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点的移动范文

时间:2023-03-16 22:5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数点的移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数点的移动

篇1

教学内容: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61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进行计算。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掌握新知。

3、初步培养学生用联系,变化的观点认识事物。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比较大小

0.750 0.75 2.84 2.840 2.541 24.51

2、观察每组题,看你发现了什么?

①前两小题一类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大小不变。

②观察第三组数,看你发现了什么?(发现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大小就不同后)给出254.1,你还会比较大小嘛?

二、新授

1、导入新课

看来小数点不同,小数的大小就发生了变化,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其中的规律。(板书课题:小数点移动)

2教学例5

⑴出示例5图

师: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遇到妖魔无数,每次都是火眼金精的孙悟空降妖除魔,这不今天又遇到妖怪了(大屏幕出示图)(给点时间看图)唉,通过看图,你知道孙悟空耳朵里的金箍棒多长吗?0.009米=9毫米

① 你知道0.009米是多长吗?

② 你知道9毫米有多长吗?(用手势、用尺比划)

这么长的金箍棒打不到妖怪,怎么办?对了,只见悟空大喊

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09米=90毫米

① 这个数有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② 那你知道0.09米是多长吗?

③ 90毫米里有几个9毫米呢?那也就是说现在的金箍棒是

原来的10倍 ,对吧?

④ 它有多长你们知道吗?(用手势、用尺比划)

可是,这么长的金箍棒还是打不到妖怪,只见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成了0.9米=900毫米

① 这个数又发生了什么变化?(手势)(用红笔添写0)

② 谁知道0.9米是多长?

③ 它有多长呢?老师这有尺谁来找找。

④ 900毫米里有多少个9毫米?那这个时候金箍棒是原来的多少?

还是打不到妖怪,悟空又大喊一声变,金箍棒就变大了。

9米=9000毫米

① 它发生什么变化?

② 9米多长?

③ 想一想,9000毫米有多长?

④ 现在这个金箍棒和原来比较呢?

⑵整体观察

金箍棒一直在发生变化(带单位读数)仔细观察,这些数发生了什么变化?①变大,②小数点移动。

⑶从上往下观察

引导学生①②式比较

①好,下面我们看0.009小数点移动一位得到0.09,这个小数的大小有什么变化?(手势)谁能把你刚才的发现完整的说一遍?

②小数点继续向右移动,你又发现什么了?自己想一想,想好后和你的小组同学说说。

③ 这回,谁能把我们刚才发现的规律完整的说一遍?(大

屏幕出示规律)自由读一读。

④ 大家想一想,如果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原来的数

会怎样变化?五位、六位呢?

刚才我们是按照这样的顺序观察的,那这样观察,你又发现什么了?①变小,②小数点向左移动

⑷从下往上观察

①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

②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9缩小10倍得到0.9,0.9是原数的多

少?

③ 谁完整的把你发现的规律说一说?

④ 小数点继续向左移动,谁来说(大屏幕出示规律)读读

⑤ 说的不错,谁能把刚才咱们发现的两个规律完整的给大家说一说?

⑥如果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原来的数会怎样变化?五位、六位呢?

三、练习

同学们说的可真好,那老师再考考你们,好吗?

1、书66页12题

2、书65页8题

3、书65页9题

篇2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八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情境,发现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能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小数乘除法。

(3)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概括出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数字卡、磁扣、卡通小数点

教学过程:

新闻激趣,引出课题

师:在上新课之前让我们将时间拉回到43年前的一天,一同收听一则关于前苏联的新闻!(课件:1967年8月23日苏联宇宙飞船返航坠毁视频)

师:听了这则新闻,你有什么感受?

生1:一个人不能马虎,否则就会犯下大错误。

生2:小数点的位置千万不能弄错,否则就会酿成大错。

生3:做事情不能马虎,要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

生4:就是因为点错了小数点,导致宇航员死亡,真是太悲惨了!

……

师:是啊,小数点的位置可不能乱放,它的作用可大了,今天这节数学课老师就将带领同学们一同探讨有关小数点位置方面的知识――《小数点搬家》(课件:《小数点搬家》并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新闻播报,使学生认识小数点的重要性,为后面的探究学习打好情感铺垫。学习目标的梳理,使学生明确了探究方向。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有什么想知道的吗?

生1:小数点它不是人,怎么搬家?

生2:小数点搬家,搬到哪?

生3: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

生4:小数点是怎么搬家的?

生5:它搬完家后怎么样了

……

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还真多,大致归纳起来就是“小数点为什么要搬家?向哪边搬的家?搬家后结果怎样?”(边听边归纳边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听一段童话小故事吧!

