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笑短篇故事范文

时间:2023-03-25 07:36: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搞笑短篇故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搞笑短篇故事

篇1

普爷是动漫《黑塔利亚》的一个主人公。

《黑塔利亚》是一部在互联网上连载的漫画,作者为日丸屋秀和,作品以世界历史为主轴。它把将多个国家以及该国的文化以及风土民情拟人化,主要以喜剧的四格及短篇为主。动画版于2009年1月24号开始播放。故事将国家拟人化,描述二战这个比较敏感的话题,但是轻松搞笑的氛围还是深受读者欢迎,因为可爱的人物造型使得在女性读者群中也拥有很高的人气。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柳露霏和柳霜霏是一对美丽的双胞胎姑娘,1989年11月9日出生在北京。姐妹俩从小喜欢画画,初中毕业后双双考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附中。

“我俩从小就喜欢美术,”姐姐说:“一画就是一天。小学时,我俩经常临摹喜爱的日本动漫。甚至在上课时画画,惹恼了老师。”妹妹补充说:“上中学后,我们俩开始画同人(一种创作形式,指不受商业影响、自主的创作)。画好就给同学们看,听到赞叹,特别有成就感,然后继续去画。”

高中时,姐妹俩合画了几部搞笑短篇,满怀期待地投稿,但收到的却是编辑的退回:故事情节不够吸引人。终于,她们的一个短篇在某原创漫画比赛上获奖。这是她俩第一次画漫画得奖,两人受到了极大的鼓舞。

2008年,姐姐柳露霏考上了北京印刷学院,妹妹柳霜霏则考入中国传媒大学,尽管没能实现上同一所大学的梦想,但她们还是全都选择了动画专业。姐妹俩继续合作创作漫画,其中几部作品被一些杂志刊登。但几经尝试后,她们决定放弃单纯的搞笑路线。

姐姐说:“看过很多影视作品发现,逆境中微笑的人物更能抓住读者的心。我们决心尝试新形式:清新、温暖,会心一笑后又感到慰藉。”她们首先选定了创作主角:孩子,乐观而坚强。与孩子的暖色相对比,她们选择了冷色的城市做舞台。”

其实接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姐姐柳露霏心里就萌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姐妹俩亲手画本漫画,献给辛苦的父亲。这个想法很快得到了妹妹的认同,可等到上大二了,姐妹俩的愿望还是像空中楼阁毫无着落。画什么呢?柳露霏心里一点谱儿也没有。柳霜霏比姐姐还急,但她清楚,灵感来自于生活,只要细心观察,生活中总会有触动内心的事出现。

2010年2月的一天,姐妹俩去逛街,看见一个小孩正在一座人行天桥上乞讨,身边还有一只小花狗陪着,时不时的有过往行人朝那只有点破旧、形似馒头的瓷罐里扔上一两枚硬币。不经意间,柳露霏也投去了一枚硬币。就是柳露霏这个寻常的举动,触动了柳霜霏的创作灵感:一直以来,苦于找不到素材,何不以乞讨的男孩为主题画一组漫画呢?看着那只馒头状的瓷罐,柳霜霏连题目都拟好了。

回到家,姐妹俩关起房门,一直忙到天黑,一部叫《馒头日记》的漫画渐具雏形:“馒头”是个孤儿,他渴望有家、有爸爸妈妈,便在下雪的游乐场上用捡来的废纸糊成了房子,又用厚厚的积雪堆起了两个雪人做爸爸妈妈。夜色降临,住进纸房子,睡在用雪堆成的“爸爸”和“妈妈”身边,馒头在这个晚上睡得特别香甜。可半夜时,大风把纸房子吹走了,天亮后阳光又把“爸爸”和“妈妈”融化了,“馒头”又是一无所有。后来,有条流浪的小黑狗“花卷”跑来和他相依为命,但小黑狗又不幸被汽车撞死。

“馒头”有着脏脏的小脸蛋、纯纯的大眼睛、坚强的性格以及对亲情与友情的真挚渴望。尽管生活中有很多磨难和艰辛,可他从未放弃追逐幸福。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姐姐柳露霏负责脚本和背景绘画,妹妹柳霜霏则担任主笔工作。《馒头日记》分为四个部分:寒冬、暖春、炎夏、凄秋。几天后她们就画好几十张,并以“幽灵”的笔名,把作品上传至国内最大的原创动漫网站上试水,亲和温暖的画风迅速赢得众多读者的喜爱。编辑认为故事可以往下发展。

那段时间,她们早上10点钟开始作画,晚上11点收工。有时候,对剧情的发展姐妹俩也会有分歧。“如果谁也说服不了谁,就各自画出来,然后看看谁的效果更好。”此后1年多,姐妹俩坚持创作。但后来,由于各自忙学习,《馒头日记》的续画工作就没了“下集”。

姐妹俩没有想到,她们的生活中也出现了难以想象的磨难。2011年9月的一天,忽然祸从天降。父亲柳骥被确诊为晚期直肠癌,住进了北京中医肿瘤医院。医生说,癌细胞已扩散至肝部,唯一的办法就是做化疗控制,但治疗费会是个天文数字,保守估计也需要几十万元!柳骥夫妇每月收入仅有4000多元,供两个女儿上大学已是倾其所有,哪里还拿得出这笔手术费呢?

爸爸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柳露霏和柳霜霏痛彻心扉。无论如何,也得救救父亲!“姐,我们去打工挣钱吧。”姐妹俩还有1年才大学毕业,尽管柳霜霏提出可以休学,但柳露霏说:“就算休学,大学没毕业,我们能找到多好的工作呢?”可不去打工,她们又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为爸爸挣治疗费呢?

逆境中微笑,不光是笔下的人物

就在走投无路的时候,柳露霏想到了那个曾经上传过《馒头日记》的网站:好多作者把画漫画当成事业,一旦漫画结集出书后,就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但网站告知柳露霏,要想做到结集出版漫画,得有个条件:要先签订“独家”协议,接受网站会员的“捐款催更”(读者花钱催作者更新,钱越多,更新速度越快),一旦点击量进入前三名,就可出书。

就这样,搁下一年多的《馒头日记》又被姐妹俩重拾起来。在时间安排上,姐妹俩做了很合理的“穿插”――白天只要不上课,就轮流去医院照顾父亲,晚上赶回家画漫画。有时候,为了追求一张漫画的完美,姐妹俩一张底稿要反反复复修改十多遍,忙到深夜一两点是常有的事。

姐姐柳露霏说:“每次画‘馒头’的时候都会想到自己,现实中的我们没有他那样的品格和毅力,会失落,会埋怨,会患得患失。也许就是因为软弱,才希望通过‘馒头’的故事来激励自己,激励那些跟我们一样迷茫的人。告诉自己:即使再艰苦的人生,再艰难的挫折,一个人也可以坚强地活下去。”

这时,对姐妹俩来说,画画就不再只是单纯被兴趣左右的事,因为每天晚上12点需要准时更新作品,她们必须按时完成。同时,妈妈要上班,到医院照顾爸爸的担子也更多地压在了她们肩上,姐妹俩常常是白天轮流到医院照顾爸爸,晚上又轮流回家画画。就这样,全新的《馒头日记》很快在网上连载了。

这次创作是为爸爸赚取救命钱,柳露霏和柳霜霏不敢有半点马虎,在每个情节的安排和细节的表现上都力求完美。

姐妹俩的努力总算没白费。一时间,她们上传的漫画被漫画迷们争抢着看,“馒头”也渐渐地被那些如饥似渴的读者所喜欢,看着“捐款催更”的读者一天天增多,这对双胞胎姐妹兴奋不已,她们更有信心了,卯足了劲儿要大干一场,每天的休息时间大大减少。

为了不让父亲知道熬夜的事,姐妹俩每次去看父亲前,都洗个冷水脸醒神,实在困了就在医院楼下的小花园里休息十来分钟。“馒头”虽屡遭挫折,但是从不气馁,总会遇上关怀他的人。两个多月后,《馒头日记》终于完成了最后一张图。“馒头”的境遇迅速牵动了读者的心。此后的连载中,不少人坦言,看的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有读者看到“馒头”受委屈,甚至迁怒作者,埋怨作者是“后妈”,要求Happy Ending(大团圆结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姐妹俩不知道,看到女儿的眼睛又红又肿,爸爸柳骥很不安,一次次叮嘱妻子:“你不能整天在医院照顾我,也应该回家看看女儿。”

一天晚上,妈妈悄悄回到家,看见两个女儿正边啃馒头边趴在桌子上画画。妈妈拿起女儿的画看了看,眼神中仿佛有许多困惑:“爸爸生病住在医院里,你们怎么还有心思在家画画?”一会儿,妈妈又去了医院。

就这样,为给爸爸挣治疗费,柳露霏和柳霜霏几乎日以继夜地创作,她们画的《馒头日记》系列漫画终于从成千上万原创漫画故事中脱颖而出,特别是画到小黑狗为寻找“馒头”而被汽车撞死,网友的点击量顿时井喷,《馒头日记》第一次闯入了网站排行榜前10名!

