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范文

时间:2023-04-05 13:32: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推广普通话的诗歌,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推广普通话的诗歌

篇1

B:新学期的第二次红领巾广播开播了,在以往的学期里我们的红领巾广播得到了广大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给我们的工作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宝贵意见和建议,在这里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大家!

A:今天的广播内容有两项大的内容,一是”推普周”的宣传.二是我汇报上一周教师节中队主题活动的情况。

B:“推普周”就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的简称,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自1998年第一届推普周开始,至今年为第十届推普周,是从9月16日到9月22日,今年”推普周”的主题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弘扬中华优秀文化”。

A: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普通话?

B: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它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A:还有一些有关普通话方面的小知识我们也让同学们了解一下:

B: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指的什么?

A: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B:2、我国语言文字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A: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

B:3、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什么?

A: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B:4、推广普通话是要消灭方言吗?

A:推广普通话并不是人为地消灭方言,主要是为了消除方言隔阂,以利社会交际。凡以普通话作为工作语言的岗位,其工作人员应当具备说普通话的能力。推广普通话是要求会说方言的公民,还要会说普通话。

B:大家对“推普周”应该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了吧!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我们上一周各中队进行的感恩教师的活动情况吧。

A:亲爱的同学们,我们上同一各班进行了感恩教师节中队主题会,同学们用各种形式向自己敬爱的老师送上了节日的祝福,现在我们就让我们随着黄梓莹同学一起去看一看他们六(4)班的活动:

B:真是太巧了,五年(1)班同学也为教师献上了手语表演――《感恩的心》,此外,他们还为教师表演了小魔术和小组唱、用优美的诗歌赞颂我们辛勤的教师,最后,每个同学向老师献上一句真诚的节日祝福,和礼物――鲜花和自制的贺卡。A:五(3)、五(4)中队的节目也是精彩纷呈,有小品《地理博士》、有优美甜美的歌声、有感人的诗歌和动感的舞蹈,当然还有真挚的祝福和礼物。

B:我知道,其他班级的感恩教师节的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希望你们以后在开展活动后的能积极地投稿,我们会及时地给予报导。在此,我们非常感谢六(4)、五(1)、五(3)、五(4)的来稿,非常感谢!

篇2

大家好!

“热爱祖国语言”,当听到这几个字时,不知你想到了什么呢?而我,脑子里又浮现了这件往事。

那是我读师范三年级的暑假,老师叫我参加一个香港旅行团的普通话培训班,当一个辅导员。当我们好奇地向他们提出为什么要来这里学普通话时,一位中年女教师向我们叙述了她的一段特殊经历。几年前,她到英国的某所大学探望一个中国的朋友,两人久别重逢,坐在校园的草地上有说有笑。这时,两位英国大学生兴奋地向她们走来,热情地向她们俩问好,还不停地说话。但遗憾的是,这对中国朋友一句也听不懂。是她们不会英语吗?不,是因为两个英国大学生说的是普通话。后来通过英语交谈后才知道,两位大学生在校进修中文,看到她俩满以为是一个实践的好机会,却没想到遇上了既不会听也不会说普通话的中国人。英国大学生没趣地走了,只扔下一句话:中国人也不会说普通话。

这个故事,让当时在场的每一个人都震撼了,我也不例外。对啊,当今由于各种因素而促使了中国出现“英语过热”的现象,大大小小的英语培训班、英文学校等,还有不少的孩子冲着到外国学英语,甚至有的几岁就到外国学习。所有摆在我们面前的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不能不让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思考:长此以往,中国人还会说中国话吗?

当这个培训班结束时,中年女教师意味深长地对我说:“我真羡慕你,能和祖国语言一起成长。”

是啊,与她相比我真的感到幸运,但同时她的话却又唤起了我的另一段记忆。

记得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一节语文课上,语文老师给予了我一个赞美:你的朗读真好。这时,身边的同学都向我投来了羡慕的眼光。从此以后,我不断地练习普通话。就这样,掌声和鲜花一直陪伴着我,直到升上师范学校的那一年。

当时我参加学校举行的一个朗诵比赛,选取了台湾诗人舒婷的一首著名的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练习了几遍后,凭着我的基础,自以为一定行了。当辅导老师检查时,我行云流水般念完,正得意洋洋时,老师说话了:“字音很准,如果能领会诗中的精粹,一定能读得更好。”我愣住了,但又好象明白了些什么。第二天,我便钻进图书馆,查阅了这首诗歌的时代背景,凡是诗中我不懂的词语都一一翻阅。慢慢地,我仿佛看到了神秘的飞天舞;仿佛看到了一个名叫“中国”的巨人正一步一步地艰辛地向前走;仿佛听到了作者在竭力地呐喊: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后来,我知道的比我想像中的还要多。当我重新捧起诗歌一次又一次诵读时,每一次都有新的领悟,每一次都有不同的收获。我深深地领会到祖国语言文字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蕴藏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她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她以她顽强的生命力生存了五千多年,她以她独特的魅力征服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甚至全世界。

终于朗诵比赛开始了,我用我的理解饱含激情地朗诵了这首诗,我又再一次获得了热烈的掌声。但随着掌声走下舞台的时候,我知道:我和我热爱的祖国语言已经系上了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情结。

凭着这个结,今天我考取了普通话的一级乙等水平,我感谢我的老师。但让我更庆幸的是,现在的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当看着孩子们,我像看到了自己在祖国语言陪伴下成长的经历。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我不同样能让孩子们热爱祖国的语言吗?

于是,我以此鞭策自己。上学期,当学校要求每位老师公开自己的教育教学座右铭时,我毫不犹豫地写上了一句话:愿与我的孩子们共同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每一节语文课,我都和孩子们沉浸在优美的祖国语言当中,与孩子们同喜同悲。我要让我的学生知道就像课文《最后一课》一样,当一个国家失去了自己的语言时,就等于失去了尊严,让他们把祖国的语言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祖国语言永远地放射耀眼的光辉!

篇3

关键词: 议论文 学习兴趣 教学方法

多年来,语文教师由于受到传统教法的束缚与桎梏,文体概念根深蒂固。教记叙文,必然“六要素”入手,教说明文必然从说明方法、说明顺序等要素着眼,教议论文则必然对论点、论据、论证逐一分析。教师按照各种文体特点备课,按照文体特征设计教学方法,本无可厚非,但是,长此以往,便会形成机械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兴趣不浓厚,造成课堂气氛沉闷、压抑。如此教学,学生学习议论文的兴趣不浓,教学质量不高。

一、抓住一个“爱”字,牵住一个“美”字,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被选入教材,而且排在职高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作为开篇课目,意义在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激情,只有激发热爱之情,学生才会提高学国语言的兴趣,这正是职业高中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因此,在教学中,我没有按照课文开门见山引出论题的方式讲解,而是一上课,首先播放了高尔基的《海燕》,录音播完,教室里一片寂静,同学们久久沉浸在语言的艺术中,几秒后,我又播放了歌曲《祖国,你好!》,在播放歌曲的过程中,部分学生情不自禁地随着录音唱起来,最后加入的人越来越多,整个课堂沉浸在一片激情之中。歌曲一停止,我说开场白:同学们,我想无论是世界名篇,还是音乐艺术,我们丰富的祖国语言都能完美地表现它,从而使我们得到美的享受,让我们尽情地热爱祖国的文字,这就是爱国的开始。现在,让我们带着一种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认真读一遍课文。这样,在良好的氛围中,我们开始了对课文的感悟与学习。

二、引入竞赛形式,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

当前,我国语言文字工作的要求,首先是推广普通话。《继续为祖国语言的纯洁健康而斗争》一文在开始就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社会上语言文字使用状况的确太混乱了。”这种混乱状况,其中就有以方言泛滥为代表的语言混乱。结合所带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正有使用方言的不良习惯,学生来自四面八方,有平定、盂县、郊区的学生,由于受方言习惯的影响,他们都不愿意讲普通话,尤其是盂县的学生,甚至会把“下雨”读成“哈雨”。这个笑话并没有夸大其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我采用竞赛模式。我让平定、盂县、郊区、矿区、市区的学生分别推荐一名代表,用普通话朗读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在比赛过程中,由于方言的缘故,胜负很快就见分晓,市区第一,盂县落后。我又写了一个绕口令,分小组比赛,对于表现出色的个人均加分,记入个人平时成绩。采用这样的形式的确让学生体会到了方言对普通话的影响,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积极性。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进行更多项目比赛,但我相信,引入竞赛形式能适时营造课堂气氛,长期坚持,学生会把课堂当做一种挑战,久而久之便会提高语文能力。

三、加强合作学习,不断规范汉字。

篇4

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诗词诵读主持词开场白集锦,供大家参考。

诗词诵读主持词开场白集锦1女:敬爱的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中午好!

