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理念范文

时间:2023-03-28 20:31: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本教育理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本教育理念

篇1

关键词:生本教育理念;育人;策略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学校育人活动中主要存在两种严重的状态:一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被教育;二是学生的“纵火”与教师的“灭火”。

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被教育:教师长期用说教的方式去教育学生,学生被动地在听教,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教育,失去了目的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失去了本该有的活力,难以形成健康的品格。

学生的“纵火”与教师的“灭火”:在长期的被说教之下,学生的反叛心理就会不断产生,经常出现各种“纵火”――违纪行为,而教师却每天都为“灭火”――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而忙个不停,可又不见成效,也因经常处理学生的违纪行为而淡化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以上两种状态造成了学校育人效果不明显、学生养成教育的成效不显著的状况,因此,我们必须改变陈旧的育人理念,以学生为本,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为指导开展各项育人活动,所开展的一切育人活动都要为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设计和开展,真正建立学生自由发挥、自主发展的育人环境,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全面自由的发展和健康快乐的成长。

二、对生本教育理念下育人的理解

生本教育归根结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生本教育”理论的创立者郭思乐教授认为:“教育是依靠人的特殊的精神生命活动的过程,它最终或基本上是由一个带有整体性、活动性和生长(创新)性的生命自己实现的。”所以在生本教育理念下的育人工作应把每一个学生当作教育的目的,处处把学生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确立和尊重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关心、关怀、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为目的,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去开展育人工作,使育人工作走向人格化、人性化,促进学生自主、健康、全面地发展。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育人的具体策略

(一)一切为了学生

1.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要从根本上改变过往简单、粗浅的育人方法,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学生的成长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以关爱之心、服务的态度开展各项育人工作,帮助学生发挥潜能,引导学生发展个性,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2.由“狱警”变为“母亲”

狱警的主要职责是对在押犯人(嫌疑人)实施监管,他们所面对的并非自由人,而学生是自由人、发展中的人,他们具有极大的活力和潜力,在育人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像狱警那样时时、处处约束学生,否则将会严重制约学生的发展,削弱学生的活力,而应以一颗母亲般的心去关爱学生,就像关爱自己子女一样真诚关心和爱护每一个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教育他们时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宽容心,时刻关心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的点滴变化,对他们的进步及时加以表扬、鼓励,对他们的退步及时加以提醒、点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爱的存在。

3.由“消防员”变为“引导员”

消防员的工作性质就是哪里有火灾、哪里有危情就马上赶到,他们救急不救难,把生命和财产转离危险境地就达到了目的。而育人工作不能仅仅局限于哪个学生违纪就处理谁、哪方面有问题就处理哪方面的做法,这样的育人方式是片面的,收效甚微;而应把眼光放远点、把思想放远点,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出发点,从学生的思想、心理、生理、学习、生活等方面进行引导和鼓励,要不失时机地开展理想前途教育、感恩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的教育活动,促进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

4.由“纤夫”变为“牧者”

纤夫拉动的是没有动力的船,失去了纤夫,这些没有动力的船就将无法行走或随风移动,失去了目标和方向。而育人工作所面对的是自身有动力的“船”――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目标和方向,和主动发展的潜力,若长年依赖“纤夫”的拉,这艘“船”就会失去动力,一切潜力尽无,因此育人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成为学生“生命的牧者”,通过一系列的教育实践活动,把学生带到更广阔的草原,让学生自由地“吃草”,快乐地成长。

5.由控制生命变为激扬生命

教育的对象是生命自身,教育过程的主力和主人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在育人的过程中不能过多地对学生进行控制,不能要求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方向、要求去发展,不能采取上古鲧的“堵”的治水方针,而应采取禹的“导”的治水方针,使育人工作回归到学生的生命机制,一切的育人工作应该是为了满足学生的各种需要,真正为了帮助学生,而不是限制学生,从而使他们内在的生命力、生命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学生的天性得到自由的发展,从而激P学生的生命。

(二)高度尊重学生

高度尊重学生是育人成功的基础,只有高度尊重学生,才能构建和谐的育人环境,使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要做到尊重学生,关键是要全面充分地了解自己的学生,尽量以尊重的角度拉近与学生在感情上的距离,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意见和教育,朝着更好的方向成长和发展。

1.正视、善待学生的差异

教育是一种大爱,应关注每一个学生的生命历程。我们要承认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要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差异,善待他们的差异,为每一位学生搭建自我表现、自我展示、自我塑造的平台,让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育人活动中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赏识每一位学生的优点,包容学生的缺点,精心引导,潜移默化地激发、引导学生,引领他们走向成功的人生。

2.容学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在我们的学生当中,确实会出现或这或那的错误,很多教师在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时喜欢用最严厉的方法去进行处罚,以此来压制学生并借此警戒其他学生。其实这样的育人方式会给学生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极易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育人工作的开展。只有学生感觉到被尊重时,他们才会对老师产生信赖、感激之情,从而乐意接受教育。宽容是对学生的最大尊重,在平时,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少一些批评和埋怨,教育学生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对学生宽容相待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真正关心,在学生身上产生一股巨大的自我教育力量,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责任感,促进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

