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的吉祥语范文

时间:2023-03-31 14:30: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虎的吉祥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虎的吉祥语

篇1

张玉新

李智祥老师是在语文教学中有一技之长的人。从他的教学成长轨迹中可以清晰看到,诵读是他教学水平——专业成长中最具特色、最稳定的要素。

耽于技是教学特色的起点

至今已有20多年教龄的李老师,十分钟情于诵读,而且初登教坛就以诵读获得成功,这从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出。语文教师的“外功”的确很重要,比如出色的朗读、富于渲染的演说、美观的板书,这几项“外功”作为语文教师的教学技艺,差不多能应付大多数的教学状况,容易引起学生的羡慕、称赞、模仿。李老师被当地同行、名家称赞,就是因为其诵读的“外功”富于美感,才使得课堂教学有“语文味”。

这一点给青年同行们的启示在于,教师要从自己的学业中找到自己擅长的“亮点”,作为教学特色的底色与专业成长的基点。而现实状况却往往不尽如人意,许多语文教师没有“亮点”,专业上没有特别的爱好,只能“以教谋生”而终其教学生涯。

但是,诵读毕竟只是“外功”,不是“内功”。李老师并没有停留在“外功”上,在专家学者的启发下,他开始重视“内功”的修炼。

进乎技是专业发展的成长点

可以这样说,诵读出色的教师比较注重外在的、观感上的东西,能够把课文声情并茂地演绎得很生动,甚至可能有用自己的特色“征服”学生的“小心眼儿”。在起步阶段这样做无可厚非,但若耽于此则无疑是陷于技。李老师则不然,在名家的指点与自悟中“破茧而出”,开始通过增加内蕴、书底儿来丰富自己,让自己的诵读不断显得厚重,而且在教与学、主导与主体等方面有了新的收获,从而走出曾经奉为“圭臬”的诵读之“技”,开始寻求“进乎技”的诵读之“术”。

当然,任何人的专业发展都会受到诸多条件的制约,李老师也不例外。作为不曾谋面的评论者,仅凭有限的叙述难以窥知李老师专业发展的全貌,管中窥豹自然不免片面,尽管片面,但我还是想同李老师交流一下自己的感受,希望李老师能在成果的文字化上有所提升,也就是不断把自己的做法升华为更具启发意义的说法,而你的说法又取决于你的书底儿的厚度。当下,许多优秀的语文教师在把做法升华为说法这一点上有待进一步努力。

篇2

【关键词】 人文关怀护理;老年患者 ; 护理

人口老龄化是当今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面临的一个公共问题,而我国是目前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据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口抽样调查最新统计结果显示[1],截止2009底,我国6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全国总人口的8.7% , 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20%随着当今中国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患者的治疗和护理日益成为当今社会重视的问题。老年患者临床表现往往不典型,老年病人大多患慢性病,尤其在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患病率高,病史采集困难;多种疾病共存,当老年人患病后,由于生理和病理因素,不同程度地出现心理障碍。护理工作是临床医疗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护理工作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人文关怀护理的内涵是在护理工作中以人为本,尊重患者,关爱患者,人文关怀是护理的核心和任务。因此,对老年忠者施行人文关怀护理就显得尤其重要。

1临床资料

观察组选自我科老年住院患者,其中男151例,女149例,年龄65~92岁,平均年龄71.3岁。文化程度:文盲28例,小学及初中161例,高中以上111例,平均住院天数27.5 d。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护理。抽取2007年1月-2010年11月底300例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对比观察,调查病人及家属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两组在年龄、文化程度、性别无明显差异。

2 护理

2.1 护理人文关怀的概念和内涵:人文关怀就是对人生存状况的关注,对人的尊严与符合人性生活条件的肯定 [2]。人文关怀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Leininger认为护理的本质是关怀,关怀是护理的中心思想,护理人文关怀是护士应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帮助患者恢复、保持健康的一种过程 [3];Wat—son认为:护理人文关怀的实质是一种充满爱心的人际互动,其目的是帮助他人达到心理、精神、灵性及社会文化的健康。

2.2 对护士进行人文关怀的素质培训,全面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素质护士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继续教育,注重护士素质修养提高,通过集中培训、业务讲座、业务查房、外出听课等方式拓展护理人员的知识面,加强护理专科知识,提高护理人员技术水平,注重对患者的人文关怀,满足患者合理需求,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2.3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是做好护理人文关怀的基础:护理人员应将护理关怀行为渗透到每一个护理行为中,构建和谐的护理关系。提高护士与患者的沟通水平,推行心理护理:老年人的心理状况,不仅影响若老人的生理及所处的社会环境,还与许多老年疾病有密切关系,如老年人的高血压、胃溃疡等病,均与老年人长期紧张焦虑情绪分不开。热情接待病人,消除病人的陌生心理,向病人详细介绍医院环境及规章制度,积极给予帮助,使病人尽快适应

医院的生活,消除其陌生感。尊重老年病人,老年病人突出的心理要求是受到尊敬,对老年病人的称呼要有尊敬之意,言行要有礼貌,举止要庄重,交谈要有耐心。对于老年病人的关心应做到精神支持和生活上的照顾,要尽可能的做到同情即设身处地的从老年病人的角度考虑他们的问题和困难。

2.4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从人文关怀的要求,根据患者生理与心理特点布置病区环境,如使用防滑地板、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墙上悬挂以自然景色为主壁画,画面温和宁静,使老人心情愉悦。被褥、窗帘以温馨的绿色为主,消除恐惧心理,营造一种充满人性化、人情味,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以患者利益和要求为中心的人文环境。

2.5体察尊重老年患者的需求 对病人来说就诊或住院,首先要得到医护人员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护士应该耐心听取病人的诉说,从不同患者的言语、神情、体态中了解患者的需求、病苦,护士要善于要针对患者的基本需求而提供相应的护理服务,对病人提出的合理需求尽量满足。考虑老年病人的特点和习惯,例如把物品放在易取到的地方,饮食上尽量满足老人的口味,不要勉强老人进不喜欢的食物,安排好老人的休息和睡眠,同时病室设备和布局要考虑老年人运动的需要,如病室放有轮椅,走廊和清洁室设有扶手,地面干燥不打滑。在技术操作中,也要注重操作过程的人文关怀,对患者进行操作前解释,操作中和操作后嘱咐等。如病人在接受治疗之前,对于某些药物疗法往往持怀疑态度,对此,护士应给予适当解释,说明药物的作用,让病人放心地接受治疗,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

3效果

3.1 全面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人文关怀提高了护理质量,显著排除老年患者的心理障碍,提高患者满意,有助于提高老年的治疗和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患者感受到护士的诚心、爱心、真心,真正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使护患关心更为融洽,患者对护理工作更放心,实施后通过问卷调查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由原来的88.9%提高到98.7%。

3.2 人文关怀增进了护患之间的沟通,避免了不必要的纠纷。减少了护理纠纷投诉的发生 由于开展人文关怀护理,丰富护理内容,拓宽护理范围,使护理行为更加优良、更加规范,使患者和家属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爱护、关怀,促进了护患间的理解,每位被护理者做到了知病、知情、知费,对医院的医疗护理更放心,使护理纠纷和患者投诉消灭在萌芽状态。

参考文献

[1]姜琳,刘铮.中国老年人已超过1亿人[J] .新华每日电讯,2006一09—05(1).

