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的知识范文
时间:2023-03-23 06:57:5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词的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义词:充满、弥漫、散发、飘溢;
反义词:掩藏;
例句:
1、首先请新郎发表一个热情洋溢的演说;
2、今年人寿年丰,家家户户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篇2
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笔下的关键词包含着中国近现代文化演变的诸多信息。“新民”与“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新民是中国知识分子在一个“列国竞争”的时代,从国家主义的立场出发所设计的民族改造理想;而“心力”则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相联系,体现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自觉,坚韧,果敢”地选择现代化走向时强化意志的要求,与西方意志论思潮,特别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唯意志论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
【关键词】 留日中国知识分子;新民;心力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的发生与20世纪初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的思想探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这些思想探求在当时就体现为一系列新的语汇的出现。在经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之后,我们发现,这些语汇其实就是包含着上世纪之初中国文化演变丰富信息的关键词。在这些关键词当中,“世界”、“民族”、“进化”、“革命”在后来则构成了现代中国的基本文化思维框架,而“新民”、“心力”的出现则代表了一代学人试图改变现实,重新选择未来的实践方略。
一
“新民”一语来自梁启超的“新民说”。
留日中国知识分子以“天演公例”为警觉,激发自己在“列国竞争”时代的进取之心,探寻着一种更符合时代要求也更具有普遍意义的国民精神。其中,影响巨大的就是梁启超的“新民说”。
1902年,流亡日本的梁启超在横滨创办了《新民丛报》,首次标举起“新民”的旗帜。创刊伊始,他即以“中国之新民”为名连续发表了《新民说》、《新民议》、《论民族竞争之大势》、《论中国国民之品格》等重要论著,系统阐述了他在“列国竞争”时代重塑民族性格的主要思想。这些论著皆以严峻的世界形势分析为依据,在强烈的危机氛围中提出应对之策,因而自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余为新民说,欲以探求我国民腐败堕落之根源,而以他国所以发达进步者比较之,使国民知受病所在,以自警厉自策进。”[1](620)“吾今欲极言新民为当务之急,其立论之根柢有二:一曰关于内治者,二曰关于外交者。”[2](655)梁启超的论述洋洋十数万言,涉及个人道德、国民公德、个人权利与自由、人伦关系、人格气质、社群与国家等众多的内容,系严复提出“开民智、鼓民力、新民德”之后最系统最完整全面的“新民”理论阐述,在当时的留日学界影响甚大。《江苏》、《湖北学生界》、《浙江潮》等留日学生刊物都不时刊出有关国民性格讨论的论述,以后章太炎、邹容、陈天华等也在各自的文章中反省中国国民性问题。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提出要坚决消除作为革命障碍的民族性格,如怯弱、浮华、诈伪以及畏死心、拜金心、奴隶心、退却心等等,陈天华的《警世钟》痛陈中国人“奸盗诈伪,无所不为”等劣迹,邹容在《革命军》中呼唤要“拔去奴隶之根性”,“除奴隶而为主人”。可以说,正是从梁启超“新民说”的宏大论述开始,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文学史上源流深长的“改造国民性”思潮才构建起了一个完整的理性形态,并在很大意义上成了以后人们进入这一问题的起点。梁启超提出的一系列有关国民精神与国民生存的词语,如“破身奴”、“破心奴”、“依附人格”、“独立人格”、“国民”、“自由”、“权利”等,在以后的思想与文学实践中都获得了越来越广泛的阐发。郭沫若在五四以后回忆梁启超思想的影响时说:“20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的有产阶级的弟子,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3](121)以“新民说”为代表的改造国民性思潮之所以能够在留日知识界发生广泛深远的影响,自然也与日本明治时期思想界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有关。“国民性”一词(或译为民族性或国民的品格等),最早来自日本明治时期的现代民族国家理论,是英译或日译,正如现代汉语中的其他许多复合词来自明治维新之后的日语一样。”[4](76)但与其说是中国的思想家们在崇洋心理下“翻译”了西方的国民性理论,还不如说是一种共同的民族危机意识让他们“发现”了中国的国民性问题。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新民说”的核心是“群”,在梁启超的文章中,“群”是一个使用率最高的关键词,具有道德!政治与民族国家等多方面的指向,合群救国才是新民说的根本目的。“欲其国之安富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夫吾国言新法数十年而效不睹者,何也?则于新民之道未有留意焉者也”。[2](655)也就是说,梁启超提出改造国民性还是为了国家!民族!社会的整体利益,而非个人的存在与发展。在梁启超看来,“群”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标志,“人也者,善群之动物也”,“人而不群,禽兽奚择?”[2](660)他集中讨论了“公德”“私德”的问题,但却赋予“公德”以更高的地位:“报群报国之义务,有血气者所同具也,苟放弃此责任者,无论其私德上为善人为恶人,而皆为群与国之蝥贼。”[2](661)他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人的自由问题,但却明确表示:“自由云者,团体之自由,非个人之自由也。野蛮时代,个人之自由胜而团体之自由亡;文明时代,团体之自由强,而个人之自由减。”[2](678)从这个意义上看,尽管一般学术界认为梁启超《新民说》的理论依据与斯宾塞“社会有机体论”的西方思想有关,但是,追根溯源,我们仍然会发现其中所包含的传统儒家精神:以群体需要而不是以个体需要为本来阐发人的伦理修养问题,这正是儒家文化的本质特征。“新民”一词本身就始见于《尚书 康诰》,又是《大学》“三纲领”之一,所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梁启超也公开告白:“本报取大学新民主义,以为欲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5]甚至,颇具有近代西方文化色彩的“自由”一语,也被梁启超读解作“克己复礼为仁”了:“孔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己者,对于众生称为己,亦即对于本心而称为物者也。所克者己,而克之者又一己,以己克己,谓之自胜,自胜之谓强。自胜焉,强焉,其自由何如也!”[2](680)
梁启超重视现代国家建设与现代人精神改造的诸多问题,也就不得不涉及一系列在西方现代化实践中具核心地位的思想文化问题,也无法回避在这些问题中所包含的西方式的个人主义思想,例如,人的权利与人的自由。然而他谈论这些问题的立场却是“群”,却是与儒家传统思维不无关系的国家群体,这就使得他的《新民说》事实上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文本。当然,矛盾本身也就意味着多种可能性的存在,人们既可以在他所开辟的这一块宽敞的话语空间继续现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考,也完全可能沿着其中的矛盾的缝隙曲折前行,最终找到自己的新的立场。例如,在他刚刚连载完《新民说》数月之后,飞生就在《浙江潮》杂志连续发表长文《近时二大学说之评论》,文章站在国民人权的立场上,批评梁启超的立场为“倒果为因之弊”:“中国之亡其罪万不能不归于政府,国民之不责政府国民之罪也。归亡国之罪于国民,而又劝其不责政府,则又何说焉!”[6]