女:随着推广普通话工作的深入开展,普通话象一阵清新的风吹入校园,吹入每一个人的心田。

男:让充满希望的春天圆了我们的梦想,让流利的普通话成就我们的希望。女:今天我们计划并期待已久的普通话朗诵比赛即将在这里举行。

男:这次活动,一是为了丰富师生的课外生活,二是为了提高大家的普通话水平。

女:希望今天大家能够发挥出的水平,展现出自己的风采!男:在这里,我也预祝今天的比赛能够取得圆满的成功。

女:今天参加比赛的,除了我们一至六年级的选手之外,还有我校40岁以下的教师们。

男: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几位老师的参与!

诗词诵读主持词开场白集锦2开始语:

(男)尊敬的各位领导、

(女)敬爱的各位老师,

(男)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上午好!

(男)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女)它就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它又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fù)郁的芳香。

(男)诗的语言,典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女)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合)美兰区20~~年“我们的节日-端午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现在开始。

(女)本次比赛将评出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秀奖4名。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预祝同学们,在今天的比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男)首先非常荣幸向大家介绍莅临今天比赛现场的来宾,他们是,下面我给大家介绍担任本次比赛的评委。他们分别是节目串词:

1、如果说古诗词是一座文化百花园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一朵朵艳丽无比的奇花;

如果说古诗词是一首优美歌曲的话,那么古诗词中那一句句的诗句就是整首歌词中广为流传的歌词。把一句句古诗词名句串烧起来,就是一道别具风味的文化美餐,读着一句句古诗词集锦,就是在感受经典中的经典!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五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2、在古诗词中,有很多文字浅显而意境悠远的好诗,它们有的咏物,有的状景,有的说理,有的甚至是儿童启蒙的教材。

这些好诗,无论男女老幼,说,几乎都能脱口而出;写,几乎都能信手拈来。接下来请欣赏由琼山第三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古诗词串读》。

3、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想家,有岸的地方楚歌就四起,你在歌里、风里、水里,年年端午,今又端午,我们赋予了怀念足够漫长的诗意。

那一脉相承的家国情怀、精神气节,已经深深的扎根于每个炎黄子孙的心中,听,那一首首感怀生命、礼赞民族、为国捐躯的千古绝唱!下面请欣赏由金盘实验学校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诵》。

4、朗诵古诗词,我们就是在和诗人们进行心灵的聚会。

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我们在朗诵中感受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和文化,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接下来请欣赏由农垦一小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国学经典诵读》。

5、谁的一滴相思泪,胀痛着闽罗江月?谁的一滴母性水,怀念着香草美人?一叶舟,一片叶,一个不屈的民魂。

继屈原之后,爱国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历代诗人所共有的气节、情怀和精神。下面请欣赏由白龙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阳持话》。

6、两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他那爱国情怀,浪漫诗篇,已经化为民族的文化和精魂。

请欣赏由海口市龙峰实验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端午情思》。

7、少年是华夏民族的传递者,成千古文明,绘百千毕章。

少年是中华文化的后来人,成先辈博大精深,续未来风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唯我中国少年。下面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八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少年中国说》。

8、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学宝库里的明珠,在历史的长河中闪烁着熠熠的光辉。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吟诵千古流传的伟大诗篇,跟随诗人去欣赏四季风景美丽的轮回。下面请欣赏由英才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四季山水情》。

9、打开中国文化的历史长卷,扑面而来的是浓郁的儒家文化气息,让我们随着婉转流畅的童音,再次感受儒家经典的魅力。

接下来请欣赏由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的同学们为我们带来中华经典诵读。

各位老师、同学们,经过评委老师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各位选手的成绩已经排定,请为我们揭晓获奖名单。

结束语

(男)金色的童年,阳光灿烂,童年时光我们亲近中华经典。(女)金色的童年,如梦如幻,校园内外我们诵读中华经典。(男)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女)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男)丝丝管弦,演不尽古风的流光溢彩

(女)悠悠书声,诵不完古韵的悠扬铿锵

(男)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女)愿五千年文化的血脉永久传承

(合)高谷中学“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到此结束。

(男)谢谢同学们的精彩表演。

(女)谢谢各位领导、老师的指导。

诗词诵读主持词开场白集锦3男:尊敬的各位的.老师、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男:三月的风吹绿了长垣大地,唤醒了万紫千红。

女:风信子带着欢声笑语

引领我们追逐春天的脚步。

男:春天里讲述着我们的故事,

女:春天里孕育着我们的梦想。

男:有梦的我们充满自信,

女:有梦的我们斗志昂扬。

男:我们这一群有梦的孩子,

合:今天来共同放飞我们的梦想。

女:下面“放飞梦想”朗诵比赛正式开始:

男:梦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

女:梦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

合:梦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梦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

女:下面请欣赏1号同学带来的《把握青春放飞梦想》,

女: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

男:在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

合:让我们放飞梦想,走向辉煌

女:下面请欣赏2号同学带来的《放飞梦想》

女: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男:我们是祖国的希望;

下面请欣赏3号同学带来的《展开梦想的翅膀》

诗词诵读主持词开场白集锦4合:尊敬的老师、家长,各位同学们,大家下午好!

男:伴随着夏日温暖的阳光,我们相聚在这里举行我们班这一次诗歌朗诵会.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享受诗歌带给我们的欢乐,享受这段美好的时光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一起走进诗情画意之中

女:今天,我们在这里,敞开你的心扉,释放你的激情

男:今天,我们在这里,这里将成为诗歌的海洋,让快乐响彻云霄

女:诗歌是我们古今人类心血的结晶,在这个光环的照耀下,一代代人茁壮成长,

男:古往今来,唐诗、宋词、元曲,充盈我们身边的各个角落。提高文化素养,荡涤着我们心灵。

合:现在让我们一同沉浸在词曲的文化艺坛中。

男:下面欣赏蒋建峰带来诗《游子吟》,

女:有人评价徐志摩说:想模仿都模仿不了,他人是用两只脚走路,他却是长着翅膀飞的。接下来请欣赏王艺燃带来《再别康桥》。

男:“石头”,在我们眼里就只是玩具和工具,但这个石头小姑娘可不一样。请欣赏王胡鑫乐带来的《一个石头小姑娘》。

女:冬天,雪,一片两片的从天上飘落下来,多美的雪啊!接下来请大家和叶馨遥一起来欣赏《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女:有一首歌我们颂唱不腻,有一种爱我们代代相传,这首歌是最美的音符,这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即便我们唱遍所有的歌,也难以表达对她的爱,对她的感恩之情。接下来请欣赏侯佳利给我们带来的《妈妈的爱》。

男:我现在7岁,我能帮妈妈捶背,我会帮爸爸端茶,我会给奶奶摘菜,我还会很多,爸爸妈妈我已经张大,请别叫我小孩,请听李天薇带来的诗歌朗诵《别说我小》。

女:假如我是小鸟,我就会翱翔在天空,假如我是鱼儿,我就可以畅游大海。下面请欣赏邓姝丫同学的朗诵《假如我是》

男:春天在哪里?春天在那盛开的花朵里,春天在翠绿的树林里。请欣赏柴源带来的《春的消息》

女:从《数星星的孩子》这篇课文中我们知道了,只要仔细观察,爱动脑筋,就会有新的发现。请欣赏邓雅馨带来的《星》。

男:我们都喜欢折纸,你们折过纸船吗?现在我们就来和张瀚丹一起折《纸船》。

女: 沙滩、贝壳、海水,构成一幅美丽的海景图。让我们和张为一起到海边玩耍吧!请欣赏《在海边》。

男:总以为青春是一簇火,光彩而热情

女:总以为青春是一卷画,斑斓而温馨

男:后来才明白,青春是一泓泉,碧透且清幽,

女:后来才明白,青春是一弯月,皎洁且冷落,

男:塬来青春是一首诗,只一字就铭心刻骨。

女::青春是一首诗,只一句就百转千回

男:诗歌是无际的海,朝向它,可遥看春暖花开

女:诗歌是无边的天,仰望它,可找寻飞鸟的痕迹

男:把诗歌植于校园,校园就是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人文之都

女:把诗歌植于校园,校园就是落瑛缤纷,莺啼燕语的尘世桃源

合:让我们与诗为友,与诗同行,徜徉在诗的海洋里。诗歌朗诵到此结束。

谢谢大家!

诗词诵读主持词开场白集锦5(1)尊敬的各位领导,

(2)敬爱的老师们,

(3)亲爱的同学们,大家-----

(合)下午好!