在故事末尾,姐妹俩终于让“馒头”找到了一直憧憬着的温暖家庭。在后来的短短一个月内,点击量就突破上千万次,并一直占据榜首优势,百度贴吧、百度论坛、各大漫画网站迅速掀起一股“馒头热”。

2011年12月24日,《馒头日记》绘本实体书由中国青年出版社正式出版,至今这部作品仍然被很多读者所喜欢。当时,拿到几万元的版税后,医院成功地对柳骥进行了第一次手术,切除了癌变部位。

画笔挣来30万,成功救父生命

出版绘本作品并不是姐妹俩最终的目标,这部作品受欢迎也是她们始料未及的。其实《馒头日记》之后,她们更想创作属于自己的漫画作品。在此后的一年时间里,她们先后了《记忆冰棒》《美丽心灵――好孩子之星》两部作品,但始终无法超越《馒头日记》带来的光环。

2012年6月,柳露霏和柳霜霏改编创作的《昆仑雪》短篇漫画,获得了日本第六届角川新人漫画大赛“天闻角川特别赏”。这对双胞胎姐妹是继第五届角川漫画新人大赛首度正式向全球华人作者开放征稿以来,第二位获得“天闻角川特别赏”的华人漫画家。

当年,姐妹俩正值大学毕业季,在完成学业的同时,她们坚持《冥列748》《镜・双城》漫画连载,同时还通过参赛得到来自动漫界大师们的认可。说到那段日子,这对姊妹花承认很辛苦,但所有编辑都没有放弃的念头,她们也绝不能被自己打败。采访中,两人一直提及她们的目标是成为优秀的漫画家。

在经过了首部作品热卖到积淀成长之后,2013年3月,历时3年她们终于看到自己的第二部作品问世――姐妹俩共同创作的《冥列748》漫画第一卷结集出版。这部灵异却充满正能量,突破自我的作品,早已让她们的读者心心念念、翘首以盼。就如同知名奇幻文学作家沧月在评价这部作品时所说:“她们笔下展示的那个世界里,充满了至真至纯、至善至美和瑰丽奇特的想象力,令人惊叹不已。”

“你们这么坚强,我也要更加坚强。”2012年夏天,柳骥成功做了第二次手术。然而,病魔仿佛并不肯轻易放过这个家庭。这年7月,柳骥到医院复查,发现直肠上又长出了新的肿瘤。

妈妈哭了,柳露霏和柳霜霏坚定地说:“妈,爸爸一定能再挺过这道难关。”姐妹俩又行动起来,她们为自己制定了更加残酷的作息时间,每天只休息3个小时,其他时间全用在画画上,还在网上不停联系、不停揽活儿,恨不能把一分钟当做两分钟用!在姐妹俩看来,她们多挣一分钱,爸爸的病就会多一分治愈的希望。

了解到柳露霏和柳霜霏拼命画画,竟是为挽救父亲的生命,某网站的工作人员被感动了,决定将《馒头日记》改编成动画片,让“馒头”、同时也把这对姐妹坚强面对人生的精神传递给更多年轻人。获悉消息,柳露霏和柳霜霏很高兴,她们向创作人员讲述了很多小时候和爸爸发生的故事。

2013年8月,柳露霏和柳霜霏用画画挣的钱让爸爸顺利做了第三次手术,柳骥迈过了生命中的又一道坎!

2013年12月25日,《馒头日记》第一集在百度视频首播。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故事,感动了亿万观众。很快,《馒头日记》的相关产品如玩偶、贴画等一经推出,就遭到“馒米”们的疯抢,短短几天销售额就突破百万元。至此,姐妹俩获得了30多万元的动画版税,为父亲的后期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014年6月21日,动画片《馒头日记》的最后一集开播。

2015年1月上旬,柳骥去医院做复查,医生说手术后他的病情已有很大好转,各项指标接近正常,只是肠内还有点充血,好好调养很快就能康复。看着日渐康复的父亲,柳露霏和柳霜霏享受着比在漫画上获得成功更大的喜悦……

(声明: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上网。)

责编/毕春晖

篇3

《十万个冷笑话》电影版的上映将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各种第一,它吐槽也好无厘头也罢的精神,似乎正符合如今年轻人的口味。而它确定一定以及肯定也会引起一番争论,就像当年互联网刚普及时,我们是如何崇拜《大话西游》一样。

无厘头精神

几年前日本“日和”漫画中文配音版曾风靡互联网,由中传南广学生组成的“cucn201”小组,翻译自由发挥,却将原著无节操的搞笑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也让不少人自此开始关注吐槽漫画的强大号召力。如今,曾经的“cucn201”知道的人已经不多,但从其中走出的白客与小爱(同属《万万没想到》系列),宝木中阳(《十冷》李靖、猎人声优),早已成为网络自制剧和动画的中坚力量。

无厘头的对白、无节操的冷笑话、神经质的角色和故事设置,无论是风靡网剧还是动画,似乎传承自当年周星驰《大话西游》的所谓“无厘头”精神,又铺天盖地在快消费的现代语境中广受欢迎,而《十万个冷笑话》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并且迅速爆红直至登上大银幕的。

影片《十万个冷笑话》根据漫画家寒舞同名漫画改编,原载于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漫画版《十冷》于2013年正式签约有妖气,每1-2周更新一回,已连载超过150回。截至2014年10月,在有妖气站内获得点击量近20亿次。尽管故事不算高深,画风人物也略显粗糙,但它所传递的一种轻松肆意的风格,正符合年轻一代观众的需要。

电影中,这种无厘头至极的风格将延续,从它对人物的设定就能看出端倪。像《十万个冷笑话》的男主角,真的就叫“男主角”,角色介绍就是“一个平凡的地球人,由于具有超强吐槽能量 ,被吐槽星人选中并抵御鸟王入侵地球,拯救世界。”,技能是“超强吐槽能量”。而像恶搞李靖、哪吒、金刚葫芦娃,更是充斥着一股毁童年颠覆三观的恶趣味。

颠覆,是《十冷》在外表无厘头肆意下的一种精神内核。这跟谈论80后、90后有些相同,像以一种与普世价值相悖的观念,做着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十冷》动画版和电影版导演卢恒宇说:“我觉得《十冷》这种火还是虚火,它火成这样,是因为中国还没有过这样的东西。它突然出现了,不管骂也好赞也好,只是因为它没出现过。但是随着这种模式越来越多,固定观众群有多少,必须等到虚火过去才知道……所以这个时候我就想保持冷静,火有它的理由,但是绝对不是那种马后炮的人在说的饥饿营销。”

可以说,关于《十冷》有人热捧和有人不屑背后,除了对一种新模式出现的正常反馈,更多该关注的是究竟什么让这种“无厘头”精神,能最终成为一部大电影登上银幕,就像为什么迷恋周星驰一样。

互联网时代

《十冷》被热捧有着其自身作品鲜明的特色,而另一个成就它的就是互联网时代如此广阔且易被传播的消费群与所谓“接地气”的大众文化属性。最初漫画《十万个冷笑话》被翻拍成由一系列吐槽短篇组成的连载动画,就因为语言风格十分符合当下网络环境的恶搞、颠覆以及无节操等特质,被誉为“中国版的日和”。

而到了大银幕上,它身上的互联网符号变得更加鲜明。电影版《十万个冷笑话》由有妖气原创漫画梦工厂、网络微投资人众筹并制作而成,众筹人数超过了5000人,极具互联网产品的特性。动画版导演卢恒宇继续担任电影版导演,全片延续了动画版恶搞、颠覆以及无节操无底线的喜剧风格,以“世界末日”的延续篇为故事主体,讲述了呆毛与一伙人穿越时空拯救世界的故事。电影版还将动画版中广受好评的角色哪吒、李靖、匹诺曹、白雪公主、女王大人、小金刚、呆毛和鸟王等囊括其中,同时为电影量身打造了一个全新的神秘人物―时光鸡。

篇4

今天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在写一件充满趣味或感人至深的事情深感困难,习作有的三言两语,言之无物,有的逻辑混乱,索然无味。读来令人毫无兴致。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怎样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重拾习作快乐,培养他们的叙事能力?我以为可做如下尝试:

一、激发活动兴趣,加强生活体验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生活是理想的课堂。兴趣能充分调动人对事物的好奇,让人乐于参与其中,激发出热情与灵感。教师应巧妙地设计出具有游戏色彩、让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进来,加强亲身体验,为习作训练做好铺垫。教师强调让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要认真留心不同角色的表现、现场的活动气氛及活动的整个过程。这样既深入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又在充满趣味的活动中达到了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让学生学习的课堂生活化”的相关要求。如开展“摸象”、“钓鱼”、“爬山”等活动,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活动气氛异常热烈,学生有了亲身体验,头脑中所留下的印象就很鲜活而深刻,再作文就言之有物了。

二、理清事情经过,完善思维训练

思维能发散思考,而认识事物本质、完成工作的过程,需要清晰、具体的流程的。训练学生,应力求二者的统一。在学生完成游戏后,教师就应让学生静下来回味,像放电影似的在头脑中慢慢回放,既理清事情的经过,又让学生注意活动中不同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表情、自己的心理活动及现场气氛,要有具体的表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应互动交流,力求说清楚,说明白。这是让叙事作文生动具体、内容充实、吸引读者的根本。这一阶段的训练,教师应持赞赏与激励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交流,充分培养他们对于习作的自信心。

三、悟读文本范文,学习表达方法

儿童的天性就是善于模仿。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文本中的经典文章或优秀例文的模范作用,让学生学习名家高超娴熟的表达方法。对于教材上的精读文章,师生共同精细品读,感受别人是如何对环境、语言、心理、动作、神态、表情、细节等方面所作的精彩的刻画与描写的。也许就一件平常的小事,但经过别人的精心构思,细致描写,就可以写的生动传神,感人至深。如《老人与海鸥》中海鸥为老人送行,《月光曲》中贝多芬创作名曲《月光曲》的过程就写的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从一般精读到深入心灵的悟读,充分挖掘阅读对于培训学生的叙事能力的无尽潜力。“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经过入情入景、品味方法的悟读,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四、拓宽阅读视野,提高表达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每一学段的阅读与习作都提出明确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实际中,可以向学生推荐介绍国内外优秀的名著,包括童话、寓言、故事、中短篇小说,阐明他们在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促进人类的进步的重大影响。无论古今中外,这些优秀的作品都是文化瑰宝,其本身的精神价值与表达技巧都是学习的榜样。在阅读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某些表达方法在自己的习作之中,也能收到理想的效果。如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写的多是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当贴近,在作家的笔下,写得是多么生动感人。这是学生学写叙事作文的典范,多读多问多练,就完全能提升学生叙事的能力。

