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头书范文

时间:2023-03-31 21:0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石头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份美好的艺术情感向往,渴望表达、诠释。而艺术又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一花一石都有着艺术的情愫。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种抒发艺术情感的表达方式,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特举办此次“艺术之心”石头画比赛,让我们化顽石为灵秀,让石头抒感,让生活充满情趣!

二、活动宗旨:

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尽情的表达美好的多彩的艺术的心。

三、活动介绍:

1、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准备比赛所需石头、颜料、画笔等工具供挑选使用,并建立起现场作画活动站点。

2、参与者可自带石头、颜料、画笔等工具,但须现场作画。

3、作画主题、风格不限,尽情发挥创意;也可以书写形式表现。

4、现场进行作品拍照及评比,评委由艺术学院心协干部和指导老师担任。

四、主办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

五、策划、承办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

六、活动时间:

5月25日

七、活动地点:

艺术设计学院正门广场

八、参赛对象:

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大二学生

九、报名方式:

各班5人名额,特殊情况可适当调配。

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心理委员为第一负责人,班长辅助报名工作交至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

联系人:艺术学院心协会长 徐永超(648628)

报名截止日期:4月30日

十、参赛安排:

比赛前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海报及解说宣传)和场地申请,邀请主持人、嘉宾,安排好评委,统计分数者和维持现场次序者。评委按照评分细则比较进行打分,当场评出奖项比赛后进行总结,并打扫好场地。

十一、评分细则:

创意占50% ;画面质量占50%。

十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 二等奖1名 三等奖1名

十三 、需要工具:

各形状各异石头、颜料、画笔若干

十四、活动经费:

颜料若干(60元) 画笔若干(20元)

附:

艺术的心石头画大赛报名表

班级

姓名

篇2

镜头一:

哇,瞧!各个班都已经摆出了那些五花八门的旧书。走到各个书摊前,真感觉像是进了书的海洋:桌上摆的是书,地上堆的是书,同学们手上拿的还是书。为了招揽生意,各班都打出了花花绿绿的招牌,瞧,什么:“你读书,我快乐”,“十里书香”,“书是一把金钥匙,为你打开知识大门”......这些招牌鹤立在人群中间,格外醒目。而为了招揽顾客光临,同学们都扯着嗓子,戴上麦克风,大声喊着,更有六(1)班甚者,居然打起了快板儿,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不仅如此,六(2)班的同学还真是有经济头脑,打出了“买书赠鲜花糖果”,这招倒也管用。再看书摊后的“小老板”们也做得有摸有样,唾沫星飞地和顾客们周旋,一会儿讲价钱,一会儿讲内容,一会儿讲新旧,三寸不烂之舌发挥完毕,收了钱转身交给忙不过来的收银员,袋子里花花绿绿的钞票大增。

镜头二:

书摊上的镜头收看完毕,接下来......“大姐姐,你买书吗?”看!说曹操曹操到,操场上的这些推销员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见这帮推销员或多或少地拿着几本书,众里寻买书者千百度,然后猛地抓住一个:“同学,你看看这本书吧......”人家顾客挥挥手离开了,那推销员却还紧追不舍:“这本书八成新的,五元卖给你......”着脸皮还真厚,“你看,这书内容多丰富,最适合你这年龄看了......”叽叽喳喳一番话后,把顾客搞得晕头转向,迫不得已只能喊成交。那推销员接过钱,欢天喜地地回到“大本营”书摊去“请功”了。哈!看,那帮推销员把目标指向了各位老师,犹如一帮小尾巴,老师走到哪儿跟到哪儿,把老师围得水泄不通,把老师的头都搞炸了......

篇3

关键词: 农村小学 石头 石头画

石头是花鸟画中重要的题材,凡写意花鸟画都可配以石头。花鸟画中的石头与山水画中的石头是有区别的。在传统艺术中,对石头的审美欣赏有瘦、漏、空、透、奇、怪的标准,其力和势是至关重要的,是有生命力的,可以增加画面的意境和意趣。石头画造型独特、贴近生活并且源于生活,所以受到学生的喜爱。石头可以说是随处可见的,特别是在农村。同时,石头是伟大的,它们都是风雨不催的。笔者根据教学经验,分析了农村小学石头画法的教学对策,并且提出了建议。

一、农村小学石头画的存在意义

农村小学开展石头画教学,是指在农村小学中,教师因地制宜,选择石头等自然材料,将其带入美术教学中,既能充分实现教学资源的扩充,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实现美术教学的发展目标。概括而言,将石头画法带入农村小学美术课堂,具有如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石头画法能够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结合学生生活就地取材,符合美术教学的意义,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实现教学的发展;其次,作为一种乡土资源,能够丰富小学美术课堂。石头可画、可雕、可琢、可拼,运用面广,适合小学生自由发挥想象,能够全面实现美术教学的突破。

二、带领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

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带领学生欣赏石头中的自然美,发现美、欣赏美,不仅是帮助学生在运用石头制作成美术作品之前了解石头本身,更是美术学习中艺术欣赏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学生要欣赏蕴含在石头中的自然美,才能切实地发现美。在对石头的观察与把玩中,能够发展蕴藏在石头纹路中的美,并且能够感受到因为自然的变化而形成的天然的修饰。在农村地区,儿童每天都在与石头进行交流,而真正能够发现石头中的神奇之处的却少之又少。只有学生眼中有景色,才能做到欣赏。美术教学,要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塑造与审美引导,使学生关注到石头中蕴含的美,进一步探索与开发,如果学生不能欣赏其中的美,便无从谈起开发创造[1]。

