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散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4:45: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节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好的环境可以激发人的潜能,造就一个人才,因为有了您——光荣的人民教师,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之旅都有您陪伴左右。幸福时,您叮咛:“孩子,别忘了奋进!”悲伤时,您安慰:“振作起来,同学们!”失败时,您鼓励:“失败乃成功之母......”多少个难忘的日子,每时每刻都可以听到您亲切的话语,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您的挚爱忠诚。
经历过多少个春夏秋冬,多少个白昼和黑夜,敬爱的老师,您付出了多少的心血啊!一批一批孩童在您的抚爱下健康成长,一代又一代少年在您的关怀下远航。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
您是点燃学生理想之火的人,您是接种希望的人,您是保证民族未来优良素质的人。因为有了您,懵懂的孩子听到知识的声音,智慧让他们张开了朦胧的眼睛。因为有了您,勤劳朴实,创新睿智的新一代正在健康成长,因为有了您,世界才变得如此美丽。
因为有了您,就有了一个特别节日——教师节。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您的伟大和平凡。您的伟大,在于所有的职业都在改造世界,只有您在创造世界,播种未来。您的平凡在于除了奉献别无所求。您从来在未在乎所失所得。因为您深深懂得自己在干什么,在收获什么,这是任何数字都无法计算的生命价值和幸福成果;因为您知道孩子亮晶晶眸子里映取的永远是您的身影。
篇2
一、班级育人方面:
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制定班规,不在楼道校园内奔跑、追逐,上下楼梯是靠右行,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账,课外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都是明确学生怎样做,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如何做,使学生更清楚地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不对。
二、对学生学风方面的教育;
师生之间要常沟通,多沟通,只有教师对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深入,教育才能具有针对性,学生才愿意真心接受。要倡导老师和学生是平等关系这种理念,要面向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真正打开学生的心扉空间,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说出来,以便及时准确的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想,实施有正对性的教育,才能尽快转变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教学工作方面:
1、本学期教学成绩与上学期对比
2、在学科备课方面;
首先要对教材、学生和教法作一番深入的研究,做到心中有数,做教学上的明白人。全面认真吃透教材,弄清楚本学科的教学目标、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以及对教学方法的有关要求。在钻研教科书的基础上广泛阅读有关的参考书,精选材料来充实教学内容。
3、在课堂讲授方面;
学生的学习方式正由传统的接收式学习向自主性、创造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转变。帮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认知能力;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在教研学习方面;
作为教师应该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从自己遇到的问题出发,从平时教学工作入手。“小题大做”,这样才会有研究的动力,才会有研究的价值,其次,要善于总结。让其他老师帮忙,课上的成功的方面有哪些?还有那些需要改进?又发现什么问题?哪些可以作为规律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行为?逐步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四、存在的问题:
1、由于自身能力有限,教学经验还停留在原来的经验上,本学期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2、个别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还有待进一步引导改正。本班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其中一些学生在习惯方面存在着的问题。如写字习惯很差,写字姿势不正确,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还有个别学生字迹潦草。还有的学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上交。或遇到难题没有坚强的意志,不会主动克服解决。
3、写作方面水平差异太大。班中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浓厚,导致全班学生写作水平比较低下。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以克服。
4、在课堂中努力构建开放、民主的教学模式还不够到位。今后还要改进教学态度,与学生和睦相处,争做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5、班上两极分化严重,对于学困生的辅导有待继续加强。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1、多向骨干教师汲取教学经验,课下抽时间多读有关教育教学的书籍,领域扩展到心理学方面的,时代在变化发展中进步,新时代的学生不能还拿老生常谈的经验来教育学生。跟不上时代的教学经验已落伍,会被新时代所淘汰。
