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范文

时间:2023-03-17 05:53: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要内容

篇1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讲述了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投身苏维埃革命的一生。在他的幼年世界中,没有明确的信念,只是为了最基本的温饱问题而工作。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新读后感心得,欢迎阅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新读后感心得1我轻轻地合上书,深吸一口气,脑中的思绪千回百转,细细回味着书中的故事,感慨由心而发。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

保尔出身于战乱时期的一个家庭里,他家里并不富裕。他从小好学,他妈妈想办法送他去学校,他是一个好学生,但因为一些原因被学校开除了,紧接着,他开始打工。过了些年,他去参兵了,在他17岁的时候,他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一只眼睛失明了,但他并没有放弃,他一直追随着革命的队伍,他受过很多创伤,还差点死亡了,但他并没放弃,一直坚持、努力着,他的生活充满了意义,每天都在努力,拼搏,至死方休!

保尔对革命的热情,他的努力,他的坚持不懈,他的顽强……保尔的许许多多无一不震撼着我!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是一句疑问句,这也是一句感叹句。起初看到这标题,心中是充满疑问,保尔用自己的努力、坚持,完美地诠释了这个问题,等到读完书中的故事,再读这句话时,疑问变成感叹,感叹过程中的坎坷,感叹成功的喜悦!保尔用他自身的故事告诉了我们:没有人生下来就是天才,没有人生下来便可以成功,要成功就必须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难、失败、还有挫折,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才会有结果!

与保尔相比,我们真是太差劲了。保尔非常渴望学习的机会,而在我们之间,有些人有学习的机会却不好好珍惜,经常会听到一些抱怨,抱怨作业太多没时间玩,抱怨学习有多无聊多讨厌,不好好学习。在保尔打工时,我们还无忧无虑地玩,从来不担心生活问题,在父母的庇护下,整天疯疯癫癫的。保尔的生活充满了意义,而我们的生活可以说是混日子。我们要向保尔学习,不要虚度光阴,每天过得充实一些,多做些有意义的事,给自己争取美好的未来!

这本书让我给我了许许多多的启示,我一定要牢记在心,做个像保尔一样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新读后感心得2“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每当读到这段话,我就想起曾经读过的一本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认为:人的一生应当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去度过,做一个坚强的人!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一部自传性的小说,主要内容是出身贫寒的保尔?柯察金从小历尽磨难,在革命道路上,他逐渐成长起来,冒着生命危险救出了很多人。后来因受伤回到家乡。修铁路时,旧伤复发,差点儿死去。后来他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乃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始终顽强地与病魔不停地斗争,并用笔写下了光辉的人生。

文中最让我感动的人物是保尔?柯察金,他的坚强品质值得我学习。他在人生各个方面都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他坚贞不屈;在枪林弹雨的战场上,他勇往直前;在与吞噬生命的病魔搏斗中,多次令死神望而却步,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尤其是在病床上还坚持写作,更是表现了一个革命战士坚强的意志。

看到保尔的事迹,不由地想起了自己:学习上,时常因为遇到“拦路虎”而止步,弹琴时,经常因不熟练而放弃……尤其是那一次,考试失利,回家后,并没有认真分析原因,而是不断地抱怨题目难,做题时间不够,和保尔相比,我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哪里跌倒,就应该在哪里爬起,哪能怨天尤人呢?自己现在的条件多优越啊!有慈爱的父母养育,有敬爱的老师培养,有亲爱的同学陪伴,更有温馨的学习环境,富裕的物质生活……-还有什么理由不坚强呢?要像保尔。柯察金那样,做一个坚强的人!学习上遇到难题要认真钻研,弹琴时遇到难曲要勤奋练习,生活中遇到挫折要勇敢面对!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新读后感心得3董老师在今天,来到立德。讲起了他小时候的那段艰难岁月,他为了书,捡过香烟盒;为了书,曾拉过板车……他的童年很苦,非常贫穷……

可想想,董老师的童年苦,可他生活在爱中啊!小时候放牛,他才只有两三岁,牛和放牛娃都有很多,可是为什么他的母亲总能准确找到他呢;那次喊魂,需在有老虎的夜晚进行,他的母亲是如何战胜心中的恐惧呢;那次拉板车,口渴至及,同样贫困的小姑娘为何让他白喝茶水?这一切的谜底都是一个字——爱。

一个人苦不怕,贫不怕,唯独没有爱是最可怕的,爱如清泉,可以滋润人的心灵。在董老师讲的多个故事中,两个充满爱的故事使我难以忘怀。

耳边仿佛传来一个悠远的声音:“猷宝呀,回来呀。”对孩子的爱使得这位母亲战胜了恐惧……在他的母亲去世后,他也学着喊,就像当年他的母亲一样,可惜“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没有回应,回答他的依然是夜色,依然是一轮明月,显得那么空、那么静……。便流着泪。用手中的笔,写下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

第二个使我印象深的,便是他说拉板车的故事,赤着脚,在火辣的阳光下,拉着板车,光着背,汗水直流,累了也只能咬牙坚持。

董老师拉扳车,也只是为了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渴了,买不起西瓜,只能捡西瓜皮,许多野孩子也为捡西瓜而争着,打着…董老师当年紧护着西瓜皮,是为了带回家给妈做菜的。人诉说曾经历过的的苦难,总是有一丝酸楚的,老师一边回忆、一边诉说,看着他的眼睛,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的董老师,一个瘦小的小男孩。

生活在幸福中的我们更该努力,那句话:“不怕慢,只怕站“。成了我的座佑铭。是啊!人不怕脚步慢下来,怕的是停止前进啊!不管做什么事都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我会像董老师一样“不怕慢,只怕站”地跑下去!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新读后感心得4昨天,我读完了一本叫《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看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个书名,你八成是不会想到这本书写的是什么故事的。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叫保尔的青年。他上六年级的时候,被学校开除,母亲只好带他去饭店工作。后来,他又转职当了一名电工。就在这时,二战爆发了!保尔加入了共青团。然而,在前线打仗时,保尔受了重伤。他不得不去住院。保尔承受着巨大的痛苦,他的右眼瞎了。而且,他的好朋友一个又一个的离他而去,就连他最好的伙伴谢廖沙也不列外------他在战场上被一颗流弹打中了,当场身亡。他的女朋友也与他分手了。再后来,保尔的另一只眼也瞎了。他的脊椎也有瘫痪的可能。保尔失落万分,他曾经想到自杀,但是,他克制住了,他回到家里,开始了他的创作之路。而且,他的小说倍受奖赏。

我深深的被保尔这种坚强不屈的精神感动了。他一生中虽然遭受了很多的磨难,但是他并没有退缩,而是顽强地与命运抗争,最终,他战胜了命运。他那坚贞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当然,所有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保尔也是。他的缺点是容易冲动和喜欢骂人。有一次,保尔和丽达上火车,由于车上的人嫌他太挤,所以总是找他麻烦,被踹了几脚的保尔火冒三丈,结果他把中铺的一个叫莫寂卡的人给揍了下来!

