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记大全范文

时间:2023-03-19 12:04: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观察日记大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观察日记大全

篇1

蝌蚪(英文:tadpole )古时写作“科斗”,是蛙、蟾蜍的幼体,又称蛤蟆蛋蛋。刚孵化出来的蝌蚪,身体呈纺锤形,无四肢、口和内鳃,生有侧扁的长尾,头部两侧生有分枝的外鳃,吸附在水草上,靠体内残存的卵黄供给营养。了解相关精彩内容请参考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文章:

日记200字大全1有一天,爸爸送给我几只可爱的小蝌蚪,并让我认真观察

9月13日 期六 气:晴

今天早上,我兴致勃勃地跑到鱼缸前观察小蝌蚪。小蝌蚪穿着乌黑光亮的衣裳,长着指甲一样大小的小脑袋和面条一样的细尾巴。我发现小蝌蚪对这新家好像不太满意,撞来撞去的,像软禁在牢房里面的人,又好像说:“这里不好玩,我要出去。”

9月14日 星期天 天气:晴

早晨,我看见鱼缸里有只小蝌蚪死了,我凑近一看,竟然发现其他蝌蚪正在争先恐后地吃那条死掉的小蝌蚪的.尸体,那时我惊呆了!走到电脑前,用百度查了一查,发现蝌蚪是一种贪吃的小型水下软体动物,直到现在才发现我是想错了。

日记200字大全29月20日 星期六 天气:晴

今天我回到家发现还剩两只小蝌蚪。那两只小蝌蚪已经长出了后腿,在翠绿的荷叶上兴奋地跳来跳去,十分活泼。它们累了就躺在荷叶上,饿了就潜下吃新鲜美味的水草和面包渣,有时从里面跳出了,像两个调皮的小男孩。

9月21日 星期天 天气:晴

今天早上,我发现又死了一只可爱的小蝌蚪。回来经过全家决定,把最后的一只小蝌蚪放回大自然美丽又漂亮妈妈的怀抱里。

日记200字大全3今天,我特别高兴,因为我在香溪里捉到两只小蝌蚪带回家来养。它浑身穿着黑衣裳,眼睛圆圆的,嘴巴小小的,尾巴又细又长,还有两条精致的小腿呢。这些“小零件”搭配起来,就凑成了一只又好看又可爱的小蝌蚪。

听大人说,小蝌蚪不仅长得好看又可爱,它长大变成青蛙后还能帮助农民伯伯捉害虫呢。因此,我对小蝌蚪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更喜爱它们啦,每天一放学我都会与它们为伴,仔细地观察它们的生活习性。它们有时在水中欢快地跳舞,有时在水中追逐嬉闹,可好玩啦。

我喜欢可爱的小蝌蚪!

日记200字大全4在我房间的阳台上,放着半个可乐瓶和一个长方形的透明塑料缸,里面养着80多只小蝌蚪,那是我和妈妈昨天到百可园的池塘里捉的。

我不碰缸的时候,有的小蝌蚪在游,有的停在水中一动不动;当我一碰缸,小蝌蚪们就向四周逃。小蝌蚪们长着细细的尾巴,大大的脑袋。有的是青灰色的,还有的又黑又小,像个小气球。游动时,尾巴一摇一摆,可爱极了,一会儿平游,一会儿仰着头向上游,有时还头朝下,尾巴和屁股撅在上面朝下游,真有趣。

等小蝌蚪长出腿来了,我会把它们放回去,让它们变成青蛙,让它们自由自在的生活,为人类捉害虫。

日记200字大全5我在七贤公园的小河里捉了几只小蝌蚪,黑色的身体,大大的脑袋,长长的尾巴,非常可爱。

我把小蝌蚪放进了鱼缸里,常常喂它一点点馍。过了一星期,小蝌蚪长出了两条后腿。又过了几天,小蝌蚪又长出了两条前腿,尾巴也变短了一点点。小蝌蚪最喜欢呆在水底一动也不动,好像在睡觉。我常常走到鱼缸边,轻轻的弹一下鱼缸,小蝌蚪吓得在水里游来游去。其中,有一只小蝌蚪游的非常快,小尾巴使劲的甩着,在水里不停的转圈。

妈妈说:“小蝌蚪快变成青蛙了,你赶快把它放生吧。”我说:“夏天快到了,我要让它长成青蛙后在我家捉蚊子。我就不会被蚊子咬了。”妈妈说:“不行,一定要把它放了。”我还是舍不得,还是再养几天吧。

下星期天,我一定把它放到七贤公园的小河里,让它自由的成长,变成青蛙后,它就可以捉更多的害虫。

日记200字大全6今天早上,我去倒垃圾,看见小池塘的一角有许多蝌蚪。乌黑发亮的身体,细细的尾巴,还有黑乎乎的头,一群蝌蚪就出现在我的眼前。

我马上跑回家,把养金鱼的塑料缸拿来抓蝌蚪,看上去蝌蚪一个一个成群结队,很好抓,其实,蝌蚪游来游去的,可难抓了!我费尽力气,终于抓了六条,我把抓到的小蝌蚪带回家观察,发现其中有五条已经长出了后退,六条小蝌蚪头挨着头聚在一起。突然,一条小蝌蚪从缸底飞快地游到水面上,似乎在呼吸新鲜空气,还有几只小蝌蚪面对面,好像在交头接耳地说着悄悄话。真是一群淘气的蝌蚪呀!

妈妈说:“蝌蚪长大以后会变成青蛙,能抓成千上万只害虫。是我们的好朋友。”听了妈妈的话后,我依依不舍地把小蝌蚪放回了小池塘。

日记200字大全7春天来了,一群群小蝌蚪在河里游来游去,快活极了。

我用小网袋捞了几只小蝌蚪,把它们轻轻地放在瓶子里带回家。

篇2

为了我的观察日记要写得更好,妈妈特意帮我买了一只小白兔,因为它特喜欢吃胡萝卜,所以我给它取名叫“卜卜”。

“卜卜”有一身雪白的毛,缩起头来像一个白绒球;“卜卜”还有一对闪闪发光的眼睛和一对长长的耳朵。它长长的耳朵,连多么细微的声音也不放过。有一天晚上,“卜卜”目不转睛地盯着笼外的萝卜时,我的脑害里突然出了一个念头:我一定要摸摸它的毛,看看是不是和书上写的一样神奇。可是,当我刚想伸手去摸的时候,“卜卜”一下子掉过头来。“唉!事没办成,反而被吓一大跳!”(真倒霉!)

这还不算有趣,有趣的还算是“卜卜” 的吃相和睡觉时的样子。

“卜卜”吃东西的时候很有趣。“卜卜”不喜欢把胡萝卜用脚踩断后再吃,它喜欢成根成根吃,如果成根吃 ,不一两下,一根胡萝卜就吃完了;如果断后再吃,至少要一两小时才能吃完(有点夸张......)。

最有趣的还算是“卜卜”睡觉的样子。“卜卜”睡觉时是蹲着的,睡觉时,(悄悄告诉你)它还抱着一根胡萝卜呢!(有趣吧!)

每一种兔子都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俺家“卜卜”也不例外!

俺家“卜卜”的特点就是节省粮食。上一次,我把一个烂了的胡萝卜给“卜卜”吃,但“卜卜”不但不吃,还把胡萝卜踩碎。(停!等俺说句话先:“浪费也不能这样,难清理!”) 最后我还看见“卜卜”拉一拉大便去给踩碎的胡萝卜,这是什么回事呢?我这个“大智慧”怎么想不出来呢?我翻开《百科大全》……“噢!是这么回事呀!”我终于明白了。原来兔粪里有许多营养,不几天,等兔粪干了,兔子就会吃了兔粪里的营养。(好感动哦……)

不过,先别高兴,每种动物有优点一定就有缺点。

“卜卜”的缺点就是贪玩。昨天晚上,我放“卜卜”出去玩,后来,我见“卜卜”很久还没回来,我就出去左找右找,还是找不到。最来,“卜卜”11:30才回来,真是担心死我了!

