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校本课程教案范文

时间:2023-04-10 01:23: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校本课程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校本课程教案

篇1

关键词:校园安全;校本课程;实效性;研究

校本课程是指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写,实施和评价的课程。体现学校的办学宗旨、学生的特别需要以及本校的资源优势,由学校自己确定,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紧密结合的一种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课程。以解决学校及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达到促进学生素质多样化发展的目标。区域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属校本课程的一种,其开发的立足点基于区域农村中小学对学校学生的安全的科学评估,并充分考虑区域农村中小学课程资源的特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体现学校安全教育的个性化和独创性。

通过多年对区域农村中小学安全教育校本课程实效性的研究,2013年,研究课题获得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学校安全专项课题立项(课题编号:JGZXAN1327)。我们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着力破解当前学校安全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难点问题,在以下几项研究内容方面获得有价值的成果。通过实验证明在这几方面的安全教育是可行的。

1.防教育

2.交通安全教育

(1)道路交通安全常识;(2)水上交通安全常识;(3)铁路交通安全常识。

3.用电安全教育

(1)学会看安全用电标志;(2)安全用电的注意事项。

4.消防安全教育

(1)基本知识;(2)学校及公共场所防火;(3)山林防火;(4)家庭防火;(5)灭火基本知识;(6)报警;(7)自救与逃生。

5.社会生活安全常识

(1)受到不法分子侵害如何报警;(2)怎样避免陌生人闯入家中;(3)外出或在公共场所自我防范;(4)被歹徒盯上怎么办;(5)做好学生宿舍的安全防范措施。

6.网络安全常识

7.校内外集体活动安全常识

(1)校内参加各项活动应注意的事宜;(2)校外集体活动应注意的事项;(3)参加集体劳动社会实践如何保证自身安全。

8.饮食卫生常识

9.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1)预防与控制肠道传染病传播;(2)中小学生吸烟对身体的害处;(3)预防的侵害。

10.农村中小学学生安全防范知识

但愿我们的研究成果为全省校园安全校本课程的开发者提供可借鉴和推广的实践性成果资源。

篇2

关键词:图形图像处理;实践能力;院校特色

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是多领域交叉的综合性学科,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在机器视觉、自动控制、虚拟现实等领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很多理工科院校都已开设了相关课程,由于课时以及学生基础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本科阶段图形处理和图像处理这两门学科大都是作为单独的一门课程,采用图形图像一体化教学的方式进行[2]。该门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图形图像处理过程中的概念知识,掌握最基本的算法原理以及实现方法,为在相关领域更好地应用以及进一步地学习打下基础。

公安类本科院校在教学实践中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以及针对性。

本文以甘肃政法学院(以下简称“我院”)信息安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为例,对公安类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进行探讨,以期提高教学实效、学生动手能力。

一、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1.学生基础差

图形图像处理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要求学生有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以及发散的创新思维。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一方面由于我院以公安、法学为学校特色,整体上的定位是文科学校;另一方面由于我院地处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学生们在图形图像处理这门学科上的基础较差,主要体现为:对基本的编程手段、方法掌握较差,欠缺使用计算机手段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视野较为局限,缺乏创新能力。这影响了教学的进度以及实际的教学效果。

2.教材选择范围小

计算机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两门单独的课程,有大量的经典教材可供选用,整个课程体系也较为完善,但当将二者融合进行一体化教学时,相关教材的选择余地就非常少。目前公开的就只有唐波等编写,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基础》可供使用[3]。教材选用的缺乏导致授课过程仅仅基于教师的讲义再辅以大量参考书目,学生手头没有一个权威、系统化的指导书籍,不能很好地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3.课时和课程内容不匹配

图形图像处理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一共安排72个课时,其中理论讲授42课时,实践操作30课时。但是按照常见的课程体系,单是数字图像处理这一门课程,就有图像增强、图像分割、图像复原、图像压缩、图像变换处理等多个可以单独开课的研讨内容。想要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完成图形和图像两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就只有选择最基础的内容泛泛而讲,或者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模式[4]。这样就无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认识停留在似懂非懂的阶段。

二、教学改革措施

1.语言平台选择

图形图像处理发展到现在,已经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和库提供给开发人员使用,通过对接口的简单调用,可以快速实现各种复杂、高级功能。使用已有库进行产品开发非常高效快捷,但如果将这些库直接纳入教学,则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例如在使用MATLAB从磁盘中读取位图图像只需要调用相关接口imread即可,但这样一来,学生就无法深入理解位图文件中文件头、信息头、调色板以及颜色值这样的组成结构以及相关原理。看似方便快捷地实现了功能,实则损害了基础。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应选择C/C++作为基本编程语言,从数据的位和字节开始读起,从开始处打好动手实践的基础。

2.实验教学设计

一个好的教学实验在增强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理解的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进行实验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从学生的基础出发,以学生的平均基础水平为出发点进行设计,并提出不同层次的考核要求;二是从课堂教学内容出发,选择最基础、最经典的知识点进行实验设计;三是从学校的专业特色出发,结合学校应用背景,以刑侦、安全方面的实际应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

3.专业竞赛与教学结合

受到教学课时的限制,在有限的理论讲授以及实践操作课时中仅能完成一些基础理论方法的学习。要进一步深入学习就必须利用课外时间,而课外时间的利用需要一个好的引导方法,相关的学科专业竞赛正好充当这一激励和引导的角色。

目前有众多全国性质的计算机相关专业竞赛,奖励级别很高,其选题也大都涉及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内容。在进行教学的同时,可以积极组织引导学生参加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在锻炼其实践动手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要注意,在指导过程中只对思路以及技术方案进行指导,而不对学生的具体实践进行干涉,以避免出现指导老师代替学生比赛的情况。

三、结合学校学科背景

1.识别技术

如何从犯罪现场获取犯罪嫌疑人残留特征是初期刑侦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指纹作为一项重要特征已有很长的实践历史。从早期的人工比对,到现在的指纹图像自动识别,该项技术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可以将指纹识别系统的设计开发作为课程最后的综合设计题目,在实现时提倡组队开发,并与侦查专业的同学配合完成。

另一项较为成熟的生物识别技术是人脸识别,目前已经普遍应用于商业。但该项技术实现起来较为复杂,不宜直接引入教学实践,可以进行基本原理以及流程的讲授,并作为进阶的高级要求。目前类似的识别技术还有基于掌纹、静脉纹、瞳孔、个人运动特征的等,都可以作为扩展性内容进行介绍。

2.安全技术

在信息时代,信息安全,特别是图像数据的安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重视[5]。在司法裁判中很多证据都以数字图像的形式出现,但数字图像易于编辑篡改,图像的篡改监测是进行下一步工作的基础。

图像篡改监测通常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监测手段。最常见的主动监测技术是添加数字水印。可以在讲授时演示添加与未添加数字水印的同一幅图像,并让学生对两幅图像进行直观分辨。被动监测技术则是基于原始图像自身的相关性对篡改进行监测,可以以近期著名的新闻造假、学术造假事件进行演示讲授。

公安类本科院校图形图像处理课程的开设有自身特点,也有一定的局限。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基于现有的条件,结合学校专业背景特色,通过对课程、学生现状的研究,合理地使用相应教学手段和方法,达到切实提升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海芳.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研讨式教学[J]. 计算机教育,2010(24):93―97.

[2][3]谭光华,李仁发.本科图形图像课程一体化教学模式[J]. 计算机教育,2014(08):41―43.

[4]沈晓晶,王艳,赵慧娟.应用型院校数字图像处理本科教学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01):86―88.

[5]黄晓生.数字图像安全技术研究进展[J]. 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6(01):82―86.

篇3

【关键词】校本课程;小学;整体规划;实践摸索;反思完善。

[Abstract] the elementary school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develops, should by the school collective power primarily, have to practice while consummates. Builds between one kind of school mutually to exchange the study, mutually supervises the advance the good atmosphere is the region whole advancement effective policing method. The establishment appraisal feedback mechanism can unceasingly move towards for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maturely provides the system safeguard.