当他遇到一些蛮不讲理的人时,他会毫不留情的破口大骂。有一次保尔把他写的稿子寄给了出版社,出版社对他的作品大加赞许,让他接着写作。谁知,稿子在运回来的过程中弄丢了!保尔半年的心血白费了!他当场就把运输工骂了个狗血喷头!

但保尔诚实、正直、坦率,敢作敢当。在我心目中,保尔是一个大英雄!他拥有惊人的忍耐力,他可以把一切且痛苦抛到脑后。这一点我可以肯定没几个人能做到。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是我们心中的大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为我们上了一课。告诉了我们要怎样才能活的有价值!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新读后感心得5《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是从我家仓库里翻出来的,当时我就对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看了这本书的书名后,一开始还以为这本书是一本专门的”炼钢”书,当我读完这本书后,就觉得刚才的想法特别可笑,原来这只是一个笑谈,不过它确实是一本指导人如何”练钢”——锻炼钢铁般的意志、培养远大抱负和树立崇高理想的入门书。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作者是前苏联作家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1932年,在苏联的《青年近卫军》杂志上连载,至今已有70年了。小说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身上有着作者的影子,而且他也是我国少年心目中的英雄。

内容简介:保尔·.柯察金出生在乌克兰的施佩托夫卡城(这也是作者的家乡),他和母亲哥哥生活在一起,他们和大多数人一样,生活的很贫穷,保尔因报复凶狠的神甫虐待,被学校开除了,为了生计,只好去火车站的食堂做童工,他看到了社会中更多的丑恶和不平,1917年,沙皇被推翻了,来到了保尔的家乡,在老布尔什维克朱赫来的引导下,年轻的保尔逐渐成长起来,她冒着危险救出被捕的朱赫来,并被哥萨克匪兵毒打,关进了监狱……在苦难中成长起来的保尔参加了,成为一名优秀的侦察兵,后代著名的英雄布琼尼率领的骑兵部队中英勇作战。他因负伤回到地方担任共青团的工作,他忘我的投身到为巩固苏维埃政权的建设和斗争中。在严寒的西伯利亚修筑铁路时,保尔因旧伤复发,差点死去。出院后,保尔已不能正常工作,她很痛苦,身体每况愈下,十分脆弱,以至双目失明。她始终顽强的与病魔斗争,并用笔写下了辉煌的人生。

读完《钢铁是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后,我深受启发,从保尔身上学到了很多,保尔钢铁般的意志,值得我们学习,保尔不怕困难,更不怕牺牲,另外我还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

篇2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第四阶段(7―9年级)阅读15条规定:“学会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同时列出了《西游记》、《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10部推荐书目,这对我们初中语文教育与评价无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纵观近几年中招命题,许多省都考到了课外名著阅读,这就需要有效地引导学生走进名著,感悟形象,涵咏语言,不断有所收益。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我把指导学生读课外书列为一项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读课外书的兴趣。通过努力,学生初步学会了通过写读笔记汲取精华的方法,初步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我主要是从激发读书兴趣、教学生会读书等方面进行教改实验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激发读课外书的兴趣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将是他们步入知识殿堂的最好向导。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一种内驱力,读书就会不以为苦,反以为乐。我激发学生兴趣的办法有两条,一是情境感染,二是开展活动,组织竞赛。

(一) 情境感染

首先,在自习课上,我给学生讲中外名人读书的故事,告诉他们爱读书是一种美德,凡是世界上有成就的人,都是有知识的人,而只有读书才能带来无穷无尽的知识。接着,我摘选一些读书的名言警句,让学生反复诵读,如“腹有诗书气自华”、“钻石珠宝非至宝,最有价值是读书”。同时,我经常把自己读到的好书向学生推荐,不久,班里就形成了一种读书的氛围。

兴趣的培养有时需要一种身临其境的感染,就像学生看了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马上就会爱上足球一样,但看电视的效果却远不如亲临现场,这也许就是叶圣陶先生说的“隔岸观火和身临其境毕竟不一样”。节假日,我便有意识地和学生约好去新华书店买书、看书一小时,让学生在书店任意翻看,学生一则被那些丰富多彩的书所吸引,二则对“书山”、“书海”会有真切的感受,从而感觉到书那么多,自己知识太少,太需要读书了。

(二) 开展活动,组织竞赛

多种多样的读书活动会使学生的读书兴趣更加浓厚和持久。

1、知识竞赛

在班内定期举行“读书知识竞赛”。每人根据自己所读书的内容出一道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有趣而又陌生的知识不但开阔了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使学生产生“书到用时方恨少”之感,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

2、读书报告会

为了给学生提供表现自己的机会,我们每周举行一次“我喜欢的一本书” 读书报告会。开始先选一些口头表达能力强、爱读书的优秀学生作读书演讲,老师适当给予指导。为了提供人人露脸的机会,后来便逐渐变为抽签形式。读书报告会周周进行,充分调动了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久而久之,便会形成一种良好的读书习惯。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一个谚语这样说:“无目标的努力,无异于在茫茫黑暗中远征。”为学生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引导他们朝这个目标去努力。目标的制定不易过高,既要让他们感到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的信心,又要让他们能够体验到达目标后的快乐和喜悦,从而激起他们更浓厚的读书兴趣。