五、观赏优秀影视,感受艺术魅力

篇5

[关键词]莫言;太宰治;边缘性人格;丑角精神

引言

提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莫言,人们会很自然地想到他的长篇小说,相比较而言,中短篇小说显得有些默默无闻。但是中短篇小说是莫言文学的起步和奠基,研究这些小说,对于全面解读莫言文学、了解莫言的创作历程,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宰治(1909-1948)“无赖派”文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他曾5次自杀,4次未遂。在他短暂的创作生涯中,留下了许多耐人寻味的作品。以率真细腻的文笔写成的《樱桃》、《惜别》、《斜阳》、《人间失格》等一系列名作,征服了众多读者,是日本的一代小说名家。

莫言和太宰治生活在不同的国度、活跃于不同年代的文坛,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是他们都是本国文学的巅峰代表,在写作中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在他们各自的代表作《牛》和《人间失格》中,作者都把自身的经历融入到作品中,都表现出了逗笑别人的小丑行为。

一、《牛》在莫言文学中的地位

《牛》是莫言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令人拍案叫绝的黑色喜剧。讲述了期间,顽劣的少年罗汉辍学,被安排在村里放牛,村里对三头公牛施行。术后,一头牛因失血过多死去,之后围绕着吃牛肉的问题,各色人等的嘴脸暴露。该小说中大量运用了比喻、拟人、通感、反讽等写作手法,以此来反映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感情。这是莫言中短篇小说叙事策略特色的经典体现。

《牛》开始于1998年发表在文学杂志《东海》第6期上,后被《小说月报》和《小说月刊》转载,还获得了《小说月报》奖。在发表《小说月报》奖获奖感言时,莫言说过《牛》是基于自己少年时的经历而写。莫言在发表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感言时也说,他在中篇小说《牛》里所写的罗汉,那个跟跳梁小丑似的孩子,他身上有作者童年时代的影子。

这篇小说充分体现了莫言中短篇小说的写作特色:以本人的乡村生活和经历为写作基础,通过作品反映农民生活的贫苦,反映社会现实。

二、《人间失格》在太宰文学中的地位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最具影响力的小说作品之一,发表于1948年,是一部自传体的小说,也叫作私小说。在这部小说里,太宰治以本人的生活经历为基础,将自己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巧妙地[藏在主角大庭叶藏一生的际遇之中。借由大庭叶藏可以对太宰治的内心世界窥测一般。

太宰治是“无赖派”文学的创始人。这部《人间失格》淋漓尽致地体现了“无赖派”文学的文风特点。以主人公自谑的态度来表现二战日本战败后,日本社会中很多人精神与感官世界的双重委靡。他们疏远社会主流,以个人的堕落颓废抵抗社会化,“无赖派”对战后日本文学的影响深远。

三、《牛》中主人公丑角精神的体现

《牛》中罗汉跳梁小丑似的表演比比皆是。小说开始部分说,自己是个调皮捣蛋、令人讨厌的孩子,“不管什么人说什么话都想伸耳朵听;不管听不听得懂都要插嘴。一点事儿就飞跑着到处宣传。以为别人都很喜欢自己,为了讨得别人的欢心他可以干出许多荒唐事。”

为了让人们笑,罗汉故意从树上摔下来,“能让他们笑我感到很高兴”,只要能被关注,不管是挨骂也好挨揍也罢,主人公罗汉心里都会感到满足。

在物质和精神极度匮乏的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无情冷漠的。但是,罗汉,童年时代的莫言,是个调皮捣蛋、话多得不得了的少年。他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不仅基本的饱腹问题不能解决,精神上更没有得到一点温暖,他想要引起大家的关心。为了讨别人欢心,他愿意成为村里舞台上的小丑,通过自己恶作剧式的表演,逗笑别人。罗汉“小丑”式的表演,就是莫言“丑角”精神的体现。

四、《人间失格》中丑角精神的体现

《人间失格》主角大庭叶藏,从小就懂得用假笑脸博取家里人的喜欢;父亲想给自己买书而自己并不喜欢,但为了讨好父亲就说想要;在家中大跳印第安舞蹈娱乐家人;为能够一本正经地讲滑稽的话,他每月都从东京订购不下十种的少年杂志。在家人的捧腹大笑中,找到了自己的认同感和存在感。

“表面上我不断地强装出笑脸,可内心里却是拼死拼活、汗流浃背的服务。”

大庭叶藏的经历就是太宰治本人的经历,太宰治是津岛家那一辈里面的第六个男孩,上有五哥四姐。在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家族中,又不是长子,太宰治的父亲公务繁忙,母亲体弱多病。为了不成为家中可有可无之人,太宰治就想方设法引起大家对他的关注。当他发现搞笑可以引发大家对他的好感时,他就锲而不舍地扮演“丑角”角色了。

大庭叶藏外表是阳光乐天派,内心却是抑郁悲观族,他害怕别人窥探到他隐匿在内心的真实面目。他厌倦社会,对社会格格不入,对社会上每一个人都有一种恐惧感。这种边缘性人格决定他固守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日本社会里,要求社会成员要有高度的一致性。众所周知,日本公司里最注重的就是团队合作精神。大家都这样做,当你与别人不一样的时候,你就是怪人,就会被大家排挤,在日本社会就失去了自己的容身之所。所以叶藏不想别人发现他的不同。人们都厌恶虚伪,但是自己也在造就着真实的虚伪。叶藏看得很清楚,但却无力改变。他有拆穿伪善的冲动,却没有勇气实施,他的一生依然是逗笑别人的“可耻的一生”。

五、莫言“丑角精神”和太宰治“丑角精神”之对比

《牛》中的主人公罗汉和《人间失格》中的大庭叶藏都是作者本人的化身。借由小说主人公的告白,都影射出作者的内心情感。他们都会故意“出丑”,逗笑周边人。他们都在用“小丑”的形式,向周边的人们“求爱”,想求关心被关注,但是两者也有根本的不同点。

(一)莫言“丑角精神”反映了社会体制

《牛》通过一个孩子的视角描述了当时整个社会状态和现实生活。人们的生活和政治体制密切相关。尽管这个少年使尽浑身解数在人生舞台上扮演“小丑”,但是他的卖力演出,却不会让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人们增加对他的关心。自嘲式的口吻背后可以体会到主人公内心深处的辛酸和对当时社会体制的不满。人情淡薄,世态炎凉,在“牛肉”的诱惑下各种社会丑态被逼真刻画。从小说中不仅看到了牛和人的生命遭际,也看到了政治对人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二)太宰治“丑角精神”反映了自我意识

太宰治的《人间失格》不涉及日本社会政治体制问题,更多的是对作者自身内心深处的心灵剖析。读完小说可以体会到太宰治的迷茫和悲伤。拥有社会边缘性人格的太宰治怎样在日本社会立足,他只有发扬“丑角精神”,通过取悦他人丑化自己来奉迎这个社会。日本人很少有罪恶感,但是太宰治有天生的罪恶感,即生而为人的原罪。因此,太宰治一生都在原罪中挣扎,并希望通过死亡来达到自身境界的升华。

《人间失格》的基调是阴暗的,但是却揭示了人性中最隐秘的真实性和人类最本源性的生存方式,所以这部作品就有了超越时代的普遍性。今天读起来也毫无违和感,让我们更深层次地思考应该怎样活着的问题。

六、结论

通过两篇小说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作者的写作视野和写作风格的不同。

篇6

帅帅出生时,爷爷奶奶忙于工作,带孩子的重担就落在了父母身上,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他们坚持以自己的方式培养孩子,当其他同龄人的孩子能背多少首唐诗、识多少个汉字、记多少个英语单词的时候,年轻的父母也怕帅帅输在起跑线上,但是他们认为孩子的快乐是最重要的,最终采取了“放养”即挖掘他真正的爱好顺其自然发展。

帅帅两岁多的时候就对画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为家离火车轨道近,所以孩子爸经常带他去看过往的火车,每次去的时候拿上纸和笔,边看火车边画,长长的火车虽然远去了,但是留在他心里的是滚动的车轮和无尽的梦想。在家里孩子爸依据一本名车画册给他临摹各种汽车,不但教会他识别各种车的标志,也画出了各种形状的车,这也算是对孩子的启蒙吧。

上小学的时候,父母送帅帅去儿童绘画班学习,老师教的都是简单的基本画法,他觉得不过瘾,当老师要求画一个孩子的时候,他就要求坐在讲台上,把所有的孩子画下来。为此老师专门叫来家长告诉他们孩子天赋很好,需要到高一级的绘画班学习。强化训练绘画基本功(素描、色彩、速写),对将来的发展很有好处。经过仔细考察,父母为他选择了太原北宫的英智美术培训学校进行专业学习。

在上小学以后的几年,父母给帅帅办理了图书馆借阅证,他一去图书馆就迷上了漫画书,后来不经意地发现他把课本所有的空隙都画满小人头。他从不讲究吃穿,节省下的钱一定会去买漫画书、动画碟和绘画材料。奥特曼的出现使他分清了正义和邪恶,动画里的人物形象与变化强烈的色彩刺激了孩子的视觉,还有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等等。他看完后尝试着编剧本、画剧本,这无形中提高了他的写作水平。最搞笑的是他用小册子画动画人物,一个动作画好几张,快速翻页连起来看就像一个动画人物在连续动作,这算是他最初的“动画”作品了。他为班里同学设计卡通形象,把每天经历的趣事画成漫画故事,同学们经常向他求画,她也很乐意,同学们拿到作品总是爱不释手,因而人际关系也很好。

