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圣诞节的文章范文

时间:2023-04-11 15:40: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关圣诞节的文章,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关圣诞节的文章

篇1

圣诞节给女朋友发12.25代表什么意思:

12.25——圣诞节快乐。圣诞节(Christmas)又称耶诞节,耶稣诞辰,译名为“基督弥撒”,西方传统节日,在每年12月25日。弥撒是教会的一种礼拜仪式。圣诞节是一个宗教节,因为把它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故名“耶诞节”。

一般来说,圣诞节能收到红包的话,说明你的人气真的很旺哦!如果是来自异性的红包的话,高兴之余,不妨留意一下红包数字,说不定就是表白的暗示呢!除了常见的520,1314这样的数字之外,像是775,885,199,这一类的也是表达想要和你在一起的含义。

篇2

圣诞节对现在的青年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节日,好好抓紧这次机会,在圣诞节准备一场精彩的活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2020年圣诞节创意活动策划书方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圣诞节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

1、在圣诞节,这个西方节日中重要的节日里举行圣诞节英语晚会可以加强同学们对西方文化的了解,增加同学们对学习英语的认识。

2、加强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让同学们的英语口语学习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同时也增加英语学习的趣味性。

3、加强同学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

同时,加强同学们与外界的英语交流和学习。

4、让平时紧张的`学习氛围得到一定的缓解,使同学们的心情得到放松,在以后的日子里更好的学习。

二、活动主题

感受西方文化,学习趣味英语

三、活动时间

20_年12月25日晚上七点

四、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五、活动对象

全体同学及英语科组全体老师

六、活动准备

1、本班学生a全权负责与英语系联谊并处理相关事务。

首先,在活动举圣诞节活动策划书行的一个月前与英语系例如0801班联系,讨论相关事项。其次,后期准备阶段与英语系的交流工作。

2、本班学生b和学生c负责上网收集西方圣诞节的具体资料,在活动举行的前两周公布给班级同学。

此外,两同学负责联系任教外教老师,并商讨与圣诞节有关的事宜,对班级同学的节目做必要的指导。

3、本班学生d负责在一个星期前收录同学们的具体表演节目,并将节目的相关道具一一记录。

4、本班学生e负责借教室,负责布置会场(包括音信,麦克风之类相关)以及活动结束后会场的整理工作。

5、本班学生f负责购买晚会所需物资及表演道具。

6、本班学生g、h负责活动气氛的调节,保证活动和谐有序的进行。

并且两人负责整个会场的安全工作。

7、本班同学m负责突发状况的处理。

七、活动流程

1、晚会主持人开场白

2、邀请嘉宾致辞

3、节目一一开始有序表演

4、晚会结束,主圣诞节活动策划书持人发言

5、教室后期整理工作进行

八、活动事项说明

1、本次英语晚会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因此全部节目都是使用英语语言,包括主持人的开场白。

2、必须提前和英语系联系沟通,关于活动的进行达成共识。

3、提前将节目和各种所需物品准备好。

准备人员提前三小时将场地安排好。

九、安全注意事项

1、在布置会场装点教室时,攀高注意安全。

一定要有人在场一起合作布置整理。

2、亲点到场人数,了解提前离场同学的去向。

3、到场同学注意保管自己的财物。

可能有些同学由于表演需要,更换衣物,注意保管好。

4、节目表演时,注意安全。

十、意外事故处理

1、如果活动时间与上课或其他事物冲突,则活动提前,或是取消。

2、若是活动当天天气不好,本班学生f负责雨具的整理摆放工作。

3、提前调试好音响、麦克风等器具,保证其能正常使用。

如果音响或是相关圣诞节活动策划书工具出现问题,及时联系相关部门或是拿出准备的备用器具。

4、发现本班同学或是与外班同学出现矛盾冲突,负责突发状况的同学m及时调解。

如果涉及到活动的进行,同学g、h及时采取准备措施,保证活动有序进行。

5、如果活动举行过程中,有同学出现身体不适,同学m负责安排其休息或是提前离开。

十一、活动资金预算

1、购买活动小吃软工班预定出资两百元。

2、购买活动道具及活动涉及到的奖品软工班预定一百元。

音响软工班提供。

3、购买装扮会场软工班预定出资五十元。

总计花费:三百五十元

备注:英语系出资数额由该班人数及协商后定。

#圣诞节活动方案2#为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公司内部沟通与交流,增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适逢圣诞节来临之际,特策划举办“激情之夜圣诞狂欢”系列活动,让全体员工在公司共度佳节。具体事项如下:

声明:活动中无领导下属,只有组员。

一、事项说明:

1、活动主题:“激情之夜圣诞狂欢”全员大互动;

2、活动时间:12月23日19:00—24:00;

3、活动地点:_X广场店;

4、活动形式:集体游戏,嗨歌欢唱;

二、活动内容

活动按人数随机抽签分成三组,每组各自推选代表参加下面的活动,失败的队伍集体接受惩罚。

1、猜猜猜:道具:12张纸卡片。

每组抽两名队员参加,一位队友只可以用身体语言表达谜底,其他队员猜答案,对三题即过关,表达的人员只允许说这是一个什么类型的词语。

2、对歌活动:由主持人说一个字,每组人员自由唱出带着个字的一句歌词及过关,三个小组轮流唱,每回合不超过10秒,接不上的小组失败接受惩罚。

3、愚公移山:道具,乒乓球30个,分为3组,粗吸管6根。

活动人员嘴含吸管,把10个乒乓球从A地移到B地。最后完成的队伍失败接受惩罚,中途不允许乒乓球掉落,掉落犯规重新移取。

4、一人一首拿手歌曲,嗨唱时刻。

三、费用预算:

项目金额/元

场地使用:800元

酒水食品等:1000元

四、工作人员安排:

后勤准备:陈X肖X

主持人:肖X王X

照相:胡_

猜猜猜题目:冲动的惩罚

目标管理

龙飞凤舞

狗急跳墙

圣诞老人

全求人

红烧排骨

坐山观虎斗

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醉翁之意不在酒

对歌活动题目:爱心

活动议程:

第一项:为丰富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加强公司内部沟通与交流,增进企业的凝聚力和广大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适逢圣诞节来临之际,公司特举办“激情之夜圣诞狂欢”系列活动,让全体员工在公司共度佳节。

第二项:有请分公司经理王建新同志讲话

第三项:有请分公司党委书记讲话

第四项:活动开始

第五项:唱歌开始

#圣诞节活动方案3#一、活动背景

大学生活动是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不仅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营造现代文化气氛,增进同学交流,提高人际交往能力,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还为同学们提供交流聚会的机会,促进我协会与兄弟社团的友好合作关系。

由国际礼仪协会承办的一年一度的圣诞舞会是一个让同学们相互认识相互交往的平台,也是一个才艺展示的舞台。舞会作为我协会特色活动,保持活泼、新颖、时尚的特色格调,今年的主题是中式与欧式的混搭,不同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不会显的单调乏味也不过分吸收欧式风格,庄重中活跃着时尚的气息,凸显国际礼仪协会的国际化特质。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生气浪漫之夜,挥洒青春的色彩。舞会的目的在于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同学们获得一个娱乐放松、结交朋友的机会,并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这有助于活跃大学生生活,加强同学们之间的交流,从而更好地迎接新的挑战;还有利于增加各兄弟社团亲合度,增强凝聚力。对传播校园精神文化,推动校园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三、活动主题和主体

