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石吟范文
时间:2023-04-07 19:5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化石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化石吟》是我代表学校向学院领导汇报的一节课。这是一首诗歌教学课。下面就这一节课某些环节做简单的说明。
一、课前三分钟长线训练
针对小学1~6年的教学状况,和九年一贯制的课程标准,我在七年上半年确定了古诗词积累和讲自己的座右铭的两个长线训练。古诗词积累主要针对小学生必读70首及一些优秀的诗歌,让学生积累优美的诗句,用于加大学生的文学积淀,丰富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及阅读,同时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语言、文学的魅力,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受到熏陶,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讲座右铭灵感来源与学生的标牌。开学初,为了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尽快认识了解,我让每个学生做了标牌,前面设计自己的名字,要求直观美观;后面写上自己的座右铭,时刻激励自己努力拼搏。为了加强促进了解和交流,延伸“这就是我”的语文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积累,又让学生轮流把自己的座右铭写在黑板上,利用课前时间讲析自己的座右铭,以此来鞭策自己,影响同学良好品质的形成,让学生把他认为好的名人名言,连同学生的名字记在当日语文书的空白处,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
二、灌制录音,进行课外朗读训练
优秀的朗读能体现作品的艺术美,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给人感情的熏陶,因此,我确立用朗读和美读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的途径。回想自己的中学生活,也是一个重文轻理的学生,有幸遇到一位刚毕业的年轻文雅、青春秀美的女教师,是她用悦耳动听、声情并茂的朗读让我领略到语文世界的奇妙与魅力,激发了我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从此,我被语文锁定,而今天成为一名语文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我努力做好范读,让我的情感连同作品的情感一并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影响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在课改培训中,我学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性学习”“重视朗读训练”等教学新理念,我确立以课前朗读练习为基础,课上朗读训练表演为平台,整体感知――局部揣摩――迁移创新的教学思路。为了便于检查和激发学生们对文章的诵读,我又让学生自制课文的录音。课下,学生查字典正音,理解字意、词义,有感情流利地朗读,十分投入地做好他们的创作――录音。课上,同学们听录音,圈出读错的字,并正音,感受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了学生下一次更投入地预习――制录音。在学生优美的朗读声中,我领略到的不仅是课文的美,更重要的是那种成功的体验。同时,也激发了我的兴趣和好胜心,于是我搞配乐诵读,我每天晚上回到家,都要打开录音机,一手拿着教材,一手拿着麦克风,随着悦耳动听的音乐,诵读课文,二遍、三遍、四遍、五遍……直到把作品的情感内涵,音乐的情境,和个体的感受,融合在一起为止。课上范读给同学们听,从同学们的掌声中得以了鼓励,得到了钦佩,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再次激励了学生对预习朗读的投入。很多学生也跟着老师搞配乐诵读,看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我感到由衷的欣慰。针对没有条件自制录音的同学,我又设计了课上朗读表演。通过学生的录音、教师的范读,我认真去做朗读的指导与练习,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形式不一的朗读表演,从朗读的表演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看到了学生的自信,对文章的整体感悟理解。教学相长,真的促进了师生的共同进步,做到了“功在课外,利在课上”,在此基础上对文章进行感悟、揣摩便水到渠成,而《化石吟》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这些方面的内容。
三、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对文章的感悟和揣摩
对文章的感悟和揣摩,注意了以“学生为主体”,“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等课改理念,用课标来指导自己的教学。根据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着力设计了“你喜欢哪些词(句子、段)?说明理由。”、“对……你怎么样想”等问题,让学生从内容、语言表达、结构、对读者的启示等方面多角度理解,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理解、表达和教师的组织引导中不知不觉完成了课文优美的字、词、句段篇的感知、揣摩、分析、理解和归纳。针对课文的疑难,我又设计了“文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先小组内探究解决,然后以组为单位提问,师生共同探究解决”。这类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与合作中解决疑难,明确重点,锻炼思维与表达,更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在课堂在教学中,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不断呈现学生质疑,学生讨论,学生评价,教师只是起引导和点拨作用的局面,学生积极思考探究,畅所欲言,交流的气氛非常浓,教师注重为学生创造既宽松又愉快的情境《化石吟》的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上述的理念和作法。
四、注重对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拓展教学和学生课堂教学的空间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只是机械的学习和机械的记忆做法,教师不是在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因此,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并且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把教学内容由课内迁移到课外,树立与教材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大语文观。在迁移创新中,培养学生的能力。在《化石吟》这节课里,我针对诗歌的特点,设计仿写这一练习,让学生模仿诗的任意一节的形式或内容,写几句诗来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然后课上交流,让学生在仿写中学习诗的写法和内容,大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正确引导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五、采取多样、灵活的作业设计,注重学生的个体感受
篇2
要】
笔者在美术教学中采用诗画一体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本文就针对诗画一体教学,论述了其基本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
小学美术;诗画一体;情境;为诗作画;为画配诗
苏轼《东坡题跋》下卷《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评论唐代王维的作品中指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这话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里,也力求让自己创作的画能够拥有一种诗意,拥有一种诗境。当我成为老师以后,我也力求在教学中能够让学生感受到画的诗意之美。于是,“诗画一体”教学法在这种理想的追求下就诞生了。十几年来,“诗画一体”教学让我享受到教有所成的快乐,也让我体会到作为一名美术教师的价值与意义。
“诗画一体”教学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它颠覆了传统的美术教学法,横跨两个学科,并且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画画的兴趣,让学生在诗情画意中完成绘画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让学生能从各个角度来鉴赏作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把自己的想象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同时,诗画一体教学也推动了学生的多元发展。
那么,在诗画一体教学过程中究竟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一、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并不注重情境的设置,学生的学习兴趣就难以被激发出来,或者激发的效果并不理想。笔者在新课程学习之后,就特别注重情境的设置。诗画一体的教学中,就设置诗画一体的情境,让学生在诗画中感受到诗情画意,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画画的兴趣。
比如,在教学绘画《春天美景》时,教师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了春季中的诗画,如展示春草图,则配有《赋得古原草送别》一诗: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以图解诗,以诗悟图,感受春草旺盛的生命力和那激昂向上的力量。再展示春柳图,配上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线。不知细对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从中体会到柳丝的美以及春风的温情。
这是最为简单、最为直观的情境设置法,满足了学生视觉享受,可以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诗与画的美妙的融合,从而喜欢上这种诗情画意的意境,爱上画画,爱上创作。
笔者有时还用“吟诗作画”的情景设置法,这种方法对于教师来说要求较高。它既要求教师有很强的朗诵能力,又要求教师有很强的现场作画能力。这种方法可以直接让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绘画水平,并且能让学生身临“诗画一体”的情境中,更加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教学《春天美景》也可以用“吟诗作画”的情境设置法。教师先配乐吟诵一首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从而让学生进入诗歌的美好意境中。然后问学生:你们觉得能依据这首诗画出怎么样的一幅画呢?学生回答后,教师就可以总结,然后开始作画。为了节约时间,教师也可以先在课前画个轮廓,课堂上直接在画上涂上颜色,让学生快速而切身感受到诗与画两者中都体现的温润、清新之美。
设置情境法,让我享受到了与学生共同陶醉于诗画中的快乐,让我享受到了学生快乐画画的快乐,也感受到教学质量提高的快乐。与诗画同行,其乐无穷;与学生同醉,其乐无穷!