2、在新学期课上点课下教育有不良学习习惯的学生进行引导,最终改掉不良学习习惯,让学生在假期着重练习书写生字,练字帖。在课上及时纠正坐姿不良的孩子,告诉学生学习的目的,而作业是巩固平时课上所学习的知识,要按时完成才能收到学习知识的效果。在教学中注意用实际事例帮助孩子培养克服困难或难题的决心。
3、在今后的写作过程中,让学生一方面多读课外书,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一方面掌握课本中不同描写的好词好句积累,记录在一个积累本,不时拿出来看看。平时注重孩子的日记,小随笔练习,长此以往让学生把自己看到和心里想到的用丰富的词句表达出来。以此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4、在今后教学中要让学生多说,老师补充的模式来引领学生进行学习,平时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实际行动,用真诚、平等的态度和学生做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篇3
一、课前准备
深入细致的备好每一节课。在备课中,我认真研究教材,力求准确把握难重点,难点,制定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教学方法及教学形式,注意弱化难点,强调重点。
二、课堂教学
能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作业,作业尽量做到少而精,减轻学生的负担。
三、紧抓作业批改,注重后进生辅导
开学以来,我一直坚持作业的全批全改,这样才能对学生知识落实情况有更好掌握,随时调整教学。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后进生的辅导工作。对于每个班的后进生,坚持个别知识辅导和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谈理想、谈目标,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积极参与教研活动
坚持听课、评课,注意学习组里老师的教学经验,努力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模式。本学期平均每周听课一到二节,对自己的教学促进很大。
本学期我们还参加了青阳片区四校教研活动,从中我学习了怎样有效指导学生写作、怎样复习文言文、怎样指导学生做好阅读理解等,为下学期作好初三复习的做好准备。
五、注重教育理论的学习,并注意把一些先进的理论应用于课堂,做到学有所用。如到网络上学习新的知识,阅读教育教学杂志,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学习新的教育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多种兴趣爱好。
篇4
爸爸当年在xx县四中教书时,晚饭后,喜欢在附近的渠道上散步,渠道两边是整齐的农家小楼房,绿荫绕檐、清洁明朗,一派祥和。但在这中间有一座一间一偏舍小平房像一首美丽的歌曲中夹着的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它的房前屋后杂草丛生,没有树,肮脏不堪。爸爸很好奇,特意进去看了看,发现有一张床,床上被子是有的,但没有叠,像一个大牛肚子在床上堆着,厨房里锅是有的、碗是有的,但都没有洗。原来,这里住着的是一位26岁的单身汉!
过了两年后的一个春天的日子里,在散步时,爸爸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惊奇地发现那一间一偏舍的小屋变了:屋旁的土里长出了郁郁葱葱的甘蔗苗,土沟收拾得很齐整,房前屋后没有了杂草,新栽的一排排小树正吐着绿叶,台阶砌得整整齐齐,抹上了水泥,房子里粉刷一新,房间里并不奢华,但被子叠得整整齐齐,几样家具摆放整齐有序。原来,这单身汉结婚了!
爸爸很感慨,他说,难怪古人造“安”字时,要用“门”和“女”字组成,“门”是什么?“门”代指一个房子,代指一个家,在家里有女人,就“安”了。这“安”是“安定”、“安稳”、“安全”、“安详”。由此说来,女人的作用不容忽视!基于这一点,女同胞们,我们能不感到骄傲和自豪吗?,
有人说,一个家里的女人如何,这个家就如何,一个国家的女人怎样,这个国家就会怎样。女人勤劳,则家国勤劳;女人自立,则家国自立;女人进步,则家国进步;女人智慧,则家国智慧;女人和谐,则家国和谐;女人有尊严,则家国有尊严。是的,这话一点不假。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天然是一种本真;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这挺直是一种坚强;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返,这无心是一种纯静;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无欲是一种清廉。真正的好诗,不靠苦吟;真正的好歌,不靠作势;真正的好女人,不靠胭脂,不靠别人。让我们用自己的勤劳、智慧、纯洁、坚韧,撑住美丽的家园,创造和美温馨,演绎五彩缤纷的生活吧!
篇5
关键词:历史 初三 问题 解决
对于历史教学来说,初三年级历史教学是一个重头戏,在考试中占有重要位置,历史知识也会对学生对祖国、世界的认知有一定的影响,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进行有效的新课解说
可以说,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大家对历史这一学科的认识存在一定偏差,这个偏差导致部分学生在初中一年级、二年级的历史成绩不够理想,一些基本知识的记忆淡化,加重了初三年级历史教学的任务。不过即便如此,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我们也不能使新课变成复习课,也不能继续沿用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新课的解说要建立在熟练驾驭教材的基础之上,时刻谨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将知识的传授与学生发展融合到一起,从听、背知识,转到创造性运用、理解知识方面,帮助学生将新课的知识与之前的历史知识形成体系,通过历史人物、事件的了解,以时间为纽带引领学生畅游历史,引起学生情感共鸣,开启课本、教师、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二、把握历史在课程体系中的定位