(4)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诵读千古美文,传承华夏文明。

(1)今天,我们欢聚在这里,共读中华经典,聆听古诗书韵。

(2)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

(3)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中经久不衰的瑰宝。

(4)它宛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芬芳。

(1)它又如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彩。

(2)诗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

(3)诗的声音,演绎着不朽历史的风骨铿锵

(4)诵读经典,我们寻找万里河山的广阔

(1)对话圣贤,我们感受千年文字的力量

(2)人民路学校六年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展示表演--------(合)现在开始。

一班:

1明天,我们即将毕业

2明天,我们即将离去

1敬爱的老师,回顾六年的历程

2我们的每一点成绩,都凝聚着您的心血和汗水

1我们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您的帮助和教诲

2请听六一班诗朗诵《明天,我们毕业》——

二班:

1时间,最平凡而又最珍贵,

2最易忽视又最令人后悔

1时间,给勤奋者留下智慧和力量

2给懒惰者留下空虚和懊悔

1下面请欣赏六二班的经典诵读表演《时光匆匆》

三班:

1滔滔江河水,淹不尽浩浩中华魂

2巍巍昆仑山,锁不住阵阵中华风

3下面请欣赏六三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四班:

1我们是华夏的儿女,是新时代的少年

2沐浴在辉煌的历史文明中,我们骄傲,我们自豪

1担起祖国重任,延续祖国希望,我们义不容辞

2让我们一起在诗海中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1请欣赏六4班集体朗诵《中华少年》

五班:

1我们是炎黄的子孙

2我们是中华的少年

1黑色的眼睛让我们看清未来

2~的皮肤让我们更加强健

1在这里,五千年文化根植在我们心田

2在这里,谱写中华更灿烂的诗篇

1下面请六年级五班同学为我们朗诵《中华少年》

六班:

1春雨,染绿了世界,而自己却无声地消失在泥土中

2老师,您就是我们心田的春雨,我们将永远感谢您

1老师,当了您六年的学生,我明白了:原来阳光是这样照亮人生的,雨露是这样滋润禾苗的

2请听六六班带来的集体朗诵《给老师的一封信》

七班:

1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沉淀了中华儿女的爱国豪情

2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记录了中华儿女澎湃的热血

1对祖国的依恋谱写了中华灿烂辉煌的过去

2对祖国的热爱擎起了中华蓬勃发展的今天

1时至今日,那震撼心灵的旋律依然在中华儿女的血液中激荡

2下面请欣赏六七班全体同学带来的经典诵读展示《祖国在我心中》

八班:

1六年来的春去秋来

2六年来的寒来暑往

1整装行囊,踏上新的征途,让我们通往直前

2在生活中收获宝藏,享受快乐吧,接下来请听六八班为大家带来的诗朗诵《我们勇往直前》

九班

1山清水秀,鸟语花香。

2青松迎客,寒梅报春

1大自然有声有色,

2大自然有情有义

1我们在朗诵中游览祖国美丽的山山水水

2我们在朗诵中感受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

1我们在朗诵中汲取和传承民族精神

2六年级九班《走进大自然》诵读表演现在开始

十班

1轻叩诗歌的大门,我们面前出现了一个美丽的诗的世界。

2让我们徜徉在诗歌的百花园中,

1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全体学生:让诗歌陪伴我们一生。

2下面请欣赏六十班为大家带来的经典诵读“与诗同行”。

结束语:

(1)中华经典的千年音韵,仿佛还在我们耳边回响。

(2)中华经典的万世情怀,似乎还在我们心头荡漾。

(3)吟诵经典,让民族的精神在我们血脉中流淌

(4)吟诵经典,让华夏文化撑起我们人格的脊梁

(1)愿中华诗文艺术之花永远芬芳

篇5

[关键词] 读 感情 形象 思想 语感 口头表达技能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这里所说的“读”,即诵读,又称朗读、朗诵。古人学语文(过去不叫语文),把“读”书看得非常重要。

现代语文教育也重视阅读教学,它有三种重要手段:读、思、议。读是前提,思是基础,议是关键。可是,目前的语文学习,好多人将古人的经验之谈抛到了九霄云外。试想,现在的学生,有多少时间在“读”书,又“读”了多少书。课堂上难听到读书声,即使是晨读课,也难以听到琅琅的读书声。这样的结果便直接导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相当差,进入社会后与对方沟通时有所欠缺,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语言文字。

因此,我以为明确“读”在语文学习中的作用是十分必要的,又有现时意义。下面就谈点个人的浅见:

“读”,可以体会文章的感情。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学生朗读时能与作者的感情沟通,进而产生共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淡雅闲情,学生们都只能好好地“读”,才能品出味来。当然,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时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莫泊桑《项链》同情中喻讽刺,陆游《书愤》豪壮中流露愤慨,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朗读时更需细心揣摩。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第四部分“天气愈冷了……”一节。当得知时刻怀念、牵挂的战友忽然被枪毙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作者的悲愤与仇恨之情,思念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强烈而复杂,但鲁迅只写了“原来如此!……”四个字。我们只有真正把握了这四个字的含义,才能读得到位。笔者以为:“原来”之前宜停足够时间,“原来”之后应稍作停顿:“如此”要深沉,缓慢,“如”字拖长音;读完后停足时间再往下读。

“读”,可以再现文章的形象。我们可以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载体――文字加以联想和想象,使之在朗读者心中形成“内心视象”,朗读要打动人,也非得建立起自己的“内心视象”不可,并在朗读中贯彻之,使听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嗅其味,如扪其形。例如,《守财奴》中老葛朗台抢夺梳妆匣一节。读的时候,要浮现出这样一组镜头:骨瘦如柴的干瘪老头一见金子立刻眼冒金光,饿虎扑食般一纵,扑上匣子,夺将过去。一连串的尖音“噢,是真金!金子!”夺口而出,连声音也因贪婪的满足而颤抖,失去了正常的音质。老太太害怕得在一旁连声哀求:“上帝呀,救救我们!”欧也妮四肢发抖,目瞪口呆。只有再现了这些情景,朗读者才会不自觉地把这些“意会”的形象,通过声音传达给听众。这也能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读”,可以理解作者的思想。“书读百遍,其意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 例如《阿Q正传》中“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初读觉得好玩;联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觉阿Q可笑;后来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是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无论朗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都受益非浅。

“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朗读,课文内容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感知,对文章感受极为深刻。朗读课文以至于成诵,文章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诗歌语言的形象、精炼,小说语言的个性化,散文的抒情性,议论文的逻辑性,记叙文的叙述性,这些都要求学生用心去读,久而久之,培养了语感,进而化为自己的东西,终身受益。无需举例,借两句古语为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旧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读”,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技能。目前,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差,学生“不敢说”和“不善说”的现象十分严重,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从“读”书入手,让学生运用普通话,洪亮、清晰、流畅、自然地读现成的书面文字。这一方面可促进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性和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使学生掌握技能,熟悉语气、语调的变化;另一方面,学生自己读,没有心理压力,能自由自在地读。此外,读书能使人口齿伶俐,讲话滔滔不绝,这样,就会增强学生口头表达的技能和信心,使学生从“不敢说”和“不善说”变成“大胆说”和“善于说”。

综上所述,“读”,是沟通书面语与口头语,实现语文学习目的有效途径,是学生进入课文的桥梁,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是对课文最好的预习。有经验的老师一听学生诵读的水平就立刻可以判断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诵读还有其他作用,比如有利于推广普通话,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化的博大精深,对实施素质教育也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可见,提倡诵读教学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笔者以为应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范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笔者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我用心动情的范读,常常博得学生们的满堂喝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当然,在范读的同时应辅助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根据课文内容选定适当的音乐,配套的教学音像,各种晚会的诗歌朗诵节目等等均可以不定期的运用到日常教学中。2008年我们湖南省遭遇了罕见的冰雪灾害,为纪念先进,激励斗志,发扬互助精神,湖南卫视举办了一个特别的赈灾晚会,其中最能打动人的一个节目就是诗歌朗诵。根据这一情况,我立即从网上把这个节目下载下来,然后组织学生到多媒体教室授课,首先让学生感受其中的意境,结合自己亲身体验,再让学生自己上台朗诵。这次教学效果出奇的好,因为有了亲身的体验,朗诵时便充满了真情,大部分同学在朗诵时眼眶中都饱含泪水。由此,我引导学生:在朗诵时一定要根据课文内容投入真情实感,方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特别是单个指导。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特点,不要怕人笑,要大声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朗读。比如著名的李阳“疯狂英语”便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篇6

一、概况

2005年,福建省教育交流协会和福建省语文学会共同举办了“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大赛”;2007年,福建省教育交流协会、福建省语文学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联合举办了“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