初中学习紧张,但每天看漫画书、画漫画日记成了他的必修课,唐曾磊老师说,“最好的教育就是发现并滋养孩子身上优秀的种子。”家长发现了他的爱好,又怕耽误学习,总是教育他必须高质量完成作业才能画画。所以他总是很惜时,每天看漫画书就像沐浴过一样舒畅。就连坐火车去外地旅游也经常拿着笔和纸,而且画了新漫画父母总会做他的第一个读者,虽然知道他画的比大师还是差很多,但给予他的总是赞赏和鼓励,希望他再接再厉,拿出更好的作品来。他在网上自学漫画教程,向有经验的漫画老师请教画风和画技,逐渐长大了的他发现日本的动画片多用日语,他看不懂,所以要求我们给他报日语学习班,利用星期天或假期学习日语并达中级水平,这下好了,看动画片日语对话情节可以看懂了,日语歌曲也唱得很棒。勤奋使他很快能够很好地编剧本了,《阿宝的故事》就是这个时候的作品,他用的是火柴人画法。自己用笔记本画了四本,然后装订起来,封皮上写着书名,这些都被细心的父母很好地保存了起来。

帅帅顺利进入高中阶段学习,因为家长的支持,书柜里都是成套的漫画书;由于自己的努力,他能自己创作漫画了。每当有灵感的时候,他就马上拿笔记录下来,扎实的基本功使他画起来得心应手,家里到处是他画的东西,初稿多得数不过来。家长深知在中国漫画界,这条路很长也很难走,担心动漫没有前途,心疼熬夜创作坏了他的身体,害怕长期电脑的辐射损害他的健康,于是开始关注置身动漫的国内外名人,关注他们对漫画的认识,关注他们的漫画生活。漫画家本杰明大师曾说过:画漫画要坚持忍别人所不能忍,是创作者的基本功。为了创作忍贫穷,大家都觉得没问题,忍十年如一日的贫穷就不行了。从第三年开始就怀疑自己永无出头之日。每天十几个小时做同样的事,2年说很励志,10年就说这不是个事。坚持,高调好唱,其实大部分人都因顶不住而被淘汰。他们专门叫来儿子讨论动漫的前景,可是他不仅没被吓退,反而努力加倍了。2011年,帅帅整整花了7个月时间临摹了王小洋作品《蓝色少年路》,父亲看了以后彻底被儿子的执着感动了,于是立刻动身带他去吉林见到了当代青年漫画家王小洋。一个19岁的孩子能把他的作品临摹得如此出神入化,让这位画家很是吃惊,鼓励他一定要坚持画下去,量变可以达到质变,并给孩子签名合影,这给了他莫大的鼓励。家长接着结识了很多漫画名家如夏达、庸,建晓东等。如今,帅帅已经能够熟练地使用手绘板创作了,他的《心灵的路口》《机械之心》《琉璃苣》《游西游》《阿特曼》《囧哥笑传》《爆笑情侣》等作品已经在妖气原创动画网、腾讯原创漫画频道连载,他给自己起名为“大树笔端”,空间名字为“希望的田野”,点击量一路飙升,粉丝众多,连动漫报都开始跟他约稿。勤奋使他正向着自己的梦想一步一步地靠近。

编者采访帅帅时问他,“如果你在这条路上努力地付出,还是不能成功会怎样呢?”他说,“漫画家夏达认为漫画是他在这个世界留下自己人生轨迹的方式。夏达如此,所以我想人生的选择,只要路是对的,就不要害怕它是短暂还是遥远,只要付出是值得的,就算再苦、再累、再痛,都会选择忍耐与坚持。我既然选择了漫画,肯定希望会成功,如果不能成功,就继续向前,我的座右铭是‘假如你不能,你就一定要,假如你一定要,你就一定能’。高考结束后,我会去专业的漫画培训机构深造,我相信只要心中有梦,就一定能走得更远。”

帅帅文字日记:

漫画的路很长很长

2012年1月12日 晴

多少个夜晚,我坐在灯下画画,陪伴我的手写板是我最好的朋友,喜欢夜深人静的感觉,喜欢那不太明亮的灯光,喜欢自己挥洒着的汗水,喜欢自己灵感在此时的迸发,我画画我快乐,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失,而我在为梦想奔跑!

第一本漫画

2012年1月6日 晴

终于,自己的第一本漫画就要完成了,一本只有50页左右的短篇漫画,但是我真的是很努力地在做这件事。

篇7

而现在,热依扎带着布拉格的清风,引领我们走进她的“一个地方”。“小主”剪去长发变身摇滚个性女生,略带些男孩子气的帅气性格与短发的扎扎更为贴近,随性率真的她更被称为“小男神”倾倒众生。在电影《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里,饰演思想单纯、个性直爽的“天津大妞”姗姗,她孤身来到布拉格谱写恋曲。而在扎扎的微博小短篇《百分之八的男孩》中,也讲述了一段令人期待和渴望的恋情,能走进她眼中的盖世英雄――那“百分之八的男孩”。

当北京女孩遇上北京女孩

人物百科里有一句这样的话:热依扎,一个有着典型哈萨克民族美好特点的北京女孩。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妞,热依扎有着精致立体的面孔和动人心魄的眼眸,这种异域风情的特质加上热依扎率性、纯真的性格,让她仿佛散发着一种妙不可言的魔力。就是这样一个让人过目难忘的姑娘,也同样牵动了徐静蕾徐导的心。

两人第一次相见,热依扎回忆自己是素颜去的,“我当时就是没有化妆,也没有打扮,就穿自己平时穿的衣服,简简单单的,然后就去了,后来老徐(徐静蕾)对我的第一印象是‘她怎么没化妆就来了?’她还挺喜欢我这样的。”扎扎说起徐导,嘴角总是向上扬的,微微地笑着,就像月牙一样。徐静蕾当时因为热依扎的简单、随性对这个女孩的印象也是相当不错。

提到徐静蕾徐导,热依扎还兴致勃勃地提问起我:“你对她的第一印象是怎样的?”边听我的评价,扎扎(热依扎昵称)还一边安静思考,“我没见她时,只是看长相,第一感觉她有点傲,有点‘劲儿’(不过一般有才华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吧),感觉不是特别好接触的人,但其实真正接触了之后发现她完全不是我所想的那样,所以有时候人的第一感觉真的不太准。”

拍完电影之后,意味着两人随着时间的推移,关系更进一层了,扎扎觉得很难得能遇上跟自己很像的人,同频率的人有时候不需多言什么,就会了解彼此的想法,相处起来也会很好,“她话比较少,但她会倾听身边人的想法和意见,对工作很有自己的态度, 老徐给我的感觉是既像女人,又像女孩。她很真,她希望你不要跟她藏着掖着,在这点上我觉得我们很像,不来虚的。”扎扎诚恳地说。于是,这样两个互相认可的北京妞走到一块,电影拍摄自不必说,估计也是十分顺利的事了。

有一个地方,有一位“扎扎”姑娘

当时拍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时正值盛夏,在被问到拍摄时发生什么趣事时,扎扎认真、严肃地回忆了一会儿,慢慢地说:“嗯,好像真的没什么特别有趣的事。”这股子可爱劲着实招人喜欢。

招人喜欢的还有跟扎扎有着夫妻相的张超。自从电影开始拍摄时,两人长得像的说法充斥网络,他俩合拍的照片也被各种议论,说起张超,扎扎坦言:“他是个很绅士的男生。”电影拍摄闲暇的时候,徐静蕾会带着一帮演员一起在布拉格玩。有一次,他们一起去玩平衡车,大家都玩得很欢乐,可是,热依扎的平衡车却不太听话,“我的平衡车手扶的那个板总是往我身上靠,车子卡住了不能前进,那种状况很尴尬,车走也走不了,我下也下不来。”这时,我们的男主角张超就登场了,“张超要过来扶我,刚刚一拉车,车就开始走,时速还挺快,他拿脚顶着,让平衡杆出现倾斜的角度,我觉得情况不太好,我跟他说我下车的同时让他一起松手,但是他没来得及松手,然后整个人就飞出去了,啪地摔到地上了。”扎扎说到这儿,憋着笑说:“我当时怜惜了三秒,但是那种情景就像周星驰电影里的画面一样,很搞笑,然后我就止不住地笑。”后来过了几天,有一次在片场,大家聊天时才偶然发现张超的手肿了,“指头不能伸直,伤得挺厉害,但是他当时也没说,让人感觉他很男人,也挺会照顾别人情绪的。”扎扎略带抱歉又认真地说。

热依扎这次在电影里饰演的女孩姗姗阳光、活泼,用她的话说就是乐呵呵的,“我饰演的角色非常现代,这个女孩的个性里有点儿90后的特质。性格比较简单,不会想太多,对爱情比较果敢、勇敢,跟我之前饰演的角色还是有很多差别的。这个女孩可能是属于看起来比真实年龄要小的人,其实她也代表了好多年轻人的状态。”说到这儿,热依扎坦言自己也属于看起来要比真实年龄小的人,这种晚熟的原因,有一部分源自热依扎的哥哥,哥哥在热依扎的生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我跟哥哥的关系更像是朋友,他会支持我去做很多事,告诉我应该怎么去做。他比我大五岁,他会帮我规避很多东西,所以这也是我成熟晚的原因,他把我保护得比较好。”热依扎笑着说自己小时候会跟着哥哥那帮朋友一起出去玩,就像个跟屁虫一样,到哪儿都跟着哥哥。对于热依扎,哥哥就像灯塔一样,“我被欺负了,他会过来帮我,他会做哥哥该做的事,但他不压制我,他希望我有正确的看待事物的态度,我的知识面以及对很多东西的看法也是受他的影响。”

