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名人的手抄报范文

时间:2023-03-31 06: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关于名人的手抄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经过我们四个人的商量和精挑细选,我们一致决定把画报的主题定位在我们最佩服的散文家——“朱自清”上。

回到家后,我们各自通过上网、查看名人书籍。搜集了许多关于朱自清的简介、名言、图像和著名代表作等资料作为这次手抄报的主要内容。

周六上午,我们一块儿在电校的办公室里,完成了这次的手抄报。

首先,我们把手抄报的背面用宽胶带粘住,这样,画就不容易被撕烂了。然后,写了朱自清三个大字。下面,该画栏框了,画什么形状的好呢?我们冥思苦想了起来。这时,我的脑海里想起了朱自清所写的《荷塘月色》。我把我的想法告诉了如,如同意了。于是,我们在纸的最中间画了一朵大荷花,把朱自清的图像粘在了荷花最中间的花瓣上,从其他的花瓣上分别写出了朱自清的代表作,比如:《匆匆》、《背影》、《春》等等。我们又在大荷花的旁边画了几片小荷叶,分别写了朱自清的名言和简介,并给他们涂了颜色,穿上了漂亮的花衣服。最后,我和如画了一轮皎洁的明月,画了些五颜六色的小星星,并且把底色涂好了,也写上了我们的名字。就这样,一份名人手抄报就ok了!

篇2

2、从自身做起,从现在做起,确有实效。

3、宣传社会,扩大影响,带动身边的人。

三、活动设计(一)活动准备

(二)活动形式

1对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

(1)、文明礼貌教育。文明礼貌是诚信品质的外在表现,文明礼貌,包括各种场合的文明礼仪,文明的行为举止,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等。通过外在的文明礼貌行为实践养成诚信的内存品质。

(2)、遵纪守法教育。自觉遵守社会、学校纪律和法规,是一个人良好社会信誉的标志。遵纪守法教育包括:遵守各种社会法规、教育法规和学术交流的各种纪律,培养遵纪守法的意识和个人的社会信誉意识。

(3)、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的教育。真诚待人、诚实守信,是诚信在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包括真诚的理解,看待他人,善待他人,做人要诚实,人际交往中要信守承诺等。通过真诚待人和诚实守信教育,建立和诣的人际关系,体验自尊,提高个人的社会亲和力。

(4)、乐于助人的教育。乐于助人是诚信品质的体现。包括:富于爱心和同情心,力所能及、主动地帮助他人,把帮助他人视为自己的需要。通过乐于助人教育,提高关心他人的能力和积极情感体验。

(5)、言行一致辞和学会负责教育。言行一致和学会负责是诚信教育的本质要求和重要内容。包括:说和做相一致,对自己、家庭和社会负责的意识,做一个负责任的人。

(6)、诚信立人教育。诚信立人是诚信教育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包括,确立诚信立人的意识,把诚信作为做人的准则。通过诚信立人教育,唤起自我完善的意识。

2、各班利用晨会、午会和班会时间组织班上学生进行诚信活动的大讨论。

3、学生征文活动。学生围绕诚实守信,正确对待学习、生活,诚实对待考试、升学等内容

写作,可以是观点鲜明的议论文,也可以是反映学习、生活中富有教育意义的小故事等。

四、活动总结。【范例】一、 诚信教育活动的主题塑造诚信大学生,构建诚信校园

二、诚信教育活动的目的引导学生明了诚信的本质和内涵、诚信与道德、诚信与大学生成才的关系,自觉地做一个诚信的大学生;通过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树立“说诚信话,办诚信事,做诚信人”的诚信观念,号召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完善,自觉加强诚信建设,牢固树立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信用意识和道德观念,养成诚信待人,诚信处事,诚信学习,诚信立身的良好习惯,把学生培养成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诚信大学生,共建和谐校园。

三、诚信教育活动的时间5月 8日(星期五)至 5月 25日(星期一)

四、诚信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1、全系动员宣传。

制作一条以“树诚信学风,做诚信学子,创诚信校园”的横额,加强舆论引导,积极营造诚实守信的校园氛围。由系团总支宣传部负责。

2、诚信格言征集比赛。

组织各班团总支开展诚信格言征集活动。征集要求:诚信格言要以“诚信”为主题,提炼对诚信的认识、看法与领悟,要求精练、深刻,对他人能够起到启迪、教育作用,字数不超过 30 字。系部将从中推选3-4条报院团委参评。

一、活动目的:本次诚信教育活动的开展,旨在弘扬诚实守信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广大干部职工“诚信”的优良品质,要求干部职工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在家做一个诚信的好成员,在单位做一个诚信的好职工,在社会做一个诚信的好公民,促进良好行风的形成。通过本次活动的开展,也使中葛根水库建管处德育建设有突破性进展,让道德环境有全面性发展。

二、活动主题:做诚信职工,建诚信科室,创诚信单位。

三、参加对象:全体干部职工。

四、领导小组组 长:鲁新平

副组长:张德兵 芦志强

组 员:赵 勇 侯彦姣 唐鲜鲜

五、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职工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职工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单位纪律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六、活动时间:4月1日—5月31日第一阶段:4月1日—4月15日 启动宣传阶段