篇3

【关键词】 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 急性胃穿孔

中图分类号 R47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19-0059-02

Operation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SHI Jia-fen,SHEN Shu-hua,LI Mei-qing.//Chinese and Foreign Medical Research,2014,12(19):59-60

【Abstract】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operation effect and prognosis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Method:82 cases with acute gastric perforation of elderly in our hospital,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41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treatment group was given system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observing th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operation effect and prognosis.Result:All patients successfully completed operation,the operation time, postoperative exhaust time,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s were significant(P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Elderly patients; Acutegastric perfor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People’s Hospital of Laixi City,Laixi 266600,China

急性胃穿孔是临床中胃、十二指肠溃疡及胃癌所导致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1]。该病多见于青壮年,病情严重者常予手术治疗,常用的手术方法有胃单纯修补术和胃大部分切除术两种[2]。随着社会老龄化的增长,老年急性胃穿孔发病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年老患者,具有生理功能的衰退和常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特点,往往给急性胃穿孔的诊断、治疗、护理带来一定困难[3]。本研究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实行系统的、全面的护理干预,与常规护理对比,临床效果满意,现将其临床护理要点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6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2例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其中男48例,女34例,年龄60~85岁,平均(73.2±5.1)岁。发病至到笔者所在医院就诊的时间为1~5 h,平均3.5 h。全部患者均有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其中胃溃疡致穿孔者5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致穿孔者26例。全部患者中合并高血压32例,糖尿病8例,冠心病12例,慢性支气管炎10例。将8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就诊时间、合并基础性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全部患者入院后均急诊行胃大切手术或胃修补术,治疗组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对照组实行护理常规。

1.2.1 术前护理

1.2.1.1 术前评估 针对老年病患症状不典型的特点,平时需要加强对老年病的研究,并对各种可能的并发症充分了解,以进行护理评估,制定周全的护理方案。据医嘱给予输液,纠正水电解质失衡、维持有效循环血量并预防性应用广谱有效抗生素。针对老年人皮肤弹性差、皮下脂肪少的特点,静脉抽血、静脉注射时要选好血管,动作准确迅速,避免反复进针。

1.2.1.2 心理护理 老年人性格多较为执拗、孤僻,具有依从性、配合性较差的特点。加之胃十二指肠溃疡发病突然,腹痛剧烈,患者容易产生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等负性心理状态,所以尤要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目的是要使患者以最佳状态进入手术期[4]。首先护理人员应做好入院介绍,消除患者因环境改变而产生的不良心理现象;其次告知患者疾病的相关知识和注意事项,强调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并介绍手术方式,解除患者的疑虑,取得最大限度的配合。医护人员态度要热情大方,语言要通俗易懂、因人而异。同时要与家属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帮助患者缓解压力。

1.2.1.3 术前准备 协助指导患者及家属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血常规、尿常规、凝血功能、交叉配血、药物过敏试验等检测,重视心肺功能情况。嘱患者禁食、实行胃肠减压,同时进行术前常规备皮,并遵医嘱留置胃管等。

1.2.2 术后护理

1.2.2.1 一般护理 做好术后的床头交接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时了解麻醉及手术方式,以采取相应的护理方法。卧床期间,翻身频率为1次/2 h,待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指导患者进行半坐卧位,目的是放松腹肌,炎症局限,缓解伤口缝合处的张力,并有利于腹腔的引流,防止感染。鼓励患者早日下床活动,早期活动可增加肺活量,减少肺部感染几率,同时可有效促进胃肠蠕动。

1.2.2.2 胃肠减压及引流管护理 术后持续胃肠减压,保持胃排空状态。保持胃管通畅,每天使用生理盐反复冲洗胃管保持通畅。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仔细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并记录引流量。引流管一般在术后3~5 d后引流液

1.2.2.3 饮食护理 一般来说,术后2~3 d内可恢复肠蠕动,可进行拔除胃管并给予少量饮水;第2天可半流质饮食,每次50~80 m1;第3天可增加至每次100~150 m1;术后2周,可进行软米饭的摄入;术后第4周可进行正常饮食,宜循序渐进,规律饮食。饮食宜软、温、宜消化、营养丰富为主,避免生、冷、煎、炸、辛辣等刺激类以及容易导致胃肠胀气的食物。

1.2.2.4 肠内营养的护理 积极做好患者心理疏导,讲解肠内营养的优点和目的,解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以消除患者悲观、焦虑情绪。妥善固定鼻肠管,防止滑脱移位扭曲。做好营养液的配制及管道护理,用加热器连续恒温滴注,每12小时冲洗鼻肠管一次,以防营养液残留阻塞管道。观察有无营养液的潴留或返流,注意有无发热、呕吐、腹痛、腹胀、腹泻等症状,管饲期间应取半卧位,定时抽取胃液,观察有无营养液的潴留,防止营养液返流引起窒息[5]。

1.2.2.5 术后并发症观察护理 胃十二指肠溃疡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胃出血、胃排空障碍、胃壁缺血坏死、吻合口破裂或漏、十二指肠残端破裂、后梗阻等[6],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休克甚至器官功能衰竭死亡。此外老年患者还容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肺部感染、脱水、便秘、褥疮等。故需要加强观察术后血压及脉搏监测,密切留意患者腹部变化。一旦发现全腹压痛、腹肌紧张、反跳痛、腹胀、体温升高、呕吐物出现胆汁液体者等不良反应,及时通知医生应对处理。

1.3 观察指标

记录手术完成率、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住院天数。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完成率为100%。治疗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并发症比较

治疗组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天数比较

组别 手术时间(min) 术后排气时间 (h) 住院天数(d)

治疗组(n=41) 124.32±7.29 16.87±1.98 8.9±1.07

对照组(n=41) 158.57±16.67 21.95±2.45 11.32±2.12

P值

表2 两组并发症情况比较 例(%)

组别 感染 休克 器官衰竭

治疗组(n=41) 3(7.3) 0 1(2.4)

对照组(n=41) 8(19.5) 3(7.3) 5(12.2)

P值

3 讨论

老年患者具有生理功能衰老、免疫力下降的生理特点,同时常常合并有其他内科疾病,身体状况较差,使得患者的抗病能力及对手术的耐受力下降,易引起化学性腹膜炎甚至感染性休克[7-8],这些因素给临床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及风险。故除了做好常规的外科护理外,还要结合老年病患和急腹症手术特点加强专科护理。笔者总结如下:(1)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务必仔细全面,避免症状的不明显而产生误诊耽误病情;(2)本病发病急骤,患者心理压力大,需要加强对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使之情绪稳定,避免由于情绪沮丧、焦虑而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及术后康复;(3)术后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胃肠功能,早期应用肠内营养进食后加强饮食宣教,尤其防止摄入易产气食物。

本次研究中,82例老年病患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出院后随访情况良好。本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全面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治疗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系统、全面的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胃穿孔患者起到保证手术成功、改善预后的积极作用,效果较好,值得重视推广。

参考文献

[1]王展福,黄许森,王方,等.不同术式治疗急性胃穿孔的临床效果观察[J].海南医学,2012,23(11):26-27.