在预赛的基础上,“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大赛”决赛,于2005年7月26-29日在福州人民会堂举行。参加大赛的10支队伍分别来自福州一中、福州延安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泉州培元中学、南平一中、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台北景美女子高级中学、台北市立复兴高级中学。决赛中,每位选手在“忠孝、仁爱、信义、谦逊、助人、创新、尊师、笃学、修身、勤俭”10个规定话题中选定一个作为主题,以普通话为载体,每人演讲3分钟,才艺展示3分钟,才艺展示包括舞蹈、诗歌、乐器、戏剧等。比赛结果,福州延安中学、台北景美女子高级中学获一等奖,泉州培元中学、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南平第一中学、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获二等奖,福州一中、台北市立复兴高级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获三等奖,福州延安中学的施安妮、福州一中的彭珊珊获最佳口才奖,福州延安中学的林鑫(初中)、泉州培元中学的江颖、台北市立复兴高级中学的陈韦嘉、台北市立成功高级中学的谢宗豪获最佳才艺奖,南平一中、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获团体最佳才艺奖。

决赛之后,闽台两地中学生还一起在福州温泉大饭店锦绣厅举行中华传统文化专题讲座,在福州第一中学、福州和声钢琴厂、福建武夷山举行海峡两岸采风游学等各类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

“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决赛,于2007年8月7-11日在福州闽江饭店举行。本届大赛以“爱心・和谐”为主题,以普通话为载体进行演讲,在比赛进行过程中,穿插才艺表演。经过预赛,来自福建的6支队伍:福州一中、福州延安中学、厦门一中、泉州一中、莆田一中、龙岩一中和来自台湾的5支队伍:台北中正中学、台北成功高中、台中明道中学、台南第二高级中学、金门高中,闯入了决赛。

本次大赛,首次邀请台南和台中的中学生参加,也是台南、台中地区第一次组织中学生到祖国大陆参加活动,因而成为本届大赛的一个亮点。

经过激烈争夺,最佳口才奖为台北中正中学的林佳仪、福州第一中学的林鑫(高中)、台北成功高中的赖致远、龙岩一中的杨帆获得;最佳才艺奖为台北成功高中、福州延安中学、台南第二高级中学、福州一中获得;团体奖分三等,一等奖获得者:台北中正中学、福州第一中学,二等奖获得者:台北成功高中、金门高中、福州延安中学、龙岩一中,三等奖获得者:台南第二高级中学、台中明道中学、泉州一中、厦门一中、莆田一中。

大赛结束后,举办了“两岸中小学教育恳谈会”,两岸学者作“爱母语”专题讲座,并和语文教育工作者交流两岸语文教学经验、探讨合作模式;参赛师生赴厦门、莆田、龙岩等地进行“弘扬妈祖文化”、“弘扬客家文化”等专题的采风游学活动。这成为本次大赛的又一个亮点。

二、特点

1 宗旨明确,主题突出

2005年的“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大赛”,旨在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增进海峡两岸青少年的友情,促进交流。大赛的演讲口号是“传承文明、牵手未来”,以普通话演讲为载体,以认识和认同民族文化为目的;通过对两岸间根文化的探源,让台湾青少年了解他们与祖国大陆无法隔裂的深厚渊源,增强青少年民族统一意识,提高青少年对国家统一、民族复兴的认识。

福建省语文学会会长、福州三中语文特级教师王立根以《传承文明牵手未来》为题,撰文明确大赛宗旨。他在文中说:“2005年首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比赛在福州举行,这是两岸教育界的一件盛事……作为具有5000年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必定有一个居于主导地位、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基本精神,这个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统一、自立、自强、进取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是中华民族得以立国的内在依据……本次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以忠孝、仁爱、信义、谦逊、助人、创新、尊师、笃学、修身、勤俭为话题,最能体现我们民族共同向往的美好理想。”

2007年的“海峡两岸第二届中学生演讲大赛”,让两岸的中学生进一步深入地探讨彼此共同的文化渊源,思考中华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发表各自的思考和理解,以展现中华文化的深度内涵和学术精髓,切实担当起全球化浪潮的大背景下维护民族文化根基的共同责任。

为此,王立根以《母语: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为题撰文,对大赛的宗旨作了深刻的阐述。他写道:“一个民族的母语是根植于民族灵魂与血液的文化符号,她不仅是一种表达的工具,还真实地记录了一个民族的文化踪迹,成为延续历史与未来的血脉。所以,保护母语就是保护一个民族赖于生存的文化基因。”他强调:

“让少年儿童亲近母语、热爱母语、提高运用母语的能力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希望“通过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引导学生了解正确使用母语,使用普通话;感受母语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深化热爱母语的感情,用行动维护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

2 领导重视,各方支持

在2005年“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大赛”的决赛开幕式上,王美香副省长致辞祝贺大赛成功,并阐述了“闽台一家亲”的历史渊源和现状,欢迎台湾师生、评委游览观光福建的锦绣山川,增进两岸亲情。她说,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唇齿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两岸民间交流是凝聚两岸同胞意志、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孕育着民族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她希望在新的形势下,两岸中学生的民间交流能够更深人、更广泛、更持久地开展下去,以促进两岸同胞增强民族意识、凝聚共同意志,形成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

2007年6月6日,福建省教育厅就给各设区市教育局发出了《关于举办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的通知》(闽教函[2007]65号);在8月7日举行的“海峡两岸第二届中学生演讲大赛”的决赛开幕式上,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杨辉致辞。他代表福建省教育交流协会、福建省闽台交流协会、福建省语文学会,对第二届海峡两岸

中学生演讲大赛在福州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前来参加本次大赛的各位嘉宾、老师、同学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在介绍了福建经济、教育等方面飞速发展的情况之后指出,此次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以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增进海峡两岸青少年交流和友谊为目的,以“爱心・和谐”为话题,以充分展示当代两岸青少年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秉承、热爱,以及热情、多彩的生活!他希望同学们通过比赛增进交流、增进了解、增进友谊、共同进步!

北京大学著名教授钱理群给“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发来贺信。他愿借此机会对来自台湾的同行表示敬意,希望能够因此良机,携手同行,加强两岸语文教育改革经验的交流,因为这是一个关系民族未来的千秋大业,是值得为之献身的。

两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都得到闽台两地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并担任大赛的评委。第一届决赛的评委有福建省的王立根、刘登翰、陈章汉、杨际岚、南帆,台湾省的陈碧霞、龚鹏程。第二届决赛的评委有福建省的王立根、孙绍振、刘登翰、陈日亮、陈章汉、杨际岚、南帆,台湾省的陈汉强、曹又方。

福建省内外主流媒体对两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都十分支持。《福建日报》、《海峡都市报》、《东南快报》、《福州日报》、《福州晚报》、《福建教育》、《演讲与口才》、新华社、中新社和中国教育电视台、海峡卫视、福建新闻频道、福建教育电视台等,对大赛的情况都作了详细的报道。

3 精彩纷呈,迭起

在两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上,两岸选手在比赛中都发挥出很高的水平。比赛精彩纷呈,迭起,场内气氛始终非常热烈,特别是丰富多彩的才艺表演,令人叫好。

在2005年举行的“海峡两岸首届中学生演讲大赛”上,台湾中学生演讲清新、自然且温和,福建学生的演讲则显得沉稳、真挚而正规。南平一中《创新》、福州一中《岳飞》、福州延安中学《为人子,孝当先》、厦门外国语学校《相同的血脉,共同的情怀》、泉州培元中学《修身》、台北市立第一女子高级中学《笃学》、台北市景美女子高中《把爱传出去》、台北市立中山女子高级中学《谈勤俭》、台北成功女子高级中学《尊师》、台北复兴女子高级中学《爱》,选手们的演讲声情并茂、激情洋溢,引起听众的共鸣与掌声。

才艺表演中,台湾选手表演的跆拳道、草裙舞、西太后与光绪帝对话的短剧等,既“现代”又“古典”,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特色;泉州培元中学表演的南音《直入花园》、福州延安中学的剪纸《黄河颂・中国情》等,其水平之专业更令台湾评委吃惊。台湾评委龚鹏程说,他曾到京沪与青少年交流过,没想到福建的青少年这么有才华。

2007年“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决赛现场,选手们个个激情四溢。福州一中选手林鑫演讲的《和谐之桥》,用爱与和谐谱写着两岸的和平进行曲;厦门一中林晟哲演讲的题目是《我魂牵梦绕的地方》,他以饱含感情的语调,赞美了和谐的校园、和谐的师生关系,真切感人;厦门一中表演的小品《节目准备》,别出心裁,说的是台湾中学生来我省参加演讲比赛,一家三口人邀请他们到家里做客,献上了精彩的才艺大餐。

台北中正中学的林佳仪带着一股清新自然的气息走上舞台。她演讲的《爱心・和谐》,用饱满的情感畅谈着两岸美好的未来。在接受采访时,她说,她演讲是与台下的评委和观众分享她的人生经历,只想把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告诉大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自然派的演讲风格。台北成功高中的赖致远,普通话略带台湾味,他的演讲从一个高中生体悟的角度,表达了自己对“爱心”“和谐”的理解。2007年2月在台湾省中学生辩论赛中,赖致远所在的队伍获得了冠军,他本人也被评为最佳辩手。

活动中穿插的才艺表演,更是为此次演讲比赛锦上添花。福州一中的《闽山情》,以音乐、民俗风情、文化和地方小吃为载体,带领着观众游览了八闽大地,表达了主人对台湾朋友的热烈欢迎,赢得现场同学的阵阵喝彩。《采茶灯》是盛行于龙岩的民间舞蹈,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龙岩一中的这一舞蹈节目,给人以美的享受。

台湾金门高中选手的热舞、台湾明道中学选手的萨克斯风吹奏和台北成功高中选手的爵士鼓表演、台北中正高中选手的双人四手钢琴联弹表演、台南第二高级中学选手的吉他弹唱,都让在场的观众耳目一新。

4 亲情洋溢,血浓于水

在两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进行的过程中,两岸中学师生的心贴得更近了,所表现出来的血浓于水的亲情,令人动容。舞台上下,处处洋溢着互相勉励的笑脸。台上精彩不断,台下掌声连连。此时,那一方舞台早已不是“相互争锋”的赛场,而化为了一个两岸学子展现自我的平台!