二、为诗作画,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画,但是要让诗变成一幅画,则需要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文学创作的过程,是把所见之物凝定为无声的语言,而把诗变成画,则是要把无声的语言变成有色的画面,这对于学生来说是很大的考验。这个考验的难点就在于学生应如何发挥想象把语言文字变为自己心中的美景。
比如,杨万里的诗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要让学生把这首诗变成一幅画,就要让学生明白之中之景是什么景?是西湖六月之景,是莲叶无穷之景,是映日荷花之景。这无穷之景的美丽与壮阔又该怎样体现呢?在这里笔者没有强制要求学生画什么,不该画什么,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理解来画,但是画中的主体必然是荷花与荷叶。在绘画的工具上,笔者也没有做出强硬的要求。于是,有的学生用水墨来画,有的学生则用油画棒来画,有的学生用彩色笔来画等。有的学生画了荷塘之景,整池荷叶,参参差差,望不到尽头。荷花点缀其间,与荷叶互相辉映。更有甚者,学生画了两条金鱼,金鱼嬉戏于荷叶底下,难舍难分,与荷花、荷叶相映成趣。我问学生为何要画金鱼,学生说因为是人要送别自己的朋友林子方,难以割舍,所以画了两条金鱼来代表他们之间深刻的情谊,以及难分难舍的惜别之情。学生说的太好了。我没有想到学生居然会有这么高的领悟力,不但能用自己手中之笔来画心中所想,而且还言之凿凿,切中肯綮。还有的学生画了一个人站在荷塘之边,翘首眺望远处的另一个人,而在这两个人的中间却是满塘的荷叶荷花。学生既注意到题目中的送别,又注意到了荷塘之美,这也是难能可贵之作。大部分的学生都能够画出荷花、荷叶,意境上也能做到深远、辽阔。
在进行了一段时间的“为诗作画”练习后,学生的想象力越来越丰富,所做的画不能切合诗歌的意境,而且有的学生还能别出心裁,画出新意。有时,还真不敢想象这是小学生的作品,也只能感叹“自古少年出英雄”啊!看到学生为诗所创作的作品,我真是欣慰,想到自己的教学方法有了一定的成效,心中就喜不胜喜。
三、为画配诗,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为画配诗比起为诗作画则来的更难。为诗作画,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解力、想象力及绘画能力就行;但为画配诗,则需要想象力、绘画能力,还需要高度的概括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笔者把为画配诗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有画有诗,搭配成对即可;一种是有画无诗,需要根据自己所做的画来写一首诗。
比如,画春天之景的时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心中所想的春天绘画出来。然后,教师出示有关春天之景的诗歌,让学生自己挑选一首适合自己绘画意境的诗歌就可以了。有的学生画春天来了桃花盛开的样子;有的学生画春天来了,公园里花红柳绿,一派生机勃勃之景;有的学生画春天来了山清水秀、莺飞燕舞之景等等。我就出示了很多首诗歌:《游园不值》、《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夜喜雨》、《春日》、《惠崇春江晓景》、《春游湖》等,学生基本上能做到为自己的画选首恰当的诗。有个别学生无法选择的时候,教师进行点拨,帮助他们选择适合的诗。
再如,画植物的时候,学生选择画自己喜欢的植物。画完之后,教师没有给予诗歌来进行配对,这时,就让学生自己为自己的画创作一首诗。诗可长可短,只要能够表达画意就好。有一个学生画梅花,他为自己的画写了这样的一首诗:梅花,你虽然没有姹紫嫣红的容颜,但是我独爱你,那胜雪的白,那扑鼻的香。还有的学生也画梅花,他是这么写的:梅,我爱你,爱你的不畏严寒,爱你的傲雪凌霜。三五句话,不用多,但是诗情画意尽在其中。有的学生画松树,他为自己画这么配诗:松,你与别人不同,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你那笔直的干!
篇3
当我们将这食物中的五味吃进肚子时,食物各自的特性自然发挥作用,可以达到安养五脏,补益气血,强健体魄的功效。
《黄帝内经》,这部汉代流传下来的古籍里记载着,五音、五方、四时、四季有密切相关且对应于天地间循环往复的季节。其中,最特别的是在四季当中的“长夏”,也就是处暑及白露这两个节气。
脾主运化,主中土,也主五气当中的湿,相对应的季节也就是长夏。偏偏脾这个脏器恶湿,而脾湿会带来许多的症状,例如肥胖、水肿、腹泻便溏、胃口不佳、腹胀、打嗝等等。因此,我们在脾对应的季节“长夏”中,实行身体的除湿计划更有加乘作用。
许多人会在长夏时明显感到身体特别的湿重,感觉懒洋洋的。因此,我们在长夏宜多运动,以及补充去湿气的食物和饮品,以去除体内湿气。通常利水渗湿的食材中,我们最常使用的是玉米须和薏仁,但这两种食材属性偏凉,多食容易造成体虚体寒,因此可以多利用中医气行则血行的道理,多食有补气效果的食物,以帮助体内排出湿气。
长夏对应脏器为脾,其色为黄。处暑、白露正为暑湿的时节,因此我们在长夏时,宜多食多饮健脾和胃、利水渗湿的饮品和食物。而一日之间从日生至日落,如同一年四季变化般的循环,下午排水气趋湿热,适宜茶饮(配方以黄芪、红茶二种),可使人通体舒畅。
篇4
关键词:陆在易;艺术歌曲;音乐分析;演唱处理
中图分类号:J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2-0121-01
一、陆在易艺术简介
陆在易,又名梓钧,生于浙江余姚县的一个水乡小村。现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上海音乐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作曲。代表作品有《蓝天、太阳与追求―为女生合唱队与乐队而作》、《中国,我可爱的母亲―为大型合唱队与交响乐队而作》、混声合唱《雨后彩虹》、艺术歌曲《祖国,慈祥的母亲》、《桥》、《家》、《盼》、《望乡词》、《我爱这土地》、《彩云与鲜花》等。并出版有《陆在易音乐作品选》和《陆在易合唱作品选》等等。他的作品情感细腻、内涵深刻,旋律清新,和声新颖,配器精致,且具有浓郁的传统文人情怀。
二、艺术歌曲的特点
艺术歌曲的特点是十分突出的,首先,歌曲的唱词必须是著名文学家、诗人所写的诗句。如德国艺术歌曲《乘着歌声的翅膀》、《菩提树》、《听,听,云雀》均出自文学大师海涅、谬勒、莎士比亚之手。其次在音乐上,要求曲调必须与富有诗意的唱词有着情景交融的艺术形象。反映出诗人与作曲家内心深处难以言表,高雅向上的艺术境界,艺术情趣和艺术志向。最后,艺术歌曲的伴奏也很有讲究,通常用钢琴伴奏,因为它的作用绝对不仅属于一种伴奏形式,还必须与歌唱部分一样要做出符合艺术内容的表现。钢琴伴奏承担着展示环境和空间、刻画衬托内在形象、与演唱者交流等方面的作用。与歌唱形成二重奏的有机结合,这也是艺术歌曲的独特之处。
一首优秀的艺术歌曲作品应该是高境界的文学诗词与完全按照诗词内容恰当运用音乐创作技法配于曲调的一种诗词与音乐的完美结合。
三、《桥》的音乐分析与演唱处理
(一)歌词
《桥》歌词是著名词人于之所作。“水乡的小桥姿态多,石头缝里长藤萝,三步两桥连水港,条条玉带映碧波”,“姑娘挑藕桥头歇,老汉送粮桥下过,离家千年也恋水乡,愿作人间桥一座”……这每一句都是一幅江南水乡画。看似写景,其实抒情,当真是情景交融、音中有画、音中有诗。
