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范文
时间:2023-03-21 17:23:5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作文读后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劳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劳动,就什么也得不到了。举个例子:一个小女孩,她的父亲是一位大商贾,母亲是一位明星,家里非常富裕,从小就有人侍候着她,她什么事都有人替她做,弄得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长大了,父母要她学学家务,她也懒得不做。终于有一天,她父亲为了一笔生意,赔上了一大笔钱,供不起她了,她必须自己工作挣钱,但是由于她很懒惰,没有单位要她。她只能给别人抄抄信之类的。工资很少,只能勉强糊口。一个人,不劳动,就落到了这种地步。
在实际生活中呢?现在孩子都是独苗,父母倍加呵护,从来都是娇生惯养。到了学校里,每天早上的值日生都做不好,真难想象将来怎么办?但是,也有些同学很热爱劳动,家里人不惯他,他就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帮助父母减轻负担,到学校里做值日也是又快又好。像我们班的吴晓达,他虽然学习不好,但是很勤快:一旦值日生缺了,他总是替他们干好;老师有事让他干,他也总能照办。看来,那些娇生惯养的人应该多向这些人看齐才对。
节俭,对一个人来说同样重要,它可以使你走上富裕的大道,如果不注意节俭,它也会使你倾家荡产。举个例子:有个农民,家里很穷,只有一间破屋子和几亩薄田。后来,在村上掀起一股致富热潮。这位农民也搭了一个蔬菜棚,没过几年就有了好收成。他的钱也多了起来:盖了新房子,买了新家具,还在银行存了款。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村上有很多人都参与了赌博,他也参与了进去,一赌便上瘾,又勾上了一大帮狐朋狗友,从此挥金如土,成天赌博,不务农业。一年后,农田便荒废了,他又变成了一个穷光蛋。这个例子,足以反映刚刚那句话是对的。
现在很多小朋友都有很多零花钱,而且很会花。花完了要,要到了花。他们根本不掂掂这些钱的份量。这些钱都是爸爸、妈妈辛辛苦苦赚来的呀!平时又要买这买那,从头到脚都要名牌,生日还要大操大办,宴请同学……根本不体谅父母。而且有了这些还不满足,还提荒唐要求,乱花家里的钱,给父母造成负担。当然,也有注意节俭的好孩子,像我们班的杨静,她每个月有100元,得自己交午餐费、订报费之类的,剩下的钱就成了她的零花钱,她总能很合理地把它们安排好。而且有了这些钱,她就不会再向父母要钱了。
劳动、节俭,对我们来说是多么重要,让我们热爱劳动,注意节俭,做一个道德修养高的小学生。
篇2
从小,我就喜欢看课外书,其中就有我的最爱—《小学生之友》。
这本薄薄的书里面,有着有趣的寓言故事,优雅的诗歌,美丽的童话故事,精彩的迷你连环画……好看极了!
