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试卷分析范文

时间:2023-04-01 06:13: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试卷分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语文试卷分析

篇1

一、试题特点

今年试卷的结构和试题数量及各部分的分值都没有变化,试卷内容更强调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能力的考查。诗词默写部分增加了对诗句的理解运用的题型,文言文部分试题侧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而课外阅读部分的文章则选择了以“了解自然”、“共创和谐社会”为主题的篇目;写作部分的主题确立也趋向于引导我们学会善于发现他人优点。总之,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教学大纲、新课标和考试说明的精神及要求,试题的难度适中,提问方式明确,便于我们入手答题,有利于我们考出真实、满意的成绩。

二、今年试题较去年试题的变化

三、今后复习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

1.古诗词部分。

写正确:试卷上考查背诵的方式就是默写,因而我们在复习时,不仅要背会,更重要的是要写正确。在复习时要反复默写,对笔画比较繁难或容易写错的字,要看清它的结构,落到实处。

理解:记忆需要一个过程,死记硬背的东西容易忘记,只有在理解基础上的记忆才最牢固;而且理解性默写也要求按提示写出合适的句子,不理解诗文的意思是很难准确回答的。

运用:除了熟练地背诵与默写之外,还要多加强对诗句内容的分类整理及实际运用,多做诗句运用及化用方面的训练题。

例如:①运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一名句,写一段完整的话。

②化用名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写一段完整的话。

③“此中有其意,问谁领会得来?”化用了_________的《________》中的诗句,原句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例:陈旧的事物日趋没落,新兴的事物日渐兴起,这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②例:春天的觉真是睡得舒服,不知不觉天已经亮了。推开窗子,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窗外的树林中处处可以听见鸟儿欢快的鸣叫声。③陶渊明《饮酒》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2.名著导读。

对名著的复习不仅应了解书名、作者、主要人物,还应把握书中的主要故事情节、人物关系、人物形象特点以及作品带给我们的启示。

(二)阅读部分

1.文言文阅读。

中考文言文语段阅读多选自课内,因而最可靠的方法是平时扎扎实实地掌握课文内容。

理解要深入,要善于提出问题,通过钻研、请教、讨论,寻求比较满意的答案。记诵要准确、熟练,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由于文言文考查内容比较简短,答题时贵在准确、清晰,一般不需要随意发挥。

当然,复习时也要注意:①准确理解文中字、词、句的含义,特别要注重对课下注解的理解;②作必要的知识点归纳,以便宏观地、全面地、具体地掌握知识;③重点把握文章的写作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情感。

2.说明文和议论文阅读。

除了要了解两种文体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两种文体的知识点之外,还要通过做一定数量的课外篇目训练题,来强化从文章中提取信息的意识及总结概括能力。

3.记叙文阅读。

除了了解此种文体的基本常识、熟练掌握此种文体的知识点外,还要通过做大量的课外篇目训练题,来强化对文章脉络、故事情节、情感线索、人物性格特点、作者写作意图的训练,以及对文章中词、句、段的理解。

(三)写作部分

今后在写作方面的训练仍以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为主,并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

1.写“本色文”。从写真实情感开始,学会写真话,写实话;

篇2

一次试卷形式的考试,如何能收到我们预期的效果?这里,以初中语文试卷评讲课为例,提出提高试卷评讲课效率的几点建议。

一、试卷的设计要有针对性和科学性

针对学习的内容,学习的阶段性,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出一份高质量的试卷,其实并不是轻而易举的。比如出一份七年级语文试卷。现实中,试卷的命题人大部分偏向于照搬别人的试卷,尤其是各地中考卷。那么大家选取的尤其是这些阅读部分或者作文题目是否符合这个阶段的学生情况,可能我们大部分人都未做深刻思考,而仅仅过于迷信中考卷。所以试卷的设计一定要有针对性,注重综合因素,考虑其科学性。有的放矢才会有效率。

二、阅卷环节要有准确性和客观性

首先,每位老师阅卷因该无数,面对每一次试卷,要做到答案的准确无误和批卷的客观准确;其次评价要有明显的标记。比如每题标上对错记号,打上分数。给作文一定的得分评语(这个可能在最好和最差的作文上更有必要),减少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试卷评讲课要有阶段性和整体性

前面谈的两点,可以说是为评讲课做好准备工作。因为它们影响评讲课的质量和效率,而且也是可以提前做好的,所以必须提一下。到了真正评讲课时,我们怎样让这份试卷促进下阶段教学,我认为需要做好以下四个阶段的工作,加强试卷评讲课的整体性:

第一个阶段:教师发现、总结问题

对每一次试卷,我们都应该研究一下试卷,发现学生试卷中存在的问题。教师做好错题的统计,除了做好大部分人错的题目统计,更要看看少部分人的错题原因。初中语文试卷的设计,一般分为:基础知识积累题、语言应用类、诗词赏析题、名著专题类、文言文阅读类、现代文阅读(包括记叙文、小说、散文、说明文、议论文几大体裁)、作文。每类错题或者扣分一定是有原因的。比如基础知识积累题中诗文背诵题,可能是记记不清,也可能是容易写错字,或者是看字只追求形似。这种现象表面上似乎统归为学生学习不细心,但真正研究会发现,深层的原因是学生未真正理解诗文的意思。当我们发现了错题目,找出错误的原因,我们就可以为下面评讲阶段,选择针对性的题目来评讲。