(二)旋律
《桥》是陆在易1981年到素有“古桥之乡”的江苏吴县市角直镇体验生活时谱写的。曾获第十届“上海之春”优秀作品奖。歌曲的旋律具有民谣化风格,江南民歌的韵味浓厚。曲作者受上海的地域性民俗文化影响,采用了民间“俗乐”的地域性特色和五声音阶婉转的三音组级进特点,形成了婉转的旋律,使歌曲的旋律情景交融,诗意绵绵。
(三)演唱处理
这首作品的寓意是思乡。歌曲一开始的11小节的前奏,给我们勾勒出了一副“波光潋滟柳条柔”的画面,仿佛让我们置身于小桥流水的场景,又仿佛把我们带进了江南水乡。全曲应用内敛、含蓄而又饱满的情绪进行演唱。所以切不可用很大的声音。另外还应注意整首歌曲的层次感,第一乐段宁静,是描绘式的,所以可处理的较为自由,装饰音要唱得轻巧以映衬水乡的灵动。接下来节拍的多次变换,也是为了映衬水乡的轻灵、秀美,演唱时要注意歌词的灵活变化。中间4小节的间奏是情绪的延伸,演唱者不能在此松懈。歌曲的中后部流动、稍紧凑,开始走向歌曲的,此时的声音力度较前面稍大,在时要注意声音的位置,但是一定不要破坏整个作品的画面感。同时要注意对声音线条的把控,演唱时要注意“欲放先收”,形成一个自然的过渡,否则就会破坏歌曲所营造的水乡静琬的氛围。最后一句,“愿作人间桥一座”一定要唱的语气真挚,声音平稳。人声虽然结束了,但伴奏并没有匆匆结束,四个小节的尾奏给听众营造了一种自由想象的空间,这一句主要需要把握好情感的度,要把对家乡的热爱和依恋表达出来。
演唱这首作品应很好的把握 “情”和“意”,情即情感深厚,情感真挚,意则意味深长,寓意深刻,要以情带声,以情表意。
当一首艺术歌曲摆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应该怎样用内心去感受这部作品,怎样在学会的基础上做到完整而又独立的二度创作,这些都需要我们从歌曲的各个不同层面,各个不同角度去体验、去提炼,直到将作品感悟到一个更高的层面,这样才能在演唱时将作品的音乐充分的释放。
参考文献:
篇5
上赛季末,神秘的“纳什饮食计划”开始渐渐从太阳队更衣室里传了出来。谈到系统性的饮食调节,运动员们往往是最热衷的,他们始终在孜孜不倦地寻找着最优方案:从低碳水化合物减肥法,到南海岸法,再到“长寿饮食”。但两届MVP得主纳什的饮食计划却已经成功俘虏了包括格兰特・希尔,“大鲨鱼”奥尼尔和贾瑞德・杜德利在内的众多队友,因此,越发显得奥妙无穷。
然而,当纳什主动泄露了他的饮食计划秘密后,人们惊讶地发现,其背后的奥秘只是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的产物。这位六届全明星球员只是试着从现成的食物中挑选出最佳的。“假如提供给我的食物是有限的,我的意思是说,如果只有那些现成的食物的话,我会分段安排好这一天的饮食。”
当然,纳什并不会拿着计算器一边吃一边计算摄取的卡路里,也不会拿着一本热量分配清楚的计划书来照做,更不会按照烹饪书来做。他只是遵循一些基本的原则:我吃一些我们这个星球自然生长的东西,避免那些加工的食物,诸如面条、米饭和面包。纳什如此解释。
他的饮食计划的核心包括水果、蔬菜、坚果、鸡肉和鱼,他摄入的维他命的东西几乎每个超市都有。这位太阳队的进攻组织者的典型早餐是小麦谷物,以及非乳制品(杏仁牛奶)。而午餐和晚餐则是鸡肉或鱼沙拉。在每餐期间,纳什会吃些水果、坚果以及天然的Energy Bars(一种补充能量的类似饼干的能量棒)。在训练课开始前,菜鸟们总要端着一盘子甜甜圈来孝敬老兵,但纳什从来没吃过那玩意。而在比赛后,更衣室里的餐厅总有大份的食物提供给球员们,但从没见过他像小斯塔德迈尔那样端着盘子吃个不停。
这些习惯被上赛季刚刚转会至太阳的摇摆人杜德利发现了――每当球队出行乘坐包机时,纳什总是拒绝机组提供的食物,单点一份蔬菜水果沙拉。另外,杜德利总会听到格兰特希尔和纳什在悄悄讨论不同的营养计划,从这两位队长的交谈中,杜德利总能找到些有用的东西。在减轻了10磅后,这位三年级的菜鸟正式加入了纳什的饮食队伍。“当我在麦当劳啃了一个汉堡后,身体就会清楚地发生反应。这时我就会不由自主的去问问那些老家伙们,看看他们有什么好办法。那帮老家伙打了十多年球了,当然他们中的许多人是靠上帝赐予的天赋,但是当你发现史蒂夫那完美的体型时,你还是会意识到,假如他天天啃麦当劳,他绝不会像现在这样棒。”杜德利说。
纳什的饮食规律养成于他大三那年。尽管在学校享受着大吃特吃的待遇,但是他依然决定开始尝试正确的饮食规律,看看能否提高自己在篮球场上的表现。“我希望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成为一个健康的、不受疾病困扰的以及保持最好状态的家伙,所以建立一个健康的饮食计划是很自然的过程。”纳什在个人的facebook上如是说。“我觉得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两个方面被极大地忽视了――饮食和睡眠。我们比赛的表现与平时生活的质量息息相关。”
杜德利将这些话牢牢记在了心里。他把以前那些食物,包括甜面包圈、快餐食品,碳酸饮料、佳得乐、LOLO的鸡饼通通换成了有机食品、烘烤的食物以及那些真正天然的东西。“我注意到了我身体的变化,因为我可不想整天守着饮水机,我的上场机会增加了不少。这就是我在场上的感觉,从前我总会感觉状态起伏不定,但现在我吃得更健康了,因此场上的表现有了不错的提升。”
尽管杜德利如此地崇拜纳什,但是真正要按照纳什的方案来改变饮食结构对这个年轻的前锋来说还是太困难了。“于是我只好试着达到格兰特那种级别,但是我恐怕永远无法赶上纳什了。他的饮食方式实在是太累了。假如要用百分比来衡量我们的饮食结构的话,格兰特可以达到80%的健康、另外20%是因为吃的不是纯天然的食品,虽然他已经够好了,但是我估计史蒂夫的饮食结构中大概95%都是健康纯天然的食物。”事实上,纳什对食物的研究那是相当专业。他专门跑到一个研究自然疗法的医生那去测试他对什么食物比较敏感。最后发现自己对小麦、麦麸、乳制品,番茄和洋葱比较敏感所以为了营养均衡,他都会定期补充那几种维他命。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全年度的比赛中减少身体的消耗。
下面摘录些纳什在facebook上记录的关于他一天的典型食物
还有,在进餐前要事先做好计划。你需要提前做个计划,这样假如饿了的话可供你选择的食物可以多些,而不只是高热量的食物或者冰激凌。毫无疑问,每天也要补充充足的水份。假如你需要的话,椰子汁里有很高的电解质,但是如果你的饮食足够科学,电解质是无需额外补充的。这需要很强的自制力和时间来约束你自己,但是无论就短期计划还是长期目标而言,这都是值得的。
当然纳什的办法有些过于极端了,太阳队的训练师则对这些经常长途跋涉于不同城市间的球员们提出一些相对更中肯的建议“球员们其实挺自觉的,你不会发现他们在飞机上到处乱找食物,担心他们吃些什么不利于健康的东西。你只是需要提醒他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健康的。
但如果我们按照纳什提供的办法来行动,每天就要吃六小顿饭,至少三顿正餐,还有其他一些零碎的小补充。除了不在太晚吃夜宵外、纳什还坚持在饿的时候只吃健康的小吃。
尽管希尔和纳什一直保持着这种高度的自制力,但他们有时还是会偷偷地作弊、给自己个“奖励”,比如,纳什会被偶尔发现在吃冰激凌,而此时希尔也在旁边吃个小甜饼,希尔平时只喝水和茶,他坚持每个人都应该采用适合自己的饮食方案 当他们俩起去菲尼克斯当地一家有机餐厅用餐的时候、希尔会忍不住告诉纳什,在赛后他一般都会感觉自己的能量已经耗尽了,但此刻的纳什却耍了个滑头 他没有告诉希尔,在热身前他总要偷偷吃些小东西的秘密 希尔已经将自己的饮食习惯保持了十年之久。这位七届全明星坚持通过全谷类和豆类的饮食,来实现健康和长寿。
