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记叙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4:05: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二记叙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二记叙文

篇1

中图分类号:B844.1、R3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6729(2007)012-00818-01

儿童虐待是家庭暴力中的一种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但我国有关儿童虐待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针对受虐儿童的情绪、行为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从济南市2所小学的4~6年级中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各抽取1个班,共6个班332名学生,发放问卷332份,收回有效答卷329份。其中男生175人,女生154人,平均年龄11±1岁。根据儿童受虐筛查表,符合儿童受虐者67例为受虐组,其余262例为对照组。两组家庭类型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χ2=4.24,P

1.2 工具 1.2.1自编一般情况调查表 包括性别、年龄、年级、家庭类型。

1.2.2儿童受虐筛查表[1] 由8个条目构成,每一条目采用0、1评定,任何一条目的分值为1即为筛查阳性。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93,Cronbach α系数为0.74 。

1.2.3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2] 由41个条目组成,包括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分离性焦虑、社交恐怖、学校恐怖五个因子,按0~2级计分,得分越高示儿童的焦虑情绪越多。其重测信度为0.61 ,分半信度为0.88。

1.2.4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3] 由l8个项目组成,按0~2级评分。总分≥15分即有抑郁障碍的可能。该量表重测信度为0.65,Cronbach α 系数为0.73 。

1.2.5长处和困难问卷(家长版)[4] 由25个条目组成,包括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和社会行为5个因子及困难总分,按0~2级评分。其重测信度为0.72,Cronbach α系数为0.78。

1.3 统计方法 进行卡方检验、t检验及两样本的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受虐组与对照组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评分比较 受虐组的焦虑总分及躯体化/惊恐、广泛性焦虑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平均秩次分别为:197.2/156.8、199.4/156.2、195.8/157.1,Z=3.11、3.35、3.00,P=0.002、0.001、0.003)。

2.2 受虐组与对照组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评分比较 受虐组的抑郁总分高于对照组(9.61±4.65/7.37±4.22,t=3.79,P=0.000)。

2.3 受虐组与对照组长处和困难问卷评分比较 表1显示受虐组的SDQ困难总分及情绪症状、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能、同伴交往问题因子分均高于对照组(P

3 讨论

本研究中受虐儿童比例为20.4%,低于杨世昌报道的30.5%[5]。可能原因是本研究对象为两所大学的子弟小学,父母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相对较少采用虐待儿童的管教行为。受虐儿童经常遭到多种方式的虐待,但没有遭受待,其原因可能与受虐儿童隐瞒事实及样本量偏小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受虐组儿童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提示受虐儿童具有较多的情绪及行为问题。这与已有研究结果一致[6,7]。但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受虐儿童的情绪、行为问题是儿童受虐的原因还是结果尚不能确定,有待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等.儿童受虐筛查表的效、信度研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杂志,2004,13(2):223-224.

2 王凯,苏林雁,朱焱,等.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的中国城市常模.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2, 10:270-272.

3 苏林雁,王凯,朱焱,等.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的中国城市常模.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3,17(8):547-549.

4 寇建华,杜亚松,夏黎明.儿童长处和困难问卷(父母版)上海常模的信度和效度.上海精神医学, 2005, 17:25-28.

5 杨世昌,张亚林,黄国平,等.受虐儿童个性特征初探.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8(9):617-618.

6 Johnson RM, Kotch JB, Catellier DJ, et al. Adverse behavioral and emotional outcomes from child abuse and witnessed violence. Child Maltreat,2002 ,7(3):179-186.

篇2

于漪老师说:语文教学是个系统工程。它首先应具有科学的序列……

针对目前作文教学存在作文教材本身缺乏连贯性和序列性、学生写作缺乏兴趣、作文教学效果低下等问题,我们认为作文教学要注重序列性的教学策略,要真正体现写作教学的循序渐进的原则,来解决教师教学生学的问题.具体落实措施为: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合理的写作训练序列;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等,以期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

编写具有科学、合理序列的作文教学材料

长期以来,对课本基础知识的扎实掌握与巩固,是每位语文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因而细而又细,反复而又琐碎,可是对教材规定的作文训练却往往是以指令性写文一次就一带而过,使之成为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一个附庸,而没有把它提到一个与基础知识并重的运用的重要形式的位置上,这种模糊的认识与做法同教师对作文教学的具体而微的要求与规律的把握不足有关。作文教学在实行中只有“点”的简单的涉及,而无“面”的渐进性广泛涵盖。对作文教学的规律把握与实际运用的内涵认识不足,是目前最普遍存在的问题。教材中作文训练的指导意义不强而且实践的范围较窄,训练出现的次数在每册中只有寥寥数次,无法体现作文教学的连续性与渐进性。而作为担负着指导责任的教师不可能也无暇去深入设计这种训练过程,这就暴露了教材的一个弱点,只有“点”的训练,没有“线”与“面”的连接和拓展。因此,作文教学的实施,急需一套与教材要求相匹配的内容丰富层次分明的训练补充材料,供教师选择使用。内容编排的灵活性与训练层次的渐进性应是其主要特点,要既能体现出课标的要求又切近学生多彩的生活。

