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的论据范文
时间:2023-03-29 00:46: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议论文的论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论文摘要】丰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面。议论丈的丰富就是论据充实。充实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打动人 说服人。在议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要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起来,除了多阅读外,还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首先,要利用课内材料 ;其次,要联系个人实际,写熟悉的内容;第三,要关注社会现实;第四,应选择对比事例。
丰富,是文章感染人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同的文体对丰富有不同的标准和要求,就议论文而言,就是论据要充实。充实的材料可以使文章有血有肉,要打动人、说服人,并避免空洞的分析,避免泛泛而谈。
在中学生的议论文中,内容单薄、材料不充实是一大弊病,那么,怎样使议论文论据丰富起来呢?“腹有诗书气自华”,自然,多读书,多读课外书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法,而除此之外,中学生还可 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充实材料:
一、 要利用课内材料
语文课本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的烛之武,他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分析利害关系,最终说退了秦师 ,这可用于智慧的力量方面的论据; 《勾践灭吴 》中的勾践 ,忍辱负重 ,卧薪尝胆,可用于在逆境中奋起方面的论据;《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邹忌,自认为比徐公美,当认识到不如徐公之美时,立即进行了反思,并获得了启示,这个故事可H{于人要善于自省,贵有自知之明等方面的论据;《触龙说赵太后 》中的触龙,迎难而上,婉谏成功,可用于劝告的语言艺术方面的论据课本中的文章不仅提 供了丰富的事实论据 ,还提供 了丰富的理沦论据 ,如在 《劝学 》中,对学习方法的阐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师说》中择师的标准:“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拿来主义》中对文化遗产继承创新的态度,等等 ,也都能很好地武装学生的思想,并充实写作内容。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而且同样的例子可以重复地灵活运用,从不同的角度来论证不同的观点。
另外,课内义章的作者也都有着丰富的背景,如徐志摩、海子、川端康成,等等,他们本身就是一本厚厚的书,他们的作品 、人生经历等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
二 、要联系个人实际 。写熟悉的内容
中学生对自己不熟悉的内容很难写得精彩,这就是俗话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所以,在写作时应尽量写自己熟悉的内容,这样才能因感而发,有话可谈,才能写出内容充实的文章。
在《巴尔扎克葬词》中,雨果对巴尔扎克的评价和赞扬来 自他对巴尔扎克其人及作品的熟悉; 《灯下漫笔》是鲁迅对中国人的精神 、民族灵魂进行 了深刻反思的结果;聂绀弩对皇权意识和奴才思想有了深刻的认识后,才能在《我若为王》一文中进行尖锐地批判。这些作家之所以写得精彩,写 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中学生也有自己的生活 圈,也有自己熟悉 的文化 、生活内容,只有写 自己熟悉的内容才能有话可说 、有感可发,才能写得 自然 、精彩 、深刻 ;才能去除那种无病、扭捏做作之态。如有的中学生本来对某个历史人物缺乏了解,但写作时却以此人物为例,结果要么事例单薄,不足以证明观点,要么弄混事件,贻笑大方。
三 、要关注社会现实
好的议论文是有现实 意义的 ,是针 对当时社会 中的现实提出自己的见解、主张。在2o08年高考全国卷和其他省份的作文题中,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了社会热点,这更提醒中学生要做到 “家事国事事事关心”。
现笔者以课本中的例子加以实践说明。如《师说》针对的是 自魏晋以来一直影响到唐代的重门第之分,严士庶之别,压 抑庶族寒门,反对从师 学习之风而提 出的从师而学; 《拿来主义》针对的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社会上对文化遗产所持的全盘继承或全盘否定的态度,而提出了批判的、继承 的观点 ;何满子 的 《剃光头发微》,则写于1983年,讲的是掌权者如何用好手中权力的问题。这些文章之所以写得深刻 ,就是因为作者关注 了他们所处的时代 ,针砭 了当时的社会 弊端。
联系实际是由此及彼的思维活动,它能使读者由衷地感到从材料内提炼出的观点确实有意义,令人信服。当今是一个信息手段多样化的社会,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报纸、杂志这些传统的媒介 ,也可以通过MP4、网络等现代化手段来了解社会。只要有选择性地把这些内容写入文章中,就能使自己的文章有思想,有真知灼见,有现实意义。
四 、选择对比事例
篇2
一、诠释话题,内涵深刻
在议论文写作中,开头部分属于破题阶段。破题,即对文章话题进行诠释说明,界定其内涵和外延。而排比句式往往由三个以上句子组成,能更加丰富、准确、深刻地揭示话题的内涵。如以《论磨难》为例,作者在开头是这样诠释话题的:
磨难是前进路途中的绊脚石,磨难是天空中阻碍飞翔的风雨,磨难是集体大合唱时的不和谐音符……然而,面对人生中遇到的种种磨难,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变难为易,只要战胜了困难,那么,曾经的绊脚石也会成为成功路上的奠基石;曾经阻碍飞翔的风雨也会变成雨后天晴的彩虹;曾经不和谐的音符也会演变成铿锵有力的宏音!