第二阶段:4月16日—5月26日 活动开展阶段

第三阶段:5月27日—5月31日 活动总结阶段

七、具体活动安排:(一)启动宣传阶段1.利用例会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2.通过宣传栏、黑板报等形式宣传诚信思想,营造诚信氛围。

3.召开全体干部职工的动员会。

4.各科室在日常工作中加入诚信内容,渗透诚信思想。

(二)活动开展阶段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组织开展诚信教育“六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宣传活动。(4月15日前)

(2)出版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黑板报。(4月15日前)

(3)提出一句自己的诚信口号并由同事监督实施。(4月22日前)

(4)个人制定一份“个人诚信公约”,并组织职工签名活动(4月25日前)

(5)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4月25日)

(6)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征文比赛。(5月10日交稿)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党支部组织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

(1)评选优秀征文等。

(2)检查 “诚信公约”及签名活动、个人诚信口号的落实情况。

(3)组织开展“我身边的诚信故事”演讲比赛。(5月9日)

(4)组织观看纪录片《道德的力量》。(5月23日)

(三)活动总结阶段1.各科室写出本科室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部分资料。

2.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树立诚信典型。

3.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八、活动要求:1.全体干部职工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层层负责,力求实效。

2.可针对各自特点,突出特色,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加强对职工的诚信教育,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营造良好的文明诚信的氛围,创造人人诚信的精神家园。

一、活动主题 争做诚实守信好少年二、活动对象 全体学生三、令页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组员:

班主任及任课教师

四、活动时间 10月9日—31日五、活动内容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端正考风考纪,作业和^考查求真实,不抄袭、不^做蔽。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规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要进一步落实《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全面培养学生诚信、守纪、公正、文明等良好习惯。

六、活动步骤第一阶段:启动宣传阶段(10月9日——11日)

(一)举行“诚信教育活动”启动仪式。

(10月10日7:30)

(二)教学楼前面悬挂诚信教育的宣传横幅

(10月9日)

(三)红领巾广播站每天播放关于诚信的故事(伟人诚信的故事)或名言。

(10月10日—28日)

(四)出一期以“诚信”为主题的宣传栏。

(10月11日前,责任人:王玉森)

(五)新都小学诚信主题教育签名活动。

(10月17日前,全体师生)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

(10月13日—28日)

1.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各班组织开展诚信教育“五个一”活动:

(1)举行一次以“诚信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活动。(10月13日,责任人:班主任) 各班组织好一次“我们与诚信同行”为内容的主题班队会。要坚持诚信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楷模、典故、故事等,通过诵读、故事会、表演等形式,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体会诚信是做人的根本。

(2)每位学生收集一句诚信的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班主任把它张贴到学习园地,每天早上要带领学生读。(10月15日前)

(3)班级制作一个“诚信之星”评价表。(10月15日前) 班主任自行设计,然后把电子表格交到年级组长,由年级组长统一转交德育室统一打印,张贴到班级。

(4)开展一次以“我身边的诚信故事”为主题的演讲比赛。(10月24日,责任人:年级组长) 班主任协同语文老师组织学生通过书籍、报刊等多种途径收集有关“诚信”的名人故事,以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

先在班级进行初选比赛(10月22日);

各班选派一名优秀选手参加学校比赛。

评分要求如下:

①主题鲜明、内容连贯、语言符合年龄特点。(30分)

②口齿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流畅、精神饱满、感情处理恰当(50分)

③参赛选手的仪表大方、自然、得体。(10分)

④选手比赛时间控制在3—4分钟内脱稿独立完成。(10分)

(5)举办一次以“诚信”为主题的手抄报比赛。(10月27日前,责任人:美术教师) 三~六年级学生制作诚信手抄报,参加校手抄报设计评比活动。同年级分别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6名,用3K纸大小,班别、作者姓名书写在作品背面右上角。

设计要求如下:

①版面设计新颖独特,插图美观,标题醒目、大方;

(40分)

②书写工整,字迹清晰,美观规范;

(10分)

③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充实、可读性强;

(20分)

④版面布局合理,整体效果好;

(20分)

⑤必须由学生独立完成,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10分)

2.在诚信教育活动期间,学校将组织开展如下工作:

(1)评选优秀班会记录、优秀手抄报等。

(2)检查各班的“诚信之星”评选过程、个人诚信名人名言、谚语、俗语的收集张贴及学生读的情况和演讲比赛的落实情况。

(3)加强值周检查工作力度,以值周检查为评选诚信班级的依据。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阶段(10月29日—31日)

1.各班班主任写出本班诚信教育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并上交。

2. 采用自评互评等方式,各班评选“诚信之星” 填写申报表,报大队部;