[2]薛玉龙,刘建洛.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治疗急性胃穿孔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7):75-76.

[3]曹兵,王爱珍.老年患者消化道穿孔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探讨[J].山东医药,2013,53(18):40-42.

[4]段玉.老年患者围术期心理护理干预[J].基层医学论坛,2010,14(7):139-140.

[5]张芝.内科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0,7(25):114-115.

[6]郭应粉.胃十二指肠溃疡急性穿孔患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0,5(11):150-152.

[7]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7.

篇4

关键词 老年 胸痛 疾病 护理

AbstractObjective:Inquiry into the clinical circumstance is a concerning old-age sufferer the merger chest pain,provide to reply the strategy to work for the clinical nursing.Method:Collect the clinical data concerning June of 2009 go to December at 60 years old that my section stay in the hospital above of old-age sufferer,analyze the clinical circumstance sufferer concerning the merger chest pain,understand the relativity disease in the system symptom.Results:146 symptoms with painful existence chest in 197 sufferers,among them heart the patient is most,is the chest wall disease and a disease of lungs the next in order,again the next in order is tumor.Conclusion:Chest in old-age sufferer the pain is a familiar symptom,accompanying with the symptom in different disease dissimilarity,attention monitor and reply in clinical nursing work.

Key Wordspainful;disease;nursing of old-age;chest

胸痛是急诊内科常常面对的问题,随着社会的现代化和人口的老龄化,因胸痛就诊的患者数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而胸痛又是老年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之一,也是老年病房临床护理工作观察的重点,临床上,胸痛常见于冠心病心绞痛,其次为胸廓疾病和肺部疾病,资料显示[2],心血管疾病是在老年患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是导致老年患者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而其最早的表现可能就是不同程度的胸痛。了解老年患者胸痛表现与所患疾病的特点,以指导临床上制定和实施护理计划,更好地配合医生治疗疾病,促进疾病康复。为探讨这一问题,2009年6月~2009年12月对>60岁的住院患者患病情况和胸痛表现进行了临床分析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9年6~12月住院患者中,>60岁者197例,合并胸痛患者146例,其中男78例,平均年龄74.28±8.869岁;女68例,平均年龄72.48±8.218岁。

观察指标:收集所有合并胸痛的住院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 果

胸痛症状在老年患者中普遍存在,心血管疾病是引发胸痛的主要原因。在197例患者中,有146例(74.1%)合并胸痛症状,在合并胸痛的患者中引发胸痛最多的疾病是心血管疾病,占69.2%;其中冠心病占29.5%,肺心病占24.0%,高心病占12.3%,且男女情况相似。

肿瘤和胸壁疾病也是引发胸痛的重要原因。胸壁疾患和肿瘤引起的胸痛症状分别为6.8%和4.1%。肿瘤是老年人群常见和多发疾病,一些肺部和胸壁占位病变可以引起胸痛症状,临床上应注意鉴别。

消化道疾病也是引发胸痛的重要原因之一。消化道疾病是临床常见疾病,许多消化道疾病引发的胸痛常被误诊为心脏疾病[3],加之患者及家属的紧张,浪费了许多医疗资源。本研究发现,男女患者中均有消化道疾病出现胸痛症状者占2.05%,分析患者资料发现分别为胆囊炎和胃、食管炎症。

不同疾病引起的胸痛伴随症状不一样:不同疾病引起的胸痛伴随症状不一样,如消化道疾病常伴发呕恶或与进食有关,胸壁疾患常因深呼吸或咳嗽加重等,临床上注意认真观察分析,加以鉴别,以便及时准确为患者提供恰当有效地护理医疗服务。

护理措施

疼痛可使患者恐惧,烦躁不安,情绪急剧恶化,而使病情加重。由于老年患者往往存在多系统疾病共存,心血管疾病居多,如果出现胸痛症状,应注意及时了解疼痛性质和特点,以及伴发症状,及时配合医生,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

早期吸氧:应用鼻塞法,流量5~6L/分,疼痛减轻或消失氧流量减少到3~4L/分,维持1~2天。由于老年人脏器功能趋于衰退,贮备力减少,适应能力减弱,机体自稳性差,在疾病或应激状态下很容易发生功能不全或衰竭现象,病情变化很快,其中以心、肺功能最易受影响,积极改善和纠正缺氧状态,有助于保持内环境的稳定,但需注意评估给氧效果。

疼痛的处理:绝对卧床休息,气短,喘息不能平卧者取半卧位,并给予速效救心丸10粒,舌下含服。疼痛剧烈者,可遵医嘱给予杜冷丁或吗啡肌肉注射以镇静止痛。若出现胸痛剧烈,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唇甲发绀,表情淡漠,大汗淋漓,脉微欲绝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开展有效的心理护理:焦虑是老年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忧虑,多疑,担心预后不佳等。护士应以轻柔敏捷的操作,舒适的基础护理,适时的健康教育,和蔼可亲的服务态度和有效的心理语言护理,使患者摆脱多疑、恐惧、悲观和绝望的不良心理状态,并及时、有效地与患者和家属沟通,消除患者和家属的紧张情绪、不良因素,指导并鼓励其配合治疗。

注意生命体征的检测:生命体征能反应机体内环境的变化情况,严密监测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及用药后反应,对于评估病情和治疗效果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充分了解患者:每一位护士都应充分了解病区患者的疾病特点、性格爱好及家庭人员状况,注意倾听患者的诉说。在患者出现胸痛时才能准确把握并作出正确的护理措施,如一位慢阻肺患者出现胸痛与一位冠心病出现胸痛的护理措施是不一样的。前者应考虑肺大疱、胸膜炎或自发性气胸发生,后者则考虑心绞痛发作可能。

讨 论

老年性胸痛是临床上危害老年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症状表现之一,是多种疾病的伴随症状。由于老年患者大多为慢性疾病,对疼痛的耐受性与年轻人不同,加之大多数老年人容易合并焦虑、悲观等不良情绪,为临床的治疗和护理带来一定困难,所以临床上需仔细观察和沟通,才能及时准确把握,并及时提供恰当的医疗护理措施,积极解除患者的心理负担,为疾病的尽早康复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 王秋明,徐广屏,黄琦.急性胸痛的分诊流程与观察[J].临床护理杂志,2009,8(1):30-31.