活动主题:灵感的碰撞

活动时间:2020年12月24号晚19点30分

活动地点:教职工活动中心

主办单位:_大学校团委社团联合会国际教育学院

承办:国际礼仪协会、_大学友好社团

活动对象:国际礼仪协会会员、兄弟社团委员、合作社团相关人员

活动工作人员:国际礼仪协会各部,兄弟社团相关人员、学生会宣传部、文艺部,青协专服部

四、活动前期准备

1、各部安排

办公室:租借场地,确定舞会时间地点,租用舞会所需物资,协调各部准备舞会,舞会期间的灯光音响设备的控制

公关部:通知各兄弟社团参加舞会,协调各社团彩排节目,与各社团文艺部共同审查节目

外联部:保证舞会资金

策划部:确定主题、活动策划以及会后总结

宣传部:利用网络、海报、展板等进行宣传

礼仪部:负责会场礼仪及接待安排,装扮准备

2、选择主持人

3、会场布置(注意凸显主题风格):各种音乐的准备(包括舞曲、节目音乐、开场舞音乐、倒计时音乐、游戏所需音乐),要求按照顺序全部拷入电脑中;

4、前期宣传

A十号教学楼前以招收节目、晚会宣传展板形式进行宣传。(面向全校招收节目,节目以清新活泼为主,还需要富有文化底蕴或欧美风格的)

B制作海报(需中式与欧式的混搭型)

五、物资需要与经费预算

喷绘海报3张90元

横幅1条50元

展板制作1块18元

马克笔1盒12元

人员装扮彩妆和服饰500元

现场饮用水以及其他消耗品75元

租音箱话筒1套100元

租场地300元

演出道具与会场装饰设计150元

蜡烛50

(烟花)未知

总记1310元

六、活动当日准备

1、所买物资提前一日必须全部到位;

2、下午三点之前办公室人员准备好所有舞会所需物资,其中包括音响设备、笔记本电脑、所借灯具、圣诞树及其装饰品、所买礼品、气球、打气筒、圣诞服、圣诞帽等;

3、下午3点所有男生到办公室搬东西,所有女生到现场吹气球、打扫卫生,布置舞会现场;

4、到6点时一切准备就绪,达到舞会开场时的状态;

5、6点30分团委学生会所有人员就位,包括音响师、主持人、开场舞人员、圣诞老人、现场指挥者、节目表演者;

6、男生除去设备人员、主持人、节目表演者、圣诞老人、音乐控制人员、领舞人员、现场机动调动人员、摄像人员,其余所有主要负责现场秩序的维护;

7、女生除主持人、音乐控制人员、摄像人员、现场机动调动人员、寻找心愿人员(外联部女生),其余全部进入到观众中去,进行领舞,调动现场气氛;

8、7:00舞会准时开始。

七、活动流程

1、节目开始之前,圣诞老人登场音乐响起,圣诞老人在DJ音乐中以走T台的形式走到场地前面,同时开始舞动,事先安排会跳舞的成员集体下台领舞,场面要大,人要多,舞种不限,以调动气氛为目的,将与会所有人员带动其中。

2、在开场舞中主持人致辞,宣布晚会正式开始。

第一部分:古典

此部分可以穿插具有中国古典风的走秀

第二部分:碰撞

穿插互动小活动

第三部分:欧式

穿插具有欧美风格的走秀或歌舞表演

(按照舞会主题“灵感碰撞”展开,由中式到欧式,到两种风格的融合,紧扣主题)

预计节目需求量:十五个以上(交际舞蹈、民乐、语言类、街舞、乐团、歌唱等)

3、由公关部提前安排人员负责舞会结束后的会场清理工作。

八、注意事项与会场安全

1、提前做好道具及音响、麦克风的检查,保证能正常使用;

2、节目要紧凑连续性强;

3、各兄弟社团成员要到位;

4、会场各类救生措施要到位,逃生门等;

5、蜡烛等易燃物品保管得当,救火工具以防万一。

#圣诞节活动方案4#让学生了解西方的传统节日圣诞节,知道圣诞节是外国人的节日,与中国的节日“春节”进行对比,感受中西节日的不同。体验与父母在一起欢度节日的幸福和快乐。培养学生勇敢的在集体面前展示和表现自己。现策划了一系列小学生圣诞节活动。

一、活动时间

2020年x月x日至2020年x月x日。

二、活动地点

学校操场。

三、活动对象

全校师生。

四、活动阶段

班主任布置学生带彩带、圣诞树、圣诞帽、音乐(铃儿响叮当等)、喷雪、零食、装饰品、小礼品、圣诞义卖物品等活动所需物品。策划好班级联欢活动方案,副班主任组织学生布置好教室,营造浓浓的圣诞节氛围。(学校提供彩色皱纹纸、圣诞老人头像、拉花等,其余发动学生自带)布置学生搜集圣诞节相关资料。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利用周一至周四时间上一节与圣诞相关的文化阅读(实践操作)课。

五、活动要求

以班级为单位开展联欢活动,活动以游艺类节目为主,穿插圣诞节、圣诞树、圣诞老人的传说、圣诞老人分发礼物等。老师和学生统一戴上圣诞帽(老师的圣诞帽由学校统一提供,学生的圣诞帽由学生自备,如果没有也不作强求);下午5:00所有行政和相关老师统一在学校用餐,晚饭后蹲点行政插到各年级与生同乐。早晨在底楼导护的老师戴好圣诞帽在东校门迎接学生。平安夜、圣诞夜行政值班、保育老师也戴圣诞帽。

#圣诞节活动方案5#一、卖场圣诞氛围营造

1、门前广场可设置这样一个场景造型:在雪地上矗立着一座别墅市的房子,房子周围是浓郁的圣诞树,并有着一个美丽的花园,整个房屋透着黄色的温暖的灯光,透过窗户可看到一家人的身影,正在欢快忙碌着准备圣诞晚会,精心布置圣诞树,圣诞老人正悄悄爬上烟囱,悠扬的音乐从圣诞屋飘出来。

整个场景静谧而欢快,有动有静,栩栩如生、充满情趣。注:音乐必不可缺少的,给整个场景增加动感,可以播放一些经典的曲子。

2、营业员和收银员全部戴一顶红色圣诞小帽子,衬托节日气氛,刺激顾客消费。

3、划出圣诞商品区域,陈列各种圣诞礼品,圣诞树排成一排,配以各种彩灯、装饰品等,加上海报、音乐等来渲染圣诞氛围,将商场变成圣诞晚会的天堂。

二、主持人节目促销活动

1、狂欢帽子节!展出款式新颖、色彩鲜丽的各款男女老少帽子!部分帽子、手套半价销售!让您在享受暖冬的同时,增添一抹靓丽的风采!操作说明:在寒冷的冬天,帽子是不可少的御寒用品,也越来越成为时尚年轻人着装的一大点缀。

在帽子展出陈列上,可以突出红色的圣诞帽,一方面渲染节日氛围,另一方面也通过圣诞帽带动其他帽子的销售。

2、购物送手套,还有连环大惊喜商场购物满12元,凭购物小票,赠送一双手套(手套价值5-1元左右),在手套里还藏有奖券。

同期可开展手套节,展出销售不同款式的各类手套。

奖券奖项设置(可根据实际情况定夺):

一等奖:1名,29寸彩电一台

二等奖:3名,VCD一台

三等奖:2名,圣诞音乐CD一张

四等奖:1名,圣诞贺卡一张所有奖券上都应该写上祝福语:圣诞快乐、新年快乐。

操作说明:手套也是人们不可少的防寒用品,购物送手套,对顾客来说比较实在,将奖券藏在手套里又是一个新颖的促销方式,跟西方的小孩在过圣诞节时在长袜子里得到礼物有异曲同工之妙。作为赠品的手套可为同一价位不同款式不同颜色的手套,顾客在选定一副手套后,不可再次挑选更换。奖券制作尺寸大小不宜太大,以方便藏在手套里不致掉出来。注:购物赠品还可为一些时尚台历、圣诞礼品、平安符(平安夜赠送平安符)等。

