴,又保证了使用语言文字的严肃性。

③作为商家,社会团体在使用文字前也应该多加斟酌,仔细考虑,甚至向专家请教,以免出现错误,闹出笑话。

④字体要大小适中,摆放张贴端正。

⑤要注意与周围环境的和谐。

3、学生在研究活动中对比研究广府方言与普通话,剖析因使用方言导致的语言不规范现象,提出改进方案。

高二8 胡翠莹小组在《顺德本土方言与普通话的对比》分析了广府方言与普通话二者地位不同、使用主体不同、语言本身不同。从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对照比较,在辨析中懂得区分选择,学会正确运用。高二14班胡秋妍《顺德方言与规范语言》中写道:“普通话与广府方言完全可以兼容并包,共同发展。我们应该坚持普通话的主导地位,在推动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同时,适当地保护与文化密切相关但正在消亡的地方方言。”

高二20班陈靖怡小组在《顺德方言研究及语言规范提议》中剖析语言使用不规范原因:

“首先是从小养成的语言习惯,根深蒂固的发音、语法习惯无法短时间改变;其次是不谨慎的语言使用态度,抱有“只要别人凑合能看懂就行”之类的心态,第三是生活环境狭小,认为没有学习普通话的必要;最后是不重视语言的运用和规范问题,缺乏敬畏之心。”

为此,她们小组发出如下倡议:

①正确认识和分析我国汉语规范和使用的现状。

②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广播电影电视和报刊等媒体的审查,对各种使用不规范文字、滥用方言的媒体或节目要坚决取缔。

③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自己的口语发音,积极纠正错误发音,使规范用语成为一种自觉行为。

④不把粤语与普通话混在一起使用,在不同的场合要选择用不同的语言。

⑤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

在“以生为本”开展研究的两个学年里,我校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上述各种语言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只是指导者、合作者。学生在活动的组织参与中获得正规的语言熏陶浸染,在行动研究中懂得了语言文字规范的必要性,在运用中自觉践行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的理念,效果远比教师单纯的耳提面命式教导要好。

三.效果:以生为本,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

(1)语言文字研究成果呈现多元化特点,除了论文,还有大量的调查报告、PPT课件、各种语言训练材料。

(2)学生在活动中积极结合自己已有的语言体验,自觉理性地面对方言体系给自己带来的干扰,在经典规范的汉语言的熏陶下积极自觉地建构规范的汉语言体系。无论是在课堂和其他各种公共场合,还是在各种书面语体,学生都能流利顺畅地选用规范汉语言文字进行表达交流。

(3)学生具备了传承规范汉语言文字的责任感,培养了主动建构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意识和习惯,自然有利于培养良好的语言素养和提升教学成绩。学校顺利通过了广东省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示范校评估,近两年我校高考语文平均分连续名列佛山市第一名。

(4)学生参与了系列语言文字规范化活动,提升了语言综合素养。在省市区名著演讲比赛中,我校选手屡获佳绩;在各类作文竞赛中,我校数百人次人获得优异成绩。

四.结语

篇8

一、联系生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新闻会”“语言的艺术――广告”“错别字普查”“编手抄报比赛”等专题活动。办手抄报是增强阅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措施。让学生充分利用空余时间,既当小记者,将学校、家庭及社会上最新发生的事及时采访、快速汇总;又当小编辑,对所得到的信息进行筛选、剪裁、布局。学生办的手抄报图文并茂,集优美片段、名篇佳句与美术装潢与一体,让人赏心悦目。这些名言警句、佳句妙语在学生的理解消化中大都能恰当灵活地运用于自己的作为中,一改过去作文的思维狭窄、语汇苦涩。通过这种形式既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在现代生活中应用的情况,也加强了学生实际应用语文的能力训练,学生学得兴趣盎然,又实实在在。不少学生反映,开展此类语文活动课以后,自己才感到语文原来是那样有趣、那样有用。

二、强化主体,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在语文教学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一是在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训练的教学活动中,认真开展“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活动课,通过这些形式,不仅能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提供口语交际内容、提高口语交际水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养成了积极发言的好习惯。许多学生这样说:“语文活动课给自己提供了不少锻炼的机会,也增强了自己学习语文的信心。”

二是必须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活动课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

三是语文活动课做到内容丰富和形式多样。活动活泼有趣,形式喜闻乐见,学得轻松愉快,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切实有效地指导形式进行扎实的语文学习,热闹有余,实效不足。

三、激发兴趣,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们才能乐于接受,才能善于付诸实践活动中,此所谓“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是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学过程中,运用配乐朗诵,投影片,乃至于用多媒体提供的有关背景资料、影片、录像等,能创设与教材密切相关的情和景,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运用多媒体可以实施审美教育。语文学科包含着其它学科无法相比的美育因素,这种性质决定语文必须成为审美教育的主阵地,多媒体计算机教学,声像文结合,让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内容变成形、声结合的画面图式,让静态的审美对象活跃起来成为动态,并打破教室四十分钟的时空限制,纵贯古今,横跨中外,能加快美的信息速度,加大美的信息含量,创造一个崭新的审美时空。