第二个阶段:学生独立订正、合作讨论、反思纠错

现实中,考试以后,很多人喜欢立即评讲试卷,其实大可不必。给学生一个发现反思的过程,远比我们主动评讲效果要好。在课前给学生布置订正试卷的作业。订正时,首先要求学生自己要思考,能独立完成的题目独立完成;其次,对无法做出的题目,可以和同学讨论,在理解的基础上写上答案;最后,要在每题出错的地方写下自己当时写错的原因。这最后的要求,其实是学生发现问题,自我纠错的过程,就是他综合能力的提高过程。这个阶段忌讳直接抄好别人的准确答案,等待教师来评讲。

第三个阶段:教师评讲、拓展

现实中,有的老师喜欢题题讲,有的喜欢仅仅对一下答案。时间花了,效果如何就不用说了。这个阶段,在第一个阶段基础上,我们就可以有针对性讲评题目了。有的放矢,才可能射中靶子。教师重点选择错误率比较高的题目,利用多媒体,对这类题目出错形式和学生订正的答案和想法展示出来,让学生避免犯类似错误。同时出一个相关问题进行再研究和拓展,锻炼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真正做到让每位学生掌握和理解了知识。而对会的题目出错率低的题目可以一带而过,不必在花时间去赘述。

第四个阶段:及时练习、巩固

前三个阶段完成了,我们还不能大告功成。教师还需要在短期内,有意识地把学生错误集中的题目,再出一份相类似的试卷,检查订正分析和讲评阶段的效果,以达到巩固提高。

篇3

【关键词】语文试卷 评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49-02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影响下,学科测试常常把重点放在对学生知识识记水平的考查上,因而试卷讲评强调的也是知识点的掌握,却忽略了讲评课中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作用,忽略了对学生思维的培养。这样的讲评课往往没有多大的效果,学生不是早早地把这些曾经做过的试题忘到九霄云外去了,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可以说违背了新课标下要注重对学生合作、创新意识培养的要求。因此,我认为,如果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注意在语文试卷讲评课中改进方法,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有针对性地讲评,就能不断提高讲评质量,使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一练有一得,提高自评自学能力。那么,语文试卷讲评课将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作用。试卷讲评中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的教师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那么,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掌握解题的规律,收获成功的喜悦将不再是难题。

一、全体参与,活跃思维

教师讲评试卷时不能一讲到底,越俎代庖,包办一切。讲评课应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原则,充分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对学生施加影响,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引导学生参与问题的发现、错因的分析、矫正措施的制定,以增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感受,促进学生自我评价和独立矫正失误能力的提高。可以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先找出自己没做对的题目,然后几个人一组合作学习(四人或六人)。如果别人错的题目,你做对了,那么你就可以当小老师,把这道题正确的做法与思路讲给同学听,直至他们听懂为止,四个人轮流着来;如果有的题目四个人都错了,那么可以选择自己思考或请教老师的方法来解决。这样,小组成员合作学习,就能达到优劣互补,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此过程中,组内成员都有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也有倾听别人想法的机会,在不知不觉中锻炼了自己与别人合作、交流、探讨的能力,也使自己的思维活跃了起来。

二、突出重点,扩散思维

在讲评试卷过程中,一般的教师习惯于先分析全班乃至整个年级的得分情况,然后按照试题的先后顺序进行,在分析试卷时头发胡子一把抓,既费时又费力;而有的教师在分析得分情况时往往又花去许多的时间,我认为这都不是最有效的做法。在试卷讲评过程中,教师应当更多的把时间放在积极引导学生有感而发上,让学生在争鸣与讨论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对主观题的解答,要摘取学生答题的典型范例,进行剖析,扩散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把学生自己的妙答和佳作供同学们参照,这样,学生的成就感可以得到体现,学习的兴趣也会在互动中得到培养。可以让考得较好的学生来讲部分试题,这样也能很好地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同时,同龄人的思路也更容易接受。另外,让学生讲题,一方面可以让他们暴露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让他们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对重点题的评讲,教师更要开启学生的思维,把新旧知识链接起来,把文本知识迁移过来,并要指出学生答错的原因,如在评讲文言词语这道题时,就可以把学过的词语以及成语中出现的词语列出来,或者要求学生课前分工合作找找这方面的内容。这样,重点能够得到突出,难点也能得到破解,学生的知识面也可扩大。

