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的读音范文

时间:2023-03-23 13:15: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莘莘学子的读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莘莘学子的读音

篇1

幼儿英语启蒙教育始于发音拼读。长久以来我国一直沿用传统的英语国际音标,指导英语发音教学。然而,国际音标相对繁杂,特别对于幼儿来说更难以理解接受。因此,如何教授幼儿英语发音拼读,该不该教授国际音标,怎样教,如何教,成为研究的焦点。

截至2012年底,已经有多家青少儿英语培训学校开始向中国孩子引进自然拼读法课程了,比如英孚青少儿和长颈鹿等机构都开设了各种各样的自然拼读课程。目前,该法因其简单高效,符合幼儿的规律,在不依靠国际音标的情况下,就能达到“看字读音,听音拼字”的效果,使学习效率飞速提升而风靡全球。它不仅是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孩子学习英语读音与拼字,增进阅读能力与理解力的教学法,更是以英语为第二语言的英语初学者掌握发音规则与拼读技巧的教学方法。让幼儿在玩中学习,在学习中玩,这样不仅改变了学习英语时的枯燥氛围,还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自然拼读最明显的特点是建立字母与字母自然发音之间的联系,对于幼儿来说可轻松掌握诸多类似辅音+元音+辅音或辅音+元音等简易词汇拼读。并逐步培养独立听音拼字的能力。以拼读为基础,日后不断扩大词汇量以最终提升阅读能力。

(一)实现字母与其读音的有效对接

英语单词由26个字母组成,因此这26个字母就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基础和前提,对于这26个字母的认知还需要对其读音进行有效的对应认知。每一个字母对应一个读音,例如Bb读/b/,Cc读/k/,这种自然拼读法可以体现出英语拼读的乐趣,很多学生需要不断拓展这种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规律,这也是现代英语教学的基础。只有这一基础打牢了,学生对于英语的学习能力和效果才能显现出来。

(二)实现元音、辅音字母在英语生词中的发音

26个字母中有A、E、I、O、U5个元音字母。例如:在“cake”中的a读音就是字母的读音,在“bike”中的i读音就是字母的读音。其次,五个元音字母于其他字母组合之后可以实现更多的读音,例如ue组合在单词中的读音不再是字母读音,而变成了/u:/,如: blue等。这些字母组合拓展了这五个元音字母的原有读音。辅音字母与元音字母一样,也需要进一步掌握其在单词中的读音。在自然拼读教学法中需要把握好元音、辅音字母在英文生词中的具体发音规律,以正确读音。

(三)单词的拼读训练

自然拼读法需要遵循26个字母读音练习,这样才能保证自然拼读教学法在最终的单词拼读中的应用和作用。自然拼读教学法的最终目标也就是实现幼儿对于单词读音的有效认识,达到不知道其中含义和发音的情况下,仍可以准确地读出相关的单词。对于单词的拼读需要遵循从简到繁的教学规律。开始的时候,练习it、is等这类两个字母组合的单词读音,然后再拓展到三个字母的组合即leg、pig等,最终拓展到现代多音节的单词拼读练习。

然而,在国际音标教学法中,学生首先要学会英语48个音位的发音,再用学会的音位标注字母及单词,从而学会拼读。这个过程类似于汉语拼音的学习。国际音标和自然拼读法一样,都要求学生要有音位意识,但是利用音标学习学习读音的弊端在于它将单词的读音和拼写之间的对应关系规则分离开来了,对于幼儿这样的初学者而言,学习音标法意味着要先学习音标的发音,记住音标的形式,再去记住单词的发音和形式,而自然拼读法是训练学生认知从字母的拼写形式直接向读音转化,提高辨识单词的速度,极大地增强阅读能力。但是,在自然拼读的教学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可能出现的易混淆的字母组合要进行有效梳理,例如ue、ie这两个字母组合在形式上相对相似,但是在读音方面又有着本质区别。其次,对于英语中诸多外来语而言,发音拼读没有规律可言。最后,英语的元音字母,比如a、e、i有多种发音,对于幼儿来说容易造成困惑。

自然拼读法成为国际主流的幼儿英语教学方法之一的原因不仅因为其符合字母本身的发音规律易于幼儿或语言初学者接受更在于该法以幼儿心理学与教学法为理论依据。尤其在当下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自然拼读法能与时俱进地发展,以其丰富的视频、音频等形象多样的网络资源不断完善创新。卡通、踊、音乐、戏剧、小组活动、手工、绘画等,真正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一、理论依据

1.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

美国学者・布朗芬布伦纳等人从人类发展生态学的立场出发,研究人的发展问题对人的行为和发展放置于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稳定生态系统中,探究生态系统中的各种因子对人的行为和发展的作用以及与各种生态因子的交互作用。该理论认为儿童的发展受到与其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的制约,这种生态环境是由若干个相互镶嵌在一起的系统所组成的,这些系统表现为一系列的同心圆。这个生态环境包括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层系统和宏观系统。儿童的发展也受到与其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生态环境制约,这些环境包括微观系统,如家庭、幼儿园、学校、邻居和社区等,这是儿童生活的场所及其周边环境;中间系统:它是处于微观系统的两个事物之间的关系或联系,如幼儿园与家庭等,对儿童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外层系统:它对儿童的发展只有间接而无直接的影响。

自然拼读教学资源丰富充沛。不仅适于在幼儿园的课堂中通过一些群体游戏或活动和其他小朋友实现互动性学习,还便于家长利用这些资源在家庭指导学习。即使完全没有英语基础的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和游戏活动配合孩子实现亲子互动学习。学校及家庭借助丰富的资源刺激幼儿进行语言练习,充分符合人类发展生态理论,形成相对完善的语言学习环境,且学习环境会不断发展扩大。

2.二语习得

第一,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建立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语言习得是潜意识系统在发生作用,与儿童习得母语的方式相同,是一种下意识的获得语言的过程,体现了儿童语言学习过程中的一种由不自觉到自觉的状态。而语言学习则与有意识的系统联系在一起,学习者通过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来掌握语言。它是儿童在正式环境下,有意识地、系统地、正规地学习语言的过程。从语用学的角度来看,习得的知识是语言产生和理解的基础;而学习的知识只能起到监控的作用。因此幼儿园英语教育要密切与日常生活相联系,以类似习得的方式让幼儿在一种轻松的环境中去习得英语。因此,使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自然拼读法是以二语习得理论为指导,促成幼儿在下意识的状态下轻松习得语言知识。

第二,语言输入假设。指出当学习者能够理解略微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习得者需要借助语境和非语言信息去理解他们,自然语言习得就会产生。克拉申把这种输入形式叫做“输入”。克拉申认为这种输入可以使学习者提高其语言能力并提供协助理解语言的语境线索。这种输具有四大特征即可理解性、有趣性和相关性、非语法程序安排、足够的量。自然拼读凭借现代信息社会强大的资源和手段有效地提高幼儿英语学习的趣味性。孩子在乐趣中逐渐发现字母和发音间的关联,不需要传统国际音标中诸多繁杂的符号就能轻松掌握简单基本的发音规则并具备独立拼读简易词汇的能力。

第三,情感过滤假设认为,在语言输入和语言习得之间存在着一个基于情感的过滤器,它控制着语言输入的信息在多大程度上与习得者发生联系。认为消极的外语学习态度对语言输入有强的过滤作用。持消极态度的语言学习者不会主动去获取更多的语言输入,而即使能够理解语言输入,也没有习得的倾向。而积极的学习者的情感过滤作用很弱。情感过滤是无意识的,由于缺乏自信或焦虑而阻碍了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深刻印象。因此,依据的二语习得理论,通过家园合作使幼儿能够在更加适宜的英语环境中学习英语,丰富了幼儿的语言输入,增加了与幼儿用英语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第二语言的习得。自然拼读的形式多样化有助于消除幼儿学习语言的焦虑感,创建愉悦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多种活动设置使小伙伴甚至是家长都有参与的机会。将英语学习的课堂不断扩大,真正实现随时随地学习地无意识学习。

二、教学方法:

自然拼读教学法中有很多与传统教学法相吻合之处:

1.口语法和情景法:20世纪三十到六十年代由英国一批教学法专家倡导的教学法。该法认为“f”是语言的基础,认为意义、情景、背景在语言中占据十分重要的位置。他们认为教学是一种行为习惯。练习的技巧主要指在指导下的重复和替代活动。虽然该法过于陈旧,但其基本理念符合幼儿认知的基本特征。自然拼读法主要指导我国第二语言学习的初学者幼儿进行最初的发音练习,教师通过创建幼儿熟悉的情景,比如,食品、颜色、形状等,让幼儿能够发声。在潜意识中形成熟悉的环境,教师在不同的主题情景中,通过诸多例子带动幼儿听说。

