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人多的词范文
时间:2023-04-11 14:00: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形容人多的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人山人海、人来人往、车水马龙、人声鼎沸、摩肩接踵
2、水泄不通、人头攒动、挨山塞海、济济一堂、人千人万
3、万人空巷、座无虚席、人多势众、络绎不绝、人多嘴杂
4、张袂成阴、熙来攘往、人满为患、宾客如云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昆明花街
进了公园的门,步步登山,接踵摩肩,人就更多了。向高处看,隔着密密层层的绿阴,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真是“寺门尚远花光来,漫天锦绣连云开”。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修竹啊……都挽不住游人。大家都一口气地攀到最高峰,淹没在海棠花的红海里。后山一条大路,两旁、四周都是海棠。人们坐在花下,走在路上,既望不见花外的春天,也看不见花外还有别的世界。花开得正盛,来早了,还未开好,来晚了,已经开败。“千朵万朵压枝低”,每棵树都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能在微风中枝头上颤抖着说出自己的喜悦。“喷云吹雾花无数,一条锦绣游人路”,是的,是一条花巷,一条花街,上天下地都是花,可谓花天花地。可是,这些说法都不行,都不足以说出花的动态。“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还是“花潮”好。
古人写诗真有他的,善于说出要害,说出花的气势。你不要乱跑,你静下来,你看那一望无际的花,“如钱塘潮夜澎湃”。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地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一片花潮正向天空四面八方伸张,好像有一种生命力在不断扩展。而且,你可以听到潮水的声音。谁知道呢,也许是花下的人语声,也许是花丛中蜜蜂的嗡嗡声,也许什么地方有黄莺的歌声,还有什么地方送来看花人的琴声、歌声、笑声……这一切交织在一起,再加上风声,天籁人籁,就如同海上午夜的潮声。
1.在开头的第一句话里,有一个词是用来形容人多的,它是_________。
2.“这时候,什么苍松啊,翠柏啊,碧梧啊……”,这里的“苍”、“翠”、“碧”指的都是_____色。“都挽不住游人”中“挽”可换成______。
3.“四厢花影怒于潮”,“四山花影下如潮”,是描写花的( )。
A.动态 B.静态 C.动静结合
4.为什么说花开似潮水?作者为什么用花潮来比喻花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接踵摩肩
2.绿 留
3.A
4.参考最后一个自然段。
昆明简介
篇3
关键词:民族文化 共性与个性 语言现象
人们自出生以后,逐渐习得掌握了母语,在长期使用母语的过程中,已经习惯按照母语形成的逻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这为学习外语带来一定的不利影响。学习外语,了解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有助于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掌握这门语言。本文旨在对对汉、日、英文化的共性和个性分析,揭示三种语言的差异。
一.日常生活时间现象数字现象
在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关系密切的时间数字,在中、英、日文化中,也有明显的区别。
美国文化人类学家Hall曾经说过:“时间会说话。它比有声语言更坦率,它传达的信息响亮而清晰……”,人们对时间的态度往往传达了一种世界观和思维模式。美国人有句座右铭:“Time is money.”把时间和金钱视为等价交换的实体,时间可以让他们创造金钱。由此,他们做事讲究计划,要求严格依照时间表办事,并且凡事做到准时不误。刘凤霞编著的《跨文化交际教程》中关于西方人对待时间的态度是这样描述的:“Americans in the Western world look upon time as a present,tangible commodity,something to be used, something to be held accountable for.……The American divides up the day very precisely and communicates only during certain hours .……For many situations Americans would consider tardiness of five minutes to be relatively serious and improper.”由此可见,在时间这一概念上西方人是十分注重的,且作为生活交际上不可或缺的标准之一。
中日两个民族,长久以来,受以农耕为主的文化影响,形成了典型的农耕文化时间,时间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给生活带来影响和不便。比如老师上课可以拖堂,讲些与教学内容不相干的,婚宴安排得很早,却开始得很晚,嘉宾会迟到;不能准时赴约,反复拖延时间;在一些人浮于事的机关里,人们可以边聊天、边看报、边办公,一件事情没办完,可以第二天继续接着干……如此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见。在谈判桌上,欧美人常埋怨日本人拖拉,日本反过来会埋怨欧美人做事操之过急。欧美人同样不满意中国人在谈判桌上的表现,相互推诿,不讲效率。
数字在日常生活中也随处可见,不可避免。数字赋予文化独特的含义,不同民族对于数字的理解和喜好也不尽相同。欧美人不喜欢13这个数字,据圣经记载,在《最后的晚餐》上出卖耶稣的犹大是餐桌上的第13人,80%的高楼没有第13层,很多机场漏过了第13扇门,医院和旅馆通常没有房间号13。星期五是耶稣受难日,也有人认为亚当和夏娃偷吃禁果,被逐出伊甸园是星期五,因此,西方人也不喜欢星期五,常有“Black Fri-day”之称。数字7在西方国家被视为幸运数字,是由于它在《圣经》里频繁出现。美国新罕布什尔大学宗教研究与历史系教授大卫·弗兰克福特尔说:“数字7在公元前的最后几百年代表‘完美’,make progress at seven-leaguestrides意为一日千里地向前发展。”中国人喜欢“8”和“6”,因为8与“发”谐音,数字6则代表顺,“668”路路发,“888”发发发。欧美人却不喜欢“666”,因为这三个数字在圣经里是可怕的“野兽数”,是魔鬼的代号。中国人对4讳莫如深,因为4谐音为死,4楼改为“3A”等等。日本人不喜欢4和9,日籍选手几乎没有选4和9作为运动服番号的,因为4的读音与“死”,9的读音与“苦”相同;日本喜欢单数,如3和7,单数多用于喜庆之事,如七五三(男孩5岁,女孩3岁,7岁时参拜神社祝贺成长的风俗)。
二.社会习俗
1.称谓礼仪。