2020年圣诞节创意活动策划书方案相关文章: 2020圣诞节活动创意策划方案5篇

2020年圣诞活动策划方案精选5篇

2020庆祝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2020公司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2020幼儿园大班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2020庆祝圣诞节节日活动策划方案5篇

2020学校班级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2020幼儿园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2020酒店圣诞节活动策划方案5篇

篇3

“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对提高英语教学质量作用显著,应大力推广充分利用。”英语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应充分运用传统与现代媒体技术手段,把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计算机等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其优势,增加教学密度,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针对英语教学的要求和特点,有效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优化英语课堂教学,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是传统英语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下面我就在英语教学中尝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实践,谈一些认识。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圣诞节,主题是通过学习文章,学生了解西方圣诞节的一些情况和知识。如果用传统的手段来组织,显然学生就不会对这样的文章感兴趣,但如果把它放在网页上组织,把和圣诞节相关的内容进行浏览、筛选、比较、训练,显然就会妙趣横生,这无疑有利于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

(一)本课设计的学习目标

其一是通过媒体技术和资源营造轻松、愉悦的语言氛围和情景,完善学生英语知识体系,提高兴趣,促进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译的综合能力及通过实践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二是重点掌握和圣诞节相关的文化及背景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比较中国和外国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因此,本单元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在网络环境下,掌握有关节日词语的表达方法、句子结构,并通过网络寻找其他和圣诞节相关的信息,理解相关文章。同时要求通过人机交互学习,提高学生对英语语言的感悟能力。

(二)网页设计上的板块

首先主页(Homepage)上有中国的节日(Chinese Festivals)、西方节日(Western Festivals)、圣诞节(Christmas Day)、讨论(Discussion)、网上聊天(Chatonline)、游戏(Games)及相关链接(Links)、回家作业(Homework)、与我联系(Contactme),并在圣诞节这个板块下设置另外几个链接,关于圣诞老人(Father Christmas)、圣诞颂歌(Christmas Songs),以及耶稣基督和《圣经》(Jesus Christand The Bible)。这些板块的设立主要围绕熟悉语言表达,感悟相关语言,提高英语水平和文化,提高四会能力进行的。

(三)具体的步骤和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欲望。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并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首先以日常用语的问候进行热身练习,同时引到节日这个话题,让学生说说是否喜欢节日,我们经常可以庆祝哪些节日。说说自己所熟悉的节日及曾有的节日经历,以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2.联系实际,导入课文。传递相关圣诞节的信息,包括他们能看到和听到的,如节日的场面,庆祝节日的方式和庆祝节日的地点等,使学生脑海中能调出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创设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活动做好准备。

3.提出问题,自主学习。在上述情景下,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内容,中国有节日,外国也有节日,通过阅读和比较中外节日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教师提供解决问题的有关材料、线索,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自主阅读各个内容,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可以进行网络搜索和浏览,不断获取大量新的信息,改善原有的知识体系。

4.交互学习,共同提高。通过比较,发挥想象,讨论东西方节日,你比较喜欢哪里的节日,并阐述理由。通过留言板的交互方式提高了学生使用语言的技能,交流了思想感情,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欲望。通过网上资源,学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并通过在线讨论的形式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探讨、合作精神。

5.寓教于乐,其乐无穷。当学生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后,对相关词汇的了解一定比较深刻,这时可以让学生玩一个Word Bank的游戏,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新的单词,还可以组织小组竞赛,看哪一组得最高分,给予奖励,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拓展学习,开阔眼界。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自主搜索,阅读课外知识,通过更高层次的学习,扩大知识面,培养创新能力。通过网络搜索,查找世界各国的节日,比较、总结异同点。

7.知识运用,享受网络。通过相互发电子邮件来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现代教育技术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掌握教学内容,但是在具体应用中,由于种种原因,也不可避免地解决一些问题。

(四)最常见的几种问题

1.制作课件耗费精力太多。现代教育技术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素养。与大多数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相比,网络教学更具反思性,要求也更高。教师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网上、在电脑前阅读和反馈学生的信息,甚至帮助解决学生问题。

2.课件内容太丰富,冲击教学重点。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是,过多地使用则减少了学生在课堂上说英语、练英语的时间,这就有违于“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在教学中培养言语交际能力占主体地位”。依据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要求,本着在情景中掌握句型结构,通过大量角色扮演来进行学习,熟能生巧,在情景中运用语言材料归纳语法规则,才真正符合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个人认为设计课件时应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的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的问题用多媒体特有的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

3.盲目运用多媒体,难以收到好的效果。多媒体是多种电化教具的组合,每一种教具在教学过程中各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在教学中,盲目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反而造成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如做课堂练习,如果用实物投影,既快又简洁,还可以把学生做的练习直接放到投影上进行当堂批改。而如果把它做成课件一道一道地出示,则既费时费力,效果也不好。因此,正确认识多媒体组合及各部分的作用,结合课堂实际,把多种媒体优化组合,动静结合,视听相兼,才能更充分地发挥各种媒体的优势,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现代教育技术为传统英语教学的改进提供了良好条件,网络为学生的探索式学习提供了情景和资源,只要合理有效地将多媒体运用到教学中,就能发挥出巨大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双增强。

参考文献:

篇4

论文关键词:洋节;中西方文化;碰撞;融合 

 

一、洋节盛行的现状 

不知从何时开始,圣诞节等洋节在我们身边悄然兴起并日趋流行。每当圣诞节来临,电视、电台、报刊、网络被各种各样的圣诞信息充斥着;人们乐此不疲地转发着各种表达祝福的短信以互祝圣诞快乐。平安夜里,当教堂的钟声敲响时,年轻人如潮水般蜂拥至大街上、广场上,聚众狂欢;教堂里一片嬉闹声取代了原本应有的肃穆,圣诞变得似乎和宗教无关。 

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父情节,愚人节等洋节受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的追捧,可他们对这些承载着西方文化的洋节却缺乏一些基本了解,不知道起源,更不知道应该怎么庆祝,但是却一味盲从。 

针对洋节在青年群体中盛行的现状,寇福明曾对某高校20-25岁本科在读生做过调查 

98%以上的热衷于过情人节和节圣诞节,87%的有过愚人节的习惯,7%的人有过感恩节和母亲节的习惯,其它的节日,如:万圣节,过的人几乎没有。93%的人认为他们逐渐淡化了对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的节日庆祝气氛,但他们依然会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庆祝这些节日。可见洋节已经逐渐走入中国人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生活。 

二、洋节盛行的原因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作为文化身份认同仪式的传统节日。作为各民族在自己发展的历史中记录下的自己民族生存、发展和变革中最有意义的日子,尽管它们起源不一,涵义不同,人们庆祝的仪式和活动也各式各样,但都体现和传承着各自民族文化特有的价值观。无论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还是西方的洋节均体现出各自丰富的文化内涵。 

(一)社会变迁 

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与农事有关,并依据自然节气的变化或民间传说而设定,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以及春节等。受中国文化两千五百年来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影响,这些节日都与伦理息息相关,反映出尊重先贤、孝敬父母、全家团圆的特点,折射出重伦理、守孝悌的传统价值观,在情感方面多具含蓄委婉的特点。 

