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名言作文范文
时间:2023-03-31 14:47: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感悟名言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可否认,海伦是不幸的,更是坚强的。但她之所以仍能泰然处之,无言莫过于珍惜。因为懂得了有比失去的更宝贵的东西,便不再抱怨上天的不公。但是,说起来容易,真的做起来却并很难。我们总是在忙忙碌碌中追求没有的,却从未看看已经拥有的;总是在想着那些不切实际的,却忘记生命中最珍贵的也许就是那些被忽视的亲情、友情。
也许真的只有失去过的人才懂得珍惜二字的可贵。当海伦畅想着有一天可以和家人一起欣赏郊外动人的日出日落,当她只希望睁开眼睛看看这个世界是否如她梦中见到的那样美时,她做不到。可是我们可以,我们明明每天都可以做这些简单的事,可为什么却主动放弃了呢?
究其原因,可能更多的是无意。无意于把珍贵的时间放在一顿早餐上;无意于与家人进行一次深谈;无意于把生命浪费在这些所谓的不重要的事情上。我们太过于关注结果,却往往忽略过程,而恰恰是那些被我们丢弃的东西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追求的,就像珍惜总是无言的。与生俱来的的东西怎么还需要提醒你才能你拥有它呢?可白天奔波夜晚深眠,又要人如何记住呢?
如果一切都还来得及,为什么不很好珍惜眼前之景;如果一切都恰如你所希望的结果,为什么不直接来过呢?也许我们每一个人的想法不同,志趣也是天涯之隔,但我希望把每一天都做好。珍惜我见到的每一处风景,向每一个人微笑,用我拥有的去感染他们。如果每一个人都可以珍惜他们所拥有的,珍惜欣赏这个世界的每一分钟,那么他们便不在有缺憾。
篇2
我们都知道“金素材,好作文”的道理。没有鲜活的素材,即使你拥有深刻的立意、巧妙的构思、靓丽的语言,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尤其在考场为文时,相当一部分考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第一、头脑中储备的精彩素材有限,可谓“书到用时方恨少”,不管怎样搜肠刮肚,就是想不出来;第二,考场时间紧迫,容不得你前思后想、仔细斟酌,一些平庸的或文不对题的素材就这样被匆忙写进了作文;第三,即使想出一些素材来,也是隔年皇历,陈旧老套。缺乏鲜活素材支撑的作文,必定内容空洞、语言苍白、表达单一,自然也得不到高分。而素材的积累,则是一个缓慢、艰辛的渐进过程,不能一蹴而就。那么,如何解决材料缺乏、时间紧迫的矛盾呢?那就是活用课本素材,关注课本中出现的名人、研究课本中节选的名著、关注课本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事件、积累课本中的名言佳句。
1 积累作文素材,首先可以从关注一个名人开始
欣赏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我们不难发现,一些中外名人如屈原、曹操、李白、杜甫、苏轼、鲁迅、霍金、贝多芬、罗丹等人的诗词、典故一次次在高考作文中出现。这些名人的出现既厚实了作文的文化底蕴,也诗意、雅化了作文的语言,巧妙地提升了作文的档次。
具体说来,在作文素材积累中,我们可以:
①熟悉几个重要的历史人物或文学人物;
②对其人生经历进行概括总结,掌握其重要经历,特别是著名事迹和散落的轶事;
③熟记并理解他们每个人重要人生阶段的主要作品,重点落实在名篇名句上(有时陌生一点名篇名言效果会更好);
④关注他人对该名人的评价;
⑤试着将积累的这些素材用于不同的作文中,切实掌握作文素材的变通本领,为写好考场作文打好扎实的素材基础。
2 研究名著,也是我们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重要途径
名著中那些性格各异、个性鲜明的人物,他们的命运或富贵或贫贱或隐晦或明显……他们的性格或豪放或直率或内向或含蓄……这些鲜活的人物昭示了中华民族或英勇不屈或勇往直前,或甘洒热血或不畏艰难,昭示了人类奋斗的轨迹和特点……他们是深远时空名著里的人物形象,肉体消逝了,可精神永存,像夜空里的星星一样璀璨,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因此,将这些名著及名著中的人物写进我们的作文,就能提升作文的思想境界。有他们的融入,我们的精神就饱满;有他们的参与,我们的文字就富于沧桑的厚重感;撷他们的事迹入文,我们就会妙笔生花,激情盎然;缀他们的精神成篇,和他们完成历史的对话和审视,我们会思绪万行,感慨万端。
研究一部名著,关注名著中的文学形象,我们可以这样做:
①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②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
③了解主要人物及其生平、故事和主要思想性格,并做一个总结;
④关注一些有独特个性的次要人物;
⑤搜罗、思考他人对名著及其主要人物的评价;
⑥个性化阅读,要有自己的评价。
3 积累作文素材,可以关注历史事件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是生动的教科书,是启人智慧、让人思考的范本。走进这面镜子,你会发现人性的丑恶与美丽,世事的艰难与坦途。这些感悟与思考,常常会给我们无数的启迪与帮助,让我们在人生路途上拥有前车之鉴,少走弯路。这正如唐太宗所说:“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高考作文中,借用历史事件来作文,就是以史为证,谈古论今,将古代事实正反并用,显示了考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化积淀,因此比一般的讲道理更令人信服。
那么,如何选择、运用这些历史事件呢?