3.从制度育人到人本育人

制度具有标准化、量化的性质,是刚性的;人本则强调从人的情感、需要、发展的角度出发,是柔性的。完全利用制度去育人实际上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育人的过程应该是民主与法制相结合,即教育、管理上以人为本,在制度上体现人文关怀,更多地对学生施以理解、关爱和激励,使学生能真正从内心深处去接受教育,接受思想的熏陶,变被动的约束为主动的遵守与维护。在制度的实施中要多让学生“参政”,多让学生表达、提意见,允许学生作必要的解释而不专断,要多方面了解实际情况,确实要做出处理的也要做好后续的跟踪教育工作,促使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成长。

(三)全面依靠学生

全面依靠学生是育人成功的关键。“一手包办”“事必躬亲”的育人方法是生本教育理念所不提倡的,在育人过程中,我们必须全面依靠学生,建立以学生为主体、全员参与的育人模式,将育人工作落到实处,达到真正育人的目的。

1.依靠学生开展育人活动

实践证明,依靠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育人活动,能让学生在参与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得到自我教育和提高,使学校的育人工作真正落到实处。为此,教师要清楚认识到自己是育人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主角,要相信和依靠学生干部和团员,在有效指导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组织和参与各项育人活动,根据不同时期的育人目标和育人实际,就思想品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情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前途教育等,让学生通过组织演讲、观看录像、听讲座、文娱表演、社会调查、签名活动等形式灵活多样的活动,创设人人参与活动的机会,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思想觉悟,不断得到提高、升华,让育人目标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得到实现。

2.依靠学生的榜样力量育人

学生的榜样是“土生土长”的,它包括了育人目标中的方方面面,且是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依靠学生的榜样力量育人是最有效引领全体学生健康成长的途径。因此在育人活动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榜样,要树典型,依靠学生的榜样去育人,激励每一位学生向榜样奋起直追,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塑造更好的品格。为了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榜样作用,让学生的榜样多样化、生活化、全面化,我们可以发动学生开展“找榜样、学榜样、做榜样”的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榜样氛围,打造出一系列优秀的典型榜样,让全体学生都能在某方面成为其他学生的榜样,让这些榜样“亮”起来,并依靠这些力量促进学生向榜样靠拢,让学生在成长道路上时时、处处都能汲取榜样的力量,完善自我,使育人目标真正得到实现。

3.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育人

在育人过程中少不了管理和约束,学生长期处于被管理的状态之下,不利于他们的成长,而自我管理是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进行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一种管理和教育方式,是学生发自内心的行动,是学生自我完善的过程。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我们必须依靠学生的自我管理,让学生以主人翁的身份进行自我管理,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他们自我管理的方法和处事方法。同时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不断自我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反省,学会自我分析、自我诊断、自我医治,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个性,实现自我完善,形成良好的品格,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育人是一门艺术,我们只有坚决贯彻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和教育学生,遵从学生的发展规律,不断探索育人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才能真正育人、育真人。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篇2

关键词:生本教育 小学语文 阅读 教学

DOI:

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09.084

生本教育是指在教育的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新颖的教学模式。生本教育是在师本教育基础上完善发展,与师本教育相区别的同时,亦存在诸多相似之处。现阶段二者的关系并非是对立排斥的,相反生本教育与师本教育相互影响、互为补充。

一、生本教育内涵分析

相较于之前的学生,二十一世纪的小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水平已有大幅度的提高。其知识储备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对语文课程的有关内容已有自己的看法,传统填鸭式教育模式早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在此基础上,生本教育模式的兴起有其必然性的一面。

在知识大爆炸和互联网技术普及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大大增强,初步建立起自己的逻辑思维体系。在此背景下,生本教育的模式应运而生。在某种程度上,生本教育可以说是弱化教师的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标体系下,教学过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搬运工”――只负责将教科书的内容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需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反思,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水平。

如果说师本教育是“授之以鱼”,那么生本教育则是“授之以渔”。在生本教育模式下,教师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反思和提高,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之下,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二、教学模式构建

生本教育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既是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也是对教育理念的丰富和拓展。生本教育模式从两个维度分别对教师和学生提出要求。一方面,生本教育模式强调教师需要在了解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制定出具备针对性的教学任务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与此同时,生本教育模式侧重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和积极性,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角,是学习过程的直接受益者。

举例而言,在教授《只有一个地球》这一课程的过程中,首先,教师需要充分地备课,把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制定初步的教学计划。其次,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对环境恶化以及环境保护等问题的认识程度。再次,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能力,对既定的教学计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教师在讲授课程前,明确学生的阅读任务,需要学生找出文章独特的表达方式,以及写出阅读本篇文章最深刻的体会。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对自己课前的准备活动进行展示,请其他同学对此进行完善和补充。教师在整理学生发言的基础之上,概括出文章所要传达的情感;授课结束后,请学生继续留意有关环境污染和地球保护的知识,探索如何行动起来,呼吁大家一起努力拯救地球。

