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教学反思范文
时间:2023-03-24 03:04:1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伙伴教学反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不吝赏识的“好妈妈”
《学会赞赏》教学片断:
师(通过课前对学生观察了解):学生a,你的辫子梳得光溜溜的,是谁梳的呢?
生:是我自己梳的。
师:你拥有一双小巧手,而且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真是了不起,王老师就比不上你,妈妈给我梳头梳到十二岁呢!
师:学生b,这些字是你写的吗?
生:是的。
师:真漂亮啊!你是怎么练成的呀!
……
师:学生c,你的衣服是新的吧!真漂亮。
……
【反思】
赏识是一种爱。当我们用欣赏的眼光看孩子,并且真诚地赞赏孩子时,将会给他们增添无穷的力量。这位教师通过课前对学生观察了解,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了赞赏,这样教师的赏识极大地激发了孩子说话的积极性,小小的讲台就会成了孩子们向往的舞台。
二、善于倾听的“好朋友”
《假如我会飞》教学片断:
师:和你的小伙伴商量商量,把你的决定告诉小伙伴,也让小伙伴把他的选择和理由对你讲清楚。如果你觉得小伙伴说得不够好,一定要帮帮他。
(小朋友互相说,老师加入到学生的交流中。)
师:和你的小伙伴说得真热闹,谁能说给大家听?
(课件:胖胖画外音:我可以先说吗?)
师:胖胖想先说,怎么办?
生纷纷说:让胖胖先说吧!
师:他可是问你们的,再说人家问得多有礼貌呀!来,谁代表大家回答胖胖。
生:胖胖,请你先说吧,我们都想听你说话。
(略)
师:胖胖还想知道他说得怎么样?
生:他说得真好!
师:直接对他说。
……
师:我听出来了,你要夸夸他,能夸具体一点吗?他说的哪个地方好?
……
师:你们说得都很好。(指图)你看,他先说了灿烂的阳光,又说了小鸟,然后说路边的大树,最后说树下小精灵在讲故事。你听出什么了吗?
生:胖胖说话按顺序说了!
师:对呀!要说很多事物的时候就要按一定的顺序,要不就乱套了。
师:你们找到了胖胖把自己的意思说清楚的秘密,了不起!但是,你能像胖胖那样说说你的选择和理由吗?
生:我选择的是第三个家,美丽的彩虹挂在空中,地上一片紫色的树林,闪闪发光,太神奇了!树林边有条小河,河水清清的,我正和美丽的蝴蝶在草地上捉迷藏。
……
师:你们可真厉害,我太满意了,现在你们可以飞到自己选择的家里玩一玩。
【反思】
教师的倾听是上好交际课的关键。在口语交际活动中,面对孩子们,这位老师就像一位知心的“好朋友”一样静下心来,倾听每个学生的声音,欣赏他们每一个见解。有了老师的好榜样,学生就懂得了去接纳同学的意见。这样只有会听、听懂、能听出问题,才能更好地实现互动应对,达到交际目的。
三、敏于调控的“好主持”
《该怎么办》教学片断:
师:小朋友,如果现在不是小松,是你打碎了花瓶,你会怎样做呢?请同学们找各自要好的小伙伴说说。
(学生自由找伙伴交流想法,都赞成写纸条)
师:你们都写纸条,会写些什么呢?
……
师:刚才同学说的方法你认为谁的最好呢,请你们评评看。
……
师:小朋友各自说了很多这方面的想法,你们想不想听听大人是怎样的呢?
生:想。
师:我们班现在有两个大人,一个是我,另一个是听课的林老师。如果要你去问林教师,你准备怎样说。
生:林老师,假如你的孩子……
师:等一等,我还不知道林老师愿不愿意你问呢?你应该先说什么?
生:林老师我问你一个问题。
师:加上“好吗?”,接下去你问什么?
生:如果你的孩子不小心打碎了花瓶,你会怎样对他呢?
师:问好了,你会说什么?
生:谢谢你。
师:好!我们说话不但要说清楚,听仔细,还得有礼貌。(板书:有礼貌)
现在你可以去问林老师。
生:林老师……
师:等一下,我看还有些小朋友只顾自己说话,没听你的。好!开始。
……
师:昨天,我还专门调查了三位家长,他们分别是这样说的:
(略)
师:看来,大人们在这方面不太会像小松的家长一样一打了之,他们更看重自己的孩子是否诚实。平时,我们在学校里也时不时会碰到这样的事情,不小心弄坏了别人的东西。打个比方,有个同学的文具盒掉在地上,有个同学们玩得高兴时不小心把它踩扁了,你会怎样做呢?
【反思】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位老师成了电视节目主持人,在极富感染力和亲和力的语言导向中,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放松地侃侃而谈,整个教学过程有牵引而没有束缚、有参与而没有主宰。教师把主体的地位、展示的机会留给学生而又不让学生迷失方向,让学生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尽情地发挥自己的潜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参与的热情,让课堂成为学生乐于表演的舞台。
四、乐于参与的“好伙伴”
《看望生病的伙伴》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说得不错!下面我们就来演一演,应该怎样看望病人。(板书:看望病人)
1.假如老师是小鹿,谁来扮演小熊,请大家看看,老师这样看望病人,行不行?
2.师生共同进行口语交际活动(师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表演,边演边说)(略)
3.学生评议:
(1)请大家说一说,老师这样看望病人,行不行?