[Key word]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curriculum; Elementary school; Whole plan; The practice tried to find out; Reconsidering consummation.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是体现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发挥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建设中的主动积极性,展示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教师学生个性化教学追求的一门课程。校本课程的有效开发和实施,对提升学校办学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以上认识,我区从2002年秋季开始,在全面进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同时,把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当作课改实验的一项重要任务,展开了全面尝试探索实践。

1总结已有经验,研究区情实际,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总体思路

在2002年以前,我区个别学校在创建学校办学特色,开展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中,已经初步进行了课程教材的开发编写尝试,如城区10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在2001年就开发编写出一册教材。还有城区40校的“消防教育”活动,也是开展多年,且有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教学计划安排和教学设计。由此,我们在决定开展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之后,马上就组织教研室精干力量,联系有关学校人员,进行调研讨论,总结已有经验,研究我区学校、教师实际,最后形成三点基本认识:①我区所属全部为小学,教师绝大多数都是中师毕业,个人设计课程体系,开发编写教学纲要、教材能力不够。同时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综合性工作,需要学校在设施、经费、教学资源、人力资源等的全方位支持,因此学校集体力量应是开发校本课程的主体。②开发校本课程对于我区广大学校、教师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这项工作只能是一个边摸索、边总结、边完善的过程。③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会有许多问题和困难,为保证学校开发研究工作能够坚持下去,需要全区性的有效管理指导。在此基础上,最后我们确定全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为:学校整体规划为主,教师个人开发为辅,先计划,后实施,先课时内容安排,后具体教学活动设计。而后,我们制定了《大同市城区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方案》,决定区教研室组织学识水平比较高的教研员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指导组,各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和开发组,并拟定每学年全区召开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汇报交流会。这些,为我区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制定出了明确的整体工作规划和步骤安排。

2集中培训,安排任务,做好校本课程开发前的思想认识准备

之后,我们随之组织召开了校本课程开发培训会,各校选派分管领导和骨干教师参加培训。会上,我们讲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开发过程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式。还给大家介绍了城区10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开发的初步经验,让大家明白我们完全有能力进行课程教材开发工作,从而克服畏难情绪。会议另外安排了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任务:①各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组带领开发组成员,按照全区校本课程开发总体思路步骤,认真研究学生需要,研究学校教学资源和教师资源实际,研究本地及学校附近社区资源情况,集体讨论,制定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教学计划;②学校根据校本课程教学计划具体分配任务给任课教师设计课时教学内容;③组织任课教师互相交流讨论教学设计,最后由学校校本课程开发组成员集体确定形成教案;④学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发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逐步完善课程教案,在此基础上,有条件的学校可编印教学用书。经过培训及任务安排,各校领导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工作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由此使我区学校形成了领导高度重视,参与教师干劲十足的良好校本课程开发氛围。

3汇报交流,个别指导,做好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方法研究与工作督促

为了交流经验,互相借鉴,共同提高,也为了能够督促各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向前发展,我区每学年举行一次校本课程开发汇报交流研讨会。会上,要求各学校汇报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进展情况,提出研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大家共同讨论,总结经验,肯定成绩,寻找不足,研究解决办法。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工作开展好的学校,其成果得到展示,工作开展较差的学校,其差距也被暴露。这样,在大家互相学习借鉴的同时,也起到了互相监督,鞭策后进的作用。通过汇报交流活动,大家对校本课程开发中各种问题的认识得到不断深化,不断明确。

比如在开始阶段,相当一部分学校认为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应以乡土特色为主,以本地风土人情为主,经过反复实践讨论,大家认识到,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如果仅仅局限在一个领域,不仅反映不出学校特色,更限制了教师课程开发的多样化个性特长,限制了学生课程学习的多样化个性发展。因此,在明确了这一认识之后,学校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视野越来越开阔,现在我区各学校的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内容不仅有风土人情教育,文化历史教育,有环境教育,礼仪行为养成教育,也有食品卫生教育,生活常识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消防教育,还有学科教学的延伸补充内容,如书法教育,诗文赏读教育,学习方法教育等等,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多彩,学校特色越来越鲜明。在教案设计和教材编写方面,开始大多数学校采用选用选编方式,形式以文字叙述为主,经过不断摸索,大家牢牢把握为学生服务,着眼于学生发展这个中心,从学生的需要着想,不断改进校本课程教材的呈现方式,目前各学校所开发出来的校本课程教材更加适应小学生的心理水平,图文并茂,卡通画、漫画、拼音,形象生动,好读易认,其中有好几所学校的校本课程教材也完全是自己独立开发编写出来的,如城区10校的《健康成长》系列教材,城区30校的认识学校、认识周围环境《校本课程教材》,城区32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城区38校的《交通安全知识》、《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饮食保健知识》、《养成教育》、《自理能力》教材,城区40校的《消防教育综合实践》教材。校本课程教学方式也灵活多样,既有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如城区14校的《科技》,城区18校的《饮食与健康》,城区25校的《古诗文赏读》,城区43校的《口语交际》;也有以学生调查为主的,如城区1校的《街道历史》,城区7校的《名人名街名店》;也有以实践活动为主的,如城区40校的《消防教育综合实践》,城区41校的《航模》,《种植》。各学校在校本课程教学方面,能够注重使学生动脑动手相结合,课内课外相结合,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主动发展的空间。

几年来,在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交流讨论,不断反思中,使我区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能够始终沿着一个比较正确的轨道前进,不断成熟,不断完善。平时,教研室人员还随时与学校沟通联系,进行个别指导和个案研究讨论,这些都有效保证了学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良性发展。

4检查评价,展示表彰,做好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及经验的认定推广

为保证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的科学性、严肃性,我们也按规定结合课改工作制定了《大同市城区校本课程评审制度》,成立了大同市城区校本课程评审委员会。但考虑到校本课程开发具有开创摸索特点,特别是起步阶段,应以鼓励大胆探索为主,因此,我们的校本课程审议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不进行预先立项审批,只作结果认定评价。在这种工作思路指导下,我们每学期结合校本课程开发汇报交流研讨会,推选出几所工作比较好的学校在会上作重点发言,给大家介绍经验,展示成果,以示表彰。两年来,先后做过经验介绍和成果展示的学校有城区10校、38校、39校、25校、24校、7校、45校、14校、18校等。另外,我区教研室每年集中组织一次课改工作检查,其中也包括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情况检查,对此,我区教研室人员通过看教案、听课、访问学生等,了解各学校校本课程实际教学情况,及对学生发展需要的适应情况。每年年终,召开全区教学工作总结表彰会,在此期间,我们对学校上报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进行集中审议评价,并结合了解到的日常教学工作情况,给予认定总结,对于开发成果有价值,平时教学比较好的学校,在大会表彰,并总结经验,加以推广。同时,我们积极推选优秀校本课程开发成果参加省、市评选,其中城区10校、38校的校本课程获得2003年大同市课改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等这些,都极大地鼓励激发了学校、教师投身校本课程开发教学工作的积极性。2005年底统计,我区各学校共开发校本课程100多种。

5研究新情况,制定新策略,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不断前进

篇4

杨素珍山西大学附中校长,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特聘教授,山西省督学,山西省中学教师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示范高中评估专家组成员;曾获“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曾佑瑞

湖南省怀化市第三中学校长,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学高级教师,怀化市高中校长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怀化市政治教育教学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湖南省高考命题专家库成员;自参加教育工作20余年来,曾任政治教研组长、教务处副主任、副校长、校长等职。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校长,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教育部NCCT对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认证专家,教育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委员;曾先后获得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基础教育专家等荣誉称号。

本刊编辑:自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校本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三级课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重要内容,被广为重视,各中小学校也都在大力开发与建设。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有些学校由于认识不足或失之偏颇,把开发校本课程当做开发课件来部署,还有些学校把校本课程当成活动来组织。对此,您是怎么看的?

曾佑瑞:校本课程不同于简单的活动课和综合实践课。第一,校本课程开发须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价值;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民主的课程管理政策,它强调学校、社区、专家、家长多方共同参与、合作、探究与反思;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新的教育改革策略,教师是变革的力量,学校是一种学习性组织,校本课程应凸显学校特色;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

校本课程的实施,从宏观上来说,对于改革传统的课程结构与体系,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具有积极而重要的作用;从微观来说,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不仅有利于学校和教师的特色与个性的形成,更为重要的是,对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潜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综合、广泛的概念,不能归结为一种简单的课程类型,它可以是活动课,也可以是选修课,更可以是必修课。另外,校本课程开发与活动课的设置理念也有很大的区别。活动课只是简单地根据课程要素与结构的需要来划分、开设,而校本课程开发是一种崭新的课程理念,倡导的是一种课程研制和改革模式,以及基于这种模式的教师角色转换。

如果只是单纯地把开发校本课程当做开发课件来部署,或把校本课程当成活动来组织,那么,不仅在实践上“窄化”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课程类型和内容选择的范围,而且也局限了教师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开发校本课程的思维视野,使学生个性与教师个性都得不到充分张扬和发展。我认为,校本课程应体现在课表上,要具备“九有”,即有开发方案、有课程实施纲要、有教材(自编、选编、选用)、有教学计划、有教案、有考评方案、有考勤记录、有成果展示、有反思总结。

杨素珍:我认为,课程不仅是学校各种学科的总和,更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所有学习活动的总和,还是学生在有计划、有目标的自主发展中,体验并持续提升人生发展能力的过程。因此,凡是具有教育功能的学校活动都应该纳入校本课程的范畴。学校育人最主要的载体是课程,一所学校办学水平的高低最主要的标志就是国家课程的执行力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力。这个能力不仅可以直接反映学校的育人特色,而且还反映了校本教研、组织管理、资源整合等能力,是学校发展需要依靠和应该重点建设的领域。由于不同类型的学校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和理解不同,因此其校本课程的开发也必然存在差异。校本课程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提升。因此,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要知道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什么?国家课程缺少什么?学校又能做些什么?因此,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一定要明晰,至于它呈现的形式,则不必求全责备。

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必要补充,应该体现自主化、多样化和个性化,其根本目的是满足学生多元发展的需求。如果说国家课程的优势体现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方面,那么学校的活动类课程,则是培育学生未来所需的核心能力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应该把活动类课程纳入校本课程进行管理,使之课程化、系列化、常态化,以便更好地发挥其育人功能。在校本课程体系中,其中有非常大的一个部分就是校本活动类课程,包括以下三类。

一是文化节课程,如英语节、语文节、读书节、科技节、艺术节等。如我校的语文节有古典名篇诵读专场、教师的文学讲座、学生主讲的文学沙龙、各班参与的话剧专场、名家报告、演讲与辩论专场等。二是专题性课程,即以重要节日、重大事件和主题教育为主的活动课程。如我校组织的物理年、感恩教育周、社区点亮生活等大型活动。三是社团类课程,如话剧社、爱心社、文学社等。它是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重要载体,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组织策划、沟通表达、创新合作等能力。