三、有效措施初探

传统的语文授课模式缺乏针对性和人文关怀,教学目标十分刻板和单薄。而生本教育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了解、给予学生人文关怀。它的大致流程是教师在了解学生特点和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当的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尝试对学生进行分组,鼓励学生以小组单位进行学习,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以及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讲述《小枣树和小柳树》这篇文章,可以将教学过程划分成紧密相连的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需将课程学习的任务予以介绍,并将任务化整为零,为开展小组学习活动打下基础;第二个阶段,将整个班级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根据小组成员的特点为其安排学习任务,为有骄傲情绪的学生安排小柳树的角色,有自卑倾向的学生安排小枣树的角色;最后一个阶段,鼓励学生汇报学习成果和发表学习感言,以此达到传授知识、培养情感和完善人格的目的。

教师可以综合利用现有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和优化学习效果。教师在讲述古诗时,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充分想象的基础上,引入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内容。就学习《春晓》一诗而言,首先,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诗歌的内容展开描述、绘画或者再创作。在此基础之上,将教师对此篇诗歌的理解以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供学生分析和批评。

四、结语

生本教育模式是在教育体制改革的背景下产生的,它以师本教育为基础,对其进行了必要补充和改造。与师本教育相比,它尝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将生本教育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一次大变革,它对提高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小组学习的模式来转变教育方式,逐渐转变学生的学习理念,生本教育模式的发展还需要多方主体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维.试论生本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有效课堂教学的研究[J].课堂内外・教师版,2013(11):21-22.

[2]秦洪英.浅谈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课程教育研究,2015(5):60-60.

[3]王燕.基于现代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思考[J].新课程导学,2015(6):77.

篇3

关键词: 生本教育 数学教学 教学反思

当今众多教学理念的创建大多是在二元对立思维理念的基础上产生的。无论是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理念、杜威的五步教学理念、凯洛夫的五环节教学理念还是我国一些传统教学理念等都是二元对立的思维理念,呈现出来的弊端日益突出。突破这种惯性思维是我国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在多种理念的整合中,生本教学理念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

一、什么是生本教育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生本教育的核心,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它与传统教学相对立,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体验,通过生本课堂、生本活动文化、生本德育等多种理念开发学生生命的潜力,这样的课堂教学有强大的穿透力、冲击力、震撼力和感染力。

二、生本教育理念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生本课堂,学生是自由之人,教师的教少了,需要科学有效的课堂管理。具体到一节数学课,我们要解决一系列的新问题:教学目标的提出、前置性问题的设立、学习小组的组建、学生讨论的组织、课堂展示的指导、听课学生的管理、师生互动的情境和教学流程的安排等。

生本教育理念具体应用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教学目标明确,全面而完整,内容充实而精练。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就是教学中师生预期达到的教学结果和标准,而数学生本课堂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意志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二)注重学生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空间。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能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众多不同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解决,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让教学内容向社会延伸,让课堂教学贴近社会生活,让课堂充满时代气息。

(三)树立教学民主意识,营造课堂民主氛围。在数学课堂上,数学教师要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始终是学生学习的辅导者和服务者,而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所以每一位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自觉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对学生不指责、埋怨,让学生信任、理解,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营造课堂宽松的民主氛围,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敢说话、说真话,没有畏惧感。

(四)相信学生,依靠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少教多学,以学定教,不教而教。倡导学生采用以个人、小组、班级等多种方式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主动融入学习过程,经受挫折,享受成功,享受成长。在课前完成教师布置的前置性问题,由学生自学完成,然后在课堂上进行合作探究。课堂是学堂,学生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做人,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生通过课堂内互动,让不同思维在合作中碰撞,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励学生去提升、去创新。每堂课的具体操作流程是:教师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的组员由A、B、C、D四个等级的学生组成,每小组选出本组的主持人,各小组、各同学按课堂表现进行积分,教学一开始,每小组进行讨论,探究老师课前布置的前置性问题,最后每个小组有主持人把各自的收获、成果向全班介绍交流。例如:在学习用移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就是这样进行的。

第一个流程:在课前布置如下前置性问题:

1.何为移项?

