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虫的花衣裳范文

时间:2023-04-11 10:10: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瓢虫的花衣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的基础教育阶段艺术课程的目标已从过去重在培养学生的艺术知识与技能,转变为促进学生艺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整合发展。《瓢虫的花衣裳》这课主要关注学生的动手兴趣,引导学生如何通过亲自动手来表现艺术的魅力,自觉地把艺术学习与人类生活、人类情感、人类文化和人类科学的发展联系起来,加深对艺术的理解;本课的教学综合多类艺术形式,为学生营造音乐和美术等多学科相互支持和相互补充的艺术学习环境,在完整的美术课活动中形成艺术创造的能力。

【教学背景】

一、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瓢虫的花衣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这是一节造型表现课,是一节集欣赏性、合作性、互动性等特点于一体的美术课。教材的要求是:用多种有趣的材料创作可爱的瓢虫。我根据教材要求一课时教学。用各种材料造型。

二、学情分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学习用各种材料制作可爱的小瓢虫,不仅是让学生们动手制作的方法,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夸张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等能力,在学习中体会手能创造美的乐趣,用绘画、剪贴、橡皮泥捏来表现各种造型,将童稚娱乐活动融于美术学习活动中,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创造,寓教于乐。

【教学目标】

这一册是新课标实验教材,根据新课标对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的“既重知识与技能,又重过程与方法,更重情感态度价值观”;“既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又主张合作与探究”等方面的要求,我为本节课的教学制定了以下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节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瓢虫的特征,学会制作瓢虫的瓢虫。

2、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多种多样的绘制方式,大胆表现出与众不同的瓢虫。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耐心细致、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培养学生充分体验 “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这一过程的乐趣。

【教学重点】

表现出有趣、漂亮的瓢虫。

【教学难点】

表现得瓢虫与众不同。

【教具预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彩色水彩笔、图画纸、卡纸、剪刀、橡皮泥等工具材料。

学生:卡纸、剪刀、双面胶、橡皮泥、水彩笔等工具材料。

【教法、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学习贵在爱好,爱好出勤奋,勤奋出天才。”没有爱好的教学只会把课堂引入呆板、沉闷的死胡同,只有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才能让学生愉快而又轻松地学到知识。那么,怎样抓住学生的爱好设计出一堂生动活泼的美术课呢?为了真正让美术课活起来,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及思维特点,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我预备采用“直观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以及“示范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是让学生通过多媒体直观的看到很多漂亮的瓢虫作品,让学生很快的掌握制作瓢虫的基本方法。启发式教学是通过我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开动脑筋。示范教学法是通过我的示范步骤,让学生学会如何制作。在学生的学法指导上我采用“观察法、讨论法,操作法,欣赏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眼、手、脑”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同时,我还用生动有趣的画面吸引学生,通过这些教法、学法,指导学生用各种材料来制作小瓢虫,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爱好,也培养了学生的能力,更增强美术课的综合性和个性化特点。学生们通过学习,制作出与众不同达人作品,充分享受到成功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老师给同学们带来“小伙伴”先导,目标定向。

俗话说“情感产生爱好”。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我在教学用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穿着花衣裳的“小伙伴”,你们猜猜看它是谁?(出示谜语)“一只小虫真可爱,圆圆的身子小脑袋,六只短腿斑点衣,两只触角伸出来。爱吃蚜虫护庄稼,农民伯伯都喜爱!”谁能猜猜看?

(设计意图: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集中学生的留意力,使学生对这节课充满好奇心。)

在学生回答“瓢虫”。我用激励的语言让课堂气氛相当的活跃,在黑板上画出一只穿着气球衣裳的瓢虫,花花绿绿的。目的是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语文中学到的运用到美术课上,体现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出本课课题《瓢虫的花衣裳》

(二)发展阶段。

1、思考题。

同学们都见过瓢虫对不对?一般都出现在哪些地方呢?它们长的是一样的吗?我们来欣赏一下吧?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找到答案,并且能更好地观察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瓢虫,让学生互相交流收获会更多。)

2、欣赏各种各样的瓢虫并讲解。

在多媒体的帮助之下,同学们能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瓢虫,例如:七星瓢虫、二星瓢虫、六斑异瓢虫等。

(设计意图:欣赏欣赏到各种各样的瓢虫是为了让学生知道,瓢虫身上的“花衣裳”也是多种多样的。让学生知道瓢虫不紧会爬,它们还是小飞行家呢?)