西方的洋节多起源于宗教仪式或祭祀活动,如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等。这些节日多具有人文的内涵,主题鲜明,很适合表达自己的特定情感,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公众性,很适于人民的情感表达情感宣泄,有较强的娱乐性。”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以城市生活为基础的西方节日与反映农事的中国传统节日相比,更注重社会性与人文关怀,它以娱乐、狂欢为特点,这恰恰迎合了在新的社会关系结构下的中国人寻求情感宣泄,放松精神的内在需求,因而洋节在中国的土壤上能够大行其道。洋节中的母亲节、父亲节符合中国传统的敬重长辈、孝敬父母的思想;圣诞节、情人节中的狂欢”、“浪漫”则契合中国人的喜庆、团圆的精神内核。正是有了这些能使中国人情感上产生共鸣的东西,洋节才逐渐为中国人所接受,进而形成一种流行文化潮。 

(二)西方强势文化的渗透 

文化的渗透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西方强势强文化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入侵;借助广泛的载体,如:英语、麦当劳、迪斯尼、微软、好莱坞大片等堂而皇之地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进行渗透。正是这种强势文化在中国的渗透和扩张使我们的传统文化正遭遇空前的冷落和尴尬,这也是圣诞节等洋节越来越多受到中国青年人热捧的重要原因。究其根本,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 

(三)商家和媒体对洋节的盛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为了创造最大价值的节日经济,商家和媒体联手对各种洋节进行浓墨重彩的渲染:一方面,铺天盖地的广告不断被投放在报刊、杂志、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媒体中,将消费洋节等信息强制灌输到都市人的神经中,刺激人们的消费欲望;另一方面,商家根据洋节的特点装扮卖场,以营造出异域节日的气氛,给喜欢新奇的人们创造出欢乐购物的环境。洋节就是这样在商家与传媒的共谋下逐渐为国人们所接受,并渐渐成为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三、洋节折射出的中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 

(一)中国传统节日和西方节日的碰撞 

现在的“90后”习惯于过圣诞节,都知道圣诞老人,也会唱“jinglebells”;而鲜少有人知道过春节时要祭灶、扫尘、贴对联、送门神;也不知道元宵节要、放花灯、扭秧歌;更不了解端午节得插艾条、挂香符、赛龙舟。这些传统的节日和习俗在“90后”看来是苍白的,没有质感的。针对越来越多的中国年轻人热衷过圣诞节的现状,2006,来自北大、清华等名校的十位博士就发出联名倡议书抵制圣诞节,并号召“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 

(二)西方节日的融合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西历)元旦”、“五一”这些舶来品也早已融入国人的节日单中,被人们所广为接受。在元旦这个辞旧迎新的日子,亲朋好友互致问候以庆祝新年吉祥如意;五一节则是劳动者通过顽强不屈的斗争为自己争取到了合法权益,代表人类文明民主的历史性进步。今天,当举国上下与全世界各地的人们共迎新年钟声庆祝元旦时,当与世界各国人们共同庆祝“五一”劳动节时,有谁会提出要慎过这些“洋节”? 

(三)全球一体化的今天,各地区文化间的冲突和交融不可避免 

在全球一体化加剧的今天,存在着巨大差异的东西方文化发生碰撞是必然的趋势。就节日而言,不同的节日文化是不同的民族文化的载体,都有其合理的因素在里面,没有孰优孰劣的可比性,当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沿着各自的轨道发展时,并没有冲突和碰撞,一旦两种不同的节日文化碰撞和交融的时候,就如同文化融合一样,人们有了选择的余地,价值判断也会相应发生变化,吸取和扬弃就不可避免。 

四、提升自我文化以应对以洋节为代表的西方文化 

文化从来都是一种需要交流的东西,在当前全球化的趋势下更是不可避免。文化如果要“守”,那么就失去其生存的意义,缺乏包容的文化本身就不具有吸引力,终将难挡社会进步的车轮。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圣诞节、情人节等洋节的盛行认同于“国人接受了该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因为研究调查表明,很多年轻人过洋节只是为了赶时髦,并不了解洋节本身的内涵。他们对洋节的追崇,更多的是愿意接受其互致祝福、放松心情这种休闲化、娱乐化的形式。我们应以海纳百川、包容并蓄,去其糟粕,存其精华的态度对待各种文化。 

但是,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洋节的甚嚣尘上至少是该文化外在形式的一种蔓延。意识形态上的渗透不是一朝一夕的,年轻人、特别是中小学生缺乏深厚的传统教育的根基,自我文化底蕴薄弱,在被浓厚的传载西方文化的洋节所包围的氛围中很容易迷失于这种表象下,久而久之很容易在外来文化面前丧失自我。 

篇5

在西方,圣诞节是快乐的,可在中国,圣诞节却常常引发争议。有媒体报道,西安一高校平安夜封校,学生被要求在教室集体观看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片,谁过圣诞节就处分谁;温州市教育局也发文要求“不在校园内举行任何与圣诞有关的活动”。湖南一大学的学生也着汉服,抵制圣诞节。之所以这样做,最根本的理由就是弘扬中国传统节日,反对崇洋媚外。

这样的处理和解释却引发了社会上的热议。这是值得思索的事件,之所以如此,一是因为节日作为社会时间之流中的重大“节点”,它通过种种仪式所传达的一个社会的、核心的、重要的价值观对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思想方式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或者说,节日具有单纯的说教所无法替代的教化作用,它使得我们成为“中国人”而不是“西方人”。所以,深入思索这一事件,把握问题出现的原因,解释其中所蕴含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有助于教育者更为自觉正确地对待节日文化,进而利用正确的文化去培育出美好的心灵。

就争议出现的原因而言,其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是全球化背景下民族文化认同意识彰显的体现。我们知道,技术、资本、通讯的发达让今日的地球人身处全球化的进程之中,中国人也不例外。如果1840年的标志着传统中国被迫进入全球化的进程,那么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意味着我们主动加入了这一进程。对于全球化,一种乐观的观点认为,它会破除国家和民族所制造的壁垒,人们将会摆脱国家和民族所加之于人的特殊身份而转变为世界公民。可让人惊讶的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经济领域的障碍在破除,但文化领域里的保守力量却在日益增强。在世界各地,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国族意识在彰显,传统的文化、本土的特色被人们强调和弘扬,强势的西方文化所宣传的普遍性被很多人视为一种侵略性的力量而遭到抵制。在开头所提及的西安高校中,学院委员会和学院学生会就挂出了这样的宣传标语:“国人慎对圣诞节,走出文化集体无意识,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争做华夏优秀儿女,反对媚俗西方洋节”,“抵御西方文化扩张”。也就是说,学校和教育部门对圣诞节的抵制,体现了国人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对民族的、本土的、传统的文化的重视,对西方文化侵蚀的反感。这亦是“读经热”产生的原因。

