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友谊的名句范文

时间:2023-03-27 09:25: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表现友谊的名句,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2013年高考语文重庆卷)不管红绿灯,凑齐一群人,蜂拥过马路,被网友戏称为“中国式过马路”。针对这一现象,请拟出两条劝行人勿闯红灯的宣传语。

要求:简明生动,幽默警醒;每条不少于10字,不多于20字。

答:

2.由于人类不必要的装饰需求,全球象牙贸易恣意蔓延,100多万只大象因此失去了生命。

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设计一则公益广告。要求:鲜明地表达广告主旨,有号召力;不超过15字。

答:

【技法指导】

生活中,各式各样的广告语常常会出现在我们周围,让我们耳熟能详。广告词的拟写体现了考试中“简明、连贯、得体”的考点要求,同时还涉及到“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手法及句式仿写”等相关考试知识点。拟写广告语这一题型在近年来的考试题中时有出现,内容以公益广告的拟写为主。其具体拟写方法应当从以下4方面入手:

1.语言精练,主题鲜明。广告词的拟写通常有字数上的限定,短小精炼的广告词易于人们熟记,往往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精练的语言,鲜明的主题尤为重要。

2.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新颖而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能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而达到广告词所要发挥句子的劝勉、宣传等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在拟写时能够不落窠臼。

3.巧用修辞,力求押韵。使用修辞手法能够使句子在表达上更具表现力,借助修辞的力量,也可以使广告词显得更为生动,而句末如果能押韵则会使其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常用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双关、对偶、对比、排比等。如拟一条以“公民义务献血”为内容的公益广告词,可以有如下写法:

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比喻)

民族在奉献中崛起,生命在热血里绵延。(对偶)

4.活用句式,仿拟名句。在日常语言表达中,一些特殊的句式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对偶句、祈使句、反问句、感叹句等,灵活运用这些句式,可以增强表达的效果。人们口耳相传的一些名言佳句,因为具有很高的辨识度,所以在广告词的创作中如果能够仿拟,就可以起到移花接木的效果。如“公民义务献血”的公益广告词又可以写为:

为何血浓于水?因为有爱在心中。(设问)

鲜血诚可贵,助人价更高。(此句化用了裴多菲的名句“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同步训练】

1.2013年以来,“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的讨论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共鸣,请以“反对奢侈浪费”为内容,写一则公益广告词。

答:

篇2

针对这种现状,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必须在强化积累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多看、多借鉴、多写作,同时教师应加强必要的技法指导。具体适用教学策略如下:

一、“以小见大”,突破瓶颈

初一学生的作文题材多以亲情、友情、师生情,同学交往、童年趣事等为主,学生以现在的经历只有写这些,因此只能教会学生学会转化,从而化腐朽为神奇。

具体做法有:结合课文及片段材料,先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以小见大”;启发学生结合材料反思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历,思考可否如法炮制;钻研中心句、主旨句,尤其是学习结尾段如何画龙点睛,提升立意高度的写法;教给学生必要的方法,如从展现同学、玩伴友谊的事中加入“理解、尊重、信任”等关键词;从童年趣事、难忘经历事件中加入“教训、收获、体验、启发、财富、珍惜”等关键词;从理想愿望题材中加入“实干、勤勉、做人”等关键词;从亲情、师爱等题材中加入“感恩、铭记”等关键词并予以突破等。

二、反弹琵琶,出奇制胜

多数学生由于基础积累不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不足,用惯用思维写作很难实现质的突破,因此,教给这些学生用逆向思维来作文的方法可以使学生在立意上先人一招,以立意的新奇来掩饰自己在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方面的不足。如写“行”这类作文,可让学生尝试写作“感谢对手”、“感谢我还年轻”、“感谢挫折”等;对以“保护环境”为话题的作文,可以让学生尝试写“1+1=绿色”、“眼泪——最后的一滴水”等;当然,这样的构思和拟题往往不是一般学生能做到的,教师需要点拨引导,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怎样构思行文,最好是帮助学生修正好写作提纲,这样才能确保学生不至于跑题、偏题。长久坚持下去,学生定能不断进步。