三、巩固成果,拓展思维

学生试卷中反映的问题大多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不大可能一次讲评后他们就完全掌握。因此,教师还要选出试卷中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和知识点,把几条题目进行重组综合,给学生创造一个“再练习”、“再提高”的机会,充分调动学生解题的积极性,拓展他们的思维,加强思维的变通。通过反复强化,巩固讲评效果,以帮助他们真正地掌握重点知识。也可以针对全班同学本次考试的情况,适当地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对某类题型、某个知识点、某种答题的思路和方法技巧有更深的印象,起到一个巩固强化的作用。

教师讲解试卷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识记该试卷上的内容,而是要以该试卷作为例子,举一反三,类推其余。因此,引申是很有必要的。例如,在评讲修改病句题时,围绕“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这一考点,这一题目变换成“指出下列句子中的毛病,并作修改”,这样学生不但知道了句子该如何修改,而且知道句子的毛病出在何处,为什么这样改。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另外,我还会找出一些具有相似特点的题让学生进行比对。事实证明,这样的讲评能够加深学生对解题规律的理解,起到开发智力、激活思维的作用。

总之,试卷讲评课和上新课一样,需要得到教师的高度重视。既让学生巩固到基本知识,又让学生的思维习惯得到培养,让学生既“高分”又“高能”。

篇4

1. 语文试卷的讲评技巧

试卷的讲评要讲究技巧,尤其要注意三个要素:“when”、“what”、“how”。也就是说,什么时候讲,讲什么,怎么讲,都有一定的内在规律,避免讲评的随意性。只有按其规律讲评,才能使讲评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 讲评“过去时”。

(1)掌握讲评的最佳“火候”。

学生完成一份语文试卷经历了从识记理解到鉴赏评价表达的复杂的思维过程,他们对于自己的劳动成效如何是非常关注的,但有的教师往往把试卷发放和讲评安排在考后一个星期甚至更后,而此时学生解题时产生的思维火花早已消失殆尽,能够刺激他们的也就只剩下分数了,其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相反,有的教师未研究好试题就匆匆忙忙地把批改好的试卷发下去,急着讲评,这样则会导致讲评“无的放矢”,收效自然也不佳。因此,最好在老师认真研究好试题以及学生的答题情况之时发下去,掌握“火候”及时讲评,这样“趁热打铁”才能收到有效的反馈。为此,平时每进行一次考试,本人总是及时地在当天把试卷批阅完并分析学生的答题情况,然后第二天进行讲评。

(2)选准讲评的最佳突破口。

一般来说,一份规范的试卷所涉及的内容很多,教师应根据本次考试学生答题的情况,找出存在问题最突出、最主要的“关节点”,然后“对症下药”为学生解惑、释疑。只有讲评前选准了最佳突破口,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非智力因素,变被动听课为主动听课。根据学生测试情况,讲解问题时既要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又要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试卷上大多数题目学生可以自主解决,如讲评时“胡子眉毛一把抓”,学生自然会厌烦,不喜欢听讲。至于不甚重要、不合新课程理念的题目可以大胆舍弃,毫不可惜。

1.2 讲评“进行时”。

(1)合并“同类项”,注重减负高效。

教师在讲评课时不能只按照题号按部就班地讲评,而要善于运用系统论,引导学生对试卷上涉及到的问题,进行梳理归类,合并“同类项”,让学生对试卷上的同一类问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短视。具体可按以下两种方法合并:

按卷面上的知识点进行合并:即把试卷上同一知识点的题目,归在一起进行分析、讲评。这种合并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教师可选择其中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评;或把同类的题目重组整合,然后择其要点讲评。

按答卷中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行合并,一般可分为:A、书写错误、答题不规范; B、审题有误;C、解题方法不当;D、思维定势的负迁移,等等。

(2)比较学生的“现场答案”与教师的“参考答案”。

讲评时应不以教师的“参考答案”为唯一依据,可以列举学生上中下各层次的“现场答案”,比较鉴别,比较剖析,发现别人的优点及原因,找出自己的缺点及原因,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发散性思维。

(3)尝试试题的变式、延伸或更改。

命题人往往变换题意、角度,在设计题目上推陈出新或另辟蹊径,这样的试题给人一种似曾相识而又不落窠臼的感觉,很多学生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讲评课上,教师不要就题论题、孤立地逐题讲解,而要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开放、发散性讲解,可将原题中的条件进行改动,举一反三,类推其它,即对某个知识点从不同角度进行合理的变式或延伸;或者由学生对原题进行评价并作恰当的更改。

1.3 讲评“完成时”。

讲评课后必须根据讲评课反馈的情况进行矫正补偿,这是讲评课的延伸,也是保证讲评课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教师应要求学生将答错的题目全部订正在试卷上,并将之收集在“语文错题集”中,做好答错原因的分析说明。待到复习时,教师再让学生重点温习“语文错题集”中的题目,使复习有针对性,不至于机械重复。

2. 语文试卷的讲评原则

(1)突出启发式。

讲评时切忌满堂灌输式的面面俱到、蜻蜓点水式的简单肤浅,教师的作用在于恰当好处的点拨,让学生悟深、悟透,并留给学生必要的思维空间,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标新立异的思想意识,使学生成为讲评课的主人。

