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散文精选范文
时间:2023-03-26 09:12: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贾平凹散文精选,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家郭保林主编的《阅读大中国》由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这是内容丰赡、文字华美、装帧精美的一部大书。这套丛书分四卷:“黄河寻根”、“大江东去”、“长城雄风”、“丝路迷踪”。精选了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关于表现黄河、长江、长城、丝路的经典美文,构成一幅幅雄浑壮美、绚丽动人的画卷,深受广大读者,特别是青年学生的喜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
黄河、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浩浩江河就是一部通史,一部流动的文明;长城、丝路又是一部断代史,是凝固和隐形的文明,是华夏文明的标志,试想,倘若没有黄河、长江、长城、丝路,“中国”这个概念不就变得空洞和肤浅了吗?这种动与静、骚动与肃穆、温柔与粗犷,构成了我们伟大民族的英雄气概和龙腾精神。
《阅读大中国》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诗的壮美、史的厚重,是用美文讲述历史,是作家、诗人的“百家讲坛”。全书精选了余秋雨、贾平凹、周涛、张承志等150多位现当代著名作家的200余篇经典美文,将作家关于黄河、长江、长城、丝路的所见、所闻、所思,全方位、多层次展示给读者,既有壮美瑰丽的大自然风光,又有丰赡的历史文化;既展示了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又描绘了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的丰富内涵,激起读者历史情怀,引发人们的哲理思考。不同于学者的讲稿或者札记,《阅读大中国》以精湛优美的文字,浓郁强烈的情感,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或诗化散文,或抒情散文,或文化散文,浑然一体;风格绚丽多彩,或雄浑深沉,或细腻婉约,或幽雅隽永,或轻松活泼。精美的语言、绚丽的文字、隽永的构思,使人在阅读的过程中,领略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领略山川秀美的大自然风光,获得了丰富的历史知识,使人享受到美的盛宴。
作家郭保林本人十多年来,沿着黄河、长江、长城、丝路多次采风,写了大量优美的散文。这套丛书视野开阔、境界高远、取舍得当、篇篇精品、卷卷华章,富有深沉的艺术魅力。同时,每篇作品后面附有精彩赏析和旅游常识,使青年朋友开阔了视野,丰富了历史和人文地理知识。
篇2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开放;语文课堂;教师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开放式教育是针对封闭教育来讲的,是一种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开放性体现在:开放的空间、开放的环境、开放的课程、开放的态度、开放的资源运用。开放式语文课堂,给孩子一个幸福自豪的童年!
一、教师思想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前提
教师要树立教学改革的教育理念,敢于挑战旧的课堂模式,勇于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营造和谐欢愉的课堂教学环境。其次是在这个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绝对的权威,不再扮演“传授者”的角色,而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把学生视作朋友,欣赏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习的方法,提供有关知识,讨论疑难问题。他不仅走下讲台,甚至把“语文课堂”交给学生。千方百计地到学生心灵世界中寻找自己的助手,和学生建立互助的关系。只有语文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解放教育思想,提高自身素质,语文课堂才能形成开放性的格局。
二、学习内容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关键
(一)引进“活水”――时文美文
语文课在完成教材规定内容的同时,课堂里引进优秀的课外作品,将课外阅读纳入语文课程体系,这对拓宽学生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审美情趣,提高其写作能力,无疑是大有益处的。我们做过调查,语文学得好的同学,总有一个共同点:爱看课外文学作品。小说、散文看多了,自然语文水平就提高,写作能力就提高,“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古往今来成功者的亲身经历无不证明这一点。因此有计划地增加一些课外教材,能给课堂注入生机,给学生美的享受,激发其学习兴趣,所以我选用了巴金的《雨》、叶圣陶的《藕与莼菜》、王蒙的《想念冰心》、屠格涅夫的《麻雀》、契诃夫的《胖子与瘦子》、贾平凹的《溪流》、林语堂的《秋天的况味》……,大批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引进课堂,大大丰富了学习内容,开阔了学生视野,陶冶了学生情操,调动了他们学语文的积极性。
(二)向课外延伸――注重运用
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必须尽可能和生活沟通,课堂语文学习与学生社会生活语言实践应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根据这一原则,语文教师还应当把学生的视野引向广阔的社会天地,使学生能摸到时代的脉搏,不至于死读书。现代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从化妆品、啤酒广告到电器产品的说明书,从青山绿水的公益宣传到电影电视的介绍,无一不是语文知识的汇合。因此,我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并吸收学习,一方面把社会生活语言引入课内,丰富课堂学习,另一方面指导学生学习生活语言,丰富自己的语言。
(三)订阅报纸杂志――交流学习
每个学期,我都精选了几种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报纸杂志,如《中学生时代》《语文报》《中学生天地》《中学生写作与阅读》,做到每人一刊一报,课外每星期读一二篇,做一些读书笔记,并定期开设阅读课,检查课外阅读情况,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三、教学形式的开放――课堂开放的切入点
(一)比较阅读教学
学习《罗布泊,消逝的仙湖》增读金辉文的《湖群,在消失》两篇说明文,让学生明确当前保护生态环境的紧迫感。比较阅读,能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既使学生一劳多得,也使教师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二)讨论教学
在赏识课文过程中,让学生阅读,师生共同提出问题互相讨论,各抒己见,问题的答案不一定是唯一的,而应该是多元的。讨论式的教学形式,能融洽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能力、语言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把我们的教育内化成学生的自我教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音乐幻灯多媒体教学
音乐幻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介入,更使语文课教学形式多元化,使教学更直观,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更深。
四、学生思维的开放――课堂开放的突破口
(一)讨论问题,激发思维开放
教育学家认为教育最理想的思维是提出一个问题,从中引出大量知识。任何思维都始于问题,这就是说在课堂中要让学生重视对问题的思考,通过思考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放性,这要求教师联系教材和学生实际,向学生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鼓励他们思考,拓宽他们思路,引导他们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如学习《狐狸和葡萄》一文,学生们了解寓言的内容之后,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从哪些地方看出葡萄成熟了?狐狸为什么说它是酸的?课文告诉我们什么寓意?学生讨论后认为此文是告诉人们不要自欺欺人,可有的同学认为狐狸的做法有一定的道理,既然实在无法得到心仪的东西,那就转而安慰自己,以求心理平衡,具有现实意义。这种逆向思维是智慧的火花,创新的表现,老师一定要给予鼓励和肯定。
(二)学生自己设疑,训练思维开放
教学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思维火花往往是遇到要解决的问题引起的,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大胆探索的能力,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教村自行提出问题,自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这种形式能极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多元想象激活思维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