①选例合适,叙例恰当。选例的原则是史实要能和观点相吻合。例要真实,不编造杜撰;要选典型,尽量选名人名事;可选一例,也可选多例,但不是多多益善,力求以少胜多。
②叙述史实,可以具体,更要概括。对尽人皆知的,要概括叙述;对人们不熟悉的要具体叙述。可以详细叙述一个事实,展开想象,精心描绘;也可以通过几个简明的片段,扼要概述。
③对议论文而言,叙述史实后,还要加以分析阐释,不能以例代议。分析可以是一段话,也可以是一两句话。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前,也可以在叙述事例之后。这儿所说的分析,就是指对事例发议论,使事例论据与论点融为一体,更好地起到证明论点的作用,充分显露事例与论点的关系,使论点立于不败之地。
④事实有好几个,还要合理安排好先后顺序。原则上是从古到今,从国内到国外。总之,所用的例子一定要能够确切有力地说明观点,或鲜明,或暗含。
4 积累作文素材,可以关注名言佳句
谚语、诗词名句和中外名人名言,历来具有表达精炼、含义深刻、脍炙人口、深入人心等特点。引用得好,往往有助于表达的精炼和生动。在作文时若能恰当借用,必能使文章神采飞扬,意蕴深刻。
积累、运用这些名言佳句时,我们要注意记下几点:
①精选、熟记名言佳句。
②了解名言佳句的出处及内涵。
③确保书写准确,不写错别字,无添字、漏字。
篇3
一、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提升写作素养
学生的写作材料来源于现实生活,作文时教师帮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发现材料、搜集材料、积累材料、组合材料、加工材料,显得尤为重要。要提升农村中学生的写作素养,材料的积累就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到底怎样积累呢?
1. 从课外阅读中学习积累写作素材
教师应指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文学名著,要求学生勤做读书笔记,多背诵一些精彩的片段。农村学校尤其是偏远农村学校,教学条件差,教学资源贫乏,学校藏书少,教师更应该想方设法克服这方面的困难。
2. 从语文活动中搜集素材
教师应该通过一些语文活动,指导学生搜集素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感悟生活,组合素材。如让学生课外搜集一些俗语、名言警句,从这些名言警句中积累写作素材。因为生活中的某些俗语、警句常对人起劝诫、鞭策作用,尤其是农村生活中的某些俗语、警句更有一种深刻的教育作用,应指导学生从中品味、积累,推陈出新。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从歌词中积累语言等。农村学生喜欢唱歌,一般来说,一首好歌它的歌词含蓄、精练、优美,教师应引导学生欣赏、品味,并记住一些优美的歌词,从而达到积累的目的。相反,对个别语言欠规范、欠健康的歌曲引导学生摒弃。另外还可以从广告词中学习积累语言。当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五花八门的广告铺天盖地,而广告词大多短小精悍,易于记诵,是学生学习积累语言的渠道之一。当然,一些欠规范的广告词也是我们进行语感分析的材料。
3. 从语文教学中学会感悟生活,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一切
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指导学生感悟生活,关心他人。几乎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求学生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但具体如何去做却很棘手、很茫然,教师应该把作文教学和阅读教学紧密结合,以讲读课的教学内容为作文评改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认真学好范文,逐步提高作文水平。农村生活丰富多彩,山山水水,无不迷人,但他们却面对这些美好的事物无动于衷,平时不留心身边的一切,到写作时自然无话可说,因此应让学生多留心观察身边的事。只要学生留心观察,一定会发现生活中原来如此丰富多彩,这样才可能从身边小事中引出更多的感动。
二、保护学生的作文自尊心,不断提升写作素养
篇4
一、加强教育,强化引导,提高学生的重视程度
要开展好初中语文教学,首先必须提高学生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教师在大的角度上要从弘扬祖国语言的方面激励学生,小的角度要着眼于学生的日常交际需要,提高学生对作文重要性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平时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能力发展水平的高度反映,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语文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认真学习作文写作的思想意识,进一步端正其学习作文写作的思想态度。在教学中,我还借助中外名家的感人事迹和具有极强教育意义的名言警句来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良好的进取意识,增强其努力创新的信念。初中生大多处于13―17岁年龄段,他们的想象力非常丰富,教师要注重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牢固树立正确的学习理念和目标,借助优秀文章培养学生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为他们学习的征途点燃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是教师有效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重要基础,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关怀,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增强学生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的兴趣与积极性,为作文教学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必须在正确引导上下功夫,培养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为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指导观察,深入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的教师认为作文教学无章可循,学生有时也会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表、无理可诉,写起作文来空洞无物,缺乏真实情感的透露,有的无病,有的生拉硬拽,还有的甚至胡乱拼凑。许多学生在作文写作上体现出来的一个共同毛病就是写作素材严重匮乏,写作技巧低下,缺少真情实感的渗入。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和细心观察的自觉意识,让学生深切感知社会与生活,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而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就要从日常生活中指导学生发现素材。