尽管保持状态和延长运动寿命是本来的动机,但现在这种饮食计划对他们的作用已经超越了篮球希尔说 “我看着自己健康的身体,真正懂得了什么才是对于身体最有用的东西,这对延长我的运动生涯保持竞技状态是大有裨益的。同时,这种饮食方法能让我长寿。”
篇6
从古至今,中国人向来是“民以食为天”,饮食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从汉画像石中可以发现,很多内容题材反映了两汉时期的厨事活动,汉代人民通过饮食活动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神等各方面的关系,通过烹饪各种食物来凝聚家庭成员或祭祀祖先。汉画像石能再现汉代饮食生活,为研究汉代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关键词:
汉代;画像石;饮食文化
汉画像石是能反映汉代物质文化的重要遗存,其图像传达着当时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社会文化、思想观念和精神信仰等方面的内容,对研究汉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汉画像石上的饮食图,描绘了汉代谷物和肉食的加工、酿酒、制豆腐等制作场景,这些图像资料对考证汉代饮食有重要作用。汉代人相信“事死如生”,认为人死后灵魂依然存在,这种观念也与汉画像石上的饮食图有密切联系。在汉代画像石上,饮食图常与乐舞百戏图组合在一起,以此表现墓主在人间的享乐生活以及墓主在死后依然享受着钟鸣鼎食的生活,其生动形象地再现了汉代贵族的日常生活。
一、饮食图的构成
汉画像石上常见的饮食图有炊煮图、汲水图、屠宰图、切菜图等等,饮食图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的,经过分析,饮食图有下面两个特征:
1、在一定范围内,饮食图的构成元素、构图配置以及雕刻方法基本相同。比如,有着相似的炊具,如甑、釜等,相似的汲水场面,类似的屠宰场景,这些内容题材和画像石的制作者有密切的联系。
2、饮食图主要描绘的是制作肉食、享受肉食的场景,而对于五谷食物主食和瓜菜很少有刻画。所以饮食图只是部分地反映了汉代人的饮食生活。从汉简上记载的有关食物加工的方法,除了饮食图上的蒸、煮、炙外,还包括脍、腊等十多种,因此,画像石上的饮食图并非刻画的是汉代人们全部的饮食生活方式,只是选取了一些代表性的场景,这也反映了图像艺术的局限性。
二、汉代饮食结构
1、主食。汉代仍是以五谷为主食。一般说来,汉代是以稻、麦子、豆、粟等品种为主食的饮食结构。通过汉画像石上刻画的图像以及古代文献记载可知,作为五谷之首的稻子,稻谷多适应于南方的水田,四川的汉画像上就有反映汉代农民收稻的场面。麦子也是汉代很常见的农作物,汉代人常用麦子来做成麦粥、麦饼等主食。还有一种谷子,去皮后又称小米,在汉代,其种植面积很广,是汉代人们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豆类也是重要的主食之一,豆类营养丰富,容易肠胃消化吸收,当时人们会用豆类做成豆饭或豆汁汤,在中原大地上种植面积很广。
2、副食。汉代副食包括很多品种,一种是瓜果蔬菜类,如芹菜、黄瓜、芋头、萝卜、芜菁、菠菜、豆芽、蒜、藕、葫芦等;一种是肉类,有猪、鸭、鸡、牛、羊等动物。汉画像上描绘了大量的狩猎图,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汉代人餐桌上有丰富的肉类品种。另一种是禽类,有雁、雉、鸠等;还有鱼类,汉代人喜欢吃鱼,有鲤、鳖、蟹、虾等,这是汉人食案上的美味佳肴,也反映了汉代捕鱼业的发达。南阳汉画像石中的“鼓舞宴飨”图像描绘了一长方形案上放了一条鱼和三只肥鸭,还有一些烹饪好的羊肉,似乎还能看到散发着的热气以及飘出来的香味。可以看出,副食也是汉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食之一。
3、酒。画像石上的宴饮图也有反映酿酒的场景,如四川新都出土的一块画像砖:在画面中间有一制作工人站在于酒瓮前,一边往酒缸里投料,一边在用力搅拌,形象地描绘了正在酿酒的动态过程;旁边立一人,正在把酿好的就放到推车上准备运送出去。酿酒技术在汉代逐渐成熟,酒成为汉人生活助兴的高级饮品。在汉代画像石中刻画的饮酒场景相当普遍,每逢宴饮必定离不开酒水,特别是贵族官僚的宴会都会饮酒。汉代的酒肆也很普遍,可见民间饮酒也很流行,总之,汉画像石上刻画的婚丧嫁娶,待客送礼,都会饮酒作乐。因此,汉代人们大量的需求促进了制酒业的生产和繁荣。从食品构成上看,汉代仍然以五谷为主食,副食主要有肉类、蔬菜和禽类等,饮料主要以酒和水为主。由此可见,汉画像石刻画的饮食图,虽然只能部分地反映汉代上层社会的一些饮食结构,但是这些图像资料有助于补充我们对史料记载的不足。
三、饮食图反映的汉代习俗
在汉代人“事死如事生”的思想观念下,画像石上的宴饮图像反映汉代贵族饮食的场景。汉画像石墓中的宴饮图都形象、逼真地刻画了汉代分餐制与席地而坐的风俗习惯。分餐制是汉代饮食习俗的一项特色。如河南密县打虎亭汉墓一号墓中的画像石,画面有上中下三层。上层描绘的是侍女们手拿筷子或勺子为主人们分装已烹饪好的食物的场景。中间是厨子在烹饪食物的场景。下层有一长席,席上摆满了杯、盘、碗等器物。多数情况下,宴饮图是和乐舞百戏图时常会出现在一块画像石上,为上下层的关系。宴饮图与乐舞图是汉代民间饮食生活的表现,也是民间食举乐祭祀场面的再现。其次,是投壶、博弈等娱乐活动,来活跃气氛。
四、结语
汉代画像石上的宴饮图是考证汉代饮食文化的重要图像资料。从汉画像石刻画的图像中可以认识汉代的饮食文化结构,继而深入了解汉代各个地方的经济发展、风俗习惯和社会文化等,同时能更好地分析汉代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以“民以食为天”的社会规范。
作者:彭娟 单位:江苏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房凌云.汉画与汉人的饮食习俗.艺术论坛.2012
篇7
1.1西方人的饮食更加关注营养与生存
英美人注重食物吃下去后能够使身体保持健康结实,能够抵挡疾病的侵袭,而对食物其他的方面考虑得不多。尽管所吃食物的口味一成不变,但是西方人也认为必须要吃下去,因为食物有营养。换言之,西方人对于食物尤其关注是否具有搭配的营养成分,以及自身能否充分吸收。在西方烹调中处处可见讲究营养而忽视味道的现象,例如:开胃冷酒冰镇后还要在其中加入冰块,饮后舌表面的味觉神经的灵敏度大大降低,甚至完全丧失,不能分辨饮食的味道;食用的牛排往往要求三分熟甚至还带着血;白水煮土豆等等。西方人拒绝使用味精,认为味精没有营养而且还有副作用;生吃西红柿、黄瓜、生菜、洋白菜、洋葱、西兰花等蔬菜。
1.2中国人的饮食更加追求美味和享受
自古以来,中国人在饮食方面追求的是“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中国的烹调中味道是其所追求的最高准则。中国人认为,“吃”绝不仅仅为了吃饱、有营养,有的时候在“美味”食物的诱惑面前,即使吃饱了还要接着吃点,主要是为了尽情地追求味觉的享受。虽然中国人非常讲究食补、食疗,主张利用合适的饮食来达到滋补养生的目的,但烹调的第一要求还是美味,因此中国饮食存在的最大弱点便是营养问题。
2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具体差异分析