2005年,参赛的两岸学子一同来到了武夷山景区观光旅游。这一天,正好是南平一中一位同学的18周岁生日。晚上,大家都举杯为这位同学庆贺,老师和同学们一块儿陪这位同学守夜。于是,小小的标准双人房挤下了22个人!

2007年8月7日,台北中学生林佳仪(女)和福州一中学生林鑫并列“最佳口才奖”,立即手捧奖杯合影留念。林佳仪在走下奖台前,对摄像机摆出“V”字手势,说:“我们就像是一家人,没有距离。”福州延安中学的学生在才艺表演后,特别向台湾省金门高中的学生赠送由他们自己创作的京剧脸谱图。龙岩一中选手杨帆说:“此次比赛,不仅让我们与台湾的朋友有一个很好的交流机会,让我们在说与演中进行着文化的交流,而且也增进了彼此的友情。”来自台湾成功高中的赖致远则说:“通过这次比赛,让我很好地感受到中华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祖国大陆选手们的富有民族风情的表演让我很是震撼和喜欢。”

王立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选择中学生作为参赛的对象,让他们形成两岸一家亲的共识,可以更好地促进两岸的友好往来。”陈汉强说:“在与祖国大陆学生们的文化交流中,我相信学子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台中明道中学的老师陈联华撰文《思念游走在海峡两端――情牵梦绕福建行》,表达了闽台师生血浓于水的亲情。文章开头,就深情依依,结尾是:“我无法停止思念,只有借着写作治疗这思乡之情……我写下:‘思念游走在海峡两端/化身波动浪潮/翻转成一条条丝线/串起彼此思念的情愫/涌动的思潮/变身千条万缕的电话线/将彼此缠绕。’有读者问余光中先生《乡愁》有没有下文时,年近八旬的诗人幽幽道出:‘而未来,乡愁是一道长长的桥梁,我来这头,你去那头。’我想问:‘何日再碰头?’”

三、启示

1 走出语文教育教学困境,进一步加强母语教育

在两届“海峡两岸中学生演讲大赛”举行的座谈会上,两岸专家学者对母语教育都发表了独到的见解。王立根说,保护母语就是保护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陈汉强认为,母语教育的推广传承,对于两岸都是一样的,因为汉语是

中国文化的代表。现在,全世界都在学我们的母语,我们更要将它发扬光大。曹又方也指出,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能精准、优雅地讲好自己的国语。

对目前语文教育存在的问题,王立根指出,目前语文教育面临三大困境,一是对语文的热情远不如外语和计算机等学科;二是应试教育严重影响了语文教育;三是反映中华文化精华的文言文选入语文教材严重不足。龚鹏程说,台湾的中学生国语水平整体来说在下降,尤其是现在受到流行文化的冲击,使得国语环境越来越不纯粹。此外,台湾这些年来的本土化运动,要求中学的语文课必须拿出一部分时间来进行乡土语言的教学,削减了国文教学的时数。

在母语教育中,专家特别呼吁加强文言文教育。两岸学者和中学语文教育人士在恳谈会上表示,加强文言文等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对于解决两岸母语教育困境是剂长效良药。龚鹏程说,更严重的是台湾高中国文课本重新改编,文言文比例从原来的65%以上降至33%以下,所以现在台湾的余光中等学者都出来提倡抢救国文的运动。王立根说,培养学生的古文学习阅读能力,对于提升母语传统的归属感和民族尊严自豪等都有很大的帮助。

“怎样避免母语教育被边缘化?”陈日亮认为,应当从母语教育自身求变开始,传统与现代结合,文言文与白话文同步,以及更为灵活和新颖的授课方式等,都可以让母语教育适应变化,并继续发展下去。台中县明道中学教师陈联华认为,台湾应当围绕八个方面加强母语教育:1,阅读能力。2,口语表达。3,全岛语文竞赛,包括朗读。4,每天课时比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多一两节;文言文篇目也比他们规定的要多出一倍左右,通过加量以保持文言教育乃至语文教育的质量。5,课堂延伸。6,两岸交流。7,教师自身专业水平的提升。8,考试方式多元化。

2 进一步开拓两岸中学生经常流的渠道

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朗读教学

近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语文教师陷入题海战术中,在语言文字的片段和零件里做游戏。而琅琅的读书声越来越少,对课文整体性的学习感悟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其实,"读"是语文教学的精华所在。古人一向很重视朗读。这在很多格言名句里得到印证:"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选烂,秀才半";"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然后可以有得耳"……这些古人治学写作的经验之谈,无一不强调"读"字。现代的一些著名作家,如鲁迅、茅盾、巴金等,对传统的古典文学作品如《古文观止》、《红楼梦》、唐诗宋词等,无不熟读、背诵过若干篇章。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怎能无视"读"的重要作用呢?下面浅谈一下我的朗读教学心得,与各位同行商榷。

1."美读"示范,创设情境

我从教多年来,相继担任了高一至高三的语文教学。我一直在尝试一种"美读"教法,即以教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创设出浓浓的教学氛围,吸引、唤起学生的情感,迅速调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将自身的情感熔铸于朗读教学之中,或深沉,或激昂,或欢悦,或哀惋,以自身的热情、激情、真情去撞击学生的心灵,掀动其情感的涟漪,令他们置身于充满浓烈氛围的情境中,从而受到感染,加深了对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的理解。这种读教法,增强了学生对作品的整体感知能力,效果比支离破碎的讲解要好得多。当然,既然说是"美读",就要求教师要读得美,读不美非但不能吸引学生,反而会令学生生厌。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有"读"的过硬的基本功了。这一点我得益于师范时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对三千常用字的拼音我能背个滚瓜熟烂。在讲课前我刻意熟读课文,把握好朗读的感情、停顿、节奏、语调。只有包含音乐美、节奏美、感情美的规范的朗读,才能迅速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其融入美的氛围中,使他们感受到祖国语言的魅力,激发他们热爱我们的国语。为了加强范读的效果,有时我还在课堂上播放名播音员的录音带,有时配上与所学课文风格相近的乐曲,进行配乐朗读,有时指导学生朗读的技巧,让他们反复吟诵,"一展身手"。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达到"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的艺术效果。