二 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创设情境,为自主探究作准备。

(课件:通话故事――山羊伯伯开了一家快餐店,可是开张好几天了,店里还是冷冷清清的,山羊伯伯愁眉苦脸的坐在窗前。小数点也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没有顾客呢?小数点想了想,可能是价格太贵了吧,那我就搬搬家吧!我是往左边搬呢?还是往右边搬呢?嗯,我还是往左边搬吧!不多久,快餐店就来了些客人。“哈哈,看来我搬对了!那我就再搬一次吧!”这下山羊伯伯忙的不可开交,快餐店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得意的说:“我真是个天才!”)

师:故事听完了,你们知道小数点一共搬了几次家吗?

生:两次。

师:那每次搬家后的快餐的价格又是多少呢?

生:小数点第一次搬家快餐的价格由4.00元变成了0.40元,第二次搬家后快餐的价格又从0.40元变成了0.04元。(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

(二)自主探究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师:老师发现你不光听的仔细,而且说的也很好!那么就请同学们先来看看小数点第一次搬家,(4.00元0.40元)是向哪边搬的家呢?

生:是向左边搬的家。

师:搬家用数学语言来说就是――移动,那小数点第一次搬家向左移动了几位呢?

生:移动了一位。

师: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结果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交流。(小组讨论)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跟大家分享一下!

生:我们小组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了一位后快餐的价格由4元变成了4角,4元是4角的10倍,所以说,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这个数就缩小10倍。

师:嗯,4元是4角的十倍,那4角又是4元的多少呢?

生:4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

师:所以我们说,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这样表达更准确一些!谁还能说说?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快餐的价格由4元变成了4角,4角是4元的十分之一,所以我们说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师:你说的太棒了,真像个小老师!给他点掌声!谁还能像他那样说说?(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边汇报教师边板书: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生1生2生3……

师:那你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的规律了吗?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还谁能说?

生1生2生3……

师:同座互相说说。那么小数点第二次(4.00元0.04元)又是像哪边搬的家?移动了几位?结果怎样呢?大家能像我们研究第一次搬家那样说说吗?

生:小数点第二次搬家向左移动了两位,快餐的价格由4元变成了4分,4分是4元的一百分之一所以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一百分之一。

师:给他点掌声!能总结总结规律吗?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

师:如果山羊伯伯还想让小数点向左搬家,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吗?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师:谁还能继续搬?

生: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0。

师:(板书……)谁能完整的说说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

生:(跟随课件填空总结)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1/1000……

师:也就是说,小数点向左移动这个数就――

生:缩小

师:如果我想让一个数缩小,小数点就要向――

生:左移动!(边互动边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寻找“山羊快餐”由没有顾客到顾客络绎不绝的原因,发现小数点向左移动数的变化规律,接着知识迁移,深化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的变化规律。

(三)放手探究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

师:快餐店来了这么多的客人,山羊伯伯为什么还愁眉苦脸的呢?(课件:山羊愁眉苦脸的图片)

生:因为快餐的价格从4元一下子变成了4分,太便宜了,亏本了,所以它还发愁。

师:你的生活经验真丰富,能想个办法帮帮它吗?

生1:把快餐价格改成2元。

师:是个好方法,你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2:把小数点向右搬家。

师:那我们就来观察这3个价格0.04元0.40元4.00元用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来探究一下小数点向右搬家又有怎样的规律呢?交流好的同学可以把数学书40页下面的空格补充完整。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学习)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交流的结果!(出示课件)

生: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0倍……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好,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能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吗?

生:小数点第一次像右搬家,向右移动一位,快餐的价格由4分变成4角,4角是4分的10倍,所以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那向右移动两位呢?

生:小数点第二次像右搬家,向右移动两位,快餐的价格由4分变成4元,4元是4分的100倍,所以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师:那么就是说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这个数就将――

生:扩大

师:要想扩大一个数就要给把它的小数点――

生:想右移动!

师:瞧,你们有多棒,只是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就发现了小数点搬家的规律,其实知识就在我们的身边,只要你有一双发现的眼睛,积极动脑思考,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就在你们的手中!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在数学书40页上,打开书仔细阅读以下教材,看看你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生看书回顾消化所学知识)

师:有不懂的地方吗?

生:没有。

师,那老师倒是有个小问题,当我们将小数点向左或向右移动时,如果位数不够了应该怎么办呢?

生:添“0”占位。

师:说的好,小数点无论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都用0补足。

(四)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师: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的问题吗?(课件;练习一,指生读题)你可以任意选择一个数字来说说,谁愿意来?(找1-2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适时进行评价,略)

师:今天不但同学们对小数点搬家的知识感兴趣,喜羊羊和懒羊羊也非常的感兴趣,就请同学们听听它们是怎么说的吧!