三、改变形式,优化结构

1.学写“总分”式写法。

文章采用“总分”、“分总”或“总分总”式,在构思时先拟好本文主体部分的几个基本点,然后在写作时将每个基本点以中心句的方式放在段首,这样可以做到思路清晰,一目了然。当然还应注意课文首尾的呼应和行文中的过渡。

2.尝试写“题记”“后记”式作文。

首先让学生认识题记语和后记语的特点:题记语或是全文“引子”,或是总领全文,文句优美,蕴含哲理,多引用名句;而后记往往总结全文,深化主旨,呼应文首或设置悬念。这其实就是常规作文结尾的写法,不过是语句更精炼、优美而已。

其次教给他们具体的方法:(1)坚持独立写题记和后记。学生刚开始写时会有“画虎不成反类犬”的尴尬,但必须要迈出这一步。因此,平时可以多让学生练习仿写,多写暗喻句、排比句、排比段,不断锤炼自己的语言。(2)学会“借”和“引”。当独立写很难让自己满意或很难出彩时,建议学生恰当引用自己平时积累的名言、格言、警句、诗词、歌曲等素材。如何才能引得准,用得当?这就要启发学生扬长避短,做到因人而异。如满腹诗书的可多引用古诗词及名篇名句;爱唱歌的可以恰当引用歌词;爱看小说、故事书的可以让其学会套用故事、创设情境、或是借鉴小说设悬念的方法等。

3.尝试写“小标题”式作文。

初一学生写作重叙事,往往会出现这样两种情况:一是全文写几件事,但过于平均用墨,详略不当;二是只写一件事,故事讲完就结尾,犯了“以偏概全”“以点带面”的毛病。小标题式作文恰好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叙事能力差的可以通过多写一两件事来解决,叙事单一的同学也可以通过增设小标题式来增加“点”,做到“多点开花”。但教师应把握好两个关键:一是教会学生处理好概写和详写的关系;二是教学生拟好小标题,并处理好各小标题的内在逻辑联系。

四、凸显亮点,扬长避短

篇3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3-0040

张北县选用的初中语文教材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其中,不少文章不仅体现了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博大精深的思想精华,如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秀品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助人为乐、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以文传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一、以情育人

1. 培养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国主义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单纯说教和那些枯燥的概念,它是通过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感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情怀。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用下面几首歌的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这些文章通过对祖国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的描绘,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培养学生重亲情、重友谊的情感

中学语文课本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课不是干瘪的说教课,而是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结合课堂氛围对学生动之以情,最后达到晓之以理之目的。《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的感人力量;《散步》描述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有一些学生还把这篇文章带回家读给家人听,听后家里的气氛更加和谐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看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前进,使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居住条件的改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造成学生孤僻性格的形成和心理压抑。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以德感人

1. 助人为乐和宽以待人的教育

宽以待人、助人为乐,是我们国家的传统美德。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故事,很有教育意义。学生在品味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要求学生联系自身,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2. 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渐渐淡化。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更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将一事无成,也不会成为祖国建设所需要的栋梁。在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有很多。

3. 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也就体现在道德美上。《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三、塑造人生观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工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人生观的内容。

篇4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

黔南州选用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②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七年级下册《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八年级上册的《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赵州桥、苏州园林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八年级下册《我的母亲》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母爱”的力量。《藤野先生》写了发生在20世纪初那个特殊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特别是当他在独处异国他乡,在失望苦苦追求,在追求中常遭侮辱的时候,却有一位恩师给你无私的关爱和真诚的鼓励――“恩师是让人永远怀念的”。像《风筝》、《羚羊木雕》等课文均是很好的范文。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城内的一部分学生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人生寓言》告诉学生:人生有财富和不幸,生活有得有失;如何面对财富和不幸,关键是大家要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在困难中锻炼个人的意志。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七年级下册名著导读《:在苦难中长大》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通过生活中的一些实例来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七年级上册《短文两篇》告诉学生奉献是一种牺牲,也是一种快乐;尝试第一次有时需要勇气,但往往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七年级《邓稼先》、《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论语〉十则》通过用名言来激发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中学语文德育教育以道育人