《小学生之友》就像是一位良师。《小学生之友》就像是一位良师。在里面的文章里,好词好句数不胜数。有时,《小学生之友》的文章里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写作方法,如“首尾呼应”“运用修辞手法”等。《小学生之友》不仅是我的良师,还是我的家人。
当我觉得做好这件事很难时,是《小学生之友》告诉我:不管你能不能做好,只要,只要你努力了就行;当我犯了错误时,是它对我说:没关系,只要改正了就还是好孩子;当我遇到难题而灰心时,是它鼓励我:别着急,慢慢来,总会想到办法的。当我看到讲诚信的故事时,一种无法抗拒的力量在让我变得诚实守信。“心灵万花筒”这个栏目让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
选择了《小学生之友》就像选择了一个好朋友。在我烦恼时,给我讲笑话,逗我开心;在我无聊时,给我讲有趣的故事。
篇3
“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而是要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以坦荡的心情、开阔的胸襟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谈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书中通过一个个与我们生活贴近的平凡小故事,使我们读后懂得了一个浅显而又深刻的道理:“懂得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
为了给病重的妈妈送上一束康乃馨,一个八九岁的小女孩用一个星期时间,每天走大街小巷拾矿泉水瓶换钱。她买来的康乃馨虽然没能让妈妈康复,却凝聚了对母亲难以割舍的爱恋,也凝聚了天下女儿对母亲的最最真挚的祝福、最最崇高的敬意。
由于贫穷,童年的“他”在饥饿时,受人一杯牛奶,从而悟出了人生的意义。长大后成了一位大名鼎鼎的医生。在巧遇病重的恩人时,不仅竭尽所能进行救治,而且当恩人面对高昂医药费无力支付,又以“医药费,一满杯牛奶”施以回报。这又是多么令人感慨的一幕。
篇4
一、观察生活,多写日记,积累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让学生学会观察,引导学生乐于观察,善于观察。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美丽的大自然,构成了学生生活的广阔空间。学生投身其间,其乐无穷,如果让学生稍加留意,并随时将自己耳闻目睹的、感到有趣的、印象深刻的东西用写观察日记的形式记下来,日子久了,学生就获得了作文的很多材料。这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瞎编一气,为躲过一次作文而撒谎,提纲式的几句话就交差的毛病。
二、多读书,培养写作的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除了让学生学好教材上的范文以外,还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籍。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知识,受熏陶(其中自然包括语言)。”读书的时候,要求学生要真正读懂其意,体会其情,并能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有所感悟,写出读后感,要学会摘录、仿写、改写、缩写、扩写、续写等。这样持之以恒,学生这方面的知识积累多了,写起作文来也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也就解决了学生作文时无从下笔的畏难情绪。
三、通过课外活动激发写作兴趣
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跳绳、踢毽、打乒乓球、拔河、扔沙包、跑步、滚铁环、赛陀螺、老鹰捉小鸡等活动都是学生爱玩的,玩时让他们做生活的有心者,留心观察其中的喜怒哀乐,不管是自己参与的,还是没参与的都可以作为写作的良好素材。如几个同学比赛滚铁环之后,其中一个同学写到:滚铁环真有趣。中午,完成了作业后,我们几个小伙伴拿出自己的铁环比赛起来,谁滚铁环的时间长谁就赢。我们同时滚动铁环,我的心随着心爱的铁环的滚动“咚咚”直跳,害怕它早“死”了。眼看我的铁环要被我滚“死”了,我急出了一头冷汗,我在心头不住地给自己打气、加油,再坚持一会儿,但后来还是输了,我的努力白费了。再赛的时候,我认真总结了失败的原因,最终我取得了胜利。看来,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多动脑,才会成功。
四、以故事激趣
听故事是所有学生都喜欢的,“讲故事、听故事”,有利于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口头作文的能力,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听完故事,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再讲给班上的同学听,回家讲给家长听,学生从中就得到了锻炼,收获多多。如听了《龟兔赛跑》故事后,可以续编《龟兔第二次赛跑》的故事。续编故事,让学生在故事中吸取教训,学生的想象力和作文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这有利于写作兴趣的培养。
五、重视作文后的“评”和“批”
篇5
【关键词】阅读 观察 兴趣
How to improve the pupils’ composition level
Chen Yue
【Abstract】For improving the pupils’ writing level, reading is the base, observing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cultivating the interest is the sticking point.