喜羊羊:我说的对吗:把0.1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这个数就扩大到原来的100倍.(√)

懒羊羊:相信我没错的:把8.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87.2(×)

师:你能帮它改改吗?

生1:把8.72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得87.2

师:还可以怎样改呢?

生2:把8.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0.872

生3:把872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得87.2

师:同学们真的太棒了,(课件:掌声)小数点刚刚听了大家精彩的回答,特别高兴,他想邀请同学们一起去海边放松一下,大家想去吗?

生:想!

师:那还等什么呢?让我们赶快完成任务,登上快乐的小火车吧!(课件:小火车练习题)能说说“÷10” 表示什么意思吗?

生:表示缩小到原来的1/10。

师:那如果是“×100”

生:表示扩大到原来的10倍。

师:太棒了!(指生回答,指1-2人说说是怎样想的,略)

师:看到同学们热情这么高,老师也很想跟你们一起去,欢迎吗?

生:欢迎!

师:但是小数点说一定要我完成一个特殊的任务才同意我参加这次活动,你们愿意帮助我吗?拿出手中的数字卡片“51.8缩小到这个数的1/100”动手摆摆!谁来说你是怎么摆的?

(生边汇报,边用课件演示)

师:如果要把这个数0.518再扩大到原来的10000倍应该怎样摆呢?位数不够――

生添“0”补足!

篇3

【关键词】新课标 新教学 新课程 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G6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52-01

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课程标准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不断优化。在现行的新课程标准里,有许多原本较复杂的内容变得简化了,简单的内容得到了延伸,难理解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了。因此,作为有多年经验的教师们定要关注新课程标准,注意教学内容的变革,谨防错误教学。

一、数学术语统一化,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一次期末检测考试,笔者被安排监考外校的五年级数学。试卷刚发下不久,就有学生举手问:"老师,这道题出错了。"我拿起试卷一看,题目是一道填空题:3×8=24,( )是( )的约数,( )是( )的倍数。我正好是教五年级的数学,对教材熟悉,所以,我说:"把题中的'约数'改为'因数'就行。"

原来在现行教材中,不再出现"约数"的说法了,只要能写成整数的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就可以说成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如:2×3=6,可以说2和3是6的因数,6是2和3的倍数。又如:8÷2=4,可以说2和4是8的因数,8是2和4的倍数。

而在几年前的老教材中,在讲整除的概念时,是这样定义的:整数a除以整数b(b≠0)所得的商正好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b是a 的约数(又叫因数),a 是b的倍数。这个概念说的很科学,首先必须是在整除的条件下才能成立。对中下生来说这个概念比较抽象,对概念的内容很难记住。现教材显得更开放,更通俗易懂,简单明了,因为乘法和除法是互为逆运算,不再出现"约数"的提法,无形中给学生减了负,让学生更容易掌握,继而记忆牢固。

从这道题来看,出题的人也许因疏忽而没有发现这个问题,也许压根就不知现改版的教材,他在出题时也没有认真翻阅新课程标准,所以才会出现试题错误的现象。

二、数学规律换过一种表达方法,既简洁又通俗,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几年前在教学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的大小变化,总结规律时,教材是这样写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小数就扩大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小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小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小数就缩小1000倍……后来,笔者在一次翻阅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时,发现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规律的结语稍有改动,小数点向右移动的规律不变,但是小数点向左移动的规律改为: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笔者认为,结语的改动有助于学生理解规律的含义,如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表示10个这样的小数的和,也即扩大了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就表示100个这样的小数的和,也即扩大了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就表示1000个这样的小数的和,也即扩大了10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就表示把这个小数平均分成10份,有这样的一份;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就表示把这个小数平均分成100份,有这样的一份;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就表示把这个小数平均分成1000份,有这样的一份……为学生学习后面的名数改写作好铺垫。

三、教师要熟读教材,及时更新知识,做到教学相长

说到这里,笔者清楚地记得,在前一年教学倒数的知识时,曾明确地告诉学生:自然数不包括0,最小的自然数是1。判断:自然数a的倒数是■。这句话是对还是错?答案当然是对的。第二年,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同样的内容,问:"自然数a的倒数是■。"这句话是对还是错?学生异口同声地说错。这时师生发生了激烈的争论,教者说应判对,因为最小的自然数是1;这些学生说应判错,因为最小的自然数是0,0作分母没有意义。课后我赶紧查阅资料,发现新课标里指出:自然数包括0。所以学生说的是对的。

同样,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前一年的教材是这样定义的: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百分数也叫做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当时还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如"一个数"、"另一个数","百分之几的数",单"数"字就出现了三次。第二年,对另一群孩子说了相同的话。没想到一个孩子提出质疑说:"书上说的是:'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百分数也叫做叫百分率或百分比。'"。两字之差,最后教者只得说照书上说的记。