三、引导学生发现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的石头,以一种发展的眼光寻找石头美的不同角度。例如,一方面,石头是大自然的恩赐,本身具有自然的痕迹,每一条痕迹上,都留有自然界的手笔,有些像桃子,有些像心脏,这些形状各异的石头都是自然界鬼斧神工的产物。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还能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石头。发现美不仅要发现石头本身的美,还要根据学生的热点,进行全面的探索,发现更深层次的美。另一方面,引领学生发现美的过程,也要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策略性思考,充分开发想象力,及时做出判断,寻找欣赏自然美的途径。在寻找欣赏石头美的途径中,需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只有以兴趣加以引导,才能切实实现教学的突破,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对美的探索。否则学生对于美的追寻都是基于教师的,往往缺乏直观感受的环境,完全凭借教师的讲解加以构建,缺乏自主创新与思考的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美,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视角出发进行创作[2]。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年龄,指导学生自主创作一些有特色的石头画,开展一些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在班级中可以_设石文化展览中心,并且持续总结相关的教学经验,在实际教学中融入特色活动的案例和资料。第一,教师可以组织石头作品展示会,在展示会中,展示优秀的石头画作品,并且在现场组织石头画创造比赛,利用这种手段展示学生的成果,并且鼓励他们相互分享创作的乐趣和经验。通过这种方式,切实增强学生的信心,并且让他们获得一定的满足感,显著提高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之间交流作品,发展审美能力,提升欣赏水平。第二,组织班级的学生开展各方面的比赛。比如举办石头画创作大赛、石头花成果展,在这些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交流经验,并且听取教师的总结。第三,利用石头作品体现校园的文化特色。教师可以结合学校活动和美术课程,通过展示、表演、制作和策划,让学生体会环境和传统文化及美术的关系。比如学校可以设置石头说话墙,展示学生的优秀作品,并且让学生通过石头诉说自己的心情,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性[3]。

五、农村小学石头画技法

1.石头有阴阳向背,为求形式感,可分三面、两面、一面,上白下黑,上疏下密,疏白为阳,黑密为阴。根据画面需要可大可小,可高可低,可纵可横,可直可斜,可方可圆,可繁可简。用笔要挥洒自如,灵活多变,中、侧锋互用,重笔法,浓淡干湿,勾皴点擦,泼破,虚实松紧,一气呵成,浑然一体。

2.勾皴法画石:是一种比较概括、明快的方法,发挥线条的张力和审美趣味,虚实相生,顿挫转折,中侧聚散,顺逆拖拉,随形就势。皴擦为石之纹理,增强石头的立体感,边勾边皴,外形线实,内皴线虚,气韵贯通,生动活化。

3.勾填法画石:勾好石头后添加色墨,以丰富石头的表现形态。填色墨要注意笔笔见笔触,不可随意乱涂,杂乱无章。

4.泼墨法画石:用色墨泼出石形,墨色浑化生动,但注重用笔,笔是筋骨,墨是肌肤,笔得形似,墨得神韵。巧妙用水,使之淋漓苍郁,浓淡相宜,干湿得当,浓不凝滞,淡不浮薄。在泼中见苍润之气,虽干犹湿,妙留空白。

5.破墨法画石:色墨泼后,趁湿用干重墨破。可勾,可皴,可擦,可点,笔墨变化莫测,趣味无穷。可一次破,也可多次破,须控制好画面效果。

6.点苔:自然界中的石头上多苔点,变化多端丰富。国画中点苔时,可用各种笔法去点,形态各异,攒三聚五,若即若离,含蓄而且生动。点苔要有传神点睛之妙,可点于败笔之处以遮丑破败,笔弱乏力之处以强笔助势,破除呆滞之感以增加活力。

7.画山石分为勾、皴、擦、染、点五个步骤。从山石的形态看,有石块、石坡、石壁、石崖、峰岳等。从山石的构造来说有土质山和石质山之分。不同的石质和构造决定了不同的表现手法,从而形成了不同的风格和流派。有披麻、折带、解索、牛毛、卷云、斧劈、豆瓣、钉头等,这些都是古代画家对自然现象长期观察提炼出来的笔法符号。这些符号可以帮助我们主动表现山石的形态。清代的王原祁、王时敏、王鉴一生只用了披麻解索两种皴法,却画出了那么多影响深远的画,可见笔墨技法的深邃。

但不同人的笔性对同一种皴法的表现也不同的,比如黄公望和四王所使用的都是披麻皴,然而他们的画确格调不同,黄公望的风格和意境更高一筹。这主要是由于画家的个性不同而形成的不同的笔势和笔性。另外,相同的笔法在不同的纸质上所形成的风格是不同的,比如生宣和熟宣,宣纸和绢。同一笔法所呈现的不同形态还与行笔的快慢和节奏有关。山石的表现以重复为主,因此笔墨的浓淡变化更重要,否则一定呆滞。皴法是表现山石的一种方法,并不是僵死不变的,这一点在写生中就会体会到。

在小学教育中应用石头画教学,并且开发石天资源,符合当前农村的实际情况,并且有利于小学教育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承担责任,利用石头艺术切实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王小红.浅谈“色调”在水粉画中的重要性[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65-66.

[2]张开升,戎永祥.把握美术学科“三性” 构建有效课堂教学[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45-46.

[3]杨小勇.古滕的民间美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22):65-66.

[4]徐夕人.插画表现形式的分析与思考[J].大舞台,2015(10).

篇4

一周后,他感到头皮有些异样,伸手一摸,头发当中竟然冒出一截小桩(zhuāng)桩,一抠(kōu)生疼。他急得叫妈妈,妈妈左看右看,才发现是一棵小树芽子,嫩生生的。妈妈立刻领着他去找见多识厂的白胡子医生。

白胡子医生用放大镜看了半天,说:“长出来的是柿子树。”

头上长出柿子树!午生觉得怪有趣,妈妈却吓得两眼发直,问有什么办法能把柿子树除掉,白胡子医生摇摇头,说他也是头一回见到。

妈妈不敢相信地问:“能不能手术?”