二
在梁启超等近代思想先驱引入西方近现代思想以及其他留日青年知识分子接受或离弃梁启超学说的过程中,浮动着另外一个关键词:心力。心力(还有同义的“意志”、“意力”等)这一词语背后的意志主义哲学,在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中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并且在20世纪初叶的留日中国知识界那里获得进一步的发展。
对于广大的青年知识分子而言,积弱积贫而又体制臃肿的中国社会,在近代集中体现为人生出路的问题。臃肿、陈腐而低效的国家体制直接剥夺了个人进取的机会,导致了从龚自珍到谭嗣同这样一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质疑、否定传统中提出自己的人生见解,以强化自我观念与自我精神力量的方式来激发生的勇气。经由龚自珍的大力提倡,“心力”作为对于人的内在动力的描述成了近代中国知识界的流行概念。所谓“报大仇,医大病,解大难,谋大事,学大道,皆以心之力。”[7](15-16)又有言:“天地,人所造,众人自造,非圣人所造,”“众人之宰,非道非极,自名曰我。我光造日月,我力造山川,我变造毛羽肖翘,我理造文字言语,我气造天地,我天地又造人,我分别造伦纪。”[7](12-13)到后来,“光绪间所谓新学家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8](3096)。谭嗣同继续以“心力”对抗传统的“天命”:“人所以灵者,以心也。人力或做不到,心当无有做不到者。”[9](460)
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留日中国知识分子的努力突出了“心力”与西方意志主义思想的联系。梁启超流亡日本期间大力介绍西方近现代哲学,并且不无误读地将培根的“经验”与笛卡儿的“理性“统一于“我”和“精神”[10](1030-1035),又认为康德“以自由之发源全归于良心(即真我)”[11](1054-1064)。尤其重要的是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发表的《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一文,首次将标志着西方唯意志论思想成熟的尼采介绍给了中国人:“今之德国有最占势力之两大思想,一曰麦喀士之社会主义,一曰尼至埃之个人主义。麦喀士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多数之弱者为少数之强者所压伏;尼至埃谓今日社会之弊在少数之优者为多数之劣者所钳制。”[12](1029)这里的尼至埃即尼采。到后来,梁启超还很推崇占晤士(詹姆士)的“人格唯心论”,并从社会人格与个人人格的相互作用中领悟着“意力和环境提携便成进化的道理”。他也欣赏伯格森的学说:“说宇宙一切现象,都是意识流转所构成,方生已灭,方灭已生,生灭相衔,便成进化。这些生灭,都是人类自由意志发动的结果。”[13](2976-2977)1906年章太炎出狱后东渡日本,“旁览彼士所译希腊、德意志哲人之书,时有概述”[14](735)。对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中的“意志”论颇多注意,最后在“以新知附益旧学”中形成了著名的意志论主张:依自不依他。章太炎这里的“自”指的不是人的肉身而是自由意志与独立人格。他将尼采的“超人”意志与王阳明的“心学”相联系,用以说明自己的主张:“然所谓我见者,是自信,而非利己,犹有厚自尊贵之风,尼采所谓超人,庶几相近,排除生死,旁若无人,布衣麻鞋,径行独往。”[15](374-375)留日的鲁迅也很早就注意到了西方19世纪以来倡导主观精神、推崇个人意志的思潮,他阅读了有关尼采、叔本华、施蒂纳、尔凯郭尔等人的传记,注意到了当时日本学界对尼采的介绍。在1908年的《文化偏至论》中,他4次提到尼采及其“超人”学说,认为超人就是“大士天才”,就是“意力绝世,几近神明”之人,就是不与“庸众”同流合污且对抗“众数”的个性主义者,就是“力抗时俗、示主观倾向之极致”的主观主义者,又将上述这些重主观意志、重个人精神反抗的思想家连同文学家易卜生等一起称之为/新神思宗”,他充满激情地写道:“19世纪文明一面之通弊,盖如此矣。时乃有新神思宗徒出,或崇奉主观,或张皇意力,匡纠流俗,厉如电霆,使天下群伦,为闻声而摇荡。
转贴于 三
较之于“新民”这一概念,“心力”(以及“意力”、“意志”等)这样的语汇更具有近代文化的意义。虽然中国古人也有过“尽心力”这样的说法,但它基本上就“是指心思与才力的合称”。从龚自珍开始,后来又以留日中国知识分子为代表的“心力”说显然主要是对人的精神内驱力的描述,它常常表现为人能动的、持续的、执著的实践力量,往往又与人内在的某种主观精神信仰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看,常常表现出“无特操、无信仰”的传统中国人,恐怕在总体上离“心力”的境界甚远,传统中国文化的一些描述人主观世界的常用概念如“理”、“情”、“志”等,似乎都不能准确地传达出这一概念所指的精神内在的“执著”。到后来,像梁启超和鲁迅这样熟悉西学的知识分子更倾向于使用“意力”与“意志”,一个“意”字似乎更能说明人的主观精神所产生的能量,更能传达出人对自身理想的某种坚持。而这一“意”语的背后就是源远流长的西方思想的意志论传统。
西方哲学对作为主体精神结构重要组成部分的“意志”一向关注。“意志”这一概念早在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那里就已经出现。后来柏拉图将人的灵魂分为理性、意志和欲望三个部分,意志正处于理性与欲望之间,是灵魂用以发起行动的部分,当它坚定不移地执行理性的命令,帮助理性控制欲望时,灵魂就有了勇敢的德性,所以意志是勇敢的基础,勇敢是意志的美德。与柏拉图眼里如此“忠于职守”的意志不同,亚里士多德提出了意志的选择作用,以此说明人的善恶与人自己行动的直接关系。这给了后人许多启发,以后的哲学家都十分强调意志的自由选择性,认为“意志”与“自由”密不可分,甚至“自由”就是“意志”的代名词。在经过中世纪“意志”异化为上帝的特征之后,重新回到人自己的“意志”,在理性主义哲学的奠基人笛卡儿那里得到了充分的肯定:正是自由意志决定了人的行为的后果。意志是否是任意的自由选择的行动,笛卡儿与斯宾诺沙、霍布斯等存在着分歧,以后的西方哲学中也一直争论不休,康德试图以区别现象界和物自体的方式来调和这种分歧。到叔本华出现,则一反传统思路,以非理性的意志来统摄理性,将非理性对人的行为的支配作用绝对化,生命意志、生存意志在此构成了世界的本质。尼采又改变了叔本华非理性“意志”的悲观主义思路,把生存意志发展为权力意志,认为生命的目的就在于生命力的发挥,即促使生命向更强大、更旺盛、更有活力的方向发展。
不管西方哲学对意志与理性的关系、意志的内在构成以及它对于人类行为的意义的看法有多少不同,但有一点却是肯定的,那就是他们都把意志与人的现实的行为选择相联系,用以说明人的行为选择的目的性、自觉性、坚韧性、果敢性、自制性等特征。就在近代中国知识分子需要“自觉、坚韧、果敢”而目的明确地选择自己的现代化走向时,强化自我意志的要求也就浮出水面了,于是,借助于西方意志论思潮特别是西方19世纪以后的唯意志论思想也就成了应有之义。当然,所有的这些“借助”都是为了最终解决中国人自己在一个“生存竞争”时代的难题,因而所有的“借助“也仅仅是“借助”,中国知识分子是从西方知识分子的意志力量中汲取自我生命的能量,并最后用之于现实中国的行为选择中。中国近代知识分子从不认为自己就是某一西方思想的东方代表,所以他们总是努力调动古今中外的诸多理论资源来说明自己新的追求。从国内的龚自珍、谭嗣同到滞留日本的梁启超、章太炎、鲁迅等,王守仁的心学或传统的佛学都曾是他们阐发“心力”与“意志”的思想资源。自然,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意志主义追求的这种复杂性也决定了他们在“自我意志”问题上的微妙差异,决定了他们在发掘和坚守自我意志的道路上保持了彼此的距离。
[参 考 文 献]
[1]梁启超.新民议[].梁启超全集: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
[2]梁启超.新民说[].梁启超全集: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
1997.