二、贴近学生生活,建立写作综合性训练序列

初中三年训练重点各有不同。初一是以记叙文为主,初二以说明文写作为主,初三着重训练议论文。这种安排符合初中语文教学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具体的文体来说,同样应该由浅入深,先易后难。教师在作文教学也由导引、示例、训练三部分组成。“导引”主要是教给学生掌握每种文章的基本要求和行文模式,它能为那些写作未入门的学生迅速写出“上路子”的文章提供帮助;示例,顾名思义是选择典型的范文,来剖析给学生看,让学生从范文中获得教益,受到启发;最后当然要落实在学生的训练上,这更要一步一个台阶,不能把已经得到细分的目标毫无条理的让学生练习。教师要始终记住作文训练的序列性和科学性。如记叙文的记叙顺序训练,只有在学生能较好地运用顺叙来写人记事时,才能尝试训练倒叙和插叙。特别注意训练的目的的单一而集中,每一次训练一项作文能力。 例如记叙文写作,可以把它分解成“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叙文”、“以抒情达意为主的记叙文”。各类又可再此切分。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包括“一人一事的记叙文”、“多事一人的记叙文”、“一事多人的记叙文”等。因为训练目标单一而集中,教师讲解容易深入透彻,学生理解也容易,这就有益于消除学生对作文的“大而全”(有些教师的理解并在作文训练中对学生如此要求)的畏难心理。追求“大而全”,学生做出来的作文往往是粗陋的半成品,制成精品的机会较少,好似爬山只能爬到半山腰,学生每次都是爬到半山腰即返回,循环往复,只能在低水平上徘徊,由于从来没有登上山峰的成功体验,从未享受到胜利的喜悦,逐渐丧失对作文的兴趣也就顺理成章。将训练目标设立小一些,学生便能够集中精力和笔力,写出符合训练要求的文章来,同时能激发学生对于作文的兴趣,收获很多的意外成果。很多文章用语诙谐,人物处理真实形象,描写方法灵活多样,思想也积极向上。一个片断训练,完成了一次所谓的大作文都未达到的目标。

三、改变作文评价模式,体现科学序列评价梯度

篇3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面面观

随意翻阅学生作文,能发现不少的问题:东拼西凑,不知所云,胡乱编造,千人一面。在当前新课改推进的今天,自然会不可思议,然而语文教师却心知肚明。作文教学的严重偏差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教学中存在的严峻问题。不少语文教师缺少课改意识,作文指导理念过于机械,教师还是执行一条龙服务:出题―讲授―学生写作―批改―评讲。教师对教材的整体性把握不够透彻,设计作文训练有随意性或者单纯按照教科书不间断地布置作文练习,缺乏计划性、整体性、阶梯性,一个题目往往被初中生在三年学习中重复翻抄,《我的老师》能写若干遍。长期以往,教师疲于作文教学,学生总是被动应付,同时写作思路陷入了教师设计的框架。学生丧失的是独立作文能力和思维创新能力。

二、教师树立正确的作文指导观

语文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一个不读书、不会写作、不热爱生活的教师怎么可能指导学生写好作文?语文教师应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能够广泛地吸收多元文化知识,以丰富的见识学识驾驭写作教学。

语文教师应具备高品位的美学素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发现文学作品中的美,引导学生品味美、欣赏美,让学生的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充分激发写作欲望。语文教师要分层、分阶段加强写作训练,要让学生感受到收获写作快乐的愉悦感,要让学生不断地在写作实践中获得写作技巧,提高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

语文教师要具备健康的人格素养,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能够接纳学生的思想观点,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肯定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和独特性,在作文指导和教学中更多地运用赞美之词,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的真情实感得到认同。只有这样的语文老师,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写作,才能使新课改的作文教学目标得到落实。

三、中学作文梯度训练设计基本方略

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基础性作用,中学作文教学应从7至9年级实行作文系列化的梯度训练,体现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由简单到复杂,由单纯向深刻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训练层次。作文梯度训练就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认知的结构水平,采取与之相应的训练方法,区别对待、因材施教,使之在各自不同的起点上提高作文水平的一种写作教学方法。比如观察能力分为有目的、有序、抓特征、有分析、调动多种感官、讲究方法等层次;记叙能力可以分为齐备六要素、明确中心、叙事完整、层次清楚、详略得当、过渡自然等层次;也有文从字顺、严谨认真、干净整洁等层次;还有写经历的事,写身边的事、人、景、物,表达有情感体验,规定时间完成等层次。

从整体目标训练角度看,初一年级加强记叙文训练,重视观察能力训练;初二年级加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训练,重视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初三年级加强记叙文、议论文、散文、小说训练,重视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训练。

从具体目标写作要求讲,初一年级要求所写内容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45分钟500字;初二年级要求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条理清楚,45分钟写600字;初三年级要求文通字顺、有真情实感、结构清晰、语言生动,45分钟700字。

从写作训练技巧上谈,初一年级重在记叙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顺叙、倒叙、插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画龙点睛;首尾照应;一线穿珠。初二年级重在说明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说明顺序、方法、语言;场面描写;以小见大;镜头剪辑;散文的写法;烘托艺术;铺垫蓄势。初三年级重在议论文的题目、开头、中间、结尾;论点、论据、论证;小说的写法;景物描写;时空交织;欲扬先抑;诗歌的写法;一波三折;巧设悬念。

篇4

是得承认自己不够蕙质兰心了,呵呵。惠不惠吧,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又想起内些过往了。

似乎,又再回忆再回忆了。

亲爱的,记叙文。

呃,从内时候,开始哇。

内时候,我刚调到你那儿坐。第一堂课,大雁(注:班任)不知讲了什么,我们都笑了,内些笑都好明净,我的目光触到你的笑脸,就畏惧的收回了,因为你也看到了我。我很没出息的缺氧了。我调整姿势深呼吸,企图用这种方式给自己降温。

真可笑,内时候,我们只念初二。

嘿,我就纳闷了,杂和你上了一年了,就没注意到你笑起来很好看呢?

其实,你有一个不好的习惯,走路时,头总是仰着。我就问你,我说你杂走路总是抬着头呢?你说嗨,低下头也拣不到钱不是?我嘿嘿的笑了。笑的金光闪闪温柔可爱熠熠生辉。

幸好,幸好你在圣诞之后拉起了我的手,不然我以为我的信仰,该破灭了。

晚上,我笑嘻嘻的躺在床上,想你的一颦一笑。

我懂,会有女生恨我,也懂和你谈朋友会有多辛苦,但我一如既往。有个什么词儿来着,哦,党告了我。是乐此不疲。

党们都说,说你丫知道他光这所学校就有多少女朋友嘛你?

我说党们,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你们也别逼我知道。

我们最爱做的事,似乎就是走路了。

我们一有空就开始走。大街小巷的走,高大的建筑,绿化带,高速路,图书馆,歌剧院......