“树根连着血管,即使开刀,还会长得更快……”白胡子医生说。

午生的家乡在一个贫穷的山沟里,午生的父亲不能干重活,全靠妈妈一个人。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儿子头顶竟长出这么一个倒霉的玩意儿。

午生头顶的柿子树越长越高。看着午生妈妈整天为柿子树发愁,午生舅舅就试着把柿子树锯掉了,可是不出十天又冒出了一棵嫩芽芽。

午生这才感到头上长树是一件大事,要是长成一棵大树怎么办?

这件怪事传到千里之外的城市里,一位老板开着小车进山来找午生。车门一开,头一个出来的居然是午生的姐姐,春梅!

春梅三年前进城在饭店里端盘子。她听说弟弟头上长了棵柿子树,很难受,无意中跟老板说起这件事,老板眼睛一亮:“这是大好事呀!”他提出请午生到他的饭店来打工,每月一万块。

一万块!天哪,这是一头牛加上五头肥猪的价钱呀!午生表示愿意跟老板走。

午生走的那天,海仓、妞妞都来送行。这些小伙伴因为家里穷,都辍(chuò)学了,午生心里酸酸的。

就这样,午生进了一座陌生城市里一家名叫“笑哈哈”的饭店。老板叫午生站在饭店门口,既当花树装点门面,又能迎送客人。

听说笑哈哈饭店门口有个头上长树的孩子,人们都想一睹(dǔ)奇人的风采。有个女记者来采访,还要午生对着镜头微笑,午生就努力地挤呀,结果却挤出一大把眼泪。女记者问他为什么流泪。午生本想说他想起了失学的小伙伴,话到嘴边又咽(yàn)了回去,跟城里人说这些管什么用呢?

第二天,全市的媒体都报道了午生和柿子树,老板的生意一下子变得出奇红火。

夜里,午生梦里出现了海仓、妞妞。一觉醒来,他感到柿子树有些异样。奇怪,每片树叶上竟都出现一个人影子,是海仓和妞妞。他们正用闪着泪光的大眼盯着午生,好像在说:“我们都不上学了!”午生也流泪了,他想,等头一个月工资发下来,马上寄回去,给小伙伴们交学费。

老板很快发现了树叶上的人影子,午生说:“我心里想谁,树叶上就会出现谁的影子。”老板听了,想了想说:“你要想:笑哈哈饭店,菜美价廉;天天光临,益寿延年!”

可是午生眼一闭,脑海中浮现的只有家乡的小伙伴。

女记者又来了,午生把树叶上的故事说给她听,女记者摘了一片叶子带回去,处理成一张大照片,写成了报道,登在报上。

报纸一出来,更多的人涌(yǒng)向笑哈哈饭店,不是来就餐的,而是要资助山里读不起书的孩子。

老板瞪着午生说:“是我花钱雇你来的,你怎么自己做把牛煮了!”

午生想解释一下,但是老板开口就辞退了午生。

篇5

同样一本书放在面前,如果你是一个说故事的人,你可能从里面看到的是故事;如果你是一个艺术家,看到的是它的艺术表现力;如果你是一个心理学家,可能你会从里面看到作者的成长历程;而如果是一个孩子,他在书里看到的世界和我们看到的可能完全不同……

今天,当这份年度排行榜揭晓的时候,让我们一起来期待,您和宝宝――书的大小主人们,会从里面读到哪些惊喜。

上篇 2010童书排行榜年度盘点

《你睡不着吗?》

文(爱尔兰)马丁・韦德尔 图/(爱尔兰)芭芭拉・弗斯

翻译/潘人木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寒冷的夜晚,小小熊睡不着,因为他怕黑。大大熊为他一次次点上灯,最后连灯王都点上了,但小小熊还是害怕―熊熊洞外很黑啊,洞里的灯可照不亮外面世界的黑。怎么办呢?大大熊带着小小熊到熊熊洞外,一起面对外头漆黑的夜晚……

大大熊的耐心和长久的关注与陪伴,是小小熊赶走害怕的力量所在。一本非常经典的睡前故事读本,简简单单的生活片段中酝酿的是亲子间的亲密和关怀,非常适合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14只老鼠系列》

文、图/(日)岩村和朗翻译/ 彭懿 接力出版社

上榜理由:

吃早餐的时候,数一数家里有几个人?爸爸、妈妈、宝宝、奶奶……有14个人吗?《14只老鼠吃早餐》的书中可真的是14个成员围着一张大大的圆桌在吃早餐。10个老鼠兄弟姐妹一起采了树莓,爷爷、奶奶做着橡树面包,爸爸煮了一锅蘑菇汤,好热闹!

这套系列书还有《14只老鼠赏月》《14只老鼠挖山药》《14只老鼠大搬家》《14只老鼠过冬天》《14只老鼠去春游》。精美的图案刻画了每一只小老鼠的模样,配有不同色彩的情境,让你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和乐趣。

《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

文/(美)比尔・马丁图/(美) 艾瑞・卡尔 翻译/李坤珊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本双语的图画书,在不断重复的句式中,宝宝渐渐感知到中文和英文两种语言的韵律,随着那节奏可以轻松、欢快地唱起来!同时配有大大的、色彩鲜艳的画面,让宝宝在即使不懂所听的语言是什么意思的情况下,也一样知道妈妈在讲什么。

《野孩子图画书系列》

文/熊亮等图/熊亮 连环画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一套原创图画书共6本:《我的理想》《我们要第一》《看不见的马》《蛐蛐和蝈蝈》《什么猫都有用》《一园青菜成了精》。

你可以把它们看作“野孩子们”的6道召集令:来,一起走向乡野户外,邂逅小圆石子儿、蛐蛐、蝈蝈、蚂蚁、蔬菜、瓜果……用心体味这一份来自乡村童年的“野劲儿”和活力。

《世界为谁存在?》

文/(英)汤姆・波尔图/(澳大利亚)罗伯・英潘

翻译/ 刘清彦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世界为谁存在?”狮子宝宝问爸爸。“呃,看看你的四周,”爸爸回答,“这个世界有那么多绿油油的草原,让你跑跳奔放,每一只斑马、羚羊与大象,帮助你成长茁壮,每一块耸立平滑的岩石,让你享受阳光。你应该相信,世界为你存在!”