篇3

古希腊的学者们已在科学或自然知识研究上产生了许多的经典作品,例如柏拉图(Plato, 432-347 BC)《蒂迈欧篇》(Timaeus)、亚里斯多德 (Aristotle, 384-322 BC)《物理学》(Physics)、《论天》(On the Heavens)、《气象学》(Meteorology)、欧几里德(Euclid)《几何原本》(Elements)、阿基米德(Archimedes, 287-212 BC)《论浮体》(On Floating Bodies)、托勒密(Claude Ptolemy, ca.100-170)《天文学大全》(Almagest)等等。即使是近代科学革命时期,也产生不少吾人不陌生的经典作品,如哥白尼(N. Copernicus, 1473-1543)《天体运行论》(On the Revolutions of Heavenly Spheres, 1543)、刻卜勒(Johannes Kepler, 1571-1630)《新天文学》(New Astronomy, 1609)、伽利略《星际信使》、《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两门新科学》、虎克(Robert Hooke, 1635-1703)《显微镜图说》 (Micrographia)、牛顿(Isaac Newton, 1642-1727)《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Mathematical Principle of Natural Philosophy, 1687)等等。

绝大部份过去的科学经典作品,早已成为昨日的旧科学(old science)。其中仅有非常少数会在教科书中被改写为符合科学直线进步简略的介绍。绝大多数的科学经典的内容非常深奥,不适宜一般读者阅读。《星际信使》却是一个例外,它既是一本科学经典,也是本科普经典作品。它是首本运用望远镜观测星际的书,不同于其他的科学经典作品涉及深奥的数学,或是不易理解的概念与论证,此书的内容浅显,加以图说,无需加以改写,今日的读者或学子们可以直接阅读。

本文拟先介绍此书源起的历史背景,其次处理《星际信使》在内容上的创新。接着分析此书对华文读者在科普与科学传播上的意义。

1《星际信使》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要了解伽利略《星际信使》在科学发展与对后世在科普上的意义,我们得将伽利略放回其时代,通过他的生平、教育与当时的主要科学理论,来了解他在科学上的创新与影响。

1.1 至《星际信使》前的伽利略生平

在伽利略的研究者中,意大利后裔的德瑞克 (Stillman Drake, 1910-1993)原是一位金融圈工作者,休假时常回佛罗伦斯的伽利略图书馆,对当时伽利略著作的英译本不满意,因而着手研究伽利略。在真积力久则入的情况下,他成为伽利略研究的佼佼者,被聘为多伦多大学科学史教授。他完成的 Galileo at Work: His Scientific Biography是本关于伽利略最好的传记[1]。

伽利略于 1564年生于意大利比萨,该地属于佛罗伦斯麦第奇 (Medici)家族统治。他的义大利文名字 Galileo Galilei的意思是”伽利略家族中的伽利略”,是七个孩子中的长子。 1581年在父亲温参齐欧(Vincenzio Galilei)期望下,他入比萨大学习医。虽然哥白尼于 1543年提出日心说,当时大学正统的科学理论是与基督教义结合的亚里斯多德–托勒密地心说。 1577年彗星出现,第谷 (Tycho Brahe, 1546-1601)观测到它与地球的距离超过月与地,最后在 1588年出版《最近以太世界发现的现象》,提出地心说,太阳绕地心运转,其他行星与彗星绕日运行的折衷体系[2]。它与亚里斯多德—托勒密地心说和哥白尼日心说形成三个彼此间相互竞争的世界体系。

大学时期的伽利略在认识宫廷数学家芮齐(Ostilio Ricci)后,转而热衷欧几里得与阿基米德数学作品,1585年未获学位就离开比萨大学。幸运的是他对某些固体重心的探讨,在友人的赞助下,为他在 1589年 11月获得比萨大学的数学教席。接受亚里斯多德–托勒密传统教育的他,对运动提出与亚里斯多德传统相左的新见解。他认为在相同介质中,同质料的物体不论其重量与大小,自由下落需时相同,而不像亚里斯多德物理学的主张,下坠速度与物体重量成正比。日后流传他曾在比萨斜塔进行自由落体实验,然而在他本人留下的文献中,从未陈述曾在该塔进行此一实验[3]。

1591年中,父亲逝世,身为长子的他承担家计。为增加收入,他乃于翌年 9月转到威尼斯共和国管辖的帕度瓦大学担任数学教师。在经济上入不敷出的情况下,伽利略不得不采取其他的方式来增加收入。一种是为大学生担任家教。从他留存的资料来判断,他采用耶穌会罗马学院的讲义做为教材,教过亚里斯多德逻辑与科学证明的理念,以及自然哲学或物理学[4]。第二种是提供远道学生膳宿。此外,他还开设制造仪器的小型工场,发明与简化科学仪器,对外销售。例如出测量火砲口径与射程的几何罗盘仪器,以及说明的书册来增加收入。此一方法经耶穌会士传入中国,用于辽东对抗清军[5]。

1597年刻卜勒在《宇宙的奥祕》 (Cosmographic Mystery)中支持日心说,请友人将两本分送意大利最能用到此书的人,其中一位是伽利略。在给刻卜勒的致谢函中,伽利略自称是哥白尼学说的信徒,成为十六世纪末支持日心说的十人之一。[6]不过,那时他只能算是半个哥白尼信徒(semi-Copernican)。事实上,他到 1613年左右才积极为哥白尼日心说辩护。1615-1616年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一次接受调查,1632出版《两个世界主要体系的对话录》,旋即查禁 1632-1633年为哥白尼的日心说第二次接受调查,并遭受谴责与终身拘禁。

回到 1605年,伽利略担任佛罗伦斯麦第奇家族柯西摩 (Cosimo)王子的教师。 1609 年王子登基成为麦第奇大公爵,伽利略曾去信期望这位昔日高足能够照顾他,但未获正面的回应。这年他从巴黎友人处传来有种能将远处物体放大的器物市面上销售。

1.2 完成《星际信使》的特殊背景

十七世纪,望远镜、显微镜、空气帮浦等技术对科学产生重大的影响。 1608年 9月在荷兰有人发明了可放大 3倍的”望远镜”,随后申请专利。在审查期间,因为亦有他人提出申请,因而未给予专利。这项发明于次年春天传到巴黎。伽利略经由巴黎友人从市场购得此仪器后,为了增加收入而努力改良它的放大倍率。

手巧的伽利略积极磨制镜片,同年 8月时已改良到放大 8至 9倍。于是, 在 8月下旬邀请威尼斯共和国总督与议员们,在威尼斯港口的高塔上,演出“察谍镜”(spyglass)之秀。让一艘船由远处全速驶向港口,在“察谍镜”观察到两小时后,高塔上的人才能以裸眼看到,展现出此镜对维护威尼斯港安全,防止海盗入侵,深具价值,令与会佳宾印象深刻。

相对于中世纪大学重视经典权威的传统,以讨论文本的为主,文艺復兴以降,在自然研究中观察的角色愈来愈重要,加上十五世纪中叶西方印刷术的崛起,在自然史方面,陆续产生许多新作品。 1609年 11月中,伽利略已将”察谍镜”改良到放大 20-30倍,他开始将此一仪器运用的范围从地表转向星际,有项新发现。次年三月出版《星际信使》(Sidereus nuncios, Starry Messenger)一书,将观察结果公诸世人。

2《星际信使》在内容上的创新

伽利略先观察月亮,并图绘下来,他不是首位以望远镜观月后绘图者。稍早,在参考吉柏特(William Gilbert, 1544-1603)所绘制一相当简略月面图后,哈芮特 (Thomas Harriot, ca. 1520-1621)使用较低倍的望远镜观察月表,将航海经验纳入其中,绘制出一幅陆地与海洋构成的月面地图。[7]但是,伽利略研磨的望远镜比哈芮特用的大了许多倍,绘制的图更精密许多。更重要的是,他还告诉读者他图绘的方法。一方面通过单孔镜面看到放大的月亮,另一方面,则备有一张白纸,依所见大小图绘出镜中所见的月面图。根据他的自述:

让我先介绍”察谍镜”转向的月球表面,为了易于了解起见,我将它区分为较明亮与较黑暗两个部份。通过对月球表面明暗部份常期重覆的观察,我们确定月球表面不像大多数哲学家所相信的,和其他天体同是个光滑、均匀的圆球形状;想反地,它是凸凹不平的,低洼的与凸起的部份满佈于其上。就像地球的表面一样,山脉与深谷分佈各地。以下说明这项由观察所推得的结论。

根据亚里斯多德自然哲学,月亮属于第五元素以太构成的不毁不灭的天域,应是一个完美的星体,其中的黑影可用较密的以太构成,因此不如较疏处明亮。通过明与暗界域不是圆弧状,伽利略推论月球不是一个完美的天球。在多幅月面图中,由于亮区中有暗块;暗区中有亮点,且会虽时间扩大,他凭着地球上的山谷接受阳光照射的经验来推论,月面不是光滑的,而像地表一样有高山与深谷。

1610年 1月 7日,伽利略将改良放大 30倍的”望远镜”朝向木星观察,发现其旁两颗小星星。最初他认为它们是恆星,由于像行星般出现在黄道带附近,才判断为与木星有关的卫星。13日首次见到木星旁的四颗星星。另外一项主要的发现是银河,在亚里斯多德自然哲学中视为是月下的大气现象。托勒密《天文学大全》声称恆星数目为 1022颗,直到伽利略观察银河发现有无数的星星。

在 3月 2日最后一次观察后一周,出版《星际信使》一书,此书将天文学由裸眼观察带入望远镜天文学,也使年近半百的伽利略成为国际间知名的学者。

3《星际信使》对后世在科普上的意义

《星际信使》一书的三项主要发现:月亮表面崎嶇不平、木星的四颗卫星、银河无数的星星,使四十六岁的伽利略从一位地方性的大学数学教师,迅速地闻名于欧洲。加上 1610年伽利略的另两项发现:金星像月亮般有其相位盈亏与土星左右两耳看似其卫星,使他在一年之中藉着望远镜的观察就有五项重要发现。次年,以利玛窦老师克拉乌维斯(明清时译为:丁先生。Christopher Clavius, 1538-1612)为首的耶穌会五位学者都肯定上述五项发现,使他跻身于欧洲闻名学者之列。

十五世纪末,世界地理的大发现,打通欧洲赴亚洲或美洲的海路。十六世纪宗教改革促使天主教内成立耶穌会(Society of Jesus)与其对抗,培养受过良好教育训练的耶穌会士向包括中国在内的欧洲以外区域进行远距传教。尽管伽利略从未到过中国,明末清初,《星际信使》中的望远镜发现也随入华耶穌会士传入中国。德礼贤(Pasquale M. D'Elia, 1890-1963)将这些资料汇整为《伽利略在中国》一书[8]。但是《星际信使》的中译本迟至 2004年笔者译为中文后[9],华文读者才有机会阅读此书,因此它在华文世界的科普与科学传播方面的意义值得阐明。