学校评选“诚信班级”。

3.德育室对本次活动做好总结,利用学校博客展示诚信教育活动成果。

七、活动要求1.要强化组织^令页导。要高度重视这一教育活动,切实加强组织^令页导,德育副校长要亲自抓,要明确责任,细化目标,妥善安排,力求实效。

2.要制定实施细则。结合我校实际,做到活动有内容、有检查、有考评、有效果。

篇3

一、培养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d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因此,在开展课外阅读之前,教师首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去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学生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使课外阅读的安排、组织形式等尽可能地满足于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让学生乐读、爱读,并把阅读作为生活中的一种乐趣。

1.创设氛围。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为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学校在教学楼的四周以及教室的四面都张贴了大量关于读书的名言。如:“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些名言会时时激励着学生,让学生知道读书有这么多的好处,让他们觉得在这充满书香的校园里非多读书不可。

2.推荐好书

当学生读自己喜欢读的书时,他会读得津津有味,完全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和书里的人物同喜同悲。当学生读自己不喜欢读的书时,会感到枯燥无味,不知所云。因此,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起来后,就要适时地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课外书,让学生有好书可读。

例如学写人的文章,可以选择与这个人相关的其他文章来读,从而对这个人有更深更广的了解。如:在教学小学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孔明借箭》这篇课文前,发动学生广泛阅读《三国演义》中的某些章节,也可阅读全书。这些拓展性阅读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拓展了学生的心灵空间,为学生理解课文的语句,领悟内容提供了知识基础。

同时,这样的阅读,由课文这个“点”扩散成一个较大的“面”,学生的语言积累不断增加,领悟力也在不断提高。

二、授生予渔

学生要进行课外阅读,阅读方法的指导是必不可少的。课外阅读应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发展,指导学生阅读要以课内带课外,课外促课内,即课内学方法,课外求发展。而课外阅读书籍的种类不同,且题材丰富,文章的内容深浅不一,学生理解能力也高低有别。为了防止只追求故事情节,忽视文章中心及语言描绘,我注重从以下两点去指导学生:

1.学会阅读 。在课外阅读中,要求学生必须领会阅读的方法。古人云:“不同之书,区别对待。应读之书宜缓宜熟;应阅之书宜速宜多。阅书如攻城,轻骑剽悍,所向无前。”根据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方法去阅读,要求学生初步掌握精读、略读、浏览三种阅读的方法。精读就是要一句一句地读,一句一句地理解,遇到不理解的地方要停下来,做上记号,以便查工具书或向人请教,弄懂了再继续读;略读速度较快,常常一目几行,意在了解大概内容;浏览的速度就更快了,主要用来浏览报纸、搜集信息资料,常常只看看标题。阅读初期,一般以精读为主,有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能力以后,以上三种读书方法可交叉进行。一般内容略读或浏览,精彩的部分精读。

2.写好笔记 。教材要求通过阅读,既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感情,还要领会作者表情达意和写作的方法。根据不同年级,提出不同要求。低年级摘抄词句,并做一些简单的仿句练习;中年级摘录佳句、精彩片段、名人名言,可要求学生在看后写一段比较简短的读后感想等;高年级摘录时要注明出处,写读后感。要求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三、开展活动

使学生读好书,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这是小学语文S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但如果让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死读书,只能让他们感到枯燥乏味,甚至昏昏欲睡,应该巧妙地寓教于活动之中。

1.学会表达。小学语文S版教材中明确要求把口语交际和日常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我把课外阅读与口语表达相结合。我班坚持每天五分钟的听说训练,时间可安排在早读或课前,让学生轮流上台,交流在课外阅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内容可以说从报刊中知道的新闻,或读到的趣事,或背熟的古诗,或得到的好词佳句等等。学生兴趣盎然,视野开阔,语感增强,更令人欣喜的是,学生从课外阅读中得到源头活水,逐步达到厚积薄发,说话妙语连珠,变枯燥的读写为有趣的乐事。

2.办好小报。为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我组织了学生每月一期的自办手抄报活动,深受学生的喜爱。手抄报的内容广泛:时事政治、校园生活、可爱的地球、我爱科学等。学生根据需求,独立命题、编辑材料,设计版面,并配以彩色插图。如围绕“可爱的地球”这一内容,学生都兴致勃勃去寻找有关地球知识的书,找出自己所需知识,办出了《关爱地球》、《地球连着你我他》、《美丽的地球》等为主题的手抄小报,内容丰富多彩。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动手动脑,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篇4

        如何针对农村的教学实际情况,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尝试: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外阅读同样也应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阅读课外读物。我们学校自从开展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活动的课题研究后,各班语文老师都在想方设法地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有的老师采用讲故事、成语接龙的方法;有的老师采用办手抄报、知识竞赛的方法;有的老师采用读书笔记评比、每日一段美文欣赏等方法……以上的好些方法,我都曾用过,其中,我觉得要属“讲故事”最能让学生感兴趣了。故事人人爱听,尤其是小学生,一听教师要讲故事,个个挺直身子,竖起耳朵,两眼闪烁着兴奋的目光,听得津津有味。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动听的演讲,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叠、期待结局之际,我戛然收声告诉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有关读物,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便高了。