提到剧中的女孩跟自己有无相似之处,热依扎又恢复了认真的样子,“我觉得会有吧,因为我觉得每个角色都或多或少地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这样你才能把那个部分放大,剧中的女孩跟我的年龄差不多。”姗姗是个短发的个性姑娘,用网友的话说是一位思想简单、个性直爽的“天津大妞”,她孤身来到布拉格,在语言班认识了罗季(张超饰)。而姗姗的造型也随着剧情的发展不断地发生变化,姗姗前期多为皮衣、热辣短裤、靴子等帅酷的装扮,到后来和罗季相爱后,逐渐回归小女生的感觉,后期的露背小礼服等装扮造型都透露出姗姗恋爱后的成长轨迹。说起片中造型,热依扎表示:“我觉得着装还挺符合这个人物角色的,我自己私下也很喜欢,里面有一些配饰也是我自己的”。

百分之八的短发女生 憧憬撞上一见钟情

如果你经常查看热依扎的微博,你会发现她之前一直会在每周末更新一个小短篇,名字叫做《百分之八的男孩》,谈到创作这一系列故事的初衷,热依扎坦言自己平时就爱写些东西,但是从来没在网上过,这次的也是因为跟经纪人的一次谈话,“本来刚开始有一个想法,有一个大纲,后来跟经纪人聊天,她说你就直接写成文章,她特别支持我写东西,还鼓励我发到微博上。”说到这儿,热依扎流露出一些无奈,“但现在太忙了,就没更新。我并不把它(写故事)当做赚钱的工具,所以当没时间或者没想法的时候,不会逼着自己硬写,那样写出来的东西也不是我想要的。而且我觉得我发的东西可以对一些人有好的影响,我自己也会挺开心的。”

人们有时候写故事,多多少少都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某一部分投射进故事王国里,热依扎也同样是,她说自己还会经常从身边朋友的故事和电视剧中的人物经历里汲取营养,找到灵感。说到故事中的短发女孩,就会不自觉地想到热依扎现在的短发造型,问她是因为什么原因剪的短发,热依扎说自己其实小时候就一直是短发,“因为天气太热,我妈就让我剪成短发了,后来上学后,一直是长头发,大学之后就又剪短了。”热依扎认为长发、短发不太重要,自己喜欢就好,“我现在就挺喜欢短发,有可能之后又会喜欢长发了,我不会排斥什么。有的粉丝给我留言说你把头发留长吧,长发好看,我就说,其实自己喜欢就是好看的。我是属于比较随性的人。”

《百分之八的男孩》中的开篇是这样的:“只有百分之八的男生会喜欢短发女孩,而在女孩子的人生中,又未尝不是那茫茫人海中,只有百分之八的男孩才有可能走进我的眼中,成为我的盖世英雄……”故事的导言,让人看到了一个姑娘温柔、细腻的小心思以及对爱情的美好憧憬。

故事中的短发女孩被寄予着一种美好单纯的情结,对于爱情,同样是短发姑娘,热依扎对自己的爱情没有太多规划,是个随缘的人,“感情这事真的没法想太多,但是我挺相信一见钟情的,就是第一感觉。对于爱情,我还是挺慢热的,我会想去多了解对方。”热依扎说到这儿,补充了一句:“我觉得幽默感是很重要的,因为一个人有没有幽默感决定了他的生活有没有乐趣,有一定阅历的人都是有幽默感的。其他的方面没有太多要求,我觉得两个人在一起要能够互相理解对方,而不是将双方绑在一起。两个人不应该互相约束对方,要给彼此留一定的空间。”热依扎觉得自己所在的行业变数也很大,大家普遍都很忙,不稳定的因素也较多,所以还是比较想找跟自己不同行业的人,“但现在的问题是找与不找,我都没有时间呀。”虽然无奈,但是热依扎依然很乐天派地说,“我也不能上大街上随便拉一个人恋爱吧,哈哈,就随缘吧。”

人生总在不断奔跑

很多姑娘的闲暇爱好可能都是诸如逛街、购物、游乐场、美甲之类的活动,而热依扎却热衷跑步,她说跑步带给她身心的愉悦之感无法言喻,久而久之,跑步带给热依扎的变化也逐渐地展现在她对待人生的态度上。2013上海国际马拉松比赛,是热依扎第一次参加国际性马拉松赛事。对于参赛初衷,她坦言是出于同剧组小伙伴的鼓励。而平时,热依扎在剧组也在坚持跑步,这种良好的习惯也慢慢地带动了剧组其他成员,大家也一起加入了跑步的行列。

相比鼓动别人去做有益的事,热依扎更喜欢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别人,这样的想法也源于她的性格。平时,热依扎也会在网上上传关于自己跑步的事情,慢慢的,粉丝们也受到感染,纷纷加入了跑步行列。后来热依扎还被NIKE邀请,和美国田径名将阿里斯・梅里特一起在2014 NIKE FREE系列的会上分享跑步提升经验。现在,只要身体没问题,热依扎就会坚持跑步,这种持之以恒的习惯也让人透见了热依扎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并且传入她的工作里。现在事业全面开花的她,也在加足马力全速奔跑。无论是事业还是生活,热依扎都在印证着奔跑带来的无穷魅力。

Q = 《北京青年》周刊A = 热依扎

Q:听说你很爱跑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坚持奔跑的?有什么机缘?

A:大家可能认为瘦是好的,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好应该是身材紧实吧。我也觉得像港台的艺人、好莱坞的明星等等大家都在运动,觉得是很好的事,就觉得我也应该去做,而且(跑步)对自己身体也有好处,然后就开始跑步。其实我小时候是很讨厌体育课的,每一次上课就会说肚子疼,不舒服,每次都编不一样的理由,然后时间长了,体育老师就逗我说:“热依扎,你这个情况持续一个月了,这样下去会死的。”哈哈,反正我就是一个不喜欢运动的人。等后来跟着教练一起健身、跑步之后,发现跑步带给身心的快乐特别多,后来还有点想去挑战一些马拉松赛之类的。

要说跑步的机缘的话,应该是因为健身。最开始健身的时候,健身教练说我们去跑步吧,我当时想累死了,但是真的开始跑了之后,发现露天环境下跑步的感觉特别好,跑的时间长了,身上的大大小小的毛病慢慢地就好了。真正坚持一个月后,你会发现身体有很大的改变。

Q:跑步在身心上有带给你很大的改变吧?

A:嗯,跑步带给我生活中的影响,就是我变得更乐观、更积极了,原来我不运动的时候我整个人很懒散,对很多事情抱着一种可行可不行,无所谓的态度,但是现在跑完步以后、健完身以后,我会很愿意跟别人接触,愿意跟别人去聊天、说话什么的。但最大的改变其实是我开始改变旁边的人,我觉得这是很好的事情。

Q:你跑步时有自己的一套定制方案吗?比如比较规律、个性化的方式和方法。

A:我自己给自己制定计划,比如一天跑六公里,最快的时候37分钟吧,一般平均40分钟。我刚开始跑步很慢,基本跟走的频率一样,但是跑步不是追求速度,只是以你当下可以接受的频率去运动,以自己舒服的状态去做就好。保持运动时间在40分钟左右,就可以起到健身的作用。我最喜欢下午4点到6点的时间,下午是最易犯困的时候,也是在晚饭前,时间段很好。我不太赞同早晨跑步,因为早晨身体可能还没醒过来,状态不太好。

Q:配合自己的跑步健康方案,你有自己特别定制的餐食吗?

A:嗯,有一阵子因为角色的原因要练腹肌,配合锻炼的方案也会有一起配套的进食方案,当时教练告诉我要摄取哪些营养元素,我就会按照具体要求去买食物,然后自己在家做,有时候还会在微博上上传一些自己做好的餐。

篇8

一、多种方式让学生爱上读书

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是啊,书籍就是学生了解世界,掌握文字的最好老师。但是大多数学生对书籍提不起兴趣。这样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成为老师最大难题,也是开展课外阅读的原因。

1. 尊重自主阅读权,激发阅读积极性。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阅读兴趣不同,我们不能硬性规定看哪一类的文学作品。有的老师觉得散文语言优美,经常让孩子去看大作家的散文。我觉得这并不是件好事,因为很多文学作品小孩子理解起来很难,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的有效性就大大降低了。我们让学生去阅读,不能限制于文学作品是否有多么优秀,应该让学生先自己选择,让他们看自己喜欢看的,即使那些作品看起来是幼稚的,没有太多的文学造诣。

2. 创设合作阅读的氛围。在学习伙伴间形成课外阅读的氛围,让阅读成为童年生活中的一种游戏,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境界。一起阅读共享快乐,一起讨论分享,胜于老师的无数教育。为学生组建课外阅读小组,将家离得比较近,或联系方便的孩子安排在一个小组。他们可以在家长的同意下共同去书店或图书馆,互相交换自己的图书,也可以经常到某一个同学家共同完成课外阅读作业。组长的选择是那些喜爱读书的孩子。这些组长不仅负责联系每个组员,也是监督每个成员在家是否读书的监督员,同时也是老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络员。

3. 创造阅读环境。教室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阵地,我们应善于利用这个学习阵地,让学生在良好的阅读环境中进行共同的阅读。在教室里,我们可以进行读书方面的特色装饰,张贴书中富有启发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欢课外阅读学生的良好读书方法;设置阅读角,让学生把自己看过很喜欢的书籍放在阅读角里,喜欢看书的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去看。这样学生之间可以推荐更多他们喜爱的图书。每学期推选出对阅读角贡献最大的学生,让学生感受到书籍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分享。

4. 保证课外阅读交流的经常性。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能激活学生的心理状态,满足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的交际情感需求,为学生提供表达自己读书收获的机会。这种课外阅读的交流我采取两方面,一种是文字的,为学生准备一个传阅本,把自己在阅读中的收获记录在里面,可以是精彩片段,可以是对人物的点评,可以是情节介绍,也可以是自己的续写;一种是语言的,让学生自己去书店寻找自己喜爱的图书,每周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书籍推荐活动。