首先,天文学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视观测的领域。在十七世纪以前,已发明诸多科学仪器来帮忙观测,第谷就是此中翘楚,发明一些大型固定的仪器。

虽然伽利略不是望远镜的发明者,但是经过他的巧手改良后磨出的镜片,观察月球与银河,留下图绘,以及逐日记载他对木星的四颗卫星的观察与纪录,出版《星际信使》一书,开启望远镜天文学。它是一本值得学子与一般读者阅读的科普经典,作者除了介绍一种他改良的科学仪器进行观测以外,还将所见通过图绘加以视觉呈现,很难得见到一流科学家将其发现表达的是如此浅显易懂。

其次,在十七世纪初培根(Francis Bacon, 1561-1626)鼓励观察与实验,影响伦敦皇家学会(Loyal Society of London)以前,第谷、刻卜勒的老师麦斯特林 (Michael Maestlin, 1550-1631)与伽利略等已特别注意异象的观察与记录。 1577年的彗星,引起第谷与麦斯特林长达两个半月的观察与记录。相对地,万历五年中国官方观察一个月,视为星占异象处理。同一现象却在不同文化中观察所得不同,显示观察的背后是含有不同理论的[10]。

第三,1577年的彗星与木星四颗卫星的观察与纪录,都显示它们属于以太领域,对亚里斯多德—托勒密世界体系,天域的星体是永恆不变的而言,它们都是过去未曾见的异象。针对 1577年的彗星,第谷提出折衷的世界体系。可是《星际信使》书中,并未批判《星际信使》一书,因为伽利略将《星际信使》献给麦第奇大公爵。

由于木星是麦第奇家族的徽记,麦第奇大公爵恰有兄弟四人,伽利略因此将木星的四颗卫星以“麦第奇星星”(Medicean stars)之名献给麦第奇家族。因为这项无价的礼物,他所获得的回报是在 46岁时改变生涯,由“钱少、事多、离家远”的帕度瓦大学数学教职,转成“钱多、事少、离家近”的麦第奇宫廷自然哲学家与数学家,名义上是比萨大学教授,却没有任何教学负担。简言之, 1610年《星际使者》一书的出版目的在献给麦第奇大公爵,寻求他的赞助。一个类似的案例是第谷将他丹麦国王赞助的岛屿上发展的天文仪器,撰写《机械装置的天文仪器》(Tycho Brahe’s Description of His Instruments and Scientific Work)一书,并以彩色图绘,以赢得布拉格神圣罗马帝国鲁道夫皇帝的赞助[11]。

《星际使者》内容显示,伽利略似未批判地心说,直到《太阳黑子》才积极推动哥白尼学说[12]。事实上,在科学革命前期,当学会尚未成立时,宫廷或王子的赞助是大学以外支持新科学的最重要的社会组织。

第四,更值得注意的是,成为麦第奇廷臣的伽利略,具有自然哲学家的身份,为他提供了探讨自然哲学的社会性合法身份,可以跨越自然哲学与数学天文学间的学科界域,得以积极推动哥白尼拟跨越自然哲学与天文学间的日心说[13]。

最后,在海峡两岸出版愈来愈多翻译的的科普书籍时,其中有非常多涉及科学史方面的旧版科学书籍。如果只从后见之明的观点来论其中朝向现代进步的成就,就像祖先崇拜一般地崇拜科学伟人,这不是科普作者创作中有关旧科学的关切点。如果我们抱着多了解旧科学作品的时代意义,《星际信使》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切入点。要了解天文学的发展,特别是从裸眼转向望远镜天文学的关键转折,《星际信使》更是一本不可或缺的科学与科普经典。

参考文献:

[1] Stillman Drake, Galileo at Work: His Scientific Biograph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8).

[2] Tycho Brahe, De mundi aetherei recentioribus phaenomenis (Vranibvrg, 1588).

[3] Lane Cooper, Aristotle, Galileo, and the Tower of Pisa (Ithaca, N.Y.: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35).

[4] William A. Wallace, Galileo’s Early Notebooks: The Physical Questions. A Translation from the Latin, with Historical and Paleographical Commentary (Notre Dame: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77); Willian A. Wallace, Galileo and His Sources: the Heritage of the Collegio Romano in Galileo’s Science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c1984), chs. 1-3.

[5]黄一农. 比例规在火砲学上的应用. 科学史通讯, 台北,1996,第 15期,页 4-11.

[6] Robert Westman, “The Copernicus and the Churchs,” in David C. Lindberg and Ronald L. Numbers (eds.), God and Nature: Historical Essays on the Encounter between Christianity and Science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86), pp. 76-113.

[7] Stephen Pumfrey, “Harriot's Maps of the Moon: New Interpretations,” Notes and Records of the Royal Society, 63 (2009): 163-168.

[8] Pasquale M. D'Elia, Galileo in Cina: Relazioni attraverso il Collegio Romano tra Galileo e i gesuiti scienziati missionary in Cina (1610-1640) (Romae: Apud Aedes Universitatis Gregorianae, 1947). English edition was translated by Rufus Sutor and Matthew Sciasia as Galileo in China: Relations through the Roman College between Galileo and the Jesuit Scientist-Missionaries (1610-1640)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0).

[9] 伽利略著,范龢惇 (Albert Van Helden)英译、序言、简介与结论. 徐遐生(英)序,徐光台中译与导读,星际信使 (Sidereus nuncius, 1610), 台北:天下文化,2004.

[10] 徐光台. 异象与常象:明万历年间西方彗星见解对士人的冲激. 清华学报, 新竹,新 39卷 4期,2009年 12月,页 529-566.

[11] Adrian Johns, The Nature of the Book: Print and Knowledge in the Making (Chicago/London: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8), pp. 20-24.

篇4

关键词:找准;生活;读写;图片;切入点;习作飞扬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82-01在小学教学中,一提到要写习作,一些学生茫然无措,总会问老师写什么,怎么写,一部分学生觉得无内容可写,一部分天马行空、闭门造车。怎样才能改变这种习作现象,使学生知道写什么,怎样写,这就需要每一位语文教师不断地总结,不断学习和积累成功的教学经验,去满足日常的习作教学。笔者认为,帮学生找准习作的切入点,能突破习作瓶颈,让学生习作飞扬起来。

1.找准生活切入点,习作有生活的韵味

只要是学生观察的真正生活,哪怕它是学生一个很不起眼的生活片断,尽管没有什么深刻含义,尽管不辐射出什么哲理,它同样是有意义的。不过要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语言把事情写具体,有个主题,能表述自己的意思。然而,我们的学生,课余呆在在家里,课内坐在教室,哪里都去不了,他们的生活体会会多么?

有时候,从批改学生的习作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完全脱离生活实际的习作,假大空,高大全。例如,平时多要求学生观察家庭中的每一个人,亲戚、朋友之间发生的每一件事,让他们用日记写下来,就是习作的素材了。有了这些生活基垫,那么学生写出来的人和事,就是真实而有意义,才反应了生活的本真。所以,我们引导学生写作,就要找准学生生活的切入点,学生的作文就会出现以下精彩的画面:一棵草芽被石头压在下面、鸟儿在树上欢蹦乱跳、小溪里的鱼儿自由徜徉、小花是那么的鲜艳、佩服老师的行为、羡慕同学的某样长处,喜欢和邻里小朋友玩耍。

另外多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如班级校内比赛活动,校外活动,开展社会调查等,都能为学生习作提供丰富的素材,习作就能富有生活的韵味。

2.找准读写切入点,习作有出色的文采

充分利用课本范文这个资源,找准读写切入点,让学生学习并用于习作中,习作也能精彩起来,学生习作就会有出色的文采,语文教学才真正达到它最终的目的。

2.1找准范文结构切入点,让学生习作结构完整,浑然一体,呈现结构美。如《桂林山水》一文:开头,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结尾:"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与开头的引用诗句相呼应。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到写人、写景作文中,学生习作就能出现以下让老师眼动心动的好结构。如:"我的老师是个严谨而又'小气'的人,有时候让我们全班都受不了。";结尾"你看,我的老师就是这么'小气',一点儿错误都不能在他的眼皮下忽悠,我们都不敢再犯类似的错误了。"这篇写人的习作,结构上不仅完整,前呼后应,突出主题,人物形象也跃然纸上。

2.2找准范文写作特点切入点,让学生习作语言不再枯燥,文采飞扬。每篇课文都有它独特的写作特点,有的运用铺排的方式来呈现内容,如《匆匆》第一段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描述了显示季节更替的:"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三组反义词的排比,让人感觉时光易逝,岁月如梭,点名主旨,读起来朗朗上口,文采浓郁;《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第二段、第三段,也是运用铺排的方式,将奇特的桂林山水特点惟妙惟肖写了出来,语言优美,朗读韵味十足;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有的运用对比法,如《掌声》通过英子在掌声前后的不同人生态度观,揭示人的鼓励、掌声给予人的力量是多么的巨大。对比的写法,也使文章结构井然,突出主题。这些课文,为学生学习写作提供了很好的范本。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以这些范文指导学生仿写,学生兴趣盎然,效果也会很好。

2.3找准范文写作顺序切入点,习作有清楚的条理。习作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再写什么,只有安排得恰当,才能叙述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更清楚地表达中心主题,这就是习作顺序。小学语文课文中,就涉及了时间顺序(如《灰雀》)、空间顺序(如《颐和园》)、逻辑顺序(如《花钟》),每篇文章写作顺序各有特色,都是学生写作顺序的范本。小学生接触习作时间不长,对于写人、叙事、说明文等,有素材,素材也能扣住主题,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怎样有条理地写出内容、表达主题,让人读的清楚明白,却是学生头疼的事情。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顺序,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大胆运用,学生习作也会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3.找准图片切入点,习作蕴含丰富的想象

在多年的习作教学中,我认为只要找准了图片的切入点,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那么,习作就会蕴含丰富的想象。例如三年级下册《瑶族奶奶和汉族小姑娘》的习作教学,由于这幅图与学生年代久远,图片中的人物穿着打扮、背景与学生实际生活差距较大,所以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找准切入点,学生很难写出来,写出来的习作也是与图片相左。如何让学生把握图片,进行认识呢?