作者首先把自己要写的“磨难”界定为“人生中都会遇到的困难”,并运用比喻排比修辞,形象生动地描述出来,诠释了本文要论述的问题。接着作者顺理成章地提出论点,“只有迎难而上才能变难为易”,并且再次以排比、比喻的修辞方式来形象说明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形象生动,内涵深刻。
二、气势磅礴, 论点鲜明
排比句式的一大鲜明特点就是气势磅礴,在议论文中往往给人毋庸置疑的感觉,这对于议论文提出论点非常有利。在议论文写作中,我们可以恰当地采用排比句式来设置分论点,或者直接提出论点,使之鲜明具体。如《不甘平凡》一文,作者就是这样提出论点的:
每一支红烛都能发光,每一座山峰都可以巍峨,每一朵浪花都可以跳跃。同样,只要不甘平凡的心还在,再无望的梦想也能诠释辉煌。
作者通过排比句式,类比了红烛、山峰、浪花等三个意象,其目的是为了“不甘平凡”作铺垫,有了前面的排比,后面的突然转折就显得非常有气势,论点鲜明而直接。
三、叠加论据,论证有力
在议论文写作中,论据既可以详写,也可以略写,特别是那些众人皆知的论据,勿庸赘叙,只要采取“何人何事何结果说明了什么”的模式即可。但这样一来论据往往显得单薄,这时,如果采取排比句式将这些论据叠加在一起,论证更加有力。如《挫折是强者的助推器》一文,作者这样来写论据:
为什么被沙皇残酷迫害的普希金能成为“俄国诗歌的太阳”?为什么曾被斥责为搞假科学的骗子而受排斥的佛洛依德能成为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为什么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身心俱残的海明威能写出激励人心的世界名著《老人与海》?……这些都是因为挫折,挫折给予了他们力量,让他们发奋、让他们图强,终成不朽。挫折对于强者而言不啻为激发生命热情、斗志的助推器。
作者巧妙地将普希金、佛洛依德、海明威三个大家都熟悉的事例,通过“为什么”的反问方式排比在一起,使得论证气势更加磅礴,同时,多个事例叠加更加显得论点的准确,无可置疑。
四、逞我文采,制造亮点
恰当运用排比句式,可以在论证严谨的文章中制造文采非凡的亮点,让读者在严肃的行文阅读时顿觉眼前一亮。但在具体写作中,要始终牢牢扣住论点,不能为了文采而文采。在议论性散文中,多采用排比句式来一展文采,如《古籍的灵魂》一文,作者这样论述:
古籍一如老旧的灵魂,从先秦来,从大唐来,从康乾来,从民国来,随身亦带着辗转的故事向你走来,带着沧桑的目光向你走来,带着满身风尘向你走来。你会读到百家诸子争鸣,会读到大唐盛世的豪情,你会读到战乱纷飞的血泪,你亦会读到它的主人或踌躇壮志、或满腹诗情,或萦损柔肠,没有大漠孤烟、没有长河落日、没有策马扬鞭、没有亭台楼阁,却一样撩拨心弦。
文中作者运用了“从……来”、“带着……走来”、“你会读到……”、“或……”、“没有……”共五组排比句,对古籍“一如老旧的灵魂”作了全方位形象的阐述,读起来感觉很形象、耐人寻味,体现了作者的文采与写作水平。
五、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在议论文写作中,还可以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采取排比句式,营造浑然一体的结构。在具体写作中,要注意开头、结尾的排比句式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要有一定的递进关系,同时要紧扣中心话题,成为文章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如《这个世界需要你》一文的开头和结尾是如此设计的:
开头:也许你只是天际浮云,最渺远的那一丝,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你;也许你只是万千林海,最普通的那一棵,但是这个世界需要你;也许你只是入海百川,最不起眼的那一滴,但是这个世需要你。
结尾:你若是天际浮云的一丝,亦装点了天空;你若是万千树海的一棵,亦成就了伟岸;你若是入海百川的一滴,亦诠释了壮阔。请记住, 这个世界需要你!
篇3
1.1检验资源利用不合理,人员分工不明确:以前医院的检验部门负责全院的检验工作,检验科的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在一些中、大型医院除了有专门的检验科外,在很多科室内部都设有小型的检验部门。这样仪器设备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造成设备空置现象,也不利于对检验工作人员的统一管理。而且很多检验人员在工作时也没有一个确定的负责区域,分工不明确,这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和工作人员技能的提升都不利。
1.2检验工作质量控制不好,报告书写也不完善、不准确:保证好检验工作的质量不仅是对检验科的建设有意义,对临床诊治更是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临床上检验科为了保证检验质量一般都会成立质量控制部门,对于有异议或需要慎重考虑的检验结果需要进行多次的重复检验工作。但是目前对检验质量的控制依然存在问题,若是检验科给临床提供的信息数据质量上有问题,那么误诊、漏诊的情况就会时有发生,医疗事故与纠纷也会增多,给患者带来的损失和痛苦更是无法估量。在检验工作做完后,就是针对结果写检验报告单,一般检验单得出的结果是一些实验室的原始数据,工作人员在书写报告单的时候需要根据相关科室的要求进行数据分析和转换,而且做出具体诊断的是临床医生,检验人员在给出检验结果时只能写成疑为某病。
1.3临床工作人员检验知识缺乏,与检验人员缺乏沟通:检验是作为疾病诊治和预防的一种手段,真正做出定论、给出方案的还是临床医生。但是目前临床医护人员缺乏检验知识,看不懂检验报告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学科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但是要看懂却是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临床工作人员注重的是临床操作技能和护理方法,他们在上岗时也没有经过相关的检验专业知识培训,所以他们的检验专业知识较为缺乏,对临床医生做出诊断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外,缺乏沟通也是一个问题,临床医生看不懂检验报告,也没有及时向检验专业人员进行询问,对于一些检验报告单上的结果没有与检验人员进行共同的分析,而检验人员也没有就报告单的事情找临床医生进行讲解,因此很多本来可以避免的临床诊治问题也就出现了。
2针对存在问题的一些改进措施