1.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要想让学生能够发现美,教师就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能力。朱自清在《背影》中写出了父爱的浓郁,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写出了车夫具有的品德,冰心在《春水》中写出了爱意,这些典范为学生提供了学习的榜样。教师要从现实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如从风景如画中感悟自然的神奇,从阳光的灿烂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精彩。
2.引导学生提升深刻思考能力。教师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显示美,认识到美,形成良好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加深对生命价值观的认识,加深对生活意义的理解,学会因事明理,加深对生活哲理和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努力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三、注重收集,整合提炼,提高学生素材积累
学生觉得与作文难,那是因为学生平时生活积累太少。教师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培养他们学会从自然采取鲜花,在生活中积累营养,在生命中体悟价值。
1.引导学生从书本上搜集写作素材。书本知识是文化发展传承的结晶,书本中的人、事、理都应该成为初中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其中杰出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示范,名言警句应成为激发他们学习动力的有力因素,引导其树立人生座右铭、提升思想境界和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中外名人事迹、名言名句中搜集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基础。
2.指导学生从现实生活汲取。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要注重从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搜集来自各个方面的素材,让他们从亲戚朋友那里感受情意浓浓,从教师与同学的关心中体会集体的温暖。“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得昼夜不息”。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体悟真实的生活,汲取生活中蕴含的丰富素材,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教师在培养学生,积累素材能力的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对掌握的素材进行筛选和提炼,从中汲取能够为己所用的有效材料,根据作文的具体需要,充分进行选择,合理删减,根据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要求的素材。
四、创新思维,推陈出新,提高学生构思能力
文章写作贵具有新意,创新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源泉,是作文写作的源头活水。要想作文教学有所创新,教师就必须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上下功夫,指导学生善于对旧题材中进行挖掘,在旧内容中挖出新的寓意,在旧故事中挖出新的情节,要注重推陈出新,不落俗套。
1.注重立意创新。即学生要有独特观点和认识,能够对材料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做到旧中见新、俗中见新。教师要培养学生作文写作的求异思维,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探究,文章主题要能够突破常规思维限制,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从全新的角度发表新观点,提出新认识,让平常的事物表现出不平常的成效。
篇5
中学阶段虽对学生写作阅读鉴赏能力有过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因存在教学费时长效果差的问题,故未引起教师足够重视,且在教学过程中缺少安排合理性,有极大随意性,而学生思想中不够重视,甚至是漠视,认为作文提高并非是一朝一夕,收效慢,而作文训练又与考试题存在极大不一致,故在平常写作中就不积极参与,只在考试时拼凑而成。因而作文教学收效甚微。
基于上述原因,首先要提高作文教学重要性的思想意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同时它也是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学生知识积累和语言逻辑整合能力的集中反映,也可以说是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集中体现,所以每一个教师都要有极强的责任感和深刻意识。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习作文的思想意识,端正学习作文的思想态度,借助中外名家的故事,名言警句来树立良好的成功意识,增强努力求新的信念。中学生想象力极为丰富,我们应该以此为突破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学习作文的目标。无疑给他们的心灵点燃一盏明灯,可借助优秀高考作文或情真意切的美文佳篇培养感知汉语言文字的精美,中华民族文化灿烂瑰丽,引发学生对作文写作兴趣。