2.交际法: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交际法形成了四种理论:1)功能意志论重视在一定的语境中教授语言的形式和功能。2)语言习得说认为语言是在自然环境中习得的。3)人文主义论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因素和心理环境。该法与口语和情景法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同样重视“语境”的创设,适合幼儿的“无意识”“无负担”。

3.全身反应法:全身反应法的倡导者是美国心理学家Asher。他认为,学外语更像幼儿学母语那样,轻松愉快,无拘无束。在课堂上,教师先发令,并用动作把口令的意思表现出来,在学生理解后,也跟着做动作,再学着把口令说出来。然后再由学生发口令,教师做动作;学生发口令,学生做动作,直到全都听懂。该法更强调“行动”,适合幼儿活泼好动的性格。而且该法符合二语习得理论的说法,变幼儿的二语学习为“习得”。自然拼读法拥有借助高科技手段所设计出的丰富幼儿活动,学生在活动起来时,在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带领下,快乐的发声,大胆把英语说出来。

4.沉默法:1)该法认为教师应该尽可能保持沉默而学习者应该被鼓励尽可能运用语言。2)告诉我,我忘记。教给我,我记得。让我参与其中,我学会。3)沉默被认为是最佳的学习方法,因为沉默让学生更关注要完成的任务。这时,教师不断重复只会分散学生的精力。4)这如果学生监控并进行自我修正。5)教师示范最小化,尽管很多活动实际是在教师的监督下。6)教师不去改正或者重复是让学生形成自我标准进行自我修正。在自然拼读课程中,有全方位的素材让孩子认知字母或者简单词汇的拼读规律。比如,手工、音乐、舞蹈、童谣等视频或音频。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会不断犯错,但教师不急于纠正或让孩子们重复正确的内容。而是通过多样化的素材和手段方法,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正确的认识,并且该认识是通过学生自我纠正而获得的,与教师强化干预的效果相比,效果更佳。

5.社团语言学习法:1)语言学习是一个社会过程,语言体现的是人的交往。2)人的交往是双向互动的,教学也应如此,不应该是信息的简单传递。学生围坐一团,教师游动于圈外。教师要有一个隐形的计划,教材被视为学生学习的障碍。这种教法追求学习内容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学生主动大胆,有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形成轻松和谐的气氛。该法与沉默法一样,削弱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暗中操控。幼儿通过团体活动,比如舞蹈、小组游戏等。由于幼儿要完成的任务属于英语初期阶段内容,相对简单而且与生活内容密切相关。幼儿间建立了和谐轻松的氛围,在情感交流中无意识实现认知。

自然拼读法中所包含的与时俱进的现代教学方法:

1)I + E 教学法:

这套完整的教学法是根据中国人学习英语的特点,语言习得特点和英语的语言特点,用

EC 教学模式,即英语加电脑形成 “三脑” 一体 “三向合作”,通过 “三准备” 和“八快速”的分层训练,实现以语言发展促进思维发展,以思维发展促进智商 ( IQ) 和情绪智商 ( EQ) 提高的目的。使学生的 IQ( 智商) 和 EQ ( 情绪智商) 协调发展。昂立英语教材中的教学材料选取童话故事,也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们在特定的剧情中能全面的体会各种人物个性、戏剧情节、人物关系,达到学英语也学人生的目的。

2)游戏教学法:

游戏是儿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他们在游戏中模仿成人生活,体会人生百态。英语课堂设计了 300 多种课堂教学游戏。从教学内容分为单词教学游戏、句子教学游戏、诗歌教学游戏和巩固复习游戏; 从方式方法上分为比赛、猜结果、角色表演、听音反应、模拟、律动、变声调游戏等,课堂教学游戏贯穿模仿、操练、活用等教学过程的始终。这些教学方法充分满足了儿童好玩、好动、好奇、好胜、好表扬的心理需要,因而听课时注意力集中,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学习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3)音乐,律动教学法:

英语教学蕴含在“说,唱”英语中。以韵律式的“说,唱”形式,配合科学编排的韵律动作,全方位地调动视觉、听觉、言语能力和肢体动作,让孩子真正“懂得”英语,真正“脱口而出”纯正的英语,真正“学”会英语。国际私塾幼,少儿的学生用书中的英文歌曲和儿歌是一套真正为孩子设计的“看了就想学,一学就能跳”的英语韵律操。它充分考虑到孩子的动作特点,有机地与英语发音和节奏配合起来,易学易跳,协调的动作使孩子深深的感受到英Z的优美和学英语的乐趣。

自然拼读法作为时下主流的幼儿英语教法,不仅传承了传统经典的教学方法,从各个角度充分满足幼儿的心理生理特征。同时,在互联网高度发展的时代,利用信息技术寻求突破,实现与时俱进。当然,它同样由于缺乏具体音标符号而导致幼儿不能顺利拼读过于复杂的词汇,但这对于尚处于语言认知的初期的幼儿来说,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该方法比较适合语言初学者使用,对于早教专业和幼儿英语教育等专业的教学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对于提升专业教学,实现产教结合无缝对接具有一定意义。

参考文献:

[1]林煮、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1

[2]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9

[3]胡春洞、王才仁等外语教育语言学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4]庄智象、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8]Stephen Pit Corder. Introducing Applied Linguistics.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Ltd, 1973.

篇2

关键词 大学生满意度 因子分析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z.2016.05.091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an reflect the overall level of college education, which is one of the factors that can be used as a college evaluation. Based on the survey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customer satisfaction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especially, through the design of the questionnaire, taking Binzhou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factor analysis to construct the model of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and to understand the undergraduate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factors, to explore the causes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of newly built.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atisfaction degree; factor analysis; empirical analysis

1 研究背景与文献回顾

1.1 研究背景

自1995年我国提出了科教兴国战略,1999年高校扩招,导致高校学生数量是只增不减。为满足广大考生的需求在21世纪我国逐步在全国地级城市设置本科院校。本科高等院校的增多更不能忽略高等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高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在激烈的高校竞争中所有的高等院校要做到学校整体形象与教学质量的同时进步,才能保证学生的满意。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师资经费较为欠缺,资源无法得到最优配制,进而学生满意的调查更加有意义。就调查结果提出改进方案,进而实现高校的高速可持续发展。

1.2 文献回顾

大学生满意度测评及研究是美国上世纪60年代开始一项评价工作,大学生满意度最早来源于顾客满意度,是指大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的一种总的心理感受与个人看法,它具有很强的个体差异性。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美英等发达国家在大学生满意度测评方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和方法。了解大学生的满意度不仅可以看出学生对在校学习的态度与倾向,而且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学校相关工作的绩效与改进方向。通过大学生满意度的内部、外部测评,对于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改革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至关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与国外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相比,我国的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在指标的构建和调查实践上相对来说还不成熟,从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进行学生满意度研究和实际应用。2002 年,沙嘉祥、王国强等人在对文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借鉴以往的研究成果,在文献中构建了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生对高校服务质量的需求。2004 年,傅真放在全国范围内对学生满意度进行了实证研究。该研究调查的对象包括全国的“211”院校的大学生。尽管部分学者已经对学生满意度做出研究,但不能很好的应用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综上,国内目前对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学生满意度的测评研究尚属空白,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和研究,形成理论化成果,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建设和发展提供理论指导和借鉴参照。

2 研究方法与设计

2.1 问卷及量表的构建

首先设计问卷调查表。本问卷借鉴美国大学生满意度调查《大学生满意度度量表》,经过预先问卷,再问卷,最终确定了21项指标,涵盖大学生在学生经历的各个领域。各项指标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教学设施、饮食条件、宿舍文化、师资水平、就业指导、就业状况、学习风气、专业设置、教学质量、实习安排、认同程度、归属程度、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科研水平、与理想状态的满意度、重复评价、综合评价、向他人推荐。为了能够对学生进行简捷、科学的实测,获得准确、有效的数字和统计结果自主设计了调查量表。为了统计结果准确性、科学性和实用性,量表答案选项均采用利克特量表( ler )技术,运用5个选项表示不同水平,对测量指标和项目进行调查统计。

