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寓意范文

时间:2023-03-21 12:59: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爱的寓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爱的寓意

篇1

一、以德育德

以德育德,首先是重德,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常听人讲:有德有才是精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有才无德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从古至今,选贤任能,无不以德为首进行任用。其次是树德,就是教师的“榜样”、“示范”和“感召力”;“师者,人之模范也”。古语云: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身教胜于言教,就是这个道理。

在工作中,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该做到。教师的穿着打扮、一言一行要大方得体,符合地方的审美要求,符合教师的仪容要求。学校是心灵接触最微妙的地方,它要求教师用自身的知识、信念和个性去影响和感召学生。教师要教育学生,就要展示他优秀的一面,要用心灵去工作,用自己的高尚的情操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不断地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于每个学生心中的学习智慧,自尊心与自信心以及为人处世的积极态度。“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燃烧着的蜡烛”是社会对教师职业的高度评价,也是社会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其次是立德,就是在教师的影响下,使学生形成宽广的胸怀、独立的思想、健全的人格;让他们知道分辨真、善、美、假、恶、丑,教育他们诚信,让他们知道,我们之所以生活的平安幸福,是有千千万万的人在默默地付出,从而教育他们,作为社会的一份子,也让每个我们身边的人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而不是痛苦。

最后是守德,是指遵守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教育学生,在家做好儿童、好少年,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到社会上做一名好公民。

二、以爱育爱

篇2

倾诉人:末末

年龄:30岁

文字记录:绿茶

倾诉主题:离家分居后,我以宣告独立自强的姿态重新找了工作,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充实与完整,相反,生活中照样处处都是缺失。甚至缺失差点变成了永久的遗憾----我几乎失去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失去了一个心永远朝向家门的爱人……

孩子的问题是家的问题

又一次,我被小言的班主任请到了学校。

唯有叹气,这已经是本月第三次了。对一个刚转学不久、小学二年级男孩的妈妈来说,这意味着你的孩子特别调皮,特别不守纪律。这一次,班主任老师用指导性口吻对我说:“带孩子到医院去看看,多动症要及早治疗。”我赔着笑:“一年级的时候就去过,做了一段时间感统训练,医生说他动作协调连贯,没大问题。”老师盯了我一眼,语气权威:“那就去吃药。”不敢也不能再辩解,我答应先请假一个月,从老师手中接过当月教学计划、作业等,牵着小言出了校门。

只有暂时辞掉工作了,反正这份诊所护士的活儿不过干了半年。如果不是因为选择和丈夫杨杨暂时分居,以他的年薪,当了数年全职主妇的我也不会重新出门打工。

觉得很累,坐在小区草地旁长椅上晒太阳,眼前影影绰绰晃晃悠悠,小言偎在我怀里睡着了,安静得像个天使:我不相信小言患了多动症。我了解儿子,上学前他表现基本正常,方向感弱、动手能力不强,只是因为我这个全职妈妈对他呵护过度……

溯根求源,问题出在何时,出在哪里?

小言的坏毛病是在上学后显山露水的。我努力回忆他读一年级时发生的事,可记得起来的只是被不停地请去学校听老师训话,然后回家将他猛“克”一顿。是的,去年整年我都处于和杨杨的冷战中,积蓄了几年的失落与被忽视感在孩子上学后、在某天与大学室友聚会后全面爆发----当年成绩不如我的几个女同学毕业后相继考研甚至读博,目前已拥有了医师执照,最不济的也去了三甲医院担任护士长。可我呢? 我和杨杨结婚八年,当年懵懵懂懂地以为婚姻与孩子是生命中唯一的事业,于是做了毕婚族,当上了全职太太。如今感情也许还在,但我更痛恨自己的迷失。如果将人生比作一次旅行,我一直留在原地,并深陷迷雾。

于是,我不再替杨杨收拾出差的行李,不再嘱咐小言隔几天给爸爸打个电话,不会在他回家时精心准备晚宴和睡衣,当然更没有告诉他孩子上学后的种种不适应。我忽视所有,包括家包括杨杨甚至包括小言。我忙于考护师执照、忙于找到自己的位置宣告独立,简单化地以为只要给小言换所学校,一切就可以重新开始了。