德国第斯多惠说“凡是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工作和智力上的主动精神的方法,是最好的方法。”学生是会思维的主体,只有引发他们的主动精神,才会使学生发挥巨大潜力。良好思想意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教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注重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关爱,体现一种人性化的关爱,正确引导培养学习作文正确思想意识,增强学习作文的信念,提高作文写作积极性,这都会为作文教学发展起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完善教育可能使人类的身体的智力的和道德的力量得到广泛的发挥。”(乌申斯基)
所以要想使作文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兴趣就必须从思想道德意识高度进行正确引导,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可以使学生养成积极学习态度,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这些对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水平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影响。
“以德服人者,心悦诚服也。”(孟子)
二、教会观察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作文教学似乎无章可循,难究其理。学生每每感到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无理可寓,故为文要么无病,要么生拉硬拽,要么胡乱拼凑,缺少写作素材,写作技巧,缺少真情实感。
罗丹说:“对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只有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细心观察的自觉行为,才能让学生感知客观规律的真,社会功利目的的善,自由创造的美,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对生命、自然、生活、社会的亲和力,感知生命价值追求的美。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从平凡庸常生活中发现诗意的境界,美的情趣,画的意境。“任何看似愚蠢的东西,它一定也有值得喝彩的地方。”(克雷尔特)
没有发现便没有珍视,对美好的东西视而不见,自然觉不出其价值,对于亲情、友情、爱情又何尝不是。
没有发现自然不会欣赏,没有欣赏又怎能有深刻的感悟。
(一)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
米开朗基罗在被视为平常的大理石中发现“大卫”,牛顿在苹果落地后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卞和在执着信念中发现和氏璧。
要想让学生能发现美,就要培养他们善于观察的眼睛。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运用自己眼睛感知生活中真善美。这里有母亲的呵护,朋友的问候,老师的关心,一丝一缕中都寓含浓浓深情。
朱自清在《背影》中发现浓浓的父爱,鲁迅在《一件小事》中发现车夫的崇高的品德,冰心在《繁星》《春水》中感受到爱的温馨。
要从身边庸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从花的香、草的绿中感味自然,从阳光的明媚感受到生活的快活,从绚丽多彩中感受到生命的丰富。
(二)提升深刻思考
感觉于世界丰富多彩,体会生活绚丽缤纷,要能学会思考。
创造人的是自然,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要能感动于社会中事、物、人,并且能激荡内心的扬善溢美的思想情感。
苏霍姆林斯基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的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情感和信念端正。”要让学生在生命价值追求中体现到美,思考到美,养成良好道德思维习惯。启迪他们对生命价值观深入认识,对生活意义崇高理解。由“羡长江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感受到生命短暂,从而悟到“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学会因事悟理、由情至理,上升到对生命意义感悟,对生活哲理思考,提升人文精神的深刻思考,探究生活真谛的意义。
三、涵蓄积累
(一)懂得积累
“大木百寻,根积深也;沧海万仞,众流成也;渊智达洞,累学之功也”。
学生觉得写作难,是因为生活积累太少。要能调动学生自觉积累有意涵蓄的能力.才能感知文学艺术魅力和写作的乐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绚丽缤纷的。要教给学生积累的方式方法,使他们学会从自然撷取鲜花,在生活中积累智慧,在生命中品味价值。
1、从书本上积累写作素材
书本上的知识是前人智慧的结晶,“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要善于从书本汲取写作素材。古今中外书本中的人、事、理应该成为中学生学习的根本,其中优秀人物应该成为他们学习的楷模和榜样,名言警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和人生的座右铭。从中提升自己思想境界和人生价值观,培养正确价值观、崇高人生观,健康学习观,从中外名人事例、名言警句中汲取学习的素材,积累写作的素材。
从“程门立雪”感悟尊师,从“凿壁偷光”学到刻苦求学,从“卧薪尝胆”品味励精图治,从“破釜沉舟”领悟勇于拼搏。