2.请同学们找出3个关于用移项方法求解的一元一次方程。

3.通过本内容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第二个流程:在课堂上,各小组由主持人主持,在组内进行讨论。

第三个流程:选取一个或几个小组到黑板前进行发言。

第四个流程:教师提供例题,由学生上台讲解。

第五个流程:教师解决全班同学存在的问题。

在活动中,组内分工合作,组际竞争共进,大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数学学习的热爱溢于言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扮演的是“指路人”的角色,从不越俎代庖,只是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加以点拨。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数学教学反思

(一)小组合作问题。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看似讨论热烈,气氛活跃,并且发言的质量也很高,能紧扣问题的核心。不久,你就会发现这种合作大部分是流于形式,发言就是那么几个性格开朗的学生,一部分学生夸夸其谈,不着边际,还有一部分学生一言不发,这根本不符合生本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

(二)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有没有教学重点与难点?有没有板书?是不是所有问题都交与学生解决,即使学生解决不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是不是不必完成?这些问题几乎在每一节课都能碰到,需要每一位教师认真研究。

篇4

关键词:生本教育;美术课堂;自主参与;审美意识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自主参与

教师要“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生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能进行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教育,不能再去搞陈旧的填鸭式教学。教师要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全面解放学生,唤醒和激发学生的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去愉悦学生的身心,用睿智的教学去捕获学生的注意力,用宽广的胸怀去包容学生的错误。例如,在教学“奇怪的梦”时,笔者开门见山地对学生说:“同学们平时都做过梦吧,谁来给大家讲讲自己的梦?”可是没有学生主动站起来讲。于是,笔者话锋一转说:“老师昨天做了一个有意思的梦,大家想不想听?”“想听!”学生急切地想要知道老师究竟做了什么有趣的梦。“你们都知道了老师的梦,现在能让老师也分享你们的梦境吗?”笔者在描述完自己的梦后,邀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梦境里的情况。这时,学生都踊跃举手:“老师,我先说!”笔者的抛砖引玉,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说梦活动中来,为接下来的梦境绘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构美好情境,培养审美能力

美术是一种有丰富情感的艺术,创作者将情感融入作品之中,美术作品便能以情打动人心,欣赏者可借助美术作品呈现的美解读作品深层的含义,品悟其中蕴含的情感与思想,从而陶冶自己的情操。欣赏艺术作品的过程是一种审美的过程,是发现美、享受美的过程。“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情感在具体环境中生成,审美需要基于情境,教师要为学生创造美好的情境,激发学生产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让他们亲历审美过程,在亲自感知体验中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教学“动物朋友”一课中,笔者设计了一段“小猪的生日”故事情境:几名学生穿上兔子、猴子、狐狸的服装,带着礼物来到小猪家中,为他庆祝生日。有趣而美好的情境,一下子吸引了学生的兴趣,笔者趁着学生兴致正浓,引导他们观察动物的特点,模仿动物的动作和神态,组织学生欣赏和描述动物服饰,指导学生从不同视角去审视服饰的美感,美好的情境调动了学生审美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审美热情,提高了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从而提升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三、创建实践平台,激励自由操作

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自主实践,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实践能力,教师要为学生创建丰富的实践平台,赋予开放的操作时空,激励学生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让学生充分自由地想象和创作。常见的美术实践活动有泥塑、沙雕、版画、编织等,这些都是学生喜欢的活动,也是最能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活动。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了学生操作活动的顺利进行,教学要防止“口头实践”和“纸面操作”,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美术活动材料,为他们的操作活动保驾护航,让他们亲手实践、自由操作。例如,在教学“我造的小房子”一课中,笔者鼓励学生充分实践,为他们准备了充足的制作材料,有稻草、卡纸、黏土、布条等废旧材料。在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教师不加干涉,放手让学生自由发挥,学生通过动脑想、动手做,尽情表现,真正体现了生本理念。

篇5

而教学模式则指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活动所建立起来的教学基本结构。笔者试着以本文来探讨生本教育理念下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建构。

一、 前置学习,以学定教

前置性学习,又称为前置性小研究或前置性作业,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它指的是教师向学生讲授新课内容之前,让学生先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所进行的尝试性学习。前置性学习不等于课前预习,相对于传统的预习,前置性学习拓展了内容,更具科学性和趣味性。学生通过先做后学,对新知识有了初步感受和浅层理解,从而会更有目的性地进行课堂的学习,而教师通过前置性学习,可以更准确地把握学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前置性学习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为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集中探究奠定基础,即所谓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此处的学应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是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情况,如学生感兴趣的方面,存在疑难的地方,即学生“想学”的;其二是从年段要求,单元、文本的目标这个层面来看,是学生“该学”的。教师在正式教学新课之前通过多种方式检查学生自学的情况,在了解全班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根据教学的具体情况去决定当节课应该“教什么”和“如何教”。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教师完全可以跳过去,对于部分学生还有困难的方面,可以让学生利用较短的时间在小组内互助解决。这其实就是“生本教育”所提倡的“不教而教”。

前置性学习的内容是多元的。具体内容应根据具体文本、年段目标、学生实际等来确定。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习惯和以学定教的角度来说,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1. 一些较为简单浅显的,学生必须掌握同时又具备掌握的能力和条件的内容;2. 学生自主学习中感到疑难的方面。

以苏教版《开天辟地》一文为例,前置性学习可以这样设计:

1. 圈画出文中生字词,读准字音,熟读课文,做到不添、不漏、不颠、不错、不破。请注意“辟”“顷”字的读音。

2. 利用工具书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冉冉上升 巍峨 雷霆 纵横交错 甘霖

皎洁明媚

3. 标注小节,思考课文中的哪个小节可以概括全文的内容。仔细阅读这个小节,尝试给课文划分段落,说说段意。

4. 写出你已经阅读过的神话故事的名字。

5. 提出自己希望解决的问题。

以上前置性学习的内容可以在课堂教学前进行检查,查漏补缺,重点关注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懂的问题,以利于调整教学思路、教学流程,以学定教。

本课中学生不懂的问题重点是两个方面:为什么要开天辟地?为什么要化生万物?