        二、积极营造氛围,给学生一个乐于读书的环境。

        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有效地激发他们的阅读欲望。我们可以利用教室这个自然的学习空间,张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可以让学生写自己的读书箴言以时刻提醒自己;还可以在学习园地上张贴学生的读书体会。当然,教室里最好布置得比较接近自然,让他们的空间更加清新,从而心情舒畅。

        三、建立“班级图书角”,提高图书利用率。

        学生的兴趣被激发起来了,我们便自己动手在班级上建了一个小小的图书角:把电视柜的两层收拾出来,摆放上同学们从家里带来的童话、连环画、作文书,还有从学校图书室借来的《少年博览》、《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十万个为什么》……书有了,再推选出一名工作认真的图书管理员,让他来负责图书的保管,登记学生借书还书的时间以及有无损坏情况,对故意损坏图书的要求其造价赔偿。这样可以确保人人有书看、人人都爱书,可以让每本图书的使用价值最大化。

        四、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

        有的学生凭着兴趣,凡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就走马观花地读读;有的则读了好文章,也不懂得积累知识、吸取技巧用到写作上。显然这样的读书方法是收效甚微的。作为读书的指导者,我们应该向学生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略读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一般是根据学生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有关书报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选择自己所需要的部分,用于写科学小论文,培养摘录资料和运用资料的能力,同时也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2.精读法

        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上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地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它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的手段。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利用这些作品为依据,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3.默读法

 &nbs

p;      默读法就是对所读的课外书不发音、不辨读、不转移视线,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这就要求学生在快速的浏览中集中注意力,作出快速的信息处理和消化。利用默读法,可以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尽量多的信息。

        4.摘抄评价法

        这种阅读法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根据自己的需要将有关的词、句、段乃至全篇原文摘抄下来,或对阅读的重点、难点部分划记号、作注释、写评语。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和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还可以对自己订阅的报刊杂志,将其中的好文章剪裁下来,粘贴到自己的读书笔记中。

        5.写心得体会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经常写日记或读后感,也就是要求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后,用日记或读后感的形式对文章的内容发表自己的见解、想法,并在课外阅读活动课上进行交流。读写听说紧密结合,学生的阅读能力会很快得到提高。

        五、注重指导学生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语文课外阅读习惯。

篇5

兴趣;多媒体教学;探究性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11―0114―01

高效课堂教学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充分营造高效课堂氛围

情感是促发学生个人行为的内驱力。为此在明确每一节课的目标后,教师首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道德情感因素,设计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道德情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激情。

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构建思想品德课高效课堂必须为学生创造民主、和谐的学习环境。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换角色,放下架子,作为学生的“大朋友”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真挚、坦率地与学生平等相处,互相交流思想,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与学生平等对话,创设学生能畅所欲言、勇于思考、敢于创新的教学环境。如,在教学中,我会常常走下讲台,认真倾听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或时常参与到他们的小组活动中。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会给予他们关怀、鼓励、引导和点拨,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这样不仅使学生倍感亲切,而且使他们真正成为知识获得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敢于质疑、敢于坚持自己的见解,敢于与老师、同学讨论,从而增强了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习动机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是从学生感兴趣的日常生活实例导入新课。例如,在教学八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一课“我爱我家”时,我先让学生介绍自己名字所隐含的寓意。学生的兴趣马上就来了,纷纷发言介绍自己的名字。在介绍自己和听别人的介绍的过程中,他们深深感悟到父母对自己的希望和爱。在此基础上,我导入新课:“简简单单的名字,寄予了家人深切的爱。我们从出生那一刻起,就被家的温暖所包围。那么,什么是家呢?怎样让爱住我家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带着浓浓的学习兴趣与我一同进入了新课的学习。另外,我有时还会采用让学生讨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生活事件、歌曲、谜语等方式导入新课。

三、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可灵活及时地运用各种信息,具有传授知识新、快、全等特点,将这种特点融入思想品德课教学中,使思想品德教学与国内外形势、当前社会热点、时代聚焦点有机结合起来,可增加教学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如,在介绍“维护消费者权益”时,先放一段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关于北京一些市民长假旅游被骗的影视,再用图例演示“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方法,具体形象,这样学生就很容易了解维权的途径。

四、充分利用课程及课外资源

我认为作为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要引领学生把握时代脉搏,而且还要指导学生阅读课外时政材料,如认真研读《党的十精神》《中学生时事政治报》《半月谈》《参考消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这样既能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引导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可在校园内举办一系列活动,如举行“法律知识知多少”竞赛活动,举办安全讲座、演讲比赛、创建平安校园手抄报比赛、政治小论文征文评选活动等,让学生从生活中、实践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感悟人生的真谛,找到做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支撑点,这正是新课标的德育目标。

五、扎实有序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

篇6

【中图分类号】 G62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09―0051―0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大量阅读能了解前人的智慧,充实自己的大脑,提升自己的能力。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阅读指导,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