从唐宋诗词中品味民族文化精魂,从名言警句体会中国文化的精髓。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倍焉,”“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些名言不仅是知识传承而且是思想传承精神弘扬。鼓励学生从“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悟出道理。从点滴积累做起,日积月累,就能培养写作的兴趣和热情。席勒说:“只有恒心才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才可以使你明辨世事。”对知识的汲取应锲而不舍。2、从日常生活汲取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从学生思想上进行引导,从一花一世界中感受生命的情趣,从朋友亲人那里感受情意深重,从同学老师的关怀中体会关爱。“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的昼夜不息。”(叶圣陶)
看似寻常最奇崛,要能从生活庸常中积累,从一滴水中看到世界,从一朵花中品味芳醇。李贺作诗的锦囊,爱迪生知识的宝碗,蒲松龄积累素材创作《聊斋志异》,司马迁注重积累写作《史记》。都应成为他们学习的榜样。要调动学生心眼耳口鼻手等去感知真切生活品味真实生活,这样才能汲取生活中素材感悟生活中的美好,才能激发学生写作热情。
(二)、学会整合
“我们不应该象蚂蚁单只收集,也不可象蜘蛛只从自己肚中抽丝,而应该象蜜蜂既采集,又整理,这样才能酿出香甜的蜂蜜来。”(培根)
从掌握素材进行筛选,提炼,化用。从中汲取好材料,根据作文需要,能充分进行选择,有所取舍,根据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要求且能充分论证观点和内容的素材。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用积累材料为文章提供丰富且生动的材料。
四、大胆创新
文章写作贵在创新,见人所未见,发人所未发。学生可能在写作中标新立异,推陈出新,亦可使写作中发展等级有较大提升。
“文章当出机杼,成一家风景,不可寄人篱下”,而想成就一家之言,需在创新中打破旧框架、旧模式,运用新思想认识来看待社会生活,认识生命价值追求和人文精神的感化。
文章贵在创新,创新是始终有生命力的源泉,是作文写作的不竭活水。
敢探索未发明的新理,即是创造精神,敢探索未开化的边疆,即是开辟精神。创造时,目光要深,开辟时,目光要远。总起来说,“创造开辟都要有胆量”(陶行知)。
由此可见,要想有所创新就必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敢于在旧题材中挖新意,旧内容中挖新意,旧故事中挖新意。要能不落窠臼,立异标新。
(一)、立意创新
即要有独到见解和认识,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分析,力求旧中见新,俗中见新。作文中要有求异思维,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去思考,审题立意突破常规思维束缚。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古人为文,强调“意在笔先”,黄宗羲说“每一刻,必有庸人思路共集之处缠绕笔端,剥去一层,方有至理可言”。“剥去一层”,确立新角度,新观点,新认识,新精神,让平中见奇,常中出新。
(二)、材料出新
主要表现在选材用材的角度上。作文材料大都不外乎是些最平常不过的人事景物理。要想学生生活学习中思考获得,要能够旧瓶装新酒,亦可以新瓶新酒。
“每个形象都有各自的生命”(别林斯基)。要写出鲜活形象,文章的选材是要有新意。
(三)、构思出巧
构思是文章总体设计。它能全面检测写作者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技能。
1、思维方式上大胆求异
有必要在平常写作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借助接近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
联想是以记忆为基础的。因此,它不仅有助于拓展思维,还能借助学生对生活的回忆。又可通过拟题训练学生的发散的思维。基本可以半命题填补成完整题目,或根据话题拟题,根据材料拟题。
2、形式上发挥学生的优势
以对话、辩论、题记、书信、小小说、散文诗等多种多样的文学形式,来调动学生创新思维选择的一种适应自己特点的文学形式来充分构思写作。
“人无我有,人有我深,常中求变,变中求新”。
“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朽”。
自然中求变化,流畅中求跌宕,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教育本身不是单纯的知识教育,必须要求对学生的道德,对学生的爱国思想,对学生的成长观点,对学生的社会观点,给他们的深刻的影响——毋国光
教育学生的过程,作文写作能力的提高,思想认识的提高及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树立,都是对学生素质能力体现。要知学生的可塑性,只有在健康和谐的教育教学中才能步入正轨。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重要部分。教师要引导学生,让他们感到生活像广阔的海洋,在它深处埋藏着无数奇迹,需要用眼睛、用智慧去发现创造。
作为教师要记住“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以“时时处处”的人为本,充分发挥学生个性能力,给予正确引导,相信每个孩子都应在我们教师手里茁壮成长,焕发个性的魅力。
写作是石,敲击星星之火;写作是火,点燃熄灭之灯;写作是灯,照亮夜行的路;写作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写作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写作是船舶,载着你出海远行。
篇6
众所周知,语文学习主要不是靠传授知识、揭示规律,而是靠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言文字的规律。作文写作要重视听说读写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重写作,在反复实践中,不断提高写作的能力。所以新《语文课程标准》下的作文写作必须做到:
首先,积累素材,感悟提升。
生活就是写作的直接源泉,要求学生向生活学习,投身生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把在日常生活中耳闻目睹的事用文字记录下来。把自己思想感情的历程记录下来,提倡写随笔、日记、感悟。随笔、日记内容宽泛,生活中的人、事、物、景、所见所闻都可以是写作的内容。感悟是作文的内容,是思想,是情感,感悟是生命的体验,是个性的体现。让学生多感悟,多积累先感悟新教材中课文,再感悟积累生活中的琐事。例如新教材的《丑小鸭》,感悟到“是金子总会发光的”;《走一步 再一步》,作者从亲身经历的小事中,感悟到“着眼于眼前的一小步,克服一个个小困难,从而战胜大困难,”像这样的课文很多,让学生明白,大作家也是,从生活小事去感受,去体会。