日本人集团意识强烈,对集团内外的人称呼也不一样,比较讲究称谓,内外有别,亲疏分明,长幼有序,敬谦相宜;在公司里称呼上司“社长”、“科长”,对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可直呼其名,对年长的或地位高的人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要在称呼上加“先生、样、お·……さん、かた”等各种不同的尊称形式。有时用“仆、わたし”等谦称,降低自己的身份来表达对对方的尊敬;中国人用“君、先生、翁、公”等或使用“小人、寡人、鄙人”等来表达尊谦敬称。而欧美国家,一般没有严格的地位和辈份之区别,要表示礼貌时,也可用“Can you……?May I……? Would you be so kind as to……?”等情态动词来引导以显语句更加委婉。
2.打招呼。
在欧美国家,和别人打招呼时,常常一句Good morning或是Hello或Hi,给人冰冷生硬的感觉。在和日本人打招呼时,你会对他鞠躬问候感到无所适从。欧美人和日本人见面喜欢谈天气,而中国人见面就会问“你吃饭了没有啊”,给人一种你不是要请吃饭的错觉。因而,面对不同文化的背景,我们就只能入乡随俗,因地制宜了。
3.礼尚往来。
世界各国礼仪虽不尽相同,但礼尚往来是不可缺少的。民族文化的不同使得各国礼尚往来的方式千差万别。日本人喜欢在生日、结婚、乔迁赠送礼品,就连平时拜访也要表示一下敬意和好意。乔迁时吃的荞麦面条,来源于“引越そば”这个单词,意为“おそばにまいりました”请多关照。在欧美和中国,送礼的形式多种多样,送礼的人形形,这也成为政府官员变相受贿的手段了。西方国家常在生日、订婚、结婚(或金婚、银婚)纪念日,乔迁送别以及圣诞节重要日子送礼,但送礼一般是比较廉价的,诸如花、酒之类,而且尽量送受礼人所喜欢或需要的东西。中国人区别于英美人士的是,通常以送礼为契机,通过送礼或金钱达到某种目的。中国人接受礼物先是客气推辞,在对方坚持下再接受;而日本人收到礼物先是客套,托辞精彩,再次相遇时,必将感激对方,对此表示感谢。
三.语言现象
1.禁忌委婉的运用。
在封建社会,由于迷信无知或社会统治的需要,人们禁止说某些话或做某些事物。比如在汉语里,要避讳皇帝的名字和称呼;英语里,上帝的名字Jeho-vah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说;日语里,通常天皇健在时不能直呼其名。在日语和汉语里,探望病人和交际时忌讳说“梨”,日语“梨”与“無し”同音,有“無くなるました”即“没有”之意,而在汉语里的“梨”与“离”谐音,表离别、分别之意。由于禁忌语的顾忌便为委婉语的产生、使用和发展创造了客观的条件,如“死”是各民族普遍忌讳的,因而在汉语人们用“谢世、升天”等委婉地表达死亡,英语则用pass away,go to heaven。日语则可用“なくなった,天国へ行った”。汉语里用对不起,去方便、方便或出去就来,来表示上厕所的委婉说法,而日语有时用“ちょっと,失礼します”或“自然が呼んでいる”,英语用He is out visiting the necessary或because natural calls,出乎意料地是三种语言在此都有殊道同归之意,再者在提到人体的生理缺陷之时,英语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取代crippled(瘸子),日语则用“足が不自由だ”形容,汉语则可说他脚不方便。英语说He is slow at hearing来形容耳聋,日语里的表示是かれは耳が远い,汉语即说耳背,而委婉道来。上述情况在日本称为“不快语”,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驱除“不快语”了,中国也在逐渐改变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现象,比如上世纪80年代我国废除“残废人”而代之“残疾人”。
2.谚语修辞。
比喻词的运用渗透着文化的心态。在人类社会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动物和人类的生存、发展息息相关,有关于动物的词汇在世界各民族的语言中必然要成为基本词汇的成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用动物做比喻。
中国传统文化中,由于“蝠”与“福”同音,蝙蝠被视为吉祥、健康、幸福的象征。如果把蝙蝠和鹿画在一起,会让人想起“福禄”一词,红色蝙蝠尤其受到钟爱,因为它谐音“洪福”;在西方,蝙蝠是一种邪恶的动物,总是和罪恶黑暗势力联系在一起,特别是vampire bat(吸血蝙蝠)令人恐惧,have bats in the belfry(异想天开),这也说明了西方人对蝙蝠的讨厌;蝙蝠在日语则表示稀有珍贵的意思, 鳥なき里の蝙蝠,意指在没有优越的人﹑强的人的地方,无聊的人吹牛。
中国文化中,“林中之王”是老虎,如成语中的“藏龙卧虎,如虎添翼”,就连老虎前额上的“三横一竖”都被赋予了“王”的联想。在英美等西方文化中,这项桂冠就要送给狮子了。狮子隐喻勇敢的人,彪悍的人。西方人对狮子的高贵地位和孔武有力推崇备至;英语中,a lion亦用来指“名流、社交场合的宠儿”;狮子还是英国的象征,乃高贵之物,作为英国国徽的狮子纹章:the British Lion 不列颠之狮(指英国)。日语里狮子也代表着增加生气,幸运的象征,如:獅子に鳍(如虎生翼),獅子に牡丹(相得益彰)。
狗是人们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的伙伴之一。在中国,狗的形象褒贬不一,如像狗一样忠诚,形容狗忠诚,忠于职守,而狗头军师、狗急跳墙、狗仗人势却赋予更多的负面形象。在英国,“lucky dog”用来指“幸运儿”,“What a lazy dog he is!”形容“他这个家伙真懒”,在这里并没有侮辱的含义,而是表现出了一种亲昵。在日语里“いぬ”(狗)却是带有无知,或是特务之意,如“犬に論語(对牛弹琴)”,“敵国の犬だ(敌国的特务)”等。
在语言交际中,人们也会使用一些词语,起到“异曲同工”(功)之妙,以便更形象地表达意思。如汉语里用芝麻煮饺子,形容人多,拥挤不堪;英语则用“It was packad like sardiness.”塞得像沙丁鱼罐头;日语则用“今日の銭湯はこんでいてねまるで芋を洗ぅよぅたったよ(今日浴池里人多得很呀,简直就像芝麻煮饺子似的,插脚的地方都没有)”;因为,日本人平常食用(芋),剥皮时手碰到很痒,所以常把很多剥了皮的山芋放在小筐或桶里冲洗。各国对花的理解在日语里对花一般都是持赞美态度,如“両手に花”意为双喜临门,“交界の花”指擅长交际的人。
学好外语,不仅要学好语法,还要了解每个民族的语言心理、语言习惯等,通过对其语言和文化的对比分析,找出差异,提高语言的融会贯通能力,避免受母语影响而形成的惯性思维,巧妙运用外语为媒介,达到顺畅交流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庄国卫.中英动物习语文化内涵比较与翻译[J].苏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社,2005.
[2]胡文仲.英美文化辞典[M].北京: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李诗平.英语修辞手册[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
[4]周平,罗林根.日本风情录[M].上海: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6.
[5]ヒユマンデペロブント著.话说日本[M].世界图书出版社,1998.
[6]肖夫,贺静彬.趣味日语成语情景对话[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1997.