3、让学生知道瓢虫是益虫。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瓢虫有多少种,这些瓢虫大多数都是益虫,引出谜语,它们是爱吃蚜虫,保护庄稼,所以农民伯伯特别的喜欢它们,还叫它们?目的让学生更多的深入生活。)

(三)分布讲解,明确方法。

1、欣赏这么多瓢虫的图片,瓢虫有哪几部分组成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要观察瓢虫有哪几部分组成?)

2、小组讨论

以下五种材料你们会选择哪些材料、形状、颜色来装饰瓢虫的花衣裳呢?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选择自己喜欢的形状和颜色来进行装饰。)

3、欣赏其他同学的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的帮助,使学生有比一比的心理,对自己的作品充满了期待。可以欣赏到其他班同学的瓢虫作品,更能激发他们超越别人的欲望。)

4、教师师范

我通过自己分布的讲解,让学生直观地展示了,每一个制作步骤,首先是选择用橡皮泥来捏,我选择用黄颜色的橡皮泥,捏成圆形。其次让学生指导除了我们知道的斑点衣外,它还有条形的外衣。最后用黑颜色水彩笔来画头、触角、脚。让学生明白制作步骤: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设计意图:在黑板上我来做师范,这样能让学生更直接地知道制作步骤,并且能引起他们制作瓢虫的欲望。)

5、作业要求

在老师的师范中学会了制作步骤,还要让他们知道我们这节课的作业是什么?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本课作业之后,在去制作作品,这样会事半功倍)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还充分考虑到学生参与的“面”与“度”,通过让学生自己回忆、感受,在小组讨论的方式中,让每个人都能够动手、动脑、动口,相信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个性能得到张扬,能力也能得到极大提高。

(四)指导制作 培养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只有让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的课堂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我将学生分为2个人一组,进行制作比赛,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最喜欢的小瓢虫,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通过比赛,使整堂课的教学形散神聚,学生的情感也在教师一步一步引导中、学习活动一步一步拓展中得到升华。

(五)品评欣赏 培养情趣。

每组派代表,上台介绍自己组的最佳设计作品,教师做小结性讲评。为了能让美术课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我除了精心设计导入和各种教学活动外,在评价过程中我首先让设计者介绍自己的设计意图、制作经验,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看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主动参与者,这样既使美术教学与生活融合,也能让学生对这堂美术课留下深刻印象,喜欢美术课。

(六)总结:

总结学习收获。

(七)和老师一起唱唱跳跳(可爱的小瓢虫)

(设计意图:让学生和老师成为好朋友,没有距离感,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节课)

本堂课的教学,从谈话导入开始到结束;从点拨到学生的自主参与;从围绕中心到拓展延伸,我都考虑如何体现一个字-------“趣”,这是我对本篇课文设计的重心所在,更是新课标、新教学理念、新时代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好的教学板书的效果是众所周知的,教学板书各有不同的作用,我设计本节课的板书 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学生把握用学习制作的方法,能生动地贴出丰富的作品。因此,我的板书是:

《瓢虫的花衣裳》

瓢虫的制作步骤(教师师范):一、选择喜欢的颜色(黄颜色的橡皮泥)