如果上文所述是事实,那么国人宣扬中国节日文化,抵制西方节日文化的正当性经得起审问吗?一个显见的事实是,人与其他动物不同的地方,就在于人有“文化”。用卡西尔的话说,人是运用符号去创造文化的动物,如果失去了运用符号创造文化的能力,那人的生活就一定会像柏拉图著名比喻中那洞穴中的囚徒那样[1],被限定在他的生物需要和实际利益的范围内,就会找不到通向“理想世界”的道路――这个理想世界是由宗教、艺术、哲学、科学从各个不同的方面为他开放的。不过,这不意味着“理想世界”是普遍的文化世界,因为“人类”并不是“铁板一块”,而是以“族群”划分的,不同的民族创造了不同的文化密码和文化基因,不同的文化密码和文化基因让不同的民族成为他们自己,使他们获得自信和信任。譬如中国的节日文化就体现了农耕时代的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观、情感、记忆、想象和时间观,诚如有学者指出的,与西方的节日相比,中国的节日私性的成分更多些而公共性的成分有所欠缺,这自然和中国人强调家庭伦理,缺乏公共空间和公共伦理有直接的关联。在这个意义上,符号系统和文化能力既让人类走出了蒙昧狭隘的“生物性洞穴”,同时又因人类是族群性的存在而将人类分别置于自己挖掘的“文化洞穴”中。就此而言,国人宣扬文化,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无可置疑的正当性。当然,在全球化的时代,我们似乎很难将自己封闭在“文化洞穴”中,我们需要文化的交流和接触更多的文化世界。这固然是不错的,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这个世界。但问题的关键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必须认同自己的文化,必须扎根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否则就失去了魂魄,不知自己究竟是谁了。也许有人会说,失去自己的魂魄而投入到另外一种文化世界又有什么不好呢?这里,姑且不论人能否摆脱根深蒂固的“乡愁情结”,能否解开另一种文化密码,顺利成为那个文化世界的文化人,单就整个人类文化的发展来说,这也是错误的。须知,文化多样性的存在使人类的文化世界充满色彩和活力,使得人类有更多的选择去应对日益复杂的世界,也使得在文化交流和碰撞中文化的更新和创造成为可能。文化的同质化和单一化并不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福音。就此而言,在全球化的背景,弘扬和保护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正当的,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西方文化强势的时代。概言之,经济上是一元的,但文化是多元的。正因为多元,所以我们反对节日的同质化,捍卫我们的传统节日文化。

不过,抵制具有一定程度的正当性,并不意味着我们的抵制行为就没有任何问题。其中最大的问题在于,尽管我们区分了中西节日并做了自己选择,但却没有看到中西节日文化在这个时代共同存在的“异化”倾向。亦是说,不论中西,节日被欲望化了,节日变成了消费的狂欢,无论政府还是商家都特别重视节日对民众消费能力的拉动,而这不是节日的本来面目。节日是一种文化,文化关乎人的灵魂品质的培育而不是关乎人的肉身欲望的满足:西方的圣诞节强调的是人与上帝的精神关联,中国的春节传达的是万物复苏时节人们对新年的祝福和期望。用余世存的话说:“节日不是轻浮的狂欢,节日不在于欲望享受,而在于归宿认同。节日是共同体的经验,是一切人的。节日的经验就是不允许人与他人分割开来。我国人族人歌哭于斯,聚精会神于斯。”可如今中国的传统和非传统的节日大都变成了送礼节和消费日,如中秋节只知买和吃月饼而遗忘了亲情,教师节只知给教师送礼而遗忘了对教师的真正尊重。当下的中国节日已经丧失了对灵魂的教育意义,人与人的灵魂无法在节日中相遇、相通并获得提升。西方的节日如圣诞节在中国也发生了变异,购买苹果和彻夜狂欢成为主题,而本应成为主角的对耶稣降生的庆祝却退场了。其实,从文化交流的角度而言,中国人过圣诞节也无可厚非,关键是我们得真正理解节日活动背后的文化密码,而不是将之作为物质消费的借口。由此可说,当我们弘扬中国的节日文化、抵制西方的节日文化时,应该看到节日文化本身在现时代的共同的异化状况,否则我们就无法回归到真正的中国文化,也无法真正领悟西方节日文化的精髓。

另外,对于学校和教育部门而言,抵制西方节日文化的另一个问题,是忽视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如前所述,弘扬中国文化是正当的,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忽视了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换句话说,不能因为目的是好的,就忽视了手段自身的道德性,因为现今时代不是一味强调共同体利益忽视个体权利的古典时代。是否重视学生的权利和自由,是标示一种教育是不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尺度,如果压制了学生的自由和权利,以实现所谓的好的目的,结果只能是不仅目的无法达成,而且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教师必须清楚,如果种下的种子是坏的,那长出的大树也是坏的。教育的目的和手段必须是统一的,也就是必须都具有善性,不可以以目的之善来论证手段之善。由此而言,今天的中国节日教育需要教师在承认并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基础上,理性的思考如何弘扬和建设中国的节日文化。采用强制性的或行政性的手段去要求学生弘扬中国文化,抵制西方文化只会引起学生的反感。

篇6

一、 当前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许多农村地区初中英语教学还是比较传统地教授词汇、句型及文章,反复训练考试内容,而忽略了语言背后的民族文化和传统习俗,导致英语教学的成效不高并且还是停留在应试的层面,忽略了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对语言的运用。因此,在农村初中英语教学中导入文化内容,让学生通过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来激发和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英语交际水平显得尤为重要。

二、初中英语文化教学的目标

《英语课程标准》认为文化意识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一个组成部分,并对文化意识作了较为详细的二级、五级和八级的目标描述。在初中阶段,英语教学需要达到二级目标:

1.知道英语中最简单的称谓语、问候语和告别语。

2.对一般的赞扬、请求等做出适当的反应。

3.知道国际上重要的文娱和体育活动。

4.知道英语国家中最常见的饮料和食品的名称。

5.知道主要英语国家的首都和国旗。

6.了解英语国家的重要标志物,如英国的伦敦桥等。

7.了解英语国家重要的节假日。

三、初中英语文化教学原则

《英语课程标准》提出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并把它作为英语课程教学的目标之一,旨在通过英语学习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培养他们对目的语文化的敏感性,促进他们对英语的理解和运用,拓宽他们的国际视野。关于外语教学基础阶段如何导入文化内容,我国学者束定芳、庄智象提出三个基本原则:实用性原则、阶段性原则、适合性原则。

1.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原则要求导入的文化内容与学生所学的语言内容密切相关,与日常交际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关,同时也要考虑到学生今后从事的职业性质等因素。这样一方面不至于使学生认为语言与文化的关系过于抽象、空洞和捉摸不定;另一方面,文化教学紧密结合语言交际实践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化的兴趣,产生较好的良性循环效应。

2.阶段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要求文化内容的导入应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接受能力和领悟能力确定文化教学的内容,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现象到本质。同时在贯彻阶段性原则时,教师还必须注意文化内容本身的内部层次和一致性,不至于使教学内容显得过于零碎。《英语课程标准》主张英语教学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身边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教学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他们拓宽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3.适合性原则

所谓“适合”,主要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适合。教学内容的适合除了上面提到的实用性原则和阶段性原则两个原则之外,还应考虑到该文化项目的代表性问题。应选择属于主流文化的内容,以利于学生了解某些文化习俗和传统的来龙去脉等等。教学方法上的适合就是要协调好教师讲解和学生自学的关系。文化内容广泛而又复杂,教师的讲解毕竟是有选择性和有限的。因此,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和实践,增加文化知识的积累,应该成为学生课外文化内容学习的组织者和指导者。

四、 农村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方法

1.注释

即对教材中涉及文化特性的内容加以注释和讲解。这些内容往往是学生们理解有困难的地方,有时还会引起理解上的偏差。例如在初中英语第一课中,我们教授的是英语国家人们的问候方式:在正式场合人们会说“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而在非正式场合则会说“Hello”或“Hi”。这就有别于中国人见面常常会问:“你吃了吗?”在英语国家,如果这样问,就会被对方误解为“我还没吃,来吧,我们一起去吃”或者“如果你也还没吃,那我请你去吃”等等,总之,就是有发出邀请之意。分别时,也有许多不同的道别方式。例如,在中国,主人送客人到楼下,说“走好”“慢走”“再来啊”等等,客人常常用“请留步”来表示友好。但是英语国家的人就不会说“Go slowly”“Walk slowly”“Come again”“Stay here”,而是微笑,挥挥手或者简单地说一句“Goodbye”“See you later”“Take care”。这样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针对性强,适用于各类语言材料和教学的各个阶段,但一般较为零散,系统性不强。