(2)我们看望病人时应该怎么说呢?
(让学生明白:在看望病人时一般先要有礼貌地打招呼,再询问对方病情怎样,接着说说养病时应注意什么,最后可以送上礼品,说说安慰或祝福之类的话。)
【反思】
篇2
教学内容与目标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小学二年级下册第52、53页。
【教材简析】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以及在1000以内的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教学的不退位三位数减三位数,主要让学生探索并掌握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基本方法,并结合相关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用加法验算减法的方法。由于有了前面加法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的笔算中来,所以教材在引导学生列出减法算式后,先鼓励学生尝试计算,再通过组织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自主掌握算法。在验算方法的应用上,教材也是结合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剩下的本数、借出的本数与原有的本数这三者的关系,启发学生可以用差加减数的方法来验算减法,实际是在简单的数量关系中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目标】其一,经历探索不退位减计算方法的过程,能用竖式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学会减法的验算方法。其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意识。其三,培养积极思考及与同学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并且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探索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计算、验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抽象出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理解算理。
创设情境,激趣探究
为了丰富孩子们的阅读,学校图书室里又新买了一些图书,想不想去看看?
第一步,课件出示主题图,理清数量关系(同书中第52页)。问题一:“从这幅图上,你收集到了哪些有用的数学信息?又想到了什么数学问题?”问题二:“要算还剩多少本你是怎么想的?”(根据学生的描述教师同时做相应板书:总的本数-借出的本数=还剩的本数)从总的本数里去掉借出的本数就是还剩的本数。要求还剩多少本,就是求从335去掉123还剩多少。问题三:“算式怎么写?”由学生讲、老师板书335-123= 。335表示什么?123又表示什么?算出来的结果又表示什么?
第二步,突出重点,探索解题策略。问题一:“观察一下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三位数减三位数)335-123= (本)。问题二:“估一估,这题大约是几百多?为什么?你们能不能用自己学过的知识或经验解答这道题?验证一下我们估算得对不对?请算一算。”
师:可以把你怎么想的直接告诉你的小伙伴,也可以拿出你的自备本把它记录下来说给你的小伙伴听,小伙伴如果没听懂你的意思,也可以借助学具演示给小伙伴看。
(学生交流计算,教师巡视请不同解法的同学在题板上板演并贴在黑板上)
师:都算好了吗?现在把你的算法介绍给全班的小朋友听。
生:(指着题卡介绍)
300-100=200 3 3 5
30-20=10 -1 2 3
5-3=2 2 1 2
212
师:说得既完整又清晰,这就是我们平时用的口算方法。口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从高位开始,百减百,十减十,个减个。写也是从百位写起。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用竖式计算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笔算。
师:那你觉得笔算时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生:相同数位对齐。
师:相同数位对齐说得更清楚些就是怎样?从个位减起,请你说说计算过程。(让学生指着题卡介绍)
师:百位上为什么要写2?因为百位上3个百减1个百等于2个百,2个百就是200,所以百位上要写2。
问题三:“请学生们比较一下这两种计算方法,它们有什么相同或不同的地方?“(和小伙伴讨论后回答)主要引导学生从口算、笔算计算顺序,书写顺序以及口算、笔算的相同处上去比较。最后,老师引导小结:“其实他们之间也是有一定的关系的,你看口算里的300-100=200就是笔算里的百位上3个百减1个百得2个百,30-20=10就是笔算里的十位上3个十减2个十得1个十,5-3=2就是笔算里的个位上5个一减3个一得2个1。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笔算实际上是从口算转化过来的。”问题四:对于老师提问的:“在计算时哪种比较简便呢?”学生经过总结得出:“不一定,这得要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合理的选择计算方法。”
第三步,结合数量关系探究验算方法。一问:“此题从总的335本里去掉借出的123本就一定是剩下的212本,分析验算怎样知道我们做的对不对呢?”然后,学生进行讨论验算,老师建议学生就用自己的方法验算一下看看计算的是否正确。二提:学生试一试后,老师让学生把验算过程和结果在题板上写好后,再直接贴到黑板上。三展:展示学生题板。“你能说说,你是怎样验算的?”
212 335
+123 -212
335 123
根据学生的描述结合数量关系让孩子们明白验算的方法:把剩下的本数与借出的本数合起来,就等于原有的本数;也就是差加减数,看是不是等于被减数。“这位同学是从总本数里去掉剩下的本数,看等不等于借出的本数。也就是被减数减差,算出来的得数看是不是等于减数。”四结:教师进行小结,“这两种都是减法的验算方法,一般我们用加法验算。我们要养成自觉验算的好习惯。一道题计算好了,如果不要求验算,我们可以用原式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可以用被减数减减数,也可以用差加减数的方法再算一遍,算一算,结果是不是和被减数相同。”最后,引导学生把单位、答句写上。
第四步,引导学生回顾反思。“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首先要收集数学信息,看看知道了什么和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可以从已收集的数学信息想,原有儿童小说335本,借出123本,求还剩多少本?也可以从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想,要求还剩多少本,找到解决问题需要的数学信息,原有儿童小说335本,借出123本。再根据数量关系,写出算式,利用已有的知识或经验算一算。算好后,用原式进行验算。如果题目要求验算,我们一般用差加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横式得数别忘了写,还要口答或写答语。”
【设计意图】由于有了前面加法的经验,学生很容易把笔算加法的经验迁移到减法的笔算中来。在新知探索阶段,笔者主要从4个层次去体现。一是根据情境图中的简单信息,让学生理清数量关系;二是在探究解题策略时,着重让学生自主探究后交流,这里注意估算、口算、笔算的统一,同时算理理解上更注重凸显笔算与口算的异同,让学生感受到笔算实际上是从口算转化过来的;三是在验算方法的探究上,着重结合情境的数量关系让学生理解,在数量关系的自然转化中理解建构;四是引领学生回顾反思解题过程,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习惯,这里主要的算例、数量关系、验算都在黑板上呈现,这样更便于学生的比较发现。
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看来我们小朋友都很爱动脑筋,那下面的题一定难不倒你!”