篇5

高校是一个聚集全国各地学生的大学堂,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学生入学时对计算机基础学科的了解程度参差不齐,少部分学生基础较好,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知识,如简单的WINDOWS系统操作、文字处理等应用;而大部分学生则毫无计算机的概念,有的甚至连计算机都没有接触过;再加上文理科学生逻辑思维的差异,针对同一计算机教学内容,文科学生有时接受速度慢于理科学生。

二、教学成效检验目标

通过对本单元的讲解、演示、练习和测试,培养学生使用excel软件的兴趣,增强学生能学好这个office组件的信心。

从知识目标上讲,我希望100%的学生能够掌握 公式的应用,90%以上的学生能够掌握数据排序和筛选的方法,80%以上的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和分类汇总,70%以上的学生能够建立和设置数据透视表,并能利用数据透视表来分析数据。

从技能目标上讲,我希望85%以上的学生能够运用excel的插入函数、排序、筛选、分类汇总等功能,对工作表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想要的数据内容。

从情感目标上讲,我希望增强50%以上的学生细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胆展现自己的能力,亦为今后就业打好基础。

三、检验内容分析

本单元是基于学生已经了解excel功能和特点,并掌握一些简单操作之后而设定的,通过对本单元的学习培养学生用计算机处理表格数据的能力,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能够对各种表格数据,如财务报表等相对复杂的数据进行运算和分析。

本单元设有20个操作,涉及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学校、银行、公司、超市、国家机关职能部门等,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熟练操作它们,制作学院奖助学金时即可用到。今后工作中若遇到类似问题亦将不再生疏,容易上手,通过分析、对比后的数据可为决策者提供理论依据。

四、教学成效检验标准

通过统计该单元模拟练习题的分数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课本后配有每单元评分标准,不同的知识点得分不尽相同。该单元总分为15分,若得分15分,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非常好;若得分在12-14分之间,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良好;若得分在9-11分之间,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一般;若得分在9分以下,说明该部分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不太理想。若未达到上述教学成效检验标准,教师应立即查找原因,询问学生哪些知识点欠缺或没有听懂,重新讲解并演示或下次课开始新课之前作为重点复习、强调,以此往复。

五、教学成效检验方法

1、设疑法(提问法)。通过提问,观察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积极性及回答问题的正确率,亦可通过与学生的眼神交流查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调整讲解和演示的速度。

2、测试法。随即抽取一套模拟题,让学生按照规定时间完成本单元的测试,测试过程中,教师可在不影响学生做题的情况下下位巡视学生做题的速度及正确率,最终通过统计学生的得分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所学知识的情况。

3、学生示范法。以学生为主体,将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从“台前”退到“幕后”,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下课前五到十分钟,学生注意力逐渐分散,适当的开展此方法在调节大脑、消除疲劳的同时集中学生注意力,强化知识的深层理解和技能的巩固。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教师可选取一套模拟题,随机指定1-2名学生,让其按照自己对本单元知识点的理解,进行解题思路的分析及操作方法的演示,若该生能够清晰讲述并演示,说明该生对本单元知识点掌握情况良好。

4、小组讨论法。将全班学生以人数为单位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根据学习内容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相互交换观点和看法,并针对问题的某些方面进行讨论,最终达到共同理解与的一种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教师从中亦能掌握学生掌握本单元知识点的程度及是否能举一反三。

小组讨论过程中还可适当组织解题速度快慢等之类的竞赛评比方式,来进一步调动学生主动思考的积极性和趣味性,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参与度。

5、反复矫正法。课堂上进行信息反馈,争取当堂内容当堂“消化”,若课上时间不够,可利用实验课或学生课余时间对于残缺知识进行有效的矫正和补救,通过反复测试,防止知识缺陷积少成多,实现达标。

六、成效反馈标准

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1-2题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按规定时间提交,若按规定时间内上交并完成良好的学生人数达到总人数(以两个班为例)的85%以上即达到上述教学成效检验目标。

七、成效反馈实施效果分析

1、课堂气氛轻松活泼,学生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有效激发。

2、学生乐于将课堂以外的相关性问题向老师提问。

3、学生对教师演示过的操作基本掌握,并能独立思考,对知识点进行理解,消化知识点的解题要点,为解决课后作业打下基础。

篇6

校本教研管理模式以校为本办学质量一、前言

校本教研的管理模式主要成长于美国20世纪80年代,经历的时间相对而言还比较短。随着新课程的改革,校本教研的作用已经慢慢得到社会界内人士的认可,其核心的思想主要是以校为本,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其根本的目的是要构建学校的主体文化,提升学校的办学质量。在新课改下,“校本”涉及到的因素主要有:校本课程、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资源和校本管理等。我国小学引入校本教研制度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当前对其的管理存在的问题还比较多。

二、小学校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探究

我国小学校本教研的开始的时间比较晚,实践的时间比较短,实践经验比较缺乏,所以当前存在的问题比较多,根据相关的调查,笔者对此作了总结,认为我国当前小学的校本教研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缺乏完善的周密的管理制度

由于小学校本教研在我国的起步比较晚,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少,尚未形成完整的指导理论,所以各学校在相关的机制的建设方面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这样一来也导致学校在机制的建设方面过粗,许多的制度都是处于试行的阶段,相关的管理领导也只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走,对于制度的可行性把握不是很大,因此在实行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较多。另外,学校也没有制定相关的计划定期地对制定的制度进行探讨,随时检验和更正可能出现的问题,而是在问题出现的时候才开始琢磨相关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是为了应付上级的领导的检查,只是临时的做一些书面的制度建设,根本没有将其付诸实践,对其可行性更是懒得评估。

2.制度间存在相互冲突的现象

制度之间相互冲突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与教育部门制定的规章的相互冲突。根据相关的时间调查我们发现,有的学校在校本教研实践中建立起以读书笔记检查和随堂听课相结合的教学新常规,取得的成效非常好,但是这却与教育部门的规定“教师上课不带教案,一经查实,立即调离”相冲突,所以,无奈之下,有的学校只能放弃自己有特色的教学方式,二是与学校的相关教学规定相矛盾。笔者在相关的访谈中发现,部分学校的领导由于私人的一些恩怨,常常缺乏沟通,也缺乏对于本校实际情况的了解,在制定相关的制度时,完全凭个人的主观评断进行,所以常常出现新制度与教学常规相冲突的现象。例如,一些学校传统的规定是每个老师都必须要给学生上一次校内的公开课,而随着校本教研制度的展开,有部分老师常常需要上校际的公开课,所以就不想再上校内的公开课,因为认为这两种性质是一样的,但是相关的领导却给予了否定,这样一来就严重的打击了部分老师上课的积极性,阻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

完善的监督机制是管理制度落到实处的重要保证,是对实践的效果进行有效评估的重要依据。从相关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监督机制的缺乏使得校本教研机制实施的效率非常的低,有时候甚至出现负效应的现象。完善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监督教师的行为,使教师自觉地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觉地把各项教育工作做好。

三、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探析

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明显的跟不上我国教育改革的机制,校本教研管理模式很好地适应了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所以笔者认为有必要针对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关的解决方法,以促进这一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促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1.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实施的有效性

校本教研本身的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可以说直接决定了制度实践的效果。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的措施主要有:第一,在制定相关的制度中,要保证制定过程的民主性,进行层层审核;第二,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的全面,尽可能地覆盖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另外,根据笔者的相关的总结,笔者认为要确保校本教研制度实施的有效性应该主要从以下几点着手:第一,就是对于问题的发现要具有前瞻性,然后针对相关的问题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第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轻重缓急,要及时解决核心的问题;第三,必须要认清问题的本质所在,不能被问题的表现所迷惑。

2.提供充足资源,为校本教研提供支撑

校本教研所需的资源主要包括信息资源、相关的专家的指导、以及各种人力资源等。所以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的建立完善的信息共享机制,为我国的小学学校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学校的领导层的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实现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的有效沟通,而学校自身也必须要注意加强本校与外界的沟通与联系。在相关的走访中我们发现,部分学校开始主动争取与其它学校的合作,特别是我国的高等院校,目的就是要争取专业研究人员的支持和指导,使其在制度方面的建设少走一些弯路。

3.建立完善的监控机制,强化监控效果

我国新课程的改革只是在课程目标、内容、实施、评价等方面作了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的落实需要各个学校根据自身实际进行创造性执行。作为践行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手段,校本教研的目的主要在于使各个学校自主的研究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然后根据自身的特点自主的采取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使每一所学校、都能走出自己的特色之路。而要保证校本教研制度的实施效果,有效的监控机制是必不可少的,笔者认为,强化监控效果的重要步骤之一就是要强化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教师四级管理网络机制,形成一个完整的校本教研管理监控机制。

四、结语

当前,校本教研在我国发展的实践还比较短,但是却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它将可能成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当前,校本教研管理的模式在我国还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甚至严格的说,在我国的小学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校本教研管理,但是实践却已经证明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非常符合我国新背景下课改的要求。提高小学校本教研管理水平的策略不仅仅有以上几点,更需要我们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改进,不断提升小学校本教研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占军.加强校本教研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J].现代校长,2011,(12):26-27.