篇9

首先让我带代表xx镇xx小学全体师生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近几年来我校大力开展了普及普通话写范字活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按照《山东省中小学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估标准》的相关要求,结合本校实际逐项进行检查落实,认为已达到县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的标准,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大力加强学校管理工作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学校专门建立了语言文字规范化管理机构,成立了领导小组,校长xx任组长,xx任副组长,下设语言文字办公室,xx任办公室主任,专门负责此项工作。建立了语言文字工作网络,分管领导包保各年级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2、大力开展宣传工作

我校把“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来抓,充分利用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等形式将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教师的日常工作中,渗透到学生的各种活动中。要求各班制定具体的活动方案,重在塑造一个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3、加强常规管理,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学校从严管理,狠抓课堂规范管理,将教师使用普通话,写规范字工作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之中,纳入学生的培养目标,纳入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我们把普通话作为教师的职业语言,生活语言,家庭语言,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教案、作业批改情况都成为考核教师工作的重要目标。学校明确要求,教师入校讲普通话,在版书,批改作业及书写评语中,必须使用规范字。把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纳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目标。在低年级开设写字课,在学校开设古诗经典诵读课外兴趣小组。重在加强学生普通话训练和书写规范字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文化修养。

二、搭建活动平台,广泛开展语言文字实践活动,提高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首先在教师中广泛开展“讲普通话,写规范字”活动,一是通过动员会,集中培训等形式,组织学习《中华任命共和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等法律法规知识,增强教室用语用字规范化意识。校领导班子率先垂范,接受监督。向全校师生发出“讲普通话,写规范字”的倡议,营造校园用语用字规范化范围。二是在常规教学工作中,通过对学生作业随机抽查,教师教案定期抽查等形式的活动提高师生规范用语用字的自觉意识。三是组织教师开展“教师普通话朗诵演讲比赛”“教学研讨会”“教室三字一话基本功比武”“优秀读书笔记评比”等已成为学校常规性工作。目标在校15名教师中普通话达标率100%。

篇10

一、关于知识答题

为什么大赛要设立知识答题,它的初衷是什么?方教授如是说,在知识背后有我们的思想,有我们的观念,也有我们的导向,绝对不是为难各位老师。既然我们这次大赛叫“七彩语文”,生活是七彩的,语文也是七彩的,语文老师要做一个杂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想这个指导思想就体现在我们命题中间。那么,老师们要应对这些百科性的题目,的确是不容易,也很难做充分准备,因为一要靠日常积累,二要靠临场发挥,三要碰运气。当然,碰运气偶然性中也有必然性,老师们都知道其中的道理。这是我们命题的基本出发点。

二、关于识字写字教学

首先,方教授结合新修订的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和拟出台的相关意见,阐述了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课标”采取了几项措施以加强识字写字教学:其一是在教学建议中规定,今后每天的语文课要安排十分钟的写字时间,这是刚性的规定;其二是“课标”增加了新的附录,规定语文课程基础教育阶段基本字300个,另外还附有2500个字的常用字表。此外,教育部最近将要出台一个关于加强书法教育的指导意见。今后,从小学四年级开始到初中和高中,每周有一节专门的书法课。凡此种种,说明我们国家、政府对于识字写字基础教学的重视。

其次,方教授认为,我们在教学生字、生词的时候,进行字形比较是个非常好的方法。另外,还可以运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如“锻”和“炼”这两个字的原义都是打铁、冶炼。“打铁”用金属的东西,所以是“金”字旁;“冶炼”用火,所以是“火”字旁。这样一讲,学生就很容易理解。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用俗语帮助学生理解,比如“真金不怕火炼”,那么“锻”就是“金”字旁,“炼”就是“火”字旁。

三、关于阅读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阅读教学建议中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对此,方教授指出,这是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专门加上去的,加这段话是有现实针对性的。在课改实验过程中,我们强调了学生主体,往往忽视了教师主导作用;我们强调了阅读要注意个性化,往往忽视了阅读教学又有共性的一面。怎样处理好主体与主导、个性与共性的关系?方教授强调,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课标”在教学建议部分加上这样一段话,正有这样一个意图。

谈到文本解读,方教授表示,要鼓励儿童想象的创造性,即要让学生有奇思妙想,这不是一般的对文本要有体验,教师要加以引导。上课中教师的问题主要在于,他的头脑里只有知识点,缺乏想象力。学生的回答,教师只说不合理,却不知道想象还要合情。教师又说这个是两种不同的物种,他不知道这是科学知识,不是创造性思维。就像法国的思想家蒙田说的,培养孩子有一个充满知识的头脑,不如培养他有一个构造适宜的头脑。

方教授说,“举一反三”的确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原话出自《论语·述而》,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因此,“举一反三”就是强调一个人学习的迁移能力,由此及彼的能力。方教授认为,我们国家的教育比较重视聚合性思维,轻视发散性思维,这是教育思想的反映。