初一选择浅显易懂、学生感兴趣的书籍入手。必读节目选了《西游记》、《 鲁滨逊漂流记》、《骆驼祥子》、《繁星・春水》,选读书目有《四世同堂》、《家》、《春》、《秋》等。让学生在名著世界里展翅翱翔,去领悟真、善、美,识别假、恶、丑。初二读的书,内容比初一稍深一些,必读书目选了《水浒传》、《朝花夕拾》、《格列佛游记》,选读书目有《子夜》、《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等。初三所读内容要更深些,侧重对学生思想的引导,必读书目选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童年》、《名人列》,选读书目有《红楼梦》、《围城》、《老人与海》、《哈姆雷特》……同学们被书中一件件感人的故事所吸引,大家互相传阅,读书气氛异常活跃。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感悟这些文学名著,在学生阅读前,我要给学生介绍每部作品的作者情况、有关背景、主要内容、艺术特色……这些材料的印发,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作品意蕴。

三、教学生会读书

兴趣还只是一种暂时的内动力,而要形成稳定的、持久的内动力,就要教会学生读书,会从书中吸取精华。这时,兴趣就会上升为一种内心的需要,学生就会自觉、主动地去读书。

我要求每读一本书,都要写读书笔记。读书笔记可先写出读书的简要情况:A、第X本;B、书名;C、作者;D、字数;E、X天读完。然后写读书笔记正文,正文可以写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1、抄好词好句好段。

2、内容概括。

3、感想。感想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书中人物、事件的评价;一种是自己的感受。

检查方法:每两周举办一次读书笔记展览,评出“书写奖”,每月评出“读书大王”。给予表扬、奖励。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模式

阅读课文是锻炼学生自学能力的最佳方法,其既可连接课内和课外的阅读,又可直接体现某一单元训练的重点。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教学既可巩固和深化低年级阅读目标,同时也是为高年级阅读目标做铺垫和过渡。根据新课改标准对小学中年级阅读提出的“能提出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能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语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等目标,笔者总结出中年级阅读课文教学的三个侧重点是:读书能力、理解能力和课外拓展积累,并且认为,“自学辅导”是最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引导自学,培养学生读书能力

这里所讲的“自学”与课堂教学结构中的“预习”不一样,后者一般发生于课外,是没有教师辅导的,因而质量往往都难以保证。而这里所说的“自学”是发生于课内,由教师所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正是自学能力起步的阶段,作为中年级学生教师应明确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应细心指导学生独立阅读和思考。“自学”有基础阅读和逻辑整理两个阶段,前者主要是指使学生具有基本独立阅读文章的能力,能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后者是指学生通过教师引导、通过自学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整理出某一课题内容的逻辑内容。

“引导自学”主要有教师先导、学生后自学,学生先自学、教师再导,教师边导、学生边自学三种方式。第一种中,教师先导是指教师先指出自学要求和自学方法,学生再根据这些要求和方法自学;第二种引导自学方法可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并领悟自学的内容。

笔者在要求学生自学前总会要求他们标出自然段,并把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写出来,最后根据每个自然段的段意写成课文的主要内容。另外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可帮助学生理清总分总的方法。即:(1)初读课文,看看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好写什么,找出中心词、句、段;(2)逐段朗读,理清每段间的相互关系;(3)口述主要内容。

二、品诵积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

本文中“品诵”是指学生在经过自学和讨论之后,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和段落,并在旁边注上自己喜欢这些词、句、段的原因,再通过诵读读出自己的理解。而“积累”是指引导学生摘录每个自己理解感悟较深且喜欢的词、句、段,牢记文章的精彩部分。因此在阅读课文教学中,教师除了要引导学生将词句的意思和词句所表达的情意理解并体会,并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外,还应引导学生在理解语言的基础上将语言信息、语言材料大量地储存积累起来。

三、尝试实践,课文拓展积累

1.总结反思

总结反思阶段是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概括化知识,进一步规律化、综合化技能,进一步全面、深刻、牢固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在经过之前的自学阅读和品诵积累后,学生在工具书和参考书的帮助下已基本掌握了新课的内容,但他们总会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此时教师应先简明扼要地对所学文章进行概括性讲述,特别是文章的重点与难点;接着让学生对自己的分析与结果问题的全过程进行回顾,并提出其存在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最后教师可跟学生一起共同讨论学生们存在的难以解决的共性问题。在这一总结反思阶段教师应特别注意的是学生的主体问题,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2.课文拓展阅读

小学中年级的阅读教学不能只局限于课堂上,应指导学生将自身在课堂上所掌握的阅读方法和读书能力运用到课外阅读中。课文阅读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质。学生通过大量的课文书籍的阅读可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而在大量阅读的过程中应注重阅读主体的自主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并保证阅读内容的健康丰富。同时应提倡学生看《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在人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童年》等中外长篇名著,这类长篇名著可磨炼学生的意志,熏陶他们的情感。

结论:

篇4

关键词:名著阅读 现状分析 优化策略 计划 技巧

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调查,现在的义务教学阶段的名著阅读情况令人担忧,原因有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没有时间读,很多教师也不安排时间让学生去读;其次是即使阅读了,也没有计划和安排,随意性大。学生阅读时,拿到什么就读什么,感兴趣的就多读几段,并且不考虑阅读的时间和地点,也不考虑阅读和课堂教学的和谐统一,放弃了课堂的听讲,还有的学生甚至在其它学科的课堂上阅读,极大地影响了学习的正常进行,是得不偿失。并且大部分学生喜欢阅读的作品质量都不高,一般都是侦破、武打、爱情类的作品,学生是乐此不彼。长此以往,必然影响到学生的正常学习,制约其成绩的提高。

出现以上的各种现象,主要是语文教师对新的课程标准的理解和认识不够,从而造成了指导学生阅读出现了空挡期,桎梏了阅读质量的提高。长期以来的语文阅读教学,只限于教师在课堂上的阅读,并且在阅读方法上只是注重阅读内容的反复训练,对人物性格、中心思想、景物环境的分析,很少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分析,影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桎梏了学生阅读质量的提高。