【Keywords】ReadingObservationInterest
很多学生在老师布置完作文之后,无话可说,无话可写,产生惧怕作文的现象。久而久之对作文厌学。我认为主要原因是不善于观察,平时没有写观察日记。为了让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留心周围的事物,教师要千方百计的留心生活,要引导学生利用各种机会对生活中的人、物、景细致地观察,把握特征,挖掘生活的横断面,丰富写作素材,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察、分析、讨论。
1.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是基础。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广泛阅读是习作的基础,习作是生活阅读的提高。阅读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些知识运用于习作活动,又使习作水平得到了提高。课外阅读使学生们尝到了甜头,也爱上了课外阅读,养成阅读课外书的习惯。只有留心观察生活的人,才能不断积累习作素材。而广泛阅读,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借鉴前人的写作方法与经验,来指导自己的习作,使习作入情入理,具有表现力、说服力。在语文学习中,阅读与习作是互动的、互相促进的。为提高写作水平而进行广泛阅读,又因阅读中的感触而动笔写,从而促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与认识能力的提高,这就是语文学习的规律。
2.提高作文水平,善于观察是前提。教师想让学生写出真实生动的作文,就必须引导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每年春夏秋冬四季,我们可以有目的、有计划的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景物、动植物、自然现象等。使学生时时留心身边的写作素材,常年累月地寻找,促使学生保持用心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例如,让学生参加课外兴趣小组,参加校外活动,参加各种比赛,参加各种劳动等。这些实践活动既使他们得到了经验,又使他们增长了才干。时间一长,写作素材就会信手拈来,写出的作文也就真实生动起来。
篇6
【摘 要】小学阶段的语文中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注重文后的修改。
【关键词】作文教学;小学阶段;因材施教;实物写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小学阶段的语文中的作文教学已成为语文教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也是小学生最忧愁和烦恼的事情。小学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文无定法”,作文教学亦无“定法”。作文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富挑战性的领域,搞好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最大巧妙所在。
在小学阶段,有些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只重视基础知识的积累,对作文教学不够重视,致使学生对作文生疏,在写作文时先是一筹莫展、低声叹息,随之出现抄袭作文、空洞无物、主次不分等不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仅供大家参考。
一是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性。选入教材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好文章,思想性和语言艺术性都堪称典范。首先老师要正确引导小学生进行阅读,让他们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有目的的摘抄好词、佳句,充分发挥教材在小学生写作训练方面的示范性。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叶圣陶先生告诉我们:课文无非就是个例子。要写好作文就要多模仿课文。二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是一组写春天的课文。学完本组课文后,我及时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留心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感受春天的气息。为了把春天留在教室,我又鼓励学生把春天用图画描绘下来向全班同学介绍,并进行写话训练,然后在班级举办春天画展和“话”展,大大激发了学生写话的兴趣。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写话模仿练习,可以提高写话的训练效果。如我在教二年级上册《四季的脚步》一诗每个小节后,都让学生模仿写一写。文中写春天的诗句“溪水唱起了歌儿──丁冬丁冬,绿草和鲜花赶来报到”,学生仿写成“小鸭子唱起了歌儿──嘎嘎,嘎嘎,小青蛙和小刺猬赶来报到”;“春雨唱起了歌儿──沙沙、沙沙,小草和野花赶来报到”……其次是要正确全面地了解学生,根据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写作要求,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最后还要跟学生讲清楚,写文章时不准胡编乱造,就和说话一样,应该说实话、写实事,心里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结果怎样,如实地写出来,文章才会符合实际,有条理,有内容。人们都说:“对教师而言,教作文就是教做人;对学生来说,学作文就是学做人。”就是这个道理。