杨杨对我提出离婚要求十分诧异甚至愤怒,他没有外遇、没有对不起妻儿,他唯一的错只是事业心太重,而工作要求他不停出差,每个月在家的时间超不过一周。他最后只同意分居,并将家里的房子留给我和小言,可我实在受够了那个将我禁锢得不问来路也看不见前路的家,固执地想要换个新环境,有个新起点,所以带着小言搬到这个两居室的租住屋。

教孩子画地图

回到“家”,任由小言在不大的几间房里乱蹿,东捣一下西搅一下,课本、课外书都摆在那儿,每次翻开时间不超过三分钟。反正一刻也不得停,除了画画的时候。虽然我不信任“多动症”的提法,但心里却很清楚:小言需要改变,他必须学会静下心与专注。只是怎么办?所有能用的方法都试过了,还是不行。

整理小言的抽屉,一张中国地图的拼图落入眼帘。这是我们离家时小言带出来的唯一玩具,是他爸爸送给他的礼物。拼图旁边塞满乱七八糟的纸。一张张轻轻摊开、抹平,研究上面奇怪的图形和符号,我明白过来----孩子是在模拟着画地图。然而那些地图来自何处、通向哪里全都不明含义。小言是在纸面上复制父亲的足迹吗?是在确定自己身在何处吗?还是在怀念着曾经温暖的家?

画是孩子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外表的失衡有时是内心困惑的表现。也许改变这一切的最好办法,还是画画,画地图。只是这一次,我这个当母亲的必须参与其中,陪伴他,指导他。

我买来两块可以夹住纸张的画板以及一些较厚、可反复擦写的地图纸,测量用直尺、三角尺与量角器,随身带好几支2B铅笔与绘图橡皮,然后用轻松而且新奇的语气告诉小言:“咱们出发,妈妈和你一起去画地图。”小言有些疑惑地看着我,随即笑了。

下楼以后,我带小言转身蹲下,每人在自己的地图纸右下角简单画个房子,上面涂个黑点,标上两个字----“起点”。小言的房子画得很大,我告诉他我们要画前往学校的地图,路很长,路边还会有许多楼房、绿化带以及一个小区广场,所以请他尽可能先画小一点。看得出来,他费了很大劲,擦改了三次,才尽量将房子改小。

然后我俩继续前进,从起点开始有一条线沿展,那就是我们要走的路。我和小言以脚步为尺,在每一个路口停下,然后尽可能准确地将分岔线缩小复制到地图上。令我诧异的是,小言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使用三角尺和量角器,而且为了比划角度,不厌其烦地转身回望出发的方向,趴在地上比划着量角器,或是对照我的手绘地图来修订他的图案……

这一次的勘探与绘图我们前后用了两个小时,小言以让我欣慰的耐心坚持了下来,甚至没有被草丛里的蝴蝶飞虫吸引。站在学校大门口,小言不用我指点就在地图上画下了一扇大门,并自己在大门内做了标识,重重写下“学校”两个字。工整而且正确。

画地图成了我和小言最热爱的游戏和功课。即使下着小雨、刮着微风,我俩也会兴致勃勃地出门,上午一趟下午一趟。甚至还有几个晚上应小言的要求,我们也外出散步画夜景地图。

一个月很快过去了,我从小言每天经过学校时渴望的眼神看得出来,他是喜欢学校的。于是趁机告诉他:可以将每一堂课都看成一次画地图的过程,老师是向导,同学是伙伴,汉字、课文、数字、应用题等等都是地图上的一处处分岔口,我们需要找到正确的方向……

事实上,完全不用我这样深入浅出地打比方,小言的专注力、自制力已经在一次次画地图的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与提高。我重新找了份半天的工作,辞退钟点工亲自接送他上学、放学,我心怀忐忑地看着班主任老师,她的态度很是满意:“不错,进步非常明显,还是吃药好啊。”

画一幅家的地图

一个双休日,小言要求说:“我想画一幅家的地图。”我想也没想地回答他:“好啊,你画吧,研究一下咱家几间房子,房子里的家具摆设什么的。”他站在那儿没动:“不是这里,我是说要画咱们家。”

愣怔之后明白过来:小言说的是我一心逃离的那个“家”。

感受复杂地带着小言坐上公交车。“家”离这儿五站路的距离,一路上我心不在焉,他却很开心,熟练地坐在我身旁画着公交车的路线图,每一个十字路口的大型建筑,以及他喜欢的标志物。