一、教材载体引领,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小学课文教材内容丰富,贴近儿童生活,富有时代气息,体裁多样,语言典范,学生爱读。阅读教材是学生扩展视野、获得知识、培养能力的信息资源,是增长知识的宝库,为学生的能力形成提供了充足的营养,既能使学生学习语言,又能使学生在思想上得到启迪,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小学语文教学要把阅读的一般过程教给学生。在初步理解阶段,通过阅读要了解文章内容梗概,遇到障碍自查工具书,自己不能解决的划出来做上标记等在课上解决;到深入理解阶段,要理解文章结构脉络,弄懂重要词语的含义和在文中的作用,分析思想内容和表达方式,提出质疑与同学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最后是拓展运用阶段,这个阶段要联系自己实际进一步吸收,学用结合。而这些能力的培养要依靠教师的点拨,让学生以教材为主、有效地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学会怎样去读书,掌握阅读的本领。

二、弘扬优秀文化,诱发学生阅读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阅读,实现教材和课外书籍的衔接,让学生博览群书,扩大自己的视野,在潜移默化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丰厚自身的精神底蕴。《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70篇优秀诗文意境深远、构思新颖、语言清新、趣味浓郁,特别适合学生品读鉴赏。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优秀诗文,诱发学生读书的兴趣。低年级可以推荐一些简短的寓言、童话故事、科幻故事等来汲取营养,开阔视野;到高年级就要适当地引导品读一些文学名著来培养情趣、感悟真谛。小学生一般都喜欢听故事,一听到老师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老师声情并茂,娓娓渲讲,学生早已被带入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

三、创设阅读氛围,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篇7

1.1孝道传承也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个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强调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今天,将孝文化中的仁爱、礼让、诚实、守信的部分提炼出来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切入点,构建孝道和德育教育融合的新内容和实践框架,可以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和进步,推进家庭的和睦,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对社会道德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所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孝文化,重建与现代文明社会相适应的新孝道文化,对融合代际关系,实现家庭和睦,营造孝亲敬老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贤孝文化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社会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理应继承这份道德遗产,发展这份优良传统,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伦理精神与道德规范。

1.2是高校的历史使命首先,高校是先进思想、优秀文化传播的重要基地,是为社会发展培育合格人才的重要阵地。高校教师传播孝道,和学生一起参加孝道方面的社会实践,在一定程度上传承和发展孝道文化,可以增强学生的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其次,通过对孝文化与当代大学生德育实践的研究,还可以丰富我国高校关于德育的研究,为解决现实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精神动力。另外,将孝道教育渗透到素质教育之中,将孝道传承与大学生的德育教育相融合,并随着时代的发展去伪存真、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不断增添新内容、新视角和新途径,这不仅会大大丰富高校德育教育的内涵,而且对大学生的生命感、责任感缺失等现实问题的预防和解决有着重要意义。因此高校大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做好“孝”这篇文章。

1.3大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1)从个体来讲,孝道是修身养性的基础。通过践行孝道,每个人的道德都可以完善,否则,失去孝道就失去做人的最起码的德性,因此,儒家历来以修身为基础。在今天,倡导孝道并以此作为培育下一代道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稳定则社会稳定。儒家非常重视家庭的作用,强调用孝道规范家庭,规范人伦秩序,要求人们做到长幼有序,促进家庭和睦的同时心怀爱心,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公益心、回报社会。在校大学生经济没有独立,生活花费仍然靠父母支持,所以还谈不上赡养父母,现在能做到的就是从精神层面去敬爱父母,对父母有孝敬之心,有尊重的行为。有些大学生因为学业、工作、人际交往等压力无法释放而不思进取、自甘堕落、违法乱纪,甚至不珍惜自己身体乃至生命,这不仅让父母担心焦虑,甚至受辱。对自己的父母造成极大的伤害,这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所以,大学生应做好当下,不断完善自己,努力学习积极进取乐观向上,体贴关心父母,态度温和地和父母交流,这就是在尽孝道。所以,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更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因此,立足时代需求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系列实践活动中做好孝道传承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策略研究工作,以期获得德育教育的实效性、长远性,是借鉴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道德因素,强化大学生的道德教育研究的重大课题。

2孝道传承与德育教育相融合的策略分析

2.1充分调研,广泛宣传开展以“孝”为主题的问卷调查。我们对常州科教城6所高校1800名学生就“孝经知多少”、“新时期如何孝敬父母?”“、你孝敬父母吗?”“、社区居民如何养老?”等问题开展抽样调研活动,以此来调查大学生对孝道认知及实践状况。在对大学生的问卷调研的基础上,学校各团支部、各班开展“尊老、敬老、爱老”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通过演讲、讨论、访谈等活动,要求他们能了解父母的生日、职业、工作量、业绩和收入;讲述父母的艰辛和父母对自己的爱;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讲父母对自己的期望;讲述父母孝敬长辈的事迹,谈自己的体会;号召大学生通过给父母及长辈写一封感恩信、制作一份感恩贺卡等形式,表达对长辈尊敬之心、感恩之情,争当尊老敬老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2.2构建平台,讲求实效自2011年开始,我院组织教师编印孝文化方面的校本教材,开设相关的选修课程,至今学生受众达3000余人。模具技术系的许西惠老师因此被常州市永宁书院“弟子规”、“孝道”夏令营聘请为讲师,也成为常州市文明办的“道德讲堂”的成员。此外,利用校园网络、闭路电视、校园广播等媒介,组织学生收听收看与孝道有关的亲情教育片;通过“孝道”专题墙报、橱窗、手抄报;悬挂行孝名人画像、行孝名人名言;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孝道文化的魅力。