我们走好多路。反反复复。一刻不停。

我们不牵手,因为他们的目光让我们胆怯,我看上去那么小,你看上去,那么无辜。

我们很少讲话。我想如果这平淡无奇的日子如果能够延续到很久很久,那也好啊。因为和你走的每一条小巷,空气中满是淡淡的香。

后来,我慢慢觉得累了,我想用同样的姿态走进你,但无能为力。

原来,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

不同的世界,相爱后,没有结果。

你问我怎么了,我说没咋没咋,然后就笑了,笑的还是金光闪闪温柔可爱熠熠生辉。

你也笑了。

我们隐约牵动了嘴角,像莫高窟不食人间烟火的浮雕。

呵,你终于发现了我的不快乐,你希望我是笑着的。

呵,你没发现的是,我的不快乐,是你造成的。

我,真的不够耀眼。我,很早很早就知道,总有一天,我会成为只能仰望你的路人甲,蹲在一层层美女之后,认真的种蘑菇,画圈圈。

像我这样没啥资本却死骄傲的女生,豆丁一样的身材,也长不出啥襟。

但这远远不是我要说的最后。

最后是什么呢?你,离开了,连分手的机会都没有。

你离开得那晚,我躲在卫生间里,锁上门,听见细碎的磨牙声很轻柔的梦呓。那么久,一直忽略了生活化的细节,忽略了朋友的喜怒哀乐,忽略了季节更替的风吹草动。我把所有的所有都抛在脑后,发现你又是那么遥远。

那晚我在卫生间写了很多文字流了很多眼泪,那些暗色的血泡变成的痂隐隐作痛,我想起我的功课空白了很多,突然想拥抱一下爸爸妈妈,做回以前的那个乖小孩

两年过去了,那些曾经的风声雨声都淡去了,但我依旧把你的笑雕刻进我所有的记忆里。

记叙文。

-----呐,我相信你,你就是爱。

篇5

表达方式是文章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主要包括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它是文章构成的一种形式要素,为表达内容服务。同一内容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表现,可收到不同的表达效果。

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之一,这一能力点要求同学们掌握表达方式的分类及其基本特点,能够从文章中辨别各种表达方式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体会表达方式的作用及其效果。具体说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够从文章中辨别各种表达方式,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作用和效果;2.能够辨别各类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作用;3.能够辨别环境描写

(特别是景物描写),并能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分析其作用;4.能够分析记叙文中议论、抒情的表达效果。

【应对策略】

怎样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呢?

一、掌握各种表达方式的分类及其特点

从大的方面来说,表达方式分为五大类: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1.记叙:记叙也叫叙述,是记叙文中最主要的表达方式。它以事件作为表现对象,对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的经历、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等作叙说和交代。

2.描写:描写是记叙文中的主要表达方式之一。一般分为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手法运用得好,能收到逼真传神、生动形象的表达效果,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受到强烈的艺术感染。

3.抒情:抒情就是抒发和表现作者的感情,它是抒情文体中的主要表达方式。

4.议论:议论就是作者对某个议论对象发表见解,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议论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等方法对人物或事情发表自己的观点、看法,通常带有较强的主观色彩。它的作用在于使文章立意鲜明、深刻,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理论深度。

5.说明:说明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被解说的对象有的是实体的事物,如山川、江河、植物、文具、建筑、器物等;有的是抽象的道理,如思想、意识、修养、观点、概念、原理、技术等。

二、了解各种表达方式的基本作用

表达方式的基本作用是固定的,只不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要根据文章内容去做具体的分析。下面这些基本用法的格式同学们要熟悉:

1.记叙:交代背景;为下文作铺垫。

2.说明:详细清楚地交代了……;科学准确地介绍了……

3.抒情:直抒胸臆,抒发了……的情感。

4.议论:(在记叙文中)表达了……的观点,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抒发一种……的感情。

5.描写:(1)人物描写:形象生动地刻画了……的形象,表现了人物……的性格。(2)环境描写(主要是其中的景物描写):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抒发了一种……的情感,渲染了一种……的气氛,烘托了人物……的心情。(3)细节描写:细致地表现了人物……的思想或性格特点。

三、细心地体会和感受语境

表达方式的分析是阅读理解文章的一个重要方面,归根结底还需要同学们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体会和感受,才能更好地分析文章的表达效果。

【美文展示一】

一个语文老师的童话

束艺博

期末考试将近,所有科任老师都在拼命抢时间。

孩子们白着疲惫的双眼应付着一张一张的试卷,那眼神写满恨意,仿佛面对的是一片一片不忍细看的碎片。面目冷峻的语、数、英挥舞着狰狞的叉,压着课程表上无力的音、体、美,逼着你安静地等待下一场测验的审判。

身为语文老师,面对这一切却无能为力。是啊,他们还分不清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呢?他们背诵默写还不过关呢?……可是……

又是一节音乐课变的语文课,走进教室,孩子们回应着麻木与疲惫。我一急,脱口而出:“打起精神,期末考考好了,我写首歌送给你们,以此赔偿长期被占领的音乐课。”教室里一下炸了,“老师你还会写歌啊?”“不是吹牛吧?”我笑而不语。等安静后又说:“不过,歌词必须得由你们写。”

一阵叹息之后接着是抱怨,“弄了半天,原来是布置作业啊”。不过我悄悄发现这里面藏了一丝期盼和怀疑。

我不置可否,继续上课。

期末考结束,我这两班的孩子都很给力。高兴之余,我也将假期作业减到最少,并且特意提醒他们别忘了写歌词。

新学期开学之初,学校未与我协商,直接通知我接手另外的班级。

天,真的要离开那些朝夕相处的笑脸吗?小李的作文水平还需要辅导呢,小王的文言文字词还需加强呢……我答应的歌呢?

