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弓蛇影的道理范文
时间:2023-03-29 05: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杯弓蛇影的道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人对世界的反应有三个层次:分别是意识、潜意识与下意识。三种意识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意识是正常做事,需要集中注意力、需要努力;潜意识是习惯,是比较快捷的,可以处理熟悉的问题;下意识是本能,应对刺激是最迅捷的,来不及思考与分析,是应对压力的最直接方法。一个人在过往的经历中,如果对世界的认知是正确的,通过反复,慢慢潜抑,这种正确的反应方式会变成习惯,再通过时间的沉淀,会变成本能。这就是熟能生巧的原理。最后的高手,都是方法技术达到了本能化的水平,再遇到新的刺激,无需思考与停顿,见招拆招,惊为天人。
一旦初次的意识是歪曲错误的,也会通过“意识――潜意识――下意识”这条通道潜抑下来,以后遇到相关的刺激,就会快速地以错误的方式来反应,造成困扰。如谈虎色变、惊弓之鸟以及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等。学生中的考试焦虑、一次某学科的失败会导致这个学生一直不喜欢学习这门学科,然后导致偏科的出现。
因此,对心理问题作这样的系统思考后,我们就清楚地看到:打破这一封闭循环,其实也很简单:
第一步,根据症状,找出下意识的反应模式。
第二步,在意识层面澄清下意识中的错误联结。
第三步,建立新的正确联结并强化潜抑。
第四步,以正确的反应模式取代错误的失效的模式,症状消除。
下面试着用这四步来示范两则案例。
案例1:高三一女生,考物理时,总是紧张,如果有物理老师在场,更是脑袋一片空白。
师:物理考不好,会死吗?
生:我不会死,但我妈妈会哭。
师:你妈妈很脆弱啊,像个孩子。
生:她是很脆弱,我一直想剪刘海,自己骑自行车上学,她不同意,还威胁我:我要坚持的话,她就离家出走,跳楼,跳长江。
师:原来,你的紧张不是为成绩,而是为你母亲的安全与心情。
生:她就这点不好,其他都好,她把我照顾得好好的,我是应该考好的。
师:难道你是上帝,你想考好,就考好?而且一直要让某个人满意。谁能做到?考试成绩受很多因素影响,不是完全能主观控制的。只能尽力,而没有绝对。
生:那我怎么办?
师:妈妈是妈妈,作为妈妈,就应该能经受得了孩子的成功与失败。失败其实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你妈妈自己要成长的部分。你是你,你一步一步走扎实,走认真,就行,至于结果,不要过分执著。
师:你妈妈用她的不安全感在控制你。你依恋她,回报她,她就高兴。你违背她,你独立,你走自己的路,她就受不了。因此,你压抑自己,高二时还做了小叶增生的手术,现在身体也不怎么好。你只能压抑你自己,但这是一个封闭的死循环,所有人都被局限住了,没有办法。要走出来,只能是离开,或者保持界限或距离,对她冷处理。
生:我明白了。
在这则案例中:
第一步,下意识的反应模式:成绩不好――母亲不满意,不开心,会寻短见――更多的担心与紧张――学习精力分散――成绩下降。
第二步,意识层面的正确联结:我是我,我只能对自己负责,错误或失误是很正常的;妈妈的事情,妈妈要解决或见心理医生。
第三步和第四步是个案的实践环节,回去后,完成与母亲的心理分离与独自处理自己的学业问题。
案例2:哭两小时的女生
高三月考过后,学校开家长会,父亲告诉老师,孩子还在家看电视。今天上午班主任的课上,老师批评了她,她觉得很委屈。她想起初中时,自己是掌中宝,但现在一直被老师忽视,还受批评,这让她很受不了。
第一步,找出错误的反应模式。
被批评就是不好,是委屈。她在断续的倾诉中,提到下列关键词:被批评、被忽视、看电视、家长、老师、罪恶感、遭报应、情绪化、敏感、脆弱。她说她在周六周日都要看电视,像上瘾一样,周日晚上才能开始做作业。这时,就胡乱做做。看了电视之后会有罪恶感,她喜欢这种罪恶感,这会变成动力。但一旦事情败露,被家长、老师批评,她又觉得委屈。因此,这种动力机制是无效的,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方法。如何打破这个怪圈?