回“家”了。杨杨不在,估计又出差了,家里倒是收拾得和我走之前一样秩序井然,只是略蒙了层薄灰。小言“哇”地大叫,久别重逢一样各个房间出出进进,不时趴在客厅地板上将他的地图涂涂改改,我呢,默默开始做清洁。

小言的地图快完成了,我站一边看他做最后的修订。三室两厅的房间、构造及家俱的位置都算有序而且恰当,只是我没想到的是,他在客厅中央画了个小人,那是他自己;在厨房里画了个大些的人,长发长裙,应该是代表着我;还有,门外居然还有一个人,拖着行李箱正准备敲门的模样----那是杨杨。

也许这就是小言心目中最正常、最熟悉的家吧。在孩子心目中,父亲是存在的,是重要的,是家地图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他时时在家门之外,但他内心的方向永远朝向家中妻儿。

正在这时,钥匙在门锁内转动,和画中一样,杨杨拖着行李箱推门而入。小言最先反应过来,大叫一声“爸爸”,正想扑过去的同时又停下了,胆怯地看着我。那一刻我才惊觉,原来这一年多来因了我自己对杨杨的生疏与怨恨,言行态度中刻意制止了孩子与父亲的亲密。我想了想,拉着小言一同上前,用拥抱迎接了回家的人。

杨杨喜得手足无措:“你说半年内不许我主动联系你的,所以,我没想到……”我一笑:“没什么,小言想回家画一幅家里的地图。你陪孩子玩儿吧,我去做饭。”

身在厨房里,耳听客厅里小言的大呼小叫声,全是压抑不住的快乐。晚饭后,到了要回去的时间了。小言依依不舍地看着爸爸,可怜兮兮地望着我。杨杨似乎下定了决心对我说:“我向公司申请了调换岗位,往后出差时间会减少到每月最多一次。只不过工资和福利也会少很多。”

望着杨杨热切的眼神,感受小言目光中的恳请,我的心那一刻柔软得酸疼酸疼的。好半天我才轻声回应说:“没事,我已经拿到了护师执照,可以外出找份工作补贴家用。”

离家分居后,我以宣告独立自强的姿态重新找了工作,却并没有因此感到充实与完整,相反,生活中照样处处都是缺失。甚至缺失差点变成了永久的遗憾----我几乎失去了一个健康成长的孩子。

幸好,在陪伴小言一次次画地图的过程中,我也一次次叩问自己的内心:我依旧爱着这个家、爱着杨杨、爱我的儿子,每一笔清晰的走势都指向爱与责任,每一处经过的路边物体也许平凡得可以忽略,但如果你着重标识出来,会惊奇地发现,那都是美好的风景。

篇3

爱与恨的统一体

人是矛盾的统一体,有时想一个人,有时恨一个人。

当我想他的时候,感觉生命是美好的,我的生命依恋他的生命时,从内心感觉世界真的很美好。他是一个很优秀的人,已深深扎根在我心中。我明白了在这个世界上,他对我的重要性,知道了珍惜和感激,深刻体会到生命是珍贵的。

当我恨他时,感觉他是一个刽子手,他砍杀了我所有燃烧的激情,或者说比刽子手还可恶。刽子手一刀就下去了,可他却在我心中反反复复的折磨我。我恨他,一定要忘了他,忘了以前的一点一滴。

谁能了解我?我都不认识自己了。我是爱与恨的统一体吗?

篇4

1、在爱情中,奶茶还有另一层意思:奶茶爱情是情侣之间温柔至极的代表,它是唯一的,是美丽的,是唯美的。

2、奶茶,简单理解为牛奶与茶的融合,就产生了奶气茶香的奶茶。奶茶兼具牛奶和茶的双重营养,是家常美食之一,风行世界。奶茶品种包括了奶茶粉, 冰奶茶,奶茶热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5

项 阳 四平市铁东区城东乡中心小学校 吉林四平 136001

【文章摘要】

用充满爱的赏识激励孩子的成长,以尊重和关心给孩子以成长的榜样,用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铸就教育目标。用平等的关爱,教育和培养学生,从而奠定学生良好的人格形成基础。教会学生爱他人、爱生活、爱社会。让爱的教育贯穿德育教育的始终,同时使德育教育在爱中得到深化和升华。