5. 联系生活,抓住阅读机遇,利用学生喜欢的电视剧、动画片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往往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是相辅相成的,大部分优秀的文学作品都会被拍成电视、电影或动画片。部分学生对于文字领悟的不是很好,如果能够有影视作品作为基础,从兴趣上让学生走进文学作品,这是个捷径。所以我会在学生看规定书目之前,向他们推荐一下影视作品,让学生先接触一下整体的故事,然后再定标定量地让学生去读书,兴趣浓厚的学生很快就能看完一本。

二、为学生寻找合适的书籍伙伴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指导孩子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是教育者极为重要的任务。因为孩子的心理需求具有年龄特征。小学阶段,我们指导学生读书一定要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来选择合适的课外读物。

1. 课外阅读应该贯彻孩子整个小学阶段,不同的年级孩子有不同的思想与向往。根据不同的年纪为学生推荐不同的书籍,这些书籍随着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的增长而变化。低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较低,识字也较少,以注音童话、寓言为主,兼顾科学小故事、科学小知识等。在童话、寓言故事中给孩子以纯净的阅读体验,能激发学生对世界的美好遐想。处于中年级阶段的孩子一般都具有无穷的想象力,具有好奇心强,好表现的心理特点,比较渴望神秘、冒险、刺激,仰慕机智、勇敢的人物。在指导他们读书时,我们应尊重他们选择一些能够开启想象力的读物。而高年级学生独立阅读能力已经形成,认知水平与社会性心理水平相对较高,可增加一些较有深度的文学作品。把单纯的文学阅读拓展到自然与社会科学方面的了解,增强学生认知世界的能力,提高阅读水平,培养创造思维,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养料。

2. 在为学生推荐书籍时,也要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沉静的学生可能更喜欢一些有关人间真情的故事,而活泼的孩子更喜欢一些轻松愉快的冒险故事。有时学生遇到一些困惑如被人误解,或家庭的矛盾,或太过内向等烦恼。为了教育个别孩子,也可以推荐一些有针对性的书籍,如立志方面《牛虻》等或如何改善人际关系,培养个人交际能力的《卡耐基系列丛书》等。

3. 性别也会决定读书的喜好。女学生和男学生的读书类别肯定会有很大的区别。女孩子的情感比较细腻,他们更喜欢感情丰富的文章,这样推荐一些女作家的作品会更加符合女孩子的心理,如《长腿叔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样的文学作品让女学生爱不释手。而对于男学生,他们喜欢幻想和刺激的故事,所以凡尔纳、福尔摩斯才是他们崇拜的作家。作为教师我们要看到这种心理需求的个体差异,尊重他们独特的情感需求,为学生推荐他们应该会喜欢的文学作品。

4. 全方位地引导学生走进课外阅读。通常情况下我是要求学生以阅读小说为主。但是我比较喜欢学生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涉猎,相同阶段有不同的文学阅读体验。阅读长篇小说是每天回家的必修内容,可以没有任何作业,但每天却不能没有小说阅读。每个阶段给学生几本书的目录推荐,一个阶段是属于现实描写的话,那么下个阶段就会推荐一些幻想丰富的。如果一个阶段推荐些搞笑的作品,那么下个阶段可能会推荐一些较为悲伤的。这样在不同的阶段学生就会有了不同的情感体验。

在学校我建议学生们看短篇的童话故事、漫画或杂志中的文学作品。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业并不繁重,在完成课内的任务同时,大部分学生都有自主的时间在学校去读一读文章,而这个时间段是比较零散的,有时可能是早自习,有时可能是午休,有时也可能是课间的几分钟。同时每天还会安排固定的15分钟左右进行科普知识作品的阅读,这一方面主要是教师读。学校的课外零散阅读就可以给学生相同阶段不同的阅读体验,学生可能会因为一个短短的笑话而快乐,也可能因为杂志中看到世界奇闻而震惊。这样扩大了学生对各种题材,各种形式文学作品的涉猎。

三、及时监督,使学生课外阅读能够持之以恒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如果不及时检查督促,课外阅读就会流于形式。任何一项学习内容教师的检查是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每天必须让专门的阅读负责人去收家长对于课外阅读监督的回执单。学生每看一本书在我这里都会有记录。这样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数量和状态,及时调整学生对阅读消极态度,纠正其不正确的阅读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持久的兴趣,提高阅读质量,把该项活动引向深入,家长的配合必不可少。每学期的家长会都会强调家庭教育中课外阅读的指导,让家长了解到,一个人的思想与认知水平是和书籍有很大的关系,书籍是启迪智慧最好老师;家长和学生一起阅读是最好的亲子活动;家庭的阅读氛围是给学生创设课外阅读的最好环境,家长也要投入到阅读中,哪怕是看报纸……这样家长才会对学生课外阅读监督更用心一些。

篇9

【关键词】动画片 喜羊羊 灰太狼 《猫和老鼠》

《猫和老鼠》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短篇动画集,主角是TOM和JERRY。TOM和JERRY是世界上最有名的一对猫和老鼠,可以说是所有动画片中最受欢迎的卡通形象。《喜羊羊和灰太狼》最早从2001年就开始制作,最初还是相对简单的FLASH动画。自2005年6月推出后,陆续在全国近50家电视台热播,立刻就征服了全国小朋友们的心,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广州、福州等城市《喜羊羊与灰太狼》最高收视率达17 3%,大大超过了同时段播出的境外动画片。此外,该片在香港、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风靡一时。它荣获了由国家广电总局颁发的国家动画片最高奖――“优秀国产动画片一等奖”。

很多人觉得《喜羊羊和灰太狼》与《猫和老鼠》很像,更有甚者将前者称之为中国版的《猫和老鼠》。一个是动画史上的经典之作,一个是目前最火热的国产动画力作,它们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一扫中国动画片的说教、单调、呆板和幼稚,直追当年《猫和老鼠》的声势,有望红遍中国进而迈向全球。

《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内容上具有革新性,首先,它对传统强弱关系模式进行了颠覆。猫鼠之争与狼羊之战是再寻常不过的自然现象《猫和老鼠》与《喜羊羊与灰太狼》都是以天敌之间妙趣横生的敌我对立为主线的。即猎人与猎物、食者与被食者、杀手与被害者之间互相折磨且不断周旋。

在传统的现实的强弱关系中,羊和老鼠自然是懦弱的和胆小的,受到天敌狼和猫的追捕,整天在躲避逃难中度过,被动并且处于劣势,没有还击的能力,并且羊狼一鼠猫是绝对不会和平共处的《喜羊羊和灰太狼》和《猫和老鼠》却在原本的对立双方的强弱基础上颠覆了以往的角色,弱者、被捕者此时都变得聪明机警、调皮捣蛋。现实中的强者往往缺乏很高的智商《猫和老鼠》的夸张、变形与现实正好相反,例如它们可以隐身甚至是有时候猫鼠可以成为好朋友,携手共进晚餐。虽然“灰太狼”很凶,整天喊着“要吃羊”,但它有缺点,于是就把它设计成一个失败者的角色,赋予了一种制约它的更大力量――给了它一个“老婆”,于是就有了喜剧感,而这在以往的动画里是没有的。而其中的老鼠JERRY和小羊们则成为了机智勇敢、乐观向上与团结友爱的化身。占上风的往往是处于现实中弱者的一方,亦如:羊、老鼠。

在结构主义理论中,事物的真正本质不在于事物本身,而在于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关系主要是以一种二元对立的形式出现的,因此我们首先要从片中提炼出其核心的对立关系来。从叙事上来说,这两部动画片的主题具有多样性,我们可以从中大致划分出以下几组主要的对立面:狼/羊,猫/鼠,素食主义/肉食主义,坚持/放弃,成功/失败,个人/群体,勇气/退缩,自信/自卑,食物/天敌。以上几组对立却是贯穿了全片始终,由它们所演绎出来的故事情节构成了整个影片的基本脉络。同时,可以发现以上对立关系中涉及到的相关角色,都被赋予了不同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折射出了更多的二元对立面。

观众从片中看到了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强弱关系。猎奇的心理得到充分的满足,在颠覆中感受了弱者报复似的。这种新鲜的视觉心理体验令观众忽略掉了动画在取材于现实时的真实性。正因为羊和狼之间没有像现实中真正的你死我活关系模式。整个故事才得以继续。灰太狼的那句“我一定会回来的”每每给人以期待之感。

其次,它比《猫和老鼠》更时尚、更贴近生活,寓教于乐。《喜羊羊和灰太狼》里出现各种“山寨台词”,表现得十分与时俱进此如“你是盗版”“我是无间道”这样的台词。剧中的搞笑台词其实是更加针对成年年轻观众。毕竟三到六岁的小朋友还是分不清“雷”和“濉钡摹4送猓情侣观众也不在少数。它所带来的文化讨论,如婚姻感悟嫁人就嫁灰太狼,做人就做懒洋洋等等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讨论。年轻白领一族,在里面看到了逝去的童年的快乐,也有人甚至在里面看到了“萌”――典型的新一代年轻人的重要审美标准之一。

在整个动画片里,注意对孩子的正面积极引导力量,比如遇到困难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包括对朋友、对同学、对长辈的关系等都采用正面引导。主题曲中歌词的表达让观众更好地去理解其传达的主题意思,让人一目了然。儿童在学唱时也是健康积极富有朝气,哪怕不理解也能感受到那种积极向上乐观的情绪。还有,故事本身是从我们的生活或我们身边来的,比如“懒羊羊”这个形象,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个人在干得辛苦的时候,想歇一下喝杯茶再说。又比如“美羊羊”这个角色,其实就是从我们身边的很多女孩演化而来的,她们爱美的心态十分突出,所以很多观众看了就很投入,容易产生共鸣,这是我们土生土长的生活经验,这与看国外的动漫感受完全不同。

在生活中居然很多人觉得自己是“灰太狼”,很失败。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也很有新意,要像灰太狼一样对老婆忠心耿耿,无论老婆怎样对待它,它都无怨无悔,一门心思去抓羊,吃了不少苦头,但永不言弃。而在《猫和老鼠》中,寓教于乐被削弱到很小的程度,它更突出的是片子的娱乐和游戏,在这种无尽的娱乐和游戏中,完成剧集的交替。