[3]郭沫若.少年时代[].郭沫若全集:11卷[].北京:人民文学
出版社,1992.
[4]刘禾.跨语际实践[].北京:三联书店,2002.
[5]梁启超.本报告白[].新民丛报.1902年1号.
[6]飞生.近时二大学说之评论[].浙江潮,1903,(8!9).
[7]龚自珍全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8]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全集:5册[].
[9]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北京:中华书局,1981.
[10]梁启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学说[].梁启超全集:2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1]梁启超.近世第一大哲康德之学说[].梁启超全集:2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2]梁启超.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梁启超全集:2册
[].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13]梁启超.欧游心影录[].梁启超全集:5册[].
篇3
【关键词】 词义理据;认知;突显观和注意观;视角;家族相似性
认知语言学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80~90年展起来的一门学科。“认知是人们对客观世界感知与体验的过程,是人与外部世界、人与人互动和协调的产物,是对外在现实和自身经验的理性看法,通过认知人们对世界万物形成了概念和意义,其间包含推理、概括、演绎、记忆等一系列心智活动。” 语言是客观现实的镜像,所以它是一种认知活动,一种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之上经过体验和经验加工而成的认知活动,而词语,尤其是名词,是这种认知活动中最集中的反映。“词义的理据通俗的说法是事物现象得名之由”,名词是人和客观事物的名称,那么,通过对名词词义理据的分析,就可以探析出人或事物的得名之由,研究出具体词语的产生来由。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方言分区法和钱曾怡的《山东方言的分区》,石岛方言在系属类别上归属于胶辽方言,是其中的一个方言点。人们在接触一个事物时,要想进一步了解它,就需要给它一个标识或名称,对其进行抽象化、符号化,将其转化为语言世界的一份子,而这一转化过程需要借助人类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需要主观认知的参与,也就是说,客观现实和语言之间存在着认知因素。所以,本文我们就以石岛方言名词为研究对象,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在认知视野下,探析事物的得名之由,即名词的词义理据分析。
一、突显观和注意观视野下的词义理据探析
突显观和注意观是认知语言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对于解释事物的命名理据和研究词语转义有重要意义和说服力,它们是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通俗地说,突显是从事物自身的角度说的,注意则是从主观者人的角度看的。“从语言符号的生成来看,命名是事物特征的突显和注意力的定位过程”,也就是说,人们在将事物符号化的过程中,往往根据事物的主要特征,如形状、颜色、功用、位置等来命名,即一般选取事物最突显,最能够引起人们主观注意的方面来命名。如:
在现实世界中,客观事物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由许多不同的部分、特点组成,是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的,这就为人们的认识差异提供了可能性和先决条件,也就是说,由于事物的客观性和多面性,加之人们思维、注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人们的认知差异,所以在给事物的命名的侧重点上也会有所不同,同时通过这样的符号化命名处理,很容易从词语本身的指示和意义看出事物的特点,分析出词语的词义理据。
二、视角理论下的词义理据探究
认知是主客观因素的互动及其结果,主观意愿在认知过程中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视角本是认知语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这里将其引述用于解释词语得名的问题。视角理论主要涉及方位、方向性和优势视角等。不同民族、不同地区的人因其成长环境、背景知识、爱好等的不同,在面对同一事物时,看待事物的视角也不尽相同,因而命名上也会有所不同。有时虽然名称相同,但词义的理据不相等,所指称的意义必然不同。如,
老西子、南了蛮子 石岛地处沿海,为山东最东端,从地理位置的角度分析,将石岛区域以西的外省市的人们称作“老西子”,南方的称作“南了蛮子”。
山外 石岛三面环海,一面靠山,以山为界,将石岛区域以外,山的另一头地段称作“山外”,那边的人则称为“山外的”。
南海、北海 石岛是一个沿海小镇,海岸线绵长,“南海”、“北海”非地理学上所指称的相关海域,而是从石岛自身的地理位置来看的,以南的海域称为“南海”,以北为“北海”。
三、家族相似性原则下的词义理据分析
范畴是词汇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原型范畴观颠覆了传统范畴观的规约,它以家族相似性为基础建构新的理论。家族相似性原则认为:在某一范畴里,“每一个成员与另一个或多个成员至少有一个相同点,但所有成员同时没有或很少有相同点”。如:
在石岛方言中,以上所列的事物同为“面食”这一范畴的成员,7种食物的共同点是制作原料的使用上以面粉为主,不同点则各有差异,如“米饽饽”和“糕饽饽”的形状相似,馅料不同;“豆饽饽”和“米饽饽”的形状和馅料都不相同等,这种不等的相似性,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范畴里的成员。而换一个角度,从事物的得名之由,即词义的理据分析上看,正是由于这种相似性,使得人们在指称时使用了“饽饽”这一总的称呼,而又因各自形状、馅料上的不同,给予“豆”、“米”等词素加以区别。同样,在石岛方言的亲属称谓中,有些称呼的使用中也体现了这种相似性认知。如,普通话的妈妈、婆婆、大伯母、小伯母、大姨姑姑、继母、干妈;石岛话的妈、婆妈、老妈、小妈、姨妈、姑妈、后妈、亲妈。
石岛话中,以上所列称呼都带有“妈”这个语素,有的具有区别意义和实在意义,如“婆妈”;有的没有实在意义,只是一个构词语素,如“姨妈”、“姑妈”,之所以使用这样的称呼,是相似性认知作用的结果,而这种相似性的基础是称呼的对象均为女性且是长辈。
四、结论
名词是客观事物的名称,是对客观事物的符号化,而这一抽象化的过程中,人们的认知方式具有重要的作用。当然,认知思维、认知角度等的不同,不仅影响词语的命名和词义的理据,而且对语法等语言的其他要素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这些现象有待我们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王寅.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张再红.词汇文化语义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0.