篇5

[关键词] 老年食管癌;健康教育;适应状况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4.03.4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80-01

健康教育是通过系统的[1]、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教育形式,促使人们采纳有益于健康行为方式,进而达到减少威胁健康的因素、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食管癌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多数患者在40岁以上,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据有关调查显示食管癌致病因素有很多,其治疗一般以手术为主,药物治疗和放射治疗为辅,由于大多数患者都是老年人,其器官功能均有所减退,手术的耐受性差,加之高额费用,患者容易引起各方面的不适应,使疾病康复受到影响。本文对老年食管癌患者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探讨,现总结如下,以供业内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院接诊的80例食管癌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者48例,年龄51-72岁,平均年龄(62.8±3.2)岁,女性患者32例,年龄52-70岁,平均年龄(63.2±1.8)岁。所有调查对象在入院时均首次被确诊为食管癌,并行食管癌切除术,均符合调查研究条件。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工作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文化程度以及婚姻等基本资料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实施健康教育方案,该健康教育方案贯穿于患者入院当天至出院,平均每次健康教育时间25min,具体方案内容如下。

1.2.1 术前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当天,向其介绍责任护士、主管医师以及病区环境。由护士讲解术前检查、用药的临床意义以及注意事项,督促患者保持口腔清洁,进而减少口臭,增进食欲。向患者列举成功手术的病例[2],增强其安全感和信任感。规劝吸烟患者戒烟,术前保证患者营养补充,营造安静舒适的住院环境,确保患者休息质量。在术前3天向患者介绍手术方式、过程、手术后的不适以及应对方法,指导患者咳痰和腹式呼吸,并进行练习。讲解手术后切口保护方法,合适,饮食等注意事项。术前1天让患者练习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其掌握情况,予以进一步指导,重点要求患者牢记术后不适的应对方法。

1.2.2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2天内,根据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的程度予以指导。术后3-5天内指导患者的活动与休息,强调其应注意掌握活动量,保证充分睡眠。出院前1-2天应教导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注意营养,不偏食、精细混食,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证适当的运动量,以减少术后各类并发症;督促患者进行相应的功能锻炼,促使其形成自理和劳动能力。加强对患者的跟踪随访[3],建立定期随访制度,减少患者对癌症的恐惧心理。加强出院指导,督促病人按时用药,积极接受后续治疗,以便于缓解其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鼓励家属多关心照顾病患,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1.3 评价标准 在术后2天以问卷形式对患者的适应状况进行调查,本次调查使用的问卷由本院查阅相关资料自行监制,包括自我概念,生理功能,相互依赖,角色功能四个方面,分为三种情况进行评分,“没有”、“偶尔”、“经常”分别得分1分、2分、3分,由患者自行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数据统计采用t和X2检验,P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各适应状况得分,术后自我概念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在生理功能、相互依赖、角色功能以及总体适应情况方面的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3 讨 论

护理工作是通过健康教育唤起公众健康意识,使之改变不良习惯,建立健康的行为。掌握自我保健的方法是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条件。对老年食管癌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十分重要,家属作为其主要看护者,在患者发病期间也承受着压力,因此应让他们参与到患者的健康教育中,协助患者恢复健康。这不仅有利于患者掌握健康知识,也有助于其感受家人的关爱和支持。杨桂梅等人研究报道[4],在护士与患者交谈时,感受到老年患者精神压力大,对疾病的十分恐惧,又对家人深感愧疚,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昂贵的医药费用使其担心增加家庭负担,易产贬低自身价值。

综上所述,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的过程中,针对其特点开展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况,避免了患者因心理放弃治疗现象的发生,增强其积极从医的行为以及生活自理能力,进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由此可见,健康教育在老年食管癌患者治疗中的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雪晴,伍妙慈,陈赛,周礼.健康教育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调查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9,4(11):90-91.

[2] 刘东霓.住院老年患者心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4,4(6):2.

篇6

【关键词】 护理干预;老年患者;高血压;慢病管理

高血压是老年人常见心血管疾病, 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 且多需长期治疗, 很难根治。血压控制不能仅依赖药物, 其与生活方式、心理和环境因素等密切相关[1]。总医院于自2010年5月~2011年5月对13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了认知教育, 行为、心理干预和用药指导,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于2010年5月~2011年5月收治的老年高血压患者132例。其中男85例, 女47例, 年龄60~93岁, 平均(72.3±8.6)岁。病程3~18年, 平均(8.7±3.5)年。其中合并冠心病27例, 糖尿病14例, 脑血管病19例, 均服降压药治疗1年以上, 血压在纳入管理前较稳定。所有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高血压诊断标准, 均排除继发性高血压, 精神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 且所有调查对象均知情并愿意合作。

1. 2 方法

1. 2. 1 干预方式及效果评估 对患者建档后进行健康管理和护理干预, 对问题按掌握程度进行打分, 患者心理状况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

1. 2. 2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录入统计和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 P

2 干预方法

2. 1 健康档案管理 建立健康档案, 包括个人一般信息、血压情况、合并疾病、家族病史、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疾病认知情况、服药依从性等。将患者按疾病危险程度进行分级, 低危和中危患者每1~3个月随访、体检一次, 高危患者每月2次。

2. 2 认知干预

2. 2. 1 疾病知识指导 根据认知能力调查表, 有针对性地向患者讲解高血压的病因、危险因素、主要治疗方法、生活方式和心理因素的影响等相关知识, 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资料、定期举办健康讲座, 每月电话随访或家访1~2次, 鼓励患者自我监测血压, 每周2~3次, 监督患者记录护理干预的执行情况, 所有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应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2. 2. 2 误区护理干预 老年患者用药存在求贵、求新、求洋心理, 常常盲目更换、重复服药, 有的患者听信广告宣传, 以保健品代替药物, 有的患者完全依赖药物治疗, 不注意生活方式的调整[2], 因此不仅要纠正患者认知上的误区, 还应对其家属进行教育, 对患者服药和行为管理进行监督。

2. 3 行为干预

2. 3. 1 饮食干预 合理饮食是血压控制的关键。应选择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 尤其要控制盐分的摄入, 每日不超过6 g[3]。另外要多吃高纤维食物, 保持大便通畅。制定健康食谱, 并定期检查实施情况。此外还应戒烟限酒, 适度饮茶, 以免影响药物疗效。

2. 3. 2 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自身状况, 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 以有氧运动为主, 如散步、快走、慢跑、气功、太极拳等, 避免急剧变化的运动, 运动负荷量应控制心率不超过110~120次/min, 每周锻炼3~6次, 每次40~60 min。

2. 4 心理护理 老年人心理脆弱、情绪易激, 是造成血压突然升高的独立因素。因此, 在为高血压患者治疗时, 自始至终不能放松心理治疗, 使患者明确负面情绪的危害性, 让患者学会正确宣泄不良情绪, 减轻精神压力, 消除紧张情绪, 避免不良刺激。

2. 5 用药指导 高血压的治疗个体化差异明显, 要求患者不能盲目听从病友建议、亲友推荐或广告宣传用药, 要根据身体状况和疗效情况, 在医生指导下选择降压药物, 使用剂量从最低剂量开始, 同时强调坚持长期、规范化用药, 不可随意停药、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为老年患者制定服药记录本, 记录服药名称、剂量、时间, 避免漏服或重复服药。

3 结果

3. 1 护理干预前后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平均收缩压(169.5±11.6) mmHg, 干预后降至(141.8±8.0) mmHg, 干预前舒张压为(91.5±11.3) mmHg, 干预后降至(81.8±7.5) mmHg, P

3. 2 护理干预前后认知能力和行为方式比较 经过1年的护理干预, 患者疾病认知率由56.8%提高至98.4%, 服药依从率从34.1%提高至90.9%, 每日能量摄入由(1836.2±74.3)kcal降至(1589.1±56.8)kcal, 每周运动量由4.5 h上升到11.6 h,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3. 3 护理干预前后心理评分比较 治疗前后SAS值分别为(42.6±9.2)分与(36.7±8.4)分, SDS值分别为(43.6±9.5)分与(38.1±8.3)分, 均有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小结

经过护理干预后, 患者血压控制良好, 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饮食、运动、疾病知识掌握、药物依从性较干预前明显好转, 可见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 并有助于控制血压, 从而改善患者治疗效果, 提高生活质量, 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桂娟, 马民. 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自我管理疾病能力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1):34-36.