(2)力求新颖性。

讲评涉及的内容大都是学生已学过的语文知识,但讲评内容决不应是原有内容的简单重复,必须有所创新。在设计讲评教案时,对于同一知识点应多层次、多方位加以剖析,同时注意对所学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提炼升华,力求以崭新的面貌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感到内容新颖,学有所思,思有所得。

(3)讲究激励性。

在试卷讲评时,不可忽视各类学生的心理状态,要用好激励手段,激发学生情感。如有创新,有独到之处的学生要及时肯定。对成绩落后的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答卷中的闪光点,肯定其进步。

3. 重视讲评后的内容的消化,问题的复现和个别辅导

(1)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讲评内容。为了巩固讲评结果,教师应采取必要手段促使学生消化讲评内容。讲评后,要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个别消化讲评内容。要求学生在讲评的基础上再认真阅读一遍,清理自己的失分点,教师可进行个别指导,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典型错题建到自己的错题集中,以便随时查阅反思,避免下次再犯累似的错误,从而提高了认知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要重视讲评后的普遍问题的复现。教师还要重视学生试卷中普遍问题的复现工作,教师应把这些问题加以整理,做好笔记,为下次考试命题做好准备。在整理过程中,最好变换角度,重新设计题目,以达到彻底巩固学生所学知识的目的。

篇5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语文复习 说明文 复习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06-0096-02

初中语文复习时,对阅读技能的训练,多以记叙文为主,忽视和冷落了说明文和议论文。近年来,说明文的考查,从个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不难看出,说明文的阅读逐年呈递增趋势,因此,初三语文复习,注重说明文的阅读的方法的探讨,不可小觑。

下面结合教学实践,简单谈谈初三语文总复习时,强化说明文的复习,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一、把握命题趋势,明确考纲,找准考点

1.语文阅读命题趋势

从全国各个省市的初三语文中考试卷分析,阅读部分,所选的文章很少涉猎教材中文章和篇目,一般以课外阅读为主,尤其是现代文的阅读部分,更为明显。但所选的内容,又以关心环境保护、高科技、身边的人或事为主。这些方面的话题文章,记叙文、说明文居主导地位。

对阅读题的考查,也逐渐由“主观型”和“开放题”转化,所谓开放,就是答案,不局限于阅读文章中的只言片语,而体现思路和答案的多元化,鼓励学生创新思考,用完整的一句话表达。

2.说明文阅读的考点

把握说明文阅读的考点,利于针对性指导,学生整体提高,也利于落实阅读复习课的有效性,提高阅读复习教学质量。(1)基础字词的音形义;(2)说明的对象和特征;(3)说明的顺序和结构;(4)筛选信息,归纳文章的要点;(5)说明文语言的特点;(6)说明的方法和运用;(7)主题的延伸。

二、依据课标、遵从考纲,巧妙设计真题演练

1.以教材说明文文章为依托,强化方法的训练

对于教材中的说明文,一轮复习时,按教材分册进行重点性复习;二轮复习,在专题训练时,将每一册的说明文,再次集中“品读”,根据考点和考试要求,重新将这些说明文而定位,设计新、实、开放的思考题,让教材中的说明文,成为学生复习方法、形成策略的依据和抓手。

2.注重真题演练,提升说明文阅读的策略

真题演练,就是根据考纲要求、考试的试题特点以及说明文的考点,而巧妙选择阅读文章,重点以科技、信息方面的为主,以提高阅读能力和解题技巧。

如提供给学生《中国石拱桥》的文章,教师引导学生从文题上先入手:这篇文章是____文。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最好不要先阅读文章,从文题的研究着手,培养学生的感悟力。学生从已有的经验,不难得出答案“说明文”,并得到: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石拱桥。再让学生细读这篇文章,思考文章是从哪几个方面说明石拱桥的。引导学生阅读前,对这个问题,也可以放飞思维,而想象:如果你要写“石拱桥”,你会从哪几个方面重点说明和介绍,得出形状、结构、历史等几个方面后,再阅读文章,验证自己的猜想,完善问题的答案:形式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等,这样,从“思”“猜”“验”等几个层面,层层深入,逐渐使答案明晰。

三、探究提升,强化技巧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提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宗旨,也是复习阅读课的主要目标。教师精心选择例文,让学生探究、提升阅读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如《苏州园林》的阅读,教师可以针对“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而巧妙设计问题:这一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教师应给以方法的点拨和指导:(1)明确说明内容,抓住说明的对象和特征;(2)说明对象的把握,从三个方面入手:文题、中心句和首尾的关键句;(3)说明对象的特征,应抓住关键词,回答简明扼要,不能拖泥带水,也不能“多多益善”;(4)回答的模式最好为:介绍了……的……这样的回答,既包含说明的对象,更包括说明的对象的特征。

四、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提高解题能力

1.辨析说明方法

中考说明文的阅读,命题方式,一般以考查说明方法的掌握,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会判断;(2)会分析其作用。