2.2 研究对象

实证研究部分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发放问卷对滨州学院各个年级、系院进行抽样调查,收集调查数据,了解学生对学校各种服务的满意度以及学生对学校改进的建议。数据分析部分利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大学生满意度正式调查中采用不记名的方式以消除被调查者的顾虑。为了收集到不同属性的样本,使其具有更强的代表性,所以必须尽可能的控制样本的分布,最终调查采用分层随机取样原则对滨州学院在校生中理工类和文史类大一至大四年级中分别选取500名同学作为样本,考虑到本校艺体生在在校生总人数中所占比例较小,所以最终选取大一至大四学生共一百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本次有效的调查中发放问卷共计500份,实际回收共计473份,回收率达94.6%.在数据录入和分析中发现问卷全部有效即得到有效问卷473份,有效率高达100%,说明此次调查的效率比较高。问卷收回后,我们对问卷进行了数据统计处理,使用的软件为SPSS17.0和EXCEL2003。样本的简单信息表见表1。

表1 基本概况

3 信度分析与因子实证分析(数据分析)

3.1 因子分析

对于实际问题的处理要尽可能收集很多的相关变量,以期能对问题有比较全面、完整的把握和认识。但是这些数据并不一定真正发挥预期的作用,反而会给统计带来很多的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最简单和最直接的方案就是削减变量个数,但这会导致信息丢失和信息不全面等问题的产生。

因子分析是从多个实测原始数据中提取出少量、独立、抽象的公共因子,利用公共因子的线性组合来表示原始数据,并有效发现变量之间的关系和降低变量维数的方法。

利用我们统计的调查问卷数据,使用SPSS17.0进行因子分析,并对其进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根据统计学家Kaiser给出的标准,KMO>0.9时,做因子分析的效果最理想。由表2可知,本次研究的KMO值为0.966,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无多大差异,数据做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Bartlett球形检验给出的相伴概率为0.000。说明非常适合做因子分析。然后对所得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处理,

表2 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

3.2 滨州学院学生满意度因子分析

通过对SPSS17.0所得数据分析(表3)可知,四项公因子及每项公因子之下的二级因子对满意度均有很高的贡献率。故对四项公因子以及二级因子的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其中:(1)因子1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25,其中包含5个二级因子,依次为实习安排、就业状况、社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专业设置,我们把因子1解释为“学生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其中满意度最高的是专业设置,达到了2.13。而对于就业状况和创新能力培养则是相同的最低均为2.33。大学生在因子1方面满意度能够单独解释学生满意度的61.831%。说明因子1在学生未来能力培养的方面对学生的满意度影响是巨大的。(2)因子2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02,是所有的公因子中得分最低的(即是最满意的),说明大学生对于来到这个学校之前的期望与学校本身的特点是基本一直对应的。其中包含5个二级因子,依次为综合评价、宿舍文化、与理想状态相比满意度、重复填报、校园环境,我们把因子2解释为“学生日常生活条件”。(3)因子3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10,其中有5个指标因子(教学设施、就业指导、教学质量、学习风气、认同程度)可供参考,学习风气是最令人满意的因子,而对于就业指导则成为相比较来说较差的。根据因子3中各个二级因子的特点,把因子3解释为“学校教学水平及教学环境”。由此可以看出滨州学院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但就业意识淡薄,学校没对学生进行足够的就业指导。(4)因子4满意度的平均值为2.03,相比较以上三个因子来说这个满意度还是比较好的。由此可以看出在校学生对这个学校比较满意,会主动向他人推荐自己的学校,以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因子3则可以解释为“学生对学校的肯定程度”。

4 建议

首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刚刚建立不久,还没有自己较强的学校品牌效应,在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方面做得不好,短时间内还无法做出巨大的提升。本文主要是利用因子分析的方法,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之中,通过对公共因子的提取,使得重要影响因素得以凸显,在经过因子分析的比较,获得这些重要因子的主要影响变量。在这个个案的分析过程之中,公因子1(学生专业及综合能力培养)体现学校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 面最影响满意度。而且这一重要结论不是来自笔者自行的主观臆测,而是来源于滨州学院学生的真实数据,这使得本次研究建立在比较科学的基础之上。

其次,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学生未来的发展规划以及能力的培养上的重视是非常必要的。学生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在大学阶段学习到更多的知识与能力,那样才对自己未来的就业很有帮助。在本次的研究之中,由于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还没有更大的实力和经验去安排实习的工作以及着重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略低。可见,新一代的大学生已经非常的务实,不仅仅注重知识的学习,更重要未来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而在学校自身的资源上面和大学生对学校的整体评价还是比较满意的。在这些方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只需要保持原有水平即可,注重和学生未来发展相关联的能力的培养。

最后,本研究还是有一定的不足之处。主要在于我们以一家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为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一些结论对于同类学校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但是由于调查的对象是很随机的,并且是文艺理兼有的,对于偏文科或者偏理工的学校并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否则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这些将在进一步的研究之中加以改进。

参考文献

[1] 吴明隆.SPSS统计实务:问卷分析与应用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 王国强,沙嘉祥.高校学生满意测评应用研讨[J].中国质量,2002(12):54-57.

[3] 傅真放.高等学校大学生满意度实证分析研究[J].高教论坛,2004(5):12-18.

[4] 刘俊学.大学生求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5(11):91-97.

篇3

关键词:规范 语言文字 读音 书写 语文魅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字音和字形也不再列为高考考点,在新课程标准卷中字音和字形淡出了试卷,不知是进步还是盲目。但作为语文教师,对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要求是不能改变的。语文教师应该是传播语言文字规范化的表率,其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是一种标准、典范和楷模。尤其平时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语音准确与否,文字的书写是否规范,批改作业用词是否恰当,对学生有着非常关键的引导作用,直接影响到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责任重大。所以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语言文字规范化方面必须要有明确要求。

我在教学的过程中发现语言文字不规范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表现在读音上。在汉语普通话里,读音上分歧很多。“呆板”的“呆”原来的读音是“āi”,现在是“dāi”;“卓越”的“卓”原来的读音是“zhuō”,现在是“zhuó”。不胜枚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锬稀钡摹铩痹来的读音是“fàn”,现在改成“fán”;必修2《荷塘月色》一文中“妖童媛女”的“媛”原来的读音是“yuàn”,2011年五月版改为“yuán”,2014年7月版又改为“yuàn”;必修3《过秦论》一文中“崤函”的“崤”原来的读音是“xiáo”,现在是“yáo”等。另外,平时习惯性误读,更易导致语言文字使用不规范,如“绯闻”的“绯”大家平时一直读“fěi”,“沏”读作“qì”,“氛”已被习惯读作“fèn”等。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同样不小。我在讲“莘莘学子”时,有很多学生读“xīnxīn学子”,问及原因,居然说上次大会,某某领导如此读;“刽子手”读“kuai”子手,纠正时,学生振振有词,刘德华唱《冰雨》时就样读;纠正姓氏的读音时,学生更是一脸茫然,“哈文”的“哈”怎么能读“hǎ”呢?

其次,掌握规范字。我们要尽量避免错别字。我们在街上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店铺某某装“璜”材料店,甚至我曾在街上看到“此店出售红蹲鱼”的牌子,好个红“蹲”鱼。而学生的错别字更是比比皆是,很多学生总是把“摘”字的右边写成“商”;“羁鸟恋旧林”一句中的“羁”右下角写成“鸟”;“缺胳膊少腿子”、强加笔画更是屡见不鲜,“舞”能把上半部分少一横一竖,“复”中间的“日”写成“目”如此种种,错误五花八门。

再次,网络语言奇词怪语天天造,冲击着汉语的规范性。如奥特曼=太落伍了、唧唧复唧唧=做事太慢等。网络语言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动不动就在作文中出现,更有甚者,学习《文与可画oY谷偃竹记》一文时,笔者问到“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中“萌”的词性时,学生异口同声说是形容词,“卖萌”的“萌”不就是形容词吗?原来依据在这儿呢!

如果去探讨一下关于“语文”的含义,有的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章”,有的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学”,还有的说“语文”就是“语言和文化”。我认为“语文”最基本的含义就是“语言和文字”。试想如果连语言都说不规范,连文字都写不规范,那语文还有地基吗?这门课的老师还能称为“语文老师”吗?我所在的学校处于城乡结合区,来自农村的学生占了大多数,他们平时用方言交流,要让他们说普通话较难,所以,语文教师有责任让他们说规范的语言,营造一种良好的语言环境。这种规范的语文教学可以让语文的基础性与工具性更加坚实。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快速进步,多媒体教学开始占据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教学容量大,学生成了被动接收的机器,缺少明确、规范的汉字书写标准。我在语文教学中总是看到学生汉字书写普遍存着不规范、写字潦草、卷面脏乱等问题。规范的书写汉字是语文文字规范工作的一项不可缺位的任务。我在平时教学中要求学生书写时做到不连笔,不出格(作文纸的方格)、不压线(问答题的横格)、不涂抹、不歪斜(不要让字东倒西歪,伸胳膊踢腿的)。字体也许不漂亮,但一定要规范,做到横平竖直,让字站起来。

很多时候我们缺乏语言文字规范化的意识。有人认为读不准字音、写错别字是小事情,其实这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必然要求,也是对教师语文素质的基本要求,只有基础打好了,语文这座万丈高楼才能坚固无比。

总之,规范化的语文让我们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规范化也不是使语言简单化,把一切规定得很死板,叫人说话写文章都按一个模子,不许有个人的风格和创新。规范只是把语言中无用的东西、有碍大众理解的成分淘汰掉,把不必要的分歧格式加以统一。这样,规范的语言就可以沿着准确、简明、统一的大道更好地发展了。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倡导语言和文字教学的规范性是义不容辞的责任,规范可以让语文更有魅力。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求索一音一字。

参考文献:

[1]彭泽润,李葆嘉主编.语言理论[M]. 中南大学出版社,2010.