第二步,确立正确的反应模式。
积极思考与聚焦目标,找到成就感,得到正常的关注与肯定。
积极思考,就是要关注生活中的三种信息,即正面信息、中性信息与负面信息。其实,这三种信息都大量存在,当你悲观抑郁时,你的焦点就停留在负面信息上而忽视其余两种。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普通通,平凡的人,哪有可能天天在镁光灯下,反之,就像一些明星一样,24小时暴露在狗仔队的跟踪之中,那也是极其痛苦的,因此,珍惜自己的平民生活,可以自由悠闲一点。面对正面信息,充分吸收,感受美好;面对负面信息,则采用“找钻石,丢垃圾”的方法来处理。比如,老师找你谈话,“钻石”的部分是:她关心你,提醒你,保护你。“垃圾”的部分是:她的那份略带讽刺与生气的态度。将好的留下,不好的就随风飘散吧。
同时,因为可以把原来分散给老师、家长、电视、同学等的精力收回,将之聚焦到学习上,学习自然轻松起来。
第三步、第四步,回到正常生活中实践这两种方法。
篇2
关键词: 初中 生物课堂 妙语教学 运用
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授学生生物知识和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的同时,要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生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从古到今,我们人类与生物已结下了很深的情谊。人们根据不同的生物特征比喻人类,使人们对这些成语、谚语非常熟识[1]。学生大多数都熟知一些诗词、成语和俗语,其中有许多包含着生物学道理或蕴含着生物学现象。故教师在平时应注意收集这方面的资料,以便在教学中适时引用。
古往今来,有不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其中有些是赞美自然界生物。课堂上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二,插入某些课中,既可丰富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出一种诗情画意般的教学情境,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情操[4]。如可以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来分析诗句“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未足奇”,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说明温度对生物的影响;“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大雪飞满天,来岁是丰年”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引用诗句
课堂上,教师也可以结合有关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一些诗句,让学生分析诗句中反映的生物学现象。如让学生分析诗句“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说明黄蝶的体色与环境极其相似,在生物学上称为动物的保护色,它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形象地说明了生物生存斗争中的种内斗争问题;“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人生代代无穷尽,江月年年只相似”这两句诗中包含了生物具有生长、繁殖的现象;“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可以说明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的稳定性,等等,让学生在诗意中理解其中体现的生物现象,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上,教师还可以用诗句来导入新课。如可以通过诗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引出植物的有性生殖,还反映了生物具有过度繁殖的能力;用“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来引出“植物的向光性”;“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来导入“鸟类的繁殖行为”。
二、巧用成语
成语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精华,其中不少成语蕴含着生动贴切的生物学知识,清楚了这些知识,既可以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又能将成语准确地运用在相关生物学的教学中,增加趣味性与提高教学效果[2]。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时机灵活运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抓住知识精髓,理解知识的效果甚佳。如在讲“反射”的时候,我在黑板上列出一些成语如“画饼充饥”、“飞蛾扑火”、“谈虎色变”、“瑟瑟发抖”、“望梅止渴”、“惊弓之鸟”,“饥肠辘辘”、“蜻蜓点水”、“破茧而出”、“杯弓蛇影”、“睹物思人”、“见字如见人”、“老马识途”、“鹦鹉学舌”让学生来区分哪些是条件反射,哪些是非条件反射。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得以展示才华的机会。学生很感兴趣,表现得很主动,学习效果也不错,最后师生总结,像“谈虎色变”、“望梅止渴”、“惊弓之鸟”、“画饼充饥”、“杯弓蛇影”等这些成语反映了条件反射,而像“飞蛾扑火”、“蜻蜓点水”、“破茧而出”等反映非条件反射。
有些成语与生物学知识相关,可以用其来导入新课的学习。如我在讲“动物行为的分类”时,用成语“无师自通”引出动物的先天,包括趋性,非条件反射和本能;“言传身教”引出动物的后天,包括习惯化,印随,模仿等;用“金蝉脱壳”、“蜻蜓点水”来引出昆虫的繁殖与发育的内容;在讲“植物无性生殖”时用“落地生根”、“移花接木”引出营养生殖的方式,通过扦插、嫁接等方式来繁殖花卉和果树;在讲“动物防御行为”时,用“视而不见”引出动物的保护色;“望而生畏”引出动物的警戒色;“以假乱真”引出动物的拟态;“触目惊心”引出生物的神经、激素调节;“鹦鹉学舌”引出动物后天中的模仿行为。
有些成语能够形象地解释一些生物学基本概念和理论,变枯燥为生动,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用“华而不实”说明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根深叶茂”来说明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有重要作用;“枯木逢春”说明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叶落归根”说明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物质是循环的;“枯木逢春”说明温度等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五脏六腑”形象地说明人体内脏器官的组成;“面目全非”形象地说明昆虫的完全变态发育;“良莠不齐”说明了生物变异的不定向性;“无中生有”形象地说明了绿色植物能把二氧化碳和水(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糖类;“独一无二”形象地说明每种生物的遗传物质的都是独特的,与众不同的。
三、巧用俗语
很多通俗易懂并广泛流行的语句即俗语都与生物学有关,有些描写生物学现象,有些揭示生物学原理。如果把这些俗语应用到课堂,不仅能使一些抽象的原理容易被理解,而且能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3]。例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来描述食物链的关系;“一山难容二虎”反映生物的种内斗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反映生物的种间斗争;“大树底下好乘凉”反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又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什么种子什么苗,什么葫芦什么瓢”反映生物的遗传现象;“一树之果有酸有甜,一母之子有愚有贤”、“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不同”反映生物的变异现象;“树长千尺,叶落归根”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物质是循环的;再如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有水无肥一半收,有肥无水看着丢”说明水和矿质元素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反映动物的条件反射,等等。
这些妙语的运用也是有讲究的,不能过多,最重要的是要用得恰到好处。这就需要教师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实际,恰当地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应有的效果。总之要因地制宜,抓住不同的时机、情景,适时、巧妙地运用。
参考文献:
[1]官敏玲.成语.谚语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8,(7).