二、 删繁就简,集中探究

以往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常常出现的情况是教师总是“以己为本”,不顾学情,视学生为零起步,以自己的教学预设为纲。课堂上呈现的往往是教师开一言堂,优生唱主角,多数当观众,一部分人兴致高涨,大部分学生兴味索然,整个语文课堂上呈现的是虚假繁荣,高耗低效。

诚如郭思乐在《教育走向生本》一书中所言:“教育的要义,最终不是着眼于教师们自己如何变得聪明,而是着眼于教师的职业本质——让别人变得聪明变得智慧。”而这也是现代教育最需要思考的问题。然而,虽然我们每天都在面对教育对象,但传统观念使我们对教育对象的认识受到限制;我们关于教学的设计,也就多是着眼于教师,而不是着眼于学生。例如,我们的班级组织、教材、教法以及教学的评价往往是以教师好教为目标而设计的。

叶圣陶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教师要给自己准确定位,我们是“学习引导者”,教师必须准确掌握年段特点,对“例子”进行深入分析,科学处理,把握哪些是教师必须讲的,哪些是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能够掌握的。学生的疑难在哪里,感兴趣的地方在哪里,学生必须掌握的是什么,要大胆舍弃,为学生能力的形成留出足够的时间。

所以,笔者认为语文阅读教学从“以师为本”走向“以生为本”需要我们删繁就简,尊重学生,把握学情,抓住重点,集中探究。

仍以《开天辟地》一文的学习为例。

1. 在理清文本层次的基础上,围绕第一个疑问,让学生默读课文1—2小节,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交流。

学生结合课文第一节中的“混沌一片”及第二节中的“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可以体会到对光明的向往。但是如果仅仅满足于此,学生的探究只能停留在内容分析上,缺乏对语言文字的亲密接触和深入品味,此时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的2—5自然段,勾画出开天辟地的句子,看看是怎么开天辟地的?(凿分天地、顶天立地)

3. 默读第二节,勾划凿分天地过程中的动词,紧扣重点词语品读,你从这些动词的描写中能体会到什么?

(神力惊人、过程艰难、决心坚定)

4. 默读3—4节,思考:为了不让天地合拢,是怎么做的?用文中的词句来回答。

(通过“万八千年”“像长柱子似的,撑在天和地之间”等体会创造美好世界的决心,付出的心血)

这样通过从文本内容的理解到具体的语言文字的感悟,从学生感兴趣的较为浅层的问题探究,深入到对语言文字的咀嚼,逐步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高大的形象。

三、 当堂巩固,动静相宜

语文作业是学生学习语文,巩固、反馈学习效果,形成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的学生语文作业从内容上看主要是三个方面:课文中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如生字词、语文知识等;当篇课文的理解巩固;与学习课文有一定联系的短文阅读、小练笔等。从时间上看,学生的语文作业主要是课后完成。

教师为什么不将学生的语文作业放在课内处理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1.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模式形成的习惯,大量的语文作业都是在课外完成。语文教参给老师的教学时间建议,也没有将学生的作业时间考虑在内。

2. 语文教学涉及到文本解读,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对话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时间难以控制,挤占了学生作业的时间。

3. 学生的语文作业,特别是关于文本阅读理解的作业,需要通过书面语言来完成。我们知道书面语言和课堂上对话的口头语言有很大的不同。口语也叫口头语,是口头上交际的语言。一般来说它比书面语言灵活简短,理解时对语境的依赖比较强,但不如书面严谨。书面语也叫做“笔语”“书面语”,是书面上交际使用的语言,是文字产生后逐渐形成的,一般来说,比口语精确严谨,利于规范。口头语和书面语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前者是后者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而两者又相互影响,相互转换,共同存在,共同发展。通过书面语言完成作业的时候,为了达到表达的精确、严谨、规范,学生往往需要思维的参与,会耗费大量时间,教师为了当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一般不会把作业放置在课内。

虽然语文作业在课内处理面临着耗时多的问题,但同时又有着非常多的益处。

1. 根据艾宾浩斯的遗忘原理,学生可以通过作业及时巩固、掌握当堂课的学习内容,避免遗忘。

2. 当堂处理利于教师及时掌握学情,可以及时调整补缺,进行针对性辅导。

3. 语文课作业如果节节都在课内处理,可以减轻集中完成给学生带来的作业负担。

4. 学生课后的时间可以节省出来用于拓展延伸,便于实现大语文教育。

篇6

位;学生;教学内容;评价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80―01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为本的教育,它提出的教学原则是:先做后学,先会后学,先学后教,教少学多,以学定教。生本教育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要求学生不断观察、操作,进而发现知识,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过程。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生本教育,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