253-121 538-434 672-652
第一步,估一估,算一算。先把书翻到第53页,做第一题,老师边轻声地说边做记录。然后对下面的题进行反馈纠错,找出有错的,学生让其说出计算过程,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
675 797 419
-543 - 43 -205
138 54 624
2 7 214
第二步,辨析。“大家都知道孙悟空有一双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想不想试试自己的眼力?”问题一:“观察一下,你有什么发现?错在哪里,正确的得数是多少?”同桌互说,再请人说,这里注意对学生用估算来纠错的给予鼓励。问题二:“看来小朋友也有一双火眼金睛。通过这个活动,做题时你想对我班的小伙伴说些什么呢?”接着,老师提出:“大家刚才观察的好发现交流得更好,继续带上我们观察的眼睛、思考的脑袋到生活中去看看。”
套裙 毛衣 西装
原价:276元 原价:154元 原价:868元
现价:205元 现价:110元 现价:528元
第三步,应用。课件出示书上53页第4题图。问题一:“瞧,衣服正在便宜卖呢。先了解一下有什么信息。你打算建议你的爸爸妈妈买哪件?”当然,大家买的时候要考虑到实际生活需要来买,既要实惠,又要实用。然后,根据学生的理由顺势问。问题二:“毛衣比原来便宜多少元?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估算出结果。老师总结说:“看来生活中的穿衣吃饭,学习工作,我们一样都离不开数学知识。”
第四步,拓展。“现在是春季,花儿开了,草儿绿了,乡下的池塘里可热闹了,瞧,有三个小朋友正忙着拾鸭蛋呢。”课件出示书上53页第3题图。一问:“你从图里知道了什么?选择两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交流,课件出示孩子们提出的问题:“小军比小兰多拾多少个?小宁拾了多少个?小宁和小兰一共拾了多少个?”二问:解决孩子们提出的问题,问他们是怎么想的?三问:“我们一起来比较一下这3个问题,你发现了什么?”顺势对学生进行认真审题的教育。
【设计意图】巩固建构这一块,由于学生有了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笔算两位数减法的基础,因而,笔者在教材安排练习的基础上做了些许调整,主要呈现了4个层次的练习:一是书上的第1题让学生利用给出的竖式进行计算,熟悉用竖式计算减法的基本步骤;二是呈现了学生在实际计算中容易出现的几种典型错误,让学生在找错和改错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并在互相提醒中启示学生计算时尽可能避免类似错误;三是将书中第4题和书中第3题进行了调整,放到应用练习里考虑到这题虽然呈现的信息多,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都是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比较单一,所以放到这一块呈现;四是拓展练习也就是书中的第3题考虑虽然信息没有第4题多,但这题的问题有变式,既有求两个数量的差,也有求比一个数少几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在学生自由的选择信息提问中呈现两步计算的问题,最后在比较几个问题的计算中,既可对学生进行相关审题的教育,也为今后两步计算的问题打下思路上的伏笔。
揭示课题,为下节课作铺垫
篇3
案例:
《风筝》写的是小伙伴们一起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的经历,从中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再紧扣“快乐”来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感情。那么,也就是围绕“孩子们做风筝的时候快乐吗?放风筝时快乐吗?找风筝时快乐吗?”,在“是否快乐”这样的宏观问题的调控下来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情感,在体会中再来读出自己的感受。
课文第三段写的是小伙伴们放风筝的情景。怎样让学生感受到放风筝的就是自己?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凸现情境,把某个情节作适度的夸张,从而让学生的感受更强烈。文中有这样一句话:站在远远的地方,说声“放”,一个“放”字,虽然不起眼,如果细心体会一下,却能让放风筝的人激动万分。此时正是将放未放之时,心情应该是很特别的,既有点担心、紧张,怕放不下去,又充满希望,希望一次就能放飞成功,更希望风筝能越飞越高。怎样读“放”才能把这种心情表现出来?很多学生都放过风筝,都知道该怎么放,自然也就知道该怎么读,才能表现出这种心情。一个“放”字,不仅让学生想起了自己放风筝时的情景,更体会到放时的激动紧张、充满希望的心情。通过学生的朗读,尤其时是全体快速而又响亮地朗读“放”的时候。将“放”的情境进行放大处理,情境就一下子凸现在学生们的心中,此刻,放风筝的就是我。不仅让学生的情感有了切入点,更在读中留下空白去回味。
在感知课文内容方面,我在教学这个环节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事情,然后然学生想想围绕风筝按照什么顺序来写,学生说出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我板书后,让学生找出相关的自然段,学生说出了:第二自然段,第三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我再引导学生找找“找风筝” 这个内容还有没有其他自然段,学生很快找出了是“第五至第八自然段”.这时候,我让学生看板书,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还缺了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的总起作用我留在第二课时讲)那么第四自然段讲什么呢学生纷纷举手,但是没有想到一个准确的词来概括,比如:“飞”“跑”等.正在我纳闷的时候,一个声音忍不住冒出来:“丢!”丢好!也不错,虽然不是我预想的那个字,但也不错.后来,虽然大家也说了几个,但经过一番比较大家都认为用这个“丢”字更准确.这时候,又一个惊喜出现了: 有一个学生竟然说出了一个字:断!是呀,正是这个字,这一自然段就是讲“断风筝”.我抓住了这个机会,对他进行了大力表扬.所以用上“断”和“丢”都比较好。
篇4
幼儿园剪纸个案分析
活动设计背景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在很多地方是过节过年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但是在新疆却是不非常常见的手工作品,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并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感受剪纸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我们传统手工作品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剪纸”。