二、捏成圆形

三、条形外衣

四、水彩笔画头、触角、脚

《瓢虫的花衣裳》教学反思

《瓢虫的花衣裳》这节课出自于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下册教材的内容。我设计过程中,首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激励的方式导入课题,结合谜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调动学习积极性。本课我主要要求学生使用各种材料进行造型表现活动,完成有创意的作品。在上本课之前由于学生们已经按照我安排提前准备了橡皮泥、水彩笔、卡纸等等,所以在本课的第一阶段有关于“小伙伴”它是谁?通过我在黑板上画了一只穿着气球衣的瓢虫,画画绿绿的真可爱。第二阶段欣赏各种各样的瓢虫,选择哪些材料来制作呢?例如:瓢虫是用什么材料制作成的,比较夸张的造型与彩色对比等等的讨论研究。首先,我先让学生欣赏各种各样的瓢虫图片,让学生知道瓢虫还有许多种类,然后我让学生知道瓢虫有所少种,大多数都是益虫。知道瓢虫的组成部分大约我仅仅用了12分钟就完成了,其次,让学生欣赏小同学的作品,然后在我事先准备好的花丛中,形象地向学生展示了用橡皮泥制作的全部步骤及丰富多彩的创意作品,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图形和颜色来装饰花衣裳。最后,听着优美的音乐同学们兴高采烈地开始用早已准备好的材料来制作有创意的作品,虽然我为了充分发挥同学们的创造才华,给他们的制作活动留下了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但是学生们确只用了15分钟的时间就都完成各具特色的瓢虫作品,这样就为接下来的评选小组和全班的创意点评留下了充分的时间。

篇2

【关键词】小学美术;多媒体;有效教学

21世纪社会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对学生具有创新能力的要求比过去任何历史时期都强烈。历史的航船进入了新世纪时代,人们称之为信息时代:多媒体时代。电脑多媒体教学,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崭新的教学模式,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为此,我尝试除了课堂范画、实物外,配以一定的电教媒体,把一些难以讲解和直接获取的知识,巧妙借助于电教媒体进行表现,取得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在教学实践中的几点看法:

一、借助多媒体,培养学生兴趣

多媒体教学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小学美术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至关重要。新课程背景下的美术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发展的需要,让学生自主选择、强化学生兴趣的原则贯穿于整个教材。多媒体引入课堂后,通过计算机图、文、声、象并茂的特点,给学生最直观的感受,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能把大量、涉及面广的教学材料能通过多媒体很好地集成在一起,通过多种视、听为主的设备让学生体验线条、色彩、形体、音乐等外在形式的美,也能让学生从中体验情感、体验创造,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辅助教学的目的。

教师应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运用多媒体引导学生“看、想、画、做”,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积极性。要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注意到以学生为主体,让他们通过多媒体的画面去想象、去感受、去理解、去表现,最后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成持久的情感态度。

二、借助多媒体,创设有效情境

由于声像信息富有直观性、生动性和强烈的感染力,它容易吸引人的注视和心向,诱发人的想象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巧妙设计和合理运用与教学内容相一致的声像信息,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兴趣,拓展学生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求异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如在手工课制作面具时,我采用独特的故事情节为开端,I造一个极具情意性的氛围。在课前准备中,把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宝莲灯》中一段情节(画面中人物围绕篝火狂舞、祈祷祭祀)改编成一段flash影像情境。上课伊始,教师神秘地拉上教室窗帘,关闭灯光,播放声像,荧屏上狂热的舞蹈场面和不时出现的面具特写营造出强烈的声像效果,给人以强烈的刺激和震撼。此时,教师作故事旁白:“在我国许多少数民族地区,在重大的庆典活动中,人们会头戴造型奇特夸张的面具,用他们特有的舞蹈狂欢庆贺。”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尝试体验、探究创造,他们陶醉在少数民族地区那个具有神秘而欢快的节日气氛中,奇思妙想,大胆创意,运用综合造型材料设计制作出一个个具有个性化的面具。可见,以生动有趣的声像信息创设教学情境,这不仅丰实了学生的表象信息,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和创造空间。