新课标强调,“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和为了学生一切的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这就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明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己只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自己的一切教学行为都要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在教学工作中要关心学生,无论是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教师还要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做法。不能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意愿来控制学生的一切行为。教师应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把学生放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允许学生在教师讲课时有序地插话,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给学生提供足够宽松的心理空间;当有疑问或不同见解时,允许学生随时发问;当学生回答不出教师的提问时,允许他自己请另外的学生帮他回答;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内容相差甚远或问题没有提到点子上时,教师应该先给予肯定,表扬其提问的勇气,然后再予以点拨和启发。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布置前置性作业让学生先预习,学生个人能解决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解决。学生解决不了的问题,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交流。如果小组合作还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汇报,全班交流,教师适度点拨。这样的课堂已经成为学生的“动感地带”,课堂上学生滔滔不绝、妙语连珠,整个课堂成了学生展示、交流、辩论的舞台。

三、课堂内容设计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堂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是生本教育理念的基本意义所在。因此,课堂内容设计也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那么,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设计课堂内容,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呢?笔者认为,教师应从以下三点入手。

1.对学生的知识掌握进度、学习效率提升幅度高度敏感,并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

2.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角的认识”一课,很多学生对角的认识只停留在对课桌、练习册等小物品的感性认识上,抽象出角并掌握其定义还有一定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让学生对学校和住房周围的建筑物进行观察,通过实地观察让学生对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3.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专题教学。教师应时刻把握学生的接受状况,对于复合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要在教材以外搜集相关的教学资源,组织专题教学。

四、重视课堂评价

篇7

一、构建阅读氛围,提升阅读技巧

中学生自身对外界新鲜事物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教师应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来构建语文阅读课堂。首先需要的是构建轻松活泼的阅读氛围。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来提升学生的阅读学习体验,利用声音、图画和视频的综合优势来丰富阅读环境,将文章的一些背景资料、相关知识、朗读样带、同名影视作品片断、作者人物纪录片等展示给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另外,有些中学生在阅读技巧方面不太成熟,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构建精读、泛读、略读的阅读体系,帮助学生合理地利用r间,获取更多的知识。这一阅读技巧特别适用于中学生,而且结合不同的阅读形式,教师还可以给学生布置不同的任务,如略读、泛读文章需明确文章段落或整体的大意,精读文章需能详细了解文章的内涵、人物、意义等。

二、丰富阅读模式,引导学生参与

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来创建多元化的阅读教学模式,通过多种模式来引导学生参与到阅读学习中来。比如阅读问答模式就是在学生阅读之前就规定好一些相关问题,让学生边阅读边从文章中寻找答案,带着问题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效果。而游戏化的阅读模式在于让阅读变得更有趣味性,教师可以结合一些竞技性的、互动性的小游戏来提高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并让学生在阅读中获得快乐。读写结合的模式能够实现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共同促进,比如在学习《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散文的仿写,以让学生领悟阅读学习对写作的作用,并提高写作能力。另外,分层阅读教学模式是生本教育理念下的阅读教学新模式,需要对班级内的学生进行观察和分层,了解哪些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阅读学习,哪些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帮助来完成阅读学习,从而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来布置不同的学习任务,让班级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顺利完成阅读学习,需要注意的是,对学生的分层应是动态的[1]。

三、加强课外阅读,提高人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毕竟中学语文课本上的文章内容有限,学生不能仅仅局限在课本知识的学习上。教师可以每学期都给学生提供一个书单,书单上列出适合当前年级中学生阅读的书籍,书籍的选择应该多元化,从国外的《鲁滨逊漂流记》《高老头》《巴黎圣母院》等到国内的《子夜》《平凡的世界》《秦腔》,从人物传记到科学探索等都应该有所涉及,学生也可以根据书目的推荐来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另外,教师应对学生课外阅读给出一定的指导,比如哪一本书需要精读,并写出读书笔记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就当前来看,教师还应推荐学生多读一些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书籍,比如《论语》《诗经》等,以让中学生更好地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身文化素养[2]。

四、完善阅读评价,增强学习自信

生本教育理念要求关注学生的需求,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关心、鼓励和引导,因此,教师还应重视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的阅读评价。教师应将自身放在“导学者”的位置上,对学生阅读的结果、效果做出必要的、客观的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阅读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地方,并在之后避免同一问题的发生。另外,教师还应与学生多加强交流,并多给学困生以鼓励,增强这部分学生的阅读学习信心。

综上所述,生本教育理念对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能够让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进行阅读教学,从而达成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人文素养的目的,当前的中学语文教育中有必要广泛应用生本教育理念来指导教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生本教育;英语教学;方法;学生