篇7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06-197-01

老年冠心病是老年人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较高对患者身体危害相对较严重,在接受临床治疗的同时需要配合优质的护理干预以促进患者尽快康复。老年冠心病患者在接受护理时,使用综合心理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健康,从而提高生活质量水平[1]。为详细分析综合心理护理对于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心理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43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23例,女性9例,男性14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14±23)岁;对照组患者20例,女性9例,男性11例,年龄60―90岁,平均年龄(706±2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患者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宣教,按照医生的嘱托对患者进行常规的用药指导以及病情监护,为患者营造良好的修养环境,保证病房的整洁卫生,对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情况进行预防和有效的护理[2]。

122观察组观察组常规护理内容与对照组一致,患者接受综合心理护理干预:①分析心理状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首先需要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护理人员应当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通过健康宣教、用药指导等日常交流,积极的了解患者在接受治疗期间的感受以及心理负担,分析并总结患者的性格,根据患者学历、经历等身份背景为患者制定相应的心理护理方案[3]。②针对性心理护理。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以及性格特点实施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于性情沉稳多疑的患者,在进行心理护理期间要注意心理护理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宣教以及案例讲解时要格外注意措辞准确,避免让患者产生质疑,影响患者对护理工作的信任[4];对性格较为感性,理解能力较差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应当尽量从感性角度着手,增加经典案例和实例的介绍,增加患者的治疗信心,同时注意鼓励患者积极的接受治疗,提高患者治疗信心[5]。③其他方面心理调节。护理人员在进行心理护理的全过程都要注意自身的态度和措辞,保持温柔和蔼的护理态度,避免过度严肃或者态度恶劣等情况,不要将自身的负面情绪带入心理护理工作当中。在进行病房内环境维护、饮食搭配等工作时应注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按照患者的喜好布置,帮助改善患者的心情。

13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选择健康测量量表SF-36进行评估,满分100分,得分越高患者生活质量水平越高[6]。

14统计学分析本次研究数据用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并以x2检验,若P

2结果

21心理状态观察组患者SAS评分(424±58)分,SDS评分(416±73)分;对照组患者SAS评分(583±62)分,SDS评分(574±75)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

22生活质量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中PF(821±43)分、RP(598±92)分、BP(734±75)分、GH(703±123)分、VT(684±164)分、SF(718±124)分、RE(804±112)分、RE(816±223)分、MH(584±104)分、HT(723±113)分;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PF(732±53)分、RP(423±101)分、BP(586±83)分、GH(534±112)分、VT(416±142)分、SF(557±112)分、RE(553±212)分、RE(566±194)分、MH(442±103)分、HT(564±107)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显示统计学意义(P

篇8

关键词 心理护理干预 老年糖尿病 生活质量

老年糖尿病患者很容易伴随多种疾病,近几年来,据统计,老年糖尿病的患病率在逐渐的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所以需要重视[1]。心理护理主要是指在护理的全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积极的影响患者的心理状态,要帮助患者在其自身条件下获得最佳的身心状态,并且要帮助患者保持最好的心理状态。在本组研究资料中,采取了心理护理干预,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9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老年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50例,分别称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60~79岁,平均15.5±4.5岁,病程1~8年;对照组男30例,女20例,年龄61~81岁,平均14.5±5.5岁,病程1~9年;所有患者均经过检查诊断,最后确诊为糖尿病患者。两组在性别、年龄和病情上无明显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在患者住院期间,照顾患者的身体与起居生活,遵照医嘱为患者用药,及时向医生告知患者的情况。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因为老年人多数都会有孤独感、寂寞感和焦虑等心理负面情绪存在,尤其是在患病以后,所以这个时候需要以热情大方的态度多于患者聊天,耐心的为患者解答疑惑,要让患者了解这种疾病不可怕,要为患者建立抵抗疾病的信心,让患者的心理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更好的配合治疗。

观察指标:主要是对两组治疗半年后进行生活质量评分: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家庭支持、生活前景。

统计学处理:数据都是采用专业的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所有计数数据采用X2进行检验,结果以( X±S)表示,并且P

结 果

观察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和生活前景情况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老年糖尿病主要包括60岁以后才发病或是以前发病一直到60岁的以后的患者,老年糖尿病有很多的特点,而且非常的常见,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也是一种慢性疾病。老年糖尿病的临床特点主要是几点,患病率高、症状不典型、容易出现低血糖反映、常常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对治疗的依从性很差[2]。生活质量(QOL)也叫做生存质量或者是生命质量,主要是全面的评价生活优劣的概念。生活质量通常指的是社会政策和计划发展的一种结果,生活质量必须以生活水平为基础,然后注重对于患者的精神文化等高级需求的满足程度和环境状况的全面评价[3]。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两种,分别是客观条件指标和主观感受指标。生活质量包括几个比较重要的要素,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健康卫生、学校教育、公共服务、运输、娱乐、消费品、房屋和自然环境。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得出观察组在经过心理护理干预后的活动能力、日常生活、健康感觉和对生活前景的期望情况均好于对照组,这样便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情况及生活质量。所以我们发现对老年糖尿病患者采取心理护理干预,可以更好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让患者的心理保持在最佳的状态,让患者更好的接受治疗,更有信心面对自身疾病。

参考文献

1 沙春玉,王艳枫,李晓红,等.护理干预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及生活治疗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36):116-117.