我们所接触的大量名著,都是经过众多教育名家慎重选取的,在这些文学作品中刻画了很多美的形象,展现了美的构思,读下来令人回味无穷。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去关注和仔细阅读这些作品,以提升自己文学的修养,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促进学习最好的老师,兴趣也是名著阅读的动力所在。名著阅读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必要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为课堂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延伸背景。而文学名著阅读更可使学生打破时空的界限,与文学、思想大师进行心灵的沟通。名著中的一些名言警句都是大师语言魅力的结晶,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2.制定科学的名著阅读计划。

要根据班级的学情制定切实可行的读书计划。要结合学生自身实际情况,把长期阅读和短期阅读计划相结合,把硬性阅读和弹性阅读计划相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悟阅读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在指导名著阅读活动中,教师要结合具体篇章,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首先要详细了解作者背景,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在阅读《红楼梦》前,就应该对曹雪芹的身世和所处的社会背景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和社会所处历史阶段;阅读《三国演义》,就要知道罗贯中的身世经历;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等等。其次要了解所有要研读名著的故事情节。同学们之所以喜欢阅读名著,喜欢里面的人物和情节,就是因为名著中所涉及的故事情节生动有趣,扣人心弦,一环套一环,很多同学都有一种身陷其中的感觉,也就是所谓的“入境”。但是大部分的名著都是内容长篇累牍,人物关系复杂,故事情节多变,所以如果不能大概理清故事的情节发展,就可能陷入迷茫之中,茫然而不得知。例如,《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代表作,也是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但是全书近30万字,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曲折离奇,再加上神话故事、宗教典故、民间传说以及作家独创的从未来的角度来回忆过去的新颖倒叙手法等等,令人眼花缭乱。如不能理清其故事情节的发展,很多人有种看不懂的感觉。

篇5

【关键词】初中生 自主 合作 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94-01

语文教学应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一 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学习奠定基础

预习的到位是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学生预习时,教师应给学生提出一些简单具体的目标,如“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含义的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的查阅、课文的主要内容的探究、课文结构的把握等。随学生预习习惯的初步养成,逐渐拓展预习任务,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质疑、探究,自己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或经过合作探究能解决的问题可提前解决,对于解决不了的可列出来,以便在课堂上合作探究共同解决。对于预习情况要求学生以书面形式写出来,在每次进行新课前,对各小组检查评比,好的予以表扬,差的予以批评。另外,教师还应定期予以指导,使学生的预习能经常化、条理化和规律化。

二 尽量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发展

1.导语的设计

导语的设计尽可能选取学生感兴趣的,使学生形成轻松的心态,此时,再教给他们一些知识点,学生大都能轻松愉快地接受。例如:我在教七年级语文上册《济南的冬天》一文时,这样导入:我国有许多城市都有一个形象的别称,如西安称作古都,重庆称作山城或雾都,昆明称作春城,请问济南称作什么呢?这样的安排,一下子就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学生众说纷纭,最后得出“泉城”的说法,再从地理环境方面对济南作介绍,学生易于理解课文。

2.引入竞争机制,让学生积极参与

正确引导初一孩子的好胜心理,在一些乏味枯燥却又重要的知识点上开展竞赛,如在朗读课文时,根据课文特点采用不同方式比赛,如采用各学习小组赛读、男女赛读、各小组代表赛读、师生赛读等。此类活动的开展,学生朗读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学生勇于表现自己,诗文的学习也在朗读中得到背诵和记忆。

3.相信学生,激发学生兴趣

相信学生,这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很好做法,尤其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生应用网络资源的能力比教师还高,因此,一些作者简介,可让学生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讲出来。学生大多讲得头头是道,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气氛高涨,教学效果也尤为显著。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习惯

老师应为学生创设宽松的学习氛围,允许学生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来认识和判断问题。要允许学生保留个人的意见,保护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

5.培养小组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低年级学生更乐于交往,小组合作交流讨论的学习方式有利于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小组学习过程中,老师还应适时评价,对表现好的小组给予表扬和鼓励,这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小组合作、交流学习习惯的养成。

三 着重培养学生在课外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狠抓课外预习和学习不放松,二者必须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各小组必须明确各自的预习、学习任务,围绕此展开合作探究学习,对于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与其他小组或老师共同解决。

课外阅读不间断,首先应让学生明确阅读的篇目,结合课内的课文学习,给学生划定阅读的范围。例如:在学习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时,因该单元涉及人生理想,所以要求学生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在烈火中永生》等,在阅读时学生可互相借阅,读后要求每人写出读后感受,并安排一定的时间进行交流,以达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再如学习第六单元时,因该单元涉及童话、寓言、神话等,要求学生去读这一类作品,之后也写书面心得并且进行交流。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

总之,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育工作者,应顺应新课改的潮流,抓住课改重点,努力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快乐,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6

为了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全体学生的文化素养,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文化生活习惯,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全面、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以推动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以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为载体,学校决定在今年10月份举办首届“读书节”活动,努力构建“积极向上、清新高雅、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从而创设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活动中,我们将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读书计划,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提高学生读书的能力;激励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以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通过“读书节”的开展,推动学习型学校的创建,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

活动中,我们将主要抓好“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五个主要环节,使读书活动在基本内容和基本方式上形成规范和特色

【活动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读书节”的开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书是自己的良师益友,读书是一件终身的快乐事情,争做一个有情趣、有修养的读书人。

以读书长知识,以读书增智慧,以读书促养成,以读书树理想,以读书育人格,形成“人人爱读书,读书来育人”的校园读书氛围,使“读书节”活动成为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工程。

【活动主题】

点燃读书激情,共建书香校园。(横幅)

【活动宣传口号】

1、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2、获取知识,三分在课内,七分在课外。

3、用珠宝装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4、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未知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5、人不但要有知识,更要有文化。

6、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7、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

8、书是一叶扁舟,带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9、读书,为精神打底;读书,为人生奠基(横幅)。

10、与经典同行,打好人生底色;与名著为伴,塑造美好心灵(横幅)

【活动组织机构】

组 长: 周灵宏、曹宜杲、余米存

副组长: 叶启强、汪群英、周桂槿、季宏枚、郑士耀 、叶国敏

组 员:沈慧、梅虹、顾华英、柳巧娟、陆慧敏、赵娇妹、丁耿川、谢丽娟、郭迎春、谢丽冬、赵芳萍、王雪影、王小娟、林雪清、余凤女、杨丽珍、叶晓阳

【活动时间】

说明:1、初步定于每学期开学的第二个月(约十月、四月左右)。

2、本届活动时间具体定于10月18日—11月18日。

【活动筹备】

1、印发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目录(复习),印发初中生必背优秀诗文目录,印发语文新课标必读课外阅读书目,印发中学生课外阅读选读书目。