【关键词】

德育;关爱;激励;奋斗

人们都在诟病当今社会冷漠、缺乏爱心,人们似乎已经丧失了爱的本能。一位儿童教育家也说:“只知索取,不知付出; 只知爱已,不知爱人,是当前独子女的通病”。每个孩子出生时都是一张白纸,是成人在这张白纸上写满了肮脏的冷漠与自私。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给孩子什么样的社会环境,孩子就会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格。爱是类最光辉灿烂的人性,最崇高伟大的品德,教子做人首先要赋予他一颗仁爱之心。教师是沟通孩子与社会的桥梁和纽带,因此,作为教师我们有着沉甸甸的社会责任和教育使命。

爱是情感,爱是行为,爱是能力。爱的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以爱育人、以爱育教的理念就是让爱在德育教育中升华,并在德育的不同层面上进行资源整合,从而构建一个和谐的德育教育环境,发挥德育教育的实效。

1 德育情感碰撞

1.1 在尊重与倾听中敞开心扉

用心倾听是对别人最好的尊重和关心,对学生幼小的心灵更是如此,学生的年纪虽小,阅历虽稚嫩,但他们同样需要教师站在平等角度给于尊重。爱必须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尊重、理解学生,就要尊重、理解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做到文明教学。只有当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时,以无微不至的关怀打动学生时, 其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和真诚的情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和敬意。学生的需要都是从倾听中得来的,教师要用心灵去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学会赞美孩子们身上的闪光点,做好学生的倾听者,观察者,理解者和欣赏者。当学生犯错时,教师要试着站在他们的角度去考虑他们的想法,你会发现,虽然在大人的眼里孩子们犯错了,但是在他们的内心和世界里他们的所作所为也许并不是“错误”,只有这样这种换位思考才能给学生以足够的尊重,同时也能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尊重。

1.2 欣赏、宽容但不纵容

学会欣赏,善用欣赏巧用激励,让学生在充满爱的赏识和激励中逐渐进步和成长。欣赏孩子们的优点,欣赏他们的个性差异,欣赏他们的独特见解。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的欣赏, 这样学生就能证实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才能拥有一颗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赏识是最好的激励,我们要学会赏识自己的学生, 把爱洒向学生。当我们面对差生、淘气的学生、特殊的学生时,我们要学会欣赏,要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要相信每个学生的身上都有或多或少的优点,值得我们去挖掘去欣赏。用师爱去感动他们。用师爱去引导他们发现和发扬自身的闪光点,逐渐摒弃自身的缺点。在欣赏学生的优点的同时,也要宽容他们的缺点,宽容是一种特殊的欣赏,用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改正缺点。激发他们逐步走向阳光的未来。

1.3 一视同仁的爱

爱要一视同仁,学生的成长需要爱, 这种爱包括尊重、理解与支持。不同家庭, 不同社会背景下成长的孩子,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区别,有的孩子多才多艺,有的孩子勤奋好学、有的孩子顽劣调皮。作为教师,我们要用平等的爱,对待每个学生, 不论他是成绩优异、多才多艺的第一名还是调皮不爱学习的“差等生”以平等的心去爱他们每个人,使孩子在我们一视同仁的行动中看到公正和希望。爱,不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更是教育的目标。孩子在被尊重中才会学会尊重,在被理解中才能学会理解。在被关爱中学到的是爱。正在平等中学会公平。因为爱引发学生丰富、健康、积极的情感,激励学生去奋斗,使学生学会,爱学习,爱他人,爱生活,爱社会、爱世界。

2 德育的情感互动

爱的情感,爱的行为,爱的能力和爱的艺术本身就是教育的目标,我们从爱出发,教育学生勇于付出,愿意帮助他人,关爱社会。学会向向弱者伸出爱的双手,让他们在同一蓝天下享受爱的温暖,拥有同等的教育。这种爱的教育从身边的同学开始,在同学之间开展互助活动和帮助贫困学生的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通过帮助别人提升自我的人格境界,使学生不仅学会关爱他人,也使得品格得到升华。

3 德育情感体验

篇6

一、用真诚的爱打动学生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学生的一种心理寄托,是学生一种内心渴望。教师只要真诚真心付出爱,不但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温暖之情,而且还很容易打动学生。一旦学生这种心理需求得到满足,可以增进师生友谊,产生情感共鸣,启迪学生心灵,唤醒学生理智,就可以达到“亲其师,信其师,乐其师”的境界,从而把握成功的教育真谛。