篇4

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企业将如何应对?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移动营销实战的总结,揭示了移动互联网如何改变了营销和企业运营的规则,系统总结了移动营销及新营销,介绍了各种不同层面的移动营销应用,包括APP应用、移动广告、移动定位及监测、移动网站开发、移动SEO、移动电子商务、O2O等,并对如何在实际工作中应用众多移动营销工具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涉及移动营销的策略、移动营销方法论、移动营销评估、移动互联网与销售等。

购买推荐

对中国的广大企业来说,本书所讲述的内容非常有价值,可以帮助企业通过移动营销提升销售业绩、品牌美誉度。本书适合对移动互联网、新媒体营销、电子商务感兴趣的读者,尤其适合移动互联网从业人员、向互联网化转型的传统企业、大专院校网络营销及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

通过对“网络购物第一站”——比购宝(Boogle.cn)收录的博库书城、淘宝网、京东商城、亚马逊、当当网、拍拍网、文轩网、中国互动出版网、99网上书城等众多含图书销售的网站,价格搜索显示,目前,亚马逊该书为最低价,推荐购买。

目录

第1章 开启移动营销的征程

移动营销的潜力

移动营销是一种直接营销方式

移动营销是个性化的直接营销

移动营销是便携的直接营销

移动营销是持续的直接营销

移动营销是智能的直接营销

移动营销适合你吗

哪些公司不适合移动营销

第2章 理解移动营销面临的挑战

电信行业正在发生的变化

移动网络技术的演变历史

移动终端、手机和操作系统的演变历史

手机浏览器的历史

第3章 移动营销中的定向与监测

选定目标消费者

移动营销活动监测

短信和彩信监测

移动互联网监测

移动互联网专用监测平台

适用于移动营销的传统互联网监测

手机邮件监测

手机应用监测

线下监测、短信监测及通话监测

忠诚度监测

第4章 关于iPhone不得不知道的事

iPhone用户人口特征

iPhone用户心理特征

如何使用iPhone

专门针对iPhone手机的营销要点

iPhone手机的缺陷

案例研究

第5章 移动广告

移动广告术语

移动广告的类型

移动广告简史

如何建立给力的移动广告

案例研究

移动广告网络

第6章 移动促销及基于位置的营销

移动促销概论

何种产品适合手机优惠券

地理位置信息营销

建立移动营销忠诚度项目

案例研究

第7章 微型网站、移动联盟营销及网站目录

移动微型网站

移动联盟营销

移动门户网站

移动目录

第8章 移动应用

手机游戏应用

移动应用程序

在哪里获得移动应用程序

我是否需要自己的移动应用程序

开发一个移动应用程序

宣传你的移动应用程序

如果你不想要一个移动应用程序,那该做什么

移动应用程序开发公司

移动应用程序博客和社区

移动应用程序的集成商、分类目录和商店

第9章 移动网站的发展

移动互联网和WAP

dotMobi域名

有效组织和架构移动网站

HTTP Header检查

移动网页代码检查

关于转码你应该知道的

托管移动开发解决方案

用户检测直接访问流量

XML和RSS移动网站

如何适应手机屏幕尺寸

页面文件大小

预测图像

调整手机浏览的字体

第10章 移动搜索引擎优化

移动搜索引擎如何工作

基础移动搜索引擎优化

希望我的移动网站在哪些搜索中有排名

以最好的关键词来确定你的排名

追踪移动搜索引擎优化和关键词排名

先进的移动搜索引擎优化的最佳实践

第11章 线上营销和线下营销

统一不同营销渠道的传播内容

整合移动营销与线下营销

整合移动营销和线上营销

研究案例

二维码公司

第12章 移动电子商务

移动支付

微支付

宏支付

移动银行

安全保障和其他保障

第13章 移动营销中的隐私、垃圾信息和病毒

什么是垃圾信息

运营商如何阻止垃圾信息

移动营销者如何阻止垃圾信息

开展包含抽奖式激励的移动营销

基于位置的移动营销和隐私

尊重并保护青少年移动用户的隐私

在线的隐私和移动终端的本地数据

移动恶意代码和手机病毒

移动隐私和垃圾信息法律

一些重要的行业机构

移动营销协会有关隐私的行为准则

第14章 国际移动营销概况

移动营销在东亚

移动营销在东南亚

移动营销在印度

移动营销在中东

移动营销在非洲

移动营销在中美和南美

移动营销在北美

移动营销在欧洲

与移动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虚拟运营商合作

第15章 移动领域的未来

未来人与人连接的移动性

未来信息获取的移动性

移动搜索的演进

篇5

    论文摘要:《孙子兵法》说:“故善出奇者,无穷于天地。不竭于江河。”随着复制盛行、同质化日益严重,差异化生存愈加受到认可。“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数字移动电视技术成为继网络技术之后又一被传媒和市场追捧的热点,数字移动电视以独特的传播优势,以一种更直接的推送形式将广告“直接介入”人们的视野,无线传输、支持移动接收的核心技术特色,使移动电视拥有了先天的强大竞争力,它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和时间,抢占了一个没有竞争对手和低干扰度的传播环境。 