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学,不仅仅是初三学生知识机构方面的需求,另一方面看也是素质教育所必须的。作为初三年级的历史教师,相关的备课、测评等教学工作,必须按质按量的完成,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拔苗助长”。对初三年级课程体系中历史教学的地位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实际情况出发,不喧兵夺主,不越位,不与其他课程标榜着增加学生负担,根据情况制定教学要求。只有把握好初三年级历史教学的定位,才不会让素质教育成为一纸空谈,才能够保证历史课堂教学不会越位,也不会使其流于形式。
三、重视测评方式的多样化
测评,须让教师能够了解自己教学的效果,能够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手段、进程等,以期达到激励学生上进心的成效,提高学生能力,挖掘学生潜力。平时要注意淡化期中、期末考试,在日常教学中融入测评活动。另外,还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质疑教师观点,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就要给予学生正面肯定,以此来发掘学生的潜力。通过日常测评,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客观评价学生的知识体系。最重要的是测评须摒弃死记硬背的现象,转化为能力教育。教师可以根据当前的热点,采取开卷考模式,出一些灵活的题目,可以尝试避开学生现有水平,准许学生查看教科书和相关资料,而后教师对其回答情况进行评分。
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倘若学生接触不到具体的材料,不能进行仔细的观察和深入的研究,就无法形成观察力和思维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阅读,能够独立进行有效阅读。历史阅读范围较广,其最基本的阅读能力就是会读教材、资料、图表等。教师可以教材为例,帮助学生学会提取和加工资料中的信息,阅读中收集与提出的问题相关的内容,形成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讲解示范,教会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授之以渔。笔者曾尝试精心挑选练习题,先让学生自己进行探索,然后进行解题过程示范,将分析过程展现在学生面前。
五、进行教材的个性化设计
初三年级的学生,已然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也掌握了较多的历史知识,历史知识的贯穿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对教材进行使用的时候,要进行个性化设计,在使用中要依据三个层次,一是依据教材内容来处理教材,二是依据课标使用教材,三是根据课改理念整合教材。以上三个层次,想要达到第三个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具备历史学者水平,但是在教学中,教师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在达到第二层次教育的同时追求第三层次目标的实现,这也显示出了初中历史教育的特点。
六、学会对历史人物评价
学生要学习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有发展方面的需要,也有学科本身的需要。历史教育不只是追求学术,最终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培养学生良好人格的基本途径,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道德观和人生观。学生对历史人物的最初接触,很多不是来自于我们课堂上的评价,而是一些影视作品、文学作品等。但是它们对于历史人物的塑造,超过了对学生教育的高度,学生也极易先入为主的认定某个人,会对历史教学产生一定的阻力。不过,倘若我们利用的恰到好处,则会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对历史人物的兴趣。如笔者在活动课《我看拿破仑》中,笔者提出问题:“拿破仑的成功,是英雄造时事,还是时势造英雄”,就此开展小组活动,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进一步查找资料,进行讨论,最后确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在课堂上阐述本小组的观点,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学生渴求知识的愿望强烈,对一些事物和事件喜欢辩论,争个明白,这其实也是新课标的要求之一。
总结:综上所述,历史教学需要我们进行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力求将初三历史教学课堂教学效果最大化,针对存在的相关问题找出有效方法予以改进。
参考文献:
[1]盛殿春.情感教育让历史教学妙趣横生[J].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1(04)
篇6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本学期,学校大力倡导教师个人的学习,根据本人所从事的具体教学工作和自己的实际,这学期我认真阅读了大量的有关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不断变革自己的思想观念,用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来武装自己。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高三历史的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并和学科的教师商量,共同制定了较为科学的高三第一轮教学计划。 第一轮复习的主要特点是单元复习,需要学生扎扎实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再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基础上,适当加快了速度,既突出主干,又适当关照非重点。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3、坚持从末位抓起,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收获。在课后,对导师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同时经常找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谈话,增强其学习的动力和学习自信心。