顺德区选用的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就蕴涵着极其丰富的德育内容,选文不仅体现语文工具性,更凝结着古今中外熠熠生辉的思想精华,比如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崇高情感,勤劳朴实、诚实可信等传统美德,坚强不屈、勇往直前等优良品质,教师要善于因文释道,使学生能从这些作品中接受熏陶,提高修养。

一、情感教育

1.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爱国主义从来就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管子·牧民》“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②就提出了这个观点。语文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不同于政治课的说教和概念化,它以典型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事迹和优美动人的语言来感染学生。教师只要因势利导,自然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提高民族自尊和自强不息的奋斗激情。诸如《展示华夏文化魅力》以祖国深厚的文化感染学生,三首歌词《我的中国心》、《在希望的田野上》、《黄河颂》等从不同角度歌颂祖国,激发学生爱国之情。而《鼎湖山听泉》、《飞红滴翠记黄山》、《画山绣水》《岳阳楼记》用优美的语言介绍了鼎湖山、黄山、桂林、岳阳楼等绮丽的风光。祖国壮丽的山河,欣欣向荣的面貌可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家乡的热爱。

2.培养爱亲人、重友谊的情感

语文教材中不少篇章洋溢着浓郁的亲情氛围,语文不应当成为干瘪的说教,只有利用课文,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动之以情,才能晓之以理。《背影》让学生感受到骨肉亲情感人的力量,《散步》写了一家四口一起散步互敬互让的浓浓亲情,学生学了不仅感动,而且羡慕,更有一些学生带回家和家人欣赏,说自己的家人更加和睦了。而《伟人细胞》可以让学生学会友爱,重友谊。《故乡》里“我”和闰土厚重的隔膜造成的悲哀和《我的叔叔于勒》以金钱为标准衡量兄弟关系的炎凉世态从反面告诉学生友情和亲情的可贵,失去这两样感情是多么的可悲。学生联系实际进行分析和交流,感受自己所享受的亲情和友情,回忆曾经错失的或者是忽略的亲情和友情,自然变得格外珍惜和重视神圣的感情。

3.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经济的发展让学生的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尤其是像顺德等经济发达的地区,学生大多居住在环境幽雅的小区或者别墅,条件是好,但无形中限制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容易形成孤僻、压抑的心理。语文教材到处渗透着开导的良药。《紫藤萝瀑布》就是一首生命的赞歌,“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引导学生乐观面对挫折。《错过》告诉学生生活有得有失,错过不要紧,关键是要积极,热爱生活,要把握机会。

二、美德教育

1.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许多人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已逐渐淡忘。对于今天的独生子女来说如何养成勤俭节约、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作风显得尤为重要。不懂得节约、不懂得奋斗的人,将是一个平平庸庸、胸无大志的人。语文教材中,表现这方面美德的内容是很多的。如《多收三五斗》、《柳叶儿》让学生了解生活的艰难,现在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批判了贪图安逸的人生态度,倡导忧患意识;《俭以养德》明白节俭的重要性,认识“要富日子穷过”的原则。

2.助人为乐和严已宽人的教育

关心他人、助人为乐,历来是我们国家的优良传统。培养青少年关心他人、助人为乐的思想,也是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一个方面。如课文《窗》,讲述了病房里靠窗的濒危病人为另一位病人讲述捏造的“窗外景色”,只是希望在生命最后阶段为他人送去一些快乐。这是很感人的事例,很有教育意义的,学生在读懂小说的同时自然受到感染和熏陶。《多一些宽容》告诉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互谅、互敬、互让、互爱。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联系自己,学习这些优秀品格。

3.道德情操和人生修养的教育

人的行为是社会行为,必然对社会产生影响。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行为结果对社会大多数人有利有益,这种行为就是道德的。人的心灵美实质上就是道德美。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就明确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道德具有历史性和社会性,但社会主义的道德情操作为历史发展到一定阶级的精神产品,并不全盘否定历史上所有的道德传统。事实上,历史上的道德伦理对学生社会主义道德情操的形成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孟子的“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语文教材的传统名篇中这些脍炙人口的名句对中学生道德品质的积极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当然,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更要发扬我们无产阶级革命先烈、前辈和英雄人物的革命传统和崇高品质,《——你在哪里》、《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巍巍中山陵》就是很好的文本。除了中国传统革命英雄人物的影响,外国文学的选文中也体现高尚的道德情操。教师要充分运用教材中英雄人物的思想言行,对学生施以良好的影响。如《纪念白求恩》中的白求恩,《“诺曼底”号遇难记》中的船长等都具有高尚的情操,舍己为人的无私品质。教学时紧扣作品中的文字,剖析他们的崇高思想和英雄业绩,就能使学生的心中树立爱的丰碑,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三、人生观教育