[3] 孙亚.语用和认知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李福印.认知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篇4
你好,和你提出辞职,你说要书面的文字才可以,所以今天特意写这篇辞职报告。我不想写,我觉得一个员工辞职没必要这么麻烦。既然领导这么要求我也只能照办。
至于辞职的原因吗?我也说不上到底是为什么,只是我真的不想再上了,我的个性也许是太强了,也太过于热心,在工作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的摆正自己的位置,使得领导感觉很是难堪,觉得没有面子,我这人属于那种胸无城府的人,往往不曾考虑那么多,只是觉得那话就该那么去说,觉得自己内心坦荡了,至于其他的就没大去注意,而这样做的结果,既伤害了别人自己也受到了伤害,往往好心没有好报。所以内心里就会失衡。
第二点能力也确实是有限,让我来是做销售的,但是现在没有一点的起色,我真的感觉无颜再继续留下,我不想去猜测别人的看法,我只是知道不了。我对自己没有信心,也没有那份热情了,所以再继续留下也是枉然。
至于别的,说出来就是我小气了,也许平时自己语言尖刻,给人的感觉好像自己多厉害。其实不然,我对任何人都没有意见,有的只是工作上的分歧,我不想改变别人,但是别人也改变不了我,我也不想因为别人来改变自己。公司不是我的,我不能也不想让别人为我改变,所以我的选择是我离开这,这是最好的选择。
所谓的公平与不公平都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我觉得大家确实是对我不错。从雇佣和被雇佣的角度来讲,我们可以互相选择。你可以随时辞退我,我也可以随时辞职。大家都是自由的宽松的合作关系,我是你的员工,但不是你的仆人。你给我发工资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是施舍。如果你认为不该给我发工资就不要让我再继续上班了。这是很正常的事情。
篇5
1、相对“次”来讲的就是“头”,“头”是第一个,“次”也就是第二个了;
2、头年、头天这里的“头”都是第一的意思,第一年、第一天;
3、次年、次天相对的意思就是第二年、第二天;
4、注意不是“明年”的意思,明年是相对的时间点是现在,而“次年”相对的是上下文交待的时间点。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1.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夏天的西湖,忽而阴,忽而晴,忽而风,忽而雨,千姿百态,分外迷人。这首小诗就是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前两句写云、雨: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第三句写风: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忽”字用得十分轻巧,却突出天色变化之快,显示了风的巨大威力。最后一句写天和水: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
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迅速捕捉住湖上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云翻、雨泻、风卷、天晴,写得有远有近,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有景有情。读起来,你会油然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自己也在湖心经历了一场突然来去的阵雨,又来到望湖楼头观赏那水天一色的美丽风光。
2.“山中一夜雨, 树杪百重泉。”
这是王维的《送梓州李使君》中的诗句。诗人展现了一幅绝妙的奇景:一夜透雨过后,山间飞泉百道,远远望去,好似悬挂在树梢上一般,充分表现出山势的高峻突兀和山泉的雄奇秀美。
3.“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这是赵师秀 《约客》中的句子。交代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4.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作者在《游大林寺序》中,描绘大林寺的风景,曾说:“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是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村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造一世界者。”这首小诗即是通过荒野小寺中,桃树开花时节的异常来显示此地春天的姗姗来迟。人们总是喜爱春天的。春天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给人以美的遐想。可是春光毕竟不能长驻,到四月份时花草都已凋零。这对喜爱春光的诗人来说,不能不说是极其遗憾的事。所以他“长恨春归无觅处”。然而在这大林寺中,诗人竟意外地见到“山寺桃花始盛开”,不仅大喜过望,以为又找到了春天。“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表达了诗人重新发现春光时的欢欣,传达出诗人重新发现美时的喜悦。小诗与游记浑然一体,风格隽永,耐人寻味。
5.边词
张敬忠
篇7
[关键词]电子词典 词典使用策略 词汇水平 词汇知识广度(BVK)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11-0014-02
词典是英语学习者不可或缺的学习工具。正如Rubin和Thompsom(1994)曾经说的,教师、教材、词典、语法手册和媒体作为最主要的资源,能行之有效地帮助学习者进行语言习得。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英语学习者所使用的词典正面临着很多新的发展趋势和问题。大量五花八门的电子词典充斥市场,它们由于功能丰富、小巧便于携带而且使用便捷,受到越来越多新一代的英语学习者的青睐。
一、研究问题及设计
该研究主要通过调查分析来了解电子词典的使用对当代英语学习者的词汇广度和词典使用策略是否有影响,有何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对英语学习和教学有何启示。研究首先通过问卷对来自九江学院的83名大二学生进行了调查,了解了这些当代英语学习者的词典使用现状;同时对他们进行了一项是词汇广度(Breadth of Vocabulary knowledge)测试。然后,利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SPSS对调查的结果数据,包括词典类型、使用频率和目的、使用习惯和策略、词汇水平测试成绩等进行了统计学描述;作为该研究的重点,对比分析探究了研究对象的词汇广度、词典使用策略以及电子词典的使用这三者之间存在的相关性。最后讨论了当代英语学习者在词典使用上表现出的新趋势,以及电子词典的使用对英语学习者的词汇能力和词典使用策略所产生的影响。
二、调查结果
研究结果显示了学习者的词汇广度与词典使用之间的相关性,以及两种不同种类词典的使用频率与使用策略之间的相关性。从整体上来看,学习者的词汇广度与电子词典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相反却与纸质词典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这说明频繁使用电子词典对学习者词汇广度的发展没有太大的帮助,而纸质词典的使用却有一定的益处。
