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拳钢甲范文
时间:2023-03-27 19:2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铁拳钢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最近有一部美国大片《钢甲铁拳》很好看,我利用暑假的时间在网络电视上观看了。实在太棒了。
影片介绍了:一位父亲,查理是一名机器训练师,生活落魄不堪,总是向别人借钱买机器,而且做事没有恒心。直到有一天她的前妻去世了,他不得不照顾他一个11岁的儿子。他没有钱买新的机器人只能去废品堆里找零件组装,结果意外找到了一个完整的被人丢弃的机器人“亚当”。他们父子合作训练它,带它去比赛最终战胜了很多新款厉害的机器人。
看电影时我觉得影片中的打斗场面特别吸引人,拍的很壮观,看得我热些沸腾,父亲为儿子从一个不负责人,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爱心,而儿子在与父亲的相处中,找到了快乐寻回了父爱。
我想电影想告诉我们的是:我们要对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应该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陕西西安未央区赵村小学六年级:辛柏林
篇2
无人驾驶地铁引关注
南港岛线全长约7公里,最高时速可达80公里,沟通了原先港岛线金钟站和港岛南区海怡半岛站,途径海洋公园、黄竹坑、利东三站。全线列车最大特点是无人驾驶,增加列车两端开放式空间,让乘客享受特别的乘坐体验。
新列车由中车长客股份公司研发制造,是中国首个GOA4级全自动无人驾驶地铁车辆。
2016年12月28日5点55分,港铁南港岛线的首班列车从海怡半岛发车,众多希望见证历史的香港市民早早来到地铁站外。其中,家住粉岭的黄先生为了体验全自动无人驾驶列车,更是凌晨1点便从家出发在站外排队。
地铁站开闸之后,等候已久的市民纷纷涌入列车,约100人有幸成为南港岛线的首班乘客。
记者看到,与以往上车后先找座位的情况不同,南港岛线的乘客上车后大部分都会走向车头或者车尾,对全自动无人驾驶的列车一探究竟。
带着孩子一起来乘坐南港岛线的张女士表示,这是他们第一次乘坐无人驾驶的地铁,孩子对没有驾驶室的列车非常好奇。她还说,虽然是无人驾驶的列车,但是整趟列车运行平稳,坐在车内很有安全感。
高科技带来新便利
高科技的应用也为南港岛线的沿线居民带来了许多便利。家住港岛鸭洲的戴先生说,南港岛线的开通大大缩短了他的上班时间,以前从家里到金钟需要至少30分钟,现在坐南港岛线仅要11分钟。
与戴先生一样获得便利的市民有很多。家住海怡半岛的李先生说,南港岛线的开通将大大缓解香港仔隧道的通行压力,对于港岛南区的居民都是福音。
记者发现,由于乘坐南港岛线的乘客大多是家住港岛南区的“上班族”,所以上午8点之后,除了始发站海怡半岛外其他站台就只有少量乘客能够挤上列车。
乘客曾先生说,虽然南港岛线的列车平均3分钟就有一辆,但是列车只有3节车厢的设计恐怕在未来无法满足港岛南区居民的出行需求,尤其是上下班高峰时期。他希望港铁公司能做好准备,应对未来可能会出现的拥挤现象。
促进南区旅游业发展
除了为港岛南区的居民提供便利的上下班交通外,南港岛线的开通也将促M港岛南区旅游业的发展。其中,专门开设站点的海洋公园便是获益者之一。
据记者观察,2016年12月28日上午11点之后,在海洋公园站下车的游客,尤其是“小游客”便逐渐增多。以往游客前往海洋公园需要在金钟站换乘巴士,再经过约30分钟车程才能抵达。现在从金钟到达海洋公园只需换乘1站地铁,耗时仅3分钟。
篇3
[论文摘要]企业安全是企业通过吸引资本、技术、市场等各资源所有者和促进各资源所有者协调一致.来维护企业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状态。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安全水平进行有效评价.提出提高企业安全水平的政策建议。
一、引言
(一)传统的企业安全观