一、初中英语生本教育模式理念的基础

学习时,可以通过合适的方法学习,但是学习没有固定的办法可以照搬利用,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初中英语教学作为一门学习语言的课程,生本教育理念可以促进教学模式的改进完善。在很多学校中,生本教育理念结合传统教学模式的方法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推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英语这一国际语言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需要掌握的,是与国外人员进行交际的必要工具,在初中时期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对以后学生的发展学习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理念,对学生的日常实践学习加以重视。在生本教育理念下,在教学课堂中做大量的有关所学知识的游戏,学生在课堂中进行英语沟通交流,能够快速提高学生的英语口语表达能力,并对英语单词有深刻记忆。

二、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模式的探索

首先,初中英语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生的特点与学习英语的状态,制定相应的主题;其次,教师要激励学生积极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的搜索教学资料,对所学的内容进行创新和理解,并把所学的劳动成果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学生在课堂上把劳动成果进行展示,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知识的交流,方法的碰撞,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归纳总结能力有所提高,而且教师的教学方法得到了完善,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传授学生知识。在生本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很大幅度的提升了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

在具体的初中英文教学中,教师从生活大课堂中的到启发教育,让英文课堂更加贴近于生活。英语学习的重点是单词、词组、句子以及段落,这些同样也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只有把这四大部分熟练掌握,英语学习才得以提高。初中英语教学课程安排中,不仅仅是单纯的练习英语单词认识和拼写,以及英语语法的讲解,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对英语的听、说、读、写进行全方位教学。语文和英语同样作为语言类的课程,两者有很多相似之处,英语也要学习语文的课外阅读环节,学生在阅读大量的国外经典英文著作时,即对平常所学单词进行的复习巩固,也可以在阅读环节中学习单词,同时也对英语文化、句子运用等有所掌握,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学生的综合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学以致用”,学生更加能够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和英语这一学科的重要意义。

“小立课堂,大作功夫”,这是生本教育理念所主张的教学思想。同样,英语教师在讲授基础知识的时候要尽量做到简单明了,节约时间,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与沟通交流。教师占主要位置,以教师为本的师本教育理念改革变化为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整个教学关键的生本教育理念,是我国教育事业提高的表现。在教育理念的转变下,教材的使用也发生了变化,从只把教材上的知识进行讲解的传统教教材模式,转变成了教师对教材知识进行提炼总结归纳,所教内容更加贴合学生生活的用教材模式。初中英语教学时,教师可以把课本每个单元的主题,进行“提炼加工”,改变成与学生生活相接近的主题,要求学生对文章的主题的理解,用英文进行表达,或者提出关于文章的问题和回答所提问题,甚至英语掌握良好的学生可以内容进行概括和复述所听到的内容。学生可以自主的根据自身的英语能力水平参加到实践活动中,同时,这样的课堂实践活动可以激励学生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

在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主导作用仍然存在,而且把主导作用发挥的更加超脱得体,更加高效科学。教师无需再像传统的教学理念下,安排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而是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指点,自主的获取所学知识,把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出来。教师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才是课堂活动的主体,因此,在很多时候,教师应处于道家所说的“无为而治”的状态下,在关键时刻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导,充当学生成长道路上的“灯塔”,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指明道路,而不是充当“教书匠”的角色,一步一步的督促学生学习。基于生本教育理念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在课堂或生活中,大胆的展现自己的才能、劳动成果和积极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在与教师、同学的思想相碰撞过程中,每个人的思想都得到了提升。

三、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的成效

初中英语教师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学习状况,采取合适有效的方法,对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行培养,让学生学习语言的潜能得到充分发挥,鼓励他们大胆的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长期坚持生本教育理念,在日常的成绩或者期末考查中,会发现“生本班”的英语成绩和听说读写能力远远超过“师本班”。并且,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促进了学习的主动能动性。

结语:

初中英语教师长期坚持“生本教育”理念,经过一学期的教学,会发现学生的英语会发生从量变到质变的根本提高,学生的个人素质会全面提高,学习的潜能得到激发和与人沟通的能力得到加强,让每个学生在自身原有的学习基础上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丽娇.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现代教育论丛,2007,10:48-49+37.

[2]孙宏英.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学生情感态度培养[J].现代教育论丛,2010,06:89-90+96.

[3]曹亚芬.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职英语教学的有效性探究[J].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5,03:55-56.