我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把握画面内容:这是发生在什么地方的事?从人物衣着看,这件事发生在什么季节、天气怎样?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之间有关系吗?在观察的基础上,可用几句话概括一下图画的内容。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丰富画面内容: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呢?他们可能会说些什么?会想些什么呢?由此,你想到什么呢?通过以上引导,一步一步指导学生解读画面,欣赏画面,描写人物外貌和衣着打扮,想象图片中发生的故事,设计人物语言,并且深入人物的内心世界,学生习作内容与画面相符,人物性格凸现出来,中心主题也非常贴切了。

篇5

[关键词] 西海固映像 奇观想象 乡村教育 《上学路上》

一、由《马燕日记》到《上学路上》。

一个在中国西部落后地区司空见惯的事,一些中国习以为常的现象,当在异域眼光的审视下就别具观察和认识作用:一些中国语境下本身就不看好甚至没有被思考和传播价值的人物,当换一种文化视域就可能判若天壤,这个典型的范例就是宁夏西海固地区一个因贫困上不起学的回族女孩――马燕。在她上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家庭贫困和当地重男轻女思想的影响被迫辍学,她回到家里和母亲一块干活,供养两个弟弟继续上学。作为一名优秀的学生,马燕在日记中真实而感人地记录了她对学习的渴求和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她母亲自看了女儿的日记深受感动,决定借钱让她继续读书。刚好法国《解放报》驻中国记者彼埃尔,阿斯基(汉名韩石)一行来到了小山村,白将女儿的信和2本日记交到了他们手里。韩石以《马燕日记》为主体,以他的解读为辅,质朴、真实地呈现了马燕和她家人的生存窘困,还有她朴素的读书愿望。2002年,他将日记整理后在巴黎出版,很快登上法国年度畅销书排行榜。其版权被转售多个国家,包括德国,意大利,西班牙,日本和英国,并成为许多国家的畅销书。这个灰姑娘否极泰来的事一下子成为当地女孩效法的榜样和企求名利的不二法门,而对于这个故事及日记的畅销,中国的读者和书商反应平平,因为贫困和女童辍学问题是中国不发达地区非常普遍的事,每个人都忙着向自己的命运挑战,每个人也都在经历着不同的困境与焦虑,没有人有时间与心情去理会这些事,也因为社会中诸如此类问题的相对普遍,已经很难激活人们常态应有的相互扶持与同情救济的神经,因此书商曾斗胆预言在中国能否承受一万本的市场容量,然而不争的事实是它在异域的大获成功。

因为印刷传媒上的巨大成功,影像媒介组织便借势将这个热点搬上银幕,于是就有了电影《上学路上》。一个家庭或一个人如果陷于贫困的窘境便会感觉到生活的每一个节骨眼都会显得捉襟见肘,这样的情况会形成许多有穿透力和震撼力的细节却难以建构出富于戏剧性的矛盾冲突。无论主旋律电影亦或商业电影,都需要有因果关系清楚、情节延宕合理的事件做支撑,而这个题材又不适宜拍成文艺片。于是编剧就依据挣学费这个事件设计并建构了叙事逻辑,以家庭为起点向社会延伸出一个女孩挣学费的重重困难作为叙事的主线,伦理关系与经济利益成为整个叙事矛盾冲突的关键所在。影片还将女童渴求读书和西海固的干旱少雨与贫穷落后等刻板认识镶嵌进事件序列之中,这样的叙事逻辑既能较好地以影像的方式将《马燕日记》形诸视听形象,又能借助强势传媒映现并传播中国西部尤其是西海固的认同。

二、奇观语境下的的话语建构

不是贫困的西海固和严重的女童失学问题引起了媒介组织者的再现:中动。而是《马燕日记》及马燕现象的热点话题唤醒国内媒介工作者的兴趣;不是《马燕日记》现象的重大性或特殊性引起在国外传播的升温与走红,而是通过这个现象迎合了西方强势话语的东方想象。与西方相比,东方则是一个与西方相距甚远的“他者”,“由于习来已久的对东方的偏见,因而,在西方人眼中,东方人一方面有着‘懒惰’、‘愚昧’的习性,另一方面,东方本身又有某种令人向往的‘神秘’色彩。”西方进入后现代主义时期,而中国西部想像还停留在90年代后殖民电影传播的神秘色彩中,除此之外竟然还这样贫穷、落后、荒凉,实在匪夷所思,也潜在建构了另一个新世纪、奇观化的中国想像,这本书在西方的畅销也是东方想像与文化优越主义思想的产物。这个叙事在被视像化的过程中也没有很好地结合中国尤其是宁夏西海固具体情况,只是围绕《上学路上》而试图将它包装成一个更具视觉冲击力和独特民俗的生存群落,其创作的动机和最终目的是为了进一步突显奇观化的景观,而不是借助影像呈现生活的质感并思考女童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深层问题。正是基于种取向和目标,桂青山教授指出中国近几年电影缺乏现实主义品质,存在不同程度与层面的缺憾、弱症乃至癌变,如平浅扫描的现实主义,“所有这些影片,均只停留在对现实的表层扫描上,它们有着一定的认知价值,但缺少当代必要的思考价值。他们可以向人们传达‘既定的信息’,却难以使观众获得‘应有的觉悟’。”,影片奇观化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定势效应的干旱少雨和物质贫困

西海固区域文化的定势思维就是两个:一个是物质贫困,为全国“三西”贫困区域之一,一个是干旱少雨。《上学路上》在开篇序幕上就如此介绍本片展示宁夏半壁河山的西海固地区,被称为全国“贫困之冠”。长期以来,由于干旱、风沙、霜冻、冰雹和水土流失“五害”俱全,老百姓基本上靠天吃饭。在这里,年平均降雨量在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高达1000毫米以上。每逢大旱之年,连人畜饮水都成为难题,生活极为窘迫。有着“干旱山区沟连着沟,黄土象个和尚头:种地要到山上头,下籽三升打一斗。”的顺口溜,当时女孩读初中的比率极低。”影片以更具质性的风格突显了西海固的定势意向,无论是乡村还是集市,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山峁沟梁,也无论是村庄巷道还是沙石公路,看不到一丝丝绿意:不管是大全景还是近景镜头,也不管是主观镜头亦或是客观镜头,看不到两三棵以上并排的绿树,看不到一片盎然芳甸和如茵碧草,整个画面中常见的是飞扬的尘土、甘涸的大地、秃秃的荒山、苍凉的集镇等映照下的天空。除了村口那株孤独的桃树和树上寂寞地绽放着的几朵白里泛黄桃花外,看不到春夏的气息和生命的色彩。如果不是几个小孩子色彩斑斓的衣服和居室设计的红色点缀了整个画面,人们很想象这个空间还是不是人类生存的处所。因为生态恶劣靠天吃饭,所以这里的地理环境必然是伴生着贫困,成年的男人除了村办小学教师出现在画面中以外,其他的都进城去了或正在前往城里的路上,在影像叙事中没有一处交代留守的妇孺接到男人们寄回的打工钱,潜在地寄寓了收入的微薄:家庭主妇们精心地看护着家里能下蛋赚钱的母鸡。养活着将来可能换成钱的女儿,再就是讨好老师,将免除的学费权当作家里的收入;小孩子们要么在学校认字长年龄,要么到街上闲逛学手艺。单调的生活、无果的奔波、死气沉沉的生活场景、萧条的集市贸易、邻里之间的闲言碎语构成了《上学路上》的主要生活情状,恰恰是孩童的游戏、女童们求知的愿望和良苦用心才为这个地方的贫困和单调增添了最 牵人情思的活力,也编结出富于人间气息的风景。