安全是源于对工程领域安全性分析的一个术语,有关安全的研究,以往学者大多从企业的生产安全、经营安全或信息安全方面进行论述,来分析企业生产过程或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例如财务风险、人身风险等,而有关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发展的安全问题的论述几乎没有。本文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企业安全问题,分析企业是否能在市场中安全地生存和发展。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不一定是安全的,而一个安全的企业必定是有竞争力的,因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状态的维持,是在市场竞争中体现的,安全水平高的企业必然是在市场竞争中能够高概率维持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也必然是有竞争优势的企业。
(二)基于能力资源的企业安全
本文认为,企业安全是内外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内外因素的作用下,是指企业在某一方面受到损害或存在不足,从而影响企业的生存和持续发展。企业是否安全由两个方面的因素决定:一是企业是否获得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二是企业能否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企业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资源是有形的,比如资本、技术、市场等,而企业利用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的能力是无形的。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资源掌握在企业的利益相关者手中,利益相关者贡献的资源强,则企业所拥有的资源就能够满足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企业利益相关者参与对企业的治理,利益相关者的治理能力、合作性为企亚有效利用各种资源维持生存和发展提供保证。
通过分析企业吸引各利益相关者参与企业进行有效合作的能力,本文认为企业安全可以从资本、技能、市场、投人品和其他利益相关者资源5个方面予以保障,5个方面安全状态的加权累加,就构成了企业的安全状态。
二、基于公司治理的企业安全指标设计
企业安全一方面通过公司相关者所拥有的能力资源来保障,另一方面通过激励相容机制的设计,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取向与公司利益取向保持一致。因此,企业安全的公司治理保障,需要考察两个方面:①公司吸引优质资源所有者的能力;②促进资源所有者协调一致的激励相容机制。
(一)资源所有者的能力保障
公司治理的能力体现为公司通过某些指标展示其对资源所有者的吸引力和资源所有者的能力两个方面。按照公司相关的资源要素,本文将公司治理的能力分解为5个部分:
(1)资本资源的公司治理能力。股东拥有资本资源,他们决定着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是否会面临资金瓶颈。如果股东融资能力差,那么公司将可能在未来面临财务危机。股权越分散,说明中小股东对企业资本贡献越大,我们用前十大股权集中度来反向表示。
(2)技能资源的公司治理能力。董事会、经理和员工拥有技能资源,通过董事会和管理层拥有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技能和参与战略决策的能力,员工拥有开展企业工作的业务技能,他们决定着公司在市场竞争中是否具有技能优势。
(3)市场资源的公司治理能力。下游客户拥有市场资源,拥有决定是否购买企业产品和采购价格的权利,他们对产品的认可度与购买行为的形成对企业的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
(4)投人品资源的公司治理能力。上游供应商拥有投人品资源,决定着向企业供应投人品和供应质量等问题,决定着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支持能力。
(5)其他相关利益者资源的公司治理能力。政府拥有政策方面的资源,有权决定是否向企业提供优惠政策,政府的支持对企业和产业都能产生引导性和实质性的支持作用。
(二)公司治理的激励相容机制