新的形式让经典的情节设置有了新的感受《猫和老鼠》采用的哑剧形式,完全依靠滑稽动作而不用对白,只有动作。没有语言。《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故事有动作,也有语言羊和狼再也不是以四肢着地的形象出现,人物拟人化的程度更高,赋与他们人的情感和生活。将羊与老鼠进行比较。在我国的传统思维中前者更代表着祥和、温顺,在现实中它所代表的形象都比老鼠要好得多。《喜羊羊和灰太狼》集中了我们所喜爱的动物和人性中最光明的品性,并且让这些品性在一场场化干戈为玉帛,或者化戾气为祥和中,闪耀出了灿烂的光芒。

影视作品中,追逐和打斗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都已经积淀成为了一种相对固定的审美心理模式。这里没有复杂的故事或情节,基本上是最简单的运动,但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生命不息,追逐不止。天敌的身份注定了敌对是长久的。它们之间的关系又常在一瞬间发生变化――化敌为友或势不两立。为敌时绞尽脑汁,互不相让;为友时,亲如兄弟,谁也不记仇。

《猫和老鼠》有TV版和剧场版两种。《喜羊羊和灰太狼》也是如此。《猫和老鼠》经历了四个版本,每种版本都对其主要角色形象进行了修改。可贝《猫和老鼠》没有持宠而骄 原地踏步,而是在不断探索新的形象去适应观众的口味。就如同88版《西游记》在80后这群人眼中已经到了清楚每一集讲的内容,重复再重复的播出只会导致边际效益递减。因此《西游后传》及《西游记》央视版、港台版等相继拍摄在原有的故事基础上加入新鲜的佐料。

《猫和老鼠》共有116个漫画形象,每一集选2至3个不同性格的形象搭配在一起,叙述一个“噱头”故事。但我们能记住的人物或者说印象深刻的也只是主角TOM和JERRY。500多集的TV版《喜羊羊和灰太狼》在各个地方台陆续播出,其中客串的动物将故事情节不断推向起到了很大作用,通过它们的出现将主人公的性格展现得更为清晰。鸭嘴伦的出现不禁让人联想到当下最红的歌手周杰伦,它在羊村开演唱会,小羊们争着抢着给它献花写信并互相攀比,展现了小羊们可爱单纯的一面。除了像鸭嘴伦这样客串的角色外《喜羊羊和灰太狼》与《猫和老鼠》不同之处便是有众多“钻石”配角,其地位与名义上主角喜羊羊相差并不遥远。就如主题曲所唱“喜羊羊、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慢羊羊、软绵绵、红太狼、灰太狼”,每个角色都用有自己的“粉丝”,每个角色都是不同人心中的主角。

技术上的革新将带给了人们更多的视觉体验和期待。画质上《猫和老鼠》有点我们现代人涂鸦的感觉,而《喜羊羊与灰太狼》则占了科技进步的优势。将二者的画质进行比较似乎有些牵强,毕竟年代相差悬殊。不过也充分体现了人类科学的飞跃进步。然而《喜羊羊和灰太狼》的火热程度还止步于国门没有走向世界,配音只有国语版。《猫和老鼠》除了英文版的,在我国还出现了各地方言版。语言版本的不同带给了人们新鲜的刺激,哪怕画面是曾经看过的,哪怕它多么熟悉,只要有一点新鲜的加进来,经典又将散发出它的魅力。据悉2010年将推出电影版的《猫和老鼠》将沿用《加菲猫》和《鼠来宝》的“真人+CG动画”的路线,以CG技术制作TOM和JERRY的动画形象,而它们打闹的空间则会是实景拍摄,然后再将二者结合。

《喜羊羊和灰太狼》受当今热捧,《猫和老鼠》停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播放时被称之为回顾经典。当昔日的经典与当今的火热在剧场版中碰面时《喜羊羊和灰太狼》若想完胜“前辈”还需在技术上加大改革力度。

《喜羊羊和灰太狼》的时效性营销给它未来之路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动漫的两个衡量价值:第一是精神文化上的价值,这个是永久性的。一个文化产品要带给一些人精神上的满足,给与他们生活中的快乐。我相信《喜羊羊与灰太狼》有可能做到这一点,小观众们等长大后回忆起他们共同的文化记忆,“喜羊羊与大灰狼”这个形象曾伴随着他们走过童年,曾给了他们快乐时光,这就是价值。第二个才是商业上、金钱上的价值。

一、衍生品越滚越大

《猫和老鼠新行生出来的以其两者形象为主打的系列产品如玩偶、文具包、影碟等至今在各大小店都可见到。其主题曲至今仍不绝于耳。《喜羊羊和灰太狼》播出后市场上迅速出现衍生品,如毛绒玩具等打动了一些消费者,加深了他们对“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些形象的喜欢,而且衍生品不只小孩子购买,很多成年人也开始消费,从而逐渐扩大了动漫产业的整体市场份额。

二、有的放矢的档期安排

(一)TV版稳定江山

除了在周一至周五的黄金档播出,周六周日以浙江台为代表的更是全天播出。假期的到来让该剧与观众见面更加频繁。

(二)灰太狼进攻情人节

灰太狼打不还手骂不还口,老婆吩咐什么都二话不说全力以赴,被称为“21世纪最佳经济适用男”。《喜羊羊和灰太狼之虎虎生威》影片在制作的时候就已经针对这个档期做了精密的设计。影片中灰太狼的平底锅俨然成了爱情的信物,为了强化这一点,制片方还专门制作了名为《我爱平底锅》的主题曲。这样的设置,大大地满足了女性对于男友的幻想一一“嫁人要嫁灰太狼”。

(三)借助明星效应拉动粉丝消费

虽然《喜羊羊和灰太狼之虎虎生威》没有邀请明星为片中角色配音,但主题歌演唱者却有所升级――包括“超女”周笔畅演唱的主题歌《大家一起喜羊羊》、香港歌手郑中基演唱的片尾曲《我爱平底锅》,及“奥运女孩”杨沛宜全新演绎的插曲《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和《左手右手》。这些明星的“粉丝”会爱屋及乌从而为该片买单。

三、不断扩大的观众群

日本的动漫人称全民动漫,各个年龄阶层的均对动画片有所喜有所好。而在中国,动画被理所当然的认为是拍给儿童看的,是成人的“弱智图像”。家长和小孩仍是《喜羊羊和灰太狼》最大的观众群。家长带着小孩来电影院看片能培养感情,孩子在家里自己看动画片玩游戏,大人们也不知道他们的快乐是什么。在电影院里看过后,一起笑,沟通话题也就多了。日后全家一起再看电视版时多了一份理解与欢乐。

《喜羊羊与灰太狼之XXX(任意生肖填空)》动画成为一部玲珑华丽欲罢而不能的贺岁由头,今后有望年年奉上,“牛年是牛气冲天,虎年是虎虎生威”,渔利若是长久时,又岂在低低幼幼。在新一集剧场版的故事中,甚至为了照顾陪同孩子的长辈,也加入了少许调料。如今,一茬一茬的电视动画剧集和周边产品早已是喜闻乐见的大众消费品。日本电影《寅次郎的故事》是影史上最长寿的喜剧系列。共48集,在日本本土放映时,每每形成节日气氛。直到“寅次郎”的扮演者“渥美清”的离世,才得以终结。《喜羊羊与灰太狼》有望效仿寅次郎每年都与观众见面,观众也期待生肖系列的延续。哪怕达不到寅次郎的之最,我国的贺岁喜剧“花田喜事”系列也是其很好的参照。

篇10

可是,好广告总是很少见,能在诸如华文广告奖、金犊奖、莫比广告奖等表明广告人荣耀的评选中胜出,没有两把刷子恐怕是不行的。广告圈有个笑话,说从来只有最好的广告大奖,为什么没有最差的广告评选呢?如果有,那恒源祥的十二生肖广告肯定第一个上榜。

恒源祥的十二生肖广告彻底败坏了广告人的胃口,坊间居然还有人撰文为其叫好,称其做广告是假,事件营销是真,目的就是让恒源祥品牌大放异彩。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叫好者的广告品位,好的广告,永远为解决品牌在现实中所面临的问题而存在,要么是卖货,要么是卖形象,而卖形象最终还是为了卖货。那么,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的恶搞,究竟想解决什么问题?是为了娱乐大众,还是嫌恒源祥知名度不够高,或者就是钱多了不花掉心中痒痒?