应对措施的制定主要是因为有问题存在,但是制定措施的目的却在于避免问题出现,做一些预防性的工作。前面对医学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可知问题存在包括多方面的因素,所以改进措施也应从多方面出发。首先医院要加强对人员的管理,不仅仅是检验人员,临床医务工作者都应该不断的提升自我,注重知识的更新和扩宽,各学科之间有交叉、有渗透,医务人员要积极进取,全面学习;要注重建设临床检验医学管理体系,完善检验质量监督部门,要确保检验结果的质量,检验工作人员要有分工与合作,注重学科专业知识的突破;检验工作要注重临床实际应用,检验部门与临床部门之间的交流要重视,临床医生对于检验结果要主动找检验医生进行探讨,检验医生对于临床医生的疑虑要讲解到位,使得临床诊断结果更加准确,共同促进临床检验医学的发展;此外,还要注意做好防范和预防工作,针对医疗纠纷要有预见性的准备和相应的处理措施。
3结语
篇4
玛莎以她独特的身体语言和她善于真是的表达内心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她的作品无时无刻的不在与人世间的黑暗做反抗,她的作品中处处透露这人性的本能原始冲动和对自由精神的向往,并把对人性的揭示作为至高无上的终极关怀,她的舞蹈充满了人文主义气息。正如中国现代舞编导王玫,她的作品注重对人性的关注,她总是自觉地关照着人以及人的生存状况,具有人文主义关怀。在中国,王玫就是一位关注人文关怀的编舞家,如《天鹅湖记》中带着黑色幽默的味道,貌似挑战舞蹈至尊——芭蕾舞剧《天鹅湖》的样子,实则揭开的是慨叹“舞蹈人生”的帷幕。现代舞剧《天鹅湖记》借用芭蕾舞剧《天鹅湖》的主题、音乐及舞蹈的象征意义,试图表达当代舞蹈人自己与其“象征”完全相反的舞蹈情况。
现代舞剧《天鹅湖记》探讨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即当下舞蹈艺术发展的畸形状态;舞蹈人永远只能在被限定在一个极为狭小的空间里生存,缺乏自由、开放的艺术空间,也很难有酣畅淋漓的创作与舞蹈。而这一点尤其表现在现代舞的创作与表演中,原本就已经狭小的舞蹈界其主流意识形态为现代舞的发展带上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舞蹈在一小时的时长里,演绎着一个族群的命运——舞蹈人的一生。正如王玫所说:“真正想表达的却不是比赛,而是由比赛衍生出的造梦、梦破及再梦的一个梦想循环。这个梦想的循环,也正是我们当下所有的舞蹈人正经历着的现状。”
现代舞的精华所在就是独立思考,这一点,目前不仅传统舞蹈中没有,连现代舞也缺乏。王玫有志于破除这种桎梏,因此,她选择了与传统舞蹈审美意识与价值追求截然不同的方式即现代舞来诠释自己的艺术主张。那些所谓的程式和技术要求其实并非人们以为的那么重要,传统固有的审美标准也并非真的就那么神圣不可冒犯。真正的艺术不仅在于美,更在于真。《天鹅湖记》可以看成是王玫对自己舞蹈人生的反思和对舞蹈情怀的畅快诉说。这不仅是为了渲染生命中的喜悦与悲伤,更是为了期待中的真善美而呐喊,整部作品以重视地表达自己为出发点,在绝对立足于自己的同时,也表达了他人。
二、结语
篇5
创个人家业一定要和集体、国家结合起来,和谐发展。其实整部剧就是他带领他们一家人如何建设自己家园,创办自己家业的创业历程。
因在金沟淘金,有了一定积累,在三江口元宝镇放牛沟村建起一份家产,有了房屋、土地和积蓄,想起了老婆孩子,于是就有了东北的第一个家;他第二次进金沟,出于对结拜兄弟的情谊和对金子的渴望,在那里忍受着奴役般的苦难,忍受着招人暗算的折磨,凭借着机智勇猛和过人的胆识,才能从鬼门关死里逃生,回家后,凭借着用生命换得的金子,在村东头另立新家园,房子、田地、伙计一夜间成倍增多,家业立刻变大,家人也获得了团聚,这可谓是朱开山在东北的第二个家;为躲避烧杀抢夺,举家北迁哈尔滨,山东菜馆的开办可谓是朱开山的第二次创业。虽然遇到以潘五爷为代表的地霸的百般阻挠,但凭借着真实、坦诚、勇敢、忍让的优良品质,获得邻居四坊的支持,并最终因为仁慈、宽大,让五爷自愧不如,同时也换来了家业的13益强大。山河煤矿的兴建不仅意味着朱开山的创业史跨入另一阶段,也带上了爱国色彩。从他对煤矿开采的思想转变(由不认可到大力支持)可以看出,他支持煤矿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出于民族自尊心,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冒着失去全部家业的风险。
《闯》在创业观方面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是,建设自己幸福美好的家园,要有助于其他家庭的建设,而不应对其他家庭造成任何程度的伤害;不能仅把寻求利益当成创业的唯一目标,应注入更多的人文关怀和助人意识,要诚实守信,即做一个儒商。只有主动帮助别人,才能换来别人的支持与信任,也只有在自己处于不利局势时,顺利渡过难关,不管创业规模的大小,都要妥善处理好个体、集体、和国家的利益关系,要时刻以“大家”利益为重,才能保住“小家”的利益,在个体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抵触时,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要具有大局意识,力求获得集体和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
二、《闯》的家庭观
朱开山这位山东大汉,对妻子忠贞不渝、爱情专一,对儿女关爱有方、松弛有度,处理家庭矛盾讲究功过分明,对家庭具有较强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整部剧是以朱开山一家人为主体的,而朱开山又是这个家的中心,是当家的,因此朱开山就是这个家的核心人物和家庭焦点。在他大儿朱传文的婚礼上,山东老家的未婚妻鲜儿出现在现场,面对这位曾对朱家有救命之恩的未婚儿媳和已经嫁进家门的儿媳,他以一颗博大的胸怀,从衡量各方权益的角度出发,当着众乡亲们的面宣布认鲜儿为女儿,让传文、那文、鲜儿三人在思想、情感上都能找到一个彼此均可接受的最佳状态,让全家人的心情都渐渐平静下来。二儿传武的婚事几乎贯穿整部剧,传武的婚事让他大伤脑筋。在对待秀这个既是儿媳更像女儿的人物时,表现出他的仁慈和责任心。在离开放牛沟村时,还要带走秀;在秀与一郎准备相爱时,允许她结婚,在一郎背叛全家时,对秀的未来生活产生担忧,一郎遭不幸后,再次允许秀回到家中。他对传文、传武严格的管教中渗透着伟大的父爱。《闯》在爱情观方面给我们的启示有助于现代人正确面对和审视自己的家庭观,中年人无论工作多忙,都应该增强对家庭的责任心、使命感。
三、《闯》的教育观
身教胜于言教。《闯》一剧始终贯穿着“子不教,父之过”的儒家教育理念。朱开山对儿女的教育重在以身作则,树立家庭榜样,让子女产生对父亲的敬佩之情,愿意以父亲为榜样,这比滔滔不绝的言语教育要深刻得多。此外,朱开山对儿女的直接教育主要体现在把问题放在具体的事件中进行教育。例如,让两个儿子到元宝镇跟着夏先生学习做生意,在哈尔滨期间,让大儿开餐馆,经营货栈,在与儿子们共同经营中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儿女们诚信是金的道理;在对孙子的教育中,带他到法庭,让他见证日本人在法庭上的霸道侵略行径和正义与邪恶的较量。《闯》的教育观对现代家庭教育理念的完善和发展不无裨益。