[2]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现代汉语[M].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篇4

关键词: 语音 多音字 形声字 语音规律

掌握普通话的语音标准是高中生应具备的能力。自2001年恢复了对语音的考查,到近几年的新课标对语音的学习要求、该考点涉及的能力,即正确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试题特点是给出四组词语让考生辨识其中一些字的读音的正误。《语文考试说明》规定:能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语音的考查只要求识记字音而不要求拼写,即侧重于考查识记、辨别、确定汉字字音的能力,准确地判断其正确与否。能力层次为A级,一般占3分。语音考查的知识点表现为:声母平舌与翘舌、鼻音与边音的认读、辨识;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的辨正;声调的辨正;音节的拼读和拼写;轻声、变调与儿化。对于语音的考查,历年的高考主要表现为三种题型:一是选择题。一般为单项选择,内容涉及汉字的音、声、调等;二是填写题。分为按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两大类;三是改错题,涉及注音和标调的修正等。

新课标下的汉语音的高考出现一些变化,总体来说,考核的知识点与目标有了新的要求。高考语音题着重考字音认读;将字形与字音结合起来;将字音与字义结合起来。语音考查的内容和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主要以考单个字的读音为主。

如:(2010年全国卷Ⅰ)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行伍(háng) 名宿(sù)

恶贯满盈(yíng) 厉兵秣马(mù)

B.倾轧(zhá) 不啻(chì)

补苴罅漏(xia) 荆钗布裙(chāi)

C.巨擘(bò) 河蚌(bàng)

得不偿失(cháng) 莘莘学子(shēn)

D.解剖(pāo) 羁绊(jī)

火中取栗(lì) 感慨系之(xì)

解析:C项为正确答案,A项厉兵秣马中秣念mò,B项倾轧中轧念yà,D项解剖中剖念pōu。

纵观历年语音考查题,基本上有两种类型:一是形声字、多音字的混合考查型。《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音”,主要是识记多音字和难读字。多音字,顾名思义,就是一字多音。在汉语中,一字多音现象主要是因一字多用而产生的变调或异音现象。注意常见多音字、形似字的读音,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容易读错的字;二是多音多义字,音随义移。汉字的语音从总体上来看是固定的,但汉语普通话中也有不少多音字,它们的读音视具体的语言环境而定。

如: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委蛇 原委 委曲 委婉

B.粘附 粘结 粘膜 粘液

C.漂泊 漂白 漂染 漂亮

D.应届 应允 应战 应运

解析:B项为正确答案,全都读nián。A项“委蛇”读wēi,其他三项读wěi。C项,“漂泊”读piāo,“漂亮”读piào,其他的项读piǎo。D项,“应届”“应允”读yīng,“应战“、“应运”读yìng。

汉语的音、形、义是相连的,要正确识记语音,必须同时把握字的形音义,在具体语境中决定读音。高考要求正确识记的大多是常用字的语音,容易产生错觉或混淆的常见多音字的基本字音多会出题考查。

出现读音读错的字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多音字读错、声母混淆、读半边字、韵母混淆。如:卡片/关卡、度量/置之度外、亲(qìng)家、复辟(bì)、心宽体胖(pán)、隽永的“隽”、畸形的“畸”、“狙击”的“狙(jū)”、“炭疽”的“疽(jū)”、酗酒的“酗“,等等。从新课改年高考题型来看,应加强识记多音字,可依据其词境理解识记,掌握汉语拼音的基本知识,如声母、单纯、声调,拼写规则和发音规则。

二是形声字、多音字的考查型。形声字因数量之多且在日常生活中读错率较高,形声字是利用形旁和声旁组成的字,其中声旁表示字的读音,有的形声字的读音完全读其声旁读音,但也存有许多变化。如“莠”与“秀”字形相近,但读“yǒu”,如果读成了“xiù”,则错了。在语音识记中,一定要克服“识字认半边”的毛病。

语音复习,要弄清错读的原因,养成正确识记普通话字音的良好习惯,可采用平时点滴积累,考前强化识记的方法。答题时,要审清题干,认真分析,运用比较筛选的方法,结合字义,辨识字音。有的只是声调发生变化,如“怃(wǔ)然”、“紊(wěn)乱”等;有的只读其声旁韵母,如“吮(shǔn)吸”、“轻佻(tiāo)”、“赈(zhèn)济”等;有的与声旁读音完全无关,如“瞠(chēng)目”、“狭隘(ài)”等。

如:(2010年山东卷)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饯别(jiàn) 晦涩(huì)

铁栅栏(zhà) 浑身解数(xiè)

B.扒手(pá) 吱声(zī)

和稀泥(hé) 步履蹒跚(pán)

C.畜养(xù) 寒噤(jìn)

露马脚(lòu) 扪心自问(mèn)

D.顺遂(suí) 什锦(shí)

蒸馏水(liú) 兵不血刃(xuè)

解析:B项和huò稀泥,C项扪mén心自问,D项顺遂suì,B项吱(zī)声为方言词,C项露(lòu)马脚也是一个容易读错的字。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把一些字音无意识地读错,尤其是方言浓重的人,错误读音就更多。因此要纠正这些错误读音,正确且全面地使用普通话,出卷人担负很重要的任务。那些成为习惯错音的字音就成了出卷人首选的出题目标。对于这些字音,考生更应引起高度重视。

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了解语音发展的规律,语音是渐变的,发展是不平衡的。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差异,这些差异往往代表某一语音的不同发展阶段。例如,汉语有些方言的声母分尖团音,有些不分。其次要了解语音渐变的规律性,语音渐变有着明显的特征性。一是变化必定有条件的限制:二是语音演变规律只是在一段时间起作用,这是它的时间性;三是区域性,北方话系统与南方话系统各有特点,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

参考文献:

篇5

对于幼儿来说,兴趣在学习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生活的最重要动力。提高学习效率,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是先导。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的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那么,如何以“趣”促幼儿在课堂学习效率有提高呢?为此,我以趣激发幼儿“乐学”的愿望,以使幼儿快乐的乘上“趣”之舟,达高效学习彼岸,来促进学习效率的提高。以下我就结合教学实践作以浅谈。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是保持幼儿学习兴趣的关键。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学方法的优劣,对能否引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关系很大。针对幼儿喜说爱动、争强好胜、善模仿、怕羞感少等心理特点,开展各种形式的幼儿活动,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始终处于兴奋状态,延长和巩固幼儿强烈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实验教学中,我们针对教材特点,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

玩中学,在游戏中学有所得。游戏是一种能引起幼儿学习兴趣的好方法,灵活运用各种游戏,可以引起幼儿的极大兴趣。如在学习自我介绍时就采用“毛线缠绕”的游戏,在学习“boy、girl、monkey”等名词时采用了“蒙眼辨音”的游戏,在学习动物时采用了“快速表演叫声”的游戏等等,这些游戏由于带有比赛的性质,参加游戏的人都抱着渴望获胜的心理,就使参加活动的幼儿有兴趣学、积极去学,并有助于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孩子们在游戏中,不仅陶冶了情操,而且激发了表达的欲望,提高了口语实践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了 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又例如大部分的歌谣都具有押韵的特点,歌曲和数来宝能有效的帮助幼儿训练语音并且提高语感。例如:在教数字时,我们可以用小响板说唱下面的歌谣Number chant:

One, two, buckle my shoes,

Three ,four, open the door

Five, six, pick up the sticks,

Seven, eight, lay them straight,

Nine, ten, do it again.