如:我从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和天安门遥遥相对。

提出问题:这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在思考、作答的基础上,完善答题方法和技巧,采用下面的模式而回答:这段文字运用了(说明方法),准确/生动/具体/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_______特点。这样的回答,给阅卷者清晰、自然的感觉,想扣分都不易。

总之,初三语文复习,在全面复习时,说明文的复习不能成为遗憾,应加大说明文的阅读复习的力度,从阅读考试题型、说明文的特点、考试技巧的点拨、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力求抓实、抓牢、抓紧说明文的复习力度,让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方法有余、策略掌握、应试技巧提高,为学生在中考中取得骄人的成绩而打下基础,埋下伏笔。

参考文献:

[1]房瑞新.初中语文学科学案的有效编制和设计研究――说明方法及作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1,(07).

篇6

【关键词】语文;讲究;实效;策略;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3.23 【文献标识码】A

中考语文总复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生欲得佳绩的欲望也是显而易见。可是在复习中,摆在老师和学生面前的问题是:教师苦口婆心讲了许多问题,学生辛辛苦苦做了很多题目,结果事倍功半,终得不到善果。如何在极短的时间内极快提高复习语文效果,使良莠不齐的学生都能获到提升呢?现就这些问题,笔者谈谈语文复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方法。

一、做大量卷,大量做卷

初三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每个学生至少拥有两份或多份关于语文复习的材料,复习负担过大,只能使学生疲惫不堪,心生厌倦。像这样,就不会有复习成效。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是老师一定要牢牢把住关口,提高题目质量,慎重把握试题的数量。其次是老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万不可以从课文的第一个字句开始,然后一字也不剩的读完。大多数学生都会的内容不要一再重复了。

二、复习时习惯于字句斟酌,做不到有的放矢

部分老师认为复习课文就是评卷讲讲题目,把学生所做的试题从头至尾讲解,可是往往因为题目容量大导致时间紧迫,在老师评讲之后学生并没获得多少有用的知识。每到考试时很多学生头脑中却是一片空白。

针对这个问题,语文老师一定要认认真真备课。千万不可随便计划复习材料,更不要还没有开始上课,手上的资料已经到学生手里了。老师要有目的的复习。制定复习计划时要注意分类复习,如修改病句,阅读理解等。这些专项复习要结合各种题型,以此优选题目,而且要对每种专题要有各自的总结。对语文阅读题,更是要指导学生认真归纳各个知识点。

三、思维机械性,忽略深层次考虑

在复习过程中老师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讲解短文时,传授给学生知识点时,学生渐渐也明白了,但是如果再讲解其他新的短文时,学生就手无捉鸡之力了,对于解题的办法也手足无措。这就是学生思维定势,不愿动脑,不能够专注思考。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强记一些答题的方法固然是非常有必要的,可是阅读各种文体时,每个知识点的训练都需要让学生去思考怎会如此。教师给学生进行知识讲解后,要指导学生认真分析它的规律,认真分析它的用途,就像对比手法,老师恐怕没有少讲这些写法的作用及特点,但是学生并没有明白,因此再遇见这些相似问题时学生并不能很好解答。因此,老师在指引学生复习时,更加要关注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着眼于指引、指导,学生的学习更加要关注于自学、自悟。所讲每个知识点后要有相关针对性的锻炼,而且还要给他们消化并且吸收的空间。必要时还能让他们相互合作,互相讨论交流,齐头并进。

四、理论讲解为主,忽略了基本

有些语文老师在复习时经常给学生讲难度很高的“观念”。他们经常会给学生讲一些不必要的道理,让学生去死记硬背。例如中考语文试卷往往会出修改病句的题目,有些老师不是有针对性地让学生做一些典型病句的修改,而是频繁反复讲病句的类型以及病因等等,如讲状语补主语不当等。这些理论其实给学生增大了学习负担,而没有实际上的应用价值,复习结果也是没多少用处。

篇7

一、采取分层评价模式,科学制定门槛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学习的差异性日渐显现,对全体学生采取同一种要求的评价显然是不适合的。语文教师要在充分研究,并深入分析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运用分层评价模式更科学恰当地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效进行分析。

1.科学开展学生分层。运用分层模式对学生语文学习成效进行评价,其基础性工作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分层。教师要结合语文教学中的观察所得,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分析学生语文学习成绩、语文学习情感、语文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发展状况,在这样的背景下为学生进行综合评定,分为不同的层级,以便接下来的分层目标制定和分层目标考核。

2.科学制定目标体系。针对每一个层级学生的发展状况,广大教师要对学生的语文学习目标进行分层设置,重点是针对优秀生、中等生和学困生群体量身定做目标,保证学生的能力基础和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基本一致,防止要求过高让学生产生畏难情绪,或者目标过低不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动力。