说明性文章如何教?就此,方教授提醒,说明文最重要的一点是要突出事物的特点,对作者的要求就是语言文字的准确性,即所运用的语言文字能够科学准确地表现这一特点。以《壁虎》这篇说明文为例,案例中的这位教师用版画的形式引导学生体悟,就像选手刚才回答说的,用版画的方式说明老师的基本功很好,展示了壁虎的形象。对这个案例,原来我是正面肯定的,没有考虑到它的问题,但现在我要修正我原来的认识。从这个片段来看,语言文字学习的特点确实不明显。可以从哪两个方面说明呢?第一,这个教学片段里说到壁虎的各种特点,头部、皮肤、眼睛等,这些学生回答的用语都是这篇课文本来的语言文字,而教师却把课文中的文字用版画的形式形象化了,会有教师跟你辩论,这些语言文字的准确性为什么用形象化的手段来表现?另一个方面,启发我们一个问题,在小学阶段,借助形象化的手段理解课文的表达,利和弊究竟何在?这是一个可以研究的课题,我们可以用这个案例来深度思考语文教学的有关问题。

四、关于作文教学

想象画面是创意题。要让小学生有想象力,小学语文教师更要有想象力,你没有想象力,枯竭了,怎么去开发儿童的形象思维?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教育有时恰恰是扼杀儿童的想象力。所以,钱学森先生在去世以前提出了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中国的基础教育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方教授认为回答就是钱先生晚年研究的课题——形象思维。方教授个人觉得应将形象思维作为培养的重点。可以这样说,作家固然是从形象思维的开发、从想象力的培养起步,自然科学家同样也从这里诞生。所以,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我们要牢记这句话。

对于作文如何打分的问题,方教授也阐述了自己的看法,觉得案例中教师的特殊做法最有价值的地方在于评价的激励作用,这一点选手答题时没有点明。方教授说,评价不只是对一个学生作文分数的论定,即你的作文能打几分,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同时让学生知道今后自己的希望所在,方向所在,这是更加重要的。所以,案例中这位教师的做法值得肯定。但答题选手后面的补充很好,即如果时间允许的话,可以再进一步,让全班同学评改,或者老师当面和学生面批、交谈,让学生知道今后在作文中具体怎么落实,给学生一个改进的方向,这样做就更好了。

说到作文的“读者意识”,方教授肯定了选手的回答,认为选手答到了要点上,而且把两方面都说了。但是有点遗憾的是,选手引用了某位语文教师关于写作的一本书里的话,没有引用“课标”上面关于写作的表述。其实,在“课标”第三学段的目标中专门说了,要让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第四学段也有这样的说法,写作时要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方教授说,“课标”的这两个目标,应该说带有一定的创新性,因为解放以后历年的写作大纲在写作教学的要求上,对写作目的和对象的强调都是不突出的,对写作对象的强调是新课程对写作的明确的要求,这个要求的提出也是立足于现代的对话理论,我们老师一般认为阅读教学是以对话理论为基础的,写作教学也是一样,所谓对话理论非常关注人和人之间精神上的联系。你写东西是给人看的,有具体的目的和对象,所以也是以对话理论为基础的,我们特别要注意这一点。选手在教学中通过媒体手段、博客,还有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出班报,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举措,可以跟大家共享。

五、关于综合性学习

方教授语重心长地说,要多看报纸,看“新闻联播”,郭明义事迹不知道不应该。在“关于人口普查的手抄报”的案例中,方教授觉得选手有一点讲得非常好。他说,你讲出了对我们语文课程性质特点的理解,因为你说到跟社会联系。的确是,人口普查是个社会热点,跟学生息息相关;你又讲到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这也的确是手抄报的最主要的一种功效;还有它的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绘画、设计啊,等等。其实它就是包含了这么一个意思,要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有各种载体和手段,手抄报是其中之一。

六、关于语文课程的一些理念

1.学生的个性差异。方教授说,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换句话说就是关注个性教育,是新课程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念,这是思想解放的结果。2000年《语文课程标准》起草的时候,当时曾经对把个性化写入“课标”有些顾虑,后来看到中央的一些文件,正式提出了个性化,我们就把它大胆地写入了《语文课程标准》。它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思想,多元智能理论,这个理论是20世纪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就是在教育面前没有一个差生,因为每一个学生都有一种智能可能是他的很大的一个潜力,教师如果关注孩子的优势智能,加以引导,这个孩子将来就可以成才。哪怕就像武汉的那个智障孩子舟舟后来成了指挥家,到美国波士顿指挥交响乐团一样,这就是一个非常有力的证明,教育面前没有差生。

2.良好的行为习惯。基础教育阶段,特别是小学阶段习惯的养成、良好行为规范的确立对学生终身发展和最后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这说明我们的教育要重视后天的教育,后天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性格也是可以改变的,进而能够改变人的命运,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现代教育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