开学,道别。

轻描淡写故作冷漠地交代孩子们要好好学习,好好听新老师的话,别的只字不提,只是快速转身,离开。

很怕被发现,我和他们一样很没种地流着咸咸的液体。

几个星期之后某天,音乐老师突然交给我一张薄薄的作文纸。

“……这才发现/曾经美好的瞬间/只希望/此刻记心间。”

短短几行,阳光洒满肩头。

之后在家里陪着吉他和电脑鼓捣了几天,作曲,编曲,录制完成。

音乐老师急切地教给他们了。

再后来的某天,音乐课,我背着吉他走进原先熟悉的教室,孩子们的表情让人窒息。

终于,在音乐老师的指挥下,几十个孩子共同唱出的那声音,过耳难忘。

这群初二的孩子,竭尽全力,投入而庄严地演唱着自己亲手写下的梦想;他们曾经的语文老师,紧闭双眼拨动手中的六弦琴,贪婪而郑重地呼吸着空气中弥漫的青春……

“……这才发现/曾经美好的瞬间/只希望/此刻记心间。”

那天之后,按部就班,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过,进入了新的学期,只是,那些孩子大老远就绕路喊着我,我回以微笑。

那首歌,我只在独自一人的时候才会唱起,不知他们还记不记得那旋律?

篇6

一、以旧带新,循序渐进

教师要熟悉初中教材,作好衔接的准备工作。现行初中新编教材系统介绍了拼音、文字、标点、词汇、语法和修辞等基础知识,还设置34个作文训练、9个听说训练和23个语文活动,内容全面,实用性强。每册附录里还专门介绍了各种主要文体的一般常识和阅读方法。高一教师应将初中教材的有关内容进行分类整理,结合高中一册教材分项列出对应的知识体系和训练序列,恰当安排衔接计划。例如高一册第一单元记叙文,在《写景状物的一般要求》中,强调了“抓住景物特征”、“注意观察点”和“须有明确的立意”。与此对应的内容,在初中一册《作文训练》中有《观察细致才能写得具体》的知识短文,并且指出随观察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定点观察”、“动点观察”和“散点观察”。又在初二册的附录中有《课外练笔》,要求写观察记录,并提供例文,以作借鉴。这样把高、初中有关观察的知识集中在一起进行训练,衔接自然,温故知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二、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在单元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作好基础知识的衔接。高中一册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散文单元,能与之对应衔接的有初二册的记叙文、散文,初三册的说明文,初四册的议论文。在单元教学中,要求学生结合初中相关单元的知识内容,了解每一种文体文章的特点和阅读的规律。在具体操作中,要在学生独立研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分清文章层次,理清作者思路,明确中心意思,领会写作意图,评价内容和写法。由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经互相研讨,以谋求结论。教师根据情况,适时引导,教会方法,不把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由学生自己下结论,如有不妥,教师纠正。

事实证明,初中教材的一些基础知识,由于受年龄、知识水平等局限,学生未必完全明白,进入高中后要求学生回过头认真研读,居高临下,融会贯通,定有新的收获。强化思维训练,培养语文能力。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培养能力。分析、综合是思维的过程,概括是思维的基础,培养概括力又是语文能力的基础在日常生活中的听说读写,说和写要有明确的中心,听和读要了解其说和写的意图,这种表明自己的观点,明确对方的意图,都必须概括。只有概括,才能见物知类,触类旁通,实现知识和技能的迁移。另外,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思维品质。即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和敏捷性。比如对词语的深刻理解就要注意语境,离开语境理解词语,就是静止的、简单的、表层次的,注意语境的多方面因素,才能理解到词语是动态的、综合多种因素的、深层次的。在这样的分析、综合过程中,也就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的能力也就有综合性。再如在阅读课文方面,初中只要求“感知”课文内容,即对课文有一个直接的反映,简单的认识;而高中则要求学生“把握”课文内容,也就是要占有课文所涉及到的知识,要变作者的认识为自己的认识,这就要求从整体上理解课文内容,并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分析作者的思路及写作方法等。这种从“感知”课文内容到“把握”课文内容的训练过程,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由经验型到理论型的轨迹。高中阶段的教学衔接工作做得好,这个转变就好,对教学就有利。高中阶段的“思考和练习”中的问答题,是学生最难掌握的,要想做出符合题意的答案来,必须要有较强的概括力。如果重视回答问题的思维过程训练,也是可以逐步培养的。首先进行分析,认准解题方向,根据要求提出答案的要点,对要点之间的关系作分析后,理清答案的思路,最后组织语句给出解答。这个答题过程的分解,培养了思维品质,训练了概括能力,提高了语文能力。

三、激发学习兴趣,做好学段衔接

学生上高中后,课业负担加重,难度加大,视语文的读写为“苦差事”。这种不健康的状况,促使我们要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触发学习动机,变被动为主动;培养学习兴趣,变苦学为乐学;锻炼意志,变怠惰为勤奋;激感,变厌恶为喜好;塑造性格,变脆弱为坚强。这就要求我们改进教学方法,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活动,引导学生独立研读文章,开展课堂讨论,形成一个勤奋好学的良好氛围。这里要特别提起的是培养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问题。九年义务教育《语文教学大纲》在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培养默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初步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专心听讲的习惯”、“有礼貌说话的习惯”。

篇7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内阅读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Integrated Curricular

Reading and Writing Instruction

KUANG Jiena

(Zhuhai Doumen District Chengnan School, Zhuhai, Guangdong 519145)

Abstract Reading is the foundation of writing, writing is an outward manifestation of the accumulated reading. So that reading and writing are complementary and inseparable. But most of the attention, but most of the teachers focused on the accumulation of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while ignoring the role of curricular reading for teaching writing, which would make curricular reading and writing teaching out of touch, is not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material and overall student essay development. So I carried on this issue to be a shallow analysis, making further improv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Junior high school language; curricular read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有这样一句话“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其中“积学以储宝”强调的便是应该通过广泛的学习来使自己的知识储备更加丰富,进而使得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加强。这也体现了正确阅读对于写作所起的重要影响。所以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应该注重课内阅读与作文教学的相互联系。