4、用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不断引到学生形成科学的解题方法。在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尽量少讲,而发动学生去探究,通过自身的努力建构知识,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而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交流者和参与者,我总是在课堂上极力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5、狠抓历史基础知识,准确掌握重要的史实、概念和结论,理清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内在联系,形成学科内容的主干系统和知识网络
6、掌握基本的记忆方法和习惯,准确记忆基本史实,力求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知识,使知识网络化。
7、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和结论,这是形成历史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
8、以单元为中心,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归纳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阶段特征和发展过程,从宏观角度把握历史。融会贯通,形成历史知识的主干。
9、复习策略
(1)每节课默写一个重点知识点。
(2)以教师讲解为主,侧重全面知识点。
(3)周测的进行,月考加强。
(4)强化学生复习资料:《名导学师》的知识梳理。
(5)用时间讲析资料上的练习。
10、学情
(1)学生基础性较差,识记能力差,有许多知识点学了即忘。
(2)除了优生以外,其他学生的学生自主性都很差。
(3)学习是不善于思考,因为没有思考就没有问题。也就不能内化成自己的知识。
(4)学生主动与科任教师沟通,师生之间学科交流较少。
11、学生获得知识情况
(3)中等生成绩都没有办法突破,其实许多中等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可能是复习是没有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只是被动的接受。
(4)差生成绩一样持平,基本上非选择题是空白卷。只是乱填选择题。许多知识点讲过几次都没有办法作对。
三、对复习的反思
1、复习时(主要梳理知识)的时候,学生只需要简单地回顾和记忆。不需要深入思考。在巩固练习中,由于对应的知识,刚刚呈现,只需要简单再现,因而思维层次较浅,教学过程中基本上多是强化记忆,强行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难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
2、复习过程中没有持之以恒的做一些好的策略,如上课前的默写、背书等这些在上届学生试验基础上体现出较好的学习方法没有能够坚持到高考的日子。
3、对学生没有作到充分了解每位学生特别是优生的需求与不足。工作不够细,只是表面的作些,并没有真正细化分析,帮助学生找出学习当中的缺点和方法。
4、教师本人作题量不够,以致作题的能力质量下降。因为题量不够,很难站在高考的高度进行复习。所以高三教师一定要保持一定的模拟题的演练。
5、复习的针对性较差,往往面对的是所有的学生,可是每位学生的认知水平、基础知识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在教学中没能作到因材施教,导致中等生、差生产生厌学的情绪,最终导致放弃学习。
6、复习过程中没有充分与屯中教师的复习交流,利用他们现有的资料,屯中教师刚好是我刚毕业时的师傅,没有和她的交流学习是今年复习的一大失误。但与海口一中教师黄选英老师的交流与沟通稍多些。
四、今后的高三复习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复习要有针对性,追求有效性。教学追求有效性就必须有针对性的了解学生。具体做法如下:
(1)每复习一个专题之前先提出教师自认为本专题的重点和难点的问题,给学生作答,从而了解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缺漏点,大部分学生无法做答则细讲,和引导。多数人能够作答则少讲,少练。
(2)运用电子表格做一张学生学习情况表。此表的构件有利于了解学生抚恤后还没有掌握的内容,根据表中的反映情况帮助学习补充不足的知识,掌握了则强化对知识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因材施教。如果这些工作做到位的话那么学生的基础打的是非常扎实了。
(3)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小组讨论法、列表比较法、自学法、表演法。
2、要注意高中三年的历史知识的衔接,从高一就要树立学习的思想意识,要对高一、二年级历史教师多听课交流,使他们所教的内容有目的性,兴趣性,平常高考教研分析要及时在科组内反馈,使他们尽快成熟起来。
3、自己也要多看书,多作题,提高作题的质量,特别是典型题的解题方法,只有学生掌握作题的方法和具备一定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应付高考中的试题,高考中的题目不可能出现平常练过的试题,只能是相类似的题型,因此教师提高、掌握、探究解题的途径和方法,是今后任教高三历史的重要工作。
4、加强教师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如读一些史学著作,加强对古文的阅读,提高古文的阅读能力。
5、密切关注国内外重大历史事件,关注现实生活与历史史实的联系和比较。
6、注意与初中历史教材内容的衔接和联系,加强与初中教师的沟通与合作,构建自己史学横向、纵向体系。