德育中要重视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由于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审美观的形成中,各种语文信息中的美与丑、善与恶、健康与腐朽经常错综交织,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都会产生一定影响。所以,教师应帮助学生分清良莠,辨别精华与糟粕,在“分析”上多下功夫,并对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不健康的个性心理品质及时加以诊治,促其转化。这就要求,中学语文德育中必须注意学生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这种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目标,应该包括诸如热爱生活,热爱人民,具有强烈事业心,富有社会责任感、正义感、集体荣誉感、民族自豪感等品质在内的情感目标构建;包括积极进取,勇于探索,自尊自强,谦虚谨慎等品质在内的性格发展目标构建;包括吃苦耐劳,顽强勇敢,知难而进等品质在内的意志目标构建。

教材中不少体现积极的人生观的内容。《十三岁的际遇》讲述了中学生田晓菲十三岁靠自己的努力进入了梦寐以求的北大,启发学生早立大志,为理想而奋斗。《贝多芬传》通过贝多芬在逆境中仍然执着的讴歌欢乐那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教育学生面对挫折和困难如何坚定自己的意志,树立正确的积极的人生观。《敬业和乐业》则告诉学生如何对待生活,才能实现理想。总之,教材中到处渗透着优秀品德的光芒,只要利用好,学生自然在提高语文素养的同时,提高人生修养。

德育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内容,德育在教材中的体现也很多,只要恰当利用和引导,会使语文教学事半功倍,培养的学生不仅有更高的文化素养,也有更高的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 对称并列式广告语 修辞 基础 方式及特点 策略

对称并列式广告语是指前后语言单位的句法结构基本一致,呈现出对称并列特点的广告语。这类广告语可以是某一结构的对称并列,如“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就是偏正结构的对称并列,前一语言单位的定语“中国人的”与后一语言单位的定语相对相并列,前一语言单位的中心语“生活”也与后一语言单位的中心语“美菱”相对相并列。此外,单句、复句、多重复句式的广告语也可呈现出对称并列的结构特点,如公益广告“埋下一粒种子,收获一片绿阴;献出一份爱心,托起一份希望”这一多重复句也属于对称并列式广告语。

一、对称并列式广告语的修辞基础

1.语义基础。

(1)同义

时时表情丝,分分透心意。(手表广告)

前后语言单位均为状语修饰述宾结构,且在语义表达上通过“时时”、“分分”、“情丝”、“心意”表现出手表在日常生活中与人的紧密关系,前后语义是一致的。

(2)反义

遗臭万年,飘香百世。(腐乳广告)

该广告语在语义上呈现出一“臭”一“香”的反义对比,在极具反差的语言中表现出产品的质量和名望。

(3)对举

天上有雷声,人间有达声!(达声音响广告)

天上皇宫,海上龙宫,深圳星宫!(深圳星宫酒楼广告)

第一则广告使用存现句,前后语言单位结构一致,以“天上”、“人间”的对举方式衬托出音响的品质。第二则广告亦类似。

(4)顺序

在金色中诞生,在金色中成长,在金色中辉煌。(黄金叶集团广告)

口服,心服。(台湾矿泉水广告)

这两则对称并列式广告语在语义上呈现出顺序性。“诞生”、“成长”、“辉煌”体现出事物发展的顺序。而从“口”到“心”也表现出由外至内的顺序性。

(5)相关

爱生活,爱拉芳。(“拉芳”广告)

月是故乡明,饼表思亲情!(月饼广告)

第一则广告前后语言单位均为述宾结构,且“拉芳”这一生活日用品与“生活”在语义上具有相关性。第二则广告中“月”与“月饼”在语义上也有相关性。这两则广告语均可进行由此及彼的相关语义联想。

(6)相近

烟枪一支,未闻炮声震天,打得妻离子散;锡纸一张,不见火光冲天,烧得家徒四壁。(戒毒公益广告)