一本美好而大气的书,透过不同物种的亲子对话,和孩子分享我们的世界观:世界因为所有存在的生命而生生不息,你也是其中最宝贵的。当世界需要你的时候,付出你自己的力量,让世界更美好。

《让路给小鸭子》

文、图/(美)罗伯特・麦克洛斯基翻译/ 柯倩华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鸭子夫妇为寻觅理想的居住地四处奔波,鸭妈妈带着一大堆孩子穿越城市,差点引发交通混乱。幸而得到热心肠的警察和居民们的帮助,马路上的汽车刹住了车,鸭子们排成一排,安全过了马路……

这是一部久负盛名的作品,清新质朴的图画传达出人与动物间和谐共处的温情。活泼、可爱的鸭子一家从出生到现在快70多岁了,全世界的孩子都为她们的故事而着迷,在故事的发生地――波士顿公园里,人们甚至专门为这群小鸭子们塑造了铜像。

《青蛙与蟾蜍系列》

文、图/(美)艾诺・洛贝尔翻译/ 潘人木 党英台明天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个系列共4册,20个故事,讲述了发生在青蛙和蟾蜍这两个好朋友之间的种种趣事。青蛙成熟、体贴,蟾蜍任性、善良,他们迥异的个性让故事的发展充满惊喜和感动。在愉快阅读之余,这套书也被称为地道的儿童哲学书和最早的桥梁书,具有极佳的阅读价值。

《野马之歌》

文、图/(美)保罗・戈布尔 翻译/ 黄筱茵河北教育出版社

上榜理由:

这是一个《天方夜谭》般神秘的传说故事。少女美好而奔放的爱情,家人可贵的宽容和仁慈,古老部落敬重天地万物的印第安文化,都在挑战大小读者的思维极限。作者对黑白勾线、同类色的娴熟运用,使得整本书堪称一个艺术品。

《加古里子儿童科学绘本》

作者/(日)加古里子翻译/ 金海英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上榜理由:

一套历经30年时间验证的科学启蒙经典读物。作者加古里子被誉为“绘本界的达・芬奇”,是日本著名的儿童图画书作家和科普画家。他的作品简单亲切充满科学性,备受孩子们的喜爱。这套丛书共10本,是一套全方位的幼儿“健康书”。

《小真的长头发》

文、图/(日)高楼方子翻译/季颖南海出版公司

上榜理由:

留着妹妹头的小真,在有着漂亮长头发的两位好朋友面前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自己“老长老长老长”头发的情景。故事用单色与彩色画面相交错的方式串起现实与想象的不同场景。小真天马行空的想象以及充满天真稚趣的问答,带领我们走进了一个美妙的童趣世界。

《一本关于颜色的黑书》

文/(委)梅米娜・哥登图/(委)露莎娜・法利亚翻译/ 朱晓卉接力出版社

上榜理由:

篇6

Do not burn you house to get rid of a mouse

there is a story in "Hanshu" telling of a rich man, who being a lover of s and had a large collection. Among them was a rare vase made of jade1. The vase of exquisite2 workmanship and of historical value and he loved it dearly. One night he noticed a mouse passing near the precious vase. The mouse jumped into the vase and was trying to eat some food which the man had carelessly left there. The sigh infuriated the man and in a fit of rage he threw a stone at the mouse. For sure, the mouse was killed, but the precious vase was broken also. The loss of the vase pained the man GREatly and he deeply regretted his own thoughtlessness, which bought him this unrecoverable loss. He now realized that any one, who cares for the present and overlooks consequences is apt to bring disasters upon himself. So he exclaimed to warn people by saying do not burn you house to get rid of a mouse.

投鼠忌器

《汉书》中有这么个故事:有个富人,很喜欢古董并收藏了很多。其中有一件稀有的玉盂,工艺精湛,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深受这个富人的喜爱。一天晚上,一只老鼠跳进了这个玉盂,想去吃里边的一些剩菜,正巧被这个富人看到了。他非常恼火,盛怒之下,他拿了块石头砸向老鼠。当然,老鼠是被砸死了,可是那个珍贵的玉盂也被打破了。这件事使富人非常难过,他深深后悔自己的鲁莽带来的不可挽回的损失。他认识到只考虑眼前,而忽视后果,将给自己带来灾难。他向世人发出警告,不要为了除掉一只老鼠而烧毁自己的房子。

篇7

投资白银也有三年时间了。说投资,其实有些抬举自己了,因为当年入市是打着投资的名,干着投机的事,盲目自大甚至不懂怎么才能盈利,就进入了白银市场……

最早开始有理财概念,是在大学二年级的一次的课堂上。老师讲到资本家榨取剩余价值,提到光靠工资是不能过上好日子的,便提到了他当时投资的产品――纸黄金。下课后,我迫不及待地跑回宿舍,上网百度了纸黄金。担心遇到假平台,又找老师咨询了一下,他推荐了工行。不管能不能赚钱,最起码工行安全,由此拉开了我投资白银的序幕。现在想想,真不知道在2011年走进白银市场,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那一年的金银市场涨幅巨大,不幸的是作为一个菜鸟,误认为这个市场的钱很好赚,没有意识到风险。