2.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3.感受剪纸作品的美感和剪纸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的美感和制作过程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2.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活动准备
过年场景图片课件;剪纸作品的图片课件;教师的剪纸作品若干;小剪刀;彩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过年场景图片的课件,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些什么,然后说一说。
2. 幼儿说完后教师一一介绍图片中的物品,如灯笼、对联、福字、鞭炮等等,重点引出剪纸。
3. 问问哪些幼儿见过漂亮的剪纸,如果有请他们说说他们见到的剪纸是什么样的,然后播放传统的剪纸作品图片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图片中的剪纸的颜色、形状、图案等等。
4. 教师出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也请幼儿来说说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5. 教师给幼儿们发小剪刀和彩纸,教师边制作剪纸边讲解制作方法,并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来学习剪纸轮廓形状的剪法,主要有方形、圆形、花形。(注意提醒幼儿们要正确小心的使用剪刀)
6. 让幼儿们自己进行制作,在学会剪纸轮廓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造,剪出不同的形状,教师进行观察,对个别制作上出现疑问或问题的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7. 幼儿们制作完毕之后教师把作品贴在前面,让幼儿们一起欣赏自己和小伙伴们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反思
大班的孩子们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相对小班、中班的幼儿们强了许多,但在学习制作过程中还是有一部分孩子接受较慢,教师在教授和讲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准确,并在活动过程中要多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活动中得到动力。
基本信息
活动名称 《剪纸》 活动班级 大班
作者及工作单位黎昕 阿克苏市新城双语幼儿园
毕业学校 新疆师范大学 学历大专 教龄半年职称 无
活动设计背景
剪纸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在很多地方是过节过年不可缺少的装饰材料,但是在新疆却是不非常常见的手工作品,所以我设计了这个活动,让幼儿了解并能初步掌握简单的剪纸技巧,感受剪纸的乐趣,激发幼儿对我们传统手工作品的喜爱。
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我国的传统艺术手工作品“剪纸”。
2.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3.感受剪纸作品的美感和剪纸过程中的乐趣,激发幼儿对传统手工艺术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作品的美感和制作过程的乐趣,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热爱。
2.难点:学会制作简单的剪纸。
活动准备
过年场景图片课件;剪纸作品的图片课件;教师的剪纸作品若干;小剪刀;彩纸;透明胶带
活动过程
1. 教师播放过年场景图片的课件,请幼儿们仔细观察图片中有些什么,然后说一说。
2. 幼儿说完后教师一一介绍图片中的物品,如灯笼、对联、福字、鞭炮等等,重点引出剪纸。
3. 问问哪些幼儿见过漂亮的剪纸,如果有请他们说说他们见到的剪纸是什么样的,然后播放传统的剪纸作品图片课件.并请幼儿说说图片中的剪纸的颜色、形状、图案等等。
4. 教师出示自己的剪纸作品,也请幼儿来说说老师的作品是什么样子的。
5. 教师给幼儿们发小剪刀和彩纸,教师边制作剪纸边讲解制作方法,并请幼儿跟着教师一起来学习剪纸轮廓形状的剪法,主要有方形、圆形、花形。(注意提醒幼儿们要正确小心的使用剪刀)
6. 让幼儿们自己进行制作,在学会剪纸轮廓的基础上自由发挥创造,剪出不同的形状,教师进行观察,对个别制作上出现疑问或问题的幼儿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7. 幼儿们制作完毕之后教师把作品贴在前面,让幼儿们一起欣赏自己和小伙伴们的作品,说说自己的制作过程和作品是什么样子的,教师进行点评。
篇5
1、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识,户外活动时能注意安全,不将异物塞入耳、鼻、口里。
2、初步学习投、掷、钻爬、攀登、平衡等动作。
3、知道冬季防寒保暖知识。
社会性领域:
1、学习并尝试使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礼貌用语。
2、愿意和少量的小朋友一起游戏,游戏中少有争吵现象。
3、学习在家中接待邻里和亲戚。
语言领域:
能朗诵简短5—6首儿歌,复述一个简短的故事,知道看书的基本方法,知道一页一页地看书。
科学领域:
1、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比较两三个物体间量(大小、长短、等)的显著差异。
2、知道区分上下、前后里外的位置。
艺术领域:
1、引导幼儿体验泥土的可塑性,学习用搓、团圆、压扁、粘合等方法塑造简单的平面物及立体物。
2、能随简单的音乐节拍做拍手动作。
保教工作:
1、保教结合,严格执行卫生保健制度,一日作息制度,注意加强病弱儿的照顾,减少疾病的传播,提高服务质量,让家长放心满意,程度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2、继续组织幼儿开展主题活动所延伸的小主题活动,收集相关的材料。
3、对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
家长工作:
1、寒假做好幼儿安全工作,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
2、做好幼儿全面家访工作,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教研工作:
1、及时撰写月份反思。
2、做好幼儿的测评工作,并进行分析和统计。
3、撰写班级工作总结、个人工作总结及课题阶段小结和实施记录等。