    任何企业都如同生物有机体一样,生存于一定的环境之中,企业的营销活动不可能脱离于周围环境孤立进行,而了解和预测环境因素,将有利于提高营销活动的有效性。本文将从数字移动电视营销环境的几个构成因素入手,结合营销学中的$WOT分析理论,对移动电视的市场营销环境进行浅析。 

    一、数字移动电视的含义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篇6

(1)初步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原理和法则;

(2)理解被除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要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

(3)能运用知识间的迁移规律探索归纳新知。

教学准备

例题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要使下列各小数变成整数,必须分别把它们扩大多少倍?小数点怎样移动?

1.2 0.67 0.725 0.003

2.把下面的数分别扩大10倍、100倍、1000倍是多少?

1.342, 15, 0.5, 2.07。

3.根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①5628÷28=201; ②56280÷280=( );

③562800÷( )=201; ④562.8÷2.8=( )。

(重点强调④的理由。④式与 式比较,被除数、除数都缩小了10倍,所以商不变,还是201,即562.8÷2.8=5628÷28=201)

(该环节的设计意图是通过学生的讲与练,理解其转化原理是:当除数由小数变成整数时,除数扩大10倍、100倍、1000倍……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同样的倍数。)

(二)探究算理,归纳法则

1.学习例1

出示例题主题图,指名读取信息:西瓜1.6元/公斤,李叔叔买个西瓜花了12.8元,这个西瓜重多少千克?

(1)学生审题列式:12.8÷1.6.

(2)揭示课题:这个算式与我们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除数由整数变成了小数。)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3)探究算理。①思考: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把除数转化成整数。)怎样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呢?

②学生试做:板演学生做的结果,并由学生讲解:

解法1:

把单位名称“元”转换成“角”来计算。

12.8元÷1.6元 =128角÷16角=8(千克)

答:这个西瓜重8千克。

解法2:

因为1.6 × 10 = 16 12.8 × 10 = 128 128 ÷ 16 = 8

所以12.8 ÷ 1.6 = 8

讲算理:(为什么把被除数、除数分别扩大10倍?)

把除数1.6转化成整数16,扩大了10倍。根据商不变的性质,要使商不变,被除数12.8也应扩大10倍是128。

小结:这道题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法把除数转化成整数?(①改写单位名称;②利用商不变的性质。)

2.教学例2:0.988÷0.38.

(1)思考:你用哪种方法把除数转化为整数?为什么?

同桌互相说说转化的方法及道理。独立计算后,订正。

0.988÷0.38=2.6(想:98.8÷38=2.6)

(2)强调:利用商不变的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多少倍,由哪个数的小数位数决定?

(由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因为我们只要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就成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设计意图:在试做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转化时小数点的移位方法,为自主概括法则作铺垫)

3.试一试:计算:3.3÷0.75.

(1)要把除数0.75变成整数,怎样转化?(把除数0.75扩大100倍转化成75。要使商不变,被除数也应扩大100倍。)

(2)被除数3.3扩大100倍是多少?(3.3扩大100倍是330,小数部分位数不够在末尾补“0”。)

(3)学生试做:3.3÷0.75=4(想:330÷75=4).

(4)比较试一试与例1、例2有什么不同?(被除数在移动小数点时,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5)练习:76.7÷0.59;8.32÷32.

(设计意图:对被除数小数点移位后补“0”的方法,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学生试做后先不急于讲评,让他们对照教材中的两个例题,启发学生观察、比较两道例题的不同点与计算时的注意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逐步抽象出移位的方法。让学生在充分积累经验的基础上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会收到水道渠成的效果)

(三)展开练习 深化认识

1.不计算,把下面各式改写成除数是整数的算式。

6.37÷0.7 9.9÷0.45

4.88÷0.002 5.117÷0.17

2.根据10.44÷0.725 = 14.4,填空:

①104.4÷7.25=( );

③( )÷0.0725=14.4;

④10.44÷7.25=( );

⑤1.044÷0.725=( );

⑥1.044÷7.25=( )。

3.口算:

1.2÷0.3= 0.24÷0.08=

0.15÷0.01= 2.8÷4=

2.6÷0.2= 4.6÷4.6=

3.8÷0.19= 2.5÷0.05=

(设计意图: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法则,强化重点,突破难点)