这是多重复句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未闻炮声震天”、“不见火光冲天”均为述宾结构,“打得妻离子散”、“烧得家徒四壁”均为述补结构。且“烟枪一支”和“锡纸一张”、“妻离子散”和“家徒四壁”在语义上具有相近性。

2.心理基础。

对称并列式广告语作为广告语的一种特殊结构形式,也具有一般广告语的特征,那就是契合受众心理并且吸引受众。这类广告语修辞的心理基础多是站在受众的心理角度,或是以感性诉求方式凭借“感情”来引起共鸣,或是以理性诉求方式凭借“质量”来打动受众。下面就从感性诉求的角度分析对称并列式广告语是如何抓住受众心理并做到“以情动人”的。

(1)温柔多情的夜,甜蜜温馨的梦。(兰薇儿睡衣广告)

这则对称并列式广告语就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为消费者营造出一种亲切、自然、温馨的生活氛围,这极容易引起消费者的共鸣。

(2)故乡的云,故乡的泥。(宜兴紫砂陶广告)

这则对称并列式广告语抓住了普遍存在于人们心中的乡情、乡愁,让人倍感亲切温暖。

(3)太阳最红,长虹最亲。(长虹电器广告)

这则主谓结构的广告语化用了“太阳最红,最亲”的歌词,让人把长虹电器与“太阳”、“民族”等意象联系起来,牢固树立起长虹“民族产业”的企业形象。

(4)人类砍倒第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开始了;人类砍倒最后一棵树的时候,文明就宣告结束了。(护林公益广告)

这则广告语所包含的“感情”与前几则完全不同,它以恐怖诉求的方式,给人类敲响护林的警钟,它留给受众的是一种沉重、压抑的心灵震撼。

二、对称并列式广告语的修辞方式及特点

1.排比。

一滴血,一片心,一分爱。(献血公益广告)

新世纪、新青年、新风采。(社会公德公益广告)

2.对偶。

秤虽小掌管人间烟火,店不大有关国计民生。(秤店广告)

青山清我目,碧水静我耳。(环保公益广告)

可以说,排比与对偶是普遍存在于对称并列式广告语中的修辞方式,这是由这类广告语固有的“对称并列”的结构特点决定的。同时,这样的修辞方式也决定了前后语言单位的句法结构一定是相对相称的。

3.比喻。

血──生命的源泉,友谊的桥梁。(献血公益广告)

湿地──地球之肾;森林──地球之肺。(环保公益广告)

这两则公益广告均为偏正结构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该类广告语所用的比喻多为隐喻或借喻,而本体、比喻词、喻体同时出现的明喻则使用较少。

4.夸张。

好人献上一滴血,病者除却万分忧。(献血公益广告)

这则主谓结构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运用夸张手法,表现出献血行为对于社会的巨大贡献。虽然言辞具有夸张成分,但仍具有极强的宣传号召力。

5.对比。

人误车一时,车误人一世。(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古有长城,今有铸成。(铸成防盗门广告)

第一则广告语“人误车”、“车误人”均为主谓宾结构,但运用语序重组的方式调换主语、宾语位置后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效果。第二则广告语通过“古”、“今”的对比修辞表现出防盗门堪比长城的质量。

6.仿拟、化用。

你轻轻地来,带来宁静;你悄悄地走,带走知识。(图书馆公益广告)

趁早下斑,请勿痘留。(某去斑灵广告)

第一则广告语仿拟了《再别康桥》,第二则广告语化用了“趁早下班,请勿逗留”。仿拟、化用的运用往往在对称并列式广告语中起到新奇、幽默的修辞效果。

7.引用。

礼让──让出海阔天空,争抢──抢出飞来横祸。(社会公德公益广告)

在这则广告语中,宾语部分的“海阔天空”、“飞来横祸”都是对于成语的直接引用,这样一来使得语言表达更为凝练,同时也更具有书面语体色彩。

8.反复。

烟飞飞,雾飞飞,想入非非,皆为非;情悠悠,状悠悠,你越悠悠,吾越忧。(戒烟公益广告)