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乐于交往、友好相处、礼貌谦让,有什么事情能互相用语言来沟通,不动手推拉,也不随便动他人的东西。继续巩固自理能力,尤其是穿脱,叠放衣服,在午睡中能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加强午餐桌面整洁的培养。以家长园地为窗口,让家长更深入地了解我们的工作,如:将孩子在园的情绪、饮食,学习等情况以每周 向家长汇报。经常与家长进行沟通,如请假,询问孩子身体状况,学习表现等等。老师也注重在接送平时主动家长沟通,不怕麻烦,不计琐碎,尽力满足他们各方面的要求,只要是为了孩子好,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我们都主动给予配合。 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们班的幼儿生活上、学习上都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学期本班又一半新生,不管是新生还是老生,德育教育还是不容忽视,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在幼儿期是非常重要的。为此针对小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制订以下做法:
一、重视情感教育
幼儿入园之初,在与人交往方面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往往都是从自我角度出发,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等意识,因此我们将情感教育放在德育德育的首位,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教育幼儿热爱父母、老师、小伙伴,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会关心他人等等。
二、重视性格培养
每位幼儿都能够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积极活跃的参与各种游戏活动,兴趣多样,愿意和小伙伴交往,愿意接受集体制度规范的约束等。
三、重视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能力的培养
每位幼儿都能独立喝水、进餐、吸手、入厕、入睡。配合成人穿、脱衣裤等,帮助老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师提供给幼儿更多自主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让幼儿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四、进一步加强礼貌教育与纪律教育
每位幼儿都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好孩子,要对老师、同伴、亲戚、家人有礼貌,早上入园向老师问早问好,不小心撞到同伴会说“对不起”,接受别人的东西或帮助会说“谢谢”,下午离园会对老师和同伴说“再见”,遵守班级班规。
篇6
一、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要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从不同角度探索知识,寻找方式方法,能积极进行独立的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不拘泥于接受答案,善于质疑问难,善于自我反思,敢于向老师的答案挑战,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形成对问题的独立见解,并有其深度。
案例1:在“估算”教学中,我创设了问题情景,组织学生学习。出示同学们在收集矿泉水瓶情况统计表,我问:你从这张表上发现了什么?了解了哪些信息?你能根据表中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第三、四周一共收集了多少个”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同桌的两个小伙伴赶快互相说一说吧!还说:调皮的小精灵也给大家提了一个问题。我们来看,小精灵提了什么问题呢?第三、四周大约一共收集了多少个?谁能说说小精灵提的问题和我们提的问题有什么不同?面对小精灵提出的问题,你们敢不敢接受挑战?现在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挑战小精灵。相信同学们以集体的力量一定能够战胜它。经过思考,实现了思维的碰撞,学生能够大胆地问“为什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我又问:你还能提出一个用估算解决的问题吗?学生积极性很高,达到了教学成果的共享,加深了对重点内容的理解。以问题为主线,变被动地学习为主动地学,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的发展,并使学生思维向敏捷性、创造性、独立性和批判性发展,充分发挥认识主体的创新性,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自主合作,解决问题
这是一个核心环节。以往的教学模式大多是教师讲,学生听。或者是好学生个人表演,全班在听。而“研学后教”的问题引导模式,科学地设计了解决问题的三个步骤。一是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前,教师结合问题,给出切合实际的自学提纲或研学好案,避免学生漫无目的的自学。而且,问题引导要求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己去思考问题,独立解决问题。这样就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小组合作学习,解决问题。小组共同研究解决,要求每组必须有组长负责,组织合作学习不能无组织无次序的讨论,要让每个组员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然后得出小组解决问题的结论,这样才能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三是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教师在学生汇报时要认真倾听,适时点拨,点拨重点,疑难之处,点拨本节课知识点的关键之处。教师必须事先要预设出来,需要点拨什么,要写在课时计划上。
案例2:在进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教学内容时,由于学生结合教师提问,设计了许多方案。经过筛选确定最佳方案,接着教师提问:“究竟每个年级应分到多少棵树呢?用自己学过的知识试着解决一下。”于是学生各自对这个问题探究起来,每个人都在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经过自主探究找到了一种或者几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和其他小伙伴一起进行交流;有的同学不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就主动和其他小伙伴一起研究,直到找到问题的答案为止。这种“无指令合作学习”既培养了学生交流合作能力,又使小组合作学习有了实效性。当大家各自胸有成竹时,开始交流各自的看法,让每个学生上台充分讲解自己的方法,谁有不明白的问题可以提出,再由讲解者解答,其余同学补充,实在不能解决时,教师再进行帮助,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