2.比较

即在教学中直接利用本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材料,通过对比去发现中外两种文化的异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有效的手段,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外文化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在学习到身势语或体态语时,相同的身势语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含义。在教授这个内容时,运用归类比较法就可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加以掌握。如下表所示:

Body Language(身势语)Meaning in China(在中国的含义)Meaning in the USA(在美国的含义)

touching one’s stomach(拍拍肚子)I’m full(我饱了)having a stomachache (肚子疼)

stamping one’s foot(跺脚)anger(生气); irritation(愤怒);frustration(挫败) impatience(不耐烦)

winking(使眼色)telling someone to keep silent(眼神警告,叫某人安静)flirting(调情)

staring(盯着看); gaping (张大口)curious(好奇); surprised(惊讶)thinking(思考) ; impolite(不礼貌的)

patting on the head (轻轻拍头)sudden realization(突然醒悟), thinking(思考)giving comfort(安慰), consolation(慰藉)

通过对比可以让学生不断进行文化积累,这对于培养和巩固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使他们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3.融入

即直接把外国文化内容作为语言教学材料,或把外国文化中具有文化特异性的内容直接编成教材开设课程,向学生介绍异国习俗、典故、历史、风土人情等。如果选材得当,这些材料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可以并行。但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常会遇到文化内容教学和语言教学难以兼顾的问题。在教授外研版初中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12 Traditional Life时,教师可以将此部分内容经过添加和整合,作为比较系统的教学材料进行教学,让学生对西方国家的传统生活有个整体的了解。可以将课文内容分成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教学:①Public manners(公共场合礼仪);② Transportation(交通);③Table manners(餐桌礼仪);④Weddings(婚礼);⑤Taboos(忌讳)。然后再将知识点进行拓展和细化,让学生能在更加明了课文内容的同时,又开阔了眼界,而且还对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起到很好的作用。

4.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

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是英语教学导入文化内容极为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学习活动,如:组织学生用英语广播报道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和文化、体育新闻等;每周或每月可以组织学生观看一次英语经典电影、具有教育意义的英语纪录片等;以墙报形式开辟英语学习园地,有计划地介绍英语国家风土人情、名人轶事、故事笑话等;还可以充分利用教室来设置文化长廊,让学生办手抄报,或者进行名人轶事、故事的连载,有计划地在文化长廊或学习园地介绍英语国家的重要节假日及其由来等。以圣诞节为例,教师在课外可如此进行文化教学活动:圣诞节来临之际,提前一个星期教学生唱一首与圣诞节有关的英文歌曲,如Merry Christmas;提前两三天让学生对教室及宿舍进行圣诞节的文化布置,如装饰圣诞树,挂彩灯,准备小小的圣诞礼物等;待到圣诞前夜,组织全体学生唱圣诞快乐歌,师生之间互道“Merry Christmas”,然后一起观看关于圣诞节的由来及主要英语国家(如英国和美国)如何过圣诞节的视频,还可以观看有关圣诞节的动画片或电影;散场后,教师可以提示各位班干或宿舍舍长,晚上就寝前要辛苦一些,等宿舍其他成员入睡后,悄悄往同学的衣袋中放入事先准备好的礼物,给他们一个惊喜,如此一来,第二天大部分同学将会感到很快乐,并且又能亲身体验一番圣诞节的氛围。这比教师在课堂上作再多的解说和介绍都来得有效和易于学生理解接受得多。

语言离不开文化,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基础。根据《英语课程标准》,文化教学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培养中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和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对英语教师们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导入文化内容是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每一位初中英语教师都应该研究和探讨的问题之一。以上针对初中英语文化教学提出了应遵循的三个原则,谈了关于文化教学的四种方法,以确保文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当然,文化教学仍需不断摸索和创新,初中英语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尽可能做得越来越好。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2]教育部.英语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篇7

关键词: 文化意识; 文化背景; 文化氛围

中图分类号: G4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4-0132-02

一、课堂教学渗透文化意识

课堂是英语教与学的主要场所,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应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英语课堂上应进行介绍中西方的日常用语,由于中外两种文化对礼貌称呼的习惯存在着差异,教师有必要向学生进行简单的阐述。

1. 打招呼。中国人之间彼此较为熟悉的人见面问候时,一般采用下列用语:”上哪去?”、“吃过了吗?”如果把这些问候的话直译成英语(即:“Where are you going? Have you eaten yet?”)。英美人可能会茫然,困惑,有时也可能引起误解。不了解汉文化习俗的外国人并不会认为这是一种起交际作用的问候语,如:问对方:”Have you eaten yet?”对方可能认为这不是单纯的见面问候的话,而会误认为你可能发出对他/(她)的邀请。又如”Where are you going?”很可能引起对方的不快,所以他/(她)对这一问话的反应极有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英美人的问候一般用”Good morning/afternoon/evening”(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How do you do?”(您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How are you doing?”(你最近好吗?)。在关系亲密者之间可用“Hello”或“Hi”。有鉴于此,随着教学内容的深入,教师可适时向学生传授英美人谈话的禁忌。

2. 称呼。在英美国家,人们相互间称呼与我国的习惯相差极大。有些称呼在中国人看来有悖情理,不礼貌,没教养。比如小孩子不把爷爷奶奶称作grandpa和grandma,而是直呼其名,却是得体,亲切的,年轻人称老年人,可在其姓氏前加Mr.、Mrs.或Miss。比如:Mr. Smith、Mrs.Smith、MissAlice等。在汉语里,我们可以用”老师、书记、经理、工程师、厂长”等词与姓氏连用作称呼语,而在英语中却不能,我们不能说”teacher Zhang(张老师),”engineer Wu(吴工程师)等。正确的说法是应按照英美人的习惯把Mr.、Mrs.、Miss与姓(名)连用表示尊敬或礼貌。而中国人称呼家庭成员、亲戚或邻居时,往往用”大哥”、“二姐”、”大嫂”、”李大伯”之类,这些称呼不可用于英语。用英语称呼时不论男人还是女人,一般直呼其名就行了。

3. 寒暄。中国人见面寒暄通常是:”你多大年纪?”“你能挣多少钱?”“结婚了吗?”。在英语文化中,年龄、地址、工作单位、收入、婚姻、家庭情况、信仰等话题属个人隐私范畴,忌讳别人问及。英美人寒喧最频繁的话题是天气的状况或预测。如”It's fine isn't it?”或“It's raining hard,isn’tit?”或“Your dress is so nice!”等等。汉语里的寒喧有时还表示对对方的关心。如:“你今天气色不好,生病了?”“好久不见,你又长胖了。””你又瘦了,要注意身体啊。”人们不会为此生气。英美人如果听到你说:“You are fat”或“You are so thin.”即使彼此间较熟悉,也会感到尴尬,难以回答,因为这是不礼貌的。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加强中西文化差异的比较,将其自觉又自然地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二、教学教材传播文化意识