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

是典型的“钝化广告”

记住恒源祥广告的人,或者参与恒源祥广告事件讨论的人,大部分不是买恒源祥产品的人,他们只是一些有着一定营销嗅觉的“看客”。如果恒源祥追求的是一场所谓的事件营销,那么此次事件营销的对象就完全找错了。对于普通大众而言,他们看到长达一分钟的十二生肖广告后,完全不知道恒源祥在说些什么,甚至对恒源祥“羊”的形象定位产生了认知模糊。

“恒源祥,羊羊羊”广告语一成不变地传播了十几年,早已深入人心,人们心目中恒源祥的产品,就是羊毛织成的。但十二生肖广告模糊了这个形象,将鸡、牛、狗、兔等十二生肖一一重复,人们心里会想:恒源祥不是生产羊毛制品吗,怎么又有鸡毛、兔毛制品了?恒源祥十几年铸就的品牌根基“羊”,被十二生肖广告轻易摧毁了。

这种极其简单甚至傻瓜式的广告语,加上在电视上垃圾时段的狂轰滥炸,与脑白金的操作手法非常相似,但需要奉劝恒源祥的是,没有几斤几两,就不要学脑白金。脑白金敢用广告狂轰,是因为它的受众群更为广泛,并且它的广告相比恒源祥来说,更懂消费者,更有杀伤力。一句“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通过孩子、爷爷奶奶和年轻父母等不同角色的口说出,不仅说出了购买者的心里话,也给了受众一个有面子的购买理由。

而恒源祥的广告有什么呢?只是将5秒广告重复了12次,变成了1分钟广告而已。不知道诉求对象是谁,不知道用什么来打动受众,不知道如何提炼一个让受众激动的核心概念,甚至还傻乎乎地在全国卫视的垃圾时段狂投广告,将粗俗广告进行到底。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钝化广告:没有精准的媒介投放,没有直击受众内心的广告内容。

“办公室广告”,让广告人变得懒惰

钝化广告来自于苍白的创意、简单的经验主义与拍脑袋式的臆想。有多少广告人会离开办公室,到销售一线去卖货,去与顾客交谈,通过一问一答,通过顾客微妙的眼神,洞察顾客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广告业有一位前辈曾说过一句名言:你与大地贴得越近,你就越能感受到大地的呼吸。可是,随着公司规模越来越大,专业分工越来越细化,广告人开始习惯从第三方公司获取过滤后的冷冰冰数据,不再到现场去体验,所有广告创作和媒介投放计划,都是待在办公室里完成的。

“办公室广告”对广告业的伤害是致命的,今天打开电视,钝化广告随处可见,很难找到足够锋利、足够精准的广告。有多少广告人在进行广告创作时,会实实在在地跑到销售一线去蹲个两三天,甚至一周,与顾客不间断地交谈,观察顾客的一举一动,体会顾客购买商品时的复杂心态:买这个东西做什么用?哪一点吸引了顾客?顾客有着怎样的顾虑?又有多少媒介策划人员会去实地考察:顾客从哪里获知产品信息?顾客喜欢哪种媒介?对媒介有什么样的评价,是相信还是怀疑?

网络、第三方媒介与市场调查公司的兴起,让广告人工作变得便利的同时,也在不断滋生着广告人的懒惰。广告人开始习惯从网络上阅读大量分析文章,以东拼西凑的方式“创作”似是而非的策略方案,习惯从第三方机构购买收视报告、媒介接受偏好报告以及消费者心理分析,然后根据这些买回来的文字和数据,进行不着边际的策划、创作与投放。

杰出的广告人总是钻到顾客心窝里创作

但广告业向来是“早起的鸟儿有虫吃”,投机取巧和偷工减料使得广告的水准不断下降,犯简单经验主义错误的恒源祥十二生肖广告,只是其中的一例。广告创作,如果不懂顾客在想什么,他们为什么犹豫,他们为什么购买,等等,所导致的结果是致命的。广告创作不能完全依靠数据分析,它更依赖于消费者洞察,但洞察绝不是偷懒的敷衍。

杰出的广告人从来都是钻进顾客的心窝里进行创作。如果恒源祥推出十二生肖广告的目的是以粗俗广告引起话题,是一起吸引更多人关注的事件营销,那么这个事件营销简直蹩脚到了极点,与习惯炒作“广告事件”的宝马根本无法相比。宝马的广告投放通常是一系列话题与事件营销的开始,在宝马的广告史上,曾经创作过一系列有口皆碑的“英雄救美”系列广告,全部是豪华明星阵容和超级震撼场面,通过好莱坞当红明星驾驶宝马在刀枪火海中驰骋,将宝马完美的操控性能展露无遗,整个广告就像一部好莱坞大片的片头花絮。

宝马“英雄救美”系列广告每次投放,都会吸引众多人关注,人们争相到网络上下载,在无数贴吧和论坛进行讨论,甚至热切期望下一个系列片的到来,仿佛在等待一个世纪大片的来临。宝马广告的精彩之处在于,宝马车才是广告片里真正的主角,纵使广告邀请的全都是好莱坞全明星阵容,也让人看过之后对宝马车和它那独特的LOGO记忆犹新。“英雄救美”系列广告的出现,迅速建立起宝马“完美驾驶机器”的核心认知,并将驾驶宝马的那种风度、气质与骄傲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广告捕捉到的这些,正是宝马车主驾驶宝马的真正心理动机。

广告人应该到市场一线

倾听顾客的声音

解决问题的广告,才是好广告。通过有争议和话题性的广告投放,来引动线下的媒体炒作,不失为节省广告费的好方式,能够以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取最好的广告效果,但有话题争议性的广告是有风险的。“广告事件”能够像宝马一样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大部分的结局与恒源祥一样,惹火上身。

比如丰田的“霸道广告”事件,一出来便激怒了公众,只因其用代表中国形象的石狮作为道具,让石狮对霸道汽车低头,说“霸道,你不得不尊敬”,让人觉得日本人是有意挑衅中国。还有纳爱斯雕牌天然皂粉的广告,“今天你泡了吗?泡了;漂了吗?漂了”,容易造成歧义,广告一出街便被叫停,坊间的负面舆论对雕牌的爱心形象造成了损失。

广告与受众靠得越近,沟通得越充分,越能反映受众的内心,并激发他们的共鸣与潜在的购买欲望,广告的杀伤力就越厉害。像丰田广告,如果在广告创作之前少一些浪漫的创意,不将创意方向引入“一些恶搞和夸张视觉元素”中,而是朝着体现霸道汽车的“狂野、奔驰与心性放飞”的感觉进行创意设想,可能广告的杀伤力会更直接,远不用如此辛苦地哗众取宠。

在“办公室广告”的作业情景下,广告创作和媒介投放一旦陷入思维的死胡同,就很难走出来。但如果广告人去一线倾听顾客真实的声音,去观察顾客的一举一动,让顾客带着自己走入他们的世界,即使思维暂时受阻,也能在屡屡受挫和反省之后,用受众听得懂的话与他们沟通,用言简意赅的话直击他们内心的最软处。

将广告创作与媒介投放

结合起来进行创意

阿里巴巴就是这样一个聪明的广告者,将广告创作与媒介投放结合起来进行创意,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它锋利的广告之刃“杀死”。今年春节,与恒源祥相比,同样是投放电视垃圾时段,阿里巴巴远远没有恒源祥那么无聊,而是极其聪明地做着广告。如果不是屏幕右上角被电视台强行打上了“广告”两个字,很少有人会察觉它是广告,以为就是个因阿里巴巴而起的小电视喜剧,如《武林外传》一样。

根据媒介特点来设定广告形式,是阿里巴巴的聪明之处。人们对传统广告已经习惯性排斥了,但对电视剧、音乐、小品和喜剧等,是丝毫没有防备的,如果将广告伪装成小品、喜剧等,就像在报纸上投放新闻性的软文一样,不少人真的会拿它当新闻去读。

很明显,阿里巴巴想将自己的广告做成新版的《武林外传》,同样的演员,搞笑的剧情。但更难得的是,阿里巴巴很清醒,没有为做喜剧而做喜剧,它毕竟要做的是广告,希望人们被自己的产品吸引,然后去购买、使用它,阿里巴巴必须尽快让人们接受它的产品,让受众知道这个产品对自己的好处,于是,它创作了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情景式喜剧广告。

围绕着情人节该送女孩子什么花,几个人动用各种方式去讨好喜欢的女孩子,最后还是用阿里巴巴的方式得到了女孩子的欢心。剧情简单幽默,将“险恶”的商业用心巧妙地包装在电视剧情里,然后通过系列短篇连续投放的方式取得意想不到的广告效果。这就是阿里巴巴的高明之处。

好的广告,它在卖点表现和媒介策划上的功力是让人拍案叫绝的。也许当你在听广播节目时,节目里一段主持人和专家的激情对话是在兜售一个产品;当你在看CCTV的《新闻联播》时,上面一组介绍先进产品或技术的报道会是让该产品火爆的最有效广告。传统的5秒、10秒、15秒、30秒甚至60秒广告正逐渐被人讨厌,为了取得更好的广告效果,广告人必须坚持不懈地追求更锋利的广告。

广告越锋利,越能节省广告费

越是锋利的广告作品,创意就会越强。广告有四个阶梯,第一级最简单,就是“品牌名+卖点”,重复再重复,就像恒源祥的十二生肖广告一样,是最藐视创意、最藐视受众智力和挑战受众忍耐力的广告。

第二级是陈述式的,先提出一个烦恼,然后出现一个产品,它的某一卖点解决了这个烦恼,很直接,不拐弯抹角,如脑白金,不需要创意,只需要不停地强制灌输,于是大规模的媒介投放就不可避免。

第三级是夸张式的,就是用夸张的情节与故事,将卖点无限放大,让人在视觉、听觉上形成很大的落差,让人惊奇,如丰田的霸道广告,将石狮子放大成了巨兽。

第四级是制造氛围,通过极其具有创意的画面、声效与视觉制造一种感觉,受众看完后需要仔细琢磨才能觉察广告的奥妙,如耐克一样,整个画面只是在最后才出现了耐克的LOGO标版,连背景音乐都舍不得出现。

在后两级广告中,创意的作用开始显现,广告开始形成话题,激发起人们主动追逐的兴趣,并争相讨论。平常在一个电视频道上两小时内需投放三次广告,有了好的创意后,可能只需出现一次,就能让人牢牢记住它,并为它所设定的购买理由所打动。创意越准,广告越锋利,省掉的媒介投放费用就越多。习惯以广告进行狂轰滥炸,是媒介策划人对广告的锋利度缺乏信心的表现。

锋利的广告总是在受众最易于接受广告的时机出现,选择受众最能接受的媒介,然后用受众最喜欢的阅读方式,快速给受众一个购买的理由,让受众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广州地铁站,莫文蔚代言的铁达时腕表广告曾让好多年轻男女一看就着迷,但这些年轻人找遍整个广告画面,也没找到购买地址和电话。顾客总是如此,你越拒绝他,他越会买,一旦购买欲望被勾起,即使不告诉他怎么去买,他也会到处打听,或直接上网搜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