这个小小的数字chant,节奏简单,每句结尾的单词和相应的数字押韵,能很好的让孩子找到数字和后面押韵单词发音的相似点,很好的培养语感并加强记忆。 由于英语和汉语的节奏性有别,掌握英语的节奏感是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重难点,因此加强这方面的训练已经成为英语初学者的必经之路,而节奏鲜明的歌谣是训练儿童语言节奏感的绝佳材料。由于歌曲歌谣语调优美,内容生动有趣,可以让幼儿自然地掌握外语的语音语调,例如这个number chant 的每一句的重拍,有相应语调的变化,而对于连读、弱读,儿化等一些较难的语音现象也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如London Bridge歌词里的build it up 的和bend and break中有比较难的三连读,很好的让孩子接触语音的连读,同时提高语速,增强语感,充分调动了学习积极性,使幼儿对课文本身产生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新变换教法使幼儿在歌谣中领略学习英语的乐趣。

1、操练和巩固新知。课堂发展阶段运用歌谣是最常用的教学方式,歌谣一方面可以帮助操练新知识,另一方面可以拓展幼儿的知识面。教师插入chant—— the wheels on the bus ,让全班幼儿边说边演,不但让幼儿很快地复习了新知,而且课堂充满充满了趣味,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牢牢掌握了新词。

2、快捷记忆单词、句型。

①用于相近读音中的单词教学。在编Chant 时,教师应尽量用读音相近的单词,朗朗上口,从而让幼儿轻松地记忆单词,避免另加新单词。如我在单词教学中,发现有的单词的发音极其接近,幼儿在记忆时经常混淆,如ball 和boy, kite 和cat, mouth 和mouse.于是,我自编Chant 让幼儿记忆:Ball , ball 是只球;boy ,boy 是男孩。Mouse, mouse 叽叽叽;Mouth, mouth 啦啦啦。Kite, kite, fly the kite;Cat ,cat, at home.

②用于句型教学。Chant 用于句型教学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教学“How are you?”句型时,我利用chant 让幼儿记忆句型,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How are you?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How are you? Very well, thank you.

3、自编歌谣,体验乐趣。

在教学新知识时,教师先给幼儿儿歌,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行编儿歌,之后让幼儿依次上台表演他们所创作的作品,一定会给老师们带来无尽的惊喜。孩子们的创造能力常常超过我们的想象,他们甚至能够将音乐、舞蹈和英语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他们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表情,以及他们清楚而响亮的发音无不给人以美的享受。每组幼儿上台表演后,可以先让别的小组来点评,然后教师给予评价,提出建议。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幼儿增强合作意识,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课堂活动,发表意见,有利于组员之间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小组间的比赛还可以增强孩子们的竞争意识。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在你一句我一句的编写儿歌的过程中,其实孩子们正在认真学习或巩固新知识,这种方法比单纯地让幼儿读单词,记单词要好得多。同时在巩固复习中,还能让孩子学习到不少新知识,培养孩子们的道德情操。如果课堂时间有限,我们还要把编儿歌的任务留给孩子们课后去做,鼓励他们将自己会说的儿歌念给同学听,念给家长听。

这样,略施小计,不仅使幼儿感到其乐无穷,而且深刻的理解内化了“闹”的用词精妙。由此可见,创新的教法,可创造出奇妙的乐趣,使幼儿达到“乐学”彼岸。

三、使用歌谣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1、歌谣要符合幼儿的特点。

在幼儿英语课堂上,歌谣是非常好的教学素材,要充分利用好这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歌谣虽然有用,但亦需用心选择。歌谣首先要生动活泼、节奏明快,又要易学易记,内容要健康,基调要高昂,与课文内容相关,并且要接近幼儿的实际生活,符合幼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2、歌谣教学的形式要“活”要“多”。

篇6

大多数成语都有一定的典故,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这就造成了成语理解上的难度,如果不仔细辨析,就容易造成曲解词语、不合语境的错误。如:

据环保部门测算,在我国大中城市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首当其冲”的意思是首先受到某种势力的攻击或遭受到某种灾难。例句曲解了成语的意思,把其理解成“第一位”之意,故难与语境相符。

以下成语用于特定语境:

相濡以沫(患难之中),萍水相逢(初次见面),有声有色(表现得十分生动)。嗷嗷待哺(婴儿),济济一堂(有才能的人),绘声绘色(叙述、描写生动逼真),百步穿杨(射术高明),不胫而走(消息),让梨推枣(兄弟),汗牛充栋(藏书),鬼斧神工、巧夺天工(人工),耳濡目染、潜移默化(长时间),置之度外(生死、利益、利害关系),洗心革面、痛改前非(用于犯罪或犯错的人),擢发难数、罄竹难书(用于罪行很大),妙手回春、起死回生(医术),莫衷一是、七手八脚、见仁见智(许多人)。

二、用错对象,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使用对象,如果把握不准,就容易犯张冠李戴的毛病。如:

家用电器的降价刺激了市民消费欲的增长,原来趋于滞销的彩电,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商品。

“炙手可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使人不敢接近。用作定语、谓语,只能修饰人,此处修饰家电显然用错了对象。

以下成语用于特定对象:

1,用于男女或夫妻之间:青梅竹马,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天作之合,劳燕分飞,琴瑟和鸣;

2,用于文章、文学艺术:一挥而就,一气呵成,挥洒自如,呼之欲出,倚马可待,信手拈来,行云流水,江郎才尽,烘云托月,脍炙人口,洛阳纸贵,不落窠臼,鸿篇巨制,匠心独运,出神入化,栩栩如生;

3,其他:美轮美奂(房屋、装潢或舞台),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风姿绰约(女子姿态优美)。楚楚动人(形容女人姿态娇柔),草长莺飞(形容江南春色),信笔涂鸦(形容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如坐春风(比喻在不知不觉中受到长辈或良师的恳切教诲),耳提面命(长辈对晚辈教导热心恳切)。

三、误用褒贬,不明色彩

成语从色彩上分为感彩和语体色彩,从感彩上又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从语体色彩上又可分为书面语和口语。在使用过程中。必须辨明色彩,否则就会误用。如:

这些年轻的科学家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深入到热带丛林进行科学考察。

“无所不为”形容没有不干的事情,指什么坏事都干,此处用来形容科学家,褒贬失当。

以下成语有固定的褒贬色彩:

1,褒:重整旗鼓,殚精竭虑,叹为观止,有口皆碑,雨后春笋,蔚然成风,凤毛麟角,苦心孤诣,东山再起;

2,贬:倾巢出动,死灰复燃,弹冠相庆,无所不为,趋之若骛,处心积虑,翻云覆雨,始作俑者,上行下效,亦步亦趋,沆瀣一气,颐指气使,一唱一和。

四、颠倒尊卑。谦敬错位

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如:

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蓬荜生辉”表示由于别人来到自己家里或别人的字画挂在自己室内而使自己非常荣耀。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容易谦敬错位的成语:

1,谦辞:诚惶诚恐,敝帚自珍,抛砖引玉,贻笑大方。无功受禄,敬谢不敏,忝列门墙,一孔之见,才疏学浅,德薄才疏,挂一漏万,不情之请,姑妄言之,不足挂齿,雕虫小技。东涂西抹,班门弄斧:

2,敬辞:鼎力相助,不吝赐教,洗耳恭听,如坐春风。

五、语义重复。叠床架屋

这种类型的误用主要表现在句子中已含有该成语的部分意思,使用时造成整个句子语义重复。如:

看到他这种滑稽的表情,坐在身旁的一名外国记者忍俊不禁扑哧一声笑起来。

“忍俊不禁”是“忍不住笑”的意思,而句中“扑哧一声笑起来”与“忍俊”的意思一样,因而造成重复,可删去“扑哧一声笑起来”,句子才简明。

注意以下成语易重复的情况:

“安居乐业”与“生活”,“真知灼见”与“意见”,“恍然大悟”与“忽然”,“当务之急”与“现在”,“漫山遍野”与“到处”,“莘莘学子”与“许多”,“孑然一身”与“独自”。“耿耿于怀”与“不忘”,“分道扬镳”与“各自”,“难言之隐”与“苦衷”。“芸芸众生”与“普通”,“口若悬河”与“说”,“潜移默化”与“影响”,“三令五申”与“强调”,“日臻完善”与“一天天”,“生灵涂炭”与“百姓”,“遍体鳞伤”与“浑身”,“相形见绌”与“显得”。

六、搭配不当。不合语法

有些成语的使用也有其特定的语法规则,比如说修饰语与中心词不搭配,动词与宾语不搭配,等等。如:

我们都司空见惯了那种“违者罚款”的告示牌。

“司空见惯”不能作修饰语,只能作谓语。

注意以下成语的语法功能:

1,以下成语不能带宾语:漠不关心,求全责备,司空见惯。熟视无睹;