[2]殷国生,郭世平.成语.古语.俗语中的生物学知识[J].中学生物教学,1996,(2).
篇3
“黄鸟飞来立,摇荡花间雨”(欧阳修),一个张悟本倒掉了,好像摇荡得整个养生行业和健康产业都惊枝未稳,杯弓蛇影。“张神医”歇了,养生行业就不灵了吗?这却要说道说道。
单看张悟本的发迹史,简直是个奇迹。没啥文化,下岗多年的纺织工人,居然能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摇身一变成为名气最大的民间“国医”。显然,最单纯的人也会觉察到,他肯定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有自己的策划团队,有超级忽悠的本事,懂得商业炒作。虽然,人们无疑对他们的虚假无料,嗤之以鼻,可是,这个团队长了只好“鼻子”,嗅出了这个年代最大的市场:养生。
打量当下的养生市场,健康常识缺位,医疗关系紧张,民间信仰危机等,这些常规的元素背后,还有养生行业规则缺乏的问题。
与医疗不同,养生是个新兴行业,常常存在“有照行医,无照养生”的怪现象。这个新兴行业,且不说行业内部的明争暗斗,就说,缺少具体部门法和法规的规制,就很要命。
细分析,张悟本事件,既构不成诈骗罪,也构不成非法行医。论诈骗,他的数额不够大,况且,动机也不是单纯的诈骗,而是炒作名声;说他非法行医,他也没有行医,只是讲养生方法,主要依靠出书和电视节目赚钱,所以,他早早就摸清楚了法律规避的路子。“法律不溯及既往”,“法无明文规定不惩罚”,从这个方面看,很难定他的罪。如果不是他的绿豆秘方穿帮,人们还很难看出他的破绽。
康有为说,变事不如变法,变法不如变人。
如果,受众当初把张悟本的作秀,只看成娱乐节目,那么,问题还不大。可惜,不是。不难看出,人们在面对健康养生信息方面的急切,面对“人生八苦”中的“病苦”时,大都显得渺小无助,而且常常心性摇动,听风就是雨。都市白领、商业中人、老年受众,各自都需要养身之方、渊心之术,可惜,科学的健康常识普及,始终不足。
大部头古典医书,《内经》也好,《本草》也罢,人人知道那些是好东西,调养身心的上乘法门。可是,普通人没有闲暇,更加缺少门路趣入。养生科普,就成了大众传媒的一块肥肉。大众与专业之间,易于接受的大众性占了上风,养生专家们也常常标榜于丹和易中天,作为自己的噱头。
无疑,神医现象,媒体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应该检讨。为一个新兴的产业穿针引线,媒体的做法,无可厚非;但是,如何做到中西医信息传递的均衡,如何让更严谨的医学专家讲出更加全面的道理,给大众呈现多元化,值得探讨。
养生,本来是个非常“东方”的概念,《史记》里说轩辕黄帝“且战且学仙”,后来求道广成子。黄帝他老人家也是在工作之余,偶有闲暇。抓紧时间学习养生。当然,不是简单的身心调理之术,还有,他对天道的追求和信仰。当然,我们不能苛求现代的养生专家和行业中人,也像华佗和李时珍一样,超拔尘俗,人山求道。在养身、调心之上,再来追求一种修为,相信也不是遥不可及。
养生,可以是一门生意,也可以是一项事业。对于这个新兴的产业和经济领域,养生行业内外的人们,需要给其更多包容心态和长远眼光,在现代商业模式与中同传统文化之间寻找新的平衡,为这个新兴的产业能够出现全新的可靠的养生品牌,探讨宽广的本土资源。
张悟本事件后,墙倒众人推,鼓破众人锤,张神医和他的团队,招人责骂是自负因果,可是,媒体把目标大都对准了张悟本的虚假和社会的浮躁,很少有人关心养生行业和健康产业的发展。不好的人倒下了,不去说他,好的企业和专家如何走…来,值得期待。
篇4
家里应当有人的。没人便没了家。有家没牵挂的人,如人没有心灵,躯壳而已,单叫房子罢。
过去家里人多,祖孙三四代一个屋檐下,生活条件不高,锁着的抽屉里没几块钱,人活得单纯,吃上饱饭,一家人在一起,就叫欢乐幸福。当然也不懂得什么叫想念,什么叫牵挂,什么叫别离。当孩子们一个个长大,乡下的土地土坯房里再养不住的时候,孩子们便飞了出去。这同时,想念牵挂便也生长开来。再往后,儿女有了自己的小家,小家里有了孩子的哭闹声,老家便空寂,便枯萎,便没声响。当家成了房子的时候,会有一滴泪水挂在游子的脸上。
离开土地的儿女在城市的家里找不到家的感觉。他们讲的家,大体都还是老家,那变成房子的地方。在城市的房子里,人不会多,一家两个变三口,喜爱是喜爱,负担却毫不讲情面,负累之下找不到多少热闹。热闹一多便成烦乱,好像多出来的孩子不是这个家里的般。不过这种情况不会持久。孩子可爱之后刚刚走过逆反,便是成家,便是他(她)的家庭,以及他们带去的快乐热闹。他们是熟识城市的一代,对于乡下的家极少牵恋。
就落下老眼昏花,相对而望。还有笑,还有闹,还有哭,还有累。为自己的极少,多是为心底那个越来越清晰的家的,为孩子家的。
还有寂寞与孤独。人最后剩下的就是它们。这也是有好处的,会让人在冷冷的空气里回想回望,明白自己走过了那些路,吃过了哪些饭,热闹过什么,空寂有什么好。
还有那个家,在或者不在,都矗立在心里。
等与盼