我们知道,在班级里,无论是学习方面,还是其他方面,都有一些表现好的孩子。在老师和学生的眼里,他们都是优等生,老师宠着,同学敬着,在他们的周围只有赞许的目光和激励的话语。可我觉得,如果这些孩子不受到挫折教育的话,他们将来遇到困难时就不能承受得了了。所以,我在必要的时候,也会适当的批评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也有错的时候,应极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使自己更完美。

爱可以使好的学生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爱可以使学生精神得到充实,情操得到陶冶,性格得到优化,思想得到升华。所以,只有教师用真诚的爱去对待学生,才能打动学生,教育好学生。

二、用无私的爱感化、关爱差生

在德育工作中,教师要杜绝偏爱优生与歧视差生。“植而不修则歪,教而不育则差,育而无方则罔。”和优等生相对立的,正是一些学困生。这些学生有的不但学习成绩差,而且行为习惯也不好。如果经常批评他们,冷落他们,那他们就没了改正错误的机会,所以对待这些孩子,要不厌其烦地用爱心感化他们、关爱他们。而不是一味的批评指责他们的过错,而是对他们的优点、成绩要及时加以肯定,使他们自己能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有信心去做好每一件事。

在对待“差生”问题上要以全部心血倾注在他们身上,全心全意,耐心细致地进行转化教育工作,不仅不嫌弃、不歧视,而且多加爱护,对他们常常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善于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这样,转化差生就不再是“老、大、难”的问题了。只要我们爱差生与爱优生一样,并给予差生更多一点的关爱,差生也能看到自己的成功,并体验到成功的自豪感和对学习、生活的信心,从而成功感化他们的心灵,从而真正转化差生。

三、宽严相济,显露真爱

宽容与严格是矛盾的统一体。宽容是另一种意义的严格。这里说的宽容是一种教育艺术,是指教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策略。它的前提是对学生严格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有效的接受真理,承认和改正缺点、错误。教师要对差生“严中有爱”,对优生要“爱中有严”。

孩子毕竟是孩子,总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不能只用严厉的批评、叫家长、写保证书等简单、粗暴的办法来压服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样往往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宽容的爱心对待他们,他们也会在爱的力量下变聪明,会进步的。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就是这个道理。

学生不是完人,更不是超人,犯错误是他们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正常现象。我们只要对他们“严中有爱,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就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实现教育的目标。

四、将心比心,以爱换爱

美国学者戈尔曼说过:“不能识别他人的情绪是情商的重大缺陷,也是人性的悲哀。”因此,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做个有心人,用“将心比心”这一方法,去实现“以爱换爱”的目的。

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进办公室,要向老师报告,而老师正与同事谈趣正浓。因此,学生刚刚开口说话或是说了只言片语,教师就极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别来烦我!”教师这样粗鲁地对待学生,就没有顾及学生的内心情感,更没有想学生之所想了,如果教师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一下的话,那么就会体验到学生的无助。

师生之间的沟通,教师要以情为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要顾及到学生的感情。这样才能引起师生双方情感上的共鸣,无疑利于师生双方的有效沟通。

我曾经碰到这样一个学生,由于这个学生经常违规乱纪,散漫成性,懒惰成习,惹是生非。以往带班的老师历来不让他参加任何校内外活动。该生心理这道防线成为与老师交往的鸿沟,从而以更多的犯错来对抗、回报老师。在这种师生情感上的强烈对抗下,老师的严厉批评、指责已经失去了作用。这个时候,我认识到并了解到了这一切情况后,从一开始,就用“将心比心”的方法处理。当我第一次与该生见面时,我将两把椅子靠近,与这位学生并排而坐。从这一谈话的形式上的改变,让学生明白我的真正用意:我明白你的心思和困惑。你希望得到老师平等对待。你希望得到老师的关注。后来,这位学生很喜欢与我沟通,下课一有时间就找我聊天。慢慢地,他变了,恶习改了,心境开朗了,并能在班集体活动中起了积极的作用,不再与老师对立,而以自己实际行动来回报老师。