2,以下成语一般均用于否定句中:一概而论,等闲视之,一蹴而就。相提并论,等景齐观,望其项背,善罢甘休,无时无刻。

七、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在语言流传过程中,有些成语派生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意义,甚至感彩也相反,这就决定了它们能适用于两种以上的语境。如果对这类成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则易造成误判。如: “龙飞凤舞”本来形容气势奔放雄壮,也可形容书法气势舒展活泼,也可形容字迹潦草难辨。

注意以下成语的两用意义:

灯红酒绿:形容夜饮聚会,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

想入非非:意念进入玄妙虚幻的境界,脱离实际的幻想。

按图索骥:做事死守教条不懂得变通,依据一定的线索去寻找事物。

左右逢源:做事很顺利,办事圆滑。

不绝如缕:比喻十分危急,声音微弱而悠长。

瞻前顾后:做事谨慎,顾虑太多,处理事情犹豫不决。

独善其身:缺乏集体精神,搞好自身修养。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坏人登上政治舞台。

顾影自怜:孤独失意的样子,自我欣赏。

绵里藏针:外貌柔和,内心刻毒,柔中有刚。

沙里淘金:费力大而成效少,从大量的材料中选择精华。

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情、写文章稳当/做事情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

舞文弄墨:歪曲法律条文作弊,玩弄文字技巧。

八、形近混淆,义近误用

有些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或意义相近,使用时极易混淆。如:

这次选举他最有希望,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负众望,结果落选了。

“不负众望”意思是没有辜负众人对他的期望,而句中却把它与读音相近、只有一字之差的成语“不孚众望”混淆了。

注意区分以下形近、义近成语:

粗心大意:做事不细心,马虎,粗枝大叶:指文字或话语简略概括,也指做事不认真。

大张旗鼓:比喻声势和规模很大,雷厉风行:比喻行事声势威猛,动作迅速。

当仁不让: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义不容辞:指顾全道义而不推辞。

标新立异:提出新奇主张或创造出新奇的式样/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耳闻目睹:亲自听到和看到的。

朝三暮四:比喻反复无常。变来变去,朝秦暮楚:比喻反复无常,亦比喻行踪不定。

生吞活剥: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地搬用(别人的理论、经验方法等),囫囵吞枣:比喻读书等不加分析地笼统接受。

出生入死:形容冒着生命危险。多用于概述经历,赴汤蹈火:形容不避艰险,奋勇向前。多用于表达决心。

功亏一篑:比喻只差最后一点而不能成功,含有惋惜之意,前功尽弃:过去的功劳全部废弃。

见机行事:看到适当的时机立即行动,见风使舵:比喻看势头或看别人的眼色行事,多含贬义。

撼天动地:形容声音响亮或声势大,力量强,惊天动地:形容声势浩大或事业伟大。

屈指可数:形容数目很少,侧重珍贵,寥寥可数:形容数量非常少,侧重不多。

手忙脚乱:形容做事慌乱,没有条理,七手八脚:形容人多忙乱,动作不一。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庸人自扰: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深谋远虑:周密地计划,往长远里考虑,深思熟虑:深入细致地考虑。

束手无策: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手足无措:常用于形容举止慌乱。

篇7

辩论是一种游戏,但又不完全是游戏。说它是游戏,因为它按一定的游戏规则进行;说它不完全是游戏,因为它的根本目的不是娱乐,而是讨论问题,交锋思想,引起大众对某些

重大社会问题的思考与关注。辩论赛是辩论的游戏化,与辩论本身不同。辩论是为了探究问题,辩明真理,没有规则;辩论赛是就一个问题,持相互对立观点的双方而展开的唇枪舌剑的较量,它关注的不是问题的解决,而是辩论本身,因而,带有一定的表演性。既然是比赛,就会有胜负。辩论赛是集知识、思辨、技巧于一体的智能性活动,因而,比赛的胜负由诸多因素决定。就比赛本身而言,心理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性因素之一。这里的心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辩手本身的心理素质;二是辩手与观众沟通所营造的心理氛围。心理对辩论赛的作用,犹如水对舟的作用:水可载舟,水亦可覆舟。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氛围,能够保证比赛按设定的战术方案进行,赢得主动,从而为获胜奠定基础;而不良的心理状态与心理氛围,将可能使精心准备的思路、战术方案无法得到体现,比赛陷于被动。

所以,任何形式的辩论比赛,都对辩手或辩论队的心理素质和与观众一起共同营造良好心理氛围的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辩手在这方面的素质与能力,既与辩手本身的操行修养有关,也与平时的自我训练有关。在此,我仅就心理与辩论的关系谈一些个人的体会与看法。

一、辩论中的人格力量辩论赛中,辩论正反两方的观点各持一端,都力图在陈述与辩论中证明本方观点正确,对方观点站不住脚,越是高水平的精彩辩论,双方的观点越是鲜明,交锋也越是激烈,因而,比赛中的一方要想完全说服对方,并因此而获胜是基本不可能的。就本届大决赛而言,辩题是:人性本善,台大正方,复旦反方,立场是:人性本恶。关于人性善、恶问题,中西方思想家讨论了二千多年,至今依然争论不休。在就这么大问题的三十多分钟辩论中,一方要想说服另一方是根本不可能的,因为,各方都可以找出许多理论和实例来论证本方的立场。

哈佛大学的杜维明教授在评点这场大决赛时说:我听了正方一辩关于人性本善的充满激情的陈述后,似乎被她说服了,而听了反方一辩关于人性本恶所作的逻辑严密的陈述,似乎又被反方一辩说服了。杜维明教授的这段评点,表明双方的立论都有一定的道理,也都能让人接受。显然,在这种双方都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的辩论赛中,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说服对方或使对方在自己的立场上完全退却。在这样的比赛中,最后的胜负就取决于哪一方能更好地说服观众和评委。

说服观众和评委,就是让观众和评委更乐于接受你方的表现,更乐于认同你方的观点。达此目的,靠两方面力量:一是以理服人,二是以德服人,前者是知识的力量,后者是人格的力量。知识力量能使人们信服观点的论证,人格力量则能使人们接受辩手本身,并进而在有意无意中相信和支持该辩手的论证与反驳。

在辩论中,人格力量的首要基础是辩手言谈举止所表现出的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能言善辩是做一位辩手的基本素质,但所言所辩要让人接受,首先让人接受的不是所言所辩的内容本身,而是辩手自身。如果一位辩手,无法让人心悦诚服地接受和认同,那么他所说的观点和所作的反驳在使人接受的过程中就会大打折扣。对此,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智者亚里士多德在两千三百年前就有精辟的论断:“与其他人比较,人们更容易和更坚定地相信完美的人:无论在什么问题上都是这样,而且当一个问题意见分歧又不能确切断定时,更是这样。

某些作者在有关雄辩术的论文中认为,讲演者表现出的人格完善丝毫不能增加其劝导能力,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恰恰相反,他的个人特点可以永远被看作是他所拥有的最有效的劝导手段。”亚里士多德的这一论断在现代社会心理学中得到了充分证明。由此可见,要做一个好辩手,就必须首先争取做一个完善的人,如果人格不完美,做人的品位不高,那么再怎么伶牙俐齿的辩手,在常人眼里,都只不过是巧舌如簧的辩手,而不是真正的辩才。具有完美人格和高尚品德的人,在其言谈举止中,就会充分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和人性的优美。柏拉图说:“如果有一个人,在心灵里有内在的精神状态的美,在有形的体态举止上也有同一种的与之相应的调和的美,——这样一个兼美者,在一个能够沉思的鉴赏家眼中岂不是一个最美的景观?”无疑,当一个具有充分人格力量的辩手将艺术化的辩论技巧,优美的辩论风度与完美的心灵和品德高度统一在一起时,他所展现给人们的将不仅仅是辩论本身,他将给人们展现一种智慧的艺术、一种善的艺术和一种美的艺术。我十分欣赏本届大决赛中,复旦大学代表队四辩在总结人性本恶,但人经过教化将趋向善这样基本立论时所说的最后一句话:“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要用它来寻找光明。”词语虽简短

普通,但却能让人感受到其中智慧、善和美的统一,体会到一种内在的人格力量,因而,在观众中引起的共鸣十分强烈。

人格力量还基于辩手的知识底蕴和理论素养。现代社会中人,几乎没有人能成为古希腊社会中那种百科全书式的智者,大多数人只能通晓有关领域的知识,不可能掌握全部的知识。在这样情况下,谁精通哪一领域的知识,谁就是哪一领域的权威,谁知识积累越丰富,谁就对问题越有发言权。任何人都无法研究尽所有的社会问题,但真正的辩才却应该能够辩论