2.精选教材,调整读法

在教学实践中,我针对不同文体,结合朗读,调整相应的教法。例如:我在教学《春》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时采取以读带想、以想带写、由写到记的步骤。第一遍听读,让学生将书合上,闭上眼睛,随着作者的思路,想象春天里大自然美好的景致。第二遍听读,要求学生写出文章的结构提纲。第三遍听读,让学生复述文中优美的句子并记下来。这样,不但让学生在听读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在脑海里展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图,而且较快的记住了描写形象生动的句子,便于词汇的积累与运用。对于《春》这一类文质兼美的散文,在学完全文后,我在班上组织了朗诵比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如果说散文的朗读让学生充分体味到语言美,那么小说的朗读则让学生深刻理解了人物形象。我在教读《变色龙》时,尽量摹拟人物的语气神态,辅以生动变化的表情,采用略带夸张的语调,惟妙惟肖的再现了原文的讽刺效果。每读到令人发笑之处,学生总会发出阵阵会心的笑声。正是在这种充溢着讽刺喜剧效果的氛围中,学生理解了"变色龙"的深刻含义,对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诗歌的朗读中,我结合诗歌语言凝练、节奏鲜明、感情充沛的特点,在课前反复演读,处理好各个细节,在课堂上满怀激情,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中。那优美和谐的旋律,顿挫有致的声调,热烈深沉的感情,一下子唤起学生学习的热望。例如《,你在哪里》这首诗,作者以饱蘸深情的笔墨,倾心描绘了亿万人民群众"呼唤""寻找""见到"总理的动人情景。诗中出现多次深情的呼唤,这一处细节读不好会弄巧成拙。因此,我采取谨慎的措施,教读前先充满深情的介绍为革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和崇高品格,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的高大形象。再介绍写作背景,触发学生的情感,创造出庄严肃穆的气氛。接下来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让学生感受亿万人民对的爱戴与崇敬之情。然后,在启发学生初步理解全诗内涵的基础上进行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读出感情,以情带声,真挚酣畅的表达出对发自内心的无限敬仰与深切怀念。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在情真意切的朗读氛围中,准确的把握了诗的意境,对诗歌的认识与情感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假使不通过反复吟诵朗读,我真不知该怎么教学该诗呢?有时,我把不同风格的诗词放在一起比较朗读,提高学生对诗词的鉴赏能力。如《沁园春・雪》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至于文言文的朗读,学生开始接触时几乎束手无策,我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朗读增强语感。对于朗读能力差的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克服朗读的畏难情绪。针对文言文各自的特点,我认真确定每篇教读的重点:《愚公移山》注意轻读与重读,《〈孟子〉二章》把握节奏与停顿,《醉翁亭记》读出"也"的不同语气,《捕蛇者说》体会人物对话的情感,《陈涉世家》处理好长句的停顿,《出师表》注意连读与读断,读出长句的层次感……古代诗词曲则按音节划分节奏,找出韵脚,读出延长音。以往老师们教读文言文时,总喜欢用潮汕话,我则大胆地采用普通话,为推广普通话尽自己微薄的一份力量。

3.拓宽视野,以读带写

在我有意识的培养下,学生的朗读水平提高很快,能达到音准气足、字正腔圆了。集体读时声情并茂、全力投入,单独读时入境入情、细心咀嚼……这时我趁热打铁,利用早读课,从课外找来文质兼美的时文美诗,朗诵给他们听,把朗读的触觉伸向课外,拓宽视野,陶冶情操。比如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同学们特别喜欢开头几句:"燕子去了,有再开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返了呢?"我让学生讨论文章的思想感情,大多数说是在惋惜时间之一去不返,有一个同学说是作者怅恨事业无成,痛惜时光流逝,不愿年华虚度,还想有所作为。我先肯定大多数人的看法后对后面发言的同学大加赞赏,表扬他能深刻的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看到同学们情绪高涨,我"乘胜追击",布置了以开头几句为材料的议论文写作,让学生把读思写统一起来。

语言学家吕叔湘说过:"学习语言不是学一套知识,而是学一种技能。"当学生掌握了读的技能后,自然也带动听说写这三种能力,特别是促进了写作能力的提高。因为学生在课内外朗读中积累了不少优美词语和精辟警句,也增强了语感。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精于思想,富于情感,工于表达"。我致力于朗读教学,正是朝着这个最终目的而努力的。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基本能力中,我把"读"当成提高语文素质的"支撑点",以读来促听、说、写。当然,"教无定法",各人有各人的教学倾向,只要能实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都可各行其是。"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读"这滴小小水珠,何尝不激起语文教学的层层涟漪呢?

书声琅琅长相伴,从教征途乐陶陶。在此,我衷心祝愿奋斗在同一战线上的老师们:桃李满天下,硕果飘芬芳。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朗读;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4-0075

当前,央视的“朗读者”节目在社会上引起强烈的反响。朗读是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和作者敞开心扉进行对话的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因此,在《我爱这土地》教学设计中,笔者突发奇想:能不能不对课分析、讲解,而仅仅从朗读的角度教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为了实现这一想法,笔者搜集了大量的《我爱这土地》朗读视频,并一遍遍地试听,从中挑选了三个最有代表性的朗诵视频,其朗诵者分别是:李默然、任志宏、陈铎。学生从这些名家的朗读中,分析成功朗读几点重要因素:朗诵的态度,情感的投入,演绎的手法等。最终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然而,我们的诗歌教学,往往忽视了朗读教学,要知道诵读是进入诗歌意境的入口,是打开体味诗词情感大门的钥匙。只有反复吟诵,文句,意境才会萦于心头,如发于己心,如出于己口。笔者针对自身近几年课堂朗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理论分析本次课堂教学实践,提出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语文课堂朗读的教学现状

长期以来,语文以说、读、写为主要教学内容,在课堂实践中得以重点推广。在新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理念的影响下,说和写的能力,因为其在实际生活中应用范围较广,较易和生活学习相结合,在新课程课堂上得到了较多的重视,投入的教学资源也相应较多。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作为最基本的语文技能,反而面临着逐步边缘化的局面。总体而言,目前我国初中语文课堂中朗读教学存在以下尴尬现状:师生重视程度不够,教学活动缺乏激情,朗读教学陈旧单一,教师指导乏力等。

二、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对策

针对初中语文课堂朗读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结合理论分析教学实践,提出如下对策:

1. 重新学习认识《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这就要求学生精读一定数量的优秀古代散文和诗词曲作品,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可见,在语文课的学习过程中,诵读的重要性,它可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而且是感知文本的一种基本手段。尤其是有效的感情诵读,既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在的意义,激感上的共鸣,又可以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提升,从而张扬人的个性。

2. 师生共同发掘朗读中的乐趣燃点,投入感情

诗歌朗读教学本来就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综合性很强的思维活动。许多教师认为诗歌朗读的关键在于技巧,或在于理解力,这种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又失之偏颇,还有比技巧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情感。情感是诗的基石(如明代谢榛《四溟诗话》“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道出了诗歌的本质),情感是诗人创作的出发点(如南朝刘勰《文心雕龙・明诗》说“诗者,持也,持人情性”,这里的“人”就是诗人),情感是沟通诗作、诗人、读者、听者之间的精神纽带(如唐代白居易《与元九书》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直言情之于诗歌接受、传播的重要性)。如果抽掉了诗歌朗读中的情感要素,朗读将变得索然无味,听众的“赏听”期待成为负值,也就没有一点感染力。

笔者认为,在诗歌朗读活动中投入的情感可细分为这几个层面:一是对读诗有神圣感,认为这是崇高的精神活动,先要沉静下来,净化一下心灵;二对诗人有亲近感,通过朗读走近诗人,亲聆謦,仰慕诗人心灵境界;三是对诗作产生共鸣,消除与诗作的情感隔阂、时代隔阂、空间隔阂。

3. 开拓多媒体教学模式

一直以来,朗读教学停留在教师领读示范,学生跟读模仿的单一状态,形式较为保守。作为最基本的语文能力,朗读教学内容的出现很大程度上与过往比较简陋的教学条件和较为贫乏的教学设备有关。然而,随着物质条件的丰裕,教师只要转换思路,同样可以把朗读教学做得像口语、写作教学一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对于教师而言,要把朗读教学做活,首先要摒弃朗读教学是冷门,只能用简陋教学设备的错误想法,要把多媒体教学设备引进到朗读教学中。其次,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的创设情境、渲染课堂气氛等方面的作用。

以《沁园春・雪》为例,作为革命诗词中的重要篇章,其磅礴的气势和丰沛的革命激情是不言而喻的。在讲解时不能仅限于修正字词和领读跟读的朗读教学模式,而应充分利用影视资源,加深学生对这一革命史实的了解;利用革命歌曲等资料,唤起学生的革命激情,增强对革命精神的感悟;还应利用朗诵伴奏带来烘托课堂气氛,把学生的感情带到最高点并得以释放。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达到创新朗读教学的教育目标。

4. 把握抑扬顿挫

我们有时听到教师指导学生朗诵诗歌,只有抽象而概略地说“好好地朗读”“要朗读得更好一点”,其实对学生并无多大激励和推进作用;不如教学生学会抑扬顿挫地朗读,变粗朴的朗读为优美高雅地朗读。抑扬顿挫不是朗读艺术的全部,为什么在此单独提及?因为抑扬顿挫是诗歌朗读的最基本要领,更重要的它是学生进入朗读艺术之门的必备钥匙,教师稍作提示,学生稍作应变,朗x水平应能提高一层。

抑扬顿挫包含哪些内容?大概有语音高低、语调轻重、气息强弱、节奏快慢等,其中最重要的是两条:一是语音高低,二是节奏快慢。把握好了这些,抑扬顿挫自然发生,诗歌朗读的艺术效果也自然发生。其实都不必刻意追求,只要顺着诗句的自然语音状态来读,顺着诗句的自然节奏来读,何愁不会有抑扬顿挫的效果。

例如《雨巷》: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其中两个“远了”

朗读起来轻重高低肯定是不一样的,不妨引导学生稍加分辨,要生出变化;再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为朗读《天上的街市》的语言节奏作了示范,这里截取片段: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那/隔着河的/牛郎/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当然,这些划分不具有“唯一性”,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形式。而且在朗读时还可以根据个人的理解和现场的需要重新整合,有的节奏可快,快到几个节奏合并起来,有的节奏可慢,慢到一字一顿,字字千斤。