2、猎奇思维的风俗人情

一个女童求学的艰难本身是个经济问题,再不能更好地以叙事语言建构具有视听效果的影像世界来满足观众的期待视野,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没有荡气回肠的波澜情节,没有笑料的映衬,更没有暴力或运动画面的刺激,其他视听元素也十分匮乏,编剧就将与西海固相关的风俗镶嵌进影像世界中,让奇观化的风俗人情来填补视觉形象的缺失。于是校院里的书写、逼婚式的相亲、捏手指的讨价还价、娶亲的狂欢,既能在一定在层面上满足观众的视听奇观欲望,又能让沉重的经济问题和观众的心理压力得到了某种程度的缓释。在王燕第一次相亲的一段对手戏中,由钱的关系而将冲突淡化,两人由对立关系转向互助关系,不但生意谈成了,王燕还学会了用手指讲价的技巧。影片在集市上多次强化、渲染这种捏手指的讲价游戏,在呈现风俗中强化了一种落后,并进而隐喻了没有产出只能流通、没有生意但要学做生意的观念恐怕成了当地男人们改善生活的主要途径。还有牙行的生意经和规矩,对于今天和乡村世界场景越来越远的现代人无疑还能生出许多遥远而贫苦的记忆,重新思索在城市化激荡进程中的乡村故事。在奇观化中寄寓了怀旧,在女童的生计中渗透了感情。从某种意义达到了宣传贫困、呈现了艰难、唤醒了同情心的效果。然而由于影片对民俗风情的浪漫化的想当然的矫饰与没有适合剧情的渲染,情节设计上的单调和铺垫上的欠缺,情绪蕴蓄上的不够饱满,以至于这些风俗没有很好地实现达意的效果和满足奇观化的欲望,相反只成了纯粹为奇观而奇观的拼贴。因为一个有清醒自我意识的王燕不会不了解牙行再赚钱,但那不是女孩子所能干的。即使再讲孩童无猜,即使再谈社会的开放,农村的女孩子不会第一次见面就和相亲的对方去学做牙行的技巧,而且并排躺在床上。红色的饭桌、温馨的小屋、喜庆的气氛,不合谐地将“性”这个视听元素融进影片中,一方面是屋外村妇们说着“公狗和母狗拴在一起”的话,另一方面通过空间与色彩的营设体现了一种“性”的导向,正象电影理论家所分析的那样“对性感可以做广泛的理解,即引起与性相关联的感受的东西,性感下限于人的形体和相貌,甚至还可以扩展到许多其他审美方面,例如房间、衣服和床罩的颜色等”。牛羊交易市场再缺少牙行,都不会让一个小孩子来说价,因为大人们是不愿意让不懂事的孩子来掺和属于成人们的事。艺术的假定性必须要以观众的基本知智识接受和叙事的自身的规律为前提,否则必然造成虚假和缺乏内容的视觉奇观,正是这些粗拙才是民俗风情没有能够成为影像叙事和主题建构中的有价值元素,而勿宁说借助王燕的故事表现了奇观化的风俗。如何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和视听资源,如何将主题呈现与叙事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艺术家仍需付出更多的思虑,那就是:“我们应当用讲故事的方式、用艺术的感性力量打动观众、感染观众,而力戒用概念化的方式演绎时势政策、用公式化的窠臼“套装”好人好事。”

3、唯利是图的人伦世界

李泽厚先生说“文学的最高价值,文学的永恒性源泉在于它可以帮助人类心灵进行美好的历史性积淀。就是说,成功的文学作品,它总是可以在人类心灵中注入新的美好的东西。”“总得还有一些东西可以帮助人们保持一些‘温情’,保持一点人际温暖,否则人界岂不是又要变成金钱的动物界。我想,文艺可以起这种保留、平衡的作用。”也正是人类世界的不圆满以及不圆满而生出怨艾需要调适,有些需要政治的改良逐步达到矛盾的和解,而更多的和解则来源于知识的理解和艺术的消释,现代电影正是在缝合性的叙事中将生存困境中的焦虑得以渲泄,从而导引入更积极、更健康地面对遭遇的生活。《上学路上》虽然也叙写了贫困地区女童求学的执著和艰难,但整个影片的环境设计是荒凉的,风俗画卷与主题是游离的,在人物设计与关系链接上则是冷漠和实利的。母女之间缺少应有的温情抚慰,王燕上不了学,母亲没有表现出必要的安慰与劝解;姐弟之间缺乏应有的友爱,更多的是相互利用和彼此欺骗:邻里之间没有常见的扶贫帮困,粗俗的语言和戏谑的调笑让这个沉重的故事爽然自失:师生之间也为了学费由人伦关系变成经济关系;村民帮助学校老师的助学之正气荡然无存,剩下的便成了减免学费的讨好与逢迎:集市里的社群关系也因为几个鸡蛋而将义理与人情消弥殆尽;就因为10元钱的车费,王燕踏不上去摘枸杞的挣学费之路。在这样的一个人伦世界中,就是政府免除学费和企业赞助如何能温化这里冰冷、实利的人际环境。在天地国亲师的伦理秩序中,靠天无望,与地疏离,国家福o有限,至亲难靠,老师爱莫能助,这样的伦理世界有何意义?道德的根本问题只是人我关系、群己关系,公私关系的问题。无论如何贫困,既使不至于去食嗟来之食,但有情有义的人伦世界仍是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共同营构的,脱离了正确价值观导引的定向叙事必然与艺术功能和传播目标相悖。正因为如此,贾磊磊研究员才力陈中国电影的精神地图,“我们要把和谐、仁爱、自然作为核心的文化观念来整合不同艺术作品的精神图景之中,使中国传统文化核心价值观念成为支撑不同叙事形态的共同根基。”

三、在挣学费的路上隐括了乡村的教育深层问墨

《上学路上》通过王燕和三花两个女孩将乡村教育的问题从表层和深层、从直接和间接、从正面和侧面、从感性和理性,以最幽微的运思从冰山的一角隐括了乡村教育的现实处境,如果说影片还有深层次的观赏价值和思考空间的话,那么它最有价值的还在这里。王燕因为钱的问题面临着辍学,于是她千方百计地挣够二十四元八角学费以便继续她的读书生活,她所求的只是读书,还没有上升到成人化和社会化视野中的知识改变命运的重大问题,影像中所传达出的只是她对读书的兴趣,至于上学的出路和读书的意义在哪里并不清楚。三花虽然也渴求读书,也对读书有着同样的兴趣,影像人物的设计最初可能只是从历史迁化和角色互补的角度呈现乡村教育的景况,恰恰是她比王燕年长了两岁才更清醒、更深切地认识到读书对自己和其他女孩到底有什么用!对农村的孩子尤其是女孩子,既不可能通过读书获得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也不可能在以后的婚姻中作为增加彩礼和家庭地位上的筹码,所以她才带着对学校和读书生活的一丝留恋平静地走向了社会与婚姻。在现实与历史、自我与群体的缠缚中的人生抉择别具审美意味,因此,与其说王燕映现了贫困乡村女童求学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不如说三花揭橥了乡村教育的深层问题。

对于乡村教育思考的影像还有《一个都不能少》,魏敏芝的执着和辛酸借着强势传媒唤醒了城市对乡村教育的惠顾,送来大量的学习用品;《上学路上》结尾资助的名额增加了,教学用具也送来了,似乎水泉小学和张家林小学将会迎来美好的明天,但细一考 量其实不然。乡村教育所缺的难道真正的只是钱和物吗?影片开头两个场景本为营造喜剧气氛却深深地道出了乡村教育的深层问题,一个是城市学龄前儿童能认识的“林”字乡村儿童却模棱两可,乡村与城市教育的差距不是年数(普六还是普九)的问题,而是教学体系是否周全的问题;另一个是听说放假,大家高兴的将书包抛向了天空,既表现了儿童反对桎梏热爱自由的一面,同时也传达了他们对学习的态度问题。即学习和学校生活还没有成为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撂书包只是早晚的问题。水泉小学和张家林小学出来的孩子能和城镇小学的孩子们相提并论吗?在乡村教师中,谁都可以当,象魏敏芝,只要有可能接近这个岗位;什么内容都必须学,比如打工挣钱,象张慧科和王燕,只要形势需要;什么都可以当作用具和场所,只要便利教学。这样的教学过程,要和受过相对完整的城镇孩子争教育机会何其难也!乡村的孩子们一方面要按教学计划学习新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自身实际补修过去当学而未学的内容,还要参与和城市受到更优质、更全面、更系统教育的孩子进行高等教育机会的博弈。“乡村学生要考到与城市学生相同的分数是要付出更大的辛劳的,而且大城市学生的高考录取分数线比乡村地方的学生要低,也就是说乡村学生上大学实际上要比大城市学生的考分高,那负担就可想而知了。”这样的结果自然是绝大多数乡村孩子淘汰出局,只有少数幸运者进入大学而且还只能选择与自己相关的师范、农业等边缘化的专业,还有隐蔽的遗产问题,乡村孩子所受的教育能与城市的孩子相对均等地分享社会资源吗?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铁芳先生才沉重地说“我们关注乡村教育,不仅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配置,还有一个同样重要的问题,即如何真正使他们真实的拥有的资源发挥最好的教育效用。”

叙事是选择的舍弃,而舍弃的并不是没有意义,只是与选择的意义建构有冲突,有时候舍弃的更具思考意味,《马燕日记》出版而且热销,“她(马燕)得到她和她的家人祖祖辈辈做梦都想不到的一笔巨款。于是马燕的家人对物质的欲望和梦想都复活了。马燕开始计划到北京来读书,更远大的目标也在心中萌动。”经过与外界的接触。经过对公众资源和媒体权力的亲合,马燕知道她需要的不仅仅是钱。虽然钱她和她的家人很需要,但她更清楚认识到优势的教育于她的意义,她连周边的城市、她所在首府城市都没有选,而是要到北京去,去充分利用最优势的教育资源、最优惠的教育机会和已经建立的公众资源与媒体资源。有多少贫困地区的乡村孩子会象马燕一样,能捡到这么大个馅饼呢?