教材在编写的过程中也渗透了文化意识。教师要学会充分利用教材的每一个细节,不失时机地向学生一些文化知识,例如介绍国家,人民和职业等,借这个机会,教师可以通过世界地图把学生带到London,New York,Tokyo,Beijing,and Sydney等地。每到一处,就扮作导游说说对当地的了解,向全班介绍这些地区的主要建筑和标志,如:Big Ben(英国的大本钟),the Liberty Statue(美国的自由女神像),Fuji Mountains(日本的富土山),the Great Wall(中国的长城)!Terra Cotta Worries(兵马俑),悉尼的Opera House(歌剧院)等等,这些标志物通常是该国的民族象征和骄傲,这些国家的人民常常引以为豪。通过介绍这个国家的人文地理历史,让学生从了解这些方面中更好地理解英语中常出现的习语。教师也可以从教材中出现的英语习语,介绍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由于地理、历史、、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民的民族文化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地理相关的习语:如比喻花钱浪费,大手大脚,英语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而汉语是“挥金如土”,一个用水一个用土,原因是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曾一度领先世界;而汉民族在亚洲大陆生活繁衍,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与历史典故相关的习语:如汉语的“东施效颦”、“名落孙山”、“叶公好龙”等等,而英语典故习语多来自《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如Achilles heel(唯一致命弱广、meet one's waterloo(一败涂地)、Penelope's web(永远完不成的工作)、a Pandora’s box(潘多拉之盒裹灾难、麻烦、祸害的根源)。与宗教相关的习语:如中国大多数人信奉佛教就出现“借花献佛”、“闲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等的习语,而在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在英美,人们信奉基督教,相关的习语如Good helps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也有Go to hell(下地狱去)这样的诅咒。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分寸,适当点拨。

三、节日习俗培养文化意识

现在,过外国人的节成了社会上的一种时尚,学生们受父母和周围同伴的影响,也对各种洋人节津津乐道。我们教师不妨顺水推舟,在庆贺节日的同时,让学生们感受一下中西方的节日文化。比如在学习到Halloween(万圣节)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的由来,万圣节是纪念教徒的基督教节日,现在成为儿童纵情玩闹的时节,万圣节当天在美国纽约会有大型的游行,人们穿着奇装异服参加游行,小孩子化装后以恶作剧相威胁挨门索要糖果礼品,见面便说“Trick or treat?”(等着瞧还是请客?),邻居便拿出东西来招待他们,还会用南瓜灯笼挖成鬼用灯,用来吓唬人。万圣节到来时教师可以联合几个班一起庆祝,让学生自己设计鬼衣、鬼面具、制造南瓜灯笼等,班与班之间进行互相串门并用上该节日的专门用语进行交流。或者播放相应的美国人庆祝万圣节的片段,让学生感受这个节日的气氛。到了Thanksgiving(感恩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大量有关感恩节的信息,从而让学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感恩节是在每年十一月份的第四个星期四,这一天是一个欢庆的节日,不同的美国人都在这一天团聚,通常有一顿丰盛的感恩宴,人们见面时互相问候:HappyThanksgiving to you(to your family),火鸡(turkey)是感恩节宴会上最具有传统特色的一道菜,感恩节宴后,一家人一般围坐下来看感恩节橄榄球赛。节日狂欢游行和大学橄榄球赛是感恩节发展到现在的两项主要活动,这使感恩节更加丰富多彩。尔后,再向学生介绍感恩节的由来,而且在感恩节宴前,一般要进行感恩祷告。在圣诞节来临之际,给学生们讲讲圣诞故事和圣诞习俗,制作圣诞卡片、圣诞礼物互相赠送,圣诞前夕,我提前让学生到商场、广场去感受节日气氛。在上课前,我将黑板、玻璃窗、教室的四周分别贴上圣诞老人,圣诞树,铃铛,拉花等,并在教室中央放了一棵大大的圣诞树。课堂上,我用录音机播放悠扬的圣诞歌曲,运用电教手段向学生展示西方圣诞夜人们欢乐的场面在这样的艺术氛围中,我让学生运用自己查找的资料,上来介绍圣诞节的由来及圣诞老人的故事等。通过这样的专题学习,孩子们对圣诞节的有关知识就有了一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同时不妨再将之与中国的春节比较一下。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能得到文化的熏陶。

四、信息渠道收集文化知识

篇8

在不同的教育、教学时期有不同的课程教学标准,在以《教学大纲》为标准的教育、教学时期,推行的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我们该如何在课堂教学中精心地打造出一节节的优质课呢?

我认为创设课堂教学环境要遵循以下教学原则:

1.源于生活,有感而发

英国心理学家托尼・ 布赞说:"婴儿出世那一刻,就真的已经是才华横溢了。仅仅两年时间,他就学会了语言,比任何一位语言学博士都要好,并且到了3岁或4岁,他在语言方面就是一位能手了。"这话确实有道理。虽然我们没有刻意地去教婴儿学语言,没有教他语法、逻辑、修辞等系统的知识,但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就轻松地学会了母语,听说能力达到了较高水平。其主要原因是生活的大课堂给他们提供了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在他们与父母、亲友、伙伴的交往中,自然地学会了语言。日常生活中学生通常喜欢谈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事情。因而,教师所设计的场景应贴近学生的生活。例如,在教学表示色彩的词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论自己喜欢的颜色、服装、学习用品等;在教学有关食品、饮料、运动的词汇时,可利用实物或模型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从而了解各自的爱好;在设计电话会话情景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固定电话或手机让他们练习电话的使用方法和电话会话用语;还可以让学生自制单词"标签";墙壁上贴起包含英语文化的图片、文字介绍;在不同的教室里,开辟出学生喜爱的日常英语交流角、异国风景区、节日介绍、名人角等等,为其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学生在这种贴近生活的情景中运用所学的语言去做事时,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兴趣,又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自觉性和自信心。

2.灵活多样,生动有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催化剂。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交际情景时要突显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根据学生爱玩、好动、求胜心强的特点,可以设计许多生动活泼的游戏。如猜谜语比赛、英语歌曲表演赛、演讲比赛、信息调查比赛等。具体地说,我用"看像猜人"的游戏教句型"Who is …?";用"听音猜物"的游戏教句型"What's this /that/it?";在教"When is your birthday ?"句型时,我引入了这样一个话题:"猜猜我的女儿有多大?"我告诉同学们:I have a daughter .Do you want to know how old she is ? Can you guess out how old she is? Let me see who is lucky enough to guess it out first . 在同学们跃跃欲试、争先恐后的激情中,让他们猜我女儿在哪年、哪月、哪日,是上午、下午、晚上,是雨天还是晴天出生的。在他们猜的过程中,学会了新句型"Subject + be + born + in / on ….",介词用法的难点也一一突破,如in + month / year , on a rainy/ sunny day 等等。几乎全班每个学生不止一次运用上述句型和介词短语参与了这个话题的讨论。当同学们猜错时,我就提示他们说"比你们猜得大或比你们猜得小",让学生感受到了表示比较的句型。同学们和我始终兴趣盎然,感受着学习语言的无穷乐趣。这些极富趣味性的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了学以致用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目的。于是,在课堂教学中我将直观教学法、游戏活动法、实践操作法、讲编故事法、体态语言教学法贯穿于教学始终,每节都按优质课的标准进行设计,让学生始终都在一种期盼和愉悦中轻松地学习。

3.难易适中,层次分明

教师在设计交际情景时,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到难易适中,层次分明,让每个学生都能表现出自己的水平。在初中起始年级就引入"英语值日制",要求每名学生轮流值日,值日生做值日报告时,要用英语说出当天的日期、星期、天气、学生出勤和新闻等情况。这样既可营造浓厚的英语学习氛围,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要求由一名或多名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自行设计情景,由本人或与同伴一起表演出来。做得好的,教师要当堂给以表扬,号召大家向其学习;做得欠佳的,教师要给以临场指导,以增强其自信心,并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对这些学生予以特别的关注和照顾,促进全班学生平衡发展。