人在路上走,除了等就是盼。等什么呢?小时候等长大,长大了等成家,成家了等后代,再往后就是看着孩子长大走好。做事也得等,等机会,等缘分。有人讲过人生就是等待,道理不容辩驳。就像一趟旅行,一上路就由不得你想什么,只能跟着这趟车,等待它的到来,它的运行,它的抵达。
等待的过程里会有许多盼头。盼自己,盼别人。盼着好,自己的,亲人的,朋友的;盼着美好的花长开。也盼着坏,坏人的,敌人的,仇人的;盼着糟糕的时光转瞬即逝。盼这东西是种负担:你一盼着快,时间就变得缓慢,一分钟也会拉成一天;你一盼着慢,时光就开始快马加鞭,一天像是一个小时。
等待中有盼望,盼望里有期待。等待不全是盼望,等待里有许多是无奈。
等待中有了白发,等待中熟悉的美好走了。盼望里目光浑沌,盼望多不是为自己的。
心情
心情发自心,长于情。似乎,都在内心,然而又不限于内心。风云雨雪,戈壁沙漠,清山绿水,旅行玩乐会映照某种心情;社会形态,同事语言,天下大事,股市变化会造就某种心情;朋友生活,他人喜忧,一碗米饭,一只蚊子会变化心情。环境社会他人,改变的是心情,是人之于社会的认知判定。
当然人于外界于他人是有容度的,就比如工业酒精食用酒精医用酒精有不同的来源不同的比例。人的容度是自我养成的体现,是自我秉性的表达,也是自我传承的表露。心胸阔大,容积就大,心情受外界影响的波幅就较小。
心情的成长,变化,根底在心。人与人的不同,生物体的多样性,无庸置疑。敏感这个东西,不同人感觉是不同的。在天平这这头,有迟钝,有傻;也有大度,如庙里的弥勒般,经见的多了,便不再见风就是雨,而能从容面对所有遭遇。在天平那头,有敏锐,有惊恐,有草木皆兵。天平平衡的砝码在于让人生活的从容不迫而不过于木纳、居安思危而不失于杯弓蛇影。
篇5
关键词:语文;读读背背;成语;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2B-0084-01
苏教版语文非常重视语言积累,多积累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途径。很多老师单纯地按题目要求进行教学,先读后背。这样的教学枯燥乏味,较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厌学,遗忘就快,达不到大量积累的目的。教好读读背背这一内容,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一、挂钩课文,触类旁通
读读背背的很多成语不是突兀地出现于教材里,其中一类成语与单元课文有关。以三下练习三成语为例,这组成语为: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思敏捷、后生可畏、文思如泉、手不停挥、笔下生花、力透纸背,是对单元课文《少年王勃》中王勃的赞美……教学此类成语,可以联系课文。教学时,让学生说说成语与课文的联系,如“笔下生花”是指王勃所写诗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美轮美奂,意境深远;“才思敏捷”是指王勃写文章时“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就写成了”。“风华正茂”指谁也不敢答应都督的要求时,年少的王勃却胸有成竹地应承下来,很快写出了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
学生把成语与课文挂钩,由课文想到相应成语,对成语了解得更透彻,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加了学习趣味。
二、联系生活,一举两得
读读背背中的成语尽量兼顾课文,但不可能每一个练习都如此。如三下练习七成语:烟波浩渺、一碧万顷、游人如织、谈笑风生、一帆风顺、风平浪静、鸥水相依、海波不惊,这组成语描绘了海边景色,但该单元中与海有关的只有《海底世界》一文。教学时可以这样设计:1.提问激趣:学习了《海底世界》,我们知道海底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那么海面和海边呢?你又能从海面和海边想到哪些成语?学生由“浩瀚的南海,浪头托起洁白的浪花,一团团、一簇簇地涌向海边”想到“烟波浩渺”;从“天是一片蓝玉,海是一片翡翠,远望水天相连,翡翠和蓝玉合璧,蔚为壮观”想到“一碧万顷”;“人们都到海边来游玩,有的戏水,有的踏浪,有的玩沙,有的晒太阳,有的捡贝壳”想到“游人如织”;“ 洁白的海鸥在蓝色的大海上自由地飞翔,给大海增添了无穷生机”想到“鸥水相依”。2.用这些成语写海边景色。有学生写道:辽阔的大海一望无边,洁白的浪花轻轻吻着沙滩,真是(烟波浩渺)。远望,海是蓝色的,天也是蓝色的,视线内(一碧万顷)。金色的沙滩上,(游人如织),人们(谈笑风生),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傍晚,海面上一丝风也没有,(风平浪静)、(海波不惊),海鸥贴着海面飞行,(鸥水相依),真是人间仙境啊!