3.对应开展教学考核。在分层模式教学中,教学考核评价是最关键的环节,教师要针对学生语文学习分层目标制定相对应的考核内容,在考核评价的容量难度方面体现差异性。教学考核要保证学困生群体在难度与数量方面都有所降低,为保证优秀生群体充满学习激情,教师要采取AB卷形式进行分层教学评价,B卷专门为学困生群体设置,其考核要求与教学目标中的基础性要求相一致,确保每一个层面的学生都受到与此相对应的难度考核,从而更客观地评价学生在其目标体系内和最近发展区域内的学习成效。

二、采取综合评价模式,着眼整体水平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对初中生语文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试卷的分数这一单方面因素,还要将学生的基础知识、综合能力和学习情感等结合起来,从而更全面立体地分析学生的语文学习状况、成效,更科学地评价学生。

1.兼顾学生基础知识评价。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强化考点的知识巩固,还要逐步回顾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方面的发展水平,如普通话发音、一千五常用字准确书写等。这些基础知识是学生语文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教师要在新课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回顾,并将其考核纳入日常语文教学考核评价体系,采取过关的形式对学生严格要求,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

2.兼顾学生发展能力评价。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应当成为语文教学评价的重要方面,如学生的思维探究水平、协作互动能力等,这些方面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和大力培养的语文综合素养组成部分。教师在对学生这些方面能力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等级评价方式,以优良、一般等不同的等级评价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方面的发展状况,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全面地反映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参与度、积极性和学习能力。

3.兼顾学生学习情感评价。积极的学习情感是语文教学有效开展的重要促进力,广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评价的过程中要将情感投入程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学生具备了积极的学习情感,在语文学习中必将更投入,积极性更高,是提高教学成效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的学习情感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并给予相应的评语评定,通过这样的评价能够更好地从动态层面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投入程度,有助于在下一步的教学中优化,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从而实现提升教学成效的目标。

三、采取激励评价模式,增强积极情感评价学生学习成效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开展效果,成功、满足、自豪、兴奋等积极情感有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诸位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的过程中,除了要帮助学生准确认识知识点掌握效果和评定学生能力发展、情感状态等方面之外,还要以此为杠杆发挥激励性评价的促进作用,让学生强化语文学习积极情感。

1.积极寻找语文进步之处。在运用激励性评价模式的过程中,语文教师要将着力点与重点放在中后位置学生层面,尤其是学困生群体,要善于寻找他们在语文学习中的进步之处,加以表扬。对于这样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学习中所能接受的表扬较少,大多数时候处于较为自卑封闭的状态,有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学生的内心将会产生强烈的震撼,充斥积极的学习情感,对于学习活动的投入程度会更高。

2.积极寻找态度转变之处。对于班级语文教学工作而言,动态分析学生学习状态,对学生学习更加刻苦、更加投入的转变要历历在目。有些中后位置的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没有出现明显进步,但是其学习态度已经悄然发生变化,这是一个好的开头和征兆。教师在一时无法发掘出其语文学习的明显进步背景下,可以以其学习态度的进步转变作为表扬的引子,采取激励性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学习;美育研究

初中语文诗歌教学,普遍存在教师不重视、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学过程简单枯燥、课外延伸较为狭隘等不足,又加之在应试压力下,教师往往更偏重知识的灌输和学习技能的掌握,长此以往造成了学生人文精神、审美能力、语言表现力的缺失。

一、传统诗歌教学教条化倾向严重

受诗歌自身衰落的影响以及应试教育观念作祟,长期以来,初中生对诗歌的兴趣并不浓烈,课堂教学方式也严重教条化。教师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遣词用句的讲解,对学生的要求也只停留在对诗词的准确默写和熟练背诵上,根本不注重提升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感悟能力,更谈不上美育培养。此外,语文试卷中对于诗歌的考核形式比较单一,内容也过于狭窄,大多围绕记忆性知识进行考查,题目主要围绕默写古诗词段落或进行词语解释,句子翻译等展开,这种程式化的考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老师只注重记忆不重视思维,只注重背诵不重视朗读,只注重形式不重视内涵的教育模式,这对学生人文性培养极其不利,也直接影响了诗歌的传承和发扬。

二、诗歌美育教学的几个维度

对于诗歌的学习要体现一定的层次性和渐进性,要由表及里,由外及内,分步骤、分层次地学习,使学生逐渐走入诗歌的世界,领略诗歌这一文学形式的特有魅力。

1.诗歌学习的工具性培养

诗歌的一个典型特点是语言凝练而形象,通过精炼的语言把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展现出来,学习诗歌的第一步就是欣赏诗歌的语言美,分析诗人是如何遣词造句、妙笔生花的。在教学中,老师要一如既往地注重重点词的推敲和解析,让学生体会作者的用笔之妙,领略诗词独特的语言美感。当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老师不要在具体的词句和技法上做过多纠缠,要注重保持诗歌学习的整体性。