公司拥有优质的资源,并不代表具有高的企业安全水平。优质的能力资源只是获取高的企业安全水平的基础,优质能力资源的作用发挥,还需要相应的激励相容机制作为保障。能力资源参与者参与公司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的利益,如果各利益相关者不能在激励相容机制约束下协调合作,各自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而不惜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则不利于公司的发展。因此,指标设计时,我们应该把相应的约束性设计进去。例如,合理设置独立董事比例可以控制大股东的侵占行为,维护中小股东的利益。最后得到的基于公司治理的钢铁上市企业安全评价指标如表1所示。
三、基于公司治理的钢铁上市企业安全评价
(一)数据来源
对2009年25家钢铁上市企业年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整理,得到除供、销稳定性,所管辖政府级别3个指标外的所有定量指标数据。对于所管辖的政府级别,我们做以下处理:对于中央政府管辖的国有企业赋值为90,对于地方政府管辖的国有企业赋值为80,对于民营企业赋值为70。对供、销稳定性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获得,尽管是专家评分,这项指标也存在很大程度上的主观成分,为了降低主观性,本文给出相应的参照系,见表2。由于篇幅有限,初始数据从略。
(二)运用因子分析法进行评价
综合目前相关领域的评析方法,大体包括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法、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等。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和层次分析法的缺点是权重的设定主观性太强;应用BP神经网络评价方法的难点在于,大量的数据难以获取和训练时需要输人的各个样本的企业安全水平值难以确定。因此,本文选择因子分析法对各企业的企业安全进行综合评分,该评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安全的相对强弱。因子分析具体步骤如下:
1.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变换
标准化公式为:。在进行指标标准化处理时,对于正向指标与负向指标及适度指标进行区分,不同的指标类型应作相应调整。
2.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经过提取公共因子、因子载荷矩阵变换等步骤后,则可以计算各个公共因子得分,从而建立因子分析模型:
4.因子分析定量过程
运用SPSS软件进行因子分析,KMO and Bartlett’s Test检验显示KMO=0.605 > 0.5,数据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统计量为43. 707,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 = 0.003 < 0.05,对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有效。经分析得出前3个因子的累积贡献率达到71. 634%,说明前3个主成分基本包含了全部指标具有的信息。由于初始因子负荷矩阵对因子命名和解释不明显,所以又进行了方差最大化的旋转,旋转后的负荷矩阵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旋转后原始变量在各主因子上的分布离差较大,这样就可以对这3个因子进行解释。因子F,在Xs,X6,X:上的载荷很大,这3个指标可以反映企业规模,故将F,称为企业规模因子,企业规模越大,管辖政府级别越高,企业供销越稳定;因子FZ在X,,Xz,X3上的载荷很大,可称为董事因子;因子F3在XQ上载荷很大,可称为员工因子。这3个因子对企业安全的影响是不同的,前3个因子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最后对上市钢铁企业安全状态进行综合评价,计算得出的因子综合得分为:
通过实证分析,最后得出25家钢铁上市企业安全状态的综合得分,见表4。
(三)结论分析
根据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安全的评价结果可以看出以下特点:
(1)钢铁企业整体安全水平不高。只有30%左右的企业安全水平在平均水平之上,这表明少数企业安全水平较高,而多数企业安全水平较低,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安全水平。
(2)企业的安全水平不平衡,中央管辖的国有企业整体高于地方管辖国有企业。四大钢铁央企均排名在前十位,宝钢、鞍钢和河北钢铁位列前3名。
(3)钢铁企业发展不全面。从表4中可以看出,只有少数企业在3个公共因子方面发展均衡,大部分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之处。例如宝钢在董事因子上得分很低。因此,各钢铁企业应从实际问题出发,在制定企业安全策略的时候,切实分析影响企业安全的主要因素,这样才能真正提升钢铁企业安全水平。
四、政策建议
通过对我国钢铁上市企业安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可以看出,为保证企业安全,企业在提升公司治理各个方面的能力上还有待加强,具体的政策建议如下:
(1)完善董事会制度。鼓励加大独立董事在董事会中的比例和对关键问题的否决权,防止控股股东损害其他中小股东利益。建立合理的管理层年薪制度和股权激励制度,使得管理层和股东利益趋于一致。
篇4
79式反舟艇,反坦克导弹
该弹是由日本陆上自卫队研究本部从1964年开始设计的重型远程反舟艇/反坦克导弹,主导研制生产的是川崎重工,参与研制的是三菱汽车。该弹于1979年定型,并命名为79式“重马特”反舟艇/反坦克导弹,也称ATM-2或HMAT。从1984年服役至1995年停产,日本陆自总共采购了240部发射器。
79式“重马特”导弹弹长1.565米,弹径152毫米,弹重33千克,战斗部装药4.2千克,系统全重103千克,破甲厚度500毫米,最大射程4 000米,最大速度200米/秒,采用触发或延时引信。
日本在冷战时期一直担心苏联在其本土登陆。而苏联没有船坞登陆舰、两栖攻击舰,只有坦克登陆舰,仍像二战那样抢滩登陆。有鉴于此,79式在服役初期的主要任务是打登陆舰艇,反坦克退居次要地位。直到苏联解体,登陆威胁消除后,79式才重点转向反坦克。
79式与美国“陶”式反坦克导弹结构相似,采用目视瞄准、红外半自动跟踪、导线传输指令制导方式。整套导弹系统包括筒装导弹、光学瞄具或热像仪、红外测角仪、三脚架发射装置、指令控制装置等。79式与“陶”式也存在差别。79式的控制翼面更靠前,为X-X型布置,前面4片翼面比后面4片小得多。另外,79式导弹有锥形空心装药和半穿甲两种战斗部,前者用于反坦克,后者打击登陆舰艇。79式的发射管为一个简单的圆柱形,没有“陶”式导弹那样前细后粗的分节。
79式在发射时,导弹被弹射出筒一段距离后,固体火箭发动机才点火,以避免尾焰伤及射手。红外测角仪在飞行中测量导弹和瞄准线之间的角偏差。尾部弹体的放线管放出的导线和发射架连结,制导指令由这根导线传给导弹。弹尾还有一盏氙气灯,导弹发射后点亮,与NEC制造的发射架瞄准单元对准,射手据此不断调整导弹飞行姿态。
79式的发射管可由三脚架支撑,人工便携发射,也可装在三菱73式吉普车上发射。另外还可采用方形发射箱,挂在89式步兵战车炮塔两侧发射。87式反坦克导弹
该弹是日本陆自从1978年开始设计的轻型反坦克导弹,主导研制生产的是川崎重工,参与研制生产的是三菱汽车。该弹于1982年开始试验,1987定型,并命名为87式“中马特”反坦克导弹,也称ATM-3或MMAT。1988年进入陆自各师团、旅团普通科连队(即步兵团)的反坦克队服役,2006年采购终止。
87式反坦克导弹弹长1.0米,弹径110毫米,弹重12千克,破甲厚度600毫米,最大射程2 000米。最大特点有两个。一是重量只有79式的三分之一左右,大大提高了携行机动性。二是取消了导线制导,改为半主动激光制导。射手发射导弹后可迅速转移阵地,交由隐蔽处的激光照射器照射制导,提高了生存力。但导弹需要持续的激光照射,不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
87式反坦克导弹每个小组由射手、激光照射手和3个弹药手组成,包括6枚导弹、三脚架、激光照射器等在内的装备总重140千克。作战时,射手与激光照射手之间的距离最大为200米。96式多用途导弹
该弹是日本陆自从1986年开始设计的重型远程反坦克导弹,川崎重工主导研制生产,1996年定型,命名为96式多用途导弹,也称ATM-4或MPMS。1996-2012年,陆自共采购了37辆发射车及配套装备,装备于陆自富士学校、武器学校、通信学校、北部方面队反舟艇/反坦克队、西部方面队反舟艇/反坦克队、第2师团第2反舟艇/反坦克队。