篇7

说服派拉蒙,从一封邮件开始。

最初的时候很多人想,同时出现在暑期档,《老男孩》一定会被《变形金刚》给淹没了,但是我萌生了让《变形金刚》和《老男孩》“和为贵”的想法。当我把这个议题提出来的时候,所有的营销都说不可能,《变形金刚》怎么会带我们玩?但我不想放弃,我给派拉蒙写了一封邮件,阐述了我的制片理念,告诉他们其实这两部电影可以在人气和粉丝方面在暑期档互作补充。后来派拉蒙方面决定作出尝试,尤其是在看片之后对《老男孩》感觉还非常好,同意让这两部电影一起在中国滚动营销。

电影就是梦,要有想象力。

我一直是一个有勇气创新的人,无论是营销还是选择剧本和导演。很多人在做《老男孩》的营销方案的时候,都提出了一系列阻击《变形金刚》的想法,但是怎么就不能去想成为一个联盟呢?现在迈克尔・贝导演邀请肖央他们去美国学习电影,我想这就是我们提出“一起玩”的想法也让他看到了中国电影人的激情和勇气。

我只相信大众的数据。

我做任何事情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的。比如《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我决定拍成电影的时候这个书已经卖出了一百多万册,而且还有一些数据显示主要的读者年龄层在18~35岁,这些人也是主要的观影人群。后来我又自己买了书来看,在家花了一个星期,书中文字的美和人物的故事都深深印在了我的脑子里。最后我们又请来了赵薇导演,更加增强了我对这个作品的信心。所以大众数据给了我能够力排众议的信心,我不相信感觉,也不相信经验主义。

未来的电影市场属于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制作,另外一种就是能直指人心。

有两种片子我认为未来会有较好的票房,一种是可以真正进入观众内心,关注当下社会生活,解读中国人内心深处的情感,而且用一种娱乐的形式讲一个很好的故事;另外一种就是视觉特效大片,让人们看到充满梦幻色彩的视觉奇景。这两种片子我都会坚持投入,比如今年年底我们会开机拍摄《致青春》的续篇《原来你还在这里》,即将在大陆上映的派拉蒙公司的《忍者神龟》我们也已经参与投资。

篇8

有时候女孩子的心理非常微妙,你在她身边痴心了若干年,她都不会爱你,但一旦你喜欢上了别人,她就忍受不了了,发现自己原来是喜欢你的。

我一生中最幸运的两件事:一件,是时间终于将我对你的爱消耗殆尽;一件,是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我遇见你

真正的爱情不仅要求相爱,而且要求相互洞察对方的内心世界。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一、以理解、尊重为基础,以爱心为出发点。

“理解万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往往是形成共识的基础。而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就更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作为班主任就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班级德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必须遵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基本原则。

首先是要尊重学生----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现在的学生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所以把人格看得尤为重要,而事实上尊重学生的人格确实是任何一位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前提。

作为一个班主任、一个老师,即使学生犯了错误,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时,也应尊重学生的人格,谆谆教导,才能取得教育的效应。一味的训斥,只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更不能用挖苦、讽刺的话语伤学生的心。教师对学生尊重,会使师生关系更为融洽。

其次,教师要有爱心,从爱心出发是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基础。老师爱学生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但在爱的基础上要管教,不要把学生当作宠物,只求他听话,其余随他去。管要讲原则,严而有爱。班主任要关心爱护班级的每一个学生,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的批评教育----是“恨铁不成钢”,是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健康成长,真心希望学生个个都能成材。老师有爱心,学生才能更加爱老师。师生感情不断加深,才能充分发挥情感教育作用。如果你对学生的爱心还不够,那么你就得去培养自己的爱心----当班主任不要光看到烦人的日常事务,而是要看到教室里几十个活泼的年轻生命。班主任这位学校里的“家长”还必要得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协助。但也有少数家长,每次接到班主任的电话、邀请,都绷紧神经,戒备重重;如果你能抽出一点时间,做一次家访,给家长捎去孩子最近在校做了些什么好事----微不足道的也无妨,这样不仅能溶解家庭和学校之间的“冰墙”,形成教育孩子的“合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每到期中、期末家长会的光荣榜上多列表扬细目表,多表扬更多学生。试问,谁不盼望人赞扬?谁会不肯亲近赞扬自己的人?如果班中的多数学生都因此亲近、尊敬班主任,这样的班怎会带不好?当然,德育工作有时也要用到处罚的方法。不少人认为德育工作中只要有处罚,师生关系就必然处理不好,其实不然----只要你公平公正,罚得有分寸;只要你尊重学生,不侮辱他们的人格,学生就能感受到你的爱。当然你还必须要讲道理----不管是处罚前,还是处罚后,你一定要把道理说清楚。学生嘴里不说,但他是会知道你的爱的,这样师生间就有了互相信任,误会减少,感情加深。由于师生关系好,班里的气氛也会随之好起,学的愉快,教的也愉快。