通过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多提供思考的时间,体验提问题的乐趣。好问和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创设宽松的学习环境,教给质疑的方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教学时要鼓励学生对任何一个问题都去探索,或提出与众不同的看法,甚至提出其他学生或老师一时也想不到的问题。
篇7
一个接一个
【教材分析】
课文从儿童生活实际出发,采用诗歌的体裁,以小见大,揭示了“我”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内容和语言都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对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作用。本课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课文除了有识字写字的任务,还有通过朗读体会“我”的心态变化,让学生自读自悟,懂得课文包含的道理,充分感受阅读的魅力。因此我将重点放在朗读上,通过各种方式的读,“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将“边读、边看、边想”的学习方法贯穿始终,把时间留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教学的目的,而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养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目标]
1.认识“接、再”等13个生字和单耳旁1个偏旁,读准多音字“觉”的字音;会写“过、各”等7个生字和横折折撇1个笔画。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受“我”的快乐,愿意和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诗歌中孩童的想法,感受童年生活的快乐,乐于与同学分享自己的经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看图导入。出示课文插图,看看图画里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她们玩得正开心的时候,突然听见大人叫她们赶快回家,她们是怎样做的?怎么想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一个接一个》。
2.教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学生对照拼音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后生字圈画出来。
2.同桌之间互读生字,抽查检验,查漏补缺。
3.教师检查生字认读情况。出示生字卡片,正音校错,范读生字,学生跟读。
4.讲解多音字“觉”。“感觉”中读“jué”,在本课诗句中,和睡眠有关,应读“jiào”。
三、指导朗读,读好长句
1.划分课文小节。(共四小节)指名分段朗读,教师相机正音。
2.挑出文中长句,重点指导朗读,学会用划分符号“/”划分长句。
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
正和小伙伴们/玩着跳房子,操场上/却响起了上课铃声。2.按要求填空。
课文一共划分为小节,第一小节共有句话。
四、走进诗歌第一小节
1.自由朗读第一小节,读熟诗歌。
2.这一小节讲了什么?(“我”正在玩,大人叫“我”快回家睡觉)
3.从这一小节中可以看出“我”怎样的情感变化?可以画一画表情。
正玩着踩影子高兴听到大人叫着:“快回家睡觉!”不情愿不过,倒可以做各种各样的梦呢!心情好转
4.带着这样的情感变化来读一读第一小节。指导读好“唉、啊”。指名朗读。
5.启发学生联系生活思考:假如是你,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6.引导学生想象“我”会做哪些有趣的梦呢?(有时候看似烦恼和无聊的事物,也蕴含着乐趣。)
文中的小朋友正玩着,就听见大人叫着:“!”她再多玩一会儿。不过,回家睡着了,倒可以做的梦呢!
五、学习生字,写字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生字,每个字读三遍,口头组词。
2.学习“过”“各”“种”“样”,说说怎样记住它们。
加一加:种=禾+中样=木+羊
换一换:冬口各还不寸过
3.
梳理笔顺,走之旁是三笔,书空练习,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习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复习生字,指名读课文,齐读课文。5.齐读生字。二、走进诗歌,学习第二、三、四小节
1.自由朗读第二小节,数数一共有几句话。
2.小作者先是在做什么呀?是谁叫醒的呢?这时她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3.这一小节讲了哪些内容?(读诗歌,感受心情的变化,仿照第1小节画心情图。)
4.第三小节。(同第一、二小节教学方法)
5.看表情变化图,带着感情认真朗读第一、二、三小节。
6.齐读第四小节,两个问号表明小作者的疑问,你能回答她吗?(学生自由表达)
7.结合课后第1题,引导学生尝试着说说自己的经历,感受“我”的好奇。
8.带感情朗读全文。
三、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伙、伴、这”。
左右结构:“伙、伴
”,可以作为一个词来理解记忆。
半包围结构:“这”,用换一换的方法,过寸文这,注意走之旁为3笔写成。
2.理清笔顺,书空练习。
过、这:先里头再外头;“这”字中“文”的捺画变为点。
4.
教师范写,学生描红。
四、课堂小结
学了这一课,你懂得了什么?
[教学板书]
3一个接一个
踩影子—回家睡觉—做各种各样的梦
做好梦—起床上学—见到小伙伴
玩跳房子—上课了—听老师讲故事
一个接一个快乐、有趣的事情
篇8
一、绘本《妈妈的红沙发》简介
《妈妈的红沙发》是美国乌伊拉?毕?威廉斯创作的,荣获美国凯迪克童书奖。故事主要讲述了一家人为了买一个红沙发而奋斗的故事,涉及三维主角:一是外婆,二是妈妈,三是作为叙事者的“我”。刚开始的时候是讲“我”在蓝车餐馆打工,为了装满那个瓶子而辛辛苦苦地和妈妈工作,工作的目的是买一个漂亮舒服的红沙发。接着继续讲述为什么要买这个红沙发,通过倒叙的手法,说明一场大火使得全家财产荡然无存。但是全家人并没有被困难吓倒,而是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在邻居们的帮助下重建家园,最后她们攒够了钱买到了红沙发。整个故事非常简单,只是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努力奋斗的故事,但是因为这个故事有一种儿童的视角,更能有一种单纯地说的味道,表现出一股昂扬向上的精神感召力,以及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这个简单却丰富的故事对我们的启发是非常多的,不仅仅适合幼儿园的小朋友阅读,同样适合小学低年级的幼儿。通过绘本教学品读文字,感受主人公面对困境乐观向上的态度,对幼儿的情绪教育的意义非常大。