5. 做好各种标记

一些教师给学生讲授一些朗读的方法、要领,却只停留在“口耳之学”上,缺少更进一步的有效训练。诗歌朗读训练最好直观化,将训练所得的方法、要领等外化于各种符号标记,这种最简便的训练方法,对学生来说也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何止诗歌朗读教学行之有效,那些播音员、朗诵艺术家在处理朗读文本时也必须运用一整套惯用的符号,以确保朗读、朗诵正确无误。

处理诗作文本的符号体系是简便易行的,只要稍微熟悉一下即运用自如。下面用一些常见的符号举例说明:

“|”表示逻辑的停顿,打在该停顿的字行之间。

“v”表示感情的停顿,打在该停顿的字行之间。

“凵”表示前后句子关系衔接紧密,中间停顿极短,划在该连的字行下面。

“”表示语法、感情的重音,打在相关字词下面。

“”――表示重音轻读,打在相关字词下面。

“”表示平调,即句尾的音平而稳。一般用于陈述句,划在句尾。

“?”表示扬调(升调),即句尾的音先低后高,一般用于疑问句,或表示感情激动、亢奋、惊异和呼唤等句子。划在句尾(也可在句中出现)。

“??”表示降调(曲调),即句尾的音先高后低。一般用于肯定的语气,感情强烈的感叹句,或表示愿望的祈使句等。

“”表示节拍(节奏),一般用于诗歌,划在词后。

不过,给诗作配以各种标记不能只看重其结果,而更要看重过程,注重对文本的把握和处理,将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生命和情感世界显性化、立体化。假如做得相反,只求眼花缭乱地画满符号便以为大功告成,不计较对诗作的深层内蕴的正确理解和对诗作形式的合理把握,那是事倍功半的甚至是无效的训练。

萨特指出:“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教师在诗歌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他们反复朗读,从中获得独特的感悟与体验。在诗歌教学中还要扩大阅读范围,引导学生“迁移”。可以课本、读本相结合,让学生通过“比较”“迁移”,巩固知识,提高能力。让学生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参考文献:

[1] 卫春兵.浅谈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J].教育科学,2009(6).

[2] 夏 幸.了不起的五分钟――初中语文课堂上演讲能力的培养[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2).

[3] 陈海兰.关于初中语文的自主、探究、创新教学的尝试[J].考试周刊,2008(2).

篇9

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一所清新雅致的校园,孩子们面孔天真,园丁们笑容灿烂。这一切的背后,有一位默默的耕耘者,她就是国内“雅行教育”的倡导者和先行者王淑芳校长。

雅行教育推出之初,中央文明办曾三次到广小调研,并将“雅行教育”作为未成年人道德教育创新案例,向全国推广。之后几年间,先后有来自新加坡、丹麦、台湾、福建、甘肃、广东、辽宁、河北以及湖北省内近百所学校的学者和老师造访广小,目前,全国有上千所学校正在大力推行“雅行教育”。一股雅行旋风正在神州大地悄然刮起。

雅行教育到底有什么魔力,得到如此尊崇?

修身养性, 催生雅行教育理念

和当前大多数城市公办中小学差不多,广埠屯小学物质条件一般。学生也和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一样,多为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缺乏基本的生活技能,以自我为中心,盲目追求时尚和潮流文化……

与此同时,在今天这个急剧变革转型的社会,一些基于人性本能的传统价值观念被动摇乃至发生扭曲,道德失范、诚信缺失,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正在成长中的孩子。广小的孩子自不例外。对此,教育该如何正本清源?王淑芳校长陷入思考。

思考的结果是,她开始推行雅行教育。

谈及这一选择,王淑芳校长说,现代学者有一个研究,从儿童脑神经的生长规律来看,零岁到六岁是一个由稀疏到丰富的过程,由六岁到十七岁是由丰富到稀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哪些东西被保留了下来?――只有那些养成习惯、得到强化、经过了练习的东西。这个过程借用农作物“间苗”的概念,被称为“社会间苗理论”。所以,小学阶段是道德养成的黄金时期。小学生如果从小就能做到行起于正,达于雅,将会为其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在王淑芳校长看来,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又融合了中西教育理念的“雅行教育”,能潜移默化地引导人、影响人、渗透人,是一个非常好的抓手。

对此,王校长深有感触地说:“缺乏理念的行动是一种盲动。雅行教育理念的诞生经历了一个思想理论的论证过程,其中包括教育实践的核心价值、教育使命及教育功能的思考与求证。”

王淑芳校长对雅行教育有着独到而深刻的思考:“雅”,是内外兼修的气质,是内在精神修养不断提升而外显的文雅风范;“行”,是知行统一的能力,是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出的一种较稳定的行为习惯。基于这种认识的雅行教育,其目的就是要培养慧中而秀外的东方小雅士。

这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需要具体考虑“能行”(实践能力)、“礼行”(文明素养)、“善行”(公民责任)三个问题。其核心要素是博学、智识、雅行、善为、才艺。王校长说:“它的实现需要我们坚守一个信念――雅行教育最能体现对人生命的关怀;安于一方静土――守住自己,认真对待每一天,就能享受到做平常事的快乐和幸福。”

为了让雅行改善人心,王校长引导教师从育心开始,让心有归宿,正确、适当,尚志、知耻,自我修炼、善养浩然之气,以成为一个心灵和谐的人,一个真正幸福的人,从而构建一种向上的潜在规则,把握奉献的取向文化。

王校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将学校共同愿景与教师个人愿景紧密结合了起来: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管理结合起来,努力把学园建成家园,让学生、老师、学校同步发展;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德育结合起来,让广小每一个人成为现代东方雅士;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的环境建设结合起来,实现花园――学园――家园的建设目标;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科研结合起来,力争以科研促质量、引资源促发展;

把“雅行理念”与学校的各类评分结合起来,纳入教师评估水平系数之中,使之科学、系统,有助于教师发展。

把“雅行理念”渗透于学校、社会乃至周边环境,让家长、居民、学生都理解支持“雅行”。

如此,形成一个巨大的“雅行”引力磁场,激励教师努力前行,催发学生文明涵养,改变周边居民仪容,乃至促进社会风化的转变。

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 雅行教育理念的内涵日益丰富、完善,外延得以延伸与拓展,雅行教育逐步演变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一个良性运作的教育体系,成为促进师生身心和谐发展、完整实现每个人自我潜能的教育。

必作于细,折射雅行教育进程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文雅举止尤应如此。因此王淑芳校长常说:“文雅的举止源自日常行为的规范。”为此,她指导老师总结提炼“雅行规范12个学会”,其中的“必作于细”被广小喻为“雅行教育”的基本行为方式。学校教师以其实际行动对“必作于细”作出了精准的解读。

如虞珊老师班的《班级日志》内容特别丰富,当天值班的学生认真地注意班级的各种细节,并一一记录在日志上;桂婷老师不放过学生身上的任何“小事”“细事”,在班上开展了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成了孩子们的“知心姐姐”;施蓓老师通过“家校E”“QQ空间网络平台”,撰写自己的教育日志,并公布当天班上大大小小的事情,激励学生个性发展……学生们大方、自信,在全国省市区竞赛活动中表现出无限精彩。

王校长还常带领大家积极参与“听常态,找特色”教学活动,让教育回归基础、回归细节,促进教师提升课堂智慧,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在王校长倡议下,学校把善于反思与提炼的教师组成团队,组建了“语文三人行、数学同心圆、et英语学科研究”工作室,从“细”做起,坚持“五个一”,即抓一个项目、做一次展示、带一支团队、建一个博客、出一定成果,收效良好――多位老师被评为武汉市师德建设“十佳教师”、百名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18名教师新评为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多次代表区教育局参加各类基本技能竞赛及文艺汇演并获奖。

在王校长眼里,师生在实践岗位中“必作于细”乃雅行育人模式之精髓。

为了必作于细,王校长提出“以人为本,以校为家”的管理理念,使学校管理由“紧控”型的任务量化管理走向“松控”、“自控”化的弹性管理、自我管理,把学校建设成为充满亲情、充满活力的大家庭。

她鼓励竞争,但很少用下岗来刺激老师,因为她深知过重的心理负担会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所以,她常提到这么一句话:提高自己,办好学校,保住岗位。在这种思想的引导下,大庆精神体系中“不让一个同志掉队”这句话成了大家工作的出发点,他们竭心尽力,帮助每个老师进步,不让任何同事因为竞争失利而丧失前进的勇气。

她坚持亲情管理,亲情感召,合作共进,着力创建广埠屯小学特有的教育精神体系,使之更有感召力,更有战斗力。她倡导随时、及时的沟通,把深入一线作为校长每天的职责,每学期听评课达50节以上,因此,她理解教师们的心态变化,从不以我曾是老师而想当然。她要求让每一个管理者都这样做,把了解放在理解之前,决定放在沟通之后。