7、每次月考测试必须增加题量达到高考的题量,以通过考试带练,以便早点适应高考试题。
8、要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细到第几周复习到哪一课。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
1、进一步加强教学理论学习,深入进行探究式教学的研究,把探究式教学进一步的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来,同时加强教学基本功的训练,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努力使班级学生的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更大的进步。
2、针对高一三历史的教学特点及第一次怀化市统一命题考试成绩,认真研究如何上好复习课,力争通过复习课让学生的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3、认真的进行会考研究,把握高考方向,使自己的教学更加科学,更有方向性。
篇7
一、深入探究,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这一学期我执教四年级2个班的体育课,工作量是每周六节课,并负责学校日常田径队的训练工作,负责学校“三操”。在平时的教学工作过程中,能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和新的教学理念,按原大纲课程要求,结合新课程的理念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制订行之有效的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在学校没有场地器材的情况下,有效地开展广播操教学、队形队列、游戏、身体素质及弹跳力训练、技巧训练、灵活性训练多种新颖课型,于方寸间积极拨展体育天地。平时工作除了认真开展课堂教学外还保障了学校各项体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保证了学生在校一日的体育活动时间,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了校园文化建设。半年来,本人还十分注重个人的业务学习和提高,紧紧抓住课程改革这一契机,通过在实践中加深对课程的理解和领会。
1、学生能在老师的要求下积极锻炼,对学生本身增强体质,矫正和补偿身心缺陷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使用他们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正确的课堂常规。
2、通过体育课的锻炼,使那些有行动障碍的学生消除了自卑心理,感受到了学校、班级和老师的温暖,有利于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树立良好的自尊心,促进德、智、体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在体育教学中,突出了实用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既保证了学生得到积极锻炼,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情愉快,养成了锻炼身体的习惯。在教案的编写上,突出了个别化教学原则,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内容和活动方式,更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了解到自己在这个群体中的重要性,是这个大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4、教学过程、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的安排,按照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实行多次重复练习,使学习内容在学生头脑中留下较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对技术动作的掌握和运动表象的形成。运动负荷由小到大,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要求。
5、采用不同类型的球类运动及游戏,使学生提高了身体协调性,增加对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二、认真对待两操工作
这学期学习了全国第三套小学生广播体操《七彩阳光》,动作难度增加,对学生的协调性和柔韧性都有很大的要求,我主要通过以下几点对广播操进行教学。
1、加强对第学生的思想教育。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做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重视做操、自觉做操、坚持做操的习惯。
2、体育教师要正确运用示范。通过示范能使学生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因此,示范要准确、规范、优美。
3、要精讲多练。我在广播操教学中,讲解主要是结合示范动作,让学生加深对动作的理解,学生反复练习,掌握技术动作。加强口令学习,口令要清楚、宏亮、准确。
篇8
一年的初三毕业班的教学工作终于结束了,顺利且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指标,并在全区排名前列,这给我们每一位初三老师为之感到兴奋和骄傲,让我们都深深地觉得这一年的付出是值得的,是有价值的。回顾这一年来的点点滴滴,甜酸苦辣五味具全,下面我就这一年中我们整个年级所做的一些工作做简单的小结。 我们初三年级共有学科老师28位,其中高级教师5位,另有十几位富有多年经验的资深教师。可以这么说,师资力量雄厚是我们人员组成的一大特色。此外,我们还有8位青年教师,在初三工作时间最长的也只不过三年,其中5位青年教师是第一年教初三。这些青年教师都非常珍惜这次机会,平时工作相当努力、认真,一有不懂的问题就能及时向老教师请教。而老教师总是很热情地、毫无保留地将教学经验传授给他们。在我们年级组里,老、中、青三代教师根本不存在所谓的代沟问题,凡事大家都有商有量,互相帮助,其乐融融,因而出现了新尊老,老带新可喜局面。在这期间,作为初三年级的一份子,我深刻地感到我们年级是个纪律严明、团结互助、奋发向上的优秀集体。接下来我谈谈我们的一些具体工作和措施。