2.3言传身教,模范引领“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思想教育的“活水”就是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我院师生志愿者组成“孝道宣讲团”,引导师生阅读研究《孝经》、《弟子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经典。自2012年开始,在常州市南大街安阳花园社区、戚墅堰区花苑社区、河海社区、永宁书院及江苏伟业等社区或企业开设“孝经”、“弟子规”、“道德经”等传统文化讲座30余场,这些活动深受社区、企业的欢迎。我们力求通过孝道宣讲、模范引领、社团推动等各种形式,从思想深处变革理念,真正将“孝道”作为实践准则,使德育教育落到实处。旨在立足时代需求以及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在系列实践活动中做好高职院校孝道传承在德育教育中的研究工作,以期获得德育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对有关学生德育工作、社区教育、企业培训的做法、经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总结、分析、归纳等,根据不同层次、不同群体,整合讲课内容,开拓孝道传承与德育教育融入的新载体。通过系列实践活动,宣讲团成员之间的互相取长补短,并且与校内外的教师、学生及社会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道德讲堂开展的方式和方法,不断吸取新的教育理念,传递文明正能量,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基础。

3结语

篇8

一、以学生为主体,提高阅读兴趣,让学生乐读。

我在汉语教学过程中,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汉语知识。

1、谈自己的读书感受,让学生乐于读书。

我经常讲述自己阅读后的收获和体会,用“现身说法”激起民族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之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每周开展一次汉语阅读分享课,让民族学生交流阅读中的收获;平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教育,从而激起民族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民族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尝试。

2。开展实践活动,培养阅读兴趣

为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在班上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他们有机会展示课外阅读的成果,获得成功的喜悦。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谈谈读后感”“故事大王比赛”“小博士竞赛”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民族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民族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民族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民族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

⒊发挥故事的魅力让民族学生主动去阅读。

故事人人都爱听,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民族学生个个精神抖擞,双耳立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我声情并茂,娓娓宣讲,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或有趣、或惊险、或奇特、或令人感动、悬念百出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情感交跌时,我告诉学生: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请自读原文。此时我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

二、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

在阅读技能训练中,应分阶段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给高中民族学生系统地阅读技巧方法上的指导。

1、学会精读和泛读。

多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大脑,美化学生的心灵。阅读分为精读和泛读。精读一般都按“整体感知局部分析整体综合”这三个逻辑步骤训练学生精读,如:查检、参考、圈点、批注等。针对学生读书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现状,我在班级中专门设立了阅读赏析课,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学会精读。泛读是对大部分浅显易懂的书或阅读价值不高的书籍、报刊采取浏览法,即“随便翻翻”,或通过看标题、目录、内容提要、前言等,大致了解其主要内容。另外,我紧密结合汉语课本的实际内容、学习的要求,适当提出学生看一些课外读物,帮助他们深刻领会课本知识,同时对民族学生的理科学习也发挥了辅助作用。

2 巧抓重点词句,进行有效的阅读教学

(1)抓住含义深刻的词句,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不能对所谓的重点词句加以单一、孤立的分析、讲解,或者简单地一股脑儿地对字、词、句面面俱到地“肢解”,而是保存文章结构的完整性和意境完美性。以读促解,以读悟法,以读动情。如我在《游山西村》教学中,为指导学生读好“丰年留客足鸡豚”里的足一词。 让学生理解“足”的含义,而且让学生对“足”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感悟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体验,起到“一石数鸟”的效果。

(2)抓住中心句,引领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在高中汉语课文中,某个词语或句子就是贯穿全文的中心点,仔细思考,全文处处与之紧密相连。如果抓住这些中心词句进行教学,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课文的脉络,准确地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例如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 抓住“那里风景优美,物产丰富,是个可爱的地方。”这个句子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可以设计如下问题:课文写风景优美的段落有哪些?写物产丰富的段落是哪几段?优美的风景体现在哪些景物上?丰富的物产又是什么?通过理解以上几个问题,学生初步懂得整篇课文是围绕“风景优美、物产丰富”这两个词来写,用了总分的叙述方式,以下的内容都是这两个词的具体化和形象化。也就是说,学生对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这对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无疑起了先导作用。

(3)抓住过渡句或关键词,指导学生掌握课文框架。

抓过渡句。过渡句在文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文章思路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标志。阅读教学中突出过渡句的教学,能帮助学生弄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的结构。如《赵州桥》一文的过渡句“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既总结了上文,又开启下文,像一座桥梁,使课文的前后部分自然、连贯地衔接,并使课文的结构清晰、明了地展现在小读者面前。