四、后殖民思潮的影响与西海固自我身份认同

《马燕日记》提供了西方对中国西部认同与想像,《上学路上》在加深西方印象的同时也向国人展示了中国西部乡村的风景,明显地带上了后殖民思潮的色彩,“因为衡量一个文本是否具有后殖民性的一个标志在于它是否西方制造出了某种与其期待视野相一致的‘东方’形象”。影像传媒中的东方神韵和浪漫传奇成为90年代的风景淡出人们的视线,《马燕日记》以及《上学路上》的出现恰好填充了这样一个空白,迎合了西方的后殖民语境和奇观化的想象,在媒体霸权操控人们视像和认识的今天,对于客体的传播就需作更细致、更审慎的态度。西方世界和中国发达的东部地区通过主流媒体看到了中国西部的发展进步。西海固地区的人民也各种方法寻求摆脱贫困走向富裕的道路,应该重塑西海固的形象。

篇6

关键词:榜样激励;差异性;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作者简介:谢云(1979-),女,江苏南京人,南京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2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辅导员专项)“积极心理学理论指导下思想教育活动的设计”(项目编号:2011SJB88010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3-0184-02

榜样教育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人只能用人来建树”,“只有人格才能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和规定”,榜样教育正具备这样的教育力量。它通过树立先进典型,以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先进事迹为范例,引导学生提高思想认识、政治觉悟和道德品质。大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榜样的感人事迹,引发感情上的共鸣,激发起模仿和追求榜样的愿望,外在的榜样转化为催人上进的内在力量。然而在实践中,虽然树立的榜样都是积极向上的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但是激励的效果却存在很大差异。正确看待榜样激励效果的差异性,分析差异的原因,提出解决方案,是充分发挥榜样教育作用的前提,也是进一步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成效的基础。

一、榜样激励效果客观上存在差异

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者能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习得认知技能和新的行为方式”,“大多数人类行为是通过对榜样的观察而获得的”。然而,由于社会多元价值涌现、个人自我意识提升,在面对来自榜样传递的信息时,高校大学生们会有不同的反应和取舍,最终表现为激励效果的差异。

1.榜样激励效果存在正相关性和负相关性

部分大学生对榜样持欢迎、接纳的态度,通过对榜样的学习能树立与社会发展要求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呈现出榜样与受教育者态度的正相关性;但是另有一些学生对榜样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不反对也不赞同;还有少部分人对榜样持反对态度,对榜样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嘲讽与否定,认为这些榜样的行为是“虚伪的行为”,是“不可理喻”、“违背现实”的,榜样的激励作用和受教育者的态度呈现负相关性,典型越突出,受教育者的逆反心理越强烈。

2.榜样激励作用强度有差别

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榜样的激励作用强烈,程度较深,可以影响到他们的认识、情感、态度、意志等各个方面并形成良好的固定的行为习惯。这部分学生能将榜样的行为作为自己行为的方向,能将榜样的思想渗透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而对于另一部分学生来说,榜样的激励作用强度较弱,可能仅仅停留在认知层面上,不能形成强烈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更无法产生与榜样相似的行为。

3.榜样激励作用延续时间上有差异

很多人能将榜样传达的信息作为自己终身信奉信念,将达到榜样标准作为自己长期的奋斗目标。例如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我国涌现出一代又一代的“活雷锋”,雷锋精神影响了许多人的一生。但是还有一些人,榜样的事迹对他们也有影响,但是持续时间不长,出现了“当场感动,过后就忘”、“三分钟热度”的现象,激励作用持续时间表现出巨大的差异。

二、榜样激励效果存在差异的原因

1.社会转型时期文化多元化发展趋势使榜样发挥激励作用时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

文化多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历史潮流。世界范围内各种价值观念和思想政治观念的相互渗透导致了文化的多元化,也给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严峻挑战。现阶段大学生思想行为表现出心理困扰、态度中立、个体本位、物质领先、选择自主的特点。在行为选择中,“自己做主”的因素加大,“外部影响”的因素逐渐变小。对于同样一个事物,大学生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特点等来自主决定取舍;有的人重视来自榜样的影响,有的人则可能忽视,呈现出对外界刺激作用的不同步,反应也就呈现出很大的差异性。

2.榜样选择科学与否直接影响着激励的效果

榜样的特点直接决定着激励效果。首先,榜样的激励作用受认知因素的影响,如果树立的榜样具有清晰易辨的特点、突出典型的先进行为,就容易迅速引起大学生的注意。其次,榜样行为越简单、行为结果越容易得到验证和鉴定的,榜样行为就越容易得到模仿,激励效果就越明显,影响范围就越广。最后,榜样的先进思想和行为越适应受教育者自身认知水平与能力所及,就越具有效仿学习的可行性,也就越容易产生激励的作用。例如在研究生群体中评比“科技之星”,这些思想先进、科研突出的研究生就是生活在研究生群体中的一员,树立这样的榜样、宣传他们的事迹能够引起其他研究生学习的愿望。但是将“科技之星”们骄人的科研成果在本科生中宣传,也许只能带来认知上的震撼,难以激发他们对“科技之星”行为的模仿。此外,像具有创新精神的苹果首席执行官乔布斯;20年献了10身血的新时代道德模范郭明义,这些国内外榜样身上体现的闪光点符合社会进步的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比较容易引起青年大学生的共鸣。当然,如果榜样没有突出的特点,或者形象高、大、全,令人高不可攀、无法企及,就不能被大学生认同、接受,更谈不上有激励的效果了。

3.受教育者的自主性影响着榜样的激励效果

人总是根据社会与自身发展的需要,带有主观倾向和要求,带着一定的动机和目的反映客观世界,表现出鲜明的能动性和自主性。一方面,人的思想是一个自觉活动着的系统,能对榜样传递的思想道德信息加以认识、选择和接受,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判断,从而在不同程度上调节自己的思想活动,发展和提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另一方面,人的思想发展具有自主性。这种自主性突出的表现为自主认知、自主选择、自主思维、自主控制以及自主完善等方面。大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意识的人,他们对榜样模范传递的信息的接受绝不是消极吸收、全盘拿来,而是一种主动地、有选择地吸收,即在感知信息的基础上自主的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筛选、接纳。在这个过程中,人们对符合自己原来思想道德结构特性的内容,会予以同化和吸收,进而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产生强烈的影响;而对不符合自己思想道德结构特性的内容,则会在产生认知的矛盾运动后,或者吸收,或者拒绝,或者存在怀疑。可见,榜样的激励效果的差异性来源于受教育者的自主性的差异。受教育者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千差万别,具有不同的社会属性和个性特点,思想上的自主性的差异是客观的存在。所以,即使是同样的榜样模范典型,面对不同思想层次的教育对象,也会产生不同的激励效果。

4.宣传方式也会影响榜样的激励效果

宣传的方法和艺术是发挥榜样激励作用的重要因素。方法得当,艺术高超,可以使得榜样传达的教育内容更好的为大学生所接受;反之,不但会事倍功半,而且还可能弄巧成拙,浪费教育资源。目前,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榜样的树立和宣传时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教育效果。例如:大学生在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或新闻媒体的强大宣传攻势中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容易产生反感、抵触情绪;在榜样学习中表现出实用主义,青睐没有教育反馈的“观赏式”的学习活动;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出现了“榜样出在哪个学院,学习宣传就在本学院落户”的现象;即使有一些资源共享,也只是停留在几个学院之间巡回作几场报告、展示几张海报等层面,对来自社会的榜样典型更是无法深入宣传;有些生动的资料,如榜样的日记、思想汇报、工作记录、科研成果等“原汁原味”的资料被束之高阁,不能利用;榜样宣传缺乏一些有效地载体,宣传的艺术性不强,缺乏吸引力。因为宣传方面的缺憾,很多朴实无华的先进典型在改变了教育对象后,便无法充分展示,其教育激励的作用更是大打折扣。

三、提高榜样激励效果的思考和对策

实践证明,树立榜样激励学生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针对榜样激励效果存在差异性这个现实,教育者要采取措施,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榜样激励的效果,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1.担负社会责任,树立符合时代主旋律的榜样

在社会转型时期,要想发挥榜样的激励效果,实现榜样的教育作用,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自觉承担政治责任的意识;在多元文化中发挥先进文化的主导作用,通过树立榜样、学习榜样的过程,把大学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方向上来,通过对高校大学生的积极影响带动整个社会文化的全面发展。

要实现榜样模范引领社会潮流,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必须与时俱进。被引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榜样典型,可以包含来自校内或校外的先进典型;也可以是国内或国外的潮流人物;更应该有平凡而闪光的“草根”一族。教育者必须具有广阔的胸怀和包容的力量,允许不同类型的先进模范典型走进学生们的视野,让学生们感受到榜样们实实在在存在,真真切切可信,确确实实能学。