2、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等课余时间,各年级组语文老师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至少3本文学名著,并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写好心得体会(读后感)。

3、做好“读书节”启动之前的宣传报道:学校板报、宣传橱窗、班级黑板报尽可能以读书为主题,或倡导读书活动,或指引读书方法等等,内容不拘,形式多样;并做好宣传标语的横幅悬挂工作。

4、重新启动的《鹿鸣》文学社团要尽快做好人员重组,稿件征集、审定,版面设计,栏目分配,排版等等相关筹备工作,使“读书节”活动有一个有效的写作交流的平台。

5、语文组各老师尽可能做好自己所负责的有关“讲座、阅读、竞赛、展评、写作”等各筹备工作:制定活动计划,设定比赛规则,选定内容、人员,确定时间、地点,以确保“读书节”活动高质、实效、顺畅地进行。

【活动主要内容、形式、要求】

一、 讲座

每学期的“读书节”活动期间,由语文教研组的一位老师开设一次读书讲座,以新课标必读、选读的作家、作品为依托,可以是“专题的文学讲座”,也可以是“好书推荐会”的形式,目的在于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兴趣,为名著的阅读作导引,以“讲座”来促“阅读”。

这项活动要求语文老师务必选好题,寻找相关的资料,写好讲座稿,在讲座前,张贴海报,定内容、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在讲座中尽可能设计师生互动环节,让讲座开得有声有色有成效;讲座后,务必留下阅读任务和思考空间,以促进阅读的延续和深入。

二、 阅读

指导学生根据新课标课外阅读推荐书目的内容,利用寒暑假,国庆、五一长假,双休日,周末,阅览课等时间,沉下心来,好好读点书,读点经典,读点名著,这既能增加人文底蕴,促进“精神发育”,又能培养优良品德,提高读写能力,还能漫游古今中外,渲泄喜怒哀乐,纵横过去现在,驰骋传统现代,享受着阅读的快乐,品尝着经典所拥有的永恒魅力。

⑴ 图书推荐。每学期为学生推荐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3—5本,开展好“同读一本书”和“各读各的书”活动。

⑵ 成果交流展示准备。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认真做好读书笔记,积累文化知识,写好读书心得等。

⑶ 建立“读书日”制度。每学期“读书节”期间集中一天(或半天)时间,什么课都不上,只上“读书课”,以大力营造校园读书的氛围。

三、   竞赛(活动)

推荐竞赛(活动):

⑴书海絮语——一次现场书法比赛。(要求选择名著中的精彩文段为内容)

⑵百花齐放——一次手抄报评比。(以读书活动为主要内容)

⑶文采飞扬——一次现场作文比赛。

⑷文笔精华——一次征文竞赛。(参考题目如:《读书改变了我》《我和书的故事》《书香人生路》等)

⑸知识回放——一次名著知识竞赛。(备课组各老师每人出10个相关题目,然后由负责老师组卷)

⑹精彩纷呈——一次诗词(散文)朗诵会。

              一次读书演讲比赛。

              一次书本剧表演会。

⑺ 书香溢校园——一次摄影比赛。(捕捉校园内各种有关读书活动的感人场景、学生老师读书的专注神情,用精美的画面和巧妙的标题折射校园内四溢的书香。) 

⑻至理名言——“我的读书名言”征集活动。(引导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把自己的读书感想化成只字片言,写成属于自己的读书名言和大家分享。)

⑼经典留香——周末电影节活动。(利用“读书节”期间的周末坐班管理时间,组织学生观看经典名著电影电视,如《城南旧事》《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

⑽妙笔评析——美文大家读活动。(指导学生品读精美散文,复印成a4纸,标上班级、号次、选编者名字,并在美文上作评注和简析,教师集选优秀者合订成《美文集粹》以供大家阅览,品读。)

几点要求:

⑴原则上要求每个年级组都能积极参加,考虑到初三学子们中考的压力,所以活动重心放在初一、初二年级组。

⑵各年级组可根据实际需要择取5-8项适宜的活动来开展,务必要做到责任到人,力求各尽其责,各尽其能。

⑶各年级组力求建立“读书节”的资料库、资源库,并做到与其他年级组无私交流、共同分享。

四、   展评

以“读书博览会”的形式对“读书节”的成果加以公布、展评。内容包括:

⑴现场书法比赛成果展评;

⑵手抄报展评;

⑶优秀读书笔记展览;

⑷至理名言展览;

⑸读书剪贴本展览;

⑹优秀读后感展览;

⑺优秀征文展览;

⑻优秀《美文集粹》本展览;

 

五、   写作

从摄入与输出、承与传的角度看,“阅读”摄入了大量的文化营养,是实现“生存经验的传承”中的“承”,而“写作”是为了实现其中的“传”。“阅读”和“写作”是实现人类文化传承的重点,也是构建语文教育模式的重点。因此在“读书节”中,“写作”作为最后一个重要环节是对读书活动成果的有效巩固,也是“读书节”的最终目的。

重新启动的《鹿鸣》文学社是实现写作交流的有效平台。

    文学社由经验丰富的赵芳萍老师专职负责,在此不赘述有关细则。

 

【活动总结】

 

一、设奖:

1、按年级每项个人比赛项目,根据参赛数,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一等奖得5分,二等奖得3分,三等奖得1分。

2、综合个人,按单项累计加分。

3、班级团体总分为班级学生所有比赛得分之和,设一、二、三等奖若干。

4、另设“优秀组织奖”每年级2名,“校园读书之星”每年级5名,均按总分从上到下排列顺序来截取。

5、奖励办法:获个人、团体一、二、三等奖者,发给奖状、奖品。

 