成语学习既与生活紧密联系,学以致用,又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一举两得。
三、展开想象,朗读感悟
读读背背中另有一类成语很有特征:美感、押韵,如三上练习六成语:和风细雨、春风化雨、呼风唤雨、栉风沐雨、未风先雨、见风是雨、凄风苦雨、暴风骤雨,教学这类成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如教学X风X雨,出示相关画面,让学生体会、想象在此风雨中的心情,用朗读表达出来。也许学生还不能很准确地用语言描述成语意思,但能用声音、情感表达出来,也是理解、记忆成语的方法。
大致了解成语意思后,来个成语串联:春天来了,春姑娘用(和风细雨)唤醒了万物,人间充满生机;老师的话语犹如(春风化雨),滋润我的心田;《西游记》里的龙王能够(呼风唤雨),过去人们求雨都到龙王庙;爸爸在外地(栉风沐雨)、不辞劳苦地工作着,我要给爸爸一个满意的成绩;小蒲公英暗暗地想:在这黑黑的泥土里难免要承受(凄风苦雨),不如到金光闪闪的沙漠,做个大富翁。
四、阅读故事,了解来源
成语的来源有五个方面:神话传说、寓言故事、历史故事、文人作品、外来文化。很多成语包含一个故事或者典故。学生最爱读故事,调动学生阅读积极性,读故事学成语,学生会乐在其中。如三下练习八成语:揠苗助长、杯弓蛇影、螳螂捕蝉、鹬蚌相争、郑人买履、叶公好龙、狐假虎威、黔驴技穷。这组成语出现在课文《寓言两则》之后,寓言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通过学习,学生懂得了寓言隐含的道理,对寓言有浓厚的兴趣。练习八中成语都来自寓言,学生查查相关故事,比比谁讲得最生动。想要讲好故事,学生先得做充分准备,在准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地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成语就这样深入了学生的心田。此举不仅增加了词汇量,还阅读了更多经典,了解了成语来源,培养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之情。
成语的教学策略还有很多种,教师要善于发现成语中的联系,挖掘出学习成语的乐趣,采用多种策略教学,就会使学生爱上成语,爱上“读读背背”这一教学内容,爱上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中职学生;垂范;自我约束;关爱
中专学校的学生是一个很复杂的社会群体。他们经历人生重要的变化期,生理,性格都在成长,他们叛逆,特立独行,自卑,这给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提出了很多的要求。班主任作为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引导和帮助学生度过人生重要阶段,做好今后发展的基础。因此,做中职学校的班主任是项不小的挑战,须灵活掌握工作策略,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教育,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一、细致入微研究中职学生的问题
(一)掌握学生的各种信息学生来源不同,素质参差不齐,要做好班主任工作,须了解和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诸如个性特点、思想状况、兴趣特长、学业成绩、成长经历和家庭情况等,这样才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辅之有效的方法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地进行教育。他们的思维活跃,上午和下午的理想都是有变化,观察他们的状况不能刻舟求剑。
(二)深入探究学生表现出的问题,分析解决。中职学生所表现出五花八门的问题,归根结底都与性格不无关系,问题归纳划分,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1.对个性强的学生教育方法个性强的学生,直爽,言行不够优雅,自控能力不强。在课堂上,自己的行为容易引起其他同学反感甚至鄙视,所以要教育他不要总想主宰课堂,但不能当面指出,选择事后单独谈心,循循善诱,以“软教育”和冷处理的方式,不要粗暴地搞“硬碰硬”的训斥批评,用灵活的方式力求达到共识。这样避免师生之间友谊分裂。否则,会让自己处在尴尬局面中,不必要的被动。2.对孤僻内向型学生教育方法这样的学生平时沉默不语,性格安静,可能不利于他们在人生舞台上被当作平等的竞争者,孤僻也让他们遇到学习生活上有困难问题不善于向他人求助。作为班主任,主动接近和开导他们放下心里包袱,教他们如何更自信、担当,注重参与,强调领导者的性格外向,这让学生成为积极、乐于表现和过分自信的学习者。3.对敏感型的学生方法这类型学生脆弱、易激动、心理需求很强烈,又不想跟你当面表述,形成自我保护的躯壳。班主任和学生建立彼此的信任,提供交流合作的平台,坚持"无痕教育"。
二、为人师表,率先垂范德高为师,学高为范
班主任接触学生的时间最长,开展的教育活动最多,在学生面前自己就是一面镜子,所以,班主任的言行都会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对此,班主任必须重视自身思想品德修养,严谨治学上以身作则,杜绝双重人格表现,否则育人的教诲就难以信服,还会产生逆反心理。
三、引导学生自我约束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是一个活泼好动,个性强的群体,但是学习基础和约束能力较差,“只做自己高兴做的事”或者采取一种不顾一切的态度的蛮干。人要有自己战胜自己的情感,才证明有控制自己命运的能力。如果任凭情感支配的行动,那便成为了任性并且行为只为个人情感服务。所以要重视在课堂内的常规训练,对每一项活动,每一节课,长期熏陶才能形成。学会控制情绪,才不会在青春期迷失方向。
四、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与个别关爱
平等和搞特殊看似矛盾,其实是在班主任一颗公平的心平等地对待每一名学生的基础上,着重关注的问题学生。不管他们过去表现如何,都要公平给予表扬或批评,这样才能赢得班里全体学生的敬重和信服。平等地对待学生就要为学生提供公平的竞争环境和锻炼机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班主任的博爱,因为爱是教育的剂。
五、强调参与的价值,参与的荣誉感
个人荣誉是集体荣誉的体现和组成部分,荣誉感是团队的灵魂。如果学生对参与集体活动没有荣誉感,即便有千万种规章制度或要求,也不会严以律己;如果不对自己参与班级建设引以为荣,必定不会焕发出无比的集体热情。