在查词时机的选择策略方面,调查发现电子词典的使用同“逢词必查”的策略存在正相关性。说明电子词典的使用不利于学习者猜词能力的培养,反而会助长逢词必查的陋习。词汇广度与纸质词典的使用都和先读后查的策略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而且还和“先猜后查”策略存在低度正相关性。但电子词典的使用与它们都没表现出相关性。
在内容选择策略方面,调查对象的词汇广度与查看音标和词法的策略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和前面一样,纸质词典的使用与词汇广度一致,和查看音标和词法的策略均存在相关性;而电子词典的使用与它们均不存在相关性。词法知识主要包含单词的词性、词形的变换、词源、构词法等重要的词汇知识,是词汇学习的基石和法宝,它们揭示了词汇的构成方式、构成原则和分析技巧,是学习词汇、迅速扩大词汇量十分有效的途径。
最后来看一下学习者的词义选择策略。从结果上看,词汇广度只与“根据上下文和词典确定词义”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虽然与“只查看前几项词义”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但只属于最低相关,与其他词义选择策略均不存在相关性。不过这次电子词典与词汇广度保持了一致存在正相关性,而且大于纸质词典与之的相关系数。结果还显示电子词典的使用与“查看所有词义”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我们可以大胆地推测由于电脑手机等常用电子词典查询速度快、内容简化、一目了然,客观上方便了使用者浏览所有词义,但有碍于这些电子词典呈现的内容过于单一,很多手机词典只给出几个简单中文解释,使用者不得不再根据上下文来做出最终判断。
为了更加仔细和准确地分析电子词典的使用对学习者词汇广度的作用,所有被试将会按照词汇广度测试的成绩被分成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低分组学习者的词汇广度与电子词典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显著。而且词汇量较低的学习者使用词典时主要以查看词义为主;他们在使用电子词典时使用了一定的目标词选择策略和猜词策略,而在使用纸张词典时却没有出现这种趋势,且他们使用纸质词典时也没有表现出良好的策略和习惯。从总体上看中间组的词汇广度与电子词典的使用频率之间不存在相关性,但与纸质词典的使用频率之间存在正相关性;中间组的学习者在使用纸质词典时保持了积极的使用习惯,或者可以说纸质词典的使用与积极的词典使用习惯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良性关系;相反中间组的电子词典的使用和各积极的词典使用策略之间没有表现出相关性。令人意外的是,高分组在电子词典的使用倾向和策略上出现和低分组相似的趋势,总体上呈现出一些不良的词典使用习惯。
三、研究结论
从趋势上看,电子词典在当代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主流,且电子词典的使用目的单一化,词典沦为了翻译工具,词典作为外语学习工具的特性逐渐丧失。通过这次调查我们发现当代大学生在词典的使用目的上存在一定的偏好。从整体上看,这些学习者使用英语词典的目的依次为翻译、阅读、记单词、写作、口语和听力;有超过50%的被调查者经常或总是为解决翻译和阅读问题而使用词典;而且词汇定义是他们最关注的词典内容。在分组调查中这一趋势进一步体现出来。无论是在词汇广度的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还是在词汇深度的低分组、中间组和高分组,电子词典的使用频率均高于纸质词典,而翻译和阅读均排在词典使用目的的前两位。这说明电子词典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翻译工具而非学习工具。而且这一趋势在英语水平较低的学习者中体现得尤为突出,因为无论是在词汇广度低分组还是在词汇深度低分组中,电子词典的使用频率和词典使用的翻译目的之间都存在正相关性。
在使用习惯和策略方面,电子词典的使用对纸质词典的使用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冲击。首先,调查结果显示两类词典的使用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说明电子词典的使用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习者使用纸质词典,各种廉价易得且使用简单的电脑词典甚至手机词典成为了他们的首选。不过这一影响在不同水平的英语学习者之间存在差异。电子词典的使用对高分组和低分组学习者带来更多负面的影响。而对于中级组的被试这种负面影响较为有限,他们展现出良好的词典使用习惯和策略。
从整体上看,电子词典的使用对英语学习者词汇广度知识的习得不存在明显的影响。但是结果显示,低分组学习者的词汇广度与电子词典的使用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但相关性并不显著。这说明电子词典的使用对词汇量较低的学习者来说还是有一定帮助的。
四、教学启示
从总体上看,这些被调查学习者的词典尤其是电子词典的使用现状并不令人满意。如很多学习者在词典选择、使用习惯、查询策略等方面存在很多问题,因此,他们需要专门的指导才能够取得进一步的提高。
从我们的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对纸质词典和电子词典的优缺点有较全面的认识,但却没有合理、理性地具体使用。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两类词典的优缺点充分合理地利用它们。一方面引导学生合理使用电子词典,辅助英语学习;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多使用纸质词典,夯实语言能力英语学习者需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这要求他们不仅明白一个单词的基本意思,更要了解该词的语域、感彩、习语、用法及与其同义词的差别等。这些目标是利用电子词典所无法实现的,需要学习者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查阅纸质词典,关注细节并注意积累。所以用过电子词典之后,应该在课余尽量再次查阅纸质词典,以便对目标词有全面了解,从而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该词。久而久之,便能养成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掌握并得心应手地驾驭这些单词,提高自己的英语语言能力。最后,鼓励英语水平中等以上的学生使用英英词典。使用英英词典本身就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过程,而且词典收词丰富,解释精确到位,并附有词源和其他信息,有助于学生理解词汇的确切含义,巩固和扩大词汇,提供表达和用英语思维的。
【参考文献】
[1]曹晓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典使用调查[D].山东大学,2007.
[2]陈敏.大学生在词汇学习中使用词典的情况调查[J].中国英语教学,2009(1).
[3]李晓.词汇量、词汇深度知识与语言综合能力关系研究[J].语教学与研究,2007(5).