篇4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1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观潮(cháo) 称(chēng)为 盐(yán)分
笼(lǒng)罩 蒙(méng)难 薄(bó)雾
昂(áng)首 沸(fèi)腾 贯(guàn)穿
旧(jiù)俗 恢(huī)宏 屹(yì)立
鼎(dǐng)盛 崩(bēng)塌 踮着脚(diǎn)
静穆(mù) 玛(mǎ)瑙 涓(juān)涓细流
滔(tāo)滔江水 山脉(mài)花卉(huì)
人迹罕(hǎn)至 灿(càn)烂(làn) 竹竿(gān)
茫(máng)然 船桨(jiǎng)规(guī)律(lǜ)
支(zhī)援 一株(zhū) 缝(fèng)隙(xì)
耀(yào)眼 树梢(shāo) 寂(jì)静
榕(róng)树 空暇(xiá) 抛(pāo)下
紫檀(tán) 笑盈盈(yínɡ) 凶(xiōng)猛
寺庙(miào) 恍恍惚惚(hū)
二、多音字
闷(mēn mèn)
薄(báo bó bò) 号(háo hào)
卷(juàn juǎn) 蒙(mēnɡménɡ měnɡ)笼(lónɡ lǒnɡ)
藏(cánɡ zànɡ) 秘(mìbì) 脉(màimò)
切(qiē qiè) 缝(féng fèng) 划(huá huà)
盛(shèngchéng) 泊(bópò) 应(yīng yìng)
吓(xiàhè) 模(múmó )待(dàidāi)乘(chénɡshènɡ)
三、近义词
依旧——依然 顿时——立刻 漫天卷地——铺天盖地
霎时——顿时 犹如——如同 若隐若现——时隐时现
宽阔——辽阔 壮丽——壮美 映衬——衬托
奇异——奇特 呈现——显现 预料——预测
巨大——庞大 关注——关切 围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 不容置疑——不容怀疑
人迹罕至——荒无人烟 渐渐——逐渐 茂盛——茂密
留恋——眷恋 照耀——照射 陆续——连续
不可计数——不计其数 应接不暇——目不暇接 凶猛——凶恶
镇静——冷静 笑盈盈——笑呵呵 恍恍惚惚——模模糊糊
四、反义词
宽阔——狭窄 风平浪静——波涛汹涌 人声鼎沸——万籁俱寂
奇异——寻常 强烈——微弱 寒冷——炎热 沸腾——冷却
人迹罕至——人来人往 静寂——喧闹 茂盛——枯萎
热闹——冷清 光明——黑暗逼近——远离
不可计数——寥寥无几 模糊——清晰 镇静——慌张
凶猛——温顺 恍恍惚惚——清清楚楚 一模一样——千差万别
五、词语积累
昂首东望若隐若现 风平浪静水天相接 横贯江面齐头并进 漫天卷地人声鼎沸 人迹罕至千姿百态 不容置疑一模一样 恍恍惚惚
【形容人多的词语】
人山人海 门庭若市 摩肩接踵
【描写山的词语】
直入云天 崇山峻岭 拔地而起 巍然屹立
高耸入云 悬崖绝壁 千山万壑
【与鸟有关的词语】
鸟语花香 小鸟依人 倦鸟知返
笨鸟先飞 鸟尽弓藏 莺声燕语
【形容数量多的词语】
不可计数 不计其数 不胜枚举
数以万计 多如牛毛 数不胜数
【与云有关的词语】
彤云密布 云海茫茫 拨云见日风卷残云
天高云淡 流云奔涌 云开雾散
六、词语搭配
(蒙蒙)的薄雾 (轻轻)的薄雾 (隆隆)的响声
(轰轰)的响声 (水天相接)的地方(与世隔绝)的地方
(宽阔)的钱塘江 (波涛汹涌)的钱塘江
(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风风火火)地飞奔而来
(漫天卷地)地涌来 (铺天盖地)地涌来 (寒冷)的北极
(酷寒)的北极 (直入云天)的皑皑雪山
(高耸入云)的皑皑雪山 (炎热)的赤道 (酷热)的赤道
(珍贵)的林木 (稀有)的林木 (灿烂)的红霞
(绚烂)的红霞 (茂盛)的榕树 (繁盛)的榕树
(兴奋)地叫着 (激动)地叫着 (缓缓)地动
(慢慢)地动 (红彤彤)的火烧云(金灿灿)的火烧云
(凶猛)的狗 (可爱)的狗 (笑盈盈)地看着
(乐呵呵)地看着 (威武)地蹲着 (安静)地蹲着
(揉一揉)眼睛 (擦一擦)桌子
七、积累句型
第1课观潮
1.拟人句:宽阔的钱塘江横卧在眼前。
2.比喻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起,好像闷雷滚动。
3.比喻、夸张句: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第2课雅鲁藏布大峡谷
1.比喻句:不同高度的自然带呈现出不同的自然景观,犹如凌空展开的一幅神奇美丽的画卷。
2.拟人句:高峰与深谷咫尺为邻,几千米的强烈地形反差,构成了堪称世界第一的壮丽景观。
第3课鸟的天堂
1.比喻句: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2.排比句:大的,小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3.拟人句:一只画眉鸟飞了出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
第4课火烧云
1.比喻句: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2.排比句: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
3.拟人句:可是天空偏偏不等待那些爱好它的孩子。
一会儿工夫,火烧云下去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2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莫(mò)不 腊(là)月 浑(hún)水 怀疑(yí)
海豚(tún) 老虎(hǔ) 占(zhàn)领
铺(pū)天盖地 平均(jūn) 均匀(yún)
层峦叠(dié)翠 茎(jīnɡ)部 叶柄(bǐnɡ)
一触(chù)即发 泪痕(hén) 逐(zhú)渐
蛟(jiāo)龙 宅( zhái)子 遮蔽(bì)
放弃(qì) 毫(háo)无道理 相遇(yù)
选择(zé) 地址(zhǐ)洞穴(xué)
发掘(jué) 搜(sōu)寻 前倾(qīnɡ)
扒(bā)土 抛(pāo)出 慎(shèn)重
安谧(mì)振(zhèn)动 浩(hào)大
枉(wǎnɡ)费 投资(zī)召(zhào)唤
发源(yuán)
二、多音字
空(kōng kòng) 铺(pū pù)
占(zhàn zhān) 踏(tà tā)
扒(bā pá) 钻(zuàn zuān)
禁(jìn jīn) 兴(xìng xīng)
三、近义词
空隙——缝隙(间隙) 均匀——匀称
引人注意——引人注目 逐渐——渐渐
舒服——舒适 慎重——谨慎
选择——抉择(挑选) 柔弱——弱小
平坦——平整 搜索——搜寻
静谧——宁静 豪放——豪爽
偶然——偶尔 考察——考证
坐卧不安——如坐针毡(zhān)
四、反义词
弯曲——笔直 舒服——难受 仔细——马虎
细小——粗壮 牢固——松动 新鲜——陈旧
慎重——草率 粗糙——光滑 柔弱——刚强
隐藏——公开 平坦——坎坷 偶然——必然
崭新——破旧 静谧——嘈杂 无聊——有趣
兴奋——平静
五、词语积累
引人注意 随遇而安 坐卧不安 不可思议 枉费心机
浩如烟海 山重水复 柳暗花明 毫不可惜
【与植物有关的四字词语】
枯木逢春 桃红柳绿 移花接木 一叶知秋 藕断丝连
【关于昆虫的词语】
螳臂当车 金蝉脱壳 蛛丝马迹 飞蛾扑火 蜻蜓点水 噤若寒蝉
【描写科学家精神的词语】
坚持不懈 精益求精 矢志不渝 百折不挠 呕心沥血 废寝忘食
六、词语搭配
(嫩绿)的叶子 (细小)的脚 (蛟龙)的爪子
(茂盛)的叶子 (强壮)的脚 (老虎)的爪子
(轻微)地摆动 (温和)的阳光 (偶然)的发现
(剧烈)地摆动 (强烈)的阳光 (惊奇)的发现
(呆呆)地出神 (不可思议)地吻合
(痴痴)地出神 (出人意料)地吻合
七、积累句型
第6课爬山虎的脚
比喻句:茎上长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六七根细丝,每根细丝像蜗牛的触角。
第7课蟋蟀的住宅
设问句:它有特别好的工具吗?没有。
第8课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被”字句:魏格纳被自己偶然的发现惊呆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3第三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溢(yì)出 允(yǔn)许 墙(qiáng)壁 牌(pái)子
添(tiān)加 训(xùn)斥 覆(fù)盖 凝(níng)练
辛辣(là) 冷酷(kù) 愉(yú)快 拆(chāi)除
喧(xuān)闹 脸颊(jiá) 彼(bǐ)此 铁锹(qiāo)
树杈(chà) 诧(chà)异 麦(mài)子 任务(wù)
伐(fá)木 融(róng)化 剩(shèng)余