三、借助多媒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课件具有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还具有存贮,再现等功能,在同一屏幕同时显示相关的文字、像和动画,这是其他教学媒体无法达到的。如果教学中充分利用课件这一优点,使学习内容变得易于理解、掌握,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呆板为生动,通过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能有效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瓢虫的花衣裳》一课,我们这些远离农村的儿童很少能看见瓢虫,对瓢虫形体又不了解和熟悉,然而要叫他们对瓢虫进行变形装饰,学生作业难度较大,教师也很难把瓢虫的变形装饰讲得透彻,更谈不上让学生创作出好作品来。我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与学生共同探讨装饰瓢虫的方法。先播放一段录像,让学生熟悉了解瓢虫的不同姿态,观察瓢虫的色彩以及生活的环境等。然后播放装饰瓢虫的课件。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变形装饰瓢虫的兴趣,而且让他们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了如何对瓢虫的原型进行大胆艺术夸张等装饰方法。从学生最后作业可以看出,学生在创作中不仅采用绘画的组合手法、装饰手段,将瓢虫的装饰色彩、图案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且把自然界的动物变为孩子们心目中可爱的形象,使瓢虫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四、借助多媒体,提升审美能力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尽可能尝试计算机和网络美术教学,检索丰富的美术信息,开阔视野,展示他们的美术作品,进行交流。”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学会审美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美术欣赏是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起着积极的作用。而在美术欣赏课中引用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则更有利于素质教育这一目标的实现。

如让学生欣赏现代建筑时,先让学生欣赏各地古今建筑并了解其特点是必要的一环,但书上的图片不多,又没有与教材配套的挂图,欣赏实景更是不可能,这时候多媒体就是最好的辅助工具。我从网上搜集了很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图片,并将之分类,做成课件,展现给学生。他们在音乐的伴随下,边欣赏,边赞叹,很快产生了愉悦的学习氛围,通过多媒体清楚地展示了生动别致的江南建筑美,大气古朴的北方建筑美,增强了学生的审美意识。再在个别的细节上,比如故宫汉白玉的石阶上的浮雕、天井上的图案等进行放大和特写,学生忍不住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迫不及待地举手想要问清楚,小声地和同学讨论起来。

总之,多媒体教学是美术教育事业向前发展不可躲避的环节,是突破当前美术教学发展颈瓶的有效办法。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应从自身入手,提高自己的教学处理能力,添加美术教学素材,丰富教学内容,规划教学体系。只有自身的不断突破和发展,才可以保持美术的魅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美术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3

笔者认为,以小学美术课堂教学活动为载体,多点整合,多层推进,能有效加强情感教育,长足促进学生健康情感的发展。

一、引导赏析,激感。

情感,不会无缘无故地产生。所以,教师要善于采取灵活有效的策略,积极创设生动真切的情境,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内心的情感之弦。

如,一身厨师打扮的教师在大屏幕上展示“今日的菜谱”(人教版小学美术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以下简称人教版二上),面对色彩缤纷、形状奇特、构思巧妙的各种菜肴、点心和水果拼盘,学生仿佛一下子走进了神奇美妙的菜谱世界,目不暇接,赞不绝口……教师趁热打铁,引导学生畅谈菜谱之美,交流欣赏感受,有效激发了学生对各式菜谱的浓厚兴趣,为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作了成功启动和必要铺垫。

又如,教师为了加深学生对中国画形式美的感悟和认识,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情感,在指导学生欣赏山水画大师李可染先生画的《万寿山谐趣园》(《水墨游戏──园林》江苏版第9册)时,采取对比观察的教学策略,注重对中国画形式要素的分析与探寻,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金秋时节,孟河镇苗圃运来了数百盆品种多样的,把校园装扮得格外亮丽。教师临时增加了几节室外写生课。一次,教师建议六年级学生分组选一两盆自己喜欢的,先仔细观察,再用恰当的词句来夸夸的美丽,并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谈谈自己的感受。随着赏菊活动的深入,学生的情感如泉水般奔涌而出,情之所至,妙语连珠。其中有一组学生别出心裁地用“改诗、一人吟诵一句”的方式,大胆表达了自己真切的感受:“吾家洗砚池边菊”“个个花开淡墨痕”……对此,教师由衷地大加赞赏,学生更是眉飞色舞,赏菊的兴趣更浓了。

二、巧用资源,体验情感。

如,笔者在《纸风铃》(人教版一上)和《会摇的玩具》(人教版一下)教学中,启发学生思考解决“如何将线穿过纸杯底、不让杯子上下移动”和“怎样让纸圈摇起来”的问题时,请那些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的学生做“小老师”,让他们拿着自己的“杰作”上台,为大家示范、讲解。由于教师巧妙利用了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成资源,在使学生体验到了大胆探索、相互学习而取得成功的快乐和自豪的同时,难题也迎刃而解。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如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和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这给师生的美术教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创造空间。同时,也要求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使用好原有的课程资源,还必须积极开发新的课程资源,并加以有效整合、灵活运用。