“非典”的突如其来,对我们班主任工作也是一大考验。往年的填写志愿工作,是通过一次次的家长会,家访等形式让老师和每一位家长密切联系起来,而现在这一切工作只能靠电话联系了。“五一”期间,我们的班主任几乎是守着电话过节,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向各位家长讲解填写志愿的要求,并作好参谋。节后,还是有许多家长不明白。到学校亲自来访,班主任老师一次又一次地在校门口接待,一站就是一、二节课的时间。工作虽然辛苦,但老师们自始至终是那么耐心,细致。毕竟填写志愿是人生的一件大事,作为班主任都认为应该为学生服务好,负责到底。 前面说到初三的老师们大多教学经验丰富,往往个人就能独当一面。但老师们并没有忽视集体的力量,六个备课组每周都准时进行活动,由组内教师轮流主讲,大家学进度、重点、难点。富有经验的老教师还经常指导青年教师教学,即便不是在规定的备课时间,办公室老师时常会围坐在一起研究教学,这一情景在初三办公室随时可见。经过备课活动,我们教师自身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另外,本学期在全区英语、物理、化学学科竞赛中,我们年级均有学生获奖,人数之多,为近几年来之最。我们还向向明、卢湾、五爱三所重点高中推荐了20位品学兼优的学生,经过统一测试,对方学校对这些学生相当满意,一并录取。之后,年级里就聘请这些同学当小老师,在分层教学的时间里,一对一的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取得的良好的效果。以上说的种种,都为我们今天取得最后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是,仔细回想总结,我们在工作中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和不足。如几位年轻老师在处理班级工作时还缺乏经验和方法,有几位学习极其困难的学生出现了极度厌学的情况,甚至严重违反校纪校规,旷课、逃学、聚众打架斗殴、抽烟等等,更为严重的是影响到班级及整个年级的学习风气。这些是今后需要我们在工作中要改进的,学生的思想工作、学习风气的培养、学习方法的指导以及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应该尽早开展,不断一点一滴地做,决不能等到事情发生了才来处理,补救。
篇9
关键词:三阶段教学模式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下,我校结合本校的教学实际,在主要学科中进行了“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的有效尝试。在这种模式下,老师由原来课堂的主角变成了一个穿针引线的主导者,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学生在老师预设的“问题”和学生在自学过程中产生的“有效问题”中尽情的自学、助学及在老师的导学中享受学习的乐趣,让每个知识点得以升华,让每个孩子都有所收获。
本人就结合教材及平时教学实际,根据我省信息技术学科的自身特点,不断将信息技术课堂和我校的新课堂模式相整合,形成信息技术课堂的“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
一、“先学后导 问题引领 ”三阶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可行性
1.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获取、传输、处理加工、分析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从其认知的特点来看,主要还是以操作为主,从操作中获取知识和经验;从加工处理现有的信息中感受成功的喜悦;从“有效问题”的产生到大家一起分析解决问题,让大家充分享受信息技术的魅力……。
2.从信息技术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都是以任务为驱动,通过菜单命令一步一步来实现。大众型的教学模式基本以老师提出任务,在老师一步一步讲解演示下来掌握知识,由于孩子接受能力的差异,经常会出现有的孩子理解能力强一些,教师简单的说明就能掌握知识,于是在课堂坐不住;也有少数学生,由于接受能力偏低,教师讲解了好几遍把重点进行了分解都难以掌握和理解,从而陷入了学习的困境;虽然老师有时候会安排一个小组长来指导本小组出现的 “暂时后进生”,但出于小组的利益考虑,很多小组长没有充足的时间来指导同学,有的甚至代替他们完成任务。从表象上看,本组最后都“掌握”了知识,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对“暂时后进生”造成了一定的心灵伤害。其主要原因在于他们所进行的“小组合作”还停留在表面,小组内同学并没有进行充分的自学、助学、探究,很难有“有效问题”的提出,更难实现知识的升华。
3.从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来看,很多学生都特别热衷于游戏。从目前市面上的游戏来看,绝大多数游戏的操作都是基于“菜单”模式呈现的,很多孩子都不需要别人教,在平时的摸索中就能很好的掌握其功能及操作方法。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只要你为他提供“问题”,适时提供一定的引导,他们就能很快通过自学来实现目标。
4.从学生的学习心理来看,有不少“暂时后进生”是非常“害怕”老师的,这种天然的“代沟”有时候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心理障碍。但学生之间就不存在那种所谓的“代沟”,交流沟通起来就比较方便。如果我们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认识到这一点并充分地运用好生生之间的关系,有效的生生助学加老师的精心导学会让课堂更高效。
综上所述,在信息技术课堂采用我校的“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能最大优化资源组合,让不同的学生得到发展。
二、“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在信息技术课堂的应用
自从我校信息技术课堂采用“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后,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逐步形成了“三环节”教学模式,即:课前的“学”和“导”;课中的“学”和“导”;课后的“学”和“导”。例如,在八年级powerpoint部分“音频视频的插入”一课的教学过程中,谈一谈如何实施“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模式。