二是充分积累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大量摄取语言营养,创造条件让学生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作文写什么内容,一直是小学生作文最头疼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但多数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缺少主动观察和发现,从而造成写作材料的困难,所以教师不得不把作文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积累写作素材上。苏霍姆林斯基曾明确表示“小W生应该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日本小学生的“生活作文”写作理念也给我们以启示,写观察作文,写调查报告,要求教师事先让学生进行观察,进行调查,为写作好充分的材料准备,这样就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写作内容的问题。除此之外还要让学生多写读书笔记,摘抄好的词语、句子和名言,经常写日记,多读一些课外书,因为知识是慢慢积累起来的。教师要充分利用阅读课,选择合适的课外书,有目的的让学生进行阅读,并提出明确的要求和指导意见。然后让学生或仿写,或改写,或扩写,或续写,或写读后感。每次训练一个重点,慢慢地学生就能把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只有进行广泛的材料收集,才能让素材越积越多,写起作文来才会得心应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
三是积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提高写作质量。作文时,学生弄清作文题目的含义,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必须先教会学生把题目的每一个词的含义都要搞清楚,分清主次。这一步,好比盖楼要先打地基一样,是决定性的一步。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这个头开得好,写作起来,就会思路顺畅,一气呵成;开偏了,或是无从下笔,或是半途而废。例如《我的小朋友》一题,文中应主要叙述“小朋友”这个人和这个人的事,“我”只是对所描写人物的限制。又如《我和朋友之间的事》,题目是“我和朋友之间的事”,在文章写作中应叙述“我和朋友”的事。只有审清题意,才不会偏离中心,写作时才能突出重点。
篇7
微课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教学形式,教师使用教学活动和网络信息等内容,与教材内容相结合,形成微课教学资源,为教学提供便利。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是其重点内容,更是教学难点,写作技巧等教学内容教师无法用空泛的语文表达。而微课可有效解决作文教学中的难点。
1微课资源与生活相连
教师使用微课进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要注意选择与小学生生活关系密切的教学资源,使小学生了解微课资源,进而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作文水平。小学生的写作主要是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将其转化为写作内容,而小学生生活经验较少,接触的事情不多,需要教师增加小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受,改变小学生写作中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状态。教师可以选择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材料作为微课的资源,将其整理成微课视频供小学生学习。例如:小学生参加敬老爱幼活动,教师录制活动内容,在活动结束之后整理视频资料,将自身的意见与微课资源融合,对小学生展开教育。小学生根据微课内容总结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并将其转化为文字,成为作文。只有丰富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才能写出更好的作文。由此可见,生活资源对小学生写作的重要性[1]。因此,教师在选择微课资源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现象,以此为基础拓宽小学生的?野,加深小学生对生活的体会和感受,从而提高小学生的作文能力。
2微课资源中情境具有真实性
小学语文教师选择的作文微课教学资源情境应具有真实性。不切实际的微课资源不仅不能为作文教学带来方便,甚至会影响教学,导致小学生在写作时同样出现不切实际的现象,粗糙烂制,阻碍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小学生对生活中的很多现象观察不够仔细,不能准确的了解或是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师要避免微课资源对小学生造成误导,故而,微课资源中的情境需要具有真实性,有利于增强小学生对生活现象的了解,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如:在描述季节景色时,教师要结合各地不同的气候环境,选择适合小学生的季节变换微课资源,并在微课中说明选择的地区气候特点,季节变化特点。而小学生则根据教师的指导,微课资源中的信息以及自身对季节的了解,准确的描述季节景色,且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身的感受[2]。此外,教师选择的季节景色资源要使小学生有身处其中的感受,强化学生的体验,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以情感变化激发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进而提升小学生的作文水平。
3与教材教学内容结合