1 以“阅读”带动“写作”,是教材的要求

在语文课内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转变只注重课文分析而忽略学生思维锻炼和语言锻炼的教学理念。如果我们来研究一下中学语文教材,就会发现用阅读带动写作的方式来进行写作训练的形式丰富多彩。在许多文章的课后题设计中明显地体现了这一点。如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散文诗两篇》课后练习“请你也用散文诗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七年级下册《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课后练习有“我们是多么喜欢长高了变成大人,我们又是多么害怕呢?你可能也有过这样的感受,请结合自己的体验,写一段自己的体会!初中的每一册书课后练习题在涉及的各类写作练习如命题小作文、改写、续写、补写等短文练习每本书都远远超过十道题。可见中学语文教材编写是十分重视以“阅读”带动“写作”的。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课文无非是例子,凭着例子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能。”所以说在进行课文阅读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对其重要的段落去进行记忆和背诵,对于其中好的文章构思去进行思考和模仿再创作。以文为范,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带动写作,进行写作训练。

2 利用“阅读”与“写作”之间内在联系,引导学生由课内阅读带动写作,进行写作训练

一个人若是缺乏阅读能力,当他在写作时便会如那无水之鱼,腹空笔涩。这也说明了阅读在作文写作中的重要作用,课内阅读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第一手资料,让学生树立一种正确的课内阅读观,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内心世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更可以使得学生的语言更加丰富、使他们领悟这些优秀作家的写作方法和思路,为良好写作水平的形成奠基。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课本上的这段话用了一系列的动词,简明而又准确地把捕鸟这个比较复杂的过程交代清楚了。我就设计了抓老鼠仿写示例,在我的示范后,学生的仿写文章也很生动。如一个学生写道:“只见小浩同学举起右手,和同伴打了一个手势,然后就接过篮球,迈开大步,闪过两个防守队员,冲向篮板前面。起跳,篮球从他的手中飞出,划了一道优美的弧线,球进了。”通过练习学生对写作兴趣大增,再也不觉得写作是件“苦差事”了!

写作更高层次的是通过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情感。我又通过学习课文《背影》中一系列父亲艰难买橘子的动作,强烈地突出了父爱这一主题。我要求学生在写作时一定要把“情”贯注到动作之中,一学生写道:“唉!今天的数学试卷做得不好,错了好多,爸爸生气了,既不给我签字,也不搭理我,只是坐在桌角默默地吐烟圈。我心里很难过,我审题太不仔细了,这次没少挨老爸的‘冷暴力’。上床睡觉时,我才发现暖水袋已经充满了热水,我的眼泪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了,‘爸’,请原谅!”学生在我的指引下写出自己的真情,写出自己的好文章。每篇课内阅读都有其闪光点,教师只要善于引导,以文为范,从内容、句式、修辞、语言风格、写法技巧等方面提出适当的要求,让学生结合生活体验练习仿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 完善教学结构,以“阅读”带动“写作”,要有整体的计划,形成读写有序列

课内的阅读与写作虽然有课文可依,但写作是一种自由的思维活动,而课外的阅读与写作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所以容易走进目标不明确,读写训练无序、无系统性的误区,所以初中语文以“阅读”带动“写作”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有整体的建构,确立每一学年、每一学期甚至每一学月的阅读和写作目标、计划,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根据教材我确定了七年级写作训练目标:作文要写自己想说的话,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写出自己的独特的感受,写好记叙文。具体做法以七年级上册为例,首先确定每个单元的主题。在课内阅读教学中我借鉴了课文的例子进行写作指引如下:选择《童趣》中你喜欢的场景,融入自己的感受,创造性改写。如:“观蚊成鹤”,可改成“我真的看见了一群白鹤――”通过作文让学生懂得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认识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生都创作了很多优秀的作品:《那一次,我战胜了困难》、《我长大了》、《 必须跨过这道坎》……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比较熟练地掌握了记叙文的写作技巧,那么就对主题,构思,选材,表达方式,记叙顺序, 语言表达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初二阶段着重进行了记叙文、说明文两种文体的练习。优秀作品:《家乡的桥》、《蛋糕的制作》、《爱是……》。初三阶段面对升学考试,从作品主题升华和创新方面进行培养学生,增加了议论文的练习。作品:《笑对失败》、《走进初三》、《我看青春期的“爱”》、《读书苦与乐》。学生在老师的指引下,以课文阅读为范本,再进行加工,修饰,创作。以阅读为本,以写作为乐!

总之,脱离了阅读的写作教学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很难得到提升和发展的。而课内阅读作为阅读中精品被收录,其在作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阅读的快乐是心灵的快乐,写作是创造性的劳动,培养写作的兴趣,快乐命题,快乐构思,快乐表达,自然就能快乐地写作!

参考文献

[1] 曹翠芳.回归文本――语文学习高效的切入点.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11(5).

[2] 王志彬.二十一世纪中国写作理论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

篇8

刻画人物形象是记叙文的主要目的之一,所以分析人物形象、概括人物性格特征就成为记叙文阅读最重要的考点之一。人物形象分析,主要是通过分析人物的言行、事迹,获得对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思想倾向、道德品质等方面的准确认识。近年来,中考语文加强了对文章中人物形象分析的考查,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理解、评价和感悟能力。

【考点解读】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如下几种:

一是分析人物形象。如2013年江苏省连云港市卷第20题:阅读下面两句话,结合“骨气”的内涵,联系文本分析凯洛琳、克丽丝汀这两个人物形象。

二是说明人物形象的作用。如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卷第22题:小说中“我”这个人物形象有哪些作用?

三是分析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如2013年贵州省黔东南卷第11题:这两段文字在刻画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方法?

四是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如2013年四川省眉山市卷第19题:请运用选文的相关内容,在文中的“我”和妈妈两个人物中任选其一,简要分析其性格特征。

五是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正的评析。如2013年山东省东营市卷第23题:试对小说中的“退休法官”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及现实意义谈谈你的看法。又如2013年四川省雅安市卷第14题:文中的“我”对挑糖担老人是怎样评价的?