篇8
爱父母---一个初中的小女孩,因为考试考得很不理想,于是和妈妈斗嘴。妈妈一边干活一边对女孩说“孩子,怎么考得这么差呢?”孩子翘起嘴巴对妈妈说:“没有什么,就是失误。”“失误?”妈妈大吃一惊。“孩子你知道吗,如果妈妈马虎,少给人家洗一个碗,人家一分钱也不会给啊!”孩子听了很不服气,自认为自己很委屈,于是头也不回就冲出了家门。晚上了,人们都吃了饭,出来散步了,这个孩子的妈妈发动所有家人去找这个女孩,但是没有找到。女孩肚子饿得肚子咕咕叫,她走到一家面店。老板发现走了这个女孩,亲切地对她说:“孩子,是不是跟家里吵架了,来,把这碗面吃了吧。”女孩非常感动,于是边吃面边说:“老板,谢谢你啊,你就是我的恩人啊。”老板听后,脸色顿时变了,严厉的说:“孩子,说实话,这碗面我都不应该给你吃啊,我们素不相识,只是给了你一碗面,你就感激得不得了,你的家人养了你几十年,难道他们仅仅给了你一碗面吗。”女孩听后,顿时一惊,她忽然回想起妈妈以前对她的好与辛苦。连面都没有吃完,就飞快的跑回家了。当她回家后,看见自己的妈妈因为着急而晕倒在了床上,女孩后悔莫急,觉得自己对不起妈妈。
就晴看完这个感人的演讲之后,想起来很多故事。小时候,自己因为不听话,和同学在教室里疯疯打打,惹老师生气,但是,老师却原谅了自己,而且还静下心来给自己讲道理。小时候,过年的时候,因为贪玩,被火炮炸到了,是谁比自己还要担心,爸爸妈妈着急地把自己送进医院,而且为了安慰自己,还买了很多糖果来哄自己,如果不是爸爸妈妈即使送进医院,火炮伤到了头部,自己也许就变成了一个痴人了。还有很多很多回忆。是谁在自己孤单的时候安慰自己,是同学。虽然自己没有最好的朋友,但是还是快乐,因为自己活在世界上就要精精彩彩的。
一回到家,就晴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听话了很多,写完作业之后就帮爸爸妈妈干这干那了。而且竟然还提议学做菜,晚上了还要自己洗衣服,自己洗碗,还把自己的书整理得整整齐齐的,爸爸妈妈被这突然的幸福感觉到很不适应,觉得自己的女儿确实长大了,于是也没有管。谁知,第二天,因为就晴很晚才睡,居然迟到,而且上课也不认真。吃完午饭后,爸爸妈妈告诉她:“女儿啊,你听话是好事,爸爸妈妈都很高兴,但是你如今最重要的是好好读书,菜你就不要学了,以后长大了有你学的。还有你的书,自己有空整整,衣服嘛,有洗衣机,就不用亲自动手了。作业一定要写干净,不能图完成任务,知道吗?还有,你的时间一定要花在学习上。”
篇9
宗祠是汉族人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除了崇宗祀祖之用外,各房子孙平时有办理婚、丧、寿、喜等事时,便利用这些宽广的宗祠以作为活动用。小编在此献上祠堂竣工庆典致辞,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宗祠落成典礼讲话稿尊敬各位嘉宾、各位长辈,各位宗亲,各位来宾:
大家中午好!今天,大地生辉,喜气洋洋。在这个喜庆的大好日子里,我们迎来了张氏景江桥宗祠落成典礼。这是我们张氏大家族的一件大喜事,在这大喜大庆之日,我谨向景江桥张氏家族,向来自各地的同宗家族、向各宗祠的特邀嘉宾,向景江桥村的乡亲们,表示崇高的敬意!你们在百忙之中,能挤出时间,前来与我们共同庆典新祠堂的落成,使我们深受鼓舞,倍感荣幸。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浩荡之水,必有其源。我们张氏家族和全国张氏家族,源于同宗,开基于华夏上下,立族于大江南北,折射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一脉相连,历史悠久,情同手足,互敬互爱,荣辱与共。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历史文档中,可以查找到张氏历代祖先的斑斑足迹。张氏先祖曾经在我们整过中华民族中,持久地独领,指点江山,演绎过无数壮观的历史画卷。
我们景江桥张氏家族,人丁兴旺,历史悠久,自先祖张信公迁延之龙潭创业以来,已有200多年历史。
修建景江桥宗族祠堂,是我们景江桥张氏家族几代人的共同心愿。自2014年清明设想筹建家祠以来,我们整过家族群策群力,献计献策。在短短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家族500余人,筹资60余万元,修建了一座多功能的、建筑面积达700多平方米的、气势宏伟的新祠堂。从奠基到竣工历时不到18个月,应该说工程建设非常顺利。能建成这样外观典雅,结构精巧,规模宏大,布局合理,施工精良,质量一流的家祠,是值得我们每一位参与建设者高兴和自豪的事,更是值得我们整个景江桥张氏家族骄傲的事。
我们景江桥张氏祠堂的建成,它弘扬张氏文化,造福子孙后代,其意义特别重大而深远。在这里,我要向为修建宗祠付出心血和汗水的宗亲们道一声“你们辛苦了!感谢您们!”。还要特别感谢各位承首人,您们在修建宗祠过程中,日以继夜,劳心劳力,出谋划策,慷慨捐资,并起带头示范作用。才有了今天宗祠的顺利竣工。
天下同宗一家亲,欢聚祖祠叙深情。宗祠既是列祖列宗栖息的地方,又是我们至德谦让、精神传承的集结地。今天,我们借宗祠竣工庆典之机,大家欢聚一堂,希望本宗族各位宗亲要念祖念宗念先贤,同脉同心同发展,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上以告慰我们的先祖,下以垂范我们的子孙。
今后,我们更要亲密地加强各地宗族联络,团结一致,携手共进,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的艰苦创业精神,敬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团结奋发,建设家园,为祖宗争光,为中华民族添彩!
最后,祝各位长辈身体健康、福如东海! 祝年轻朋友事业发达、财源滚滚!祝小朋友们学业有成、前程似锦!祝张氏家族人丁兴旺,福祥万代!祝各宗祠和睦相处,共同发展!
谢谢大家!
祠堂重建落成庆典讲话尊敬的各位长辈、各位来宾:
大家好!
日值暖冬,风物怡人。适逢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之太平盛世,___祖堂如期竣工。今天,美丽的___,阳光灿烂、锣鼓喧天、鞭炮齐鸣、香火旺盛、瑞气凌空、喜气洋洋。在这空前的盛会上,我谨代表女婿们向___祖堂落成表示热烈祝贺!
春秋易迭,岁月轮回。宏图绘展改旧貌,祖堂平添换新颜。喜看今日祖堂,门楼高耸、雄伟壮观,飞檐翘角、画栋雕梁,堂内两侧、设有礼房、上有戏台、中有祭堂、一进三重、宽阔明亮,镌刻楹联、词工句酌、金匾流辉、翰墨留香,宗祠神龛、麟吐玉书、龙舞祥云、描金点翠、金碧辉煌,左昭右穆、端坐其上、太祖神像,熠熠闪光。总之,祖堂显示了_氏家族的纯孝纯情;展示了___人心所向、众志成城的优良族风;体现了_氏子孙承前启后、枝繁叶茂、继往开来、兴旺发达的精神面貌。令人景仰!
天地人和好作转,顺风顺水好行舟。自古以来,修族谱、建宗祠,旨在怀先人之伟业,励后人之志。我们深信,随着祖堂竣工、太祖安座,___家族的明天会更加灿烂辉煌!
最后,祝满门: 兴旺发达、繁荣昌盛、英才辈出、万代兴隆!
祝各位来宾:身体健康、事业发达、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谢谢!