二、《妈妈的红沙发》中导入情绪教育的策略
(一)反思幼儿自身情绪
第一部分主要讲“我”是如何到餐厅工作的,餐厅工作主要配合妈妈的工作,帮助干一些杂活,顺便积攒零花钱。在第一段的讲述中,注意将幼儿引导到两个点上,第一个是故事中的小主人公会帮助妈妈清洗带盐和胡椒的瓶子,这涉及帮家长做力所能及的活的问题,可以依据这个问题展开讨论,让幼儿初步地了解情绪。比如可以问幼儿,平时你们都会不会向这个小朋友一样帮妈妈干活呢?如果你们不想干活,但是妈妈很累,你们会不会收起自己的懒惰干活呢?情绪的识别最主要的内容是对自己情绪的识别,通过这个引导幼儿回想自己生活中出现种种情绪矛盾的时刻。其次是小主人公将收集的硬币存到瓶子里。可以继续引导幼儿,你们平时有没有储蓄硬币的习惯呢?如果有的话,遇到一个非常想买的东西,你们到底存钱呢还是买东西呢?你们会不会像图画上的小朋友一样坚持把硬币投到瓶子里呢?看看放到大瓶子里的钱都是哪些钱?妈妈在蓝车餐厅工作赚来的小费,奶奶讨价还价省下来的钱,你有什么感想吗?这再次呼应了上面的主题,让幼儿回想起自己先前的生活情境。对自己情绪的识别是指个体了解、辨识自己现在的情绪状态,这些都是为后文打下基础。
(二)学会察觉他人情绪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小主人公讲到,她妈妈在餐厅打工,有时很累,这点可以和幼儿情绪识别的另一个方面产生联系,情绪的识别既包括对自己情绪的识别,又包括对他人情绪的识别。可以引导幼儿回想,你们有没有发现爸爸妈妈很累的时候?你们都是怎么观察到的?你们有没有想过你们买玩具的钱都是爸爸妈妈怎么得来的?这些反问和引导的目的是觉察他人的情绪。在询问的同时可以联系现实,为幼儿布置相应的任务,如观察爸爸和妈妈的情绪变化,以及对自己的态度的变化,体会爸爸妈妈都在想什么?在与周围小朋友玩的时候,多想想别人在干什么,要和小伙伴合理地相处,在爸爸妈妈和小伙伴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安慰他们的情绪,同时在自己以后的生活中不随便对别人发火,自己不想干的事不让别人做,多尊重其他人。
(三)控制自己情绪
篇9
关键词:教学;小学语文;作业批改
批改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人在平时的语文作业批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想从以下几方面作一些交流。
一、拓宽作业批改思路
首先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作业批改以课内为主。传统的做法是课后收回学生的作业,课外批改,这样,往往学生在做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不能及时得到反馈,要隔日才能从教师批过的作业中获得信息,俗话说“趁热打铁”,教育心里学研究证明,及时反馈的教学效果,要大大优于隔日反馈,此处,课内处理作业,不拖到课外,教师的批改负担得到减轻,也有利于集中精力备好课上好课,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再者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改良作业批改应着眼于学生的能力。特别是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了,作业中的错误便会逐渐减少,学生的过重负担,也会相应的减轻。
三是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自我反思。作业批改要以学生自批自改为主,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自批作业,是一种反省性的思维活动,它迫使学生对自己的思维过程进行认真的回顾与检查,通过自我反思,学生就能在大脑中建立起有关正确思维方法的清晰印象,从而使今后的学习活动更好地定向,这是教师批改作业难以达到地教育效果。学生自批作业,绝不是放任自由,随意处置自己地作业,首先是要进行一段时间地训练,而后在教师指导下完成自批,教师仍然应该逐个进行审查,并对学生地作业质量及自批情况进行评价。
二、教师建立作业批改记录
作业批改记录应包括如下项目:作业的时间、班级、作业题的类型,作业题摘录,错误在题目中的位置(全错或某一步骤出措),主要出错的学生姓名、出错的原因分析,以及某一题目的出错率等。建立批改记录,可使容易出错的题目形成一个系列,有利于进行比较分析,同时还有利于教师教学时及时地查漏补缺,及时地补充讲授,以后复习时重点强调,特别是对新一轮教学时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对于作业批改记录,教师应把它归入自己的教学档案,妥善保存,以备随时查阅 。
三、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参与作业批改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的确如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做完作业后选出自己认为做的最好的部分写上评语,评价语也可以用一些学生比较容易做到的笑脸、五角星表示。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在批改作业时可以根据学生这样的评价给予针对性的意见,给学生一些实质性的鼓励,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老师之间的平等性,以此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评价,在参与批改中提升评价能力,对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以及自我发展的个性品质极为有利。
他人互相评价也是作业批改艺术中的亮点,能够让学生有当老师的自豪感。实施中,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很乐意做这件事情,边听老师的讲解边批改小伙伴的作业,小耳朵们听得特别认真仔细,生怕改错了呢!当孩子们拿到自己的试卷后,会特别用心地去看自己的试卷,尤其是错掉的部分,敏J的他们会马上思考是否改错了,如此一来,又一次很好地巩固了知识点,这样不仅仅能够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每次作业情况,而且还给教师作业批改减少了不少负担,也可以促进学生订正作业的积极性,师生间的信任度也随之增强。
每一本作业的背后都有一份不一样的期待,每一本作业都是学生辛苦的结晶。学生参与作业批改不是在“帮老师”,而是在“帮自己”。只要教师能够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或者互相评价的时候给予一定的帮助,让学生真切走入批改的境界,学生在批改中不仅学会了批改作业,也学会了与小伙伴的换位思考,学会更好地去爱惜别人和自己的劳动果实,更学会了如何去发现其他同学作业中的“美”。也就是说,学生参与作业批改的过程本身也是一种更深层次的体验,学生在批改中能有这样的感悟和收获,真是件两全其美的事!