篇9

〔论文摘要以湖南省涟源市某村32人为访谈对象,说明:村民对养老责任的认知不够清晰,基本上意识不到养老中国家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其大概可归纳为养老是个人、子女、村集体、政府责任四种认识。年龄、性别、婚姻、谋生职业、经济状况、子女等自身因素与区域经济、文化传统、农村政策等社会因素,对农村村民养老责任的认知有相应的影响。建立健全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必须重视传统的个人养老责任和子女养老责任,强调个人、集体、国家责任并存互补。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获得国家提供的社会保障是宪法赋予包括农民在内的全体国民的基本权利,这一观点已为大多数社会保障问题研究者所认同。因此,国家有责任将老年农民纳人社会养老保障的范围。那么,农民自身对养老责任的认知状况又是怎样的呢?笔者选择了湖南省涟源市的一个村(以下简称S村)进行了个案调查。

一、S村概况及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一)S村概况

S村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区,经济水平属中等偏下。村民大都姓李,总人口938人,13个村民小组,298户,耕地872亩(资料来源:涟源市政府网站)。村民主要从事水稻种植,大部分中青年农民外出广东、长沙等地务工。从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在家养老的约十来人,还有中小学任教、乡镇上班的约六人,五保户四人。因为大部分是空巢家庭,老人大都肩负着农业生产、照顾孙辈的重任。

(二)访谈对象的基本构成

在全村村民中采取主观抽样的方式选取32个样本深度访谈,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如下表1。

二、村民对养老责任认知情况概述

S村在社会转型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社会群体结构在变动,这种变化触动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通过调查,归纳起来,S村村民养老责任的认知情况可以归纳为主要以下四种情况:

(一)养老是个人责任

访谈的三十二位村民中,有九位认为养老是自己个人的责任,占访谈总体的28% 。

个案1:毛某,男,62岁,三个儿子一个女儿都已成家,孙辈七人。早在五年前,他已张罗完最小的儿子的婚事,现在养鱼、种田、喂猪,还为外出务工的子女带小孩,最多时带六人。毛某坦言,自己能干活,找得到钱,生活不需案子女,在生日、过节、过年随他们的心意,拿多拿少不计较,当然为了平衡子女间的矛盾,照顾他们的小孩要给同样的生活费。他说在外打工不容易,有时拿不到工钱,子女嫌房子落伍了,太小了,要新建流行的套间房,以后小孩读书费用也高,还不能得病,因此,子女的经济压力还是比较大的。

这代表了村民的心声。可以看出,毛某在自己力所能及时,尽量做到替子女分优,其中包含着一片爱心,只要子女幸福自己就满足了。

个案2:周某,女,54岁,在家开个体诊所,曾是乡村老赤脚医生,丈夫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木匠,儿子在外学医后回家协助母亲经营。周医生说:“家里收入一直比较稳定,子女大了,女婿家条件都不错。丈夫每年做木工收入不低,有时还承包村民的住宅建筑。村里只有一家个体诊所,村民小病大都在此诊疗,乡里乡村的可以计帐,年底大都会归还。至于老了,经济上不用子女负担,寿器(指棺材)已办好,百年之后(指死去)只须他们硅硅头。”一女婿在城里做商业保险,对此有了了解,在女婿的鼓动下老俩口各办了一份人寿保险。

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周某认为自己有条件,养老应该自己早做准备,养老责任在自己。

个案3:忠哥,39岁,前年新建了住房,一儿一女在家读小学由父母带,妻子在广东一家玩具厂做工。他说:“在外打工收入相对家里务农要高且稳定,只要身体好,送子女读书没问题。年老后就不出去了,攒些钱自己养老。”他认为沿海等地集体为村民购买了养老保险,国家政策也好,年老后不担忧,但在自己老家不现实,没这样的条件。

忠哥处在社会发展的好时代,子女数少,外出务工,见识广,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意识到集体和政府责任,但认为现阶段暂时是个人责任。

(二)养老是子女责任

访谈对象中有十六位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占访谈总数的50%,这说明养儿防老的思想占了较大的比例。

个案4:周某,女,78岁,四个女儿出嫁离家较远,跟儿子媳妇生活在一起。儿子在广东打工,大孙女在外读大学,二孙在广东学室内装溃手艺,第三个孙子在本镇上读初三,媳妇种家里的四亩多田,喂了两头猪。她说:“老伴七年前去世后,我就和儿子、媳妇一起过(原来老两口与儿子分家不分屋),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媳妇去田里土里时,我就在家煮饭、喂猪,早晨给孙子煮早饭,喊他上学,不要迟到。女儿给点钱我就攒起来,在家不用花什么,有时给家里买些豆腐、肉,给孙子一点零花钱,反正我离黄土不远了(离去世不远),自己动不了了还得他们(指儿子媳妇)照顾,只要他们过得好,孙子女有出息,我就放心,闭得眼了。”

周某是传统的农村女性形象,操劳一辈子,为后辈倾力付出,只图在生活不能自理时给予照顾。认为自己付出得多,理当得到回报。

个案5:李大爷,男,84岁,七个子女,大儿子出丰祸去世了,老六单身现检养一男孩,老伴几年前去世,现在大孙子家搭伙吃饭,每月给150元伙食费(农村认为孙子没有赡养爷爷的义务)。老人辛劳一世,腿脚不太方便,已不能劳动,主要是串门聊天,偶尔打打骨牌、字牌或麻将,行走要拄拐杖。他说:“女儿给多给少随便,儿子每人每年必须给几百元,读书多的儿子要多给点,当年借钱送他高考复读,考上大学后又欠了许多债,现他在外工作,其余的务农打工,家里困难些。他们当然要养我,摊派养老钱的事,是我堂弟召集他们开家庭会定下来的,子女都同意出,拿不拿当然也要看他们自己搞得好不好,幸好他们都还孝顺。”

4李大爷认为自己把精力都放在了子女身上,现在动不了了,子女有责任来赡养自己。

个案6:李某,男,45岁,儿子今年考上大学本科,女儿上高二。李某外出打工是主要家庭收入来源,妻子在家种两亩多田维持口粮。李某说:“家里底子一直较薄,父母办丧事欠了债,这几年小孩上学开支大,特别是儿子高三复读一届,心情不太好。今年考上了开学要带近七千元,每月还要生活费,女儿读高中费用也高,一年两个要一万六千元以上。他娘身体不太好,看病要花钱。现在住的是老土砖房,别人家都已建了红砖房,我根本没办法想建房的事,眼前的难关还不知怎么过。养老的事,以后再说,但愿小孩以后过得好,就靠他们了。”

李某认为没办法自我养老,把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

个案7:毛奶奶,四个女儿都已出嫁,没有儿子,老伴1984年出世了,现住在老宅里。她明确表明要靠四个女儿养老,粮食、零用钱要按月给,她说总算把她们养大,不找女儿找谁去。

这些子女多的老人,总有经济条件好的子女自愿多赡养一点,老年生活就不愁了。

(三)养老是村集体的责任

有五位村民认为养老的责任在村集体,占笔者访谈总数的15%。

个案8;毛支书是1998年离任的老村干部,现66岁,在任21年,在当年的村干部换届选举中落选了。在访谈中,他认为自己为S村集体、为村民操劳付出很多,一心为公,现在镇政府应该关心他的老年生活,镇里领导说只有象征性表示一点。结果他扣留了当年村里要上墩的部分农业税,经过协调,后来镇里给他一次性发放养老补贴一万元,其他村干部也照此比例发放了养老补贴。在镇政府了解到,离任的一些老村干部镇里都进行了一定的补贴,主要是考虑到他们协助完成了许多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非农经营,也没外出务工,影响经济收入。

个案9:李立生,原来的镇办水泥厂负责人。他说:“我在水泥厂工作十多年,企业红火时为镇上创造了效益,但没办理养老保险,也没退休工资,在离任后镇里应该要考虑我的养老问题。”因此镇领导与水泥厂负责人商量一次性发给一笔养老金。