篇7

[关键词] 免费师范生; 双实基地; 双边联动; 资源网站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林克松(1984—),男,江西上饶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研究。E-mail: linkeson@swu.省略。

长期以来,大学是师范生培养的主阵营,中小学校大多只是大学的“顾客”,是教师教育的“消费者”,较少承担师范生培养的职责。如何通过机制创新,把被传统教师教育边缘化的中小学校建设成为教师教育的另一重要基地;把中小学校参与教师教育的积极性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把参与师范生培养变成中小学校内在的行为,而非外在的一种嘱咐或压力,从而使中小学校和大学筑成合力共同提升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基于这样的思考,结合免费师范生教育的独特性以及政策优势所决定的对“从教体验”的观照性,2010年3月起,我们提出并实践了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并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助力下,建设了基于该教学模式的资源网站,以期促动免费师范生专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一、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征

所谓“双实”基地,是指高校所代表的教师教育机构将中小学校打造为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的共同体。而双边联动主要是指高校与“双实”基地围绕免费师范生培养而进行的教研互动与教学互动。[1]在该教学模式中,高校改变长期只将中小学校简单定位为“实习实践基地”的传统,而赋予其“实验研究与指导基地”的功能,进而使高校的教学、科研与基地学校的教学、教研有机统整,围绕免费师范生的理论学习、科学研究、技能训练、实习实践等素质能力的培养构建起教、学、研全方位,一体化,渗透式的联合培养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图1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

从模式的运行机制来看,高校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校教师输出理论知识和规范的科学实验研究范式,而“双实基地”主要负责向免费师范生以及高校教师提供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以及教育实验研究阵地。在这样的逻辑链条中,免费师范生得以在高等教育经验与中小学校经验之间达成适度的平衡,中小学校获得了高校的知识帮扶、智能支持以及相应科研经费支撑,大学则拥有了稳定的免费师范生实习实践基地以及科研实验场所。如此,大学、中小学校、教师、学生都能从这种关系中得益,实现共生共赢式发展。实践表明,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以“双实基地”构建为载体,以“教、学、研”联手互动为形式,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核心,以资源共享为准则,以利益联合为旨归,能够极大地激发中小学校参与师范生培养的内在动力,并从根本上符合免费师范生培养的内在要求,对提高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卓有成效。

二、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原则

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互动的频度、密度和效度,实现互动的全程性、实时性和便捷性,我们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力量,通过建设资源网站的形式,为教学模式的有效运行提供了平台支撑。而资源网站本身也成为了高校与“双实基地”共同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联合阵营”。为了发挥资源网站的最优价值,建设过程中主要遵循了如下原则:

1. “双赢互惠”原则

“双实基地双边联动”过程中人际交往的积极关系是建立在高校与中小学校共同发展的双赢互惠性原则基础之上的。在共同价值取向的利益追求下,高校与中小学校建立起一种相互发展的特殊关系,这种关系的特殊性表现为高校受益与中小学校获益的双赢互惠性。基于此,网站建设必然要体现双赢互惠的理念。网站建设的双赢互惠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教学的理论性资源与教学的实践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二是教学实践资源与教学研究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三是教学性资源与学习性资源互补的双赢互惠。

2. “多元整合”原则

基于不同的使用者,教学资源网站的内容往往也会有较大的差异。本网站的使用者主要是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因此网站建设尽力凸显资源的多元整合。主要表现为:一是面向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资源和面向中小学校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的合理分配。二是显性学习资源与隐性学习资源的包容渗透。既大力开发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学习的实用显性资源,也融入塑造从教体验、营造合作氛围、展现理念碰撞的隐性资源。三是理论资源与实践资源的整合互补。网站尽力避免大量理论知识的“搬迁”,着重提高培养实践能力的实践资源的比例。四是静态资源与动态资源的有机融合。网站力求资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增强资源结构的立体性和鲜活性。

3. “动态交互”原则

资源网站要真正促动学习者的“学”还务必需要一个复杂的系统环境。基于此,我们以系统教学设计理论为导向,将资源网站建设纳入“教”与“学”两个系统中进行优化设计。网站建设除了发挥传统的资源搜集、资源管理、资源共享等功能外,还足够重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过程,重视学与教的互动以及高校教师、“双实基地”教师、免费师范生等不同主体的交互。网站主张充分利用网络所具有的创新性的交互方式(如公告板交互、即时交互、邮件交互等),并将这些功能有机融入资源网站的应用平台之中,从而提高资源网站的整体效能。

4. “规范易用”原则

资源网站着重关注的是资源上传与分享的流畅性和准确性、信息存储的即时性和持久性以及不同用户之间交流互动的便捷性。在坚持规范建设网站的前提下,考虑到“基地学校”的经济能力以及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本网站在开发环境和开发技术选择上,以稳定、实用、交互性强、易于部署的运行环境和技术为主,降低平台应用的硬件门槛,扩大平台应用的普适性。譬如,在平台架构上,我们采用了基于Web技术的B/S结构,其不仅具有成本低、使用简单、方便维护等特点,还具有较高的信息共享度;平台的Web服务器采用Apache,作为一种开放源码的Http服务器,Apache的应用普适性体现为可以使平台在大多数计算机操作系统中运行;平台选用Php作为开发语言。Php是一种开放源代码的编程软件,可以免费支持于商业和非商业用途,因此适合于教育应用;最后,在数据库选择上采用了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体积小、速度快、成本低,适用于中小型网站建设,适合在中小学校推广应用。

三、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功能框架

网站以同时服务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为主旨,一方面致力于为免费师范生创建虚拟的学习环境,提供丰富且结构良好的学习资源,培养其从教的专业态度和精神;另一方面致力于为“双实基地”的中小学教师开辟新型的学习路径,为其提供大量平时难以获取又切合需求的教学、科研资源。此外,平台还力求推动由免费师范生、专家学者、中小学教师、优秀研究生共同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的形成,促进四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基于这样的思路,网站构建了“四个板块、十四个模块”的功能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平台的基本功能框架

1. 联动资源板块

高校与“双实基地”在联动培养免费师范生的过程中具有优势资源互补性。利用网站平台整合双边的优势资源,不仅可以为免费师范生提供更全面、更具针对性的学习养料,也可以促动“双实基地”教师的专业发展。基于免费师范生“学生”、“教师”的双重身份,在双赢互惠的理念下,联动资源板块主要围绕教学资源、教研资源、学习资源的浏览、下载等功能来建设。在内容上,教学资源主要是“五课”资源,即备课、说课、上课、听课与评课资源,包括电子教案、说课稿、教学录像、课件、听课稿、课后反思、评课记录等;教研资源主要是中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所需要的素材,包括课题论证书、研究报告、实验报告、问卷设计、访谈提纲、学术论文等;学习资源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中小学各科目电子教材、电子图书、名师讲座、教育随笔等。在类别上,网站所建构的联动资源系统既包括外来资源,也包括自建资源。其中,自建资源是主体,外来资源是辅助。所谓自建资源是指高校与基地学校所拥有或合作开发出的资源,外来资源是来自诸如网络等其他途径的资源。

为了提高资源建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在该板块引入了“资源共享时录”和“资源利用排行榜”技术。“资源共享时录”主要用于动态实时地采集来自于访问者的信息。这种来自于终端用户的客观数据,比单纯的专家评价更加逼近真实情况,切合实际需求,有利于为资源建设提供真实参数。“排行榜”技术则有助于测量各种资源的现实利用程度,其所得到的指数更是可以作为资源建设的重要参考依据。

2. 联动主题板块

本教学模式在运作过程中主要围绕“四个校本”而展开,即校本管理、校本培训、校本课程与校本教研。“四个校本”不仅是本教学模式的活动主题,其本身也基本囊括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因此,资源网站设置了联动主题板块,下设“四个校本”模块。联动主题板块主要发挥成果展示与成果传播的功能。一方面,网站及时地把院校合作过程中所开展的活动以简报的形式展现出来,不仅可以使活动成果按类别得以记载和永久保留,也可以让免费师范生在潜移默化中全面熟悉和了解中小学校,进而把这种熟悉内化为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另一方面,院校双边以活动为载体在联动过程中制造了大量宝贵的学习素材,如校本培训系列活动中的专家讲座视频、校本课程开发活动中的特色课程电子资源、校本教研系列活动中的优质公开课视频、专家精彩点评视频、院校合作课题的电子申报书、开题报告书、研究报告书等,网站对这些成果的展示有利于成果的广泛传播,发挥“双实基地双边联动”的最大效益。

三年来,伴随本教学模式实践的不断深化,网站内的资源不断更新、扩张,为了解决大量资源与用户需求日益专门化、垂直化的矛盾,减少寻找资源的麻烦和困难,我们在该板块增加了“站内搜索”技术,使用户可以方便、快捷、准确地获取所需要的学习信息和资源。

3. 联动交互板块

联动交互板块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搭建一个不同学习者通过交互而形成的共同学习场域,以网站为载体,使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和高校研究生组成虚拟学习共同体,达成对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功能扩展。该板块由联动论坛、专家博客和咨询服务三个模块构成。联动论坛主要解决免费师范生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以及方便院校交流而设置,具体包括《专家坐坛》、《资源交流》和《思想碰撞》三个栏目。《专家坐坛》栏目邀请高校专家学者以及中小学校优秀教师定期在平台上解答免费师范生提出的各种学习、发展等困惑;《资源交流》栏目通过虚拟学习共同体成员之间的交流互动达到资源的不断更新与丰富;《思想碰撞》栏目延展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空间。