第一次我跑到工行大厅,在电脑上登录网银,打开之后发现,除了纸黄金,还有纸白银和纸铂金。看了看从未见过的走势图,黄金太贵了,当时手里只有自己平时攒的两千多块钱,如果买黄金,只能买六七克,就算一克能赚100元,也才能赚六七百元。当时幼稚的我,根本不知道黄金成本和历史价位,也不知道纸黄金和实物金价格不一样,想当然的认为黄金即使涨一百,我也赚不了多少,丝毫没有想过会赔。

于是,我看到了被称为平民黄金的白银,老师虽没有提过纸白银,但我想应该是一样的。当时的价格是6.36元,我小心翼翼的买了100克试验。结果刚买完,发现价格在上涨,账户却在亏损,第一反应就是上当了,立马找到大堂经理咨询,才搞清楚工行纸白银的游戏规则。放了一天,第二天涨了1元,6.37元赶紧全卖了,并暗喜这就赚了,虽然只有一元。就这样,加入了炒银大军,由于赶得好,我这么一个业余选手居然在短短一个月内,利用2000多元赚了200元。在这期间,我没有学习K线,没有看过专家路演,没有了解过白银历史价格,但钱就那样越来越多,以至于我没有意识到任何风险,还回家动员老爸把钱借给我来赚钱。老爸当然不能答应,还不同意我继续操作,我嘴上答应着,却一直还在弄。

虽然账户里的钱在增多,但由于我不懂,所以拿不住单子,一看有利润就想抛;然后接着涨,我就再买,频繁的交易使利润明显变少。就这样看着黄金一路突破了1900美元/盎司,白银也即将冲破50美元/盎司。在这个过程中,我慢慢接触了许多机构组织的路演,稍微有些明白了。由于大方向上涨,当年纸白银也只能做多,路演老师也经常说纸类产品可不止损,自己也舍不得止损,导致我一直未尝试过止损,不知道止损的重要性。就在白银节节攀高的时候,家里要预交房款6万元,爸妈让我去银行交款。8月交钱,7月家里把钱凑好,为了安全,我提议把钱先放到我银行卡,实际上我是为了投资白银。

于是惨剧就发生了。我陆陆续续将钱全部买了白银,那时通过打工,自己的零钱也攒到了5000元左右,听着所谓的专家叫嚣着黄金破每盎司2000美元,白银破50美元。市场终于迎来了暴跌,我的财富瞬间缩水,一晚2000元就没有了。当时惊慌失措,这可是家里买房的钱,要是赔进去,我都不敢往下想了。

篇8

从某种意义上讲,口述史学与其说是一门日趋成熟的历史学科,不如说是一种别具一格的治史方法。如前所述,史学领域吸纳了不同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分支学科才得以最终确立。换言之,横向的方法引来了横向的科学。依笔者之见,理论框架及其模式、概念分析和研究方法是学科构建的重要环节,由此可见,方法论在学科构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在现代历史科学领域,口述研究是一种为人们所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研究方法,本章则是探究这一方法的具体方法。口述史学的研究方法较为独特,简而言之,它采用和综合了多种方法。除了综合分析方法、比较方法、统计方法和模拟方法之外,人类学、社会学、信息学的若干方法也被口述史学家任意挪用。

1、口述凭证的搜集

口述凭证的搜集是口述研究的基础,它也是整个工作流程的第一步。口述史学家的一个基本思想是研究者应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在整个调研过程中,研究者既要扮演参与者的角色,又要以观察者的身份出现。因此,访谈是口述史学家和其他历史学家普遍采用的研究手段。所谓访谈,是指口述史学家以现代化的手段(如音像技术)向提供历史见证的有关人员进行口头调查。一般而言,口头调查的对象极为广泛,其成员来自社会各界。

在访谈之前,口述史学家往往要根据自己的研究项目和选题,制订出较为详尽的调研计划,以确保口述凭证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在访谈过程中,口述史学家以澄清重大历史事件的原委为目的,可围绕同一主题展开多次调研,始终坚持不懈地从各个方面取证。此外,他们还应尽量保持观察者的客观立场,不参与提出新的凭证,这一点类似于社会人类学的调研方式。

除了访谈之外,还有几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历史学家可以从现存的形式各异的文献资料中直接提取口述史料。例如,天才的学者马克思在其巨著《资本论》中曾经引用过一些评论和个人回忆,其中包括许多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奇闻轶事,这些口述史料分别来自各种报刊杂志和白皮书。利用报纸专栏开展征询调查,也是一种搜寻口述凭证的有效方法,历史学家H.梅林就曾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2.口述史料的整理

英国著名口述史学家P.汤普森认为,口述史料的整理是整个研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的目的在于为有关的历史研究提供重要的依据。一般而言,口述史料的整理工作可分两步进行。

第一步是对口述凭证进行分类。众所周知,口述凭证的特点是生动形象、内容翔实,但系统性不强,显得有些杂乱无章。因此,口述史学家必须对其进行分类。在分类过程中,口述史学家既要把握学科分类的原则,又要注意历史资料本身所具有的特点。

第二步是对口述史料进行比较分析。在口述凭证的搜集过程中,口述资料出现多次重复的现象是不可避免的,这就需要口述史学家根据一定的原则对其进行综合比较,以筛选出有价值的历史资料。值得一提的是,口述史料的查证工作必须同文字史料的考证工作结合起来,以确保口述史料的客观性和完整性。

3.口述文献的利用

此概念并不矛盾。口述文献是一种以口述史料为主要内容的特殊文献,其载体可以表现为多种多样,如书面的、出版物类别的、音像的等等。近年来,随着史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历史学家对这类文献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许多事例表明,口述史学家直接向社会提供有关的音像制品,这种做法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为数众多的历史学家和其他学者对这类原始资料颇感兴趣。