煤(méi)炭 拽(zhuài)住 茸(róng)毛
一副(fù) 可怜(lián) 魔(mó)杖(zhàng)
二、多音字
行(xíng háng) 落(luò là)
尽(jìn jǐn) 好(hǎo hào)
爪(zhǎo zhuǎ) 喝(hē hè)
给(jǐ gěi) 倒(dào dǎo)
要(yào yāo) 还(hái huán)
冲(chōng chòng) 挣(zhèng zhēng)
撒(sǎ sā)
三、近义词
漂亮——美丽 允许——同意 凝视——注视
叱责——斥责 覆盖——遮盖 增添——增加
喧闹——喧哗 谦虚——虚心 强健——强壮
诧异——惊异 清理——整理 仍旧 ——依旧
茂密——茂盛 依照——按照 剩下——剩余
融化——溶化 知道——明白 寒冷——严寒
神奇——奇妙 热闹——喧闹 愤怒——气愤
亲热——亲密 同情——怜悯 灵活——灵巧
兴冲冲——乐滋滋
四、反义词
允许——禁止 冷酷——热情 喧闹——安静
凋谢——绽放 荒凉——繁华 清澈——浑浊
简单——复杂 茂密——稀疏 强健——瘦弱
附近——遥远 明白——糊涂 幸福——悲惨
寒冷——温暖 融化——凝固 点燃——熄灭
必须——无须 神奇——普通 快乐——悲伤
亲热——冷淡 灵活——呆板 愤怒——愉快
五、词语积累
【描写寒冬的词语】
北风呼啸 冰天雪地 鹅毛大雪 寒气逼人 漫天飞雪
玉树银花 白雪皑皑 风雪交加
【描写好人好事的词语】
奋不顾身 大公无私 先人后己 助人为乐 伸张正义
雪中送炭 舍己为人
【含有近义词的词语】
枯枝败叶 见多识广 风调雨顺 狂风暴雨 南征北战
左思右想 千辛万苦
【描写勤劳的词语】
勤勤恳恳 起早贪黑 吃苦耐劳 任劳任怨 克勤克俭
披星戴月 孜孜不倦
【关于朋友的成语】
情同手足 形影不离 莫逆之交 亲密无间 朝夕相处
推心置腹 良师益友 同窗密友
【描写心情的词语】
心花怒放 归心似箭 心旷神怡 悲痛欲绝 怒火中烧
心惊胆战 大喜过望 忐忑不安
六、词语搭配
(欢乐)的笑声 (明媚)的阳光 (冷酷)的心
(愉快)的笑声 (灿烂)的阳光 (冷漠)的心
(宽大)的石板 (疏通)泉眼 (清澈)的泉水
(光滑)的石板 (寻找)泉眼 (冰冷)的泉水
(枝叶茂密)的大树 (温暖)的春天 (可爱)的鸟儿
(粗壮)的大树 (短暂)的春天 (美丽)的鸟儿
(笑嘻嘻)的表情 (毛茸茸)的大尾巴 (拼命)地逃跑
(俏皮)的表情 (长长)的大尾巴 (飞快)地逃跑
(可怜巴巴)地说(慢慢)地说
七、积累句型
第9课巨人的花园
1.排比句: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2.“被”字句:孩子们听到可怕的训斥,纷纷逃窜。
与此同时,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第11课去年的树
1.疑问句:“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
2.拟人句: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
3.“把”字句: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第12课小木偶的故事
“把”字句:我把人类所有的表情都送给你。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4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头颈(jǐnɡ) 郑(zhènɡ)重 厉(lì)声
京剧( jù)一日三餐(cān) 倘(tǎnɡ)若
饮(yǐn)食 侍(shì)候 脾(pí)气
蹲(dūn)着 供(gōng)养 邻(lín)居
引吭(háng) 狂吠(fèi)一丝不苟(gǒu)
腔(qiānɡ)调 掂(diān)量 涟漪(liányī)
无忧无虑(lǜ) 属(shǔ)于 主宰(zǎi)
性格(xìnɡɡé) 任凭(pínɡ) 贪( tān)玩
尽职(zhí) 抓痒(yǎnɡ) 稿(ɡǎo)纸
踩(cǎi)印 梅(méi)花 毒蛇( shé)
跌( diē)倒撞(zhuànɡ)疼 开辟(pì)
乖(ɡuāi)巧 淘( táo)气 生气勃(bó)勃
如怨(yuàn)如诉 反抗(kànɡ) 侮(wǔ )辱
成绩( jì ) 凄(qī)惨 慈( cí)爱
辛( xī)苦
二、多音字
将(jiàngjiāng) 看(kànkān) 吭(hángkēng)
调(diàotiáo) 角(juéjiǎo) 扇( shànshān )
咽(yānyàn yè ) 率( shuàilǜ ) 折(shézhē zhé)
屏(bǐnɡpínɡ ) 恶(ěwù ě) 差(chàchā chāi cī)
教(jiāojiào) 了(leliǎo)
三、近义词
严肃——严厉 譬如——比如 从容——镇静
侍候——侍奉 高傲——傲慢 郑重——庄重
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局促不安——忐忑不安
姿势——姿态 攀谈 ——交谈 掂量 ——斟酌
慢条斯理——不慌不忙 性格——性情
开辟——开拓 温柔——温顺 凝视——注视
淘气——顽皮 生气勃勃——生机勃勃
讨厌——厌恶 成绩—— 成果 警戒—— 戒备
尖锐——尖利 凄惨—— 悲惨 慈爱—— 仁慈
四、反义词
奢侈——俭朴 从容——慌张 高傲——谦卑
郑重——轻率 一丝不苟——粗心大意
局促不安——从容不迫 凌乱—— 整齐
慢条斯理——匆匆忙忙 无忧无虑—— 忧心忡忡
耀武扬威——垂头丧气 偷偷摸摸—— 光明正大
老实——狡猾 温柔——粗暴 丰富——单调
勇猛——胆怯 讨厌——喜欢 欺侮—— 爱护
勇敢——怯懦 反抗——顺从 集合—— 解散
五、词语积累
【与“鹅”有关的词语】
鹅毛大雪 鹅行鸭步 鹅王择乳 千里鹅毛 鸡争鹅斗
【关于人与动物的词语】
对牛弹琴 叶公好龙 守株待兔 闻鸡起舞 指鹿为马
【ABAB式的拟声词】
咕噜咕噜 哗啦哗啦 丁冬丁冬 滴答滴答 轰隆轰隆
【与鸡有关的成语】
雄鸡报晓 鹤立鸡群 鸡犬升天鸡犬相闻 鸡飞狗跳
呆若木鸡 鸡鸣狗盗 行色匆匆 小心翼翼 千里迢迢
大腹便便 神采奕奕
六、词语搭配
(高傲)的动物 (可口)的滋味 (傲然)地站着
(可爱)的动物 (甜甜)的滋味 (呆呆)地站着
(敏捷)地跑过去 (泥泞)的路 (洁净)的沙滩
(飞快)地跑过去 (平坦)的路 (干净)的沙滩
(青草茂密)的河岸 (古怪)的性格 (丰富多腔)地叫
(清洁)的河岸 (开朗)的性格 (不停)地叫
(忠厚)的鸭子 (圆圆)的肚子 (伟大)的母亲
(勇敢)的鸭子 (大大)的肚子 (慈祥)的母亲
七、积累句型
第13课白鹅
1.拟人句: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2.比喻句: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3.反语句:因此鹅吃饭时,非有一个人侍候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第14课白公鹅
拟人句: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
第15课猫
拟人句:它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第16课母鸡
夸张句: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四年级上册语文知识5第五单元知识梳理
一、生字
崇高(chónɡ)
瞭望口(liào) 气魄(pò)
屯兵(tún)
栽(zāi)
画舫(fǎnɡ)
堤岸(dī) 耸立(sǒnɡ) 俯瞰(kàn)
所向披靡(mǐ)
魁梧(kuí)
二、多音字
旋(xuán xuàn) 堡(bǎo bǔ pù)
垛(duǒ duò) 杆(gān gǎn)
佛(fó fú) 间(jiān jiàn)
称(chēng chèn) 当(dàng dāng)
三、近义词
瞭望——眺望
陡峭——峻峭
坚固——牢固 智慧——才智
雄伟——宏伟 修筑——修建
盘旋——回旋 凝结——凝聚
葱郁——葱茏 耸立——矗立(直立)
游赏——玩赏(游玩) 远眺——眺望
姿态——姿势 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宏大——庞大(巨大) 鸟瞰——俯视
统率——率领 珍贵——宝贵
举世无双——独一无二 享誉世界——举世闻名
四、反义词
伟大——渺小 陡峭-平缓
蜿蜒——笔直 凝结——溶解
古老——新潮 金碧辉煌——黯淡无光
隐隐约约——清清楚楚 神清气爽——头昏脑涨
鸟瞰——仰望
健壮——虚弱
珍贵——廉价 精美——粗陋
绝无仅有——比比皆是 昂首挺胸——垂头丧气
五、词语积累
【描写长城的词语】
气势恢宏 龙盘虎踞 气魄雄伟
雄关万里 蜿蜒曲折 雄伟壮观
【描写陶醉于美景的词语】
流连忘返 动人心魄 引人入胜
赏心悦目 神怡心醉 心旷神怡