篇9

1 教读经典诗文方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对经典诗文产生畏难情绪很多是因为不会读,读不懂。因而教给学生诵读方法是培养诵读经典诗文兴趣的根本。

1.1 读准字音

多数经典诗文年代久远,与当代小学生的生活差距很大,再加上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别,字的读音和意思小学生比较生疏,容易读错,影响了诵读的流畅性,无疑增加了学生诵读的难度。要降低诵读的难度,激起他们对经典诗文的兴趣,必须首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如学生对《弟子规》中, “挞无怨”的“挞”、“断机杼”的“杼” 等字的读音比较生疏,多次读错,影响了诵读的流畅性。尽管“素读”法倡导“放声读,能成诵;重记忆,轻讲解。”但是碰到这种情况,我会着重指点,教学生查字典读准字音,有时还通过小故事理解词义,帮助学生扫除字词障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诗文,只有这样才能敲击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兴趣之门。

1.2 画面感知

一首好的诗就是一幅绝佳的画,正如常言所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根据古诗的这一特点,我根据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悟诗的意境,描绘其景象。如在教郑板桥的《竹石》一诗时,在学生理解了诗意后,让他们大胆地发挥想象,每人画出一幅“青竹图”,青翠的岩竹跃然纸上,此时无声胜有声,坚韧顽强的岩竹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里。我还利用多媒体电教手段,集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于一体的多媒体在辅助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把抽象而又隐含的诗意以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再现当时的历史画面,带学生走进诗人所处的情境中去感悟,让学生在情景交融的环境里欣赏诗歌,感悟、体会诗歌所蕴涵的人文美。

1.3 身教感染

罗曼.罗兰说:“要撒播阳光在别人心中,总得自己心中有阳光。”要学生对古诗文感兴趣,那么首先教师要丰厚自己的诗文底蕴,提高对古诗文教学价值的认识,教师自己要多读古诗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能读千赋,则能为之”,教师倘若能随口背诵许多古诗文,就能感染学生,学生就自然而然对古诗文感兴趣了。

1.4 古文今读

1.4.1 在舞蹈表演中品味诗情。在哲学家,美学家的眼中,舞蹈艺术已经升化为一种生活,甚至生命的艺术。在文学家眼里,诗其实就是生命,是人的生命中那个最美、最真的化身。在经典诗文的诵读中,何不把两者合二为一呢?我做过这样的尝试:《静夜思》《春晓》《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诗篇已经进入音乐课本。我先让音乐老师教会学生唱,再请艺术老师教学生舞蹈。在优美的旋律中,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感受到了《静夜思》中,游子强烈的思乡情感;《春晓》中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月光下广袤的清寒世界,天上、人间来回驰骋的开阔空间,进而感受到了词人的豁达胸襟、乐观情调。

1.4.2 在旋律中诵读激发兴趣。这种诵读方法的灵感来自我班学生的古诗改词:《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蚊子咬,买来杀虫剂,蚊子死多少。”我听起来觉得很有意思,决定让学生给他们喜欢的歌曲填古诗词。根据诗歌表达的不同情感选择不同的旋律。如《江南汉乐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采用的旋律是《春天在哪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采用的旋律是《小白菜》……由于所有的给旋律改词用是都是学生平时熟悉的、喜欢的、会唱的歌曲,所以孩子们在诵读吟唱古诗的时候兴趣盎然。

1.4.3 在诵读中配上动作感受诗文意境。

把每首古诗文都编成舞蹈搬上舞台表演难度很大,但如果把舞台搬到教室,搬到课堂,在诵读中配上舞蹈动作,孩子们读古诗更有兴趣,对古诗的理解更深,背诵起来更容易。如教学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我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受的“好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野径”“江船”“红湿”“花重”等意境,在诵读时配上自己认为合适的动作。尽管孩子们的动作不尽相同,但他们情绪高涨,在比划中读,在读中比划,把诗人春一般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了。

2 营造诵读经典环境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书香的熏陶。只有通过阅读积累,才能“厚积而薄发”。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教室是学生学习的摇篮。创设一个充满书香的阅读环境显得尤为重要。我努力让班级成为学生诵读经典诗文的乐园。

2.1 建设书香班级

建设书香气班级,我先是创建班级图书角。让班级充满书香,首要条件是要拥有足够的图书,为此,我让学生保证人手一册图书,把自己已经看过的图书捐出来,先是自己带头,捐了十多本图书,不到一周的时间,我班的图书角摆满了四层图书。同时,我们还在书柜上贴上了“我读书,我快乐”的小标语,让小小的书柜鲜活起来了。其次是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如“读书破万卷,下笔有神”、“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腹有诗书气自华”、“让读书成为终身的必需,让读书成为永远的习惯” 等经典诗句,让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受到感染。三是在教室后边的“学习园地”栏里,展示学生的作文,绘画等优秀作品。四是教给学生“插针读书”的方法――早午晚诵读。每日用早餐课前十分钟时间读诗词解诗词;下午上课前抽十分钟吟诵,晚上在家抽十分钟巩固诵读。通过加强了书香班级的建设后,我发现课余时间,班里不再那么吵闹了,更多的是看到同学们流连图书角旁。