个案10:李建国,“五保”对象,现已六十四岁,有残疾,一直未成家。几年前申请得以享受五保供养待遇,每年补助五百元。所以他认为自己养老靠的是集体。

从这些访谈中可以说,村干部、乡镇企业负责人、孤寡老人等人认为养老是集体的责任。在访谈中也发现外出务工的村民们如忠哥等因接触到发达地方的社会保障现状,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集体责任。

(四)养老是政府责任

访谈中有两人认为养老是政府责任,占访谈对象总数的6%。

个案11:李金贵,本镇的干部,即将退休,现居住在老家。他说:“我当干部一辈子,国家政策上已考虑了我们的养老问题,退休后在这里生活退休工资足够花的。”

个案12:杨青,小学教师,年近五十,她认为养老方面国家现有政策应该不会有太大变化,就依幸国家到时发放的退休金了。

这些国家工作人员认为养老是政府的责任。访谈中还了解到S村外出务工的村民如忠哥等人已开始意识到养老的政府责任。

三、影响村民养老责任观念的主要因素分析

(一)自身因素层面

1.性别与养老责任认知

在以农业为主、靠体力劳动的农村,男性往往是家庭的主心骨,决定家庭的重要事务。男性低龄老人如果在身体健朗时完成了一生中的要务,即送子女完成学业,为子女建好新房,操办子女婚事,送走长辈,则认为这辈子大事基本完成。这些老人现在尚能劳动,通过种田、养鱼、喂猪、种蔬菜等自我供养。到高龄期不能劳动了,可以靠自己积蓄养老,只需子女的精神慰籍,在生活不能自理时予以照料。如个案1毛某,做为男性,独立意识较强,子女在外务工,自己只62岁,尚能劳动,努力做到自食其力,还要为子女分优。

老龄女性认为自己主持不了家庭大事,依靠丈夫生活(实际这是互相扶养),即个人养老;丈夫去世时,认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老龄女性社会活动较少,大多在家操持家务,自己对养老问题不够重视,更多的是考虑子女、孙辈的利益。如个案4周某,女儿的供养足够她物质上的养老,愿意与后辈生活在一起。这是老年女性的代表,很少考虑自己的独立,养老上也认识到是子女的责任。

2、年龄与养老责任认知

高龄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一日不如一日,如果没有老伴,生活自理就极为困难。这类人认为养老的责任应该是子女,老人对那些不孝顺的子女会很伤心,说自己年纪大了,动不了了,儿子不养我那是没良心。老人朴实的“养儿防老”思想极为明显。如个案5李大爷已84岁,是高龄老人的代表。

低龄老人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整个农村的经济大大发展,子女成家、建房自己也出了大力气,现在还能劳动,照料孙辈,认为子女谋生不容易,尽可能自己供养自己。个案1中的毛某就是这类人的代表,认为养老是自己的责任。

中年人对养老的预期,认为要靠自己。如前文个案3忠哥。他们从周围老人的养老现状看,子女大都在外谋生,子女数较少,假如儿子生活不宽裕,更指望不上了,还要看和媳妇相处好不好,况且上有老人需要赡养,死后丧事操办费用大。他们想在完成家庭大事后攒钱,以后经济上不依赖子女,只求在动不了时有个照顾。

青年人在养老的问题上尚未考虑,认为离自己还很遥远,会变化大,到时再考虑。

3.文化程度与养老责任认知

农村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上的与小学毕业的在务农谋生能力方面无显著相关关系,许多村民文化低但人聪明,懂手艺,综合能力强,家庭收人就高;而高中毕业务农或从事农业生产并不一定比别人强。在S村的访谈中发现,文化程度在初中或小学的不同村民对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关系。

4.婚姻与养老责任认知

有配偶的村民在S村占大多数,对养老责任的认知体现在其他的变量上。

孤老人员一般享受“五保”待遇,在问及碰到困难找谁时,回答说请邻居照应,吃穿住方面有困难时会去找村干部、或通过村里去找镇政府,请求解决,如个案10“五保老人”李建国就是这样的。五保对象认为养老责任在于集体。 丧偶和离婚的老人生活照料依靠子女,在儿子家吃饭,能劳动时是闲不住的,当问及养老责任时,如果经济独立,他们认为是个人的责任;没积蓄则认为是子女责任,如个案5李大爷和个案4周某,他们认为应该要子女赡养。可以说,丧偶的老人即使自己有经济来源,还是倾向于与子女生活在一起,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愉快,又能为子女帮忙。配偶健在可以互相照顾,不分彼此,对男性来说尤其如此。

5.谋生职业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村民以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打工为主,长期的传统习惯都意识不到养老上国家和集体的责任。当问到自己老年困难时是否找集体或政府,他们都说没想过,以前上头也没有这样的政策。在家务农的村民“养儿防老”想法很突出,计划生育政策再严也想方设法生了男孩。外出务工村民与外界接触多,见识了外界的养老方式,他们虽然意识到养老中集体的责任和政府的责任,但现实是老家集体经济落后,仍认为养老要靠自己,至于子女以后能否赡养,那有许多变数,也就是说更倾向于养老责任是自己。

S村有几人曾任村基层干部,他们认为在任时为村民服务是做了贡献的,所以离任后都向镇政府要求发放养老补贴,最好是一次性补贴一笔钱,如个案8毛支书,镇里补贴的钱是他养老的经济后盾。

镇办集体企业负责人认为,在企业时为乡镇经济做出了贡献,没办理养老保险,退休后也没退休工资,因此集体要承担起养老的责任,如个案9企业负责人李立生的是这类人的代表。

国家工作人员,享受国家养老保障,年老后有退休工资,这体现了政府的社会养老保障责任。个案11镇干部李金贵和个案12小学教师杨青就是这么想的。这些人深受普通村民羡慕,但并没不满和嫉妒的想法,说明国家对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实行的社会养老保障政策已深人人心,城乡二元体制的养老方针,村民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正如社会学新制度主义所认为的“政治和社会制度能够影响和形塑个人的性格、偏好以及行为方式”。

6.经济状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S村经济状况好的村民对养老问题不太愁,基本的家庭建设完成后,积蓄了养老钱,如个案2个体诊所医生周某。

经济条件一般仅够日常开支的家庭和经济条件差的家庭,还在为生计奔波。如个案6李某,子女教育开支极大,没条件考虑存钱养老,认为养老的责任在于子女,只希望子女以后有出息,晚年日子有保障。

7.子女情况与养老责任认知

子女多的老人家庭负担重,送子读书、建房、办婚事,付出投人很多,自己没有积蓄,所以认为子女应该赡养老人,养老是子女的责任,即使是纯女户也这么认为。如个案7毛奶奶要求四个女儿来养老。前面个案4五个子女的周某与个案5七个子女的李大爷也是这样典型的代表,认为子女养老是应该的。

子女在两个以下的村民,家庭负担轻多了。这些村民现在一般还未进人老年,国家重视维护农民权益,取消了农业税,关注农民工的待遇。如个案3在广东打工的忠哥,子女少,自己有信心解决困难,对未来有好的规划。