【描写眉眼的词语】
目光炯炯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眉开眼笑 眉飞色舞 眉目传情
目若朗星 眉清目秀
六、词语搭配
(陡峭)的山岭
(险峻)的山岭
(气魄雄伟)的工程 (伟大)的工程
(罕见)的奇迹 (人类)的奇迹
(绿漆)的柱子 (粗大)的柱子
(金碧辉煌)的宫殿 (雄伟)的宫殿
(葱郁)的树丛 (密密)的树丛
(闪闪发光)的琉璃瓦 (熠熠生辉)的琉璃瓦
(姿态不一)的狮子 (调皮可爱)的狮子
(所向披靡)的大军 (战无不胜)的大军
(精美)的艺术珍品 (古老)的艺术珍品
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 享誉世界的(品牌)
身材魁梧的(将军俑) 身材魁梧的(男人)
七、积累句型
第17课长城
比喻句: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第18课颐和园
比喻句: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
篇5
作文题为第31页“本期作文”。
例文一
气象
顾怡佳
当我每次抬头仰望之时,总感到还是这片天,仍是这座城市,可气象却早已不同了。(引入自然,不着痕迹。)
当每座城池的繁华落幕,留下的只是岁月斑驳的印迹。
不知怎么的,眼中瞧见这破败的有些傲气的老屋,这句话便凭空出现在了脑海里。(语言还应力求表达得准确。)白色的墙体早已不复白亮,大片的石灰粉被岁月生生地剥离,出整块的石砖。不算宽敞的门前是整片的沥青路面,向远处灯火通明之处延伸开去,在路边灯光的笼罩下,显出一副奇怪的腔调。抬起头,天很黑,应是晴朗的气象,却也遍寻不见迷人的星光。只是偶尔在那厚厚的云缝里透出几许微弱的亮色。(语言诗意。写景注意了层次与视角的有序变换。)
于是,老屋在这样的夜色中,伴着不远处传来的纸醉金迷的味道,显得像历经生死厮杀的小兽,带着稀疏不全的皮毛,落魄而充满傲气地站在市中心的一隅,看着这座城市的万千气象在光阴的长河中几经回转,变化无常。(比喻新奇,然而“落魄”与“傲气”这一对比的渲染似乎总有些矛盾。)
这天、这云、这片老屋,(应力求表达得准确。)这座城市的气象早已不复当年,让我生出几分凌乱的痛感。这是一种将记忆逐渐抽离的切肤之痛。(生动形象的比喻,带有几分夸张。疼痛的转移,由内而外地体现,真实而有力。)不,我不愿失去幼时关于这座城市的记忆。于是,我开始冥思,抓住那被名叫岁月的刽子手砸得支离破碎的画面。渐渐地,似是回到了那个年代,那个恣意妄为的年代。(前段作为对比铺垫,极尽渲染,然而稍显拖沓与空泛。但写城市景象之变,借景抒情,渐变得体,文风贴合语境,思路流畅恣意。)
那时的我随着爷爷奶奶住在市中心,那座门牌上刻着“铁市巷38号”的老屋里。老屋的格局与现在的楼房是大不相同的,往往一幢老屋里住着三四户人家,大家共用着同一个厨房、院子与客厅,其乐融融。非亲非故,却胜似一家。
那时还没有用沥青浇筑的路面,门前甚至连水泥路都还未来得及修建,只是错落地用大小、颜色各不相同的青石板铺成的小路。路很窄,且不平整,所以汽车是进不来的。不过也幸好当时人们的出行还只局限于自行车一类轻小的工具,便也相安无事。
那时的夜晚,天还未曾这么黑,云层也没有这么厚。皎洁的星光(应力求表达得准确。)总是能安然无恙地穿过轻纱似的云层,轻巧地落在白墙黑瓦上,落在门前长着青苔的石板上,附上一层细细的光芒,漾起几分柔和,氤出几许仙意。整条巷子仿佛顿悟了天道,得了灵性,幻化出无限安好宁静之感。
那时,巷子外的市中心,夜里也只留下几盏温暖的路灯。人们不会在这里纵情声色,因为他们心中更多的挂念着另一条相似的小巷,挂念着那巷中,坐在月下盼着他们的人。(从前无欲无求,思念是单纯的。此处联想的展开简洁而富有深意,情景幽深,意味深长。)
那时的气象有着太多的美好,也与现在有着太多的不同。那时,老屋并不稀奇,也不孤独破败,傲气也是没有的,有的只是岁月静好的味道。那时,这座城市的气象令人着迷,那种从骨子里透出的淡然沉静令人的心不自觉得柔软,即使落到尘埃里也显得干净清爽。(语言果真“清爽干净”。)
而现在呢,留下的只有无尽的奢华、喧嚣。这座气象浮躁的城市一如千万座相同的城池一般,落入了尘埃中,终不可寻。(对比前文,有些空泛,但显然一语道出“千城一面”之哀。)
耳畔刺耳的刹车声唤回了我依稀有些迷离的神志。好像又是堵车。吵嚷声、喇叭声交织着冲击着纤弱敏感的神经。我深深地望了一眼这座仍伫立于此想要守护最后一份安宁气象的老屋,转身离开。(拉回现实,情景交融,幻而又真。)
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每座城市都有它所必经的变迁,没有什么城市的气象永不改变。我们无法逆转,只有在光阴的夹缝里守住那份我们心中最美的气象。(结尾还可以提升立意,此处显然有喟叹任命之嫌,格调略显低沉。)
升格小结此文就立意而言虽已不可言新,然而就“气象”一题展开来说,却足见作者思路开阔,非流俗之辈。
情与景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得当。立于老屋门前,展开追思感慨,老屋如今比过去已大不同也,抒发气象改易之叹。又回忆从前,对比今朝,构思精致。
语言诗意是本文一大亮点,尤其是清新的笔调与本文所论内容极为贴合,因此给人以自然之感。但诗化的语言若“恣意妄为”太过,则不免叫人多有疑惑。表达的准确性应是语言陌生化的基础。理智地落笔,力求明了,能为本文增色不少。
此类写景抒情之文最易落入空发感慨的险境中,作者较成功地以回忆结合现实、以目睹结合所感,充实了全文。但是开头几段稍显冗长,尤其一些描写与后文重复,有未加预见之嫌。
今朝都市确不比从前,然作者对于如今的“纸醉金迷”,从暗面予以谴责,即使不谈过于偏激之嫌,叙述的方式也值得进一步推究:也许以描写代替重复的抒情,能将这一对比更为有机地与全文进行结合,加深切实的感染力。
考场得分62分
例文二
气象
陶睿杰
沉浸浓韵,含英咀华。自是词中风格,词中气韵,词中气象。(开头便开门见山,引人入胜,短短八字,字字珠玑,便是词之气象。)
王国维道:“词以境界为上。”词之气象时而恢弘,时而断肠,时而豪放,时而心殇。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此境界使人吟咏难忘。(恢弘、断肠、豪放、心殇,便是对词之气象的最好总结。)
山水气象——十里青山远,(本文最有特色之一便是它的小标题,点出词中的一种气象,并配上一句恰当的词句,恰到好处地增加了文章的意蕴。)
八荒华夏,悠悠五千,此中山川美景,自是迁客骚人驻足留词之处。北宋僧人仲殊一曲“白露收残暑,清风衬晚霞。绿杨湖畔那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人生之不如意皆若碧空浮云,唯眼中美景,伴与春风习习,以入词人之心。
山水气象,绝非仅此,又如林逋:“盈盈春水,淡淡春山。”盈盈淡淡,自是其中趣味,青水若山,亦是天人一感。“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人景合一,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此无我之境,亦是词中之气象。左山右水,气象浓韵。
断肠气象——浮生长恨欢娱少(第二个小标题便是谈浮生断肠之气象,从上面的山水风景到人生,由物谈人,是一种递进。)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动;狂歌痛饮,来访秋雁处。”浮生长恨,断肠忧愁之气象乃亘古主题。
多少恨,欲说还休!(此处仅七个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堪称“细腰”之笔,直指词人心中的愁思绵长,断肠气象氤氲其中。)
北宋柳永,迁徙坎坷,流落风尘,“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心中愁绪,皆付与长江之水。晏殊离别怀苦,只留得“泪眼问花花不语,乱江飞过秋千去”。范仲淹之《苏幕遮》“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与李清照之《一剪梅》“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皆为相思断肠之作,直可惊天地,泣鬼神!(多首寄托愁思的词的堆叠,渲染了文章悲凉断肠的意境,但是应该注意词的顺序以及关联。柳永和晏殊的词中间无衔接,有点突兀。)
然千古情种,年未立却亡妻,只得自嘲“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仕途宦达而命薄,故仰天长啸“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年少而去,不禁怅然喟叹“被酒莫惊春暖重,睹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作此词者乃纳兰容若,此人之词尽显断肠气象!