篇7

1 在教学中,应把教材作为人文生命教育的依据,转变教学理念

综观各版本的教材都编排了一些具有深远而精辟的人文文化内涵的课文,在课堂中应考虑如何将教材转变为生命意识的教育之本。启示学生应如何对待生命,如苏教版九年级下《热爱生命》一文,在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讨论概述情节的主要内容及(主要内容是:写一位淘金者在陷入绝境后顽强求生的故事。与病狼搏斗是小说的。),然后讨论分析主人公的形象。思索生命的意义。经学生自主探究、讨论后,得到较一致的认识:“生命诚可贵,生命一旦失去了,一切也将变得毫无意义。”文中主人公的求生经历令人震撼,令人毛骨悚然。但震撼之余,我们会发出感慨:一切都源于生命 ,都源于对生命的热爱。他凭着生命的本能顽强拼搏,绝境中的垂死的人与野兽展开了一场你死我活的最后争斗!双方都是为了生存。求生的本能给了它巨大的勇气和毅力。分析到这里,学生呼之欲出的一句感慨就是“活着真好”。顺便老师将学生的眼光,心境从淘金者引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邰丽华。师宣读邰丽华的颁奖词“从不幸的谷底到艺术的巅峰,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次艳美的舞蹈,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在手臂间勾勒人性的的高洁。一个朴素女子为我们呈现华丽的奇迹。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的。”这样就将学生的视野从课内引向了广阔的课外,从不同生命活动来构建学生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的珍贵与价值,呵护他们的生命存在。从而开拓语文教学的人文视野,拓宽并加深对他们生命的人文体验与感悟、教育等。

语文课程的教学,应根植于这一片生命的沃土。还有我们也可将目光由国内拓展到国外。《生命与和平相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文中的戴维及犹太人正是经历了民族的磨难才知生命的可贵。正是这种对生命的执著练就了他不屈不挠团结奋进的精神及超凡的创造力。《享受生活》中的作者海伦?凯勒是一个残疾人,但她自强不息,热爱生命,热爱人生。同时把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把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爱奉献给他人,显示出广阔的胸襟。学生了解以上事例,还有什么理由不热爱生命。再如教材《紫藤萝瀑布》、《故乡》、《骆驼祥子》。都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生存的状态。所以语文教学应重视对学生的人文生命的教育。引起学生对生命的重视,对人生价值的思索。综上所述,学生由文本教材应对生命有了一定的认识。学生们会共同感慨:没有了生命一切都是徒劳。由此教学还可以拓展空间,许多文艺家都具有同样的生命意识与珍视生命价值的体验。如邰丽华没有对生命的珍爱就不会有《千手观音》的产生;海伦?凯勒没有对生命的执著就不会荣获美国女教育家,演说家的称号。奥斯特洛夫斯基没有对生命的热爱就不会有《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问世……他们都能从自我生命遭际与生命状态的体验中,深邃的由自我的生命意识来反观整个人类的生命状态,这种生命意识锻造了他们不朽的灵魂,高尚的人格。他们的人格精神将得于永存,并垂范于后世。这些也是人文教育根植于生命意识的教育的典型事例。

2 语文课堂教学应点燃学生生命的火花

在语文课堂中,应本着对人类的生存状态的探究意识进行教学。让学生体会生命的意义及人性的自尊。如教《台阶》时,文中的父亲耗尽了一生的精力和青春筑起了九级台阶,父亲一生的愿望实现了,但人老了。充满了凄凉与酸辛,伤感。你觉得值吗?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正反小组争辩。最后通过师生互动研讨,对自尊人性意义形成较一致的看法,这样做是值得的。人不仅要有物质上的满足,还要获得地位,获得人们的尊重。这是较高层次上的人性要求。他比祥子,闰土要高大的多。又如对时事热点人物杜照宇《英雄魂归祖国》的分析,教师应抓住核心问题提问:杜照宇在“维和”中付出了沉重的生命代价,你认为值得吗?生命还有意义吗?学生又展开积极的讨论,达成一致的看法。对生命有了共同的认识。杜照宇虽然为维护世界和平而牺牲,但他具有一种为事业,为和平而献身的伟大主义精神,值得颂扬。我们所说的生命可贵,珍爱生命,但不是苟且偷生。

渗透在新课标中的“人文思想教育”屡见不鲜,我们更应抓住教材,抓住课堂使它产生质的飞跃。在教学中,不应光关注人的生命意识,动物的生存意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也应用它点燃人文思想火花。从它们身上感悟生命的崇高与可爱。在教材中最能体现生命悲壮,凄美的画面莫过于《斑羚飞渡》。教师出示画面,先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生命的美好,可贵。后理性思考。从这场飞渡中,你获得了哪些生命的启迪,人生的启示?为什么会有如此的悲剧呢?通过合作探究分析:生命是相通的,从动物身上折射出了生命的可贵。《斑羚飞渡》中它们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壮举演绎着生命之美,审视生命的重要。老斑羚生的艰难,死的辉煌,在这一场悲剧中颂扬勇敢精神及为了大局的强烈集体主义献身精神。读完之后,令人感动。从它们的一举一动中,让我们领略了一种凄美,领略了自救行为拯救生命的方式,引人深思。热爱生命的意识在动物的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更何况人呢?

3 充分利用现有的课程资源进行人文教育

篇8

同学们都喜欢阅读名著,也都想在中考语文中拿下名著试题得分,但由于平时没有掌握阅读名著的正确方法,因此不少同学的得分并不理想。那么,什么才是正确阅读名著的方法呢?