1.课前的“学”和“导”
学生“学”的部分,教师制定本节课的导学案,将课前预习编入预习目标,配上预习题,要求学生在自己的作品中(幻灯片)根据导学案自己尝试如何插入“音频和视频”,并通过播放比较带有音频和视频的作品和没有插入音频视频的作品的听视觉区别。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能让学生初步掌握音频视频在幻灯片中的应用,形成初步认识,并要求学生完成自我学习的练习内容。
教师“导”的部分,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引导提示,引导学生从多方面来分析评价音频、视频的设置效果。例如,音频设置部分,可以从视觉角度(如何让插入进去的音频图标隐藏起来)、听觉角度(如何让音频文件能循环播放)、控制角度(如何让同一音频文件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播放始终)等达到不同的设置效果。这在课前的准备过程中,可以列在导学案中,让学生尝试完成,这些引导的问题要有开放性,利于学习讨论,也许学生会形成不同的观点,这正是课堂中“有效问题”生成的源泉,这些都可以等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再进行反馈。
2.课中的“学”和“导”
学生“学”的部分,先对课前的自我学习进行反馈,让学生当老师,讲课前的自学成果,学生讲的对与错都可以让其他学生进行评判。这样可以实现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和相互学习,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再围绕课前导学案中的“如何让插入进去的音频图标隐藏起来”、“如何让音频文件能循环播放”、“如何让同一音频文件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播放始终”等问题展开探索与讨论。其中,“如何让音频文件能循环播放”这个“问题”学生很容易能探索到解决的办法,在他们探索成功后,可以进行组内交流学习,然后通过自学成功的学生的操作演示与其他小组的学生交流,实现资源共享。探索不出来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渴望,为老师接下来的“导学”构建了一个更浓烈的探知氛围。这课中,学生可以自学的问题很多,学生可以合作的话题也很多。讨论得好,学生学习效果就好。
教师“导”的部分,可以从学生自学、互学的成果入手,进行必要的强调和补充。对于学生在探索中遇到的困惑,如“如何让同一音频文件贯穿于整个幻灯片的播放始终”这个知识点已涉及到“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技能,学生是很难探索到的;再如“如何能让插入的视频在播放的时候控制自如”,这个知识点已涉及到了“控件控制箱”的使用,学生更难探索到。这两个技能都属于知识的升华。对于一般的学生来说不需要掌握,但对于那些优秀的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希望自己掌握的更多,这时老师在“导”的时候,可以通过“师做生说”、“师说生做”、“生说生做”这三种方法,让学生在“说”中感悟,在“做”中巩固。教师导的内容是学生学的内容,做好了导的工作,学生在这堂课中才能有目的的学习,才能学习到更深层次的课本内容。
3.课后的“学”和“导”
学生课后的“学”主要以巩固练习、设计作品为主,首先要求学生在课中的“学”和“导”中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才能有效把掌握的技能用到作品中去。
教师的“导”的工作是在检查学生巩固练习的完成情况下,对学生完成任务时出现的问题,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解决问题。课后的“导”,应该在对课本的学习基础上,总结规律,既完成应该掌握的内容知识,也要做拓展的分析。
“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好处就是能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调动了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积极性,促进信息素养的养成。“先学后导,问题引领”三阶段教学模式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强调了学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凸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是构建和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立道 潘俊 《对“先学后导,问题引领”教学模式的实践与反思》.《教育学文摘杂志》,2010年,11期。
篇10
关键词:分层;适时指导;比赛情境;组合动作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410(2014)02-0044-02
认真拜读了发表在《体育教学》2013年第2期中赵超君老师的《球类教学的三层境界》一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有了新的感悟,现与大家一同商榷,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学会”是球类的基础,分层使其各得其所
赵老师在文中提到,“脱离了攻防对抗和比赛活动的球类教学实质是淡化了球类教材在体育课程中存在的价值。止步于“学会”状态的球类教学只是一种“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和假把式”。此前,我非常认同赵老师的观点,也一直践行着这一现实理念。然而,经过常态课的洗礼后,现实往往没有我们想象的简单。如我所愿,这学期我任教七年级学生,上学期经过几次课的球性和运球练习,我试着让学生进行半场四对四的教学比赛,在比赛之前,详细的介绍了规则以及注意事项。目的是希望学生在比赛中出现问题,然后再进行技术动作的学习和指导。谁知,事态不是向我想象的方向发展,学生不仅球拿不住,运不了,多次走步,还一窝蜂追着球跑,防守时拉、抱、推,甚至绊的动作屡屡现身。