在调查中发现,子女是否孝顺与养老责任的认知无显著相关。

(二)社会因素层面

1.区域经济

S村所在涟源市(县级市)为湖南省省定贫困县(市),人均年收人1400多元,普通村民外出务工收人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村里的园艺场已老化,以20年共1500元的租金承包给村民;村林场的大树原来砍伐过,自从封山育林后不得再砍伐,可以说,村里集体经济接近于无。

S村村民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一直以来认为养老是家庭的事,除了五保对象,大家不认为集体和政府有责任重视农民的养老保障。只有一些困难家庭遇到大病时才打报告向村里与镇政府求助,得到的也只是象征性的温暖。由于地方经济状况差的原因,访谈对象中大都认为养老责任在子女,意识不到集体在养老保障中的责任。

2.文化传统

S村村民以李姓大宗族为主,尊老、敬老的文化传统浓厚,村民大都自觉赡养老人,认为养老是子女的必然责任。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市场经济背景下,老人与儿子媳妇的纠纷渐渐多起来了,甚至发生了几起老人因后辈不孝顺而寻短见的事件。村民家庭内部的许多矛盾,基本是经济困难造成的,不是儿子、媳妇不想孝敬老人,而是他们无力孝敬老人。当老人身患重病,如果医师说难以治好时,家里一般是选择不治的。所以尊老、敬老的传统文化在现阶段受到了冲击,赡养老人的重要性让位于对下代的抚养的。

3.国家政策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国家实施了许多农民社会保障方面的政策措施,如社会救济、五保供养、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社会养老保险等。但目前S村社会保障水平低,保障项目少,缺乏制度化。

(1)土地保障。S村人均耕地初分到户时约0.9亩,略高于国际警戒线0.8亩。原来许多的山边田现在已退田还林,修村级公路占了些田,村民建房也占用了一部分耕田,因此实际人均耕田是没有0.9亩的。农产品投人大,产出低。土地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处置权,不能变卖土地来养老,且地处偏僻也没人租用购买。

(2)“五保”制度和社会救济制度。本镇没有建立敬老院,S村就更没有了,五保供养经费难以按时足额发放。社会救济制度水平更低,面更窄,村民完全不抱希望。

(3)农村社会养老保险。1992年,民政部制定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在有条件的地方逐步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采取个人缴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国家给予政策扶持的筹资模式。S村在1996年时发动,但村民积极性不高,随着国家政策的变化,现在已停滞。

(4)农村合作医疗。2003年下半年在涟源市进行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市里在卫生局下成立了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局(副科级),镇里成立了合作医疗管理站。每人每年交10元,政府再补40元,门诊挂号可用7元,没用的转到来年。但实际从200年开始,村民每年只交3元。S村村民参合率达87%,但在运行过程中有一些不足之处,村民认为没得到实惠,更多的是医院得了好处,当然交了也不盼望生病而得到补助。

(5)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仅在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实行,在S村还未实行。

S村现行的针对农民养老的国家政策极少,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多大变化,政府在养老中没有承担起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些社会因素表明我国在农村推行体现福利性质的社会养老保险,政府部门工作没有到位,政策宣传力度不大,制度设计欠合理,政府保障性不突出。农民因自身的局限也看不到现有国家政策在农村养老保障中的不健全,没有这种保险意识,这方面成了一个盲区。

四、中国农村养老责任的定位思考

目前,由于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在今后一段时间内仍然需要强调个人的养老责任和子女的养老责任,特别是老人的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决定了农村集体养老制度能否建立,也说明了养老的集体责任能否体现。经济条件好而没有实行的地方,固然有所欠缺,但是超越农村集体经济水平而勉强实行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篇10

关键词:社区护理干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预后

慢性心力衰竭为一种渐进性疾病,其主要由人体的心脏功能或者结构疾病而引发心室充盈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身体疲乏、心悸及咳嗽等。因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病程较长,症状不断加重而容易则容易导致反复治疗,再加上患者多数疗养时间都在社区,因而社区护理干预与每个患者的家庭有着密切关系,在患者治疗期间给予全面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在本文研究中,选取笔者所在割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割区内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1年8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7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慢性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随机将入选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5例)。观察组中,男性19例,女性16例,患者年龄51~92(74.5±1.8)岁;对照组中,男性20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53~90(72.4±2.5)岁。在基本资料比较方面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符合临床对照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本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本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

心理护理干预:因慢性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而导致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烦躁等不良心理,而这些不良心理不利于患者病情康复,甚至加重病情,最终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受到影响。对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良心理状况进行积极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给予患者鼓励和安慰,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情有利于病情康复,并尽可能满足患者各方面的心理需求,使患者心理上得到满足,消除其不良心理,从而有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

舒适护理干预:为患者创造舒适的治疗环境对患者病情康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此,护理人员应努力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干净整洁、通风良好的治疗环境。将床边配备的各种报警仪器及抢救仪器声音调至最低,保持病房温度为23℃~25℃,湿度控制在23℃~28℃[1]。同时,根据患者病情及需要对床头高度进行调整,尽量使患者保持舒适。因为为患者长期卧床,所以应确保患者皮肤清洁干燥,以免发生压疮。

用药护理干预:患者药物治疗过程中,应向患者说明正确的服药时间、服用方法、每次服用剂量以及其他注意事项,以确保患者合理、安全用药。针对有其他并发症患者必须指导患者谨慎服药。

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为提高患者对病情的认识,应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加强建康宣教,通过为社区患者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并通过播放录像、发放小册子等方式加强慢性心力衰竭知识宣传。让患者进一步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如发生机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转归。针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综合护理干预应做好随访工作,可通过门诊、家庭、集体及电话的方式进行随访。

1.3评价标准

显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有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得到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体征有明显改善;无效:经临床治疗后患者的心功能未达到上述标准。

1.4统计学处理

本文临床研究数据统计分析均采用SPSS16.0 软件进行处理分析,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对照分析具有差异性采用(P

2.结果

2.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估分析情况,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n=35,±s]

组别

身体项目评分

情绪项目评分

综合项目评分

其他项目评分

观察组

28.25±10.48*

30.72±13.15*

86.07±18.17*

29.71±13.14*

对照组

20.12±11.35

18.22±12.36

62.28±13.72

23.74±10.67

2.2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情况,见表2。

表12.两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效果比较[n=35]

组别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观察组

14(40.0)

16(45.7)

5(14.3)

30(85.7) *

对照组

10(28.6)

14(40.0)

11(31.4)

24(68.6)

3.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在慢性疾病中较为常见。因患者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及治疗依从性较差而导致病情反复,导致病情加重。针对社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对其实施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有利于消除患者不良心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极积配合治疗。同时,为患者创造一个舒适的治疗环境,并为患者进行用药指导,均有利于患者病情康复。在患者治疗期间实施健康教育,可加强患者及其家属对疾病的认识,使患者了解自身健康情况,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2]。

综上所述,在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临床治疗中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玉燕.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临床研究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10 (5) :379-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