除了采用论坛这一协作交流工具外,平台还应用了当前流行的Blog技术,通过高校部分专家学者与基地学校优秀教师开通博客的形式吸引免费师范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互动当中。此外,为了优化服务,网站还借鉴目前风行的“互动式知识问答”技术,在该板块开设了“互动问答系统”。与传统的答疑系统不同,本系统主要采用“单问多答”的问答模式,即用户提交问题后,可以由其他用户或特别邀请专家学者来回复,并对已有的答案进行补充和评价。这种方式不但方便用户对回复的问题进行甄别,选出最优的答案,而且还有利于用户对问题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无形中提高了学习质量。

4. 联动管理板块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一个集结多边智慧、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开放性系统。因此在网站建设及运行过程中,我们同样强调多边主体的智慧和力量。在网站管理上,我们要求高校与基地学校共同“经营”,实行“联动管理”机制,同时鼓励免费师范生的自治式协同管理,从而提高其“主人翁”意识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联动管理板块主要由用户管理、资源管理、新闻管理以及论坛管理四个模块构成。用户管理主要是对网站用户身份的审核。资源管理主要完成对资源进行分类、上传资源以及审核资源等任务,新闻管理主要负责院校联动过程中所有相关活动的新闻,论坛管理主要是栏目设置以及对帖子的内容进行审核。

在四个联动管理模块中,资源管理是重中之重。为了切实提高资源的可用度和共享度,在资源的上传以及资源的审核上,我们严格强调资源的标准性。总体而言,我们要求所有上传的资源必须同时满足技术性和教育性两大要求。所谓技术性要求,是指上传的资源要保证基本的技术标准。比如文本资源素材中,所有的英文字母和符号统一使用ASCII编码和存储,汉字则采用GB码。所有资源的存储格式应当是doc、txt、ppt、pdf、caj等规范存储格式中的一种。如果资源是图像素材,则灰度图像的灰度等级至少不应低于128级,而彩色图像的颜色数则不应低于256色。如果是扫描的图像,则扫描分辨率不能低于72dpi。另外,在建设视频素材时,原则规定使用WMA或者RA等流媒体格式,以规避网络传输速度慢的问题。教育性则要求所有资源应当有正规或权威的出处,要有实际的可使用价值。此外,为了促进高校与“双实基地”的远程协作,一方面我们对网站资源进行了层次分类,并赋予不同类型的用户于相应的资源空间和资源管理权限;另一方面,我们鼓励双边管理人员随着院校联动活动的进展而及时整理、提炼与优秀学习资源,形成院校资源共享的动态机制。

四、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

实践教学资源网站的应用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资源网站以免费师范生培养为依托,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体系、模式、方法、手段的创新,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整合教师教育的资源,力求实现“天网、地网、人网”的有机结合,全面提升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为了保证教学资源的活力和价值,推进本教学资源网站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强化网站的应用。

1. 拓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

“教育技术服务是将教学模式革新、学习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教师与学生关系等融合到服务之中。”[2]因此,教学资源网站不应当是教育教学素材的简单堆积。为了真正获得免费师范生以及“双实基地”教师深层次的、专业上的支持,则需要不断深化网站服务教学的功能,扩展网站的教学服务形式。总体而言,我们力求让网站达到“资源进学习、资源进课堂、资源进课程、资源进科研”的理想效应。具体的举措有:

一是资源服务自主学习,开阔学习的视野和形式。不管是针对“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网站尽量提供合理的学习指导、丰富的学习资源、多样的学习手段、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力求组建由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中小学教师、高校研究生等多主体构成的虚拟学习共同体。二是资源服务教学设计,丰富教学设计的内容和方式。不管是“基地”教师还是免费师范生,都可以从资源网站中根据教学设计需要下载诸如优秀教案、多媒体课件、课堂视频等以供借鉴和参考。另外,我们还以小学各个学科的各个单元为准,按照学年次序对教学资源进行分类,按照主题建设成资源压缩包,并尽力完善资源压缩包的素材,以便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此外,交互技术也尽量为教师教学反思提供个体反思或群体反思的路径。三是资源服务课程建设,充实提高校本课程的内容和开发能力。特色校本课程开发是当前中小学校创建特色学校的重要途径,也是免费师范生需要学习掌握的重要能力之一。基于“双实基地”特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际状况,在资源建设过程中,我们突出了特色课程资源的建设,一定程度上对充实“双实基地”的校本课程内容和提高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有帮助。四是资源服务教育科研,提高教育教研的效率和质量。教育科研是当前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和难点,却也是高校的重点和亮点。因此,在本教学资源网站中,教育科研资源占有较大比例,且这部分资源主要由高校教师或者研究生负责遴选提供。

2. 建立参与网站的激励机制

为了推行资源网站在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之间的应用,扩大资源的应用形式,我们对每届参与本教学模式的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教师进行了必要的培训,旨在提高其资源创建、分类、利用、管理和评价的能力。培训的内容既包括像教学资源上传下载、教学资源分类管理等基本的应用技能,也包括基于资源网站的教学设计理论与实践、优质网络教学资源共建与共享等内容。实践表明,恰当的培训对提高免费师范生,尤其是“双实基地”教师使用资源网站的兴趣、信心和效率非常有必要。

除此之外,我们还和“双实基地”一起建立了免费师范生、教师参与资源网站的激励机制。评价的标准主要有三个:一是上传教学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二是使用教学资源的次数和成果,三是参与网上交互的频率和密度。我们把评价与奖励相联系,对于在资源建设和使用中表现突出、成果显著,对网站建设有积极促进作用的则给予相应表彰和奖励。如针对免费师范生,评价结果要求占期末实践考察成绩的10%。对于“双实基地”教师,则把参与网站建设表现作为一项教学成果纳入年终考核和业绩评定之中。

3. 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范围

网站平台是高校与“基地学校”围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而互动合作的有效桥梁,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站只能限制于高校与“双实基地”之间。扩大网站的功能辐射性,不仅可以使本资源网站成为推介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的重要窗口,也可以吸引更多有识之士参与到网站建设中来,为网站资源的丰富和完善添砖加瓦。扩大网站功能的辐射性主要依靠网站链接而实现。除了高校与“双实基地”自身将本资源网站作为单位网页链接源之外,我们还与区域教研机构(如区域教育科学研究院、区域教师进修学校等)协商,将本资源网站链接到其门户网站中,以更大地扩大网站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五、总结与展望

免费师范生“双实基地双边联动”实践教学模式是对教师教育模式创新的有益探索。三年来,在项目研究人员和“双实基地”教师的共同努力下,本教学模式改革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不仅有效促进了免费师范生的学习成长,更带动了所选取的某所“双实基地”农村小学教师显著的专业成长速度,同时改善了大学的教师培训范式,促进了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在本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资源网站作为教学模式的重要补充,同样功不可没。自2010年11月网站正式投用至今,网站访问量已经破千,网站存储的教学资源颇为可观,网站成为了参与本教学模式改革的许多免费师范生和“双实基地”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资源库和可靠帮手。最近,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大多数参与本项目的高校教师、免费师范生和中小学教师对网站整体比较满意。但是,网站在日常管理、资源更新等制度建设上有待完善,在资源的个性化定制、个性化推送和个性化存储等个的开发上更是有待深入探索。此外,随着本教学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入,网站的功能和内容都有待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实践反馈修正再实践”的有序循环,如此,方能最优实现教学资源网站的价值功能。

[参考文献]

篇8

20xx年是本届聘任的第二年,是办学策略的调整年,内涵发展的深化年。新一年学校将以“和谐、文化、精细”为主题词,以构建“幸福和谐学校、精致文化校园、素质教育先行学校”为指导思想,以创建晋江市家长实验学校示范校、晋江市书香校园、晋江市安全文化特色校为重点抓手,美化校园环境,充实丰富学校内涵,建设魅力校园,提升办学品位,促进学校转型升级。

一、构建幸福和谐学校

和谐是学校稳定发展的基础,是凝心聚力、激发教育活力的前提,是提升教师幸福指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本学期学校着力构建内外和谐、上下和谐、左右和谐氛围,开辟联系沟通渠道、统一思想认识,排除发展障碍,为学校和谐发展、跃升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条件。主要措施:

1、重视构建良好公共关系。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策略,经常向上级反馈学校发展状况,面临困惑,争取上级关心指导。密切联系所在村委、校董、家长委员以及企业热心人士,经常反映学校发展计划、重大建设项目、办学成效与困难,争取理解和支持。本学期协调推动解决科技楼店铺装修遇阻问题,选择时机举办科技楼落成庆典,探讨建立奖教基金,探讨学生厕所迁建事项,掀起支持教育新热潮。

2、建立固定联系沟通渠道。在校门口公布校长热线电话、设立校长意见箱、家长接待日(周五上午),成立校务管理委员会每学期至少一次以上会面协商;每学期固定开展“有事大家谈”教师谈心交流活动;每学期开展校领导班子、行政民主测评,自加压力,自我完善,改善管理,提高办学质量。

3、践行群众路线。校领导要深入群众走进经常教师家访、教师办公室、走入教学课堂;实行值日校长教师办公室坐班值勤制度,倾听教师呼声,密切干群关系;开展“做真教育、做真教师,真心育人、坦诚相待”活动,营建和谐向上、幸福温暖校园氛围。