除了上述音像制品之外,口述史学家所做的另一项工作,是定期对口述史料进行编目加工,定期出版专业期刊、文摘杂志和索引目录。目前,就口述史料的提供利用而言,美国和英国仍是拥有较大优势的国家,其雄厚的研究实力和悠久(相对而言)的传统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例如,在国际史学界颇具影响的定期出版物《口述历史评论》、《口述历史书目》等,均出自美国人之手。英国早在60年代初就出版了一批专业期刊,有关部门专门组织人员编写了若干部分门别类的工具书(如《劳工个人回忆词典》等),为后来口述专著的大量出版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可以想见,由于口述史学本身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因此,口述史料提供利用的服务面是相当宽泛的。

4.口述资料的估价方法

这是个长期悬而未决的复杂问题,国际史学界对此存在着不少非议,直到现在,史学家们对此尚无定论。采用何种估价方法是口述史学家无法回避的问题,事实上,许多人已在这方面做过不少努力。有鉴于此,笔者只能泛泛地谈及与之相关的若干原则。

首先,口述史料的完整性是不可或缺的。调研计划要周密,内容要一致,目的要明确,访谈和取证工作都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其次,完整性是客观性的前提条件,二者之间绝不能简单地划等号。口述史学家必须对林林总总的口述凭证进行比较分析,在这一过程中,确定比较和分类的原则是至关重要的;再者,口述史料所反映的内容必须符合当时的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等特定的历史条件,换言之,应当从宏观上来检验口述研究的客观性;最后,口述研究的主要功能是印证历史,而非解释历史。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口述史料是文字史料、实物资料的佐证和补充。

转贴于

六、口述史学对现代历史科学的贡献

任何一门历史学科对历史学理论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均有所贡献,然而,口述史学对现代历史科学的影响却与众不同。口述史学所走过的50年的历程表明,史学领域出现了一场深刻的、根本性的变革,其意义也是深远的。笔者以为,这一论点应该能够成立。归结起来,似有五条理由。

其一,口述史学对历史科学的最大贡献是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虽然这一方法的产生并非始自今日,但其功能的完善和模式的形成却是在本世纪后半叶完成的。现代音像技术乃至计算机技术的普遍应用,给传统的史学研究增添了新的活力。

其二,长期以来,绝大多数历史学家都将目光投向文献史料,而口述史学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墨守成规的旧有模式,从而向几千年的传统的史学观念提出了挑战。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固然重要,但如果缺少口述史料,仍不能如实地反映历史(尤其是重大的历史事件)。历史是一门科学,从理论上说,来不得半点虚伪,即便从这一角度来看,口述史料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其三,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记载普通人生活经历的文字史料不能说没有,但确属凤毛麟角。西方口述史学家认为,各类群体的所有人的生活经验一旦能够被用作历史的原始资料,史学就被赋予了一个新的层面。下层民众的历史构成了历史的主体部分,因此,那种无视普通民众的史学研究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需要。毋庸置疑,口述史学的出现及其后来的发展,宣告了“英雄创造历史”的时代的终结,同时也昭示着另一个时代的到来。

第四,主动接近和研究历史是口述史学的另一大特色。以往的历史研究主要依据有限的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这显然是一种被动的研究模式。口述史学家在制订调研计划和访谈时,有很大的选择余地,换言之,他们可以有目的地查寻和“发现”历史。其实,这种独具特色的调研方式与其说是“发现”历史,不如说是“发掘”历史。其原因在于,许许多多的史料就掌握在民众的手中,只不过未充分发掘罢了。由此看来,口述史学的“拓荒”功能是其视角开阔的主要原因之一,这就可以“促使史学家来塑造多种多样的独创性观点”(陆象淦先生语)。

最后,从纵向的方面讲,口述史学是历史科学长期发展的必然产物,而从横向的角度看,它又是一门典型的综合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历史研究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具有颇为浓厚的“后现代”色彩(口述史学与后现代主义思潮几乎是同时出现的——作者注)。应当说,口述史学的问世及其后来的发展对这一趋势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七、口述史学与邻近学科的异同

这个问题是有讨论价值的。有趣的是,它常常是人们关注的中心问题,而口述史学的内涵则往往被置于次要的地位。应当承认,学科界线的模糊不清往往会使人们误入歧途,然而,邻近学科之间多有重合也确属正常,在许多领域,泾渭分明的“三八线”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原因很简单,多视角的交叉研究导致了一切的一切。

1.民间叙事文学

民间叙事文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热门”学科,其研究范围相当广泛,而许多内容又多为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叙述性是二者的共同特点。芬兰学者安娜·西卡拉女士明确指出,叙述诗和家谱知识是“口述传统的一种记事方式和历史的纪念碑”。埃及学者纳比亚·萨莱姆教授在其近作《一部古老的阿拉伯史诗中的现代女性》一文中也表明了自己的观点:“阿拉伯民间史诗代代相传,逐渐丰满完善,直到形成一个完整的形式。在此之后,它很快就通过叙述者之口,在伊斯兰世界的人们中间流传开来,那些叙述者完全懂得怎样把民间文学的特殊魅力传达给公众。”由此可见,民间叙事文学和口述史学都在很大程度上沿袭了口述的传统。正是由于上述特点,在文学史、艺术史、社会史、家族史、系谱学等领域,两个学科的研究内容往往互有重合。

民间叙事文学注重口头传说和民间传说,它是从文学艺术的角度来展开研究的,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名副其实的“口头文学”。口述史学的研究对象则是历史,是能够反映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史实。神话学、史诗、传说、谚语和民间故事均属传奇范畴,加之附有文学色彩,其客观性(就历史研究而言)自然会受到人们的质疑。