1. 了解作者背景

在阅读名著之前,对作者的有关情况应有所了解(包括作者生平、家庭背景、政治思想、生存状况等),这将有助于你对其作品内容的阅读理解。如阅读《红楼梦》,应对曹雪芹的身世有所了解:阅读《聊斋志异》,你要了解蒲松龄的身世遭际:阅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要知道奥斯特洛夫斯基的生平经历。有的同学在答名著题时,连作者都想不起来,甚至出现张冠李戴的情况,这些都是对作者生平经历不甚了解的缘故。

2. 理清故事情节

小说是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来反映社会生活的。同学们之所以爱读名著,就是因为那里面的故事情节生动有味,吸引人的眼球。由于不少名著都是长篇巨制,故事情节复杂多变,再加作者创作手法的不同,所以只有理清故事情节,才能把握全篇。如长篇小说《水浒传》,总的故事情节是写以一百零八将为首的英雄好汉们是如何被残酷的社会现实逼上梁山走造反这条路的,但在每一回里,又根据各自情况的不同有具体的故事情节。九年级《语文》上册人选的《智取生辰纲》,就是节选该书的第十六回“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这里的“智取”就是故事的主要情节。根据中考名著题的特点,还需要同学们学会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故事情节。

3. 分析人物性格

名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众多,我们为什么能够区分出他们呢?因为每一人物都有各自独特的性格特征。一部《三国演义》,光主要人物就有一百多位,但一说到足智多谋为蜀汉鞠躬尽瘁的军师,我们就知道此人是诸葛亮:一提及“挟天子而令诸侯”的权臣,我们就知道是曹操。人物性格不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也就不尽相同。《水浒传》中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红楼梦》中刘姥姥“见笑”大观园,都是人物的性格使然。

另外,有的文学名著还就人物的性格配有相应的外号,最好也能记住,这对分析人物性格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黑旋风”是《水浒传》中李逵的外号,由此可以看出他“风风火火闯九州”的性格特点:“凤辣子”是《红楼梦》中王熙凤的绰号,由此可以看出他性格泼辣的特点。

4. 积累名言警句

名著中都有不少名言警句,记住这些名言警句,不仅利于解答试题,还能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提升我们的文化品位。如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著《安娜・卡列尼娜》开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又如我国四大名著中每一章回的回目,均用对偶句的形式列出,提纲挈领地概括出每一回的内容,记住它们,就记住了章节的主要内容。还有一些名著对人物有高度概括的评语,也应注意积累,如“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就是《红楼梦》中评论王熙凤在贾府悲惨下场的诗句。

5. 写读后感巩固

这里的读后感有两个含义:一是读完名著后,自己写出读后感:二是看别人写的读后感,如能把二者结合起来更好。自己写读后感,势必要回顾原作,咀嚼回味,从而加深对原作的进一步理解。看别人写的读后感,既能观照自身的阅读经验,又能发现自己读后感中的不足,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品读名著的方法当然不止这些,同学们也可以从阅读实践中自己摸索总结出经验。希望大家平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名著里汲取更多的养料。

6. 多进行读书交流

定期(半月或一个月)举行一次读书交流会。让学生把名著带入课堂,引经据典,各抒己见,交流独到的感受。同时,要倡导一种新理念:师生同读,父母子女同读。不同年龄、不同阅历的人同读一本书,所获得的感受往往是不同的。让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交流读书感受,益处多多:能有效地拉近师生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的距离:能促进学生心灵和人格的正常培养;更能提高学生阅读文学名著的能力。

7. 鼓励创新

篇9

关键词: 阅读与写作 过渡教学 解决策略

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关系。”由此可见,解决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鸿沟是十分有必要的。在现阶段的教育领域中,语文教学已经发生巨大的变革,这不仅是时代快速发展的需求,更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这一改革在阅读与写作教学环节显得尤为突出。

一、培养技巧,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

阅读和写作两者是相辅相成且又相互影响的。为了更好地在阅读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在写作中提高学生的阅读技能,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技巧,即在阅读中积累写作素材。首先,构建阅读教学课本素材库。利用每节阅读课和所有语文教学教材,教师在每个学期要根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教材进行安排,引导学生以自己的学习爱好为基础,选择适合学习专题,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这个专题可以是作者,例如钱钟书、李白、鲁迅等,也可以是一本书,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楼梦》等,还可以是一个学习主题,如“古代文人与隐居”、“花与文人”、“李白与酒”等,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实现知识的拓展,还可以让学生深挖部分的语文阅读教材,实现素材教学库的成功建立,切实地将阅读学习与写作学习进行有效融合。其次,建立作家档案。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结合学生所要学习的阅读文本中的内容,给学生分析和拓展一些历史故事与人物事迹,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建立相应的作者档案,因为这样不仅能使学生的写作素材库变得更丰富,还能让学生在理解作者、相关人物的过程中实现阅读素养的提高。虽然学生在课堂中都能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用笔记录下来,但是学生要真正将这些内容运用到写作中,这样是远远不够的。为此,为了使学生将素材用得恰到好处,教师就要帮助学生进行总结归纳,进行作家档案的建立,以便更全面地对作者和各种历史人物进行解读和记忆。

二、学会借鉴,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

在阅读中学习和借鉴写作的方式,是“读写结合”教学中的一个有效教学方式。对于阅读教材进行借鉴的方式有许多,为此,学生就要以自己的实际情况及具体的写作要求为基准,进行合理有效的选择。例如在阅读到写人的文章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整合文章中对人物特点描写的语句,作相关的笔记和背诵记忆;在学习叙事的阅读教材时,教师就要教学生把握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在学习写景写物的文章的时候,教师要让学生对学习文章中写景写物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和技巧等。以上都是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和学习的,同时它们还是“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当培养和教给学生的重难点。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只有真正把握了借鉴的技巧,才能更好地将阅读中的知识运用到写作当中,才能够使自己的写作技巧得以提高。例如在学习写人记事的文章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阅读初步了解文章,然后安排学生将文中与任务品格相关的语句找出来,并引导学生将其与自己的日常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学会借助身边发生的事情,即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又例如在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时,教师就要打破传统教学中讲大道理的教学方式,将写作要点融入有声有色的故事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内化借鉴的技巧。

三、融入课堂,在良好氛围中进行学习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有效地淡化学生对学习的抵触心理,使学生在“心理自由”、“心理安全”的状态下有效学习,由此可见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的重要性。那么教师应当如何做呢?首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已经变得习以为常,虽然如此,但是其辅助的教学价值还是不可忽略的。在“读写结合”的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解决阅读与写作之间的鸿沟,教师就可以将所要学习的阅读文章以投影的方式投放在大屏幕上,然后根据实际内容插入合适的图片、视频等,之后,再运用鼠标将写作时能借鉴的写作技巧标出。像这样,不仅能有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还能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提高对阅读和写作的学习兴趣,进而实现语文素养的提高。其次,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最核心的两个主体,所以只有当教师与学生之间构建和谐的关系之后,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信任之情,才能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进而才会对阅读和写作产生学习的兴趣。可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是解决阅读与写作之间鸿沟的重要前提。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关心学生,并适时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了解学生的现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帮助并解决。