二、量化管理抓落实

量化管理原来是经济管理中的一种方法,用来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其可行性和操作性也是很强的。叶圣陶说:“无论是改掉学生身上哪一个坏习惯,在一开始都要以一定的压力来强制。”量化管理就是在民主的基础上产生一种强化的措施。从心理学角度分析,青少年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制力,他们不仅是教育的客体,同时又是认识的主体,已具备一定的控制和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因此量化管理,又是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

量化管理是以学生的自我管理和教育为出发点,以《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通过从整体着眼,从细处着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达到开展班级德育工作,提高学生德育素质为最终目的。如:中学生守则要求学生做到不迟到、不早退。为个“迟到”问题,班级就是经过点名、登记、相应的处罚,以至培养学生遵守作息时间。又如:不乱扔纸屑果皮的问题,班级有检查,罚扫地等管理制度,来克服同学不注意环境卫生的不良现象,促使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好习惯。

开学第一天,我就向学生宣布诸如此类简单合理而可行的班级规章制度,并要切实执行,要让学生切切实实的感受到班主任是个言出必行的人。教室里的“春天”要建基于对原则的坚持,而非退让。如果发现所定的规章制度过于苛刻,当然可以修定甚至废除,但一切都要经过讨论和解释,且公开进行。要让学生知道你的意图,他们才肯合作,才会自觉守纪律。当然,德育工作除了学校、班级,还要家庭、社会三方面一起来实现量化管理,才可以取得更理想的效果。

三、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很多时间是在学校里度过的。班级即是学生的一个大家庭。学习环境包括教室环境和思想环境。营造良好学习环境,对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也是起了一定的作用。教室环境中可布置几张班级集体照、学生作品等,让学生一进教室就感受到集体的温暖。象今年,我们班的学生还自发的在教室前面养了金鱼,在教室里养了十来盆花草,让人觉得很是温馨。在孩子们眼里,教室就是他们的家。良好的环境促使良好班风的养成,使学生在外部影响的潜移默化的作用下积极向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良好的环境促进了后进生的转化,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德育素质。

四、培养学生竞争意识和竞争心理。

篇10

2、有一种默契叫做心有灵犀,有一种感觉叫做妙不可言,有一种思念叫做望穿秋水!

3、有些事,我们明知道是错的,也要去坚持,因为不甘心;有些人,我们明知道是爱的,也要去放弃,因为没结局;有时候,我们明知道没路了,却还在前行,因为习惯了。

4、要轻易说爱,许下的诺言就是欠下的债。

5、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恨不生同,日日与君好。

6、我们也许可以同时爱两个人,又被两个人所爱。遗憾的是,我们只能跟其中一个厮守到老。

7、我们谁都无法忍受眼睁睁看着,曾经美好的爱情,渐渐变成彼此的痛苦。

8、我放下尊严,放下了个性,放下了固执,都是因为放不下你。

9、你不知道我在想你,是因为你不爱我,我明明知道你不想我,却还爱你,是因为我太傻。也许有时候,逃避不是因为害怕去面对什么,而是在等待什么。

10、明知你心里没有我,也永远做不到你想要得那个,却不由自主让你看到最真实的我,掩藏住受伤的我。

11、每有一段感情能让我们痛并快乐着,每有一段回忆能永远留在心底.让你的过去消失在回忆里,爱情的道路还很漫长,很艰难,希望我能陪你走下去。

12、每到夜深人静,我才倍感寂寞倍感心酸,孤单的人心易碎,总是看到别人双双对对,才感觉,一个人好孤单,只是真心已不在,真心已不算。

13、没有人值得你流泪,值得让你这么做的人不会让你哭泣。

14、孤单不是与生俱来,而是由你爱上一个人的那一刻开始。

15、哥伦布说地球是圆的,只要一直前行,就会到达目的地,可我走了这么久,却没发现和你的距离有一丝一毫的减少。

16、爱一个人,你是会自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