篇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的知识范畴,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数除法,商是整数或小数的除法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从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教学情境入手,目的是用现实模型支撑由小数到整数的转化,从而加深对商不变规律的理解。教学中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提倡让学生经历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通过练习向右移动小数点,使小数变成整数和几道不同的除法算式商却总是一定的题组,让学生回忆并熟悉“商不变的规律”的相关知识。

2.基本技能。

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除数是小数不同算法,进行多层次的观察和比较、归纳、优化的技能,发展学生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基本思想。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转化”的思想,理解化复杂为简单,把新知转化为旧识,充分发展学生直觉思维和简单思维,帮助学生形成抽象的数学思维。

【教学过程与辨析】

活动一:精彩回放,引发思考。

1.下面的小数去掉小数点将发生什么变化?

0.75 75

52.2 522

0.015 15

师:说扩大100倍也就是乘100(白板板书×100),强调:小数点向?

生:向右移动两位。

师:直接写×10,指出小数点…

生:向右移动一位。

师:直接写×1000,小数点…

生:向右移动三位。

师:我们通过向右移动小数点,把小数转化成整数。

板书:小数 整数

?摇?摇?摇?摇 转化

活动二:探究规律,激发思考。

师:下面有3道除法算式,快速抢答,准备好了吗?

36÷30=

3.6÷3=

360÷300=

师:它们的商都是?

生:1.2

师:根据这三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商不变的规律。

师:很好!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理解商不变的规律?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请其他同学补充)

师:大家同意吗?大家回答得又对又快,想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导入“乐天玛特”图片,这是什么地方?我们一起到超市看看,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我获得了,有79.8千克苹果,每42千克装一箱,能装几箱?要求:先估算,再计算。

师:你估算是多少?怎么想的?

师:很棒!会列式计算吗?老师板书:79.8÷42=,请大家动手算一算。指明一个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其他学生在自己练习本上演算。

师:就请你把竖式计算跟大家说一说,大家掌声鼓励一下。

生:汇报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竖式计算的具体方法。

师:计算结果是1.9的请举手,我们估算是2,很接近,能装满两箱吗?你们很棒!

【过程评析:①通过复习引发思考,发现规律,图文并茂,引起学生的注意,唤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②培养学生搜集数学信息、描述信息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三:应用数学,提高能力。

1.看谁填的又快又对。

最后一道题开放,让学生说出多种填法,比较优化。

师:结合我们今天研究的问题,你认为把它转化为哪一个算式更合适?

生:67.2÷28

师:被除数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有谁来决定的?(除数的小数位数)

2.下面两道题先来估算,再计算。

4.83÷0.7?摇?摇 7.56÷1.8

先让学生估算,再计算。

3.头脑风暴:

【过程评析:①在培养学生估算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分析、优化选择。②通过习题练习,不断总结知识,再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解决问题,充分体现数学的普适性和灵活性。】

【教学反思】

篇8

案例一“小数点的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的学生错例:

①3.54缩小100倍小数点向移动位.

②0.4724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时就倍.

③0.024倍后是24.

学生在做练习题时常犯的错误是“将小数大小的变化与小数点移动的方向弄反了”.针对错因,可以采取以下补救方法:

(1)用形象直观的事物让学生分清左、右,如大部分学生用哪一只手拿筷子(右手),以此来让学生分清左、右.

(2)在黑板上把小数点的移动变化的动态过程用文字符号标出来.例如:3.54缩小100倍.

0.03.54

后先

左右

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到小数点的位置是向哪边移动的.

(3)不必让学生去背教材96页上的两段结语,而是让学生只记住“左小右大”四个字,既能帮助学生准确而快速地辨别移动方向,又能帮助学生掌握检查的方法,数是变大了还是变小了都可以一眼看出来.不必要的记忆免去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案例二“计算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时学生的错例

①3.14×12×16;

②3.14×42×15.5;

③×3.14×2.52×2.4.

学生在完成以上练习时,运算顺序常常会出错,针对此问题,可采取以下方法:

(1)先让学生熟记3.14×2,…,3.14×9的结果.

(2)改变运算顺序,将与3.14相乘的过程放在最后并用竖式计算,能简算的简算,这样就可将计算错误的概率降到最低,如②的最后竖式计算为:

反思通过从以上教学实践使我们认识到:

1.当失败已存在,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失败,努力去实现由失败到成功的转化,在反思、总结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症下药.