几年的雅行教育实践,使学校的雅行文化由“面”到“体”,在雅行教育共同愿景感召下形成学校凝聚力,在雅行教育共同愿景下形成组织力,在雅行教育的文化基质中健全教师幸福的心智结构。――这也成了广小人幸福完整的雅行人生的“主干”。

逐本溯源,丰富雅行教育内涵

王淑芳校长认为,雅行教育进课堂,首先要有课程。在“雅行课程”学习中,师生共享生命成长是雅行文化的重要策略。为此,她精心组织教师开发了具有人文内涵的“形体、情感、交际”三大雅行课程,教育学生会说话、会写字、会唱歌、会跳舞、会交际、会吟诗……

在广埠屯小学,学生最兴奋的课程莫过于每天下午的“走班教学”了。这一天,孩子们早早地收拾好书包,选择到自己选修课程所在的教室去上课。热爱书画的去书法班,喜欢跳舞的去宫廷礼仪班或舞蹈班,热衷主持的有“小小奥斯卡”班,喜欢戏曲的去“梅花朵朵”班,好动的孩子还可以选择去“黄埔军校”班……每个孩子都可以找到令自己思想沸腾的课程。

谈及此,翁端莹老师就期盼着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我要让孩子进广小,这里能学到很多地方学不到的东西。”

这些课程,即来自王校长策划和组织实施的“5+2+X”雅行教育课程体系。这套课程体系从基础生根、能力生成、个性升华三大方面关注学生的发展,引领学生的成长。其“脚步的诗歌、美妙的声音、微笑的礼仪、探寻的快乐”四大板块,以丰富的内容、多元的跨学科资源、灵活的学习方式,让经典文化伴随学生终生,让秀外慧中的良好气质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定基础。

由于这一教材和课程是随着“具体的儿童”而来,淡化了学科性,体现了人文性,因此,在实施的时候,既尊重学生的兴趣,又尊重教师的选择。

尽管有了很好的课程体系,但王淑芳仍认为,要有序,不能急,要符合科学规律、认知规律,先实践、再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为此,他们推行“学案导学”课堂模式,在课堂流程上先学后教、问题探究、导学导练、当堂达标。最终目标是使教室变为学室,教授变为对话,教案变为学案,教法变为学法。对以教师“一言堂”为主的课堂,她直接判定为“不雅之举”。

王淑芳认为,雅行课堂还必须体现紧张高效,要全力以赴,全神贯注,全心全意。无论什么都有时间限制,体现当堂高效率。为此,他们总结出一个雅行课堂的“非常6+1”标准,即“自主、合作、探究,知识、智慧、能力”加“乐学”。

雅行课堂使雅行教育成为“有根之木”,并蓬勃盛长。

2008年,广小省“十五”规划课题“小学生雅行教育的实践研究”获武汉市政府重大科技成果三等奖,省市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在市区组织的多次“校长论坛”上,王淑芳校长发表的雅行教育主题演说,皆获一致好评;在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上,王淑芳校长的发言给与会领导留下深刻印象;而她在武汉市“雅行教育”推进会上的发言,更赢得阵阵掌声。

2009年5月,武汉出版社推出面向广大少年儿童读者的“雅行走天下”系列读本,一套4本,雅致精美,它即出自武汉市洪山区广埠屯小学的普通教师之手。学校提出的教师“雅教8条”、“12项修炼”成就教师的雅行教育观,触发了教师的创造激情。

如有一次侯毅老师将语文课本中《和氏璧》《渑池会》《将相和》三篇课文一同串讲,并用一副地图和黑白围棋子标出战国时期的形势图,请同学们排兵布阵研究攻打策略,学习效果出奇地好。

老师们的探索和研究使雅行课堂充满了灵气与活力。目前,洪山区开展了学区联片教科研制度,广埠屯小学是“片长学校”,负责引领组织该片区学校的教科研学习和交流。大家同上一节课,开展各种主题共研活动,雅行课堂在其中备受推崇。

有效的实践,使学校对雅行教育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几年来,王淑芳校长撰写的多篇雅行教育论文在各级刊物登载,近三十篇论文获奖,主持的多个课题结题并获得奖项。科研和实践的双重推进,使雅行教育的内涵渐次丰富。

雅行之场,彰显雅行文化魅力

雅行教育推出多年后,王校长一直思考:雅行教育该如何进一步深化?对此,她认为,雅行教育发端于德育,但不会仅止于德育,在雅行教育实践中孕育并丰富雅行文化,应该是广小发展战略布局中的新谋划。

近年来,以“课堂文化、教师文化、班级文化”等为内容的雅行文化建设,极大地丰富了雅行文化的内涵。但王校长更强调把学校建设成为一个民主平等、宽松开放的大家庭,让其中的每一分子都一起追求发展,一起营造和谐。

在旁人眼中,醉心于雅行教育事业的她,正以独特的人格魅力做着“雅行”的榜样。她既是宽容厚道的领导,又是和蔼可亲的姐妹。

胡萍老师的拉丁舞在武汉小有名气,学校为她特设了形体老师岗位,负责1~4年级的形体课。胡老师每天带着学生们像骄傲的天鹅,优雅地在校园中穿行,引人羡慕。

徐玲老师年纪较大,但班级管理经验十分丰富,学校经常让年轻教师和她配班。她总能在半年之内就让年轻教师进入理想工作状态,自己也因此获得了“黄金搭档专业户”的美誉。

副校长韩瑾和工会主席张绍玉经常一起管理放学路队、开展各种工会活动,常常获得“最佳执勤奖”,号称管理层面的“黄金搭档”。

……

活跃的思维、自信的神情、自律的言行、自尊的人格、合作的氛围,成为了广小的特征。

王淑芳校长亲自设计了“五横四纵”的校园文化框架,发动教师从博大精深的五千年中华文明中精选了包括诗词文学经典、书画名家名作、古代建筑奇迹等典型文化成果,制作成50块挂图,在教学楼的五层走道上创造性地推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路线图”,将我国五千年文明史大体划分为五个阶段,逐一做提纲挈领式的介绍,使之成为传播传统文化,传承民族精神,培养人文底蕴的一个重要窗口。

在师生的建议下,经过酝酿尝试,从学生中公开招聘品德好、表达好、普通话好的“文化小导游”,“百灵鸟学生导游团”由此应运而生。社团的孩子们通过专业学习和训练,担任校园小导游,义务为师生讲解悬挂于教室走廊的文化挂图。讲解中,小导游们不断丰富导游词,将中华传统美德与学校“十一个学会”(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吃饭等)要求、学生们平时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不仅展示自己的良好仪表、儒雅言行以及丰富的文化底蕴,还指导学生们的一言一行。

在文化小导游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学生在校园生活中感受中华五千年灿烂文化,使中华传统文化成为广大师生“看得见、摸得着、学得会、记得牢”的切身文化体验,校园文化变得更加鲜活,更凸现出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

王淑芳还提出了“雅行小家政”的概念。“雅行小家政”的实施,拓展了雅行教育渠道,营造了家校良好合作氛围。她把培养学生“和谐的生活素质”作为雅行教育目标之一,以开放的心态,在学校开发家政课程,在家庭实施家政岗位,让家长培训家政技能。以“小家政”为活动载体构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动发展的新模式。

学校举措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

家长宋良宇说:“现在我们家孩子的任务就是在吃饭前擦净桌子、放好凳子、摆好筷子。以后还要适当增加家务,让这个小小男子汉从小承担责任与义务,并使之成为一种习惯。”

家长张军说:“学校要求孩子学会制作一些简单饭菜的技能后,孩子能自己做吃的了,有时我们还能享受一顿孩子制作的早餐呢。”

家长吴敏荔说:“以前做饭的时候,都是我一个人在厨房忙。现在孩子主动和我一起择菜,摆碗筷,有时还叫上他爸爸,一家人忙活着,我觉得很幸福,要感谢学校的这个‘小家政’活动。”

雅行小家政不仅指导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生存技能,增强了生活的自信和生活的适应能力,还促使学生更自觉地参与家务劳动,像一根针一样穿起了家庭所有成员,给家庭带来了一种融洽、和谐、欢乐的气氛。孩子分担家务劳动后,亲身体验到家务的繁重与琐碎,切身体会到父母终日辛劳的不易,对父母的抱怨、抵触少了,对父母的信赖增加了。孩子们更加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懂得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孝敬父母。

为了推进雅行教育,王淑芳还热心于雅行教育向社区的辐射。她多次参加洪山区“雅行进社区”活动,深入社区面向广大家长和学生做讲座。她精心准备的生动案例,让“雅行”的理念走入更多人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