四、《闯》的人际关系观
与人友善、心地善良,不计较个人得失;用真心结交朋友,对匪徒、恶霸之流用心惩治,望其从善,如若是丧尽天良之辈,则毫不留情。这就是《闯》展示出的人际关系观。对金沟从事劳役的工友关心爱护,帮他们解围,有难同当、同舟共济、朋友有难拔刀相助的侠义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大柜、金把头之流的残暴,他恨在内心,为了给结拜兄弟贺老四报仇,忍字当头,寻找良机;在元宝镇的放牛沟,煞费苦心地努力缓解与韩老海在无意问结下的恩怨,信奉冤家宜解不宜结的交往原则;面对金沟饭庄的大黑丫头的真情假意,表现出他过人的理智和机智,既不伤害对方,又能保持自己的原则。知道自家的不对,甘愿受到过分的欺凌与侮辱,目的是不愿与人结仇,不愿失去朋友,欲以真诚换得理解和宽恕;在哈尔滨与潘五爷的关系中更能看出朱开山用宽大和诚心换来理解和真情的人际交往魅力。忍让是一种美德,是深明大意的礼让,是厚德载物的君子行为,是大智若愚的智慧体现,绝不是软弱、窝囊、软骨头、胆小的代名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取之,先予之;以诚相待,用心交流;宰相肚里能撑船;心胸宽大,乐于助人;同甘共苦,共渡难关等等,这就是《闯》在人际交往方面给予我们的启发。
五、《闯》的金钱观
不义之财不可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是我国的优良传统,也是朱开山的金钱观。在那个时代,为了钱财而葬送性命的人皆是,金沟里的大金粒等人、哈尔滨的刘掌柜、潘家爷俩等都算是为了钱财不择手段而最终丧命的,他们把金钱摆在首位,而朱开山把情义、道义看作第一。为了从牢中救出二龙山的大当家的,把他的家当搭上也在所不惜,结下了这个以生死相许的仗义之士,从而为他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在唾手可得的金子面前不起贪心,而是叮嘱兄弟要好好对待遇难的,为他们风风光光的办后事。他用金钱办事业,而办事业不是只为了金钱,把金钱放在诚信、礼仪、道义、情感之后。《闯》告诉我们,资金是闯事业的基础,但金钱绝不是万能的,有很多事情是用金钱换不来的。
六、《闯》的恩怨观
朱开山的恩、怨、恨、仇分明。他对鲜儿、秀儿充满感恩和负疚之情;对于传武的逃婚行为和传文的糊涂行为,表现出怨恨之情;对于韩老海的报复行为,他没有任何埋怨,只是认为应该;对于潘五爷的无理欺压,怨而不恨,希望化干戈为玉帛,最后潘家弄得家破人亡,方知回头,朱开山以宽大的襟怀接纳了他,两家联合兴办山河煤矿;他在金沟伤过两条人命,一是老果子,二是大柜,这两个人都是害人无数的禽兽,死有余辜;往对待以森田为代表的日本人,他是恨之入骨,但是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只能忍气吞声,在煤矿开采权的问题上据理力争,寸土不让;在对待奄奄~息的一郎时,并没有因为他是日本人就不管不问,而是出于同情和怜悯,出手相救,并把他当作亲人来对待。纵然有一些卖国贼,但屏幕上展现的姚厅长、梁法官等都是国难当头时,不畏强寇,不畏权贵,勇于职守,为国尽职尽力的好官。朱开山对他们不但感激而且敬重。
篇6
【论文关键词】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句子成分位置;文言文倒装句句子成分位置;对照比较;理解
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文言文倒装句总是感到很困惑。这个句式是宾语前置,那个句式是定语后置,那个句是又是介宾结构后置,弄得学生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学生出现这就情况主要是初中新课标大纲规定,中考不考句子成分的划分(分析)。在考什么教什么的教学思路的指引下,学生们本该在初中就很熟悉的一般陈述句各句子成分的划分及各个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竟然一无所知。殊不知这一知识点的缺失给读高中的学生学习文言文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对学生学习文言文倒装句影响更大。为了解决学生在学习文言文倒装句的困惑,笔者介绍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文言文倒装句之所以称之为倒装句,主要是它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各个句子成分的位置不同,文言句式的句子成分的位置相对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来说是颠倒了。要想弄明白文言文句子哪个是前置句,哪个句子是后置句,就必须熟悉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各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各个句子成分的结构位置如下:
[状语],(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宾语。
具体例子如:[在和平时期],(年轻)的我们[一定要努力把祖国]建设成(一个美丽富强)的国家。
(说明:为了简化句子成分的划分,在本文中我们用符号法来标示各句子成分,主语用双下划线标示,谓语用单下划线 标示,宾语用下波浪 标示,定语用圆括号( )标示,状语用方括号[ ]标示,补语用单书名号〈 〉标示。)
为了让学生更容易记住这些句子成分在句子中的位置,我们可借用一个口诀结合以上给的实例去分析记忆。这个口诀是:
“主、谓、宾”“定、状、补”,
“主干”“枝叶”分清楚,
主干成分“主”“谓”“宾”;
枝叶成分“定”“状”“补”;
“定语”必居“主、宾”前;
“谓”前是“状”“谓”后为“补”;
带“的”为“定”、带“地”为“状”、“得”后为“补”。
(说明:在口诀中我们把主语中心语、谓语中心语、宾语中心语称之为“主干成分”,定语、状语、补语叫做“枝叶成分”;“‘定语’必居‘主、宾’前”,意思是说“定语”的在句子中的位置是在“主语”“宾语”的前面,用来修饰主语或宾语;“‘谓’前是‘状’‘谓’后为‘补’”,意思是说“状语”位置是在“谓语”之前,用来修饰谓语,“补语”的位置是在“谓语”之后,用来对“谓语”的性状等的补充说明;“带‘的’为‘定’带‘地’为‘状’‘得’后为‘补’”意思是说句子中后面带有“的”字的句子成分是“定语”,句子中后面带有“地”的句子成分是“状语”,句子中“得”字之后的成分是“补语”。)
教师可以多找一些陈述句,利用以上介绍的实例及口诀来指导学生去划分句子成分,让学生尽快熟悉一般陈述句各个句子成分在句中的位置。学生们只要把文言文倒装句式各成分的位置与之作比较对照,找出差异,对文言文倒装句那种无所适从的困惑就迎刃而解了。
一、文言文主谓倒装句
1. 甚矣!汝之不惠!