总而言之,阅读与写作应当是相辅相成而又相互影响的。为了更好地将语文教学推到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就要加强对阅读与写作的关注,不断优化教学方法、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等,实现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完美过渡,只有这样阅读与写作教学才会迎来更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课外阅读;阅读条件;阅读方法我担任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已经十几年了,面对语文课堂教学那种几乎固化的模式:学生熟读课文,对文章分段,解剖段落大意,修辞方法……一直感触颇深,内心寻求突破。因为,这种教法学生听起来索然无味,也不能从中得到语文的感悟。前两天看了纪录片《我的人生我的课――寻找语文的魅力》,更是坚定了改变现有教学模式的信念。语文教学效果真正的源泉应该是课外阅读,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

长期以来,农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贫乏和饥饿状态,语文素养一直难以有效提升。因为,老师强迫他们抄抄写写,死记硬背;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家庭缺乏读书氛围;学校没有开设学生课外阅读的课时,也没有提供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这些都导致了小学生课外阅读量的严重不足,远远达不到新课标规定的145万字课外阅读总量。为此,我在学校语文教研组的支持下,进行了强化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把我的一些做法介绍如下。

一、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作业

根据农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参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各年级学生的课外必读书目,并且规定了下限。一、二年级借助汉语拼音每年完成阅读5万字以上,规定书目有《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等,要求了解故事情节,读后能把故事讲给别人听,把学到的优美词语抄下来。三、四年级每年完成阅读30万字以上,规定书目有《宝葫芦的秘密》《西游记》等,要求学生边读边积累,除摘抄优美词句、片断外,还能简述文章的主要内容。五、六年级每年完成阅读50万字以上,规定书目有《中华上下五千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要求能适当品评。此外,读有余力的学生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其他不同种类的书籍,从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营养。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课外必读书目,我设计了家校联系本,每到周五下午就在黑板右上角公布下周推荐课外阅读的书目,让学生抄在联系本上。父母根据联系本上的书目,先自行进行借阅,或者去书店买回必读书本。然后,根据书的字数进行合理安排每天阅读的页数,在接下来的一周内利用课外时间督促自己的孩子读完。孩子每天读的页数,由父母在联系本上签字确认,教师也每天根据联系本上的阅读数量进行鼓励或指导。一本书读完后,还要求学生在联系本的周末页上写下所读书的内容简介、阅读收获、主要角色等,以巩固阅读成果。

二、创设学生课外阅读条件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身边没有图书馆可供借阅,也很少有大型书店可以买书,开展课外阅读所需的条件远远没有城区孩子优越。这就需要教师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协调,我校的图书室和阅览室由面向老师扩大到了面向全体学生。此外,我还建立了班级图书架,让学生把家里闲置的图书捐赠出来,或把自己的图书委托班级保管,这些图书统一登记后摆在班级图书架上,供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为了广开书源,我还向市图书馆争取了“流动书屋”,班级之间建立了换书机制,提倡学生、教师、家长之间互相借书。这些阅读设施的建立,有效解决了学生阅读书源的问题。

有了图书的资源,还需要给学生提供读书的时间,营造读书的氛围。为此,我每星期安排两名学生做图书管理员。班级图书架随时向学生开放,无论是课间、中午,都可以向管理员借书。根据学校的作息时间,学生中午休息的时间较长,我就利用12点到12点半这段时间设立了课外阅读课。在这段时间里,学生不得做作业或其他事情,必须统一阅读课外书。当然,此课非彼课,学生可以自由进行组合,成立临时的阅读小组;可以三三两两,随意走动;可以尽情讨论,开怀大笑。

三、教给学生课外阅读方法

读书要想有收获,必须讲究一定的方法。对课外阅读刚刚起步的农村小学生来说,只有正确选择自己所需的作品,快速准确地运用阅读方法,做好读书笔记,课外阅读才会有效率,才会有收获。如果听任学生自己盲目阅读,不仅收益甚微,还会使学生养成不良习惯,久而久之,读任何书都马虎了事。阅读有精读、略读和浏览三种。叶圣陶曾经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可见,课外阅读更多的是以略读和浏览为主。我们要让学生熟练掌握阅读方法,先粗略浏览,看看文章中是否有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然后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此外,课外阅读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要指导学生在看书时随手将好词好句摘记下来,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要让学生读完一本书后及时把内容或提纲写下来,了解作者思路,学习书本的表达方法。要结合生活现实和个人经历写出自己的认识、感想和体会,提高自己分析事物的能力。要能够根据故事情节和故事的发展脉络续编故事,改写故事, 从而发展自己的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四、家校配合督促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一种习惯。在习惯还没有养成之前,需要由家长和学校密切配合,帮助学生养成自觉读书的习惯。学生在校内生活的时间有限,而且排满了学校的课程,他们的课外阅读更多的是在家中进行。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养成直接取决于父母的阅读习惯和家庭的阅读氛围。家庭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因此,我竭力倡导家长与孩子一起买书,一起看课外书,开展家庭亲子阅读。特备是节假日,要求家长一定要多陪孩子看一些推荐书目,并写出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读后感。

当然,家长督促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也要注意方式方法。一方面,由于家庭亲情的特殊关系,孩子对父母的教导往往没有对老师的话语更加遵从;另一方面,父母对孩子课外阅读重要性的认识和课外阅读指导方法的知识储备也没有教师到位和丰富。所以,教师就要经常性地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和指导,及时了解学生的校内外表现,家校形成合力,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和督促。为了丰富家长这方面的知识,我利用家长会介绍培养孩子课外阅读习惯的方法,鼓励家庭建立“亲子小书房”,让家长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地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形成良好的家庭读书气氛。

五、检查学生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有无正常完成必读课外书目,需要教师在校内进行检查反馈。只有通过检查,才能不断地改进课外阅读中存在的问题,学生的阅读才能有所获,有所得。为此,我在每天的清晨自习课上,都会安排十到十五分钟,随机抽两三名学生分享自己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和感想, 并让其他同学进行评议。这样,不但能矫正学生课外阅读中的不足之处,还能开阔学生的视野。