2.1在饮食方式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中国,不管是私人或家庭聚会吃饭,还是因为公务、商务、婚礼等而举办的宴席,大家都围坐在一张圆桌前,这可以从形式上营造一种礼貌、团结、共享乐趣的氛围。而放在圆桌上的佳肴美味,既供一桌人欣赏品尝,又是大家交流感情的媒介。席间,人们相互敬酒、让菜,人与人之间相互体现了礼让、尊重的美好品德。这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的“和”文化,以及普遍追求“大团圆”的心态。而在西方的宴会上,尽管食品和酒很重要,但是主要还是作为陪衬。举行宴会的核心是交际,在席间通过主客之间的交谈,达到增进友谊的目的。与中国饮食方式存在的更为明显的差异是,西方一般习惯于自助餐,即陈列出所有的食物,以便于大家各取所需,而且吃饭时也没有固定的位子,主客人可以自由走动,这样方便人们相互之间交流感情,这也是西方人尊重自我、尊重个性的表现。综上所述,增进友谊、交流情感是中西方宴会共同的目的,其中的差别只是中式宴会体现更多的是全体宾客的友谊,而西方宴会体现出的交谊更多的是在个别如相邻宾客之间。
(1)中国人强调和谐,注重和合与整体。
中华民族向来追求“和”与“合”的境界,体现到烹饪方面则为调和“五味”,在食物烹制的过程中,在保持原料自然味道的同时,遵循阴阳五行的基本规律调和“五味”,从而达到食物的美味可口。因此,中国菜在烹制时都要选用两种以上的原料,同时选取多种调料来进行调和。因此,中国饮食往往以其味美而独具魅力。
(2)西方人追求自由,注重个性与分别。
中西饮食文化的特征明显的差异是中国重“和合”,而西方重“分别”。在西餐中,正菜的各种原料互不关联,通俗地讲:鱼就是鱼,鸡就是鸡,烹制时绝不相互搭配或与其他原料搭配,即使有搭配,也只体现在盘子中。例如:“土豆烧牛肉”这道菜,不是在一锅中烹制土豆和牛肉,而是牛肉烧好后再搭配煮熟的土豆。这充分体现了西方“重分别”的社会文化。
2.2在饮食对象方面存在的差异
在西方人看来,菜肴主要用来充饥,因此往往是大块吃肉、整块吃鸡,而中国往往随意性地使用烹调原料,在西方人看来没有利用价值的原料,在中国可能都是极好的;西方厨师觉得没有办法处理的原料,而在中国厨师的手中却具有神奇的功用。西方人更重视合理地搭配营养,如他们的罐头、快餐等食品,尽管都是一成不变的口味,但是具有丰富的营养,而且节省时间,所以西方人往往拥有比中国人普遍健壮的身体,个高、腿长、肩宽,肌肉发达。因此,针对具有明显差异的西方饮食对象,有人认为中国人是植物性格,而西方人属于动物性格。除此之外,中国人一般是一日两餐或三餐,而西方人一般是一日多餐。
(1)西方坚持科学规范地进行烹调。
西方在菜谱中都以“克”进行原料计量,而且他们往往喜欢带着菜谱去买菜、烹饪菜肴。但是在复杂的工序面前,他们常常是无能为力,这直接致使西餐缺乏特色。例如:肯德基在烹制炸鸡时,不但要依据配方进行配料,而且还要严格按照规范控制油温和炸鸡的时间。因此,肯德基在全世界的味道都是相同的。除此之外,烹调的规范还要求配料的准确、添加调料时要以克计、烹调的时间要以秒计。因为西方过于强调规范化地制作菜肴,导致烹调变成一种机械性的工作,从而连机器人都可以代劳。
(2)中国推崇烹调的随意与特色。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烹调不讲究精确和规范化,反而显得很随意。在中国的菜谱中,对于菜肴原材料的准备量、添加调料的量常常描述得非常模糊,一般都表述为“少许”、“半碗”、“一汤匙”等等,而究竟是多大的汤匙和碗,“少许”的量究竟是多少,从来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中国的烹调中,各大菜系的特色和风味都是不同的,哪怕是一个菜系里的同一菜品,也会由于不同厨师的爱好特点,而选择不同的配菜和调料。甚至于一名厨师烹制同一菜品,也往往会根据季节、场合的不同,用餐人不同的身份、口味和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中国烹调的这种随意性的特点,使中式菜肴的菜式丰富多彩。
2.3在饮食习惯方面存在的差异
中国人在烹饪的过程中,喜欢添加醋、姜、蒜、葱、辣椒等佐料,其作用是消脂、杀菌、刺激食欲、促进消化等;西方人在进行烹饪时不喜欢添加味精,主要是因为味精中含有钠,过多地摄入不利于身体健康。中国人大多喜欢每天出去购买新鲜的食材进行烹饪,而西方人常常是一周内一次性地把食品购全存放在冰箱里,每天就是吃冷冻食品,而且所吃的罐头以及腌制品的数量分别8倍和6倍于中国人所吃的数量,而这些罐头以及腌制品较多地含有防腐剂和色素等,往往不利于身体健康。在饮食结构方面,中国人每天吃的蔬菜要远远多于西方人,而西方人每天吃掉大量的蛋白质食品,反而由于食用纤维素太少而影响肠胃的功能,因此与中国人相比,他们的消化系统患病、患癌的比例要高得多;中国人往往相对地吃粗粮,而西方人常常喜欢面粉等细粮,实际情况是,粗粮的营养物质多于细粮;中国人偏爱使用植物油烹饪菜肴,而西方人则喜用含胆固醇较高的动物油,而且每天还摄入很多的黄油。
3结语
篇8
在对完全信息动态博弈的模型分析讨论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企业的融资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有着不同的最优方式,但在当前的银行制度之下最优方式的选择与实行有着不可忽视的体制与业务法规的约束。
第一,在Pb(1-PⅠ2)<Pr/π时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贷款,同意),在Pb(1-PⅠ2)>Pr/π时,博弈的纳均衡为(合资,同意)但在推导两个条件时使用了纳什讨价还价,问题是银行利息Pr纳什讨价还价的进行即利率市场化的有效进行受到了现有的银行机构体制的束缚。
当前虽然我国出现且存在着众多的商业银行、投资机构(如下图所示),但明显可见,人民银行始终扮演着一个“船老大”的角色:人民银行对银行业监管的内容主要有管制存款利率,审核金融机构,发放营业执照,规范金融机构国内外的金融活动,制定有关的金融改革方案,实施货币政策等。金融机构开展任何业务,均需报请人民银行批准或备案,没有形成鼓励银行等金融系统进行业务发展的外环境。按照我国现行的(也是已经维系了半个世纪的)管理制度,金融市场上的利率由中央银行统一制定(实际上在利率问题上,中央银行也只是建议部门,真正的决策者在国务院),存款利率多少,贷款利率多少,半年期多少,一年期多少等等,既不由存款者或借款者定,也不由商业银行定,更不由借贷市场的供求关系定。银行与客户之间以无存了讨价还价,虽然有些利率也可以浮动,但是哪些可以浮动哪些不可以浮动,可以浮动多少等都是事先规定好的。我国的利率规定的高度集中化和由此而引起的滞后于市场变化的弊端可以列举不少,其中,最大的危害便是扭曲市场关系,制造市场混乱。通常情况下,在官定利率之外都有一个市场利率,且市场利率一般都比官定利率高出1倍以上,而中国多年来又处于一种资金严重贫乏、供给明显不足的状态。同时,还明显地改善了其收入的来源结构和利润结构。在各大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中,来自各种服务手续费收入的比重愈来愈大,目前已达到30%以上,而来自贷款利息收入的比重却逐渐减少,目前已下降到70%一下。1995年,卢森堡银行业的手续费收入占比重为23.4%,设在伦敦的加拿大蒙特利尔银行,其贷款业务只占到全部资产的30%,而70%的资产分布在投资、证券等领域。而我国对于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的新兴业务,比如投资银行业务、有关混业经营的业务等缺乏积极的规定,相反,众多传统体制下的业务规定严格限制了银行的经营创新活动。