4、树立“以师为本”思想。要切实关心教师生活、办公条件、成长愿望、心理需求。采购空调实现宿舍空调全覆盖,确保人人有理想的休息场所;加强办公室日常管理,创建整洁有序、温馨舒适的办公环境;精简教师例会议程,创新会议形式,力求简短高效,控制在50分钟以内;革除形式主义,重新梳理出台教育教学常规要求;修订奖教方案、量化考评,力求更趋合理;注重疏解减轻教师压力,开展教师体育文化活动;

二、构建精致文化校园

全面贯彻落实《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精细化管理的意见》精神,努力实现学校发展定位精确,领导管理精心,教师业务精通,教学科研精细,办学质量精优;目标分解细,职责划分细,制度要求细,过程监控细、考核评价细。,主要措施:

(一)、精细管理抓常规。精心是态度、精细是过程、精品是结果。管理精细化应该成为学校的精神文化,成为展示校园形象载体,成为教师职业素养、责任意识、个人魅力的重要内容。常规工作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基础条件,是学校最为重要、又是最为基本的常态工作。常规做扎实、做精细、坚持做、持续做,无须检查、无须强调、无须通报、无须考评、一切顺理成章,自然而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1、各部口要延伸管理触角,深化管理层次,每月提前公布月份工作要点、每周工作重点,做到工作有布置、有检查、有落实,有反馈,形成长效机制,达到事事有回音,件件都落实。

2、要加强宣传引导,自觉摒弃笼统、粗放、大概、差不多的思想态度,引导精益求精,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思想追求。新学期开展精细管理大家谈,管理精神心中明,组织系统学习借鉴,让全体接受一次精细化思想的洗礼,

3、各部口、各老师要以思想指导行动,深入现场,关注重点、查找薄弱,整改完善,细化要求,重新出台精细化管理规定:主要包括:护导师值日、教学常规检查、教研活动、教师培养、班级管理、学生德育养成教育、德育主题活动,实践阵地管理、后勤管理、食堂管理,安全教育,功能室使用管理、校园文化、班级文化。

(二)德育教育重实效

1、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必须从根本任务的高度来认识“立德”的重要性、根本性,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从做合格公民的基础要求做起,坚持不懈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礼仪教育,国学经典传统教育,通过升旗仪式教育,周三行为习惯点评,校本课程、班队活动,七彩钥匙、阳光评价,周、月、学期激励评价,培养知书达理文明学生。

2、加强主题教育活动策划实施。持续推行“日行一善”教育实践活动,强调从日常做起,从小处做起,知善行善,学做结合。认真落实少先队每周一课时,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中秋(重阳)”、第十二个“公民道德宣传日”系列活动、“学雷锋做有道德的人”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

(二)、文化活动育人才。校园文化是学校的软实力,是学校有水平、上档次的综合体现,是提升师生幸福感,建设魅力学校的载体。新一学期重点建设:

1、提炼学校精神文化。宣传弘扬办学思想,校训、培养目标、学风、教风制作钛金字悬挂醒目位置,探索行政文化、教师文化主题词,装贴上墙,以鲜明的核心价值理念凝聚人心,引领师生成长发展。

2、创设环境文化。要进一步提升绿化水平、美化布置校园文化环境,制定方案,整体把握,分步推进,力图突出环境文化育人功能、办学特色。主要有修剪学校树木、花坛,增添校园绿化,建设德育文化展示厅、科技楼楼道文化、教学楼廊顶文化布置,西面围墙学习休闲区等。

3、丰富文化活动。建立学期、学年固定的学校集体活动项目:举办班级、年段篮球赛,校运会、文艺汇演、经典诵读展示;扎实社团活动,灯谜社、合唱队、鼓号队、腰鼓队、文学社、小记者站、舞蹈队、书画社、引进资源(爱尚拉丁舞培训班)纳入课程实施;

4、精心构建课间生活,开展“精彩大课间” “多彩小课间”(廊道看书、休闲区下棋)、“快乐小课间”(体育校本游戏、阳光体育单项比赛))等每天引导固定时间活动。

三、稳步推进素质教育

如果素质教育不沦为一种美丽的说辞,开齐开足课程、开发适合学生教育的课程就是最好的证明。它不是为了落实上级要求,而是基于遵循教育规律,贯彻全面育人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是基于对学生生命成长负责的角度考虑,是现代教育观的最直接、最现实、最迫切的体现,也是教育良心的发现。主要措施:

(一)、学科专职化。新学期采取一到三年级数学科任教两个平行班,常识技能课最大限度学科专职化,(体育、音乐、美术、英语、信息技术、科学、心理),提高专用室的使用率,强化功能室日常教学管理,让学生生动活泼的成长发展。

(二)重抓“减负提质”。深入贯彻落实“提质减负”十项规定,制定并严格实施减负措施及底线要求,。发挥教务处职能,加强“减负”督查,把“减负”措施的落实与教师工作考核直接挂钩。深化教学有效性研究,强化备课、上课、作业、评价等教学常规管理,积极争取“轻负优质”示范学校和优秀教师评选。

(三)教育科研提水平。做真教育、做实教研,做精课堂,少教多学。普遍开展同年段“我读教材”活动,着重在知识点、前后联系、整体把握上深入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按照 “细读文本、品尝教材,有效设计,片段教学”普遍开展年段微型课交流,建设高效课堂;落实“青蓝工程”开展青年教师“同课例、同师异教”磨课活动,推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落实“师徒结对”开展“同课异教(老中青)”专题研讨活动,互相借鉴,共同成长。

(四)、发展学生特长,培育特色项目。学生组织仍然打破班级、年级界限,由学生自愿报名,自由选择,统筹师资安排(甚至外聘),统一时间(周三、周五下午第二、三节一小时),分类要求(文本或者简案、活动记录)。必读类国学经典校本课程(课程表)、礼仪教育校本课程(早会)、灯谜(早会)纳入课程实施,体育游戏校本课程纳入大课间活动。重抓运动队、鼓号队组训、唱国歌、队歌比赛,以争一流思想创造佳绩。

(六)、七彩舞台放光彩。围绕培养“自信大方、知书达理的文明学生”目标,深刻认识七彩舞台意义。从大的范围说,校园就是全体师生的七彩舞台,是师生磨练成长、绽放异彩的平台。各社团责任人要真做实做精做,要创新思想,精心谋划,制定方案,坚决行动,用心经营,让自己一亩三分地阵地做出精彩。从小的说,七彩舞台是学生发展兴趣、培养特长,磨练心智、展示才能的舞台。各部口、各社团要主动有为,创设项目(课本剧表演、讲故事、演讲比赛、读书报告会、唱歌、舞蹈),提前公布、安排时间,让七彩舞台成为学生向往的场所,管理人员要探索管理办法,形成长效机制。

(七)、强化评价。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奖教方案(将项目展示成果纳入绩效考评、评优评先内容,每学期或者每年至少一次公开展示),强化管理,实行值日校长点名、副校长巡视督查,教务口纳入月份常规检查,确保校本课程不留形式,不图虚名,让校本课程成为彰显办学特色,放飞学生梦想的摇篮。

四、建设品牌特色学校

争先创优是学校品牌建设的抓手,以创促建是推进发展的策略,本学期要集中力量大力推进晋江市书香校园、晋江市家长学校示范校、晋江市安全文化特色校,丰富学校内涵,力图创先争优上层次,品牌学校展风采。

(一)、建设晋江市家长实验学校示范校,现代学校必定是开放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没有家长的参与只能是一厢情愿。要围绕创建指标,逐项对照,找差对标,探索前行。主要包括成立校务管理委员会,健全家长学校制度上墙、职责分工,设立家长学校活动场所,举办年段、校级家教授课等。

(二)、书香浸润满校园。大力推动书香校园建设,建立长效机制,就如抓安全般重视,要整合资源,优化管理,主要包括:要精心布置阅览室、巧妙布置小空间(走廊、平台),发挥环境熏陶育人功能,让人置身校园感受到浓郁书香氛围;要真正开放阅览室(设定每天午间12:00----1:30为图书馆开放时间),培养图书管理员,维持看书秩序,保证室内安静、温馨;要真正启用图书室,让书籍动起来(每天安排一个年级,由教师指导培养图书管理员落实学生借阅归还);要借助活动阵地开展师生读书实践活动。七彩大舞台举办中华诗歌精品朗诵比赛,“享受读书之乐趣,品经典之茗香”演讲比赛,文学社开展“读书改变了我”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读书小报评比,“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七彩讲坛继续开展教师读书交流活动,七彩钥匙、阳光评价发挥激励机制,开展书香教师、书香班级、读书小博士评选。

(三)、心理教育展异彩。对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更是当前教育的重点所在。要发挥师资优势、主动学习借鉴,不断完善心理教育体系:主要包括:学校设立“悄悄话”信箱,定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开展个别咨询,每年组织2次心理健康专题讲座(11月开展青春期心理卫生知识讲座,6月开展六年级毕业班初小衔接心理讲座),蓓蕾广播站推出“心灵鸡汤”栏目;设立心理游戏区,开展心理手抄报、心理卡片、心理格言比赛。要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班级,与班级文化、班级管理、安全工作,让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一种校园文化。