任何教学都需要以教材为依托,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同样如此,教师要掌握语文教材中的内容,并能够灵活使用教材内容,从而结合教材知识选择合适的微课资源。在小学生的作文中,除生活经验之外,素材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语文教材。教材是经过多个经验丰富、对小学生的习惯和能力有深入了解的教师编写,且经过权威机构认证、许可方得到出版并运用在小学教学中的书籍,教师要善于利用教材知识选择微课资源,作为小学生作为的教学材料。例如:学习《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时,教师选择的视频应使小学生了解爬山虎的属性、生长习性等,正确认识爬山虎。在对爬山虎的初步了解下学习课文内容,加强小学生对课的理解,此时,再根据小学生对爬山虎的认识写作文,写出该文的读后感。小学生的作文中会涉及很多课文和微课资源中的内容,对教学内容进行改写,从而形成自己的作文,在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同时,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感知力,从而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水平。运用微课资源进行作文教学,并不是完全脱离教材,恰恰相反,需要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认识,进而合理利用教材选择微课资源,使其成为作文教学的有效素材[3]。
4运用学生活动制作微课视频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教师选择的作文微课资源中也应选择小学生参与的活动制作微课资源,体现出小学生的重要作用。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一般会多安排户外教学活动,主要是迎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使其保持好心情进行学习,并满足教学需要。语文教师可以将小学生参加活动的过程录制成视频,在小学生写作文时播放该视频,使小学生在不同的角度感受教学活动,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写作文时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展开叙述或是议论,进一步强化小学生的作文能力。运用小学生活动制作微课视频,小学生的切身感受更加强烈,情感变化更加鲜明,作文的质量也会更高。
篇8
关键词:小学教学;写作能力;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6-00-01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分析
写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作文就是运用语言文字,叙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思,表达具体内容,进行思想交流。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在小学生写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良好写作习惯,语言表达问题严重,常感觉无话可说,抄袭、堆砌形象严重,语言与童真年龄不符,毫无童心童趣,抒情单调化,内容不够丰富;
2.在教师指导过程中,命题与实践脱节,教师忽视了学生能力、情感和兴趣的培养,训练不足,讲评次数少且形式单一,讲评标准过高,缺乏示范教学;
3.应试教育的历史原因和社会观念重理轻文的思想的制约,学生套改他人作文,千人一面,没有个性和特点,应付式的写作。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作文难,难作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顽症。
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1.创设情境。作文教学时创设情境是很有必要的。由老师根据生活经验设计情景,给学生提供一个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机会,使得学生对创作产生兴趣,而且,小学生作文多以直观形象教学为主,咋教学过程成要有具体的情境描述才能让学生有想象的空间,并通过联想,从而产生写作的欲望和兴趣。
2.展开想象。在作文教学中,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是很重要。当然,创设情境是最常用的方法,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例如可以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可以一人单独写,也可以组成小组一起讨论故事的内容,允许学生表达各自的经历和想法。讨论交流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启发,互想补充,还可以使想象更加充实,更加生动,想象思维得到了引发和锻炼,写作积极性也得到了提高,而经过想象思维的运用,学生的文章页就更充实生动。
3.多加鼓励。从小学生童真的心理来分析,他们在做任何事情上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任何和鼓励,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还离不开对学生的鼓励,让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同时,这也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良好心理。学生的作文是学生努力写的,作文中健康积极的观点、思想、行为、心理,教师应该要多予给鼓励和肯定,而对于一些写作较缺乏写作积极性的学生,也应该进行善意的引导,尽量给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逐渐转变这些学生的写作态度。