第二,在Pb(1-PⅠ2)>Pr/π时,虽然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合资,同意)但银行参与商业合资的行为亦受到了目前的高度集中的银行机构体制与严格的银行业务法规的限制。
《商业银行法》第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可以经营如下全部或部分业务: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贴现,发行金银债券,发行,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买卖外汇,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收付款及保险服务,提供保管箱服务,以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权的开放。
《商业银行法》第四十三条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股票业务,不得投资于非自用不动产,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
《证券法》也规定到,证券业、银行业、信托业等应分业经营。
以上的法规从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商业银行的业务发展。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大多发达国家都实行了金融业的混业经营和合业管制,使银行职能得到了充分体现,而非国家调控的手段。而我国的相应的业务法规却在众多条款中直接或隐含地强调金融业的分业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外资银行在中国
市场上必有其很强的混业经营的能力与竞争优势。
第三,虽然Pb(1-PⅠ2)>Pr/π时,博弈的纳什均衡为(合资,同意),Pb(1-PⅠ2)<Pr/π时,博弈的纳什均衡为(贷款,同意),但是由于长期的计划体制的经营使得银行的不良资产的比率过高,银行的可信度受到一定的影响从而使得企业与银行合作成功的概率有所下降。
我国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一直偏高(见下表),其幅度远大于周边一些国家和地区,竞争能力表现不足。这里主要从金融风险方面讲述潜在危机。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国家的转移性风险,即改革的过程中公共部门的赤字货币化导致不良资产的积累。不良资产的高比率,必然会导致用于资本市场正常运营的货币资金的比例减少,从而导致一方面银行对企业信用怀疑的增加,另一方面,由于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过高,其本身的信用度便会下降,企业的合资信心亦有所下降这样势必会严重地影响到企业与银行合资经营成功的概率。
亚洲部分国家和地区银行不良资产比例(%)
国家/地区1998年比例历史高峰比例高峰时不良资产占GDP比例
资料来源:转引自胡祖六(1998)《银行问题与亚洲金融危机》,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讨论文稿1998年4月。
二、银行与企业合作的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过程
假设1.企业再生产运营过程中出现了资金不足问题,此时企业的融资策略有自筹资金、向银行贷款、与银行合资等三种,且企业先向银行提出博弈要求。2.银行与企业对彼此的策略具有完全信息,且银行的策略有其他方向的贷款、给企业贷款、与企业合资等三种。在博弈进入第一阶段时,企业首先行动,在缺少资金的情况下选择自筹资金或与商业银行合作,若选择合作则博弈继续。根据企业做出的不同策略,商业银行可选择符合自己的最大效用的策略。
若企业选择了自筹资金的融资途径,设企业通过自筹资金正常经营的成功概率为PⅠ1(PⅠ1∈(0,1)),则企业的支付函数为PⅠ1л。此时银行获利为0。支付向量为(PⅠ1л,0)。
若企业选择通过贷款的方式与银行合作时,假设企业在从银行方面得到贷款后正常经营成功的概率为PⅠ2(PⅠ2∈(0,1))。因为企业在获得贷款时的运作能力较强,所以显然,PⅠ2>PⅠ1。此时企业需向银行缴纳货币资本利息Pr此时企业的支付函数为Pr,银行的收益函数为Pr。支付向量为(PⅠ2л-Pr,Pr)。
若企业选择通过合资的方式与银行合作时,假设银行方面同意与企业合资合的作方式时企业正常经营成功的概率为PC(PC∈(0,1));假设银行不同意与企业合资的合作方式而是直接将自己的资金用于其他方向的贷款,此时设银行其他方向贷款收益成功的概率为Pb(Pb∈(0,1)),则此时银行的支付为Pbл。因为Pb、PⅠ2相互独立,所以:
PC=1-(1-Pb)(1-PⅠ2)=PⅠ2+Pb-PbPⅠ2
显然可知,PC〉Pb,PC〉PⅠ2,即说明合资协作成功概率均大于企业、银行其他实现各自利润方法的成功概率。
在企业提出与银行进行商业化合作时,双方在合作之前约定协商了一个利润分配比例:企业为r。在银行同意的情况下,银行的支付为(1-r)Pcл-Pr。企业的支付为rPcл。如果银行拒绝,则其支付为0,企业的支付为PⅠ1л。
因此,在企业与银行之间便存在关于贷款合作时利息回报Pr以及利润分配比例r的纳什讨价还价。
ⅰ)在企业与商业银行采取贷款合作时,必然有一个关于利息回报Pr的讨论。
纳什讨价还价解满足:
max[(PⅠ2-PⅠ1)π-Pr]Pr
Pr
求一阶条件得:
Pr=(PⅠ2-PⅠ1)π/2
ⅰ)在企业与商业银行采取合资经营方式合作时,两者间必有一个关于利润分配的比例r的讨价还价,则纳什讨价还价解满足:
max(rPc-PⅠ1)π[(1-r)Pcπ-Pr]
r
求一阶条件得:
r=[(Pc+PⅠ1)π-Pr]/2Pcπ
由此可见,当企业采取自筹资金、(贷款合作,拒绝)、(合资,拒绝)的方式与银行合作时,企业获得的收益为PⅠ1π,而银行的收益为0。显然,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取不到“双赢”。同时由于企业贷款筹资的收益(PⅠ2+PⅠ1)π/2大于自筹资金的收益PⅠ1π,银行通过贷款合作时所获收益(PⅠ2-PⅠ1)π/2大于0;以及企业与银行合资的收益[(Pc+PⅠ1)π-Pr]/2大于自筹资金时的收益PⅠ1π,银行通过合资合作时所获收益[(Pc-PⅠ1)π-Pr]/2大于贷款资金的回报0,所以自筹资金是企业的绝对劣战略,同时银行拒绝企业的任何合作方式也是银行的劣战略。
由于企业在获得银行的合资时的经营成功的概率要大于企业获得银行的贷款时的经营成功概率因此企业与银行的合作方式的选择取决于最终的因素:追求利润的银行在与企业合作过程当中合资经营的收益Pb(1-PⅠ2)π是否大于贷款资金的报酬Pr。
在现实的运行当中,由于企业在得到银行的合资以后,其资本的运营能力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成功概率达到最大,企业赢利能力有很大提高;同时在理想化的金融市场上,投资银行在参与期的经营过程中可以获得超出自己货币资本报酬的利润。满足条件Pb(1-PⅠ2)>Pr/π,因此企业与银行通过合资的方式进行合作时可以达到“双赢”,最优的合作方式为合资方式。