如课前,教师发动学生收集有关中国古代青铜器(江苏版第11册)考古发现、介绍欣赏方法的短文等,在指导学生欣赏青铜的过程中,巧妙引用,帮助学生由表及里地体悟、理解作品的思想,引导学生真切体验从青铜器作品中表露出的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和拼搏抗争等积极情感,使之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

如在教学《淅沥的小雨》(人教版一上)时,恰巧外面下起了小雨。教师就不失时机地让学生到教室外面去看雨、玩雨。由于教师能根据活动目标和学生需求,采取了灵活务实的教学策略,充分利用了天气资源。在真实鲜活的活动情景中,学生与雨点们零距离亲密接触、真诚“对话”,所获得的情感体验真实、丰富、细腻。这是任何人为的高超手段创设的情境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我们还要正确对待学生在美术教学活动中不经意犯下的一些错误。只要我们多动脑子,这些“美丽”的错误就会变成更具影响力、更有利于学生情感发展的生动鲜活的可贵资源。这里面也是大有文章可做的。

三、精心创作,表达情感。

创作出一件美术作品并不是美术创作活动、也不是情感教育的终极目标,而美术创作活动也没有统一的标准模式。所以,我们可以通过个人独立创作、小组合作或师生合作等多种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充分感受不同材质带来的新奇与乐趣,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如在师生合作“大闸蟹” (《今天的菜谱》人教版二上)的过程中,师生分工明确,愉快合作。教师以饱含积极求美情感的言行作纽带,随时保持与其他学生的“热线联系”,多方引导学生大胆思辨,精心创作,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与众不同的方式来表达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样,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力培养,艺术情感之花也得到了茁壮成长。

在指导学生以《鲜花送老师》(人教版一上)、《妈妈的生日》(人教版一下)等命题画创作活动过程中,教师采取以情育情、以情促情的策略,先自己讲述亲身经历和感受,再引导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小组讨论感受老师和妈妈对自己的关爱,然后通过夸一夸、画一画的形式来歌颂崇高纯洁的师爱和母爱,形象地表达了自己对老师和妈妈的尊敬与真挚情感。

同时,教师切实以人为本,采取活化教材、拓展教材、整合教材等多种积极策略,让教材“站起来”、“动起来”、“唱起来”,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美术创作、表现内心情感的兴趣。在教《闪光的烟花》、《美丽的印纹》、《鱼儿游游》、《繁忙的交通》(人教版一上)和《瓢虫的花衣裳》、《有趣的半圆形》、《分蛋糕》、《太空里的植物》、《运动场上》(人教版一下)等内容时,教师能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既作线形的深入,又作点上的泛化,把一课内容分成有共同主题统领的几课时完成,又注重美术与音乐、语文、科学等学科的有机整合。在连续展开的学习活动中,教师采取说一说、比一比等灵活的手段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情感的热情,加深对美术符号的特定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并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将内心体验用自己喜欢的绘画、泥塑或工艺制作等不同的方式加以表现。这样,大大提高了学生把内心情感外化为显性的物质作品的能力和水平,学生充分感受到了创作的快乐,巩固并强化了自己已获得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四、评价交流,升华情感。

在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必要针对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在赏析美术作品(包括大师作品、老师作品和学生作品等)过程中,或针对自己与他人的创作情况、参与美术活动的态度、与人合作的精神以及社会上出现的某种美术文化现象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等多种形式互动交流,鼓励学生讲出并不断更正自己的感受,加深学生对美术活动过程、结果的反思和内心体验,及时梳理自己的情感,建构起新的开放性的健康情感体系,时时增强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兴趣和自信心,并长久促进学生的健康情感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

当然,我们还需要树立大美术教育观,立足小学美术课堂,积极向外拓展和延伸,大力开发并有效利用各种美术课程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校外美术活动。这样,课内外相互配合和补充,形成美术教育的合力,以此实现情感教育的多元化目标,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