六、班级纪律制定与监督机制的制定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班纪是维护学生在校学习、生活,健康安全的成长关键所在。班级纪律制定一定有老师和全班共同讨论解决,形成共识,如考勤、卫生轮流值日、课外活动制度;班干部工作责任制度,班级每周小结,星级文明教室,宿舍评比办法和奖惩规定等制度。维护纪律的尊严,监督机制要跟进,纪律和监督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班委就是班级的监督机关,班委成员的选择决定着相关制度的执行能否落实的关键,当然,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对自己的班委的形象和权威心中有数,对班委成员也要有约束机制。
(一)通过班委会讨论确定监督的班委人选。班主任不能由班委来监督班委成员,那样容易出现相互推诿。在这一方面,班主任应与班委成员相互协商,全班共同制定拿出最好的方案。
(二)制定监督人员相应的扣分制度。设置班委成员的奖分制度,根据运行的实际情况再加入监督人员的扣分制度会更有利于他们自我权力的监管。
篇7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5.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6.积累“邯郸学步、滥竽充数”等来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重难点
理解寓言故事蕴含的道理。能正确书写通知。
▶教学策略
1.交流平台
引导学生交流对寓言这一文体的初步认识,可回顾自己学过、读过的寓言故事,并用自己的语言简单复述,结合生活经验说明寓言故事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2.词句段运用
这一部分安排了三项内容,可引导学生先观察并思考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特点,然后照样子写出类似的词语;可通过读例句,体会人物说话时描写神态、动作的语句的作用;先读范例,了解通知的格式,明确正文的关键信息,根据题目要求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写,完成后师生共同评议。
3.书写提示
可先让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教师结合示例进行范写提醒,学生自主练习,最后同学互评。
4.日积月累
“日积月累”安排了9个来源于古代寓言的成语,在学习前可让学生查阅资料,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学生在理解中反复朗读,达到熟读成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对寓言的体会和认识。
2.能发现“源源不断、无忧无虑”等词语的特点,并能写出相同结构的词语。
3.能仿照例句写出带有动作、神态描写的提示语。
4.能按照正确的格式写一个通知。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熟读精思,品读寓言
1.交流令你印象深刻的寓言故事:同学们,我们刚刚学完一个单元的寓言故事,你读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哪些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尝试用自己的话跟我们分享一下吧!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一点。
课件出示:
许多寓言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鸦喝水》《狐假虎威》《揠苗助长》……这些故事我读过以后就不会忘。
(2)课件出示分享方法。
课件出示:
分享时应注意说清楚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
2.寓言有道理:从这些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其中一两个进行交流。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中的第二点。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蕴含着道理。读了《守株待兔》,我明白了做事要靠自己的努力,不要有侥幸心理。
(2)小组内交流。
(3)指名上台交流。
(4)小结:真是小故事大道理,多读寓言故事,会让我们明白更多的人生道理。
3.寓言如生活:联系生活实际,这些寓言故事能让你想到生活中的哪些人和事?
课件出示:
寓言故事能让我想到生活中的许多人和事。
(1)学生交流讨论。
(2)师小结:寓言故事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能让我们从中受到启发。
【设计意图】通过分享故事,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在交流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结合学生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了寓言的特点和对寓言的认识。
板块二
聚沙成塔,积累词句
1.发现构词规律。
(1)课件出示课本词句段运用中的两组词语,学生先结合拼音自读,读准字音。
课件出示:
源源不断
津津有味
无忧无虑(lǜ)
无边无际
(2)学生自读,检查认读。
(3)同桌互查,指名读,教师正音。
(4)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词语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5)师生一起梳理两组词语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明确前两个是“AABC”式词语,后两个是
“ABAC”式词语。
(6)学生根据自己的积累,同桌互说。
(7)仿写词语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课件出示:
依依(
)(
)
亭亭(
)(
)
斤斤(
)(
)
无(
)无(
)
无(
)无(
)
无(
)无(
)
①补充填空。
②说说写写:学生自主说词,并试着写一写。
2.感受人物描写。
(1)读一读,比一比。
①学生自读例句,一边读一边思考加点的词分别写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
l
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juē)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l
“真的,一个陶罐!”其他的人都高兴地叫起来。
②全班交流:加点的词能去掉吗?(预设:不能,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鹿对自己细腿的不满)
③学生讨论:这些词对句子有什么作用?(这样写能使读者更清楚地了解故事中人物说话时的心情、语气)
(2)说一说,演一演。
①加上自己的神态、动作把加点的部分表现出来。
②句式训练
课件出示:
他__________________:“你真是急死我了!”