4.充分运用多媒体设备,科学、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从视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25%,从听觉获得的知识能记住15%。若两者结合起来,则能记住内容的65%,而不是两者数字的简单相加。因此,在课堂上,视觉和听觉的双重刺激,将是教学效果大为改观。例如,在介绍西方国家的重大节日"圣诞节"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把有关圣诞节的详细信息展示出来,并作简要介绍:"人们在庆祝圣诞节时会买一颗美丽的圣诞树,在圣诞树上装上彩灯,家里人围坐在一起吃一顿丰盛的圣诞节大餐,街道上飘扬着优美、欢快的圣诞节赞歌,戴着红色帽子、披着红色斗篷、长着白胡子、面貌慈祥的圣诞老人会送给小朋友喜欢的各种圣诞节礼物等等"。从而自然地引出相关的语言。让学生了解来自异域国度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并直观地感受西方文化从而受到熏陶。再如,卡通(cartoon)是美国文化的一部分,那些生动活泼的卡通人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人幽默乐观的性格。如Mickey Mouse , Donald Duck , Snoopy ,这些名字更是家喻户晓,同学们对此更是如数家珍。将其适时引入课堂,运用诸如面具、木偶手套、头饰等道具进行情景对话练习。如此,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逼真的生活情景,让学生在看、听、说、读、写、练的多维环境中储存、构建自己的语言。由此可见,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多信息、多趣味、高效率;可以向学生真实而立体地展示所学知识的背景和使用环境;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充分调动多个感官对知识信息综合反应的习得环境,从而优化教学效果。

5.寓思想品德教育于课堂教学和日常生活之中

"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我们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从我国的教育方针可以看出:我国制定的是以"德"为先的教育方针,""即"道德、品行",亦即"思想品德"。由此可见,思想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时地把"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热爱家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热爱父母、尊老爱幼;勤奋学习、创造进取"的优良思想品德贯穿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不仅注重英语的听、说、读、写训练,而且注重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篇9

[关键词]小学英语 公开课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23.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8-061

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越来越突出的是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都在“动”,但是动的效果如何呢?尤其是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应用,整个课堂像音乐教室一样,多姿多彩,声色具备,学生分不清哪些是需要学习的,哪些是用来欣赏的。听过几节英语公开课,感觉像是走进了电影院。为了使用多媒体,教室拉上厚厚的窗帘,把阳光隔在窗外,心情非常压抑。整节课像是老师在表演“连环套”,看不出学生学到了什么内容。公开课所暴露出来的问题确实需要认真反省。

一、注重预设,忽视生成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生的思维非常活跃,随时都会有新的问题生成,解决课堂生成的问题,这是每一位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但是公开课上,老师对课堂生成的问题总是避而不答,只是根据自己的预设计划不断往前赶。其实公开课是老师准备最充分的课堂,老师完全可以轻松驾驭,即使出现什么“意外”,老师也可以随时调整课堂的节奏,及时改变课堂方向。

如《A new student》有个对话是向新同学“Nancy”介绍我们的教室。老师已经布置好了教室物品的摆放,但是在对话中一个学生把句子“Can you show me around our classroon?”说成了“Can you show me around our playground?”因为不在预设之内,所以老师及时纠正“No!It’s classroom”,学生只好改过来。其实如果老师能够根据学生的提问,介绍一下操场的体育设施,则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以前学过的有关运动项目的单词,这应该是一个很美的课堂意外。

即使是公开课,教师也要放松心情,及时处理学生出现的状况,把意外生成一种教学资源加以利用,说不定会有更多的收获。教师要是为了课堂的“顺利”而忽视了这些“意外”,将是很大的遗憾。

二、注重多彩,忽视基础

公开课中如果不用信息技术,可能会被评为不合格,因为电教化已经成为课堂教学必备的辅助手段。但是也并非整节课都跟着课件走,尤其是像“看电影”一样的课堂更不可取。有的教师从单词教学到句型练习,都用多媒体来展示,学生动的只有“眼睛”,课堂结束后,大脑里只是残存了一点点的印象,还需要下节课再进行强化练习才能记住要学习的内容,那么这节让教师费尽心思的公开课岂不是浪费时间吗?

如教学《At Christmas》,上课时老师就用圣诞歌曲《铃儿响叮当》导入,然后大屏幕展示西方国家过圣诞节的图片,了解圣诞节的习俗。最后教师把Jim一家过圣诞节互赠礼物的对话做成课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整节课学生只是眼巴巴地看着大屏幕,没有实践训练。

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合理应用,确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容量,而且还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英语是用来交流的工具,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融入情景进行交流,发挥其恰当的作用。要让学生动起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运用。

三、注重活动,忽视效果

很多教师也都能够理解教学改革的“精髓”,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课堂的开展全部用“学生活动”串起来。课堂上非常热闹,给人的感觉是学生在主宰课堂,但这样的课堂不会是高效的。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如果让学生一直进行实践活动,则没有了“消化”的时间。英语课堂效果考查的是学生接受了多少知识,能否灵活运用到日常生活交际中。如果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要求,机械模仿句型对话,没有自己的创新因子参与其中,这样的课堂只是表面的繁荣,实际教学效果并不高。

篇10

  

为此,在日常授课中,我一

这时,现代教育技术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帮了英语教师一个大忙。它寓教育教学于一定的形象思维和创设的情景当中,能够综合利用视、听觉,使学生感受到语言和音像和不断冲击,有意注意、无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交替进行,从而在大脑皮层产生较强的反射,留下较深的印象。具体来说,我用过以下一些操作,提出来请广大老师批评指正--  

  

在复习上节内容上,我采取对话问答或习题巩固等方式,对话辅以图片(pictures)或文章(articles)进行,一般采取集体作答(together)或双人一组作答(in  pairs)。习题的处理连同答案一起设计上,使用微机幻灯片放映,答案单击显示,逐个进行。  

  

在教授单词时,我把单词用微机幻灯片展示在大屏幕上,每个单词跟着相关解释,然后打开录音机放音跟读几遍。记住之后,再辅以单句翻译,加强巩固,这样新单词便在语音、语调、拼写、释义、运用等几个方面得到加强,想记不住都困难。  

  

在巩固了新课、熟悉了单词之后,就要对新课加以处理了,这时现代技术更显出了它的无穷魅力,你可以用简明的图片(或从剪辑库中提取或手工制作)将课文的大体概况作一图标式的解释,辅助学生的课堂学习,并且可以在听课文录音的同时,将课文内容以问题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听录音的同时,思考问题。问题的设计尽量贴近课文的内容,同时可以起到训练学生听力和对课文理解力的双重目的。此外,我们还有大量的媒体软件可以利用,学校音像阅览室里有各种各样的有关课文的磁盘和软件,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制作成组片插件,链接控制播放,真的是方便极了。剩下的习题处理更是灵活自如,从题型设计花样上,想达到的目的上你都可以使用不同的效果显示,尤其是各种教学软件的使用更增添了它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能将学习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再者,我校国际互联网的开通,极大地将思维引入了一个更广泛的领域,将现代教学技术的概念进一步扩大至整个互联网这一庞大载体,使得我们能够做到随时从网上截取及时有用的信息用于教学和研究,从而更大范围地开拓了我们的视野,这是以往的教学手段所无法比拟的。我就曾利用网上信息上了一节较成功的英语自主选修课,我把从网上捕获的关于圣诞节的故事,贺卡及插图和几首圣诞诗歌搜集整理在一起,加上课上我的解说和介绍,在圣诞节到来的时候,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选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