所有的社会问题,并说服别人认同或支持自己的看法。这其中靠的不是三寸不烂之舌,而是辩手本身的知识积累和理论素养。深厚的知识积累,能使辩手在辩论中旁征博引,融会贯通,滴水不漏,使对手无机可乘;良好的理论修养,则能使辩手更深、更新、更广地把握辩题,判断是非,应对问题,使对手感到遥不可及。深厚的知识底蕴和良好的理论素养的有机结

合,将在一定程度上带给辩手某种超凡脱俗的魅力,从而给人一种权威感和信任感。这些无疑都丰富了辩手的人格力量。心理学的实验证明,能给人一种权威感和信任感的人,其思想和看法易对人产生影响。对辩论赛来说,这种影响力越强,越有利于最终获胜。

俗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里的“道”,既含有“理”,也含有“德”。“理”和“德”是世界文化普遍认同的基本价值,中华文化尤为重视。因此,以德服人是符合人类文化价值倾向的,尤其符合中华文化的价值倾向。在中华文化中,德具有至上的地位,中国人在追求人生的“三大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中,将立德置于首位。“德”是中华文化所崇尚的一个最高价值,所以,在申办奥运时,设在蒙特卡洛路易斯饭店里的北京奥申代表团展示室所悬挂的一条醒目对联是:“德无量寿无量,日长明月长明”,其所表达的精神就是:以“德”服人。在这样的文化精神下,辩论赛中以德服人就更具价值和意义:有“德”,就能在更高的价值层面上把握辩题,判明是非;有“德”,就能与观众在精神上获得共鸣,从而为比赛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有“德”,就能得到观众的同情、支持和认同,从而获得取胜的力量;有“德”,就会形成“真理在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良好心境,从而在辩论中从容不迫,应对自如。以德服人,是人格力量的胜利。人格的力量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在辩论赛中所起的作用却是决定性的。

二、论赛前的心理调节

从接到辩题到正式比赛,一般都有赛前准备过程。在这过程中,除了要精心思考立论,收集材料,组织论据外,还要充分做好赛前的心理调节。由于赛前准备都比较紧张,所以人们常常注意了前半部分的工作,而忽略了后半部分的工作,也就是说抓了“硬件”,忽略了“软件”,结果经常是后悔莫及。任何比赛都要注意赛前的心理调节,辩论赛更应该注意,因为辩论赛中由于紧张说错一句话而被对方抓住,就完全有可能导致整场比赛优势的丧失,陷入全面被动。因此,赛前的心理调节是准备辩论赛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根据自己的体会,我认为赛前的心理调节应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协调认知。现代认知心理学有一重要理论叫认知不协调理论,该理论认为,人们都力求认知的协调一致,可事实上人们常处在认知不协调状态。认知不协调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主观认知与事实认知的不协调。例如,假设有个学生自认为自己的智力水平很高,可是在一次考试中,他却没有及格。这样一来,第一种认知即相信自己很聪明的信念便和

第二种认知即考试不及格的事实不一致。二是所持信念与所要接受的观点的不协调。心理学认为,人们不喜欢看或听,更不愿意接受那些与他们所坚持的信念或希望相反的东西,所以,一旦出现这种东西,人们的认知心理就陷于不协调。显然,后一种情况的认知不协调在辩论赛中经常会出现的。辩论双方的立场是抽签决定的,而不是自己选择的。这样就经常会出现辩论的立场与自己所持信念不协调的情况。例如,本届辩论赛有一辩题是:现代化等于西方化。对于这一问题,现在学术界和社会大众都普遍有这样的共识:即现代化不等于西方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抽签结果要求以“现代化等于西方化”为立场,那么认知的不协调也就随之产生,而与此立场相对的反方则可能没有这方面问题。本届辩论赛的另一个辩题,即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却使正反两方都陷入认知不协调。因为,现在世界各国都公认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而辩题却要求正方论证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要求反方论证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认知不协调的情况下,要按规定的立论辩赢是十分困难的,因此,面对这种情况,就要积极做好认知的协调工作。这种协调显然不是让立论服从自己的信念,相反,而是让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向立论靠拢,并尽可能地将立论内化为自己的信念,那怕是暂时的。这个过程应该是在对辩题作全面、科学的分析,并形成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立论中完成。因而,在这个过程中,不是完全摒弃自己原有的信念,相反,应积极地将自己的信念带进去,在分析和思考中努力找到立论与自己信念的契合点,这样就能很快地将原先不愿接受的立场转化为自己从心里认同的立场。显然,认知协调是一个积极的,富有创造性的接受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俗话说:据理力争。如果心理上无法接受辩论所应据的“理”,那么不论怎么“争”都将是无力的。世上许多事都是知易行难。协调认知的重要性,理论上大家都清楚,但真要哪个人去实践就难了。本届大决赛的辩题是:人性本善。在准备辩题的正方时,我们队的队员从立论到逻辑推演都统一得比较快,因为,人性本善都是大家心之所向。可是到了准备辩题的反方时,大家的心就不那么统一和顺畅,总觉得有些解不开的疙瘩和理不清的思路。后来几经反复,不知费了多少口舌,争了多少次,临走前才把基本观点一致起来,并为每个辩手所接受。正是因为大家最终都从心理上接受了人性本恶,但教化能使人抑恶扬善这一基本立论,所以大决赛中,每个队员都显得比较胸有成竹,对自己的立论和观点充满信心,相信它就是真理。这种精神和心理状态为最后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第二,个体与群体的心理协调。辩论赛是由各方四人组队进行的,是一种团体性的比赛。在立场确定的情况下,四个辩手都应在同一立场上与对手作刀来剑往的较量。一旦哪个辩手游离了本方立场,整个队将陷入被动挨打的局面。所以,这种辩论赛十分强调四个队员之间的默契和协同作战的整体意识。要形成默契,四个队员就要心心相通;要能协同作战,形

成整体,就要处理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使个体真正融入群体,使群体变成一体,在辩论场上异口同声。

辩论要求每个辩手应该有自己的风格,可是整队的辩论比赛却要求每个队员之间要有良好的配合,因此,对于一个辩论队来说,不是不断的配合产生默契,而是相互的默契而产生配合。这种默契是通过四个队员之间深入的思想沟通,观点交流达成的;是对根据立场需要所确立的理论、事实、逻辑和价值的一致认同。这种默契显然是辩论场上配合的基础。参加

本届辩论赛的英国剑桥大学队,由三名博士生和一名硕士生组成,因此,在比赛中显示出很强的个人单兵作战能力,每个人的陈述都比较深刻,有一定的冲击力。遗憾的是,由于他们之间存在着来自大陆队员和来自台湾队员之间的教育背景差异,所以,他们没有形成很和谐的思想与观点上的默契,从而影响了整队立论的战斗力与对抗性,影响了整队的配合。对于每个队来说,默契的达成确实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更需要队员之间心灵的开放、思想的交流和情感的汇聚。这就要求每个队员在赛前对本队其他队员对辩题的认识和所设定的战术方案有充分的了解、理解和体会;同样,自己也要无保留地把自己的思想与其他队员沟通,在这当中,任何形式的思想或心理的自我封闭和抵触,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队员与队员之间出现思想差异、观点冲突是难免的,是极其正常的;而且对辩论赛来说,正是这种差异与冲突能不断引发新思想、新观点。所以,面对差异和冲突,如果每个队员都本着积极负责的态度,理解与宽容的精神以及配合意识,那么这些差异与冲突最终一定会走向一致和默契,并形成富有创意的思想与观点。

杜维明教授在评点大决赛的两支队伍表现时,认为复旦大学代表队在比赛中表现了一种流动的整体意识,并对此表示赞赏。实际上,这种流动的整体意识既是复旦代表队在整场辩论中在理论和逻辑上的层层推进过程的反映,也是复旦代表队整体协同作战的意识与风格的反映。纵观整个比赛过程,可以看到整体协调作战的意识与风格是复旦代表队取得最后胜利

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个队的整体风格,是靠四个队员来共同塑造的;一个队的比赛,是由四个队员来共同完成的,因此,对每个队来说,除了要有良好的默契外,还要有良好的整体意识。每个队员肯定有每个队员的风格与习惯。每个队可以根据不同风格队员的组合来设计整个队,但是任何一个有风格的队伍都不是不同风格队员的简单组合,其风格都是根据队员

的不同风格所作的再设计结果。因此,在组队参加比赛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发生各队员的风格与整队风格对每个队员要求之间的矛盾,从而在心理上导致个体与群体的不协调。在这样情况下,就必须有一个协调与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不应是消极的适应,而应是积极的配合。不否认按整体风格要求,个别队员的长处或者说某些富有创意的精彩表现会受到抑制