(3)找一找,读一读。
①学生回顾本单元课文,找一找课文中还有哪些这样的句子。
②再读一读,读好人物语气。
③讨论不同位置的提示语的效果有什么不同。
(4)说一说,练一练。
①学生仿照例句,把句子补充完整。
课件出示:
“这次我终于可以好好地玩儿啦!”姐姐_________________
②写完后将句子连起来读一读,看看是否恰当。
③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5)总结方法:运用动作、表情等描写可以让提示语表达得更加具体生动。
3.学写通知。
(1)学生读通知,说一说,一份完整的通知是由几部分构成的?(课件出示通知)
课件出示:
通知
4月9日下午3点,请全体同学到操场集合,观看文艺表演。
少先队大队部
4月7日
(2)全班交流总结:通知由标题、正文、落款、时间四部分组成。
(3)学生观察通知格式,全班交流。
教师总结:标题“通知”写在第一行正中间,正文应另起一行空两格写,落款署名写在正文右下方,日期写在署名下面。
(4)学生读通知的正文部分,想一想通知的正文有什么特点。
(5)学生交流,归纳。(通知正文简洁明了;写清时间、地点、通知对象、事件;还应注意人物称呼的正确使用)
(6)学生根据提示试写通知。(课件出示通知内容)
课件出示:
通知内容:通知各班班长领取新校服。
领取时间:4月10日下午4点。
地点:学校图书馆。
通知人:学校教导处。
通知时间:4月8日。
(7)完成后师生评议、修改。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自己总结构词规律、人物描写方法和通知的格式及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完成书本练习、师生评议、修改,进一步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第2课时
▶课时目标
1.知道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书写要点,写好“艳、静”等8个字。
2.积累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
▶教学过程
板块一
笔精墨妙,体验书法
1.课件出示要写的8个字,引导学生观察这8个字的特点。
课件出示:
艳
静
植
霜
舞
扁
最
集
2.学生读一读提示语,了解书写横画或竖画较多的字的要点。
(1)横画较多的字要注意各横画之间距离要合适,不要太挤,也不要太开。
(2)竖画较多的字注意笔画的长短比例和距离,避免重复、拥挤。
3.教师结合示例范写,提醒学生注意:一个字如果横画或者竖画较多,写之前就要想好这些笔画的长短和距离,这样写出的字才好看。
4.学生自主练写这8个字,教师指导个别难写字。
5.同学互评。将写得好的作品展示出来。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观察,思考、归纳、总结这些汉字的共同特点,明确这些共性就是书写这些汉字时的注意事项。学生只有明白了这些规律,才能完成书写目标。教师通过范写难写字,给予学生进一步的指导,加深理解。
板块二
品读寓言,积累成语
1.借助拼音将“日积月累”中的9个成语读熟,做到读准字音。(课件出示词语)
课件出示:
邯(hán)郸(dān)学步
滥(làn)竽(yú)充数
掩耳盗(dào)铃
自相矛(máo)盾(dùn)
刻舟求剑(jiàn)
画蛇添足
杞(qǐ)人忧天
井底之蛙
杯弓蛇影
2.指名读,教师正音。邯郸(hán
dān);滥竽(làn
yú);杞(qǐ)。
3.开火车,全班读。
4.交流讨论:通过预习,你能讲讲这些成语故事,并说说它们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吗?
5.指名上台交流。
6.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明确这9个成语蕴含的道理后,再次朗读,熟读成诵。
7.将成语摘抄至积累本中。
【设计意图】对于从寓言故事中演化而来的成语,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因此这一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查阅资料进行学习的能力,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也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
▶作业设计
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或《状元作业本》对应课时作业。
▶教学反思
1.交流故事,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事情、结果、道理几个方面进行交流,既让学生加深了对寓言故事的理解,也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一举两得。
2.落实词句积累与运用。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有较多的词语认读与积累,如AABC、ABAC类型词语的积累以及寓言成
语的理解与积累,我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与交流中理解这些成语,让学生熟读成诵,积累到自己的词语宝库里。
篇8