2.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这两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 太厉害了,你不聪明!
2. 在哪里呢,公子能急人之困!
拿这两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一对照比较,我们发现这两个文言句子的谓语“跑”到主语的前面去了,我们就把这个的文言句式叫做“谓语前置”或“主谓倒置”“主谓倒装”。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这样的句子在翻译时要调整顺序,主语在前,谓语在后,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二、宾语前置句
1.古之人不余欺也。
2.沛公安在?
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4.微斯人,吾谁与归?
5.一言以蔽之。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种类较多,我们就举常见的这几类来作说明。这几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古代)的人[不]我欺骗啊。
2.沛公哪里在(介词)?
3.句读不了解,疑惑不解除。
4.[除了这个人],我谁与(介词)同道呢?
5.一句话用(介词)概括它。
拿这几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一对照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用作动词的宾语(1、3句),还是用作介词的宾语(2、4、5)句,宾语的位置都“跑”到前面去了。我们就称这些句子为宾语前置句。这样学生也就容易理解了。翻译时要把宾语和相应的动词或介词的位置对调过来,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三、定语后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主语中心词或宾语中心词的前面,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常借“之”和“者”使定语后置,常用“中心词+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或“中心词+而+定语+者”的结构。如:
1.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一石。
3.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4.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以上几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计策没有定下来],寻求人(可以出使回复秦国)的,没有得到
2.马(日行千里)的,[一餐有时]吃完(一石)的饲料。
3.官员(能不改变他的志向)的。
4.蚯蚓没有爪牙的(锋利),筋骨的(强壮)。
拿这几个句子的句子成分位置与现代汉语一般陈述句的句子成分的位置一对照比较,我们也容易发现定语都“跑”到了它所修饰的中心词的后面去了,这种句式我们把它叫做定语后置。这样学生对什么叫做定语后置也就不难理解了。值得注意的是翻译时一定要把定语和中心词的位置调整过来,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
四、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习惯把介宾结构放在谓语词前作状语,而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于……”“以……”常放在谓语之后。如:
1.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2. 乃以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荻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
以上两个句子我们按字面意思直译并用符号法分别给它们划分句子成分如下:
1.[事情危急了],请让我奉命求教[向孙将军]。
2.就用蒙冲斗舰十艘,载上干燥的柴草,并把油灌到里面,外面包裹[用帷幕]。
篇7
1、引言
21世纪一来,新闻媒介和新闻手段日趋多元化,每天每时发生的新闻信息都以惊人的模式急速膨胀。作为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使用国家最多,影响力最深的语言,英语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着核心作用。据报道,世界上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新闻报道都是用英文的。由于新闻即时性,迅速性等特点,英语学习者和翻译家们一直在努力保证即时新闻准确迅速地传达到中国,使中国读者掌握到世界上发生的第一手资讯,获得同原语读者相同的阅读感知并做出符合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反应以应对波诡云谲的世界形势。
“新闻翻译是把用一种文字写成的新闻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经过再次传播,使译语读者不仅能获得原语新闻记者所报道的信息,而且还能得到与原语新闻读者大致相同的教育或启迪,获得与原语读者大致相同的信息和/或文学享受(刘其中,2009)。新闻英语有其固定的格式和模式,英语和汉语在语法和句型上的很多不同导致了译者尤其是初学英语翻译的学生在翻译时遭遇众多翻译障碍,在这其中,被动句的翻译就是一大难点。以2012年12月15日出版的《经济学人》中的《本周商务新闻》为例,在38个新闻句子中被动句出现了7次。可见被动句的出现还是较为频繁的。要如何翻译要求我们先对被动句的出现原因有所了解。
2、新闻英语中被动句频繁出现的原因
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频繁出现是由被动句的构成有关的。美国语言学家特鲁在使用了系统功能分类法分析纽约时报的文章后发现,使用被动句会导致施事者的缺失。我们可以假设,这种缺失一方面是由于记者故意隐去施舍者;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施舍者不明所造成的。例如:Most of Anglo Irish Bank’s debt was raised in Europe, but in 2005 $200m-worth of notes were issued in America to insurance companies.此句中债主的不明导致作者使用被动句来完成句子。除此以外, 刘其中也指出“当信息中的接受者或者接受行为比施事者更重要的时候(尤其是报道灾难、事故、经济情况、某些事件的死伤者时),通常使用被动句。”例如:At least seven people were killed in Afghanistan as protesters and security forces clashed in several cities.在此句中,报道者力图向读者传递的信息是伤亡人数,这也是读者最为关心的信息,在此条件下,被动句是最好的选择。
3、英汉被动句的认知对比
关于被动句,从乔姆斯基的生成语言学从深层到表层结构的生成观到Croft的理想化认知模型(ICM of Events)都已做过深度讨论,Croft更指出“把过程化的事件表达成状态化的事件是被动式产生的根本原因”。英汉被动句原型都产生于事件的状态观, 表达的是一个自足的( 没有外因即施事出现的) 理想化状态性事件。反映在语义上, 两种语言有相同的“受事+ 状态”结构( 熊学亮, 王志军,2001) 。