在祠堂庆典仪式上的致辞尊敬的各位宗亲、各位嘉宾:
大家好!
玉兔迎春,管族昌隆。在新春佳节、喜庆吉祥之际,我们管氏宗亲相约孝南毛陈,欢聚一堂,祭祀祖宗。值此良辰,首先,我谨代表云梦县吴铺镇的管氏宗亲,热烈祝贺管氏祠堂隆重落成!并借此机会,衷心祝愿各位宗亲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宗祠重建盛世间,祖先升座子孙甜。管氏祠堂落成,是我们管氏家族文明、兴旺、发达的象征,是鼓舞人心、功德无量的好事,是传教后世、永留青史的善举!朱子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有了祠堂,就有了供奉祖先、祭祀祖宗的场所;有了祠堂,就有了缅怀先祖、瞻仰族史的地方;有了祠堂,就有了团结宗亲、联络友情的纽带。
树发千枝同根生,江流万派共源头。追溯管氏宗族的历史,可谓家风浩荡,祖德延绵。管姓系自姬姓,为周文王、周穆王之后。翻开浩瀚历史长卷,管仲等管姓英贤辈出,峥嵘自强。我们作为管氏后裔,深感光荣和自豪。
扬先人风范,勉后代德行。今天,我们怀着虔诚、崇敬的心情,认祖归宗,拜祭先祖,表达我们对于列祖列宗永远的爱敬和孝思。颂祖宗功德,感先辈恩典,叙建祠经历,表后代贤达,树管氏声威,添家族光彩。我们要以此为契机,敬宗睦族、明示昭穆,秉承祖德、增强凝聚,让千秋万代把老祖宗的优良传统和美德发扬光大。先祖们的在天之灵,必然会庇佑各支各房、各家各户,生枝衍派、长发其祥、生贤出贵、世代隆昌!
篇10
关键词:知识管理 核心竞争力 知识磁性 磁效应
分类号:G356.8
1、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何通过知识管理实现对知识、信息的体系化处理和整合,将知识转化为企业竞争优势,促成其他业务单元的高效运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焦点。目前不少学者对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展开了研究,主要集中在知识创新、知识管理系统构建、隐性知识的开发利用、知识价值链、知识联盟、个人知识和企业知识管理等领域。本文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磁性视角全面阐释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相互作用关系,通过分析面向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以及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创造性地在知识管理中引入磁场的概念,并论证知识磁性和知识磁场的存在,分析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作用机理,为全面系统地分析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间的关联作用提供全新的研究视角。
2、知识管理与核心竞争力的内涵
2.1 面向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竞争力自1990年被普拉哈拉德(c.K.Pra-hald)和哈默(Gary Hamel)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提出之后受到了广泛关注。随着企业管理理论的进步和发展,核心竞争力已成为众多企业确定其知识专长和境域的聚焦镜,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核心竞争力进行了研究。著名学者巴顿将核心竞争力赋予知识的内涵,指出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在长期过程中,不断学习、积累、沉淀知识所形成的难以模仿的、具有企业特性且不易被交易的,能够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的企业专有知识和信息,是企业所独有的提供竞争优势的知识体系。因此,面向知识管理的核心竞争力即是指以知识为中心,着力于企业知识资产、知识体系的培育和更新,将知识管理作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构建企业独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带有企业鲜明特征的竞争优势。也就是说,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基于企业知识管理的,在此过程中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获得成长的动力,得到不断提升和发展。
2.2 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
近年来,知识领域的相关研究成为学者们研究的热点和焦点,知识管理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得到快速发展。达文・波特认为知识管理的关键涵义在于在充分肯定知识对企业价值的基础上,通过特定的信息技术,创造一种环境,让每位职员能获取、共享、使用组织内外部的知识信息以形成个人知识,并支持、鼓励个人将知识应用、整合到组织产品和服务中去,最终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对市场反应速度的管理理论和实践。因此,面向核心竞争力的知识管理是以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发展为目标,通过构建企业知识库,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企业内外部知识网络互动,拓展企业知识容量,疏通企业知识传输渠道,在知识共享、整合、创新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实现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相互转化,在知识创造、积累、运用和扩散中,提高企业学习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知识磁性的确立依据及相关概念
3.1 知识磁性的内涵
物理学中把能够吸引铁、钴、镍的性质叫做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称之为磁体。这里的磁体是自然界存在的物质,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步证实一切物质都具有磁性,特别是生物体的磁性得到了较多的研究。学者通过对知识管理的深入研究认为企业知识同生物体一样也存在生命周期。知识的生命周期是由知识积累(产生)到知识共享、整合(发展)再到知识价值的增值(繁荣)再到知识更新、再积累(重生)的生命过程。在一个生命周期中,企业不断从内外部获取、吸收和积累知识,进行知识共享、整合和创新,实现知识在应用过程中的增值,然后企业在现有知识积累基础上获取新知识,重复进行企业知识管理,实现知识增值。因此,可以将知识看成一种特殊的生命体,根据现代科学技术中一切物质都具有磁性的观点,本文认为知识存在磁性,将其称之为知识磁性。但知识磁性与物理学中物质的磁性有所不同,在本文中指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由于知识具有波粒二象性,因此知识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显性知识,另一种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主要体现的是知识粒子的性质,而隐性知识主要体现了知识波的性质。所谓显性知识,就是事实知识和原理知识,是可以传播和共享并且有规律可循的;而隐性知识是技能知识和人力知识,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知识。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图1所示:
在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中,又分别可以分为编码知识和未编码知识。相对于显性知识而言,隐性知识在整个知识管理中占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它是隐含的、未编码、高度个人化的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是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也是企业创新的关键,其外显化的过程就是企业核心竞争力表达的过程。因此,知识磁性主要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在其相互转化过程中,划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在知识管理过程中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整合和知识应用的4个阶段都存在着显、隐性知识不同程度的相互转化,所以知识管理过程也是知识磁性发挥作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的重要过程。
3.2 知识磁场的形成
磁场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特殊物质,而磁体周围存在磁场。在浩瀚的宇宙中,一些物质借助磁场向对方施加强大的影响。对磁体磁场的分析往往借助于磁极以及虚拟磁感线。知识作为一种磁体其周围也存在着知识磁场,那么知识磁体的磁极以及磁感线的界定就尤为重要。
在知识磁体中,旧知识和整合之后的新知识分别是磁体中的两个磁极,知识整合的过程形成磁体中从旧知识磁极指向新知识磁极的若干条磁感线,那么旧知识体系、新知识体系以及知识整合过程三者便构成了知识磁场的主要部分,而知识创新是切割磁感线的线圈,创新过程也是线圈切割磁感线形成电流的过程,促进磁场中“知识电流”的产生,这样就形成了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发电机。知识发电机将产生的能量不断对外输送,实现知识的应用和生成,促进企业知识体系的形成,将知识显性化于产品,并使知识电流通过企业“能力用电器”,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各个维度能力的提升。知识电流从企业知识发电机不断流出,将知识转化为企业能量对外输出,在这个过程中企业产品质量得到提升、成本有所降低,企业管理水平、营销水平、生产能力、服务能力等各方面能力构成的核心竞争力则充当了回路中的用电器,这个过程即形成企业内部知识回路。知识磁场的形成和企业内部知识
回路分别如图2、图3所示:
3.3 知识磁效应