篇9

由于学生认知的特点,小学数学主要以合情推理为主,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对于演绎推理,小学阶段不能用它来证明结论,怎样说明合情推理得到的结果是否正确呢?一般情况下,不正确请举出反例,说明猜想结果正确只有举例验证,虽然这些是推理的一部分,但不是全部,应该让小学生找到多种方法来证实自己的答案,也就是要多给学生"说理"的机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说理"的培养。

1给学生说理的工具,避免只追求答案的正确性

语言,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说理工具,它也并非靠单纯书面答案就可以形成的。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逻辑词汇,包括"不""以及""或者""所有""一些""总是""以及""只能""如果就会",还有"因为",等等。教师应当经常使用这些逻辑词汇,来帮助学生逐渐熟悉逻辑语言,并且学会尝试应用它们来说理。

2给学生说理的空间,不满足于就事论事

小学数学教材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设计了不少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提供观察、尝试、估算、归纳、类比、画图等活动发现一些规律,一些猜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时我们仅仅满足于得到规律和猜想,而未对规律和猜想进行评价,没有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有这样的规律和猜想呢?这样的规律和猜想普遍适用吗?下面看国内和国外两个类似的案例。

国内案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新授课,如何计算24×16,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如下的算法:我是这样算的,首先把16 除以2 等于8,24 乘以8 等于192,再用2乘以192,得到384。

教师问全班学生:"你们都听明白了吗?"

"不明白,"学生几乎是齐声地回答。

"我也不明白,"教师脸上露出一副困惑的样子,

"为什么要16 除以2,我们这里明明是做乘法运算,怎么会出来除法。我想不通,你能再说得清楚一点吗?"

这位学生犹豫了一下,说:"我是这样想的,16 里面有两个8,所以我先从16 中拿出一个8,用它去乘以24,得到192,然后再用2 乘以192,得到384。"教师又问全班学生:"你们听懂了吗?"大多数学生仍在摇头。教师说:"我有点明白了,他是这样来考虑的,"教师说着在黑板上写下:

16÷2=8;24×8=192;192×2=384

教师继续说:"大家看,他的想法是把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转化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因为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我们已经学过了。那么,怎么转化呢?他先将16 除以2,得到8,然后用8 去乘24,这是两位数乘以一位数,我们都能算,得到的结果是192。但是,刚才我们除了一个2,所以现在还应该把这个2 补回去,因此用2乘以192,得到384。现在都明白了吗?"仍有几个学生在摇着头,但教师没有在意,开始讨论新的解法。

美国案例:在泰勒女士的三年级课堂上,学生正在讨论怎样去计算4×8。一个叫马特的学生解释道:"我想,2×8=16,然后你只要把它加倍就行了。"教师再让几个学生重新叙述一下这个方法,接着问全班:"你们认为马特的方法,能用来解除4伊8 以外的其他题吗?"当学生的回答很不一致时,她让学生先试算几个类似的题,然后大家再集中在一起讨论马特的方法。

在做了几个问题并和一个学生讨论了为什么"加倍再加倍"是乘4 的一种方法后,教师重新召集学生做进一步讨论。学生对马特的策略是否总适用的反映不一样。

卡罗尔:因为如果你用2 乘8 和4 乘8,你把得数加倍了。每次都能用。

玛利亚:一定是加倍了,因为你是重复做的,就像你用2 乘8 得16,然后你再用2 乘8 得16,那么一定是32。

史迪文:你所做的是8 个8 个地数,当你往前数,就会每次跳过8个数。你做了两遍,所以就像把它们加倍了。

马特:我要看扩大三倍是不是也行。那么我先算2乘8,再算6 乘8,行。用3 去乘2 乘8 的得数,结果就扩大3 倍了。

上面两个案例普遍特征就是一个乘法算式中因数本身可以分解,分解后的新因数可以按任何方式相乘。

3给学生说理的自由,不可过于注重实例验证过程

我们都知道,数学猜想是归纳推理的结果,但它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数学猜想必须通过验证,以确定它的科学性。如何让小学生能合理选择和运用推理方法进行验证或论证,并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小学生的推理方法有两种:实例验证和演绎论证,但以前者为主。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应该认识到举几个例子说明猜想正确是不够的,他们应该通过考虑一系列例子,对他们的发现的联系进行说理,应鼓励学生在他们已知的基础上进行推理。

例如,下面是《一个小数乘十、百、千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教学片段。

师:知道了一个小数乘10 的规律,(慢)那么我们推想一下:一个小数乘100、乘1000,小数点又会怎样变化呢?(板书)

生:乘100 小数点会向右移动两位,乘1000,小数点会向右移动三位。

师:这只是我们的推想,(在板书上打上问号)还需要(验证)。你打算怎样验证?