根据熊学亮和王志军的分析,英语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原型为:“受事+状态”,句法结构为[ Subject + be + V-ed ],而汉语的被动句的语义结构原型为:名词词组( 受事) ( + 被) + ( 致使) 及物动词( “ 被”有时不出现)。句法结构为:[非人称性受事主语+ V]及[人称性受事主语+ 被+ V]。他们认为,英语被动句和汉语被动句之间共性较多,而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动词结构方面,英语被动句有明显的形态变化的标记,即助动词be+及物动词的过去分词,而汉语中除了特定句子中出现“被”字句之外,并没有直接的形态变化的及物动词。2.英语中通常用“by”来引出施事者,从而对施事者起到强调作用,但是大多数英语被动句中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在汉语中动词后标记处引出施事者。
4、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
(1)将英文被动句翻译为汉语被动句,即将[ Subject + be + V-en ]句式翻译成为[人称性受事主语+ 被+ V]。例如:The data were taken as more evidence that the American economy is on the rebound, though that was tempered by news that S&P/Case-Shiller’s home-price indices fell to new lows in December.虽然标准普尔住房价格指数显示房屋价格在去年12月创新低,但这一数据仍被认为是美国经济反弹的迹象。
除了汉语中经常出现的“被”字句,我们也可采用一些例如“经过”、“受”、“使”、“把”、“遭到”等汉语显性的被动语态。
(2)将英文被动句翻译为汉语主动句,即将[ Subject + be + V-en ]句式翻译成为[非人称性受事主语+ V]。因为汉语本身由于没有显性的形态变化,常被认为是无语态的概念,所以在大多数新闻译文中都会将英文的被动句翻译成为汉语的主动句。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可以保留主语也可将主语翻译为宾语;在某些以it was+Ved为句型的句子中,可以将句子翻译为“人们认为…” “有人声称…”“据称…”等固定句式。在遇到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可以采用“将…加以…”“为…所…”的翻译方法,如:A court in Guangdong will decide soon whether Apple has rights to the “iPad” name, which is claimed by a rival company in China. 广东法院将很快判决苹果是否有权拥有iPad商标名,这一商标为中国一个竞争企业所注册。
5、结语
新闻英语可以说是语言体系中最具有时代性的一部分,在新闻英语中所遇到的句式情况是极其复杂的,在这里单独列出新闻英语中被动句的翻译,借以理顺翻译思路,帮助英语学习者更好的进行翻译创作。
参考文献:
[1]刘其中. 英汉新闻翻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8
关键词:英语文化教学 内涵 依据
英语教学改革一直以来倍受各界关注。英语文化教学问题的讨论,为英语教学改革打开了新的思路。从整体上看,我们对英语文化教学还没有引起应有的重视,还缺乏自觉的英语文化教学意识,英语文化教学长期处于缺位状态。本文不打算详论英语文化教学的细节和技巧,而着重就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和依据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英语文化教学的内涵
什么是英语文化教学?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从以下几个比较简单的例子开始。
1、“Goodbye”恐怕是我们最为熟悉的,这个词源于“God be with you”,即“上帝与你同在”,所以,西方人说“Goodbye”时不仅仅表达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再见”的意思,还在传达着他们的一种信仰。这是因为,基督教文化是西方文化的主流,“Goodbye”也表达了对上帝的信仰和敬畏,中西文化的差异在这个词上明显地表露出来了。
2、“dear”这个词在我们看来表达了极为亲密的关系,甚至我们误以为它表达的就是恋人间的关系。但在英语中,“dear”这个词很普通,用在家人和朋友之间就如家常便饭,一般的信件开头也是用这个词。这反映的是这样一种文化现象,西方人表达情感一般比较直白和外露,中国人则比较内敛和含蓄。
3、如果一个西方人对一个中国人说:You are a lucky dog!这个中国人多半会很生气。因为在中国文化中,“狗”一词喻人时多带贬义,如“走狗”、“落水狗”、“狗腿子”等等,不一而足。而西方人却很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a lucky dog”表达的是“幸运儿”的意思。
4、“How old are you?”、“Are you married?”等句子在语法结构上没有任何问题,谁都听得懂,可是,这些问题却不能轻易用来询问西方朋友。因为在西方文化中,初次见面询问年龄、婚姻等状况是一个忌讳,是对别人的不尊重,有窥测别人隐私之嫌,这无意之中已经对他们造成了文化冒犯。而中国人却往往不回避这些问题,见面三分熟,在很短时间内,就想把对方的个人状况了解个一清二楚。
5、中国学生A想请美国教授B帮忙,于是有了下面的对话。A:Are you busy recently,professor B?B:Yes,very.I have been working on an English play that will be put on next week.显然,B不能了解A的真实意图,A也不能再进一步提出要求。交际的失败并非学生A英语语言知识的缺乏,而是因为A缺乏对B民族文化的了解,在交际中使用了汉语的思维方式,即母语文化对外语言语交际任务的完成发生了“负迁移”。[1]
以上所举的例子虽然缺乏系统,但足以说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的客观存在。这种差异本质上就是文化的差异,语音、词汇、语法、句法、篇章结构、行文规范、翻译等等,从传统英语教学模式出发的各个范畴,都存在着这样的文化差异。然而,我们却常常忽视了这些差异,没有充分重视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二、英语文化教学的理论依据
首先,语言和文化密切联系、不可分割。“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它作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它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它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2]这个定义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顾及到了语言和文化的关系。语言和文化是内在统一、不可分割的。首先,从形式上看,语言是文化的符号和标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从内容上看,语言中积淀和储存了一个民族的社会生活经验,映现了该民族的文化特质。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民族性格和民族心理,以及价值观念、、传统习惯、风土人情等文化要素,无不在语言中折射出来。其次,人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存在,而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物质外壳,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基本标志。人在劳动中产生了以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拥有了不同于其他动物的人类意识,学会了有目的、有意识地认识和改造世界,也就与其他动物区别开来。再次,从语言和文化的发生和发展看,语言的创生和文化的发生是同一个过程,它们相辅而行,互相启发;语言不能超越文化而独立存在,语言的发展依赖文化的发展,许多古代语言的消失其实都是源于它们所属的民族文化的衰亡;同时,语言的规范、丰富和发展,也是文化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