三、加快银行市场化改革的几点建议
通过对博弈纳什均衡与现存的银行机构体制和业务法规弊端的分析,对如何有效地进行当前的银行体制的市场化改革提出了一下几点建议:
第一,监管体系的完善与改进。混业经营与银行业务的创新要求有更加匹配的监管体制。加强银行风险投资管理与监督,深入完善当前的金融行业的监管体制。建立严格的动态监控体系,以此防范市场化进程中的风险,也就是宏观经济失衡以及设计不当的金融自由化进程对银行业带来的冲击。完善监管体制不是因风险防范而对银行业务增加更多的约束条件,而因尽量减少对商业银行的行政审批,逐步建立新业务管理办法对金融秩序进行规范,建立银行业系统内外的监管体系。在外部环境中应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和风险管理体系,改变包括人民银行、财政部、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监管在内的多元监管体系,组织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体系使风险管理走向职能化。在内部环境中建立有效的风险监测和评估系统,主要围绕银行的各项业务风险进行定期的业务分析和评审,测算业务的风险承担程度以及根据其合作对象的经营成功能力制定出准确的有效益的合作策略
第二,政策法规的进一步修改与完善。为了使Pb(1-PⅠ2)>Pr/π时博弈的最优策略(合资,同意)使企业与商业银行获得现实意义上的“双赢”,就得进行政策法规的修改与完善,突破法律对银行经营业务的限制与银行的传统经营模式,转变经营思想,以利润为目标,放开银行的自主经营权,完善银行的产权变革的缺陷,实施集约化经营战略措施。中国的银行业要有更大的发展势必选择混业经营道路,金融控股集团的建立迫在眉睫,通过组建金融控股集团,将银行业务拓展到银行、证券、投资、保险、房地产、工业等众多领域。
第三,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为了使Pb(1-PⅠ2)<Pr/π时博弈的最优策略(贷款,同意)使企业与商业银行获得现实意义上的“双赢”就要求我们要推进银行利率的市场化进程,这也是金融市场化的核心。中央银行应逐步放宽商业存贷款利率的浮动范围和幅度,推动基准利率,货币市场形成较完善的利率体系。对金融商品价格的定价权力应作为商业银行的基本权利加以落实,这样才能真正的使借贷双方对资金交易的价格、数量、期限和方式进行讨论与协商从而达成双方互利的协议,形成借贷市场的良好的利率水平。
第四,加大不良资产的处置力度,积极深化与转变“债转股”的处置方式。“债转股”仅仅解决了银行的债务包袱和银行的债务负担,并没有形成对新的不良资产的孳生的有效抑制机制。应加大对不良资产流量的处置一方面积极避免“债权—股权—债权……”的恶性循环,一方面避免银行银行因降低不良资产而收缩业务,避免银行“惜贷”现象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国有的商业银行推行流量处置方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给予商业银行专项再贷款,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降低银行资金来源的成本,支持银行发展创新业务,增加赢利,在发展中消化不良资产以优化的银行资本结构迎接外来的挑战。改变在行政干预下银行充当的对各色各样的国有企业的资金供应者的角色。对不良债权进行适当的折价出让,化作银行的股权投资,一方面使银行参与企业的利润分红尽可能降低银行的不良资产比率;另一方面使银行能参与企业的投资经营更好地提高资金的利用率。
总之应在严格监控体系下,充分放开各商业银行的业务权,使有丰富经营能力的银行参与商业合资(当然国家政策性银行要慎重考虑),寻求银行与企业在最大效用条件下的合作策略。从而使得满足Pb(1-PⅠ2)>Pr/π条件下的均衡(合资,同意)与Pb(1-PⅠ2)
参考文献:
1.《宏观政策调整与坚持市场取向》,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北京大学出版社。
2.《纳什均衡论》,谢识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博弈论与经济转型——兼论中国铁路改革》,李雪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4.《大学——企业合作创新的博弈分析》,罗炜,唐元虎。
5.《商业银行法》1995年5月。
6.《证券法》1998年底。
篇9
日月光华。三万年前的
飞禽和瑞兽依然灵动,只是森林消失
风雨雷电一次次打磨
淘洗出时间的晶体
狩猎、巫术、歌舞、图腾
以及没有禁忌的性和生殖崇拜
岩石成了最忠实的记录者和守护者
人类的童年欢乐无比
野性的交欢和自然的舞蹈
神灵的祭拜和无畏的杀伐
动物的驯服和工具的应用
广袤的大地和立体的崖壁
成了他们天赋的图版
敲凿磨刻,世间行走的翱翔的活物
垫起整个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
人类的液体浇铸在自然的模子里
血汗蒸干,鲜活的生命镌刻在日月间
一次次叠加直到文字的降生
梦,从那时就已开始
为大于小,为阳于阴,为缺于圆,为动于静
雄雌相和,黑白互见
天圆地方的机杼贯穿于万物之道
“羊大为美”为后世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哲人云:“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
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
所有的生机隐匿于静谧之中
弓在弦上,箭已鸣矢
唯其骚动向宇宙深处飞去
一个男人,一个女人构成的世界
白天很长,夜晚也很长
欲圆还缺的意象组合
把生命的粗犷和张力放大到极限
度过漫漫长夜,进入永恒的自由王国
以荒凉为伴,不惧岁月额顶的残缺
所有的潜伏以最本真的冲动显现
集体无意识成为最深远的古老
梦,从那时就已开始
千韧之壁展示率真的涂鸦
自然条件、生存经验和心理个性
决定了阴山岩画的母题意向
马牛羊 犬驼鹿 虎豹狼
跨越时空的留存和欢愉
人类作为万物之灵长,从不寂寞
也曾看到自己的无助、渺小和恐惧
在神性的召唤下
生殖的图腾雄起
成为生存和死亡相向而生的永恒的纪念碑
阴阳之道,贯穿生命的始终
在纵横的沟壑中找不到汩汩的流水
只待山洪泛滥漫过干渴的喉头
天如此蓝成为寂静的理由
云朵的飘逸启发了雕凿者的灵感
硕大的根茎正是人类初始野性难驯的生命彰显
生命从禽兽中脱颖出来
有了万物灵长的美学元素
青铜的记忆里跑过凶猛的虎
狡诈的狼和优美善良的麋鹿
麻、黍、稷、麦、菽在山之南麓
随桃红李白的风情在敕勒川平原摇荡
在万物生长的空间迅速膨胀的同时
人类的根茎因羞涩回缩到体内
春萌冬枯,花开花落
生命的伟力根深蒂固
诗意地栖居并美好地创造
凸刻为阳,双乳凹刻为阴
阴阳之道,贯穿生命的始终
泥土和水用火来衔接
月亮,洒下如水的柔情
美好的见证承载美好的心愿
沐浴芬芳,用滚烫的岩浆
熔铸在历史的高点
与日月星辰云霓彩虹永久地对话
用滋养的力量聚合金木水火土
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
给大脑的发育留出更长的时间