另外,通过阅读、摘抄、背诵等手段等进行间接积累。新《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背诵篇目量的积累。因为我们都知道背诵是感性的语言模块、整体储存,它将给学生终身的营养。学生读写能力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所以要教导学生从书籍、报纸、杂志等获得写作材料,让学生进行“积累材料比赛”活动,给学生提供“我的读书时间”,定期开设阅读课,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其次,循序渐进,训练实践。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对一个实验班进行了一学期的积累语言与写作创新方面的训练,他们的作文水平提高的非常快,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一周背一功
一学期刚开始,我就制定了周密的计划:利用每周五节课的前五分钟背诵警句、谚语、俗语、名言、歇后语、唐诗、宋词(目前没有学到的)、小诗(古今中外的)、散文(短小深刻优美的)等,老师先示范出例子,然后发动大家一起搜集,四人一小组,事先写在日记上,老师、班长或组长帮忙筛选最有价值的每天写在黑板上,短小的警句等六句,稍长的小诗、散文等一首。天长日久,学生积累的功底大大增厚了。一名学生高兴的说,以前也曾听说过什么“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话,但那就像一阵风,从耳边刮过,一点印象也没有,至于意义也不太深究,更不用说使用了,现在有了老师有规律、有目的的背诵,使用起来手到擒来,其效果与以前大不一样了。 二、一周赛一功
一周背完一功后,紧接着就是这一功的“擂台大比拼”,比赛的内容包括背诵、创作、使用。看谁背的多、背的有规律(同一内容一起背),看谁模拟创作的恰当又新颖,看谁使用的灵活而又天衣无缝。如在赛歇后语这一功时,同学们的创造和使用真是令老师拍案叫绝。象当今的流行语到了同学们的口中就变成了这个样子:蜘蛛工作----上网,织女过河----聊天等等。再如编创自己的名言,学生就有自己的醉说自己的话,自己的腿走自己的路;不求进步等等,只求进进步等等。学生的创造力有多深,这是谁也无法估计的,就看你如何引导了。
三、一周写一功
积累是为了创新,为了应用。背完、创作完之后就是为了写作。一个学生写他的好友从他后面钻了出来,吓的他苦笑不得,带着哭腔,含着埋怨,又包含无限友情地说道:“你真是外甥哭丧------没救(舅)。”好友也是笑嘻嘻地说:“谁叫你高射炮打蚊子------大惊小怪的。”这样的真实故事在生活中肯定不少,但像这位同学既能融真实和技巧为一体、既朴实又生动的写出来就不多了。自从我们进行专项训练以后,同学们的作文像这样水平的比比皆是,可以说,专项积累应用训练,使同学们的写作水平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
最后,日积月又累,水到渠成。
篇7
生活无处不资源,学生是生活中的人,他们只是拥有一座金矿而不自知。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加以指导,使他们对熟视无睹的作文资源能“明察秋毫”。教学中,我把作文资源分为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教材资源和情感资源四大类,使学生有章可寻,有路可走。
(1)自然资源
大自然丰富多彩、千姿百态,从浩瀚的宇宙到微小的虫蚁,都会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思索与启迪。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自然多加观察,多加留心,用心灵与自然对话交流,要学着因春天小草透绿而感悟到新的生命诞生,因秋天叶落而叹惋美好的东西是多么容易消逝。然后把这些心灵感悟用笔生动描绘与阐述,不难写出立意深刻与新颖的作文来。
(2)社会资源
学生学习紧张,观察了解社会和深入社会实践的时间有限,而且他们的生活空间比较狭窄,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生活空间只是教室——食堂——宿舍三点一线。因此,有些学生写作的时候取材的范围不广,视野不宽,总是写一些学校琐事,内容老套,既缺乏可读性,立意也难深刻。作为一个语文工作者,应相机而行,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话题、焦点人物,灌输学生一种为人的责任感,才能训练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使之能纵观古今中外,笑谈天下风云。作文才能紧贴时代生活,与时俱进。
(3)教材资源
学生的大量时间是花在对教材的探研中,初中那几门学科累加起来的一叠厚厚的教科书,是学生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语文教师应充分重视这一“资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再现于作文中,那么,学生的作文一定不是干瘪之作,而是拥有丰富的知识底蕴的“大气”之作了。
首先,应充分利用语文教材的知识。就文章的内容看,学生能博采众长,将诗词歌赋、文学经典、名家名言、典故轶事点缀在自己的文章里,不仅能大大丰富文章的内容,还是作文中一道亮丽的风景,使文章神采飞扬。而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均是古今中外的经典之作,不就是作文最好的材料来源吗?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多背课文,特别是大纲中要求背诵的篇章,应及时督促学生背诵并经常复习,而一些未要求背诵的优美句段、独到的观点看法、生动的事例,教师也应时常提醒学生,让他们或摘抄,或熟读,把分散于各册课文里的名言、典故、观点等对写作有用的材料存储于自己的脑中,这样写作的时候便洋洋洒洒下笔千言了。
其次,应学会将各科的知识融会贯通于作文中。生动的历史故事、广博的地理知识、丰富的电脑世界,甚至深奥的理化知识,都能成为作文“入味之药”。
(4)情感资源
篇8
一、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用文字表现美好生活的兴趣