2.2 开展实践活动

篇10

【关 键 词】 课外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并提出了阶段目标:一、二年级,“喜欢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能利用各种信息渠道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课程标准不光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提出了量的具体要求,也提出了质的提升。所以,培养学生积极的阅读兴趣,良好的阅读习惯,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读物,是每所学校及每位教师应该共同努力的方向。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不深思:如何及早引导学生去正确面对纷坛繁杂而又丰富多彩的阅读世界,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不断提升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要完成此项任务光靠课堂阅读教学是不够的,应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与交流。从而使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地成长,潜能得以充分地发掘,以渊博的知识去适应和面对未来社会的需要和挑战。对此,我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话题谈谈我个人的浅见。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读书

(一)故事诱发阅读兴趣

爱听故事是孩子们的天性,尤其是现在的独生子女,从小就伴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爸爸、妈妈的童谣、童话故事长大,一听到老师说要讲故事,个个精神抖擞,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迫不及待地想一听为快。随着教师声情并茂,娓娓讲演,被激化,被渲染了的故事情节早已把孩子们带入了一个有趣、惊险、奇特、感动的情感世界里。正当孩子们津津垂听、情感交跌,期待大结局之际,教师戛然收声无不动容地告之孩子:故事情节交错复杂,后面的可更精彩呢,欲知后事如何,请自读文章。此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向学生推荐出相关的读物。如教学《少年闰土》,就可引导学生阅读鲁迅的《故乡》;学了《卡罗纳》,就可指导学生阅读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学了朱自清的《春》,就可指导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荷塘月色》等风格相近的优美散文。这样,学生就可以把课内学到的知识加以应用,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进而促进知识和能力的迁移,做到“以课外带动课内,以课内促进课外”,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

(二)读物激发阅读兴趣

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材料, 要让学生喜欢阅读,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图书,让学生对书籍产生兴趣。教育心理学家认为,不同年龄的孩子阅读能力有差异。3岁以前的孩子大多爱看色彩艳丽、形象逼真的动物或物品的图画书;3~6岁的儿童爱看童话、幻想故事以及有关动物、日常生活行为的图画书;7~10岁的孩子爱看有一定情节的神话、童话及令人惊奇、富于冒险性的儿童图书;10~13岁的孩子爱看富于幻想、探险、神秘色彩的图书;14~16岁孩子的阅读倾向于思维、发明、论证、推理及人物传记类图书。然后要推荐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读物,如歌颂人类勤奋、善良、坚毅、进取、崇高人格方面的读物。根据小学生的文化基础、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老师们可以向他们推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少年的故事》《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书籍。另外,课外阅读应配合课堂教学。读物的内容和形式,尽可能和课内阅读取得某种程度的联系,使课内外阅读得以相互促进。如我们课前课后布置学生查阅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培养了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也扩大了阅读量,也使课内外阅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二、阅读指导,让学生会读书

一位哲人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这就提醒我们要帮助学生掌握好的读书方法与技巧。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内掌握读书方法,才能使课外阅读得法、受益。课外阅读就能为学生复习、运用阅读方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要想使学生把课内学到的读书方法灵活地运用到课外阅读之中。就有必须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使学生从“要我读”变“我要读”“我会读”。

(一)读与写结合

阅读为写作提供了广泛而丰富的语言和写作范例,从读到写,由仿到创,是指导学生写作的有效途径。我校历来都要求学生写读书笔记,如让学生给读过的故事续写结尾;把自己课外所读的一首古诗改写成其他形式的文章;给自己所读的课外读物中的主人公写一封信,摘录书中的好词佳句等等。不知不觉,学生在学会读书的同时,又积累了写作素材,提高了写作水平。

(二)读与讲结合

让学生阅读课外读物后谈谈自己的读书感受,交流读书方法。上课时还可组织学生讲讲读书后的收获和体会,谈谈自己对作品人物的印象,说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模仿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自编一个童话故事讲给别人听,使学生知道如何读书,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同时有目的地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进行评说、欣赏;讲述名人读书成才的故事,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对读书人的崇拜,对书的渴望,形成与书本交朋友的强烈意向。这样,学生就会在课余时间主动地进行广泛的阅读,从而学会读书。

三、成果展示,让学生爱读书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用榜样激励也是促进学生想读书的好方法,让学生把平时在阅读过程中感兴趣的报纸杂志上的图片或者语言收集起来, 做成剪贴报、手抄报在班级、学校的展示栏中展示。这个活动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质量,拓宽了知识面, 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这样不但能让学生积累材料,还能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总之,只要让学生自觉阅读,乐于阅读,学会阅读,学生就能自由徜徉在书海中,就能亲近母语,积累语言,写作时自然也就能厚积薄发,让阅读过程真正成为了孩子们快乐的成长过程。

【参考文献】

[1] 黄华萍. 浅谈小学语文课外阅读的方法指导[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