三百六十颗星的交汇点
生长甲骨文、铭文,大篆和小篆
在一朵祥云的引领下充分浪漫
陶以及瓷,泥土和水用火来衔接
唐三彩、元青花、珐琅彩绘
线条复杂了,留白却少了
篇10
不同的饮食文化滋养了不同的民族,可是异质的饮食却也可以滋养另一方的民众。不少舶来的美食今天甚至已成为了我们餐桌上的主角。人类拥有的味觉、嗅觉乃至相关的视觉是如此相似,所以开头的culture shock(文化震惊)过去之后,随之而来就是欣然接受,乃至“墙内开花墙外香”。
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文化融合之风在绝大多数国际化区域、城市、社区愈刮愈烈,饮食民俗习惯的东风西渐、西风东渐,都已经成为人类饮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
炎黄子孙对美食的爱好历史悠久,自上而下信奉着“食不厌精”的饮食准则。及至平民阶层也同样将一日三餐乃至休闲小点,视作生活中重要事项,“民以食为天”是国人的口头禅,而面条正是平民美神的代表作。籍贯无论东南西北,口味有何差异,对中国人而言,面条当之无愧与米饭并列为两员主将。在谈论饮食东风西渐的话题时,最有群众基础的恐怕是中华面,及它与意大利面说不清、道不明的渊源。关于意大利面条的起源,历史学家们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有不少人认为,意大利面条是马可・波罗从中国带入意大利的。也有人认为,早在公元前7世纪,当时居住在意大利北方的埃特鲁斯坎人就已经开始制作面条。公元前4世纪的埃特鲁斯坎遗址,就是最好的证明。
意大利面是否源自东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至少这种对东方饮食文化的致敬已经在民间达成了共识。一种餐饮样式在彼岸的发扬光大,必然有其自身卓然出众的原因――面条可独立于其它佐食之外,满足进食者饱餐一顿的基本要求,同时又与其它食物配合默契,成为一份滋味百变美餐中的“绿叶”。主食,必然味淡而甘,否则不足以突出附加物的鲜美或浓郁――在面条的传播史中,这一点才是不变的要旨;在他乡获得众人喝彩的各种面条,比如:韩国冷面、日本乌冬面、意大利沙律海鲜面等,虽然在浇头、汤料、酱料、面条原料,抑或是在制作手法上都不断推陈出新、花样百出,但无不与中华面条本身“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精髓一致。一种美食的世界之旅,就是一份文化记忆的世界之旅。
今天的时尚饮食男女对日式抹茶毫不陌生。君不见,抹茶乳酪、抹茶冰点、抹茶甜品,或者抹茶泡就的一杯香茗,都已是餐桌上的宠儿。所谓“抹茶”,就是将茶青经蒸青、风冷、干燥,做成原叶“碾茶”,再用石磨磨成粉状物而制成的茶类制品。
其实,抹茶早就与中华结缘,它本身就是一种文化交流的见证。历史上著名的遣唐使中,一部分是僧人,他们于奈良初期左右,将茶种带回日本本土种植,同时带回的还有唐人对茶的特殊感情和品茗时的禅意。
茶由寺院子弟的独茗,转向民间普通大众的爱物,以及出现以文化气质取胜的文人茶,在中国,是与唐代文士“茶圣”陆羽所著的《茶经》一书分不开的。宋朝后,开始流行“抹茶”,此时即日本的平安中期,对中华品茶艺术的倾慕,使得中华“抹茶”在扶桑之国落地生根。“抹茶”之所以在日本如此普及,主要得益于高僧荣西大师的提倡。镰仓初期,荣西大师两次取道中国,回国后著有《饮茶养生记》,向日本国人宣讲饮茶的种种益处。
“抹茶”背后的文化意义从其制作工艺上就可见一斑:“抹茶”这种用石磨磨成的粉状物,其粒径通常为1到3微米,由于工艺要求高,目前产抹茶的国家仅日本。主要供应日本茶道中“抹茶道”之用:抹茶以一种艺术的面目呈现出雅丽的姿态。碾茶的制造非常讲究原料品质,每年仅利用春茶制作。对取自天然的材料加以精心糅制,在人工化参与提炼的自然美中,把人文精神在生活的细节中展现出来,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实质。这种人文美神是支撑抹茶走过一个又一个百年、不断获得青睐的基础。抹茶的传播与返乡,其实正是“百琢方成器”精神的传扬与回归。
中国人有自己的菜系、各地风味,却也从不排斥各国美食的进驻。只要遇有合适的生长空间,不论是西式大餐还是外国小点,都有其在中国的落脚之地。比如说,罗宋汤的登堂入室。
早在半个世纪前,罗宋汤就已经既是沪上西式大餐餐厅的基本菜式,又是一般家庭餐桌的常客。这种在西餐馆往往又叫做“乡下浓汤”的家常汤,有着一段历史的回忆。罗宋,是老上海对俄罗斯的称呼,是从英语Russian音变而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后,不少俄罗斯的王公贵族为躲避革命,纷纷外逃,后来这些人史称“白俄”。大批白俄的涌入,给上海市民饮食带来了显而易见的影响。上海方言字典也从此就多了有关“罗宋”的各种词语:喝的有罗宋汤,吃的有罗宋面包。正宗罗宋汤应以原产东欧的红菜为主料,配以牛肉(或牛骨)、胡萝卜、洋葱、番茄、土豆、牛油、牛奶……慢火焖煮而成。上海精于生活细节的普通家庭主妇们,很快想到用味甜耐煮的卷心菜代替红菜,平民风格的罗宋浓汤由此在申城流传开来。
红肠、西红柿、卷心菜、土豆,所有的基本元素,都是一年四季都不难觅到的寻常食材,再加上俄罗斯风彩的特别出身,使得罗宋汤与海派文化如此契合、投缘,其中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罗宋汤是平民中贵族情绪的最佳体现者,也是移民文化圈的标志性产物。一定程度上,罗宋汤即是何谓海派文化的最佳阐释者,即:保留源头文化原型,增添本埠生活色彩气息。
名士之乡绍兴的各色传统休闲小点中,不仅有“臭名远扬”令人闻香下马的臭豆腐和嚼劲十足的黄酒佳偶茴香豆,还有一色独具异国风情的名点:奶油小攀。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传教士的步履已经深入水乡,不少传教士在绍兴定居。其中绍兴复康医院(绍兴第二医院前身)有一名欧洲的传教士家中请了一位当地厨师。绍兴虽好,日子长了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这位心灵手巧的厨师对东家的乡愁颇为同情,经过一番尝试创作了一款西式风格的东方小吃,即这之后流传开来的“奶油小攀”。现在奶油小攀是绍兴人心中的传统名点,在游客必至的绍兴老街鲁迅故里一条街上,也不难找到其芳香扑鼻、金黄可爱的身影。奶油小攀颇类似西点中常见的泡芙,小碗状的外壳中盛满了滑嫩如脂的奶油,外壳本身则松脆可口,又很有点像我们熟知的街头巷尾出售的蛋挞。把盏一碗八年陈花雕,品尝一碟奶油小攀,实在分不清东西方饮食文化的界限在哪里;或者我们应该衷心感谢、庆幸,人类的味蕾从来不为国籍所限制。
同样的,我们也就不难理解,在中国传统饮食中不断掺杂舶来食材,为什么很容易收到兼具传统与现代的效果。冰淇淋月饼的出现,差不多是最早打响中西合壁的探路者。年年中秋,年年月饼。现代人的口味仿佛和我们社会提倡的口号一样,总是在与时俱进。外表的传统与内心的现代,当这样的组合进入人们视角时,立刻受到了大家的喜爱。如今,冰皮月饼,即月饼的内瓤和外皮都携手并进、改头换面时,新的时代气息也就扑面而来。
各国的美食,诸如印度飞饼、美国汉堡、意大利比萨在中国受到空前欢迎,一部分正满足了人们猎奇的心理,一部分则是文化交流本身带给我们的便利:在这个地球村中,既然村民们可以自由地改变自己的居住地,那为什么一种民族文化的有形产物,不能也搭上全球化的列车,在别的空间角落里华丽地穿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