国殇气象——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第三个小标题,推己及国,又是一种递进,且作者也点出了为国为家才是词之冠以气象的最高境界。)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词之冠以“气象”二字,为国为家,方成最高之境界。(为国为家,将词之气象上升到了一定的高度。)
金戈铁马,国破城残。何为“气象”?“气象”乃辛弃疾“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之豪气,刘克庄“男儿西北有神州,莫滴水西桥畔泪”之洒脱,岳飞“知音少,弦断有谁听”之伤感,陆游“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之恸伤。国破家亡,茫茫籁殇,抚杖老翁,倚门长叹,哀哉吾国,痛哉吾民!老当益壮,壮志在胸,梦中自有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吾国可兴,吾民可兴矣!
为国为家者,方为词中气象之冠。王国维《人间词话》有云:“词中境界,以无我之境及有我之境并之,无我为冠。”心系国家天下,已是无我;心念黎民苍生,已是为冠!(再次点出为国为家的词为冠的观点,并借用王国维的话,解释心系天下,便进入了无我之境,便是词中的最高境界,这样的解释似乎有点牵强,心系天下并不一定是无我,只是把天下苍生看成了大我,把自己当成了小我,大我比小我更重要,但没有达到无我。)
词中气象凡千百种,吟咏难忘。通其意,闻其感,会其心,学其行,方可有所思,有所记。词中气象,便是那“髣髴兮若轻云之碧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悟其轻盈,方可得“罗袜尘生秀冉冉,料征鸿,凌步微波女”之感。
词乃褪去倾轧世界之匙,可会天地万意!以词之气象为师,可得苏轼、贺铸之豪放,李清照、柳耋卿之婉约,秦观纳兰之愁怅,黄庭坚温庭筠之潇洒,岳飞陆游之浩然……
词之气象成吾师,便可得“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之境!
噫,一蓑烟雨任平生!(结尾意蕴深长,让词之气象留在了读者的脑海里。)
升格小结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词意蕴深长,此文中“气象”被作者用大气的笔调表现得淋漓尽致,让人不得不叹服,如此深厚的诗词功底,配上巧妙的角度,让文章变得行云流水,读来畅快人心。
文章最大的特色乃是它的三个小标题,有递进的关系。三个不同的角度,配上一句恰当的词,便起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美中不足的是,第二和第三个小标题的角度似乎是有重叠的地方,断肠和国殇并不算并列,虽然作者写断肠是写的个人,写国殇是写的国家,但是小标题似乎有些不恰当,可将第二个进行修改。其次,文中用到了大量的词句,应该注意词句使用时的顺序、关联性和恰当性。文中不宜使用过多晦涩生僻的句子,这样难以引发读者共鸣。而且作者自己的理解和感悟部分可以增加。
考场得分61分
例文三
气象
吴彤
已模糊了时间,却牢记了气象。
偶然在不知名的南园古镇中独自行走过,犹记得略显坑洼的土路上,不高不矮的围墙挡在两边,斑斑驳驳的苔痕布满了墙面,墙上挂着几串紫白相间的藤萝,像古朴的屏风。
这是一种何等令人震撼的气象。我臆想着这风雨惊动的场面,视线再度落回眼前的画上。(前三段文笔优美,渲染气氛,但与下文关联不大。从臆想到现实的过渡不自然。修改如下:不知名的南园古镇,不高不矮的围墙布满斑驳的苔痕,墙上挂着几串紫白相间的藤萝。每一面墙都像历久经年的画作,即使饱受沧桑而显出凄凉,也依然不乏生机,因为苔藓和紫藤萝的肆意生长,从来不受坍圮颓墙的限制。我想象着这些自在坦荡的植物把整个人间都幻作一幅画,充满了风雨惊动的鲜活气象。就这么想着,想着,视线又不由落回眼前的纸。)
腊月寒冬,我倚着桌,定神望着宣纸,将脑海中闪现的腊梅,渲染到这洁白的纸上。
染红笔尖,将点点胭脂敷于画上,然后那墨梅苍虬的枝干上,便绽放开了零星的花朵(关于绘画过程的描写简练、到位,“渲染”、“敷”、“绽放”等动词用得出神入化。)
搁笔。我凝视着这幅作品,无奈叹了口气。虽然无数次想象,无数次练习,却不知为何,怎么也画不好这么一幅简单的墨梅。
定睛看着窗外。
一棵梅树,正兀自迎风挺立。(两个短句分别独立成段,吸引读者注意。)
这便是我纸上的主角。打量着它与我的画,我已经很难找出不同。在认真临摹无数次后,我认定我已经胸有成“梅”了。可是这画,让人看起来,却显得如此压抑委顿呢?
冥思苦想许久,却依旧不得其解,无奈之下,我只能去请教老师,不料老师却说:“走出门再看它,你自会明白的。”(“走出门”与下文“视野开阔明亮”呼应。)
我疑惑地望了一眼老师,走出门去,默然面对同样默然的寒梅。
寒冬时节,冰冷的气象充斥于乾坤。周围许多树木,都已残败零落,仅剩下枯瘦苍虬的枝干,峭棱棱的树丫控诉似的指向无言的苍穹,唯独眼前这棵寒梅,傲然决然地屹立于天地之间,用它那零星的花朵,见证着自己最美的存在。
我不由退了几步,这样一幅画面,气象何等澎湃,何等美妙,可为何到了我的笔下,却尽失风采了呢?