篇9

1.教学中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教学方法比较枯燥无味,教师一味教授晦涩难懂的写作方法,超越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时,一定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观念。这就是生本教育的理念。因而,教师可以在每节课前,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写作情景。并在相应的情境中提出自己早已准备好的问题,让学生在课上进行思考,积极讨论,然后进行写作。这样,不仅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活跃起来,还激发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一举两得。

教师在教授作文写作时,应积极创设写作情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从而增加他们对于写作的热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比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并让学生相互讨论故事的深层意义和内涵,然后确定文章主题。可将学生写的作文进行归纳整理,选出优秀的作文,贴在教室的墙上,让学生观看学习。这样,学生们就会觉得作文写作有趣,积累的知识就会在脑海中浮现出来。根据大脑的记忆规律,在潜移默化中,学生的作文水平就会逐渐提高。

2.教学中结合阅读训练

为了贯彻生本教育的观念,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就是让学生通过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掌握一些课外知识,从而拓展知识视野。通过大量的阅读,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学习到课外书籍中的知识,将它们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有效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作文教学结合生本教育时,教师要注意尊重学生的个体特性,选择学生喜欢读的课外书籍,从而让学生愿意去读书。阅读可以拓宽人的知识视野,拓宽人的知识面,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阅读还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向上的性格,健康的心理,审美能力及情趣。

因此,学生一定要有阅读、审美能力,这对学生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特别重要。小学生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平,他们还没有能力读四大名著这些经典作品。因此,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给学生提供阅读自己喜欢的作品的机会。这样,学生阅读的愿望不仅得到了满足,还拓宽了他们的知识视野。学会了很多好句子好段落,在以后的写作中就会如鱼得水。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格林童话》,教师从中摘取好的句子,让学生模仿造句。鼓励学生用这样的格式,写出自己喜欢的句子。通过长时间大量的练习,学生的写作水平就会更上一层楼。

3.教学中加入生活元素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背诵是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希望学生通过背诵大量的作文素材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之中,从而提高作文水平。但是,这种教学方法有很多的缺点,会让很多学生写出相似的作文。作文缺少个性,缺少观点,没有思想。现在很多学生写作文的素材都是通过背诵,这不利于学生个人思想的形成。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深入贯彻生本教育这一观念,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立足于当下,写出具有时代意义的作文。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因而,将语文教学置于现实生活的大背景之下,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汲取知识,灵活运用。从而把自己学到的生活经验运用到语文学习之中,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让学生多体验生活,把在生活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写到自己的作文之中。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带领学生重现生活场景,结合生活,获得生活经验,积累知识。让语文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学到知识。

篇10

关键词:生本教育 中学 历史教学

生本教育是以“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它所探讨的是落实学生主体地位的问题。初步的实践已经证明,生本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符合教育规律的教育思想,是一种强势的素质教育发展理念。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具有与以往教学不同的特点。

一、在生本教育理念下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

1.以探究问题为目的。没有问题是谈不上学习和研究的,有人曾说:正是问题才把只不过是小碎石的东西变成了历史的证据。然而,以往的历史教学往往是固定式的,对于学生来说,所产生的问题要么是肤浅的,要么就是令人头痛的,如被动接受、死记硬背、机械重复等问题,并没有产生真正的探究性问题。历史教学的真正意义在于使学生发现问题、探讨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因此,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应该是为了探究问题而设计的,都要给学生机会去了解事情的基本情况,使学生去深入探讨。

2.以思维训练为核心。历史学习不应该是促成思想固化的过程。无论从哪一个角度讲,历史本身和历史学科都不是限定在某一种僵化的模式中。人们对历史的正确认识,需要发散式的思维、复合式的思维,需要广阔的、全面的、客观的、辩证的、变化的、发展的视野,尤其是对历史上因果关系的思考,是对人的思维水平的检验。学生学习历史,像学习数学一样,也是思维的训练和强化,是思考的过程,是获得思维成就的经历,是积累经验的机会。所以,中学历史的教学方法也要以激活、调动、启发学生的思维为主。

3.以学生参与为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而且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是教学得以开展的关键。只有让学生投身其中,从做中学,才会激发动机、引起兴趣;才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才能看出学生的鉴别力、理解力、创造力;才能使学生多与教师、同学交流,建立亲密的合作关系。因此,教学方法的设计和运用重在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根本上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状况。

4.以史料运用为条件。

人们认识历史的前提是获取承载历史信息的材料(主要是文字材料),获取史料的过程也是掌握历史学习方法的过程。在对历史信息进行处理时,如果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和储存,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失去学习历史的本来意义,甚至会加重学生的负担,使学生对学历史感到厌倦。所以,要改变历史学习是对现成知识的记忆这种传统的模式。我们提倡把学习历史看作是在研究和认识历史,这就要训练学生去掌握和理解历史信息,注重史料的作用,通过对史料的汇集、整理、辨析、推论,来解决历史问题。所以,历史教学方法的运用,是离不开对史料的运用的,尤其是学生对史料的运用。

二、运用生本教育理念指导历史教学的方法

一位教育家说过:“我们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呢?

1.自主探索法。自主探索法是学生在已有的知识体系、学习材料及学习伙伴影响下,对一些问题进行自我探究。老师教学的着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比如撰写历史小论文,学生自主选题、自主找资料、自主写出有说服力的论文,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2.小组协作学习法。生本课堂强调的小组协作学习法是指以合作的伙伴形式,把几个人组成一个小组,课堂自始至终都是以小组的形式出现,小组协作回答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协调能力,弥补了师生交流的缺陷,使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群体中得到了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