(二)引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1.明确目的,教给学生有序的观察方法。作文中常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同桌明明是小眼睛,大嘴巴,写作时却写:“长了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一个樱桃般的小嘴。”问其原因却是因为“炯炯有神”这个词好。在进行人物肖像描写时,学生经常说:“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三角形的鼻子,一张樱桃小嘴。” 所有的人都成了同一个模样,写作不真实,因此,观察力对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观察有序才能言之有序,因此,作文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校园里进行观察。先近后远,先整体后局部,先从上再到下。让他们用眼去看、用手去摸、用心去感受。这样在作文中才能看到精彩的表达。在整个小学阶段,教师要帮助学生积累和掌握各种观察顺序的方法,认识事物的特点,观察的角度等,着力培养自己独立确定观察顺序的能力。
2.比较观察,抓住事物特点。要抓住事物的特点,还需要学生观察过后学会概括,加深对事物的深刻认识。教师在学生全面细致观察的基础上,着重指导高年级学生学会比较分析,概括出事物的特点。例如,观察小兔子,审引导学生与所喜爱的小猫、小狗进行比较,找出小兔子特有的地方。观察到事物的特点,就可以把写作写得具体生动,富有特色了。
(三)丰富学生文字底蕴
1.拓宽学生知识面。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在指导学生写作上应该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从各类书籍,不管是童话、寓言、故事还是诗歌、散文、文学名著、当代文学都可以。只有这样,才能提升学生的文字底蕴,丰富自己的知识,拓宽视野,创作之源才能不断。书读得多了,背得熟了,写作时的语句自然而然的就会通顺,造句、用词自然就会文采,写作就不会再是难事了。
除了阅读更多的书籍,还可以让学生多收看一些有益的电视节目,多阅读适合小学生的报刊杂志;在课余时间收听一些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教师们可以经常组织孩子们广泛开展辨析美丑善恶、吟咏唐诗宋词、背诵名篇佳作等活动。孩子们通过这样的多看、勤听、常说,在进行作文训练的时候,便可以做到“思如泉涌”,写出的作文不仅视野开阔了,也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2.日记或读书笔记。写日记就是让学生养成观察、思考、记忆的良好写作习惯,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方法,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感受力,经过长时间的坚持,学生在遣词造句以及篇幅布局等方面得到提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引导学生进行现场作文,注重培养学生现场作文能力。
提高写作能力,除让学生坚持写日记之外,还可以用“写读书笔记”的方法。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外时间里每天坚持读一定量文章,然后每天把读过的文章中自认为好的一些词句摘抄下来;也可以写读后感。这样做既能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又能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开阔视野,提高写作能力。
(四)良好的评改方式
1.朗读修改法。出声的朗读,把无声的文字传递信息转变成有声的传递信息,调动口、耳、眼等多感觉器官,同时让大脑得到参与,进行思维活动。通过朗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加深的感悟和理解,还可以调动多种感官及脑神经去审视作文的语感、情趣、意境以至语音、字句搭配诸方面的不顺畅处,进而有针对性的修改,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2.交换修改法。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往往很难发现自己的不足,如果给其他同学的修改,也就是交换修改法,那么这些问题也交容易发现了,而交换修改法也较适用于写作的评改,在互评过程中,互评双方皆可以借鉴他人长处、克服自己的不足,给出中肯的评语以达到互相促进的效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这种评改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结束语
小学作文是学生开始作文生涯的起点,因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显得格外重要,然而由于思维的限制,小学生对直观的具体事物比较容易产生兴趣,而且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身的观察能力与文化底蕴,因此,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除了激发学生兴趣之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和文化底蕴的丰富,同时,还应该给学生创造一个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来提高写作能力的机会,比如学生的大声朗读,同学之间的相互评改等,都可以极大的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厚宝.对小学生写作兴趣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29).
[2]郭淑清.教会小学生写作文的方法[J].青年文学家.2009,(13).
[3]吴滨.论我国基础教育写作教学的新趋势[J].大家.2009,10.
[4]任红晓.浅谈如何指导小学生写作[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7).
[5]李春燕.小学生作文教学探究[J].中国电子商务.2010,(7).
篇9
一、选择材料,写经历作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
如在写《哎!我真不该这样做》作文时,有位同学写到:“好吧,姓张的,你的几句话就让我挨了爸爸一顿打。等着瞧吧!从那天起,我就下定决心报复张老师,出出这口恶气。嗬!机会终于来了,张老师骑着自行车走了过来,我悄悄地躲进教室,透过玻璃窗看准她把车放在哪里,等张老师走开,我迫不及待地从教室溜了出来,在张老师的车子旁,装着蹲下系鞋带,拔车子上的气门芯,‘扑’的一声,车胎瘪了,我很得意……半年后,我转学了,但这件事一直藏在心里,不敢说出来,现在每逢想起这件事就感到内疚,总觉得太不应该那样对待张老师了。”因为这件事是学生亲身经历,感受较深,所以学生写得不仅内容具体,叙述完整,而且真实感人,较好地做到了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二、捕捉时机,写即兴作文