【解题指津】

要想对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准确作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结合事件全面分析。因为事件是人物形象刻画的载体,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等只有通过具体的事件才能得以表现,所以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必须弄清文章记叙的事件及其前因后果和起承转合。人物形象包括人物的思想特征、人物的性格特征、人物的精神风貌、人物形象的社会或时代意义。分析人物形象时应当结合以上几个方面尽可能全面地去分析,并按照一定的顺序组织语言,这样才能全面作答,避免因遗漏而失分。

二、抓住描写提炼形象。阅读写人为主的记叙文,首先要粗略地将文章从头到尾看一遍,看作者描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然后再细细地阅读,看作者采用了何种描写方法来描写的。若是肖像描写,要抓住最能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的内容;若是语言描写,要抓住个性鲜明,能凸显其思想品质的内容;若是细节描写,要抓住那些过目不忘,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起到显示本质特征作用的内容。我们做题时,只要抓住具体的人物描写方法,就可以很快地提炼出人物形象的特点。

三、抓住情节感受形象。写人为主的记叙文,环境与情节是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的。自然环境描写除了具有推动情节发展这一作用之外,其他作用都是围绕人物展开的,如烘托人物心理活动、烘托气氛、烘托人物的思想性格。故事情节在塑造人物性格方面的作用,需要我们从整体上去把握,简而言之,就是我们要看清通过事件的发生与发展过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四、抓关键句把握形象。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往往有一些议论和抒情的语句,这些语句一般都是作者对人物的分析和感悟。抓住这些关键语句,结合文章对人物的刻画进行分析归纳,就能准确把握人物形象。

【阅读闯关一】

母亲变了

文/张金刚

①突然发现,母亲的生活理念和习惯变了。

②自从母亲买了手机后,电话便如乡村喇叭一般,实时给我播报村里的杂七杂八。但不知从何时起,母亲的电话内容变了,净是些养生知识。告诉我要多吃五谷杂粮,少吃大鱼大肉;不要久坐,要常运动;注意调整心态,生气伤肝……

③我打趣道:“您快成养生专家啦。”母亲笑道:“我天天看养生节目,跟着专家现学现卖呗!”听了专家指导就是不一样,一向节俭的二老,日渐注意饮食了,用母亲的话说,就是嘴头子上不能再吃亏。家产的土鸡蛋,她一天吃一个,不再攒着给我们;家里种的花生,不再全部卖钱,而是拿一些榨油,说是花生油有益健康;每天不忘喝杯豆奶,说是补钙;每顿不能少了稀粥,说是养胃;水果不能断了香蕉,说是防便秘。

④记得以前,我只要一劝母亲多花些钱保养身体,便会招来数落。可如今,母亲肯主动花钱“享受”了。每次回家,我提的大包小包重了,母亲的埋怨唠叨没了,我的心也放轻松了。

⑤一次打电话,母亲许久未接。回拨过来,说是在村里小广场跳舞呢,跳的还是时下最火的广场舞《最炫民族风》,而且一有空便约上几个老姐妹去跳,真是让我大跌眼镜。

⑥毕竟岁月不饶人,一次天气突变,母亲得了重感冒,医生说最好输液。母亲二话没说,便挂上了吊瓶。一星期下来,花了好几百块,身体才得以康复。若放在过去,母亲肯定会心疼钱,这次却只字未提。

⑦母亲年轻时身体硬朗,偶尔生病也是“扛扛就过去了”,不会“花那冤枉钱”;带她到医院检查,更是固执得很,劝不通、拉不动,吃点药了事。这次,母亲却一改对病对钱的态度,肯花钱输液了。我笑着说:“老太太,不服老不行了吧?有病就得治,不能心疼那俩钱。”母亲咧开豁齿露风的嘴,一阵憨笑,点头称是。

⑧对母亲的这些转变,我一直认为是,人老了,懂得保重身体了。然而一次与父亲闲聊,才真正懂了母亲的心。上了年纪,不能挣钱,只剩花钱;而我工资不高,开销却大,母亲心里颇为不安。于是,便有了“花小钱养身体,不生病便是在攒钱”的朴素想法;学养生、搞健身、肯输液,都是为了调养好身体,尽量不因生病给我添麻烦、增负担。

⑨听后,不由一阵心酸:我可亲可敬的母亲,原来您的转变,不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儿女。

(选自2012年11月13日《生命时报》)

1.细读课文,说说母亲的变化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母亲产生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⑥段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结尾两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对文中母亲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闯关二】

天上有云姓白

文\丁立梅

他不是我们的正式老师,不过是个高中毕业生,还跛着一条腿。

那时我们读初二,教我们的英语老师突然生了一场大病,需卧床两个月。没有老师能顶上这个缺,于是他来了。

据说他是校长的亲戚,不然凭他一个高中毕业生,怎么能来代我们的课?而他来代课总有好处的,有不菲的代课费。这是消息灵通的同学说的。

他第一天来给我们上课,在我们的灼灼眼光中,跛着一条腿,很费劲地迈上讲台,羞赧地看着我们,愣是半天没说一句话。有学生在底下憋不住,“扑”一声笑出来。这一笑,让他腾地红了脸,终于开口说了话。他说:“天上有云姓白,我叫白云。”

自此后,有学生远远看见他,就“白云白云”地叫。等他答应一声,一跛一跛地回转过来,殷殷地问:“什么事啊?”那叫着的学生会“啊”一声,抬头对着天说:“我看天上的白云呢。”他并不恼,呵呵笑一声,也陪着仰头看天。

他的课备得极认真,书上密密麻麻全是红笔注的补充。只是那时我们不懂事,并不知他的艰辛,私下里竟有些瞧他不起,认为他不过是个代课的。所以上课总不好好上,不时打岔,跟他耍贫嘴,甚至有同学高兴了还吹口哨。每每这时,他都涨红着脸,站在前面看着我们,等我们闹够了,他可怜巴巴地问:“听讲好吗?”然后弯腰跟我们道歉:“对不起,对不起,都怪我课讲得不好,让你们没兴趣听。”教室里突然安静下来,只听见空气流动的声音,那一瞬,我们有些无地自容。再上课,都听话起来,乖巧起来。他很高兴。课上完了,他说:“我要奖励你们。”大伙以为他是说着玩的,再来上课,他却提一袋子糖,一人发两块。