生:想个小数,再算一算乘100、乘1000 的结果,比较一下。

师:他是这样验证的,你们呢?老师验证的方法有点不同,我也先选一个小数,先猜出结果,再用计算器验证是否正确,可以吗?那我们就来试一试。以5.08 为例,先猜想结果,再用计算器验证。

师:经过研究,5.04 乘100、1000,小数点的移动和我们的猜想一样,其他小数呢?

生:还要验证。

同桌合作:

(1)每人先想一个小数,填进括号里。

(2)猜想它乘100、乘1000 的结果,写在表格中。

(3)同桌交换,用计算器验证猜想的结果,正确的打钩,错的打叉。

篇10

一、相加减,点对齐

虽然小数只不过是加了个小数点的整数,但小数点非常重要,小数点点错位置,可能导致重大的错误甚至灾难。小数在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时候,需要以小数点为中轴线,将两个小数上下对齐。

在讲“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我先让学生们去算四位数的加减法。对于“4521+5124”这样的加法,学生们已经能够熟练掌握了。小数点的后面依次是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在计算小数的加减法的时候,先确定小数的位数,将两个数上下对齐,再用整数的加减法定则来进行下面的运算,最后点上小数点。我给学生的例题是2.54+12.11,这个是小数位相同的计算,把点对齐,1211+254=1465,再在倒数第二位点上小数点就是14.65。对于减法,我特地选了一道十分位减不过的题目11.2-3.85,被减数有两位小数,但是减数只有一位小数。被减数扩大100倍,相应的减数也要扩大100倍,最后就变成“1120-385=735”,由于扩大了100倍,所以735缩小100倍就变成了7.35。在小数和整数的混合加减运算中,可以认为整数也有小数点,只是小数点后面是0所以省略了。对于小数点的加减不仅要考虑将小数点对齐,还应该从位数的最低位开始算,最后将所得的数结合到一起,但是一定要注意相加大于10时要进位。

小数的加减法是小数运算中最基本的,也是在小W中应用很广泛的算法。只要在算的时候注意小数点的位置,将两个数对齐,不管是加法还是减法,都可以迎刃而解。

二、整数乘,点后点

小数的乘法和整数的乘法其实是相通的,经过了这么多年,我还是应用这个定律,将小数的小数点去掉,用整数相乘的定律算完之后,数一数两个乘数总共的小数位,再将所得的数点上小数点。

在讲完“小数的加减法”后,学生初步了解了小数的性质。我再讲“小数的乘法”,先让学生练习了一下整数乘法,对于“1.2×0.8”,我们就可以将1.2和0.8化成12和8,原先的数小数点累计有2位,在算的时候去掉,即扩大了100倍,所得为96,把乘积还原,必须把96缩小100倍,变成0.96。在整个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正确地移动小数点的位置,来达到正确算数的目的。我将整数口诀推广到小数乘法,对于小数乘小数、小数乘整数都很适用。我在课堂上给学生看了一道应用题,题意是:“小明到商店买风筝,店里有4种风筝,单价分别是4.6元、3.5元、7.8元、6.4元。小明买了4.6元的风筝2个,问花了多少钱?”开始我让学生用小数的加法去求,然后我让学生用小数的乘法去求。虽然刚开始学生不太熟练,先扩大倍数再缩小倍数,学生算得虽然慢,但是这种算法可能要跟随他们一生。

小数的乘法也遵循“一 一得一……九九八十一”的规律,它与整数的不同是小数点导致的,只要把小数点的问题解决了,那么小数乘法的问题就会解决。教师应该让学生有充分的思考、交流的机会,帮助学生对计算的过程做出合理性的解释。

三、整数除,点谨记

无论是整数还是小数,除法都是最难的,所以教师应该让学生们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自主构建,理解小数的除法法则。教师应该在这方面多下点功夫,让学生谨记小数除法的法则。学生将法则记准后,通过练习,就能够熟练地掌握小数的除法。

小数除法应该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应该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当除数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然有余数的时候,就在余数的后面补零然后继续除。我给学生们提供了一道应用题方便他们理解:“蜗牛每个小时爬行0.3米,一共爬行了6.12米,问蜗牛爬行了多少小时?”6.12扩大100倍成为612,0.3扩大100倍成为30,于是得出“612÷30=20.4”,此时商不用变化,除数和被除数同时增大,在相除的时候就将倍数除掉了。对于有些学生比较难理解商里有小数,教师就应在这里慢慢讲解,612除掉30,先出来600,612-600=12,此时12不能将30整除掉,所以12现在要扩大10倍达到120,120就可以将30整除掉。由于在计算的时候扩大了10倍,所得的商就应该缩小10倍成为20.4。在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这些计算的教学往往会让学生们感到很枯燥。在新课的开始,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实际应用来铺设有趣的情境,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让学生做好对新知识的储备,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加其学习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