2.以人为本,尊重受教育者的自主性

康德把自由和自律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自由即自律”,“自律即自由”。康德指出,凭借自由的自律,人就是道德法则的主体。因此,在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时,必须尊重人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保留学生学习榜样的权利和自由,只有尊重人性,尊重自由,才能够真正的吸引青年学生对先进典型的注意力,调动他们接受教育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实现榜样激励效果的最大化。尽量避免在进行榜样宣传学习时采取强制性的行政手段,因为利用行政手段复制和推行榜样的做法,不仅无视人的权利和自由,并且消解了学习主体自觉自愿的能力,极不利于教育对象独立人格的培养,并最终阻碍了榜样激励教育作用的发挥。同时,在发挥榜样的激励作用时,应该且必须是建立在理性与个人自觉意识统一的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将榜样所体现的价值观念或善的意志内化为自己坚定的信念和信仰,形成自觉自愿的意识。另外,思想教育工作者还要注意帮助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培养他们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的受教育者,才能充分实现榜样学习的自主性,达到自我完善的目的。

3.加强规划指导,不断完善榜样的培育与宣传学习模式

对榜样的敬重不能最终发展成为个人崇拜,不能蜕变为盲目的模仿。因此,教育者在树立和宣传榜样时要遵从客观事实和事物的本真;受教育者要在现实生活中学习和体验,在社会实践中不断发展、提升、超越。在选择榜样时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榜样的激励教育的力量首先来自于真实。不能为追求榜样的激励效果的一致性,而盲目塑造榜样人物的完美和崇高。以“高大全”的标准树立的榜样将游离于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精神生活之外,难以真正从思想和行动上得到学生们的普遍认可。被树立为榜样的模范必须经得起生活和现实的考验,经得起理性的思辨,这样的榜样也才能展现其应有的魅力,才能真正走进受教育者的心里。在宣传上要尽可能的让先进人物现身说法,让有理想的人讲理想,让守纪律的人讲纪律,让会学习的人讲学习,让会实践的人讲实践,这样的宣讲将有更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也更能打动人心。另外,还要注意利用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创新宣传方法开展榜样宣传工作,向大学生们呈现生动的榜样的形象,为大学生开展榜样学习提供立体的平台。

总之,树立榜样激励大学生更好的成长成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方法。教育者要充分挖掘大学生与生俱来的社会学习能力,科学理性对待榜样激励效果的差异性,利用榜样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塑造学生,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大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统一,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成效。

参考文献:

[1]班杜拉.社会学习心理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

[2]姚梅林.学习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袁文斌.当代中国榜样教育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

篇7

不同的人要求不同,工作总结格式也不同。有的会要求用ppt来写,有的要求用word来写,而你知道怎么写比较好吗?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三年级英语教育教学总结,请笑纳!

三年级英语教育教学总结

人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和作用重大。为师十二年,担任班主任十年,对于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深有体会。

2011年9月,我如愿以偿的调到了这所学校,接手了三年级四班的班主任工作,这是领导、老师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今天能有这个机会向优秀的班主任学习,令我倍感荣幸。从自身的能力来说,我不算是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在班主任的工作岗位上,还有许多要学习和汲取的东西。点滴成绩的取得源于各位领导、老师的帮助与教育,在这里向各位领导、老师做简单的汇报。更多的是粗浅地谈一谈班主任工作中的点滴做法。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如果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示将是我的荣幸。

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班主任的自身素质,道德修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形之中会成为几十个孩子的榜样。因此,在班级工作中我时刻注意自身形象。事事从我做起,以良好的形象率先垂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学生。

十二年中我担任了七年低年级班主任。一、二年级的孩子有很多事不懂、不会,需要老师手把手的教。校园里有劳动,我一边教孩子,一边同他们一起干。课上孩子们做姿不正确,字写不好看,我就让他们看老师是怎样坐端正的,怎样写字的,并给予孩子鼓励、表扬。

来到这所学校我接手了三年级四班。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钢笔,写起字来歪歪扭扭的现象普遍存在。平时我就提醒学生的坐姿,纠正执笔的姿势。注意自已每一个字的书写,做好学生的表率。辛勤的付出总有欣喜的回报,如今,班级中孩子的书写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在学校组织的综合素养展示中,我班的徐伟璐、李海璐获得书法特等奖,孟玮婷、李海璐获得习作特等奖。

低年级的孩子在卫生值日、物品整理上都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为了让学生能更好的打理好自己的学习生活,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课,让孩子在体验中不断提升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生。

二、尊重学生,做好思想转化

一个教师相信学生,尊重学生,对于优秀的学生容易做到,对于学习、品质差的学生,要做到就比较困难,可班务工作的重要方面就在这部分学生身上。

每天我都要求自己与学生呆在一起,经历他们的学习过程。课下孩子们常常会回绕在你的身边,唧唧喳喳的说着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或是向你坦白着他们的内心。如果你认真的倾听,留心的观察,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黄钰的日记里我读到了这样一句话:妈妈病了,我感觉天塌下来了!这使我感到一阵心酸。当我打电话询问黄钰的母亲才知道,孩子的父亲是一名军人,常年呆在部队。因为这几天自己生病了,孩子饿了就吃方便面,上学也是自己步行去。听了这些才让我明白了她最近几天没有完成作业的原因。放下手头的工作,我和她坐下来进行了一次长谈,谈到了她的妈妈,谈到了她的生活,谈到了她每天回家要做的那些事情,也谈到了她的作业。看着泪水流满了她的脸庞,听着她低声的呜咽,我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地安慰。就是这一次谈话,却让我看到了一个坚强的女孩,也看到了她努力地改变,从那以后偶尔也有一两次完不成作业,但她都能及时的补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因此我们在对待学生时要多一份宽容,少一些批评;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给学生多一点自由的空间。学会了宽容,在面对学生犯错误时,我的心态平和了,也少了许多无名火,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更融洽了,教育起来就更得心应手了。

三、探索方法,做好班级文章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育人是关键,习惯最重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能收获什么果实。作为教师,我们的任务就是最大限度的帮助学生完成这个过程的转变。

1、建立机制,自主管理班级

班级常规管理是一项整体的育人工程。把学生的积极因素调动起来,才能形成合力。因此,我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在班内设置多个岗位,让每个学生都有施展自己、服务同学、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并制定具体班规。班规的具体内容每学期都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要求,及时的做出适当的调整。使班规跟上学生、班级的变化,不断提高要求,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品德向更高的层次发展,促进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调整而不断提高。

进入四年级后,我在班委的选拔上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在发扬民主的基础上,成立了我们的第二届班委。对于班委成员的工作进行了详细的分工,使班级样样事务有人管,有人监督。

我班的一般事情都由班长负责,但各项具体工作分工到各个班委。早读固定内容安排人专人负责、课间操由纪律监督员和体育委员负责;学习上由学习委员和各组学代负责。各组卫生任务分工到人,张贴上墙,劳动委员、卫生委员负责检查。班主任要随时随地作检查指导。

2、 树立典型,促进全面发展

典型的树立,有利于学生把对伟人、名人的敬仰转化到实际学习生活中去,因为典型就是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看得见,摸得着。

我班制定了具体的校园之星评比办法,只有先入选班级之星,才有资格成为校园之星,对于获得提名或成为校园之星的同学,在班级中大力的表扬,比如我班已有的校园之星:李海璐、张涛、徐伟璐、王唯一、张天昊、还有班级的守纪之星:张宝文、赵凡逸等同学。演讲才子:庄子萁、李海璐。作文名家:王唯一、邢子涵等同学。还有一些“小书法家”、“小数学家”。这些同学在班级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使全体同学都在向他人学习长处,得到自我,共同发展。

3、信为基石,构建和谐关系

班主任工作首先是投入爱,爱是班主任工作的起点,也是最终归宿。班主任不但要富有爱的情感更要富有爱的行为。多用身心影响孩子。后进生是班主任工作的焦点。工作中我提醒自己给他们更多的赏识,小心呵护他们求上进的愿望。

姜宇是班中有名的惹事精,总有同学跑来告状。有几次我看到他帮同学们搬奶箱,于是,我决定让他当班级的生活委员,当然这遭到了其他班委的坚决反对。为了说服孩子,我让姜宇给同学们写下保证书。最终班长和监督员以三票同意两票否决的结果通过。借此机会,我告诉姜宇:老师给你争取这个机会不容易,你可不能辜负了我的期望。从他成了班级运奶工以来,认认真真尽到自己的职责,再没有听到同学的告状声,而且通过写博文,得到了更多同学的喜爱。

平日里,学生病了,我会打电话通知家长,或者亲自带他去医院。并且时时注意天气情况,提醒学生添减衣服。这些虽然是小事,但在学生的心目中留下的记忆却是深刻的。我送出的是真情,收获的是更多的真心回报。每每读到学生们发自真心的感激之语,我总有一种幸福的感觉充盈心头。

4、家校联系,促进教育教学

教育学生是一项工程。学生素质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整体教育素养。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把与家长的联系、沟通当作一项重要的日常工作来做。通过与家长的接触,不仅要使家长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而且要使家长能够协调一致地配合自己的教育工作。

除了常用的电话联系、便条联系等方式外,我还积极的组织好每学期的家长会,抓住每一次与家长交流的机会调动家长的积极性,即让家长参与管理、教学,也利用家长的关系服务于教育管理,把教育、教学做到实处、明处。