其次,语言学习有其自身的规律。英国语言学家 Byram指出,一个人在习得语言的同时也习得了文化,进一步说,母语语言的认知与母语文化的认知是同步的。[3]这一点完全可以从经验中得到证明。例如,作为中国人,我们在学习汉语言的同时,也学习了汉文化。我们对汉文化的习得与认同,一定程度上是通过“语文”的学习,这是有目共睹的。我们的教材冠之以“语文”的称谓,对“语文”最恰切的理解就是“语言和文化”。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是在汉语言的文化环境中学习和运用汉语的,所以,我们并未感受到学习汉语有多么困难。相反,我们却时时感受到学习外语的困难,感受到母语对外语学习的诸多制约。这是因为,母语是我们的第一语言系统,它和我们的文化是统一的;而外语是在母语已经定型的基础上习得的第二语言系统,第二语言系统不但受到与其自身统一的文化的制约,同时也受到母语文化的制约,两种不同的文化经常在语言学习中发生碰撞。Byram 所指出的母语和母语文化的习得规律当然不能机械地套用在外语教学和学习中,但显而易见的是,在外语教学中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是不合理的。因为,“语言的使用规则实际上就是这种语言所属文化的各种因素”,“学习和应用外语必须了解与这种外语有最密切关系的文化”。[4]我们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清醒地认识到,英语教学既是一个语言教学问题,也是一个文化教学问题,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是统一的,二者如一枚硬币的两面,不可分割。
再次,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本障碍。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冲突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基本事实。语言作为文化的符号和标志,作为文化载体,是文化问题中的一个焦点。一般来说,异质文化间的冲突和碰撞,首先是通过语言体现出来的,语言是跨文化交流的基本障碍。之所以如此,决不仅仅是因为语言知识和结构方面的原因,而恰恰是由于文化的差异,由于这样的差异,外语学习者不能做到言语得体,从而造成对目的语使用者的文化冒犯。这种文化冒犯所犯的错误“比语言错误更加严重,因为前者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之间感情上的不愉快”。[5] 要成功避免这样的不愉快,消除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就必须重视文化教学。
三、英语文化教学的现实依据
第一,英语文化教学是全球化形势下文化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不断冲破思想,不断更新观念,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了文化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首先要认识到,全球化形势下,文化的交流、碰撞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常态,漠视和回避是不可取的,只有积极应对。语言是建立友谊和互信的使者,同时又是文化交流的内容和媒介。当然,语言被用作文化侵略的手段和工具的危险性也并非危言耸听,但语言本身并不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而且,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其实,不管我们是否意识到,在英语教学和学习中,英语文化的浸染和影响都是客观存在的,这是由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以及语言学习的规律所决定的。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是否能够清醒地认识和分析这个问题,是否能够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整合和引导,是否具备应有的批判意识和批判精神。
第二,英语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首先,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亟待改革。长期以来,以结构主义理论为基础的教学方法严重束缚着英语教学的发展。结构主义理论把语言作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强调对语言形式和语言内部结构的认知。受这种理论的影响,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注重的是语言形式和语言结构的教学,把英语教学当成单纯的语言知识传授,把教学目标定位于考试,语言和文化的内在统一关系被遮蔽,语言教学和文化教学割裂开来,文化教学意识淡薄,文化教学长期缺位。我们根深蒂固的观念是,只要掌握了相当的词汇和语法知识,只要苦练听力和口语,就能学好英语。其实,这只是片面的真理。我们不能否认语言形式和结构的重要性,但是,语言和文化是统一的,语义和语用也不可分割,脱离英语文化的英语不仅不能言语得体,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还会造成交流的障碍。要走出英语教学的困境,英语文化教学势在必行。其次,应试教育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在应试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成为衡量教育水平的标尺,高分成为师生和家长追逐的目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空洞的口号。在这样的教育体制下,教育行为必然是短视和功利的,教育教学的许多不合理也就成为当然。
第三,我国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首先,英语教学标准中普遍缺乏系统的英语文化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使有,也处于次要和陪衬地位。当然,大学英语专业设置了相应的课程,但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缺乏衔接,存在严重的断层。整体来看,英语文化教育目标和内容不够完整和系统,不够统一和一贯,地位不够突出,基础教育比高等教育薄弱,公共英语课比专业英语课薄弱。其次,从课堂教学看,长期以来,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注重的是词汇、语法、句法、互译等语言形式方面的教学,强调的是重复记忆和反复练习,擅长的是满堂灌和题海战术。基础教育如此,高等教育也大同小异。大学校园里,很多教师仍在延续传统教学模式,教学目标定位于四、六级考试或考研,而学生则疲于应付各种英语水平考试。再次,与上述英语教育状况相适应,我们的相关科研注重的是语言形式(如语音、词汇、语法、翻译等)教学的研究,各种词汇记忆、考试书,各种语法书到处充斥,而关于英语文化、语言和文化关系方面的书籍则相对稀少。最后,文化教学的缺位严重制约着英语教学的质量。很多学生从中学到大学,学了十几年的英语,却大多既“聋”又“哑”;学得好一些的,开口也难以做到言语得体,与目的语使用者交流时常常出现不应有的文化冒犯。
通过以上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英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我们必须增强英语文化教学意识,积极推进英语文化教学。开展英语文化教学实践,不仅有利于促进英语教师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方法,也有利于丰富教学手段、拓宽教学渠道,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学