,但是如果这种抑制能带来整体效果是完全值得的。一个队的整体风格是一种有机的风格,它应在队员的自觉选择中形成。一旦一个队整体风格对每个队员的要求确定下来,也就同时确定了每个队员在比赛中要表达的内容及其表达的方式。因此,一个队员要能自觉地适应整体的风格及其要求,就应该有很好的整体意识,协调好个体心理与群体要求之间的差异,明确自己在比赛中所“扮演”的角色。说得明白些,就是在整体中,每个队员都应有舍得牺牲自己风格和表现机会的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流动的整体意识才能形成。如果每个人都“扮演”好自己应该“演”的角色,那么整体就会光彩耀人。复旦代表队之所以能给人一种强烈的整体感,主要就是因为每个队员都很好地“扮演”所应“演”的角色,显示出鲜明的个

性。新加坡人对他们四个人的风格作了很个性化的总结:姜丰:亲切,不温不火;季翔:严肃,理性;严嘉:机智,幽默;蒋昌建:成熟,稳重。正是这四个个性与风格鲜明的辩手,才组成了一支强有力的队伍。

第三,心理调动。一支好的辩论队在辩论场上必须有很强的感情投入,正如一个演员没有感情投入演不好角色一样,没有很强的感情投入,辩论是绝对辩不好的。要能投入感情,一方面对比赛要有充分的信心,另一方面要有高昂的斗志和强烈的参赛欲。这就需要在赛前做好心理调节与调动工作,以保证比赛开始时,每个队员都能处在最佳的兴奋状态。赛前的心理调动是靠个人的自我调节、激励,队员间的相互鼓励和教练的积极引导来共同完成的。赛前,每个辩手都会不同程度地感到压力、紧张。一旦压力感太强,紧张过度,人就很难进入兴奋状态,这时感情也就很难调动。因此,赛前进行必要的心理放松和情绪调整,是每个辩手必须做的工作。在这次复旦代表队的训练中,我主要指导陪练队伍的比赛。

陪练队在赛前没有什么心理负担,在他们看来,与正式队比赛,赢一场赚一场,输了,不赚也不赔,因此,他们在正式开始比赛后,有些队员很快就兴奋起来,而且感情十分投入。由于心理相对比较放松,没什么顾虑,所以,有些队员也会不时地调侃正式队员,出一些事先没准备的幽默。陪练队员的表现说明:赛前辩手自我心理的调动与调节对辩手在比赛中的表现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赛前辩手的自我心理调节,可以根据各自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和别人说笑话,放松一下,提前到现场感受气氛;四周走走看看等等。

实际上,每个队员的心理调节是与整个队的心理状态密切联系在一起的。可以设想,如果一个队中有三个队员心理状态不佳,另一个队员再怎么调动也是调动不起来的;如果赛前,四个队员各管各的事,互不交流,互不提醒,那整个队的临战气氛就没有,整队的心理状态就调节不到最佳点。因此,队员在比赛前的相互提醒、鼓励和安慰很重要。这样做,不仅

能有效地释放队员的心理压力,使其产生信心,而且也能有效地起到鼓舞军心,激起斗志的作用。一支好的辩论队,都应有一核心队员,该队员在赛前就起鼓动军心,唤起斗志,凝聚全队的作用。

教练在赛前对队员情绪和心理的积极引导,十分有助于队员赛前的心理调动。我在指导陪练队时,赛前一般不再与队员讨论辩论中的立场与反驳,主要作战术的交待和心理鼓动工作,尽量使他们兴奋起来,产生迫不及待与对方决一雌雄的斗志。另外,我还给个别队员做一些心理引导,让他们找准比赛中表现的感觉。在一次比赛前,我告诉四辩:“你在总结陈

词时,要给人一种震撼感,使观众觉得紧接下来的对方四辩的总结陈词无论如何都压不过你,因此你的陈词要有激情,就像一个伟人在给千百万人演讲,字字句句都掷地有声”。我这一引导果然在比赛中起效果,他一改过去慢条斯理的总结陈词,用充满激情的语调,配以具有表现力的手势,总结了基本立场与观点,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赛后,他自己感觉也很好。

赛前的心理调动,应适当把握好调动的时机。有一次,陪练队要与正式队进行一场模拟赛,原先规定下午三点钟开始,于是我从二点半开始,对他们作最后的战术交待和心理鼓动,到三点钟一切准备就绪,等待比赛开始。这时,由于正式队伍临时有事,比赛延至三点半开始。最后比赛下来,队员普遍反映,由于比赛突然延迟,比赛时间与兴奋点错位,所以在比赛中很难兴奋起来。这个事例表明:心理调动应努力使队员的最高兴奋点与比赛开始时间比较接近,不能让队员兴奋着等待比赛,而应尽量使队员兴奋着进入比赛,这样比赛的效果比较好。

第四,克服心理障碍。每个人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障碍,人们许多不注意的失误或过错,往往与心理上的某些障碍有关。心理障碍对辩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口误上。口误在辩论中最为忌讳,因为,一次小小的口误一旦被对方抓住,就可能使整场比赛陷入被动。口误有多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老是说不好某句话。例如复旦代表队的四辩在与英国剑桥大学队的比赛中作总结陈词时,在说到“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显得比较紧张,说得有点卡壳。知情者都知道,这不是他不熟悉这句话,而是他的心理障碍在作怪。因为,“”和”移”音相近,在平常的训练中,他经常把这两字念反,结果就形成了一种心理障碍,每当说

到这句话,他心理就紧张,怕再出错,越怕出错,就越紧张,越紧张也就越容易出错。

第二种表现形式是老是把要表达的意思表达反了。在训练比赛中,有一队员在反驳对方时,经常说:“对方辩友也……”她用这一句式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思是:对方刚才指责我方所犯的错误,正是对方现在所犯的错误。正确的表达应该是:“对方刚才口口声声说我方………,可真正这样的不是我方,恰恰是对方,对方刚才的表现正是犯了对方自己一再反对的错误。”这个反驳应该说是有力的,但是由于她在这一句式中用了“也……”,结果把整个意思说反了,因为用“也……”这一句式反驳,实际上首先不自觉地肯定了对方刚才的指责,而对方现在所犯的错误只不过是对方所指责的错误。这样,整句话的辩驳力大大降低,并给对方一个强有力的反击机会。如果对方反驳道:“你们实际上承认了刚才的错误,”那么我方就陷入被动。经常出现这种错误,在很大程度上与她思维和反应的心理定势有关。她对对方说别人错了,可自己却在这方面出现类似错误的表现十分敏感,所以一遇到这种场境,她就会急于反驳,试图一下子把对方推入尴尬境地,急于表达,于是自然地用了这样一个顺口而简单的句式。这种心理定势很容易转化成辩论中的心理障碍,即到时总找不出更好的句式来表达应该表达的正确意思。

第三种表现形式是经常把某个字的音读错。汉语中有许多字是由不同字或由一个字为主加上某些偏旁部首组合而成。这些组合字的读音,有些读构成组合字主体的那个字音,例如,“叨”读“刀”的音,“惦”读“店”的音;有些组合字则不然,例如“恪”,就不能读“各(gè)”的音;而应读“克(kè)”的音。由于前一种情况居多,所以大多数人形成了一种按构成组合字主体的那个字的读音来读该组合字的习惯。这样一旦遇到后一种情况,习惯就会形成心理障碍。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大学生辩论赛中,许多辩手在讲使用率比较高的“莘莘学子”这个词时,要么完全读错,要么卡壳、要么在观众的笑声中再重复一遍,把读音改过来。因为,许多人按习惯,把这个字读成了“辛(xīn)”的音,正确的读音应是”申(shēn)”的音,形容众多。在辩论赛中,把字读错,不仅会闹笑话,而且还会遭对方辩友以纠正读音方式的“善意”攻击。在许多情况下,辩手把某个字的音读错,并非他不知正确的读音,而完全是由习惯所形成的某种心理障碍造成。

口误是难免的,但在辩论中应尽量避免口误。为此,各辩手在赛前要有意识地克服并消除口误背后的心理障碍。消除这方面的心理障碍,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多种方法进行。例如,针对老是把某句话说错的毛病,有意识地去分析自己认为很熟的这句话,分析这句话的完整含义和内在逻辑,形成新的认识以代替旧的意识。针对说话的句式问题,可以就某种意思的表达设计多种正确的句式,并从中确定一个自己最得意的,既然是自己最得意的,在场上就会脱口而出,不会被旧句式所困,至于读音问题,则只能靠多读,以加深印象。在辩论赛中适当调整语速,也是克服心理障碍,防止口误的好办法。

三、辩论场上的心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