课后他喜欢扎在学生中间聊天。有学生好奇地问:“你腿咋的啦?”他并不避讳,说小儿麻痹症落下的病根,又说起他很想读大学,但家贫,上大学成了梦想。“所以呀,你们要珍惜呀,珍惜这样的好时光。”他变得像长者。

两个月的时间一晃即过,在他要走之前,班上发生一件事,一个成绩不错的女生,父亲突然暴病身亡,女生的家一下子塌了,女生提出退学。他听后,很着急,跛着一条腿,走十来里的乡村路,到女生家里去。女生的寡母领着五个孩子,哭倒在他面前。他的心一下子揪紧了,他说:“我会帮你们的。”他掏出身上所有钱,又许诺,女生以后上学的钱,他会帮衬着。“一定要让她读高中,读大学,她有这个潜力。”他再三恳求,直到女生的母亲答应,一定会让女生去上学。

我们读初三的时候,他来学校两次,来看我们,来看那个女生。他瘦了,精神却出奇得好。他说:“好好读书,我很想你们。”这一句话,惹哭了我们很多人。

在我高中快要毕业的时候,却听说他染上白血病,不久便去了。当年他教的学生,因分散在四面八方,竟没有一人能见上一面。他资助过的那个女生,一说起他,就哭得不能自制。

很多年过去了,当年同学每相遇,都会谈到他。末了大家会叹一声,他是个好人哪。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

(选自《天上有云姓白》)

1.“我”与白云老师结识的起因是什么?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的标题“天上有云姓白”极富特色,请对此作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于白云老师,最初“我们”并不友好,从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所叙述的关于白云老师的事情中,哪几件事最让你感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天上每天都有白云飘过,不知有没有一朵云上有他。”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请对文中白云老师的形象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版参考答案见下期)

第30期参考答案

一版

《“知入”与“知出”》

1.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是读书取得效果的关键。(或:读书的精髓是处理好阅读中的“入”与“出”。或:既能“入”又能“出”,是阅读者必须掌握的秘诀。)

2.首先提出文章中心论点,然后从“入”与“出”两个方面分别分析论证了其在阅读中的意义和作用,最后再一次明确中心论点。

3.第②段。这段文字引用叶圣陶的话阐述了“通过文字和作者会面,了解作者心情,和作者心情相契合”的内容。与第②段所阐述的“阅读中的‘入’是触摸作者的内心,与其进行心灵的对话”的观点一致。

4.指读者能站在更高层次,对所读之书作出分析判断,能从新的角度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或:读书要与书本拉开距离,不要“入”书过度,要敢于并善于从书本中走出来。)

5.围绕“熟读精思的读书方法”来谈感悟联想。

二版

《一辈子做好一件事》

1.观点:一辈子做好一件事。这个观点是通过讲述李国修年少时与父亲的对话,引出他父亲“一辈子只要做好一件事,就算功德圆满”的话,从而引出全文的中心论点。

2.实质就是要专注地做好一件事。这需要有毅力与恒心才能实现。

3.这句话从内容上有力地证明了“一辈子做好一件事”的观点,结构上呼应开头,同时运用反问句式,强调了专注于一件事的重要性,起到激励读者的作用。

4.示例:我们现在要专注于学习,以后要专注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脚踏实地,才能取得骄人的成绩。

5.举例论证。开头列举李国修和父亲的故事引出并证明中心论点“一辈子做好一件事”,中间列举莫泊桑向福楼拜拜师的事例证明了专注做一件事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结尾列举李国修成功的事例进一步证明了观点,并激励人们去专心做好一件事。

《捡得人世几粒糖》

1.三件小事:公交车上老人分发糖果;高中女生给“我”糖果;火车上民工大叔和“我”聊天。

2.“竟然”写出了老人身份寒酸与发糖举动之间的反差,突出了老人内心的喜悦和急于让大家分享他的快乐的心情。

3.人应该以纯洁善良的心对待别人。

篇9

一、注重“引写”

文无定法,成熟的写作高手或大家常这么讲。但是,中学生毕竟不是成熟的文章家,对于他们而言,还是需要老实一些,即要老老实实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扎扎实实坚持入格、循序的训练。那么,在这个训练过程中,教师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做实做好这些呢?洪宗礼先生给我们开具的第一个“方子”是重视“引写”。请了解一下洪先生的“引写十法”。

一是导源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回归生活,留心自己的生活圈子,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文教他们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极主动地反映生活。二是厚积引写法。即引导学生平时多渠道广泛收集积累各种写作资料,屯足写作的“粮食”并在厚积的过程中自然地提高捕捉、提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三是知识引写法。即教师以知识为先导,运用启发式讲授精要的写作知识,同时引导学生总结写作规律,并独立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律、按照特定的写作要求来练习写作。四是阶步引写法。即按照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和写作学的基本原理,以及《课程标准》提出的写作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训练程序,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片段到整体,有层次地设计写作训练,扎实有序地进行训练。五是观察引写法。引导学生运用定点、移位等观察方法,观察生活、社会、自然、人物、事物和景物,从中获取自然、社会及人们自身方面的写作素材,并把观察过程与结果按一定要求写出来。六是情境引写法。即教师把学生引入生活情境、物理情境和虚拟情境等,并在这些情境中激发学生触景生情,辞以情发,自觉地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七是激思引写法。即激发学生观察、想象、联想,或就社会、学校、家庭的某人某事某问题作多维思辨,思如潮涌,写出妙文。八是例文引写法。即教师凭借课文或课外例文的典型解剖,范文引路,引导学生借形取神、由篇及类、仿中有创地进行写作。九是活动引写法(或称任务引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开展各种写作实践活动,如课外文学社,小记者采访以及办小报、建网站等形式,让学生带着“任务”,为达到一定目标而写作。十是说文引写法。即教师引导学生先说后写,以说促写,边说边写或先写后说,以促进学生语言感受能力和书面作文能力双提升。

实事求是地讲,洪先生的“引写十法”绝不意味着穷尽了所有的引写之法,但它确实是从教学一线的真实土壤里生长出来的,很符合中学作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也确实是植根于学生真生活和真生命的,是在真切地唤醒学生的写作自觉,激发他们的写作热情,培育他们的写作智慧,可谓归真返本、务实有效。