2.诗歌学习的人文性提升

诗歌精炼、含蓄、优美的语句只是诗人思想和情感的外在表现,通过一定的语言所要展现的是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特的意境以及其强烈的感彩和思想态度。教师要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新课程对传统诗歌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和新标准,也是诗歌学习的主旨所在。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诗歌语言但又不局限于语言,重点是透过对语言的赏析深入了解作者在诗歌中所要表达的情感、体验和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思考。

3.诗歌学习的创造性激发

诗歌作为一种抒发自身情感和表达思想观念的文学创作形式,并不是诗人的专利,我们同样要鼓励学生将所学、所感、所思有效迁移运用起来,试着进行诗歌创作。对中学生来说,创作诗歌并不是件难事,因为他们正处于天真烂漫、才思如泉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的孩子与诗歌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作为老师,要适时激发学生的创作需求和作热情,鼓励学生自由地创作诗歌,并进行必要的指导,在疏通学生表达渠道的同时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诗歌美育教学的课堂实践

以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望岳》一诗为例,具体分析一下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诗歌的美育教学。在对杜甫《望岳》这首五言诗的学习中,首先要让学生通过诵读走入诗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意境中,对诗歌有一个总体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对诗中的重点词、关键词进行解析,例如对“岱宗”“齐鲁”“造化”“阴阳”这些名词术语作解释,另外要着重讲解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的名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中“凌”字的巧妙之处,以及“小”字的用笔之妙。通过讲解,泰山高大巍峨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映入学生脑海,诗人勇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跃然纸上。接下来,教师要对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诗中所蕴含的诗人独特的情感体验进行赏析。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整个诗篇中充满了青年人的浪漫与激情,表现了诗人青年时期光芒四射,积极入世,乐观进取的生活态度。学习这首诗,可以通过与杜甫的另外两首《望岳》作对比,其中《咏华山》一首流露出作者宦途失意,报国无门之情,咏衡山的《望岳》表现出诗人晚年内敛安命、与人为善的处世哲学,这三首《望岳》的创作风格及所富含的情感态度各有不同,代表了杜甫在青年、中年、暮年三个时期的不同心态和人生态度。通过讲解和对比,使学生深刻领会《望岳》的独特意境,并对诗人杜甫的创作风格以及贯穿其一生的忠君爱国之情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对《望岳》进行改写、续写,或结合自身的一些游历经历,仿照《望岳》尝试写一些写景抒情的小诗,旨在提高学生的创作情趣和写作水平。

中国是诗的国度,博大精深的诗词文化,积淀了非常深厚的文化内涵,哺育了一代代文人学士。在现代教育中进行有效的诗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及传承和弘扬人类优秀文明成果,都是十分必要的,教育工作者应当在这方面下大力气,不断提升学生文化素养,做好历史文化传承。

参考文献:

[1]王文彦,蔡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阳慧萍.为诗文改写插上想象的翅膀[J].新课程研究(作文教学),2011.

篇9

其实淡化语法,不等于淡忘和忽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对于语法知识要求“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同时强调“不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知识的教学”。这就明确了语法知识的学习目的和形式。可以说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新课标淡化了语法知识,不要求学生掌握一些深奥的、晦涩的语法知识,但并没有说语法知识可以不交,可以不学。相反,在人教版每一册语文书的后面都附录了一些基本的语法知识材料供学生阅读。掌握这些基本的语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更有利于学生以后的高中学习。

教师淡化语法观念,不教语法,一些初中学生缺乏基本的语法知识,导致中考语文考试中的失分现象愈来愈严重,令人叹息。

从近几年我省中考语文试卷分析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语法知识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有不断加大的趋势。下面我们结合我省中考试题作如下分析:

一、单独运用单一语法

1.字音、字形。

(2011陕西)第二小题 选择汉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组 其中错别字“云”应改为“纭”,“妻”应改为“萋”,“漫”应改为曼”,“倾”应改为“顷”,“必”应改为“毕”,根据语法前四个字均属形声字错误,后一个字为同音异形字。如果知道形声字由声旁和形旁构成,声旁决定字的读音,形旁决定字的含义就很容易,找出错误所在。

相同的题型在2010年中考试卷中也考到五个错别字,其中四个为形声字错误。

2.短语类型。

(2009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一 任选一个节日补充活动主题,并运用已有的活动主题的语言形式,其实际是运用“动宾短语”结构补全清明节和端午节的活动主题。

(2011年陕西)综合性学习活动二 要求从两则话中任选一则,根据上下句句式特点补写下句,其实质是考查对偶修辞,这就要运用到词性及短语知识。

3.句子成分及复句、语段修改题型。

例2011年中考第五小题,考查关联词的搭配,其实是考查复句类型,而语病考查,主要考查句子成分残缺。这些相比往年如果不拿语法分析,仅凭语感很难找出症结所在。

4.修辞及其作用。

常常出现在仿句练习、阅读理解题中。如2011年陕西的诗歌阅读第一小题中考查到比喻修辞及其表达效果。

二、 综合运用多种语法知识

1.文言文阅读理解题。

文言文考查常考到文言实词含义、文言虚词及用法、翻译等,这些题型都将涉及语法。如我省2010年第22小题、2011年第23小题都考到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之一“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其他的如文言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倒装句、省略句等在文言文中随处可见,这些题的分析都离不开语法知识。