2.民俗学

民俗学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如果不存在争议的话,民间叙事文学应当包容在民俗学之中。民俗学由于涉及到“民”字,其社会性是显而易见的,此外,叙述性也是一种人人公认的传统因素。民俗学家S.汤普森曾一针见血地指出,民俗学主要是指“没有文字的人们的文化传统”。社会性和叙述性构成了民俗学的主要特点,这也是口述史学赖以存在和发展的主要动因。

如果说上述特点是口述史学和民俗学的最为显著的相同之点,那么,历史与文化的交叉点则是二者最为明显的相异之处。依笔者之见,除了学科性质各具特点之外,前者注重历史研究,后者则强调文化的延续性。例如,古希腊、印度、爱尔兰和中国的许多神话、民间故事和传奇故事的背后都可能展示出一段漫长而又复杂的人类历史,而口述史学则具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它可以通过上述线索,通过与实物资料和文字史料的相互印证,最终完整地、真实地再现这段历史。此外,就研究范围(而非深度)而言,民俗学也显然不及口述史学。

3.史料学

从表面上看,史料学与口述史学没有本质的区别,双方都是以史料研究为基础的。然而,当代史料学深受德国兰克派客观主义史学的影响,认为史料是历史学研究的唯一对象,对历史学的宏观研究不屑一顾,这一点与口述史学的目的大相径庭。此外,这里的“史料”,指的是日积月累的文字史料和实物资料,与口述史料有着本质的区别。

口述史学的研究工作,说到底,是口述史料的搜集、筛选、整理和利用。史料学也不例外,史料本身的研究工作是该学科关注的重点。由于史料研究的工作流程直接关系到史学成果的质量,因此,每一个环节都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史料的搜集工作。另外,史料学理论的重要内涵之一,是逐步扩充史学研究的手段和工具,逐步引进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如统计方法和比较方法等。史料学的这些主张和观点显然顺应了当代史学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口述史学的相关理论不谋而合。

4.人类学

历史学的研究结果表明,人类学与口述史学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联系,社会人类学、历史人类学和文化人类学都没有能够走出这个“怪圈”。众所周知,在人类学的研究领域,不厌其烦地深入生活是研究者必备的素质,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观察者。应当说,这种与众不同的研究方式是口述史学理论和方法的来源之一,口述史学家从中汲取了它的长处。由于文字史料相对稀少,人类学家搜取口述史料的积极性很高,其结果,大量的口述史料丰富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

人类学家的主要任务是研究深层次的文化问题,而不仅仅拘泥于某些具体的历史史实。例如,历史人类学将习俗——体格习俗、姿态习俗、食品习俗、情感习俗、心态习俗视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它集中体现了一种不可逆转的文化惯性。从本质上说,人类的起源及发展处处都留下了文化积淀的印记。与人类学相比,口述史学更注重历史研究,二者之间的视角的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八、新世纪的挑战与展望

我们已经听到了新世纪的脚步。它的到来,既意味着成功,也预示着挑战。口述史学家在新世纪遇到的最大的难题,莫过于口述历史的自传模式问题。众所周知,个人回忆的生动翔实是口述凭证的一大特点,但同时也是它的主要局限性。历史学家B.塔奇曼尖锐地指出,虽然口述历史或许会向学者们提供一些“宝贵的线索”,但总的来说却保存了“一大堆废物”。尽管多数历史学家不同意塔奇曼的观点,但也认为口述研究并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潜力,因此必须设法确定口述史料的学术价值。

口述史学家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回忆的可靠性问题。叙述者的原始材料无论多么完美,但毕竟不是历史本身,更不能代替对历史的解释。除了采用综合分析和比较的方法之外,口述史料与文字史料、实物资料的相互印证和补充是至关重要的。

依笔者之见,口述史学在未来的新世纪仍将保持其固有的特征,呈现出持续发展的态势,而某些方面的突出进展,又加速了这一进程。

首先,技术革命仍然会“按部就班”地创造奇迹。本世纪后半叶,口述史学内部曾发生过三次技术革命:50年代的“磁带革命”、70年代的“音像革命”和8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每一次技术革命所导致的方法论上的突破都是人们始料未及的。在21世纪,以计算机技术(或许还会出现更为先进的技术)的普及为特征的技术变革无疑会加速口述史学的发展。例如,电脑的普及将提高研究工作的效率,电脑的利用将缩短出版的周期,互联网络等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的应用将在时间上和空间上为口述史料的充分利用提供便捷的条件。可以断言,类似的图景并非天方夜谭。

其次,口述研究将在全球范围内普及和发展。早在70年代,某些历史学家就曾断言,口述史学是学术界“发展极为迅速的新行业”。近年来,口述史学这一概念已得到世人的认可(包括中国在内)。在发达国家,口述研究已成为整个科学研究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也在日臻完善。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口述史学则是一门“新兴”学科。出于种种原因,一些国家的历史较为短暂,文字史料相对欠缺,因而口述研究的重要性不言自明。历史悠久的国家同样也具有悠久的口述传统,同样拥有口述研究发展的有利条件。正如P.汤普森所说,现代口述史运动在许多国家都可以追根寻源,加之科学技术的普遍应用,因此,口述史学的兴起是不难理解的。

再者,交叉研究的演变或许体现了另一种发展趋势。就目前而言,口述史学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的领域日渐增多。口述史学的这种交叉性质既体现了过去,也代表了未来。史学研究的结果表明,传统的分类方法亟需改变,概念更新已是当务之急。新理论、新框架、新观点和新方法的层出不穷是口述史学家经常遇到的问题,这种现象的出现是该学科富有生命力的征兆,同理,墨守成规永远是没有出路的。

口述史学已经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寒暑春秋。这段历史明确无误地向世人表明,它既不是一无所取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科学的发展总有其内在的规律,科学的成果总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口述史学亦不例外。在这片耕耘了半个世纪的沃土上,口述史学家大有作为的天地无疑是广阔的。其原因在于,口述史学是勇于进取的科学。

【参考文献】

1.J.托什:《口述的历史》,《史学理论》1987年第4期。

2.D.Paul Schafer,Towards a New World System: A Cultural Perspective,Theory,Culture and Society,1996, No. 3, Vol. 13.