二、建构“模式”

洪宗礼先生在一线从事了四十多年初高中作文教学,为了落实好“引写”理念,他根据教学实际总结、建构了几种作文模式,如阶步模式、读写思同步模式、从读练文模式和自主写作模式等。

阶步模式。就是以知识梳理和能力训练双线交叉作为序列,初高中各设若干台阶和步点,注意训练的合理序列,力求逐层深入,环环相扣,兼顾写作知识点的覆盖面和能力训练、思维训练的完整性,以充分体现中学作文训练阶段性和层次性。具体是把写作训练设为十六个专题,分为“基础阶”“提高阶”“灵活阶”三个阶梯,以便同学们拾级而上,稳步提高。“基础阶”的十个专题,专门指导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各类文体的写作;“提高阶”五个专题,专门指导各种表达技巧(包括提炼主题、谋篇布局、选词炼句等);“灵活阶”的一个专题,专门指导如何审题和临考阶段的适应性训练。第一阶着眼基础,突出一个“准”字。即通过若干次专题指导和训练,有计划地复习巩固以前学过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应用文等方面的基本写作知识和基本写作技能,让学生把各类文体的写作方法和写作路子搞准确。第二阶着眼发展,突出一个“实”字。即通过几次专题指导和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和巩固各种强化表达的方法,力求从立意选材、谋篇布局、遣词炼句等方面,把文章写得更深入、更扎实、更有色彩。第三阶着眼综合应用,突出一个“活”字。即着重通过语言训练、审题训练和各种表达方法的综合训练,以及各类文体不同形式的作文训练,使学生能准确地掌握各类命题的题意,灵活而熟练地运用语言,准确、鲜明、生动地表情达意,真正把文章写活,对于多种形式的作文都能应用自如。

篇10

一、根据课本中安排的听说内容进行听说训练

现行初中语文教材,每一册均分布一些听说知识的训练点,如教材中的课堂听讲、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它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的主要“抓手”。为了保证听说训练能够系统地进行,我常常是根据语文课本中有关听说的基本知识系统地加以介绍,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听说形式的特点。教学中,我又根据教材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在学习运用这些听说形式的过程中,掌握所需要的听说技巧,提高自己的听说能力。例如,初一时我是通过放映故事片让学生观赏,然后要求学生复述故事内容等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初二时我又改为老师朗诵一段诗词后,要求学生照样朗诵出来;到了初三,我则以即兴演讲为重点进行听说能力训练,如老师先讲一个故事,然后让学生进行评述或拓展,或老师命一个题,学生口头作文等等。

二、结合讲读课教学进行听说训练

1.答问、讨论,有所侧重。

讲读课中师生的问答活动,是学生进行说话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讲读课中,教师要尽可能在关键地方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给学生创造口头表达的机会,让学生在加强对课文理解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说话能力。如《老山界》一文中景物描写非常精彩,教者可以此来着重训练学生的读、听能力:

(1)精读课文描写“星光”和“火把”的两段文字,思考并回答三个小问题:①这两段对星光和火把的描写,突出了景色的什么特点?②这两段景物描写衬托出了老山界山路、山势的什么特点?学生进行热烈讨论,踊跃发言。

(2)让学生记忆性听写第22自然段,教师朗读一遍(也可把个别生字、难词预先写在黑板上)。学生听时合上书本,不做记录,而后要求学生不失原意地默写下来,并当堂完成背默任务。

2.精心设计,每课一练。

在教学中,我们必须大胆改革教法,精心设计、合理安排听说训练点。如教学《社戏》,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是:检查预习效果,通过听写、注音,巩固字词,然后播放语文朗读录音,接着出示教学挂图,经过听觉、视觉活动,学生已深深地被课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有身临其境之感;最后再分角色朗读一些重点段落。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是:以熟读、背诵为中心,要求学生当堂理解和初步掌握记叙文的描写特征。第三课时的教学设计是:口述“看戏”场面,并结合前两课时未曾处理的其他习题,继续围绕记叙文中的描写这一重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掌握看戏前、看戏途中、归来及以后整个活动中的景物描写、人物动作和心情描写的方法。这样三节课各有所侧重,节节有练,听说与阅读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满足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3.重视学生记笔记,循序渐进地进行听说训练

讲读课文时,学生听讲、记笔记是最好的最经常的听力练习。开始时,教者将要记录的重点、难点说得慢一点,类似于电视、广播播出的“天气预报”时的速度;如果是同学发言的,则由教师把重点内容再重复叙述一遍,作些适当的暗示。同时,指导他们如何记下教师讲授的要点。然后,记录的速度逐渐加快,直至和平常说话一样。这样,经过一个阶段的适应训练,绝对多数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来做听课笔记了。

三、与写作课相结合进行听说训练

写作课同样可以对学生进行听说训练。写作前。教师要讲授一定的写作知识并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指导。学生听取这写指导本身就是在进行听力练习。写作课上教师组织学生通过讨论确立作文要表现的主题,引导学生谈自己所选择的题材以及自己对文章的构思,这些环节都是锻炼学生说话能力的极好机会。写作课上最有效的说话训练是动笔之前的口头作文。先来一次口头作文,可以锻炼学生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从而做到有中心、有条理地进行口头表达。经过这样经常性的口头作文训练,学生行文的思路清晰了,语言丰富了,也为写好作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在写作课上,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合作进行习作评价,也是进行听说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选择一些优秀习作和有毛病的文章念给学生听,让他们比较优劣,发现别人文章的优缺点,再由学生口头发表意见,进行评议、修改。久而久之,既可以提高学生听话能力中的评价鉴赏力,也可以提高学生说话能力中的发表议论的能力。

四、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进行听说训练

要保证听说训练的效果,除了在课内有计划地进行听说训练外,还要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及听记、口头作文等多种竞赛;召开辩论会;举办“模拟法庭”,小记者现场采访;故事演讲会;童话表演;、相声小段;表演课本剧;每日5分钟读报,新闻会等等。还可运用录音、广播、幻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