俗话说:生活就是一本深刻的教科书。不管是谁,只要你热爱生活,用眼睛去观察生活,用真情去感悟生活,用大脑去思考生活,用感觉去品味生活,你就能体会得到生活这本教科书里的无穷乐趣和奇妙之处,就能激发自己用文字来抒发感情,来表达思想,来描述生活的浓厚兴趣,古今中外的许多大文豪、大作家的成功就充分的证明了这一点。引导学生热爱生活、观察生活、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培养学生用文字表现生活,写好作文、激发创作兴趣的重要性。
二、热爱阅读,培养学生用文字表达阅读收获的兴趣
中国是文明古国,汉语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年轻的语言。青年学生一定要学好汉语、掌握汉字、热爱阅读,从阅读中获取知识营养,培养用文字表达阅读的兴趣极为重要。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美文浩如烟海,炎黄子孙繁衍不息,华夏文化一脉相承。青年学生要从阅读古今美文种学会阅读、热爱阅读。,从多读爱读中学习写作,把名人名著中的名言警句、好词好句记在大脑里,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那么,写出好的文章就不是难事了。
三、热爱写作,培养学生用文字抒发感情的兴趣
学写作文不是负担,不是累赘,而是一件其乐无穷的乐事。引导学生从害怕作文、不喜欢作文,到愿意作文、喜欢作文,再到写好作文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当然语文教师要做的事情很多。
其一是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写好作文的信心。其二是引导学生在自己的作文里引用名人名言名篇警句,好词好句,通过不断的引用和模仿,使学生感觉到写作文一定要向名人名篇学习,要从名人名篇、中华美文中汲取写作的营养。其三是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名篇中的写作技巧,把别人好文章里的写作手法、写作技巧“嫁接”到自己的作文当中去。
四、搭建平台,培养学生用文字彰显成功的信心和兴趣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语文教学,古诗词名句,积累运用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脍炙人口的诗词名句,能让人知古鉴今,开启心扉,体味情趣哲理,涵养道德品行,能给人熏陶和滋养,使人终生受益。
古诗词名句都是经过历史检验的,兼思想性和文学性于一体的古典文化的精粹。对于这些名言诗句,如果仅仅为考卷上的8分而疲于诵记,大部分学生可能只停留在机械记忆阶段,没有深入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把古诗词名句的诵记和说话、写作活动挂起钩来,并运用于其中,完成诵记、理解和应用的一步到位。
然而,在古诗词教学的实际情况中,绝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朗读、理解、背诵三位一体的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知识无体系,能力无层级,连过程方法都被忽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被生硬移植。这还是好的,有的学校有的教师,甚至不曾正式、完整地上过一节古诗词的阅读教学,直接就告诉学生背诵默写,更不要说是否会用心设计教学,让学生感悟古诗词的魅力和传承民族传统经典的使命更是遥不可及了。
这种随意性极强或者老套的教学模式和以会背能默写的机械目标致使本来意蕴悠远、营养丰富的古典诗词的课堂教学变得索然无味,因为无法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对诗词的关注度自然不高,更不要说理解和运用并且养成良好习惯了。
下面是我多年来关于古诗词名句积累与运用的实践:
1.要更新教学理念
新课标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因此,古诗词阅读课堂教学的改革关键还在于教师的教学理念的改变。这就需要教师从教学观念上,从对学生的引领上,从古诗词课程资源的开发,从课堂教学方式方法的设计以及教学模式的创新等方面探索新路,改革和创新古诗词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探索提高古诗词教学的实效性,最终让学生形成自觉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习惯,让学生吸收并传承民族文化经典,让积累和运用古诗词成为学生学习的一种本能的习惯和自觉的需求。
2.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古诗词的习惯
2.1 要激发兴趣,多途径积累。
2.1.1 开发网络资源,广泛积累。每天定一个主题,让学生上网查询,寻找有关诗句。选择5至10句名言摘录到笔记本上。
2.1.2 开发课外书籍资源,看见感受深刻的诗句都摘录下来。
2.1.3 利用黑板一角积累。把黑板右下角留出一块,专门用来书写名句,采取学生轮值书写制度,按座号顺序上去书写,每天一人,书写的内容不能重复,既锻炼书写,又加强了积累。一年来,班上50多位学生每人都写了4句以上,单在黑板上出现,学生抬眼就能看见的名句就有220多句。例如: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唐]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
2.1.4 举行朗诵、默写、仿写古诗词名句比赛,刺激学生加强积累。在仿写比赛中,有的学生还写得特别好。如:仿写岳飞《满江红》句子“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为“勿虚度,废了年轻时,徒哀叹!”……
2.1.5 分类整理,方便记忆。如古诗词中关于春、夏、秋、冬、花、月……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杜甫《春望》
春花秋月何了,往事知多少?——[南唐]李煜《虞美人》
2.2 采用串联记忆法,高效积累。
采用串联记忆法,化“点”记忆为“线”记忆,在短时段内完成高效的学习。
2.2.1 教师示范,学生仿照。
课堂上,教师先作示范:每堂课定一个主题,选择4-6句名言,用一段话将它们串联成一则有意义的识记材料。学生在这过程中要做的事就是找到相应的名言,给他们一定的时间自由背诵。由于目标集中,又已经具备对材料一定的熟悉程度,绝大多数学生能较好的完成学习任务,另有部分能力较弱的学生建议他们在下课后或者早晚读抽几分钟时间强化,其他同学也要在课余及时巩固。
2.2.2 学生写串联短文。
串联短文的写作主要在课外完成,上课前同学之间先互相交流,并进行修改,推荐出妙文在课堂上向大家展示,学生们也在展示自己作品中获得了很大的成功感觉,大大地提高了写作兴趣。常有充满奇思异想的妙作出现。例如:
(1)绘月。在旷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在大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月在密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月在大漠:“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环保。眼下的环境恶化已经十分严重。由于空气污染,我们已经很难看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情景;噪声污染使我们难以进入“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境地;林木被砍伐,植被大大减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这样的地方难得一见,真怀念“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环境。
2.3 灵活运用,提升效果。
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大胆地运用到口语交际中,尝试写进习作中。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活学活用”的历练中提升语文综合素养。每次作文,学生习作中都不乏“引经据典”的佳作,如写以“友谊”为话题的作文,很多学生就在文中使用了大量的名言名句。名句的恰当运用,让学生的作文显得才情飘逸。
2.4 开展诗歌朗诵会、唱诗会、写作交流等活动,激发兴趣和自信心。
在课堂教学的引领和日常练习的基础上,积极开展相关的活动课,给学生展示学习古诗词成绩的机会,激发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兴趣和自信心。在诗歌朗诵会上,为学生的朗诵编配制作了精美的幻灯片,利用音乐和图片做背景,使学生的美的享受中感悟诗歌的情境。在唱诗会上,为学生选择合适的伴奏音乐,让学生的音乐的引领下自由歌唱,学生唱得很有气势,也很快乐!
总之,古诗词积累与运用的方法很多,只要我们用心教学,就会取得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一.博闻强记,于阅读中积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课外阅读是中学生开阔眼界、获取知识、积累材料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们自觉阅读、自觉积累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这样才能做到“胸中有丘壑,下笔思如泉。”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多阅读中外名著和《校园文学》《青年文摘》等优秀报刊,要求学生每天从中摘抄一些优美词句、精彩片段进行熟读记忆。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每天课上五分钟,为学生有计划地摘记一些名言论据。例如,在“勤奋”摘抄周中,教师不妨为学生讲述“囊萤映雪”“韦编三绝”“霍金著述《时间简史》”等名人故事,引导学生背诵有关“勤奋”的名人名言,并组织学生利用本周学到的素材进行小练笔。这样坚持下去,学生们头脑中的文字素材将不断丰富,“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也将不再遥远。
二.细致观察,于生活中积累
叶圣陶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万物,用心感受人生百态,随时记录下观察所得,这样在写作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灵感不断。例如,在指导学生写作《感受自然》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观察品味,亲自体验大自然带来的心灵震撼。有了细致的观察和有效的积累,学生们的作文也变得更加灵动传神。其中一位学生写道:“美丽的落叶随风飘落,宛如金色的蝴蝶轻轻飞舞,又似黄色的轻羽悠悠坠落。这一刻的落叶是那么的华美,似乎并不是走向生命的尽头,而是奔向最向往的归属。是啊,丢弃一切尘世的浮华,献身奉献的沃土,这似乎才是生命最美的刹那。”如果没有对于生活的观察,没有源自生活的积累,学生们不会有这样的人生感悟。
三.关注时事,于媒体中积累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写作不但要积累语言文字,更要积累思想情感,丰富多彩的媒体正是学生们积累的有效途径。活泼优美的娱乐节目、亦庄亦谐的时事杂评、辛辣犀利的新闻聚焦,温暖感人的节日晚会,各类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崭新的思想认知,对于学生的写作益处多多。例如,在指导《战争》一文之前,教师组织学生观看了战争纪实影片,搜集了古今中外的战争故事,同时摘录借鉴了当今媒体对世界战争局势的各类杂评,使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文字素材、情感素材和思想素材,最终学生们的文章都很出色。其中一位学生深情写道:“翻开历史的画卷,回眸曾经的血色苍凉。那辽远的古战场上回荡着多少哀魂的悲鸣?那曾经辉煌的王朝背后凝聚了多少将士的血泪?但愿战争的硝烟从此消散,但愿在美好的今天,世界会永浴和平的曙光!”此外,媒体中的妙句也比比皆是,如“心有多大,舞台便有多大!”“茶以清心,书以养心”等语言的积累,必将令学生们受益匪浅。
四.结合文本,于练笔中积累
鲁迅先生说过:“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结合文本多多练笔,同样是积累的好办法。例如,在学完陶渊明的《饮酒》之后,教师不妨要求学生引用古诗中的名句进行练笔。刚开始的时候,可以出具如下形式的仿写练习:“幸福是一朵美丽的花儿,每一瓣都华美凝重。幸福是孟郊笔下‘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感动;幸福是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愿;幸福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奉献;幸福是陶渊明‘ , ’的悠然。”当学生对这种形式熟悉之后,教师就可以将训练扩展到整个片段,让学生一方面积累优美诗句,一方面获得写作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