四、采用期待的评语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书面整洁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及时用恰当的评语委婉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书写认真,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有些学生的作业,虽然在正确率、字迹等方面并不很完美,但是他们已经尽了很大的努力,并且确实比前几次作业有了进步,教师不妨这样写:“今天的作业你比以前用心多了,老师相信明天会更好!”“老师每天能看到前进中的你!”“你每天进步一点,老师为你高兴!”有的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可写“你真棒!”“太出色了!”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语文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作业批改的方式很多,这些方式有利也有弊,不管怎样,教师采用的批改方式应符合“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基本原则。对待作业,我们语文教师只有根据具体情况,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地采取合适的方法,才能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0
一、培养幼儿的合作交往能力
案例:观察实录:大班幼儿,性别:男,年龄7岁。今天我们班上了《京剧脸谱》的活动,京剧脸谱夸张的手法和色彩深受幼儿的喜欢,小C小朋友的思维、分析、判断及绘画能力都是十分优秀的,在活动中对称图案和色彩是自制玩具的重要环节,怎么才对称呢,他先把纸进行了对折,打量一番后,有顺序地画眼睛、嘴,然后打扮花纹,做得有条不紊,最后用剪刀把眼睛剪掉,又在耳旁挖洞,在穿线打结的环节出现了困难,先是与同伴协助,戴了一下后还是不够牢固,就找我请求帮助,在我的帮助下,最后完成后他满意地戴着京剧面具和同伴一起游戏了。
分析与评价:在游戏中可以发展幼儿的合作性,培养幼儿与同伴交往能力。教师只有通过观察和分析,才能真正发现孩子的内在需要和个别差异,教师可以采取应有的态度来配合幼儿成长和心理的需要。好动顽皮的孩子鼓励他多参与游戏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耐心、坚持性、持久性。
二、培养幼儿学会倾听的习惯
案例:观察实录:大班幼儿、性别:女、年龄7岁。语言集体教学中,老师问:“谁能单独看着图谱说一遍儿歌?”小B第一个主动完成任务,老师奖励给她一个小贴花。小A举起手,站起来说儿歌:“夏天的歌,在哪里?咯咯咯,……”老师提醒:“不是咯咯咯,而是蝈蝈蝈”。小A继续说儿歌:“在青青的草丛里……”老师提醒:“是绿绿的草丛。”小A开始不说话,低着头,用力眨眼睛,慢慢脸变红,哭了起来。B幼儿劝说小A,没有关系的,我也说错了,老师也提醒我了,继续说完了就有小贴花。小A没有继续说下去,低头不开心。
分析与评价:对照评析观察目标儿童行为,从小A的表现以及与同伴的冲突中可以看出,她是一位对自己要求严格的幼儿,自尊心强,希望自己做得更加完美,特别在意别人对她的评价,在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明显不足,遇到问题会束手无策,不知道该如何与人沟通。孩子发音不正确是很多孩子都会出现的常见问题,教师家长的随机指导和帮助可以帮助幼儿提高自信心。尊重和接纳幼儿的说话方式,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如何,当孩子口齿不清楚时,父母和老师都不要急躁,慢慢练习,不要急于求成,循序渐进让孩子多练习发音。可以和孩子一起亲子阅读,让孩子听懂和理解故事的情节,一起扮演故事中的角色,爸爸妈妈也要倾听并给予积极的回应并参与其中。在平时可以请小伙伴和她交流,提供说话的机会并体验语言交往的乐趣。老师和父母要每天有足够的时间与幼儿交谈。平时多谈论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询问和听取她对自己事情的意见等。
三、培养幼儿的表现创新能力
案例:观察实录:大班幼儿、性别:男、年龄7岁。在美工区给幼儿提供了各种自制的蔬菜印章以及印好的蔬菜印章图案、油画棒等。小C对我准备的橡皮泥、彩色纸、彩带、碎布头、玉米皮等大量的材料,非常感兴趣。小C认真地制作起来,通过画剪贴任其所能,流露出对艺术的迷恋,尽情享受艺术美的熏陶,同时激发小C积极大胆地表现自己,去创造美表现美。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小C幼儿选择不同的蔬菜印章在大的图画纸上随意盖章,体验着蔬菜印章的乐趣。幼儿进行有规律地印章,一个青菜印章接着一个藕片印章,体验着图案排列的美妙。小C一会儿在排列,一会儿又在印好的蔬菜图案上进行添画,让它变成小狗、小鸭、小鸟等可爱的动物形象,促进了幼儿创造力的发展。
分析与评价:对照大班幼儿的社会表现发展目标,小C能主动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主动承担任务,遇到挫折,学会勇敢面对挫折,不怕做错。愿意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具有初步的归属感。采用赏识教育,当老师发现小C发现在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优势,激励他平时乐于和同伴交往,看到同伴也在进步,自己也要有好的表现。
四、培养幼儿学会分享
老师和家长要教孩子学会分享。要用心去解读孩子,只有理解和尊重了孩子,同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孩子就会与你交朋友,就会乐意听小伙伴和老师家长的话。家园配合也是培养幼儿良好社会性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