3.Lucian H@①lscher, The New Annalistic:  A Sketch of aTheory of History, History and Theory, Volume 36, No.3,1997.

4.陆象淦:《现代历史科学》,1988年,重庆出版社。

5.钟少华:《中国口述史学漫谈》,《学术研究》1997年第5期。

6.中国社会科学院情报研究所编:《当代国外社会科学手册》。

7.P.Thompson, Past Voice——Oral History, London,1984.

8. Peter Dale,  Ideology and Atmosphere  in  theInformational Society, Theory, Culture and Society, 1996, No.3, Vol.13.

9.安娜·卡西拉:《地域叙述诗》,《国际民间叙事文学研究会北京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北京,1996年6月,共145页。

10.纳比亚·萨莱姆:《一部古老的阿拉伯史诗中的现代女性》,同上。

11.H.胡佛:《美国口述史》, 见上海社会科学院情报所编《文摘》杂志,1982年第11期。

12.J.琼斯:《矿工:口述凭证的相关性》,《口述历史》1991 年第4期。

13. Daniel L. Fountain,  Historians and HistoricalArchaeology: Slave Site, Journal of Interdisciplinary History, Summer, 1995.

14.Thomas Dilworth, Engraving the Structive of the ModernLong Poem,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1986, No. 1, Vol.19.

15.F.菲雷:《从叙述史学到问题史学》,《史学作坊》,巴黎,1982年。

16. Taking Stock,  1996 American Society PresidentialAddress, Journal of American Folklore, Volume 110, No.  436,Spring 1997.

17. 杨雁斌:《口述史基本理论面面观——历史学家眼中的口述史学》,《国外社会科学》1993年第7期。

篇9

改,一定要改!我经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在上学期我尝试了用多元化的学生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评价。具体做法如下:

一、课堂评价

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我把全班同学分成8组,学生自己评选英语小组长,自己给小组起上喜欢的名字。如“superstar”“the son of the sun”等等。

我还准备好不同图案的贴纸。五角星的表示5分,红花的表示4分,黄花的表示3分,Love的表示2分,Like的表示1分。学生通过不同的活动可以贴不同的贴纸(贴纸贴在每位同学的荣誉册上)。如果有同学总分达到160分,这名同学就是本班的“superstar”,可以得到精美的礼物。礼物可以是书、学习文具等。具体的贴纸标准是:

1.课前准备是否充分:上新课的前一天,我要求学生回家预习,找和新内容有关的知识,或者制作和新内容相关的小卡片等。上课的时候,把自己的成果在小组中展示。根据准备的程度不同,所贴的贴纸不同。

2.听课时注意力集中,纪律良好,表现出持续的兴趣,积极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学生,贴五角星。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贴红花。

4.乐于尝试表演,大胆编故事的贴五角星。

这样,每节课大部分同学都积极参与,也有了进步。我们班的高尧同学是个调皮大王。原来上课小动作不断,经过这么一“改革”,进步很快。有的同学为了得到更多的贴花,不仅自己学得好,还把本组的同学带动起来,一起上台表演。张磊同学就是这样被“带动起来的”。慢慢地,学习兴趣浓了,语言流畅了,成绩也提高了。

二、教师观察

平时,我注意观察学生日常学习的诸多方面。比如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反应,如何与其他同学交流合作,如何展开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等。通过观察,了解学生学会了什么,还有哪些有待提高,学生喜欢哪些活动和材料,可以为他们多准备一些。

三、档案袋评价

我为班上的每一位学生建立了学习档案,档案袋的封面是学生的照片、或自画像、或自己设计的图片。档案袋里的内容是:

1.“我的荣誉册”,记录学生得到的贴纸。

2.每周最满意的作业,可以是听写、抄写、做的试卷或自己最满意的作文等。

3.每次根据教材安排的英语手工作品。如Christmas card,单词卡片等。

4.英语活动表演记录。记录学生表演节目、对话、英文朗诵、英文歌唱等的情况。

5.每两周一张的家校联系表。记录学生每一单元的学习情况,利用此表让家长监督孩子在家里自觉学习的情况。

6.定期让学生填写学习态度自我评价表。

7.每位学生在学期结束前录的学习英语的个人专辑。内容包括:说、读、唱等。录音带一定要能表现自己水平最精彩的部分,最后还要录有家长对自己一学期表现的评价和对自己以后发展的期望。

这样,学生的学习档案就好似一本成功手册,随着“档案袋内容”的逐渐丰富,学生在完成各自任务时发挥了他们最大的积极性,学习英语的兴趣浓了,交流能力也就强了。

四、终结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起到提高学习质量的动机作用,是检测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实际操作中,我采用了口试、听力和笔试等形式,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经过上面一系列的评价手段,以及相应的教学手段、方法等,出现了文章开头一幕,这是我最感到欣慰的地方。当然,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我会在以后的教学中积极探索,寻求出更新、更好的方法。

篇10

1、钻头的材料是:金刚石微粉、硬质合金。它既具有金刚石的硬度磨性,又具有硬质合金的强度冲击韧性,是一种卓越的切削工具与耐磨工具材料。

2、现已广泛地应用于金属与非金属切削刀具、木材加工刀具、石油与天然气钻头等许多领域。PDC研发及其在石油、天然气钻头方面的应用历史已过去了35年,在这漫长的旅程中许多科学研究者为此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来源:文章屋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