生的英语能力。探索英语文化教学的有效途径,推进英语文化教学改革,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陈梅 《母语文化的负迁移与英语教学》[J].职业教育研究,2004,8。
[2]许国璋 《论语言》[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1,第1页。
[3]刘爱真 《文化认知与言语得体――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思路谈》[J].外语界,2000,2。
篇9
戏剧是集体创作的艺术,导演是极具个人风格的艺术家。导演,善于荟萃众多艺术形式之所长,综合众人艺术创作的成果,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艺术作品,在戏剧团体中处于艺术创作的中心位置。一部好看的戏剧作品,不仅需要有精彩的剧本,还需要有一个极具艺术创造力的导演。
【关键词】导演;艺术创造;中心位置
一、导演艺术的起源
导演和导演艺术都产生于戏剧。我们所熟知的艺术形式中,戏剧是最古老的艺术门类,其起源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戏剧初始,演出形式和剧本故事简单,依靠的多是演员本身的艺术素养和艺术创造,并无导演一职。十九世纪末,以萨克斯梅宁根公爵为代表,欧洲各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戏剧艺术领导者。他导演的莎士比亚名剧《求里斯凯撒》在柏林公演,对当时的欧洲戏剧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他成为了历史上公认的导演第一人。“导演”一职正式出现在戏剧界,并在日后的发展中,流派纷呈,表现手法多样,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和发扬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二、导演在戏剧作品中的地位
导演,是二度创作的中心环节,它将文学剧本的一度创作和观众的三度创作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戏剧团体中处于艺术创作的中心位置。导演通过剧本研读和透彻分析,提出导演构思,奠定整个戏剧演出的创作意图;同时,导演还需作为“桥梁”去架构演员表演和其他各部门的艺术加工,从而完成完整的二度创作;最终,导演通过对戏剧冲突的把握,协调戏剧演出节奏,设置戏剧故事的悬念,激发观众对戏剧的共鸣,完成完整的戏剧演出。
三、导演与戏剧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一)剧作艺术的解读者
编剧用笔讲故事,戏剧导演则是用演员和舞台符号讲故事,因此,戏剧导演就成为了二维空间故事转向三维空间表现的艺术传达者。一部好看的戏剧作品,不仅需要有精彩的剧本,还需要有一个极具艺术创造力的导演。在选定剧本时,导演不应仅被剧作中几个精彩的场面和少数的人物形象所吸引,反复的排演部分场面,而忽略作品的整体呈现。应从整体分析剧本,提炼剧情、理清矛盾冲突、确定主题思想,从大局把握剧作的可演性和观赏性。优秀的戏剧导演能将抽象的剧作故事和内含的戏剧冲突,通过艺术创作在舞台上为观众创造出鲜活的舞台形象、精彩的舞台调度以及精妙绝伦的戏剧演出。戏剧的本质就在于导演引领演员表演,促使其与观众之间发展一个故事,导演决定了这是一段什么样的故事,这段故事该如何发生、如何结束。
(二)表演艺术的引导者
戏剧艺术是一门集体的共同创作艺术,虽然导演在某些时刻占据主导地位,但戏剧演出时,演员才是舞台主体的构成。戏剧演出时,剧本的主体和导演的构思主要是通过演员来表现。每个演员对剧本和角色的理解力、接受力各不相同,无法保证所有演员对复杂多元的角色有深刻的理解。因此,导演虽说不一定要具备专业的演技,但在排演剧作时,需在演员对角色理解进入困境时,具有处理这种问题的能力。首先,导演应与演员进行单独作业,通过与演员的沟通帮助演员分析和理解角色,分析剧中角色与其他角色的关系、情感以及对剧中事件的态度,引导演员去抵达角色的内心世界和内心情感,帮助演员唤醒艺术创作的冲动。其次,导演和演员在创造角色时,为帮助演员对角色的细致分析和内心活动的把握,还需要通过“说戏”和“排演”,带领演员去触及角色的情感深处。在排演时,导演往往还充当着“观众”和“监督者”的角色,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导演的工作不仅要帮助演员克服其创作途中的困难,还需引导演员掌握正确的创作方向,帮助演员在表演过程中选择精准的表现形式,安排具有表现力的舞台调度,协助演员掌握准确的舞台节奏,最终帮助演员创造具有艺术张力的舞台形象。
(三)艺术欣赏的主宰者
导演的创作理念、艺术风格、审美情趣、处世哲学和人生态度都能鲜明地印刻在戏剧演出中,对戏剧演出的整体风貌和艺术水准有深刻的意义。导演所具备的思想修养决定了作品的哲学品味和人文深度,能影响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和社会影响力;导演的知识层次是个人艺术创作的背景,具有丰厚的学识可以令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对自己塑造的形象进行精美加工,同时也是艺术创作的题材库和资料馆;导演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积累,是一切艺术创作的必备条件,大千世界中芸芸众生是艺术创作的最好题材,食人间疾苦、看风云变幻不仅可以提升作品的丰富内涵,还可以拉近与欣赏者的心灵距离。因此,在一定条件下,导演主宰了戏剧作品的艺术高度,导演的艺术造诣,决定了戏剧作品能给观众带来何种水准的感官盛宴。
篇10
比赛节奏变快
本届世界杯首次在国际顶级比赛中正式采用新规则,包括每球得分制和发球触网上沿飞入对方场区为好球 等。新规则的实施,意味着比赛必须要高度集中精力,任何失误都会让对手得分,因此,比赛中偶然性增加了 ,比赛也更好看了。因为新规则的出台本来就是赞助商和电视台为了增加观赏性而向排联施加压力而制订出来 的。
我们可以看到,新规则实施,使比赛的节奏明显加快,一支发挥稳定的队可以很快地将比分拉开到令对手 失去扳回信心的距离。但是,新规则并没有像刚出台时有人担心的那样,会令强队与弱队之间的差距缩小甚至 消失。本次比赛的前几名依然是传统的强队获得,谁有重炮手和有高成功率的拦网,谁就能跻身强队之列。
新规则的出台,对运动员们的体力要求没有过去那么高了,但对于一支球队或一名队员的成功率要求更高 了。从本届世界杯不难看出,得分主要在于一攻和对一攻的防反能力,因此发球的攻击性和一传到位率这对相 互依存的矛与盾,将会因各支球队的不停追求而使比赛变得更好看。从这点来说,最大的赢家是赞助商和电视 台。至于运动队,无论对新规则抱有什么样的看法,都只能去适应它。古巴队主教练原先对新规则火气最大, 批评声音最高。现在也改口,开始说新规则的好话了。
集团中间的队伍
纵观本次世界杯,世界女子排球格局并没出现根本性的变化,俄罗斯队、古巴队和巴西队高举高打,实力 明显高于其他的队。原来与之并列为第一集团的中国队,在这次比赛中没有能够证明自己依然是世界一流的队 伍。但是中国队又不能说是第二集团中的队伍,虽然中国队在比赛中输给了日本队,名次落后,但在网上优势 仍然强于日本队,不能在连续9次胜利之后, 因为一次明显的准备不足和失误太多导致的失败而认定日本队已 经比中国队强了。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队要战胜日本队将不会很轻松,就像打克罗地亚、意大利等队一样, 会越来越吃力。
第二集团主要有克罗地亚、意大利、日本、韩国等队,中国队实力在这些队之上,但又不如第一集团中的 队伍,因此,中国队是一支介于第一集团和第二集团之间的队。如果问本次世界杯赛上排坛格局有何变化的话 ,那最大的变化就是中国队从传统的四强队伍中掉了队,掉在一个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的位置上。
寻找队伍的中坚
中国女排本次比赛的成绩是自1981年来在世界杯赛上最差的一次。许多人认为胡进回国之后第一个任务就 是找人,寻找如当年郎平一样一锤定音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