怎样才能使学生写出有血有肉、真挚感人的文章呢?写即兴作文是个好办法。
1.先玩后写
要让学生有内容可写,老师可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让他们尽情地玩耍嬉戏,亲自感受现实生活。活动前,老师要讲清活动规则,随着活动的开展,让学生注意观察人物的动作、语言、表情。活动一结束,就让学生回顾叙述活动过程及个人的心情。这样,寓作文指导于有趣的活动之中,趁热就笔,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充满童心童趣,富有真情实感。
2.先看后写
要想写出好的文章,观察认识是前提。在“六一”表演节目时,有的同学推荐王永耍猴拳,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王永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顺手拿起老师的教鞭耍了起来。尽管拳术跟六小龄童相差甚远,但他那滑稽样把大家逗得捧腹大笑。表演一结束,我立刻让大家把刚才的一幕写下来。多数学生仅用十多分钟就写出了真实生动的片断。其中一个同学写到:“在一片掌声中,王永走上讲台。只见他顺手拿起老师的教鞭耍了起来。他边挥舞着小小的‘金箍棒’,边朝同学们做着鬼脸,眼睛不住地转悠着,眨巴着。他左手提起‘金箍棒’,右手打起眼罩,一只脚微微收起,活像‘齐天大圣’孙悟空。正在同学们为他的表演喝彩时,谁知一个跟头,‘孙悟空’从讲台上翻了下来。教室内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只有在浓厚的兴趣中,认真观察,富于想象,才会有感而发,写出这样语言流畅,生动感人的好片断。
3.先做后写
以往学生总写不好劳动场面这类作文,我便在周末组织卫生大扫除,为学生创设一个紧张而热烈的劳动场面。我先分工到各组,再由组长分配到各人,要求二十分钟内完成任务。同学们争先恐后,干得热火朝天。二十分钟未到,各小组已纷纷完工。这时,我先找几个代表叙述在刚才的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正当同学们还沉浸在紧张的劳动气氛中和津津有味的讨论声中时,我出示了作文题目《周末大扫除》,结果学生在短时间内,就写出了水平较高的作文。
三、结合课文,写想象作文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在教学中,教师要在学生学完课文后,展开丰富的想象,或续写,或仿写,或有感而发,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了写作水平。如学完了《奇异的植物世界》,指导学生仿写植物;学完了《心中那盏灯》,指导学生续写感恩父母的作文;学完了《和时间赛跑》,指导学生写读后感……
篇10
关键词: 作文教学 个性化 教学策略
小学生天真烂漫,对事事充满好奇,他们渴望自由,向往轻松自在的生活,可现在教育中的种种弊端压抑了他们的天性。长期以来,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在“师授作文”的狭小天地中:题目由老师指定,“写什么”不能逾越老师划定的范围;“怎么写”必须遵循教师指定的几种模式;讲评作文也要按照教师确定的调子讲优评劣……结果,学生作文大都内容相近,写法相似,小孩模仿大人语气,说一些老气横秋、言不由衷、虚情假意的话,失去了应有的儿童生活气息,抑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为了作文,老师常常让学生刻意“体验生活”,临时“寻找生活”,甚至不惜挖空心思地“制造生活”。于是,多数情况下学生不明白为什么要写作文,作文有什么用,这样写作文就成了一件苦差事。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希望学生像记者、作家一样写作,要求学生们的作文,内容有意义,立意高尚独特,语言简洁优美。而学生的表达能力总是和老师心目中的好作文差距很远。因此,面对作文,学生首先想到的不是快乐――自由表达的快乐,而是焦虑――怕写不好作文,怕受到教师的批评。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教学目标,《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得十分明确:“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的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由此可见,作文的目的应是:第一,满足学生自我表达的需要;第二,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一句话,作文是为学生的生活服务的。
鉴于此,教师应在作文教学中进一步地更新观念,克服应试教育的影响,跳出“为作文而作文”的怪圈。
一、从习作时间上把写作的自由还给学生
陶行知主张学生:“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社会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事为友,并且向古今三百六十行学习,为发展创造性思维打好基础。”学生的习作是他们对日常生活感悟后的产物。学生可以随身携带纸和笔,当一些美妙的句子突然冒出来时,可以快速记下来,这些是最生动的语言,这样的习作往往有着鲜明的个性色彩,并体现着表现自我的创造性,它没有时间的限制。学生的习作冲动绝不会只等到作文课时才产生。如果把学生的习作都框定在作文课上,学生也许因为缺乏兴趣而走上为文而文的歧途。
叶圣陶说:“写文章不是生活上的点缀和装饰,而就是生活本身。”生活是一个万花筒,多姿多彩,学生在生活的万花筒中,尽情地捕捉自己喜爱的镜头,将自己的感受跃然纸上,他们感到写作文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而是一块说心里话的快乐园地。这样的写作没有负担,没有约束,更没有奉命而写的感觉,学生们乐意写。这样做才能真正做到《课程标准》中所说的:“贴近学生生活,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出真情实感。”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把作文的时间放在平时,让学生有了感触就及时地记录下来.作文课上,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观察到的素材进行加工、润色和提炼,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从习作空间上拓宽习作训练的渠道