(四)、安全文化创特色。安全责任重于泰山,安全工作不打折扣。要坚持学校周五、班级安全一句话宣传教育;精细安全管理,严把校门关,规范进出检查登记,上学放学护导疏导;精细安全检查,定期不定期巡查,月份隐患排查整改,潭窟巡查、警示牌安插;有效主题专项活动,交通安全、防溺水、应急演练等活动;创新安全措施,结合心理教育,摸索具有本校特色的安全文化特色,创建实现晋江市安全文化特色校。

(五)推进教育信息化。逐步实施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本学期安装四至六年级一体机,同时再次申报11台一体机,明年实现班班通;发挥现代通讯便捷功能,建立行政微信群,学校微信群、家长微信群、信息短信通,人人加入,班班建立,上下联通、内外联通;采购部分电脑,建设课件、优秀教案信息资源库,设立(单独存档电脑)构建资源共享;下学期重启学校网页,改造校园网,推进教育信息化。

八月份:

1.8月24日教师到校,开展学校环境卫生及周边治安秩序专项整治工作。

2、编排三表,学习各项规章制度

3、做好《文化户口册》更新、新生招收工作并制定各种计划。

4、组织开展暑假学习交流会。

5. 迎接期初工作检查。

6.走访村居探讨教师节活动

7.新教师制定三年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业务档案袋。

8、校园改造工程完工验收

九月份:(1—5周)

1. 组建训练运动队、鼓号队,排练国歌、队歌参赛、合唱比赛

2、9月1日开学并正式上课,启动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周活动。

3、召开村居碰头会,实地查看校园改造状况,探讨教师节活动

4、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主题教育活动

5、学习学校工作计划,各口项目工作计划(精细化项目表)部署本学期相关工作。

6.组织参加教师节系列活动(慰问、表彰大会,篮球赛,羽毛球赛,师德演讲、象棋、围棋赛,书画、摄影展等)。

7.启动校本教研、实施有效教研、周三周五校本课程(兴趣小组活动)、大课间活动、精彩课间、快乐课间。

8.推动晋江市“家长学校示范校”、“安全文化特色校”、“书香校园建设的完善。举办家教专题讲座

9.师徒结对、新教师拜师会。

10.开展以“推广普通话,共筑中国梦”为主题的第17届推普周。

11.组织对今年新调入和新分配的教师进行素质了解。

12.参加安海镇20xx年度小学生运动会。

13.启动本年第三轮安海片安全工作互检。督促校园安全文化示范校的创建工作。

14、校园文化布置,完成德育展示厅、科技楼书香文化、阅览室藏书室布置(布局安排、内容选定、样板审核),班级文化布置检查

15、组织精细化管理学习,各口深入实际、查找不足、梳理改进,创新管理,形成精细化管理实施方案。(奖教方案、量化考评、教案编写、护导值日等)

16、实施检查精细化档案资料管理(及时收集、月份整理归档)

十月份:(5—9周)

1.庆祝国庆节系列活动

2.开展“重阳节”尊老敬老志愿服务活动。

3.开展建队节65周年纪念活动,组织建队节唱国歌、队歌比赛。聘任学校大中队、志愿辅导员。

4. 举行纪念孔子诞辰x周年活动(福建省终身教育日—每年9月28日)。

5. 校本课程研讨活动

6. 参加安海镇小学生器乐独奏比赛、镇运动会

7、校园环境建设(铺设围墙内广场砖、建设墙壁文化、校园绿化修剪、点缀提升)、校园文化布置再完善。

十一月份:(10—14周)

1. 期中质量普查,召开家长会,进行阶段小结,研究辅差措施

2. 开展各类谈心交流活动,

3. 举行“家长开放月”系列活动,家教专题讲座、教师开研讨课

4、参加20xx届新分配教师汇报课评比。

5、 教科研活动月。举行学科观摩活动及课题教研活动。参加校级干部听评课比赛。

6. 举行安海教委办第七届德育论坛(习惯养成教育)。

7.迎接校园文化示范校专项评比。

8、结合11.9消防日开展应急疏散演练。

9、七彩舞台举行课本剧表演

十二月份:(14—18周)

1.推荐《晋江教研》《泉州教研通讯》论文。

2、接受新一轮辖区内小学的素质教育督导。

3.开展教师专业成长档案袋检查评比。

4.举行安海镇第五届小学生合唱比赛。

5.接受第四轮安海片安全工作互检。

6、筹备科技楼庆典活动

元月份:(18—22周)

1.组织开展庆元旦活动。

2.征集课题教学设计、案例、总结等。

3..期末学科质量普查。

5.各种资料整理归档。

6.总结20xx年秋季工作,制定20xx年春季工作意见。

篇9

[关键词]校本培训;农村教师专业发展;校本课程开发;校本教研

一、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选择

1.校本培训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一些国家倡导中小学教师在职培训回到校园,形成了教师校本培训模式。“校本”就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旨在满足学校每个教师工作需要的校内培训活动[1]。上个世纪末以来,校本教师培训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师培训形式,以其灵活性、针对性、突出学校和教师的主体性等特点逐渐为我国教育者所认识和接受。校本培训特点决定了它是农村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趋势。

2.校本培训是教师自主专业成长的要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教师在职培训主要是以高校模式为主。但是高等院校在倡导先进教育理念的同时,依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轻视了农村教师的需求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忽略了农村教师的主体参与性。高校模式“把持”教学的主动权,学习者只能根据预设的课程结构进行学习,参与机会很少。对于教师来说,参不参加培训,参加什么样的培训,“一切都是地方教育行政机关做出的选择,而非教师自主做出的判断”[2]。总的来说,高校培训模式依然是一种外控式模式,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很难发挥自主性。而成人教育是“一种没有权威的合作探讨加非正规学习”[3]。教师是有自主能力的成人学习者,在校本培训中,教师是主体,结束了他们以往培训中的被动局面,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成长需要选择培训内容,有利于教师的自主发展。

3.校本培训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院校集中式培训学习成本较高。首先,从时间上来看,农村教师教学任务繁重,有的教师包班,有的教师跨年级兼任多门课,偏远学校教师甚至要从事复式班工作,任务更重,可以说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很难分身参加离职培训。其次,从经费上来看,农村教师的收入较低,一次培训下来培训费、交通费、食宿费等让他们不堪重负。很多农村教师不愿意参加这种培训的主要是经费问题。有调查显示,农村教师自己负担培训费用的为79.3[4]。农村学校教师培训经费紧张,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无论是“请进来”还是“走出去”接受培训都有一定困难,而校本培训正好避免了这些问题,有助于节约学习成本。

二、农村教师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

自上个世纪末,校本培训在全国农村中小学校逐步展开,但目前的校本培训活动并没有得到农村教师的广泛认同,校本培训的实施陷入困境。

1.现代教育理论难以深入

适应教师需要是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点。“需要”一词反映了校本的灵活适应性,但是到底什么样的需要适合呢?是不是所有的需要都可以拿来选题培训?有些学校在开展培训是注意到了教师的需要,于是就围绕着所谓的“需要”展开了:基本功差了,就组织教师读、写、画;理论不足了,就安排集体阅读教育书刊。当然,不能否认这些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现代教育理论依然无法深入其中,农村校本培训总是在这个层次徘徊,理论水平难以提高。

2.形式化校本培训难见成效

校本培训以实际应用为目的,以教师素质的提高为目标,培训内容适用于本校实际,并且以教师的实际工作状况来评价培训的效果[5]。然而,有些农村学校将校本培训当作上级下达的任务来抓,为了应付检查,学校将一些日常活动统统划在校本培训的名下。校本培训成了教师的“作业”,因为上级要来检查,学校就要求教师“交作业”,有些老师也就随便抄抄了事。笔者曾就校本培训的实施情况对某地农村中学进行了调查。其培训内容是教育局发放指定教材,每位教师85元;培训形式是教师自学;评价方式是开卷考试。学校有关负责人根据教师的读后感,撰写校本培训报告会记录等材料(有些活动实际上根本没有开展,负责人只能闭门造车),以备上级检查。这样的校本培训已经退化成一种形式,有其名而无其实,培训效果可想而知。

3.农村教育教学资源缺乏整合

农村优质的师资资源、教育资源有限,可是这些有限的资源也没有能够充分利用起来。同一区域内不能针对本地教师、学校的实际情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灵活机动地开展培训。甚至有些学校认为校本培训就是在本学校,由本校教师组织学习,于是,关起门来读读报纸书刊也算组织了一次校本培训。

4.不同区域农村教师差异性难以关照

培训教材没有取舍,不考虑城乡教育的差别,不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及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培训内容,不管合不合适拿来就用。有的培训内容与农村学校的课堂实际距离太远,与教学工作脱节;有的培训内容没有充分考虑教师的具体需求,忽视了不同学校、不同学科、不同年龄阶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的教师之间的差异性,采取大一统的模式,缺乏针对性。

5.农村教师主体意识丧失

确立教师在学习、培训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自主发展型教师队伍。校本培训应该充分依赖教师群体的力量和智慧。然而,很多农村教师主动参加培训的热情不够,主体意识严重缺失。某学校为体现和巩固校本培训的成果,要求全体教师参加培训之后精心设计并上交一份优秀教案。一个多月过去了,竟没有几位教师主动上交。负责人督促了几次,效果甚微,结果学校按照相关规定对教师进行了扣分与批评后,很快全部交齐,但是内容雷同,相互抄袭的痕迹明显。