梅花不语,却在凛冽的寒风中瑟瑟抖动,送来几缕幽幽的清香。我凝视着梅花,仿佛天地间便只剩下它,视野不由一下开阔明亮起来。(“瑟瑟抖动”与墨梅傲然挺立的形象不契合,第一句话可换作“梅树不语,可我似乎能听到它的枝干在寒风中不屈生长的悉索声,伴着几缕幽香一起传来”。)
脑海中灵光乍现。
“因为你的画,没有‘生长的空间’”。老师不知何时来到我身后,缓缓开口,“你看这株梅花,在天地之间,是何等渺小的一个存在。而透过窗户,它却铺满了你的整个视野。作画,气象当七分外显,三分内敛。你的画,看似气象十足,实则过分拘泥,伸展不开。一幅画,气象太足,就锋芒毕露了。”
果然如此。我恍然大悟,过分张扬的后果必定是束缚太多,本有的气象,便全部被拘束住了。
疾步走入书房,提笔作画。那宣纸的顶端,有着大块的空白,那是一棵梅树,必要的“生长的空间”。
这次的创作,让我真正感受到了美好的气象。(结尾突兀,略显苍白无力。可改为“我又一次走出门,在那棵梅树旁展开我的画,宣纸留白处透彻、自然,仿佛与天空融为一体。墨梅在天地间伸展盘曲,生生不息。我默然于心,无论对于作画,还是人生,这都是最美的气象”。)
升格小结看到“气象”这个词,大多数人都会想到天气、景物等,而作者别出心裁,从一个很小的切入口——绘画入手,生动演绎了“气象”作为“文字、画作的气韵、风格”的含义,令文章充满新意。
由全文来看,对比某些一味褒贬或情感表达单一的文章,本文中作者情感的变化、思想的提升是一大亮点。由“不解自己所作‘墨梅’为何委顿”到“灵光乍现”再到“深刻领悟”,思想发展变化的过程十分自然,使读者的理解也随作者的行文思路而提高,使人读后颇有所得之感。
但作者对于主旨的表现还并不充分,如一至三段和最后一段,尤其是最后一段,有狗尾续貂之嫌。开头和结尾是文章的重要部分,可以起到点题、升华主题、总结全文、揭示立意等作用,不能忽视。作者应再适当填充、修改,使文章更加丰满。
考场得分60分
例文四
气象
刘亦隽
深夜,我面对着老汽车站的旧房子。
以前赫然的“常州汽车站”如今换成了黯然的“日夜停车场”。目光不禁落在了左旁的武进影剧院上,曾在那里有无数次与儿时同伴的回忆,最后一次是小学的毕业典礼。之后见过它一次又一次的粉刷,关闭,又重新开张。
纵使影剧院在漆黑中已抹去了形迹,心中的那个轮廓终究格外清晰。(由景生悟,由自己对旧影剧院的怀念,引出人生路上对美好气象的留恋。)
故人的身影不也是如此吗?所来径上的旧人旧景印在每一个回顾者的心里。尽管夜很深,但一直闪烁着星点黄光。(这一段的表达有些多余。可以与下一段合并为“一路走过,所来径上的旧人旧景印在每一个回顾者的心里,纵然转瞬即逝,但这些美好的旧气象总温存于回顾者的心中”。)
回顾所来径,来径上的旧气象温存于回顾者心中。
回顾,多数人在驱车散心时总流连于路旁的风景,甚至是汽车后视镜里的景色。驰骋于山间,当你发觉与后视镜中一处的山花越来越远,直至她消失于一点,心中兴许会有些失望与不舍。诚然,某处的山花消失淹没于另一处山花,遍野的山花,何处无芳,但令人欣然的也许只有此一处。
行者自然是要离开一处往下一处的,后视镜里的另一处山花,于行者,是崭新的,新气象替代旧气象,自然更迭,苍茫的行路早不足为奇。
窗间流荡的景色难掩夜的浓重,这一切的浓重再过四个小时全然尽失。待到天微微亮,早起的人们才有了新一天的生气。(这一段的表述有些不清晰,可以改为“窗间流荡的景色也许会淹没于夜的浓重,但这一切的浓重再过几个小时便全然尽失。待到天亮,早起的人们就有了新一天的气象”。)
人总要丢弃旧时的一切悲喜,去到另一段路,赏另一段景。也许有的人只是走马观花,草草收场,连雁过留声都无法企及。因为走得太快,过往的景色与当下的路引起不了丝毫共鸣,无所关乎,无所流连,直至草草地来到了路的尽头,却依旧茫然。如此仓促的行路,尽管尽头时可毫无羁绊,但枉你此生来过,路过那么多美好的景。(点出旧气象的意义:对旧气象的留恋成为珍贵的回忆,体现出在人生路途上行走的充实与价值。)
右侧中映现着与先前看到的景致截然不同的,火车站通宵亮着明亮的银白色的光。凌晨时分,依稀可见得大厅内外有等车的人拎着大包小包徘徊着。他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也许常州是他们的起点站,或终点站,又或中转站,一切无从知晓。唯能肯定的是,深夜的他们依旧为生活奔走。待到他们抵达下一站,也许会留恋此刻的夜城,再忆起这些很珍贵的回忆,为了明天的自己,为了下一站的自己。(由联想深思转回眼前的景,将火车站升华为人生的站点。)
时间像是黑暗中温暖的手,带走了许多美好的旧气象,又带来了你所未曾遇见的新气象。在你一出神一恍惚之间,物走星移。恍惚后,仍然在人生路上奔走的我们,回顾所来,回味最真的五味时光。
我们所流连的气象,于心而言,是荡涤亦是历练。(“荡涤”和“历练”表达不是很准确,若要进行升华,可以说“是珍贵的回忆,亦启示了新的开始”。)
升格小结结尾可以再升华,可以启示人们怀揣着对旧气象的美好回忆,而不要为其所牵绊,要勇敢地继续前行,敞开胸怀,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崭新的气象,这样才能拥有更加进取、丰满、充实和有价值的人生。
本文从窗外的景物出发,将具体的事物:汽车站和影剧院的变化,抽象为普遍的新气象代替旧气象的情况,然后对其进行思考与联想,使文章立意深刻;在文章结尾,将火车站抽象为人生的站点,既呼应了上文所写的旧气象,又能启示人们总是要继续前行、奋斗,使文章主题有了能升华的空间。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是否也该学着像作者一样驻足窗前,或在路上停下匆匆的脚步,看一看周围的人、事和景,学会思考,从中获取灵感。 学会从哲学辩证的角度去看待事物,即使是一件看似静止的事物,也有其变化、发展的一个过程,也可以将某一具体的事物抽象化,进行积极的思考与联想。
考场得分64分
例文五
气象
朱欣然
缓缓飘落的枫叶带来了秋天,在微凉的晚风和糖炒栗子的叫卖声中,三三两两的行人在大街小巷间穿行,被似有若无的桂花的香气包围着,牵起的嘴角构成一幅幸福的气象。(描写具有生活气息,简单勾勒营造了一派秋日祥和生活图景,点出“幸福”二字引出后文。)
走在街头,我也不禁想起前些日子央视的“幸福街头调查”。
“你幸福吗?”这个让哲学家们探讨不已含义甚广的问题,在百姓的口中却变成无比平凡的小事。一位坐在街边摘菜的老人说孩子上大学了是她最幸福的事,而能在路边和自然接触更是她生活的乐趣。
然而,最著名的那句“我姓曾”出现之后,立刻在社会上掀起一阵巨浪——网络如光速般传播着各种批评和各种恶搞,仿佛厚厚的冰层在最脆弱的地方开裂了,随后整个冰面如蜘蛛网的轨迹般碎成无数碎片。(比喻论证贯穿全文,将抽象的传播具体化,冰块破裂的轨迹具有连续和扩散性,形象生动富有动态美。)
这又是怎样的社会气象?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不乏看客——一些自以为置身事外的人仅仅为了嘲笑央视的“笑话”,但更多的人表达的是对此问题的讽刺——也许当事人是无意这样回答,但听者有意。可见这场正剧引发的调侃的背后,藏着太多的不满与讽刺,社会上幸福的气象,也许正如那一层薄冰,水面下有太多拥挤得不能呼吸的鱼儿。(将大众比作“不能呼吸的鱼”反映了当代大众被抑制的思想。)