96式多用途导弹弹长2.0米,弹径160毫米,弹重60千克,最大射程10千米以上。最大特点是采用了光纤/红外成像制导,数据信号在光纤内传递,导弹不向空间辐射电磁波,弹体上没有信标源,具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它在发射前无需精确识别并跟踪目标,能够盲射攻击不在瞄准线上的目标,还可在飞行过程中更换目标,且能精确选择弹着点。理论上说,96式导弹的攻击命中率与攻击距离无关,所以最大射程可达10千米以上。由于操作者在导弹飞行中无需持续瞄准,因此战场生存得到了保证,而且如果选择发射后不管的模式,射手可快速转换攻击目标。
由于96式多用途导弹比79式反舟艇/反坦克导弹重了1倍,所以无法人工便携发射,只能车载。其储运/发射车采用的是丰田4×4高机动车,驾驶舱有2名乘员,后部是一座六联装发射箱。发射箱内充有氮气,10年免维护。发射箱平时和行军时平放在储运/发射车上,发射时由底部液压杆推动成30°角状态。发射车前后各有4个液压千斤顶,发射时放到地面上稳定车身。发射时还会在距车尾极近的地面上放置一块燃气导流板,以免尾焰吹起浮土暴露发射位置。
96式在使用上与79式还有一个很大不同,就是除了六联装储运/发射车外,还有一系列配套装备。日本陆自一个标准的96式火力单元是射击分队,包括6辆储运/发射车、1辆侦察车、1辆射击指挥车、1辆信息处理车、1辆制导车、1辆弹药补给车等。其中侦察车和射击指挥车采用的是和储运,发射车相同的4x4高机动车底盘,信息处理车和弹药补给车采用五十铃公司的73式6×6中型卡车底盘。侦察车主要任务是进行前进侦察,发现敌装甲目标或靠近日本海岸的登陆舰艇。信息处理车主要负责将侦察车传来的目标信息进行汇总分析和威胁排序。射击指挥车根据分析后的目标信息指挥储运/发射车实施攻击。制导车负责对发射后的导弹实施控制。陆自资料显示,一个火力单元的采购价格为27亿日元,约2 600多万美元,每枚导弹为5 000万目元,约49万美元。
96式导弹发射后,弹体上的2组4片折叠控制翼面展开,并按高抛物线弹道爬升至300米。高抛物线弹道可使操作者持续观察目标区,这就意味着坦克利用地形掩护毫无意义。高抛物线弹道还具有减弱自然或人造战场烟幕的功用。爬升至300米后,弹上的红外成像导引头开始工作,对目标区域进行搜索,并将所获图像通过光纤传回制导车,在屏幕上进行显示(制导车与储运/发射车之间也是通过光纤连接)。这时射手继续通过操纵杆让导弹接近目标,制导车上的操作人员则对图像进行人工目标识别,当确认是目标车辆或舰艇时,就发出指令,通过光纤传给导弹(射手在此期间一直控制导弹飞行)锁定目标,最后配有串联式聚能战斗部的导弹从上方攻击坦克装甲车辆顶部或登陆舰艇的要害部位。导弹在攻击装甲目标时采用触发模式,攻击登陆舰艇时采用延时模式。如要对付多个目标,系统操作人员会根据目标威胁程度先后发射多枚导弹,需要时可对同一目标发射多枚导弹。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
该弹由日本陆自在上世纪90年代初设计,川崎重工为主承包商,2001年定型并被命名为01式轻型反坦克导弹,也称ATM-5、LMAT、“轻马特”,整个研制费用为105亿日元,约1亿美元。2001-2010年,日本陆自共采购1 073枚(包括发射装置),单价2 500万日元,约24万美元。
日本陆自最初计划将0l式轻型反坦克导弹装备给普通科中队(步兵连)反坦克小队(2个分队,每个分队1枚)和无后坐力炮分队(1枚),但是后来觉得普通科小铳小队(10人制装备步枪的步兵班)和小铳分队(8人制装备步枪的步兵班)的反坦克火力太弱,于是又为每个小铳小队和分队各配1枚01式导弹。
01式导弹弹长0.97米,弹径140毫米,系统全重17.5千克,弹重11.4千克,破甲能力为700毫米均质钢装甲。01式的弹体为圆柱形,头部为卵圆形。弹体后部有x型布置的4片矩形弹翼,尾部有十字形布置的4片较小的梯形尾翼。
与87式反坦克导弹需要激光照射器不同,01式采用了红外成像制导,其导引头采用波长8-14微米的非致冷红外焦平面阵列传感器,不仅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还具有成本低、可靠性高、维护简单、工作寿命长、发射准备时间短等多种优点。另外,制导方式的改变还使得01式的系统组成大大简化,不用再额外占用编制,战术灵活性空前提高。
01式导弹的包装筒采用质量较轻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前后护盖和射手肩衬则采用高强度泡沫塑料。导弹减轻后减少了单兵负荷,方便车辆携带,也有利于单人在隐蔽的掩体中进行射击,因而其生存力明显提高。