注重鼓励学生放胆表达,让学生思想自由驰骋。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思路尽情驰骋,自由地倾诉表达,以调动他们的内在潜质,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少一点条条框框,多一点稚气。小学阶段是孩子学习作文的起步,养成孩子用笔说话的兴趣很重要,而内容、语言都是其次的。教师只作适当的指导即可。
1.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课文中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新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提供多种类型的范文,还应充分调动学生个体的所有阅读积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范文对话,与平常积累的作文素材对话,与别人的写作思路对话,在对话中感悟作文规律,决定借鉴的内容和方法,这样的读写结合,不仅不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反而会促进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2.开放学生的多种器官,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如运用表演、歌唱、音乐、绘画、游戏的形式,运用调查、参观、采访、通信、讨论、讲演的方法等。学生经历了活动的全过程,真实体验了其间的乐趣,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当然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游戏活动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的写作素材,又营造了宽松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减少了学生对作文的恐惧感,让学生乐于写作。
3.在学校和班级的板报墙上开辟“自由谈”、“小评论家”、“心里话”、“新发现”等栏目,引导学生对班级、学校及社会上出现的好人好事或一些带倾向性的问题发表议论。这种写作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对某一问题发表三言两语的看法也可以,其目的是为了向学生提供一块说理的园地。
4.注重写好“日记”,让学生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就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而且多数人写日记事先并没有要发表的想法,因此其内容是非常个性化的。指导过程中切忌把写日记异化为课外的“记叙文”或“读后感”训练,否则,学生就会觉得不堪重负。
5.结合课外阅读、看电影和电视,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评论电影(或电视)中的人物,等等。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三、改变观念,重赏评价
创新教学强调评价要有赏识性、激励性,要着眼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给予更多的肯定、赞赏、表扬和鼓励。更多地看到他们身上的长处和优点,创造出一种善意的、和谐的环境,使学生产生热情向上的信心,从内心产生学习愉快的情感体验。
作文既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语文教学难点。长期以来,在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自己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一些语文教师生怕学生看不到自身作文的不足,以为教师的“纠谬”能够立即化为学生的能力,必须点点滴滴指出才安心,否则就怕被指责批改不负责。其实这种做法是忽视了作文本身的综合性、整体性、模糊性、差异性和独创性,忽视了作文主体的主观情绪。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变“纠谬法”为“评优法”。“评优法”的实质就是激励。就作文教学而言,激励应贯穿在习作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而在作文的批改和讲评环节尤其需要激励。通过高分,给予鼓励性评语,提供“发表”等激励形式,让学生树立“我能写”、“我能写好”的自信心。对那些问题比比皆是的“劣作”,教师也应心平气和地帮助学生分析,用平等、商量的语气,提出修改意见,即使文章缺点很多,教师也不能全盘否定,而应该挖掘其“闪光点”,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作文有不少缺点,但并非一无是处。只要不断努力、认真去写,就会有进步,这样一来才能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感受到写作的喜乐,提高写作的积极性。这样才能最大地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让他们始终希望在胸,豪情满怀,动力不减。同时,可以采用学生自己评,同学互评,小组互评的方式。
“失落了学生个性的作文,是没有灵魂的作文”。(特级教师周一贯)“作文个性化”简单说,就是学生能自主地写作,写真实的文章,写出的文章有所创新。“自主”、“真实”、“创新”是作文个性化的基本内涵。从教育发展的观点看,在语文教学中,尤其是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学生健康的个性,尊重作文的本质特征,采取个性化习作训练的教学策略,是作文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