物理学中将物质磁状态的变化引起的物质其他性能的变化以及其他性能变化所带来的物质磁性的变化统称为磁效应。磁效应是物理学中的概念,主要指磁铁、电流的磁效应以及热磁效应,但随着科技发展,发现生物体广泛具有磁效应,并且大量非生物体也具有磁效应。而磁效应这一概念也逐步延伸,从物理学逐步延伸至经济管理领域。但目前经济管理领域的学者对磁效应的研究还不多见,也没有明确对知识磁效应的内涵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只在相关文章中引入磁效应和场的概念。本文认为,知识磁效应是知识管理在知识体系形成过程、内外环境变化带来的企业知识不断更新以及企业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相互转化形成企业自有知识体系的过程中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改变和提升。
生物体在生命过程中产生的磁场随生物体的生理状态和病理状态发生变化,知识磁场也会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生变化。知识的这种磁效应是在企业知识管理过程中逐步发挥作用的,知识的磁效应也就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知识是通过知识管理过程的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整合以及知识应用4个阶段形成知识发电机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磁效应的。当外界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吸收外界的知识在知识体系中进行整合,融入知识创新元素,形成新知识,并将新知识运用到企业的各个能力维度的提升。在危机事件中,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会显得尤为突出,对企业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有积极作用。危机事件对企业的知识磁场产生一定的干扰,企业吸收危机的信息并根据危机事件的类型以及危害程度,在企业知识体系中进行知识整合和创新,提出应对危机事件的新思路,发掘企业在危机事件中急需提高的能力,通过知识管理过程提升企业能力,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危机事件的进一步扩散和蔓延,从而使企业在处理危机事件的同时也提升了核心竞争力。
4、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4.1 知识吸收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吸收是企业知识管理的首要环节,是企业从内外部环境中获取和积累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过程。企业通过已有的知识路径,识别对企业有利的知识和信息,对知识进行学习,加强对外部环境的认知、掌握、运用和开发,发掘竞争对手的外溢知识信息,在知识吸收过程中不断提高企业对知识和信息的识别能力以及对自身知识的驾驭能力,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知识吸收有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性。
知识吸收对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表现为知识吸收改变了企业知识磁体的磁极。企业通过对新知识的吸收,丰富了自身的知识体系,从而使知识磁体的磁极不断增强。知识吸收的过程实现了企业的知识更新,有利于企业知识结构的改善和知识存量的增加,使知识磁场的磁极和知识磁体的磁力均有所增强,并增加知识电流的产生,为企业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提供持续的创新动力。同时,知识吸收过程也是企业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知识吸收使企业了解外部环境信息,及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特别是有利于提高企业对突发危机事件的信息获取能力和反应能力,促进企业竞争力的多次正向循环和强化,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2 知识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创新是对知识磁场中磁感线的切割过程。在物理学中,对磁感线进行切割会形成电流,那么知识创新对知识磁场中磁感线的切割就会产生知识电流,进而在企业内部形成知识发电机。知识创新是企业技术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的基础,企业通过知识创新带动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难以模仿性。
知识创新通过切割知识磁场的磁感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产生磁效应。当内外部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吸收新知识,并进行知识创新和利用,产生切割磁感线的动力,知识线圈连续转动,从而产生知识电流。但是随着企业遇到的内外部环境的不同,企业知识吸收的状况有异,知识磁场就会发生变化,因此产生的电流强度也不同。核心竞争力作为这个电路中的唯一用电器,在不同强度的知识电流作用下,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有利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各个能力,如生产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营销能力、服务能力等的创新、改进和提升,并最终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知识创新不断切割知识磁场的磁感线,产生知识电流,带动知识线圈不断转动,并由此产生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的动力。核心竞争力的动态、正向变动使企业长期处于竞争优势地位。
4.3 知识整合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构成单元,不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都需要通过知识的整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作用,知识整合是知识积累的延伸和知识共享的深化。企业仅仅进行知识吸收和知识创新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对知识进行整合/r能充分发挥知识体系蕴含的巨大价值。知识整合过程是形成知识磁场中知识磁感线回路的过程。知识整合将企业吸收的新知识、创新的知识以及原有的旧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内外部的组合,在知识体系内部形成由旧知识磁极指向新知识磁极的磁感线。进行外部整合以构建企业适应环境所需的竞争能力,进行内部整合以夯实企业的知识基础和完善企业的管理系统,不断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知识源和知识细胞,有利于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和延展性。
知识整合的范围、效率以及弹性大小直接决定了知识磁感线的强度和密度。其范围越广,知识磁感线的辐射范围越大;其效率越高,知识磁感线的排布密度就越大;其弹性越大,知识磁感线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作用范围就越广、作用力越大,知识的磁效应越强。知识的磁效应越强,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促进作用越强;作用范围越广,对企业的发展就越有利。因此,知识整合的效率、范围和弹性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系统性和延展性有着相当重要的影响。
4.4 知识应用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
知识应用是企业在经历了知识吸收、知识创新、知识整合三个环节之后,具体运用知识指导实践的过程。它是知识管理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磁效应的外化体现,是知识管理对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作用直接接受市场竞争考验的关键环节。知识应用即将知识融入企业管理实践、产品生产、销售和服务的过程,有利于企业形成模块化的生产方式、特色销售方式和服务模式,从而形成企业独特的竞争优势,有效地保持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特质性。
知识应用环节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磁效应是隐性的,通过将一个个知识元融入到产品或管理环节实现。知识应用将企业知识体系融合为若干不同功能的小知识元,这些知识元在企业的管理以及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环节进行集聚和融合,形成若干个知识磁场,使企业在产品生产和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能及时掌握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并迅速将知识和信息传导至企业管理层。管理层快速响应新的市场环境,加快企业对新环境的适应速度,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抢先,占据竞争的绝对优势地位。知识应用对企业的营销能力和服务能力的提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企业通过营销知识和服务知识的应用,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企业产品的销售以及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形成企业的特色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同时也带动企业以企业文化为载体的隐性知识能力的丰富和提升,进而有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