01式采用肩扛发射,射击前射手将发射筒的前后护盖取下,利用目标探测系统捕获目标,然后按下锁定快门,这时目标的红外图像就是导弹寻的蓝本。导弹射出后,射手即可离开发射阵地隐蔽或准备发射下一枚。
01式导弹配有空心装药破甲弹、温压弹、穿墙排障弹等多种战斗部。它与日本从德国引进的110毫米“铁拳”3无后坐力炮相配合,构成了较完善的步兵火力体系,既能对付坦克装甲车辆,也能攻击掩体、野战工事及建筑物等目标。另外,为了进一步提高使用01式导弹的快速反应能力,陆自还为其配备了小松制作所生产的4x4轻型装甲车。中程多用途导弹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日本陆自开始新型中程反坦克导弹的论证,2000年开始设计。2004年,川崎重工成为该导弹项目的主承包商,导弹代号为XATM-6或“新中马特”。日本陆自发展该导弹的目的是替代现役的87式“中马特”导弹。
该导弹在2006年开始进入试验阶段,2009年定型,整个研制费用为120亿日元,约1.1亿美元。但是,该导弹并没有获得命名。陆自在2009-2014年采购总数已达75套,但至今除了富士教导团普通科教导连队第2中队、东部方面队东部方面混成团第3陆曹教育队实际装备用于教学训练之外,还没有在战斗部队正式服役。
中程多用途导弹弹长1.4米,弹径140毫米,翼展0.33米,弹重26千克,最大射程4~6千米。它采用了模块化、多用途化设计思想,以及第二代凝视焦平面阵列、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推力矢量控制技术。外形类似美国“海尔法”反坦克导弹,弹体后部有X型弹翼,尾部有X型尾翼,两组翼面距离非常近。
中程多用途导弹采用车载发射,储运/发射车为丰田4×4高机动车,在其后部车厢装有六联装发射箱,发射箱上集成了搜索用的毫米波雷达、第三代热像仪和激光照射装置,发射速度可达1发/秒。该导弹还可用陆自AH-IS武装直升机发射,以替换老旧的美制“陶”式。
中程多用途导弹能对付多种目标,包括主战坦克、装甲车辆、混凝土工事、土木掩体、建筑物、登陆舟艇等。它可选择射前锁定和射后锁定两种模式。选择射前锁定时,指挥车会将所发现的目标进行分类、威胁判断和攻击排序,然后通过数据链向导弹储运/发射车发出指令,车上计算机解算射击诸元并将参数输入导弹。当目标进入导弹有效射程时,导弹发射并按预定弹道飞行,确保导引头截获目标。该导弹采用红外成像和半主动激光双模导引头,一方面增加了战术使用灵活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生存能力和攻击效率。
日本反坦克导弹的发展特点
日本这五种反坦克导弹与美、法、德、苏/俄、以等国的反坦克导弹进行比较,有不少独特之处。
第一是不进行改型,直接发展新型号。研制生产反坦克导弹的大国中,除苏联,俄罗斯研制了近20种反坦克导弹外,美、法、德等国研制的反坦克导弹型号与日本差不多,尽管它们研制的时间远早于日本。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在一型反坦克导弹装备之后从不进行改型,而是直接研制新型号。
例如美国的“陶”式反坦克导弹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1970年服役,直到现在也没有停产。在30多年时间里,“陶”式共发展了一个基本型和7个改进型,总产量达80多万枚。法德联合研制的“米兰”和“霍特”反坦克导弹与“陶”式一样是在上世纪60年代研制,1974年双双服役,至今仍然在生产中,总产量分别在33万枚以上和10万枚左右,并且均有3个改进型。苏/俄的反坦克导弹尽管型号最多,但每种型号也都有2个以上改进型,像9M14(北约代号AT-3)最多有7种改进型。相比之下,日本的每种反坦克导弹生产年限最多10年左右,产量无一达到万枚,而且没有一种存在改进型。有分析认为,日本此举是因为陆自规模不大,反坦克导弹需求量不大,如发展改进型所需资金并不低,还不如用这些资金去发展新型号以维持科研队伍,同时大幅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
第二是日本的反坦克导弹不像美、法、德、苏/俄那样发展便携式、车载型和机载型,而是只发展便携式和车载型。因为日本的反坦克导弹需求数量不大,机载型反坦克导弹都是随同武装直升机一起购自美国,所以自身并无太大发展必要,即使是最新的中程多用途导弹号称可用AH-1S武装直升机发射,但迄今为止还没有实际的机载型服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