三、农村教师校本培训的发展与完善

1.加强校本培训研究,提高培训的理论性

首先,高等院校应深入教育一线,加强理论引领。无论是教师职前教育还是在职继续教育,高等院校都应该成为培养和造就教师的摇篮。校本培训减轻了高校在教师培训中的负担,但并不等于高等院校在校本培训中没有责任。这种责任不是单纯理论的演绎,而是要竭力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联姻。高校教师应深入到教育第一线,关注教师的需求,真正走进教育的天地去研究教育。要把高深的教育理论以潜移默化、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在农村教师眼前,使其逐步理解、接受,进而实践先进的教育理念。

其次,教育管理部门要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案例。对于学校(或者学区),如果能够鼓励教师对自己的实践知识不断进行反思、转化,通过共同体在学校组织机构传递,基于共同系统价值观的专业知能将得以建立起来[6]。在校本培训的引导、管理、评价的过程中,教育管理部门起着重要作用:一是不能将校本培训当成文件下发,当成任务下达;二是应及时发现优秀案例,总结经验;三是要宣传优秀成果、推广有效的校本培训模式。目前,一些地方已经积累起丰富的农村校本培训经验,值得借鉴。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就是一种有益的尝试。所谓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是在乡镇教育管理部门的统筹规划下,有效地开发和利用本乡镇中小学校本培训的资源,实现各种资源因素在校本培训中的整体优势[7]。

第三,教师即研究者,应提高自身理论素养。“没有个人的思考,没有对自己的劳动寻根究底的研究精神,那么任何提高教学法的工作都是不可思议的”[8]。由于自身的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农村教师教育科研能力一般较差,对教育科研多抱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其实,教育科研不是教育专家的专利,每一个从事教育实践的教育工作者都有从事教育研究的可能,农村教师更应该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践行教育理论,提高理论素养。

2.结合校本课程开发和校本教研,增强培训实效性

一是校本培训和校本课程开发相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政策改革正从原来单一的国家课程模式走向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模式。但是,农村教师普遍缺乏课程开发的能力。中老年教师的本土知识较为丰富,但是教育科研能力不足;青年教师虽然很多出身于农村,可是本土知识缺乏。农村校本培训应有效地结合本地区特色,对教师进行本土化知识培训,这样才能够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

二是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相结合。随着我国教育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新课程改革的兴起,校本教研逐渐成为热门的教育研究核心理念[9]。对于很多农村教师来说,对教育研究很陌生,针对教师畏难情绪,校本培训可以结合校本教研选择培训内容,以逐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科研知识,从而促进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

3.整合区域教育资源,提高培训针对性

第一,要实现优质师资共享。农村优秀教师缺乏是有目共睹的事实,农村骨干教师、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很小。我国农村小学教师中,中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0.3%,小学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8.9%,城市的平均水平是0.9%和49.6%;我国农村中学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的比例是3.5%,城市的平均水平是15.6%。即使是这些有限的优秀师资也集中在乡镇中心学校,在偏远的村级学校和教学点,优秀师资严重缺乏。挖掘本地区的优秀教师资源,让骨干教师担当起培训重任,有利于培养和造就大批优秀教师。第二,要推行优质教学资源共享。随着现代农村远程教育日渐普及,网络也走进了农村教师的生活。外面的世界并不遥远,一根网线就可以将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展现在农村人的眼前。2004年9月,教育部《关于加快全国教师网联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全员培训的意见》出台,加快了我国农村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步伐[10]。如今,很多农村地区已经建立起了多媒体教室。“教师网联计划”要求中小学相互沟通,为校本培训提供快捷便利的平台和优质课程资源。如中欧甘肃基础教育项目为本省农村中小学教师搭建了集学习、研讨、交流、合作等功能为一体的平台——教师学习资源中心[11]。广大的农村教师亲切而形象地把中心比喻成自己专业成长的加油站、获取信息的资源库、交流合作的俱乐部。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本着“合作学习,共享资源,交流经验,共同发展”的原则,在当地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值得推广。

第三,要实施区域联片培训。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学校较为分散,很多村级学校规模较小,只有几名到十名左右教师的学校为数不少,甚至在我国中西部农村尚有一人一校现象存在。由于学校规模小,经济承受能力有限,学校在教师学习资源上投入较少,教师学习条件较差,自然很难满足教师的需求。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实施区域联片培训,以充分利用本地区的优质资源。

4.注重教师差异,办农村特色校本培训

一要合理选择教学内容。农村校本培训应针对农村教师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宜盲目设置培训内容。农村教师群体差异性较大,不同年龄段的教师有着不同的需求。在培养造就年轻教师的同时,不能忽视中老年教师的专业发展。乡镇为中心的学区在校本培训的管理和引导中,应从不同群体的特点出发,合理安排培训内容。

二要实施农村本土培训。农村校本培训要有农村特色,将农村教育资源纳入校本培训内容体系,是走农村特色校本培训之路的有效途径。苏霍姆林斯基在指导本校教师的成长与学生的活动时,总是充分利用农村教育的资源,不忘与农村社会的联系。他带领师生在荒芜的土地上开垦出一块葡萄园,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引导学生和一位失去老伴的乡村大叔交朋友,潜移默化地进行品德教育;在学校空地上选择一片贫瘠的土地进行小麦实验,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12]。农村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可以成为教育教学资源,这一片广阔的天地等待师生共同认识、共同开发。鉴于中老年教师农村乡土知识丰富,青年教师科研能力较强的优势,可以鼓励中青年教师合作,开发优秀的本土课程融入到校本培训内容体系中去。

5.完善学校激励措施,激发教师主体性

首先,应满足教师需求,增强培训的活力。校本培训的一个重要特征是需求导向的培训内容。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需求,一所学校有多少老师也可能就有多少不同的需求,在开展校本培训之前要充分调查教师的不同需求,然后有针对性地设计培训计划。保证每一次培训都能适应一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只有如此,才可以保证培训活动的活力。

其次,要在培训中培养教师,激发参训的动力。要使校本培训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摇篮,让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体会到教育事业的创造性,体会专业成长的快乐。在校本培训中应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模范带头作用,塑造教坛新秀,让教师在主持培训、接受培训的同时看到专业发展的前景,以此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动力。

第三,应完善评价制度,提高培训吸引力。目前,很多校本培训活动的考察类似于考勤,只要参加就行,参加后只要上交规定的“作业”即可,不管培训是否取得了实效,教师是否有收获。这种做法挫伤了教师积极性,使校本培训失去了吸引力。应让教师参与到校本培训的计划、实施、总结、评价等各个环节,让教师真正成为校本培训活动的主人,并实施参与式管理和发展性教师评价机制,以充分培养教师校本培训的主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郑金洲.走向“校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6):12.

[2]时伟.当代教师继续教育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184-194.

[3][美]StephenD.Brookfield.批判反思型教师ABC[M].张伟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271.

[4]顾明远,檀传宝.2004:中国教育发展报告——变革中的教师与教师教育[R].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7.

[5]万福.校本教师培训模式研究[J].教育研究,2002,(1):25.

[6]顾小清.面向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行动学习的实践视角[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37.

[7]李水清.农村乡镇区域大校本培训的实施策略[J].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2007,(5):8.

[8][前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杜殿坤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115.

[9]曹一鸣.校本教研实施方略[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6.

[10]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加强和改革教师教育服务基础教育——教师教育文件、经验材料汇编[R].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53-257.

篇10

有位名家说过:“什么是教育?当你把在学校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的就是教育。”如果我们认同,那么,我们需要思考的是,那“忘记的教育”是什么,那“剩下的教育”又是什么。作如此追问,我们或许能更接近教育的本质。

我们认为,真正的教育是忘不掉的,是植根于人的内心深处的,是指向生命主体最本真体验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人的教育,是体现教育的终极关怀的教育,是适合生命主体成长、发展的教育。因此,我们认为,本真的就是适合的,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说文解字注》:“本,进趣也;趣者,疾也”,“真,仙人变形而登天也”。本真是对事物自身发展规律的洞察和追求,是一种精神诉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认为:“真”指“存在的无蔽”,“本真”,即是“生存可能性的无蔽展开”。本真教育即是按照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而展开的一种教育,它既是对教育本质规律的洞察和把握,又是对人性发展规律的探索与追问,它排斥任何与教育本身不相干的技术和方式,它更排斥任何外加于教育本身的功利与浮名,它是一种纯粹的教育,一种为了人性发展“可能性无蔽展开”的教育。

基于以上认识,在我们湖塘桥实验小学,本真教育从三个维度展开:

一、让学生沐浴人性的光辉。北京师范大学肖川教授说过:如果一个人没有沐浴过人性的光辉,那么,他(她)就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这是教育的规律,也是人性发展的需要。如果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学生(尤其是小学生)的心灵是稚嫩的,也是脆弱的,它特别需要来自人性光辉的照耀、温暖和滋润。如果这种人性光辉来自父母长辈和老师,那么,这种作用更为明显。因此,让学生沐浴人性的光辉,应该是我们追求的本真教育的应有之义。人性的光辉,包括对学生的尊重、理解、呵护、赏识等。它要贯穿于每一个教育活动、每一个教育细节之中。让学生沐浴人性的光辉,看起来空洞虚无,其实实在是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我们在学校采取一系列措施,强化落实这一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