这则复句式对称并列广告语反复出现“飞”、“非”、“悠”等字,把吸烟者的情态刻画得惟妙惟肖,但前后分句结尾处的“皆为非”、“吾越忧”又起到极强的警示作用。

9.回环。

人护绿,绿护人。(环保公益广告)

这则对称并列式广告语前后的语言单位皆为主谓宾结构,在回环修辞的作用下,前一句中的受事“绿”在后一句中转换为施事,这样就体现出“绿”不是一味地接受保护,它与“人”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从而起到良好的公益宣传效果。

三、对称并列式广告语的修辞策略

1.文化策略。

对称并列式广告语修辞的文化策略,就是在广告语修辞中加入历史典故、传统修养、风俗习惯等文化元素,从而使广告语更为庄重、典雅,或体现出对某些文化现象的思考与回归。如:

座客何来?听二分明月箫声,依稀杜牧。主人莫问,借一管春风词笔,点染扬州。(扬州一茶楼的对联广告)

这是一则复句结构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其中有多处中国古代诗词中常出现的意象,如“明月箫声”、“春风词笔”、“扬州”,此外这则广告语也使人想起了杜牧“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名句。这样一来,整个广告语就显得更“文”更“雅”,同时也勾起人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追思。

2.新奇、悬念策略。

这一修辞策略主要是针对广告受众的猎奇心理、探索欲望而提出的。一般而言,对称并列式广告语如果运用了新奇、悬念策略,往往就会给广告增添上“预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色彩,同时也会使受众印象深刻。如:

她工作,你休息。(凯歌牌全自动套缸洗衣机广告)

初看这则对称并列式广告语,人们一般都会产生疑问──这里的“她”是谁,“工作”又具体指的是什么,这便是该广告的新奇之处以及留给受众的悬念。该广告的成功之处便在于以出人意料的“人”、“机”对比方式表现出全自动洗衣机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

3.违背“合作原则”策略。

格赖斯提出的“合作原则”包括质准则、量准则、关系准则、方式准则,在对称并列式广告语中常出现故意违背“合作原则”以求取得某种特别的修辞效果的现象,如:

(1)违背质准则

今年二十,明年十八。(某美容用品广告)

这则状中结构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违背了质准则中“真实”的原则,但这则“虚假”的广告却巧妙地运用夸张、对比的修辞方式来表现出该用品的神奇功效,同时也给广告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2)违背量准则

还是以上一则广告语为例,该广告语并未说明是“谁或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了“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现象,这显然是信息数量不足。但受众却很少会对该广告产生误解,她们总是清楚地知道这则广告说的是爱美的消费者在使用了该款美容用品后出现的“神奇效果”,可见广告语信息数量的不足并未对受众造成理解与接受上的困难,而部分次要信息的缺失却更突显了用于表现使用效果的主要信息,可以说这里违背量准则的修辞策略是非常成功的。其实,省略是对称并列式广告语经常使用的修辞手法,这样一来既可以言简意赅又可以重点突出。

(3)违背方式准则

梦的韵律,梦的色彩!(某内衣广告)

这是一则偏正结构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这则广告语显得非常隐晦、模糊,甚至很难让人想到这是什么物品的广告,在这一点上它违背了方式准则中“清晰明了”的原则。广告语中使用了“梦”、“韵律”、“色彩”这些语义形象华美但又朦胧的词语,给受众带来一种婉曲、迷离的美感。其实,这样的感觉正是该广告语想要传达的,它故意地“不显山、不露水”,让人能领会到其中的意思,但又显得朦胧、模糊。隐晦模糊的手法也是对称并列式广告语的一种重要的修辞策略,它常见于一些私人物品、药物及某些需要有所避讳的广告语中,它的语言风格便是“不明不白”,给受众的思维留下一些可供发挥的余地。

4.幽默策略。

车速八十,回到温馨家;车速一百,驶向地狱门;车速一百二,到了殡葬场。(交通安全公益广告)

这是一则复句结构的对称并列式广告语,广告语通过幽默的对比警示人们要安全行车。幽默策略常会“正话反说”、“歹话好说”,比如该广告语就把象征死亡的“地狱门”、“殡葬场”与“温馨家”相提并论,让人们在这种“错位”的幽默中得到应有的启示。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