反思之后,我认为必须调整上课的策略,只能回到以球性和运球为主的技术教学步骤中,让学生有一定的球性基础后,再进行传、运、投等技术动作的学习,然后再组织教学比赛。期间我在规定套路中有了赵老师的一些理念的渗透。比如,经过几课时的球性和运球教学,初步掌握了学生的球类基础,根据学生球类基础进行了分层,基础好的学生进行教学比赛。基础一般的学生进行直线、曲线、急停急起,运球过障碍等练习,还穿插投篮、传球等简单练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由我和骨干进行基础的球性练习,让他们拿得住球,培养基本的控制球能力。三周累计9课时后,基础好的学生玩得不亦悦乎,很少关注技能,只注重安全;基础一般学生出现抱怨,老是运球,课堂内容过于枯燥;基础较差学生技术技能有所提高,但兴趣培养有一定难度,积极性欠缺。
反思之后,我调整了自身的教学策略,让一般层次的学生逐渐进行比赛,一周三节课中,其中一节课中安排比赛,还有两节课进行练习和测评。前提是每位学生的技能测试过关,测试为30米折返运球,成绩是技评,在测试别优秀的学生可以“流动”至“上层”,一般层次的学生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较差的学生,经过球性练习,逐渐过渡到行进间运球练习,并提供适量的球类游戏,以增加练习兴趣。总结三次课堂策略的调整过程后,我以为“学会”是球类的基础,分层使其各得其所,球类比赛开展必须有一定的球性基础,在所教学生中,不乏有部分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基础,让这部分学生参与比赛,在比赛中得到锻炼和提高,这是合乎赵老师提出的理念。而对于基础一般和较差的学生,我们必须充分关注,要有一定课时的基础动作学习,一味的追求比赛,将欲速则不达,是不合乎学情和现实的。这部分学生在基础动作学习期间,教师最主要的是激发他们对球类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适时的比赛和游戏,可以消解技能教学和自主练习带来的枯燥,适时的分层和流动可以培育全体学生的向上氛围。
二、让学生“会学”前提是教师的适时引导
赵老师在文中用大量的篇幅描述学生自我学习和球场展示技能的现象,表明课堂上不是让学生仅仅学会几个动作,而是让学生学会打球。我非常认同赵老师的观点,也有切身体会,篮球是学生自己打会的,而不是老师教会的。在现实教学中,有些学生确实能展露一些篮球技能,而这些展露技能的学生无非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对篮球有很强的兴趣;二是有一定的身体素质基础。在水平四阶段,此类学生在班级中能出现3~4个,少者1~2个,有这些学生引领、倡导下,加上教师给予欣赏与烘托,以及某些组织“权利”的下放,能将本班学生的篮球学习氛围带上去,这是极其重要的。所以,我以为,赵老师所提出的“会学”必须以此为学习背景,本班学生才有大面积参与的可能,教师在这方面的引导是第一位的,用好这些“篮球资源生”,以提高全员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事实上,我在所任教的各个班级中,有的班级篮球氛围很好,是与所在班级有若干篮球水平比较高的学生人数成正比,这些班级开展篮球教学,打打比赛就会很顺畅。而有些班级教师开展教学很困难,什么都要自己干,而且效果不是很理想,学生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就是因为缺少这类资源。可以这么认为,“篮球资源生”更大作用在于氛围的推助,而不是技能展示、观摩和切磋,这取决于大部分学生本身的觉悟和意识。
除了引导这部分学生搭建平台,烘托氛围以外,在教学比赛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学生比赛。很多时候比赛只是手段,通过比赛进行技能体验和学习这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此观点可能与赵老师有一定出入,赵老师的观点偏向于水平五学段,如果在水平四,甚至更低学段,我以为有些不符合现实。我所任的七年级为例,学生不具备准确的投篮技能,在比赛中往往用各种推、掷、扔等动作,防守动作也是用推、抱,用手拦等粗野动作。出现这些动作是很正常的,因为,形成准确的投篮动作需要很多课时,再加上学生课后的积极、反复、机械的训练。而学生比赛时往往顾及不到这些正确动作,喜欢用自己惯用的方式参加比赛。我观察了很长一段时间,虽然有些篮球资源生具备正确的投篮技能,但这部分动作不正确的学生很难模仿,甚至认同这些学生的技能,很多时候认同的是最后的结果,他们投篮很准,不会想到背后的原因是动作正确。因此,教师所要做的关键一环就是引导这部分学生从本身的结果中去探求原因,为什么他们会投得这么准?你想不想这么准?投篮的正确动作的范例你是否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比赛的期间,适时的介入,让学生直指技能的要点,这个时机也许是在某位学生投进球之后,也许存在于某位学生屡投不中,丧失信心的一刹那。这一介入是有效的指导,也是学生能接受的介入。
三、追求“会用”的关键是学生“学会”组合动作,教师创设比赛情境
我自己也打了差不多20多年篮球,切身体会是自己最欠缺的是移动中的技能和组合动作的运用。因此,同样反应到学生层面,其实很多学生出了校门自以为篮球打的出色,心比天高,以此为荣。其实,很多时候篮球技能在现实比赛中用不上,甚至成了场上的木头人。这一点赵老师在文中多次提到的比赛中进行对抗、学习,达到会学,最终达到会用,我深表认同。运动技能本身是死的,只有放到一定的现实情境(比赛)中才是活的。课堂教学中如果只练习技能,不比赛,这是无效的技能教学,因为,很多时候课堂教学中的技能是一个个单一的技能,不是组合技能,教师很容易忽视组合技能的教学和运用,这是由于没有组合技能教学的情境和载体,导致组合技能教学难以开展,而现实的教材也多以一个单元一单元技能进行直线式排列,很少设立诸如行进间运球的单手传球单元计划,提前变向接急停跳投单元计划,而这些技能往往是比赛中经常出现的。这就要求有更多的比赛情境创设,在比赛中指导学生运用各种技能的组合,但前提是以各种单一技能为基础,这是赵老师提出的最高境界,学生在这一境界中,单一技能是有一定的基础的。教师所要指导给学生的就是如何在比赛(防守)环境下,利用各种组合动作,合理运用技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赵老师在文中提到的“只教会了学生几个打球的动作,却没有教会学生学会打球的尴尬境地”。我的分析是,教师要教会学生基础的打球动作,投、运、传,更要教会学生将这些技能动作串联起来运用,而这些运用的平台搭建就是比赛。动作本身是死的,在比赛中运用组合动作,这样才真正地将动作转化成合理运用动作的能力。长期的比赛,才真正成全学生的“会学”,才真正成就学生的“会用”。以上均为个人观点,敬请赵老师和广大同仁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