四、课内外结合,教学、品德双管齐下。

作为一名班主任,抓好班级、塑造人格的同时,肩负着“传道、授业”的任务,也就是要搞好教学。

对于小学生来说,现在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塑造人格的重要时期。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同时,我更注意良好品德的养成,教会学生做人。对学生的教育,只靠单纯的说教,讲大道理只会让学会茫然甚至厌烦。我采用的方法是“寓道理于故事”当中,利用晨会或者课前三分钟的时间向大家介绍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共同体会其中蕴涵的道理。《青蛙、油锅和水锅》让我们明白了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我们常常能化险为夷;在安逸和享乐中,我们却在不经意间遭遇危险的浸透而无所作为,一败涂地。《一捆筷子》告诉我们团结的重要性。《沙漠骆驼》中的骆驼妈妈为了能让孩子喝到泉水,毅然跳入深潭。那伟大的母爱更把学生深深的震撼了……一点一滴的情感渗透,看似不经意,实则用心的道德迁移,学生的变化是可喜的。他们学会了理解和宽容,懂得了尊重和欣赏,懂得了回报别人的付出和爱。

班级工作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一门育人艺术,是一门爱的艺术,也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而做好这一项工作的基础就是浓浓的师爱。有人说:师爱如大山一样深邃,又如清泉一样甘甜。在爱的教育下,班级工作必然能闪烁出光芒。几年过去了,从办公室到讲台这一短短的路程,我已不知走过多少遍。我庆幸,因为我懂得:这三尺讲台奉献的是自己,举起的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愿意在这三尺讲台上继续做学生的导师,家长的朋友。以自己满腔的情,真诚的爱,化做春泥更护花

三年级英语教育教学总结

一、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树立威望。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他,只有用爱才能教育孩子。"班主任要善于接近孩子,体贴和关心学生,和他们进行亲密的思想交流,让他们真正感受到老师对他的亲近和"爱"。这是班主任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础。研究学生是教育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最好的途径是通过活动观察。

了解班风、学风,了解全班主要的优缺点并分析其原因所在,了解家长普遍的文化层次,找到亟待纠正的弱点;二要研究学生的个性特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爱好等),了解个人的生活环境,掌握哪些是积极分子,哪些是特别需要注意的学生等等。

在亲近与研究学生的过程中,班主任要努力展现自身广博的文化与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对你"既亲近又崇拜",既认定你是值得信赖的老师,又把你当作好朋友,树立起班主任崇高的威望。那么,你的教育可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班干部队伍的培养。

一个班的集体面貌如何,很大程度上是由小干部决定的。小干部对班集体有着"以点带面"和"以面带面"的作用,我称他们是"班主任的左右手。"所以唯有慎重地选拔和培养干部队伍,班主任工作才能逐渐从繁重走向简单与轻松。当选的干部应具有较强的号召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干部队伍的组建不能仅仅作为一种形式存在,班主任必须精心培养:其一,要大力表扬干部优点,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帮助小干部树立威信;其二,在鼓励干部大胆工作,指点他们工作方法的同时,要更严格要求干部个人在知识、能力上取得更大进步,在纪律上以身作则,力求从各方面给全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亦即"以点带面";其三,培养干部团结协作的精神,要能够通过干部这个小集体建立正确、健全的舆论,带动整个班集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形成集体的组织性、纪律性和进取心,亦即"以面带面"。

三、加强常规训练。

良好的常规是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的保障,一个学生调皮捣蛋、不合常规的举动往往会使一堂好课留下遗憾,使整个集体活动宣告失败,甚至使全班努力争取的荣誉付诸东流,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利益。因此,要扎实有效地加强一个学生的常规训练。内容包括《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的常规、课堂常规、集会和出操常规、卫生常规、劳动常规、参观常规以及路队常规等等诸多方面。训练可以通过集体或个人、单项强化或全面优化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务必使每个学生具有"服从集体,服从命令"的思想,具有自我约束力,形成习惯,保证整个班集体随时表现出"活而不乱,严而不死"的良好班风班貌。

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

竞争是一股巨大的、潜在的、其它任何外力都不可能达到或代替的动力。班主任应在班内掀起激烈的、持久的竞争活动。必须强调,这是"互助"、"友好"的竞争而不是"敌视"和"保守"的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取得共同的、更大的进步。1、激发与外班学生的竞争意识:从集体活动的表现、班级荣誉的争取、留给老师的印象以及个人获将情况等等多个方面激发全班由整体到个人的与外班的竞争意识这也是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2、设立定期评价制度:以《评价手册》和"月评表"等相对固定的评价模式,对学生个人和小组的各种表现定期评价,使每个学生和小组明确近期优缺点何在,在班上居何位置,从而增强警惕性和进取心。3、建立互助组:以互助小组、"1+1"小组(一一对应的优生帮助差生形式)、小组帮助组员等等多种互助方式促使差生取得更大进步,共同实现个人、小组与集体奋斗的目标。4、奖励和批评:奖励与批评的方式各种各样,目的都是鼓励先进、指出缺点、激励所有学生争取更大的成绩。奖励比批评的教育效果更明显。

五、协调与科任老师和家长的关系,建立丰富的信息网络。

班主任只凭自己的威信和力量是不可能取得教育成功的,他必须力争本班科任老师和家长对学生有一致的要求和态度,并时常同他们交换意见。家长会是学校与家长联系的重要途径,班主任应高度重视,确保会议质量,尽量与家长取得共识。会上可以请个别优秀家长介绍成功教育孩子的经验,可以谈教改的方向,谈本期教学内容及要求,谈本期整体情况,进行作业展览或者谈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建议均要充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配合学校教育好孩子,班主任工作才能更加顺利轻松。

此外,班主任还要通过观察、与学生谈心、干部和同学之间互相监督汇报以及听取来自校领导、其他老师、社会的意见等等途径,建立起丰富的信息网络,随时掌握与调控学生的思想行为.

三年级英语教育教学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三(1)班的班主任,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三年级的学生思想稍微复杂,孩子慢慢的有自己的见解,有要求独立的欲望。可是他们对事物的理解还比较模糊,但是他们不再是简单的服从,或显得“不听话”。因此,学生的思想情绪波动较大。另外,由于开学初学校重新换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也较大。有些学生适应新的老师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有些学生根本无法适应新的教师,学习中遇到很多困难。作为班主任,我深深认识到了责任的重大和任务的艰巨。本人以学校德育处的要求为指导,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主要采取以下几个措施来管理班级:

1、狠抓常规管理,规范学生行为习惯。

本人坚持每天尽早到校,尽早进教室,督查规范班级学生的日常行为。要求学生早到校、做好两操、出色完成班级值日卫生、积极参加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决不半点马虎,严格要求学生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相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平时注重对学生的仪表仪态检查,要求他们注意个人卫生。

2、加强班风学风建设,增强班级凝聚力。

本学期,原来三一班的学生转走了几个又转了几个新学生来,班上的凝聚力不是很强。所以开学前一个月,我经常强调班级的课堂纪律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通过集体活动进一步加强学生之间的协作精神和团体意识。这样既能在班级的纪律及常规管理上起到明显的效果,又能使同学之间也能因此养成团结友爱的习惯,在班级中孕育团结友爱的风气,使班级成为一个大家庭。本班学生集体荣誉感较强,一学期来,他们都主动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比赛。

同时重视班集体建设,因为班集体建设是学校管理的基石,它是班级管理主体运用班内外资源、条件,引导师生以正确的方向、方法为指引,朝着良性的健康的方向发展。

强调班风和学风整顿,积极表扬学习积极分子,以此为核心影响更多的学生加入学习的队伍,让学生安心在校学习,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

3、强调沟通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

(1)善于与任课教师沟通

我经常主动与任课老师沟通,倾听任课老师的意见,热心支持和服务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一方面,在学生面前树立任课教师的威信。另一方面,把学生对任课教师的赞誉与改进意见反馈给任课教师,同时,以积极的姿态倾听任课教师对班风、学风建设的合理意见及个别学生的教育对策,并能很快地落实到班级管理的实践中去。

(2)乐于与学生家长沟通

与家长保持紧密联系,通过家访或者电话联系,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理解与信任,取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和父母的期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了解家长的为人之道、思想素质状况。这样可以做到双管齐下,进一步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3)勤于与学生沟通

与学生多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实情,切准学生的思想脉搏,可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所以,我利用一切机会多与学生接触,处处做“有心人”和“知心人”,尽量达到师生心理相容,思想相通。平时,多找学生谈话,多参加学生的活动,找机会与学生进行沟通,让学生把真实的想法和真情告诉给班主任,班主任也应以诚相待,把班级管理的难处与苦处告诉给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谅解、支持与信任。

总结,也是我和学生沟通的重要渠道之一。每个星期布置一次总结,要求学生谈谈班级一周所发生的琐事,或者谈谈自己的想法或困惑,随后我会认真记载每次发言,认真地对发言进行评价。要么鼓励他们继续努力;要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问题;要么接受他们对班级管理提出合情合理的建议等等。通过总结时间,可以让我更清楚了解到班级里存在一些问题,也提供了我与学生进一步沟通的平台。

4、以远大的理想激发学生学习。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好像大海上一艘迷失方向的船,飘到哪儿算哪儿,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班主任应从小就开始对他们进行理想教育。因为只有让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他才会把它转变成学习、生活的动力。他们明白实际与理想之间存在的差距,但这差距并非不可逾越,而是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跨越,并要求学生制订自己的学习计划,把对理想的追求转化为学习动力。

总的来说,我在实践中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班级管理能力,尽量使工作做到完美一点。本学期班级的获奖情况如下:

(1)“推广普通话”黑板报评比获二等奖。

(2)英语朗读比赛中张紫薇和刘雨欣获一等奖。

(3)运动会中周溪等同学在四百米接力中取得良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