大众的调侃亦是大众的呼声。如今的社会气象的主语大概只要精英与大众便足矣。自古便是文化和政治经济领域上层的所谓精英控制着话语权。精英主义让国家以他们为中心,而大众往往只有妥协的份。没有绝对的公平因此不必谈是否公平,我只说这大致是合理的,因为精英中大多数人都有能力有魄力去影响社会。而今随着网络文化的飞速发达,大众表达呼声的意愿更强烈,渠道更广泛。且从“我姓曾”这冰山一角便能看出,当前社会上便是精英与大众在争夺话语权。网络让大众的声音前所未有地强大起来,强大到不管正确与否,再也不会被忽视的地步。大众政治从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民主政治,大众拥有话语权,这才是真正的民主的社会气象。
民主政治,百姓幸福的气象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是空中飘荡的诺言,而是踏踏实实地落在大地上?我想,目前要做的,便是精英与大众的互相理解,互相倾听,让冰面下蠢蠢欲动的鱼儿向着一个方向走,我们会离幸福越来越近吧!(由一个事件引出主题,全文层层递进,构成一个思辨的整体,提出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幸福”,并予以回答“民主政治”“精英与大众互相理解,互相倾听”。)
升格小结在国家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今天,许多“超快速”的事件都让百姓苦不堪言。终于,人民幸福指数开始被提起,“街头幸福调查”一石激起千层浪。
文章巧妙地抓住了当下的热点话题——幸福,从“我姓曾”引发的网络热议入手,剖析人们的心理——不满、讽刺,由细微见博大,从人民的愤懑中看出了被压抑的思想、被压制的权力,最后得出拥有幸福的结论——民主。思路比较清晰。
民主,我们都在追求,但从某些方面来说大众政治是有其弊端的,很多时候往往只有精英可以在危难中拥有理智、做出正确判断与选择,大众则更多是偏激或人云亦云的想法。很可能民主了,人民仍得不到幸福。所以文章应在第六段分析问题时应更加辩证地思考。
“气象”在全文中只是由单薄的两个字构成,在全文中的体现比较杂乱,第一段中“气象”代表温馨的生活气息,后面的“气象”又成了社会状况。且文章也没有对“幸福的气象”进行清晰的阐述和描绘,过于偏重对事件的分析,应该在扣题方面再加强。
考场得分62分
例文六
气象
丁佳琳
长城,中国人的民族烙印。曾几何时,若问及向往之地,我也会脱口而出“故宫,长城”。然而真正踏上那古旧的砖瓦,长城气象已不是“惟余莽莽”了。(若能在此用精炼的语言,点明长城原本在作者心中的气象,在中国人心中的历史意蕴,则更能凸显主题。)
和大部分人一样,最早亲睹长城真颜是在八达岭,唯一的感受便是“长城内外,惟余人往”。四面八方涌来的人群,在五花八门的旅行社旗帜引领下,跟随对着扩音器扯着嗓子喊的导游穿梭于涌流之间。脚下的砖瓦似乎已被游人的脚磨平,竟有些打滑,也只能通过这来感受长城的“险峻”了吧。夹在人群之中缓慢前行,百无聊赖地四处张望,沿路摊贩点似乎没断过。饮料、零食、水果,叫卖声不绝于耳。尤其在立有手书纪念碑“不到长城非好汉”的地方,拍照、取照,讨价,叫卖,热闹非凡。远望,逶迤的城墙里塞满了各色游人,一派繁荣气象。
虽然喧嚷了些,但好歹长城的恢弘面貌还在,旅游嘛,没有十全十美的。如此安慰自己,直到第二次造访,登上慕田峪长城,才发现并非如此。(转折有些突然,建议改为:喧嚷的氛围让我有些失望,但了解到这种名胜古迹的商业化几乎不可避免,只好安慰自己,至少长城的恢宏面貌依然在。所以即将造访慕田峪长城时,我心中也未抱有很大期待,以为它也不过是化了浓妆的商业景点,可我发现,我错了。)
未经过分雕琢的山依旧透着苍凉雄壮,甚至可以说有荒芜之味。长城,纯粹单调的砖瓦,一尘不变的瞭望口,狼烟台,只有随着山体的起伏曲折,无尽地绵延。时而拾级而上,时而遇陡坡用劲攀爬,未走几步已疲惫不堪。然而前后仍旧是那样毫不留情的坡度,烽火台还在数十米之外,四周除了静寂辽远的山脉再无它物,头顶是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天。此时,才真切地体会长城的恢弘、雄壮。它是带着寂寞、悲壮的气象的,而这都是在人潮涌动的八达岭无法感受到的。且不谈长城脚下悲凉的骸骨,便是驻守的兵,在这四望无人烟的苍茫天地间,该有如何的苦寂、孤独。这番苍茫气象,是历史的厚重岁月给予的,也是要留给后人的。(描写慕田峪长城,不仅注重与人潮涌动的八达岭进行对比,突出长城本应有的悲凉而又雄壮的气象,还能进行恰当的联想,想象驻守的士兵瞭望时的心情,使读者更加沉浸于这种苍莽之中,仿佛身临其境。希望着墨的力度再加强些,使它在文章结构地位上比之前的描写突出,因为对慕田峪长城的描写应当是本文的重点。)
然而千百年岁月的风尘抵不住游人的脚步潮水般涌来。如今的八达岭仅仅只能是一个象征,一个被商贩、旅游团开发使用的景点而已,尽管它还是千万中国人心中的憧憬。但恢弘气象不再是景致,而是形容人潮,或者说是熙攘、喧嚣的游客气象。极少数人会自己选择名不见经传的景点,大多数人都只是趋之若鹜,奔向高度开发、包装之地。也因此,少数人才真正体会到,长城不仅仅是“雄伟壮观”可以形容的,它具有悲壮、寂寥、苍凉,或是其它难以言喻的气象。(文章的主题是游人心中的气象缺乏,只是分析多集中在后部,主题的深化略有突兀。)
自然界的气象多是造化所创,或是前人留下的遗迹,然而游人的心中也是该有气象的。我们该扪心自问,到底游什么,览什么。难道历史的风尘、岁月的积淀被现代生活的洪流冲击,只能留下景点购物、拍照留念这些活动,而那份沉重无人再体会,那些历史的思考无人为之驻足思索?或许有人旅游只为愉悦放松,但当旅行逐渐丧失了它的深厚内涵,生活的美就难以被人发现,作文里只留下流水账而再不见诗一般的语言、歌一般的文字。(由自然界的气象引出游人心中的气象,深化主题。)
气象,在于人心,在于独立的思考后选择的景致,而不是追随大流,趋之若鹜。心中的气象决定所见所感,决定了“行”的意义。
升格小结旅行中,一种看似十分平常的现象却反映了一种态度,作者以敏锐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切,以一颗善思考的心分析、反思、总结,才有了这样视角独到、分析精辟的文章。
文章从对比开始,由个人旅行的经历出发,呈现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长城,一个繁荣而焦躁,一个苍凉而沉静,给予读者强烈的冲击。由长城入手写气象,而不局限于描绘长城恢宏气象本身,是突破之一;由游人如织入手写长城,不仅仅表达对喧嚣浮躁的旅游现象的批判,而且对其进行客观分析,这是突破之二;由趋之若鹜的旅游现象写人们对文化内涵、旅行意义的忽略是突破之三。
如果作者还能挖掘出更深的东西,如:或许我们不必去指责那些景点包装的行为,也无力改变这样的现状,那么便用你心中的平静去体悟你眼中无法搜索的气象,追寻历史的足迹,因为“境由意造,物由心生”,那么,文章的意义将更深入一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