2.写作。

我们知道作文教学是中学语文的“半壁江山”,衡量一个学生乃至一个成年人语文水平的高低,作文能力就是一个重要的标准。目前中学生作文突出的毛病是错别字连篇,词不达意,病句多,常见修辞不会用,更谈不上有什么文采可言。究其原因,除了学生平时作文训练较少外,不会语法是主要原因之一。如有的学生“的”“地”“得”不分,写出来的句子常常成分不全,不是缺少主语,就是缺少宾语,这些都影响了学生综合语文素养的提高,不利于学生规范地使用现代汉语。

语法是语言的基本规则。而我省很多一线教师却淡化语法教学,学生缺乏对语法知识的掌握,导致我省学生整体语文素养下滑。针对这一突出问题,在2011年、2012年陕西中考研讨会上,陕中考语文命题组组长薛翰铭老师多次强调,这一问题症结在现行《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上。为了减轻学生负担,现行教材语法编排内容过简,同时缺乏规定性和系统性,不便于教师实际操作,结果导致初中语文教师不教语法、高中学生语文水平下滑。高中语文教师怨声载道。新的课程标准已修改了这一缺陷,并即将公布。对此,薛翰铭老师声明:

今后将发挥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着力加大对语法的考查,建议基层一线的语文教师不应不负责任的淡化语法,不教语法。

由去年中考试题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语法考查点增加,今年中考语法知识方面的考查会进一步加强(2012年《中考说明》增加了提取句子主干的题型)。因此,初三教师在复课中,应该着重补上这一重要知识点,有意识地在复课中渗透语法知识。

篇10

关键词:多样方法;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一直都是教师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也是确保语文课程价值最大化实现的保障。所以,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改变这种方式,要立足于语文教材,选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重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走进语文课堂。因此,本文就从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入手对如何构建多样方法下的高效语文课堂进行论述,以期能够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好基础性工作。

一、情境创设法的应用

情境创设法是指教师将学生引入到一定的场景中,引导学生去感悟文本的中心思想,去体会作者在文本中所寄予的思想情感,进而在打破课堂沉闷气氛的同时,也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大意,进而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出相应的贡献。

例如,在教学《春》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让学生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情境创设法”。首先,我用简单的语言向学生描述了春天的景象,同时,借助多媒体向学生播放了一些“春天”的画面,比如春草、春花、春雨等等,目的就是要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用心去感受春天的美;接着,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笔调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春景图,进而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并确保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

二、问题讨论法的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而问题讨论法的应用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自主、积极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体。所以,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要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思考,为高效语文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

例如,在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中心思想,也为了确保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授课时我选择了“问题讨论法”。首先,我结合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文题“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课本吗?里面还包含了什么意思?(2)作者是以什么样的心情来写追忆第一本书的?(3)如何理解这是我的第一本书?……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阅读思考,这样不仅能够加深学生的印象,锻炼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同时,也能确保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自主学习法的应用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会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这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但是,以往的一言堂模式导致学生严重缺少自主应用已有知识的机会,也不利于学生健全的发展。所以,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在课改下“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有效运用自主学习法,给学生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在主动求知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确保学生在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时,由于该篇文章选自《三国演义》第七十二回,大部分学生对其主要讲述的内容是有所了解的,所以,我选择了“自主学习法”,目的是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最大空间来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我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分析理解杨修的死因,深入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分析曹操和杨修的性格特征。等等。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进行自主学习,并将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提出来,比如:杨修既然能够摸透曹操的心思,为什么看不到曹操对它的“不喜欢”?杨修的死到底应不应该归因于曹操?等等。接着,作为教师的我们要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本节课的重难点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点拨,进而确保课堂目标的最大化实现,同时,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四、小组学习法的应用

小组学习法是课改下积极倡导的一种新教学方法,该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而且与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素质教育下,我们要有效地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以确保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同时,也为高效课堂的顺利实现做好保障工作。

例如,在习题讲评中,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小组学习法的价值,要鼓励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对相关的试题进行分析和解答。比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烟民已超过3亿,占全球吸烟者总数的1/3,二手烟民更高达7.4亿人,每年约有120万人死于烟草诱发的相关疾病。――世界卫生组织资料

材料二:全球大约每6秒就有一个吸烟者死亡。一个十几岁就开始吸烟并连续吸烟20年或更长时间的人,要比从不吸烟的人平均少活20-25年。――CCTV新闻

材料三:吸烟有害健康――烟盒上的警示语

(1)从材料一、二的数据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

(2)有人认为材料三的警示语缺乏力度,请你设计一条更有冲击力的警示语。

该题是2012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中的一道材料分析题。在讲评过程中,我们要组织优等生带动学困生去思考分析,这样的过程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学困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与全体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总之,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借助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以促使学生在掌握基本语文知识的同时,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进而为学生健全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