成语相沿习用已久,人们对其“约定俗成”自有一番道理:成语节奏鲜明、平仄多变,音乐性较强,便于人们记忆和口耳相传。除此以外,作为四字格,它还有其他认知方面的优点:
﹙一﹚结构定型化:成语符合成年人短时记忆容量,达到了最佳记忆标准
人脑处理或记忆信息是以组块为单位的,组块无论大小均作为一个单位被处理和记忆。人脑信息处理区的容量一般为五个组块,超过五个,会给信息处理带来困难。四字格正好是一个字一个组块,加上结构关系一个组块,刚好是五个组块。更重要的是,人脑在长时记忆区记忆,是把四字格作为一个组块来记忆,使用时,也是把四字格作为一个组快来使用,这样既节省了记忆区和处理区的容量空间,又节省了时间,大大提高了语言效率。成语大多是四字格,在认知上有很大优势。
﹙二﹚作为独立的认知单位,成语有意义整体性
作为独立的认知单位,成语是已经组装好了的结构,使用者能自如运用它。而且每使用一次就固化一次其结构,而固化程度较高的语言单位自动化程度也较高,决定了部分成分的出现可以激活整个成语。人们听到成语的前两个字,大体可以预见整个成语;有三个字出现,后两个字被激活的可能性就是100%了。所以,大多成语中只要出现几个先锋项,就可以激活头脑中相应的固化成语,进而补足其缺损的语义成分。如“防微杜渐、文过饰非、含辛茹苦、偃旗息鼓”等成语,根据其中较熟悉的字可以激活居于相同奇、偶位置上较陌生的另一字,进而补全整个成语。
﹙三﹚结构对称性
有人统计,具有对称性的成语在汉语成语中的比例高达40%。从形式上看,这种对称可以分为全对称结构﹙成语前后两部分整体对称﹚和半对称结构﹙一部分对称﹚;从意义角度分析,分为对举式结构﹙前后意义相近相关的﹚、对比式结构﹙前后意义相反的﹚、对偶式结构﹙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两句并列在一起,语义相关或相近﹚。那么对称性成语前后两部分可以看作是相对独立的两个“格式塔”结构单元,有其独特的认知特点。凡是对称的事物均易于记忆,具有一定的认知优势。认知心理学实验[5]表明:“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的短时获得量和短时保持量均高于非对称成语;进行'初步估计汉语成语的信息量'的汉字猜测实验、猜测语义结构对称的成语时,猜对第三,四位上的汉字更容易,说明这种成语前行汉字对后续汉字的制约作用。”格式塔心理学也解释说,在一种符号系统中,后续的符号对先前的符号的依赖性越强,在记忆中越容易组织成同一块,或者记忆的单位。相同的词性和语法结构更易于辨识和记忆,因为这种规律本身限制了选择的可能性。符号负载的新信息少,加工比较容易,速度也较快,准确率较高。而且这种组织越完善,越有规律性,信息冗余度就越大,需要记忆的新信息量就越小,对记忆的促进作用越大。信息论的解释,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排列,后出现的符号要受到语词中字与字之间语法和语义联系的制约,而非完全随机的排列,这样极大地减少了其所负载的信息量,同时增加了信息冗余度。如“鬼使神差”、“改弦更张”、“耳濡目染”这一类成语前后两部分连结强度较大,前面的字对后出现的字的预测作用很大,不确定性很低,有利于人们的认知。心理学还做过其他类似的实验[6],最后得出结论,成语的识别具有“结构对称效应”。
﹙四﹚认知理据:意义双层性
人的认识过程往往是从具体到抽象。隐喻就是用具体、个别的例子来比喻抽象的、一般的情况。一见到成语时,人们的头脑就会根据成语的字面意义形成一种意象,这些意象要略就是该成语比喻义的基础。“意象学说”证明了一个这样的事实[7],成语比喻义的产生,在某种程度上是认知体系,即大脑中“比喻联想”作用的结果。心理语言学研究也表明要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并在话语中正确使用它,就有必要了解其来源域与目标域之间的比喻关系。
二、成语的显性心理分析
有些成语本身会折射出一些心理状态、心理现象、心理规律、心理学思想和心理学原理,我们来进行部分举例。
﹙一﹚关于心理状态的成语。心平气和、暴跳如雷、心花怒放、悲痛欲绝、惊魂未定、胆战心惊、心乱如麻、垂头丧气、闷闷不乐、怒不可遏等。﹙二﹚反映心理学思想的成语。天人论﹙天理昭彰、顺天应人﹚,神行论﹙心宽体胖、形神俱灭﹚,习性论﹙性相近、习相远,习与性成﹚,知情论﹙无知无畏、急中生智﹚,知行论[8]﹙知易行难、行成于思﹚。﹙三﹚反映心理学范畴的成语。感知﹙春寒料峭、触目惊心﹚,记忆﹙刻骨铭心、博闻强识﹚,思维﹙深入浅出、见微知着﹚,想象﹙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注意﹙心不在焉、聚精会神﹚,情感﹙忠心耿耿、心有余悸﹚,意志﹙破釜沉舟、废寝忘食﹚,错觉﹙恍如隔世、一日三秋﹚,个性心理﹙我行我素、坚韧不拔、宁死不屈、苟且偷生﹚。﹙四﹚反映心理学效应的成语。暗示效应﹙草木皆兵、指鹿为马、杯弓蛇影﹚,从众效应﹙亦步亦趋、人云亦云﹚,禁果效应﹙得寸进尺、矫枉过正﹚,马太效应﹙锦上添花,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权威效应﹙狐假虎威、金口玉言、一字千金﹚,晕轮效应﹙爱屋及乌、情人眼里出西施﹚,安慰剂效应﹙掩耳盗铃、此地无银三百两﹚,刻板效应﹙无商不奸、刻舟求剑、因循成误﹚,首因效应﹙一见钟情、一见如故﹚,投射效应﹙以己度人、物以类聚﹚,旁观者效应﹙袖手旁观、无动于衷、视而不见﹚,心理摆效应﹙喜怒无常、阴晴难测、大喜过望、乐极生悲﹚。
三、成语误用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